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5-23 17:01:52

策划学论文

策划学论文篇(1)

一、多与同事以外的人交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而有些人的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在工作上,除了自己的同事以外,似乎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很少交往。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下,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提出的想法,也仅限于组织里那些大同小异的想法。

而策划人则需要多交同事以外的朋友。与其他行业的人保持联络,除了可以交换情报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想法,扩大思考的范围。在作策划时,别出心裁的点子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经常与不同的人来往,才能拓展眼界。

在与人相识后,还要懂得与人交际的诀窍才能持续交往。自己应懂得如何制造机会。比方说,当五六个人在一起谈话时,你可以找出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互换彼此的背景材料,否则,与他人交往就永远只能是点头之交了。

二、逛街中培养感觉

作为策划人,你应能经常享受逛街之乐,刺激自己的想象力。

逛街的时候,一边逛,一边试着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并尽可能为自己找到千奇百怪的答案。因为每一种街道都有其时代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可以由此看到它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这算是一种自我磨练,而又不花钱的娱乐了。

除了逛街以外,也别忘了要参观各种店铺,看看各家厂商如何展示新产品,尤其是超级市场。别人宣传、销售的方法,以及顾客的反应,一定能够刺激自己的创意及思考。

购物中心更是不能忽略的,十分有趣的地方。在大规模的购物中心里,每一家商店互相竞争,让消费者来比较、选择,因此,所有的商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顾客的好感。更进一步地,除了提品服务之外,购物中心可能还会设计有运动中心、喷水池、桌椅等设备,吸引人们前往购物。有的地方更是绞尽脑汁,搭建迷你小舞台,让消费者在购物、休息之余,能得到更多的享受。这种“笼络人心”的方法,也很值得设计师参考、学习。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这里只是以逛街为例来说明培养感觉的一种有效办法,并不是说逛街对每一个策划人都很有意义。我们所说的“逛街”的外延,应该推及到整个生活的舞台。在这丰富多彩的“舞台”上,策划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多看、多体验,接触更多的信息,它们或许可以用在未来的策划中,或间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三、订阅三种以上的报纸

对于一般人来说,家里只要订一些关于运动、娱乐性的报纸就可以了,因为单位里已经订有专业性报纸,在单位里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偶尔看看电视、杂志,听听广播,似乎就足够了。但是,对策划人来说,应常搜集各种信息,并加以比较。而报纸则是价廉而丰富的信息来源。

策划人家中应订阅三种以上的报纸,这三种分别是:1.一般性报纸。可在全国或地方报纸中任选一种,作为重要新闻的来源。2.经济性报纸。可以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动态和经济发展趋势。3.专门性报纸。这些报纸可有助于增进策划人专门的知识。

在阅读时可以随时从认为重要的地方剪下来。剪报是建立个人小型资料库的简单而快速的方法,但首先要对内容进行分类,以防出现混乱。应从自己的工作范围,或是感兴趣的事物上来分界。至于一时无法归类的剪报,就暂放在“其他”部分里,等到足以形成另一具体项目时,再予以归类。对于剪下来的资料,应定时进行整理和细分,淘汰一些不重要的剪报。

四、学习策划的技术

与策划相关的一些专门技术已经分化到许多独立的行业中。这些相关的技术,可与策划工作相配合,所以策划人虽然不必将这些技术全部都学会,也应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在需要帮助时,知道应该去找怎样的人或机构。

与策划相关的专门技术到底有多少呢?日本的策划专家星野匡先生认为,它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

1.信息收集、分析技术。例如:用电脑终端机来检索资料的技术,近年来已确立了其专门地位。又如,调查的专门技术,从设计调查表到采访调查,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

2.构想设计的技术。策划人应训练自己的构思能力,这也是一种可学习的技术。

3.展现策划案的技术。要想学会执笔写策划书,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过,对于策划人来说,经常需要把策划案做成策划书。而策划书的文字表现不同于一般的书信或小说,有其专门性的展现的技术。现在,说话的技巧已被视为一种专业,世界各地都经常有关于表达艺术的讲座,美国的大学甚至开了这方面的科系,而策划展现也与说话技巧一样,渐渐成为一门专业技术了。

五、多亲身去体验

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身去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地了解它。别人公开发表的活动,惟有实际到现场去看,才能知道那个演出的成功与否,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其失败的问题又在哪里。因此,有志于策划的人应注意多多亲身地去体验,体验那种“临场感”。

亲身体验整个活动的过程,可以得知其企划的概要、其主题及目的,此外,还可以观察来宾人数,来宾属何种阶层、活动反应如何,等等。你可以研究它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也可以针对它的缺点,思考解决问题之道。大家甚至还可能学到别人幕后的营运方法。总之,到现场参与活动,不但可以对整个宣传效果作一评估,还能使我们得到很多新的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例如,大型的文艺晚会、新闻会、企业的庆典活动,等等。多参观这种活动,能增长自己的见识,这对于策划人员是很有益的。

亲身体验对于产品策划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新产品要用过之后才知道好坏,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浅显道理。

实地去参与活动和使用新产品,都应以愉快的态度去研究其内涵,否则便很难长久持续下去。在实际研究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事项:

1.选择好的研究对象。应选择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活动或产品,去实地了解它。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用那个活动的策划人或产品设计师的眼光,来看研究的对象。

3.作记录。仅靠自己的记忆是不够的,应仔细地做笔记或拍照,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料。

4.转化为策划基础。参观、使用之后,在脑中整理成为有系统的资料,再将这个概念予以构造化,才能成为策划的基础。

六、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策划学论文篇(2)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针对目前的学习主题设置相关的、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方案,并加以实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学习状态。“三合一“教学法以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学习单元,教师针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部分以尝试教学法为主;实践部分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接收指导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自学、讨论等方式解答问题、完成任务,边学边做,最终达到理论和技能的双重收获。

