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唱法教学汇总十篇

时间:2023-07-18 17:06:5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化的日益加快,流行音乐已经成为文化艺术领域中一股强劲势力,其地位也越来越高。各高校为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逐渐把流行音乐演唱纳入到声乐教学中。不过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还处于摸索起步阶段。现根据本人多年执教的经验,谈谈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改进教学观念

目前,流行音乐演唱在教学观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声乐独特魅力的培养,难以让不同年龄的人群产生共鸣,因此,流行音乐演唱缺乏个性表现,体现不出原汁原味的亲和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改进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观念。首先,正确认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美声和民族的演唱教学是流行音乐发声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但并不代表流行音乐演唱教学是声乐教学的附庸,如果按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是不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流行音乐作品内涵的。流行音乐演唱教学要求在借鉴民族和美声唱法的一些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流行音乐演唱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其次,端正演唱教学的观念,譬如有些人推崇流行音乐演唱方式的随意性,认为演唱方法的讲究会让音乐失去流行和时尚的味道,事实上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尽管流行音乐演唱没有其他声乐表演那样相对的固定模式,但学生只有在科学掌握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才能够将流行歌曲的内在表现力挖掘出来,真正实现流行音乐演唱方法的传承。最后,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演唱技能和理论的结合,在理论学习铺垫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演唱实践,两者结合在一起展开综合教学,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流行音乐演唱人才。

二、加强艺术实践

“脱离实践的歌唱教学是徒劳的、本末倒置的,实践是最终的目的”。①教学都是为实践服务的,流行音乐演唱的流行性、时尚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它必须在实践演出中、时代潮流中去发展、成熟。流行演唱讲究个性鲜明,最主要的是歌手还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学生在初学阶段以模仿为主,逐步学习后就要慢慢确立自己的风格。如王菲的声音纯净空灵、韩磊的声音大气十足、韩红的声音收放自如、杨坤的声音沙哑柔情,流行歌手个性十足的声音打破了民美唱法“千人一面”的音色和声线,这也是大家喜爱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自身风格的确立很大程度要在艺术实践中得以实现。新生的“民通”和“美通”唱法也是在艺术实践中,根据时代的变化和潮流的更新而产生的,如今也逐渐成为流行音乐演唱的一种新形式,像谭晶、汤灿、祖海,她们的演唱就加入了流行演唱的方法。另外,流行演唱表演形式的多样性,舞台形式的多元化,也决定了流行演唱必须走上舞台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舞美、灯光、音响甚至高科技的加入,组成了流行音乐演唱的新形式。单纯的课堂教学、音乐厅演出,远远不能满足流行演唱的要求和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走出去,走进市场、走向大众是非常重要且不能舍弃的一个环节。

三、注重基础素质的培养

可以说几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都要首先学会识谱,这就会提到乐理、视唱练耳等相关学科。这些相关科目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音高、音程、调式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并通过视唱和练耳课提高听觉和发音上音高的准确性。我们常说,一个歌者必须有一副好的耳朵,其意义就在于歌者的音准和节奏是其歌唱的首要元素。歌唱技术是依托音乐得以表现,音乐本身是音高、节奏形成的旋律,人声发音就必须与音乐相结合,逐渐使听力达到能够很好地分辨音高、音色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学习音乐与歌唱的开始。因此,基础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也是培养歌手乐感的一种重要环节。

四、夯实声音的基础

对声音基础的训练可以有几个阶段。“声音基础训练是歌唱行为的一切出发点”。②初级发声训练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音域不要太宽,只要呼吸能够均匀地支持发声,不太单独强调发声器官某一部分的作用就可以。呼吸还讲究一定的方法,并且歌唱需要一定的呼吸能力和气息的运用能力。即便是初级的歌唱者也必须建立良好的呼吸支持,才能把音乐演唱完整,才能在字上给气。因为,流行音乐演唱更多的是字与气的融合,而美声唱法更多的讲究共鸣(腔体)与字的结合。应当明确,有了呼吸的支持,但不等于有了能够完成歌唱的呼吸能力。呼吸作用于嗓音,这样才可以发声,有好的嗓音没有好的呼吸也是发不出好的声音的,更谈不到好的歌唱。

中级程度的发声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嗓音与呼吸配合的张力和柔韧性,达到能够控制声音的强弱、大小、高低等因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驾驭住作品,才能表现音乐的婉转起伏,高亢嘹亮,以及各种音调不同、风格迥异的音乐作品。很多音乐人不赞同流行演唱带有方法,那样会使音乐和表现不自然,失去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其实不然,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方法无定式,能力皆需之。试想,当歌手能力达不到演唱作品要求时,必然流露出声音、呼吸等方面的缺陷,甚至造成音准、节奏的各种问题,这也就让我们自然想到了歌者歌唱能力的缺陷,而歌唱能力就是来自于方法和训练。再有,方法运用不成熟会给人的印象有些刻板或做作,这在民族唱法歌手中比较明显,流行歌手大多是在声与字的结合上容易出问题,而字声结合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气息的问题。

高级阶段的发声训练是在获得呼吸、声音等歌唱能力的前提下,使之升华的阶段,这个阶段属于寻找自我定位阶段。通过初级和中级阶段的训练,歌者已经了解自己的声音特点,可以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的演唱风格,如:爵士、摇滚、布鲁斯、民谣、音乐剧等。能够将自己最靓丽的光彩展现出来,并以此带动多风格的演唱。这个阶段是需要歌者不断摸索和巩固的阶段,并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个性”方面下功夫,同时兼顾风格与技术结合。如:杨坤演唱的《无所谓》与央视第十五届青歌赛王晰演唱的《无所谓》是同一首歌曲,音乐与风格理论上讲是一样的,但是两位歌者演唱的效果大不相同。听前者的演唱,好像在诉说自己对情感无所谓,其实内心很纠结,还没有从漩涡里挣脱出来的感受;而后者给人的感觉是心里的纠结已经过去,心态轻松释然。其根本原因是歌手的声音特点,前者略带沙哑的嗓音给人不安定的感受,声音在哽咽之中流露出悲伤色彩;后者嗓音浑厚,松弛流畅,给人稳定和飘逸感。

五、深挖作品的情感表达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是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③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比如激动、高兴、悲伤等等。流行音乐歌唱的情感表达主要是指演唱者对作品所持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即从作品的音乐语言和歌词中获得的不同程度的生理或者心理体验,并以歌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自古以来,歌唱活动作为一门情感表演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其目的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人们深刻的真实情感。流行音乐演唱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基础上,争取做到以情促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情感表达的效果。因为流行音乐演唱中的情感性地位至关重要。

六、强调流行音乐演唱的细节化

“演唱细节是指演唱中具有能够让人品味咀嚼的成分,也就是在行腔、咬字、气息、力度、感情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一些特殊的个性化处理。”④不同歌手演唱同一首歌最能体现出细节的差异,没有细节的歌手只是用声音唱歌,而有细节的歌手则是用心唱歌。但是,所有的演唱细节都是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的,若声音的能力达不到,细节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演唱没有技巧是不行的,但是有了技巧而不会处理也会失去演唱的意义。声音条件可以是天生的,但是演唱细节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和积累,从声音的感悟上升到心灵的感悟,才能体现出细节化的演唱能力。所以说要唱好一首歌,除了必须通过反复磨练来获得好的音质音色外,更要注重细节的问题。细节问题也是当下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声乐教师只重视声音的技巧,而忽略了演唱的细节,教师没有概念,学生自然也就得不到引导。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演唱细节的处理是不可教的,是在日常的训练、学习中长期积累的结果。让学生树立起细节化、个性化的演唱概念值得提出。

七、结语

流行音乐演唱与其它唱法的共通性和个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掌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其一,要在切实掌握各种唱法共通性发声方法的同时,认识和把握流行唱法声音训练的规律,努力改变自发的用嗓习惯,将自己习惯性用嗓方式纳入科学发声的轨道;其二,要从共通的发声规律中,努力寻找流行唱法声音的个性特点,即从呼吸状态、发音位置,以及歌唱的运动状态等方面,寻找流行歌曲演唱的合理性和最佳点;其三,无论个人喜好,流行唱法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式,其多样性、大众性的演唱特点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受众人数最多的音乐文化形式,对其教学的研究也是音乐文化建设中迫在眉睫的一项要务。

