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交流材料汇总十篇

时间:2022-03-02 11:25:17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1)

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之间存在着颈瓶效应的关系,加强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创新,才能推动传统的“经验型育种”向高效的“精确育种”发展,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高(多)抗等综合性状比较协调的水稻新品种。然而,目前水稻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和保护还不尽人意,制约着水稻育种工作向更高台阶迈进的步伐。作为水稻育种工作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更要清楚种质资源交流和保护的意义。

1水稻种质资源的概念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是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水稻种质资源就是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水稻类型。按照来源分类,种质资源分为4类: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创造种质资源。

2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的关系

种质资源对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新的育种目标,必须拥有较多的基因资源。育种工作突破性的成就,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掘与利用。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水稻种质资源与水稻育种之间存在着颈瓶效应的关系。实践证明,基础材料如数量少,就不可能育成高质量的品种。水稻产量的不断增长,品质的不断改进,抗性的不断提高,都必须从新种质的发掘和利用着手。亲本的正确选配是育种成败的基础。种质资源对水稻育种产生瓶颈效应,其广泛性、多样性、特异种质的创新性和完整性是当今水稻育种突破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稳产、美观美食的关键[1]。

3水稻种质资源的交流利用和保护现状

不同育种主体之间资源封锁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正常搜集和供应具有价值的育种资源。企业间互相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其他机构的种质资源、育种材料和亲本自交系等的现象已经长期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公平、公开种质交流渠道闭塞,各个企业互相封锁,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3.1种质资源收集的重要性

育种工作者已经越来越重视育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基础材料的选育,因为育种中间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配对成功与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性,所以育种工作者往往要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材料来进行配对选育。亲本的选择是否正确,直接影响育种速度和效果,这就促使育种工作者不断地搜寻、充实、扩大自己的资源圃。发掘和收集有利种质,充分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来进行水稻育种是成功育种的重要保障。要充实、扩大资源圃,资源交流是一个重要方法,但如果交流不规范,会造成资源的丢失。

3.2资源交流不开放

目前,国家虽然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但没有规范具体的育种中间材料的交流制度和奖励制度。每个企业或科研单位都希望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品种,很少有单位或个人主动向亲本的产权拥有者进行经济回报。某些育种家品种权意识相对淡薄,只要是自己选育的组合,就独占其品种权并期望和采取不正当的方式独占其利益,不给予亲本所有者回报。因此,育种材料相互交换中,育种单位就会很保守谨慎地对待交流,育种家之间会相对保密。特别对市场前景好的亲本材料,更是保护严密,甚至拒绝交流,这不利于资源共享,助长了相互隔离、保守的种质资源交流,阻碍了杂交水稻技术的进步与创新。

3.3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种子资源

由于法律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没有有效完善的交流平台,育种者为利益所驱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资源。由于参观、种子南繁和材料铺、育种场所很多是开放性的、保密工作不严等均造成种子资源外泄,这严重损害育种单位的利益。如果没有强硬的保护措施,育种单位之间资源共享就无法实现,也制约了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效果,制约着水稻育种研发的发展。

4种子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四条规定:国家扶持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选育、生产、更新、推广使用良种,鼓励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经营相结合,奖励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和良种选育、推广等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农业部2006年颁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第六条规定:国家对在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十条规定: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从事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创新[2]。

5水稻种质资源保护和交流利用的建议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光温敏反应和海拔反应都影响部分种质的正常生长和育种利用,加上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影响着单位投入到资源收集的资金量,从而造成育种单位之间的资源规模差异很大,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交流利用就显得尤其重要。育种单位可以公开地对种质资源进行利用并应对提供者提供补偿,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管理办法,对非法获取其他单位种质资源的行为加以处罚,以大大减少非法获取种质资源现象,达到合理分享种质资源的收益,实现共赢的目的[3]。鉴于目前种植资源交流利用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水稻种质资源与育种的实质性合作和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5.1做好种质资源工作

5.1.1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可以通过直接考察收集、征集的办法收集种质资源。然后及时进行归类,将同种异名者合并,同名异种者区分开,并进行统一的编号,再进行简单的分类,确定材料的植物学地位、生态类型、亲缘关系和生育特性。

5.1.2种质资源的保存。通常保存的方式有:①种植保存:根据不同作物种子和营养体生活力的长短,隔一定的时间在田间种植1次。材料多时,可进行轮换种植。②贮藏保存。③试管保存(离体保存)。④基因文库技术保存。

5.1.3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研究。通过杂交、诱变及其他手段创造新种质,直接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新品种;通过杂交、诱变等,从后代中选择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5.1.4加强育种单位的保密意识和产权认识。育种单位要对单位职工进行保密意识和产权认识的教育,提高职工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对公开场合展示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环节要注意保密,同时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用非正常手段窃取别人的资源。

5.2共享种质资源的建议

5.2.1各个育种单位要对种质资源的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拨专款设专人来负责种质资源的工作,做好种质资源的搜集、分类、整理工作。

5.2.2利用多种渠道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以达到完善稳妥地保存种质资源的目的。

5.2.3国家应该在奖励育成新品种人员的同时,对利用率高、配对成功几率大的亲本材料发现者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这样能够调动育种工作者的积极性。

5.2.4地方权威性的机构应该设立使育种者可相互沟通的交流平台,方便育种工作者交流所需的优质资源,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索取并对提供者提供补偿。同时国家应该出台具体的管理条例,对非法获取其他单位种质资源的行为加以处罚,以减少非法获取种质资源的行为。合理分享种质资源的收益,实现共赢的目的,避免种子资源材料市场的混乱[4-5]。

5.2.5权威部门可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种子资源库,建设种质资源的评价体系。对水稻材料的整体性状的综合测定和评估过程,包括品质、抗病虫性、抗逆性、植株形态特征、遗传组成所属的资源类型、适应性、生活习性、光温反应、肥力反应以及今后可能不断地产生的新的属性。资源评价不仅要对外观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也要对遗传特性进行分析。各育种单位就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有偿的正规途径申购所需资源,做到真正的资源有偿共享[6]。

6参考文献

[1] 滕海涛.玉米种植资源的交流和保护[J].玉米科学,2009,17(4):21-23.

