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体系建设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5 17:43:38

现代化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1)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代性的涵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这表明我国正在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重构公共文化供给和分配方式。与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放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将树立“文化民生”的理念,不仅向城镇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要向农村人口以及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使其成为民生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各级政府在兴办公共文化服务时,要向所有主体平等开放,既重视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重视民营文化企业和社会组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贡献。

(二)创新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运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拉近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距离,为广大群众提供平等享有服务的平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性还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创新,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彻底转变服务内容陈旧、与当地群众需求脱节的现状。

(三)发展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求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其在财政支出的比例,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高涨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从而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的持续提高。新时期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体现在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传统服务项目上,更要将传承文化技艺、传播文化价值等新内容融入到服务体系中,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综合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要建设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观、科技馆、体育健身场所、文化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其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服务需求,又要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需求,从而避免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出现闲置浪费现象。此外,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还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协调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性建设。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长期以来,江苏省淮安市一直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工作内容,切实落实江苏省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措施,并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初步体现了淮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代性。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淮安市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具体表现在:其一,在城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淮安市现拥有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文化艺术学校、电视发射塔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其二,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现已建成116个乡镇文化站、74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497个农家书屋、891个文化广场,基本实现了基层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其三,在重要文化服务工程建设方面,全市电视入户率高达87%,共建成9个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以及151个乡、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

(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淮安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着眼于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新需求,将产品创新和内容创新作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的最佳途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表现在:其一,淮安市现已免费对外开放市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及农家书屋、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并正在逐步对外开放青少年宫、妇儿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职工中心等。其二,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走入基层,这些文艺作品曾经荣获部级、省级奖项,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

(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淮安市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基层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具体表现在:其一,淮安市各地持续开展“文化四送”活动,成功举办了淮安戏剧节、淮安读书节、社会艺术周、农民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其二,各级文化部门举办了文博书画展览、大型综艺晚会、广场文艺演出、专题影视播放、民俗节目汇演、民间文艺巡游等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了基层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

(四)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初步形成。目前,淮安市的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已经初步形成,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随着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化,显著增强了专业文化团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其二,淮安市组织开展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有9个乡镇被评为示范区,充分发挥出了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其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淮安市本着彰显魅力、整合资源的要求,相继举办了各种文化节庆活动。

三、加快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

虽然淮安市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未达到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为此,必须构建起长效管理机制,以推动淮安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持续开展。首先,明确淮安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责任目标体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其次,制定淮安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公共文化发展基金和专项资金,确保公共财政投入的稳步增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淮安市要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的范围,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创新的立足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淮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例生.面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召唤[J].唯实(现代管理).2014(5)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2)

近年来,我区因天气变化,短历时、高强度局部暴雨造成的山洪灾害时有发生,特大暴雨洪灾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暴露出河道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河道治理长期投入不足,堤防工程体系薄弱,防洪标准不达标;非法设障及侵占河道问题严重,降低了河道行洪能力;有的河段河道管理不明,事权不清,队伍薄弱,监管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导致河道行洪防洪能力明显下降,洪水流势流态改变,直接威胁河道行洪安全,成为我区防洪减灾体系的隐患。

省、市政府已将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列入对各级政府水利发展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水忧患、水危机意识,坚决客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水利、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紧紧抓住水利跨越式发展重要机遇,遵循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规律,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河道现代管理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依法治理河道为中心,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加大资金投入,创新体制机制,健全管理队伍,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河道管理秩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尽快建立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到20xx年,全区行洪河道内的非法阻水障碍基本得到清除,汇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道管理范围全部划定,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河道管护水平明显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兴利与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综合发挥河道的行洪、灌溉、供水、生态等功能,保障防洪安全,实现可持续利用。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根据河道管理范围,明确各相关部门事权责任,责权利相统一,强化属地管理,以管为主,建管并重,建立管、护相结合机制。坚持严格保护、占用补偿。正确处理河湖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与监管,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实行“谁占用、谁补偿”。坚持法规支撑、依法治理。加强政策法规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能力,切实解决“没人管、管不住、管不好”的问题。

三、具体任务

(一)健全河道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权统一、监管到位的要求,加快建立河道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在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涉河建设项目监管、违法违规案件查处等方面密切配合。依据有关规定,科学划分管理事权,强化属地管理职责。

(二)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完成汇水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和竖桩标界工作。区管区级河道,由区水务局会同相关部门划定,报区政府审批,并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河道划界方案批准后,由区政府负责向社会公布。河道划界竖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外业勘测、防洪淹没线推算、界桩购置、运输、埋设、占地补偿等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区财政局要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如期完成划定任务。(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双峰寺镇政府、大石庙镇政府。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住建局、区农牧局、林业局。完成时限:20xx年年底)

(三)清除河道行洪障碍。按照“谁设障,谁清障”的原则,落实清障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集中采取行动,按时完成清障责任。建立清障工作长效机制,清、建、管有机结合,防止边清除边设障。(牵头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公安分局、区国土局、区住建局、区农牧局、区林业局。完成时限:长期)

(四)加强河道采砂监管。全部取缔河道内采砂经营户,对河道实施长期监管,切实加大巡查、检查的频次和力度,坚决取缔无证采砂及乱采、乱挖现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依法查处失职渎职行为,确保河道内平整整洁,行洪畅通。(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公安分局、区国土局、区安监局、各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长期)

(五)加强行洪河道整治。对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和独流入海项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落实配套资金,加强项目监管,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财政局、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按项目要求推进,20xx年底前)

