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专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6 18:31:14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27-01

《物理化学》是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药学类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校开设物理化学的专业很多,例如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药学专业实验班等,物理化学课程已经成为各药学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化学公式多、理论性强、逻辑推理严密、课时虽多但过于抽象(理论课80学时,实验课20学时),教学内容难以掌握;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特别是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结合药学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从前我只承担物理化学的教学任务,考虑到该专业基础课和很多药学课程衔接紧密,特别是药物制剂学,如何能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到药物制剂学中是我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物理化学教师从化学教研室分离出来,加入到药剂教研室这个团队中,因此笔者也逐步承担了一些药物制剂学的课程,在给几个年级、专业授课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传统教学内容(纯物理化学)和课程整合后内容(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融合)并跟踪了解了教学效果。

1 授课对象的选择

为了比较课程整合后与整合前的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选择授课对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选择了11级制药工程专业和11级药物制剂专业作为传统教学授课,这两个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开设学期为大二下学期;选择10级药学实验班进行物理化学与药剂学课程整合后的试点,课程开设学期为大三下学期。这三个专业的授课教师相同,同一学期授课。(为方便起见,以下称11级制药工程专业与药物制剂专业为A组、药学实验班为B组)两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 课堂教学的设计

2.1 传统教学(A组)的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所选的实验为单纯的物理化学实验与药剂学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实验:热力学原理、相平衡原理、动力学原理、表面现象、溶胶性质等,药剂学实验:鉴定新型制剂中间体的形成、制备稳定的乳剂的重要理论基础、药物制剂有效期、表面活性剂是药物制剂中常用的辅料1、电位是判断微粒制剂(如微乳)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1]。课上教师利用20 min的时间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对理论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能加深记忆。能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物理化学实验中,独立的完成物理化学实验。

2.2 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整合(B组) 的课堂教学设计

(1)精心设计实验

为了把物理化学的理论知识与药物制剂学理论进行完美的融合,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后的实际工作中,在韩翠艳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整合后的实验主要有五个:差热分析固体分散体或包合物、乳剂配方的筛选、Vc和青霉素或硫酸链霉素有效期的测定[2]、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微乳制备及电位测定[3]。

3 教学效果的分析

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期末考试成绩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手段。

3.1 考核内容及考试成绩统计

3.2 成绩分析比较

(1)从实验课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8.8,得分率为77.6%;而B组平均分为45,得分率为90%,可见采用整合后的综合实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明显高于整合前的传统授课。

(2)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A组平均分为32,得分率为64%;而B组平均分为37分,得分率为74%,可见采用整合式教学专业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授课专业,但考虑实验班学生入学时成绩较高,学习努力,因此,期末考试成绩仅做参考。

(3)平均成绩来看,A组的平均成绩为70.8分,B班的平均成绩为82分,可见两组成绩有明显差异。

4 结语

采用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学课程相互融合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验进行分析,这样可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理论的真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查阅文献的实际能力,另外通过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实验班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实验内容实践性更强,对其提高综合能力帮助很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面向药学专业,体现药学专业特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249-01

药物分析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制药学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药物分析又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具备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又要有药物化学、药剂学等专业知识。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而杂,比较难学。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对药物分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1 制药技术专业药物分析的课程特点

众所周知,药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特殊商品。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在药品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析检验,实现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为此在在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药物分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充分体现了化学制药专业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的重视。药物分析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药品具备强烈的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使学生能胜任对药物原料、工艺过程、临床使用全程控制药品质量,并能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最佳最新方法。紧紧围绕着药品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这就是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同时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特性,也决定了药物分析教学的独特性,即涉及的内容繁多,包括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药典与质量标准的结合、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等等。

