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欣赏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4-01 09:52:40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1)

“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雨果如是说。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具备独特的美育功能的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显。音乐为学生开启了认识美的心门,一方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音乐学习的过程无疑也是学生构建自身精神世界、脱离低级趣味、完善审美认知的过程。在高等院校致力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过程中,可以说,音乐教学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更要求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

而就现状来说,大学音乐教学虽在传统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发展,但是仍未完全脱离旧有的范式。长期以来,侧重理论忽视欣赏是大学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大学音乐教师往往对理论教学投入大把的时间与精力,由此造成欣赏教学未能有效发挥出其重要性能。毋庸置疑,理论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音乐的有力途径,但是过分地将教学环节的天平倾斜于理论,最终只能造成学生对音乐感性认知的缺失,不利于启迪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感知音乐的情操,这绝非现代教育理念的初衷。因此,大学音乐欣赏教学就必有其不可忽视的意义。

一、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

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自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其一为“补充” 功能,是指对基础的知识及技能的延伸教学,完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其二为“美育” 功能,是指显著的审美情趣培养的作用。总的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 内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教学内涵

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欣赏教学均缺一不可。理论教学难免会因枯燥而使学生学习兴趣消减,而欣赏教学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则正好弥补这一不足。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正可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可以说,音乐欣赏教学是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理论教学偏重理论,而音乐欣赏教学则侧重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强化学生的感性认知,并在这个过程中提炼出音乐蕴含的精神要义。通过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加深层次地把握音乐理论,同时丰富自身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

音乐是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学生自觉性地探究音乐认识时,这也是发现音乐美的过程,进而提升自身审美内涵。不论是音乐的旋律美,还是延伸的文化价值、人文内涵,只要教师在音乐欣赏课堂中进行合理的引导,都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被浓厚的音乐氛围所包围,通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地接近音乐艺术的真谛,深化思想境界,提高艺术修养。可以这样说,是音乐欣赏教学赋予了音乐理论知识以“活的生机”,学生得以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升华理论知识,整合自身知识结构,丰满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发挥音乐美育功能,培养审美情趣

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格局中,美育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出旨趣高雅、人生价值观正确的综合素养高尚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乐欣赏教学无疑就是充分发挥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接近美、感知美,帮助学生认识到大千世界何为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审美情趣,进而能够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生活,端正自身学习的态度,找到人生的追求价值,并为实现价值而奋斗不息。

尤其是当下这个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诱惑与风险充斥,急需依靠音乐艺术来澄明心境,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偏不倚地走在人生的正道上。在现实利益面前,大学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认知水平,要及时对重重考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在学生的心灵启迪方面,不言而喻,音乐欣赏教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拿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等现状来说,可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基调积极的音乐作品,通过音乐疏导不良情绪,消除焦虑心理,缓解内心压力,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社会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可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深化人文境界,提高人文素养,承担起民族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始终坚定不渝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形式

可以说,只要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形式解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那么其开展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学生音乐素养、教学内容与环境、学生心理期待等各方面因素来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计划,具体形式为: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浓郁的音乐艺术意境的课堂氛围

声音或旋律只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学生认识音乐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音乐中流露出的人文意蕴是音乐的“灵魂”。而基本的理论教学以及技能教学实在过于平面化,不利于学生直接体验音乐艺术中饱含着的文化取向,造成学生与音乐的“实质”之间只能在“鸿沟” 的两岸遥遥相望。因此,需要利用多样化的途径来传达出音乐中饱含的情感与思想。在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予以亲身体验,如此才能在丰富的感官体验与情感体验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在音乐欣赏中结合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介,以将音乐表达予以立体性地展现,最大化地帮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精髓。

例如:我国民族音乐史中的辉煌旋律《梁祝》,在欣赏这首名曲之前,教师可为学生播放相关《梁祝》电影片段,师生共同感受那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作此铺垫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再来倾听音乐作品,则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旋律内容的倾诉之中,进而深刻地感知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冲击力。再例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学生在欣赏这首曲子的过程中,应该对旋律之下生命的激昂进行细细地品悟,并随着曲子中对人生的思索而展开思索,实现音乐育人的目的。在欣赏之前,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诉一些与生命相关的故事,比如:贝多芬本人的人生就是最好的故事,为音乐作品的意境提供实际支撑体,学生便可以此为切入口进入音乐的意境之中,进而开始音乐意境的体验。

(二)鼓励学生评析音乐作品,建立自由的教学讨论模式

音乐欣赏教学除了重在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之外,还应挖掘出学生的评析能力,这也应是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一大目标。教师不应制约学生的思维模式,反之应多加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想象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观点,在欣赏音乐时充分开掘自身创新思维。音乐作为一种感性艺术,在音乐的理解方面,不应仅仅局限在一套死板的常规范本,应提倡个性化与多元化,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与音乐作品的情感交流。在音乐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的这种传统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个体的自主性,未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重要指标,造成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在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丧失了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而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被动接受统一性的认知观点,可以说这样的欣赏教学与教育的核心理念已完全相悖。音乐欣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扩展自身的思维视野,开拓出一片焕然一新的精神疆域,在深刻情感的刺激下,自由地提出各具个性色彩的观点与意见,让音乐课堂成为一种共享化的环境,进而让学生在之中乐此不疲地学习。

我们反复强调,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充当“引导者” 的角色,音乐教师也亦然,并且教师要将学生摆放在最重要的主体地位上。在音乐欣赏系列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并督促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交流互动,多开展一些班级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理解。比方说,当欣赏完一个音乐作品之后,教师为学生留出组内讨论的时间, 让每一位学生都自觉加入到交流讨论中来,然后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具体表现进行点评,同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通过一系列的音乐评析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展开交流,并且有希望得到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创造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