二、“三合一”教学法的运用模式

1.划分小组。“三合一”教学法以小组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基本组成单元。从营销策划课程开始就将大班级以自愿结合为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以8-12人为宜,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小组组长,组长负责与教师以及组员之间的沟通。将成立小组的原因、小组的任务以及课程和小组的考核方法等事先加以说明,最大限度地争取学生的合作和主动性。

2.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营销策划课程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别以尝试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教授,具体如下。(1)理论部分。对于课程的理论部分,先由教师概括性地介绍该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尝试性问题,并对问题的内容及具体要求作出解释说明。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应紧扣学习主题,所需资源在学生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目标市场策划章节中,教师提出了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尝试性问题,学生要解决问题必须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础知识,为实际的环境分析做好准备。学生接收问题后,通过自行学习解决尝试问题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然后以小组为环节就尝试性问题的具体实施进行讨论,最终给出小组解决方案。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对于学生的疑问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尽量使学生自己解决。以小组为单位对尝试性问题作出解答,解答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对其提问、点评,最后由教师统一讲解。教师的讲解并不是通篇讲解,只针对重点、难点以及各小组解答问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以阐述。同时,教师还可以就之前提出的尝试性问题列举类似的案例来加以对照说明,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掌握该环节的知识。(2)实践部分。就课程的实践部分来讲,任务驱动法更能体现出营销策划课程的精髓,具体操作如下。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依据其对行业的喜好和熟悉度,协商来确定某企业作为营销策划任务完成的标的。各小组在选择企业时应考虑该企业产品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使用量,且确定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与所选择的企业进行沟通,从而为最后的营销策划评估做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作用,以校外实习基地为策划对象,依托校企合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便于检验策划的效果。例如,本校组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当地最大的高端建材市场———湛江博皇国际家具建材采购中心进行观摩学习,并以其为对象要求学生为其设计节假日促销方案及广告词。小组接到任务之后,通过协商进行内部分工,规定各组员的职责以及完成的时限。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对于所选定的企业进行深入接触,广泛收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逐步形成正式的策划文案。这个环节的小组讨论可以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课下的讨论主要是策划创意的产生及策划文案的形成;课上的讨论主要是与教师的交流以及其他小组的信息共享。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各组的进度,对于学生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过激行为要及时加以疏导、规范,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冲突。由教师组织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后对各小组的策划文案进行展示和点评。各小组制作PPT,由教师规定统一的演示实践,在课堂上对本组的成果进行演说展示,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为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策划过程,要求各小组在文案中详细注明每位组员的分工及职责,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就每个组员的分工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教师可事先制作评分表分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由教师分数和其他小组所给分数按比例共同确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个学生的实训成绩由小组成绩与个体表现两方面综合评定。先由各个小组根据每位组员的表现及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贡献给出小组评分,再由教师结合小组评分依照事先设定的比例给出每位同学的最终分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的策划成果交予对象企业,由企业来作出最后的评价。例如上述组织的针对湛江博皇国际家具建材采购中心的节假日促销方案,最后将各小组的策划文案整理后统一交与该公司,得到了该公司的高度认可。

三、“三合一”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小组合作式教学法贯穿整个课程的学习。在课程伊始成立的各学习小组,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知识的应用都发挥巨大的作用。营销策划本身是一项团队合作式活动,从课堂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事先体会到小组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冲突、矛盾,并且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对学生今后进入社会,较快地适应团队工作大有裨益。

2.小组人数不宜过多。理想的小组人数以8-12人为宜。人数过少会导致每个组员分担的任务过重,可能出现力不从心或消极倦怠的情绪;人数过多会使某些组员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成为组中的“闲人”,搭其他组员的便车,引发某些不满情绪。同时,过多的人数对于有效的沟通也会带来较大阻碍。

3.对于最终成绩的评定要综合考虑。教师对各组成绩的评定既要考虑策划文案及文案展示的效果,又要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某些认真完成,但是策划文案质量相对不高的小组及其成员要给予一定的照顾,避免挫伤今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师需认清自己的职责。某些教师认为采用尝试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自己的工作任务相对轻松,事实并非如此。不论是尝试教学法还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对理论知识把握的同时,对于企业的实际运作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和答疑解惑,因此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实操能力,如此才能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合乎实际的解答。

策划学论文篇(3)

二、高职学生广告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以小企业广告策划为例,高职学生单纯依靠书本得到的广告策划相关知识,按一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策划,其结果可想而知。策划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广告目标方面,只重视产品推介、过于关注销售数量和眼前利益,缺乏全局观念,不能从国家、地方和企业战略等高度全面系统地塑造和宣传企业的良好形象;广告内容方面,片面地从企业名称、历史和规模、设备和技术、质量优势、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考虑和策划;广告方式单一,忽略了小企业实力小、资金缺等实际情况,囿于大众媒体广告形式以及户外广告范围进行策划,很少有人在企业传播方面进行企业形象塑造和宣传策划;广告受众的选择方面,重点对各类消费者,很少考虑对金融关联者、关联事业者、政府及其相关人员等对企业发展有深刻影响的群体进行传播,更忽略了内部员工对企业形象塑造和信息传播的作用。集中反映了高职学生宏观思维高度不高,微观思维深度不够,视野不开阔。

2.原因分析。这里主要从教学方面寻找原因,即广告策划教学还不够重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广告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教师只重视可视、可测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难以预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欠缺;教学设计没有正视高职学生不善理论学习而长于实践探索的学习特点;教学设计不能有效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创新热情。

