高血压预防与控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19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1)

高血压分会是重要的学术研究平台

“要了解《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出台背景,必须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说起。”采访一开始,华琦教授首先这样说。

谈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的成立背景,华琦教授首先介绍说: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显示,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4万,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则显示,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有41%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显提高。但在整体范围内,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或边远地区情况尤为严重。在上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老年人、尤其是高龄高血压的管理工作,培养相关人才,促进国家分级转诊制度的改革,2015年9月17日,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和青年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宣布成立。据记者了解,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成立大会上,华琦教授当选为高血压分会会长和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刘梅林、李艳芳、郭艺芳、高平进、李为民、陈鲁原、张源明、袁洪、祝之明当选为分会副会长;李静、胡亦新、蔡军、皮林、丁春华、李悦、李燕当选为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华琦教授介绍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成立后,以第一届委员会共181名专家及第一届青年委员共100名青年才俊为主,构成了学术团队的中坚力量,迅速针对高血压防控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工作;分会成立后也很快成为我国高血压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平台之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之一,就是发起制定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和《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是今年1月份正式的。“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建议。然而,由于循证医学证据缺乏,80岁或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的血压管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血压达标率低于80岁以下人群。我们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结合我国现状以及高龄高血压临床研究结果,制订了《高龄老年人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希望能够完善我国血压管理策略,有效降低高血压对高龄人群的危害。”

“老年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主要源于大动脉僵硬度的增加、心脏瓣膜的钙化、肾功能的减退和微血管的减少。多项应用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的研究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治疗和管理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我们还制订了《老年人血压过度波动应对策略中国专家共识》。”华琦教授透露,“这个《专家共识》目前仍在修订、完善中,不久即将正式。”她接着介绍说,“剩下的就是今天正式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了。这是针对我们以往称之为‘号’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这一种药物专门制定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号”解决了

我国缺少降压药物的大问题

在解析《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之前,华琦教授首先向记者回顾了“号”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的研发历史。

她首先介绍说:“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之所以简称‘号’,是因为研发伊始,它最早被称为‘号’,后来也曾被称之为‘北京降压号’。”华琦教授进一步介绍说,“号”的诞生,与我国三位著名专家密不可分,他们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医学家吴英恺和洪昭光。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降压药物较少,许多降压药需从国外进口。为进一步提高降压疗效,上海高血压研究所邝安医淌诟据中医“轻可去实”的理念,突破当时国际上盛行的“阶梯疗法”,提出了小剂量、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小复方”构想,并研制出了“复方降压片”,开创了用固定复方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先河。后来,吴英恺院士、洪昭光教授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采用优选法,研发了“长效小复方”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也就是著名的“号”降压药。“号”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我国高血压治疗缺少相应药物的大问题。“号”诞生后,在吴英恺院士的积极推动下很快投入生产和临床应用,一直到今天。华琦教授认为,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一种长效小剂量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服药一次,就可平稳地降低血压,这便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指南纷纷认识到了这一药物的学科地位,逐渐加大了对“长效小复方”的推荐力度,这也充分说明我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广泛普及的“长效小复方”理念的先进性。

华琦教授还介绍说,“号”降压药主要由基础降压药和利尿药组成,每片含基础降压药硫酸双肼屈嗪12.5mg、利血平 0.1mg,含利尿药氢氯噻嗪12.5mg、氨苯蝶啶12.5mg。这些年来,关于“号”的临床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主要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孙宁玲教授领衔开展的全国、多中心《北京降压号与氨氯地平(络活喜)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对比研究》,全国、多中心、纳入 5269 人的长期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降压号与吲达帕胺随机对照有效及安全性研究》和《北京降压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长期研究,以及《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情况及其安全性》半年期研究;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永华教授主导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号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脂质代谢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降压号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电解质和血尿酸的影响》;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有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苏定冯教授开展的《北京降压号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王增武教授开展的《号与复方降压片对比研究――社区复方制剂抗高血压治疗研究》等。

“更令学界关注的是,我国高血压防治的旗帜性人物、世界高血压联盟前主席刘力生教授正在领衔开展的一项研究――CHINOM试验。”华琦教授继续介绍说,“CHINOM试验是世界上第一个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中进行药物干预的、以并发症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计划随访65000人,预计将在2018年公布实验结果,让我们共同期待!”