(三)建立开阔的欣赏视野平台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视野局限于狭隘的一隅,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欣赏的视野是开阔而无限的。因此,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时空性的兼容,以及东方与西方的地域性的兼顾,由此让学生能够遨游于浩瀚无垠的音乐海洋中,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对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域的音乐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多数大学生音乐根基浅薄,因此在欣赏教学中要注意层次性。比方说,在开展欣赏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先选择一些通俗的简单的音乐作品,而后循序渐进逐渐过渡至结构复杂、内容深邃的音乐作品,逐步加深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使其审美水平更为出色。

由于课程时间限制,教师在课堂教育之余,还应合理分配时间将音乐欣赏外延至实际情境中。比方说,教师可在课下时间带领学生去聆听鸟啼蛙鸣,去真真切切感受大自然的音乐,这未尝也不是一种对生命、对自然的体悟。总的来说,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视野是无比开阔的,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要不断探究如何实现音乐与生活的共融。

参考文献:

[1]闫飞.基于对比分析法的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改革浅析[J].大众文艺,2010,(05).

[2]刘瀛莹.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与形式探究[J].成功(教育),2010,(21).

[3]权泉.浅谈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5).

[4]孙景美.大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与实践[J].魅力中国,2009,(33).

[5]敬悦吾.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2,(07).

[6]周方跃.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14).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2)

形式:问卷调查封闭式,半封闭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现状:传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已经很不受学生欢迎,流行音乐以其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领时代潮流而占据了学生音乐生活空间.

目的:为了能够更好的使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并且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调整课程的设置,使得音乐欣赏课真的能够学有所用。

研究背景:现在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对于古典音乐喜爱的人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在我们的大学的音乐欣赏课中对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欣赏还是占有大部分,所以很多学生慢慢的已经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了,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喜好,并且更加准确的定位上课的内容,所以我决定做这个问卷调查应有目的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使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形成合理、有效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在大学课堂中的重要性:音乐教学在艺术教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塑造完美人格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校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中,音乐欣赏课是最受大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在欣赏内容的选择上,大多数学生选择流行歌曲,而选择交响乐、艺术歌曲和民族音乐等欣赏内容的学生则较少.

三、调查时间,地点,对象:

1调查教师情况:谢惠迎,女 大学本科毕业,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文艺指导

2时间:2007年 9月

3地点:北京兴华大学(借助朋友的学校做的此项调查)

4对象:学生100名,平均年龄21岁

四、调查方法: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具代表性,调查数据更具说服力,我们以不记名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校园问卷调查,派发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中男学生54名,女学生46名。

五、调查问卷:

1.你喜欢音乐吗?(a 100%)

a喜欢b 不喜欢

2.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a 80%)

a流行b 怀旧c古典d戏剧

3.你认为大学中应该开音乐欣赏课程吗?

(a 92%)a是b否

4.音乐对你的影响大吗?(b 76%)

a大b一般c没感觉

5.你会选择在什么时候听音乐?(e 64%)

a心情好的时候b心情不好的时候

c 睡觉前d吃饭时e 都有

6.音乐能变你的心情吗?(a 87%)

a能b不能

7.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古典是否能接受(b 100%)a会b不会

8.如果音乐欣赏课程完全是流行歌曲是否能接受?(a100%)

a能b不能

9.你是否会选择到ktv唱歌释放心情?

(b 73%)a会b不会

10.如果让学生选择在论文联盟音乐欣赏课上

(b 90%)a古典 b流行

六.实验过程:把问卷发给100名大学生,这100名大学生中有学音乐的,也有学其他学科的,但是都上音乐欣赏课程。让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这些问题,并且放一些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分别让他们欣赏,并同时写下听后的体会。其中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都不喜欢古典音乐并且听不懂。还有百分之七的同学说还可以,能接受。剩下就是能听懂的。但是对于流行音乐就出现了相反的状况。喜欢流行音乐的同学占了百分之九十。

七.调查分析: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通俗歌曲和现代流行音乐有偏爱。

八.调查结果:

转贴于论文联盟

在调查结束后让每个同学写了一个个人体会其中:

甲: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认真的去听古典音乐,以前上课的时候老师放也没好好听过,通过今天的问卷和试听,我还渐渐的喜欢上古典音乐了。

乙:我喜欢流行音乐,既能听懂娱乐性很强。

丙: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都可以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3)

电影歌曲,既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声乐艺术中独立的品种,属于电影艺术与声乐艺术的交叉艺术。

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既具有电影欣赏与音乐欣赏的双重属性,又具有自身独立的艺术特征与美学品格。本文对电影歌曲欣赏这一重要的艺术命题发表几点浅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电影欣赏,还是对于音乐欣赏,均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这种重要意义,又可以分解为以下四个层面予以解读。

(一)电影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首先是它具有电影学意义。电影歌曲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电影艺术的亮点与支撑、灵魂与关键。众所周知,电影歌曲是电影艺术从无声片(默片)走向有声片的重要标志:“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1]从此,电影艺术由从前单纯的视觉艺术变成视听一体、音画同步的综合艺术。因此,电影歌曲欣赏,有助于对整个电影艺术的欣赏,并有助于对电影学的理解与把握。

