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30 01:24:09

护理干预论文

护理干预论文篇(1)

选取本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肾绞痛、肾积水症状,术前经CT、B超、静脉肾盂造影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同时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以及由结石以外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性病变患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8±5.5)岁。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23例,输尿管结石患者19例,膀胱结石18例,结石直径介于0.6~2.5cm。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9.4±5.8)岁。6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肾结石患者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0例,膀胱结石18例,结石直径介于0.5~2.6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结石大小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术前首先应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积极采取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待患者病情缓解稳定后在B超定位引导下进行ESWL治疗,控制冲击频率在0.8s/次,碎石电压控制在9~14kV,每次震波碎石冲击应控制在2500次以内,两次间隔震波碎石治疗时间应超过3d。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专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术前、术中、术后精心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初次进行ESWL治疗担心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常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慌等心理变化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多介绍碎石室的环境以及注意事项,尽可能消除环境给患者带来的陌生、不安感,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及时予以疏导,最大限度的排解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其次可以让手术较成功,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专科护理措施)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以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ESWL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3.1.2皮肤及肠道准备

术前应嘱咐患者洗澡,保持皮肤清洁,为了加快冲击波传播来提高碎石成功率,对于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应进行常规备皮处理。为有效避免粪便阻碍、肠内积气对冲击波传播的影响,术前3d应嘱咐患者禁止饮食鸡蛋、瘦肉、豆制品等容易产气食物。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术前1d应进行清洁灌肠处理,术晨应禁食。对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术前1h应饮500ml左右温水来适当充盈膀胱,便于超声定位。

1.3.2术中护理,疼痛护理

在碎石治疗过程中,由于体外冲击波聚集的直接冲击,患者常常会感觉到恶心反胃、疼痛等不适感,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整个手术过程,多与患者交谈、聊天,通过聊聊患者童年的美好记忆、未来的憧憬等语言诱导来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指导患者调节呼吸节奏来缓解紧张感,也可以放一些舒缓、愉悦的音乐,平复患者过度应激反应状态,让患者产生一种安宁、平和、放松的心境,进而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

1.3.3术后护理

运动和护理。术后应根据患者结石部位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促进结石的排出,对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以建议慢跑、跳绳、蹬楼梯、羽毛球、等慢动作运动。若患者年龄较大,可以借助扶椅背做一些抖动动作。同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肾盂以及中肾盏患者应将上半身抬高,取头高足低位,并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结石排出;右肾结石患者应取左侧卧位,左肾结石患者应取右侧卧位;肾小盏结石患者应取头低位;若肾结石较大,术后应取平卧位以及侧卧位交替方式。若患者结石短时间内同时排出较多,应卧床休息,并将臀部适当抬高,防止排石过快而形成石街,必要时可沿着输尿管逆向按摩腹部,使结石随尿液缓慢排出。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体内结石完全被粉碎,并排空。②有效:体内仍然存在残余结石,但残石直径在3mm以内,需要再次手术才可完全排空。③无效:体内残余结石经复震治疗3个月后,仍然未排空。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排石时间

观察组患者血尿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排石时间以及尿路感染控制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16.7%(P<0.05)。

3讨论

ESWL是一种主要通过体外聚焦冲击波来击碎体内结石并使其随体内尿液自然排出的非手术疗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也大大提高了ESWL的碎石成功率以及排石率,ESWL已经成为泌尿系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ESWL碎石成功率不仅与手术碎石机械的性能密切相关,同时也取决于患者体内结石部位、大小、性质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耐受能力。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很多患者对ESWL治疗缺乏一定的认识,配合不佳、心理紧张、恐惧、慌张等心理变化会激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增加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含量,使患者血压升高,也会扰乱患者正常的生理代谢而影响治疗。因此对行ESWL患者应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是由于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舒适、放松的心态,让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状态,也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本组研究表明,在常规专科护理基础上配合精心护理干预,血尿、腹痛、尿路感染以及排石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P<0.05),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生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国内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护理干预论文篇(2)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把本科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90名儿科患者分为两组,经结合症状体征、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测、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儿科学》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5例,男:女的比例为26:19;年龄1个月~10岁,平均(6.24±3.79)岁;病程2d~3个月,平均(14.23±6.78)d;消化类疾病17例,呼吸类疾病21例,其他7例。观察组45例,男:女的比例为23:22;年龄2个月~9岁,平均(8.45±4.29)岁;病程3d~2个月,平均(15.36±7.66)d;消化类疾病19例,呼吸类疾病22例,其他4例。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实验客观性,故资料存在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安排患儿床位,避免交叉感染;测量脉搏、呼吸、体温、体重,发热患儿每隔4h测量一次体温;保证病房环境舒适安静通风;观察患儿大小便及其他临床指征;根据医嘱给予营养合理易消化的食物;按时给药,就患儿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及家长行为、表情等,了解患儿的心理变化,用热情的态度,温和的声音去跟患儿沟通。组织培养护士“逗”“哄”的技巧,利用为患儿准备的卫生安全玩具、动画片和儿童歌曲,缓解患儿在陌生环境紧张焦虑害怕的心理。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显著缓解或临床治愈;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和缓解;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病情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80×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若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可见观察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体有效率都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体有效率,计算得P<0.05。

