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3 09:44:57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1)

二、对中外生涯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借鉴与吸收

西方职业生涯理论可以给我们提供借鉴,却不能完全照搬。我们应该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对中外生涯管理思想观念进行批判性借鉴吸收,以期建立中国本土化的生涯管理理念和教育体系,指导我们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一)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规划的朴素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道两家影响最为深远。下面我们就以儒、道两家为代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智慧。儒家在《中庸》中提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注重事前计划、规划。那么,如何做好人生规划呢?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给予了说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2]。如何达此目标?“志于道”[3],“朝闻道,夕死可矣”[4]。也就是在对“道”的不懈学习、不懈追求、不懈实践中,才能逐步接近或实现人生目标。道家在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广阔而深远的视域中形成了独特的人生智慧[5]。“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6]推崇“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注重万物(当然包括人)的自我化育、自我完善。“不知常,妄作,凶。”“知常曰明”[7]指导人们依据自然规律而为。在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上,道家认为有“知”让人懂得了区分利害,产生了纷争和灾难。“知其雄,守其雌”,“知其黑,守其白”[8],懂得退让,才能避难;若能“物无贵贱”[9],不分你我,才是人生最高境界———“启明”。由此可见,在人生品格的塑造上,儒家重视向内求诸于己,通过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升人生境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倡导顺势而为、清静无为,才是人生最高意境。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儒家因维护周代等级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在某种程度上与当时统治阶级的需求相一致而得到发扬,并取得主导地位。儒家的人生指导和职业定向对人民大众的影响日深,不仅内化于心,深入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与灵魂深处,而且外践于行,体现在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之中。尽管儒、道两家的人生智慧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和时代的印迹,但其所包含的积极性因素以及蕴含的生活智慧,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涯管理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其一,在人生规划与管理上,成“人”首先是道德成人,精神成人,德为才之先;其二,在个人人生规划中体现着天人合一思想;其三,把个体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相结合;其四,人生不能总想着站在最高峰,要知退让,善权变;其五,把生涯管理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其六,通过完备的教育系统强化对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和规范。

(二)积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生涯管理理念

1909年,帕森斯首次提出职业指导的概念,并系统阐述了职业指导理论,即特质-因素理论,成为生涯管理理论的鼻祖。之后,罗杰斯推动了职业指导向职业辅导的转变,舒伯推动了由静态的、一次性的职业指导向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职业选择转变,霍兰德提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施恩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推进了职业发展与规划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针对职业生涯发展的生涯管理思想出现。生涯管理的概念由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提出,并得到广泛推广。该机构认为,职业生涯是个人通过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就这个定义展开分析,生涯管理概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针对员工和组织发展需要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OrganizationalCareerManagement,简称OCM)[10];二是员工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进行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个人(或自我)职业生涯管理(IndividualCareerManagement,简称ICM)[11]。之后,生涯管理理论在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关注重点由组织转向了个人,基本实现了生涯管理理论的主体性构建。西方生涯管理理论给我们的生涯管理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其一,生涯管理是对就业指导、生涯辅导、生涯规划、生涯发展理论的超越,实现了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静态到动态、由组织到个体、由关注事到关注人、由关注职业发展到关注人的整个生涯历程发展的拓展深化。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生涯管理这一先进理念,建立我们自己的生涯管理理论。其二,重视个体需求,以个体发展为出发点,讲求因材施教、因材规划、因材指导,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三,注重将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引入生涯教育辅导中,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就业指导和生涯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其四,强调社会环境的支持、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全面参与,为生涯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五,将整个生涯划分为几个紧密关联的阶段,确立各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使生涯管理成为一个连续过程。

三、对建立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及其教育体系的思考

(一)引导大学生建立并强化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

借鉴国外生涯管理理论研究成果,吸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建立并强化本土化生涯管理理念。生涯管理是以整个生涯发展为视域,通过自我规划、自我管理与自我提升,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生成与自我完善。我们提出的生涯管理,不是狭义的职业生涯管理,而是贯穿人的一生,视野涵盖学术世界、工作世界、生活世界,并与真实的经验世界相结合。从管理主体看,以个体自身作为主体。个体自身也就是管理者本人成为管理主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包括教师和家长)与社会环境,为个体的生涯管理发挥辅助和辅导作用。从管理内容看,涉及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涵盖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突破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仅就大学四年级或大学四年这一个时间段中一次性就业这一个事件的局限,将研究视野扩展至学生的整个生涯发展历程;突破了家庭教育中仅对子女学业这一个方面进行规划的局限,将内容扩展至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管理目标看,以个体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自我生成为终极目标,以提升个体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境界为最终追求。

(二)帮助大学生确立并细化大学生涯管理目标与任务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2)

一、组织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

20__年我站工会组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习宣传教育。一是要做好“干部进状态”为契机,以促进工会干部在思想、精神、学习、工作“进状态”为目地,形成左右互动,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扎实做好工会各项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二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的作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基础。三是认真开展好全国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自治区第五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宣传教育活动。要认真组织开展社会主义公德大讨论,深入持久的开展“三德教育”。四是利用各种媒体等形式,广泛宣传公民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五是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按照奇台县《关于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的安排意见》要求,在力开展“共铸诚信”系列活动。参加本系统开展“诚信行业”“诚信服务窗口”诚信单位、诚信站所、诚信个人等评选活动。在本单位建立职工诚信档案,实行诚信公示制,把诚信活动作为各类评选的依据。六是认真开展道德道德实践活动和自律活动。充分发挥本单位道德评议会的作用,对危害单位和社会不良现象进行评议和批评教育,尤其要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的道德评议会。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道德自律大讨论,营造道德自律的浓厚氛围。

