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经济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4 16:47:54

互联网经济论文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1)

(一)分享经济是全球经济的新亮点

全球产出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幅下滑,自金融危机以来,许多经济体一直面临生产力增速放缓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至2020年,发达经济体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从金融危机后六年的1.3%回弹至1.6%,但仍远低于危机前2001年至2007年期间2.25%的平均值。相比之下,新兴经济体的状况更加严峻。2015年至2020年,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潜在增长率将从2008年至2014年的6.5%进一步下滑到5.2%,比危机前水平下降近两个百分点。正当全球经济低迷之时,分享经济却一枝独秀。全球分享经济的领军企业美国的UBER(优步)和Airbnb(空中民宿),中国的电子商务,最近几年均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并带动快递等行业的蓬勃发展,引发了分享经济模式在房屋租赁、交通出行、家政、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的创业潮。

(二)分享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萎缩,我国面临产能过剩、老龄化凸显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方面的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回报率降低,也造成了社会资源闲置浪费和产业结构失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成为“十三五”时期及未来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理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6年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分享经济依托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减少供给和需求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去产能、去库存和降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分享经济尽管在中国起步较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鼓舞下,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涌现了“滴滴出行”“途家”“小猪短租”“回家吃饭”“陪爸妈”等体现分享经济理念的企业。我国将是下一阶段体量最大、最受关注的市场,分享经济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分享经济规模约为1.95万亿元,参与分享经济活动人数已经超过5亿人;预计未来五年分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10%以上。

(三)分享经济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同时进行的革命

分享经济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的革命。在“供给侧”,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社会大量闲置的资金、土地、技术和时间有效供给,解决当前我国资源紧张和大量闲置浪费并存的现象,将居民私有资源转化为社会的公共供给。比如,可以将赋闲的专业技术人才转化为社会的有效供给,缓解当前我国教育、医疗、养老等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问题。在“需求侧”,分享经济则能有效匹配消费者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满足需求。消费者节省了大量的“搜寻成本”,能及时了解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真实评价,提高了整个社会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二、分享经济集中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发展分享经济是重要举措。

(一)创新发展是分享经济的根本动力

分享经济是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而兴起的,以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源的使用而非拥有为产权基础,通过以租代买等模式创新,实现互通有无、人人参与、协同消费,充分利用知识资产与闲置资源的新型经济形态。当前分享经济的领头羊优步、空中民宿和滴滴快的等公司,无一例外是互联网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均搭建了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能精确地动态匹配闲置资源的供需双方,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便捷地约车、搭车,价格明确,支付方便;可以租住私人住宅,更好地获得本地化的旅行体验。另一面,资源提供者可以用私家车或家中闲置房间获取收益。这样的商业模式创造出全新的用户体验、供应源及市场,同时减少了浪费,提高了社会资源使用率,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上述模式,为住宿、出行等传统行业存在已久的供求难题提出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规则。本质上则是源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二)绿色发展是分享经济的重要特征

分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能有效减少投入和节约成本,实现消费模式从“扔掉型”转变为“再利用型”,通过社会存量资产调整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合理分配和资源及商品最大程度的利用。从全社会看,分享经济增加了有效供给,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将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分享经济通过物尽其用,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统一,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住房、汽车、书籍等多类商品,变单独占用为共同分享,使物尽其用,成本低廉。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分享经济无疑对节约资源能源、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协调发展是分享经济的内在要求

分享经济强调人人参与,互联网平台打破了地域、城乡、国别、性别等限制,对参与人平等开放。不管你身处富裕的沿海地区,还是在沿边落后地区,只要有条件接入互联网,分享平台对所有符合规则的人都是平等的。互联网的公平接入特性使得分享经济能有效地缩小城乡差距,就业和提供商品及服务的门槛降低了,边远和落后地区也能有同样的机会参与,减少了机会不平等,能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比如,在优步、淘宝和空中民宿等互联网平台上,所有企业和个人都能共享全球市场,消费者也能选择全球各地的商品和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更是减少了区域间的不均衡现象。