三、构建高职生广告策划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以任务教学模式促进广告策划基本能力的构建。一是任务驱动,激发兴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必须与具体情境紧密联系,学生在其中开展自主操作活动,知识才有意义,经验能力才能有效迁移。以企业真实任务为驱动,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真实任务,符合活动性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能在实践中学习和增长知识经验。二是引入任务教学方法,构建广告策划基本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说“接知如接枝”,理解新知犹如植物之间的嫁接,要以既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培养和提高广告策划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建构广告策划基本能力。广告策划基本能力的培养应引入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原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丰富和调整原有知识和经验。任务教学法要求和指导学生按教学四个步骤开展学习活动:明确目标任务—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在完成教学四个步骤后,引导学生总结广告策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从市场、商品和消费者调研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商品定位、消费者定位、广告定位,依据四个定位确定广告主题,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主题进行广告策划。掌握了广告策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广告策划的基本能力也基本形成。

2.以项目教学模式促进广告策划创新能力的构建。广告策划基本能力构建后,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突破的瓶颈。这一阶段要抓住两个环节:一是引入企业项目并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小企业广告策划是一个完整的项目,适合实施项目教学法。这里使用的项目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的步骤基本相同,即明确项目标任务—制订项目计划—实施项目计划—项目完成情况检查评价。不同的是,项目任务更复杂,目标任务由学生自主分析确定,教师不做过多指导,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二是通过项目评价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这是广告策划创新能力构建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学生自主完成项目任务后,成绩要肯定,不足要指出,但一定不能以教师预定的行为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果,更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和束缚学生,而是要通过项目评价,肯定成绩和进步,引出问题、不足甚至争论,生成教学目标,促进深入学习。项目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完成的项目结果进行检验,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建构主义认为,评价不应被视为教学设计的附加部分或预先测试,不应与教学过程分离。学习的结果是由个人建构的,最好的评价者应该是学习者本人。项目评价应分为两步: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点评(有条件的可引入企业评价),这些问题和不足是学习中出现的,是学生发现或自我觉醒的,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提供了契机,也是生成新的更高层次教学目标的依据。比如,通过项目评价,学生策划存在的不足,如广告目标急功近利、传播内容偏颇、传播方式单一、传播对象(广告目标受众)选择模糊不清等,成为学生自觉克服的缺点、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目标定向的,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形成相应的预期,学习才能取得成功。可见教学目标设计十分重要。长期受泰勒目标模式的影响,我国各类教育的教学目标都是以行为目标为主,其主要特征是具体性、可操作、可观测性、统一性、预定性。优点是指导方便,可测可控,评价客观,效率较高。缺点是只适用于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测定行为结果的创造性能力方面的培养。

3.以生成性教学目标促进广告策划创新能力构建。第一,生成性教学目标的概念。生成性目标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自然生成的目标。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目标产生于学习过程,产生于学习者与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斯坦豪斯认为,通过教育过程的不断调适,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发展。教育成功的程度即其所导致的学生不可预期的行为结果增加的程度。根据上述观点,广告策划创新能力培养应该通过项目评价生成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教学目标。第二,广告策划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的生成。强调教学目标生成于教学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总目标应该预设,与创新能力息息相关的深度发现问题、多维角度看问题和高视角宏观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目标等也应该预设,必需且能够预知的行动目标也可以预设。下面以小企业广告策划为例,探讨广告策划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具体目标:一是发现问题的数量;二是隐性问题发现的比例;三是发现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广告策划前期工作中,学生通过调研能发现多少企业生存发展的问题,优势和劣势各有哪些?特别是融资困难、知名度、美誉度等难以观测的隐性问题,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上述问题调研的渠道和方法是什么等,发现得越多,渠道越多样,表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超强。按照上述三个指标评价和鼓励学生,增强学习动力。

教学目标之二:培养多维度理解问题、高视角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把信息、知识转化成创新灵感或创新策划的能力。具体目标:一是对一个问题能从多少个角度去理解;二是从不同高度理解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三是对一个任务能提出多少个解决方案;四是创新思维的品质等。比如,影响小企业广告决策的问题,考查学生除了知道实力、资金、广告费和广告效果、成本等因素外,是否发现深层原因?又如,企业形象的塑造和传播问题,能够通过广告和企业传播活动来完成,这是基本的创新要求;能够运用各种传播形式如公益、公关、业务活动等来完成任务,这是进一步的创新能力;如果策划利用公务活动等来传播企业信息塑造企业形象,创新利用一些特殊媒介如论坛、现场办公会,甚至把政府当作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来传播企业信息和形象,那就是更高一级的策划创新了。创新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媒介需要与之相应的创新传播内容,这又是另一级的创新要求。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方面,考查学生能否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行为、社会公众心理、先进的效益观念,能否从经济和营销理论的高度,甚至从更高的政治政策层面如国家、地方战略高度,来谋划广告策略,把企业广告和企业传播结合起来,在企业广告中传播,在企业传播中巧妙进行广告宣传。这些都属于高层次的创新要求,都应该成为策划创新的教学目标。以这些教学过程生成的教学目标,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通过广告调查、案例鉴赏、文献研读、理论学习等,加强深度发现问题、多维角度理解问题和高视角宏观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之三:学习态度转化与学习能力提高程度。这一教学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高职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观察性、活动性以及理论学习三结合的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观察性学习指通过对他人活动过程及结果的观摩,获得、丰富或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非常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是他们乐于接受的,能够检验、矫正和丰富学习所得知识和经验的最佳的学习方式。观察性学习不仅包括过程、动态、实践的观察和学习,也包括结果、静态、理论的观察和学习。活动性学习和观察性学习相伴相随并存在互动关系。当碰上难题时就会通过行动观摩、文献研读、案例研究、理论学习等观察学习活动,学习别人的策划思路、方法等,并与自己的策划进行对比,发现不足,纠正错误,调整原有的思路、方法。观察性学习便于开展、生动直观、效果明显。由观察性学习开始,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和理论学习三者结合,对高职学生学习策划知识、积累策划经验、探索策划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策划学论文篇(4)

