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优质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03

精神科优质护理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1)

精神科患者多存在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障碍[1]。在入院后对治疗存在抗拒心理,影响治疗效果,且容易出现危险行为,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时,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也必不可少。2016年1~12月,对我院39例精神科患者实施优化护理工作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同期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遗传性精神疾病、合并严重器官疾病以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3.74±8.42)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7例,老年痴呆10例,焦虑症或抑郁症7例,其他精神疾病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3.82±8.44)岁;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8例,老年痴呆9例,焦虑症或抑郁症8例,其他精神疾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用药、饮食以及康复训练等方面的知识详细告知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安全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工作模式下的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入院当天热情接待患者及家属,将医院环境和主治医生介绍给患者,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保持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记录患者的病史、基本情况、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信息,整理成档案。②加强健康教育。依据患者的实际精神状况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由专业医生和护士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安排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对用药、饮食及运动的依从性。③心理护理。与家属沟通,对患者的发病原因、诱因进行掌握,充分鼓励和支持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控制刺激源,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焦虑、抑郁、悲观等不良情绪,减少伤人、自杀等情况的出现。④康复护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长,对生活的兴趣不大且情感淡漠、自制力较差,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此种情况。在患者清晨服药后,组织其聚会,指导其进行游戏、观看新闻、聊天等活动,实现自我价值。采用以患管患模式,增强患者自我认同感以及恢复自信心。由专业的护士依据患者的病情设计相应的运动计划,促进患者的恢复。采取一对一心理护理和集体护理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恢复其身心健康,防止发生自残、外逃以及自杀等不良事件。⑤出院护理。将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及家庭中,在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预约、电邮、电话、视频等沟通渠道的建立,进行护理指导和帮助支持。若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则指导家属为患者改善饮食。

1.3评价标准

应用自拟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取百分制,90~100分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一般,<60分为差。②统计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见表1.

2.2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意外事件1例、占2.56%,无投诉事件发生;对照组发生意外事件7例、占17.95%,投诉事件发生6件、占15.38%。两组意外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持续增多,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干扰,还增加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2-3]。精神疾病患者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应结合积极的康复护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4-6]。常规护理不具灵活性,不能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消除,出现意外事件的概率较高,且患者对疾病知识和治疗情况不甚了解,配合度不高,会影响治疗效果[7]。在优化模式下进行的优质护理可促进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提高,其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8]:①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配合度的提高[8];②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病情出现恶化[9];③心理护理可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④通过康复护理能够促使患者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锻炼[10];⑤出院护理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予以针对性的指导,改善患者的预后。优质护理还能促进精神科患者身体舒适度的提高,减少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2):38-41.

[2]管琴.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47-148.

[3]陈丽香,叶郁葱,吴辉霞.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74-75.

[4]孙蕾.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9):126.

[5]张改兰.舒适护理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8):276.

[6]幸乾玉.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9):173-174.

[7]苏红梅.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难点与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4):104-105.

[8]叶晓娟.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的实践与成效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8):182-183.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2)

精神病人在意识,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活动等方面出现病态表现,导致病人的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有的病人在病态行为支配下出现伤人,毁物行为,因此,精神病人住院大多数都是无陪护,由于疾病的影响,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吃、喝、拉撒等都由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所以,对从事精神科护理专业的护士要求更严,服务更细,语言更真,行为更美,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1有强烈的为病人服务的意愿和责任感

基础护理是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患者生理和安全需要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需要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责任心,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礼仪,礼貌,人文科学知识等。因此,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一定要转变服务理念,护士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通过观察,交流,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了解病人的各种需求,为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精神病人住院生活质量。从职业特点来看,感知他人情绪,理解并产生同情心,成为一个善解,善待精神病人的人,无疑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素。