(四)开放发展是分享经济的基本理念

唯有开放,分享经济才更加具有生命力。互联网、智能终端和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任何人和物都具备了互联的条件。分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开放度大大提升,通过开放不断降低成本,持续创新,促进快速增长。比如,全球最大的移动交通平台滴滴快的仅用3年时间,移动出行平台上就活跃着3亿乘客和超过1000万的注册司机,占有中国专车市场份额的80%、中国出租车召车市场99%的份额、用车次数是优步全球规模的3倍。再比如,空中民宿对所有想出租自己房产的人开放,从2008年创立仅用了7年时间,就已经在全球190个国家34000多个城市提供了6000多万个独一无二的客房,这一数字已经远远超过了万豪、希尔顿、喜达屋等任何一家经营多年的全球连锁酒店集团。

(五)共享发展是分享经济的落脚点

分享经济使所有参与人共享财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分享的目标。美国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在美国多数城市,空中民宿上的公寓价格要比一般酒店便宜21%左右,消费者乐意从海量的个人租户那里寻求房源。滴滴快的公司提供的顺风车服务价格是出租车价格的40%,社会也实现了绿色出行和碳排放减少,车主分摊了出行成本,乘客降低了乘车成本,所有参与方实现了共赢。在我国,共享理念的实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应该是分享经济的落脚点和归宿,唯有多方受益,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引擎

(一)互联网普及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础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分享经济便作为“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的概念而被提出,但发展并不快。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分享经济在全球快速发展,创新不断涌现,企业规模呈几何倍数的增长,参与的人数迅速上升。互联网使得任何人和物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实现互联互通。可以说,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互联网的发展。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全球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到2015年底,全球网民数量达32亿左右,而在2000年全球仅有3.61亿网民。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与深化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分享经济的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互联网是分享经济的基础,互联网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社会生活和政务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土壤。“互联网+”战略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后,得到各部委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国家密集出台文件部署推进工作。围绕“互联网+”,政府在推动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政府也在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领域,着力推动互联网与相关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互联网+”新环境下,从互联网、物联网到人联网必将有力促进分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的互联网社会治理机制是分享经济发展的保障

分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是新事物,我国也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现行法律和法规既无法规范分享经济的发展,也无法有效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争端。以交通出行为例,互联网平台企业调动私家车参与营运,存在税收和监管方面的缺失,对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公司的利益带来影响。此外,部分互联网平台企业准入门槛不高,约束不足,员工一般不具备相应运营许可或职业认证,平台企业很难确保安全保障义务和服务质量。如果没有一个与互联网社会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就无法保障分享经济健康发展。

四、创新治理方式,助推分享经济发展

(一)更新理念创新监管

分享经济是大众参与的商业模式,政府的监管对象庞大并有一定的虚拟性,监管内容快速增长,需要及时调整监管和治理模式。市场监管部门要积极地适应新常态,解放思想,转变监管理念,塑造互联网监管思维,发挥大众评价、企业治理、行业自律等多方作用,建立多方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加强监督检查和违规处置,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大失信惩戒力度。诚信是分享经济发展的基石,信息技术确实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但无法从根本上保证双方信息的真实可靠,需要各参与方恪守诚信。英国、美国等分享经济发展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建立了较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分享平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我国政府应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信用信息,利用已有认证系统。另外,向分享经济平台开放电子化的犯罪记录等相关信息,并降低开放的门槛和费用,使参与者能低成本获取相关信用信息。要培育专业的信用服务公司,构建用户信用评级系统,将分享经济中的诚信者和欺诈者纳入目录,并对信用极差的个人或企业进行披露。

(二)拥抱创新趋利避害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开始出现,并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商务模式和消费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迅速占领了诸多行业和主要经济领域。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展览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会展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首先,多数的会展本身存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促进企业、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商品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流通,从这个角度讲,会展本身就是一种商务活动,网络会展就是另一种形式下的电子商务。其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盈利,基本手段是传播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这与电子商务不谋而合,也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特点和优点。因此,展览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成分,网络技术对会展经济的重要影响就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会展经济运营的效率和水平,网络会展不断结合电子商务的优势、基础平台也成为今后网络技术下会展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1.2网络会展的基本特点

