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4 09:43:57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

价值工程是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实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措施,它通过研究水利工程的性能与水利工程建设成本之间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益的提升。加强对于价值工程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研究,是促进其管理作用发挥的必要保证。本文就谈论了价值工程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途径,希望能够推动其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作用的更高程度的实现。

一、价值工程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

当今时代,价值工程作为功能成本分析的管理手段而存在,它也被人们称作价值分析。在价值工程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它将所管理对象的功能作为分析核心,并且力求通过功能价值的分析来达到对于管理对象的价值的挖掘及提升。同时,这种管理方式还致力于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来满足其管理对象的顺利运行所需要的各种功能条件。因此,价值工程通过价值、功能以及寿命周期成本这三种要素的运行,在具体应用中用最少费用为企业换取了最多的所需功能,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极高的经济效益。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经历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价值工程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地趋于普遍和完善,并为工程管理工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而近年来,价值工程被引入到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为水利工程管理起到了极大的助益。一方面,价值工程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将对工程功能的提升和对工程成本的降低进行结合,帮助水利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在工程设计、施工环境及结构特定等方面的精细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价值工程在水利工程中管理的应用,还通过对于水利工程功能的最大程度的挖掘,帮助水利工程的管理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新型的管理技术的研发。

此外,价值工程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仅兼顾到市场运行中的各种管理设备的成本问题,还考虑到了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作用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同时保证了我国各种管理企业的经济利益的获得,使得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在更高程度上实现了国家管理、企业管理及市场经济诸方面的协调,帮助我国切实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二、价值工程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价值工程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下面就分析一下价值工程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首先,工作人员要为价值工程选择所要管理的水利工程对象,并且对这个所选对象进行各种资料与数据的搜集工作。对水利工程的选择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原则,为价值工程的应用选取完切实可行的单项管理项目之后,再考虑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确保对象选取工作的顺序性,而不能从水利工程管理中任意地选取一个部分进行管理。在搜集水利工程的资料及数据时,还要保证其完整性及全面性,将水利工程的整体状况、各部分的细节状况、周边的环境等的资料以及数据全部涵盖进收集的范围,然后再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整合及选取,保证其有效性。

其次,工作人员要为价值工程的管理进行水利工程的功能分析,然后针对其功能选取优化的管理方案。就水利工程功能的分析来讲,这些功能包括水利工程本身所发挥的功能,以及其应当分析的功能,并且为这些功能进行构图分析等以理顺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对于各项功能的评价,确定价值工程管理的具体目标以及管理顺序。就其方案的优选工作来讲,水利工程的价值管理方案要围绕对功能的具体分析来进行,保证方案的选取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工程功能的发挥。同时对这些方案进行优化对比,最终通过功能价值的比较来确定其中的最优方案。

最后,工作人员要从应用性能、工艺以及经济等方面,对所选择的方案进行可行性的实验,验证这种方案的可使用性,并对具体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地补足方案中不足以及误差部分。最终,工作人员在认真地实验过管理方案之后,就要将方案应用到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中,然后及时地针对其应用的效能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以后地应用进行方案地进一步完善以及经验地总结。

三、结语

对于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而言,价值工程的应用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量,因此,我国相关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地加强对于价值工程应用的研究,以推动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更好地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建涌, 廖良华, 吴浪. 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科技广场, 2010(06)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2)

    一、水资源资产属性及资产特点

    1.水资源资产属性

    为什么说水资源具有资产属性?这个问题可以从资产和资源资产的涵义角度来讨论。

    首先,什么是资产?1989、1999年《辞海》分别对资产做了概括:资产是指“一个单位所拥有的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将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权利”1。资产也是“负债的对称,资金运用的同义语,会计要素之一。是指某一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2。

    以上观点说明:资产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核算的意义,其构成条件包括:①拥有或所有,②经济利益或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③能够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那么,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具不具备这些条件呢?第一,水资源归国家所有,具有所有权主体,不像气候资源那样,没有所有权主体;第二,水资源已经为开发利用者、所有者产生了巨大经济利益,并正在产生着更大的经济利益;第三,水资源是指自然水中可被利用的水体,在被利用的过程中,通过一定手段能够“控制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不像阳光、气温、风、微生物、某些动植物等一些自然资源那样,目前还没有能够控制其未来可预期的经济利益的手段。可见,水资源具备构成资产的条件,具有资产属性。而且通常认为,水资源作为资产较其他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

    其次,什么是资源资产?《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对资源资产的概括是:资源资产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具有市场价值或潜在交换价值的,以自然形式存在的有形资产。”此外,资源资产与其他有形资产相比,具有4个基本特点:①具有战略意义,是战略性资产;②不因时间推移而被贬值或折旧,可以恒定保值和不断增值;③是其他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条件和自然物质基础;④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成分和性质3。

    水资源是否符合上述定义,是否具备相应特点呢?第一,水资源为国家所有并以自然形式存在;第二,水资源是一切有形资产创造财富的必须条件和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资基础,最具战略性,是最典型的战略性资产;第三,水资源具有市场价值和潜在交换价值,不存在折旧和贬值,且伴随其数量的短缺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恒定保值,还将不断增值;第四,它既以存贮方式而存在,又以流动方式而转移,兼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双重性质和成分。所以,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也具有资产属性。