针对国情,

制定我们自己的专家共识

中国的“长效小复方”已经诞生半个世纪了,针对“号”的研究和使用至今依然经久不衰,但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困扰着广大临床工作者和广大患者。针对这种情况,为规范临床、指导诊疗,由华琦教授、孙宁玲教授牵头,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两大权威学术机构联合众多专家制定了《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谈及这部《中国专家共识》的缘起,华琦教授说:“这事儿还得追溯到 2015年9月17日召开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专家研讨会’。在那次研讨会上,阜外医院的王增武教授对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作了介绍,安贞医院的李艳芳教授对‘号’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了介绍。与会专家对‘号’在基层广泛应用、在高血压防治中的贡献表示肯定,也对其目前存在的疑虑、未来发展提出了诸多建议。王增武等专家还提出,‘号’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药品,我国地广人多,高血压发病情况复杂,发病率也在增高,我们为什么不制定自己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应用?于是,那次研讨会便决定将‘号’已有的临床试验加以整理,邀请专家推出《号在基层使用的指导意见/专家共识》,以帮助基层医生规范使用药物――这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专家共识》最终得以出台的背景。”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华琦教授感叹着继续回忆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临床工作者围绕‘号’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经过筛选,我们最终梳理出了与‘号’相关的文献160余篇、与高血压相关的文献数十篇,共计近200篇文献。由于这些文献的证据层次水平不一,又经过艰苦的工作,我们进一步梳理出35篇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最终选择了最简洁的表达方式,字斟句酌、力求公正地拿出了这个共识的初稿。在此过程中,我们于今年1月28日、4月16日、7月12日分别召开了共识启动会、讨论会和定稿会,先后有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刘力生教授、范利教授等63位专家参与讨论,给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几易其稿、数十次增删,光文章的架构就大调整了3次,最终才得以定稿,形成了现在的这个文件。这个共识的执笔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李静教授,为此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针对这一《专家共识》的内容,华琦教授介绍说,共识认为,我国传统固定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明确且价格低廉,可作为基层降压药的一种选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号)是传统的固定剂量的单片复方降压药,自问世以来,在我国人群中积累了大量的使用经验。在当前众多新药涌入市场的情况下,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仍然是基层医疗单位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中国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共识全面回顾了与“号”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并据此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适用人群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总结、推荐和建议。

共识认为,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疗效明确,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降压治疗的选择之一。目前,以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为基础治疗方案的CHINOM研究(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的干预研究)已经入选受试者10689人,该研究随访期为5年,预计2018年公布研究结果。这项研究结果的公布,将有助于进一步证实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的疗效和安全性,奠定其在我国高血压预防和治疗中的地位。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2)

1.1 对象

在中心城区共4个区的26个街道中选择7个街道作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试点社区,并另选2个街道作为对照社区,上述9个街道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再在抽取的社区中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1.2.1 综合防治方法 ①社区动员,全人群干预: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开会动员、印发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广为宣传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和防治的认识。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筛查等,通过上述工作及早检出高血压病人,及早治疗。③随访管理:对各种形式检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重点病人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病情监测等,根据血压分级确定随访频度,并作好相应记录。

1.2.2 效果评价 现场调查: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干预前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前资料。干预2年后,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再次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后资料;并在未纳入干预的2个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对照资料。问卷调查由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担任,面对面询问,并作必要的体检。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高血压诊断标准:以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知晓的定义为调查对象知道以前被卫生专业人员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的定义为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控制的定义为通过治疗,血压降到收缩压(SBP)<140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

1.2.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专业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和清洗。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被调查人群进行的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等统计分析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先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和3组样本人群(干预前组、对照组、干预后组)的性别年龄构成,计算出“标化系数",然后以“标化系数"作为权重加权,在SPSS中统计出标化率,再进行χ2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社区基线调查6 558人,干预后调查5 890人,未纳入干预的社区调查2 013人;3组人群男女性别比分别为0.82:1、0.70:1和0.78:1;年龄均值分别为(52.7±10.67)岁、(55.1±10.85)岁和(54.9±10.85)岁。

2.2 高血压患病率

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人群分别为23.37%、23.99%、24.56%。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性别年龄合计,干预前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94%、54.22%、26.16%,干预后分别为85.88%、77.73%、53.99%。而同期对照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7.26%、69.49%、39.89%。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

分性别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男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男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但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表1)。

分年龄组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年龄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仅35~44岁、45~54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控制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且各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表2)。

表1被调查人群分性别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表2被调查人群分年龄组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

3 讨论

高血压及其带来的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社区为平台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危害是有效和经济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城市居民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试点,了解人群干预2年后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改善情况,评价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

