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优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5 15:33:37

工程项目优化

工程项目优化篇(1)

1.1有关部门和企业没有对电气工程给予高度重视

很多企事业单位无视了电气工程在项目进行中的重要性,相关负责人并未对安装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和风险把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再加上施工队人员素质不高,施工材料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的产品在项目中不计后果的使用,虽然在验收项目的时候查不出问题,但逐年过后安全隐患陡然上升,如某施工队用劣等砖瓦建楼,少用钢筋甚至并未添加钢筋,致使某办公楼二楼整体塌陷到一楼,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1.2施工前并未对项目进度有效规划

在实际中用工单位总是遇到施工队伍计划外延期,虽然有提出相关的规条来约束他们,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不易。一方面项目施工负责人极力否认自己的失误并拒绝改进或解决眼下问题,没有真正有效手段管制他们,久而久之,致使其越来越肆无忌惮。

1.3施工前对图纸的设计欠缺考虑

施工前设计师需要设计出此次项目的图纸,既要保证质量,又要节省成本,个别还需要考虑外观美观等因素。以我国目前为例,有些设计人员专业性不强,且存在一些人员跳槽换陌生的环境上岗,旺季接单过多导致难以兼顾各方面,再加上管理审计员不认真的工作态度,难免会出现问题。

2科学优化电气工程项目

2.1提升项目负责人电气工程认识度,充分了解彼此需求

设计方、建设部门和施工方相互沟通透彻,了解彼此的需求及技术能力。如施工方需要结合自身能力了解项目所预期达到的标准,建设部门要准确无误的说明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如何,设计方需要了解项目工艺流程,结合建设部门的要求,设计出相应图纸且预算在建设部门规定范围内,如在施工中某两种材料性质相近或是一致,这样设计师可考虑节省资金的材料设计规划。

2.2细节强化了电气工程技术

如果施工项目的展开毫无计划且随意粗放式的管理,会使展开此项工作的企事业单位施工日期无限滞后,浪费的不仅仅是资金本身;若是仅仅考虑加紧施工日期而全然不理工程质量及所超出的预算,将会造成更加无法挽回的后果。在处理施工细节方面,繁琐的一系列流程成为电气工程施工监管的重大难题。电气技术员及相关专家既要全面分析图纸是否符合要求,又必须评估可能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施工作业时需要当天值班人员仔细校准,争取做到遇到问题马上提出整改策略,并做好交接工作,发生问题都要详细记录以确保再次发生同类问题如何处理,能确保事无巨细,有据可查。这样便达到了压缩施工时间的目的,与此同时也保障了施工质量。再有就是在竣工后期如果检查出问题,需要及时上报并制定整改方案,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分析处理。

2.3合理、有效的施工设计方案及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

在选取施工技术时需考虑到相关系统日后的升级,也会涉及到新型资源及应用技术的开发,这一过程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电气工程项目负责人在管理施工队伍及其他有关联责任人时应专业性的描述施行过程,避免出现计划和实施现场难以协调统一的问题。此外,相关项目电气工程负责人必须具有专业的综合素质,能给施工队伍充分的理论指导,先进技术和丰富的工作阅历。首先他们必须具备对工作积极乐观的态度,具有对本质工作的高度使命感,并认清该行业需要在不断充实自我的情况下才能全速前进和稳步发展。随着电气工程技术的日新月异,相关专业技术此消彼长,这首先要求电气工程师队伍具有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学习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结合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便日后的施工顺利进行。

工程项目优化篇(2)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52-01

电气建设项目包括主要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设备管理、各种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机组性能试验、项目竣工验收和实际商业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内容。其中电气建设项目的建设周期、质量控制、项目成本控构成了项目进度管理整体目标的三个基本要素。如何在电气建设全过程中严格控制建设周期,保障项目在质量合格以及成本控制相对经济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任务是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文章从电气工程项目施工的总计划进行分析入手,对建立现代管理模式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以促进电气建设项目进度化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1 电气工程项目施工组织总计划

项目建设和生产、设计决定着项目实施的水平,在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结合施工图纸的预先设计,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顺利性,为工程的招标做好保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把质量控制放在首位,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环境以及对施工周期的准确控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由于电气施工项目的工程特性,难免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性,因此要做好施工的过程管理工作。由于设备资源和物质量大,施工现场环境实际管理难以进行等问题必须得到相关的解决处理方式。因此,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现场的有效协调和管理,能够促进施工现场施工队伍的良好施工环境和施工氛围的形成,从而提供施工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从而使得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2 电气工程项目进度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2.1 建立电站工程项目的现代管理模式

根据现代项目管理的需求特点,系统工程的施工要求在不断的提高,逐渐发展到全方位的高知识、高技能,高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电气工程的项目进度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革新与完善。根据我国的电气进度管理模式研究现状,其中“工程设计-招标-项目建设”这一个简称为DBB的管理模式广泛应用在现阶段建设之中。此模式由业主和项目设计院签订详细的协作合同,建筑工程师负责提供工程的整体设计图纸和施工指导文件。该模式存在的缺点为,业主、设计院、建筑师之间的沟通效果不良,存在着协商难度高的问题。此外,根据此管理模式的指导进度,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和管理成本往往容易超出预算。相比之下“设计-投标-建造”的管理模式,“设计建造一个交钥匙”模式更适合现代电气工程建设的发展,更有利于优化工程项目进度管理,质量和成本。”一个建筑的业主交钥匙”模式只需要选择负责这一项目的唯一实体的设计与施工。