3讨论

由于患儿对自己的病情无法准确描述,且情绪化。在医院陌生环境下和医护人员陌生人面前,患儿会出现排斥和防御心理,表现为哭闹、不听话等。且患儿的异常心理会对患儿身体本身造成损伤,因此及时必要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疗效,本文的临床数据表明,心理干预组的显效率和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

护理干预论文篇(3)

眼科手术治疗虽能解除患者的痛苦和视力障碍(如白内障手术),但也可能因破坏性手术使患者增加负担(如因外伤行眼球摘除术)。患者思想压力大,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医护心理学的理论,通过人际交往,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疾病的康复或向健康方向发展。其目的是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消除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们运用护理学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对120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以观察对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眼科2004—2007年收治的120例眼科手术患者,其中男51例,女69例,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7岁。青年(<30岁)、中年(30一50岁)、老年(>50岁)患者各4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各60例。每组中又分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各2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干预方法。对照组按照护理程序常规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下干预: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心理状况及对疾病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问题形成的原因。②做好术前心理疏导,让患者说出内心感受,鼓励并提供合适的场所允许患者宣泄不良情绪,进行认知抗辩法心理治疗。③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做现身说法,尤其是术后配合治疗的体会。④利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进行手术方法、恢复进度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积极配合。

(2)评价工具。在焦虑自评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医务人员及手术的有关项目共20条,每个项目均按1-4级评分,其中设lO条反方向评分,评定时间为人院时,手术前1d,出院前共3次,由患者自行填写量表。把20条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的粗分乘以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到标准分,焦虑评定的临界标准分为50分,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讨论

焦虑是由紧张、焦虑、忧虑、担心和恐惧等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应。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手术焦虑的因素包括手术种类及大小、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患者人格特征的差异、对手术医生的信任度等。焦虑情绪导致术前产生焦虑性高血压、心率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与医护人员合作差等),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我们测得的结果证实:患者眼科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在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术前ld测得的焦虑值最高,P<O.01,说明手术日期越临近,患者焦虑程度越高。

国外有研究表明,术前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准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可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能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术后并发症也减少。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手术前1d以及出院时其焦虑程度明显减少,P<0.01。推测原因可能是:随着对眼科手术知识的了解,大多数患者知道手术一般情况下是安全的,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而且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他们所关心的手术效果、预后情况、术后注意点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都有针对性涉及,这些对消除焦虑情绪起到较好作用。有研究报道,眼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与医务人员的交流十分迫切,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医患关系融洽度,还有利于消除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加快术后康复。

所有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但不同年龄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术前老年和中年患者对眼科手术的焦虑程度高于青年患者;出院时,老年患者焦虑情绪程度仍高于青、中年患者。同时发现,在护理干预后,术前术后青、中、老年患者焦虑程度得到明显降低,P<0.01,青、中年降低更为明显。分析可能原因:青年患者通常存在焦虑,但其无过多的顾虑,容易适应医院环境,在护理干预下更容易受到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手术,并加快术后康复。而中年患者在家庭中承担较大的责任,在社会上面临激烈的竞争,担心眼疾影响工作,所以焦虑程度更高。但在护理干预下,对手术的认识及信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眼科手术老年患者除视力差外,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其他疾病,对自身情感、行为控制力减弱,易出现不稳定情绪,而且担心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I引,所以其焦虑情绪在出院时较青、中年患者程度高,而且护理干预对其的影响不如青、中年组。提示医务工作人员在眼科手术前后应针对不同年龄结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干预。

综合以上研究得出,眼科手术患者都存在焦虑情绪,在手术前的焦虑值最高;中年患者的焦虑程度高于青、老年,而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明显积极影响,而且对青、中年患者的影响较老年患者更为显著。因此,在眼科手术前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干预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235.238.

