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步骤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8 09:34:58

课堂教学的步骤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1)

所谓古诗词教学情境,是指与古诗词内容相关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师生情感体验的总称,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无论是选择一段音乐,还是选择一段视频,乃至选择一段动画,都能够创设与古诗词内容相符的情境,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尽快融入诗词意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和描述的梦里仙境,可让学生提前预习诗歌内容,再在课堂上播放歌曲《仙境》,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诗歌与音乐的互通之处,以达到有效渲染诗歌意境的目的。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语言,与人的心灵有共通之处,能够渲染气氛,引起读者共鸣,同时古诗词具有很强的节奏和韵律,以音乐来入题,可配合诗歌的节奏、韵律,有一定的美感。运用音乐可以消除时空上的隔膜,诗歌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体验诗歌魅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指导吟诵,读出诗意

对于古诗词教学,朗诵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就高中生而言,朗读更容易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诗词教学过程中朗诵的重要地位,我们平常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都是强调诗歌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先进行示范朗读,再让学生自己朗读。朗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朗读重音、节奏、情感

例如,在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纶”和“酹”是需要重点掌握的,要特别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读到“乱世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时,“穿”、“拍”、“卷”三个字应当重读,这三个字展现了赤壁之上杂乱山石、长江水滚滚翻腾和浪花如飞雪的景象;而在读“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一句时,要读得铿锵有力,节奏鲜明,赤壁火光中,刀光剑影中,周瑜这一笑,比星空还灿烂,曹操八十万大军化为灰、化为烟,从而体会作者追忆赤壁之战、怀念周瑜的情怀,更能想象赤壁之战的场景。又如在学习《雨霖铃》时,朗读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一句时,要低缓、哀愁,使得学生在这种情境下能展开想象,想象亲朋好友难舍难分的场景。通过朗读来进行诗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其效果也比仅仅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根据风格选择朗读方式

常见的朗读方式有:教师范读、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等。让学生边听边读、边学边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还能营造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佳境。例如在朗读李白的《蜀道难》时,该作品中凸显出作者独特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力和气势,这样的诗词就适合选择教师范读,再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方能加深感受该诗的气势、作者的气魄。

三、联系实际,提升体验

高中古诗词教学应注重语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实际生活包括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将诗词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积累,让学生表达对生活、对诗词的独特感受,才能深刻地领悟和理解诗词的真正内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所以对诗词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进行品味,得出独特的体验,教师应特别重视,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有意地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例如,在对诗词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朗读后可以这样切入:第一,请说出最喜欢的字词,并说明理由;第二,请挑选出写的最好的诗句,并说明原因;第三,请说出感到疑惑的地方,跟大家一起答疑解惑。

古诗词学习的关键,就是以一个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情感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最能够发散思维,表达一些精彩独特的见解而不受束缚,对诗词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诗歌的独特看法,不要僵化学生的思维。当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不是说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联系实际,而是要求将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情感、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不要将诗歌庸俗化。

四、注重积累,读透作品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2)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57-02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3)

一、引 言

模因理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以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为切入点,找到其与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提高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

模因复制传播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①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②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③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语言、文字和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④传输(transmission):模因传输通常要借助于有很强稳定性的载体和媒介,防止信息流失或变形。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和光碟等。

三、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

模因的生命周期规律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必须经历一个从接受再到产出的渐进的过程,找到模因论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听说课堂教学步骤的关联性不仅可以对学生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使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何一位语言学习者都可以是语言模因的宿主或模因载体,在经过教师授予的一系列强化训练之后,如背诵、模仿等,我们可以人为的缩短语言理解和输出的过程,还可以增大长期记忆中的信息量,在与人交流中实现有效的交际。根据模因论的四个阶段,笔者把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分为四个步骤。

1.模因论的同化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入

在模因的同化阶段,学生要发现模因,注意、理解和接受模因,任何一种听说教学材料都是一种能够被学生所注意、理解和接受的模因。教师首先通过介绍教学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及知识,借助材料的首次播放将语音知识与信息等传播给学生。同时要求教师在选材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易被感染而融入到材料的语言环境中去,如那些与日常生活较贴近、故事情节较强的影视材料。同化是指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而通过观看视听,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价值观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入到记忆中。