[2] 万宜珍.植物新品种保护与杂交水稻育种创新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6):74-77.

[3] 万宜珍.浅谈杂交水稻品种权保护现状及对策[J].杂交水稻,2006,21(5):8-11.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2)

培养标准细化

CDIO工程教育将工科专业培养目标归纳为工程推理、个人品质、交流能力和设计能力等四个一级指标,具体分为17个二级指标进而细化分解为73个三级指标,这些详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工科专业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制定课程目标,组织教学,评估教学效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教师、学生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学习效果,明确课程目标提供了依据。依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将材料化学专业培养标准细化为以下指标:

1掌握材料化学相关的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材料化学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从事材料化学及相关工作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知识;掌握从事材料化学及相关工作所需的核心工程基础知识,建立材料化学知识体系,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处理、解决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建立完整的材料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掌握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产品的选材、加工、处理、检测及评价能力,了解材料化学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具有适应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发展的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具备推理和解决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在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表述问题能力,并依据专业知识进行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一定的建模,策划,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掌握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的实验与发现知识,掌握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种类、性能、应用及改性方法,能够针对产品性能要求合理选材;熟悉本专业有关材料常用的制备与加工方法,了解相关测试设备组成、原理和使用,能够分析解决生产一线现场出现的问题;具备处理常见的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原材料选择,实际加工工艺选择,具体工艺参数制定,加工工艺实际操作,加工过程操作,成品检验方式方法,检验结果分析与评价等,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与积极的态度,工作积极主动,具有执着、变通的性格,具有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对自己的实践和资源能进行高效的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与道德,具备严谨的职业言行,有强烈的责任感;能主动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实时了解材料化学及相关专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3在解决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的问题时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参加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社团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培养组建高效团队,独立分配团队工作任务和计划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科技创新能力、领导能力、组织和协调的能力;能够使用多种交流媒介(语言、电子和多媒体、书稿等),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表达与人际交往;具有在交流中高效地获得信息回馈,并进行相应加工处理的能力。

4能够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对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进行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了解材料化学工程师在外部和社会环境下的角色和责任,明确材料化学专业对社会的影响,了解社会对材料化学专业的规范和需求;具有认识和融入不同的企业文化,参与制定企业策略、目标和计划,进行技术创新和成功运行一个团队的能力;具有独立设计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项目的能力,设计的项目功能完备、体系合理清晰,并具有进行项目实施能力;在外部和社会环境进行成熟的材料化学及相关工程项目系统的设计,具有对项目进行模块划分能力,具有在设计中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具有再学习,进行知识更新的能力;在外部和社会环境下根据设计内容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分工协作;具有进行项目实施、产品加工制造、成品测试和检验等全过程的综合能力;熟悉掌握材料化学及相关产品加工制造、成品测试和检验过程,对产品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反馈,修改产品设计书或进行加工技术反馈。

专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确定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3)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才的国际流通性。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为了提高工程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工程教育专业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16年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缔约成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不仅可以推动和发展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质量,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可以弥补我国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教学不足,优化我国的工程科学技术人才队伍[1]。功能材料专业英语是功能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侧重于功能材料专业英语知识、重点词汇、科技论文写作和专业阅读材料中英互译的教学。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部分专业英语词汇,可以独立阅读功能材料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撰写简单的英文专业论文摘要,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专业英语基础。但是,一般情况下,该门课程为32学时,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难度较大。并且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基础本就薄弱的学生在接触难度较大的专业英语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就这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改革,课堂角色的变换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2-3]。

1教学内容的优化

以往的功能材料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功能材料专业英语的重点词汇,科技论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主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翻译和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和资料,为后期的深造和工作打下英语基础。而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功能材料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有团队精神、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使用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4-5]。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仅仅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良好的交流能力,听和说的能力也十分重要。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统筹考虑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合理分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使用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并鼓励学生大胆说英文。功能材料专业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阶段后,只有第一学年有英语课程,学生说英语的机会很少,并且大多数学生基于各种原因不敢说英语、害怕说英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内图书馆资源获取最新的音视频材料,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专业知识交流和技术沟通,为后续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以产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能材料专业英语是一门集专业知识和英语于一体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对专业知识进行预习和复习,课后要进行广泛的英语听力练习和英文科技论文的阅读和翻译。课堂是教学育人的主渠道,教师要结合讲授法、互动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雨课堂和MOOC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入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建立课程学习QQ群,及时和学生进行问题交流,鼓励学生使用万方数据库、知网和webofscience进行专业资料检索。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模拟国际会议,开展课堂专题报告和学术交流。通过互换教学身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锻炼学生收集材料、筛选材料、总结材料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自信。使得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功能材料专业英语的重点词汇,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翻译技巧和写作技巧,还可以获取检索专业资料的能力,利用所学专业英语知识进行学术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考核总成绩包括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写能力,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办法考察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并且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忽略平常的学习,导致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的考前现象。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将课堂英语互动、英语专题演讲和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纳入考察范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相长,让教学过程成为双方主动介入的过程。

4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趋势,推动着工程教育改革的步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考核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袁斌,曾美琴,胡仁宗,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金属功能材料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87:75-77.