[2]赵斌江,井爽毅,胡晓云。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患者苏醒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5):387.388.

[3]姚黎明,冯向群。朱迎梅,等。浅谈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3(1):15-17.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16.617.

[5]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特刊):11.14.

护理干预论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64例患者中,男90例、女74例,年龄16?35岁、平均20岁,左手拇指3例,右手拇指3例,左侧足趾拇指72例、右侧足趾拇指80例、双侧足趾拇指6例,初中高中生90例,大专以上49例,其他25例,发病情况,炎症感染108例,剪甲损伤50例,跌伤或踢伤6例,局部情况:红、肿、痛伴肉芽组织形成140例,嵌甲97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一种是单纯拔甲术,准备用物,常规消毒,铺洞巾,2%利多卡因患指、趾根局部阻滞麻醉,待局部痛觉消失,患指、趾根部帮扎无菌橡皮筋,减少手术中出血,用直血管钳从指、趾末端中间轻轻分离指、趾甲和甲床,在将指、趾甲向翻起,拔除指、趾甲,然后局部用碘伏棉球再次消毒,并稍加压至少2mm,换酒精纱市湿敷,外用干无菌纱市包扎,松紧适宜,去除橡皮筋,嘱患者或家属用手握住患指、趾20?30min,并告之是术后局部止血的主要方法,回家途中更要注意,因为,拔甲术是不采用缝合的。另一种是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准备用物、消毒方法、麻醉方法,同单纯拔甲术,操作方法,在单纯拔甲术的基础上,拔甲后,在进行甲床部分切除,以减少和避免术后复发。

1.2.2护理措施。手术前护理:手术是创伤性治疗,无论手术其大小,都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恐惧和焦虑是手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里问题,害怕手术引起疼痛,担心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及术后康复问题等|31。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前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做到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向他们介绍术前、术中、术后治疗及护理方案、手术必要性、手术效果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41,拔甲后,不必担心缺甲,过一段时间后又会长出新的指甲,告之局部麻醉手术时患指、趾有感觉但无疼痛,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以最佳心里状态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度过手术关。手术后护理:手术结束,根据患者情况安排休息时间,暂时选穿宽松柔软拖鞋,交待手术后注意事项,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及血液循环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要坚持定期换药,通常术后初期每天换药一次,如纱市潮湿,随时更换,嘱患者注意休息,减少运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有利于消肿及炎症吸收,注意个人卫生,不可过早沐浴,避免切口处沾水,影响愈合,饮食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遵医嘱用药,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并与患者互换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1.2.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利用患者候诊时间,采用口头、图片、黑板报、电视录像、发放宣传小册等多样形式,进行甲沟炎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自觉采取行动,防治甲沟炎。手指甲沟炎的预防:爱护指甲周围的皮肤,平时注意手部、指甲的卫生,正确修剪指甲,剪指甲不要太深,不宜过短,要用剪刀剪除倒刺,不能用手撕,保持手部干燥,清洁,避免木刺、竹刺、缝衣针等各种损伤,尽量少涂指甲油和美甲,防止劣质指甲油中的化学物质及美甲器具消毒不严,发生甲沟感染。足趾甲沟炎的预防:选择宽松鞋袜,穿鞋过紧会使脚趾发胀,长期受挤压,造成甲缘压迫甚至穿透甲沟旁组织,细菌入侵伤口而引起甲沟感染,甲床组织在甲沟内异常增生,逐步形成肉芽肿而持久不愈,导致甲沟炎发生。平时要注意保持鞋内清洁、干燥及足部皮肤干爽,及时更换潮湿的鞋子和袜子,对长时间行走或跑步运动后最好用温水泡脚,改善足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充血,减少甲沟炎的发生,正确修剪趾甲,切勿剪成弧形,不随便剪甲沟,消灭甲角,发现脚趾相互挤压应用适量消毒棉、软物放入趾缝中隔开,使脚趾正常发育,防止压迫趾甲扎入甲沟发生感染。正确处置足趾外伤,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市包扎,不可擅自自己在家处理、乱涂药物,以免发生感染。日常生活中注意手指及足趾的养护,特别是青少年要注意运动时防止手、足外伤,年轻女性朋友尽量少穿高跟尖鞋,减少和避免甲沟损伤,增强甲沟周围皮肤的抗病能力,防止甲沟炎的发生,一旦发现,应及早就医,及早处理,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治愈率。