2.模因论的表达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输出

当学习者的大脑中储存了一定量的信息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了。教师则通过对学生表达的反馈,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语言、更好的产出语言。听说读写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语言表达,才能使学生将所听到、看到的知识与语言表达的进行对比,从而将错误的信息反馈到大脑,纠正错误,充实脑海中的语言模因库。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复表达自己的观点,把教学材料中输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课堂充分的活跃起来。当学习者在使用英语时,模因因子在记忆中被释放出来,由记忆模式转化成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并且让他人也能感知这一模因。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接受了模因就达到了电影教学中的输出的目的。

3.模因论的记忆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巩固

课堂上说选择的教学必须通过反复观看来强化常用俚语和句式语法的学习,从而更充分的掌握英语国家人们的口语特征、词汇使用特征和思维方式。为了更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观看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模因库,增强学生对电影中文化知识以及内容的理解。记忆是指模因在记忆中的保留时间,模因在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越大。成功的模因必须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进入他的记忆,从英语教学的过程来看,只有经过反复的巩固,才能够被长期记忆。

4.模因论的模仿阶段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知识,最基本的在于举一反三,而不是机械模仿。针对固定句型,提炼功能句式,给出相应词汇反复替换操练,从模仿到背诵,由词汇、句型到对话,学生储存了大量信息,逐步形成用外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但是,模仿复制的过程,并不等于按部就班,而是模因的重组。教师必须教授学生根据不用的语境用不同的地道的表达方式表达同一思想,要让学生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巩固并创新所学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选择材料的话题与具体的生活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模因以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四、利用模因理论提高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质量

1.丰富同化方式,进入学生的记忆。

动机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模因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材料,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也就是要帮学习者找到模因载体。如何较为准确地为学生挑选有利于实现教育和教学目标的现场文本,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之后,在播放教学材料之前,应先介绍背景,让学生对背景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而向学生导入目的语国家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可加深学习者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感性认识。

2.反复观看材料片段,强化记忆。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记忆阶段,由于记忆有很强的选择性,因此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就需要教师有效的摘取材料中经典的部分,通过讲解,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剖析材料中涉及的思想及各色人物,体察影片中西方人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和生活观,并将其与本国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相比,还能够增强学习者进行中英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对比意识和语言使用的跨文化意识,最终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

3.复述表达电影片段,加强传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表达阶段,教师应创造形式多样的语言模因输出,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及表达。具体可以采取复述、配音以及角色扮演三种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外语思维模式。复述内容、配音以及角色扮演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用所学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果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能够熟练地、有效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那么一定可以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质量。

(1)复述内容。复述是指播放完听说材料之后,使学生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逻辑表达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材料的内容与具体的生活和现实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组织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在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

(2)配音。配音是一种最吸引人、最有挑战性,且很有趣的活动。以听说课堂上长选用的材料——电影为例,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几个场景来让学生进行配音,画面静音播放,学生对角色配音,同时对非角色对话部分进行旁白。这项活动要求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学生先把人物对白记下来,通过剧情对人物的了解,再模仿演员的腔调说话。而配音的过程中,学生会为了说出更长的话语而有意识的去记忆模板,这有利于加强知识的传输,真正的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另一方面,选择配音的片段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发音标准的影片,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到地道的发音,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口语表达方式。例如,电影《夏洛特的网》,主要讲述的是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与小女孩芬之间的友情和威尔伯与蜘蛛夏洛特之间的友情。最后的威尔伯得救,但是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它们在草棚里对话的片段,不仅语音纯正,而且语速适中,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配音。

(3)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也是英语听说课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可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选取材料的部分片段,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听说模仿,一遍一遍的重复演练。学生运用想象、动作、手势以及表情和一些简单的实物道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真实,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口语,记住常用的口语表达,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英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将材料里学到的语言模因与真实的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模因,提高语言的输出能力。

