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5:03

案例式教学论文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1)

二、探究式地理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1.展示地理案例明确探究主题

地理案例可以通过文字材料和地理图象形式呈现,表现方式上有教师讲述,实际情境模拟再现,多媒体演示等。在案例运用上有讨论式案例、验证式案例(即讲解式案例)。案例呈现的时机也是多种的,可以先案例后原理,或先原理后案例,或案例原理同步,或一个案例体现多个原理、或多个案例反映一个原理。

2.激发探究动机创设问题情景

地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案例中的地理问题、情景创设可以是所给资料中的结论,也可以是事件的原因,还可以是对所给资料解释的假设。比如,地理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以引入月球与地球距离太阳远近差别不大,但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C上,夜晚低达-183°C,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想象的,这是什么缘故呢?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主动探寻结论。

3.体会探究过程分析讨论案例

探究过程实质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独立发现教学内容与案例情境之间的关联性,主动获取、处理案例信息、培养应用所学地理原理研究案例的能力。其操作的程序:先让学生个人体验———根据所给的资料和相关的条件提出要求;小组讨论———将高中地理案例与原理之间联系起来,讨论其发展规律。教师的作用———是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推导,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促使学生内化知识。而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

4.拓展提升能力进行总结反思

在这过程中,教师对前一阶段的案例教学进行情景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学会方法应用上的迁移,揭示案例所蕴含的地理原理,提高学生再次遇到相似问题或现象时的分析、解决的经验与能力,并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弥补。最后,为了给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可以留一些课后探究的问题拓展学生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2)

案例教学法是指根据所学的知识点,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指导,编写真实的案例。然后以案例为依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总结等活动,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任务驱动法简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一个个的任务为教学载体呈现给学生来实践,更具有协作性、互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更容易积极的参与学习,这种学习一种对理论学习的验证,更是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探索。针对教师下达的任务,任何一名学生都可以通过思考,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解决问题。而任务驱动法是把任务当作传授知识的主线,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作为主导者,学生是参与的主体。

2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

2.1共同之处

学生为主要参与者: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无论是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还是把任务细分一一完成,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主要是案例和任务的设计者,完成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还有最后完成结束后的评价者。在这两种教学方式中,学生要独立的思考、探索、创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致的主动性: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法,都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很有学问的人,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依靠临摹来学习,在这两种模式下都需要激励他们积极性,而学习也变为探究性的学习,不再是一种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的过程,学生们完全独立的来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实现创新。比起传统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需要协作完成:在两种教学模式中,都需要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协作。无论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们相互之间都需沟通合作、讨论分析。在案例式教学中,同学们需要讨论,达成共识,再独立完成,最后通过总结找到不足,获取经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有时候需要分组完成,就需要组员之间的协作,而要分析任务的过程中也需要大家积极互动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同时也能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的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

2.2异同之处

不同的媒介:案例教学是根据知识点来设计,且符合教学目标,以具体的案例为媒介来开展教学。也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案例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媒介展开教学,它是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融入综合性的任务中,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不同的侧重点:案例教学遵循案例的呈现和展示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案例的总结和拓展案例教学的学习评价的过程,而案例呈现一般要一到两周后才让同学们开展讨论,同学们有自我消化的时间,偏重于独立思考和创新。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出任务时,更偏重于让同学们表达自身见解、聆听他人意见的沟通协作过程。另外案例教学偏重知识点和案例的对应,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不能只考虑一个单一的环节,它的任务一般是综合性的任务,完成任务时需要对任务进行分解。

3案例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

(1)选取和呈现案例

在学习完循环语句的使用后,可以设计一个应用型的案例:输出一行文字,输出过程中变换颜色。

(2)分析和讨论案例

通过案例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并控制整个讨论的节奏,通过讨论,这个案例主要是实现输出文字并实现文字颜色的变换,输出文字比较容易,要让文字变换颜色需要同学们拿到案例后思考并找到合适的方法,这里要用到for语句来实现,并调用textcolor函数。在最后,可以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textcolor是TC下的老函数,如果要用vc++或vs平台,如何来实现,在掌握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让同学们能够举一反三,体会学无止境。

(3)对案例进行总结

这是选取的一个小例子,比较经典的例子有很多,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同学们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拓展。通过选取输出文字颜色变换的例子,可以让同学们回顾循环语句中for语句的用法,让同学们知道有一部分函数可以由自己定义,有一部分函数是系统封装好的,可以直接调用;还要让同学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环境来实现,但是由于操作环境的不同,可能要做出一些小的改动,所以调试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2任务驱动教学法具体实施

