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31 15:02:16

科技创新的方法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71-02

TRIZ是一种激发创新思维、科学系统解决问题的理论体系,企业通过运用TRIZ可以有效解决企业技术解决的时间,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结合企业科技创新的需求,积极采取科技创新方法解决企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 应用TRIZ创新案例介绍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来提升在市场中的占有量,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内容就是解决企业产品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某企业生产的逆流冷却干燥机分料系统为例,在设计该产品时其存在减速机电容易损坏的现象,该技术问题一直影响该产品的使用效率,因此解决该技术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利用TRIZ中的问题分析方法对该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

1.1 该技术问题的描述

该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水分被蒸发的现象,进而造成物料水分过小而对机电的使用寿命构成影响的问题。其工作原理就是将物料进入该机械后,形成物料层,经过系统的分离,将物料进行均匀分布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由于干燥机内的热风与物流是直接接触的,因此其在处理大产量的物料时,往往会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会导致减速电机的损坏,因此需要针对该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2 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形成初步的解决思路,并且对该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构建技术系统组件模型,对其根据市场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当该设备的箱体面积比较大时,就会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该处入手,改进分料盘及料靶。

2 TRIZ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机理

2.1 构思阶段

在对该机械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之前,需要经过严密的构思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相关人员要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市场需求分析,然后在对该设备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设计。而TRIZ理论则为构思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首先TRIZ理论能够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TEIZ理论包含的智能小人法、九屏幕法以及金鱼法等技巧,对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TRIZ理论所提供的培训能够让相关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方法的核心,从而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其次提高构思效率。市场对该产品的反映会影响到该产品性能的改进与创新,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而TRIZ理论则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研发技术。该理论所包含的的技术进化S曲线、技术进化规律以及需求变化规律等都会将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企业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构思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2.2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主要是根据对机械产品性能的总体构思思路,根据构思对其进行实践操作,以此生产出具体的实物。在一个机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以农业机械设备性能创新为例,其不仅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参与,而且还需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的参与,由此可见实践环节影响因素的增多,需要及时发现有效的信息,进而提供给具体的生产,而TRIZ理论则具备该特点:首先其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问题,并且给予解决。TRIZ理论具有一定的简化特点,其可以将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处理,以对复杂问题的分解、细化等方式进行分析,根据矛盾矩阵对焦点问题进行直接分析,以此快速有效的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该理论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源使用而获得更大的功能,这对于市场竞争的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该理论也与当前构建节能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该理论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专利技术之后进行的总结与归纳,是综合多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其能够有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最后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凝聚力。该理论能够最大功能的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2.3 扩散阶段

当企业在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问题之后,企业的产品就会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中,并且经过系列的运输、销售之后流入到市场中,从而为且创造与收货利润提供机会。而TRIZ理论则是保证企业产品被市场认可的重要依据:TRIZ理论所提供的S曲线技术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关键技术的解决提供帮助,判断企业生产的设备是否符合市场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通过TRIZ理论还可以对当前企业产品的技术进行判断,如果该技术领先于同行业的技术,那么企业就可以扩大生产,相反企业就需要对关键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3 企业应用TRIZ科技创新的优势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当前时代,各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积极创新。TRIZ理论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与以往的头脑风暴法等相比,其优势更为突出,不但对创新的内在规律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而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尤为重视,强调对矛盾的解决,不再逃避矛盾,另外,其随机性也有所降低,而是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开发的完整过程。大量的实践表明,对TRIZ理论加以合理应用,能够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分析,尽快触到问题本质,发现存在的矛盾,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而且有利于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从多个新的角度分析问题矛盾,并估测其未来趋势,在提升创新速度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4 推广TRIZ理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4.1 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要充分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营造重视应用科技创新方法的氛围: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各种媒体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阐述实施TRIZ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意义,在全社会形成相互弘扬科学创新的精神;其次政府要合理引导技术创新,将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形结合,以先进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员工创造丰厚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政府要引导企业培养先进的创新理念。企业要帮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创新的意识,让企业员工自觉运用科技创新意识指导技术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2 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师资团队的理论水平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创新方法师资和技术人员梯队。加强人才引进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的良性竞争和流动,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批具有综合交叉能力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高层次科技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Invention Tool),开创创新服务网站,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境内外创新方法学术研讨、交流、论坛等活动提供平台;建立技术难题解决案例数据库,并进行深化推广扩散工作。

4.3 帮助企业建立创新团队,并对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进行专项支持

引导创新方法示范企业在内部建立TRIZ工作室或工作组。设立创新方法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并支持企业开展创新方法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的后续开发和应用,推进创新方法应用成果向现实产品的转化,彰显创新方法在企业应用的显示度。

在迅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要做到以下内容,才能不断的利用现代工具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培养企业TRIZ带头人、充分应用企业外部TRIZ资源、建立更广、更健全的TRIZ实施环境以此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2)

    1.先进的检测设备

    环境监测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它所采用的监测设备和实验仪器以全部实现了现代化,监测和测试手段包含有:离子色谱、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

    近几年来,环境监测已实现了监测自动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能够实现全天制的连续监测,不需要人员看管,每在一个时间段内就可以自动采样,在进行分析,得出数据,与传统的技术相比,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效率。现今空气监测技术不但包含对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测,还有对有机物的挥发进行自动持续的监测,对重点河流湖泊水质的监测和工业污染源,陆地生态监测等。因此,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检测仪器的发展,在监测中,现代化设备又占了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种类,对有毒物质的监测也有了良好的效果,更便于环境的保护。