    总之,无论从资产角度看,还是从资源资产角度看,水资源都具备资产属性。都不应该把水资源仅仅作为资源来开发利用,还应将其作为资产来管理。

    2.水资源资产特点

    水资源作为资源资产,除具有上述资源资产普通基本特点之外,还有如下特点:

    (1)有规律的向下游自然流动

    水资源在受控制前,尚未汇入塘、库、洼、泊、湖、海时,总是自然流动的,且限于所在河系并以一定的速度和态势向下游流动。

    (2)水资源资产量受天然、人为双重因素影响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可被利用的部分,其资产量不仅与降水、蒸发、流域植被等自然因素有关,还与流域治理,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手段等人为因素有关。因此,它在一个区域内不是定值,而是一个与人为因素有关的某水文概率的相应值。

    (3)水资源的资产属性与自然属性有可能交叉、转化

    水资源是自然水体中的一部分,在其受控制前,仅具备可被利用的自然属性,不具有资产属性。但在被控制起来具有资产属性之后,还有可能因某些原因而丧失资产属性,重新转化为自然水。例如:存入水库中的水,当然具有资产属性,但在因防洪安全而需腾库弃水或溢洪下泄时,这部分下泄的水,便失去资产属性,转化为自然水。但当再被控制后,却又具备了资产属性。

    (4)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性,并有可能叠加计算

    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资源的使用价值。但其使用价值在不同地区、不同用水部门、不同时期、不同用水季节、不同大气降水条件下,很不相同,具有突出的时空差异。但又可能因水资源重复使用而使价值叠加。因为有些用户虽然使用水资源,但并不消耗水资源。例如,养殖、旅游、发电、航运等。水库水资源的使用,常是养殖—旅游—发电—航运—供水—回归再利用。农田灌溉回归水的再利用,有的可达30%。城市污水资源化、河渠渗漏、农田回灌补充地下水等也都存在回归水再利用。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叠加。

    (5)地表水、地下水两类水资源资产互相交叉、转化

    水资源资产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者常互相交叉、转化。在评判水资源资产量及其价值量时,需注意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或漏算。

    (6)水资源资产具有流域性、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

    我国水资源开发历史悠久。上下游、左右岸的开发,都要服从流域规划。因此,水资源资产与其他资源资产相比,具有特殊而突出的河系性、流域性,但也有在特定条件下的行政性和历史延续性。这种状况,需要一定程度地反映在对水资源资产的评估、评价、处置等有关工作中。

    二、水资源资产在现代水利中的地位与作用

    1.有利于水利观念更新

    在新世纪、新时期,我国水利面临着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面临着水利观念更新。水权水市场理论、水资产产权意识、水资源使用权的依法有偿转让等新观念,有力地推动着现代水利的发展。而水资源资产问题的提出和水资源资产观念的建立,不仅可进一步扩大水资源开发效益,还可开拓与建立水资源作为国有资产的思想认识基础和产权权益理论基础。因此,这就对整个水利观念更新和现代水利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2.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在当前水权水市场建设中,水资源使用权取得所需缴纳的费用和水资源使用权有偿转让的交易费用,很难科学确定。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水资源资产地位和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作依据,谈不上水资源资产权益分配。因此,研究水资源资产,确立其资产地位,定量其资产价值,可直接服务水权水市场建设。

    3.为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供依据并促其规范化

    我国自1988年开始计征水资源费,但计征标准缺乏论证和依据。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不仅可为制定水资源费总体征收标准提供依据,还可为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类型的用水水资源费的确定提供计算方法,促进水资源费的计算、征收逐步细化、规范化。

    4.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出台,为水管单位及水利行业增创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供水的完整水价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等三部分,但目前一般计收工程水价。而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确定后,就可以有依据的计算、确定资源水价,也可为确定环境水价提供参考。因此,有利于水利工程供水完整水价出台,增创水利工程供水财务收益,促进水利工程良性循环。

    5.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现代水利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追求水资源开发整体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但在目前没有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条件下,工作难度很大。而若尽快开展水资源资产研究,准确掌握水资源资产价值量,就能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提供方便,较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目标。

    三、开展水资源资产价值量的研究与评估

    1.理论研究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3)

(一)经济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导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必然决定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建国以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经济工作由国家统揽。这种体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新中国的和谐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并逐步走出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带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大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产力的解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精神生产并参与到管理国家事务的工作中去,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物质基础。

(二)经济发展有助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

公民的概念属于法律范畴,一般说来,具有一国国籍之人即为该国公民。所谓公民意识,就是指作为公民的个人,作为处在国家这个社会共同体之中的一员,对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所抱有的一种基本看法。这可以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解释,价值体现的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因此,价值评价是以主体需要为尺度,主体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的多元性,这里的主体多样性不仅指作为主体的个体的差异性,还包括当个体的人隶属于不同共同体时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因此,当个体进行价值评价时,其必然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权衡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比重,最终形成系统的价值观。个人利益既包含于公共利益之中,又不同于公共利益,二者都具有逻辑局限性,极端追逐一方而摒弃另一方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其在承认和尊重个人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这对于我国公民意识的塑造具有关键作用。而公民意识作为个体对自身在社会共同体中的身份的自我认知和基本看法,其直接决定了个人价值观的方向,因此,公民意识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三)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同时,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断规范着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从更深层次来讲,这对于社会公德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职业道德中的敬业、诚信等规范,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强化,而这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道德进步,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仅要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也要批判地吸收西方国家道德意识中的优秀成分,以达到自我完善。