(六)完善水文测报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区级防汛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要求,尽快实现主要河道重点断面洪水和水库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20xx年底前)

(七)建立稳定投入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区相关部门要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大河道划界、治理、水利工程建设为修养护的投入。对国家投资的河道治理项目,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完成时限:长期)

按照市、区河道管理权限划分的文件,区水务局要在规定区域内(包括旱河)征收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专项用于河道工程维护管理,从河道整治开发所取得的土地收益中,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和日常维护管理。(责任单位:区水务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各镇政府。完成时限。长期)

(八)加强河道管理队伍建设。健全水行政执法队伍,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提高河道管理。(责任单位:区编办、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完成时限:20xx年底前)

积极推行联合执法,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公安分局在重要水利枢纽、堤防、水域和执法较重的区域,可根据任务需要设立警务室,确保安全防范及执法措施落实到实处。(牵头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有关镇政府。完成时限:20xx年6月底前)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加快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河道现代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3)

一、当前我国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我国物流配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同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

1.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的整体功能低。一是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物流配送的需要不相适应,主要运输通道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三是物流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物流业务的高效需要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要用统一标准,各方面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接、交换数据、共享信息。

3.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管理法规不健全,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物流配送市场至今仍被人为地按照部门、地区和行业的行政壁垒分割,物流配送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4.专业的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短缺。从国外物流配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配送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业的教育与培训十分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与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学生开设物流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在物流配送人才方面的教育还比较落后,尚未建立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导致了专业物流人才非常缺乏。

二、构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

构建一个物流体系首先是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现状、物流体系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然后再制定一个物流体系的阶段计划,要先上什么,后上什么。从构建的角度来看,物流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作业系统、高级作业系统和现代化信息系统。

基本作业系统是指企业开通物流体系的一些基本设施,如仓库、存储设备、运输设备、作业设备、网络布线等。

高级作业系统有数字化仓库、自动货架、分拣设备、自动化小车、GPS定位系统等新兴的物流技术设备。

现代化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商业智能分析系统三大部分。其中核心业务系统又包括系统管理子系统、档案管理子系统、订单系统、采购系统、配送系统、结算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作业系统是开通物流体系的基本保证,但要想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尽快的建设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及高级作业系统才是企业的取胜之道。

高级的作业系统可以大大的减少人工,提高效率,最终能提高服务、降低成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电子商务和商业智能。

电子商务和物流体系关系密切、互不可缺,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搞电子商务如果没有一个物流作为其后盾,这样的电子商务只是一个网站,一个空架子。现在社会上林林总总的电子商务中就有许多是这样的,他们不知道电子商务只是物流体系的一个小部分,只是冰山的一角。

同样,物流体系也离不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让物流体系具备现代化特征的一个重要保证。电子商务可以发挥Internet的远程廉价效用,可以让客户直接在网上下订单,既准确又快捷,只须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就可使用,减少了输入工作和人为错误。同时,供应商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察看采购单,以加快备货。也可以将新的商品资料传到网上,业务系统再通过实时进程自动下载到业务系统中。如果是一个大型零售企业,还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建立广域的虚拟网络,让分布全省、全国以至全世界的机构进行业务通讯。

商业智能主要是通过对运营活动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来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揭示市场的状况和系统的运营情况,让经营者通过数据分析来修正自已的经营方针、策略等。没有商业智能,我们的经营方针只能通过经验指导,而经验的指导又会因人为的因素而造成准确性差、即时性差、前瞻性差的弊端,有时还会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通过商业智能分析则能将大量的信息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展现在决策者的面前,让决策者可能更轻松、更准确的制经营方针和营销策略。决策者也可通过向系统发出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指令,而让商业智能系统产生特殊的观察数据。而这些数据可能恰好表示了某个重要信息,这对决策者洞析市场,预测未来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要构建好适合企业自身而又具备现代特征的物流体系,需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企业自身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符合自已的目标。

第二:要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第三:要选择良好的合作伙伴。这个合作伙伴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有良好的信誉,要注重服务;2.要有商业及IT业的开发实施背景;3.要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第四: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构建计划。

参考文献: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4)

关键词: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高额比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受地形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煤矿九成以上为地下开采,开采条件艰巨,每年因瓦斯、顶板、煤尘等引发的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8起特大事故便造成了768人死亡与失踪。近年来,随着生产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煤炭安全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从5.8下降到0.157,然而,相比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言,仍然高出数倍乃至十数倍,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之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形,和我国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缺乏密切相关。

1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头等大事,安管管理因而也是煤矿日常管理中的核心环节。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安全管理为目标,以体系健全为特征,突破了传统安全管理中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发挥安全管理的效能。就目前煤矿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而言,通常包含方针、计划、检查、评价、纠正等五个环节,涵盖煤矿生产中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部门,比如生产设备安全、生产作业安全、重点事故防范等。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双重意义:首先,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以全面性、体系性为主要特征,能够弥补以往安全管理中的欠缺与不足,使煤矿安全管理从重点管理转向全面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其次,现代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预防为主,主张管理者事先采取完备的预防机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有助于煤矿安全管理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2建设煤矿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要点

2.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安全管理主体的欠缺是煤矿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因素,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首先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到岗、落实到人,避免推诿扯皮的现象。就煤矿生产的一般情形而言,矿长是主要负责人,因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为矿长负责制,矿长对安全事故承担最终责任。与此同时,煤矿还要从管理层、执行层以及作业层三个角度出发做好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工作。首先,就管理层而言,其主要职责为根据国家安全作业的法律法规以及煤矿安监部门的具体要求做好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构建工作,确保安全人员有规可依,有矩可守;其次,就执行层而言,其主要职责即将企业管理层的安全生产要求与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员工都严格恪守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确保制度不至于流于形式;最后,就作业层而言,他们需要根据企业的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2.2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