会展的本质仍然是企业和商品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技术条件的变化只会改变会展的功能实现,不会改变会展的本质特点。现在会展行业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加入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视信息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新的经济条件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会展企业必须注意整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将新的技术资源与企业会展活动有效结合。首先,网络会展的首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会展空间、时间限制。建立了企业与客户长久的往来关系,使双方在更深层次上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提高了相互贸易和相互合作的概率。网络会展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运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人为管理和人为操作的传统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经济、自由、安全的保证体系。其次,网络会展在传统商品流通和商业贸易基础上缔结和延伸了新的价值链,推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纵深化、多元化发展,为传统的实物展览方式增加了许多增值的、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也增加了人们参与会展的角度和元素,是传统会展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提升了会展的影响力,为诸多企业增加商品交易和市场货品利用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随着网络技术在会展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网络会展产生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对经济增产的实效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1.3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

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在技术手段、展出场所、内容、时间期限、费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网络会展相对于实物会展在成本、效率、市场空间、规模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法规制定、信息完整性、信息统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会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会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其规模有所萎缩,传统的实物会展数量趋于下滑。第二,网络会展虽然在发展前景上有非常美好的前途,但是并不会彻底替代实物会展,网络会展和实物会展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没有必须替代的必要。另外,由于网络会展的一些缺陷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消费思维使得网络会展也不可能替代实物会展。基于这个角度,网络会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与实物会展寻找合作共存的结合点,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因为实物会展的重要影响仍然是网络会展存在的基本前提,网络会展在某些方面必须依靠实物会展形成的重要基础,两者在信息传播、商务交流、发展空间、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着合作共存的必要。

2网络会展操作模式的相关分析

2.1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网络会展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众多的网络技术,探讨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组成对网络会展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各种大型的交易博览会、产品展览会都应用了许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但大都停留在场面渲染和界面包装的层面,还有的仅仅采用了一般的网页构建,没有应用发挥作用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有的虽然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但是没有和真实的展览场景有机结合起来,其效果仍然有限。真正的网络会展系统必须包含虚拟现实技术、超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构架一个真正的网络和软件结合的应用平台,为展览的组织、位置导航等内容服务。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会展系统主要由用于展览的网络平台、展览的信息管理系统、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商务信息系统等组成,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功能集合体。

2.2网络会展操作在会展经济中的应用原则

网络会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必须以用户为工作核心,同时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第二,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第三,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综合以上原则,用户在使用网络会展形式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时,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会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这两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网络会展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3互联网技术下的会展经济发展趋势

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技术突破,给会展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尽管网络会展的实际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那些经营业绩比较好、企业信用度良好、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企业会获得较大的优势,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竞争潜力。为了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相结合,本文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要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网络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市场环境和基础条件,借此进一步降低企业网络营销的有关费用,提高网络会展的实际效益和质量水平;加大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重视企业利益的维护。第二,政府要加强网络会展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相关的授权认证机构,维护网络会展的正常秩序。第三,企业也要重视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网络会展和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3)

2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互联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运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和效果,这是其他技术所无法替代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的信息化建设,也使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农业发展需要,同时也加快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互联网+能够加快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多年来,农业发展一直处于一个闭塞的信息环境当中,无论是技术还供求信息都相对匮乏,而互联网+则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市场信息互通,使交易双方能够直接实现联系,及时获取信息资料,并根据市场信息及时有效地进行企业经营决策。这样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市场风险,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获利机会,使农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优化配置,为企业带来了更丰富的经济利润。其次,互联网+能够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互联网+作为一新兴的技术手段,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例如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供求信息,信息渠道增多,农产品也有了更广阔的销路,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收益。由此可见,互联网+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最后,互联网+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互联网+是一种先进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向转变。互联网包含的内容较丰富,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效果,通过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监测农作物生长情况,对农业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等。总之,互联网+能够为农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农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3.1农业信息平台整体建设缺乏

虽然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是由于互联网+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时间不长,所以基础服务设施还较为薄弱,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例如信息不全面,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无法满足农业人员的信息需求,一些农业难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不利于农业信息平台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经济活动的开展,阻碍了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农业信息平台整体建设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网站缺乏专业人才

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由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长,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因此也给农业信息化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也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真正提高人员专业水和素质,才能有效地普及和应用农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从当前我国的农业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来看,无论是专业知识水平还是整体素质都相对较低,对于新兴事物的理解力和接受程度也较慢,无法有效地适应互联网的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影响。