二、抓好组织建设工作

1、按照奇工发〔20__〕2号文件精神要求,我站工会要做好“合格职工之家”建设和“先进职工”之家工作。其具体要求是:(1)挂一牌(工会委员会牌子);(2)建二档(民主管理档案、工会工作档案);(3)三同时(工会委员会和发职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同时成立);(4)四上墙(工会机构设置图、民主管理示意图、工会工作制度、工会干部职责);(5)五必有(有牌子、有章子、有账户、有办公活动室、有参与渠道);(6)规范工会会员的会籍管理。做好工会的换届工作。

2、做好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站务公开工作。

3、抓好宣传教育、文体活动、培训考核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二是要组织职工参加水利系统庆“五一”、“十一”等系列活动;三是要让工会主席参加州、县举办的上山岗培训工作,工会干部参加由州、县组织的民主管理培训班和民主管理现场会;四是参加本系统“劳动模范”、“职业道德双十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推荐、评选、表彰、管理、服务工作。

三、做好扶贫帮困和“送温暖”活动。

根据区、州县总工会及水利系统工会要求,我站在今年要建立健全特困职工档案,实行动态司管理,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我站要积极协助做好“城市解困工程”工程工作。

四、认真贯彻好法律保障工作,做好工会财务工作。

我站工会要制订“四五”普法规划和年度职工学习普法规划,要认真健全和规范劳动分议调解组织机构,加大劳动分议工作调解力度。做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落实好综合治理和双目标责任制,确保社会稳定。我站兼职工财务人员要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力争完成上级工会下达的经费收缴任务。

五、在本单位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

在本单位大力开展“创造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以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择业能力、竞争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营造全员学习和学习工作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为内容。引导职工制定“精一会二学三”的学习计划,开展以理论为(学理论、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学管理、学法 律)主要内容的“六学”活动。

六、做好女职工工作[:请记住我站域名/]

一是按照县《总工会女职工工作要点及考核细则》做好各项工作,调动女职工参政议政和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二是要宣传、贯彻落实好计划生育“一法四规”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三是要做好“女职工文明示范岗”的推荐、试评选、表彰、管理工作。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3)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概述

(一)现代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现代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它通过横跨某一组织机构内部各职能部门构成临时性组织,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控制,用规范化、全过程的管理流程来完成目标。质量、进度、成本是项目管理活动的三大目标。目的性、生命周期性、复杂性、使用众多的资源是项目管理活动的四个基本特征。

(二)现代项目管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现代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主要有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简称PMI)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简称IPMA)。二者都致力于推广现代项目管理。并提供专业资质认证。目前现代项目管理呈现出全球化、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特征。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在我国推广“统筹法”。2001年5月我国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

二、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的特征分析

(一)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目的性特征。四级考试实质是向考生提供一种独特的服务,最终目的是安全举行考试,所以四级考试符合项目管理的目的性特征,

(二)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生命周期性特征。考试要在指定的日期举行,具有时间的约束性。并且考试工作经历了启动、规划、实施和收尾等阶段,具有项目生命周期的规律。

(三)四级考试具有项目的复杂性特征。组织考试要横跨学校各教学、行政、党政、教辅等几十个职能部门,将不同专业背景和年龄阶段的教职工融合在一个组织内管理,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同时还要在时间进度、技术功效和成本三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其复杂。

(四)四级考试要使用众多的资源。四级考试的全过程要使用学校众多的教学资源。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例,考生数21000多人,参与的教职工1100多名,还使用教室、礼堂、办公室、放音设备、计算机、车辆等众多学校资源。

以上分析可以理论的判定:四级考试与项目管理的特征具有一致性,高等学校的四级考试理论上可以运用项目管理方法。

三、项目管理理论在全国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管理中的实施

(一)确定四级考试的矩阵型组织。四级考试采用的是项目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它能把学校职能部门的组织特点与四级考试项目的组织优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将考试项目的工作目标与学校原有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考试项目就能通过合理渠道招募教工为考试服务。考试得到各部门的专业化支持。

(二)选拔四级考试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应承担的工作职责是:对外语考试中需要横跨教学单位、行政部门、党政部门、教学辅助部门、后勤部门的考试工作内容进行协调和整合,并制定考试计划、控制进程和检查质量;在项目内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代表项目团队与省考试办公室、校长、各教学部门、各职能部处、考生进行沟通。

(三)组建四级考试项目团队。四级考试项目团队的人员招募应考虑工作性质、各部门职能和个体综合素质。从团队工作任务角度,应招募考务、放音、巡考、试卷保管、治安、教室管理、学籍处理、医疗、运输等人员。从部门职能角度。应从教学单位、听力设备主管单位、保密机构、学生处、校办、纪委、监察处、保卫处、后勤处、医院等部门招募。从个体综合素质角度。应招募组织纪律性强、有强烈责任心、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考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教工。

(四)细化四级考试项目的管理职能。

1 范围管理职能。范围管理就是为了完成四级考试而确定的工作边界。为此设计了工作范围表格,主要栏目有;考试名称、时间、项目经理、考试简述、考试可交付最终成果总述、决定考试成功的因素说明、制约考试的因素说明、考试的不确定因素说明、考试成本效益分析、编写者、审核者、批准者等。

2 进度管理。四级考试必须按期完成,否则就是重大教学事故。所以四级考试中时间是主要的约束条件。而进度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考试在预期的时间内完成。进度管理包括:考试工作顺序的管理;考试各环节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及相互衔接时间安排。通过进度管理可以使考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考试项目进度管理采用的是甘特图的编制方法,并制成了工作进度计划分配表(见表1):