二、经济发展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一)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都有大幅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表现为多个方面,如地域差距、城乡差距、行业差距等方面,通过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基尼系数来看,我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为0.469,尽管低于2013年的0.473,但是仍处于0.4这条社会不安定警戒线之上,今年1月份,人民日报发文称,“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因此,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的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紧迫。同时,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而贫富差距的扩大则是诱发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贫富差距扩大也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会引发社会不信任感增强。

(二)经济发展导致一些不和谐因素的产生

经济发展不仅给我国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给我国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改变给中国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巨大活力,但是也给维护社会和谐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的转型导致了价值导向的一些变化,价值导向逐渐有了市场化倾向,一些人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影响,逐渐产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一些人诚信缺失,道德堕落,恶意经营,破坏市场秩序;有些人理性不足,行为粗鲁,动辄大打出手,破坏社会秩序……这些现象的产生,尽管都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也影响到了社会和谐,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多元社会思潮兴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大量西方思想进入到中国社会。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逐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爆炸所带来的大量信息不断更新着国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由此,一些社会思潮逐渐兴起,在这些社会思潮中,有一部分是健康的、向上的、值得肯定的,但也应该注意到的是,有一部分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和中国社会来说是不健康的、值得警惕的。社会思潮的兴起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增大,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由于社会思潮对于国家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那些不健康的思潮不仅阻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多元社会思潮的兴起,也是中国社会价值观多元化趋势的诱因之一,这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新形势下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析

(一)加强“顶层设计”

所谓“设计”,就是为达成一种目标而寻找有效的路径;所谓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应该统筹考虑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它需要理性、统筹、战略眼光与全局观念。同样的,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也需要完善“顶层设计”,要统筹考虑工作中的各层次和要素,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新形势下,更要统筹协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等发展的各部分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同时,要更新观念,树立更加宏观的眼光和大局意识,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和责任范围,利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和各类组织团体的积极作用,使其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服务。

(二)完善法律体系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假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保障既是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就是要保证一切活动都在法律的框架和维护下进行,落实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领域更是如此。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严格执法,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将造谣、侮辱他人等蓄意破坏社会和谐和团结的行为纳入到法律体系中来,依靠法律进行规范和制止,通过法律引导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保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成效。

(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一个有序的、健康的、良性竞争的市场就变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有序的市场经济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设,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依靠法律手段,运用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那些破坏市场秩序、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予以严惩。最后,要加强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中去。

(四)重视学校教育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4)

中图分类号:TU723・3;F06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2-0089-03

0引言

如何度量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造价风险一直是风险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常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工程造价这一随机变量的随机特性,它不能准确地反映超标造价及较低造价等极端造价风险事件,并且发现通常情况下工程造价分布是非正态的,是“尖峰厚尾”。因此为了用一种分布能较准确地、较客观地、较好地反映极端事件的风险,我们考虑利用基于极值理论的GPD模型――典型的厚尾分布来估计VaR的值来描述工程造价的极端风险。

GPD 模型对观察中所有超过某一较大阈值的数据建模。由于GPD 模型有效地使用了有限的极端观察值,因此,在实践中GPD 模型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在应用GPD 模型时,首先是确定阈值,然后找出大于该阈值的观察数据值,当然需要选择合理的阈值,如果选取过大,将只有很少几个超出量,估计量的方差就较大,选取的太小,超出量分布与广义帕累托分布相差较大,估计量将成为有偏估计,因此要综合权衡偏度和方差之间的关系选取合理的阈值;其次,要从极大似然估计、矩估计、Pickands估计、Hill估计或核估计等方法中选取适当的参数估计方法,并结合样本超限数据估计GPD分布函数中的参数和的值;最后,利用所给公式求得一定置信水平下的VaR 的估计值。

VaR(Value at Risks,风险价值)字面意义上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该方法的原理是用来测量给定投资工具或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可能或潜在的损失。PhiliP Pejorian给出的权威定义,是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给定的置信水平和目标期内预期的最大损失。更加严格地说,VaR描述了投资工具在组合的一定目标期间内收益和损失的预期分布的a分位数.例如:有价证券资产的每日的VaR值,在97.5%的置信水平下VaR为220万美元,则意味着,每个交易日内发生损失大于220万美元的概率不会超过2.5%。目前,风险价值已在水文、海洋、气象、地震、金融、以及工程等可靠性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本文利用该原理来度量建筑工程造价风险。

1数据分析的意义

例如,欲预测某省2009年7月份的住宅工程造价指数,可以根据该省2002年1月~2009年6月的住宅造价指数来进行分析研究,样本数据见表1。均以1998年12月的造价指数为基期,共90个数据。通过预测2009年7月份的造价指数的可能值,来研究工程造价的风险。

工程造价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由于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影响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进行工程计价和价差调整的依据。工程造价指数反映了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趋势,样本数据可描述如表2。利用它来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很有意义。

由于建筑工程涉及的市场面广,其价格水平对于供求关系、通货膨胀、贷款利率等经济风险因素非常敏感。施工企业从市场获得的建筑材料和劳动力资源的价格是随时变化的;而且不同的时间、地点、供货渠道,资源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正是因为建筑工程造价的上述特点,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动范围较大。因此,有必要对工程造价指数进行预测,工程造价指数反映了报告期与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趋势,是建筑市场价格变化的指示灯。