参考文献

[1]刘刚.《声乐》[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张亦乐.《流行音乐演唱教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尤静波.《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王长周.《音乐表演》[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李兴宇.《流行唱法教学曲集》[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注释:

① 刘德山著《流行音乐演唱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6页。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2)

一、流行音乐的特点

(一)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是伴随社会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形式,是人们现代生活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流行音乐自出现以来,本身就被赋予了娱乐性、流行性、通俗性、商品性、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等显著特点。对于流行音乐的选材上,以内容丰富而著称,生活、情感、自然、追求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其表现的内容。流行音乐植根于大众的日常生活,同时又被赋予了很强的文化属性,流行音乐的出现,是现代人对生活追求的一种艺术表述,也是全社会的观念形成与审美情趣的反应。

(二)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

同美声、民族唱法相比,流行音乐演唱具有其独特之处,流行音乐着力追求自然,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色,有比较显著的艺术特征。

1.大众化的演唱方式。流行音乐的内容更多来自人们的生活,尤其在生活中的点滴都可以被传唱,最真诚、自然的音色是流行音乐主张的,即便是从来没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人来说,也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比流行音乐而言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大众化的艺术性传播特征为流行音乐带来的更高的普及程度。

2.个性化的演唱形式。流行音乐世界里,如果是缺乏个性的音乐,基本上是很难脱颖而出的。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和演唱风格偏重时尚化与个性化。对个性化演唱风格的追求早就了不同歌手的特点。有些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注入个人的情感,赋予歌曲的情感特征;有些歌手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运用“假音”、“哑音”等声音技巧,去塑造其自身的个性化风格; 有些歌手用语言"舞蹈"服饰等外在修饰,去突出演唱的时尚化。众多风格迥异的演唱风格在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多元化的演唱风格。“摇滚”、“爵士”不同的演唱风格演绎出了多姿多彩的流行音乐,众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使得流行音乐丰富多彩。高科技声光电的应用,如电声乐器的伴奏等,这些音乐元素综合体现了流行音乐表演的多元化艺术特征。

二、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

流行音乐被如今的大学生中所深深喜爱,流行音乐的以其旋律的轻快,较大程度上符合大学生们的审美观,优秀的流行音乐歌词中透露着生活的哲理,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会积极的面对生活,把自己的忧愁、快乐、理想和追求等思想感情寄托在流行音乐之中。流行音乐的内容往往也符合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更容易使得学生对其产生共鸣。

(一)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品德教化功能

优质的流行音乐对学生会产生很好的引导作用,由于学生极容易与流行音乐产生共鸣,这就使得流行音乐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等精神素质方面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体会音乐中所蕴含的美感,并在过程中同自身情感经历的共鸣,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在不断接受音乐美的洗礼过程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塑造个性人格。

(二)流行音乐对高校学生素质的积极作用

流行音乐为学生们对音乐的认识感知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与流行音乐的频繁接触中,学生渐渐的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即使是在缺乏基本音乐知识的情况下(比如说不懂识谱,不能正确表述节奏节拍、音准的意义),也能较准确地唱出熟悉的流行歌曲,同时对节奏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一曲《天堂》,唱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景象,给人以苍劲刚毅、辽阔豪迈的壮丽之感;《常回家看看》、《烛光里的妈妈》、《祝你平安》等歌曲贴近生活、抒情性强,唤起了心中对家对亲情、爱情的憧憬;《同桌的你》、《为了谁》、《乡路伴我同家》等富有哲理,探索人生真谛,追问人间真情。

三、流行音乐高校教学方法

(一)改进教学理念

对于流行音乐教学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发声的基础来源于民族和美声的唱法教学,但流行音乐并不应该被看成是附庸,因为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流行音乐所蕴含的深入含义,紧靠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无法完全获取的。流行音乐教学需要在借鉴美声等唱法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探索流行音乐演唱的教学技巧。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目前的高校中,对流行音乐的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流行音乐的教师师资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一些学校对于流行音乐教学往往请声乐教师来暂时担任,这只是权宜之际,流行音乐教学和声乐教学具有较大的差别,两者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声乐教师往往沿袭声乐教学目标的设置,这样就会妨碍流行音乐教学的发展。

(三)改革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相关理论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不同于专业的音乐学校,高校并不需要过分专业的流行音乐理论知识,所以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践的培养,将流行歌曲的实践充实到教学中去。

四、结语

音乐教师应深刻认识流行音乐的价值,把流行音乐引进高校课堂,作为激发学生音乐的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这样不仅能拓宽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而且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向往与对艺术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付林.流行声乐M教学法-中国流行声乐教学体系的建构[J].人民音乐,2010,(11).

[2]彭芳.流行歌曲唱法中区别于传统的声乐唱法发声特点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22).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3)

(一)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来自英文 “Popular”,有时也称为通俗唱法,是唱流行或通俗歌曲所采用的唱法。流行唱法追求自然,没有固定模式,强调演唱者自己的真实声音,具有很强的个性。流行唱法具有通俗性和普及性的特点,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对广大年轻人影响很大。流行唱法起源于欧美, 19世纪欧美工业文明兴起,城市化人口迅速增长,对声乐艺术的追求不断增强,逐渐产生了布鲁斯、爵士、摇滚、民谣、说唱等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并在世界广为传播。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流行唱法也因此产生。中国流行唱法最早出现在 20世纪 20年代,流行唱法在中国大陆迅速发展的时期是 20世纪 80年代,当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流行歌曲给中国大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尤其是港台歌曲风靡一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邓丽君的音乐,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几乎家喻户晓,她演唱流行音乐嗓音独特,音质柔和,感情真挚,直至今日仍被很多人借鉴。

(二)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语 “Bel canto”,意思为“完美的歌唱”。美声唱法声音优美,对声音要求较高,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科学性。美声唱法倡导科学的发声方法,注重音区的和谐,严格区分声部,在世界有很大影响。美声唱法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教廷的唱诗已经衰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末佛罗伦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抒情音乐剧。这是最早的歌剧,它将戏剧与音乐融合,突出人物形象,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歌剧的发展,美声唱法逐渐完善,美声学派因此也形成。美声唱法最早传人中国,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力抨击中国传统,推崇西方文化,美声唱法也在这次文化运动中从国外传入中国,从此美声唱法便在中国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音乐教学都设置了美声唱法训练,中国也逐渐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美声人才。

二、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

(一)呼吸和发声方法

流行唱法一般运用胸式呼吸,其吸气部位较高,呼吸容量小,只有需要发很强音的时候,流行唱法才呼吸较深。美声唱法主要运用的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声乐托在气上,吸气较深且饱满。流行唱法一般是演唱者自然发声,用真声演唱,接近生活语言,不用特意抬高软愕制造高位置共振,用柔和的轻声就能表达感情。美声唱法则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来使用真假声,声音丰富且带有金属色彩,理想的美声既圆润又明亮,唱好美声要求较高,需要适度的气息冲击、好的声带闭合,正确的舌位和适当的喉咙位置。

(二)共鸣

流行唱法一般运用口、鼻和喉咽腔,声音主要追求甜美,不用很大的音量。由于借助了音响等设备,流行唱法不需要强大的共鸣。一般的流行歌手在演唱时,都要依赖良好的音响设备的配合,可以说,良好的电气音响设备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基础。美声唱法靠声音的穿透力将歌声传递出去,歌唱者的口腔、鼻咽腔、胸腔、额腔、头腔等都参与实现共鸣,要求声音变化强弱明显。美声唱法注重混合共鸣,强调整理歌唱感,不论是高音区还是低音区,歌唱者都必须掌握良好的共鸣技巧。

(四)声带

在声带要求方面,流行唱法不会对演唱者的声带有特别要求,也不会划分声部,流行唱法更注重声音具有磁性,音质有一定的特色,即便是沙哑的声音也能演唱。流行唱法的气声法,在演唱时不会让声带完全振动,从低音到高音变化时,声带从主振动、部分振动,再到边缘振动是个逐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几乎听不到变化的痕迹。美声唱法对声带天赋有严格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按声带的长短与厚薄可以分成几个不同声部,男高音(分为抒情男高音与戏剧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女高音(分为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一些天赋好的歌手可以从中音一直唱到高音,卡例如卡拉斯、卡鲁索等人。