2 医学院制药技术专业加强药物分析教学的措施

2.1 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很多制药技术专业类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较深的理论很难理解。因此,在章节的安排上,我们要不拘泥于现有教材本身的体系,而采取提前起步、难点分散、适当重复、前呼后应的方法;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我们认为,从本课程的性质出发,应体现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在药物验中的应用,而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这两门课之间的桥梁是分析方法,所以,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常用药物来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删掉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如生化制剂分析以及一些仪器装置与原理。此外,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把药典知识、药品全面质量控制、药品管理、药品质量标准以及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等方面的内容也作为讲授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药物及药物质量管理有关的知识。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材由于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还可使学生减少听课中的枯燥感。多媒体课件集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表观能力和对人体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刺激。根据心理学研究,多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远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如制作一些动画课件,将一些复杂药物的空间结构形象化。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呈现大量文字、图像等信息,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大量时间板书,但是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大量知识“板块式”出现在幻灯片或投影上,往往学生还没有对其消化吸收,教师已经进入新的知识界面,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建议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适度运用“板书”形式教学,使知识系统全面且重点、难点突出,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相关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师生互动的教学:在药物分析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争做到学生与教师的思维同步。关键就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我们在“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者中,要求学生更注重于“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讲授各类分析方法时,引导学生从药物的结构特点人手,剖析结构与选择的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当教学进行到一定学时时,安排一些课堂练习,通过“举一反三”,一方面巩固以前所学的基本理论及运算,另一方面还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精神。另外,开展讨论也是一项重要的互动措施。教师在讨论时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是主角。在每次课前5~10min给出几个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如果学生在讨论发言中出现错误,教师应引导其他学生加以纠正,必要时教师予以指正。这样的讨论,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力、社交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4 注重实验基本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目标,如何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是一个古老而有新鲜的话题,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加深理解药物分析理论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在实验课过程中,从实验准确性、实验速度、实验习惯、实验记录及报告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正确使用和爱护各种仪器的习惯,搞好实验课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了让同学们熟练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使他们一走出社会就能适应当今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实验中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总之,制药专业药物分析工作不仅仅是药物质量的分析检验和控制,其研究和教学内容已经拓展到了药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强药物分析学专业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药物分析的重要性、掌握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各类药物分析研究工作的规律、特点和步骤,是将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药学专门人才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 邹春阳,吕洁.药物分析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4:239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ANG Lih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21)

Abstract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ubject in bioengineering.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means were explored from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summarized.

Key word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biopharmaceutics;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teaching

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少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国内大多数高校为适应形势纷纷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极大地缓解了这一现状。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一些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专业特色不明显、毕业生难就业等系列问题。我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前身为发酵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偏向传统的微生物发酵原理、发酵工程设备、酒类及乳制品发酵工艺等方面。因此存在这一些如课程设置面窄、实验环节较少、专业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如何根据本专业的优势,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进传统发酵技术、提升专业特色、适应社会需求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课程的特点

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应用于医药卫生、能源工业、食品轻工、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因此我校根据社会需求、专业发展需要,将生物制药工艺学由生物工程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并增加了教学课时及开设了相应的实验环节。

生物制药工艺学以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工艺原理、下游提取分离技术、生物工程分析、基因工程和免疫学为基础, 研究生物药物生产原理、工业生产过程、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制药生产过程优化,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生产药物的一门学科。①课程不仅与其它基础课、专业课联系密切,更注重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

目前,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方面与制药专业及药学专业有较大的不同,主要存在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基础较差,对于药物特点、新药研究开发、药理学、药物动力学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了解较少。因此课程不仅要注重药物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要突出生物技术在药学方面的应用和生物制药的优势。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探讨生物制药工艺学在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

2 生物制药工艺教学改革的措施与途径

2.1 理论教学方面

2.1.1 根据专业特点,重组及补充教材内容

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药学方面的基础较差,因此根据本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药学基础内容、三大生物药物的制备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三部分。学生在了解了药物的研发、药理、质量控制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色学习传统药物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然后重点了解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传统药物的改进及革新。既要体现传统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精华,更要把握现代生物技术制药的新技术、新成果。

目前,生物制药工艺学教材多种多样,内容形式五花八门。其中教材很多偏向现代生物技术制药或者注重生物药物的提取分离,对我校以发酵为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难以满足教学需求。由本校教师齐香君经多年教学积累编写的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充分结合生物工程的专业特点,内容设置合理、注重专业特色。因此作为我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首选教材。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技术和生物领域高精尖仪器的迅速发展,生物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物药品制造工艺的研究开发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材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在讲授时,要善于引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新方法、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抗生素一节中补充基因工程对传统菌种的组合生物化学和高通量筛选的优化等。同时注重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应根据我校生物制药方面研究成果,在教学内容上穿插生物药制药实例,扩充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

2.1.2 教学方式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紧密结合实践,应用性强、操作性的学科。学生在前期的微生物学、发酵工艺原理、下游提取技术等基础课中已经掌握了各种工艺控制原理、代谢产物分离方法等理论,如果仅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方式,学生觉得老师是重复以前的知识,抓不住重点,学习没有积极性。因此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生能将原来所学的基础理论,具体分析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理论指导实践。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启发式和案例法教学法,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问题,或设计能体现教学难点重点的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适时提问,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认真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发言,教师针对性进行点评或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病毒类疫苗生产方法的教学中,将实习时录制的某生物制品厂一种疫苗生产车间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播放,展示了相关细胞种子罐、繁殖罐、工业用离心机等各种加工装置及整个加工过程,学生看完后会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视频中播放的动物细胞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加工病毒类疫苗要采用这样的工艺过程?工艺的控制从哪些方面使病毒产量最大化?使学生将有关细胞培养的知识与疫苗制备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生物制药工艺学教学中,结合微生物药物、生化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药物的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建立案例库,在该课程部分章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四环素生产工艺”这一章节时,在教学中先通过讲解认识四环素这种药物的结构特点,然后以案例库中各个工厂具体四环素生产工艺为案例,组织学生对各种工艺进行研讨,要求学生从菌种、代谢控制、分离纯化方式以及收率、能耗、环保、安全及关键设备使用等方面对各厂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并从中自行设计最佳工艺。通过应用案例法教学方式,实现由案例具体分析到新内容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通过对具体药物在不同案例中具体生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改善教学手段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许多理论知识较枯燥乏味。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形式来讲解一些相关原理和工艺过程,不仅课堂信息量少,对于一些重要的设备学生不能形象地感知。而多媒体的引入, 将有效进行重点归纳、难点释疑、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生物制药工艺实例和实验的现场图片的展示,从而产生生动、直观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气氛,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色彩。②但在实际教学中单纯使用多媒体,也易导致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此授课时注重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有机结合。教师要善于将板书内容与多媒体综合利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更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