3.3互联网发展缺少资金支持

互联网是一项庞大的信息系统工程,对于技术、人才、物力、资金都有很高的要求。资金是互联网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城乡贫富差距较大,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受此影响很大,在软硬件发展、信息采集和网络平台运行等方面都受到资金不足的限制,这也直接影响了互联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进程。

4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4.1加强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農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农业部门要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网络环境、减少运行限制,使互联网平台更加开阔,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其中,加强网络宣传力度,同时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前提下,使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参与网络平台建设,获得更及时准确的农业相关信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4.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农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应加强农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建设过程中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另外,要不断加强我的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研究探索新的生产技术和应用设备,为农业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4.3培养互联网+专业人才

互联网技术对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很大,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因此,高校要加强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开设更多相关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要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成果,培养学生努力学习互联网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经济发展当中,通过培养专业人才,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技术储备。此外,还应当培养更多互联网农业技术人才,通过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养,使他们了解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去,加快当地的农业发展进程。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4)

大背景下的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一直与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不论是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还是产业发展上,互联网都是经济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在第十届中国互联网经济论坛主论坛的致辞中说:“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是每一个ICT从业者的机遇,也是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他认为农业生产力是适应了一种小农分散化的生产方式,工业时代的生产力是适应了大机器集中化的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更适应网络化的协同生产方式。未来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不再追求大而全,而是转向“小而美”。他还将信息称为“第三只手”,“前沿理论已经发现,除了市场竞争和政府干预这两只手之外,信息网络正在发挥第三只手的力量”,互联网体现了“新的信息哲学,将为未来指引方向。”

对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玲引用数据说,截止今年三季度我国互联网用户达5.5亿人,同比增长44.1%,总规模达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7%。广大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便利的服务,互联网产业也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她还特别谈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她认为随着国家3G网络的建成和成功运营,移动互联网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传统互联网企业、创业者和风险投资都在关注这一新兴的市场。现在人们上下班的路上,工作的间隙,很多人都手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上网。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已经养成,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机遇。现在包括传统电子商务企业甚至电信运营商都在布局移动电子商务,还有手机阅读、手机视频等移动互联网应用都在开花结果,移动广告也随之跟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日渐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则从产业发展大势的角度,对2012年的中国互联网进行了高度概括,他认为互联网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和我们经济主战场和经济主流进一步融合,这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巨大趋势。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会更加显现出来。未来电子商务必然从B2C的模式向C2B转变。同时互联网的发展还将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地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城市的运作效率和环保程度。这对于很多互联网企业是很大的机会,未来十年将是互联网大爆发的时代。

新华网总裁田舒斌则从文化建设的角度阐释了互联网的意义,他说:“新华网作为网络媒体的一员,我们经常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网络媒体能否跟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加强新业务和新信息的衔接,支撑和推进网络文化产品的创新生产?比如说网络媒体能否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品质,打造网络文化产品的品牌,引领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网络能否适应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需求,还有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井喷式发展,深刻搅动既有传播格局的这样的一种态势下,网络媒体能否主动的出击,因势利导,打造两个舆论场,抢占舆论制高点?”而他的答案是,近两三年,作为一个互联网文化企业和综合性网站的新华网已经呈现在网民的面前。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前沿之下,新华网的发展,既要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的坚守,同时也要加快系统性转型和希望创新,努力实现世界一流的网络媒体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愿景。如今新华网正在进行四个转型:从门户网站向综合性互联网信息平台转型;从WEP1.0向2.0,乃至3.0转型;从单一的网络经营业态向多远的网络业态转型;从行政化的市场管理向现代化的市场管理转型。

特定视角下的互联网经济

具体来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在经历哪些转变?IBM开发中心首席技术官,创新工程院院长毛新生以“大数据与互联网”为主题发表演讲,他认为移动化的趋势必然带来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人们需要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同时抓住大数据蕴含的机遇。他说:“大数据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变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一样,我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和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我有办法了解过去,甚至是预测和洞察未来。每一家企业都非常希望,对自己的竞争对手,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市场,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不管是风险还是机遇比别人更早一点,更多一点去了解。而大数据可以实现这一点,这是非常诱人的一件事。”IBM利用大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机会,从金融证券等特定的行业人手,为客户提供更具洞察性的分析结果,实现了大数据业务的落地。