(五)表演风格

流行唱法的表演风格,没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演唱者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演唱过程中可以挥手、摆头,还可以穿插各种舞蹈动作,例如爵士舞步、恰恰舞步、霹雳舞步等个性很强的舞步。流行唱法对服饰讲究标新立异,希望借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舞台美术经常装饰得五颜六色,灯光不停地变换,能让听众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伴奏一般用电声乐队,音响很强烈,具有很大的刺激性。流行歌手在表演风格上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现场的即兴发挥,像爵士、布鲁斯和灵乐等都讲究即兴发挥,在旋律上自由奔放。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手总能在现场演唱时加入一些新奇的元素,让听众产生新感觉,玛丽亚 ・凯莉经常在录音室对歌曲进行再创作,惠特妮 ・休斯顿曾经将《 I Will Always Love You》唱出了 R&B风格。

美声唱法的表演风格比较典雅、庄重,主要通过脸部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感情,一般不提倡繁复的动作。由于注重声音的美感,美声唱法常常采取戏剧的表演方式,灯光背景要与庄重的现场气氛保持一致,一般用钢琴和管弦乐队伴奏。在服饰方面,美声唱法主要用晚礼服表演,以适应典雅的环境。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演唱的《黄河怨》和王秀芬演唱的《我爱你,中国》,都是美声唱法的中国化表达。

(六)教学特点

流行唱法更多强调的是演唱者本人的音色特点,主要培养学唱者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流行唱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比较前卫的思想,能紧跟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突出其亮点。美声唱法主要训练的是声音,对美声教学的教师有比较严格的要求,美声教师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要能较好地进行钢琴伴奏。教学过程中,美声教师可以按照每个学生声部的特点,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发音训练。

三、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

不论对于哪种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流行唱法和美声唱法都需要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来表达演唱者的心声,以达到抒感的目的,因此两者是同源共生的。

美声唱法是一种高雅的唱法,有很多方面值得流行唱法借鉴,如气息与呼吸的运用,寻找声音的共鸣,养成良好的咬字、发音习惯等。学习美声唱法,对于演唱流行歌曲有很好的帮助,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手都受过美声唱法的训练。从近几年非常火爆的青年歌手大赛来看,观众喜欢的流行音乐,除了旋律优美外,歌词也要典雅、精致,演唱者不仅要有自身特点,高超演唱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在演唱流行音乐时都运用了比较科学的发声方法,进一步提升了歌曲的欣赏价值。同时,由于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传统,一些美声演唱者舞台上动作单一,让观众感觉乏味,在这种情况下,美声唱法可以借鉴流行唱法如何吸引观众的优势。随着音乐多元化趋势的发展,美声唱法也加入了新的元素,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美声唱法在舞台上展现的内容不断丰富,有一种流行化的趋势。不少美声歌唱家开始在流行音乐领域做尝试,如用美声唱法来演唱流行音乐,让古典韵味融入流行歌曲,增强美声唱法的流行度。我国美声歌唱家廖昌永,发行过一张专辑,里面收录了《神话》、《台》等流行歌曲,让观众耳目一新。

如今,美声唱法作为一种“阳春白雪”的歌唱艺术已经过去了,越来越多人的有机会接触美声唱法,喜欢美声唱法的人群也逐渐扩大。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都增加了美声唱法的课程,让更多的爱好者有机会欣赏这种古老的艺术。而流行唱法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优点,变得更加精致,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吸引着听众。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为了更好地表现演唱者的感情,更好地服务广大听众,两种唱法正在逐渐融合。根据歌曲的内涵和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表演方式,流行音乐可以流露美声的气质,美声唱法也能不断发扬光大。跨界音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名词,“跨界音乐”其实就是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相互包容产生的。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便是“跨界音乐”的杰出代表,通过重新编配古典音乐,莎拉布莱曼让古典音乐焕发了现代风采。

四、结语

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是多样的,演唱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不管是流行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它们在目前音乐环境中相互并存又各领的状态表明,唱法只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载体,不同的唱法都有自身的审美价值,它们的特色在相互比较中凸显,在争相斗妍中并存。不论采用的是哪种音乐形式,传递的都是内心的真情实感,将严肃音乐时尚化,将流行音乐高雅化,是我们的音乐艺术家要继续探讨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春美.谈流行唱法的基本功[J].黄河之声.2008(16):52-53.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4)

二、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

1.三种唱法的含义与特点所谓的 美声、民族、流行 三种唱法, 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作品风格的明显区分以及为之所运用的声音。首先, 美声唱法 一词出自意大利语Be l c a n t 。 , 意思是 美妙的歌声或歌唱 , 是在1 7、18 世纪意大利歌剧兴起而广泛流传的, 直至20 世纪初传入我国。现在的 美声唱法 , 更多的是指演唱外国歌剧、艺术歌曲或者是运用这种演唱风格来演绎相似风格的中国歌剧和艺术歌曲。美声唱法注重声音的通畅,将呼吸、共鸣、咬字技巧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嗓音歌唱的生理技能, 声音华丽洪亮、集中而富有穿透力, 声音在延长过程中要有富有空间和适度的 颤音 。

其次, 因为中国民歌是由各民族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各有传承和不同的地域性歌曲作品, 所以, 简单地说民族唱法就是如何演唱这些风格迥异作品的唱法。民族唱法含义较广, 通常包括有中国的戏曲唱腔、当代民族新唱法、说唱和原生态唱法等, 主要强调 以字行腔 字正腔圆 韵味风情 ,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 咬字要求清晰, 字和声融洽; 声音色调明亮, 音色甜润, 这是我国民族声乐史上约定俗成的审美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特别是西洋声乐发声方法的引进, 现代的民族声乐作品融入了很多美声唱法的元素, 大众对民族唱法的审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第三, 流行唱法, 是指现代社会对演唱流行歌曲的一种审美的统称。也就指的是一般流行歌手所用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手段。声音比较自然, 近似说话, 中声区使用真声, 使用混声和假声的声区要比美声和民族唱法要高许多。特别是中低声区较少使用共鸣, 故音量较小, 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 演出形式多样化, 独唱、二人或多人组合等, 常配以舞蹈动作。20 世纪80 年代,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 港台通俗音乐一拥而进, 形成热潮。由于音乐风格富有活力, 而且更多地展示人们的心声和人性的自由, 所以很快就风靡了全国。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 并且风格各异, 五彩缤纷。流行歌曲从此也受到了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2.创新教学的目的与重要性如果把传统的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更好的融合在一起,,t 昆搭 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 让传统唱法也通俗。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高雅古典音乐和各民族不同风格韵味歌谣的同时, 也把流行音乐变得让那些喜爱传统唱法的人们也可以接受和喜欢,让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成为一种新的音乐时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活动, 许多优秀的外国声乐作品被介绍到我国, 而我们民族声乐也得以传播出去。其中, 唱法与风格的 混搭 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它既可以让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得以交融, 又可以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另一方面, 高校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能在一、二线歌剧院担任歌剧演员的是凤毛麟角, 余下的不少人签约演艺公司或当上了 自由人 演员的, 这部分学生如果能以不同唱法和风格演出, 定能更适应市场和增加其竞争力。所以, 研究美声、民族与流行三种唱法与风格 混搭 的教学对于声乐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国外, 很早就有了这样大胆创新的表演形式, 比较成熟的例子有: 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曾举办 帕瓦罗蒂和他的朋友们演唱会 这次的演唱会不再是单纯的传统美声唱法, 而是更多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相结合, 受邀出场的来宾横跨流行、爵士、古典、摇滚、民谣等多个领域,既有像瑞奇马丁、玛丽亚凯莉这样的流行乐坛大咖, 也有像B.B.K工N G这样的爵士泰斗, 更有像野人花园这样的音乐奇才,他们之间的共同点: 均是世界顶尖的艺人, 演唱风格各不相同, 各自拥有巨大的人气和影响力。这次音乐会大胆创新给全世界喜爱古典音乐带来了一阵全新感受的音乐风潮, 让传统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完美地融合的在了一起, 让不同风格的簇拥者耳目一新。现在, 我国不少音乐人也转向了 混搭唱法的表演形式,比如说2 0 1 3 年中央电视星光大道的总冠军美声四季组合, 他们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支跨界组合。 美声四季 由4 名成员组成,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美声高材生。因为接受过高水准的专业训练, 演唱功底深厚, 组合的声音也达到了和谐统一。他们改编演唱了世界名曲《我的太阳) 和《今夜无人入眠》, 熟悉的旋律, 不同的演绎, 演唱风格上既融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 又不失古典风范的高贵, 在一首作品中同时用通俗唱法和美声唱法演唱, 转换自如, 让人感觉焕然一新。