3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考试按国家有关文件要求完成任务。影响考试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考试程序的科学性、考试数据的准确性、考试设施的完好率、考试的人员挑选和培训、能源的保障、考试环境的净化。质量控制采用的是检查方法、测试方法和统计抽样方法。

4 沟通管理。沟通管理就是为了确保及时正确地生成、收集、、存储考试信息,在考试过程中与省考试办公室、学校领导、教学单位、各职能部门、考生的沟通是制订计划和正确决策的基础,也是建设良好考试环境的方法。为此,需要制定周密的沟通计划,确定需要沟通的人员、内容、方式、地点、时间、效果等等信息。并编制了《考试信息通联络表》(见表2):

5 违纪管理。学生违纪管理是考试独有的管理职能,其宗旨是防患于未然。所以违纪管理要贯穿考试整个过程,包括报名资格的审核,考生本人采集照片,考前诚信教育,监考教师工作规范、巡考工作职责、入场前核查,签《诚信考试承诺书》,设计违纪的标准处理程序和违纪文件格式等(见表3):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4)

(一)“四个统一”与“四化”建设是新时期市场监管的新理念

任何一种政府职能的发挥必须有一定的执政理念做支撑,而执政理念反映了政府发挥职能的政策取向和思想基础,决定着政府的执政思路和工作方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监管理念,无论是早些年提出的“三度理论”,还是其后提出的“动态监管”、“执法重心下移”等,均是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理念。而今我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面临的新形势。在形势和任务发生新变化。适时更新监管理念无疑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着眼于服务改革大局和提高监管效能,适时提出了要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和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及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思想。应该说“四个统一”与“四化”建设思想的提出,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规律,既是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行使市场监管职能的必然要求。

从内涵角度看,“四个统一”把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与促进发展、服务大局、消费和经营维权、依法行政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是第一要义,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承担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监管的落脚点和中心任务,是必然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同时也为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和更高的要求。“四个统一”和“四化”建设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把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置于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进行思考和准确定位的战略选择,必将对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四个统一”与“四化”建设是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二位一体的必然选择

要进一步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效能,必须探索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事实上,近些年来,为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理顺管理体制、构建监管机制、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正如周伯华局长所说的“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干部队伍,不仅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着眼于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就构建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而言,“四个统一”和“四化”建设二位一体是必然的选择。在二者的关系中,“四个统一”是指导思想,是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而“四化”建设是实施保证。是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两者相互联系,互为作用。不可或缺,共同构成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两大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

在“四个统一”中,监管是中心点,发展是落脚点,服务是出发点,维权是关节点,执法是着力点,这种审视与定位,既凸显了工商行政管理的市场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能,即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和本质定义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同时又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如果没有“四个统一”。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就没有了方向和目标。与此同时,无论是市场监管还是行政执法职能,其发挥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法律法规作支撑和保证。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的“四化”建设正很好地提供了这种支撑和保证的平台。制度化就是构建固定的监管模式,把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等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规则形式明确下来;规范化就是规范监管行为,杜绝任意行政:程序化就是明确监管和执法的步骤、顺序和环节。杜绝任意行政及责任不清;法治化就是一方面健全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显然,这“四化”建设的内容都是保证“四个统一”实现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做到“四个统一”的同时,必须推进“四化”建设,两者不可或缺。

二、构塑市场监管职能新取向的战略构想

“四个统一”作为新时期市场监管的指导思想,从宏观上说不仅在市场监管理论建设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微观上对于指导市场监管实践同样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意义。既然市场监管理念已经发生转变,那么按照新的理念重构市场监管职能取向无疑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市场监管职能伴随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规制市场主体行为、构建规范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作用日益重化的大背景下,重新构塑监管取向,对于保证市场监管职能发挥的正确方向、找准着力点、强化效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四个统一”的要求,市场监管职能的新取向至少应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进一步凸显市场监管的服务性

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体制因素,人们已对政府在市场经济高效、有序运行中的作用达成共识。但是,在市场经济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不再认为政府是权力导向型的无限政府,而是一种服务型的有限政府,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能由市场机制调节和配置的就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发挥,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的领域即“市场失灵”和“市场低效”领域则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各主要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的管理体制是一种公共管理体制,在政府管理体制及职能的调整和改革中,大都以“新公共管理主义(new publicmanagement)”为理论基础,其基本的改革理念是建设“三E”加“三C”的政府,即“经济、效率、效能”和“竞争力、顾客导向、灵活性或变革力”。应该说这种政府理论和政府管理理念在当今政府管理实践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可以认为是一种国际惯例。建设服务型政府也已经

成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明确提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应该说,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背景提出的“四个统一”正符合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因此。无论是着眼于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还是建设服务政府这个大的改革目标,都要求市场监管职能的发挥进一步凸显服务性,以通过市场监管职能的发挥,通过创造优良的市场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不是为监管而监管,要寓服务于监管之中,在监管中体现服务。在市场监管中凸显服务性,也就等于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服务政府的职能。因此凸显市场监管的服务性,必然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好监管者与服务者的角色,既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只讲监管不讲服务,也不能只当服务者,而放弃监管或忽视监管职责的履行,要做到监管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事实上。在凸显市场监管的服务性方面,各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提出并打造“服务型工商”等。现在凸显服务性已经成为新时期市场监管职能发挥的一种必然要求,应该进一步系统地研究如何更好地打造服务型监管。

(二)要大力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目标,和谐社会理论也是我们党的一重大理论创新。而按照和谐社会理论着力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无疑也是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的必然选择。按照和谐社会理论。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包括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显然。市场监管的和谐属于经济和谐范畴。