(1)设计任务

假如让同学们设计一个柜台收银的程序,这个任务相对是一个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创设环境,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日常的了解,或者可以通过调查以后可以明确这个真实任务的执行过程,从而有所根据的编写程序。通过这种根据实际生活来编写程序,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可以积极主动的投入实践学习。在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同学们进行开放型或者封闭型的任务,如果较难可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即开放型;较容易的一般由个人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验证同学们对上课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查看同学们有没有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

(2)分析任务

设计并布置任务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或者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对任务进行分析,了解任务的执行顺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任务分析的这一环节,主要是确定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关联。在分析任务的环节,也许一些关键点会漏掉,这都是正常的,就像我们列提纲一样,列出大体的,但是可能不是太全面,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后,及时补充更正即可。同时也可能会碰到从没见过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同学们,从而让问题得以解答。在柜台收银这个任务中,我们分析首先要进行密码的设置,注册登录;其次需要对商品的编号(number)和商品的价格(price)进行设置;再次只有商品的编号和价格一致时结束循环,否则一直循环下去。在这里要用到结构体、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等。

(3)完成任务

学生在做任务时,可以把总任务细化。比如在柜台收银这个程序,首先设置第一个任务:确定密码设置、商品价格、商品编号、商品数量;第二个任务:如何用编程表达商品编号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一个商品编号对应一个价格,两者对应的话又该如何处理;任务三:分组讨论。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建议:比如会员信息、商品信息可以设置结构体。

(4)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的作用主要是检验完成任务的情况,并让同学们通过任务的评价,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教师应该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及时的做出反馈,并且根据同学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上理论课的时候全面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根据评价及指导得到进步。评价任务时可以通过学生上课的态度、完成任务的效果来进行评价,比如迟到早退、语句是否正确、语法是否规范、布局合理、思路清晰,最终是否能正常运行。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3)

一是平等开放式讨论。平等开放式讨论表现为教师扮演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角色。教师赋予学生课堂的话语权,成为学生发言的倾听者,使学生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充当学生发言的沟通者,促进学生激烈辩论;学生思考与讨论的引导者,确保课堂讨论热烈和主题始终锁定教学目标,保障教学有序进行。二是多元发散的思维方式。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为了提供答案,而是营造氛围,使学生获取知识来源由传统的教师讲授拓展至案例自学、团队协作和教师的点评、总结。教学不再限于金融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重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反复强调并使学生明白:面对同样的金融情景,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答案因而是开放的、发展的和动态的,不同答案的差异在于与情景的匹配程度,让学生改变定向思维习惯。三是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和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除了自我编写案例,教师往往会向学生征集案例。只有意识到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能动性,学生才能主动搜集资料提供符合要求和感兴趣的案例供教师选择。

1.2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四要素,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强调知识的主动因素。金融学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遵循金融学教学目的要求,以真实事件为基础撰写的金融案例为素材,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情景中,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应达到运用语言和多种视听手段真实描述特定金融活动情景要求,以便学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金融活动、金融现象进行分析或解释,并提出方案。它不是通常的例子,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没有悬念,只是纯粹为支撑或理解某一观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以案例教学为基础,注重教学过程中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尤其是中外)的案例比较。因而通过有利于学生对金融学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的多个案例情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组成团队主动进行资料搜集、比较分析和协作学习,借助讨论,根据间接经验建构出有关知识的意义。因此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为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trengthAnalysis)

2.1.1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

为了让枯燥的金融学理论变得生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针对性地引入实际发生的金融现象,让学生充当主角,扬长避短研究案例,提出观点,相互切磋,并鼓励、引导与教师平等辩论。同时利用案例的比较分析、点评与总结,使学生意识到在同一金融理论或思想指导下,背景不同,时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也不同。这些都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1.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学习金融学课程前,学生大多具备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知识,而金融学中的货币、信用、通货膨胀等内容是前面课程相关内容的深化,因此运用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联想,对比以前课程的论述,甚至让学生发散到更多学科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视角思考经济现象。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多背景复杂、知识集成性强、跨度大,学生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案例的阅读、研究尤其是比较分析,必须主动进行组合通过团队合作取长补短,方可高质量展开。

2.1.3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全局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的有机统一。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综合性强、适用性广的典型案例,及时回答学生形形的问题,合理引导学生讨论,科学高效点评总结学生的对策,确保教学活动热烈有序。这些构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挑战,应对挑战促使教师准确把握快速发展的金融学理论脉络,提高对金融现象的关注度,深化对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运行和金融改革等现实背后的理论认识,熟练驾驭课堂的技巧。