    监测设备竞争激烈的市场,出现了各种方法和尅性的监测设备,但是质量和技术的水准不一,在大力开展监测设备的技术开发一记推广力度时,要加强对设备的质量监管,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必须严格的一招国家规定使用和通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产品

    2.环境监测的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开发研究

    环境监测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它是经过对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代表值进行测定,确定环境质量的污染程度和辩护的趋势。因为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的范围也在不断地向外延伸,从对工业污染到对环境污染的监测,监测的对象不仅是环境的污染因子,扩展到了对生态变化和生物的监测。所以提升了对监测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和需求。

    2.1水资源污染物监测

    追至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水和养殖业排放,这里面有机物污染的比例比较高。有机物对环境污染的种类非常多,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很大的危害。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已经有了监测多部分有机物的能力。保证了我们重点水源地的安全。但是环境监测部门还在不断地努力,联合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开发新技术,进一步的提升我国对有机物的监测能力。

    2.2对空气中污染物的监测

    工业污染是我国最大的污染威胁,工业废气是作为空气污染的杀手存在,废气中含有多种的有害气体,当中的颗粒物和粉尘是对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实践表明,颗粒物停留在空气中的时间比较长,通过人们的呼吸进入身体内部,使人们的一大杀手,对于空气的清晰度影响也比较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从而大城市里的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持续上升,可能会导致光化学污染危害,所以对尾气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点,现今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尾气检测点,许多地方也建立了相对应的大气污染设备监控体系。

    2.3污染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技术

    现在随着对特殊污染物的特点研究,小型便携带设备的发展,全国各地区已经具备了部分污染物的监测应急能力,对现场应急监测快速响应的方法和仪器,要求它的选型恶性好灵敏度高、便于操作,可以快速准确的监测出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浓度等,可以为应急处置措施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环境监测深红高素质人才的建立

    加强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才体系建设是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增强我国的环境监测能力,实现检测事业的发展,就离不开信息、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条件和要素,更加离不开先进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科学知识。所以要从战略的角度看待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工作,努力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监测队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1.我国现在存在环境监测专业人才人数总量不足,搭配不合理等问题

    环境监测是技术型单位,需要大量的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现在的环境监测部门尤其是基层基本上都存在知识更新比较慢、编制不足、专业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环保部门有关领导曾经指出,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环境监测站的整体规模小,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比较低,缺少高级技术人员,监测设备比较落后,这些方面都制约着监测工作的发展。

    2.大力建设复合型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团队

    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诗歌总体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要作为环境监测建设中的一项战略目标来进行。在环境监测的能力中,专业的人才是积极的因素,完成环境监测任务,对工作进行创新,都要依靠高水平的人才完成。所以,要正确的实施人才强站的战略,用科学的知识培养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人才选用,因人而异。首先,要选好人才重点培养,实现人才强站,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吸引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对人才机构的完善,组建合理的梯形人才团队。其次,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核制度它体现了工作人员之间的竞争意识,着重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考核。利用考核制度,鼓励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的技能。

    三、总结

    现在是我国发展的新阶段,在面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实际问题,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认清当前的形势,抓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合理的采用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建立全面社会需要和反应环境质量的业务体系以及监测为内容,更好地为我国环境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娴,郜洪文.依托科研项目,建设环境监测创新实验.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3)

1 应用TRIZ创新案例介绍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含量来提升在市场中的占有量,而提高科技水平的重要内容就是解决企业产品的关键技术。本文以某企业生产的逆流冷却干燥机分料系统为例,在设计该产品时其存在减速机电容易损坏的现象,该技术问题一直影响该产品的使用效率,因此解决该技术成为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瓶颈。因此本文利用TRIZ中的问题分析方法对该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以此找到切实可行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

1.1 该技术问题的描述

该机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水分被蒸发的现象,进而造成物料水分过小而对机电的使用寿命构成影响的问题。其工作原理就是将物料进入该机械后,形成物料层,经过系统的分离,将物料进行均匀分布的过程。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国由于干燥机内的热风与物流是直接接触的,因此其在处理大产量的物料时,往往会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进而会导致减速电机的损坏,因此需要针对该技术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1.2 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所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形成初步的解决思路,并且对该技术问题进行技术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具体的解决方案是构建技术系统组件模型,对其根据市场要求对系统功能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当该设备的箱体面积比较大时,就会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该处入手,改进分料盘及料靶。

2 TRIZ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运用机理

2.1 构思阶段

在对该机械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之前,需要经过严密的构思阶段,这个阶段需要相关人员要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市场需求分析,然后在对该设备的性能技术进行改进设计。而TRIZ理论则为构思阶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首先TRIZ理论能够培养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TEIZ理论包含的智能小人法、九屏幕法以及金鱼法等技巧,对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TRIZ理论所提供的培训能够让相关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该方法的核心,从而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其次提高构思效率。市场对该产品的反映会影响到该产品性能的改进与创新,以此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的要求,而TRIZ理论则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研发技术。该理论所包含的的技术进化S曲线、技术进化规律以及需求变化规律等都会将企业的市场发展情况、企业的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构思出符合市场的产品。