研究显示,对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不管是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还是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说明社区综合防治对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进一步分析干预后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干预对女性组的效果不如男性组,对高年龄组的效果不如低年龄组。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尽管未纳入试点的社区没有开展试点所要求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工作,但各地开展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也涉及了高血压预防控制的内容,而妇女和老年人是易受益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人群),这可能是出现上述结果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本地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与那开宪、刘明春[3、4]等研究有相似之处,可能与本地较早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总之,本研究开展的城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措施,对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扩大覆盖范围。

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 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那开宪,黄中红,杨洪江,等.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79-380.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3)

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是指病因未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总数的5-10%,是由于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上的。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90%找不到明显病因,但流行病学证实高血压的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族高血压病人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存在。

1.2 体重超重及肥胖 体重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不良生活方式

1.3.1 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抽两支烟十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高血压,而且易死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同时尼古丁还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1.3.2 酗酒 国外调查发现,每日饮用大量葡萄酒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1.3.3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易致高血压的发生。我国人群食盐量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北方每人每天食钠盐12-18克,南方每人每天约为7-8克。而健康饮食是每天每人不超过6克。所以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1.4 社会心理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害的社会因素增加了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年轻时的急躁和敌视态度与15年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显著有关。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达11.30%:其次是会计、统计人员,其发病率达10.20%,这说明高血压是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劳动者中易发生。

2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卫生部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说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高血压的患病率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为此卫生部调整了高血压的预防策略,提出了六个转变:

2.1.1 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仅靠专家行为控制高血压效果不明显,必须强调政府行为,由政府部门创造支持性环境并进行必要的投入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2.1.2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单纯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医疗费用很高,因此开展群体预防才是根本措施。

2.1.3 由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 农民知识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使得农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防治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必须城乡并举,分类指导。

2.1.4 由高层向基层转变 基层卫生系统既存在治疗水平不高,又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因此强调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面对基层、面对社区、面向乡村、面向人群,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1.5 由专业行为向群众运动转变 调动人们关心自己、争取健康的积极性,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1.6 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结成高血压防治的统一战线。

2.2 高血压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高血压水平;对患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3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2.3.1 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

2.3.1.1 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层卫生组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广泛、持久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小,效益高的预防措施。

2.3.1.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3 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人们一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戒烟和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2.3.1.4 合理膳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高维生素、低钠盐、低脂肪饮食。

2.3.1.5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可使血压下降。

2.3.1.6 保持心理健康 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高血压的预防很重要。

2.3.2 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3.2.1 规范化筛查 高血压筛查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血压,通过对社区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有利于高血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以便早治疗。高压压规范化筛查的要求包括:A.对工具的要求,必须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标准校正。B.医务人员要认真按标准材料及技术使用血压计和规范化操作。C.按新的标准规定读数和记录测量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可疑高血压者,应建议在不同日重新测量三次血压,以进一步确诊。

2.3.2.2 合理治疗 早期发现高血压后要及早合理治疗,同时教育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防止随意中断治疗和停药,以减少复发和加重病情。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4)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卫生部已经把高血压的控制正式列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使之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任务。

实践证明,控制高血压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个体化指导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卫生服务,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对人群高血压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防治高血压的一种有效途径。

确定干预目标

初期目标: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定期测量血压率、提高人群运动参与率、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和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服药率。

中期目标:提高高血压管理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药物依赖性和由此产生的并发症。

远期目标: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干预对象

干预对象:笔者于2006年3月~2006 年9月对旺苍县静乐寺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

该社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达到了29%,其中患有高血压病及高危人群占人口比例的16%。本调查以213例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83例高危群)为干预对象。其中男性117例,女性96例;50~69岁161例,占75.5%;合并有 2种及以上并发症者 52例。平均血压152/92mmHg,最高收缩压(SB)169mmHg,最高舒张压(DB)113mmHg。

干预方法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重问卷调查法进行。先通过宣传单、发放高血压知识问卷、居委卫生干部宣传等手段进行社区动员,随机地将自愿参加者分为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干预前共填写并回收有效问卷220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44份、高危人群76份。干预后6个月进行随访调查,并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其中高血压患者134份、高危人群71份。血压测量由社区医生完成,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效果。所有调查结果均输入EpiData,并运用SSS工具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开展免费测量活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指导。控制高血压是慢性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在具体措施上可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建立合作关系,由管理经验丰富的医师强化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饮食、运动、服药给予个体化指导并定期填写随访记录,参照血压动态变化调整措施;开展社区血压免费测量活动,对初诊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使高血压的检出率有所下降。