4.鼓励创造性模仿,充实基础模因库。

在模因生命周期的传输阶段,可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充分的发散思维、创新思想,让学生根据所接受到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并运用在自己的知识里。而作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电影教学可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观后感。研究完一部电影之后,让学生从剧情、人物特点、文化差异或者口语句型等方面展开,写出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运用脑海中的模因材料,重新组织运用到写作中。而写的同时也能更深刻的理解电影,并加深印象。以电影《第九区》为例,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讲的却是地球上一些种族隔离、屠杀的罪行,威库斯的变异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对待异己的真实态度,他体验到了自己曾经所扮演的角色是多么可怕。这促成了他立场的逐步转变,一开始他一心为了变回人才和克里斯托弗并肩作战,最后他却愿意牺牲自己为克里斯托弗父子赢得逃离地球的时间。人类冷漠对待变异的同胞,最终导致他反省而站在原本异己力量的一边。这其实也是一个隐喻,人类对待异己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终究会有自食其果的一天。

(2)发散思维写作。发散思维写作是指根据电影的结局,让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进行写作。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影片的最后柯伯似乎从梦境的最深处醒来回到家中,当他在旋转陀螺,然后去和孩子拥抱了,但陀螺却一直转着直到画面结束。虽然知道字幕过后有陀螺停下的提示,但是整个梦境中他是不会清醒的,否则画面语言上没有理由做出诸多梦境中的暗示,那个停下的画外音代表什么?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有足够空间去思考。如果这一切还在梦境中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在写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看懂了电影。

五、结 论

模因论的提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将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相结合,了解模因论四个阶段的特点与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将理论运用于现实中,将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润色,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教师提高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福英.从模因论的视角重新思考外语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2010(2)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4)

新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源于学生生活、易于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如,在教学“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了“Menu”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帮助学生练习有关食物的单词:fish、rice、hot dog、bread、noodles、juice、milk、chicken、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Can I have some noodles,please?Sure. Here you are.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复习食品名称、练习餐厅点餐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教学活动。而有些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性不强,甚至指向错误的教学目标。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单词Chinese、English、school bag、notebook的拼写时,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姿态语言表示出单词的字母,有的学生过于兴奋,而有的学生则乱扭一气,根本就无法用心拼读单词,只是笑啊、闹啊。这样的活动看似热闹,但不能真正起到加深单词记忆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二、情境创设——易操作巧安排

新课程理念提倡创设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情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创设生动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猜想、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课堂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是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有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实物和图片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ruler、pen、pencil、pencil-case、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dog、cat、elephant、monkey、tiger、bear的特征,并能练说:“I like monkey.”这一句式。这些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目标明确。然而,在时下的课堂教学中,尤其在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创设情境,占用大量的时间创设情境。如,一位教师在教学“My clothes”的内容时,设计开服装店,买服装的情景活动。可是在授课时教师首先教学生用彩笔和纸在课堂上绘制shirt、skirt、dress、sweater、

trousers、jeans、jacket、vest等图片,结果一节35分钟的课,学生用了近30分钟的时间绘制 “clothes pictures”,仅在最后几分钟的时候,让学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开展clothes shop,进行情景对话练习。整节课的时间安排非常不合理,非针对教学目标的活动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每四人一小组,分别在家里画一些服装图片带到课堂上,课堂效率将会有极大的提高。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关注教学情境的真实、有趣,更要考虑到活动的参与度和效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5)

这里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考虑到大学生理解力强,动手实践能力弱的特点,不意味着教学活动中采用“轻理论重实践”的做法,相反,要从一开始就讲透游泳动作所依据的原理,理论认识要全面、有深度,这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自觉地运用这些原理规范每个动作,第二,同样是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既照顾整体,又要兼顾个体,保证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示范性教学