2GPD模型

2.1 基本理论

广义帕累托模型(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可视为广义极值分布模型的一种替代,简记为POT模型。POT方法的思路即是根据极值理论,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来拟合超出量分布,由超出量分布间接得到最后的实际样本极端值分布(在风险价值计算中,通常是左尾的极端值分布),然后根据这一分布求出风险价值。

2.2 分布函数

式中,用适当的参数估计。

方法结合样本超限数据估计GPD分布函数中的参数含和a;>0,(1+ξyβ)>0,形状参数α=1ξ,β是尺度参数,当ξ?燮0时,y?叟0,当ξ?燮0时,0?燮y?燮-ξβ。ξ?叟0时,GPD分布是厚尾的,这种情形与风险测量是最相关的。

2.3 超额分布函数

定理[2]:对一大类分布F(几乎包括所有的常用分布)的条件超额分布函数Fu(y),存在:

由Fu(y)=(n-Nu)/n,其中n为样本总体数据,Nu为观察值超过u的个数,则:

2.4 阈值选取[3]

本文阈值的选取采用正态近似方法,一种数值计算的近似方法。

假设随机变量X分布函数的左尾和中间都是正态分布,而右尾是GPD分布时,则:

从分布函数的连续性得到:Φ(x)

①令:f(u)=Φ(u)-1+Nu /n;

②当u=113.18时:

f(113.18)=Φ(113.18)-1+15/90=0.0052;

当u=113.04时:

f(113.04)=Φ(113.04)-1+16/90=0.0013。

③采用插值法,得到:u=113.068;Nu=16。

当然,还有其他的估计方法,如:样本平均超出函数法、Hill图法等,几乎都要借助于MATLAB软件拟合来实现。

2.5 参数估计

估计形状参数ξ与尺度参数β方式方法很多,但通常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由GPD分布函数F(x)得到其密度函数为:

得到极大似然函数:

以上两式无法求得解析解,需要采用数值法(二分法)求解,于是:

由式(1)得到:

综上所述,GPD极大似然估计数值法的求解归纳如下[4]:

①由α=1ξ,对于一般工程问题有1

②由式(4)和式(5)结合,采用二分法,可得到:β=2.6875;ξ=0.2634。

2.6 VaR的估计及检验

在风险管理中,F(x)分布的p分位数xp是VaR,它表示的是造价指数超过xp的概率是1-p;p是分布函数的置信水平(通常p?叟0.95),则:

结果表明:

①在95%的置信水平下,VaR为117.1158,则意味着,2009年7月份的造价指标大于117.1158的概率不会超过5%。并且VaR和值随着置信水平的提高,逐渐趋于变大。表3为在不同置信水平下的VaR估计值。

②正态检验:表2分布呈现非对称的右偏分布(偏度系数Skeness均大于零),且尾部较厚,其峰度系数Kurtosis较高(高于正态分布的标准值3)。

③GPD分布比正态分布要优越,正态分布低估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④Jarque-Bera统计量为27.1707,由于JB统计量的检验服从自由度为2的检验,而在表3不同的置信水平下得到的P值均小于JB统计量的值,所以要拒绝正态分布的假设,分布具有更典型的尖峰、厚尾的特点[6]。

3结束语

用基于GPD模型的VaR值来度量工程造价的风险,能够比较客观地、准确和较好地反映工程造价中极端事件的风险。实例计算表明,它比基于BMM模块的组合分布模型[2]尾分布进行极端事件的风险分析要更优。

本文只是用基于极值理论的GPD模型度量了极端事件的风险,当然工程造价整个范围内的风险仍然需要寻找一种合适的组合分布模型去度量,然而毋庸置疑的是极值理论在造价风险管理中的良好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list_price_zjzs.asp.

[2] 郑宏冰:《应用GPD 估计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实证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9(3):30-33。

[3]丁林荣:《GPD模型与巨灾保险》[R];东南师范大学,2008(5):21-22。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5)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40-02

1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意义与目的

自古以来水利与人们的各种基本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高投入、大范围的自然改造项目,对区域甚至国家影响极大。我们可以把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看成是把一个以决策研究为核心并且高度综合的新兴科学引入到水利工程的决策之中。要想更好的建设和造福国家和人民,水利工程中的经济评价工作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以国民经济及其中发展的战略行业、各地区发展为背景,把产品的需求预测、项目选址、技术选择当作基础,经过计算对比,对项目进行论证,对经济做出全面的评价是经济评价的主要目的。这样做能为生产项目提供科学指导,并且树立一个准确的判断依据,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性,这样做是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中经济评价的方法

经济评价是水利建设工程项目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及其重要性

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包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考察设计项目的费用以及效益,用相应的数学参数分析方法来计算出此项目的盈亏,并且反应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从社会角度入手,考察其可行性与合理性。这种方法是国民经济评价的最普遍方法。

常见的国民经济评价方法有3种,它们分别是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和效益费用比法:1)净现值法(NPV)也称为效益费用差的方式。将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效益和费用按照某种贴现率将其转化为现值,然后根据二者总和之间的差值对国民经济进行评价。如果二者之差是大于零的,则说明此项目是可行的;2)经济内部收益率法(IRR)。内部收益率是指在项目计算期内总效益现值与总费用现值恰好相等。也就是说,在内部收益率大于社会折现率的情况下,要想国民经济的评价方法可行,必须投入资金的折现率高于或等于社会折现率;3)经济效益费用比法(B/C)。在计算期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现值与支出费用现值的比值即为效益费用比(B/C)。B/C理解为资金按社会折现率变化条件下效益现值与费用现值的比值,当其值大于或等于1时,这种评价方法在经济上可以被认为是合理的。