2.2 实践教学内容

我校的生物工程属于工科专业,要求教学内容上不仅注重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教学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基础、共同提高。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就是将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践环节,要求通过实践来验证各类生物药物的制造方法、工艺路线、生产条件的设计合理性。以往验证性实验偏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仅仅只掌握了基本操作,印象不深,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我校的生物制药实验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工程技术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实验教学中设计一些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对学生进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及基本仪器设备的训练与应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选择综合性实验,主要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药物制备,例如链霉素的发酵等。通过运用前期学到的种子培养、发酵控制、代谢产物分离纯化等的综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思维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再次,开设设计性试验,教师事先为学生拟定一些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中所用的材料、试剂、仪器、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等,然后组织各组学生讨论以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经指导教师审核,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各组学生上交具备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的实验报告。③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创新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为他们将来的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在实验室的操作技能外,还应该带领学生多参观走访相关的工厂、企业,如生物制品厂、各类制药厂等等,并安排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实习,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生产观念和学习兴趣都是十分有效的。如重组胰岛素等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

3 小结

生物制药工艺学是生物工程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需要不断实践和改革,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紧密结合生物工程的最新的研究科研成果,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深化教改,勇于探索,使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满足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的需要。

基金来源:陕西科技大学教改项目“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注释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281-02

制药工程是适应世界医药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而产生的新学科,发展历史不长,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药物的合成、分离、过程控制等工程与质量管理法规,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理工科结合的专业。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因而实验教学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是面向药学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对药物合成反应理论课程的辅助和补充,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担负着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的重要任务。在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实验的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对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开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对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启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科学而合理地处理、安排好教学工作,启发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让学生了解到运用药物合成反应的知识在开发新药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激发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行动。为此教师应收集相关的发展动态,并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发掘药物合成反应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其贯穿于实验教学中,如教学中根据所学到的药物合成反应设计合成一些畅销药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药物合成反应实验的重要性。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师的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时间,教师不必像传统教学那样花费大量时间写板书,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扩大了教学容量。教师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并有时间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从而扩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提高了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媒体可以将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中复杂枯燥的反应被形象化、立体化、模拟化的反应所取代,使抽象难懂的反应通过多媒体表达得清楚易懂,不仅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助于对药物合成反应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在制作课件过程还增加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了解和运用,提供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搜集某一药物制备的原理、所用原料、哪个方案应用的最广,进一步深化有关药物合成反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加深学生对重要药物合成反应的理解和认识,训练学生合理选择合成方法,正确应用新试剂、新反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完成后,可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部分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来。并与当地的药业集团、药物研究院等优秀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建立联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第二课堂,开展生产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药物合成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熟悉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在制药领域应用的内容。

四、实施双语教学,培养满足符合时代需求的人

针对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学生还应具备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和实验过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可兼有中英文两种方式,将专业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专业英语的效率。另外,在本课程的授课过程中,结合教材习题中英文药物合成实验部分,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并专门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对药物合成外文文献进行口头翻译,切实提升他们的专业英语运用能力。

五、重视实验安全和保护内容

药物合成属特殊岗位,安全意识、产品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形成必须贯穿于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中。因为药物的化学结构极其复杂,合成中可能会使用许多危险的试剂和特殊的反应条件,而且合成步骤都比较多,有许多反应过程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所以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需要对安全操作问题作具体详细的讲授。实验预习要求学生事先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实验中使用原料的理化性质、安个防护及应急处理手段。

六、注重绿色化学以及合成前沿

绿色合成是今后药物合成工业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有机合成新技术不断涌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无溶剂反应中的研磨反应原理,无毒害溶剂的选择类型;又如微波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范围,微波反应使许多在一般条件下难反应或难操作的过程变得比较顺利等。药物合成反应发展非常迅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将药物合成反应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教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有更为开阔的思路。为此,教师需要积极收集阅读文献,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不断追踪最新的学科发展,吸取新的营养,以此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作为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之一,在其教学方面,教师需不断地探索新教学的方式,积极听取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的意见,并不断地反馈学生的意见。制作与实验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并不断进行内容的更新。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出发,为培养21世纪的新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黄华容,谭伟,杜志云,赵肃清.《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2,(16):167.