2.2 建立高效的项目组织结构

在“设计-建造一个交钥匙”模式,如图1中当事人与项目之间的关系表明,使用合同监管模式,也是设计的业主,建设任务将获得总承包人,而且还与社会监督机构签订合同,监督,监督机制监督和管理项目的承包单位。

每一方的合同监管组织体系通过一起在电厂建设项目经济共同体形成的合同和服务合同,对业主合同管理的约束,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作为主体工程总承包商实施(通常用电力工程公司的资格和能力的组织收缩)需要时间、质量和周围的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

2.3 电气工程项目相关进度计划的优化管理

由于现代电气工程项目的特殊要求,需要提前和技术人员拿到项目相关的预算,以达到成本控制的有效实现。因此,显示进度计划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通过对项目的进度计划分析可以对项目的目标和总时间分段的时间进行把控,以确保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员工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尽可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在项目进展的同时,科学规划和协调,确保顺利、有序的完成进度。这就保证了电气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2.4 项目在质量及成本影响中的进度优化

现阶段,为了达到项目的经济性成本控制管理和工程质量的高标准两者之前的协调,需要彻底的贯彻项目进度化优化管理实施措施。在实际施工中,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工程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三者之间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管理,以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各种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突发影响,所以必须要制定详细的预备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的产生。这就要求项目经理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分析,结合定量、定向组合,分析了在成本和质量的限制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2.5 进度纠偏调节

电气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控制环节的最后一个环节。做出正确的决策依据,纠正偏差的测量,分析,优化,预测。基础纠偏措施对整改计划,进度报告提出的开发,并纳入各级规划,以实现通过协调调度。进度偏差的频率是非常高的,不是对每一个微小的偏差都采取措施。具体的进度纠偏需要根据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来具体分析和制定措施,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电气工程项目进度偏差,损失后果的严重程度和总进度偏差。进度偏差的程度的影响,可用于定性和定量的形象进度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综合评价。程度和后果由经验定性评估偏差的确定。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正确的决定往往发挥主导作用。这种定性方法与定量分析更适应现代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优化篇(3)

2优化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

既然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就需要采取积极行动,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改进、优化措施,争取使得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更好的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工程井然有序的进行施工建设。2.1优化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针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不合理问题,采取合理解决措施。首先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制定好详细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计划书,明确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进度,并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资源、人力等制定好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施工的工程次序、行为,减少资源浪费,尤其要重视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如何做到以上提出的要求,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技术,在利用国外先进管理技术管理好园林绿化工程的同时,还要学会借鉴别人的先进管理技术创新总结,寻求更加好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须做到系统管理施工过程,使得工程的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项目有严格满足质量标准,采取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每部分工程质量都符合标准。并且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要做到有始有终,在结束工程建设后,还需要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维护管理。2.2优化、完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完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严谨的体系。在完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时,要做到兼顾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所有活动的管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要做到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计划、工程现场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工程投入使用维护的管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要做到准备阶段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的精确预算,资金使用要有详细的计划;明确施工方式、使用工具、施工过程次序、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管理;工程竣工要做好相关的考核工作;后期要做到定期定点的维护。2.3建立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法制为了使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更加完善、具有科学性,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法制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完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实现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更具有执行力度。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制定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监督、考核等管理法制。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管理法制执行其职责,对出现的问题根据管理法制采取解决办法。2.4增加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意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督管理不是由少数人执行的,而是有园林绿化工程受益者参与到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园林绿化工程要拥有一批专业、有素质的工程队伍,还要拥有大批的有维护园林绿化工程利益的监督管理人。这就需要做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透明度,让人们了解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进度,增加人们对园林绿化工程的认识,从而增加其对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的监督意识。

工程项目优化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正日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根据公路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将施工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施工,实现工程项目快速、优质、低耗,已成为公路建设者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张石高速公路化稍营至蔚县(张保界)段施工项目对优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及成功地组织实施。

一、工程概况

张石公路化稍营至蔚县(张保界)段高速公路项目,是河北省高速公路布局规划“五纵六横七条线”公路网主骨架中“第五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起于阳原县化稍营,向南跨越桑干河和壶流河,终于蔚县和涞源县交界(张保界)。路线全长76.9公里,概算投资46.5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米,设计行车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设互通式立交5处,分离式立交6处,特大桥3座,大桥25座,隧道17座,连接线17.6公里。

二、工程项目的优化管理

所谓施工现场优化管理,就是以最佳的资源配置,以最少的人、财、物投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本项目里程长,导致施工现场庞杂,工种和岗位众多,包括土方工程队、桥梁工程队、隧道工程队、路面工程队等,设置的班组有钢筋班组、模具班组、运输班组、机务班组等。使得建设期质量、进度等很难保持均衡,并增加了内外部关系协调的难度,因此必须进行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

1.明确优化管理的原则

(1)经济效益原则。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必须克服只重视质量和进度而不计成本和市场的做法。施工项目从合同签订起直至工程完工、验收交付为止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有成本控制、管理的理念;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员工都要关心工程成本的节超情况,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节支挖潜增效的活动中来;各部门、单位、班组都有成本控制责任,实行工序、工种过程控制。

(2)科学合理原则。现场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运用于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实际中来。寻找各种可能影响控制目标的因素,分析每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对现场管理目标的影响,从而找出影响管理目标的主要因素并进行重点控制。

(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标准化、规范化是对项目现场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只有施工诸要素服从统一指挥,克服主观随意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从而形成科学、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确立优化管理内容

公路施工项目现场优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和现场的整体管理的诊断及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