煤矿事故是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难点,也是导致人员死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因素,其中瓦斯、顶板、水患等又是安全事故中的主要类型。为了更好地提升煤矿安全管理的效能,矿企在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做好重点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强化安全事故预防制度。例如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天敌”,煤矿企业需要针对瓦斯矿难的特征制定完备的预防制度,具体而言,便是“先抽后采、以风定产、超前防范”,也就是说煤矿在原煤开采中要完善瓦斯抽放系统建设,根据矿井通风能力决定开采规模,严厉禁止超限作业。又如水患也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难点,煤矿需要在明确责任主体,如矿长或其他管理人员的基础上,根据矿井水患的类型以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化解措施,如查、堵、疏、排、截等,保证水害防治的扎实有效,安全可靠。煤矿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煤矿还需构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2.3建立生产安全投入制度

资金投入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效能的核心途径与必要保障,投入不足也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此,煤矿还需要从构建安全投入制度的角度出发,完善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就安全投入制度而言,它主要包含以下两点内容:第一,生产设备、技术的更新与维护。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是煤矿开采中的主要依靠,精良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提升安全性。煤矿需要紧扣国家精神,设立专项的安全生产资金,用于开采装备的更新与检修,避免因装备、技术问题而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其次,安全生产的培训与宣传。一线作业员工以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偏低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煤矿还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将教育费用纳入安全投入资金之中。

2.4推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

煤矿安全生产离不开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又必须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此,煤矿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作业的考核工作,针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规范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效能等进行精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录在案。此外,煤矿还要将考核结果应用到煤矿管理之中,其中最为主要的便是应用到晋升机制以及奖惩机制之中。煤矿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与任命中,要充分考察期过往的工作经历与工作结构,尤其要突出安全管理在人事考察中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同或近似的情形下,优先选拔安全管理工作效果突出的人员;煤矿需要根据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实际表现给予针对性的奖励与惩处。针对那些安全意识强,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多年来保持安全无事故的个人、团队予以精神、物质奖励,而对那些不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工作中粗心大意乃至错误不断的个人、团队给予必要的惩戒。

3结语

现代化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有之义,也是确保煤矿长远发展与经济效益的核心内容。因而,煤矿在生产运营中,要从当前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出发,采取好相应的补救措施,尤其要做好安全责任落实、重点事故防范以及安全投入加大等方面的工作,为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增飞,林姗姗.构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途径探析[J].商业文化,2008,05:149.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5)

一、引言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中共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新要求。十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可见,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事关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重要问题,是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文化市场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不成熟、不完善,有很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文化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文化单位虽然进行了转企改制,但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和囿于传统观念,仍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制度,政府并未真正下放管理权力,国有文化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存在体制僵化、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弊端。

第二,文化产品相对过剩和相对短缺并存。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文化生产力也得到释放,加之政府的扶持,文化产品已经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不足,出现“结构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表现在:总体数量增多,而水平不高;只注重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质量的提升;产品类型少,精品少,文化品位较低,同质化严重。

第三,中小文化企业融资困难。中小文化企业是文化创新的主力,是需要重点扶持的对象,但中小文化企业缺乏信用担保,没有资产抵押,无法取得贷款,现行的上市制度十分繁琐漫长,现有的融资渠道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发展[1]。

第四,流通组织形式落后。我国文化资源以部门、地区配置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切断了不同区域的文化市场联系,行业垄断和地区保护问题长期存在,制约了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传统营销网络主要依靠书店、报刊亭、电影院、电视、广播等,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电子书、电子音乐、网上点播的兴起,传统营销模式受到严重冲击。

第五,文化市场监管滞后。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秩序不规范,非法出版物、走私盗版活动猖獗,黄色书刊、音像制品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这些问题无法单靠市场解决,必须由政府介入监督。但目前我国文化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没有建立分级制度,打击力度和惩治力度不大,阻碍了文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六,文化领域管理体制混乱。中央实行分业管理体制,共有八个不同的文化部门分管不同的文化行业,被戏称为“八龙治水”。给政策实施和日常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并且随着新媒体不断涌现,出现了管理空白情况,每个部门都想将新媒体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结果造成多头管理,审批程序复杂,管理效率低下[2]。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坚持在文化企业――文化市场――国家监管的文化市场体系框架内进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强调政府要加强监管,弥补市场自身缺陷,推动文化市场朝着水平更高和质量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明确国有文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国有文化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形成现代产权制度,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政事分开。分步骤进行股份制改革,完善股东大 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运营机构 。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文化系统内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公开招聘相结合,提拔既懂经营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担任领导,可以采取股权激励的办法,给予领导层一定的股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提高竞争观念。

第二,推动文化市场向创意驱动型转变。文化需求是软性需求,公众的文化消费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意的程度。在文化生产中注重文化创意、设计和品牌化,实现文化产业由数量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进行市场细分,深入研究不同类型市场的特点,有差别、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合不同市场的差异化产品,刺激公众文化消费欲望,是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文化市场发展的核心环节。