[2]陈爱华.《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3,(2).

[3]张江华,才谦,高欣钦,刘平,刘岩,杨欣欣.药学专业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3,(2).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5)

金融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业务和管理工作;金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等工作。

前者属工商类,后者属经济类

邱宁(南京财经大学招生办老师):财会专业与财政学专业都是财经类中带“财”字且引人注目、较为看好的专业,但两者的学科门类、培养目标等并不相同。财会专业一般指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大类属于工商管理类,而财政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大类。财会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会计、审计、财务、投资、金融等方面管理的专门人才,就业涉及面广,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具体到某个会计事务所,单位不论性质与大小,都有用武之地,是“吃百家饭的”。而财政学专业主要侧重于培养财政资金分配、政府预算、资产管理、资本运作、税收规划与咨询等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利用财政税收来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调节收入分配,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和监督,就业面向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层面需求要多一些。从这点上来说,该专业培养的是国家税务部门的“会计”,是“吃公务饭的”。就职业特点来说,财会专业人士的特点以按部就班、忠于职守,以逻辑的头脑、对数字的敏感性而著称,性格内向些、思想保守些也无妨。而财政学专业人士的特点则在于精通税收理论与实务,在强调“核算”能力的同时,擅长灵活把握与策划财力保证、关注横向协调等方面。

前者研究基因,后者学制药

褚惠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南京师范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从生物技术专业延伸出来,其前身是生物技术的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升格为生物工程专业并开始招生。这两个专业的最大区别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与生物相关的技术知识,课程相对来说偏理论,毕业生拿理学学士学位,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科技人才。近一半优秀学生通过保送或考研进入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研究生学习,也会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及医药、化工、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

生物工程专业偏重于生物医药方向,主要培养与生物制药领域相关的生物工程科技人才。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和生物技术类似,但后两年的专业课主要与药学相关,比如药事管理、生物制药等课程,所学知识应用性更强,毕业生拿工学学士学位。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商检、药检、药事、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前者是传统的中文系,后者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都要学

骆冬青(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葆嘉(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技研究所所长):汉语言文学专业与汉语言专业的区别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传统的中文系,在我国起步较早,目前国内的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备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汉语言专业则是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在2001年6月成立的,国内目前只有南京师范大学开设有该专业。这门专业本应叫“语言科学与技术系”,是在当时的普高本科专业目录框架内设置的,旨在培养语言科技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汉语言专业(语言信息处理方向),但由于国家规定的专业名称中没有“语言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就采用了“汉语言”这个名称。该专业招收文、理科学生,一般每年招收20人左右,以理科为主。目的是用科学的手段来研究语言,以语言学为本,沟通计算机科技、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学生要修读语言学、计算机、认知科学、数学等专业。目前南京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后培养点,毕业生就业范围较广,可以从事软件开发、网站研发方面的工作。

前者强调应用,后者注重研发

周华(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党总支书记):生物医药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类专业的相同点在于同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就业前景好。不同点在于所属的学科门类不同,培养方向也有侧重。制药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药学类专业属于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目前开设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及药物制剂四个专业方向,其中药物制剂方向的毕业生也可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制药工程专业以工程应用研究为主,专业学习主要围绕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药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依托学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高校的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打造“卓越制药工程师”。大四时,学生将进入大中型医药企业接受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后大多进入知名药企,从事医药企业的工程技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工作。药学类专业偏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以新药开发为主。专业学习围绕新型药物设计制造、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新剂型开发和药品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进行。依托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省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学生毕业后可胜任新药研发、药品质量检验及药品临床应用等领域的工作。

前者偏化学,后者偏物理

徐蔡余(南京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在研究领域方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顾名思义,是研究材料中种类非常丰富的一个大类――有机高分子材料(橡胶、塑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水泥、混凝土材料)以及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方法,另外本专业也着眼于一些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研制以及材料改性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使用寿命等。

在课程设置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主要学习四大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和设备等基本理论课程,相比较而言更偏向于化学方向,尤其是有机化学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则有很多物理理论的课程,如固体物理、量子力学、材料物理等,比较强调对原子物理结构的认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求知欲。

在就业方向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和在化工、汽车、电子、医药、航空等国有及外向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工作,如陶氏化学、京东方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大型传统机械制造类企业(汽车、航天、船舶、重工业)、电子类制造业、建筑类行业、特种材料制造加工单位、环保检测行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一些特殊的认证类机构等。