结 果

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调查表明,参与调查的社区居民普遍关注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高血压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比较关心。85.3 %的患者了解血压的正常范围,77%的病人了解长久症状,81.6%的病人能说出所用药物的名称与用法。这些调查结果说明患者对疾病比较关心,希望得到健康指导,掌握相关保健知识。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控制体重由原来的41.2%上升至71.3%(<0、01);限盐由原来的62.4%上升至89.1%(<0、01)。经过干预,患者顺从性提高显著(<0.05);血压值差异显著(<0.01),各年龄组SB、DB干预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SB以45~84年龄段显著(<0.01),DB以45~74年龄段显著(<0.01)。1年内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40.6%上升为67.2%,从未测量过血压的人数由31.2%下降为7.5%。干预组、对照组6个月血压值变化比较可见,干预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6个月的平均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上述评价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讨 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1991年对15岁以上94万人群抽样普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2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

为了遏制这一心血管病高峰的到来,保证人民健康,保证下一世纪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防治,积极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同时控制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已刻不容缓。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还应包括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的治疗。虽然严重高血压造成的死亡率和罹患率最高,但人群中轻、中度高血压的影响面最广,故防治应以此为重点。

高血压是多因素疾病,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遗传、社会和个性背景,因人而异地作最佳选择。

高血压病的治疗和预防需要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疗和居民自身的努力。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重要的生活和活动场所,也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场所。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高血压预防的目的在于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手段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从而促进社区居民身体健康,提高生活水平。

强化健康教育,重视饮食健康。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鼓励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祛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保证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良好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逐步减少对药物依赖,从而减少药品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因此,可以在不同场合、不同媒体中,用不同的方式对高血压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进行宣传,强化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能,从而吸引重点目标人群,使社区居民和高血压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树立预防高血压的健康意识,增强治疗信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可以通过宣传使居民了解高血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知识,使病人对高血压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对于一般人群,应该使他们能够了解到良好的饮食习惯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否,如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原则,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预防高血压,做菜少加盐;鼓励患者戒烟限酒;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鼓励居民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等等。另外,可以通过组织高血压病人俱乐部进行病人的自我教育。通过病人的自我教育与病人间的相互支持,来促进病人调整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增进病人的相关知识。

鼓励病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社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也有利于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所指的是,病人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承担一定的预防性或治疗性活动。这种疾病管理模式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克服了传统的高血压三级管理覆盖面不广的弊端。它非常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及病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咨询、讲座和小册子等形式把疾病的防治知识和方法告诉患者,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行实践,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控制血压。实践表明,造成高血压疾病的因素很多,但如果能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也能有效地控制或避免高血压病的发生。因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鼓励和指导高血压患者和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控制体重,杜绝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如大量吸烟、嗜酒、饮食多油腻等等,还要注意鼓励社区居民加强体育锻炼,从而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高血压防治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并对健康负责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政策、环境、经费以及个人行为等多方面的复杂活动。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社区高血压防治需要卫生、财政、民政、计生委、老龄委、妇联等多部门的协作,使干预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修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高血压病人的综合干预,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免费测量血压和体重,按血压水平的定义分类,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分级管理:对重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一级管理,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密切观察,每周最少测量1次血压;对中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二级管理,先观察3~6个月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变化,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对轻度高血压病人采用三级管理,重点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以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可以定期进行随访高血压患者,将随访记录的有关数据存入高血压病人档案,以便对慢性病的发生进行监测,为进一步掌握社区慢性病发生和发展的趋势做好准备。只有在政府重视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进行各部门间的协调,才能形成合力做好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从而建立和完善从预防、检测到治疗、反馈的防治体系,才能够对社区高血压病人做到早期发现,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和管理,从而保证干预质量,保证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要有效的实现高血压防治的干预工作,就必须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当前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对于高血压控制与治疗的经验知识不足,给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带来不少困难。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必将降低高血压防治的成本效益,也会削弱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防治的积极性,对以后的社区其他慢性病防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定期定点给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就成了进行高血压社区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通过对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调查发现,有些测量血压的医生只是在为检查其工作量提供依据,他们只将测量的血压值记录在册,告诉病人也只是正常与不正常,而不是让病人知晓自身的血压值,这并不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工作。 还有些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过关,对于高血压病人的护理指导不到位,有相当部分的高血压病人其血压持续数月异常,而所服抗高血压药物并没有丝毫的调整。反之,部分高血压病人已经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数月,反而调整药物,结果其血压就增高。因此,在当前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中,应注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对高血压防治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使他们及时了解高血压病防治研究新进展,促使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专科向全科发展,正确指导社区居民防病治病从而使高血压病防治工作持续、有效地落实,使高血压这种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锡桂.对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建议.高血压杂志,1997,5(2):79280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5)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2 3_02