1.3统计方法:将2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治疗及护理措施没有差异的条件下,手术后2年,2组复发率不同,对照组复发率11%,实验组复发率2.5%。经统计,患者复发率有明显差异,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多发于手指甲或脚趾甲,许多人认为甲沟炎是小问题,患病后没有引起重视,最后导致不能正常行走,趾甲缺如,影响形象,严重者可引起骨髓炎m,增加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甲沟炎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同时选择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防治甲沟炎,提高健康水平。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甲沟炎治疗采用拔甲加甲床部分切除术,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最好,术后复发率低,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更容易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玲(江苏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响水224600)

第2篇:甲沟炎术后护理的治疗成效

嵌甲所致甲沟炎是小儿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由于甲沟附近的皮肤被沟部畸形的指(趾)甲刺伤、擦伤、剪指(趾)甲过深、逆剥甲沟部死皮(俗称倒刺)后合并感染所致。若用传统的拔甲术治疗嵌甲性甲沟炎,会出现损伤大、出血多,小儿疼痛剧烈,创面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甚至并发脓性指(趾)头炎、骨髓炎。本科自2005年5月?2008年4月采取甲沟缘甲板侧切并甲床刮除方法微创治疗小儿嵌甲性甲沟炎,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5年5月?2008年4月在门急诊外科换药室因嵌观察组(63例70趾),男40例,女23例,年龄1岁2月?16岁。对照组(63例68趾)男41例,女22例,年龄1岁5月~1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患趾数、病程、临床症状和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观察组:常规消毒患趾,一般不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术者左手拇、食二指紧捏患趾内外侧根部(可起部分止痛、止血作用)右手用小尖剪刀(或眼科剪)沿患侧甲沟旁开0.2~0.4cm(占全甲板1/5),自甲前缘向甲根部纵向剪开甲板至根皮处,用弯纹式血管钳钳夹甲沟旁嵌入夹板,使之与甲床及甲沟分离并快速拔除分离部分,同时用刮匙刮尽甲床、残留的甲根及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土林纱条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2~3d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②对照组:患儿平卧于手术台上,0.5%碘伏常规消毒皮肤2遍,于患趾两侧以2%利多卡因行局部趾神经阻滞麻醉后,术者左手固定患趾,右手用纹式钳做甲周皮肤与甲板分离,然后用反转刀片插入甲床组织由前向后潜行分离甲板直到趾甲与甲床根部完全剥离,用止血管钳将全甲拔出,同时剪除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凡士林纱布填塞甲床加压包扎。根据创面渗血、炎症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l~3d内每天换药,直到甲床基本修复达到表面干燥。

1.3观察指标:①疼痛评价标准:换药时患儿无痛苦表情为无痛;稍有疼痛或不适感为轻度疼痛;明显疼痛,面部表情紧张为中度疼痛;面部表情紧张、皱眉、呻吟,有躲避或抗拒动作为重度疼痛。②治愈与复发评价标准:患趾(指)甲拔除后,经过换药治疗,甲床基本修复,干燥,3个月后重新长出正常的新趾(指)甲为治愈;趾(指)甲拔除3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指)甲,但甲端、甲角向甲沟内生长,3~6个月重新形成甲沟炎为复发。③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记录伤口愈合的时间及换药次数。