前者强调金属的提炼,后者注重金属的使用

马立群(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冶金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前期过程,主要是从矿石中冶炼提取金属与合金,包括黑色冶金的炼铁、炼钢、轧钢和有色冶金的炼铜、炼铝、炼锌等,偏重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就业一般面向黑色冶金行业的炼钢厂、炼铁厂、设计院等,有色冶金行业的铝业公司、铜业公司等。目前冶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很好。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关注的是金属产业的后期过程,主要是将已经提炼出的金属与合金进一步进行铸造、锻造、焊接、热处理、形变处理和腐蚀防护,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注重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的结合,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均有所涉及。就业一般面向金属、机械、汽车、化工等与金属材料相关的行业。

前者偏应用,后者重理论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51-03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是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药品生产、使用、临床服务等内容,药学高等教育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协调发展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协调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等各类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比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高等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使之更加适应我国药学发展和健康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就高等药学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作一分析,讨论其培养目标与岗位的选择。

一 高等药学本科生的培养及适用目标

我国药学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走向正规。据《中国药学年鉴》2007年记载,我国设置药学类专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有475所,其中本科院校269所,高等专科学校38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65所,总后勤部及武装总队3所,在学制培养上,本科教育多采用4年制,也有少数学校的临床药学为5年制,专科教育一般为3年制。据文献报道,我国现有医药生产企业5146家,其中生物制药企业4000多家,中药制药企业1万多家,化学制药企业4000多家,医药销售企业1万多家。我国药学人才培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远无法满足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培养大批药学人才是药学教育领域的重任。

1.培养药学本科生,是一个重要的层次

由高中转入专业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经过4~5年的学习,在专业上已掌握较为广泛的知识,其理论应高于高职生,经过实习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已经具备了从事药学各岗位的基本能力,属于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国药学教育发展的一个特点是药学硕士、博士培养规模增加。在现行的高教体制中,科研论文数量、重点学科建设、SCI论文、硕博士培养规模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硕博士大量培养的结果,势必形成“本科无用、硕士将就、博士有用”的局面,每年各高校大多数本科毕业生追求考研,而药学本科教育有些方向不明,不知道哪里需要本科毕业生。在每年的大型人才招聘会上显示出很多企业非博士不要,硕士生就业也会受到威胁。在社会实践中,药学领域各岗位的工作本科生完全可以胜任,不一定非要硕博士才能担当。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当前药学领域需要多少学术型人才、多少应用型人才和多少复合型人才,按比例和规模协调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些企业和单位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在招聘人才时定位过高,一个本科生能胜任的岗位一定要用一个硕士或博士,这实际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2.药学本科教育还承载着培养潜在学术型人才的重任

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作为药学人才的培养基地,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对药学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合格的新型药学本科生是当今药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3.在我国现有的药学高等院校中,设立的专业较细化

如药学、中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海洋药学、药学管理、中草药资源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药品营销、临床药学,另外还有很多研究方向。这些专业和方向的设置与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都需要打好基础,如抓好公共课(外语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几个部分,另外也开设和生命科学有关的课程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等,在学完基础课程进入实际环节后则要加强甚至进行个体设计,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计划。培养和发现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从中发现有科研苗头的学生再进行进一步引导,最终确定有科研潜质的可建议走硕士、博士之路,这样更利于做到投资明确、人尽其才。

4.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合格的本科生必须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本科课程的教师要相对稳定,其次要求教授也必须走向讲台,担任本科课程的教学,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学生提供创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和个性特色,学习与就业方向的选择亦如此。如果一个班级50人,毕业时其中45人都选择考研,那么其中一半是出于无奈是为了以后好就业,而非科研苗子或愿意终身搞科研。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7)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为提高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质量,过去的十年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我国已经引起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始于1992年,开始进行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工科专业评估,同时探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2]。200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签约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2016年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认证同时在我国全面开展[3]。全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开始于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到2016年已有12所高校的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突出过程的持续改进。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涵盖了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和药物制剂与工程等内容。旨在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营销、维护和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运行和服务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4]。制药工程的专业特点是实践性强、专业性强,其中实践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6]。本文将结合传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要求,探讨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一、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培养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验的课程设置中,内容涵盖药物合成、中药提取、药理学、制药设备、化学与仪器或设备的分析以及工程基础实验等。首先,实验内容均为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实验都是按照实验教材进行重复性实验,并且由教师逐个步骤进行指导,学生得到的数据与结果基本相同,出现的问题也大同小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其次,课程内容相对独立,每门课程根据课程情况设置实验内容,各学科之间关联性小,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培养,不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制药过程的复杂性、完整性和综合性[7,8]。最后,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中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安全和环境因素未列入教学内容中。基于以上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设计药学综合性实验,内容涉及化学药物(同一品种)的合成或中药的提取纯化、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药理学实验、药物制剂及制药设备或仪器实验,使学生巩固药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系统性和知识结构体系的完整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题目的自选或根据教师成熟的科研结果,从查阅文献、实验方案的设计、操作实验、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目标。除在理论课程体系中加入《制药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外,实验课程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加入实验安全教育和三废处理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安全和环保意识,同时也符合毕业要求中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意识。