(二)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欣赏的重要意义,也表现在它重要的音乐学意义上。电影歌曲已经成为声乐艺术中独立的新品格,具有独特的声乐艺术特征与魅力。许多电影歌曲,以其巨大的艺术成就,为声乐艺术增光添彩,成为声乐作品的经验。例如电影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原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积蕴心底的奋进不屈的品格;与同先进生产力相联系、同世界发展进程息息相通的现代音乐文化,成功地融为一体,在思想内容、精神气质和文化蕴涵上都足以雄踞时代的、民族的艺术顶峰。正是这样:杰出的不朽的艺术作品,既是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概括、写照,又是站在社会、时代的前头,激励人们前进的鼓角与战歌。”[2]因此它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气魄,也代表着我国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具有重要的音乐学意义。

电影歌曲无论是在词作上,还是在曲作上,抑或是在演唱上乃至在器乐伴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音乐艺术的高峰,对于音乐学,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仅以声乐演唱为例,李谷一演唱的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影片《闪闪的红星》中的歌曲)、《知音》(影片《知音》中的歌曲),都成为通俗唱法的经典名曲。

(三)美学意义

电影歌曲融电影美学与音乐美学为一炉,形成独特而深厚的美学品格,成为升华主题、抒感、渲染气氛、营造意境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它的广为传唱,更使电影插上腾飞的翅膀,增强了传播美学与接受美学的含量。其重要的美学意义,显而易见。

(四)文化学意义

电影歌曲集电影文化与音乐文化为一体,形成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品格。许多电影歌曲,如美国影片《魂断蓝桥》中的歌曲《我心永恒》,印度影片《流浪者》中的歌曲《拉兹之歌》,国产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都从生命哲学、人生价值等文化学层面,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含量。其重要的文化学意义,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无论是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的音乐欣赏,还是对于声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欣赏,其重要意义都是不容低估、不容置疑的。

二、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

电影歌曲欣赏的主要内容,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予以把握。

(一)歌词欣赏

歌词与曲作,各占整个电影歌曲的“半壁江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歌词作为电影歌曲的文学作品,又起着基础与前提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歌词欣赏又包括以下几点:

1.题材。歌词的题材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影片《风云儿女》中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就以旧中国歌女的不幸遭遇与悲惨命运为题材,感人至深。

2.主题。歌词的主题有深浅之别,也有角度之别。例如《我心永恒》《友谊地久天长》表现的都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又如国产影片《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表现的是爱国主义主题。

3.形象。形象是电影歌曲歌词的中心,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景物形象、动物形象、器物形象,都是歌曲形象性的有效载体。不同的形象有不同的思想寓意,传达着不同的艺术信息。例如《我爱你,中国》中的百灵鸟、蓝天、秧苗、硕果、青松、红梅、甜蔗、南海、北国、森林、群山、小河等诸多形象,都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和“物化”。

4.情感。歌词的主要特征是抒情,电影歌曲亦然。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认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3]246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兼钢琴家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3]264电影歌曲的抒情性特点,是它的本体美体特征之一,也是它以情动情、感动听众、广为流传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的插曲《怀念战友》所表达的革命战友之间的真挚、深厚、浓烈的情感,就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5.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艺术成功与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风格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阅历、理想、追求、修养有关,又与作品客观方面的题材、主题、形象、情感等密切相关。电影歌曲歌词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百花争艳。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我爱你,中国》等歌词,就呈现宏伟、庄严的风格,而《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中的歌曲)、《九九艳阳天》(影片《柳堡的故事》中的歌曲),就呈现轻松、自由的风格。真可谓姚黄魏紫,各放异彩。

6.修辞。修辞指的是歌词的各种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夸张、对仗、排比、对比、比拟、序列、衬托、设问、叠置、重复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中的“起来!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前进!进!”就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取得了成功的艺术效果。

(二)曲作欣赏

曲作欣赏应与歌词欣赏作水融的同步一体的欣赏,这里之所以将二者分开来谈,只是为了理论阐述上的方便。

具体而言,曲作欣赏也包括以下几点:

1.旋律。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可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与情感,也可以表现体裁、风格以及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就吸收了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2.节奏。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它使乐曲具有情感波动起伏的张力。例如,《怀念战友》的节奏,就充满这种强烈的情感张力。

3.体裁。电影歌曲的体裁,主要有进行曲、抒情歌曲、劳动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舞蹈歌曲等。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进行曲体裁,节奏鲜明规整,偶数的节拍,严谨的结构,行进的速度、有力的音调、雄伟的气势;而《怀念战友》则是抒情歌曲体裁,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舒展悠长的曲调、稳健的节奏、细腻的力度等。

4.调式与调性。调式与调性也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就采用G大调,并将中国民族调式与西洋大调式完美融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5.和声与织体。和声可以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立体感;织体可以强化音乐的组织结构。例如,《英雄赞歌》(影片《英雄儿女》中的歌曲)就运用了和声与织体的手法,凸显出强大的气势。

6.风格。曲作的风格与词作的风格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相映生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简短、雄壮、有力的风格,同词作的风格浑然一体。

(三)表演欣赏

表演欣赏包括演唱欣赏与伴奏音乐欣赏。演唱欣赏又包括演唱流派(美声、通俗、民族)、演唱风格、演唱技巧等;伴奏音乐欣赏也包括音乐流派(中乐、西乐)、音乐风格、演奏技巧等。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欣赏,内容十分丰富,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

三、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必要保证,电影歌曲欣赏,应当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而言,电影歌曲欣赏的必要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知识准备

欣赏电影歌曲,必须做好知识准备。这种知识准备,包括电影知识与音乐知识两大板块。电影知识又包括画面构图(又分为绘画派、纪实派)、色彩、蒙太奇、长镜头、体裁(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戏剧式电影等)等;音乐知识又包括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复调、体裁、风格等。