[2]郑学晶,徐慎刚,郑晓莉,等.《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20,8:80-85.

[3]朱敏,朱钰方.《功能材料学》课程全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1-62.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4)

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申报材料—统计局党支部同志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材料同志出生于年月,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年月参加工作。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是统计局党支部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信息联络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同志始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活动的开展作为自己一个全新的起点,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各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自觉参加局党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各种活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听了市市级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会,观看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光碟,认真阅读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的各篇文章,学习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主要领导有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写了余字的学习记录和读书笔记,篇心得体会文章和篇观后感。他的《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心得体会文章,被县委第督导组作为交流材料在所督导的各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交流会上进行交流。作为信息联络员,同志一人承担了局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部材料的起草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阶段的领导动员大会讲话、工作方案、安排意见、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党性分析材料、个人整改措施、各阶段工作总结等材料的起草和多数材料的打字等。较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得到了县委督导组的赞扬、局领导的肯定和全局党员的认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坚持随时进行反省自查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提。认为只有对照标准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先进性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和互相帮助,否则,学习只能空谈、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标和效果。主张真诚地与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进行交流,相互理解,广泛沟通,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各种好的建议和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从而深刻分析自身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完善各项工作。在局党支部组织的“访贫问苦,联学帮扶,增强服务,文明办公”主题实践活动中,他积极带头向局党支部所联系村的贫困农户捐献钱物,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名在职党员干部共捐出余元现金为乡石板村等户贫困农户每户购买了一包化肥,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局党支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中,他积极踊跃发言,认为统计工作岗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做到“四新”,实现“五个带头”。即:刻苦学习新知识、自觉培育新作风、努力创造新业绩、全力塑造新形象和带头努力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以及带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单位的各项决定和各种规章制度。他认为只要党的工作需要,组织的安排,在哪里干都一样,干什么都一样,领导在不在场,认不认可都一样。他还提出了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文明办公绿色行动”的建议。他的发言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同和采纳,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有力推动了支部党的队伍建设和局机关的政风、行风建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上,在活动中,真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同志,广泛团结全局同志,热情帮助需要的同志,用党员的标准、用党员的素质,发挥着党员的作用,鼓舞和带动着周围的同志。他经常鼓励新同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要求进步。勉励自己生活上要满足、工作上再努力,为他人做好榜样。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坚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话不说、不利于上级部署和领导决策的话不说、不利于党和国家形象、威信、利益的话不说。他对同志不摆架子、不耍态度,愿意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他人,有同志把应用文材料找他帮助修改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他决不推辞,有同志找他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他也应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率先写完党性分析材料、个人整改措施等材料,主动拿与同志们交流,接受同志们的点评和监督,供同志们借鉴。同志对工作要求严格、细致认真,一直以来,单位的各种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他自己收集材料,动笔撰稿,所有材料都是反复斟酌修改,直到满意才上报。当前统计局的工作中,人手少,工作量大,加上国家统一部署的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大型普查和调查任务,统计局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承担了比以往要繁重得多的工作任务,有的甚至一人兼有几个专业的统计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全局干部职工中率先带头,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全新起点和动力,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从新进行认识和定位,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专业统计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上级业务部门以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由于他承担了支部教育活动的全部文字材料,又兼有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加上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很多时候工作交叉、冲撞,有时手忙脚乱、身心很累,但他以共产党员的觉悟和理智来约束自己,或妥善安排上班的工作时间、或把大量的文字材料带回家里,利用业余时间或休息日加班加点,尽量把几方面工作都做好。他虽然每天工作比较紧张,但他觉得把全部精力用于工作、用于事业,很充实、很值得,没有怨言,只有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一切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身体力行,带头努力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带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单位的各项决定和各种规章制度,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保证和促进了局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圆满完成以及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推进全县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中共县支部委员会××××年×月×日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5)

“材料工程基础”是教育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中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长期以来,备受学校和院领导的重视,这对材料工程基础课程的改革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对材料工程需要的新型人才是材料工程教学团队需要认真思索的关键问题。

1 课程体系

材料学是一门试验性科学,涵盖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四个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材料制备与加工的科研与生产工作,材料的多样性,各种材料制备、加工方法千差万别,材料工程问题就显得错综复杂了,这就要求从这多种多样的工程问题中提炼出各种材料制备与加工的共同涉及基础问题,建立材料学学的平台课程―材料工程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

“工程”是科学的某种应用,通过这一应用,使自然界的物质和能源的特性能够通过各种结构、机器、产品、系统和过程,是以最短的时间和精而少的人力做出高效、可靠且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中,“工程”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工程定义为“以某组设想的目标为依据,应用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一群人的有组织活动将某个(或某些)现有实体(自然的或人造的)转化为具有预期使用价值的人造产品过程”。就广义而言,工程则定义为由一群人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内进行协作活动的过程。又根据两院院士师昌绪先生的定义:材料是人类制造生活和生产用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物质。显然,材料工程属狭义工程的范畴,材料工程应为是有组织活动将自然的或人造的物质制造成生活和生产产品的活动或过程。因此,从这个定义出发,凡是材料制备过程中所涉及技术和方法问题都属材料工程问题包括原材料的输送、原材料精制、合成、产品精制、后加工、包装、运输等生产工序原理以及为完成上述工序的一些配套工序如生产过程中的传热问题、三废处理问题。由于材料的多样性,各种材料制备、加工方法千差万别,材料工程问题就显得内容庞大、错综复杂了,避开各种材料的制备的特殊工艺问题,各种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所涉及的共同的基本原理应成为材料工程课程中的基本问题。我们以自编《材料工程基础》为教学的教材,教授物质输送原理及设备、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并对质量衡算、能量衡算、经济衡算做简单介绍。