(1)建立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

(2)推行计划管理,做好施工协调。该项工程计划工期3年,由于冬季不能施工,实际工期仅为21个月左右,施工工期紧,施工各方单位众多,明确管理人员的岗位负责,并处理好各方的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3)重视工程质量,做好施工监督。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该项工程开工以来,按照“确保省优、争创国优”的质量目标,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第一位工作去抓,制定了施工单位全面自检、监理驻地办30%抽检、总监办10%抽检的严格质检制度。要求施工单位建立质量自检制度,先以施工单位检查,实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查,然后再由监理驻地办和总监办抽查复检。严格的质检制度,使该项工程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已经完工的工程经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总体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工程标准。

(4)实施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庞杂的施工现场,众多的工种和岗位,越来越短的工期,不断压缩的管理层,我们难以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本工程组织了若干工程队、专业班组、混合班组,尽量做到工种组合比例适当、配套合理,劳动力均衡配置,既满足施工的需要,又便于控制管理,使劳动资源适当,以达到节约的目的。

(5)施工材料的控制管理。建筑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的采购必须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严格按质量标准订货、采购、包装和运输;合理组织材料供应和使用,减少材料损失,确保工程正常施工;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按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堆存、保管和加工;按技术验收标准进行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6)保证安全生产,搞好文明施工。搞好施工项目管理,抓质量增效益保证安全生产是前提,安全生产是一项自始至终的工作,是一种全过程管理和多因素管理,必须长抓不懈;同时创建文明卫生工地活动也必须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抓好文明工地建设确保安全达标。

三、结语

施工现场作为公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它代表项目的管理水平,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个涉及面广、具体而繁琐的管理体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项目施工现场,提高项目的现场管理水平,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做到管理制度化、科学化才能筑建出高质量、一流的公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项目优化篇(5)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当下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参与进当下的经济建设,而工程项目的批量涌现中,也出现了多方面的相关问题,诸如质量及成本效益,另外还有还有工程自身的工期进展等,这三项问题成为制约工程项目的主要因素,而如何利用有效地改进策略和方法,对其进行统筹和规划,形成有益的经济链条,也成为了当下工程项目开展中,所应重视和把握的基本原则。为此,本文通过对工程的工期及成本和质量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究,并就如何对其改善优化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述。

一、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优化的意义分析

工程项目建设中具备着三大目标要素的控制分别为:项目工期,项目成本和工程质量,这三大要素是工程建设过程内各个环节阶段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从业主方面考虑,还是自承建单位及监理部门方面出发,其全部都是在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工作开展。虽然三个目标共同存在于同一载体---工程项目,但是就成本工期和和质量的内涵与控制方法而言,尽数不同,其各自存在着自我特性,无法做到方法控制上的互我等同,却在基本上存在着统一和对立。因此对三者进行工程上的合理控制,具有着相当重要的优化意义。

首先在三者的存在形式上可以看出,工期整体纳含了项目竞投标到竣工,所有的环节流程,而成本则包含了在建设中所进行的全部投资费用,质量是最主要的它是前两者在意义和方法上的升华,也是三项基本目标中的核心,其是指通过严格要求国家相关的建设法规及技术标准和设计与合同,进行的特性结合。同时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现,综合反映着工程的各个环节。通过了解可以发现三者间存在的相互矛盾和相互依存的共同组体特征,就比如合理的进行工期的缩短,可以使工程早日竣工使用,为业主形成方便,提升其投资的收益,可同时也存在着一个矛盾的问题,那便是在施工中由于工期的缩短,便需要增加人工的成本及建筑的材料和机械设备的符合操作使用,这样也就造成了在工程成本方面的投入。另外不按照合理的工期施工,对工程施工速度盲目追求,也会导致工程中出现赶超工期,不遵循建设程序施工的现象,从而造成质量方面的影响,也会导致工程的成本隐性增加。所以对工程进行合理化施工程序及时间和要求做到统筹,进行工期进度的确定,才能够实现工程的成本与质量方面具备可控性操作。

其次在质量方面做到严格的控制和优化,可以有效地减少在人工及材料和机械周转方面的资金损失,也可以自根本上控制因返工而出现的损失及机械维护费用。不过对质量的控制,虽存在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却应当注意在科学的指导规范下,根据自身施工水平进行实施,因为盲目的控制和实施质量方面的提升,必然会造成工期受到影响,也会导致成本的浪费,使施工出现不可控情况。因此在进行在工期和成本及质量的关系处理时,应在工程质量的保证下,合理完成工期的安排,并控制好人力与机械方面的消耗,使工程资源消耗最小化,效能产生最大化。另外工程项目中存在质量、成本及工期的目标系统,作为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统一体,每一个目标主体发生的变化,都会对其之外的两个目标主体产生影响并出现制约因素。因而,在进行三大目标确定时,要经过对其他目标所受的影响充分考虑,做到全面的比较分析,做精做优一个目标,然后在通过此基础,进行其他两个目标的整体优化提升,以满足于工程各主体间的质量要求。