2.2劣势分析(WeaknessAnalysis)

2.2.1建立案例教学库的难度大

目前我国高校金融学案例教学库主要由任课教师创立。无论是金融学教材及其教辅资料,还是各高校金融学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网站案例库,绝大多数是国外案例,且时效性不强。为实现案例的三大功能,我国金融学案例库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国内典型案例。因此,精简、更新国外案例,选择、增加编写相当数量可与国际案例比较、鉴别和启迪的综合型与时效强国内典型金融案例,成为建立对比式教学金融学案例库的难题。

2.2.2传统文化背景与教育体制所形成的障碍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强调个人主义、推理的力量、论辩、自我表现,鼓励质疑权威,这与西方社会推崇个人奋斗、宽容失败、鼓励冒险、自由、喜欢坦率直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相一致。我国中庸思想影响深远,传统文化倡导尊长、礼貌与谦逊,当面怀疑他人观点,甚至质疑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目前教育体制仍为应试体制,强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观和教育观,增加了大学生对基于能力中心的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不适应。传统文化背景与教育体制使我国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难以出现西方课堂上学生公开挑战彼此观点和质疑教师的活泼高效情形。

2.2.3耗时长与不适宜大班教学的限制

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是学生深入到案例的讨论比较中,这不可避免产生知识传授效率低耗用时间长的后果。本科金融学课程的总学时一般48学时左右,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及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载体,以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为手段讲授金融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而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既有学时难以保证每章主要内容运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以金融市场为例,先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讲清楚金融资产等专业强的内容方可进行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同时为保证讨论比较的充分性和学生的参与性,20人左右的小班选择这一方式效果最好。我国高校教学课时减少容易增加难的困境和金融学大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利于案例对比式教学的实施。

2.3机会分析(OpportunitiesAnalysis)

2.3.1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共识提供了机遇

随着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部质量工程的推进,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更要求课程授课情景化和拟真性,利用、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知识应用于实践。与此相适应,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日益受到高校、院系领导的普遍重视,在科研立项、经费保障、人员支持等方面受到照顾,这有助于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随着用人单位招聘对实践经验者优先的普遍推行,高校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积累实践经验。重视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的共识,而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可促使大学生重视和获得实践经验。这为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3.2案例渠道拓宽,搜集编写便利

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相继发生,对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形成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如何趋利避害,众说纷纭,正是案例分析和比较的极好话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投资理财问题的大量涌现,金融学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围绕股票债券等金融投资开设专栏节目,利用网络开设投资咨询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拓宽与加强,国内高校吸收国外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容易。这些为金融学案例收集和编写提供了素材和经验,有利于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顺利开展。

2.3.3教育经费持续追加,教学形式多样化

随着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的颁布和近些年的执行情况,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目前已达到4%,这为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奠定了物质基础。搜集资料、邀请专家学者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都需要资金,而各级政府对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受益匪浅。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在课堂讨论之外,诸如小组讨论、辩论会、情景模拟、学生自行准备案例与教师讨论等教学形式都可被引入,使这一教学法在形式上更加多样,为巩固、提升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2.4威胁分析(ThreatsAnalysis)

2.4.1保障制度措施缺失

制度的建立是推动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可靠保证。目前有关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工作量核算、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质量评估和案例对比式的案例资源库建设以及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经费保障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制度举措匮乏,严重挫伤采用这一教学法的教师热情和积极性,加剧他们对克服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高风险的巨大付出而没有回报的担忧。比如可能因学生不适应而影响教学评价和教学进度,甚至不利于教学薪酬和职称评定。

2.4.2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

与单纯的课堂讨论不同,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比如计算机房成为专业实验室不可或缺的部分,还应配备必要的软件以保障较好地模拟实际金融运行,目前教学设施还难以达到基本要求。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高超的驾驭课堂能力。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的教师通常不愿意留在高校,导致高素质教师流失。部分高校教师资源不足,不能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实践方面培训。师资现状堪忧。

2.4.3实践存在偏差

由于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的关系认识不当和前者的理论实质认识模糊,教学出现如下情形:一些教师引入金融学案例,视案例比较为理论讲解的必要环节,甚至等同举例教学;一些教师过多使用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忽视甚至抛弃传统讲授法,导致学生的金融理论体系不完整。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时,或者表现为包办,案例展开全过程容不得学生的质疑,难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或者放任,听而不评,听而不言,缺乏引导作用。完整的案例对比式教学法过程因而缺失,学生误认为其与案例教学、举例教学大同小异,课堂吸引力不强。