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主要是提高市场监管主体与被监管者之间的和谐,不断化解监管中的不和谐因素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监管关系,从而取得理想的监管效果,在和谐监管中。一方面作为被监管者,能够做到自觉接受监管,并切实按监管要求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作为监管主体要运用和谐理念指导监管行为。增强人本意识。做到文明监管、人文监管。给予监管对象以更多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监管关系,从而促使被监管者主动接受监管、服从监管及配合监管。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不仅对于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是必需的。同时它也符合经济学中的激励相容原理。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维茨(Harwicz)的观点。所谓激励相容,是指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追求自身利益的一面,其行为会按自身利益的规则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种制度安排,使“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恰好与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则这种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按照这一理论。如果一种监管能够做到激励相容,使监管关系中的监管主体与被监管者利益一致,则大大有助于提高监管效果,因而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则正符合构建激励相容的市场监管格局的要求。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着眼于进一步做到“四个统一”,都必须大力提高市场监管的和谐性。

(三)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在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四统一中,监管无疑是核心或者基础,这主要因为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放弃监管或监管缺位无疑等于没有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更重要的是,如果放弃监管或监管缺位,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市场环境恶化,促进发展、服务大局、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权及行政执法也就都无从谈起。因此,在做到“四个统一”和推进“四化”建设中,必须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

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也就是提高市场监管的水平和合意性,做到监管内容适当、监管方式方法合理,以达到预期的监管目标。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是决定监管效率与效能的关键因素,如果有效性差,即使实施了再多的监管或会出再多的监管成本,也不会取得预期的监管效果。影响市场监管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一般地说主要包括监管者素质和能力、监管方法及方式、监管职能到位程度及是否存在缺位、是否存在监管失灵、市场监管部门对被监管对象信息的掌握程度等。近些年来工商部门在加强队伍建设、改革市场监管模式、改革和完善市场监管方式方法、推进职能到位等方面,无疑都有助于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方向和措施都是正确和有效的,应该继续推进和加强。而根据管制经济学的有关理论,要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除上述措施外。还应重点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改善信息约束下的市场监管,在现实中,监管部门与被监管对象常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监管部门不完全了解被监管者的信息,即存在信息约束。政府监管理论近些年来最主要的发展就是在监管过程中考虑到信息约束。提出了激励性监管理论。在提高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中,也应该借鉴这一激励性监管理论,在监管中对被监管者实施以表彰、政策优惠等为主要内容的正向激励和以处罚、曝光等为内容的负向激励,并最终与被监管者达到激励相容。可以说。实施激励性监管也是构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二是治理监管失灵,监管失灵指“政府作用的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公共目标或损害了市场组织的效率或带来自身的高成本、低效率”。其诱因包括“政府的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政府被某些企业或利益集团所俘虏、政府官员的、等”。监管失灵是制约监管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市场监管实践中,这种监管失灵同样存在,因此必须下气力治理。

(四)要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的规范性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5)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 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2.8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4.2: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41.0%;本科学历的占22.3%;高中、职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2.1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6)

文化产业管理培养目标,以扎实的文化传播理论知识为培养基础,以厚重的文化积淀和灵活的市场营销思维为培养核心,突出策划和创意综合能力的培养,为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广告行业培养具有创意和创新能力的较高层次的综合管理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文化学、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化交流史,产业经济学、管理心理学、文化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文化管理学、会计学、应用统计、公共事业管理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概论、公共部门公共关系、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管理理论与实践、艺术基础、美学概论、世界文化简史、民俗学、宗教文化概论、广告学、文化项目策划实务、文化地理学、出版管理学、文博基础、影视产业概论、文化旅游概论、动漫与数字产业概论、管理文秘等。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缺乏,文管专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学四年规划

初入大学就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大一就进行职业规划,从一开始就不走弯路。

大学一年级

重点:明确大学四年的专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

1、真正明白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

2、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方向;

3、建立学习新模式:大学的学习属于典型的“自助式学习”。

学什么,怎样学,完全由大学生自己决定,你可以完全按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去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爱好,跨学科,跨专业的去学。大学学习新模式的特点:是紧紧围绕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方向,有目的的、主动地、有选择地学习和积累知识、能力;

4、制定大学生活、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步骤。

大学二年级

重点:修炼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根据大一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方向,从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入手,开始主动的积累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

1、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从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有效沟通的规则和技巧。通过人际交往和沟通,培养自己的情商,建立自己的人脉网;

2、职业人应修炼的基本职业技能: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

通过ABC分析法、帕累托原理、工作效率曲线的学习和修炼,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

大学三年级

重点:清晰的职业定位、全面深入的职业体验,更多地了解希望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一步补充和优化专业知识和积累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

1、清晰的职业定位,使学习更加有目标、有动力。

有了明确的职业定位,大学后两年的学习就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也更便于根据职业定位来进行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2、职业体验,深入了解职业的途径和方式。

在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后,应该围绕选择的职业,制定职业体验计划,对今后欲从事的职业和职位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通过短期的职业体验,对这个行业和相关的职位进一步分析和了解,熟悉这一职位所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根据职业体验的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原来的职业规划目标,职业体验后,根据该职业的具体要求,有目的地,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职业技能专项的培养和训练。

大学四年级

重点:科学规划实习、强化和提升职业核心竞争能力、择业面试早准备。

1、科学规划实习。

通过有规划、有目的的实习,大学生逐渐要完成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学会与企业发展同步,学会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实现由社会人到企业人的过渡;

2、优化、完善、提升职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包括:工作经验、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等内容;

3、择业面试早准备,我的职业我做主。

认真做好求职的准备,有目的、有规划的设计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书,同时注重面试技巧和面试礼仪。

职业生涯规划结束语

很多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跨越障碍,不是取决于我们的能力,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分析: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既能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1、考公务员

招考职位概述:党委宣传部 、文化部(局)、 广电局 、 教育部(局)。

2、考选调生职位概述

西部及基层老少边地区的文教宣传等工作者。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7)