2 教学手段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得以实现的。材料工程基础的教学拟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除在知识点的传授方面如基本公式的推导、理论的讲解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方式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采用一下的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课件

当今的学生,从校门到校门,多数学生既没有生活经验,更无工程概念,要学好材料工程基础这一工程类课程,老实说,有一定的难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际生产工艺和流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繁琐的内容精炼化,实际问题形象化,为学生生动形象的理解生产原理和过程起了重要的作用。

2.2 讨论式教学及设计演练

课堂设置讨论课,引导学生探究各种材料制备过程中所共性问题,生产过程技术经济评价问题,分层次布置工程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全面思考工程问题。例如在传热部分,进行板式换热器的设计;在传质的几个章节中,吸收部分设计煤气中苯类物质吸收工艺流程;精馏章节中,进行年产8000吨乙醇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程序与步骤:设计任务下达后,通过资料的收集,流程选择,基本计算,确定工艺路线,确定生产设备大小,进行设备平面布置,完成设计任务。

2.3 双语教学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在国际交流日夜频繁的今天,语言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无疑能使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英语,为其日后的交流扫清障碍。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和竞争意识,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优质生源,提高国际化办学能力。

3 能力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全民都面临同样的信息平台,甚至我们的学生比教师有更好的计算机能力,轻点鼠标就可能获得一门学科的基础理论。这就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和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专业课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以及如何教,培养学生那些能力。首先是收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大量信息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共享,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数据库可以利用,掌握了信息资源,就是掌握了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然后是自主学习能力,收集到信息,怎样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思维与人格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接下来是合作精神,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完成一个工程问题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人员的相互合作,因此合作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工合作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本门课而言可以采用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同组同学之间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课题,已达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目的。

4 评估体系

理论考试不在作为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可以从多层面进行评价如理论考试成绩、课程设计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平时作业成绩等。

5 结论

材料工程基础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执行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能力培养目标,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真正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昆林.材料工程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09,9.

[2]冯晓云,童树亭,袁华.材料工程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

[3]徐德龙,谢峻林.材料工程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0.

[4]周美玲,谢建新,朱宝泉.材料工程基础[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

[5]毕大森.材料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2.

[6]谷臣清.材料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6)

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申报材料—统计局党支部同志先进性教育活动事迹材料同志出生于年月,年月参加工作。,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是统计局党支部这次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信息联络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同志始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以活动的开展作为自己一个全新的起点,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各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自觉参加局党支部组织的集中学习和各种活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听了市市级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报告会,观看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光碟,认真阅读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的各篇文章,学习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和《在贵州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委、市委、县委主要领导有关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内容,写了余字的学习记录和读书笔记,篇心得体会文章和篇观后感。他的《认真学习,踏实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心得体会文章,被县委第督导组作为交流材料在所督导的各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心得体会交流会上进行交流。作为信息联络员,同志一人承担了局党支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部材料的起草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单位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个阶段的领导动员大会讲话、工作方案、安排意见、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标准、党性分析材料、个人整改措施、各阶段工作总结等材料的起草和多数材料的打字等。较高质量的文字材料得到了县委督导组的赞扬、局领导的肯定和全局党员的认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始终坚持随时进行反省自查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前提。认为只有对照标准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先进性进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和互相帮助,否则,学习只能空谈、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目标和效果。主张真诚地与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进行交流,相互理解,广泛沟通,加强团结,增进友谊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各种好的建议和意见,做到集思广益,从而深刻分析自身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完善各项工作。在局党支部组织的“访贫问苦,联学帮扶,增强服务,文明办公”主题实践活动中,他积极带头向局党支部所联系村的贫困农户捐献钱物,在他的带动下,全局名在职党员干部共捐出余元现金为乡石板村等户贫困农户每户购买了一包化肥,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局党支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中,他积极踊跃发言,认为统计工作岗位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做到“四新”,实现“五个带头”。即:刻苦学习新知识、自觉培育新作风、努力创造新业绩、全力塑造新形象和带头努力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以及带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单位的各项决定和各种规章制度。他认为只要党的工作需要,组织的安排,在哪里干都一样,干什么都一样,领导在不在场,认不认可都一样。他还提出了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开展“文明办公绿色行动”的建议。他的发言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同和采纳,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有力推动了支部党的队伍建设和局机关的政风、行风建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志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上,在活动中,真诚对待周围的每一个同志,广泛团结全局同志,热情帮助需要的同志,用党员的标准、用党员的素质,发挥着党员的作用,鼓舞和带动着周围的同志。他经常鼓励新同志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要求进步。勉励自己生活上要满足、工作上再努力,为他人做好榜样。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他坚持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工作的话不说、不利于上级部署和领导决策的话不说、不利于党和国家形象、威信、利益的话不说。他对同志不摆架子、不耍态度,愿意力所能及的关心、帮助他人,有同志把应用文材料找他帮助修改,他决不推辞,有同志找他汇报材料、工作总结,他也应允,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他率先写完党性分析材料、个人整改措施等材料,主动拿与同志们交流,接受同志们的点评和监督,供同志们借鉴。同志对工作要求严格、细致认真,一直以来,单位的各种材料,绝大多数都是他自己收集材料,动笔撰稿,所有材料都是反复斟酌修改,直到满意才上报。当前统计局的工作中,人手少,工作量大,加上国家统一部署的经济普查、人口抽样调查等大型普查和调查任务,统计局每一位干部职工都承担了比以往要繁重得多的工作任务,有的甚至一人兼有几个专业的统计业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在全局干部职工中率先带头,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全新起点和动力,对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从新进行认识和定位,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为标准,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专业统计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单位领导、上级业务部门以及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由于他承担了支部教育活动的全部文字材料,又兼有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工作,加上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很多时候工作交叉、冲撞,有时手忙脚乱、身心很累,但他以共产党员的觉悟和理智来约束自己,或妥善安排上班的工作时间、或把大量的文字材料带回家里,利用业余时间或休息日加班加点,尽量把几方面工作都做好。他虽然每天工作比较紧张,但他觉得把全部精力用于工作、用于事业,很充实、很值得,没有怨言,只有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一切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身体力行,带头努力工作,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统计业务知识,带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单位的各项决定和各种规章制度,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树立了良好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保证和促进了局党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圆满完成以及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推进全县统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中共县支部委员会××××年×月×日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8-03