3完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思考

3.1夯实教学基础,正确对待传统教学

个人思维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相应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这一基本前提,只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才可能达到预期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效果。一些理论知识难以通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展开,事实上片面推行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必然造成学生无法掌握金融学的知识结构全貌,也无法严谨专业到位地分析现实问题,从而难以满足招聘单位的人才要求。考虑到目前紧张的金融学课程学时,以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将课程最重要和学生必须运用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完成较适宜。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掌握案例必备的金融学理论知识。

3.2强化案例资源库建设和金融学科教师培训

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的重大项目应向金融学案例编写倾斜,加大相关项目立项和推进的力度;高校间应尽快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建设金融学案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以本土金融案例为基础,结合境外案例,拓展案例源泉,通过比较分析提升案例资源库编写质量。建议组建教授牵头、中青年教师搭配的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团队,邀请实践经验丰富、金融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与知名人士参与教师培训,选派有潜力的主动性强教师到案例对比式教学法效果明显的国外高校研修,创造条件让教师开展这一教学法的研究,奖励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锻炼。

3.3促使学生更新观念,改变学生的考核机制

鉴于国内大学生对金融学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不完全适应,高校应多途径宣传这一教学的必要性和作用,促使学生解放单一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思想,善于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学会扼要突出重点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理性辩论和科学对待不同的意见或质疑,营造案例对比式教学法适宜的文化氛围。为了使学生自由组合的团队活动、学生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等与案例对比式教学法的进行紧密联系,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与监督学生的课后总结,在学生考核方面强化学生平常表现的跟踪与记录,大幅度提升课堂表现占金融学课程成绩的比重,减少学生教学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阻碍;对策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1]欧阳桃花.论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J].南开管理评论,2004,(2).

[2]马新建.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指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5)

一、案例式教学的选题要求

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用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案例式教学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微观到宏观的思维过程,贯穿着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符合人们的认识发展规律。主要采取教员引导与学员自主式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组织学员查找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讨论发言、提出意见等,让学员“身临其境”,变学员“被动式受教”为“主动式参与”,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阅读、感受案例,以一个决策者的身份对案例分析、判断,做出决定。同时学员在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可充分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可行性,充实完善理论知识。正是由于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主体性强的特点,案例式教学往往更适合于指挥类、战役类、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过程的实施至关重要。案例教学具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性强调在仿真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案例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常适用于实践性强的课程,而且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选题时也应慎重,要根据适用的教学对象,把握好案例的层次。案例的情景应是学员以后任职经常可能遇到的情景,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和面临的决策,是胜任工作不可回避的经验。

因此案例式教学在选题时应精心选择、合理编组。所编写的案例应该能够引导学员认真阅读,深入研究,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接着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论证采取措施的可能性,最后经过分析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通过案例为学员提供的模拟情景,充分调动学员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去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和论证性的研究工作,提高思维决策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水平。

二、案例式教学的教学对象要求

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能力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案例教学过程中学员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可以动脑动口,质疑探索,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学员自觉听取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集思广益。

案例式教学的这种互动性对于教学对象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动即需要教学对象具备互动的基础,互动的条件。这种互动的条件就要求学员在教学过程前熟悉案例的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准备工作。学员的知识准备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效果。准备的过程可长可短,准备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案例式教学内容的可互动深度。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对学员的知识储备要求通常会比较高,尤其适合于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学员。这些往往不满足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性掌握,而是希望通过在院校的系统学习,求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升华,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恰恰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学员的需要,适合于干部进修、中高级培训和研究生教育等班次的教学。

三、案例式教学的案例设计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在对案例所述矛盾的剖析中培养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选择案例的方法。一是知识点选例法。即所选案例包含理论学习的若干知识点,通过案例分析,能够起到对理论的深化理解作用。二是矛盾点选例法。即针对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经常出现的矛盾选择案例,以揭示理论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障碍。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掌握运用理论的基本方法,提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及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点选例法。即选取那些反映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思路的案例。

当前在教学案例的设计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案例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必须针对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方向选择正确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在亲身体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真实案例中,产生感性认识。培养直接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向选择不正确的案例不但不能明确表述所要说明的知识点,还有可能使学员产生误解,使此次的教学失败。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和明确的指向性。二是案例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模糊性,不能见案知意。三是案例的难度要适当。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难易适当,既不要太难,使分析问题无从入手;也不要过于容易,使学员无需经过分析、推理、判断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不能引发学员进行不同认知的争论,使学员学习热情受挫。难易程度适中的案例,可以使学员就此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并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见解,使学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案例式教学对教员的素质要求