 

二、建立完善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能够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9]。生产实习主要以参观、认识和参与生产的形式为主,由于学生人数多、生产周期、工厂检修和安全卫生等问题,存在实习单位落实难、学生动手机会少、参观走马观花及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等现象,学生在生产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对制药过程的整体、全面的了解受到限制[10]。因此,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完整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同时随着计算机在药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校内仿真实习基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仿真操作使学生对制药过程的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操作规程以及安全和环保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在生产实习之前,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制药过程中的生产工艺流程、工程学基础知识、设备原理及结构、主要工艺参数、企业概况、产品工艺规程及安全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提出一些问题。做好学生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条理有目的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模式,深化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方法,熟悉查阅技术资料、国家技术规范、正确运用公式和数据,并运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达设计思想和结果。同时也是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往的教学存在以下一些缺点:(1)题目设定上不能发挥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给定的题目往往大同小异,并且可能与毕业设计或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同组学生的设计内容基本相同。(2)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正确运用不能得到保证,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不善于与指导教师沟通。设计过程中,还有部分理论课程没有进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和正确运用,也是导致一些设计不合理的根本原因。(3)教学时间不利于保证学生课程设计的全覆盖,课程设计的时间固定为2周,且大部分与考研时间冲突,因此,导致考研的同学基本上不参与,同组同学做了大部分工作。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探索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运用导入式或启发式教学,在课程设计开始前,由相关专业的理论课教师对课程设计中涉及的工艺流程、工艺计算、设备或仪器以及制药环境保护和安全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学问题。其次,在每学期开学提前进行课程设计分组,在理论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讨论设计题目的选择,学生可以尽早查阅文献和数据,开始进行设计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每周固定设置讨论教学环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学生各组间的讨论组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对考研学生,可以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模式,利用考研完成后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这部分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制药工程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重要的教学环节[11,12]。目前,由于教师的科研评价体系和师资结构等问题,大部分教师的毕业环节选题以科研项目为主,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制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程设计的比例较低,质量也不高。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行优化,并且在现有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可以加大对教师工程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指导教师组成毕业教学环节的“双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建议各指导教师进行导向性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对于一些具有考研意向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选择以科研项目为主的毕业论文或设计,尽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培养,从文献检索、文献总结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总结以及论文的撰写进行系统培养。对于准备进入生产岗位的学生,可以选择和工厂相关的品种进行毕业论文或设计,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岗位特点,工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内容。以上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改革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核心理念。

 

五、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等学校工程教育需转变人才培养的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切实提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需求,制药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应深化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建立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实践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从而使实践教学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制药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静.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培养的实践路径———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2):96-98.

 

[2]谢小银,刘冠辰,陈丽,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学工程专业实践环节建设的几点感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41-43.

 

[3]王世盛,高志刚,郭修晗,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生产实习[J].化工高等教育,2017,34(4):81-84.

 

[4]刘慧,张珩,祝宏,等.制药工程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初建[J].药学教育,2015,31(01):75-77.

 

[5]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6]冯修猛,王俊林,刘春凤,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95-297.

 

[7]钟方丽,陈帅,薛健飞,等.地方工科院校药学类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12):30-33.

 

[8]王德利,汤海峰,刘永红,等.高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0):15-17.

 

[9]叶云,钟英英,廖兰,等.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6,44(1):206-207.

 

[10]薛健飞,张扬,周鸿立,等.生物制药专业生产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6,33(8):70-73.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8)

药物制剂专业是研究如何将原料药制成适于医疗应用的成品药,是一个兼属药品生产及其安全有效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物制剂专业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和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技能实践性的特点。

药物制剂专业是2009年在我校开设的本科专业,结合药物制剂专业的特点,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是我们农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关键。我们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再通过实践教学强化学科发展。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探讨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发展,以适应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

1、课程体系的设置

1.1药物制剂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30余门课程,为加强药物制剂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该专业应具备较完整的化学和药学知识模块,在此基础上,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此,我们将理论课程设置为由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的三阶段课程体系:第一阶段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解剖生理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医药数理统计、生物化学、药理学、仪器分析等,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下一阶段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专业课程,包括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生物药剂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主要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专业所需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在该阶段的学习中,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原则,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教学实验、综合训练、科研训练、教学和生产实习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制备原理及技术,并且通过课程实践锻炼与强化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医药行业生产一线,具备药物制剂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制剂制备、生产、质量检验与控制、药物研发、销售和管理等能力,可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品检验部门、研究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制药工艺设计、药物剂型制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经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的设置