作者简介:陈德东,男,助教,研究方向为首饰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教学;袁军平,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首饰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教学;马春宇,男,讲师,研究方向为首饰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教学;薄海瑞,男,助教,研究方向为首饰材料及生产工艺的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研究项目“产业升级视角下珠宝首饰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编号:2012JK178)的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的发展需要劳动力支撑,职业教育为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给职业教育指引了方向――教学活动内容应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为此,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结合首饰市场发展动向,面向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投入精力开发建设了《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并将其定位为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职业能力必修课程之一,以推进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教学建设。通过课程建设实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实训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革新教学内容等良性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重大。本文将介绍我院围绕本专业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建设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一、把握市场需求,找准课程定位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课程教学需要符合社会用工过程中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用工需要,确保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在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还应对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明确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珠宝首饰的消费需求大幅提升。而能够表达个性、体现时尚的流行饰品,以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越来越受大众喜爱。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中,流行饰品的需求量不断扩大,推动了流行饰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内已经形成了广东、青岛、义乌三大生产基地,仅广州东莞长安镇就汇聚了2800余家流行饰品企业,[1]也涌现出武汉的汉正街、义乌的小饰品批发市场、北京的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等典型的流行饰品批发市场。[2]

流行饰品市场份额的增加,也使得流行饰品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基于贵金属首饰材料及生产工艺的传统知识结构已不能全面满足首饰市场对首饰工艺专业学生的新要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以培养首饰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3]我院把握首饰行业的发展脉络,针对市场发展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珠宝首饰工艺专业人才的生存力和发展潜力,率先开发了《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及相应的教材,培养学生有关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该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市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院把《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定位为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流行饰品的类别、现状及发展趋势,能掌握流行饰品所用的主要材料,以及对应的生产工艺,并对流行饰品材料具有识别和制作技能。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课程设计一学期完成,开设45学时。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学生除掌握流行饰品常见类别所用的材料及其生产工艺过程外,能对流行饰品材料进行识别,并能开发低熔点合金饰品、制作结构简单的树脂饰品。

二、结合专业背景,确定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前提是充分了解学生的现行知识结构,循序渐进,通过由浅到深、由“通”到“专”的途径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必须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先后顺序,确保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的合理性。

珠宝首饰工艺及鉴定专业在大二下学期开设《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此阶段,学生已经先学习了《贵金属首饰材料》、《首饰制作工艺概论》、《首饰制作工艺(1)》《首饰制作工艺(2)》和《宝玉石鉴定》等相关课程,具备了首饰贵金属材料和宝石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了首饰制作的基本技能,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首饰鉴定和评价的技能,为该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易理解流行饰品材料的性能表征内容和方法,更易掌握流行饰品的生产工艺,实训中能够协作或独立完成相应的饰品制作任务,并对完成的饰品进行鉴定与评价。

《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铜合金、苗银藏饰、低熔点合金、不锈钢、钛合金、钨钢、陶瓷、玻璃琉璃、树脂塑料亚克力、木竹等饰品材料类别、材料性能,以及制作工艺方法及过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较多。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课程内容设计,既有违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又容易使学生走向“纸上谈兵”的结局,即学生面对各种流行饰品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但进入工作岗位需要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时,就会左右碰壁,无从下手。面对这一问题,教学组借鉴了理论教学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原则的方法,[4]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项目,设计“理论+实训”的一体化课程模式,首先初步讲授理论之后再安排实训,以增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真实体验;其次,在实训过程中强化理论学习,让学生在项目过程中深化理论认识,“做中学,学中做”,进而巩固所学内容。

三、优化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进程

1.教材开发。要培养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学生,要保持课程的生存活力,就必须依照市场的行业现状与发展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与调整。近年来,人们对首饰有了新的认识,更在意首饰的装饰美化人体的作用。[5-6]首饰制作选材集中在取材方便、环保、低危害、安全、具备装饰艺术效果等特点上。因此,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密切联系市场的变化,与时俱进,即时调整,不断更新。

依据教学团队多年的经验,以及教学过程中突显的矛盾,使我们充分地认识到,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优质教材能为课程顺利开展提供非常有效的支撑。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材开发是针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训练指导的学习资料。有了教材,学生课前预习的方向就更明确,课中学习更明了,课后复习更有效,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的教学需要,针对目前国内尚没有专门的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教材的现状,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师结合珠宝专业的教学实践,并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编写了《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作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教材。该教材较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流行饰品应用的主要教材及其生产工艺,于2009年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获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该教材的开发为教学内容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奠定了基础。