案例教学不仅为培养学员的全面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教员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教学能力、工作责任心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比如,案例的编写如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选题;如何体现案例教学的本质属性,找出激发学员创新思维的矛盾碰撞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长点;如何围绕问题调动所学知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等。还比如,案例教学中,教员如何组织和引导学员进入情况,成为案例教学的主持人、归纳总结的发言人、群体互动的引路人;教员如何发挥思想碰撞“催化剂”和背景材料“信息库”的作用等等。这就要求教员既要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组织教学经验,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和很强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以问题为牵引,教员要寻找各种现实问题,形成有序的教学体系,这是层次更高、难度更大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展案例教学能够促使教员突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激发创新思维,树立起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促使教员改善知识结构,丰富实践经验,从单一的学科专业型向复合多元型转变,从单纯的理论学术型向实践应用型转变;能够促使教员改进教学方法,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思维创新上转变。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6)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其实对传统教学方式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对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表现在以传授知识为终端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教学方法”。当今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开发学生智力,还是培养学生能力,若不注重传授相应的系统知识,不注重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就不可能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这一点实际上告诉我们,以传授知识为己任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过时,相反,还应进一步完善。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教师可以较为系统地、详细地向学生传授课程理论知识,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灵活地控制授课进程,可以激情满怀地生动讲解,也可以随时提问学生,让学生较为持久地保持高度注意力。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被动地等待老师“喂”知识,而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同时,长时间的单一讲授方式,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并且习惯于坐在安静舒适的教室里上课,懒于走出课堂进行市场调研、实地考察等。还有,在课堂上老师是绝对主导,老师的权威性讲解好像所有的知识均是绝对正确、不容质疑。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授课方式致使学生变得越来越来懒,越来越缺乏动脑、动手的机会和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力。

二、案例式教学是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式教学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理论讲授、“填鸭式”的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希望与老师互动,希望能亲自动手检验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希望抛开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去探索知识的正确性和事物的真实性。案例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解决方案,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心,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老师提供的解决途径。当然,在案例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优质、典型的案例,并预期该案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强度和难度。并且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以供学生参考。

(二)案例式教学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首先要求老师要在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下明确课程主要目的,按培养目标要求合理地、多方向性地选择典型案例。例如针对《传统手工印染课程》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统的手工印染种类(扎染、蜡染、型染、织物手绘等)、工艺流程、染色原理及各项染色工艺下的产品艺术特质。这样的实践性课程,只有将学生带到实验室,针对经典案例做操作性示范,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制作扎染的方法、染色的控制、染色肌理效果和扎染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购买材料(锻炼学生与销售人员的沟通能力)、熟练练习扎缬手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画面效果(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然后有目的性地创作扎染作品(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在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

三、实践基地教学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艺术设计这类实战性专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会在校内建立相关课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但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器械设备、技术支持往往不及企业,企业为了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通常会大力度购买最新设备和更新最新技术,所以,高校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各项优势减少办学成本,拓展教学资源。

(一)实践基地教学可有效检验学识的真伪性

在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企业中得到锻炼,是学生们极其向往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学生通常认为自己学习了很多年,已经拥有了很多知识,应该是检验他们“学有所成”的时候了。同时,也存在这样的现象:论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专家”,但是一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与市场结合,他们的信心就没有那么足了。例如,染织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绘画图案,尽管老师在理论讲授中竭力强调或讲解印花、绣花、提花的不同工艺要求,图案的配色、表现技法、构图均有明显的差异和特征。但是,学生还是难于理解这些眼睛没有见到过的抽象的工艺概念。所以,在实践基地———相关企业中教学,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目睹工艺流程,充分地理解工艺和图案之间的关系,然后检测自己所绘图案的可生产性。同时,企业优于学校的地方在于,企业拥有最快速的市场信息。例如在床品图案设计当中,尽管在校期间,学生已经有相关课程知识的积累,但学校的教学结果大多有“学院派”特色。学校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和实际图案表现能力,而不太愿意给学生太多的限制,这样会导致所绘图案的“市场性”不强。所以,在校期间只要学生创意足够好、表现足够到位,即教学目的有效达到。但是企业才是检验真枪实弹的地方,市场是反馈知识和能力的最直接的地方。企业要生存,就得适应市场,灵活多变的市场信息以最快速度反馈到企业的销售部门,然后到达生产部门或设计部门。就床品印花图案设计来说,详细地分类:活性、涂料、天丝、磨毛均有各自的图案风格特色和流行变化,而且市场变化不是一年一变的,而是一月一变甚至一周一变的。所以,在企业实地学习,可快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真伪性,会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不足而在日后的学校学习中更有目的性。