2.2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主要是根据对机械产品性能的总体构思思路,根据构思对其进行实践操作,以此生产出具体的实物。在一个机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以农业机械设备性能创新为例,其不仅需要相关设计人员的参与,而且还需要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的参与,由此可见实践环节影响因素的增多,需要及时发现有效的信息,进而提供给具体的生产,而TRIZ理论则具备该特点:首先其能够快速准确的定位问题,并且给予解决。TRIZ理论具有一定的简化特点,其可以将我们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处理,以对复杂问题的分解、细化等方式进行分析,根据矛盾矩阵对焦点问题进行直接分析,以此快速有效的找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其次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该理论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尽可能降低企业的资源使用而获得更大的功能,这对于市场竞争的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该理论也与当前构建节能型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而且该理论是在研究了大量的专利技术之后进行的总结与归纳,是综合多因素而形成的,因此其能够有效对资源进行优化配;最后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凝聚力。该理论能够最大功能的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在企业中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2.3 扩散阶段

当企业在解决了具体的技术问题之后,企业的产品就会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中,并且经过系列的运输、销售之后流入到市场中,从而为且创造与收货利润提供机会。而TRIZ理论则是保证企业产品被市场认可的重要依据:TRIZ理论所提供的S曲线技术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关键技术的解决提供帮助,判断企业生产的设备是否符合市场技术发展的趋势,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通过TRIZ理论还可以对当前企业产品的技术进行判断,如果该技术领先于同行业的技术,那么企业就可以扩大生产,相反企业就需要对关键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3 企业应用TRIZ科技创新的优势

在竞争尤为激烈的当前时代,各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积极创新。TRIZ理论是实现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与以往的头脑风暴法等相比,其优势更为突出,不但对创新的内在规律做了更深入的分析,而且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尤为重视,强调对矛盾的解决,不再逃避矛盾,另外,其随机性也有所降低,而是在研究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设计开发的完整过程。大量的实践表明,对TRIZ理论加以合理应用,能够对问题情境进行系统分析,尽快触到问题本质,发现存在的矛盾,并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而且有利于突破定式思维的束缚,从多个新的角度分析问题矛盾,并估测其未来趋势,在提升创新速度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4 推广TRIZ理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4.1 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企业要充分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积极营造重视应用科技创新方法的氛围: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各种媒体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阐述实施TRIZ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意义,在全社会形成相互弘扬科学创新的精神;其次政府要合理引导技术创新,将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员工的薪酬福利形结合,以先进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员工创造丰厚的经济利益,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最后政府要引导企业培养先进的创新理念。企业要帮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创新的意识,让企业员工自觉运用科技创新意识指导技术创新活动,进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2 加大对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师资团队的理论水平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创新方法师资和技术人员梯队。加强人才引进和竞争机制,实现人才的良性竞争和流动,吸引、凝聚和培养一批具有综合交叉能力的创新方法研究与应用高层次科技人才,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整体科研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Invention Tool),开创创新服务网站,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展境内外创新方法学术研讨、交流、论坛等活动提供平台;建立技术难题解决案例数据库,并进行深化推广扩散工作。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4)

纵观世界风云变幻,有的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也有的企业却由强变弱、由大变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创新。现代社会是改革创新的社会,没有创新精神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今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就是从学科创新方面选拔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

学校专门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领导一手抓,以保障各项措施顺利实施。计算机掌握较好的老师负责各个兴趣小组,每周举行一次活动,让学生不拘泥于教科书的限制,引领他们大胆畅想,形成了一批科技创新骨干教师队伍。

二、学校提供了足够的物质保障

学校建立了配套设施齐全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器材室,使学生能及时对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对实验进行创新。我校有5名学生获得省实验创新奖。我们建成了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个远程教育室和一个电子备课室等信息化功能室,班班配备了多媒体,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的创作,并且在网上参加各种比赛,在这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三、建立科技展览室和参观科技巡展活动

我们把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放到展览室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由科技辅导老师对每项展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每年都组织学生参观上级部门举办的科技巡展活动,学生实际操作各种展品。通过亲身体验、共同探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的实际意义,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加强科技创新教师的培养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担任科技辅导员,组织各项科技创新活动,每年都去外地参加培训,学习电脑动画、绘画、信息学奥赛、机器人等方面的技巧,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了创新思路,及时、不断地学习和传播新的科技教育信息。我们制定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比赛获得省级名次的,给予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金,保障科技教师和辅导员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给他们创造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五、邀请科学家进校园

我们邀请中科院的科学家来我校做报告,科学家运用幻灯片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关于航母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向同学们解说了我国辽宁舰的情况,每个同学屏气聆听,个别学生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询问了专家……此次活动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认识到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创新的向往,认识了在国际形势下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科技实践活动

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门,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比如学生针对《合理使用汽车远光灯》的问题走访了社区、医院、图书馆、档案局、交管所等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和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了走访调查,不但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使学生们更加自立自强,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更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们从课堂走向社会,真正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义务和权利,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

七、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成立了以下兴趣小组:1.电脑制作兴趣小组;2.科技创新兴趣小组;3.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小组;4.信息学奥赛辅导小组;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辅导小组;6.科技实践活动小组。

八、举办科技节展示科技活动成果

为了展示创新活动的成果,学校举办了科技节,现场进行电脑绘画、电脑动画、模型大赛、摄影书法绘画展、才艺大赛、创新实验等比赛。全校师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比赛,深受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成为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我们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开辟途径和形式,鼓励学生创造发明,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5)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生生不息的灵魂。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无论是大学生自身,还是大学、社会等各方面都应着力于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推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