2慎独精神

精神科护理工作独立性很强,对病人负有维护病人安全的责任,但护理工作同时具有连续性和具体性,因此,精神科护士要有安全护理意识。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患者在思维紊乱,心理状态失常情况下,失去理智,常常会出现各种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精神科护士必须有效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主动,迅速,高效有序应对可能发生的事件,提高护理服务水平。精神病人多数因精神症状和缺乏自知力而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护士要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和各项工作流程。做到在各种环境氛围中同一标准,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个病人的护理工作,真正体会精神科护士的慎独精神。

3尊重自身价值,运用自然影响力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3)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护理过程中护理质量要求的日益增加,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护理质量对医疗安全、诊疗技术的发挥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声誉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优质护理服务的构建一直是护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近两年来,我科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夯实基础护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做法

1.1转变观念,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积极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人文理论、整体护理的相关知识,使护士在服务理念上,建立起"心中有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培养护理人员以同情心、爱心、耐心、热心和责任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的强烈意识,促使护理人员转变理念,由原来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2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教育考核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护士综合素质,努力学习有关专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理念。我们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能力及要求的不同,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着重突出能力的培养,并提出培训要求。

1.3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实行岗位责任制与护理责任制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人人管床,互为辅助,提供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1]。病区制定了"患者分配表",让护士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分管的患者,也让患者能够知晓自己的分管护士。

1.4制定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运用绩效考核达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科室还制定了明细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1.5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 对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是减轻或缓解症状的关键。药物治疗过程中,为了严防患者藏药、保证药物的有效治疗剂量和效果、防止一次服用过量导致中毒,护士在操作中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要求"发药到手,送药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则。严密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举止表现,如是否到隐蔽处呕出、藏在口中不下咽、或者偷放入口袋中等。

1.6落实健康教育 对于入院初期的患者,医护工作人员要做到热情接待患者,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告知患者精神病治疗的意义、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对于处于重病期的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根据规范的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指导,而且要重点做好对患者的说服和劝慰工作。

2成效

2.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可以客观地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金标准。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及用药知识的认识,改善了患者对现实生活的适应状况,使其坚持服药、维持治疗,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和促进疾病的康复。

2.2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士的职业价值感 责任护士掌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情况,从日常常规护理工作到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生理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全面了解; 明确管床职责,使责任护士更细心、慎独对待工作,有效防止患者跌倒、自伤、走失等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作质量,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责任护士能更多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在患者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病患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和尊重,加深了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形成良性循环。

2.3提升了护理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全员参与质量控制,尤其是护理环节质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质量控制从注重终末质量转变为注重环节质量,由于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

2.4强化了精神专科护理 对于精神专科而言,患者及家属更需要疾病相关健康知识,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掌握并且遵从是护士必不可少的护理工作。精神科患者还存在精神残疾的问题,精神残疾导致社会及家庭负担加重,因此,改善患者的社交、生活自理、情绪等问题尤为重要。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加强康复治疗的专科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贯穿整个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3体会

3.1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的隐患,精神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易出现冲动伤人现象,这些临床特点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为高风险专业,极易引起医疗护理纠纷。通过对患者的无缝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实,杜绝了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识。从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时护士协助办理出院手续,做出院指导,自始至终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

3.2加强了竞争意识 由于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并纳入激励机制,每位护士都感到自己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了护士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体现了护士的职业价值。

3.3对今后发展的建议 目前,患者出院后由于受到多种负性因素的影响,单纯的生物学治疗对于患者在恢复社会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再就业等方面的效果相对较差,精神卫生资源相对不足[2]。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深化护理改革,多从患者角度出发,丰富人性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品质,加强精神卫生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4)

1 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

实施人性化护理是护理服务的最佳模式。护士是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主体,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如何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的管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2]

1.1 转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发挥服务承诺作用,功能制护理向优质护理服务的转变过程是服务理念和行为的改变过程,为了从更新层次上引导护理人员进行理念和行为的改变我院自2010年3月以来经常开展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意思,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积极实践在医院“有困难找护士”、“温馨满病房,处处有护士”的护理服务承诺。