2.网络课程平台建设。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点,但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学习资源,增进教与学的互动,有效地开设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就显得意义重大了。构建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运用网络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通,不仅可在时间和空间上大幅提高教育教学的广度和延展性,更能让学生以喜欢的方式接受教育,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7]因此,教学组建设完成了《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网络课程,以实现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为实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互动,还提供了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文献资料、教师答疑、模拟测试、行业资讯等模块内容。学生可通过以上模块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测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可通过网上提问的方式向教师提问,教师会定期维护网络课程,并就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同步开设网络课程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为进一步扩充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知识面,我院与校图书馆合作,建设了内容丰富、信息量极大的珠宝数据库,给学生提供多途径的自学机会。

3.整合专业资源,强化实践教学。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技能是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重心所在。[3]要使学生走向岗位时具备解决流行饰品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外,还需要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学生亲手实践了,才能牢记相应流行饰品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本专业已于2002年建成了首饰制作工艺实训室,并在后续为期10年的不断建设中建成了首饰铸造工艺实训室、珠宝首饰材料工艺研究所、首饰铸造中心、首饰创意设计中心、珠宝首饰陈列中心、首饰机械加工中心、宝石切磨实训室、珠宝玉石鉴定实训室、首饰电铸电镀实训室、首饰CAD实训室等,这些资源优势为开展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的部分实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主动性

很多高职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易缺乏兴趣。再加上对课程也不够重视,上课迟到、早退及旷课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学生是教学对象,教师只有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才能使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学组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方法,把课程内容按流行饰品的材料种类分成若干个具体的项目,在各个项目中选择一类典型的流行饰品材料作为实例。每个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是熟悉对应材料的主要性质、该材料用作饰品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过程。同时,采用案例教学、示范教学和实物教学等方式,使得“教、学、练”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开展课堂讨论,增进师生课堂互动,进而强化学生对材料的识别能力及饰品的制作技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项目实施的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大幅提高。

五、加强师资建设,强化职教能力

在高职教育中,要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需要加强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和职教能力建设,通过不断提高教师职教水平来弥补学生基础薄弱这一现实。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学组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教师队伍结构梯度,既注重教师年龄结构组成的协调,又注重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合理分布。在青年教师成才培育过程中实现“传帮带”,老教师共享自身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供教学团队学习借鉴。老教师贯穿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备课、课堂教学等关键环节,对青年教师悉心指导,让青年教师稳步向前。青年教师注重吸收最新教育成果,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形成独到见解,以保持教学过程中持续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学组轮流安排执教教员利用假期下企业实习,增进教师对一线经验的积累,了解生产技术流程,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工艺技术难题,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拉近课堂与实际生产的距离。

六、多样化考核管理,搞好教学评价

大学课程考核的传统方式是“70%的期末成绩+30%的平时表现”,如果仍采取“期末理论成绩+平均成绩”方法来评价职业技能的学习,无疑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使职业教育重新回到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养成。[8]因此,应对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流行饰品材料及生产工艺》课程的评价依据是偏重学生掌握饰品材料的特性及制作工艺的熟练程度。为了有效地敦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该课程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过程评价、阶段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评价表现为学生在理论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第一个环节的掌握程度;阶段评价侧重于阶段性教学内容的掌握;目标评价为课程结束时,综合评价学生对各种流行饰品材料特性的理解,以及对某种材料制作相应饰品的技术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注重多样性,促进学生加强制作流行饰品的技能和对流行饰品材料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高。

课程的开发在内容上体现了创新,但要满足蓬勃发展的高职教育的新要求,仅有内容的创新仍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思考谋求改革。在以后的课程建设中,要保持课程的生命力,需要实时应对市场的新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资源,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做好教学设计,公平合理地做好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下一步的课程建设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资源,尝试面向学生、面向同行、面向产业专业人才开展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以服务更多人群,让职业教育的惠民属性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俞家骅.为流行饰品产业交流合作搭建平台――第二届中国流行饰品展举办[N].中国黄金报,2009-10-16(B01).

[2]郄素琴,等.流行饰品本土回归[J].中国黄金珠宝,2007,(3).

[3]王昶,袁军平.首饰制作工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4]张春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3).

[5]童虹.浅析服饰品平民化趋势[J].科技文汇(上旬刊),2012,(3).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8)

艺术设计制作业作为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支柱,在国际商务交往、促进影视传媒和会展业发展、丰富社会生活、推动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国际广告和设计业的激烈市场竞争,加强广告和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加速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技能培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对教育工作做出系列重要部署,要求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尤其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来,教育部加快推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工作,进一步多措并举支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各大艺术院校都对教学改革提出新设想,实施新举措。在外语教学中,大都已实施或正在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应“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凸显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适应艺术院校学苗特点和学生的外语学习意愿、切实提高各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满足艺术类不同专业对外语的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社会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目标,外语不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应是参与国际竞争的武器。有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语言技能重要性的排序是:听(71.4%)、读(64.3%)、说(61%)(转引自蔡基刚,2003)。如何快速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为产业培养及输送既有创意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应探索和承担的重要使命。

1 艺术设计专业外语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教学思想上依据教育部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相关精神,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现代信息技术等国内外教育理论为支撑,确立外语教学为学生现阶段应用能力培养和未来专业发展服务的原则,改变在教学效果上片面追求通过率的观点,克服过分依赖传统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教学观念。