1、大学生科技创新首先源于自身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首先应在于大学生自我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的条件下,自身之外的各种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和时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而且对于内因和外因的比较中,内因起到了决定作用,所以,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过程中,应着眼于大学生自身意识的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亦即不断深化大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进行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不断深化大学生内源式的科技创新为主,即使是大学、媒体、社会等等其他方面外部因素,也应不断着眼于以合适的方式发展大学生的内在创新品质与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的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首先自身需要不断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就目前来看,一部分大学生往往存在着被动学习的状况,这种被动学习要么体现为对知识的以死记硬背、被动应付考试为主,而缺乏对知识的灵活掌握;或者单纯以就业为目的,仅仅关注就业、甚至面试应聘所需要的知识,而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其中表现为在大学期间逃课较多或者以及格为目的的情况,一方面一部分学生四年大学时光中沉醉于游戏、上网聊天或者课堂外的其他活动,而对于课程学习却不感兴趣;一方面对于学习或者研究不感兴趣,另一方面为了自己所要追求的未来却又不断致力于考取硕士研究生甚至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一方面大学期间的课程有少数学生逃课成为习惯,但一旦进入公务员面试却又会花费上万的学费参加短期的商业性的培训,在其中尽显浮躁和功利的一面。

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大学生需要有意识的进行创新的实践,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实践,才能一方面不断验证自己的知识扎实水平,同时不断获得创新的感受与体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因为创新而不断获得对于自身知识欠缺的回馈和下一步知识学习的方向,这事实上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发展的规律,实践与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具体体现为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不断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过程。创新与学习事实上也类似于这样一个过程,科技创新不断为知识学习提供方法性指导,而现有的科学知识的掌握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知识基础。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提出一个新概念、新理论,同时还是一种新发明、新创造,另外科技创新还包括科技新理论、新知识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科技创新从内容上说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另外,科技创新从过程上来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科技创新的环节上来说,要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等完整的环节和阶段,所以为实现创新,必须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要具备各方面、完善的智力品质,另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情商,既要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科技创新有热情、有信心、有意志力,也要能够长久的保持这种积极的情商因素,避免三分钟的热度和一时的兴趣,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

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有无创新能力,不仅和知识基础有关,同时也和大学生的智商有关,和大学生的情商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而要不断培养与提高这种综合素质,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

2、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大学的职责

在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外部条件。大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首先从年龄上刚刚年满十八周岁,正是从少年到青年过渡的时候,另外对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从农村和县城来到地级市、省会甚至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会使得大学生对现代文明充满了热情与好奇,从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科技创新充满了强烈的兴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应积极做好引导和扶持,从而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造成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较弱的原因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在外因中,还有一方面是,一部分大学老师仍然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对于学生创新的引导,或者试图使学生能够从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而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研究方向与研究兴趣的鼓励、扶持与引导,同时在诸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等等活动中,教师参与学生创新的意识不强,往往对学生进行指导的积极性不够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科技创新缺少方向性和方法性的引导与支持。

为不断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大学的责任首先应该不断构建导向科技创新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这样一种课程体系,不仅应该保证获得丰富的、完整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创新所需要的各种丰富的、及时的信息,为学生科技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不断了解科技发展的各种前沿知识,掌握科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同时通过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业发展铺平道路,也有利于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不断提升能力,使大学生科技创新常态化、稳定化与高效化,实现投入产出率的持续增长。

在大学整个教育环节和领域中,应注重不断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环境,这事实上体现了大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建设的问题,这种环境既包括校园文化环境,也包括整个大学的育人机制和制度建设,其目的就在于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流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创新与进步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潮流,同时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应该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术研究既具有浓厚的兴趣,又能得到较好的指导和引导。这种氛围也应该能够善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与习惯,促使大学生积极实践科技创新,使大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规范与支持,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向,即为创新打好基础,又能促使和辅助大学生不断实践创新。

在不断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大学也应该在课程设计及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现在大学中的一些课程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形成了脱节,甚至相对社会发展来说已经严重滞后。当然针对大学的不同学科,按其学科特性来说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开发学科, 当然基础学科和社会生产与技术现实来说可能距离较远,但是相当一部分应用学科和开发学科则也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情况,这样非常不利于大学生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除了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外,还应该设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中心,设立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不断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与科研活动。

此外,大学生积极参与创业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和有关教师应该对大学生创业持积极肯定和鼓励的态度,制定有关的政策,引导大学生在新技术领域进行创业的实践,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了当前科学技术与社会应用的发展趋势,即科学技术越来越密切的社会化、经济化和组织化,产学研日益呈现出越来越密切联系的趋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并非只是简单的知识创新,其中最大的意义还在于科技的产业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创新与实现。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也需要大学不断改革学校教育考试与评价方法,现行的大学学科考试,往往是由任课教师自主决定,一些课程在在考试形式上多侧重于多侧重于现场考试、笔试作答,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考试较为缺乏。在考试内容上,多是要求以对知识的背诵、记忆为主,而对理解、运用的考察较为薄弱,而对大学生的考察,应该实行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并重,理论知识与现实实践并重的考试形式,重点测试学生的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科技创新的能力,采取书面作答与现场操作、社会实践、产品设计等方式相结合,真正能通过考试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学生的学习和科技创新起到较好的引导和评价作用,以实现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不断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当然,要做到上面各方面的要求,大学最重要是要做到自身教育观念的创新,自身必须不断创新观念与做法,从过于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转换为以能力培养为主,不断启发与引导学生创新思考,进行创新实践,认识到必须尊重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服务。