为了探索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有效方法,以便控制高血压对居民的危害,金华市婺城区于2008 年3月至2009年9月对2个街道内4个社区的265名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研究,以探索社 区干预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3月,在金华市婺城区9个街道中随机抽取2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 取2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确诊的70名高血压病人。280例高血压患者在跟踪过程中因死 亡、搬迁等原因失访15例,最终实际全程调查265例,调查有效率为94.64%。265例高血压 病患者其中男148例(占55.85%),女117例(占44.15%);年龄(58.3±12.8)岁,高血 压病程(17.6±4.7)年。

1.2 方法: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高血压专项调查问卷,由经统一培训的社区责任医师 在干预前后分别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生活方式、服药情况、血压控 制情况等作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办“高血压病之家”,依托社区居委会的配合,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批邀请高血压病人和家属一起到中心健康教育室,通过全科医师集中授 课、播放录像、物体实例、展板展示等形式,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 的危害和注意事项,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知识的宣传, 并发给所有干预对象“高血压防治手册”(印有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并可以作为每次测量血 压的记录本)和两只限盐盐勺(分别为2克和6克)。

对高血压病人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干预:推荐使用低钠盐,提倡低盐、低脂、高纤维 素、富含维生素的膳食结构,提倡饮食八分饱;运动干预:采用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打 太极拳、打羽毛球等方式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吸烟行为干预:宣传吸烟对人 体健康的危害性,协助吸烟者采取个体化的戒烟措施。不良饮酒行为干预:告知患者及家属 饮酒和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正相关,同时也可增加降压药物的抵抗性[1]。

全科医师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上门(或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患者进行血压分级 、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临床疾病分析,危险度分层,制定个体化干 预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经过培训的社区责任医生与病人约定,病人10天一 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血压,对未按时前来测量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则上门服务。社区责任 医生每次对患者进行血压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少数难治性高血压 集中请市级医院心血管科专家会诊,随访18个月。血压控制指血压降至正常,即收缩压30mmHg 以上;无效指血压下降低于以上标准。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协助社区责任医生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请家属督促病人按时服药 、定期检测血压和配合做好改变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工作。

1.3 质量控制:血压计统一采用通过计量认证合格的上海上达医用仪表厂有限公司生产的 XJ300/40_1型汞全封闭台式血压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负责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在服药率、血压控制 率、不吸烟人数比率、不饮酒人数比率、参与规律运动率、低盐饮食率、高血压相关知识知 晓率等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2.1 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265例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对高血压知识(包括高血压诊断标准 、危险因素、并发症、控制措施、注意事项等)相对缺乏,通过干预后认知有了明显的提高 。干预前后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平均得分分别为65.1分和87.7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2.2 生活方式变化:通过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有了显著改变。吸烟 是指平均每天吸烟一支以上;饮酒是指平均每天摄入酒精量30克以上;低盐膳食是指每天平 均摄入盐量不超过6克(折合低钠盐不超过9克);规律运动是指每周进行3次或3次以上, 持续时间至少为20分钟的以锻炼为目的的体育活动。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 有显著改善(P

2.3 高血压患者服药情况:规律服药指1年内服药时间>9个月;间断服药指1年内服药时间 3~9个月;偶然服药指1年内服药时间

2.4 血压控制情况: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由干预前的29.1%提高至干预后的71.3%,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变化,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不 断增加[2]。高血压病已经成为我国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2003年我国 高血压病直接医疗费用就达300亿元人民币[3]。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可提 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高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并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等并 发症的发生率[4]。

对慢性病进行干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工作任务。调查亦显示, 社区高血压病病人遵医行为普遍较低[5]。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必要的社区干预 非常必要 和重要。社区责任医生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与高血压病人平时密切接触,家属与病人则具 有更加密切的亲情关系,实行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配合的综合防治策略有利于高血压患 者的规律治疗,有利于改变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发掘和利用好社区和家庭资源 ,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本研究对婺城区4个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干预对象的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表明高血压防治工作取得 了明显效果,综合干预措施切实有效。但本次干预研究的病例数还不够多,若在全社区全面 开展能否达到同样效果有待于今后验证。

参考文献

[1]陈丽,成猛.浅谈社区高血压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4) :1851.