第三,拓宽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建立专门面向中小文化企业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政策性融资机构和投资机构。放宽贷款限制,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和长期信贷资金;二是降低中小文化企业上市准入门槛。简化上市手续,缩短上市时间,为有市场竞争潜力的新兴中小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建立中小文化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前景看好的中小文化企业进行投资和税收减免,促进中小文化企业持续发展。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发挥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依托电子商务为发展平台,开发连锁经营、一体化经营、一站式物流配送等先进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打破地区垄断和行业限制,建立以大城市为主、中小城市为辅、乡镇为补充的文化产品流通网络,支持文化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建成一批部级的大型物流企业和文化企业,推动文化企业做大做强[4]。

第五,加强市场监理。和国际立法接轨细化法律细则,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组织行政人员、制片人代表、演职人员工会代表组成审查委员会,审查电影、电视节目等内容有无违法、著作版权是否有纠纷并给节目实行分级。加强工商、公安、海关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加大对走私盗版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特别要将网络监督执法纳入工作重点。

第六,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制。推进大部制改革,将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演艺、文学艺术、网络等相关行业纳入一个部门的统一管理。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分步实施,先把相关职能进行整合,减少部门矛盾,再进一步进行部门整合[3]。改革完成后,履行宏观调控职责,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以建成优质服务型部门为目标,促进文化产业进步为宗旨,形成更利于文化市场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 孙连才.文化产业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2] 祁述裕.当前文化建设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3,(1).

[3] 靳 柯,刘从水.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2007,(10).

[4] 十报告辅助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着神,全面落实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坚持以完善“3+2”产业体系为重点,坚持项目为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加快全县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近期目标与远期任务。对照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将阶段性任务细化为年度目标任务,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和环节入手,以问题聚焦行动重点,以目标引领务实举措。

统筹兼顾基本路径与着力重点。抓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将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等核心内容,细化实化为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健康食品产业延链扩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倍增、服务业提质增效、双进双产加快、科技创新支撑、民营经济壮大、市场消费提振、污染防治攻坚、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等十大年度行动,逐项提出量化目标、明确推进步聚、强化保障举措和细化责任分工。

统筹兼顾顶层设计与分工推进。构建党政协力、部门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专项行动牵头部门要重点做好顶层设计,细化落实责任,强化推动督导,各责任部门要盯紧具体目标、落地实施,全面完成年度工作部署和分解任务,切实推动全县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统筹兼顾梯次展开与压茬推进。强化时间进度要求,各部门结合承担的专项行动特点,提出年度计划目标与滚动实施目标、定性发展目标与量化考核目标相结合的指标目标体系,逐项明确各项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实施全过程清单管理、全过程督导调度,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效。

(三)具体目标

2020年,我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量化目标为:

轴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轴承产业年销售收入增长8.0%以上,研发新产品20种以上,中高端轴承占比达到80%以上。

健康食品产业加快延链扩容。健康食品产业年销售收入增长15.0%以上,引进进项目5个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0%,争取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

现代服务业加快提质增效。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争取9%,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0%,争取10.0%。

现代农业加快提升水平。新增省市级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争取73%。

双进双产成果显著。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16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160万美元,争取2200万美元;力争新开工项目21个,投产项目10个以上。

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1%以上。

民营经济壮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0%以上;进出口总值增长5%,其中出口总值增长3%。

生态环境继续优化。城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4.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3970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0%左右和9.0%左右。

二、十大行动

(一)实施轴承产业转型升级行动。紧紧围绕建设轴承制造强县的目标,推进产品高端化,鼓励企业紧盯P4、P2级高精密度产品和精密机床主机、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场领域,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升级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力争年内研发新产品20种以上,中高端轴承占比达到80%以上。推进技术先进化,支持轴承企业深化与河南科技大学、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洛阳轴研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轴承专业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力争规上轴承企业全部建成研发中心。推进设备智能化,年内规上工业轴承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改,继续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大幅提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普及率。推进企业规模化,鼓励小微企业“小升规”,引导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企业上市等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培育细分市场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扩大轴承出口规模。推进平台标准化,不断完善轴研院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华北轴承双创基地和运河双创产业园,抓好“找轴网”“智慧云仓”等平台运营,提升轴承产业创新创业、金融、物流等服务功能。(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轴承园区等)

(二)实施健康食品产业延链扩容行动。积极打造华北知名的健康食品产业强县,抓牢重大项目,围绕“三白、两红、一绿”六大行业和三个配套行业,加强招商引资,重点引进食用菌深加工、肉类深加工、高档烘焙食品等项目,力争年内引进项目5个以上;加快建设上海城光明食品、众旺百万头生猪养殖、美国百佳蔬果加工等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建设食品园区,加快建设光明产业园,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努力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打造“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加快食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承载力和吸引力。培育重点企业,组织开展骨干企业培育攻坚和企业成长促进行动,抓好九道菇、众旺、方信包装、上海城光明等骨干企业建设发展;着力提升一批有潜力、有市场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食品企业,促进做大做强;以尖冢贡面、老官寨臭豆腐等特色食品为重点,鼓励市场化运作,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创新创优,引导重点食品企业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所校建立和深化合作,加强人才引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积极开拓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著名展会;抢抓“一带一路”等机遇,提高企业出口营销能力,帮助开拓国外市场。(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重点办、招商服务中心、轴承园区等)

(三)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倍增行动。抓重点突破,落实“三创四建”工作部署,深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健康等3个产业,组织实施三大领域专项行动,促进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处合。抓项目推进,支持中伟卓特液压、卡玛液压、华春液压等企业做大做强,抓好润广新能源运行,万辉新能源实现并网发电,积极推进中伟挖掘机、飞豹穿戴电池等项目,鼓励万邦复临药业积极研发更有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大力引进发展医疗器械、应急救援等产业。抓平台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重点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推动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持建设省级创新平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抓科技创新,积极组织万邦复临、中伟卓特等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领军企业和创新百强企业(“双百强”),鼓励企业深化与浙江大学、燕山大学等合作,开展高技术产业化示范、技术改造和科技专项项目。(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商务部门、招商服务中心等)