1.2 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努力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建立信任、团结、友爱、互助、互谅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以期达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整体性。建立护士档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认真对待护理人员的合理建议和意见,使人性化的关爱得到延伸和升华。

2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

2.1 服务设施人性化 患者长期住院,生活上多有不便,为此我院在各病区配制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消毒柜;在娱乐室还配备了保温桶、一次性纸杯、吸水管、保鲜袋等。不仅方便了患者,同时也方便了家属。夏天将一成不变的休养服装,更换为五颜六色的T恤衫,不仅赏心悦目,同时还可减轻患者的紧张与恐惧。

2.2 室内装饰艺术化 结合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对病区、病室进行艺术化、乐园式的布置。墙壁上装饰风景画、水果画等,增加春天的气息,使患者感到神清气爽;工疗室贴上手工制作的图案、装饰品、字画等,使病区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探视室墙壁挂上静态的壁画和寓教于乐的彩色健康宣传栏;春节期间各科纷纷挂上节日的灯笼,张贴喜庆的春联,让每一处角落都充满温馨的气息。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等,开展台球、麻将、扑克、象棋、五子棋、唱歌、绘画、看报、读书、手工工艺等活动,定期举行患者之间、护患之间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比赛活动。

2.4 加强患者生活技能训练 督促住院患者洗漱、整理床单、被套、床旁桌卫生,不断加强生活技能训练。为了将这种枯燥的技能训练保持下去,我们定期举办铺床比赛,医生、护士、休养员共同担任评委。通过举办各种竞赛活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使患者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加速了疾病的康复。

2.5 每逢重大节假日为患者组织联欢会 节日联欢会上丰盛的食品、特意邀请的家属,使患者充分感受到节日带来的欢乐和家的温暖。

2.6 搭建健康交流平台 为满足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我们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搭建医患健康交流平台。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对有健康需求的患者,由主管护士与患者共同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循序实施,并按照质量标准进行效果评价。行为矫正旨在弥补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恢复社会交往能力,建立所需行为[3]。而逐步、少量、反复多次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强化行为矫正,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我们还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特点、健康需求、文化水平精心编写了健康教育讲义,开展了个人和集体等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 制备连心卡。连心卡是对患者健康维护、开通健康绿色通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主要内容有爱心嘱咐语、急救电话、咨询电话、病区简介、病员及家属须知等。如果病员病情变化,需要住院治疗者可直接进入病房。连心卡在患者出院时赠于患者,起到急救指南作用,增加了病员的安全感,密切了医护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 效果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如何体现人性化护理是我们护理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精神病患者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缺乏自知力,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修养氛围,追求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展示人性关爱的踪迹已成为医院发展的主旋律。

通过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的新举措,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得到增强,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满足了患者及家属的需求,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也实现了我们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的服务宗旨。

参 考 文 献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病例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收治的518例女性精神病人为观察对象,年龄14~68岁,平均(38±5.5)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58例,癔症性精神病39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7例,其中外逃1例,摔伤1例,护理人员伤害4例,病友伤害1例。对照组病例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同一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前收治的513例女性精神障碍病人为对象,年龄16~65岁,平均(36±6)岁,其中精神分裂症449例,癔症性精神病41例,躁狂症11例,抑郁症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例,均无躯体重大疾患,发生护理安全事件22例。其中外逃2例,自杀未遂1例,烫伤1例,摔伤2例,护理人员伤害14例,病友伤害2例。两组病人病例选择在年龄、诊断上无统计学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制定工作目标

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使全体护理人员统一思想,转变服务理念,积极配合。并制定了工作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6%;病房达到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病房管理质量考评≥95分;护理技术操作达标率≥98%;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对健康教育知晓率≥80%。

1.2.2改变排班模式

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病区后,针对临床护士不足的实际情况,向护理部申请人力支援,并受到院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招聘护士补充一线力量,使护理人员配置与病人床位比达到0.4∶1的配置。实施了APN排班制,A班8:00~16:00时;P班16:00~0:00时:N班0:00~8:00时,每班提前