(二)实践基地教学可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素养

如今高校的职业道德教育通常在校内的理论课中进行,这样的理论讲授容易显得空洞、苍白,不利于学生消化、接受。尤其是在当下“物质”意识越来越浓,传统道德严重滑坡,片面追求物质消费、高生活水准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对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定位等问题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实践基地教学通常在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企业通常在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制度设定与执行、企业员工能力与培养等方面比学校有着更强的优势,在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严格的企业制度执行下,积极的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快速理解企业文化,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有更直接而理性的认识,从而尽早培养与塑造自己的良好职业素养。

四、南通大学进行案例式教学和实践基地教学的有利条件

(一)南通当地优良的市场条件为案例式教学提供丰富的课题资源

南通同时还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名人———张謇先生在这里创办纱厂,大力发展纺织业,直至今日,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已成为世界第三、中国第一大家纺市场。市场占地面积77150平方米,拥有8000多个商铺和摊位,主要生产经营床罩、枕套、被罩、被子等床上用品及各类家用装饰面料。南通拥有的成熟家纺品牌包括罗莱、凯盛、紫罗兰、宝缦、居梦莱等,还有最大的面料提供商———金太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综上所述,发达的纺织业、繁荣的家纺市场、便利的交通均为我们南通大学染织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基地教学的便利条件。

(二)丰厚的人文资源为实践基地教学提供优越环境和便利条件

南通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她拥有丰厚的人文资源,这里不仅人才辈出,还保留着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得很好,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板鹞风筝、剪纸、木版年画、木雕、灯彩等均有很好的发展与传承。对于南通大学的艺术专业学生而言,南通城市博物馆、市中心美术馆、南通博物院、南通壹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南通蓝印花布艺术馆、南通风筝博物馆等地均是他们学习研究的绝佳去处。

(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促使实践基地教学稳固长久

如前文所述,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拥有千家以上家纺企业,与家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这种校企合作的关系更稳定、更长久。首先,校企双方均要有合作诚意,要有互利意识。企业不能单方面地为了吸引人才而忽略培养人才的周期,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相信他们终将会为企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学校也不能过多地对企业提条件,而应该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服务。例如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实践基地教学中,我们的染织专业学生认真地参观了馆藏的蓝印花布,切实地感受了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在接下来的创作实践中设计了符合蓝印生产工艺的优秀作品,同时这些作品的强烈设计意识、新鲜的构图和画面均为蓝印花布博物馆的创作人员带来了新鲜感觉,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7)

中医儿科学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是针对中医教育传统的授受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当前案例教学改革与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以“主体教育论”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最终目的,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敏捷性、创造性、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能从多方面提高和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教学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医儿科教学中,案例式教学方法的采用,打破了传统授受式、灌注式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它始终以中医儿科临床案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途径或策略,以多元化教学活动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多种教学反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以多种能力培养为目的,特别注重教学互动,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更显示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能全方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学会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和谐统一,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多种形式的案例讨论和案例的不断更新,既能更好地与教学目标相匹配,也能使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案例讨论中解脱出来,换换口味,并且案例的不同方式的使用会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经验,这是传统教学法所不及的。

二、临床问题的敏感性、创造性,开拓了学生的思路。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能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临床问题的敏感性,更容易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参与到临床问题的思考和决策中来。

案例教学是教师、学习者在情境之中的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编、自导,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教学情境;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行动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充分发挥潜能,认真分析、思考和讨论,弄清问题的原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作出科学决策,得出现实而有用的结论。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中的主角,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这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提高他们思考的敏捷性和创造性。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案例讨论可以大胆假设,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知识能记得更牢。通过这种教学互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教学活动的开放性,巩固教学效果

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更强调课堂讨论与课外教学活动的结合。为促进学生对讨论问题和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与牢固掌握,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如:① 开展案例分析辩论以拓展思路;② 再示疑难案例讲座,调动其探索性;③ 组织知识点抢答活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归纳;⑤ 根据课堂内容布置作业等。以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让教学活动不仅只局限在课堂上,更能体现在各种教学场合。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再次接触临床案例或相关知识,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去回味、去琢磨,使课堂讨论得到延伸,不断巩固教学效果,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牢固掌握。