1.4统计学方法: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讨论

2.1嵌趾甲是足趾的常见疾病,该病以学生居多,因学生活动较剧烈,加之鞋对趾的侧向挤压,甲板边与甲周皮肤摩擦相对较多,甲板容易变形,变形后的甲边缘压入甲沟软组织,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出现脓肿和晚期增生性肉芽肿。常因起始时仅有不等程度的疼痛,家长怕耽误孩子的上课时间或不太重视而延误治疗,往往就诊时甲沟部己化脓或己形成炎性肉芽组织。拔甲术是门诊的小手术,在专科医院和大多数基层医院一般由专科护士实施'拔甲治疗的核心是解除组织受压。常规治疗嵌甲性甲沟炎是将全趾(指)甲拔除,但没有破坏甲床,3~6个月后重新长出新趾甲的甲端、甲角仍然向甲沟内生长,导致甲沟炎复发。有文献报道,嵌甲性甲沟炎采用拔甲治疗,大多数病例难以奏效或仅有短暂性疗效(1?3个月),复发率达50%~60%。我们采用患甲部分拔甲,有效地解除了患趾对甲沟软组织的压迫,用小刮匙彻底刮除患侧根部的1/5甲床,破坏了甲床的生长基质,并刮去增生的炎性肉芽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使长出的新趾甲比原甲小1/5,减少了趾甲过宽刺激甲沟皮肤及软组织的机会,使生长的新甲不致畸形及嵌顿,新甲与甲周皮肤紧密相连,不藏污纳垢,从根本上解决了甲沟炎复发的病因,达到了根治的目的。

2.2小儿的指(趾)甲薄软,指(趾)端感觉神经丰富,对疼痛极为敏感,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害怕和高度的紧张,致使脚趾末稍神经痉挛,局麻止痛效果差。传统的拔甲治疗采用全甲拔除,创面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时间长,纱布与创面紧密粘连,换药时患儿因疼痛剧烈而对换药感到恐惧和痛苦,因此常常躲避或抗拒换药;拔除全甲后需要3~4个月才能逐渐长好新甲,小儿天性活泼好动,缺乏甲板保护的甲床经常再次受伤而出血。我们针对小儿的特性和趾甲的解剖特点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进,只拔除趾甲的1/5,无须神经阻滞麻醉。这种微创治疗的方法损伤小,出血少,创面恢复快,患儿疼痛明显减轻且甲床始终有大部分甲板保护,可以有效避免甲床再损伤。

护理干预论文篇(5)

选择中山市东凤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8例行外科手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38.53±8.79)岁;骨科手术20例、妇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18例,其他手术7例。护理组64例,其中男33例,女31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39.58±8.87)岁;骨科手术17例,妇科手术17例,普外科手术21例,其他手术9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病情、病程、手术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4]

(1)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相应检查且明确诊断后,需要行相应手术;(2)所有患者均无麻醉及手术禁忌证;(3)均符合自愿原则。

1.3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择期进行手术,术前给予相关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

1.3.1术前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护理工作人员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要尽可能地予以满足;其次护理工作人员要迅速了解患者资料,对患者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方案;再次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为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患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表现出非常恐惧、焦虑的患者,通过讲述大量手术成功的病例来树立患者克服疾病的信息,使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疗工作。

1.3.2术中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前需要禁食禁水,同时为患者做好备皮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依然可以通过语言的交流缓解患者对手术紧张的心理,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工作,在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要给予相应正确的处理措施,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做到细心呵护。

1.3.3术后护理

完成手术后清理患者身上手术留下的痕迹,协同医生将患者送入病房,若此时患者麻醉还未清醒,要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符合拔管指针的给予拔管,待患者清醒后要对其详细告知手术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属陪护期间的注意事项,术后能进食患者要指导其饮食情况,同时针对某些不良心理反应较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能下床活动的患者要积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术后恢复,患者出院后要做好随访工作,解答患者关于该病的疑问。

1.4判定标准[5]

1.4.1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参考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与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将患者出现的不良心理状况分为:重度、中度、轻度以及正常4个等级,计算其不良心理的发生率=(重度例数+中度例数+轻度例数)/总例数×100%。

1.4.2对手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4.3统计出院前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认可、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患者的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不良心理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手术各项指标以“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率为20.31%(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51.56%(3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护理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未出现1例对本次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情况,其中63例满意,1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98.44%(63/64);对照组出现4例患者不满意,其中52例满意,8例尚可,护理满意度为81.25%(5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论文篇(6)