二、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优化的措施与策略分析

(一)优化工期目标的方法措施

在工期目标的控制中,要注意做好招投标的文件,在文件中,除了完善工程造价和质量的目标要求,还应当对可能产生工程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良好的对工程进度计划实施做到与工程实际的结合,从而控制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出现,使标书工期的制定更加合理。在选择施工单位上,要通过仔细的分析竞标单位,因为负责的施工单位,对于工程质量产生的影响也是相对优异的,它能够催化施工组织方面合理可行。在工程进入施工前,要注意对施工单位提供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标书提供的有关设备的型号及规格和数量做好检查,确认其能否与进度的要求相匹配,其次还要观察相关的施工技术操作人员,在工程进度上的适应情况。另外所选择施工单位,最好是有过相似工程的施工经验,这对施工的工期把握也存在着积极的意义。其次便是在监理上的问题,监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合同来做好施工主体---机械和人员的管理。机械材料方面经过质量检验合格后方能够令其进场,若在施工中出现相关违规操作的机械或不符合施工要求的设备,要及时坚决的清理出场,做好调换,以免耽误工程施工。施工人员方面要做好人员配备体制,具化到人来做好定期检查,以避免出现无视施工进度要求的人员,延误工期。这也要求了监理人员在工程开展中,进行协调监理,使施工单位规范化,避免外在干扰,保证施工按照计划的正常运行。

(二)优化成本目标的方法措施

对于成本的管理优化,应当以组织措施来进行,在工程中实施行政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职责要求及人员配备具体,以其来进行各项目部门间的职权划分,严格要求各部门成本控制人员对成本控制负责,做到成本支出的透明化和责任化,当工程成本超支时,进行及时上报,以便于及时制定和完善成本预控方案。另外还应以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工程成本的控制,这是为了自根本调动技术人员能动性的主观发挥,促使其对工程技术方案,做到技术经济上的充分论证,来选取经济可行的方案,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比如在新技术材料的选择上,新型的节约耗能工艺的研究及机械化施工操作的改良等方面,通过此类经济措施的研究,可以做到人工、材料和机械方面的成本控制,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其次还避免和杜绝返工情况发生,导致大宗生产成本的浪费。

(三)优化质量目标的措施

质量作为核心的管理目标,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进行牢固的规范化控制,尤其是在关键的过程环节及特殊流程方面的控制。首先在施工设备方面应实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来保证生产施工的进展,另外还要注重于对机械设备的保养,以备在特殊施工期的持续施工,不会因超负荷生产造成大的设备消耗,影响后期工程的质量。在原材料的选购上,应以三大质量体系的标准来进行选择,以保证质量要求。另外要做好施工所用的材料及构配件等方面的检验及试验,确认合格后方能进行使用。其次不仅要在项目前期保证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施工中也要做好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测检验,维护和校准,确保施工材料主体达到精度的要求。在施工人员方面,英建立起奖罚分明的质量保证体制,对于施工质量把握优秀的人员和部门,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对于在工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私自提前工期等现象的部门,要严格惩罚并驱逐出施工现场,严重者应追究其法律责任,另外还可建立起用户的定期回访维修服务,做到施工方面的质量跟踪,以便对质量管理做到不断改进,满足于业主的质量需求,催发后期潜在的合作机遇。

参考文献:

[1] 周艳. 工程项目工期成本质量综合优化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08.

[2] 王瑜, 余晓钟, 李军等. 工程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的综合优化决策[J]. 统计与决策, 2006, (19): 42-43.

[3] 李耀挺. 论如何平衡项目工期和质量及成本的关系[J]. 山西建筑, 2007, 33(21): 228-229.

[4] 王志永. 浅析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成本、工期的关系[J]. 城市建设,2010, (18):92.

工程项目优化篇(6)

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主要出现的问题

1.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还没有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公司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

1.2成本管理没形成制度、指标没有量化。成本核算不科学

成本核算指标没有量化,一些施工企业目前的财务管理是靠人工报表来完成,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指标不合理,定量不准确;项目该完成多少、节约多少、增收多少,心中无数;项目盈亏奖罚缺少量化标准,考核兑现无依据或依据不充分。有些公司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

1.3人员素质不高。wWW.133229.coM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有部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人员综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不高;而另外一些具有理论知识水平的大学生经验又不足;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在开展成本管理活动中,这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墨守成规,管理落后。有的凭经验管理,死抱着过时、落后的思想和做法不放,好的做法不能及时吸收应用;有的在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时,不联系实际,死搬硬套,效果不佳;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没有很好地组织运行,缺乏必要的预控手段和监控措施,最终留下一些“黑洞”和“死角”;有的重“揽”轻“管”,以“包”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1.4责任意识不强、材料管理不严、浪费现象严重

有些公司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工作不连续,干多于少收人差不多,导致员工责任心不强。有的管理人员由此没有责任意识、成本意识,觉得与自己没多大切身利益关系,对材料管理不严,浪费严重。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 计算 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

1.5管理环节松散。没有形成系统工程

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来协同完成,成本预测、计划制订、过程控制、方案优化、活动分析、 经济 核算、绩效考核等,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运行系统。对每一个环节的放松,都有可能导致成本管理指标发生重大变化。某些施工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是某个环节众人抓、某个环节无人问,放松或忽视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常常是落后的做法不能改进提高,好的做法不能一贯坚持,时重时轻、时紧时松。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1.6成本管理没有做到贵权利相统一

有些公司责权利方面不够统一和明确,导致工作相互推诿,绩效无法考核。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即使有些公司虽然实行项目承包经营,有些项目经理由于重视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厉行节约,挖潜利润增长点,超额的完成承包任务,本该奖励,却因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或其他原因没有兑现,这大大的挫伤了为项目创利者的积极性。