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场景中,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探索性和自主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思维都保持在活跃的状态,这种大脑的激活状态更易逬发出新的认知式。同时,创造性案例教学还强调相互给予与分享的协作式学习,由于学生间彼此的尊重、倾听和沟通,增进团体的合作互动,群体与个体的思考均获得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可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医学人才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提高医学人才整体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能促使医学生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它主要是通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而达成的。这一切的实现要靠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各个环节主动施行。“行为的引导是最好的教育。”[3]因此,案例式教学法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有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既熟透临床案例,又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全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并严格控制课堂气氛,使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案例教学模式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对医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强调技术至上、科学至上的教育观的矫正和完善。在中医儿科所采用的案例式教学法中,它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忽视和代替专业教育,而是要达到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要在人才素质构成各要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正如英国哲学家默顿.怀海特所指出的那样;“没有纯粹的技术教育,也没有纯粹的人文教育,两者缺一不可”。科学不能成为教育的唯一目的,而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也只有辅以人文精神的制约,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6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8)

(一)课前准备

一般曲式分析的课程都是大学二、三年级音乐表演与音乐学的学生学习。这时的学生已经修过了《乐理》、《和声学》、《复调》等基础课程,具备了学习更复杂的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作为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首先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将教材内的知识点,划分为再现二段体、无再现二段体以及这两种曲式结构有什么相同及不同之处三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中都要选择出两到三个具有典型特殊意义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二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大概了解教授学生的基础情况,例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程度等等,也就是说任课教师要对自己教授的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同时还要预想到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况,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做出相适宜的教学安排。在上曲式分析的课程之前学生也需要进行课前准备,例如要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种曲式的结构,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以二段体为例,对再现式二段体、无再现的二段体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调查,了解其典型结构、创作手法等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堂的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显著特征,它的实现是由教师来引导的。所以,在课堂中,良好的实施案例教学法,就要依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实施不同的课堂环节。

1.提出案例任务

首先教师提出一个案例总的任务: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辨析再现式二段体和无再现二段体。然后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什么是无再现式二段体的结构特征?再现式二段体与无再现式二段体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处?问题提出之后,鼓励学生对前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阅读,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在这个大的前提下,进一步讨论第三个问题,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们提高取长补短的能力。在他们讨论一定程度后,教师再加以点通与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两者之间的不同,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两种曲式结构的辨析能力,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2.案例讲解

首先提出问题,而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是案例讲解的最终目的。曲式作品的案例讲解,主要是通过对具体曲式结构的分析,进而使学生们能够比较深刻的掌握作品的内容以及表达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再现式二段体的代表作品《摇篮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作品的印象,为接下来的理性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是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明确再现式二段体“a+a1+b+a1”的结构特征。然后在通过分析无再现式二段体的典型乐曲《我的祖国》,让学生们了解无再现式二段体的最大特征就是“A+B”,没有再现的内容。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与分析,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主题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启示

首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其针对性。案例教学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教学实践,通过一种丰富、立体的表达方法向人们展示了包含了一些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行为与感情的故事。因此能不能选择一个有针对性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其次案例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案例教学不能仅仅是引导学生们去追求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追求任务完成的一个思维过程。最后案例教学要打破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几个学生发言包揽的现象,而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这种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9)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中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导致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涉及到微分知识,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中需要运用到积分知识进行求解;在成本论中,介绍短期总成本的七种类型曲线关系时,涉及大量的微分计算;在介绍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时,涉及高等数学中极值问题的求解。多数高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都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此时高等数学还没有学完,正在同步进行。由于大学的学生方式和高中已经截然不同。大多数学生本身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微观经济学是相当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2.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案例

结合微观经济学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三个不同的难度层面。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阐述,而高级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数理验证,中级微观经济学界于两者之间。其中,在学术界,初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的划分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由此,也造成了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拿捏不清。如果,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与现实的结合,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比如,在微观经济学第三章关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课程讲解中,涉及三种不同类型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介绍。如果完全从理论角度运用几何图形进行介绍和分析,再加之引入一个补偿预算线,学生们肯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每一种类型的商品都举出相对应的商品进行对照讲解并且和前期学习过的需求法则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则会让理论真正的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

3.学生缺乏主动性经济学的学习

在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掌握知识及与现实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掌握程度还算可以,但是不懂得如何灵活应用。实际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小学的被动式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在大学期间,课堂教学只是整个大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课外时间的合理调配尤为重要。而且,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融汇贯通更为重要。