2行为心理干预

为了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情绪放松,保持良好的心态,护士务必要勤打扫,保证病房的整洁舒适,还可以在病房放置一些植物或者鲜花,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愉悦心情。介入手术科室还应根据病人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下棋,听音乐,看新闻,健身操、绘画等,这种较纯粹的自我提升、养生修性式的学习活动可以让患者忘却病痛和对介入手术的恐惧,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让患者有家的感觉。

3亲友的支持

亲戚朋友对于介入手术患者的治疗有着密切的影响。进行介入手术的患者将会在医院生活一段时间,相对于家庭的生活而言,医院的生活比较单一、乏味,患者很容易感觉孤独和寂寞,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患者的主管护士应该多与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把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时反馈给其家属,同时也告诉其家属多抽时间来医院陪患者,让他们知道这样有利益与患者病情康复[3]。尽量让患者最喜欢的人、最尊敬的人、最疼爱的亲戚朋友陪伴他,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患者都很重要,患者容易接受。让其亲友多给患者做思想工作,多和患者谈心,及时发现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忙解决。

4术中、术后心理干预

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只需要进行局部麻痹,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是清醒的,手术中患者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个时候,护士的护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护士应尽量保持微笑,时刻陪在患者身边,通过眼神交流分散其注意力,让患者感到温暖。介入手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和药物治疗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和心理应激反应,这时要加强心理疏导,并耐心给患者解释,告知其这种不适应是很正常的,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只要好好休养一段时间即可。主管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状况,估计其疼痛的程度,对疼痛明显者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缓解;观察穿刺处皮肤的颜色和体温,并协助患者翻身,尽力满足患者的各项要求,让其心理感到舒适[4]。

5护理管理体会

5.1心理干预

贯穿手术护理管理全程心理干预是一个系统、长期的问题,患者在入院期间,会不断的出现新问题,影响患者的情绪,因此介入手术科室要对患者入院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已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介入手术又存在接触放射线的问题、造影剂过敏的可能性危险,病人在局麻状态中,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手术进程顺利与否,随时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的心理各有特点,护士应准确识别这些特征,然后采取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护理干预论文篇(7)

选取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间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3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以及对照组65例。观察组年龄23~31岁,平均年龄(26.4±5.3)岁。对照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7.4±4.1)岁。上述患者主要病症包括了剖宫产、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协助完成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症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加强疼痛评估。为了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就需要加强疼痛评估并以此作为患者质量的基础。在评估过程中应用到动态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的疼痛情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止痛处理。②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是综合护理干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患者出现术后疼痛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恐惧感以及负面心理情绪,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必然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为了让患者的这些负面情感得到控制并稳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加强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与患者之间加强沟通,一方面更加全面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构建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彼此间的信任让患者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病房中添加一些患者喜爱的元素如播放音乐等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她们能够积极地面对治疗。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让患者可以更清晰、客观地了解自己的病情,从而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③护理。在产妇术后康复过程中需要保持正确的,这有助于缓解产妇的疼痛并能够促进产妇创口恢复。术后让患者保持半卧位从而让腹部肌肉得到放松来缓解疼痛感。在患者离床运动时护理人员应在一旁协助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指导预防患者因为腹肌紧张出现疼痛感。④行为辅导。通过行为辅导告知患者一些疼痛减轻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呼吸调整法、想象法以及肌肉放松方法等。⑤伤口护理。在产妇进行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对其进行麻醉,但是在物作用消失后产妇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对产妇的伤口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在伤口护理中需要对患者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洁净,让患者伤口处于干燥状态。一旦发现患者伤口出现感染则需要拆除缝线同时对患者进行创口引流,采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对伤口进行清洗。若患者伤口周围出现局部红肿可采用酒精湿润的纱布敷料。⑥控制药物使用。用药过程中以预防为主并尽可能降低药物剂量来增强镇痛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其中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极为疼痛。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分为十分满意度、较为满意、不满意=(十分满意+不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3天开始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8.46%,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6.92%,观察组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干预论文篇(8)