3、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社会途径

培养大学生具有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和自身做出努力以及大学的责任以外,社会也需要承担重要的责任,起到应有的作用。大学生能否真正成才,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在各个方面的创新,这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况且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在学校中所做的一切,其目的都是为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所在,从上述意义上说,大学生科技创新与社会相关机制之间应该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关系。

社会各方面应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不断提供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近年来,虽然政府和社会有关机构制定了很多政策,推出了很多措施和现实做法,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了很多扶持,形成了一定的环境和氛围,但是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社会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扶持、引导、保护与激励应该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协调和改进才能不断形成这种氛围,这既需要政策协调,也需要资金、人事、社会科技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共同提高、努力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社会评价机制也应做出相应改变,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文化上的评价,需要整个社会氛围与社会文化加以不断优化,社会思潮的改变,同时青年人应该不断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大胆的去改变现存的某种不利于创新的思想。另外在经济上,除了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外,还应该不断加强奖励力度,使大学生能够不断因为自己的创新得到较好的生存、发展,不断具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身也应不断做出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时代的影响和自己所处时代的优势与不足,自觉避免自身的物质化、追求实惠、使用的倾向,发挥自身理性和个性的优势,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注重自身的文化内涵,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断培养与发展自己的科技创新的能力。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6)

一、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方法作为人类思维的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思维在逻辑结构上的活动程序和格式,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周密性,步骤性。逻辑思维人们对概念的判断和推理的思维方法,人们可以借助逻辑思维间接的获取新知的一种途径。非逻辑思维的方式则不同于逻辑思维方式,它既遵循逻辑思维又不完全遵循逻辑思维的一种思维方法,是思维方式的逻辑没能被形式化、规范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与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下面这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相传鲁班有一次进入深山砍树的时候,一不小心,脚下滑了一下,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于是他摘下一片叶子,仔细观察,发现正是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上划破了口子。他还看到了一棵野草上有两条大蝗虫,两个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能够很快的磨碎叶片。于是,鲁班在这两个实例上得到了启示,因此发明了锯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鲁班发明锯子就是运用了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方式的顿悟得到的。

二、科技创新产生的源泉

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成果的基础上,能够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创新按其实质,大致可分为发现式创新和发明式创新两种。

当今社会科技创新的源泉主要是人的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性的思维主要包括逻辑性的思维和非逻辑的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对人的科技创新起到互补的作用,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样,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从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纵向(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第二个阶段是“酝酿和顿悟”的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审查和验证”的阶段。

前人在发明创造某个新事物的时候,同样也遵循这个思维发展的三阶段。例如: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他坐在一棵树下,发现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他首先在脑中进行逻辑性思考,思考苹果落下的原因,发现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酝酿和顿悟”阶段,提出新的问题,苹果为什么从上往下落,而不能往上掉呢?现在开始发散性的思考,研究,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证明出来之后还要进入第三个阶段――“审核与验证”,只有自己的发明经得起实践的验证才能被大家接受,进而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最佳的推论。这就是牛顿万有引力发明过程的思维发展的几个阶段。

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对科技创新的互补作用

(一)创新思维既不排斥逻辑思维又不满足于逻辑思维

在思维的实际过程中,一旦逻辑思维中断,非逻辑思维变回出来为你连接到思想,让原来的思维继续下去。逻辑思维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等无方向可走时,非逻辑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非逻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有益补充。

(二)想象过程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

就想象本身而言,它既有逻辑性又有非逻辑性,是逻辑性和非逻辑性的对立统一。想象是创造一个你好新形象的过程,在一个特定的性质、法律、状态和结构形式的形成过程中,创造一个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个真正的因素在科学和艺术的研究中克服人类的认知障碍,实现整个世界的自由和超越所有现实世界的自由。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才思,得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想象的过程中也渗透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例如,计算器的发明,首先人们想象是否有一个东西可以代替人脑的计算帮助人们计算大的数据,这个东西肯定要会加减乘除基本方法,其次速度要快,于是再经过非逻辑的想象,有没有一种机器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进而计算器得以发明。由此可以说明,想象过程也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

四、结语

逻辑思维方法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思维方式,现代科学技术主要借助它而形成发展起来,但是逻辑思维方法也是一把人类征服自然的双刃剑。合理的利用会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财富,而不恰当的使用则会将我们推向万丈深渊。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仅有逻辑思维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应有意识的加强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在科技创新中,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起着互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满场.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1).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7)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15-001

所谓“悟”,其左边为“心”,右边为“吾”,那就是说“吾”必须用“心”去体会,得到的就是“悟”。换句话讲,“悟”更多是“心”的工作,“悟”者不同,所“悟”也不同。

一、“悟”的理论与实践

1.什么是“悟”

悟性就是人的意识,人意识到什么才能感觉到什么,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去做什么。人的创造就在意识当中,诀窍也在意识当中,意识的不同就是人的悟性。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就是有没有去开发,只要你用心去开发,就能有发明。

我在教学生发明时,告诫他们:悟性是一种心态,一种你碰到问题,你能否全身心投入并积极思考的态度,所以,当你碰到难题的时候,先别问自己行不行,而是想想有什么方法解决。

2.怎样去“悟”

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很多的发明方法,在各中小学进行科技创新讲座近二百场,循循善诱,用悟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创造发明的关键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呢?我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发明实例启发学生。同学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游玩要做一个有心人,一旦发现什么,甚至晚上做梦想到一个金点子,就要学会抓住,立刻记下来,这就是灵感。