教学过程中要深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心理成长过程中的独特变化规律,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与学生心理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手段,探索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外语教学效率。

教学内容上结合学生就业实际需求,介绍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设计材料、设计技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印刷与装订工艺等艺术设计英语基本知识,并注重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应用技能与能力培养。将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章或片段(尤其注意视频、音频等流体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作为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材料,补充到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时代化、无限化:这些资料可以取自教育网站、报纸杂志、教科书、软件库、电影、电视广播、学习课件,以及国内外著名的相关专业文献,著作、国际会议上提交的论文等。增加听读材料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实际英语表达、交流能力,在巩固基本语法的同时,进而扩大学生专业词汇量,增强学生阅读外语原版文献材料的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来源,增加听读材料的丰富性,培养学生实际英语表达、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巩固基本语法的同时,进而扩大学生本专业的词汇量,增强学生阅读本专业外语原版文献材料的能力,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来源。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构建“基础英语+后续英语(专业英语+ESP+双语)”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除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精读、听力、口语、写作)外,增强后续英语课程体系(专业英语+ESP+双语)的设计与开发,旨在实现由单一语言文化教学目标向语言文化、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多元教学目标转化。

教学体系上灵活运用学导式、讨论式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生动活泼的动态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件、立体化教材、网上资源、录像机、投影仪、语言实验室等电教设备为载体,建立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的教学方法体系。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并通过在公共外语的常规教学中增加专业性外语辅助内容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外语教学自身质量的提高。创建“课内课外+校园社会”的语言学习与实践拓展模式,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外学以致用。

考核标准上要着重检测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要求他们能大致听懂题材熟悉、内容广泛的语音材料,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领会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可以比较自如流畅地表达思想,语音基本正确、语调自然。

2 艺术专业外语教学实施细则

改变原有公共外语必修两学年的教学计划,只在大学一年级进行必修公共基础外语课程的学习(4课时/周),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8学分;大学二年级开始必修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外语(A),该课程的性质为专业基础课,为期一学期(2课时/周),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2学分;二年级下学期――四年级毕业,共计5学期,学生可选修专业外语(B)和专业外语(C),这两门课程属于专业级选修课程,各开设一学期(2课时/周),各对应两学分。全校本科学生四年学习的外语学分构成为必修公共基础外语(8学分)+必修专业外语(A,2学分)+选修专业外语(B,2学分)+选修专业外语(C,2学分)。学生毕业的最低外语学分为10学分,最高为14学分。

3 结语

外语学习必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产生促进作用,使学生获得了一个了解世界的辅工具,有能力在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中吸取营养,方便快捷地了解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最新资料和信息动态;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告设计业市场需求,培养社会急需的具有对外交流能力的广告艺术设计技能型应用专业英语人才,保障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活动和国际广告艺术设计制作业的顺利运转,加强现代广告艺术设计从业者的专业英语培训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设计制作产业化进程、提高我国广告艺术设计制作水平、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蔷.课堂教学研究的意义与方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专刊),2000:34-43.

[2]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9)

关键词: 材料化学;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Key words: materials and chemistry;talents training;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C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37-02

0 引言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黑龙江工程学院是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材料化学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大力培养多种类型的卓越工程师,为我国尤其是我省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为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定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1 实践教学标准及模式

1.1 实践教学标准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后备工程师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侧重于以实验与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思考和应用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扎实的材料化学基础知识,逐步培养创新意识、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能力;初步掌握材料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在产品生产、设备使用与维护等环节中的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到的核心课程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去,具有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具有项目策划、设计、创新的能力;具有应对危机、竞争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2 实践教学模式 应用型材料化学工程师培养模式参照“3+1”模式,即累计三年的校内教育加上一年企业学习。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的实践,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材料化学专业围绕学校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现代工程观为指导,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工程实践教学,按照国际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深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贯彻现代工程教育CDOIO-A理念,重新设计工程教育培养方案。把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建设充足的现场学习和实习基地。

在进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时,充分考虑的材料学科的特点,从材料科学“四要素”出发选择合作企业。其中既有原材料生产企业,又有材料成型加工企业,还有质量监督检测企业,同时兼顾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私企、改制企业,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接触不同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运营方式,为以后就业、更好地贡献国家奠定扎实的基础。目前,材料化学专业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本着服务于地方经济、为本地企业输送人才的目的,经校企双方协商,确定中了以中国蓝星哈尔滨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鑫达高分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中大化学建材有限公司、哈工大固泰电子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等为代表的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单位,共同培养应用型材料化学工程师。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实验内容大多为配合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所进行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工程训练,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材料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材料成型的基本方法和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机械制造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一定的基本的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劳动观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3.2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如下:①企业文化认识与体验,了解企业背景及发展战略,包括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流程等及EHS方面的培训,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企业环境,了解专业、行业及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了解企业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了解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专业规范、标准等;通过实践,增加对生产一线的认知。②化工产品设计,依托合作企业的生产线及成型设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化工产品及成型设备进行工艺设计及相关计算,对化工产品及成型设备的设计、改造提出技术性建议,掌握化工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产品设计流程与产品的规范及标准,掌握产品设计方案、可行性报告等的编撰原则及规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产品开发、生产等过程中人员协调、分工、协作意识与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③材料化学产品成型加工,以化工产品为对象进行成型加工,对生产中的不合理规程提出具体改进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改造,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熟悉化工产品成型加工工艺,掌握化工产品加工工艺技术流程、相应的工艺规范及标准。④化工产品检测,以选定的已知化学产品为对象,通过适当的检测手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化学产品的使用性能及结构进行检测并给出合理的理论分析,了解现代测试技术及现代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具有在分析问题中遇到困难的解决能力,并能够及时给出解决方案。⑤产品制备,以企业某一产品配方为基础,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指导下进行产品设计、工艺制定、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设计、试验,参照企业生产流程及配方设计,对产品进行合成加工,具有对合成的产品进行工艺分析及性能检测的能力。⑥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以企业某一工程项目或生产系统为对象,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骨干教师指导小组成员指导下进行产品设计、工艺制定、生产组织、现场管理等工作,根据“卓越工程师”学校培养标准,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定位,由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同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4 结束语