4.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传统唱法与通俗唱法更好的融合混搭, 做到既 高雅 也 流行 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 有以下三方面:如何用美声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做一些适合美声演唱的改编。如何用民族唱法演唱流行歌曲并作一些适合民族声乐演唱的改编。如何用美声与民族、流行唱法三种唱法相融合共同演绎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关于以上三种唱法如何互相取长补短, 融合到一起, 混搭 出更新颖的歌唱表演效果; 怎样把传统的美声民族唱法流行化, 让更多的大众人群特别是年轻人去接受和喜爱, 让传统唱法更好地在大众流行音乐文化中有更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 就是怎样把大众容易接受的流行唱法通过古典或传统民音乐理论大众文艺族音乐的载体而变得高雅一些, 但是又不失去流行音乐的味道,让一些喜欢传统唱法的人群也能喜欢上流行音乐。总而言之就是让 传统 和 时尚 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搭配别致雅趣的音乐效果。我们的宗旨就是让高雅音乐也通俗, 通俗音乐也高雅, 达到真正的互相融合, 让不同的欣赏人群都喜欢都热爱。

5.创新教学模式的教材选择通过研究国内外关于跨界 混搭 的一些典型成功的案例,分析他们表演方式和演唱歌曲以及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方式, 再根据自身声音、表演能力进行一些改编。比如用流行的唱法和音乐风格演绎广西民歌, 或者在流行音乐作品中加入广西本土的民族音乐元素, 甚至不同声部以不同的唱法同时出现一首民族或流行作品中。所以, 选出大家都喜爱的美声、民族和流行的作品改编和二度创作是创新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材的选用方面, 首先是传统的西方古典歌剧、艺术歌曲以及中国地方民歌曲集是教学选用的基础, 比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 声乐曲选集)。其次, 是中外音乐剧类教材, 有《上海电影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通用教材: 西方音乐剧演唱鉴赏教程: 独唱、合唱卷》( 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剧声乐教材(套装共2册) 》( 知识产权出版社) 《流行音乐演唱教程: 英语流行歌曲选(女生篇)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第三, 《外国现代流行合唱精品集(古典名曲新篇) 》《中国现代流行合唱9 首》, 这两本曲集是根据欧洲古典作品、中国民歌、名歌、名曲改编的摇滚、爵士、现代流行合唱曲集音乐精髓的同时, 充分展示出爵士、摇滚现代流行合唱的和声特点与节奏韵律。第四, 本土音乐参考的教材推荐: 《广西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材》(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广西民族音乐新作声乐篇》( 广西艺术学院内部教材) 《音乐语境融族域 傅磐声乐作品集》( 现代教育出版社)。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207-01

流行音乐是一种大众性和广泛性的音乐类型,在演唱和欣赏方面较为简单,但是要想提升流行演唱的唱功和专业技能,则需要经过系统专业训练,保障学生演唱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演唱技能,那么在实际教学当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增强学生的演唱技能掌握水平。

一、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

高校流行演唱教学必须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也就是先从基本功着手,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流行演唱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演唱技能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教学中对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呼吸训练。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呼吸,以及气息应用方法,并且能够在演唱之前正确运用呼吸和气息方法进行放松,以及做好演唱之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这些呼吸方法时,要尽可能通俗易懂,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其中的要领,帮助学生掌握流行演唱过程中需要保证的呼吸状态。在对学生进行气息训练时,重点锻炼学生对于气息的控制力,增强学生声音的表现力。第二,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当中有意识指导学生展现真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念歌词训练,指导学生用真声去进行流行演唱,提高声音的真实性。第三,咬字吐字训练。流行演唱虽然没有在咬字吐字方面给出明确的模式和规范,但是仍然需要强化咬字和吐字训练,以便能够在演唱时做到吐字清晰自然,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

二、培养学生流行演唱乐感

良好的乐感是高校流行音乐演唱教学中增强学生演唱技能的一个重要要求,这也是演唱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进行强化培养。第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模仿。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演唱的歌曲过于单一,不利于对于流行演唱韵味的感知。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扩大音乐接触面,从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当中汲取灵感,鼓励学生利用模仿的方式来锻炼自身的乐感,提升演唱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第二,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流行演唱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除了要将学生演唱技能的培养作为重点内容以外,还要强化学生的演唱技能。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酝酿情感,引导学生掌握演唱中抑扬顿挫的技巧,提高演唱感染力。第三,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演唱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演唱处理。学生在流行演唱中要注重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也是学生演唱技能提高的表现。

三、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流行演唱教学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整合,而不是单纯注重理论教学,这样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为了锻炼学生的演唱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创新教学实践。高校流行演唱教学的重点内容是音乐基础理论和实践演唱技巧,进而推动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结束之后,还需要设置教学实践环节,也就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进一步巩固演唱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行小型歌曲演唱比赛,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给出客观全面的评价,重点是要督促学生消化和掌握流行演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组织演出实践。演出实践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也使得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出实践,抓住实战锻炼机会,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提高学生的演唱适应能力。

流行音乐是一种简单通俗的艺术形式,但是要唱好流行歌曲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能,那么高校学生就需要在流行演唱教学以及日常的训练当中强化演唱功力,掌握丰富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确保演唱技能的发挥,彰显流行音乐演唱的魅力。高校流行演唱教学在实施当中要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流行音乐乐感,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6)

一、三种唱法的介绍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来自意大利文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起源于17世纪的佛罗伦萨。包括欧洲的歌剧、音乐会、清唱剧等舞台上常用的唱法。美声唱法以音色优美、发音自如、声音连贯、平滑匀净、流畅灵活而著称于世。讲究音域宽广、声区统一;讲究深呼吸、低喉位,喉咙的打开,声音的掩盖与集中。追求明亮松弛的声音,并讲究高位置。高位置起音,高位置安放;注重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共鸣,真假声按音高比例混合使用,并把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重视呼吸,强调用气去歌唱。要求每一个声音都要有呼吸的支持,声音要均匀地托在气息上,要用气歌唱,强调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美声唱法在歌唱中要求母音的转换和咬字的动作不能破坏音乐线条,像一串珍珠似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吐字一定要清晰。在艺术表现方面,强调高雅、大方,沉稳庄重,感情内在而深沉,演唱通常不用扩音设备,伴奏通常为钢琴或管弦乐队。

美声唱法的特点,总的可概括为八个字:“通”,气息声音的通畅;“实”,有力度、有音量、有穿透力的结实的声音;“圆”,悦耳动听的圆润的声音;“亮”,集中明亮的音色,富有生命力,辉煌而灿烂;“纯”,清晰透明、优美纯净的音色;“松”,声音松弛而有弹性;“活”,声音灵活自如,无论是在音域、力度、音色、咬字、吐字等方面都能富于变化;“柔”,如丝绒般柔和的声音,与集中明亮的声音形成美学意义上的刚柔相济。

(2)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按民族的审美原则和欣赏习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嗓音优美清脆、甘甜水灵、明朗宽亮为特征,行腔韵味为特色,将情、声、字、腔融为一体,并伴以形体表演的一种演唱方法。在当前,将民族韵味放在歌唱观念之首位的唱法即为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有其要求和标准,用七个字来概括,即“声、情、字、味、表、养、象”,这是学习民族唱法的目标。“声”,即在科学训练的前提下,掌握并运用民族声乐的声音个性与特点,在声音上采用“混合声”,“混合声”的真假比例用多少,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条件来决定;“情”即从音乐开始就要进入角色、投入感情,自始至终,所表达的应该是具有民族性的,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欣赏习惯。“字”,提倡“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在歌唱中,字头要吐得准确、简练而清楚,字腹要有明确的支点和稳定的状态,字尾要明确、清晰;“味”,即声乐作品的风格和韵味,我国地大物博,由于所处地理环境、语言、风土人情、劳动方式、审美观念、欣赏观念都不同,这就形成了各自的演唱风格和特色,所以民族唱法要注重作品的风格,做到唱什么象什么;“表”,注重歌唱中的表演和形体动作;“养”,歌唱家应具有的音乐素养;“象”,歌唱演员的形象、仪表和台风。