二、运用“悟”的实例

1.《自控输液器》――设身置地的“悟”

徐凯敏同学在一次打吊滴时的设身置地,结果“悟”出了“自控输液器”。他在一次输液时打瞌睡,盐水已经滴完,幸好边上的人叫来了护士。于是他决定要发明一种自控输液器,他画了图纸给我看,在滴液包里装一个浮子阀门,等盐水滴完浮子下沉阀门自动关闭。他问我怎样做?我告诉他浮子用ABS塑料,关键是浮子的形状要做成圆锥体,圆锥的度数要经过多次实验才能得出最佳度数。我叫他做了多个浮子和他一起反复试验,发明终于成功,获得了首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一等奖,被授予首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荣誉称号。

2.《用磁铁连接电子积木》――触类旁通的“悟”

夏子渊同学在玩电子积木时发现电子积木经常要坏,原因是经常拆装搭扣容易坏,这时弟弟正好在玩磁铁,于是他触类旁通,“悟”出了用磁铁连接电子积木的想法,经过反复实践制作和修改,终于发明了“用磁铁连接的电子积木”,获得了第二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一等奖,被授予第二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荣誉称号。

“悟”是将已有的经验嫁给了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常常说某个人悟性好,重在表现理解一件事或物或某种抽象的东西时的速度快,而快的前提是取决于这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足够的多,并且必须具备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悟”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只有一个功能,即直接认识因果关系,由效果过渡到原因,由原因过渡到效果。现实世界的直观、聪明、机智、发明、天才等等,都是“悟”的诸多表现。缺乏悟性在本意上就叫做痴呆,也就是应用因果律时的迟钝,是在直接掌握原因效果连锁和动机行为连锁时的无能。悟性是突然的领悟或者是所说豁然开朗,不是抽象中漫长推论的产物。

三、激发“悟”的方法

我在每次的发明讲座中,运用触类旁通的思维方式,列举了大量的鲜活的学生发明作品,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运用兴趣导向,举一反三来提高学生的感悟,学生的灵感一旦激发出来,就如同洪水泄堤。

悟性是可以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积累而提升。如何去开发和培养以及积累自己的悟性?悟性就是你心无杂念,认认真真的去想一件事,如果一心二用,聪明人也会变笨的。所以,悟性关键在于是否去悟,如何悟。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融合其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学生可知许多事,但却不知所有事。但是,恰恰就有这样的学生,能以有限的学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一炉,即使没有某方面的具体知识,却依然可以提出有见地的想法。徐凯敏、夏子渊、晏鹿雪就是这样的学生。闪耀吧,科技创新的小星星们,为人类美好的未来勤练勤悟。要做那颗闪耀的科技创新小星星,为实现跨世纪梦想扬帆远航,劈波斩浪,争做栋梁。

综上所说,悟性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和训练,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悟性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是:

1.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如果还没有具备,可以从书中学习和挫折中思考和感受。

2.具有细微的、耐心的观察力。对细节的东西观察越多,越仔细,获得的感受就会越深,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发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并加以改善。

3.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4.有方法和措施来保证上述3点的逐步实现。

“悟性”的三个重要特点是:

1.学习方法,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导致事倍功半,大部分“悟性”问题可能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方法造成的。

2.兴趣爱好,有些人对发明不感兴趣,那么他对这方面的“悟性”就比感兴趣的人差。

3.遗传基因方面,现在还没有破解,但能通过后天的训练弥补。

科学研究证实:人在感悟创作时,神经元受到刺激更为强烈和复杂,树突有可能吸引其他神经元的轴突并形成新的突触联系,而新突触的形成又会扩大受体面积,增加神经递质的数量,从而有效地增加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量,增加脑的相应功能。悟性不仅对学习记忆有很大帮助,而且能拓展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把金钥匙。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8)

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科技创新、产业竞争优势的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作者曾构建了产业竞争优势评价模型[2],对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的演化阶段进行了实证分析;黄文青[3]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赵玉林,周珊珊等[4]基于新钻石模型对武汉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进行了评价;王家庭[5]基于中国30省区的数据对科技创新、空间溢出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张赛飞,邓强等[6]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本文则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为研究视角,分析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一)从绝对指标上看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

1.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整体表现。

从1995-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从业人员及出口额等总量指标都逐步提高,分别从1995年的965.36亿元、937.09亿元、53.55万人和528.41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23 576.3亿元、23 227.6亿元、361.49万人和14 265.7亿元,增幅达20倍之多[7],这也反映了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在逐步形成和提升。见图1。

图1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表现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2-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里面没有1996年和1997年的出口额数据

另一方面,1995-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从业人员、主营业务收入、企业数和出口额不仅绝对数量在增长,而且其占全国的比重一直位居首位。其中,出口额更是一直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3以上,当年价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几乎也是一直占全国的1/4以上。因此,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在全国具有绝对竞争优势,而且主要是规模优势。见图2。

图2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主要指标占全国比重

2.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的表现。

从当年价总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两个方面分析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五大细分行业,即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广东省及全国的发展情况。从当年价总产值看,1995-2011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产值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1995年和1999年甚至超过了70%,因此,相对于其他四个高技术行业而言,其具有绝对的优势。其次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也在30%以上,2003年超过了40%,因此,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广东省也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相反,1995年至2011年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广东省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其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0.5%,另外,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占广东省的比重也不超过5%。见图3。