摘 要 根据区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构建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着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问题。

关键词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05-05

近年来,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式和新业态,大力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及增值服务,谋求从粗放型的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但是,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不高,尤其是物业服务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阻碍了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建设类高职院校,紧跟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变化,与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凝练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构建并实施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根据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基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背景构建的一种工学紧密结合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四阶递进”即根据学生在五年学习生涯中的成长轨迹,将其学习生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提高期、成熟期四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实现由入门―入行―入道―入职的递进;“工学四合”即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校内教学环境”与“校外教学环境”结合,“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融合。 二、“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发展有其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其规律开展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角度出发,五年制高职学生有该年龄段的特点,学院必须在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其规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 (二)构建准备 1.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制高职生源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年龄较小,可塑性大,喜欢动手实践,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专业思想易于稳定,这些特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先天优势。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未养成等特点。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热爱所学专业,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爱动手、爱实践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通过对江苏省9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在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等基层岗位从事物业管理客户服务、行政人事事务管理、品质管理等工作,能适应且满足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目标岗位工作特点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形成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结果显示: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等基层岗位工作涉及具体业务多、涉及面广,兼具专业性、政策性、操作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职业素养要求高,由此决定了物业管理专业复合性教学内容多、人才培养周期长、需要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学制长的优势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和创新。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学院通过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经验,并结合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特点,设计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统筹兼顾学院、企业、学生等相关者的利益,促进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通过搭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开放管理平台,构建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对接、校企双向监控、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结合点。“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基本功能差,通过不同阶段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阶段获得成就感,并将职业道德、专业兴趣、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习生涯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运行实践 1.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 学院在综合考虑有意向深度合作企业的愿景、成长性、利益诉求、资源、规模、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双方深入沟通与交流,优选了万科、世茂等11家前期与学院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管理严格、服务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品牌物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文化及价值追求等方面和学院有共融性,管理层具有宽广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意识[1],确保了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的形成,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2.构建工学结合、以工促学、工学相长的课程体系 学院根据“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深入分析物业服务企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突出工学结合、以工促学、工学相长,开发了《物业管理实操》《跟岗实习》《行政人事事务管理》《公共关系应用》《物业服务品质管理》《物业管理投标文书编制》等一系列工学结合课程,构建了能够配合与推进“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见图2)。 3.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学院建立了校企人才交流和“双师素质”提升机制,通过与合作企业互聘员工、学校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及提供技术服务、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培训等途径[2],增强学校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开发水平,提高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把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专兼职教师打造成一支既能指导服务操作又能进行知识传授的“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学知识的“双知识”,既具有善于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善于处理企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双素养”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4.创建真实(仿真)的教学环境 学院一方面在万科、世茂等知名企业为学生开辟了“零距离”接触物业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以“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通过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聘请了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论证,根据真实物业服务的技术和流程为学生创建物业管理情境教学室等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作为其学习的主要环境,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功能,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去体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职业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做”和“学”,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师生高度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上述办法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保障。 5.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在《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投标文书编制》等一系列工学结合课程中合理选用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了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学生真正地实现了自主学习[3],有效地促进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6.构建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融合的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院为配合“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校企双方合作构建并实施了“双主体、开放性、多元化”的、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融合的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实现了知名物业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与学校评价体系的融合[4]。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学校考核与企业评议相融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素养考核与知识考核相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真正接轨,提高了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快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监控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从而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 三、“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自2008年9月在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以来,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有效结合,促进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解决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和职业素养内化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化,达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水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满足了物业服务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2008、2009级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实现100%对口就业,90%以上的毕业学生被万科、世茂、新城等知名物业服务企业录用。此外,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还向学院下了“订单”,成立“万科班”,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办学声誉的提升,真正地实现了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在“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会存在一些冲突,有时会导致校企间的摩擦,甚至还会出现工作上不协调、相互排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的有效运行。学院应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借鉴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文化,把行业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5],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更符合物业服务企业的需要。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合作的动力 校企深度合作是“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作的前提,提高企业合作动力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学院在“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主动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向企业开放校内专业实训室,利用学院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按照企业需求开发订单式培训项目,使企业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与学院深度合作的动力。 (三)重视工学结合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与开发是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现有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需要。因此,学院要在选用近期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建立校企共同参与教材开发模式,教材在内容上要符合五年制高职特色和工学结合特点;在形式上可呈现多样化,如项目式教材、手册式实训指导教材、案例式讲义、工作页式“任务书”等。 参考文献:[1]彭后生.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双主体”教学过程管理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1(14):35-38.[2]陈浩,魏成惠.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6):27-28.[3]韩秀婷.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向路径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83-85.[4]彭后生.高职“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146-147.[5]古志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89.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8)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是整 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运 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 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也是综合考察运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 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的成绩与能否毕业及 获得学士学位直接关联,撰写毕业论文还有利 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 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 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加强毕业论文 这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对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 作、提高论文成绩、提升各项能力是十分必要 的。电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办至 今,针对专业特点和电大成人在职教育的要求, 重视实践教学,在毕业论文教学中取得了不少 的经验和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管理问题。因此,本文从当前福建电大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 出发,分析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四全管理角度提出几点建议。

 

―、存在问题

 

(一)毕业论文成绩欠佳 毕业论文的成绩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本教学环节质量的 最终体现。电大毕业论文成绩是综合考虑以下 几方面完成情况而定的:课题要求、选题、实 用性、科学性、专业性、可行性、分析研究方 法、观点、材料、论证、结构、格式及答辩等。 论文成绩实行三级审核制,即分校、省校、中 央电大或联办高校三级审核。近几年福建电大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情况如下表,

 