作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和敏锐性,培养能从事产品的生产、管理、营销和技术服务的应用型后备工程师。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模式现已运行近两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得到提高,相信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材料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孙建之.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8):66.

体育产业交流材料篇(10)

一、课程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与意义

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课程建设

教学以课程为起点,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过程的统一。课程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的中介,没有这个中介,一切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等都不可能得到落实。因此,要实现创新教育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应是首当其冲。

许多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表明,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命最终要靠创新课程体系来完成,创新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归途径。创新课程体系不能单靠某种因素构成,而要包括课程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机制和新方法等。华中科技大学承担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组通过对国内外高校的人才培养进行调研、分析,得出结论: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保证,工程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开展各项创新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力措施。

2,课程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发展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以郑州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为例,通过课程改革,综合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加工等专业基础知识,构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的基础平台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增设八类“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实现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突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教育理念,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使材料科学与工程大专业逐步成为郑州大学的特色专业。

在2007年4月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工作年会上,与会专家结合高分子材料专业建设、专业规范、专业评估等工作,重点进行了课程建设研讨。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已有的课程改革成果,通过认真讨论,计划由郑州大学作为召集单位,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提出具体的课程建设规划,探讨课程建设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并探讨该课程对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

二、课程建设基本思路与内容

结合学院本科教育发展目标,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院的具体情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确定了“以教学为中心,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科学研究为主体,全面提升学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的总体目标,突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为:强化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创新。具体包括:

1,拓展课程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

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特点,借鉴国际化教育方法与先进的教学体系,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具体通过三项措施优化课程知识体系:

(1)拓展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在新的课程体系中融入“高分子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成型机械”、“成型模具”等相关课程知识,组成新的课程基础平台,突出新课程体系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

(2)增加技术方法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在材料加工知识领域增加“高分子材料制品开发设计”、“生产质量管理”、“工厂车间设计”以及最新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等知识,全面拓展各类高分子材料(有机材料)的成型与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保持课程中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方法的新颖性、先进性、前沿性。

(3)注重学科交叉。主要包括:在课程体系中不仅涉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更要综合交叉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加工学、机械工程学和生产管理学为一体的新型教学平台,注重课程建设的综合性、交叉性、适应性。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同时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合格人才用其他教学环节不可代替的重要环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尤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些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都是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

但长期以来实践教学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中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够。问题在于教育观念上的落后,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的经费不足,实验室仪器设备缺乏,以至于有的教学实验往往开成演示实验,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仍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环节仍然比较薄弱,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总体设计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注重基础理论、交叉学科、前沿领域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在注重各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型实验。在专业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三类学院平台基础性实验、两类专业方向综合性实验、一类开放性实验,并结合“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设立3~4个创新型实验。重点培养材料先进加工与自动控制相关的专业实验技能,拓展专业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应用能力。

(2)增加实践环节,加大实验教学、实习、综合设计等教学内容。实行“3+1”培养模式,增加毕业设计论文时间,即在学生第七学期下半学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3,教材建设

结合实际应用范例编写教材。既注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基本加工原理、成型加工工艺、成型加工设备等,又介绍最先进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教材内容多样化,既注重不同材料成型加工的共性,又兼顾不同材料成型加工的特色。

4,实训教学

主要包括应用实践载体建设和创新实践载体建设。其中,充分利用区域与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联合,设

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场所,保障实习、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区内有许多家材料类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涉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企业有十几家,通过应用实践载体建设,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训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橡塑模具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与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设备先进,从事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等,研究领域涉及许多前沿性课题。因此,充分利用这些学科优势,以学科前沿实验室为依托,作为本科生创新实践载体,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前沿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5,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新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进一步完善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丰富、直观、科学、系统。

(2)建设网络课程。以“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为平台,围绕精品课程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即将所有课程资源上网,与国内相关高校进行课程互动建设,实现异地课程同步建设、同步交流、共同发展。

(3)建设虚拟实验室。对于当前材料成型的新方法,往往通过教材无法及时介绍。因此,通过虚拟实验室,介绍最前沿、最先进的成型方式及作用过程,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先进性。

(4)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通过吸收低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参与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开设各类课外创新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等各类课外创新活动竞赛。

(5)完善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6)课程建设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化是中国大学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基础,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增加中国教育供给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通过与国外相关高校加强交流,共同探讨课程建设体系,选用原版教材,使学生了解国际前沿信息,促进课程国际化建设,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教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模具设计、加工过程模拟等软件的研制开发及应用推广等的教学研究。

二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设备的改进、设计、研制与应用等的教学研究。

三是课程体系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T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探索等的教学研究。

四是课程建设过程中各类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教学研究。

通过教学研究,从而掌握新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规律,提出相关建设理论,指导其他工科类相关课程建设,全面提高各工科类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上一篇: 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工作 下一篇: 思想骨干培训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