30分钟接班。其优点;减少了原来多班交接的形式,减少交班环节;加强了中、晚班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每班均有一名高年资护士对护理工作中高难度护理进行把关,充分保证了护理安全。

1.2.3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制

将护理人员分为两组,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任组长,每组有6名护士,每名护士分管5张床位。制定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岗位职责,责任组长职责:负责本组工作安排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督促指导组员工作,负责评价本组病人护理计划实施情况,检查本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如正确执行医嘱、服药、治疗、基础护理及各项记录等,了解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每周随主治医生查房1~2次。

责任护士职责:负责所分管病人的一切护理工作,包括基础护理、出入院指导,病房整洁,专科护理,治疗及病情观察,书写护理记录,完成健康教育,实施身心护理,进行疾病知识指导等。

1.2.4制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部对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安全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制度,分级护理管理,护理核心制度,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等,分别制定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组织护士长分组进行考评,95分为达标分。

1.2.5实施绩效考核的激励机制

护理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量、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工作量主要考核护理制度的落实、护理质量的达标情况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工作效率主要考核工作量,包括床位数、出入院病人数、护理等级系数,基础护理、治疗护理技术难度等级系数。经济效益主要考核经济指标。评分以各项指标的达标分为标准,项目达标不扣分,考评分低于达标分扣分。

1.3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效果评价就是信息的反馈,主要分析工作的执行情况,护理部把全院护士长每三人分为一组,每组由护理部任命一名组长,每月进行一次护理管理检查,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安全管理、责任护士分管病人的“十知道”,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健康教育知晓率、消毒隔离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寻找可能发生的因素,及时进行总结,以判断新的流程是否合理,是否有效地控制护理风险。

2结果

病区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护理缺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由开展前的4.28%下降至1.35%。“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前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3讨论

3.1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活动中,科室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各级护士职责和临床护理服务标准,公示服务项目,接受病人监督,各责任护士均需按照护理程序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3.2补充一线护理力量,增加人力资源,有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疲惫感。实施APN排班模式,减少了交接班环节,增加了中、晚班薄弱环节时段的人员力量。高低年资护士的搭配,体现了人力资源的均衡使用,保证了护理安全。

3.3整体护理责任制要求护士对所负责病人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执行首问负责制,护理人员在接待新病人时能主动、热情、耐心。在病人住院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病人“十知道”,病人能说出责任护士的姓名,健康指导内容。促使护理人员主动与病人沟通交流,了解病人心理需求及病情变化,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同时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6)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改善其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且因精神病分类多,因此临床上对其护理时应关注其个体化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精神科患者92例为对象,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护1组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4岁~66岁,平均年龄(45.13±10.09)岁;体重52kg~86kg,平均体重(64.67±10.57)kg;病程2年~15年,平均病程(5.57±1.79)年。护2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岁~66岁,平均年龄(45.71±10.53)岁;体重52kg~87kg,平均体重(64.58±10.61)k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护1组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包括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等[2]。

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①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传册子、网络形式、组织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深入沟通,掌握患者精神病史、家庭状况、职业等,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②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诉苦闷,找到合适宣泄途径,如书信、说话、活动、运动等。并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性格缺陷,可通过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促进患者压力的释放和缓解。③环境护理。精神患者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病区环境是否安静整洁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患者心情放松,缓解焦虑状态[3]。④家属和社会支持。告知精神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精神病症状控制、预防复发的重要作用,嘱家属以更多的关爱帮助患者康复,并告知精神病护理的配合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⑤以身说法。通过已经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并对患者的进步表示鼓励,以进一步建立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4],SCL-90量表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每项采取1~5分分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程度,SCL-90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值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精神科患者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均可出现异常,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几率[5]。

本研究中护1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主要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发病诱因,有效克服疾病发作;通过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宣泄途径,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并掌握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康复;通过环境护理,可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引发精神病发作;通过以身说法提高患者治愈信心[6]。

经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说明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3(12):38-41.