2.2 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从项目的财务角度,利用国家财税制度和现行的价格等参数,测算出项目的实际支出和实际收入,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财务评价是经济评价的重要一环。

在水利工程的招标文件中,财务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3点:1)经济合同履行情况。经济合同履行情况是指在近3年中,投标单位在工程中的践约过程以及结果,合同的大小以及工程的技术含量。此项合同的履行主要是为了考察企业在经济合同中的履行能力;2)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其主要内容包括投标单位在规定年限内的各种企业财务报表,诸如资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类。企业财务及资信情况在工程项目中重点是来评判企业财务状况及信誉;3)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其内容一般有企业的章程、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企业经营管理运行组织和结构形式等。

3 水利工程中对经济评价的建议

我国目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较普遍的是当前水利工程经济评价指标存在着时效性差和失真的问题,这点对处于经济大发展时期的国家是巨大的隐患,一方面对上层的决策实施产生误导,使整个社会的市场秩序混乱,各种资源不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思想受到腐化,形成了一种不良风气,并且造成风气的恶性循环。。因此只有处理好上述问题才能使国家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工作得到规范,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评价中,把水利工程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进行经济合理性(即国民经济评价)的分析和评价时,从全社会或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只有把综台利用水利工程的各项总费用和总效益进行捆绑,利用各项指标来判别水利工程中经济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对水利工程项目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财务评价中,现行的有关水利基建工程招标过程中,财务评价有许多不足以及值得改进之处。比如,在经济合同履行方面,通常,由投标单位提供的合同复印件在评审条件这方面,都是满足要求的。这种合同实际上失去了既定的评审意义。经济合同履行实际上变为可有可无的一种形式。在企业财务及资信方面,财务报表与银行资信证明规定的要求不一致,导致评价内容与标准不一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仅提供社会机构颁发的资信证明和未经审计的会计报表等,这种报表以及证明是缺乏可信性,以上这些方法是比较片面的。

针对上述出现的财务评价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进。第一增加财务评价的分值的比重。经济效益在企业的经营情况中是最重要的一环。企业的各项能力体现在财务指标这一重要内容上。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招标施工中,只重视施工组织而忽视财务评价的这种做法是要被摒弃的。第二是规范财务评价的要求与指标。财务评价的具体指标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成新率。

4 结论

经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环。对水利工程进行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行性研究是对工程项目是否可行的一个科学的判断,它从技术、财务以及经济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依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关系重大,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任何重大工程项目在上马之前必须作出可行性研究。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一个防微杜渐的作用。

虽然我国现阶段的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存在许多问题,暂时无法满足水利建设的需求,还处于发展摸索阶段。但是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评价工作得到不断加强,方法的不断学习与改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发展,水利工程事业定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周龙.水利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J].水利电力机械,2006(6).

[2]杨伟.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6)

一、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他所创立的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生产使用价值;价值增值过程,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包括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雇用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包括:剩余价值产生条件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工资理论、剩余价值资本化理论即资本积累理论、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现实意义

1、剩余的性质与企业治理

企业利润有平均利润、垄断利润、非法暴利等,不同性质的利润来源是不同的。平均利润是市场平均竞争的结果,没有平均利润,企业就不能发展。垄断利润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获得的,因此应该上交国家财政,由国家统一分配,企业内部不能私自瓜分,否则就会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非法暴利是企业采取非法手段获得的暴利,例如,非法集资非法经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瓜分国有资产等等。企业治理过程中,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而对员工的监督比较困难。计件工资表明,实行了计件工资,员工的个人利益会使他尽可能紧张地发挥自己的劳动力,或者延长工作日。实际上就是把员工的工资与企业的利润挂钩,这样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国有企业治理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员工参股、年终分红、员工参与治理等激励措施,以解决员工难以监督的问题。

2、利润动机与劳动生产率

企业有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不同的企业经营目的有所区别。私营企业的经营方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方针应该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即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集体企业则应该追求集体福利最大化,就是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它们企业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在剩余价值规律作用下,个别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作为外在强制力,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持续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

3、资本张力与企业成长

资本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运动性,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资本离开了运动,就丧失了生命。资本的运动是在流通领域里运动。只有在流通领域中,投资者才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再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货币,以买开始,以卖结束,流通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商品作为整个流通的媒介。资本必须处在不停的流通和运动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货币的增殖,实现投资者占有剩余价值的目的。也就是说,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循环中的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必须在时间上继起。而企业要正常的成长,要获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资金分割为三个部分,同时有货币资金、商品资金、生产资金才能同时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里运行,不断地有买、有生产、有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资本循环就可能中断,从而也无法获得剩余价值。

4、维护劳动者权益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剩余价值的范畴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能说企业的生产完全没有剥削。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剩余价值的生产,如果企业把其所有剩余价值都分配给雇佣工人的话,那它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这种一定程度上的适当的剥削的确为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毕竟是一种剥削,是从工人的口袋里拿走一部分本该属于他们的钱,显然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所以我国应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这样才能减少不安定的因素。而对于与生产剩余价值的工人密切相关的企业来说,更应做到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其福利水平及生活质量。毕竟,他们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主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福利不仅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将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通过企业福利的形式返还给了职工。