4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23-01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今我国60%-70%的老年人群都有慢性病史,人均患病数为2-3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有超过60%的带病生存患者,相关报道指出,近年来带病生存的老年患者人数一直都在持续增加,一些老年慢性病患病较高的地区,患病率已经高达90.0%。本文主要以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老年人实施护理干预,希望能为老年人健康干预今后的发展起到帮助,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市社区进行抽样选择,主要选择年龄大于65岁而生活不能治理的老年人,将选择的老年人神火社区组成小组,安排文化程度较高,健康知识较为丰富的老年人担任社区健康干预群体的组长,小组设置数目一共15个,将本市的主要生活社区已进行基本覆盖。设置专门的干预组,成员人数根据干预的工作强度进行设置,一般5-15名,并将社区居委会作为护理干预的中心,首先设置其科学、合理的健康干预方案。共选取老人200例,其中男性112例,女性88例,选取老人年龄为64-90岁,平均年龄(71.2±2.1)岁,200名老年人中,46例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初中文化程度老人32名,123名老年人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1.2方法干预组成员在对老年群体干预前、干预中以及干预后都需要对老年人进行全方位身体检查,并在检查之后将体检报告分发到各个老年人手中。由社区组建其的社区医疗服务站负责为老年人解答各种健康问题。

1.2.1检测所有患者老人的活动情况从实施干预开始,老人在每周起床之后即开始进行几步测量,直到老人晚上睡觉。对老人日常活动量进行仔细记录。

1.2.2为每位老人分发健康手册手册中主要包含运动量、心里舒畅以及合理的膳食等,并对干预对象适时进行随访,安排更多的时间和老人进行健康交流,老人的主诉要仔细倾听。

1.2.3组织老人在一起进行健康新的交流在此过程中老人自身也能够相互交流养生经验,社区健康交流可以在一个社区内进行举办,也可以联合多个社区举办。

通过对200名老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体重、肺活量以及身高和日常行走时间以及身体各项指标等。

2结果

在对社区老人实施护理干预后,接受干预后老人地运动技能指标相对于干预前,老人行走10米所用的时间比较无改善,表明干预之后老人日常行走时间无明显变化,而干预后老人行走10米心率指标相对于干预前更加健康,充分说明社区干预护理对老人健康改善作用较为显著。

3讨论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心态等方面,整体健康程度都高于男性,从治疗依从性上来看,女性老人无论接受药物还是非药物治疗,所体现的依从性均高于男性老人。所以,在健康护理之前以及护理过程中,不同社会角色所导致的行为差异应该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使整个健康干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要将老人保健意识充分调动起来,使男性老年人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自我管理中,这也是今后社区干预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健康干预对老人行走10米的时间无明显改善,而护理干预后,老人行走10米心率情况明显优于接受干预前。但静止心率和行走后心率无论是任何年龄段的人,在行走之后都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变化,虽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变化,但老年人在接受干预后,无论是慢走后还是快走后,其心率指标都明显低于接受健康干预之前,充分说明,对老人实施健康干预后,其心功能交干预前更好,起到了组织老年人健康机能退化的重要目的,充分说明健康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现今运动量减少、营养过剩是老年人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往往很多老年人的体重都超出了健康范围,据相关统计显示,体重超标的患者占了25.0%,虽然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之间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性老年人肥胖的总体人数稍高于男性老年人。健康干预护理对老年人的体重控制、运动量控制以及饮食控制都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在社区中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护理干预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78-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ory of becoming strong on expectation level and coping style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Methods Ninety-seve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by convenience sampling.By a random number table,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49) and control group (n=48).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n the basis,nursing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ory of becoming strong was provided,including cognitive adjustment, emotional adjustment,and behavioral adjustment.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arried on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The expectation level and state of copying styl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by expectation scale and copying style scale.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the number of expectation levels in high,medium,and low was 43,6,and 0 respective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mber was 44,4,and 0,which was no statisticant difference (P>0.05).After 3-month intervention,the number of expectation levels in high,medium,and low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1,and 32 respectively,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12,29,and 7,which was displayed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After 3-month intervention,the number of copying styles including facing,avoiding,and surrendering was 35,8,and 6 in turn,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24,14,and 10.The copying sty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3 讨论