[2]吴艳,马贵君.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98-1200.

[3]张秀青.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模式的方法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4,31(17):1617-1618.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57-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卫生部倡导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近年来,本科根据精神疾病专科及其患者的特点,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设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于2011年1月正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现将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2010年1~12月713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6例,女性227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9.3)岁。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2011年1~12月825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54例,女性271例;年龄14~71岁,平均(43.3±9.5)岁。两组患者病种均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情感障碍、强迫症、躁狂症、恐惧症等为主,研究期间科室病床数、护理人员等均未出现变化。本研究经医院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病种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均衡性好,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疾病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2-3]。(1)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内容,领会护理学科的内涵及实质,并结合身边榜样的宣传,转变理念,提高认识,倡导在护理工作中彰显爱心、理解和包容。(2)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由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整体护理转变,制订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及质量控制标准。对现有护理人员实行分层级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落实责任护士负责制,全方位护理,人性化护理、专业化护理及全程无缝隙服务等,增强护士责任感,开展走动式查房服务,鼓励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以促进其信任。(3)夯实基础护理: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措施,细化相关护理服务流程。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依据病种的不同提供相应的无缝隙基础护理服务,使基础护理得到持续的保障。在护理过程中,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予以评估,及时予以干预,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4)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根据不同病种患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选取健康教育内容和生活技能方案,搭建精神科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交流平台,促进医生、护士以及患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增强护患关系。(5)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完善病区基本设施,创建清新、舒适、温馨的诊疗环境,以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康复。(6)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奖惩措施:逐步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以按劳分配、优绩优酬为基本原则,以量化指标作为奖惩的统一标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1.3 评价内容

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满分均为100分,主要内容包括:(1)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等;(2)健康知识知晓率;(3)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工作质量比较如表1所示,可见除健康知识知晓率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精神科护理的目的在于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治疗、缓解或控制患者的精神障碍,以期提升患者的精神状态达到最佳境界。综合文献[4-6]研究结果并结合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主要体现在:(1)患者意识状态不稳定,护理风险因素多,患者可控性较差;(2)护士缺乏工作热情和责任心;(3)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基础护理质量不高;(4)医院管理层面对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5)健康教育效果差;(6)后勤保障系统未完善;(7)绩效考核主要倾向经济效益和工作量,但在工作风险、技术性层面上倾斜不足。因此,提高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应从上述方向着手完善。

国家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不仅仅是护理行业内部的一场运动,也是优化医院服务、加强内部管理、改善患者体验的切入点。尽管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迥异于综合性医院的其他专业科室,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同样适用于其护理工作[7-8]。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病种相应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体现在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而优化护理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同时加强了科室环境优化,提高了后勤保障的力度;以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也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个体化的护理需求,这与相关文献[9-10]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提高了综合护理工作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得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是值得开拓的一种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马晓伟. 转变模式求真务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5-8.

[2] 叶琳,李晓雯,王芳. 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79-2381.

[3] 刘燕,孙华宾. 成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1,9(14):1285-1286.

[4] 王建荣,皮红英,马燕兰,等. 新形势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其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1-1202.

[5] 黄叶莉.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 护理杂志,2010,27(8):1208-1209.

[6] 金跃玲.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践探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4):590-592.

[7] 龚美芳,陆群峰,王静,等. 扁平化责任包干制护理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55-3057.