(二)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是电影歌曲欣赏的“案头工作”,如果说,电影歌曲的歌谱是词曲作家的“音乐设计图纸”的话,那么作品分析就是在“阅读图纸”。没有这个“阅读图纸”的过程,就无法真正精准全面地欣赏电影歌曲这座“音乐建筑大厦”。

作品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词曲作家的生平简历、艺术道路、艺术风格;作品本身的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织体、速度、力度、复调、风格、体裁、情感、形象、演唱流派与技巧,等等。

(三)具体欣赏方法

可分为两种:

1.感性欣赏法。这是一般人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电影歌曲的方法,要求欣赏者倾情投入,凭借联想与想象,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共鸣与审美愉悦。

2.知性欣赏法。这是声乐或音乐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组织之下,进行全面的欣赏,并应反复欣赏,加之讨论交流、教师点评,使欣赏逐层深入,逐级升高,真正起到“解剖麻雀”“解读样板”的作用。要求欣赏者调动所有知识储备,并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动作用,获得独有的艺术启示与艺术灵感,成为指引自己音乐创作活动的动力与智力支撑。

由此可见,电影歌曲的欣赏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很好地运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欣赏效果。

综上所述,电影歌曲欣赏并不是一件简单之事,而是包括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方法三大要素的复杂的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5.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4)

1.引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欣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音乐学习的基础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思维、音乐素养、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随着新课改的启动和实施,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表现出较大兴趣。如何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呢?这对中学音乐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音乐欣赏教学的发展要求。对此,本文将这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2.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初中音乐欣赏课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从教学实践活动看,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1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课堂实地调研和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欣赏曲子有“厌食症”。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选用的曲子存在“挑食”,当作品风格、作者及内容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符时,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积极性明显下降,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其次,不能很好地融入音乐意境中。在欣赏一些古典音乐时,不管曲子本身有多么优美的意境,不管教师采取何种引导方法,学生总是很难进入音乐情境中,无法产生共鸣。

再次,鉴赏表达能力较弱。音乐播放结束后,学生的音乐感受不够丰富,交流不够积极,在要求其描述对音乐的感受时,只能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赞美之词,不能将音乐背后的意境全面、准确地表达描述出来。

最后,音乐欣赏兴趣偏向于流行曲目。学生对流行歌曲表现出较大兴趣,而其他古典音乐则很少受到他们的关注。但即使是他们所欢迎的流行歌曲,其给出的鉴赏描述也十分简单浅显,缺乏鉴赏专业性和深度。

2.2初中音乐欣赏课有效性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过程中出现上述问题,与多种客观原因有关,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2.2.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诉求重视不足。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是否喜欢、想要什么不够关心,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排斥情绪。要保证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他们的生活环境、知识能力、性格爱好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用与之兴趣相匹配的音乐曲子,有效增强欣赏课教学效果。

2.2.2新课改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新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扮演多个角色,例如引导者、管理者、意境创始者、组织者和启发者,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指导和帮助,以扫除学生音乐欣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帮助他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中,大多数初中音乐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互动,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和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2.2.3初中音乐教材发生较大改变。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材与旧版本在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变化。一些学生对教材内容尚未适应,甚至产生较大的排斥情绪,这主要是新教材内容与其生活实际脱节严重所致,难以引发学生共鸣。

2.2.4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音乐、体育等副科没有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将音乐课时改为文化课时,有些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是在教学方法、内容和质量方面缺乏监督和指导,导致音乐欣赏教学流于形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2.5现代流行歌曲的泛滥,对中学生音乐审美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冲击。当前,电视里、收音机、大街小巷播放的各种“流行歌曲”,不管内容是否健康,总是能够受到中学生的欢迎,而对一些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反而日行渐远。在这种生活环境下,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遇到较大阻力和干扰。

3.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改进措施和建议

3.1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

3.1.1组织学生参与主题演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是作品审美的重要切入点。一般来说,音乐主题旋律比较动听、扣人心弦,学生容易把握,可以有效提高其欣赏兴趣。因此在学生听完整首曲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曲子的主体旋律,并要求其哼唱出来,最后要求全班学生集体演唱,这样可以达到强化主题音乐旋律的目的,让学生记忆深刻。

3.1.2让学生参与节奏律动。学生不仅要学会音乐作品演唱方法,而且要对作品节奏律动有深入了解。教师要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用耳朵聆听、用嘴巴演唱、通过身体摇摆迎合曲子节奏,这样可以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音乐意境。例如通过拍桌子、击打乐器、跺脚等感受音乐节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

3.1.3为学生提供演奏创作机会。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机会,例如演唱音乐主题、节奏律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和创作。当下,不少中学生都掌握一些乐器弹奏技能,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特长以强化教学效果。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以让一名学生上台演奏《化蝶》曲子,也可以让学生改一些曲子旋律,体验音乐创作的快乐。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作品中心思想和意境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收获快乐,而且汲取音乐养分。

3.1.4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鼓励。成功能够让人精神振奋,激发积极进取之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音乐学习积极性。当学生给出正确回应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其感受到成就感;当学生失去耐心或者兴趣时,教师要帮助其找到原因并指导其克服,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语言激励学生,例如多说一些诸如“你回答得很好!我很看好你!你进步很快”之类的话语。这对学生来说,将会是莫大的鼓励和支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进取愿望。

3.1.5分组合作增强教学效果。分组合作学习是将学习兴趣相同、或者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当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分组合作学习能够将所有学生都发动起来,通过开展音乐欣赏小组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和观点的机会,在同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音乐欣赏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并提出最佳问题解决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

3.1.6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是固定有限的,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和素材,例如优秀影视歌曲,这类歌曲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很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影视歌曲,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分析音乐情境和节奏规律,不断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和素养。