二、“工作室化”教学法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工作室化”教学法是将职业领域“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它是为适应高职教育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行动起来,不是看老师“表演”,而是自己动手动脑操练。它在教学中具体落实为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几个部分。

(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设计项目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是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其次,还应考虑设计的活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要有利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设计分模拟项目与真实项目两类。真实项目一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有实战效果,一旦完成也更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但真实项目并不一定都与教学知识板块匹配,有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与进程,结合学生的现实条件来设计模拟项目,如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消费品市场推广项目,或各级各类广告大赛中有关广告策划与创意类的参赛项目,开展“工作室化”教学。

比如,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做“黑莓汁的导入期广告策划案”;秋冬季来临之际,让学生做“××润唇膏的校园推广策划案”等,实际教学情况表明,学生参与兴趣高,能力提升明显。当然,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注意提供详尽的产品信息、产业发展报告等相关资料,否则学生在项目演练中,会无从下手,往往选择三两天坐在电脑前凭空想象,炮制出一份策划案,或上网下一份策划书然后改一个产品名称,这将与实战教学的目的和初衷相违背,达不到教学设计中设定的实训效果。“工作室化”教学在开展中,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结成4~5人为一小组的策划团队,设“策划总监”一名。每团队须兼顾成员在沟通表现、策划创新、艺术创意、文案写作等方面能力的差异,以互补为原则,确保团队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沟通意识都能很好地发挥,从而保证广告策划与创意各环节顺利衔接和开展。教师制定学习规则,阐述策划流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设计项目,指导各团队的“策划总监”组织团队学习、搜集资料和进行头脑风暴,督促各团队紧跟教学进程,完成项目中的各项任务。在各团队完成整个项目后,做成提案PPT,向全班———“模拟客户”作提案陈述,回答“模拟客户”提问,接受评委团(由课程教师、行业兼职教师、“策划总监”三方组成)评价,最终确定胜出小组。这种三方评价方式可增强学生对评比结果客观公正性的期待。模拟项目演练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让各团队进行工作总结,加强他们对优秀经验以及工作不足的交流;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应结合实例进行有针对性地总结与拓展,对整个项目进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好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二)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工作室化”教学法中,教学内容的项目化离不开策划与创意理论的支撑。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广告公司内部实际工作流程来组织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工作情境,让学生熟悉广告公司的作业方式,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联系,充分体现学习情境职业化特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未来岗位对接。

第一步,从仿真客户部的客户沟通、业务接单开始,设计广告主体分析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主体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步,市场部进行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查,并进行SWOT分析,设计广告市场调查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市场调查的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调查资料整理的方法。

第三步,广告市场调查之后,策划部即可确立目标,进行广告主题策划、广告战略与策略的策划。在学习情境的设计中广告策划情境的设计最为关键,须详细介绍广告定位方法、目标确立的技巧、广告主题的提炼、选择广告战略以及决定广告策略的方法,便于让学生掌握广告策划技巧后顺利完成模拟项目的策划。第四步,创意部根据策划部提供的策略单进行创意讨论,设计创作方案,在教学中设计如何进行广告创意学习情境,详细介绍创意程序与方法。

最后,媒介部进行广告传播策划,设计媒体选择与组合的学习情境,介绍广告媒体企划流程与方法。在学习情境的职业化设计中,教师不仅是策划与创意理论的传授者,还要当好项目执行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收获知识,在过程设计的各岗位上消化和牢固知识。在学习情境职业化与学习过程岗位化体验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科学地安排项目实施进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项目演练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也可就突出的问题和有争议部分组织他们进行“头脑风暴”或专项讨论。通过交流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竞争意识,拓宽学生的项目运作思路。广告本身是个动态的过程,应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多鼓励他们拓展发散性思维。模拟项目的演练本身强调的就是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担心他们理解不了或做不了,应放手让他们主动去消化已知、探寻未知。

(三)努力促进学习成果社会化“工作室化教学法”中的成果社会化可以有三个重要指标:一是就业,二是成果被企业采纳的次数,三是大赛的获奖情况。关于这三个重要指标,“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的教学设计也给予了认真思考,在教学中开展的职业化体验,可为学生的假期见习、实习提前作好心理准备,也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优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经常关注相关的广告网站,注意收集有关企业策划与创意点子的网络征集信息,鼓励他们勇于去尝试参与到真实项目的策划与创意中;最后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学生广告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进一步消化课程中所学的理论与方法。总之在课程教学中尽可能创设机会,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策划学论文篇(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一直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目前,就业人数的增加、就业矛盾的突出、就业难度的加大,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就导致了大学生出现了一些就业心理问题。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依赖心理

部分毕业生缺乏独立意识,意志薄弱,缺乏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认真考虑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单位或就适合什么样的就业岗位,寄希望通过家人帮助或其他社会关系实现就业,

表现出较强的就业依赖性。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的。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自认为有门路,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面对竞争,他们无所适从,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往往消极、被动地等待。

(二)焦虑心理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十分普遍。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信息和渠道,面对还不大成熟和完善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在?国家需要、个人志愿、有限的就业岗位、多样的就业环境和个人选择等各种因素构成的职业选择中,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职业渴望,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大学生面对未来焦虑不安。这种表现在一些冷门专业大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大学生、工科女大学生身上尤为突出。他们焦虑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就业单位,能否胜任工作。他们渴望尽早落实单位,幻想着无需经过周折就能找个称心如意的单位,然而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往往会事与愿违。这种焦虑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常常表现出心理紧张,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毕业环节的完成[1]。一些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当个人的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不太吻合时,就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还有一些大学生面对签约与违约、就业与考研等矛盾时职业生涯规划论文,难以取舍,精神上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三)自卑与自负