三、结论

剩余价值论的研究对象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对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应该抽去资本主义特性的东西,从中得出市场经济共性的东西,即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我所用。在学习、理解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运用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进行指导。这必将为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的方法论基础。随着对剩余价值的合理分配及再投资,必然会创造出更多的剩余价值,解决诸如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第171~649页,2004 (1).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7)

道德价值迷失表现为公与私、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社会转型期里,许多社会公德、传统美德被放弃甚至被彻底丢掉了,存在道德滑坡、良心泯灭、人格沦丧和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现状。在我们的调查中,83.6%的青少年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存在着水平层次上的错位,即“经济发展了而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都下降了”。我们则认为,总体上道德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现实,而这种现实又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真正的道德滑坡,即经济迅速增长而道德水平却向相反方向发展,出现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的二律背反现象,如“黄、赌、毒”的抬头与泛滥,这种现象在体制、法制尚未完善的转型初期尤为严重;二是经济发展与道德发展在水平层次上的“落差”,即经济迅速发展,而道德发展由于其滞后性的特点,要经过一定时期的顺应,调整甚至“阵痛”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如市场道德、环境道德、社会公德、现代人格等,都必然要经过这样的过程。在我们的调查中,当代青少年学生在公与私、义与利关系问题上,先公后私、公私并重、先私后公的取向比例为32.3:61.3:6.4,以公私并重的价值取向为主。但在现实生活中,公与私、利与义往往是不一致甚至是矛盾冲突的。在难以兼顾而必须二者择其一的情况下,若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当代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强化、人生价值功利化的倾向看,他们有可能发展成为先私后公、先己后人、先利后义甚至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的逆向道德价值取向。而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导向是背道而驰的,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

当代青少年学生在价值选择与取向上的迷失与矛盾状态表明,转型期的价值导向、德育导向殊为必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所指出,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存在各种矛盾,社会生活中还有需要克服的消极现象的情况下,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这些都是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以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学校德育更好地发挥对育人工作的导向、动力和保证等作用。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自身价值认识、判断和评价时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它对人的思想、道德、心理、行为具有导向功能和调节作用。成熟的价值观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完整的价值体系,涵括主体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金钱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这些观念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相互制约的关系。青少年价值选择与取向的特点,反映出他们思想品德特点、心理需要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向。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自发性、继承性、从众性、可塑性等特点,并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改革开放、社会转型赋予当代青少年价值观念以更丰富多样的色彩。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8)

但是通过对部分高校学生学习和践行现状调研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当下制约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方面,现在高校是九零后大学生的天地,他们生长在新世纪,学习生活条件优越自由,自身缺乏危机意识,思想意识淡薄且多元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情,以及身边发生的与自身学习生活有关的事情体察和关心不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学习和体会极少,平日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积极学习最新党政方针的意愿和动力,因此也很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之于自己本职工作中去。第二方面,当下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低,把控最新政治理论思想的能力不强,对最新党政方针学习和认识不全面,不深入,多为学习皮毛,不懂内在科学内涵等。第三方面,当下大学生由于自身和外在因素,经常会出现学习和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没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最新政治理论与自身学习生活的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往往落入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脱节的尴尬套路。以上是经过调研和总结,得出的制约和影响当下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因此,高校应当大力开展党团课、青马工程培训、党日、团日活动、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三下乡”、爱心支教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更大范围宣传、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现状和水平,不断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新的政治理论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意识水平,从而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9)

(一)深远的历史意义

城乡建设事业在不断发展,工程的建设、管理、改造、扩建等在不停地变化,城建档案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进行必要的动态跟踪,根据实际变化,对原档案进行及时的补充、更新,使城建档案能够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地上、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管线、隐蔽工程等实际状况,为日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研究等提供查考价值,这就使得城建档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有些地区城建档案收集不齐全、管理不集中,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改造、扩建等时在城建档案馆(室)查阅不到相应的档案,而这些档案又应该保存在城建档案馆(室),并且这些档案又是事实存在的,这就会使建设者做一些重复的、不必要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城建档案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城建档案的收集。城建档案是人们在建设城市和改造城市的大环境中形成的,并不是只局限于城建部门。城市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社会其它部门进行配合和支持。城建档案是与城市建设发展同步,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经过不断积累和存贮,其数量浩瀚,内容丰富,地面、地上、地下无所不包,从而帮助人们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中更好地了解过去、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正确认识到城建档案的重要价值,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城建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的建议

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的利用价值。如何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让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来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价值。

(一)创新城建档案工作,加大城建档案宣传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要加强创新,城建档案的创新也就是社会档案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创新。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是实现城建档案的必要条件。只有增强了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才能使城建档案的收集更加容易,更加顺利。现在人们对“档案”一词已经并不陌生了,但是对“城建档案”还是比较陌生的,有些人听到了“城建档案”一词首先要问“城建档案”是什么。所以城建档案部门应面向社会、以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尽可能多地向社会提供城建档案信息,用城建信息来刺激起社会对城建档案更多的需求。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面向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对城建档案的需求,主动向社会提供城建档案服务,充分发挥城建档案价值。加强城建档案的服务意识,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发挥城建档案价值。现在大多数城建档案馆(室)的档案收集和利用主要是靠移交者和查阅者上门,再进行其他的工作。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建档案实现现代化是迫切需要的。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与城建档案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相结合,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城建档案网络系统,这样就可以在网上城建档案信息,同时由于信息的,城建档案的需求量就会增多,其价值也能得到体现。人们也可以在网上咨询问题,城建档案馆(室)工作人员会给予及时的回复。城建档案的利用和开发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让城建档案工作的价值和城建档案信息的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