3.2通过对多种作品的欣赏提高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

3.2.1民族音乐欣赏。我国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素材库。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民族优秀音乐作品是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我国有十分宝贵的民族音乐遗产,这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对象。通过欣赏不同民族传统音乐,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同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奠定基础。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接触各种民族歌曲、戏曲、曲艺等的机会,萃取其中精华,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和眼界,提高其音乐欣赏素养。新课标下,教学评价体系是多元化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多元化评价方法,而不能简单地以是否掌握知识点、是否会演唱歌曲的歌曲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综合评价对音乐的认识和感受,能否利用音乐解决实际问题。总之,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民族音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不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2.2外国音乐欣赏。外国音乐作品种类十分多样化,经典音乐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一些经典曲目对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它能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就是很好的教学素材,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学生体会到曲子中的无畏精神和英雄战斗品质,感受到作者顽强斗志、不惧风雨、向往光明的决心,不仅可以欣赏到其艺术的一面,而且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抗争精神。因此,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上引入一些世界名曲比较可行,它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不同国别和地域的音乐文化,促进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3.2.3因人施教。在选择音乐作品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年龄、音乐基础及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曲目,以保证其能够获得情感体验。初中生容易受到一些流行音乐的影响,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作品,会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初中音乐欣赏课要尽量采用健康向上,艺术价值高的音乐作品,例如《秋日私语》、《梦中的婚礼》、《回家》等,这类作品与中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相符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而有利于丰富情感体验。

4.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贵在参与、重在过程的教学情境,以有效提高其教学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国内外音乐作品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不断促进其审美水平提升,最终实现有效性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玉平.谈音乐教学中的创新.音乐天地,2004,(05).

[2]那宇,杨芳.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

[3]陈小静.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评论,2003,(06).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5)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体验参与

作者简介:陈雪萍(1975-)女,汉,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058-02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论分析

所谓音乐欣赏,就是指以音乐作品本身为主要对象,通过聆听、学习、模仿、升华等一系列方式方法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魅力及价值,从而得到个人精神愉悦和素养提升的一种审美和认知活动。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和认知,在整体性地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主题和艺术张力的前提下,进而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创作手法、内在价值等一系列问题有进一步的认知和探究。同时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鉴赏视角,加强审美体验的共鸣感,更好地领会音乐的真谛和精髓。因此,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除了让学生了解到理论部分的相关音乐知识,也真实地通过感官全面认知和把握音乐作品。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音乐课堂中,音乐欣赏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中被大量应用,成为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主要渠道和途径。但是音乐欣赏教学并目前尚且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形式上主要以简单的播放与聆听模式为主,教师通过单纯的灌输模式传授给学生抽象或者是远离生活的晦涩的音乐知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音乐课被界定为学科中的“副业”,因而在教学投入和师资配备上尚且不够齐全,对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教学思路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完善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不应该简单的停留在易于教授的层面,应该扩展和加深。教学形式需要更多的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审美体验的方式应大力推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还不够高,没有对音乐有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唱歌和听歌的层面。

三、音乐欣赏教学审美体验的具体策略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以,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实现音乐课在整体教学体系中辅助文化课、丰富教学内容、全方位、立体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素质的教学目的,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式,加强课堂审美体验的实践过程,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提出以下几方面具体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认知能力。

(1)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刺激学生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加强学生自身的音乐敏感度和感受力。兴趣是做任何事情做好的动力,学习当然也是如此。只有学生真正对音乐感兴趣而不是单纯的爱唱歌而已,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才能实现。因此,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特点,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蕴含着大量的美的元素。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并挖掘出其中美的元素,通过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辅助,将音乐作品本身深层次的魅力和内涵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切实进行审美体验,体会和感悟出音乐并不只是声音的堆叠,更多的是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从而对音乐欣赏有整体性的感受力。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把握住音乐作品与其他方面的融合和联系,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灌输式教学,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汲取相关知识,认知新的音乐作品的同时,提升音乐的敏感度和感受力。注意视觉、听觉甚至味觉的结合,改变单一的播放音乐作品为增加图文,将音乐有形化,声情并茂,让学生更容易把握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引起共鸣。

例如,《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器乐曲中一首与文学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因而音乐欣赏中,可以通过对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作《春江花月夜》的图文再现,展示出一幅人间至美的景色,而使这首成为千古绝唱的诗歌辅助音乐作品的理解。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借原诗的意境进行演绎,用柔美委婉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出良辰美景,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感知。

(2)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加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识别能力。很多音乐作品由于作者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国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很多音乐作品无法直观感知和欣赏,因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才能深刻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意思和音乐价值,从而逐渐在学习中形成个人独特的音乐鉴赏力和识别能力。特别是对很多名家的巨作、外国的音乐形式和流派的作品的欣赏,需要格外注意。

例如,贝多芬的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音乐欣赏作品的教学中,首先需要将作品的创作背景传达给学生,即:“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的小曲赠给她。1867年,在斯图加特出版这首曲子的乐谱时,诺尔把曲名错写成《献给爱丽丝》。从此,人们反而忘记了《献给特蕾泽》的原名,而称之为《献给爱丽丝》。”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初级印象,然后经过聆听,在自己的脑海中勾画和联想出作者的创作初衷和背景,从而感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作者细腻的情感。其次,经过教师的讲解,将自己的想法进行修正和完善,为了更好地体会作品,学生需要进行适当额联想和想象,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融合其中,加之对贝多芬的背景的考量,从而全方位的吸收音乐作品的精髓,提升个人音乐和审美素养。