在求职过程中,有的毕业生因为就读学校不是名牌、所学专业不景气、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表现出自我评价过低,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往往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能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不敢竞争,从而严重影响了择业效果。与自卑心理相反,有些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在这种心理作用的支配下,他们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往往把就业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大城市、国有企业,而对于那些市县单位、民营企业则不屑一顾,甚至对用人单位提不合理要求等,这类学生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四)从众与攀比

从众是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现象论文格式。有一些大学生由于思想发展不成熟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缺乏个人主见,遇事随大流,表现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而是人云亦云,盲目从众。千方百计挤热门,结果热门单位进不去,适合自己的单位也被别人捷足先登而失去了就业良机。攀比是大学生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求职心理。有些大学毕业生往往拿自己身边同学的择业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就业标准。部分毕业生,见到别的同学被挑中,自己落选,就感到脸上不光彩,心里蒙上一层阴影,滋生攀比心理和好高骛远的心态。

(五)盲目心理

求职的盲目心理也比较普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深刻全面的了解,无法确定自己的择业方向,因而在就业时产生了随波逐流的盲从心理。这类学生往往不虑及自身的能力、专业和条件,只追求时髦职业、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以至于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结果错过择业良机。一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毫无目的性,对他们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迷茫,因此,他们往往会参加各类招聘会。凡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他们就会前去应聘,这样简历投出了很多,可往往大都没有消息。因为盲目,没有目标,见别人忙于找工作,而自己不忙。心里不踏实,存在着浮躁、不安、无名的苦恼;还有些大学生存在盲目求高的心理,他们只单向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十全十美,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无不在其考虑之中,却忽视了如此完美的单位能否赏识接纳自己。由于不能给自己合理定位,最终导致择业受阻[2]。

另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求稳心理也是非常普遍。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多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倾向于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还有许多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大学生追求职业稳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要避免毕业生在认知方式上陷入非理性状态,将职业稳定绝对化。还有部分学生期待第一份工作就能够达到理想状态,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这样的工作不是说没人碰到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但是碰到的几率是很低的。

二、应对措施

基于以上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本文从社会教育、学校指导与教育以及毕业生的自我教育这三个方面介绍一些应对的措施。

(一)社会教育

一方面,正确的舆论引导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介绍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技巧、社会状况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民主、积极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毕业生独立、有针对性地充分就业;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使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稳定的职业,从而失去一些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另外,还有少部分父母专制性强,使得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矛盾、难以决策等心理。因此,家庭成员和亲友除了给予毕业生的引导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让毕业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决定的环境氛围和机会。

(二)学校指导与教育

1.加强职业规划教育

在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指导学生求职和将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职业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找准自身发展目标;帮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努力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挖掘自己的各种潜能,努力提升和锻炼自己;通过职业目标的引导,能够自觉按职业目标的要求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大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类的课程。这时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渐渐的从躁动和兴奋中冷静下来,有些学生已经开始考虑将来的发展方向了。通过集中授课的形式,让大学生建立就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长处和兴趣,调整、完善自己的目标,并做积极准备,为日后的就业和发展储备相应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其次,在大三加强实践、创业教育。开设一些创业指导课程,通过举办创业讲座、创业大赛等载体,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另外,可以举办一些模拟招聘会,也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开展就业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的就业训练让大学生提前体验求职过程,了解社会需求,让他们有的放矢地为今后的求职工作做好准备,增加就业成功率。

2.做好就业心理指导与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制,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让大学生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客观的评价,并能加以合理调适。这样,才不会盲目自信和自卑,才能克服一些就业的心理问题论文格式。通过成功求职策略的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是求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3.建立高校实习就业基地、创业孵化基地

建立高校实习就业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锻炼。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或教育实习.使学生了解社会就业与职业的实际状况,为今后的求职积累宝贵经验,同时还会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价值标准。通过搭建专门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地,促进创业成果转化,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创业经验。

4.就业技巧的指导

就业技巧的内容包括求职目标指导、获得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有针对性地制作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材料、学会面试的文明礼仪和语言技巧等。掌握就业技巧可以调整学生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帮助学生熟悉社会、熟悉职业状况,以及提高求职成功率。如果你忽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必然会在竞争中吃亏。这方面,大学生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事先武装一下自己,也可向有关的专家、老师咨询请教。另外,良好的心态是应聘成功的关键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它来自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三)毕业生自我教育

一方面,摆好心态,科学定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有些学生就业面试时到处碰壁,有的错过了应该抓住的好机会。这时需要毕业生保持乐观的心态,正视择业受挫的现实,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同时,应养成客观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我的好习惯,学会认识自身优势,了解自身不足,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做到有的放矢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很看重的。用人单位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很看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一般来说,在学校和社会上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是用人单位所青睐的。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等,而这些综合能力又都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三、小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热点和难点。通过高校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科学定位职业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不断完善心理素质,有效地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规划好职业之路并为之努力奋斗,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加强学习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该端正心态,根据形势,调整就业期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庆国,李祥印,刘强.当代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初探[J].青少年研究,2003,3.

策划学论文篇(6)

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思路

1.针对性。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北京发展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的一线的会展人才。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北京地区会展企业对从事展览策划工作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需求来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相应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适用性

学生需要完成的课程的学习任务,全部来自于会展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学生从事展览策划工作,打下了专业基础。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的转化能力,课程的学习任务也没有完全照搬企业的工作内容,而是把企业的工作内容转化为教学中可实现、可操作、可执行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学环境下,完成课程的项目内容。

三、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计内容组织与安排

内容的组织安排上,我们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体现整体性的设计思路,按照会展策划工作的不同阶段,将企业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融入到教学可实现的学习任务中。每个学习任务都体现了展览策划工作的逻辑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会展策划的专业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要点分析--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点的学习--根据任务工作6步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内容--项目评价总结。这四个教学环节中每个环节都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在项目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体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按照项目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项目小组由5~6名同学组成。由两个主讲老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每名教师指导3~4个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充分的沟通,团队协作,同时要把项目成果向指导老师汇报,并回答指导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学习任务的分析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能够锻炼和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学生按照实际的六个工作步骤,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完成,并由企业兼职老师根据学生正在进行的项目任务,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总结的工作方法与学生一起分享,让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的核心方法,同时使学生感受学和用的联系和区别,激励他们明确目的,不断努力。突出实践性内容,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宽泛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补充和填补了教学中部分知识和实用技能的不足,为培养学生复合型素质打下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实现与展览企业工作内容的零对接。