据表中数据可见,大多数送审论文达到本 科毕业论文要求,说明各级教学部门能按规范 化要求和程序进行工作;但还有一些不合格论 文出现,且优良论文不多,这反映出论文指导 与审核中存在着漏洞,要求加强教学管理和提 高论文指导水平。

 

(二) 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欠严格

 

电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有十几年,在 毕业论文教学方面己积累了不少经验,形成了 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如制订系列的 实施方案与实施细则、组成各级领导和专业骨 干教师构成的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和指导小组、 逐步完善的福建电大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等 等,每轮的毕业论文教学能有序地进行。但还 是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有人认为电大毕业 论文管理与社会上某些学校相比太过严格,从 态度上不重视过程管理,工作上应付了事,放 松对学生的指导与督察,指导过程记录简单, 甚至对抄袭现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二是根 据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与工 作流程的要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申报时间 为开学第二周,但有的教学点未及时申报或未 经审查草率申报,造成选题不当或过于陈旧, 导致写作后再返工,甚至送审时被定为不合格 论文。三是学校于2006年制定《福建广播电视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行款格式要求》,但不 少送审论文格式仍不规范,写作态度不认真。 四是在成绩的评定中送人情分,审查也不够严 格。教学过程管理的不严格,不利于毕业论文 教学的正常进行,也最终会导致论文质量下降、 甚至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 相关部门与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 与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福建电大,省校、分校、工作站成立专

 

门机构,负责毕业论文工作的领导、组织、落实和监管,组织了一批有经验、有责任心的指 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论文教学中的一线人 员,必须具有相应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且有 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经类专职教师 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工作者,外聘指导 教师应具有高级职称。省校经管系现有13位专 职教师、4位双肩挑教师、1位外聘教师(其中 高级职称16人);各分校一方面依托当地高校, 聘请符合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另一方面组建 自己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各环节对毕业论 文的重视度与教学工作水平不一、指导报酬较 低、有的外聘教师持客串的心态等主客观原因, 造成论文教学中教师责任心不强、系统协调弱 化、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偏少、组织与监管松 懈等问题。作为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角,有的 学生受社会及其他一些成人学校的不良现象的 影响,认为交钱拿学分、花钱买论文,没有认 真地进行论文写作;有的学生或受自身能力所 限,或在专业课学习时就不用心,以至论文写 作时虽然也付出努力,但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毕业论文现代远程教学管理方法运用 不够理想

 

目前,福建电大运用现代远程的教学教务 网络,建立了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己形成 人-机-网络的多级管理系统,使毕业论文教学 管理更加有效有序。但在具体运作中仍存在着 一些不够理想的地方,一是指导教师申报、选 题审核不够及时、完整;二是虽然针对指导教 师在不同教学点多处指导导致论文指导超篇的 问题,毕业论文管理平台对指导教师指导总篇 数进行控制,指导超篇系统自动封闭对该教师 指导资格的申报,但个别教师冒用他人申报则 无法识别;三是虽然每个学期都进行毕业论文 终审情况的质量分析并全省公布,但对毕业论 文的事后分析还做得不够细致、深入,反馈工作也不够到位;四是虽然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 程有做记录,各过程稿存档,经统计,全省已 组织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11个教学 点,均己建档,但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应用不足。 现代远程教学管理方法在毕业论文环节中的应 用有待进一步创新与完善。

 

二、运用四全管理提高毕业论文教学水平 与质量

 

所谓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 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 法。在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四全 管理,就是从这四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提 高教学水平与质量,具体如下:

 

(一) 全面质量管理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包括产品质量与工作 质量,就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工作质量 是产品质量的基础与保证,产品质量是工作质 量的体现。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产品质量体现 在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以及在写作过程中所收 获的经验与能力,以论文成绩作为衡量质量高 低的指标;工作质量就是涉及毕业论文环节的 各项教与学的工作有效性,是否按规范化程序 和要求进行,毕业论文的合格率可以作为评价 工作质量高低的指标。因此,在毕业论文教学 环节中,树立全面质量的观念,要提高论文成 绩及优良率,更要做好论文组织与交流、指导 与写作、监管与审查等工作,把好工作中的各 道关口,提高工作质量也就是提高产品质量。 而且只有首先提高工作质量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的提高,即只有以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为基 础,才能提高论文成绩即产品质量。

 

(二) 全过程管理

 

从毕业论文教学的计划、组织开始,到实 施、监管、审核及反馈,每个步骤都要按照规 范要求操作,树立“后道步骤是前道步骤的用户”的观念,不做好前道步骤就不能进行下一 步,步步把关,而不是最后把关,这样,才能 保证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顺利进行, 不出现返工、“废品再造”的情况,最终取得 合格、理想的成绩,学生学业得以如期完成。 从论文写作过程来看,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 料、拟写提纲、撰写论文、定稿、答辩等步骤, 学生、指导教师与相关部门要重视选题关、材 料关、时间关、格式关、答辩关的掌控。选题 时,忌空忌大忌陈旧,应结合当前工商管理的 实际、本人实际,考虑务实的、有创新的、有 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选题,并及时申报审核,经 审核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写作。收集资料应针对 选题、写作的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参考近期、 有学术价值的书籍、论文、原始资料等,且数 量不宜太少,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变化。论文 写作非一蹴而就,前后历经多道步骤,“偷工 减料”难成正果,而且学习任务是有时间限制 的,因此,做好写作计划、按时完成写作任务 是十分重要的。格式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之一,论文以规范格式呈现,也反映出写作的 态度和科研的基本素养,因此,学生、指导教 师和相关教师人员应该了解格式要求并按此调 整论文、审核论文。答辩作为学生论文写作的 最后考核,应该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事前准备 不能忽视,学生要做好答辩准备,答辩教师也 应在了解毕业论文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符合本 科专业水准的问题,答辩过程中既严肃认真又 要善于倾听、启发互动,让学生充分发挥,真 正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