2 教学方式多样化、特色化,增强学生对音乐主题的理解和掌控力。

(1)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层次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欣赏内容体系,不局限在单一的音乐形式或者是音乐流派,丰富教学内容,扩大欣赏范围,在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选取出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音乐欣赏对象。选取时注意突出音乐本身的特性,重在精炼,避免杂乱。在突出重点教学的同时,着重把握音乐作品的中心和主题。

(2)音乐欣赏形式的多样化和体系化。改变传统的单一理论 教学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和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注重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协调感官功能,在课堂中加入互动谈论、模仿练习、对抗比赛等环节,加强审美体验的可操作性,鼓励全体同学参与其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联系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主题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3 注重理论与时间的结合,组织文艺活动和音乐表演比赛等,深化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教学时间相当有限,除了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外,还可以适当组织校园文艺活动,增加学生实践理论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还能实践课堂的理论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和素养,从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课堂的教学与课外实践的有效链接,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也让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的心理状态和价值需求,从而进一步完善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适合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体验模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世界,缓解学习压力,和谐人际关系,更好地塑造了自己的美学体验和鉴赏能力,向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发展。

4 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定期进行研讨和探索交流。注重教学效果的跟踪和评估,定期对教师队伍的进行培训和进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综合能力,引用鼓励机制,组成领导小组随即听课检验,加强考核力度,旨在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模式,组织参与教学经验交流研讨会,吸收优秀、成功的音乐教学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四、小结

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成为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学中即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音乐作为丰富精神文化世界的调味剂、沟通人类情感的最佳方式,自然被列为教学的重点科目之一,起着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文化生活的作用。

音乐欣赏教学旨在通过对于音乐作品的鉴赏,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世界,有利于塑造更加完美的个性习惯和逻辑思维,加强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训练。而审美体验作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地应用,并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身体力行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内在价值,是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途径,有利于加深和拓展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根据我国目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总结经验教训,整理出教学中存在的发展误区,从理论和实践双方面提升和完善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对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视程度,加强音乐审美体验环节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性和有效性,探索出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的音乐审美体验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互动和课外文艺活动,主动扩展自我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拓展视野,开发潜能,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音乐欣赏教学才能切实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牛茹,音乐欣赏教学中实现情感体验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8(4)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6)

音乐欣赏带给欣赏者的感染和震撼是其他艺术形式取代不了的,尤其是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在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欣赏者的言行举止。民族音乐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起到的社会作用,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先秦百家争鸣时代具有重要影响的儒家,对音乐这一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儒家认为音乐可以完善人的人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谓“成于乐”是说“乐以冶性”,“成性亦修身也”,所以才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树人”的重要手段。

今天,在各类文化碰撞交汇的高等学府,流行着各种音乐,其中以我国港台音乐、韩剧插曲、网络歌曲等流行音乐最为突出。相对而言,我国的民族音乐却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民族器乐曲、民族歌舞剧、戏曲等。在各类校园歌唱比赛、大型文艺晚会中,民歌、戏曲、民族歌剧曲目的演唱者较少,优美的民族器乐曲也很难听到,取而代之的是一首首紧跟时尚与潮流的流行歌曲。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漠视与漠然在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与当前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培养全面高素质的大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长此以往,大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与艺术审美观得不到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情结将逐渐淡化,让人深感忧虑。www.lw881.com因此,加强对民族音乐欣赏的重视,成为高校不应忽视的一个教育内容。出现当前这种状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对民族音乐欣赏重视不够。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高等教育,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上,重点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上,对民族音乐欣赏及其产生的审美导向从思想上重视不够。

第二,对民族音乐的弘扬意识较为淡漠。民族音乐欣赏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民族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没有得到非艺术类高校的重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意识淡漠。

第三,大学校园对民族音乐欣赏的传播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宣传阵地来加大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宣传,而且对于民族音乐中较好的作品宣传过于“迟缓”。

第四,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欣赏知识来源于选修课或是课外活动,基本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一些优秀的民乐作品不甚了解,不懂得欣赏。

第五,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民族音乐欣赏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开展得很少,无法使非艺术类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欣赏的魅力。

民族音乐欣赏如果在大学校园中没有听众,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没有一席之地,那么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与热爱,丰富的表现形式得不到学生的了解,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应起到的作用将得不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上也不会重视对自身民族音乐素质的培养。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特色鲜明。在音乐形式的创造、表达情意的方式、音乐体裁等方面,都有我们民族的特点,这些特点是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在音乐上的反应。通过对民族音乐进行欣赏,不仅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享受,同时还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及各民族浓郁的风土人情。今天,民族音乐的新作不断涌现,以反映生活、歌颂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它们不但丰富发展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提高对民族的自信与热爱,个性与人格得到提炼与升华。

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忽视音乐教育,就是忽视教育本身;从个人发展的意义上来说,一个缺乏音乐素养的人,个性与性格就不能称得上完整;从大学校园来说,缺乏民族音乐是单调的,也是色彩单一的。提高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就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重视,这是高校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培养及加强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第一,提高对民族音乐欣赏的重视程度。目前,各高校都有大学生艺术团体,学校应针对这些团体活动的开展设置相关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同时成立专门的合唱团、民乐演奏团等,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欣赏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各类学生文艺活动,进行民族音乐欣赏的宣传与推广,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增加民族音乐欣赏的比重。在选修课中扩大民族音乐欣赏内容,加强对选修课的监督与考核,让学生通过选修课的学习获得民族音乐欣赏的理论基础并提高欣赏水平。

第四,加强对民族音乐欣赏设备的投入。完善校园民族器乐团的设备配置,增设排练场地,请专家讲课辅导。

第五,加强与社会媒体、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音乐家贺绿汀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些财富来开拓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及音乐素养,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我们完善大学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