2优化项目成本的对策

2.1加强项目部成本核算观念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体制

项目管理能否成功,现行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基础,它未建立起来,项目经理责任制就留于形式。项目成本核算又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它成本分析考核、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转变成本管理的观念,实行项目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使项目管理人员真正认识到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施工管理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抓进度、质量的同时,严抓施工成本核算管理,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同时,强化企业经营核算部门的成本管理与核算的功能,对项目的施工成本管理员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进行施工项目成本核算时具有独立性,使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员切身利益与工程项目利益分离,这样才能体现成本核算的公正性。并且对成本核算员进行定期轮岗,定期培训、考核、激励竞争上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建立健康有序的施工成本管理与核算工作 网络 。

2.2优化成本核算制度.建立 科学 的成本评价体系

具体做到:①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项目一进驻,就要按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预算指标,制定一套成本管理制度。在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通过实践使之趋于完善,以确保制度科学可行,真正起到规范项目成本管理的作用。②全过程控制。强化过程控制就是要强化以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约束机制,做到环环紧扣、人人控制、层层把关,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考核,确保执行力贯穿全过程,事事处于受控状态。

成本管理能否产生效益,关键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①建立内部价格体系。项目开工后,公司成本管理部门依据施工定额、设计的施工组织方案和调查或招标确定的材料、劳务、机械价格等,制定科学的内部价格,作为责任成本 计算 、计量与考核评价的依据。②建立定量指标体系。从成本目标的制定到完成目标的考核,整个过程都要有完整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作为平台。要将变更索赔增加净收益-材料、设备、劳务招标节约成本,施工组织方案优化节约成本,节省工程数量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节约成本等指标逐级量化,以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

2.3优化项目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主要是资源的配置管理,主要包括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项目资源选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成本的高低。资源配置要遵循因地制宜、比例适当、组合优化的原则,既满足施工生产需求,又不能过剩造成浪费。

一是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选配项目领导班子。要有明确的项目责任制,公司与项目经理要签订责任书。二是选好施工专业队伍。内部队伍要配备精干高效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劳务队伍要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选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经验,录用数量要适宜。开工前必须针对项目专业施工特点,对劳务人员组织必要的安全、 教育 和相关培训。三是配置适宜的机械设备、车辆及施工工具,确保施工机械既保障施工生产顺利开展,又不相对过剩。四是制订合理的施工方案。本着“方案指引成本,成本制约方案”的原则,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机械利用率的要求为前提,做好现场可利用资源调查,充分理解、吃透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条款,科学制定施工组织方案,逐级优化组织设计,发挥方案预控在成本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做到技术上先进, 经济 上合理,环节上均衡;确保工序高效、操作可行、方案最优、成本最低。

2.4加强材料集中控制

加强材料管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造价的60左右,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尤其重要。项目所需主要材料设备,采取以下采购方式:

一是主要材料采取集中采购,由成本管理部门会同项目部编制采购计划和施工预算报材料部门,由材料部门依采购计划和资金情况采购材料,强化材料计划的严格性。二是物资设备采购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定供货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择最低价格、尽量采取厂商直供现场,减少多余费用。三是辅助材料可由项目部自行采购,其价格在预算价内从严控制。物资部门必须根据责任成本预算中材料的消耗量,按材料类别、型号建立材料消耗量控制台账,并依据施工图纸和按定测资料编制的数量清单,实行限额领料管理。

2.5加强工程施工数量控制

工程项目优化篇(7)

【关键词】工程变更;程序;优化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和周期长等特点,任何工程项目的合同都不可能预见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可能的变化,因此,工程变更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1]工程变更对建设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等建设目标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可以有效的控制并解决工程变更,使业主、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达到新的平衡,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进行。[2]

一、 国内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

1.一旦发生工程变更,工程变更申请的内容只描述变更项目的内容和范围、数量,而不确定变更工作的具体费用。这会带来以下两方面问题:①变更对合同价格的影响未能及时得到反映,工程变更的影响要在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后才能完全反映,投资控制失效;②导致后期工程结算、结算审计的工作量加重。

2.业主、监理工程师在评估承包商提交工程变更价款报告时,侧重对工程量的审核,而忽视了对单价的审核,将单价的审核留在竣工结算时解决。

3.合同授权变更以外的人变更指示,这种情况大多由于行政干涉,领导直接变更指示,而未按规定的变更程序进行工程变更。

4.未严格按照先评估、后实施变更的程序进行。国内很多业主一旦形成工程变更的意向后,未对变更的费用及工期进行评估,要求监理工程师先发变更指令实施工程变更,从而在后期就变更费用及顺延工期与承包商产生争端。

二、FIDIC合同条件工程变更处理程序

FIDIC合同作为国际上权威性的合同条件,在国际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工程变更程序规定如下:

1.变更的提出

FIDIC条款第13.1款规定:在签发接收证书之前,工程师有权签发工程变更指令,或要求承包商提交变更建议书。如果承包商在收到变更指令后立即通知工程师,说明无法立即得到变更工作需要的物品,并附有证明资料,则可以暂时不去执行该变更指令,直到工程师再次确认,或对其修改。[3]

2.变更建议的审查与批准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程师要求承包商递交变更建议书,二是工程师直接变更指令。

FIDIC条款第13.3条:若工程师在签发变更指令之前要求承包商提交建议书,承包商应尽快答复。

FIDIC条款第3.1条:工程师行使的权利需要得到业主的批准,一旦工程师行使了该权利,不管他是否获得了业主的批准,从承包商角度来看,都应该被认为已经获得了业主的批准。

FIDIC条款第13.1条:工程师收到承包商的通知之后,可以考虑撤销、确认或修改原来的变更指令。[3]

3.变更的实施

FIDIC条款第13.1条:承包商应按变更指令来实施变更。

FIDIC条款第13.1条如果没有得到工程师的变更指令,承包商不得对永久工程做任何改动。[3]