(3)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起源于美国黑人的蓝调音乐布鲁斯(Blues),包括:摇滚乐(Rock)、爵士乐(Jazz)、说唱乐(Rap)、当代R&B以及音乐剧唱法等。流行唱法比较自由又富于变化,具有很强的即兴性,演唱口语化,极其注重感情的表达,其程度几乎超过了对声音质量的追求。又由于通俗歌曲在题材上的广泛性、风格上的多元化,因而形成了通俗歌曲歌唱方法的千差万别。流行音乐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总的要求声音松弛、通畅、圆润、富有弹性,它的旋律流畅、质朴,歌词非常生活化,因此,它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特点。通俗唱法是借助音响来扩大效果的,因此说一个好的音响师是至关重要的。它以闪耀变化的舞台美术灯光宣染气氛,用不同的演唱方法,集舞蹈表演、伴唱、伴舞、电声乐队伴奏,集说唱一体的演唱技术。

流行唱法,主要采用胸腹式呼吸,只要流畅、通顺,能满足歌曲音乐表现和艺术处理的需要就够了,而不需要将气息吸得太深、力度太大。口腔的打开应该做到放松,打开的程度由不同作品、不同演唱风格决定。流行唱法吐字清晰、亲切随意,在演唱中多运用轻声,气声。在打开喉咙的训练上,要求它应随声区的变化而变化,即低声区低喉位,中声区中喉位,高声区高喉位。另外,流行唱法注重声音的自然音色,主要运用的是喉咽腔的自然音色,对其它共鸣腔体的要求不是很严格,在特殊的需要时可以借鉴其他腔体的共鸣。

二、三种唱法的异同

作为高师声乐学生,将来从事声乐教育,肯定会遇上不同唱法的学生。那么,对三种唱法理论的掌握就尤其重要,还要对三种唱法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色,才能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并游刃有余的运用,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种唱法对声音的要求各不相同。美声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要求气息既结实有力又通畅自如,声音既圆润明亮又宽松丰满,强调整体共鸣,讲究音色、音质、音量、音域的完美与扩展。民族唱法的声音以清晰、甜美、明亮见长,其声音的主要特点以声为主,到了最高声区参照一些美声唱法,结合一些假声(现在也注重真假声的混合),讲究气息通畅和头腔共鸣,特别注重吐字规律。而流行唱法声音的主要特点是完全用真声唱,接近生活语言,常常运用气声、轻声甚至沙哑声。所以流行唱法对乐感的要求要胜于声音。相比另外两种唱法,流行唱法的呼吸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能够完整表达乐句即可。对于喉头打开的程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到流行唱法依次递减。美声唱法要求声音的垂直发出,强调个共鸣腔体的协调使用,在民族唱法中,对胸腔的要求不很严格,而且声音靠前、清脆明亮,注重高位置的面罩法。流行唱法中以说话的状态为主,因为有扩音设备的帮助,主要以咽腔共鸣为主,遇到高音是往往喊的成分较多,也可吸收头腔共鸣,但不可破坏声音的统一。三种唱法对表演的要求也各有不同,美声唱法注重仪态的端庄,对感情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含蓄展示,而民族唱法更注重对戏曲曲艺的借鉴,表演亲切、较民族化、地方化,适合老百姓的口味,流行唱法则注重舞台的效果,利用舞台因素,情绪表达直接开放,可以歇斯底里,可以轻柔似说悄悄话,形体动作较自由,注重舞蹈的表现。

总之,作为高师声乐学生,为了适应将来的教学需要,必须掌握三种唱法的科学方法论。在学习中注意总结各老师的教学法,博采众长。这样才能在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7)

如何唱好歌?是笔者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于流行歌曲,它很时尚,又生活化,让大家感到亲切,感觉比学习美声、民族唱法的门槛低。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了流行歌,很多院校也开设了流行唱法专业,针对教授流行唱法的著作、论文和教学光盘也不胜枚举。笔者认为,流行唱法是对所有授课声乐老师个人素养要求最高的一种唱法,因为流行音乐,尤其是大陆流行音乐的积淀太浅,作品美学内涵差别太大,但对听众审美价值观的影响又太强,这就势必更加要求教师以更高的专业水平、更完善的美学修养与更深够文化积淀为指导;且流行唱法的本质并不在于完美,统一声音造型的建立,而在于情感的显现、流通(这种流通方式有时是通过听觉传达,有时是通过视觉传达)。因此,流行唱法的教学势必要把情感训练贯穿始终。

(一)针对不同培养对象流行唱法训练中技术与情感的关系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流行唱法教学中情感与技巧的关系有些不同,这里的不同类型,主要指的从事专业流行唱法学习的学生以及流行歌曲爱好者。

1.培养专业人才的角度,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技术与情感并重。对于从事专业流行唱法学习的学生而言。技术的培养是使其在演唱时区别于一般爱好者的最大特征。但情感的显现与流通却是其能否真正成为一名歌手的关键所在。而且,对于专业的流行歌手而言,情感的传达并不只是通过声音,还体现在演唱过程中舞台表演的整体视觉方面。大多数从事演唱专业学习的学生,常常把技术的锤炼放在首位,有时甚至觉得技术是唯一性的。这种想法在流行音乐并不适用,因为流行歌曲演唱的关键并不在于音高,而在于演唱的风格和情感。因此,在流行唱法专业的教学时,要注意技巧与情感并重。

2.展业余爱好的角度出发,教唱流行歌曲的重点,是对作品情感的准确投射与传达。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教学对象的个人特点,从技术上加以辅助,为其整体演唱增光添彩。对于流行歌曲爱好者而言,喜欢一首歌(抛去对歌手的个人崇拜这一因素),往往是对旋律与歌词共同构建的作品意境产生了某种情绪情感方面的共鸣。当这种情绪还无法具体言说的时候,歌曲演唱和训练的重点,体现在对这一情绪的把握与体现。当这种情绪深化为一种确定的情感之后,演唱和训练的重点则体现在对这一情感的准确传达方面。当然,不管是情绪还是情感的传达指的都不是单一的声音造型,而是包括其在内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语言。

在对流行唱法教学中情感与技术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界定之后,笔者接下来具体谈一谈自己对情感培养与技术培养的思考。

(二)流行音乐教学中情感与演唱技术的培养

1.情感的培养

在流行音乐教学情感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选择和引导的工作。所谓选择,是跟据学生的兴趣、年龄、性格、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选择其在情感方面能够驾驭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因为只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与作品产生共鸣,才有可能在演唱时很好的表现作品的思想。所谓引导,是指在学生还未达到能够准确、深刻把握作品情感,但又对作品产生共鸣时,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而后根据情况,选择是否更换作品进行演唱教学(这种现象往往在业余爱好者中出现频率较高)。

2. 演唱技巧书的培养

在流行唱法演唱技巧方面,笔者认为,虽然流行唱法的重点不在高音,但高音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高音,流行歌手在演唱技巧的训练方面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放松、位置、支点和风格。其中前三点是唱好高音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男声而言)。

①放松

放松指的是在演唱流行歌曲时,身体要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放松并不是松懈,而是说无论是练声还是演唱,都要保持身体的自然,不能过度紧张和僵硬。尤其是在换气,特别是在高音区换气时,一定要做到换气当下,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很好做到支撑。具体放松的状态需要演唱者自己来把握,但从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上我们起码可以看出:提肩,挺胸,更脖子还有面部表情突然变化,这些都应属于不放松的范畴。流行音乐不同于美声、民族唱法的很大一点,就是其演唱的自然和放松,这种自然和放松,是正真按照身体的反应而生发,不需添加,也正因为如此,流行歌曲才会让人们感到更加亲切。