[2]吴跃跃主编.音乐欣赏与素质教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

[3]姚思源主编.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4]古联抗译注.荀子 孔子 孟子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1月.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7)

音乐欣赏课程是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适当的音乐教育培养出更多使用当今社会的音乐人才。可以让他们拥有音乐欣赏的能力,在情感上能与之产生共勉,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所以,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一定要对此有足够的重视,真正的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欣赏音乐的水平。

一、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单一欣赏型

单一欣赏型的概念是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用这堂课来对自己找来的课件资料进行欣赏。这是一种与现代音乐教学相脱节的授课类型。

当然在大学课程安排里没有把音乐欣赏作为专业课来开设,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将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有所提高。根据现在大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音乐教室具有相当的专业技能以外还有历史人文等综合性的教学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喜好有所了解,进而进行设计符合学生爱好的教学内容。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后期学习,因为它是一种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工程,持续这样的状态学生就失去了音乐的兴趣,从而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得到其真谛。

2.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是指用语音替换对音乐的欣赏。上面已讲,音乐欣赏的重点是在于创造,即学生通过对音符、节奏以及旋律的启发和引导,在心理活动里重新形成对音乐的主观意向重。而此过程是让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解释音乐的时间在课堂中消失,不再带给学生对音乐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与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课堂是以听赏为主不宜过多的做言语讲述,不然肯定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进而影响到学生对音乐意境的想象力。

二、大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加强措施

1.合理科学的选择教材

大学音乐欣赏课是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入门级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使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有所提高,对大学生能进入音乐殿堂的大门具有引导作用,并且对大学生的品德、智力以及对欣赏能力对具有很重要的愿意。所以在准备授课教材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即所选教材一定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是不同时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在结构安排上应从通俗易懂且篇幅精短的音乐作品开始,然后渐渐的过渡为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一步一个台阶的提高,让对音乐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适量的推荐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通俗音乐,积极健康、励志流行音乐进行学习,调节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心情,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2.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

音乐作品的内涵是其灵魂所在,只有对作品的内涵有了准确深刻的认知才能准确的对其进行欣赏,使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切实的提高。高雅的音乐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能够唤出学者以及听着心灵深处的火花。因此,要想达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就必须最大程度的对作品内涵进行发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对所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述,便于经验不足的学生对音乐“不确定性”的理解,而创造型的教学模式也正是要培养学生的凝聚力、意志力和想象力,使其对作品的内涵有准确的把握,进而使其对所学作品有较深刻的认知,使其音乐欣赏水平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3.开展讨论式的教学

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学生和音乐之间能够有紧密的关系。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包括三个部分:师生讨论、生生讨论和自我反思。在师生讨论环节中,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开展就一部作品的认识、理解进行相互交流讨论。因为教师的音乐知识颇为丰富,以及对音乐欣赏能力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作品有相当的认识和理解,而学生则相对都处于略势,不能对音乐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但是教师一定不要拿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学生的认识与理解,要认真的倾听学生的认识与理解,并尊重他们的观点。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没有隔阂的互动交流,切实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音乐课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艺术魅力,在各个教学阶段里,应针对学生的审美特点设定能吸引学习乐趣的教学内容和活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使音乐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脱节,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使其在聆听欣赏音乐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音乐。

4.重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大学的音乐欣赏内容相当丰富,包含不同的历史时期各种风格音乐作品。音乐是一门不可以孤立进行学习的艺术学科,在学习的时候要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假如学生对历史知识不了解,就会对音乐出现理解断层;假如学生对文学不了解,就会出现对音乐意境不恰当的理解;而音乐与美术之间更有 “姐妹艺术”的美誉,美术素有 “流动的音乐”之称,而“凝固的画面”就是对音乐的艺术之美誉。如果学生对美术知识不了解,融会贯通就无从说起,从而也对音乐的欣赏有严重的影响;每个地方的歌曲又不一样,各有特点,如果对地理知识不了解,就不能对歌曲所体现的地理特征得到理解,例如:南方气候怡人,风景秀丽,音乐则是以委婉秀丽的风格为著,而在西北地区,视野宽广,气候寒冷,音乐的风格则是高亢、质朴中透露着深沉的感觉。所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应特别的强调其能和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音乐的学习,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音乐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修养的课程,对学生品行修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总结

总之,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树立和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以后对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8)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笔者却发现很多职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都过分偏重教师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为了优化职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职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作了以下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从事某种活动有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可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而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心情轻松而舒畅,想象力也较丰富。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完一节课,让学生选择下一节课的欣赏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例如学生要求欣赏流行歌曲,笔者就让他们把歌曲列出,然后从中节选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首先介绍流行歌曲的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流行歌曲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如欣赏由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几句质朴、真挚的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最爱哭的你……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校园生活的写真和美好的记忆,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笔者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对歌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听后感。如在欣赏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周杰伦演唱的《千里之外》等歌曲时,同学们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以外,笔者也和学生一起参与理性认识活动,欣赏他们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然,欣赏流行歌曲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掌控好课堂,以利于正确引导学生。

二、根据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挖掘教材,选择开放的、能融入学生专业知识和贴近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渗入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趣味性强的音乐知识,把音乐欣赏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陶冶情操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得益彰。