综上所述,承包商有权自主施工,施工责任是由承包商承担,无须按变更程序来处理。若是由于设计变更引起的施工技术方案的改变,业主要求承包商加速施工引起的责任,应按正式的工程变更处理程序来处理。

三、NEC合同工程条件工程变更处理程序

NEC合同在英国及英联邦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其影响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对工程变更程序规定如下

1.提出变更

NEC第16.1规定:一经察觉将导致下列问题的,承包商和项目经理任一方应立即向对方发出早期警告。

(1)增加合同价款总款

(2)推迟竣工或削弱合同工程的使用功能

NEC第14.3规定:项目经理可以向承包商发出指令变更工程信息。[4]

2.变更的审批

NEC第19.1规定:一经察觉在工程信息中有不合法和不可能的要求时,承包商应立即通知项目经理。若项目经理同意,应发出指令适当变更工程信息。

NEC第27.1规定:若有必要,承包商应获得对项目经理对设计的批准。[4]

3.实施变更

NEC第20.1规定:承包商应按工程信息实施合同工程。

NEC第29.1规定:承包商应服从项目经理或监理工程师根据本合同发出的指令。[4]

四、工程变更处理程序的优化

借鉴FIDIC及NEC合同条件工程变更处理程序,结合我国工程变更处理程序存在的问题,以重大变更为例,对工程变更处理程序优化如下:[5]

1.工程变更的提出。无论是业主对工程功能的改变,监理工程师及承包商的合理化建议,监理工程师都应提供统一变更申请表由各方填写,提出工程变更。

2.识别工程变更。工程变更提出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审查工程变更。

3.总监理工程师就此项变更与业主协商。总监理工程师在对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初步评估后,应与业主就变更原因、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与业主进行协商,在得到业主批准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

4.获取相关图纸及图纸的审查批准。在业主批准该项工程变更后,工程师应提请业主提供审查后的变更设计图纸,业主应主动与设计代表联系要求提供变更的相关图纸,如变更超过原设计标准或批准的建设规模时,业主应报规划管理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重新审查批准。

5.总监理工程师发出变更意向通知。

6.承包商提交工程变更报告。

7.工程变更报告的评估。在承包商提交变更实施方案、变更费用、变更工期的报告后,总监理工程师组织评估该报告。这是有效控制工程变更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工程变更须严格按照先评估,后实施的原则

8.变更指令。在对工程变更实施方案、工期及费用评估后,监理工程师将评估结果与业主和承包商分别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后,监理工程师变更令。

9.承包商实施工程变更。承包商必须依据变更令中关于工程变更的内容及范围实施工程变更。

10.工程师监督工程变更的实施。工程师依据工程变更令中关于工程变更的内容及范围的描述,确认工程变更进度计划、相关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对变更工程实施进行监督。

工程项目优化篇(8)

1 施工技术方案分类和内容

一般来说。施工技术方案可大致分为3类。

1.1施工组织设计

为了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编制安排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活动的指导性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它的主要作用是依据合同对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的要求,统筹安排施工进度与程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使工程施工在最佳状态下有秩序的进行,获取最佳技术经济效果。

(1)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选定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进度计划;选定有效的施工劳动组织方式,包括现场的组织机构;选定经济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工具;制定总体技术方案和重大技术方案;核定人力、施工机具、材料的需用量和确定供应计划;确定施工总平面布置;核定生产、辅助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等;施工组织设计中还应包括该项目要实行的各项管理程序、质量控制程序、调度协调等,最好还附上这些程序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表格。

(2)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保证整个建设项目按合同规定工期交付生产使用;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按照生产装置的投产次序,工程量大小和施工难易程度安排施工计划;充分利用施工作业面与施工空间,采用平行流水、合理交叉作业,合理地安排施工次序,以争取时间;注意施工季节的变化,安排好冬、雨季施工项目与措施;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施工。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济的成熟施工经验,选定施工技术方案;合理布置施工总平面,节约用地;方便工人的生产和生活。

1.2单项施工技术方案

(1)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计划,要先后编制各个单项工程的详细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技术组织措施;还包括有各个单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计划、工艺、平面布置及人力、机具、物资动员等。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充分体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思想,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技术方案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达到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综合效益。

(2)编制单项施工技术方案的原则:单项施工技术方案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工期、质量的要求。施工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有利可图相结合;按照生产装置投用次序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按照施工对象的质量要求,尽早培训专业技术力量;施工机具的选用要符合经济先进的原则;物资储备供应与施工进度相适应;开展机械化、预制化、装配化、工厂化作业,减少现场作业时间;确保安全施工,尽量减少高空作业;采用平行流水、主体交叉施工法和组织均衡施工作业;考虑现场气象条件,安排好冬季、雨季施工措施,以增加施工作业时间;按照各工种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特定技术要求,制订相应技术措施和质量保证体系等。

1.3施工技术管理程序

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总图管理程序,图样、资料及标准化管理程序,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和审批程序、开工程序、图样会审程序、中间交接程序、竣工验收程序等。这些程序也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制订,并作为施工技术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施工技术方案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分类可见,施工技术方案贯穿于施工准备、施工及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不仅在施工准备阶段对整个项目施工提出科学的规划和预见,而且直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实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劣,对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优化的施工技术方案,在技术上必定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在组织管理上必定是严格的和科学的,由此决定的施工水平一定是高的,质量、速度和成本的综合效益也是好的,施工技术方案是项目施工中能否取得综合效益的基础工作之一。