[2]胡永华,李立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6.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6)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率接近于城市地区,分别为17%和21%,然而农村地区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则显著低于城市地区[1],尤其我国北方农村地区居民不良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如吸烟、酗酒、高盐膳食、缺乏锻炼等,致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正是农村地区不健康生活生活习惯和行为广泛存在,致使高血压控制率较低,而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共存[2],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协同作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可以为控制血压提供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对降低发生率是大有裨益的[3]。目前关于高血压流行特征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上,而关于对北方农村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干预的相关研究较少。针对这种现状,根据河北省防治研究中心部署,我们对保定诼洲市码头镇2008年管理的648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识、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然后对干预前后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涿洲市码头镇2008年1月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患者648例,其中男312例,女336例;年龄均35岁以上,平均年龄42.5岁。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准备:采用卫生部设计的基层调查表调查,全部采用一级培训,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县区级工作人员、乡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试合格率均要求达到100%。

1.2.2 调查内容: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血压、吸烟、饮酒、盐摄入量、体重指数、运动情况、肥胖、饮食情况等。客观记录各项内容,不得启发、诱导或加入任何主观意愿。县级督导员对每天完成的问卷进行核查,并抽取5%进行二次调查,符合率要达100%,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市级随机抽取3%再进行复核。1年后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进行终点调查。

1.2.3 干预措施: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被调查患者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讲解高血压病与肥胖、吸烟、酗酒、高钠饮食等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告知患者改正不良生活行为在高血压病的治疗、预防中的重要性及对降低高血压患者合并急性心血管病的意义。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定期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建立高血压患者专卡,作好随访及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认知能力制定每月随访次数,一般每月1~2次。可利用书写板,播放高血压防治录像报,乡村广播,设立高血压免费测量点,发放高血压防治指导手册和食盐消耗记录卡、血压测量卡、五项行为危险因素记录卡。村医定期入户检查记录、测量血压,指导规律用药,戒烟限酒、合理运动、合理使用低钠盐等,监督不良生活习惯改正。

1.2.4 体格检查: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使用校正过的相应仪器为每个调查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值。集中调查时,血压测量单独在一个房间,以保持环境安静。当两次血压(收缩压或舒张压)值相差超过6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测第3次血压。

1.2.5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者诊断为高血压[4]。超重、肥胖诊断以2003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为标准:bmi≥24 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中心性肥胖[5]。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

较 干预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1。表1 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比较

2.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行为的变化

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饮酒率、食盐摄入量也有明显减少(p<0.01),合理运动、体重指数干预前后有明显改善(p<0.01)。见表2。表2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相关行为变化情况

2.3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在调查的648例高血压患者中,干预前血压达标者67(10.34%);干预后有215(33.18%)。干预后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χ2=97.94,p<0.01)。

3 讨论

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已经成为社区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6]。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识了解较为贫乏,干预后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同时不良生活行为显著改变,这表明社区健康教育是针对高血压人群的主要干预手段;通过系统培训的农村医务人员,向高血压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治建议是开展农村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地区要以健康教育、提高人群高血压预防知识知晓率着手,以干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为手段,逐步使高血压患者改变饮食习惯、放弃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饮食营养、合理运动等生活方式,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达到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1年来干预效果还表明,患者的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虽得到有效改善,但成效相对较弱,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还较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农村经济状况、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饮食、酗酒、不运动等)、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低、自我保健意识差、文化和教育背景、就医不方便等因素有关。另外在农村地区,群众获取高血压知识的途径主要以电视报纸这类大众传媒为主,而群众最希望能以个别指导的方式从医务人员处获得健康知识,目前大多数群众只能从医生那里偶尔获得。这种健康教育服务供需的不平衡现状,要求我们的政府作为行为形成的促成因素,要为农村高血压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条件;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应与大众传媒密切合作,加强传播力度,使健康干预个性化,多样化[7]。除此之外,本次由于经费和干预力度有限,加之我们的干预随访活动还在进行中,1年时间进行统计分析时间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干预措施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信随着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健康教育力度不断加强,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8,9]。

【参考文献】

   1 wu y,huxley r,li l.prevalence,awareness,treatment,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data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circulationm,2008,118:26792686.

2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60.

3 王琼力,张凡平.社区控制高血压五年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01503.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主编.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著.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38.