图3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5大细分行业总产值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比重

从出口额的角度同样可以看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中具有绝对优势,两者之和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95%以上;而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1995-2011年三者比重加起来不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5%,具有相对劣势。见图4。

图4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5大细分行业出口额占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出口额的比重

(二)从相对指标上看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

为了更全面了解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情况,下面再从出口竞争力指数这个相对指标的角度进一步分析。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竞争能力的大小揭示了该产品所处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这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on,TC)来衡量。贸易竞争力指数主要从产品的进出口的数量来分析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具有简单、直观、明了等特点,能够快速反应产品在某一时点或连续某一阶段产品竞争力的变化。

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公式为:

式中:TC为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Ve为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值;Vi为高技术产业的进口值。

通常,TC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它均在±l之间。当其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越强;小于0时,说明竞争力弱,指数越趋近于-1,其竞争力越弱。若TC≥0.8,则该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若0.5≤TC<0.8,则该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若0≤TC<0.5,则具有强竞争力;若TC=0,则该产品具有一般竞争力;若-0.5≤TC<0,则该产品具有低竞争力;-0.8

由于数据有限,本文只测算了2002-1010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见表1。

由表1可见,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只有2002年小于0,其余年份均是介于0和0.5之间,说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具有强出口竞争力。

另外,与其他省级区域对比可以看出,福建、江苏、天津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略强于广东省,福建省高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最强。

二、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现状

科技创新就是基于科技的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它是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其越来越成为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增速明显

为促进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广东省经济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广东省不断提高对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力度。广东省R&D经费内部支出在1995年只有1.735 3亿元,而在2001年超过了50亿元,20 05年超过了100亿元,2008年超过了200亿元,2011年则达到了将近481亿元。同时,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投入的新产品开发经费也是大幅度提高,由1995年的2.94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81.28亿元[7]。

相对而言,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也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是很大。而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分别为4.33亿元和1.21亿元,远低于2007年的22.54亿元和2.23亿元[7]。见图5。

图5 1995年至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情况

(二)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产出成绩斐然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专利申请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在2011年分别达到39 338项和45 172项,达到历史最高值。

同样,近几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出口额也得到大幅度提升。2011年的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产值和新产品出口额分别达到7 408.07亿元和4 283.09亿元,也创下历史记录。见图6。

图6 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项科技产出指标

三、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的测度

通过前述分析可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和科技创新能力都得到极大提升,但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科技创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测度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告诉我们,科技已成为生产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远远超过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传统要素。同样,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在广东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提升过程中是内生变量,因此在建立模型时把其作为单独的变量考虑进去。

用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为解释变量,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取1995-2011年之间的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OLS法)进行回归分析。由于对各时间序列取对数后不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经济时间序列取对数后可以避免模型的异方差,因此对指标的原始数据都取其自然对数,建立双对数函数模型进行计量检验:

ln Y=c=a ln X(2)

式中:Y为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X为被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a=d(ln Y)/d(ln X) ,即为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提升所作的贡献。运用Eviews 7.0经济计量软件进行计算,得到回归模型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增长与其竞争优势的提升正相关。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每提高1%,就可以促使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提升0.661 7%。

(二)科技创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竞争优势的测度

采取上述同样的方法和模型,分析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各细分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

以Y表示被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总产值的增加;ci表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的常数;ai表示科技创新对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竞争优势的贡献度;Xi表示解释变量广东省高技术产业i的R&D经费内部支出,建立双对数模型

式中:i=1,2,…,4。i=1时代表广东省医药制造业,i=2时代表广东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i=3时代表广东省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i=4时代表广东省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由于1995-2011年广东省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数据不全,无法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在此就不再计算科技创新对广东省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贡献度。

四、结论与建议

第一,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从上述分析可知,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增长与其竞争优势的提升呈正相关。虽然近些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总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其研发投入强度却不到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因此应不断提高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提升其竞争优势。

第二,提高研发投入产出水平,加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近些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出现下滑,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更多地用于了先进设备的引进,而这是不利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因此应加强广东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工作。同时,也要加强研发投入经费的管理,提高发明专利授权数,因为这是研发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志。2009-2011年,广东省高技术产业的发明专利数占专利申请数的比重分别是68.06%、72.77%和65.99%,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因此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合理支配研发投入经费。

第三,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

虽然广东省是全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大省,拥有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拥有华为、中兴和腾讯等一大批创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但是其众多关键的技术和产品仍主要靠进口解决。在全球家电制造产业链上,广东省的家电产品也一直在中低端徘徊。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重点发展规模超千亿元的软件、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群。同时,也要大力发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极具产业包容性的智能家电,实现广东省高技术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和升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广东省高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6] 波特 迈克尔.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68.

[2] 张倩男.中国医药制造业竞争优势演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6):4348.

[3] 黄文青.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2941.