3.1 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状况分析

希望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是患者对未来生活自我心理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能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6]。患者希望水平高,在面对困难和疾病的时候就越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胃癌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差、经济条件差、缺乏社会支持、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程度低、治疗时间长等因素而导致希望水平低下[5-7]。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干预前,观察组有87.76%的患者处于低等希望水平,对照组有91.67%的患者处于低等希望水平,由此可见,胃癌患者希望水平较低,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希望水平。积极的应对方式不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机体症状,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消极应对则与身体应激反应呈正相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8-10]。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有18.37%的患者采取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对照组有14.58%的患者采取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由此可见,胃癌患者积极面对方式较低,提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心理特点,制定系统、完整的护理干预计划,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3.2 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坚强概念作为影响疾病应对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心理学、行为医学、护理学等学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护理领域,从传统重点关注患者的缺点和脆弱性的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正向积极面和坚强性的健康护理模式[11-12]。与传统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比较,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更容易被患者接受,通过采取坚强模式下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促进患者参与治疗与护理过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13]。刘珍芹等[14]采用坚强概念对7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可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还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于姗姗[15]采用坚强概念理论为依据的心理干预措施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改善了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情绪,还提高了患者积极应对方式的效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通过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该护理模式可以为胃癌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通过实施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患者希望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患者的应对方式得到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胃癌患者实施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希望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坚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的希望水平,促进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丽华,丁杏,黄燕华.个体化舒适护理模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35):4840-4841.

[2] 钟华.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4):1294-1295.

[3] 杨毅华,林琼,赖文娟.坚强概念的应用对乳腺癌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5-16.

[4] 周雪明,蒋维连.坚强概念对肝硬化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48-1951.

[5] 马池芬,夏海鸥.癌症病人“希望”的概念分析[J].全科护理,2014,12(5):389-391.

[6] 周云,刘静,谢健.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0):1363-1364.

[7] 许杰,亓慧景,刘彦丽.胃癌病人希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3,27(4):993-995.

[8] 王旖磊,胡雁.癌症患者应对方式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4):64-67.

[9] 陈霞,张秋月.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1485-1488.

[10] 林岑,胡雁,钱序,等.乳腺癌患者坚强的概念结构及对护理的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07-110.

[11] 李惠玲,罗凝香,许红璐.胃癌术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护理,2011, 10(5):64-66.

[12] 向梅,刘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75-77.

[13] 王亚朋,庞英,唐丽丽.团体心理治疗对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 27(7):490-495.

护理干预论文篇(1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将114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得分,并记录两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健康知识掌握、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90.4±6.8) 分、(87.5±8.7) 分、(76.4±18.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2.446、11.525、13.472,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7.2±3.7)d,显著短于对照组(t=5.113,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环节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护理干预;临床护理路径

康复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针对传统护理干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差、康复锻炼效果不理想等情况,近年来我院积极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8 月-2014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共114 例为对象。其中:男67 例(58.77%),女47 例(41.23%);年龄60-75 岁,平均(66.4±5.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 例(31.58%),初中49 例(42.98%),高中18 例(15.79%),大专及以上11 例(9.65%)。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 例。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包括健康指导、心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 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组织有关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并进行技能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参与临床护理路径相关工作。② 制定工作方案。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确定每天的具体工作。在入院后3 天内,主要是病情评估、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在入院3 天后,则主要了解护理方案实施情况,并收集反馈信息,进行必要的调整。在入院第7 天后,重点是督促方案落实,增强患者遵医意识。出院后进行必要的跟踪随访等。③ 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士长任组长,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责任护士具体实施,根据每日工作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并实施相应内容。定时分析方案实施情况,并根据实施和患者康复情况予以动态调整。

1.3 观察指标

在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知识和遵医行为评价。健康知识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测评试卷,由患者作答,遵医行为评价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日常表现进行打分。总分均为100 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或遵医行为越好。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在患者出院3 月后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16)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 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t 检验法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例(%)表示,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康复功能锻炼作为脑梗塞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强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获得更理想的结果[2]。但是,传统的护理干预由于缺乏人文关怀,反馈机制不完善,患者及家属的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护理干预效果与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提高了护理的针对性,通过明确阶段性目标,可以充分调动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参与能动性,并且让康复方案具有动态性,能够及时调整,在现代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3]。

从本组资料来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观察组,无论是健康知识掌握评分、遵医行为评分还是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与周松茂[4] 的结论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此外,从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之所以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能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有更好的计划性、阶段性、动态性有关。此外,该干预模式也将患者及家属纳入护理之中,调动了他们的护理积极性,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综上,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改善遵医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并且可以提供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汤月银, 陈惠莲.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5):164-165.

上一篇: 直销领导培训总结发言 下一篇: 国企办公室文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