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谢恩伟则从微软发展的角度阐述了他们眼中的互联网。他谈到了微软当面的主要任务:怎样从一个软件操作系统公司延伸到终端设备,怎样以软件和硬件为核心,更多地支撑硬件的体验和互联网服务的体验。他认为在整个IT行业出现了一种趋势,即IT消费化,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开始进入办公领域,终端的功能进一步融合。顺应这一趋势,微软推出了兼具办公和娱乐功能的平板电脑Surface,并将这样的融合理念应用到Windows 8的研发之中。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5)

在今年1月初,总理就已经明确表示:“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指出,要着力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也曾对媒体指出,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两会”刚刚落幕,3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点赞阿里巴巴,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文章指出,通过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实体经济正实现“凤凰涅”:由“低小散”变为“高精尖”,以高质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有关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所贡献的各类数据已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应该说,《人民日报》的文章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关系长期以来的争论的终结。从我国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转型升级。

目前,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毋庸置疑,互联网所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掌握了云计算、物联网、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会给传统产业和新产业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阿里巴巴去年线上交易额达到3.7万亿人民币,这是实体经济的销售额,可以说,充分刺激了实体的生产和制造。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效应的显现。

IT生产率悖论&互联网技术

其实,董明珠和宗庆后们与互联网经济并不对立。他们所担忧的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伤人伤己。一些类似的争论,其实也是近年来对于“IT生产率悖论”的重新提及。这类观点认为互联网挤压而非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了“IT生产率悖论”,意指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ι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今,正是新技术兴起,而并未由此推动着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歌猛进,反而有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确实令不少人又重新开始思考“IT生产力悖论”的问题。事实上,问题本质并非如此简单。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发了东北师范大学刘力臻教授《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 》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电商去中介化及信息对称的低成本运营,给商业实体店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并不会打压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实体产业,并使其在互联网化中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大量数据证实IT――互联网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收益,却没有数据能证明IT――互联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文章认为,真正伤害实体经济的是恶性竞争和过度垄断。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当前,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非公平的竞争和垄断产生负面效应。为了抢占市场而进行的各种“红包”“烧钱”搞促销、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真正的创新被挤压,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成为打击实体经济的“帮凶”。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6)

人类在几千年经济活动中,天生俱来式地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文明,18世纪工业革命后,技术发明领引人类渡过了色彩斑澜数百年工业经济文明。上一世纪初,一场新的产业变革悄悄兴起,在北美与欧洲大陆漫延。20世纪30年代在新西兰任教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首次提出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并用Tertiary Industry(第三次产业)范畴概括一种新的产业。[②] 这种以财富价值开发与增值层次区分的产业划分,后来被经济学吸收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第三次产业迅猛发展期最初在服务行业,以至于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以“服务经济学”来概括新的产业。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通讯技术大发展,第三次产业终于找到了产业支撑的科技基础。一时间,纷纷纭纭的“后工业社会”、“第三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等等说法,都渐渐融归为一种现代概念:网络经济(或曰互联网经济)。[③]近20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经过一次次技术创新积累之后在全球的迅猛展开。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煞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由于计算机网络、光缆通讯多种技术的不断创新,一切变得日新月异。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它的出现使得世界经济发展如此快捷提速。[④] 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去年在美国一年就上升22%。事后美国经济学家才恍然大悟,所谓“克林顿时代”的经济辉煌,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戴尔(Dell,硬件商代表)、微软(Microsoft,软件商代表)、思科(Cisco,网络商代表)与雅虎(Yahoo,运营商代表)几乎都是在几年中就成百亿地累积。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适逢的挑战与机会。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互联网络,给予了经济运行的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经济基此迅猛在全球展开,并且日新月异地、持续地更新着其技术基础,然而经济学家几乎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地研讨!我们这样讲似乎有些言重,因为人们或许还能够通过世界著名搜索引擎雅虎(yahoo!)、google、excite,以及国内知名搜索引擎搜孤(sohu)、网易(163)、新浪(sina)等搜索到大量的有关文论,也有一些以网络经济研讨与介绍为重点的的个人主页与经济类网站。然而,如果细究这些文论与网站的内容,从总体上说多属于对网络经济进行一般性介绍,研究水平目前仅限现象描述、一般介绍与个别探讨。目前面临的最大弊端在于:计算机网络专家大多从技术角度、从信息传递与实现角度对网络经济其进行探讨;而经济理论工作者多因不熟悉互联网技术,不熟悉网络运行的内在机理,诸多思考与论述远离互联网经济运行的实际。对网络经济的系统深入研究,呼唤具备上述这两方面的知识、素养与实践的专家介入、参与。§1.3 深入研讨网络经济,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具有价值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开拓价值:其一,我们知道,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经济新机制,是一片在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理念之间的“空白”地带,从经济理论上进行系统研究与深入探讨,在中国学术界几乎还没有展开,在世界学术范围也应属启步阶段。对一个人类未知知识领域进行探讨,其成果创新价值不言而喻。其二,进一步讲,对于迅速来到的网络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抽象,必将为这一发展提供理性指导思维,同时,对网络经济新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由此在理论上提出一整套范畴体系,也将为他人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理论参照系。其三,对网络经济的理论探讨,还有一个中国特色问题,尽管网络无疆界、无差别,但不同管理体制下,不同文化背景下,其网络经济必然具有自身特色。我们深信,深入研讨网络经济现象,不仅会为经济学理论增添时代新内容,而且可能会引起经济学研究方法上、经济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变革。在实践上,其一,不仅为中国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理论指导,而且特别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崭新的战略新思路;其二,这一研究特别为中国西部大发展、中西部战略发展,对如何在与世界同步的同一技术平台上,利用互联网这一丰富资源的“信息矿”,提供可操作性方案;其三,这一探讨的理论成果,必然会引出政策建议成果,必然会为管理网络经济的法规制订提供依据;其四,从根本上说,最终会使得经济学更具有“经世致用”功能。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7)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苏宁易购、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苏宁易购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内容简介