(二)加强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

城建档案的鉴定是“去粗取精”的过程,提高了城建档案的价值。现在大部分的城建档案馆(室)可能都没有做过这项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的数量不断增多,如果不进行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全部保存下来,就会致使库存的城建档案显得庞杂而不精练,同时也势必影响对有价值的城建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城建档案鉴定工作还有助于集中人力、物力,使有价值的城建档案能得到更为妥善的保管,有利于城建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城建档案的鉴定工作首先要确定城建档案的内容。因为城建档案的内容是决定城建档案价值最重要、最本质的因素。城建档案的内容能够为利用者解决疑难,满足利用者的信息需要,能够体现出城建档案内容的潜在价值。城建档案的内容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而这些活动本身的重要程度直接影响城建档案的价值。同时,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也要加以鉴定,以准确把握城建档案的价值。此外,城建档案鉴定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鉴定是决定城建档案存亡的一项非常严肃性的工作,它决定了城建档案馆藏的质量。如果错误地销毁了有价值的城建档案,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反之,保存大量无价值的城建文件材料而使“档案膨胀”,也有碍于城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三)引进专业人才

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拼的就是人才。城建档案工作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关联性、专业性、研究性的工作。因此,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结构配置和数量、质量应当合理、优化,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建档案工作需要。为了城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具有一定战斗力的专业人员队伍,为城建档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水利工程的意义和价值篇(10)

“人文”一词源自拉丁文“Humanitas”,本义为人性、教养。翻译成中文,包含有人道、人理之义,北宋程颐的《伊川易传》有言:“人文,人之道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即“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具体指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积淀的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礼乐典章制度及其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教化作用[1]。将“人文”的含义加以延伸,“水利人文”即“水利人之所以为水利人之道”,是历代水利工作者在长期水利实践中所追求的或所遵循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情感与信念等,核心内容包括:

1.“上善若水”的水利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评价职业的优劣以及衡量职业活动是否有意义等所持的标准。它基于人们对职业的认识,决定着人们的择业行为和从事职业活动的动机、责任心以及对职业的忠诚。古往今来,一代代中华水利人在治水、用水、管水、护水、乐水实践中不断践行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职业价值观。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父子“利济斯民”和“利济全川”、潘季驯“去国之臣,心犹在河”到当代水利泰斗张光斗,无数水利人生动诠释了“水被万物所取而滋润万物,但不居功、不争功;水被万物所弃而善育万物,但不利己、不争利”的“德在人先,利在人后”的水利职业价值观,这种职业价值观成就了水利人许许多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2.“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

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将水利精神概括为:“献身、负责、求实”。所谓献身精神,就是忠诚于水利事业,舍小家、顾大家,甘为治水兴国贡献毕生精力和聪明才智乃至生命。所谓负责精神,就是视水利工作为己任,一丝不苟,勇挑重担,敢于开拓创新、勇于攻关。所谓求实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科学治水。大禹治水开启了“献身、负责、求实”水利精神的先河,为治水患,他“劳身焦思,闻乐不听,过门不入,冠挂不顾,履遗不蹑”、“左准绳,右规矩”、“以水为师”,“治水改堵为疏”,最终治理了“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正是“献身、负责、求实”的大禹治水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水利人干水利、爱水利、奉献水利。

3.“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信念和协作能力

“除水害、兴水利”是治国安邦的大业,是浩瀚的工程,涉及防洪、排水、灌溉、水力、水道、给水、污渠、港工等方方面面,凝结着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成千上万水利人的艰辛奉献。据唐代孔颖达疏《禹贡》记载,大禹“治水之时,所役人功,每州用十有二师,通计之,一州用三万人功,总计九州用二十七万庸。”即有27万民工直接参与了禹领导的治水工程。一座现代水利工程的投产运行或是一场抗洪抢险的战斗更是凝聚了无数水利人的生命与奉献。“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水只有汇成江河才有力量,无数的水利人只要拧成一股绳就能创造奇迹”,“以治水为主要内容的水事活动是我国集体主义幸福观生成的实践载体”[2],中华历来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培育了水利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能力,孕育了水利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和能力支撑着水利勘测人员不辞辛苦地穿梭在深山密林获取第一手勘探资料,支持着水文工作者在一条条河流、一个个山头上孤独地蹲点水文观测站收集原始水文数据,鼓舞着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呕心沥血不分昼夜地设计图纸,激励着水利施工人员远离父母妻儿奔赴异乡建设;正是这种信念和能力成就了水利人创造出从“郑国渠”、“都江堰”到“红旗渠”、“葛洲坝”、“长江三峡”等许许多多的水利工程奇迹。

“水利人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水利人的精神是春天的希望,总是充满勃勃生机;水利人的精神是夏天的火热,总是充满一腔热情;水利人的精神是秋天的成熟,总是充满累累硕果;水利人的精神是冬天的坚强,总是充满不屈不挠。”这是对“水利人文”即“水利人之所以为水利人之道”的鲜活概括。