6 赵晓军,吉俊敏,郭晓键.常州市近郊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重点人群特征探讨和干预方向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45248.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7)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1]。要使高血压的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就应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探究预防和保健措施,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病的早期预防和自我保健能力[2]。现就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高血压病的病因形成及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病因一般有如下几种:治疗不当、药物治疗不能耐受,以及继发性的高血压,精神心理因素、大量吸烟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药物相互作用等都可引起高血压病。本中心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观察60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病因中,治疗不当占30%,药物不能耐受占11%,继发性高血压占30%~40%,精神心理因素占10%~20%,大量吸烟、酗酒占3%~5%,同时服用影响降压效果药物的占3%。本中心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中约3%可明确诊断:(1)肾实质性高血压:这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肿瘤即肾素分泌瘤,使血压异常顽固不易控制;(2)肾血管性高血压:1/3呈难治性高血压,对600例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观察,肾动脉狭窄发生率约20%,老年患者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青年患者主要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但青壮年肾动脉粥样斑块引起的肾动脉狭窄并不罕见;(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达30%以上;(4)嗜铬细胞瘤:

是由于嗜铬细胞肿瘤或增生并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所引起的血压升高的一种疾病,病变大部分位于肾上腺髓质,少部分病变位于肾上腺以外的其他交感神经组织;(5)其他: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微腺瘤、主动脉缩窄、精神心理因素等,统计本组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尤其是惊恐发作导致高血压的约10%~20%。老年高血压合并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大量吸烟、酗酒也常是血压难以控制的原因。

转贴于 2 高血压病的社区预防策略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以平均每年350万人的速度递增长[2],高血压病因致残、致死率高,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开展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十分必要和重要。对于高血压的预防,应包括全体人群的预防及个体目标预防,而且两者应互补,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高血压知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全体人群的预防干预,对于高危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要认真做好查管、治等工作,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2.1 一级预防 即病因预防,高血压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危险因素相关。通过预防和干预危险因素,可降低社会群体危险度。病因预防重在干预不良行为和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提高人群健康水平。据报道[2],健康生活方式可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55%,而病因预防费用仅为治疗费用的1/10。目前病因预防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开展以社区为主的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具体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每个人都要有预防保健常识,能够自我保健;(2)从儿童开始:目前发现高血压病的病因起源于儿童期,故应从儿童时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膳食和适量运动;同时戒烟、限酒,做到心理平衡;(3)保持正常体重指数:我国成人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可防止15%~17%的危险因素聚集,从而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合理调整饮食、减少含钠盐的摄取,每日

2.2 二级预防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期防治高血压可使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减少50%,故应选择健康生活方式,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存在三高(患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低)的不正常现象。为改变这种局面,以社区为主,发展全科医学模式,使社区医生等能及时更新知识,转变单纯依赖药物的观念,培养其防治高血压的责任心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技能:(1)对35岁以上和脑力劳动者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脂、高血糖、高粘血症的患者,首诊医生必须测量其血压并记录,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患者。并定期监测血压;(2)定期培训社区医师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进展和动态;(3)固定责任医生,建立高血压门诊,实行档案制,预防、随访跟踪服务,早期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每周测血压2次,治疗稳定后每周测血压1次,以后每个月测血压至少1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持续性服务,这种在社区中相对固定的责任医生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可提高高血压病的控制率;(4)发挥政府职能,实施分级管理,政府重视与否,直接影响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成效。

【参考文献】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8)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9)

[中图分类号] R5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43-02

心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其中高血压病是第一危险因素。对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高血压为极高发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血压每升高20/10 mmHg,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将倍增[7],故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降压。该研究通过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329例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并监测血压,使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改善、饮食习惯调节、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等对症防治,有效的控制了血压,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查时间:2012年1―6月;地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8岁的新疆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329例,其中男194例,占58.97%;女135例,占41.03%。排除心脑血管严重并发症。

1.2 诊断标准

按《中国血压测量指南》[1]中高血压诊断的血压阈值:未服抗高血压药物下,诊室收缩压≥140 mmHg (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家庭血压≥135/85 mmHg;动态血压:白昼≥135/85 mmHg,全天≥130/80 mmHg;或2周内服用降压药物者诊断为高血压。

1.3 临床护理

经过统一培训, 护理人员掌握《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2]内容, 熟悉抗高血压药物种类适应证、不良反应等。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宣教,明确治疗目标, 即控制血压升高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嘱患者限制钠盐,建议摄盐量不超过5 g/d,合理膳食,减少膳食脂肪摄入。积极运动干预,超重及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抗高血压药物用药指导,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避免情绪紧张,加强心理调节,保持心情愉悦、情绪平稳等。护理人员每日观察病情变化并测量血压二次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住院期间的检测和出院后随访,平均疗程3个月后,329例新疆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收缩压SBP控制在(106.87±18.19)mmHg,舒张压DBP控制在(72.09±11.49)mmHg(结果显示如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 血压升高会对脑、心、肾、视网膜等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者可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病等。患者越早重视护理干预, 就可能防止高血压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与孙洪波[8]、杜秀清[3]等研究报道得出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人确切理解高血压的含义、危害, 明确治疗的目标,患者遵医行为增强,能有效地控制的血压。此项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3个月后患者收缩压SBP控制在(106.87±18.19)mmHg,舒张压DBP控制在(72.09±11.49)mmHg,血压均在正常范围,收缩压