《互联网企业成长与盈利模式创新研究》以网络经济运行规律为出发点,着眼于互联网企业所采用的各种盈利模式,理性分析其构建和选择等方面的问题,期望能围绕加强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并带来企业成长这一总目标,利用理论分析、走访调查、文献分析和案例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研究,探讨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企业成长的规律。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企业的成长规律研究。探讨一般企业的成长规律,提出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②研究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形成与盈利模式的相互作用机制。③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途径、规律以及构成要素研究。通过对目前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新的划分,总结每种模式的特点并进行比较;通过对中国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以及对互联网企业经营业务的分析,得出这些盈利模式的一些共性,并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④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途径研究。研究网络经济的特性和网络环境下竞争结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经济对企业盈利方式的影响。⑤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研究。就互联网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的具体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

1.1.2 网络经济的特征

1.1.3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趋于多元化

1.1.4 盈利模式的困局及其对互联网企业成长的影响

1.1.5 本书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发展状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要素分析

2.1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成长外生论

2.2.1 竞争优势外生论

2.2.2 环境要素影响论

2.3 企业成长内生论

2.3.1 企业成长进化论

2.3.2 组织控制论

2.3.3 资源基础论

2.3.4 企业交易费用理论

2.3.5 企业认知发展论

2.3.6 企业文化控制论

2.4 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成长理论

2.4.1 多种企业成长理论与企业核心能力论的比较

2.4.2 企业核心能力论

2.5 互联网企业成长系统的思想

2.5.1 网络经济两大递增规律

2.5.2 互联网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

2.5.3 基于核心能力的互联网企业的成长逻辑

第3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形成

3.1 核心能力理论与盈利模式创新

3.2 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分析——以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为例

3.2.1 资源要素分析

3.2.2 能力要素分析

3.2.3 环境要素分析

3.3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提升互联网产品的黏性

3.3.1 互联网产品黏性的相关定义

3.3.2 用户黏性影响因素

3.3.3 黏性与重复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

3.3.4 互联网企业提高产品黏性的策略

3.4 通过盈利模式创新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4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的途径

4.1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分类

4.2 网络广告

4.3 增值服务

4.4 网络游戏

4.5 产品销售

4.6 即时通信

4.7 搜索引擎

4.8 多盈利模式结合

第5章 国内互联网企业盈利的特点

5.1 免费

5.1.1 以免费的基础业务吸引用户

5.1.2 免费策略的经济学分析

5.1.3 由“免费”产生的盈利危机

5.2 平台化

5.2.1 基础平台加增值服务的模式

5.2.2 平台注册会员收费,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5.2.3 阿里巴巴平台的收费模式