(四)实施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支持生活服务业扩容提速,抓好健康养老城等运行,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链;以家乐园生活广场、世纪联华购物广场、高巛建材批发城等为重点,不断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电商经济、夜间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流量经济等新业态,培育1个“夜经济”商圈和特色街区,建设1个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跨境电商园区(聚集区)。促进生产服务业提质升级,依托京九铁路段和邢临高速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打造“冀东南重要物流基地”,依托轴承大世界市场、现代化轴承交易中心,培育发展10家规模轴承配送中心。以抓好找轴网、闲来闲得等平台为抓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鼓励银行、证券、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间金融服务机构,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金融体系,力争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比达到50%以上。推进省轴承研究院、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光明工厂化食用菌新品种研发基地的发展,形成技术研发、检测、转化、交易、咨询一体化发展的科技服务新格局。加快市场消费回暖提振。超前谋划清明、五一、端午、十一等假期扩大居民消费的实施方案,弥补疫情期间消费损失。制定支持受疫情冲击的餐饮、住宿、零售行业恢复运营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商品消费拓展升级、农村消费市场振兴、居民住房改善、家政服务扩容、汽车消费促进等5大工程。顺应居民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实施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提质、养老服务提升、体育消费激励等4大工程,支持发展生鲜电商、在线文化娱乐、网上医疗、在线教育培训等新消费热点。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县商务部门、县发改局、县民政局、县科协、县金融办、县市场监管局等)

(五)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发展行动。加快构建生产体系建设,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抓好农技推广,健全质量检测体系,确保粮食安全。坚持向“亩产要效益”,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压减非优势区高耗低质低效农作物。扎实推进产业体系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做大做强食用菌、设施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发挥好手工挂面、玉露香梨、臭豆腐等特色优势,争创“三品一标”认证,争创农业品牌。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争取73%。持续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积极申报省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积极培育打造1个区域公用品牌。创新突破经营体系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田园综合体,抓好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宅基地改革,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增省市级专业合作社3家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

(六)实施双进双产加快行动。抓好项目谋划引进,按照以“亩产论英雄”的要求,坚持“234+1.2(1.5)”的标准,充分发挥驻北京、上海、深圳招商办事处作用,围绕现有的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在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努力引进一批“大好高”“领头雁”“老母鸡”项目,重点推进年产1亿份特色速食食品中央厨房等重大项目。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当年开工工业项目18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2160万美元,争取2200万美元。同时,加强对国家后疫情时期投资重点方向调整的跟踪和研究,超前谋划一批卫生防疫、应急减灾、智能制造等领城的重大项目,全力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做好项目储备和入库申报。推进项目投产达产,大力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要按照“落地即开工”的要求,以“见工地、见设备、见产品”为工作标尺,加快项目落地。完善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有效疏通项目投资堵点,对于每个项目成立工作专班,落实“六个一”领导包联机制,大力实施“妈妈式”服务,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投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力争新开工项目21个,投产项目10个以上。实行周周促、月排队、半年观摩拉练、年终总考核制度,定期督导、公开晾晒,形成项目建设压茬推进、滚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加快园区功能提升,继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新九通一平”,建设省级一流开发区,打造“千亩百亿大平台”,持续降低企业要素成本。确保华北轴承双创基地建成投用。着力提高要素保障水平和利用效率,充分学习借鉴“金融超市”等改革举措,开展“五未”建设用地处置行动,确保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高质量项目倾斜流入。(责任单位:招商服务中心、县重点办、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等,轴承园区、运河园区、东留善固园区)

(七)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行动。大力育主体,抓好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示范推广基地、省轴承质量检测中心、星火众创空间等平台运行,力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以上、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以上、省级军民融合企业1家,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突破。聚力攻技术,围绕“3+2”产业分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计划,全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引进人才、技术、成果,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增省市商标3家以上,新研发轴承新产品50种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0.4件,达到1件以上。全力增投入,积极争取上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制定落实科技创新跃升计划,严格落实奖励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5%以上,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1%以上。(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等)

(八)实施民营经济壮大行动。着力减负担降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临时性措施;发挥疫惰防控财政专项资金作用,通过开辟融资绿色通道、实施援企稳岗政策、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下更大力气纾解中小微企业资金、物流、用工等难题,让企业尽快恢复常态化生产,早日渡过难关。着力强服务优环境,全面贯彻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继续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落实“放管服”“两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等措施,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努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大力开展“妈妈式”服务,主动靠前、深入一线,围绕企业办事卡壳的“痛点”“堵点”,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着力搭平台育主体,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企业设立登记1日办结,促进企业登记注销更加便利。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增2家左右。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等信息化手段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一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领军企业,提升民营企业核心争力。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积极打造产品名牌、企业名牌、区域名牌。着力稳外贸增出口,加大外贸企业帮扶力度,“一企一策”为外贸企业提供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信贷资金等全流程政策包,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影响。开展贸易新业态培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际市场开柘等行动,强化与境内外组展机构、跨境电商平台、金融保险机构等对接活动。全年新增有进出口实绩企业3家以上,确保完成进出口年度目任务。(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财政局、县行政审批局、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部门、县商务部门等)