② 位置

位置指的是演唱流行歌曲时必须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不管演唱什么风格的流行音乐作品,声音的高位置都是必需的。这是区别歌唱和日常聊天的关键。尤其是很多流行音乐作品,本身旋律线的走向和日常说话的语调线就极为吻合,如果不注意演唱声音的高位置,就不能表现作品的情感。这也是很多人觉得,明明感觉很好唱的歌,却总是唱不好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用说话的感觉唱歌,是通过说话这一日常动作使学生找到自然放松的状态,而“说着唱”的“唱”就是在放松的基础上,把声音的位置唱上去。那声音的高位置到底在哪里?流行音乐演唱所用的共鸣,主要是口腔共鸣,这与美声、民族唱法的共鸣腔体较为不同。因此,声音的高位置所要求的最基础的一点,就是声音必须从口腔上颚中发出,而不能从下巴唱出来。声音从上颚唱出来是流行唱法对声音位置的最起码要求,如果想进一步在高音区获得很好的头腔共鸣,就必须在训练初期,能够做到自然的从上颚唱歌。

③ 支点

支点指的是对歌唱气息的要求,气息是歌唱最基础的一环,气息不稳,音准就会出问题,长音就无法持续,较长的乐句就无法演唱。流行音乐的支点的训练,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声、民族唱法对歌唱气息的训练手段,但不必像这两种唱法一样把歌唱的气息的支点放得那么深,可以根据歌手自身歌唱的感觉,寻找气息支点的位置。诚然,较深的支点当然可以获得更好的气息支持,但这都必须在歌手感到自然的基础之上,否则,就需要调整气息支点的位置,以保证歌唱自然放松的状态。

④ 风格

流行音乐演唱风格是指,流行音乐演唱者(歌手)在歌唱、表演过程中(行为层面)形成的,并以人声音乐化的音响运动为手段(音乐形态层面),反应歌唱者的歌唱艺术审美观,并表现出鲜明且相对稳定的一些个性特征,这些特征具体包括演唱者的声音造型及演唱技术应用的某些特征2。

在流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风格”问题的理解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流行唱法的教学一定要注意培养和塑造歌者富有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即:演唱的“风格”,这是歌唱趋于成熟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是要求流行唱法的教学在面对不同风格类型的流行音乐时,能够把握其主要特点(包括语言的、节奏的、情感内容的、演唱特有处理方式等等),并最终达到“唱什么像什么,唱什么是什么”的目的。这是指作品的“风格”。其中“演唱风格”是对声乐表演艺术领域音乐作品二度创作的评判,是有演唱者在演绎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一些“特征”1也是笔者认为的,一个优秀的流行音乐歌手所必备的素质。

面对音乐风格的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流行音乐的不同风格,例如:爵士、布鲁斯、民谣、摇滚、说唱等的主要特征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对象自身特点综合考量是否与其演唱作品的风格能够融合。因为,流行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个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歌手,而不是一个作品,因此,一切必须从歌手的角度出发,在遵循音乐风格的基础上,更大地张扬歌手的个性。助推其个人演唱风格的定型。

以上是笔者根据个人经验所总结的对于流行歌手演唱技巧训练的四个步骤。但正如文章开始所提到的,流行歌曲的教学是一个美育的过程,流行歌曲的演唱是一个情感显现和传递的过程。而流行歌曲在现代社会商业利益和复杂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良莠不齐。但由于他的受众往往多为价值观和审美观尚未成熟和定型的青少年亚文化群体,极易出于新鲜,刺激,猎奇的心理而被一些格调低下的作品所影响,进而阻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在自身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良好道德观、审美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教学和精神上的引导。教唱更重要的教“人”。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8)

以当今我国音乐剧专业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状况来看,音乐剧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学生在音乐剧声乐方面的基础是不一致的,所以传统的音乐剧声乐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音乐剧声乐的迅速发展,更不能满足学生对声乐知识的需求,因此严重制约了艺术院校教师教学方法的质量和有效性,基于此矛盾问题的出现,引起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灵活改革。

一、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现状及背景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因此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培养,刺激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空间,在音乐事业中,培养音乐剧演唱全能型人才成为其教学的重点项目。1、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现状虽然音乐剧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由于其在种类上的配合不到位,仍然存在很多缺点,例如音乐剧声乐舞台演唱在舞台上声乐与舞蹈的不匹配,则会降低整场音乐剧的艺术效果,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现状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是如何做好“歌、舞、剧”的协调、配合发展;如何将音乐剧声乐演唱与流行因素进行结合。这是目前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改进的大概方向。2、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背景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的依据是文艺演员在舞台上同时体现“歌、舞、剧”的表演,对音乐剧声乐演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有极高的要求的,在教学模式中需要对演员的唱功和舞蹈功底进行重点的训练,促使音乐剧声乐演唱在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改革的探索,事实证明,我国在音乐剧声乐演唱在教学模式上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结合艺术院校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案例性分析。1、某学生具备非常好的音色,但是其在音乐剧的感情处理上不到位。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以情融景的教学方法,让该学生体会音乐剧中传递的感情,感受音乐剧所描绘的情景,将自身融入到音乐剧情景中,之后感情到位后再对其在语言、肢体动作上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处理,经过教师的不断指导,该生音乐剧声乐演唱的能力得到了综合提升。2、某学生的流行表演能力非常强,但是不能将其优点在音乐剧演唱中有效的发挥,并且伴有严重的地方口音。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以强制弱的教学方法,首先以朗读的方式促使其对流行歌曲的节奏、特点及情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加入音乐剧声乐的演唱和表演,教师在节奏、风格需要重点提示的地方对该生进行着重的培养,在教师的帮助下,该生在音乐剧演唱中的改变非常大,在后期音乐剧声乐演唱中该生的综合能力一直处于强势状态。3、某学生的各项能力都非常强,只是在进行音乐剧表演时容易紧张,出现诸多演唱上不好的情况。针对此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采用心理辅导的教学方法,播放该生演唱过程中的音频录音,让其自身意识到缺点,之后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以及心理素质上的锻炼,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开课前,由该生单独进行歌曲的表演,经过教师长期对该生的改变和帮助,该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三、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的改革

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古典唱法,其为音乐剧演唱的最初源头,与美声唱法是非常接近的;另一方面是流行唱法,此唱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流行音乐元素的发展。基于两种唱法的相互作用,音乐剧声乐表演中必须是舞台戏剧与舞蹈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以此种形式表达歌曲中传递的信念,所以在教学方法多种要求的作用下,艺术院校针对音乐剧声乐演唱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学生自由选择自身擅长的唱法,目前我国音乐剧声乐演唱曲目分为民族、流行和美声三类曲种,学生在曲目选择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设计并演唱,演唱中要包含故事情节的展示、舞台场景的设计以及画面对比感,教师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给与指导和帮助,着重做好曲目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和感觉的展现,掌握曲目演唱中主观和客观上的因素。学生设计完成后由教师进行整体舞台演唱的考察,并要求学生对所选曲目表达自己的表演感受,教师针对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提出曲目中可创新的要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之后对学生的曲目设计进行二次考核。然后根据学生的表演能力对其进行分组,主要依据学生在剧组、创作及角色上的特长对其进行能力延伸,使学生在音乐剧演唱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找准努力的目标,之后由教师选定演唱曲目,由学生团体为演唱歌曲进行编排,依据歌曲传递的信息为其设计合适的故事情节、逼真的画面感和唯美的舞台场景,同时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适当添加肢体语言以及戏剧成分的创作,最终达到音乐剧演唱的效果。最终教师以音乐剧展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优胜劣汰”的制度淘汰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对优质的学生着重进行素养、能力以及演唱上的培养,培养学生“歌、舞、剧”的综合发展,同时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式的改进,达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改革后的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在音乐剧学习中的地位,一方面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剧声乐演唱的理解,另一方面有效发挥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使其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激发学生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四、结语:

音乐剧是现时代艺术发展的主要目标,艺术院校的音乐剧声乐演唱教学是以社会服务为核心基础的,综合发展多方向的艺术人才,满足社会对艺术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同样为我国的音乐剧事业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促进我国音乐剧演唱教学模式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9)