示范性教学法的选择有其天然的优势,第一,直观,不管示范的动作有多复杂,直观性的这一特点保证了每个学生能从各种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的观察动作细节,加深对每个动作的记忆,理解。第二,易于模仿,使得学生对所学动作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每种动作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就为学生最终掌握所有动作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当然,保证示范性教学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唯一前提条件是教师示范内容的正确性和标准性,不标准不正确的动作一旦定型将会很难矫正,导致整个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产生极大地负面影响。

三、教具的选择:先浅后深

教具的选择需慎重,要兼顾考虑效率和安全性,为此水深小于等于1.5m的浅水区或潜水泳池是最佳选择。这种做法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适宜的水深能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空间体会动作;第二,能够保证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借助池底支撑身体辅助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有效减少淹溺现象的产生;第三,利于教师观察,即教师站在池边就能借助良好的视野掌握所有在水中练习动作的学生动态,既可以随时纠正泳姿,又可以在出现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措施。当然浅水区的选择只适合在初学动作的时候采用,当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后,就可以考虑选择深水区教学,水深应该小于等于1.8m,选择深水区教学出于两个目的,第一,用于检验学生对基本动作掌握的真实程度,即克服水深浅的差别,标志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所学动作的要领。第二,选择深水区教学,能使学生克服水区深浅的差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水中动作所产生的本体感觉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定型,使所学动作达到自动化。另外,适时在深浅水区之间进行中长距离的游泳练习,可以使学生优化呼吸动作,科学分配体力,最终巩固所学动作。

四、教学过程的安排:先分解后合成

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能够保证学生对每个动作细节都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为此,可以将游泳动作所依据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分工,将整套动作内容按照头部、躯干、四肢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进行示范讲解。例如,躯干部在参与身体进行游泳的过程中虽然没有四肢那样积极,但是正是躯干在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起到平衡身体,增加浮力,配合四肢协调工作,协助呼吸等重要作用。这样,通过合理的分解动作的讲解与示范,身体各部分在整套游泳动作中的不同分工、不同姿态、不同节奏、不同作用就可以面面俱到的被学生接受,理解。为确保学生在个人练习中始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为引导不断精细化自身的泳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当然,学生能否掌握游泳技术最终取决于合成练习时是否正确处理了身体协调性、水感、节奏感以及身体各部参与游泳时配合的默契程度等问题。在这个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放在及时纠正学生练习时出现的上述问题上面,例如,某生一下水无论怎么游,身体就是不前进一步,这就需要考虑如何纠正学生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注意控制四肢交替工作的时机与频率。很显然,四肢的协调配合既来源于分解动作又不同于分解动作的简单合成,那么如何协调就成为掌握游泳技能必须解决的难点之一。采用先分解后合成的方式设计教学环节既暴露了这一难点也突出了这一难点,使学生在遇到这一问题时能够排除其他干扰因素集中精力解决这一问题,取得的效果也是十分明显的。

五、教学难点的把握

应该认识到游泳是身体各部分在水中按一定周期循环工作的运动,而呼吸是相邻两个周期的衔接点。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泳动作的质量。反之亦然,即游泳质量的高低反映出呼吸技术掌握的好坏。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在理论层面上,要着重讲呼吸与肢体运动的关系,即呼吸与肢体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呼吸是肢体在水中持续进行周期性运动的保障,而肢体在水中的运动是为呼吸做物质准备。没有肢体辅助就没有呼吸,没有呼吸就无法保证肢体在水中持续运动。第二,在练习短距离的游泳时,呼吸需要和身体各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保证呼吸时间充裕,吸气饱满。有了很好的呼吸,游泳的技术动作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相反,控制不好呼吸,技术动作的学习就要从头再来。第三,在进行长距离的游泳练习时,呼吸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把握节奏,合理分配体力上。要顺利完成长距离的游泳,就要考虑合理分配体力以及合理控制呼吸的频率。合理分配体力就是要将游泳技术动作的周期尽量延长,而减少呼吸的频率就要用增加呼吸的时间和吸气量作为补偿,两者协调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体力消耗,保证长距离游泳任务的顺利完成。