(九)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严格落实“1+1+17”方案,完善网格化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目标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抓好“双代”“散乱污”整治、垃圾秸秆禁烧、机动车污染治理、扬尘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落实“六尘共治”和“七个100%”要求,确保大气质量全市先进。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持续落实“河长制”,加强河流断面水质监测,推进河渠清理和河渠生态保护,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抓好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断面水质及地表水水质达到Ⅴ类标准。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土十条”,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重点领域土壤环境监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县城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城区垃圾处理厂运营监管,全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确保年底前全县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全县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放量较2013年下降12%。(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水务局等)

(十)实施促进就业和居民增收行动。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加强对受疫情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全面落实创业持策,改进完善创业担保贷政策,加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基层成长计划等,确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实施居民增收工程,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增资政策,研究提出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的具体办法;健全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确保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政策,推进职工工资稳步提升;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各项惠农政策,提高农民补贴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加大农业综合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等部门)

三、保障措施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7)

基础设施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突出表示在三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因为这些瓶颈因素的巨大制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多年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要素流动不畅,增长动力缺乏,经济社会虽然也在稳步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果相比,差别却在进一步拉大,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必需鼓足干劲,抓住“十二五”黄金机遇期,打基础,破瓶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破瓶颈,打基础。交通要先行。便当的交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硬件条件。当前,建6条高速公路,随着铁路、铁路州内段扩能改造、机场扩建、沅江千吨级深水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完全改变交通落后的面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优先领域之一,要积极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努力向国家、省争取更多交通建设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加大投入;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加快交通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相关政策,营造社会各界支持交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改善乡村的生产经营和民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积聚乡村人气,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肯定要求。乡村化程度低,州府吉首以及7个县城现代物流、工业园区建设、信息传达平台等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滞后,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乡村环境品质有待提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缺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需把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摆上重要的位置。要抓住“十二五”机遇期,把改善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推进州市共建共管,力争5年时间让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好州府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平台的建设,力求在工业园区能源保证项目、乡村物流中心项目上有新突破,增强经济承载容量;把打造友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根本方向,以上佳的乡村生活品质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必需下大力气改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条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柑橘、烟叶、茶叶、反季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农村水利、农村电网、农村路网、农业机械化等临时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农产品量的增长因为没有生产效率的支撑,造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加工,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道绕不过的课题。要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等各方资源,以项目为抓手,成块连片改善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要把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当成民生事业,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加快推进,让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步提高我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出了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业建设“五大建设”发展战略,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立足我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作出了推进湘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州,要“坚持基础先行”科学论断。全州广大干部群众要高度统一思想,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的5年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证能力,为我科学发展插上翅膀。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8)

医院作为卫生医疗的诊治执行机构,其角色和身份的多样化也充分体现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首先是医院是国家卫生部门领导下的医疗机构,因此,传统的医院往往具备显著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其财务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政管理风格,从医院的财务预算管理、财务结算方式、日常财会信息统计到财务审计、缴纳税等等,都是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督促和管理之下完成的,但是医院又具有鲜明的企业管理特质,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医务人员的劳动所得主要是通过日常医疗服务所得,因此,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中,行政财务、医疗卫生资源、人才管理和患者财务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于隐性的医药收入其财务管理很难做到有效的管理。

二、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化医院面对市场化经营的竞争压力和医疗卫生改制的内在要求,其财务管理效率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主要涉及到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风险管控等部分,而这些都需要现代化医院对财务工作进行资金集中管理。

(一)医院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医院的企事业单位的性质要求医院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必须制定周密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结合医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医院的经营发展方向。财务预算的首要任务是要对医院的经营业务模式、医疗市场发展动态、医院投资来源和医院资金使用计划等进行严密的调研工作,从医疗卫生行业的经营模式上来看,国家相关的医疗卫生发展指导意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代化医院的财务预算工作要紧跟国家相关的卫生政策动向,确定医院在未来一年,甚至数年内的发展方向。基于医院上年度的经营状况和收支明细,确定医院在设备采购、医药储备、人才储备、和劳务支出上的动态变化,基于医院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当地的就医趋势,针对性的调整医院科研性支出的覆盖范围,确保研发投入产出的性价比;其次是要以科室为单位,综合考核各职能科室在上年度的预算使用情况,酌情进行预算调整,重视医院优势科室的强化发展,打造医院品牌效应,重视优势资金的集中投入;核算各科室的财务成本支出,制定以科室为单位的成本财务管控指标。

(二)财务绩效考核机制

现代化医院的市场化经营就要求,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要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绩效考核是统计医院经营现状、约束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策略。财务绩效考核的关键是要制定针对性极强的绩效考核指标,从专业技能考核、服务品质考核、业务能力考核、营收创造考核等方面对医院各科室和个人进行阶段性考核,以财务绩效考核作为业务推行和预算调整的基本依据,并结合医院内部的薪酬管理体系,采用研发激励、服务激励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末位淘汰制的绩效方式促进医院内部的良性竞争。同时在科室之间,通过绩效考核有效的掌控现代化医院经营成本的动态变化,能够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医院的财务预算支出效果。

(三)财务监督审核机制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9)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209-03

在医疗卫生领域,随着现代化医疗手段的推陈出新以及医疗系统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信息化的价值越来越被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把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项重要支撑之一。新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信息化成为支撑新一轮医疗改革的支柱。

1引言

大庆龙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的核心医院。多年以来,医院一直非常重视信息化工作,按照油田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布置,把打造数字化医院作为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了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步伐,在全省医疗单位中率先建立一套完整、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大大提高医院的质量、服务和管理水平,取得初步成效。