[8] 胡芬,朱小平,程晓琳,等. 医护人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要性认知情况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282-1284.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8)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意思指的是适合的护理方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对精神科封闭病房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期减轻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的康复率以及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2~61岁,平均年龄为46.5岁,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0~58岁,平均年龄为44岁,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1.2护理方法

1.2.1甲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

(1) 心理护理。①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克制自身行为避免伤害到他人,并对患者加以鼓励,提高患者克服暴力倾向的信心。同时向患者传达使用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对于拥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视自己,正视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导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同分析产生轻生念头的压力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提供应对方式,让患者了解在自身无法应对时应该求助他人共同面对。

(2) 提升护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不断完善掌握的护理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中,如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诱因,分析可能诱使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其参加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在发现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时即使对其进行安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采取有效措施。

(3) 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心患者的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定期回访患者,时时关注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定期的进行复查,确保患者的病情康复。

1.2.2乙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即:①在接待患者时应该保持微笑,礼貌用语,对新患者应热情招待,安置好床位,危险物品一律不允许带入精神科封闭病房。②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通风干燥。③护理人员应该时常巡视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做好护理记录。④口服药物必须确认患者已经服用后才可离开。⑤时常给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2]。

1.3护理评定标准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分,其中8~10分为“满意”;7~8分为“良好”;5~6分为“合格”;5分以下是“差”。“总满意度”=(“满意”+“良好”+“合格”)/类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3]。

2. 结果

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乙组高,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n(%)

3. 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表明,进行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为90%,比常规护理满意度提高了15%,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封闭病房内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和谐关系的发展,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产生。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9)

1.1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落实医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医院服务质量、增进医患和谐、惠及广大患者的有力措施[1]。在活动初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保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强化职责,细化任务,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护理部真抓实干,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扎实稳步推进,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实效。

1.2加强全员培训,转变思想观念:“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开展初期,部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松懈思想,认为我院属于精神病专科医院。因为精神病人正确的他可能说错误;好的他可能说成是坏的。这些情况只有真正护理过精神病才会理解和领悟,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我们付出的艰辛与无奈,有时很难让常人理解,所以进一步规范精神病专科的服务行为,建立健全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监督检查考核标准,非常有必要。

1.3 确定示范病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我院首先确定女病区为示点病区,率先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基础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示范病区加强督导,要求示范病区每月总结上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信息及工作亮点,每月护士长例会上与男病区共同分享经验的同时,不断总结查找不足,完善活动方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示范病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患者、家属、医生、护士满意度大大提升,为在全院推广树立了标杆作用,护理部计划采取首批示范病房对第二批示范病房进行经验共享帮扶的办法,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得到在全院推广。

1.4 病房管理,落实护士长“四查房”:护理部不定时深入示范病区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实施现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与解决,通过.召开护士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与建议,组织试点病区护士长定期举行碰头会,交流经验、查找不足、不断完善、积极推进。同时,护士长严格落实“四查房”制度,即进行早交班前查房、上午下班前查房、下午上班后查房、白班下班前查房,分别对晨、晚间护理及医嘱执行情况,午间护理,白班护理情况进行全面质控,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整改问题,确保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得到持续保障。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

2.1医院在推出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同时,改变原有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全院范围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即每一位责任护士与单班护士一同负责为患者提供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等各方面的符合护理等级规范的整体护理服务 [2]。

2.2 强化落实基础护理服务 ,医院积极宣传动员,使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服务观念,做到思想上接受、行动上落实。试点病房首先将分级护理服务标准上墙公示,配备了必要的女病人洗头用具如电吹风、为病人擦浴设备等,责任护士按照服务标准为患者整理床单元、保证病人的“两短、六洁”,示范病区还推出优质护理“十个一”服务。通过由护士长亲自带教进行面部清洁、床上洗头、擦浴、足部清洁、修剪指(趾)甲等,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护理,由护理部不定时检查并将结果与季度护理质量考核挂钩等机制。经过近一年的时间护士们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家属和病人、医生的广泛赞誉。