3 施工技术方案优化

3.1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目的

施工是项目建设的重要阶段,施工时间大约占项目建设周期的50%,,在质量和成本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搞好施工对搞好基本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开发、采用新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过程。必须改变过去施工靠拍脑袋、凭经验的旧作法,建立起科学的数理优化系统,要使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施工部门成为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必将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同时促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促进人才的开发培养。反过来,人员素质的改善和技术管理人才的涌现也会大大加速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由此形成施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3.2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原则

优化原则应是: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特别是深化改革的方针和要求,施工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验收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国情、现场具体条件及施工单位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装备水平,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装备、科学的施工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使整个施工实现最高的综合效益。

3.3施工技术方案优化的程序和方法

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应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一定的方法,使优化更加科学化。一般的程序和方法简述如下:

(1)了解和研究优化对象以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为例,必须详细了解和研究建设项目的内容和施工合同,了解现场各种条件,查阅设计文件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还要了解项目的工期,技术关键和技术难点等。从施工承包单位说,还必须了解总承包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各方面情况,例如管理能力和水平,能提供的机具和其他条件,对施工承包单位采取的承包方式及管理方式等。这些内容都是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的基础条件,必须深入准确细致调查、研究,如果发生差错,将直接影响优化质量。

(2)如果优化对象与过去承建的项目相同(或相类似),查阅和研究历史资料就格外重要。要注意,查阅研究的资料应是实际发生的原始记录,而不是计划性的资料;特别要对这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鉴定和判断。

3.4制定总体方案

在了解和研究了两类资料之后,做出完成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包括总体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并且这种总体方案最好制定两个以上。

3.5总体方案分析比较

首先与类似施工活动的总体方案比较,然后对新制订的两个以上的总体方案进行比较。比较时尽量采用数理方法,至少要用分项打分综合评分法。分析比较后做出结果报告,提交技术部门或技术委员会和技术负责人审查,经领导批准后执行。

3.6实施过程

工程项目优化篇(9)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胀,城市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建筑业市场发展迅速,建筑业的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施工企业在面对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施工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城市建设中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要求,这已成为广大施工企业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分析探讨建筑工程和项目施工管理的主要优化措施。

一、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

1、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在工程开工前首先明确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制度和具体责任人。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班组明确质量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的具体内容,把好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关。明确现场各工种的技术负责人责任制,技术负责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各司其事,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2、施工工序

为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对施工工序进行重点控制。根据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在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及重要影响因素必须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施工中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

3、全程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明确每个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过程中,实行全面质量控制,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在正式开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事中质量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程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在施工过程形成产品后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与验收。

二、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1、资金使用计划及成本预算

在项目投标阶段就必须做好成本控制,要仔细研究、理解业主招标文件所要求的各项条件,认真预测投标工程成本。根据施工图认真详细计算的工作量,并严格按相应定额进行组价,各项材料单价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市场询价,并计算完成该工程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所有成本。在深刻理解招标文件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报价策略。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编写标书,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提供索赔依据。

施工前的成本管理首先是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深刻理解合同内容,熟练运用合同条款,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预防风险转嫁。对于含有业主指定分包的工程项目,应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管理职责,以免承担指定分包带来的额外风险。

其次,应立即安排有关技术人员对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根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项材料的市场价格,根据“标价分离”原则,按工程项目直接费计算项目的责任目标成本,要求项目经理严格管理,不得任意突破。

最后,收集招标文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找出施工图纸中不明、不详等问题,作为今后索赔的依据。

2、成本控制及竣工结算

施工成本控制,首先必须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合理选择各阶段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方案优化工作。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制定合理高效的施工方案。其次,必须合理控制材料费、人工费和机械费。合理控制用工数量,尽可能减少各个施工工序的工日消耗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采购成本,减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要注意施工机械使用中的保养工作,租赁的施工机械必须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今后竣工结算所需的索赔、调价的准备工作,确保新增工程数量得到业主、监理的确认,从而保证得到合理的工程效益。

竣工后的成本管理主要是组织人员、机械退场,留守人员应积极组织工程技术资料移交和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工程竣工决算,必须对工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并仔细检查确保没有漏项、缺项。这不但能够确保竣工结算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同时能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今后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施工项目成本。要做到工资的及时结算,杜绝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

三、进度管理的优化措施

1、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和合同要求的工期,合理编制并优化施工进度计划。开工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并认真组织施工流水作业;合理安排并协调各专业工种的搭接配合;合理安排劳动力计划;在资金利用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施工物资的供应;最后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及工程总工期。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实施,合理调配资金、人力和施工物资。

2、施工资源

合理配置各项施工资源,是优化施工进度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要确保人力资源在时间上的均衡;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均衡使用,主要工程量所需的最大施工强度,取决于施工机械的台班数、工作面及机械数量。因此必须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充分考虑大型施工机械及时进场,工作结束后能够及时出场,使大型施工机械的各个工序上做到相互衔接,避免窝工产生的额外成本。

3、技术保障

在施工中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材料,优化施工顺序。关键工序决定了后续工作的开始时间,因此当遇到技术难点工序、关键工序时,应尽可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采取各种技术保障措施确保按时完成。当由于技术水平提高,关键工序缩短后可能成为非关键工序,而原来的非关键工序确又成为关键工序,因此必须对新的关键工序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1、安全生产制度

合理制订施工中的安全规章制度,尤其是违章处理措施。对项目施工施工中进行全过程安全检查、评比,随时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在项目经营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置专职安全员,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严格执行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2、安全生产资金