 

(三)全员管理

 

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仅是学生、指导教 师和教学部门参与,必须是系统协作运作,充 分调动各方配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提高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水平,要树立全员管理的思想,领导重视,教学教务技术等相关部门配合,专 业管理教师、指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从学 校和相关部门来说,应该承担相应的职责(在综 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等文件中有明确规定),为 教学提供优质服务。专业管理员通常是学生入 学后的“第一”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关系密 切,协调教学与其他部门、学校、学生、教师, 提供教学支持服务等工作,在毕业论文教学过 程中是组织者、计划者、监督者,在学生与指 导教师之间承担着中介联络的作用,因此,专 业管理员的责任心、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协 调能力等等,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否能顺利 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写 作过程中的导师,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质量的 高低,为保证毕业论文教学的正常实施,应该 由省校与分校及教学点共同建设一支相对稳定、 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与 交流活动。学生作为毕业论文的实践者,首先 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进行毕业论文 教学环节的目的和意义,然后,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毕业论文中的各项学习过程。

 

(四)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电大的教育形式和特点、学生的多样性决 定了电大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的复杂性,因此, 探讨运用各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加强毕业论文 教学活动是必要的,在己有的教学管理系统中 运用多层次、多级、多样的管理方法是符合现 实需要的。人-机-网络构成的管理系统还应进 一步完善和运用,如事前管理,提供选题等更 多的帮助;事中管理,増加写作过程的记录和 提示学习计划完成进程的功能;事后管理,对 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反馈,优良论文的 展示及不合格论文的剖析等等。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9)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人事部综合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达到413万,2007年预计达到495万人!然而,据统计,按照历年的就业率,截至2000年6月,我国各类高校毕业生中待业人数有30万人左右,2001年超过34.5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75.6万人,2005年达到98.2万人,2006年达到123.9万,2007年将达到148.5万!

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平均人数则大约在300万左右。就这一数字对比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无良好的职业管理意识,不能充分根据社会需求来规划管理自身大学生涯,正是造成现今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1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惊;33%的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16.3%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跟着感觉走”选择了第一份工作。

一项针对北京市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及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当代大学生面对的问题关键不在于就业,而在于如何去谋职,即通过尽早对自己的大学四年职业生涯进行管理,从而在进入社会时能顺利实现社会需求的对接。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现状及理论

1.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美国最著名的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专家当属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研究院的E.H.施恩教授。1978年他出版的《职业的有效管理》率先从职业发展观出发,勾勒出了个人与组织相互作用的基本图式,为我们认识个人成长和发展,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角色与管理功能等领域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他在书中首次提出职业锚的要领而成为职业生涯管理的经典著作。

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专家、尤他州立大学管理学系教授布鲁克林.德尔1986年出版的《管理新职业者—当代工作者的多种职业生涯成功向导》论述T职业生涯的多样化,将职业生涯定位分为进取型、安全型、自由型、攀登型、平衡型五种类型,并对这五种类型职业者的特点及其管理进行了研究。

2.法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

让.M.普雷地教授在1990年出版的《人力资源》和1995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两书中都发表了同样的论述:企业中的职业生涯首先表现为一系列工作职位,而职业生涯规划则是指企业结构中一个员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职位连续。这种对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的定义在1995年出版的里昂高等商业学校教授F.丹尼所著《干部管理》一书中被称为传统定义而受到批判:职业生涯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它的客观含义,还应包括个人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的见解和期望。职业生涯开辟了实现可以令一些员工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的新道路。他们要面临各种不断丰富自己知识的职业尝试,其职业生涯与他们和客户关系的发展而非和他们的新职业紧密相关。可见,职业生涯规划及其管理在法国得到重视和积极研究,其定义和内涵的不断更新,向侧重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转化。

3.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及管理理论

在中国,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基本还属于引进、介绍阶段。台湾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黄英忠教授在1997年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管理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张添洲著的《生涯发展与规划》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可以说,这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研究的开创之举。

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以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三三三”理论为代表,“三三三”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而每一个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情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按照她的观点,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管理应该属于输入阶段的关键部分,是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的;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的关键时期。

三、浙江省人力资源的社会需求趋势

2006年,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浙江人才市场大盘较为稳定,人才供需良好。从省人才交流中心2006年度人才交流统计数据来看,共有2.8万家(次)单位招聘信息,累计各类专业岗位70余万个,有近300万人次求职,供求比例为4.2:1。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为:大专学历的占41.0%;本科学历的占22.3%;高中、职高、技校的占14.1%。

2007年浙江地区五大热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据业内人士预测,2007年根据浙江省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布局的总体需求,将有五大行业成热门:计算机行业、金融投资行业、信息管理咨询行业、新型能源行业、高科农牧行业。

根据省人才交流中心的报告,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就业歧视现象不断变化出新形式,但总体有所减少。但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顶替工作经验的重要形式,大学生职业素质的训练应该引起更多高校的注意。

同时,专业加外语等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也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学好专业同时,加强另外一个关联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毕业生.特别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在专业之外,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训练,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人才,真正具备管理者的职业素质。

四、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按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大学四年处于职业生涯准备阶段,也即是尽量吸收各种知识,信息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时期。

从大学校园的一名学生到作为独立的成年个体加入社会之中,这一人生巨大的变化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面对的。埃里克森将这一变化称之为“危机”,即发生必要变化的时间。他认为成年期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一危机的处理结果。在大学阶段职业选择在学校经历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大学生采取何种方式加以应付未来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实际上就取决于大学生如何理性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管理,如何去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在学习期间,大学生对个人的发展计划并不明确,而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能够指导学生规划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督促学生提前准备,准确定位。