四、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

核心课程评价方案的思路考察一个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出工学结合的思想。核心课程的评价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要求进行,评价指标不能脱离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基本的思路是: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具体如下:课程项目评价主体由学生项目团队成员、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三方结合共同评价。课程项目评价的内容需要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进行,评价要以检验学生能力提升效果为主,验证学生知识领会程度为辅。课程项目评价对象需要针对学生完成的可视化成果(如学习工作页中的条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填制的表单、制定的计划、编写的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录制的音像资料、软件系统操作获得的数据结果等)进行评价,同时适当包含教师自身授课反思及学生课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课程项目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操作、集体陈述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检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策划学论文篇(7)

 

五年制高职生是大学生队伍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他们都是高职院校里的弱势群体。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他们与三年制高职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其它因素,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一些与教师教学指向不相协调甚至相背离的消极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明显的具有攻击性的行为,如谩骂、故意顶撞老师等等,干扰课堂秩序;另一种是较隐蔽的具有退缩性的行为,如睡觉、上课走神、易爱消极暗示、上甲课做乙事等等,虽未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这一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往往为教师所忽视。调查、分析产生课堂消极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生源质量先天不足。进入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中考竞争中处于劣势,失去进入重点高中甚至普通高中接受继续教育资格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好、自控能力差是五年制高职的普遍特点。

2、学生普遍感到厌烦。主要是教学内容太难,或者太抽象,令人味同嚼蜡;其次是教师教法单调——照本宣科,语言平淡如水,令人索然无味;再次是教师课外话太多令人心烦;最后,教师授课总是信马由缰或者愤世嫉俗,也令人倒胃口。

3、紧张感的发泄。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基础薄弱,自控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提出的学习或行为规范方面的正常要求总是完不成,面临着失败的威胁,造成心理紧张,积累一定程度,只要有导火线作用,便不断发泄,有时还可能发泄到其他教师身上,让教师感到莫名其妙,而学生则认为“老师总是对我有偏见”;或者是教师要求过当,且滥用惩罚手段,使学生如履薄冰、疲于应付,产生不满情绪,诱发退缩性的行为,个别心理素质差的学生还有自虐行为。

4、寻求注意与地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得到承认、受到尊重。这些学习成绩或行为习惯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发现自己很难从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同时,便以明显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以“争得”在班级中的地位,颇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5、教师处置失当。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这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心里来“气”,不够冷静职业规划论文,甚至失去理智,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言语与过火的动作,诸如训斥、辱骂、体罚等,使学生觉得很没有“面子”,从而恼羞成怒,导致消极行为不断升级,甚至激起极端行为——跟老师摆“擂台”。

6、家庭因素干扰。家庭环境是学生的第一教育环境,其不同构成可以造成学生性格方面的差异,如家庭贫困或父母过早离异的学生,比较自卑,心理相对封闭;家庭过于严厉的学生,比较胆怯,叛逆心强;家庭富有或受到过分溺爱的学生,比较任性、唯我独尊;父母关系长时间紧张的学生,容易激动、性情暴躁;父母中有不良嗜好且放任小孩自流的家庭,学生一般自控能力低。

上述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使课堂消极行为的诱因复杂化。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议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下列五个措施,以减少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

1、课堂教学求新求变,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关键

课堂新颖、有趣、多变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大多数公开课受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当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课堂学习时,课堂消极行为便不攻自破。因此,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求新求变”:①加强教材建设论文开题报告。教学改革的种种设想和试验最终都要体现和落实在教材建设上,而作为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教材的质量对学校教学改革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学改革水平的高低。教材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与教学摘要注意有新意、有变化,以保证每节课都能抓住学生的“心”。

2、注意融洽学生师生关系,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可靠保证

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情感关系不同的教师来施教,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课堂消极行为案例也表明,师生之间相互反感,诱发课堂消极行为。因而,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融洽师生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勤奋好学、诲人不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富有责任心、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等等都将有助于自己在学生中树立威信;②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正确认识。通常,教师对于所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优点,对于不喜欢的学生易于感知其缺点,并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反之亦然。所以教师要创造并抓住各种机会,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有时还可以尝试建立移情性的认识,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体会彼此的情感、思想,赢得相互的理解和肯定;③对学生进行感情投资,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如给学生送点小礼、多些口头表扬、满足其求知和人格完善的欲望、适时适当地“减压”——宽容其偶然过失、开开玩笑、搞点无伤大雅的“恶作剧”(对象最好选择教师自己或是与教师亲近且心理素质好的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你所教的课,课堂的消极行为自然也就销声匿迹了。

3、磨练课堂组织教学机智,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有力手段

大量事实证明,高超的课堂组织教学艺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制止课堂消极行为的发生。对于有课堂消极行为的这些五年制高职学生班级,教师进行组织教学时可作如下尝试:①上课提前两分钟进行教室,跟学生适当接触,并暗示学生快要上课了;②上课铃响后,全体学生起立,教师要用温和的目光、微笑的表情注视每个学生,检查课前准备和立正情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入上课“状态”。③对于课堂上发生的消极行为,一般以暗示、提醒为主,如用眼神制止、爱抚性地拍拍肩膀、适度变化语音语调等等,避免将学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维护其自尊心,尤其是对于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更应如此;④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务必坚持“热问题冷处理”原则,保质冷静和理智,避其锋芒、以“柔”克“刚”,必要时可以“求弱”——找个台阶,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这也是更深层次维护“师道尊严”;⑤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会欣赏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对有退缩性行为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或凭空指责,要广泛使用激励机制,使课堂成为所有学生展示、锻炼、成长的“乐园”。此外,教师在平时要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或观摩著名电视节目的现场主持,把握有关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4、注意形成帮教合力,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重要举措