从教学实习、教学实验、生产劳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探讨。分别建立相应的基本框架,即基础实验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及实验能力拓展,分别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专业实验教学、实习实践、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新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课程实验训练和考评,使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基本操作,如称重、量取、倾倒、观察现象和科学分处理结果和数据等,要求学生结合理论课的学习,将实验原理理解透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具备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实践能力,总结分析问题能力。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基础上,根据已学过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进行专业实验设计。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使学生具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实践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技创新目标:主要是通过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目标:主要是安排学生进入药厂,企业根据本院实习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明确自我发展目标和职场规划。

1.3对课程体系的实施

通过专业理论课方面、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环节等环节的实践,找出问题与不足,制定解决方案。专业理论课方面,每一门专业理论课都成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研究团队,团队内教师职称结构及学历层次合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节,药物制剂专业共开设两门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实验课程:无机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六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医药数理统计实验、生物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学实验和药理学实验。六门专业实验课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剂学实验、药物分析学实验、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以及相关的专业选修实验课程,生产实习,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学生提高自身实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严谨的态度。毕业环节,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契机,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及药厂制剂设计中。

2、教学实践改革[1]

2.1基础实验训练层。以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重点,确立训练学生基础实验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实践对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增强对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

2.2综合实验训练层。通过方案的确立,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前期学到的实验技能,解决一些生产实际问题,并明确这些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生产意义。

2.3实验能力拓展层。通过教学实习环节、第二课堂活动、师生合作课题、到药厂生产一线锻炼等方式,拓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并能紧密结合前沿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的生产实践。通过完善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吉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3、落实措施

3.1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进行修订。到医药企业、兄弟院校进行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召开学生座谈会;根据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切合我校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3.2改革教学模式[3]。药物制剂专业教育与公共教育并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搞好第一课堂教学的同时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使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互融合,知识结构合理化、课程体系最优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基本要求统一化、学生发展个性化。

3.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利用校外药物制剂GMP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由原来的理论为主转为理论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按实际生产流程,对主要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消化与理解,从而使实训内容有针对性,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更深刻、更扎实,两者相辅相成。

3.4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加强师资教师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若干名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和聚集一批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知名度的学术创新团队,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通过贯彻实施国家及教育部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计划”,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学者和优秀学科带头人。通过实施学校的“院士工程”、“紫江学者计划”、“优秀团队计划”、“优秀后备人才计划”和“博士后培养计划”,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科梯队。师资队伍建设,将围绕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进行,通过科研启动经费、科研配套经费和博士后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结合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情况,鼓励教师“走出去”,到药企等生产一线锻炼实践教学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

3.5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建设实习基地作为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对实习认识不足,不能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差,实习过程中缺乏职业精神;对实习基地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的配备上,部分高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指导工作流于形式,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不清,当学生和实习单位发生纠纷的时候,学校和实习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等。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

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药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药剂学、药物化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具备药物剂型和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使本专业学生得到系统的药剂学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因此,农业院校药物制剂专业课程设置不应单纯地以学科型为主,应兼顾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的认可为依据来设置课程。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课题组成员在实践中也体会到只有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24-0129-02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各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实用性,是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与临床应用联系的桥梁课程。但中药学因涉及的药物数量多、药物间的联系不明确、功效范围广,给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增加了较大难度,学生普遍反映中药学难学、难记、难应用,传统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讲为主、学为辅的现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自身教学模式与经历,谈谈个人对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1 结合课程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各专业的基础课,以介绍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各药物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为核心内容。课程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联系紧密,并涉及传统文化,且理论复杂,药味众多,每一味中药其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同中有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采用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领悟,采用“精讲-自学-讨论”模式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外,每味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其药性、功效与应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这种关系,在推理中学习中药,让学生从死记硬背转为活学活用。针对中药数量多、容易混淆的特点,授课时要应用一些容易使同学们记忆的方法,比如采用对比教学法,将中药知识总结成顺口溜或歌诀,帮助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

2 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

中药学课程是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而专业特点的不同也导致该课程在授课中也应有所差异。

2.1 医学类专业 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较为扎实,在授课中可适当利用中医理论知识对中药的药性、功效与临床应用进行推理,适当兼顾临床案例分析,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学习中药是在遣方用药、救治患者,让学生切实加强学以致用。目前,医学类学生的培养偏重于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中药植物与中药饮片识别以及药学技能训练,造成了医学类学生不认识中药、不懂药物的性能,出现“用药不识药”的尴尬现状。针对这一类学生,在讲授药物功效、主治及临床应用的同时,还要适当介绍药物的来源、鉴别特征、炮制方法及其炮制对性能的影响等内容。

2.2 药学类专业 药学类专业的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基础了解不深,在讲授时尽量结合临床常见病例进行介绍,讲授中医辨证施治的思路、中药材的选择依据和选择方法,增强学生对“医药不分家”认识与体会,进而培养学生整体分析、解决问题的中医思维模式。另外,药学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药物检验、生产、研发、销售等相关工作。授课时除了重点讲解功用之外,还可以穿插药物检验、生产、研发、销售等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医理通,药性熟”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专业信心与学业规划。