作为音乐艺术院校中一门独立的专业,流行歌曲演唱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相应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其他文化课程。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流行歌曲演唱教学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可谓是微乎其微。这一方面是由于音乐理论界没有给予流行歌曲以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学术期刊也很少发表研究流行唱法方面的理论文章。这就使得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更为严重的是打击了研究者的积极性。因此,建立流行歌曲唱法理论研究的机制,营造流行歌曲演唱的理论研究氛围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确立具体、全面、长远的教育目标

在流行歌曲演唱教育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流行歌曲及其演唱所属的美学范畴,了解流行歌曲及其演唱的审美趋向。应该采取新的办学思路,做到既遵循传统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开辟新的教育路径。只有确立具体、全面、长远的教育目标,才可能对学生有高标准的要求。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演唱者。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演唱技能和其他文化课程。一直以来,由于演唱艺术的专业性太强,传统的音乐教学大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存在重声音技术、轻文化及音乐理论修养的痼疾。如果在流行歌手的专业教育初始阶段不抓紧文化知识体系的建设,那么今后在“重技轻文”方面的倾向可能会更为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强调音乐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具体到教学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发声方法、声乐技巧,讲解流行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情感表现及文化内涵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提高自身人生境界等。

二、通过求新、求异、求广的学习,培养创造的活力

在流行唱法的本科教育过程中,演唱训练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但是,除了声乐课程之外,诸如发声生理常识、流行歌曲艺术概论、流行歌曲艺术发展史等也是本专业教育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此外,与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譬如,流行歌曲新动态、流行歌曲经典回顾、名人流行歌曲心得谈等,可以采取讲座形式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了解与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不断更新。

学校与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传统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学生未来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它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改变现有封闭的音乐教学模式,构建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开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营造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弹性环境中自然发展和创造。通过自主的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三、建立自我的歌唱体系,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自然是以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演唱实用技能的传授为主。但同时也要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关注流行歌曲的社会审美趋向,加强对学生的感觉、记忆、理解能力的培养,全面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唱法的学习上,允许刚入学的学生以模仿演唱为主。这一方法直接、快速、有效,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建立自我的歌唱体系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必然。另外,还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其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学校应为学生配备演唱人才所需的演唱、录音、录像等全套专业电教设备和教学场地设施、练声练琴场地,还应该组织观摩演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部队、工厂甚至歌厅做实际的演练,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与唱片公司和媒体接触的机会。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

目前,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回答大都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使其懂得如何区分优劣,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揭示作品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技巧,并与流行唱法欣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喜欢课本的教学内容。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乐曲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并引导学生将两者加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乐于去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课本上的曲目产生热情,进而去主动了解和接受它们。

流行音乐唱法教学篇(10)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

Developing "Three Senses" in Musical Singing Education

ZHANG Jin

近年来,随着音乐剧在国内的逐渐升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的一些专业高校相继开设了音乐剧专业,音乐剧也逐渐走进专业的声乐教学课堂。音乐剧由于其发展历史的变迁,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音乐剧唱法”①,即在美声唱法基础上的融合了爵士、乡村等各种流行风格的演唱。这种唱法比美声唱法更能接近时代与大众,又比通俗唱法高雅,同时也囊括了欧美流行唱法中的所有风格,这种“传统”和“现代“的融合的演唱方式在声乐课堂受到许多同学的喜爱和传唱。由于音乐剧声乐作品在演唱风格与演唱方法上与传统声乐的不同,体现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上也和传统声乐教学有所区别。关于音乐剧的声乐教学在我国仍属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教学理论,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习思考中得出以下教学论点与方法,正象潘乃宪教授在他的《声乐探索之路》中所强调的声乐演唱之本为“三感”――“乐感”、“气感”、“质感”,对于带有流行演唱风格的音乐剧演唱这三方面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三感”的培养笔者认为一方面必须要借鉴传统声乐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有创新的教学理念与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及行之有效的训练手段。

一、音乐剧演唱中的“乐感”及其培养

对于音乐剧演员来说除了有专业化的声乐技能,丰富的嗓音表现力之外,敏锐的乐感、深刻的音乐感悟力都是必备的本领。“美国音乐剧之父”杰罗姆•科恩在音乐剧创作之初就敏锐地洞察到,音乐剧的音乐应该与剧情融为一体才能符合戏剧人物的形象特征,所以音乐剧中的演唱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表达感情,符合人物性格,而且要优美动听。而音乐剧本身“大众化”音乐风格特质更需要以情动人,用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拉近角色与观众的距离。在美声唱法中原本作为体现“情”的“声”,本该是手段,却成了追求的目的,由于歌曲技巧越来越高,难度越来愈大,从而逐渐拉开与群众的距离。而在音乐剧唱法中技巧不是最终目的,“声”是为“情”服务的,我们这里所指的乐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和“情”划等号的,因为乐感是“情”表达的基点,在演唱中对歌曲乐思的理解、对曲中“情”的深刻把握与表达直接影响到“音乐感染力”的大小,唯有乐感之深刻才能令听者动“情”。笔者认为乐感在音乐剧歌唱艺术中应该比音色、技巧更重要,而乐感的培养除了有天生直觉的天赋、也需要后天演唱技巧的运用及很好的音乐素养的积淀,必须经过有意识去学习才能获得。

(1)通过声乐技巧上的运用

后天的乐感培养也可以通过一些声乐的技巧进行改善和提高,也就是说可以运用技巧来弥补乐感的不足。良好乐感的表现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对音量、音域、音色的把握能力,在基础的音阶、音程发声练习中,除了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外,我们还可以训练学生控制音量与力度的对比,如自然声区的p―mp-mf―f弱声不虚,强声不散;控制声音色彩亮―暗,厚―薄,浓―淡的变化,既能唱出柔情似水的抒情段落,也能唱激情澎湃的高潮部分,通过在线条、对比、真声―混声―假声之间自如的变化达到动听的、多层次的乐感表达。

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如“气声”、“抽泣”、“颤音”、“哑音”等这些细微的音乐表现及“修饰音”的唱法,去进一步塑造歌曲中的细腻感人情绪的表达。如“抽泣”这种特殊的演唱,吸气主要在鼻咽腔,呼气的力度较浅且弱,用这种呼吸方法演唱出来的声音急而短促,可以形象地表达生活中哭泣和悲伤的情绪,在音乐剧中大部分表示悲伤情绪的唱段都会用到这种类型的修饰音。

(2)对音乐剧中歌曲与角色的理解

“情”的表达的深度往往是乐感级别的鉴定准绳,“情”字的概括应是直觉的乐感加上对作品的理解,再加上生活体验三者的总和。②一个具有“音乐感染力”的演唱,一定是歌者自我投入歌曲情境,融入角色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过程。要做到对音乐剧中剧目歌曲的了解,首先要做到对整首歌曲乐思的整体直觉把握,对旋律的走向,旋律线条的发展做一个研究,因为曲调是否“动听”是打动听众的首要条件;其次是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如何做到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而达到把整首歌的情绪的起承转合表现出来,记得一位知名演唱者说道:要把每首歌的歌词内容都编成一个故事,在台上演唱时就是在演绎这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独特的内容,当然唱起来就有着不一样的感觉了。对一个音乐素养不高,内心又缺乏对生活、对情感有着深刻感受的歌者,以为只要背熟了歌词,拉开喉咙就唱,没有任何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这自然感动不了自己也感动不了别人,更谈不上什么“音乐感染力”了,而这一点往往是由于以往长期“重技术轻文化”的国内声乐教学观念所容易忽视的。另一方面,由于音乐剧与歌剧不同的是音乐剧更重视戏剧性,不同的剧目有着不同的戏剧性发展,而不同的人物也需要不同的性格特征去塑造,音乐剧中的唱段都是为塑造角色而服务的,所以教师在帮助同学学唱歌曲本身的同时,也应帮助他们去理解整部剧的内涵与人物角色的特征,这样才能在演唱时由内而外的把“声情并茂”的“情”字表达出来。