二、水利人文在水利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1.张扬水利职业性之必须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独特性的重要标志。这种“职业性”不仅体现为高职大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还表现为高职大学生对职业思想、方法、态度和情感的习成。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指出:“教育是:教人学做人”[3]68,那么,“水利职业教育是:教人学做水利人”。“水利职业教育教人学做水利人”,不仅要教给学生从事水利职业所要求的技术知识和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从事水利工作所应有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情感与信念等,也就是既要学生掌握水利职业技能,也要学生养成水利人文,使学生崇尚“上善若水”的水利职业价值观、培养起“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信念和协作能力,使学生从“人”成长为“水利人”,从遵循“人之所以为人之道”到坚守“水利人之所以为水利人之道”。

只掌握水利职业技能而不养成水利人文的水利高职毕业生难以安心水利工作并奉献水利事业,水利职业技能是水利高职毕业生做好水利工作的技术支撑,水利人文则是水利高职毕业生奉献水利事业不竭的精神动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黄炎培先生指出“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便会“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没有自动的习惯和共同生活的修养。这种教育,顶好的结果,不过造成一种改良的艺徒,绝不能造成良善的公民”[4]84“水利人文”成就“水利人”,是水利高职人才培养之灵魂。

2.升华水利职教目标之必然

黄炎培先生在1917年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4]68,即“为己治生”和“为群服务”,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教宗旨。“使无业者有业”是职业教育的第一步目标,而“使有业者乐业”则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的,他反复强调:“职业教育训练,第一要义即为群服务”[5]314。中国水利高职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水利高职人才培养的独特性逐渐显现,水利高职毕业生就业日益显现出其优越性,许多水利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不仅高于其他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而且高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例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以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路走高,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9.38%,排在广东省128所本专科院校第1名[6];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评为“2012-

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该荣誉也被业界人士称作“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7]。然而,水利高职人才培养做到了“使无业者有业”,却未能实现“使有业者乐业”,水利高职毕业生能够“为己治生”,却未能更好“为群服务”。全国多所水利高职院校对水利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工作条件舒适、收入理想、工作稳定、单位所属区域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是水利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选择;大多数水利高职毕业生不愿到一线施工现场而偏向于选择从事设计、管理等工作;基层水利单位对水利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很大,但因条件艰苦、收入低而无法留住人才;相当一部分水利高职毕业生缺乏从事水利工作兴趣,毕业后选择转入保险、销售、广告设计等非水利行业就业;水利高职毕业生在吃苦耐劳方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等等。要使水利高职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使他们“有业”且“乐业”,能够“为己治生”且能“为群服务”,水利高职人才培养重视水利人文势在必行。

三、实施水利人文教育的基本方略

1.厘清认识,确立水利人文教育理念

伴随“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水利职业技能在水利高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日渐深入人心,但一些水利高职院校“唯水利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论”导致水利高职大学生的水利人文养成意识淡薄甚至缺位。一项基于水利高职大学生职业选择与评价的调查①显示:高达89.8%的水利高职大学生“不了解”“中国水利史”;高达62.4%的水利高职大学生“不了解”“水利法律法规”;54.9%的水利高职大学生“不喜欢或不太喜欢”“水利行业工作”;只有5.2%的水利高职大学生认为“职业态度是职业工作岗位中最需要的能力”;高达82.4%的水利高职大学生优先选择“获取更多技能证书”以“增强就业竞争力”。缺乏对水利行业的了解、认同,无法产生对水利职业的情感、信念和追求,难以最大限度地运用学到的水利职业技能奉献水利事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教育领域价值观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学会做事――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一书提出:“价值观代表人生的理想和目标,是我们追求的动机和目的。价值观激发情感,它给予我们思想和理解的动力,构成了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不论我们自觉或不自觉,价值观都在影响着我们生命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着我们应变的水平、决策的能力以及我们应该沿着什么方向前进。毋庸置疑,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8]对于艰苦的水利行业而言,“上善若水”的水利职业价值观、“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集体主义信念对引领水利人成长和水利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对水利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转变“重水利职业技能轻水利人文”的教育观念,确立水利人文在水利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是实施水利人文教育的前提。

2.培育师资,推进水利人文课程化建设

水利人文课程化建设是指把水利人文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培养其专业教师,明确其课程内容,制定其教学大纲,实施其教育计划,使水利人文教育课程进入水利高职大学生课堂,并结合水利高职大学生实际,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指导为基本环节的水利人文教育格局。其中,师资队伍培育是水利人文课程化建设的关键。

水利人文教育兼容“水利性”与“人文性”,肩负两层使命:既要教会学生“人之所以为人之道”,还要教会学生“水利人之所以为水利人之道”。这就要求水利人文教育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人文教育能力,还应熟知水利行业的特点、历史沿革、发展趋势、典章制度文献、重大技术革新事件、著名先驱人物以及各种重要文物器具等,最好还具有水利行业工作经验。但水利高职院校“懂水利的不教人文,教人文的不懂水利”的师资队伍现状难以有效推进水利人文课程化建设。应通过师资培训、学科交流、系部合作、岗位工作职能相互渗透等多方式协作,提高水利专业教师的水利人文教育意识和非水利专业教师的水利人文教育能力,培育一支由水利高职院校专业和非专业教师、实验员、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水利行业优秀人才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水利人文课程化建设团队,推进水利人文课程构建、教材开发、教学科研创新及实践活动拓展,使水利人文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社团、进校园文化,最终进水利高职大学生头脑,使水利高职大学生学水利、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奉献水利,这是实施水利人文教育的关键。

3.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水利人文的人格示范

上一篇: 老龄化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