如针对烹饪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欣赏西北地区民歌这一教学内容。对烹饪专业,笔者主要从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入手,首先设计好问题,提问学生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方面的特色以及该地方烹饪方面有哪些特点和技巧,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老师收集的资料,陕西著名的小吃“圪坨”,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等等,让学生通过饮食文化了解由于地区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民风及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播放资料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该地方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体会各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表现手法,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对旅游管理专业,笔者在一开始就播放了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并配上西北地区的民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的名胜和特色,以及所听到的乐曲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观看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风光时,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观看陕西北部的黄土风情、圣地风光,感受陕西民歌《脚夫调》所表达的脚夫在黄土地上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的心情……然后再与学生探讨由于地域、民风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的民歌。然后再一次欣赏歌曲,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

而对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反复欣赏、学唱,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强化、提高。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给大脑烙下痕迹所造成的。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及对音乐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从而优化学生的接受机制,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乐曲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的片断,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通过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在欣赏完每段音乐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情感,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丛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第1版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9)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笔者却发现很多职中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音乐欣赏课都过分偏重教师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去,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欣赏课失去了兴趣。为了优化职中音乐欣赏课的课堂教学,笔者在实践中根据职中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作了以下尝试。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从事某种活动有推动作用。兴趣可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入其中。可见,调动学生的兴趣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而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心情轻松而舒畅,想象力也较丰富。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让学生选择音乐欣赏的内容。上完一节课,让学生选择下一节课的欣赏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例如学生要求欣赏流行歌曲,笔者就让他们把歌曲列出,然后从中节选优秀的流行歌曲进行欣赏。WWw.133229.COm首先介绍流行歌曲的形式,从发展进程、基本结构、音乐要素等角度分析流行歌曲在音乐中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辨别、鉴赏不同类型的流行歌曲。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并讨论其价值所在。优秀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明显。如欣赏由高晓松创作的《同桌的你》,几句质朴、真挚的歌词“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最爱哭的你……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那校园生活的写真和美好的记忆,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笔者及时抓住时机要求学生对歌词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听后感。如在欣赏周华健演唱的《真心英雄》、唐磊演唱的《丁香花》、周杰伦演唱的《千里之外》等歌曲时,同学们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情感上得到了满足。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完成情感体验和想象、联想的心理活动以外,笔者也和学生一起参与理性认识活动,欣赏他们独特的见解,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当然,欣赏流行歌曲一定要注意欣赏的层次,掌控好课堂,以利于正确引导学生。

二、根据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的特点合理挖掘教材,选择开放的、能融入学生专业知识和贴近学生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渗入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趣味性强的音乐知识,把音乐欣赏和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既陶冶情操又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相得益彰。

如针对烹饪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选择欣赏西北地区民歌这一教学内容。对烹饪专业,笔者主要从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入手,首先设计好问题,提问学生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方面的特色以及该地方烹饪方面有哪些特点和技巧,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播放老师收集的资料,陕西著名的小吃“圪坨”,民歌就有“荞面圪坨羊腥汤,死死活活紧跟上”之句等等,让学生通过饮食文化了解由于地区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民风及风俗习惯,也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民歌。在播放资料的过程中,适当加入该地方的音乐元素,让学生体会各地方民歌的风格、特点及丰富的表现手法,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感受和看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对旅游管理专业,笔者在一开始就播放了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并配上西北地区的民歌。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地方的名胜和特色,以及所听到的乐曲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观看青海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风光时,播放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观看陕西北部的黄土风情、圣地风光,感受陕西民歌《脚夫调》所表达的脚夫在黄土地上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的心情……然后再与学生探讨由于地域、民风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风格的民歌。然后再一次欣赏歌曲,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西北地区的民歌。

而对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学生特别喜爱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反复欣赏、学唱,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英语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强化、提高。

三、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对旋律、乐器、速度、力度的感受是由美的声音和美而有趣的画面给大脑烙下痕迹所造成的。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与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结合,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愿望及对音乐强烈的表现欲、创造欲,从而优化学生的接受机制,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

如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把乐曲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的片断,在欣赏之前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及乐曲的情绪,通过多媒体的全方位视听感受让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尽可能地得到了渲染。在欣赏完每段音乐以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情感,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教师从旁加以引导。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区分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这比单独听磁带和老师描述,效果显然要好得多。形象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还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从未有过的美感,对音乐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建一种和谐、宽松、平等、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高等音乐教育新视野丛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10.第1版

流行音乐欣赏论文篇(10)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要不断发展与改进,要适应时代要求。面对高考大关,高中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压力,音乐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修养。高中学生的音乐认识还处在发展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力。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那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注重师生互动

高中学生已经基本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听、唱、想和说。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教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也是欣赏音乐作品的必要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可以领会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

二、教师要明确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力的策略

(1)多听音乐作品。听,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在这最初阶段,或许只是觉得旋律好听,可慢慢听多了,就会感受到节奏、旋律、音色等的变化和特点,甚至能对音乐中的情感、意境也能有所领会。这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多听基础上的。

(2)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欣赏音乐的时候,了解所欣赏乐曲的背景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如作品处于什么时代、作者生平、创作特点、风格流派、创作意图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容。

(3)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为了更好地欣赏音乐,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学习乐理方面的知识,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了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4)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欣赏能力所能到达的水平,某些艺术作品无论从题材或内涵来说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只有加强欣赏者的文化修养,才能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所要体现的内涵。

三、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利用不同手段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作品往往是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或世界经典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愿听教学欣赏内容,缺乏对作品欣赏的积极性,造成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面对这种形势,教师更要镇静,灵活处理教学困境。

(1)从乐曲本身着手。欣赏作品时,常会遇到一些艺术歌曲或者是歌剧等,这些离学生的欣赏范围较远,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表现的内容具体的特点,把注意力侧重于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上,穿插作品创作时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以自己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师生的情感交流融入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上一篇: 英语本科专业论文 下一篇: 工业分析与检验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