我们从职业素质培养这个核心出发,建立一个基于职业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把大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个体职业分析、职业认识培养、确立阶段职业目标和职业实践,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始终,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备内容。

我们知道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需求中,以职业素质为最重要,职业素质包括熟练的读、说、写能力,应用型计算机、外语能力、敬业素质、团队精神等。因为管理类工作是实践性十分强的职业,在笔者的一次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需求调查中,47家企业要求工作经验的占了38家,占总数的八成以上,其中人力资源专员平均要求2.1年,人力资源副主管平均3.2年,人力资源主管平均4年。而不做工作经验要求的企业对职业素质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把职业素质培养做大学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的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必然要求。

1.个体职业分析

从高中选专业是已经初步进行了个体职业分析,但是这还显粗略。进大学后,可以基于学校或社会的专业测评或咨询机构和人员,对自己进行更为专业的个体职业分析,掌握自身的各种信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重点发展,为接下来培养自己核心职业能力打下基础。

2.职业认识培养

在充分掌握自身信息的基础,也已调整好自己的专业及方向后,可以就目前的专业或方向进行了解,收集相关知识,咨询相关人士,形成对自己将来职业的一个完整直观的认识体系,开始有目的的重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3.确立阶段职业目标

在了解自己将来职业信息的基础上,有了职业方向就可以确定职业目标了。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需要进行目标划分阶段,先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SWOT分析,根据社会需求,首先确立短期职业目标(即大学毕业时要达到的目标)。

4.职业实践或深造

确立职业目标后,就要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职业素质,按照工作的胜任力模型,有目的参加相关培训和实践,形成自己的核心职业竞争力,以顺利进入社会,融入职业环境。或者感觉知识储备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则可以选择深造。

当然,职业实践是一个过程,不是短期的事情。大学整个期间都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职业实践,这即是职业素质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的始终。

五、总结

大学生职业生涯处于人的整个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各种知识信息输入阶段。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模型的核心是职业素质的累积,以至形成个体核心的职业竞争力,顺利从学生的角色转变成职业角色。作为职业生涯关键阶段的大学四年,有目的地合理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园和社会的资源,为自己的打下坚实的职业基础,才能真正的实现职业目标,迈向职业成功。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234页

[2]杨河清:《职业是生涯规划》,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版163-164页

[3]汪长江:2007浙江人才市场五大行业成热门,浙江日报-浙江在线,2007年02月07日

管理学四大职能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26-01在国内旅游高等教育中,一个奇怪的现象是:一方面,众多高校争相开办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或以该专业为核心内容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学生毕业后主动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比例却比较低,即便到酒店工作也很难进入其管理层,只能长期从事一线服务工作,而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本科生流失率又高得惊人。

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才浪费现象。这种现象,给酒店管理的本科教育敲响了刺耳的警钟。究其根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旅游(酒店)高校仍沿用以学历教育为本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学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严重脱节,培养出的学生的职业观点和实践能力不强,使得学生毕业后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一、文献综述

刘伏英(2005)认为我国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学生对酒店某一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轻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特别是轻视学生对酒店管理宏观上的认识,二是存在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倾向。所培养出的人才大多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科研、开拓能力,但却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的时间和锻炼,难以深入到酒店实际管理中去[1]。李立和沈雅雯(2011)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总结为三种:“订单式”、“双证式”与“中外合作式”[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使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让社会接受,为社会创造价值。但是,这一模式经常与大学学位教育的要求发生矛盾,“弱化了”对学生学术水准的要求。所谓“双证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高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使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市场接轨,提高高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工作与就业竞争能力,培养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人才[3]。但实行“双证式”教学模式对学校内部的教学实训设施要求较高,同时学校教师也需要除学术水准外相应的时间经验或职业资质,在一些大学担任专职教师门槛较高的情况下,实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多的困难。“中外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建立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与国外具有专业教育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学生国际交流(课程相互认证)、教师交流和分阶段的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的弱点在于适用范围小,只适用于小部分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

二、职业情境化指导下的产学研

针对中国酒店管理高等教育的现状,我们发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应该落在“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上 ,应该让学生在入校之后便有计划地完成企业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构建相关职业情景,使学生入校后完全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开展理论知识的学习,接受实践教学的训练,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以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连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制定“三位一体”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进而与相关课程对接。在课程的安排上,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通识教育三者的合力效应,即制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四、“四段式”教学

“四段式”教学即为突出“注重专业理论学习,强化职业素质教育,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点,按照“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顺序及“员工”(学生)在企业的成长规律及各阶段所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设置和安排课程,并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将教学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体验学习阶段、理论学习阶段、实践学习阶段和总结提高阶段。体验式学习阶段即为在学生入学之初针对行业技能开展岗位体验与实训课程,让学生实际上岗,对客服务,培养学生服务意识与行业认知;理论学习阶段主要针对岗位能力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教授学生作为管理者应掌握的专业理论。实践学习阶段是让学生到酒店中去进行上岗实习,到五星级酒店中去实践去学习,通过走进企业,学生很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当学生再次回到学校时就进入了总结提高阶段,教师针对总结学生在企业中实践所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有意识的教学。

“三位一体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知识”,“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科学地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了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被学校和企业双重忽视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我们希望可以从知识结构的角度,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从实践能力的角度看,使学生掌握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基层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实务运用能力和较好自我发展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强;并且从就业岗位定位的角度看,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高星级酒店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并具有从事中、高级管理岗位工作的潜质,或具有餐饮企业自主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上一篇: 著作权法论文 下一篇: 道德建设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