3 加强中药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中药学实验课程。将理论与实验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同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和中医药思维的能力。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2]:①带学生上山采药或到药草园实习,并制作标本,让其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态、生长习性及药用部位,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认识,加深对药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②强化中药材的感性认识,通过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获知药物的真实性味,再与教材记载的性味进行比较,从而分析药物的性能、功效,进而分析临床主治病症;③开展模拟中药房的实训,培训学生的调剂技能,培养学生“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理念,同时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医药工作关系到大家的生命安全;④ 针对医学类的学生,开展中药炮制实验,让其体会到不同制药辅料、不用加工工艺对药物性能的影响。

4 引入中医药文化,丰富教学内涵

中药学不仅是一门学术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且理论知识与中医学相辅相成,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对于药物的性能、功效与运用都有自己的称谓。如 “相反”、“凉血”、“温中散寒”等,可以通过生活常识理解其意义,而如“开窍”、“息风止痉”、“养心安神”等中药术语则与现代医学的称谓相差加大。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对中药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甚至存在误解。因此,中药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渗透传统文化,承担起弘扬中药传统文化的重任,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拓展传统文化知识,强化传统文化意识。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中药故事、引入诗文、鼓励学生创作中药故事等,增加教学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从而丰富教学内涵,提高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

5 适当介绍现代研究

随着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药学与许多自然科学分支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知识网络,新的成果、新的应用不断涌现,及时吸收交叉学科内容和中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将传统认识与现代认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中药现代化趋势,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研意识颇有裨益。如从黄连、三颗针等中药中提取的黄连素,作为抗病原微生物,对如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及白喉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腹泻。药理研究证实黄连素还具有显著的降糖调脂、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抗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教育教学在不断进步,为适应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教学改进亦应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要针对课程特点及学生专业,在中医药的文化背景下,将中医药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集成、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中医药辨治能力。

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持续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带动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整个制药工业的繁荣。与此同时,对药品生产实施全过程监控,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以及对药品的污染和交叉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成橹埔┕ひ党中发展的重中之重。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全称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制药行业都以GMP作为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GMP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进行全面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制药企业是其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GMP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制药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等药学相关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院校药物制剂专业GMP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GMP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仿真实训相结合,采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

我国现行版GMP全文共有十四章共313条,内容繁多,知识点较为琐碎,使理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理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是教材的选择,经过综合比较,最终选择《药品GMP实务》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以我国现行版的GMP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药品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GMP知识,而且每个章节都附有知识链接、课堂讨论、目标检测等学习模块,条理清晰,内容科学实用,难度适中,对没有GMP相关知识基础的药物制剂专业学生来说,《药品GMP实务》是一本比较合适的参考教材。但是该教材中各个章节的设置是参考2010版GMP中各章节排序,在教学过程中按该章节顺序进行讲解,系统性不强。经过调研,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将原来的章节顺序打乱并重新整合,以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即按照物料采购、生产前准备、生产操作、生产结束、质量检查、药品销售的顺序,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7个模块进行教学[1]。

在教学过程当中,采取比较法、案例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如在介绍现行版GMP时,采用比较法,将我国现行版GMP与1998版GMP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版本之间哪些条款有变化,有哪些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GMP的理念,加深对现行版GMP的认识;也可将我国的GMP与美国的CGMP进行对比,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纵向上找到我国的药品生产行业与国际之间的差距。

在教学内容上,应做好相应的取舍。GMP内容十分丰富,而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十分有限,无法对每个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解。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以“贴近学生、贴近岗位”为原则,以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取舍。

二、实践教学

GMP中每个条款的实践性都非常强,而在校学生从未真正在制药企业一线岗位上从事过药品生产工作,几乎没有药品生产实践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即使能够记住GMP中的条款,但是对条款的理解仍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GMP教学过程中,应突破课堂教学的框架,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药物制剂实训平台,通过构建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通过药物制剂生产技术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类制剂的最基本的单元操作,比如固体制剂的粉碎、分筛、制粒、干燥、压片、包装、检验等操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技能后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也就是按照GMP 的运作流程和SOP(标准操作规程) 的要求,模拟岗位环境进行现场操作,熟练掌握药物不同剂型的制药工序、设备和生产操作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的训练,结合理论教学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达到能力和素质共同培养的目的,在药品生产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同步建立良好的GMP意识。

三、GMP仿真实训

GMP仿真实训系统能够完全实现制药生产主要工作任务的模拟,学生进入GMP仿真实训环境,犹如进入真实的GMP车间,可以使学生真实感受到制药生产的全过程,模拟实实在在的技能训练。

四、总结

上一篇: 输配电线路论文 下一篇: 大专自动化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