2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起步,数字化医院建设初具规模

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加入WTO后与国际接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数字化医院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是由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为整合平台下设检验科系统(LIS)、医学影像传输存储系统(PACS)、挂号、收款、药房、药库、物资管理、住院管理、电子处方以及护士工作站、院长全院查询、病案统计、后勤管理、医保管理、电子病历、绩效考核、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管理、分诊叫号等子系统。

建设数字化医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龙南医院从2002年第一次使用HIS系统。由于卫生部等相关部门对医疗护理及书写规范的改动和医院数字化迅速的发展。使用了5年之后使得原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在2008年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规划设计升级,实现了以临床诊疗为主线,以HIS系统(包括了近65个子系统)为中心的PACS,LIS,OA,WLAN移动查房等总体整合,并融入了经营考核系统及物资管理系统、视频视教、后勤综合管理平台、分诊叫号、合理用药、局域网智能监管,药品分包等等。这些系统的完善使医院的真正的实现了信息共享,流程的优化,办公的自动化,管理的规范化得数字医院,达到了国内先进,省内领先得水平 。

3高速度、高效率应用系统让医院、患者双双受益

信息化建设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对医用信息的储存和传输技术,实现对全院行政、财务、预防、医疗、护理、用药、后勤等的全程自动化管理。其主要特点为高速度、高容量、高效能,为医院省力,为患者省时,实现医患双赢。

3.1 PACS系统――存储方便、调阅简捷、节约成本

PACS系统是应用在医院影像科室的系统,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以数字化的方式快速存储,当临床医生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调阅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方便了临床医生对危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PACS的必要性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无胶片化管理。以胶片作为影像的载体媒介来存储大量影像资料,至少存在下列缺陷:(1)随着时间增长,各医院所存胶片日益增多,其保存、管理、查找都要花去大量人力与物力。据统计,即使是管理完善的医院,经多次查找、借出、会诊等,其丢失率也会在10%左右;(2)保存日久的胶片会逐渐变质,使影像质量下降;(3)每张胶片的单价虽然不高,但每年龙南医院用于X射线胶片的费用有200多万元,洗片机的购买维护,胶片药水等器材消耗十分巨大;(4)胶

片使用中需要医院很多空间来存储未用的和拍好的胶片,来洗片和定影,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进行存片、洗片和防止胶片变质的定期维护。

3.1.2 医学科研需要。医院的影像设备常年产生大量的检查图像,在以胶片为载体来存储、交流和呈显时,医生难以充分地利用图像信息。如何调取大量图像来同时互相参照比较?如何帮助医生定义各种病症的影像不统计特性以便提取病症特征?如何做影像学定量分析或比较?这些都是医学科研中所需要的。

3.1.3 临床诊断需要。以胶片形式存在的图像,一方面在对急需诊治的危重病例作紧急处理时,快速查找和及时递送图像胶片困难较大,特别是约请外院和异地专家会诊,递送更为困难;另一方面目前的CT/MRI数字图像一般有0-4095个灰度级,但在制成胶片时是在调定窗宽和窗位的条件下生成的,这必定带来图像信息的丢失,即0-4095变换到0-255,而且不可调整窗宽和窗位,以致无法分辨。如果不进行窗宽和窗位调整,就难以发现的一些病症。

3.1.4 治疗需要。基于医学影像定位、引导的治疗设备和导航设备的大量出现,也促使在成像设备与治疗设备之间需要传输图像的电子数据。目前的治疗设备如伽玛刀、基于加速器的X刀、适形放疗、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神经外科的影像导航设备、计算机集成诊疗系统等,都使用CT、MRI、DSA、PET等一种或多种成像设备所获的精确影像数据,来为病灶位置定位、三维重建、组织吸收系数矫正、剂量计算以及器械引导的依据。在无网络统一管理和统一数据格式的情况下,存在着扫描仪、磁光盘、点对点网络等重复建设的浪费。

3.2 LIS系统――条码快捷、安全省力

LIS系统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以病人检验标本流动为主线,以数据处理为中心,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管理,组织检验科各实验室日常工作有关的各种数据信息。首先从整体流程上规范各实验室操作人员的行为和数据处理的合理性、科学性,为各实验室操作人员减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质量;其次,LIS系统与HIS系统整合,最大程度地实现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有效地消除信息孤岛。临床医生可以通过HIS快速查询病人每次的检验结果,实验室操作人员可以通过LIS系统快速获通过条码获取病人的各种信息,全条码的应用不但解决了唯一性和安全性的问题更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方便,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科室成本。从而提高检验科各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临床医生提出的申请检查作出快速的响应,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3 绩效考核系统――合理分析、节约增效

医院讲求成本效益,要用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医疗服务效果,在满足社会需求,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提高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能力。同时,作为一家百姓满意医院,龙南医院也力求成本控制,坚持执政为民,体现以人为本,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医院引入成本核算经济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后,提高了医院经营管理的意识与能力,逐步建立了医院经营管理体系。通过该系统真实反映各科室的实际成本情况,披露直接医疗科室和医技科室的真实经营状况,完善加强财务成本核算工作;分析各科室成本构成及变动状况,借此指导医院和科室有效开展成本控制和增收节支活动,提高经营效益;积累的数据,为完善和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做好准备,也为进一步开展医疗项目核算工作提供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分析医疗项目收益状况和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做好准备,以便更准确的确定医疗项目收费的合理补偿标准。