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防止漏服、多服及不按时服,是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据杜秀清研究报道不遵医嘱服药是血压控制不佳的首要因素[3]。维吾尔族群众膳食中以肉食为主,盐普遍摄入远高于生理需要量(5 g/d),减少摄盐量可预防高血压及减少发病率[4]。大量动物实验、人群调查及干预研究均证实,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高盐摄入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之一的结论[5],因而,限制膳食中钠的摄入对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适当运动,有氧运动可使高血压患者和非高血压人群的血压均下降[6]。戒烟限酒,减轻体重对肥胖患者的血压控制是非常有好处的。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等。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健康宣教、临床护理,使高血压病患者从心理、生理等方面逐步提高对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患者能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的遵医行为, 从而形成对高血压病防治的良性循环,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文,张维忠,孙宁玲.中国血压测量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 19(12):1101-1115.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3] 杜秀清, 张芬燕.住院高血压患者8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2(10):35.

[4] 陈凤辉,程祖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人”高血压与摄盐量、摄钠量相关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7):882-884.

[5] Korhonen MH, Litmanen H, Rauramaa R, et al. Adherence to the salt restriction diet among people with mildly elevated blood pressure [J]. Clin Nutr,1999,53:880,885.

[6] 陈玉梅.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华误诊学杂志,2010,3(10):1827-1828.

高血压预防与控制篇(10)

高血压病多数原因未明,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一种分布较为广泛的临时性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具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1],适当的综合干预、合理的自我管理对于有效控制血压,干预可逆性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文110例高血压口才,通过辩论干预,取得了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内科门诊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110例,男68例,女42例,年龄40-78岁,均为自愿接受干预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1.2 建立档案110例患者入选后给以建档,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吸烟、饮酒、饮食习惯、运动情况、既往史、血压、治疗情况等。

1.3 监测方法 内容包括:测血压、体重、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心电图、尿常规等,入选时均测1次,血压每月均随访1年,无中途退出者。1年干预结束后,填写与入选相同项目的档案作为对比。

1.4 影响因素及干预

1.4.1 遗传因素遗传的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具催国静报道[3],1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70.18%,2级亲属高血压遗传度为55.21%,说明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让患者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不要因此而产生心理压力而影响治疗。

1.4.2 饮食 具报道[4],摄取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钾摄入量与射呈负相关,饮食低钙与高血压发生有关。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每人每天平均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因此,高血压病人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营养搭配要合理。

1.4.3 肥胖 肥胖和超重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体重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研究显示[5]超出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发生高血压是正常体重的10倍,因此,控制体重可降低血压,合理营养,膳食平衡,有利于保持理想体重。

1.4.4 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与控制高血压不利,吸烟者24h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者尤其是白天血压明显增高。过量饮酒可使血压增高,研究结果显示[6],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青人还是年老人,重度饮酒与血压之间有显著关系,因此,戒烟限酒有利于血压的控制,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1.4.5 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压力、烦恼、愤怒等负性情绪越多和持续的时间越长,心理健康就差,越易促成和加重高血压。因此,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适应和自控能力,对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的稳定。

1.4.6 运动及服药不运动和不规律服药等因素亦是影响高血压控制的因素之一,适宜的健身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更有利于血压的调节,健身运动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规律服药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对“无任何症状不服药,血压正常后自行停药,害怕药物副作用不坚持服药,不喜欢用药”的患者,要耐心细致的给以解释,科学的给以指导,不能让患者随意自作主张,因为高血压病是可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药物治疗的疾病。

1.5 统计学处理期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1著性差异。

2讨论

高血压病是不仅是内科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慢性病管理病种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本文11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综合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干预后的服药治疗率,血压控制率明显增高(p<0.01);血糖、血脂异常及肥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良好的生活方式明显增高(p<0.01)。说明通过综合干预的措施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门诊医生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使高血压患者充分了解高压病知识,不仅其知其然而且让其知其所以然,使每一们就诊患者的高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让高血压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2):921

[2]张维忠.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现代概念.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21-722

[3]催国静.盐城市6-13岁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及遗传因素分析.预防医学讨坛,2006.12(6):657-659

上一篇: 高层建筑平面设计 下一篇: 对供应链管理的建议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