六、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里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因为游泳课授课内容的特殊性规定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都要注意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进度,安排适度的练习强度,及时纠正错误。此外,语言讲解简练,动作示范标准,指导有方,练习适度等都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的核心作用,同时不容许学生有一点差错,这样才能不断规范学生向正确的动力定型转化。最终掌握游泳技术。

七、小结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广州的自然条件以及高校的游泳硬件设施,针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精心设计教学法,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区别对待重难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对于上好游泳课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强了教学经验的积累。就学生而言,更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教师对这门课的众多要素的科学设计最终会创造出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游泳训练——深浅水交替教学法[J].山西体育科技.2006.8.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6)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前提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老师处于主体地位,主宰课堂上的一切,老师的指令就是圣旨”,我讲你听,我讲你记,我出题你作题,不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即使是提问,也是老师问学生答,最后又回归到老师或教参的标准答案上来,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学习激情,不能体现个性,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必须实现转换:1.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工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2.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的对话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3.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教师应具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挖掘课堂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有效进行学习习惯、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这些转换,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有”的课堂,学生才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2.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方法

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有了体验,知识的获得不再仅仅属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感性领域,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它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尤为重要,因为语文学科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具有多解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体验,就是要让他们体验语文、感悟语文。

3.以对话为教学设计的线索

对话首先能体现师生间的和谐与平等,也可体现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还可体现师生和文本、编者间的平等。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当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话题的发起者。以对话为线索设计教学,取代了以讲解、分析为线索设计教学的传统做法。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现,最大程度地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

4.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

脱离探究、实践的语文教学不能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语文能力才得以切实提高,也只有让学生充分探究、实践,才能真正实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探究和实践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1.学生阅读文本,提出疑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2.学生在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基础上找出重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3.学生在和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小组探究;4.选点探究,每篇文章由若干个信息点组合而成,大至主题立意、结构安排,小至词句理解,不一而足,在时间极为有限的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探究重点、难点、疑点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进行主动探究,深入学习。5.拓展探究,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关注文化、自然、生活,选择富有创意的课题进行探究。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指导学生进行以“月”为话题的拓展探究。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以活动为教学板块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生成语文能力,达到课堂教学目标。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对话,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交流,应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课堂教学。以教学《藤野先生》为例,《藤野先生》信息容量大,内涵丰富,语言富含感情,在教学此文时,可以安排五种活动:一是竞赛活动,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和对文章内容的解读,采用卡片、抽签的形式小组共同完成。二是探究活动,又分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以探究的形式完成师生和文本及作者的对话。三是品读活动,主要是品读精彩语句、段落。四是辩论活动,本文主题争论颇多;有“爱国说”,有“怀念说”等,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进行辩论。五是创新活动,以藤野先生的口吻叙述和鲁迅交往的一些事件;叙述一个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小学老师的事迹。以这样五个活动为板块完成了《藤野先生》的教学,效果非常显著。课堂教学活动化,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那么语文课堂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6.以合作为平台实现教学目标

合作是现代学习和工作的显著特点,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语文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以合作为平台。这种合作,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的合作、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合作、学生和老师的合作、学生和媒体的合作等。学生只有合作,才能实现不断进步。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习惯,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发展。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7)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总结近年来全国高效课堂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许昌县灵井镇一中高效课堂实施具体情况提出来的。“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易操作性等特点,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在倡导高效课堂形势下语文课改的有效尝试。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使农村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与新课改靠近,进而在实践中创新。

“五步五查” 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步:预习检测,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教师查看学生预习的情况,确定课堂重点、难点;同时,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形式,达到6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通过结对子的同学互助形式解决40%学生的“双基”问题。

第二步:班级展示,二查小组合作效果,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该步骤要求各学习小组积极推荐人选进行竞争性展示,展示问题要有普遍性;问题应体现“双基”特点,给学困生一定的机会。在展示的过程在中,提倡学生点评;教师点拨要及时,准确。预期达到80%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20%学生的“双基”问题;60%的学生能突破重难点,结对子解决4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三步,师生互动,三查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时间控制在15分钟。