课堂消极行为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惯性职业规划论文,这要求我们在处理具体个案时,既要充分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又要注意形成帮教合力。可能通过如下途径:①主动跟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班干部交流,了解其他课程的课堂情况,看看是否有类似表现,并与其他教师在课堂要求上达成共识,统一步调;②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经常交换看法,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③对于受消极暗示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工作,使之放下思想包袱,以正常的心态进行学习、生活和工作;④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请班级中比较优秀的同学适时给予提醒、帮助,促使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⑤在班级广泛开展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让有消极行为的同学感受到的温暖,逐步实现集体荣誉感与个人荣誉感的统一,愿意为班集体的荣誉尽一份责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日,引导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5、教师身心状态良好,是消除课堂消极行为的必要条件

教师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教师从容地驾驭课堂、有效的控制课堂消极行为,十分必要。因而,教师个人还要注意努力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建议做到:①保证每天有必要的休息时间,特别是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自己每天都有充沛的精力。八小时之外的娱乐活动可以适当参加,但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决不可昏天黑地、通宵达旦;②坚持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最好是户外活动,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自己健康的身体;③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多与外界交流,特别是与兄弟院校的同行们交流,开阔视野,充实自己,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因封闭而自卑或自大;④选择发展一至两项有益的业余爱好,诸如练习琴棋书画、伺弄花草虫鱼等等,使自己一则有精神寄托,二则可以修身养性;⑤随时调整心态,笑对人生,处理好“知足常乐”与“知不足而进取”的关系,乐观豁达、锐意进取,并以自己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吕立宁.关于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8-70.

[2]姚延匠.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8-20.

策划学论文篇(8)

对于刚刚接触包装设计课程的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似乎显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包装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们周围随时都会接触到各类形形,规格不一的产品包装。“陌生”是因为他们以前从未站在理论和学术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包装设计,因此是十分陌生的。

目前,高等学校中艺术设计教育体制基本是沿用西方设计模式。然而中华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主干,存在着与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文化内容。在哲学观、民族观、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思维形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如何利用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来进行自我构造,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包装设计是解决包装设计教育中文化传承的关键问题。要用新颖的方式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用创新的精神发展包装设计。

1学习理论,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开设传统文化理论课,在课程中主要阐释传统文化性概念。以传统的审美哲学为出发点,结合民族性、地域性等概念,从包装材料的选择、造型设计、结构设计、装潢设计等几个方面,结合实际课题来引导学生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为包装设计的历史梳理、创意开发做系统的思考和归纳。例如,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意识的各种具体形态及其发生初始阶段的内外因作用、起源机制,对现代包装进行动态、实践性的综合考察与引导。同时充分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注重包装设计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的联系,吸收最新成果,充实内容,开启思路。

2继承传统装饰,用现代手法表现

中国的传统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里,积累了极具特点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将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美学教育中,包装设计中以人文思想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运用传统元素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自然、民族、怀旧等意味的包装设计。例如,把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不仅能使设计具有本民族的审美情趣,更是一种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在谭木匠SP礼盒彩绘婚庆梳子包装设计中,它的传统文化与时代性就结合的和谐自然。材质上,整个包装盒采用了再生纸,内容物采用了天然木材,其表面装饰来自中国南方天然的颜料———漆。造型上,该包装取自中国古代吉祥符号———“合欢”,在传统文化中,这一符号被认为是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幸福美满的象征。色彩上为红色,红色在中国具有喜庆、祝福的寓意。

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合欢梳子把“心心相印”的内涵揭示出来,使得谭木匠梳子的包装形象在国际上创造出独特的个性形象。承德“板城烧锅酒”的包装设计同样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造型以形传神,将古代宫门的古铜钉元素作为装饰,以金龙、祥云为基本图案,风格统一,品位高雅。整个包装造型优美,结构严谨,体现出中华民族雍容、华贵、大度的品质,同时也体现出浓郁的东方特色及中国民族艺术的博大精深。山西杏花村汾酒的包装设计,以杏花、牧童表达了“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情画意,不仅用传统的图案体现其历史悠久,而且与经典的蓝色青花瓷纹样结合,充分体现了商品色彩的民族化特征。我们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传统元素设计成一个个既有视觉冲击力、又富有民族文化的包装设计。

3运用传统的包装材料,增加作品的个性

包装材料是完成包装设计视觉形式美的物质载体,是实现包装各功能要素的先决条件。材料其本身就具有叙事功能,在教学实践课中应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材质特征和肌理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在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利用不同材料的纹理的原始特征与美感,再现商品形象的品质和内在美,让材料本身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木质的包装应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品包装设计上,就体现出不同的商品文化属性:做雪茄的包装,表现了一种尊贵的气息;做书籍的包装,表现的是一种人文情怀;做食品的包装,则表现了自然的味道。传统的材料主要有稻穗、竹子、木材、蓝印花布、丝绸、陶瓷等。著名的艺术家黄永玉先生曾经为湖南湘泉酒业设计了酒鬼酒和湘泉酒的包装。瓶体采用陶土工艺制成,表现出质朴、典雅的视觉感受。瓶形是个造型敦厚的扎口麻袋造型。

“麻袋”盛酒,暗示酒是粮食的精华。传统民间包装材质中的土陶,经过现代意味的设计,达到非常纯粹和精炼的程度,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给材料叙事的平台,借助它们表现商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商品的品牌形象。