二、音乐剧演唱中的“质感”及其培养

由于音乐剧的风格、流派众多,它的演唱又是一种美声基础上融合了流行唱法风格的唱腔,其多元性表现在唱法上也有着各具风格的个性发挥,但不管对于任何一种演唱方法来说,它对“美好”声音的追求都是共通的,也就是声音的“质感”。美声唱法的产生是为了模仿古希腊剧场般的戏剧效果,所以它对声音的要求是全共鸣下宏亮有穿透力的声音,音色要上要有“浓度”、“纯度”、“光亮度”,高低声区声音的统一性;而音乐剧唱法则有声音具多层次的特点,音区与音量上注重强弱的对比,不一定要声区的统一,真假声可以自由的转换等,音色也不一定都要求很优美,如《钟楼怪人》中的男主角嘎罗(garou)就是用沙哑的流行唱法来演绎的。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通过对传统声乐教学与音乐剧声乐教学的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找出音乐剧声乐演唱中关于声音“质感”的训练方法。

(1)传统声乐与音乐剧声乐声音要求的共性之处

任何一种唱法从现象上有着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是一样的。无论美声唱法还是流行唱法好的声音都是能让听众能感觉到清晰的“质感”。也就是演唱时声音充分靠前。正如保加利亚著名声乐教师波轮巴罗夫曾说过:歌唱的秘密是“靠前,再靠前”。并且这种靠前的同时声音还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焦点越集中的声音不管用不用话筒声音的质量都是高的,而不管音量的放大与缩小,也都是通过这个小小的聚音点的亮与暗来控制体现的。这样唱者在扩大音量时,音质仍能聚而不散;在减弱音量时,如“气声”是仍能保持“磁性质感”的声音,它的训练可以通过“hm”的哼鸣音阶练习来完成,先由“hm”找到靠前的“焦点”后逐步带入五个元音加以训练,课堂效果较好。其次,为获得通畅流利的声音传统唱法和音乐剧唱法都要求要打开喉咙,并使喉头相对保持稳定。当然音乐剧唱法中的打开喉咙不需要象美声唱法中那么夸张的“喉头下沉基础”上的打开以求得腔体的全共鸣,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持歌唱时“管道”的通畅,也可使音质得到充分的共鸣,特别在流行唱法的高音区不会出现“阻塞”“闷哑”的声音。

(2)与传统声乐声音要求的不同之处

首先,音乐剧演唱用的更多的是“真声区”,演唱要求亲切地,娓娓道来般的“说话”态度,所以加强对自然声区音色、音质的训练是音乐剧声乐教学中的重点,这并不是对“唱”要求的降低,相反,“音乐剧的演唱需要用自然声,象普通说话一样松弛、自然,需要的声乐技巧其实更高”③,和美声唱法中“基音”的“掩盖”不同,音乐剧声乐作品中部分中低声区都运用真声演唱,它反而要求歌者自身“基音”的暴露,当然这种“基音”也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白嗓子”,它应是在咽喉腔共鸣、胸腔共鸣中的柔和混厚甚至可以是沙哑的声音。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可运用八度、十度的音程练习,训练从真声―混声――假声的自然过渡。

其次,音乐剧演唱和传统声乐所用到的共鸣腔也有所不同,美声唱法要求的是“全共鸣”,尤其是头声,音色圆润光滑,有穿透力,强弱明暗变化能力强;而音乐剧演唱中,是“管道”通畅中的各共鸣腔即可混合也可局部的运用,如低音区多用胸腔共鸣,中声区多用口腔、咽喉腔,音区往上再逐渐到鼻腔、头腔,而且也会因不同的音乐风格,如乡村、爵士或摇滚而有不同的共鸣腔运用。由于有现代耳麦这些外在“共鸣腔”的放大作用,歌者歌唱时不需要大音量,而应更注重音质、音色上的细腻处理。

音乐剧唱法由于其多种风格与其时尚潮流的需要,在歌者自身的嗓音层次、色彩的变化上也要有所体现,这就需要歌者结合自身声带特点,利用声道、共鸣、气息、声音在纵向腔体“着力点“的不同进行变化组合与调节,这种身体内各发声器官的调节是很微妙的,但它也是能够体现歌者自身控制水平与带有“个人标签式”的声音风格。

三、音乐剧演唱中的“气感”及其培养

“呼吸是歌唱之本”,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时,气息的运用是演唱歌曲的前提。早在《乐府杂录》就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氲自脐间出,乃候乃噫其词………”气息作为演唱的根本和支点,在任何演唱中都不会变化。在音乐剧唱法中,呼吸的运用与美声唱法没有本质的变化,但由于音乐剧本身音乐风格的多变且在演唱风格上偏向于流行唱法风格,所以在气息的要求上和传统声乐还是有所不同的。但本质上,它们都要做到“声音靠在气上”,每个声音的发出要“先有气再有声,声终于气前”。此外对气息的保持以及气息的流动性这都和传统声乐教学的发声要求是一样的。由于不需要全共鸣,音乐剧唱法中的气息需求量也相对少一些,这就比传统声乐的技能训练要简单一些。

(1)音乐剧演唱中气息的灵活运用

由于音乐剧源于欧洲的轻歌剧,其演唱风格也表现在美声基础上的流行风格演唱,在大量的音乐剧作品中仍采用与美声唱法相同的深呼吸支持――也叫“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尤其在高音区这样的呼吸方法的采用可具有很强的爆发力,情绪的表达上更富戏剧性和张力。和美声唱法中贯彻始终的深呼吸支持的状态不同的是,音乐剧由于其目的主要在“抒绪”、“制造气氛”上,其音域不宽,在很多抒情的段落和中声区,音乐剧唱法又往往采用流行唱法中较浅的呼吸支持的“气声唱法”,这种呼吸的支持因为借助于话筒能使演唱者的发音吐字清晰、有亲切感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再加上音乐剧演唱技巧上真假声的快速转换、跳跃技巧、连续跨越八度音区的声音展现,那么对气息的强弱控制,深、浅呼吸支持的灵活的运用在音乐剧声乐教学中气息的训练中要得以加强。此外由于音乐剧演唱中大量的“修饰音”的运用,从呼吸的运用技术来讲,每一种的“修饰音”的呼气又有着不同的变化,如音乐剧唱法中的“气声”所要求的吐气,就是让大量的气息和声音同时出来,造成音色略暗、朦胧的效果;而“呐喊”的呼吸位置都在腰腹部,并且呼吸的力度是较强且深的,这种呼吸方式在摇滚风格性强的音乐剧作品中运用的较多,如60-70年代的音乐剧。

(2)音乐剧动态表演状态下的气息运用

“能歌善舞,唱演俱佳”是对一个音乐剧演员必备的条件。在许多情况下,“载歌载舞,边唱边演”是音乐剧表演艺术区别于歌剧、话剧、舞剧等其它舞台剧的根本之处。相对于静态的演唱,音乐剧中大量曲目的演唱是要在大幅度形体动作的同时去完成的,这是音乐剧声乐教学中要面临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动态的表演相对于静态的演唱其呼吸、发声都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如果气息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之下,会影响到吐字、共鸣位置等基本功的变形,导致艺术表现力下降。如何做到舞蹈动作的状态下发声的气息调节呢?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培养学生对“载歌载舞”状态下气息量需求的适应,因为舞与唱同时进行时,特别象音乐剧中舞蹈多为节奏快、动作幅度大的情况下,呼吸的进气量也要随之增大。我们在课堂上可以经常要求学生边走边唱,或自编一些动作配合演唱,以适应舞台上真正表演时的气息大小、深浅调节状态;另外一点关键的就是要找出舞蹈与唱歌同时作用的气息支点,跳舞与唱都需要呼吸,但它们的支点不同。舞蹈时腰板要挺立,后腰处有一个用力的支点,而在歌唱时的气息需要建立在腰腹周围一圈,我们在训练中可以要求在声乐演唱中挺直后腰的情况下,让舞蹈的气息支点来适应歌唱的气息支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之后,找出气息支点的平衡点,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气息强化训练,到演出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在舞台上自如的表演下来。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习惯、不协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做到控制自如的完美结合。

音乐剧的声乐教学对国内的声乐教育界都还处于学习与摸索阶段,它可以运用传统声乐教学中基本的科学发声方法,但由于它不既隶属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也不隶属于通俗唱法,从演唱形式和方法来说是多元性和现代性的,我们很难用一种教学模式去束缚它,作为音乐剧演唱的声乐教学,更需要用创新教学的思想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完善,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国音乐剧人才!

上一篇: 产业振兴调研 下一篇: 大数据方向的毕业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