2.3 服务与绩效挂钩,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 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示范工程实施中,医院授予护理部制定一整套优质护理服务评优方案,并特拨专项活动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建立了以护士工作能力、工作量、岗位风险、患者满意度为指标的多项绩效考核办法,同时体现了多劳多得、高责任、高风险、高报酬的绩效倾斜。通过将责任制护理与绩效挂钩,更加增强了临床护士的工作责任心,调动了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年资高的护士有了传帮带的责任感,而年轻护士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护士的职业价值感、自豪感和荣誉感大大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得到了加强。打消了护理人员原有的相互依赖的心理,年轻护士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独立分管患者,逐步意识到要想做好责任护士,仅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护理安全措施、转归等,掌握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同时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优活动,如优质护理服务之星、平安月活动、季度护理质量评比等奖项,来提高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使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安心精神科护理工作。

2.4 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我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将责任制整体护理作为切入点,有效解决了原来护理模式中护士相互依赖、服务主动性和责任心不足,并且对病人的护理服务连续性不强的问题。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使护士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团结协作,有一个共同努力的方向。护士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对工作时段的服务更加精细化,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自身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实现了患者家属、患者、医生、护士均满意度上升的效果。

3 存在的不足

3.1 医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制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因素: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相关要求,医院对护理人力进行了一定的增配,但增加的护理人力资源,远不能满足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原因之一是新老护士的更替;原因之二是国家对精神病人帮扶政策的倾斜和力度的加大,住院病人越来越多。特别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如何解决护理人员的缺乏,已成为当今制约医院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瓶颈。

3.2 医院支持系统需要继续完善,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医院已加大了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但支持力度仍不够,部分非护理工作仍旧由护理人员承担。如何进一步加大医院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完善支持系统,减少护士的非护理工作,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这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关键,所以说它是“一把手工程”。

3.3 护理收费太低,护士价值得不到体现: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护理人员的辛苦程度和工作压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是护理服务得不到体现,护理费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护士心理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此项工程得不到医院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护理工作得不到家属的高度尊重,认为所有基础护理工作就是精神科护士该做的事,特别是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的家属把病人交到医院就不管、不顾、不问 ,甚至公开表示要放弃病人等事例常常发生,病人简单的生活所需都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都是需要政府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与物价部门的有效协商亟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以上诸多因素都在制约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

3.4评价体系不健全:只简单的以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来评价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成绩,是不科学的。用综合科的考评标准来考核、检查精神科也是不适用的。这也是亟待卫生行政部门解决的问题。

精神科优质护理篇(10)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住精神科封闭病房治疗的女性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2~61岁,平均年龄为46.5岁,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护理(如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而乙组20人,年龄涉及的范围为30~58岁,平均年龄为44岁,则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1.2护理方法

1.2.1甲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护理、提升护理水平以及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等。

(1) 心理护理。①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引导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克制自身行为避免伤害到他人,并对患者加以鼓励,提高患者克服暴力倾向的信心。同时向患者传达使用暴力所造成的后果,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并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②对于拥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正视自己,正视疾病可能带来的后果,教导患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共同分析产生轻生念头的压力源,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并提供应对方式,让患者了解在自身无法应对时应该求助他人共同面对。

(2) 提升护理水平。护理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护理的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护理水平,不断完善掌握的护理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中,如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诱因,分析可能诱使患者出现情绪波动的事物,在日常生活中对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其参加具有竞争性的活动,在发现患者出现情绪异常时即使对其进行安抚,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采取有效措施。

(3) 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方式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关心患者的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并定期回访患者,时时关注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定期的进行复查,确保患者的病情康复。

1.2.2乙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即:①在接待患者时应该保持微笑,礼貌用语,对新患者应热情招待,安置好床位,危险物品一律不允许带入精神科封闭病房。②保持病房内环境卫生,通风干燥。③护理人员应该时常巡视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况,做好护理记录。④口服药物必须确认患者已经服用后才可离开。⑤时常给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2]。

1.3护理评定标准

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分,其中8~10分为“满意”;7~8分为“良好”;5~6分为“合格”;5分以下是“差”。“总满意度”=(“满意”+“良好”+“合格”)/类组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3]。

2. 结果

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0%,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比乙组高,数值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上一篇: 交通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 网络推广主要方式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