二、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增加案例式教学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图、表及数学推导

令初学者望而却步。而案例式教学利用典型、生动的案例素材,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例导式、例证式、例说式等不同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且,在的案例式教学中应注重多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谈及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

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锻炼

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引入恰当、易懂的经济学案例,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足,而主要是因为实践经验的相对欠缺。经济学理论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大学的课堂中,往往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将课本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作为高校,应大力提倡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与企业的合作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经济咨询或承担企业的招投标课题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而,即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升了自身的实践素质。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身的企业实践融入到知识的讲解中,从而更有说服力。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课时的有限,所以单纯依赖于导师的单方面讲解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出一些主题和案例先不讲解,由同学们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如在介绍市场失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字面意思阐述一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案例;另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在课余时间,学生多浏览新闻、期刊和报纸,从而增进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且,逐步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对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成绩给予鼓励。

案例式教学论文篇(10)

二、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

审计任务案例的选取是提高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应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选择案例时应考虑案例的仿真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时效性,当然实践性是最重要的特征。

(一)通过教师下企业,依靠校企合作获取。

目前很多的高职院校启动教师下企业项目,具体分为暑假的短时期下企业学习和有条件的学校启动带薪整学期或整学年下企业学习两种,当然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有具备注册会计师资质的教师长期参与社会审计业务。《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有较高要求。通过下企业活动,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审计等鉴证业务,审计实务担纲教师不仅可以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而且可以掌握审计的一手资料,再结合教学项目任务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同时经事务所同意,可以获得整套审计工作底稿模板。

(二)利用学校内部审计资料获取。

除依靠校企合作外,我们可以充分调动校内资源,比如学校内部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各部门、下属后勤公司和学生实习基地如学生超市等所有处室和产业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学校支持获取这些内部审计材料,结合审计实务教学内容和项目任务的划分,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改编,可以成为很好的审计案例资料。

(三)利用网络等媒介获取。

在网络技术特别发达的今天,我们很容易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上市及各大型企业的财务背景资料,然后按照审计工作业务流程来编排和设计,针对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要求设计各个“任务案例”。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现成的审计案例教材获得案例资料,或者通过向兄弟院校的交流学习共享其案例资料等。

三、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审计实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审计实务》课程中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案例引入与任务布置。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案例资料的选取与任务的设计是关键一环。通常我们更倾向于采用单项任务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将任务细化到学生可以解决的程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案例资料中所设定的任务。比如在学习存货监盘这一任务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个公司的存货监盘计划,然后根据这份监盘计划设置任务,如监盘计划里监盘安排的时间、目的、监盘的范围是否合理?对每一种存货监盘的方法是否合适?如何从监盘日实有数倒推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情况?如果这一存货监盘计划不可行,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审计程序?总之,案例的选择一定要与设计的任务相匹配。

(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

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按4-6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分项目经理、审计员、审计助理等岗位,由学生对角色进行轮流扮演。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交流和研讨。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三)学生对讨论情况进行成果汇报。

情境模拟讨论结束后,各项目组要形成方案,形式可以多样化,由“项目经理”作为代表进行陈述。项目经理角色的扮演是轮流的,每个学生都会有上台发言的机会。通过项目陈述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任务解决方案,掌握与之相应的审计理论知识,而且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师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项目陈述后,根据陈述情况详细讲解案例任务中所涉及到的审计理论知识,在大家都表示理解之后,再回到案例资料带大家完成案例任务,如需要并相应填写完工作底稿或完成报告之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不断地进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让学生逐步实现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四、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教师应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后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一)对学生进行分段考核。

根据教学进度,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我们可以安排一个与该项目相关的较完整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比如,在学习生产与仓储循环审计这一项目中,我们可以分解存货监盘、存货计价等若干个任务并分别引入案例学习,当这一项目学习全部结束后,我们可以用一个包括这些任务的较完整的综合仿真案例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评价。

可以在学期内分阶段与学生开展座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者发邮件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和对教学的改进建议;也可以通过学评教环节来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三)担纲教师团队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担纲《审计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团队要通过阶段考核,学生座谈或汇总邮件中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任务案例选择是否合理、教学效果与预期差异,认真分析产生争议的原因是基本审计理论掌握不好或运用不恰当,或是案例材料与项目任务不匹配,还是任务案例提供信息模糊,以进一步优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方案,提升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效果。

上一篇: 建筑思想论文 下一篇: 医院档案管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