该步骤通过学优生的示范带动,教师的导引、点拨,突破课堂重点、难点。该过程提倡学生讲解、争论,教师当裁判。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0%以上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结对子解决10%学生的“双基”问题;7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合作、探究问题,突破重难点,并产生学习兴趣,结对子解决30%学生的探究能力不足问题。

第四步,课堂反馈,四查课堂目标完成情况,时间控制在10分钟。

该步骤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结构的目的,同时完成课堂作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以期95%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85%学生能主动探究新问题,进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结对子解决15%学生探究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对子解决5%学困生的问题。

第五步,课堂衔接,五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间控制在5分钟。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8)

分步骤教学的思想由来已久,但是真正得到运用却是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以后。所谓分步骤教学,就是指将教学目标、教学方案等划分成几个有递进、并列等关系的阶段或层次,依据各个阶段和层次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进行分步完成,通过完成各阶段、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取得教学效果。

分步骤教学结合了现代的系统学思想,将每一章节的知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各小节的内容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通过分步骤将各小节进行分类整合,依据知识内容的关联性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内容由繁变简,由多变少,增强了师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从而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分步骤教学效果的方法

分步骤教学已经成为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它将整个教学过程划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个阶段,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制定合理的教学措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课前要充分准备,明确列出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是分步骤教学的起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课前准备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的效果。

1、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入门课程,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教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的列出每次教学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现途径,并将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逐一列出。

2、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就要针对每个教学目标存在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以及小学数学的知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种教学方式,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二)课上将知识和乐趣融入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乐趣的培养过程,这也是情感教学的由来原因之一。在分步骤教学的课堂授课阶段,一定要重视知识和乐趣的相互柔和渗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课最关键的是教学气氛的营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情感教学、提问教学、互动教学等,结合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多方式的讲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比如通过提问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让课堂活跃起来,有助于集思广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将数学中的一些抽象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整个课堂充满一种求知的乐趣在里面。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条件之一,也是分步骤教学课堂阶段的关键所在。营造宽松、愉悦的的课堂气氛只是方式,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是目的。教师一定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积极的和学生们进行交流,融入到学生的世界,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认知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有明显不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着和总要意义。此外,不只是学习上的交流,在生活上老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关心,从生活和学习上真心关心、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三)课后训练要与课堂紧密衔接

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课后复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通过课后的训练、总结,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分步骤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巩固和发展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9)

教学目标是检验、考核、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

针对小学体育教材类别多(10大类)、内容繁(近百项)的特点,我们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涉及的目的、任务、要求、动作技术要领、思想品德教育等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划分为五个教学目标,即:总目标、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发展;提高民族素质。

大目标:全面锻炼身体;学习掌握“三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中目标:完成各年级体育教学要求。

小目标:落实各年级各类教材要求。

具体目标:逐步掌握1~6年级跑、跳、投、韵律、舞蹈、武术、体操、攀爬、球类、游戏等项技术要领,并形成一定技能;学好教材中的体育卫生知识。

制订五个目标,便于教师总览小学体育教材全貌,明确教学目标,能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时教学计划。例如,“快速跑”的课时教学计划为:①学习快速跑的动作,要求前脚掌着地,屈肘前后摆臂,掌握游戏“看谁投得准”的方法与规则(落实体育“三基”教学);②提高奔跑速度和投掷能力(全面锻炼身体);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思想品德教育)。此例说明每一节体育课都要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二、改革课堂结构。

全面锻炼身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现行体育课堂结构通常由四个阶段三项教材内容组成:

开始部分(第一阶段)集队,问好(常规);

准备部分(第二阶段)徒手操(准备活动);

基本部分(第三阶段)主教材(讲解、示范、练习);

结束部分(第四阶段)徒手操(放松活动)。

上述课堂结构是50年代引入的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这一结构机械呆板,各阶段联系松散,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

为此,我们对体育课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形成由多步骤多项教材内容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骤集队、问好(常规);

第二步骤游戏、韵律活动、舞蹈、模仿操、徒手操……(准备活动,任选其一);

第三步骤辅助教材;身体素质练习、游戏……(辅助教材必选,其余任选);