5.3 模仿中创新

5.3.1 模仿与创新

5.3.2 模仿、创新与自主研发

5.4 多元化战略

5.4.1 企业的成长性高低与企业多元化程度

5.4.2 业务横向或纵向的多元化

5.4.3 多元化的经济学分析

5.5 差异化战略

5.5.1 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

5.5.2 差异化基础上的垄断竞争

第6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

6.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及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1 梅特卡夫定律的困境

6.1.2 客户价值论的提出

6.1.3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链

6.2 Web1.0环境下的三代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3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模式结构及特点

6.3.1 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盈利主体关系结构

6.3.2 价值链的整合

6.3.3 淘宝网价值链的特点

6.4 互联网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4.1 利润点分析

6.4.2 利润对象分析

6.4.3 利润源分析

6.4.4 利润杠杆分析

6.4.5 利润屏障分析

6.5 A8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6.5.1 数字音乐市场现有的主要盈利模式

6.5.2 A8音乐业务系统

6.5.3 目标客户和盈利模式

第7章 互联网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

7.1 界定和锁定利润对象

7.2 为客户提供有核心价值的产品

7.3 打造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利润点

7.4 提高用户的参与程度

7.5 关注特定线上空间个体之间关系的建立

7.6 盈利模式创新——基于3G手机网页游戏

7.6.1 3C网页游戏的特点

7.6.2 3G手机网页游戏新盈利模式

第8章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

8.1 知识的溢出效应与盈利萎缩

8.2 网络经济市场秩序的失灵

8.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竞争力演变特点

8.3.1 网络经济特征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8.3.2 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深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8.3.3 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业务流程重组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8.3.4 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8.3.5 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8.4 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路径选择

8.4.1 以特殊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2 以整合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4.3 以配置性知识为切入点的路径选择

8.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企业成长分析——以乐视移动传媒网为例

8.5.1 网络视频行业产业链与盈利分析

8.5.2 乐视传媒网提供的基本产品与服务

8.5.3 乐视传媒网的盈利模式创新

8.5.4 乐视传媒网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8.5.5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乐视网成长途径

第9章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迅速成长

9.1 腾讯公司盈利分析

9.1.1 腾讯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9.1.2 盈利主要来源

9.1.3 收入结构分析

9.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腾讯战略分析

9.2.1 腾讯战略定位:以为中心,构筑产品金字塔战略布局

9.2.2 基于技术与应用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3 基于盈利模式创新的腾讯竞争战略

9.2.4 基于创新的腾讯核心竞争力形成

9.3 腾讯成长路径分析

9.3.1 网络经济下腾讯的成长框架

9.3.2 网络外部性、正反馈与腾讯的壮大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8)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9)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10)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院长孙宝文教授以《互联网经济、产业转型与时尚创意创新》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孙宝文教授介绍,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互联网经济加速演变的历史转折点,电子商务经济体正在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电子商务可以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催生大量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赢得“降速转型”的空间,可以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枢纽型主导性产业。中国应该抓住机遇,探索新模式、新形态。如果错过互联网经济,错过的将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时代。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模式研究中心高级总监徐哲显先生的演讲紧扣云计算、大数据、“工业4.0”和“互联网+”等关键词,重点讲解了云端时尚的具体内容,涉及流行趋势、面辅料交易、企划管理、快速设计、订货会到用户以及其它公共服务等内容,并从理论落地的角度介绍了云端时尚基地的运营及推广情况,为与会人员展现了云端时尚这一“互联网+时尚产业”的新图景。

《时尚北京》主编贾扬女士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强调了“互联网+”要抓住时尚生活的本质,并以自身为例讲述了如何通过互联网高效定制生活。她认为,“互联网+”对于生活、生产和销售的改变是全方位的,消费者可以做自己的设计师,也可以与设计师合作。贾扬女士预测“互联网+”的未来世界是创客的世界,呈现一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壮观图景。

上一篇: 软件开发的技术 下一篇: 高效课堂心得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