[4] 赵玉林,周珊珊,张倩男. 基于科技创新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8100.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水平作为评价高校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其强弱直接影响高校的地位与声誉。如何评价各高校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找出制约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对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实施教育管理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系统分析和模糊数学结合的方法,构建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作出评价。

1 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步骤

(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与代表性;整体性与层次性;简明性与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2)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指标体系权重

专家对两个因素进行比较时,采用定量的标度,可构造各层次的判断矩阵,见表1。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dmax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W=(w1,w2,…,wn)T的各个分量wj,就是本层次相对上层次因素的排序权重。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为CR=CI/RI,其中CI=(dmax-n)/(n-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见表2。

(4)确定评语集及隶属度矩阵

(5)一级综合评判

第i准则的模糊评价Bi=Wcj,Ri=[Bil,Bi2,…,Bin]其中Wcj=[Wcil,Wci2,…,Wcim]表第i准则层下第m个指标的权重,表示隶属度矩阵。

(6)二级综合评判

S=WB・B=[WB1,WB2,…,WBj,](BT1,BT2,…,BTj)T=[S1,S1,…,Sn],其中表示B层相对A层的权重。

(7)评价结果的处理

若S不满足Si=1,则进行归一化处理,令Pi=Si/Si(i=1,2,…,n)得新的判断矩阵。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选取{Pi}相应的评价等级作为评价结果。

2 实证分析

2.1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咨询教育管理部门专家及研究生导师,结合高校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原则,经反复筛选与整合,将目标层A分为5个准则层{B1,B2,B3,B4,B5},并确定了每个准则层Bi下的指标层Cij,见表3。

2.2确定各层的权重值

设计指标权重调查表,邀请专家对各因素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通过咨询结果进行整理后可得判断矩阵。运用Matlab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归一化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权重,见表4。

2.3评语集及隶属度矩阵的确定

对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给出“优、良、中、及、差”的等级评判。对于定量指标,查阅历史记录或相关等级标准,可利用隶属度计算方法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函数,建立隶属度矩阵。对于定性指标,利用等级标准,采用专家打分法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隶属度矩阵。本文以江西某高校H为样本,利用上述方法,建立隶属度矩阵,见表5。

2.4综合评判

首先,利用表4与表5中的数据,进行一级评判,计算出准则层Bi的评判结果,见表6。

结合表6所得的矩阵B及表4中的准则层权重WB,有S=WB・B=

2.5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二级评判结果知,有6.1%属于“优”,17.2%属于“良”,54.1%属于“中”,14.5%属于“及”,3.3%属于“差”。根据隶属度最大原则,该高校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为“中”。由表4可知,14个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水平论文比重、科研经费比重与毕业论文质量。因此要提高高校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入手:(1)鼓励研究生深入科学研究,积极发表高水平论文;(2)政府部门应不断提高高校的科研经费比重,加大科研的支持力度;(3)导师应在毕业论文质量上严格把关,努力提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科技创新的方法篇(10)

医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转化。中医药学更是通过几千年来先人们的实践发展起来的一门系统的科学。中医药学最开始的教学方式就是师承教育,这种方式使先辈的经验得以继承和发扬。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当前学院式教育模式中,中医药办学的规模前无古人,人们对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在临床技能方面对医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如采集包括职业卫生等在内的相应病史资料;进行全面的体格和精神状态检查;进行临床思维培训,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该法的实施不仅对医院和从业医师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医学教育产生了很强的导向作用。《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学生考试合格方能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加强中医药专业临床实践教学,实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成为当前中医药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临床实践技能课的改革迫在眉睫[1]。

我校开展临床专业实践技能课教学已有6年,通过实践技能课的学习,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实习效果好。但自2008年,我国教育部和原卫生部颁布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2],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从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临床实践技能课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了一些想法和方法,来促进学生在妇产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介绍如下。

1 增加实践技能课的学时

对理论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理论联系实践,比如在讲妇科检查章节时,同时开展妇科检查学时的临床实践教学,让学生边学习边动手操作,加强理解和操作。引入PBL教学法、临床病案导入教学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融合基础课与临床课,如在讲子宫肌瘤章节时,可由一个临床病案导入,并与病理课的相关内容联系,以便于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

2 学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增多,目前的实践技能培训资源相对匮乏,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利用各方面的教学资源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如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引入数字化、可视化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利用教学模型、模拟临床场境教学等方式,实现临床场景模拟性,身临其境,惟妙惟肖,清晰直观,一目了然,提高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让学生轻松操作,反复操作,达到熟能生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效果。

3 实习前强化培训

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教育,进行临床技能考核。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用模拟器具强化基本功训练,如外科的洗手、穿手术衣,外科的换药、拆线、打结和缝合,妇科检查、白带检查、宫颈检查、输卵管通液检查、产科检查、骨盆测量等基础妇产科操作,再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考核,直至学生较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使他们一到医院实习就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相应的作用。

4 编写妇产科专用临床实习手册

突出中医特色,病历书写方面须有中医的特色,重视“望、闻、问、切”等基本检查手段,并且其内容和形式要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衔接,要求学生掌握实习手册所规定的内容,以便接受期中实习检查和毕业前检查。

5 实习过程中强化训练

在带教中结合临床病例,对医学生进行提问,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督促学生检查知识不足之处加紧学习。临床上遇到特殊疑难病例时,通过教学查房,师生一起检查患者、讨论病情,适当诱导启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提问和病例讨论,使学生有兴趣、有意识地去学习,不断提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调整能力。

6 完善实践技能培养的管理、评价体系

学校要将学生实践技能成绩纳入日常考评范围,与学生的成绩以及奖学金评定等联系起来;建立完善的实践技能培养考评体系,对实习学生进行定期规范的考核,如学生出科考核和临床综合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从而使学校教育和医院临床工作相互协调,使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得到提高[3]。

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是中医药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符合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快速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综合素质。

上一篇: 中学数学教育学 下一篇: 住宅房屋的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