第四步骤主教材。(1)多种练习手段:(2)完整练习(必授);

第五步骤模仿操、韵律活动、游戏、徒手操……(放松活动,任选其一);

第六步骤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往后延伸。

由此可见,改革后的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各步骤联系紧凑,教学内容厚实,综合性强,有利于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例如,“快速跑”的课堂教学结构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骤集队、问好(常规);

第二步骤模仿操(准备活动);

第三步骤游戏“看谁投得准”;

第四步骤主教材“快速跑”;

第五步骤游戏“炸毁敌碉堡”;

第六步骤舞蹈“娃哈哈”(放松活动)。

三、改革教学方法,落实“三基”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除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兴趣爱好,加强“三基”教学,其核心就是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材,通过多层次、有梯度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正确掌握规范的体育动作要领(基础知识),以及相应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如:

教学内容:蹲踞式跳远。

教学重点:单脚踏跳,准确有力。

练习层次安排:(1)原地单脚向上跳,双脚落垫。(2)上一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3)上三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4)助跑5~7步单脚踏跳,双脚落垫。(5)蹲踞式跳远完整练习(助跑、单脚踏跳、腾空、双脚落垫)。

上述有梯度的五个练习层次,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局部到整体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既加强了“三基”教学,又有利于达到课时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的步骤篇(10)

具体教学环节及要求如下:

1.揭示教学目标。目的: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预期结果或标准:了解或识记,即对具体内容的模仿和回忆;理解,即领会知识的意义,包括揭示、转译、变式、判别、直接推论等;简单运用,即把学过的内容直接用于新的情境解决问题。步骤:板书课题,讲述教学目标。注意点:目标要准确,即什么内容达到简单运用的要求,教师在揭示时要讲明确。语速要慢,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听进去,都能明确本节课学习的方向。要有激励性,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就会达到目标。语言要简洁,一般二至三句即可。

2.自学前的指导。目的:使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课本第几页到第几页;自学的时间:约5分钟;自学的方法:边看书边找答案,理解并记熟概念;如何检测:默写概念,运用概念做相关练习。步骤: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纲。

3.先学:学生自学概念。目的:通过自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记熟概念。步骤:学生结合思考题看书,划出有关概念;理解并记熟概念。注意点:学生自学时,教师要表扬自学快、效果好的学生,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但教师的言语不宜太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检查自学概念的效果并进行后教。目的: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教做准备。步骤:评判对错;针对问题进行点拔。教的内容:学生默不出来或默错的地方;教的要求:不能只判断概念默得对不对,还要能揭示其本质属性。教的方式:由学生先讲,若学生讲对了,则教师就不讲,但要以表扬的形式强调概念中的关键词;若学生讲错了,教师则更正。

5.再学――运用概念做练习。目的:让学生运用概念做练习,同时将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步骤:教师出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存在的问题。注意点:运用的程度一般由易到难;练习题一般来源于课每一节后面的练习,练习题的题型多为填空、选择、判断等。检查方式为学生在座位上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学生报答案,教师将答案板书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或点名请学生板演。

6.点拔矫正练习,指导运用。目的: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知道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概念,解决问题。步骤:学生评判对错;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点拔、矫正。注意点:因为概念课的重点不是熟概念,而是理解和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进行点拔时,要引导每一们学生清楚地认识他所犯的错误是由于将哪一个要领用错了,或都将哪一个概念的关键词忽略了,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么办。

7.当堂训练。目的: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评。步骤:安排课堂练习,完成当堂作业。

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在例题课中的应用

1.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及所要达到的要求。步骤:板书课题;讲述教学目标。

2.指导学生自学。目的:自学的内容;课本第几页至第几页的内容;自学的时间:约5分钟;自学的方法:边看书边思考例题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同时寻求解决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的方法,书中省略的解题步骤要添写出来;如何检测:运用自学例题时学到的方法解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步骤:布置学生自学;出示思考题。

上一篇: 护理系毕业生论文 下一篇: 司法所文化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