纳入地域特点

中国地大物博,具有传统人文传承的广泛视觉印象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历史人文作为每一个地区的独有资源,能够直接引导新的现代视觉语言形式。例如,各地建筑的风格类型、传统食品的固有形式、特色菜肴、生活用具的特点、地方性的服饰特色、喜庆节日的色彩、娱乐活动的特点、民居的起居习惯特征等。在漫长的岁月里,早已沉淀为公众习惯与审美尺度的丰富视觉遗产。这种经过长时间的优胜劣汰所形成的文化影响,能轻易的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第三十届“莫比乌斯”获奖作品水井坊包装设计,首次采用手工内烧花工艺将老成都六处著名景点:武侯祠、杜甫草堂、九眼桥、合江亭、水井烧坊、望江楼彩绘图烧制在玻璃瓶井底井台六面,正是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域特征孕育了水井坊的成功。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视觉形象,都能以现代的形式融入区域性包装设计体系中。

设计教育有别于传统的艺术类别,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而改变,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可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设计具有家乡特色的包装设计,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把区域性文化发挥到较高的水准。因而,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把不同地方性的特点加以整理利用,以达到包装设计教育理念上面的融合。

体验传统技艺,切身感受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技艺中的视觉设计资源,是我们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设计实践的积累,可以将传统技艺服务于现代包装设计,这就可能自然地由内而外改造文化体质,化技艺为有意味的形式。以木工技艺为例,它理性地构造了造物审美的哲学高度:阴与阳的概念,在木质材料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策划学论文篇(9)

2课程考核方案改革

2.1考核总表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占50%。形成性评价是由日常考核(根据上课考勤情况、完成作业、课堂实践情况等)20%和单元实践(根据完成项目的时间、功能、是否创新情况)30%组成;终结性评价是由课外项目(学生陈述所完成的项目、老师提问情况)30%和期末考试(笔试成绩)20%组成。

2.2日常考核细则日常考核满分为100分。课程授课共有12周,4周定为一个月,学生每个月的工资为4000元,日常考核由学生最终的3个月的工资总额决定。一个月如果有3次无故缺席,解除劳动关系(成绩直接定为不及格)。表现优异者,有奖金(每个月400元钱)。备注:迟到早退1分钟扣5元钱;旷课一次扣400元钱;请假1次扣款100元。

2.3单元实践评分标准单元实践评分标准由方案完整可行80分、文档规范10分、PPT完整美观10分组成,根据方案的完整美观度酌情扣分,方案非独立完成或方案不完整者酌情扣分,文档没有按照规范要求的扣10分,PPT不完整美观者酌情扣分。

2.4课外项目评分标准教师负责给每个课外小组打分,小组根据教师的打分给每个成员打分。小组的得分是小组成员得分的最高分。小组成绩为优秀的,小组成员成绩为优秀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良好的,小组成员成绩良好的比例最多为50%,及格的比例至少30%;小组成绩为及格的,小组成员成绩及格的比例最多为50%;小组成绩为不及格的,则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为不及格。课外项目评分标准为:(1)功能完整,占50分。评分细则为每个模块占10分,共50分;功能完整或不正确的扣相应分数。(2)项目组计划合理,占10分。评分细则为没有提交计划扣10分,计划不合理扣5分。(3)按时提交成果,占10分。评分细则为按照计划按时提交成果,每个阶段占2分,没及时提交成果的扣10分。(4)资料齐全,占5分。评分细则为项目组成员每个人写好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并写了日总结、周总结和月总结。(5)文档规范,占5分。评分细则为整个文档格式规范。(6)答辩,占20分。评分细则为语言表述清楚,简明扼要,回答问题正确。

2.5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题目全是开放性的主观题,本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是以开卷形式进行,题目总分100分。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实际操作题4个,每题10分,共40分;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题2个,每题为30分,共60分。

策划学论文篇(10)

二、在《营销策划》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整体设计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误区,结合《营销策划》教学的实践经验,建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帮助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

1.确保学生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正式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程的教学之前,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学习工作。具体做法如下:先通知学生本课程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同时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己学习并了解该方法;然后抽查作业完成情况,可以采用口头汇报的形式;最后,教师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讲解。经过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组织方法,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更要让他们理解身为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要求:领取自己最具优势的学习任务,正确处理个体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感和合作、沟通意识。毕竟,“合作就是要追求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共同利益,实现共同目标的途径是合作个体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

2.简单任务演练在课程前期阶段,组织1~2次课堂“小组学习”。首先,教师确定的学习任务要相对简单。其次,在分组方法方面,第一次采用随机模式,直接按照课堂上的落坐位置,采用就近原则分组;第二次采用自愿原则,提醒学生课间根据自我意愿调整好座位,坐在同一区域的约6位同学为一组。简单任务演练的上述设计,目的是为了观察学生对该策略的理解情况,并识别有无需要帮助的同学;教师可根据简单任务演练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点评,并对后续教学环节做出微调,以保证正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取得好的效果。

3.培训小组长经过简单的任务演练和教师的调整,可以划分稳定的分组并选择小组长。教师需要对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培训。培训主要是帮助组长们顺利履行其职责———明确小组的学习任务,恰当分配学习任务,在小组内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维持所在小组的学习效率,确保完成小组任务,并在课程结束时撰写小组的自评报告。

4.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根据《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既可以在课堂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课堂内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那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建立并维持较高水平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5.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跟踪小组合作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避免教师的权威身份影响学习小组的开放性和创新性,针对大学层次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参加小组的学习。尽管如此,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不闻不问,任由学生自己去做。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推动,当学习小组出现困难时,教师还是应提供咨询和建议的。最后,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估”,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留下宝贵的经验。

三、《营销策划》课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合作点

尽管在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合作点,但是,结合《营销策划》课程的特点,建议教师将合作点主要安排在两个方面:创意点和实践点。

上一篇: 市场分析政策 下一篇: 应急照明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