同时,该系统还能够有针对性的建立科室级成本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为科室绩效考核和劳务分配提供真实、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数据支持;使医院建立和其他医院的经营评价比较平台,便于医院间经营管理的交流和互相提高。绩效考核更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了更有效更直观的数据报表,为领导对医院的决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3.4 合理用药系统――安全可靠是医生的好帮手

该系统以控件形式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在电子处方这个环节上,对存在超量用药、禁忌症、配伍禁忌等可能对患者形成药害的多种情况处方,建立起一套用药安全监测系统,实时警告、提示、显示,避免药害事故发生。发现疑问立即报警提示医务人员注意,并可以进行安全日志记载,以供日后总结分析。

在较小的空间表达出较大的信息量。我们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中国药品说明书模板,对其中的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在不干扰医务人员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以最简洁的形式在处方处理的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的警示信息。

3.5 门诊叫号系统――切实解决患者“三长一短”问题

传统的就医流程,是挂号取药要排队,交费候诊要排队,医生开的处方和病历要仔细辨认,医院更是经常人满为患,不耗上大半天看不完病,就诊的过程和效率更是让人煎熬,患者及其家属深受其扰。

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极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方便了病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医生。整个就医过程中,分诊叫号不但使就诊流程清晰明了,同时也让解决了患者“三长一短”的问题。一医一患既方便了患者也解放了医生。不但提高了效率也使患者得到最高效的诊疗服务。

现代化体系建设篇(10)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意义深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包含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两个维度,既体现出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知与创新,也体现出我党执政能力党提高与执政理念的思维转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构建是一个“和谐”的大工程,体现在系统性、协调性、动态的平衡,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有机整体。本文仅从顶层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思考与分析。

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秉承顶层设计理念的必要性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就必须要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气,在观念上实现新的突破。而“我们当前的改革属于‘刺激—反应’式,揭露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这很容易导致改革的‘碎片化’。”[1]兵法云:“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顶层设计”是促使改革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迫切要求从根本上做出调整。顶层设计理念就避免了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零敲碎打。顶层设计在社会发展和管理领域的运用,也可以理解为政府“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这一概念则包含三个内涵:一是战略目标的规划与设计;二是战略过程的组织与控制;三是战略执行与实施。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顶层设计理念一方面要设计国家治理体系总体方案,对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的全局进行把握,体现目标的设计与规划,这包含了我们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精神、基本要求、基本原则的理解与诉求;顶层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则是对体系基本模式的设计与规划,对现代化的治理体系的全局和体系构建的进程进行系统配套安排,使得该体系的组织与过程可行可控;同时体系的构建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宏观到中观,从中观到微观依次递推,保障体系内各环节以及各进程的执行与实施。对重大的改革,应当先立法后改革,以法律手段来使改革从经验型过渡到理性、规范有序的阶段,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改革的执行力。

顶层设计理念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这两者并不矛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中既要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路径,也要重视“自下而上”的路径,两条路径的统一,才能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紧扣中国特色

“顶层设计”英文为“top-down”,是系统工程学概念,表达一种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其方法实质上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这一理念引入社会领域,主要指站在较高战略点上,统筹协调各方面因素,整体性、系统性地解决社会问题之道,强调解决问题的规划性、科学性、关联性、系统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既明显不同于过去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更不同于西方的政治模式;相反,中国正在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政治模式,中国共产党把这种政治模式称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如何能在顶层设计的理念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或者说,顶层设计这一理念如何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语境中去发挥作用,中国特色是我们不得不着重关注的一个问题。

1、紧扣中国特色,必须深刻把握当前中国的历史方位。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发展生产力,这就势必要求在顶层设计理念下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下战略目标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契合,即以发展生产力作为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

2、紧扣中国特色,必须深刻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制特色。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最明显的特征,这就要求该特征在顶层设计战略基本原则中得以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获取强大的民意基础和推动国家发展的社会力量。

3、紧扣中国特色,必须深刻融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复旦历史系朱维铮教授指出:“文化传统指文化中的精髓,是文化得以延续下去的东西。”“传统乃是一种有生命的、不断在修正中延续的东西,是民族文化的命脉。”从具有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和价值坐标出发所建构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所秉承的基本精神,应该与当前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相一致,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只有从顶层设计的理念出发,在战略目标即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规划与设计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才能为战略过程的组织与控制和战略执行与实施夯实基础。同样,在组织与控制和战略执行与实施方面,也要紧扣中国特色,比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差异化,比如德治所尊崇的软实力等,都需要在这一现代化体系中得到展现。

三、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在既体现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谋福利,让人民得实惠,也包含在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构建中蕴含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无论多么完善的治理体系,最终都要落实在具体的治理能力上,治理能力是实现治理实效的关键。”【2】在构建治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管理,为顶层设计理念中战略的执行和实施做好充分的铺垫。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摈弃将体系中的执行者作为工具性角色的观念,从而注重在管理执行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工作,以实现人与体系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中,执行者不仅包括传统模式下的公务员,还包括多种治理途径下参与的社会组织人员等,美国管理学权威彼德·杜拉克曾说:“企业或事业惟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3]

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秉承管理第一,满足人的需要,实施激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教育培训,开发与发展人,个人与体系共同发展等原则。在深化定位这行队伍的人性假设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层次的体系执行者的工作动机和心理需求,创建有助其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平台及激励机制,发挥“人格”软实力与有效的沟通的管理艺术,“在规章制度的硬性条件下,凸显执行者本后软性个体思想和创新精神”[4]从而保证确保体系执行实施过程中沟通的畅通与执行实效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高小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

[2]戴长征:《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14(01)

上一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 下一篇: 财务部档案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