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安全生产方面所需的资金,严格设置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设施和安全设施,按照国标和地标规定对各项设施进行检查落实。施工现场要加强宣传、张贴教育图片,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科学合理的作业程序,根据相关施工及安全规范进行施工。必须做到专职安全员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完成后,方可进行施工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

在施工全过程中,必须做到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安全问题必须落实到具体个人,要求责任人限期整改,并由整改复查人却认整改效果,确保消除安全隐患。对违规人员要及时处理并予以惩罚,对安全工作模范个人予以表扬和适当的奖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和项目施工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它决定了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能否顺利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建筑施工企业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必须做到优化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优化篇(10)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近几年来,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呈不断上升趋势,经济效益滑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亏损或面临亏损。可见,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施工企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及竣工决算达到以收抵支,并有所盈利,这正是施工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施工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同时也是成本活动,没有成本的发生和运动,施工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随时都可能中断。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一准则而展开的,所以说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建立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对施工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成本控制的优化

2.1 优化施工项目机械设备,减少机械费的支出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业化、机械化水平正迅速提高,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在不断增多,在施工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工作日益重要。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优化,就是按照优化原则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选择,合理使用与适时更新,做到正确选择施工机械,保证在使用中处于良好状态,减少闲置、损坏,提高使用效率及产出水平。笔者认为,减少施工项目机械使用费的支出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不贪多求全,在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上,不能只求品种多,需讲求机械设备的功能,追求功能效应。

(2)不贪大求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产的施工机械质量也越来越好。进口的机械设备价格高,往往是国产的几倍成十几倍,在性能满足的情况下,需提倡使用国产机械。

(3)不要糟烂,有些机械设备要经常更换,不等到报废年限就要出手,否则,平时的维修费、大修费也是高得惊人,机械设备到了一定使用年限,就像人步入老年阶段一样,各个部件都已老化,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所以这个时候就要采取补救措施,对于机械来说,就好的办法就是没有达到大修的时候处理掉。

(4)以租为主,以买为辅,尤其是特型机械,一个工程可能只用一次,或几年才能用上一回,使用率很低,这种情况,租赁就比较合算,对那些价值比较低,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机械可进行购置,用起来比较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5)要统一于理,统一调剂,尤其是大型机构设备更是如此。施工企业大都是几个现场在同一时间内施工,其重点、内容往往是不一样的,使用的机械设备也不可完全一样,对施工机械就需要分轻重缓急统一调剂,统一使用,避免闲置,减少浪费。

2.2 加强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减少浪费,节约开支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是节约材料费用,降低工程成本。从施工企业来看,材料费占施工产值的65%左右,如果材料管理不好,材料费支出就要加大,工程就没有利润可赚。所以,必须下大气力,加强材料管理的力度。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计划管理,减少库存,项目开工前,向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的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预算,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计划,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作采购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项目用料计划,作为供应送料的依据;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同时,要定期对库存情况进行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调剂余缺,使库存量达到最少,减少库存积压、浪费、工程结束后,将库存情况作为考核计划员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

(2)、强化采购管理,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是材料物资供应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采购过程中要比质、比价、比运距,要货比三家,取优舍劣,减少采购成本。同时还应减少采购中间环节,大宗、大额度的采购要与厂家联系,直接受购。要推行材料采购的招标制度,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如某公司规定,凡是采购额度超过20万元的,都要邀请三家以上的厂商,到施工现场谈协议,签订合同,各有关部门,如计划、质检、审计、用户等参加合同谈判,这一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强化仓储管理,实施总拉制,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建立台帐: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施工现场材料的摆放要位置正确,保管处理得当,合乎堆放保管制度:要日清月结,帐物相符:用料实行定额发料,以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

(4)、强化材料管理的监督机制。监督的内容包括:是否按材料计划合理用料,是否严格执行配合优劣,是否认真执行领发料手续,是否做到谁用谁清、随清随用、用完料退场地清,是否按要求保管材料,是否按规定货比三家采购材料。

2.3 优化劳动力配置

合理配备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下在保证施工计划按期实现的前提下,优化劳动力的配置,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降低劳动力成本,进而降低工程成本。施工企业人工费大约占施工产值的20%左右,所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潜力是很大的。

(1)、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生产人员,使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配比趋近合理,国外先进企业的非生产人员占全体员工的3%左右,而我国企业的非生产人员要占到20%,这里面包括企业办社会的因素。

(2)、要对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劳动力的动态管理是指根据生产任务和施工条件的变化对劳动力进行跟踪平衡、协调,以解决劳务失衡、劳务与生产需求脱节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实现劳动力动态的优化组合。根据施工任务的需要和变化,从内部或社会劳动市场招募和遣返劳动力。

(3)、要减少计划外用工。当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多超编的现象,一边是职工没活干或不愿干,一边是一些岗位还大量使用计划外用工,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要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扭转。

(4)、要推行满负荷工作法,要制定目标,明确职责,不能因人设岗,人浮于事,要明确岗位任务不足70%的不准设专人。

3 结束语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化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或企业要增强其竞争力与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搞好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取得好信誉和好的经济效益;要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在于搞好施工项目成本,搞好施工项目成本必须树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目标和施工项目成本目标,把施工项目成本和有关各项工作组织起来并与经济责任制挂起勾来,形成一个严密的成本管理工作体系;搞好施工项目成本必须认真做好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验查等工作,加强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的管理,使施工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的计划成本范围内。要使计划成本目标的实现或进一步降低施工项目成本,就必须认真做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和采取各种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装修的风格设计 下一篇: 高血糖预防方法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