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建设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8 14:55:38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1)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减弱了会计文化建设力度

任何一项建设工程,都是以思想为先导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必然造成领导引领无方向,成员实践不积极。而这一点,也是影响当前会计文化建设的最为重要的因素。首先,企业的生产运作最根本的是要创造利润,而会计工作在其中起着核算数据、监督资金流动、提供经济信息等许多实践性相当强的作用,因而会计文化由于其影响的外在表现不容易被感知,无法得到管理者的重视,这就造成了会计文化建设无力的一个首要影响因素。其次由于西方经济学理念的冲击,企业对人性的看法越来越趋向于“唯利观”,而文化所注重的以文化人的思想高度的教化方法被弃之一边,思想观念的西化也让对会计文化的建设需求难以深入人心。由此可见,当前会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力极为微弱,由此而导致的思想重视不够必将进一步削弱会计文化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地位,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将极大阻碍会计文化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减慢了会计文化建设速度

会计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会计的灵魂、根基,决定着会计发展的方向,是影响会计人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无形中能够改变会计人员的认知与行为。反过来,会计人员既是会计工作的参与者,又是会计工作改革的策划者、推动者,是决定会计文化发展走向的关键性因素。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提高。然而当前会计人才队伍良莠不齐,对会计文化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大量基层会计人员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在会计文化的建设上缺少好的经验做法,其自身也无法提出好的建设想法。另一方面,许多会计人员本身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将会计文化视作会计工作的“调味品”,不去主动地认识与学习,更不用提参与会计文化的建设了

(三)会计文化独立不足,降低了会计文化建设认同

最早会计界开始关注会计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源于西方学者对企业文化研究的盛行,因而一直以来会计文化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企业文化研究的影响。虽然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会计文化提供了借鉴,但是同时也使会计文化出现了独立性不足的弊端。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文化在企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例如海尔所提出的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联想提出的联想之道“说到做到,尽心尽力”,然而这些文化思想核心都指向企业的管理与用户的体验,少有涉及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文化理念。许多管理者认为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践行企业文化就好,没有必要再去建设会计文化。这种思想是极为错误的,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要对企业所有的经济事项进行反映与监督,并且要通过一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将这些收集到的经济数据转化为信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会计人员负责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管理并且在很多时候要以自身理解作出职业判断,这一点同企业其他职工是十分不同的。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无法全面涵盖会计文化内涵的,会计文化的建设不能作为企业文化的附属品而存在,必须增强自身的独立性,进而提高企业对会计文化建设的认同感。

(四)会计文化影响力低,阻挡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旨在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大文化输出,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会计文化亦是如此,要想实现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化,得到世界各国的真正认同,仅仅做到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是不够的,必须输出自身特色鲜明的文化理念,提高自身的文化影响力,我国会计才有可能在国际上立足。然而,当前我国在会计文化的建设方面十分不足,对会计文化的讨论大多还局限于书面,这就导致了会计无法借助文化的影响力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极大地阻碍了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二、我国会计文化建设路径选择

传承与弘扬会计文化既是一种行业文化,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由于民族性格、观念习俗、思维结构,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多元的国家会计文化。我国会计文化就是会计文化同我国特有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产物。建设我国会计文化,需要结合其地域特点,以传承民族传统为基础,实现内容的丰富;以吸收新兴文化的优势为助力,推动会计文化创新发展;以其他行业文化发展为借鉴,不断优化自身结构;总的来说就是传承与弘扬。

(一)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会计文化的传承是指会计文化在一代会计人与另一代会计人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现象。传承之间就难免会出现两代不同的文化理念的冲突和碰撞,所以对会计文化进行传承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创新。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主体内容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礼制精神、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我国现代文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思想的进入,中西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价值和观念体系,不仅有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更有着适应新时展的多元形态。那么在建设会计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二者的关系,在结合二者的基础上,实现在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二次发展与创新呢?本文认为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有的价值理念作为切入点,实现二者的融合。虽然我国现代文化有着多元的文化形态,以及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但其许多文化理念还是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例如朱基为会计学院所写的校训“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就同《管子》一书中“明法审数”、“崇尚节用”等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我国传统思想研究的越多就能越好地感受到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许多文化现象里的表现,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实现在会计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的融合与再次发展。

(二)注重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记录经济事项的会计工作必然随之改变以适应国际贸易的需求。然而,制度与规则的改变仅仅只是会计行业变化的冰山一角,会计行业变化更多地来自与国内会计不一样的核算理念的冲击,也就是西方文化在会计工作中的体现。因而,在我国会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关键因素纳入到关注的范围中来,并尝试通过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来推动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西方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强调职业精神和职业主义,偏重灵活性,倾向于激进主义,强调信息透明公开。虽然这些文化特征同我国许多传统观念差异性十分巨大,似乎很难实现同我国文化的结合,但是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融合时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在研究会计文化的建设问题上我们就能更好地探讨本土会计文化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扬弃不适应时展的旧文化。西方文化同我国文化结合最为关键的就是研究二者在会计工作中所提倡的不一样的理念,并通过这些不同的工作方式在实际事项中所发挥的不同效果来研究哪些理念是真正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而找到我国会计文化在建设中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地方需要坚持。对西方文化的融合,更多的是给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提供一面明镜,让我国会计文化在发展中有一个对照,避免钻入文化发展的“牛角尖”。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2)

二、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的探索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融入

要将会计专业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首先要了解现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而现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是:入学时学术准备不足;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成功体验,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欠缺;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有从众,易冲动等特征(合群、敢为);对书本学习缺乏兴趣,对参与式的学习有兴趣。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在将会计专业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会计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所谓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即通过练习、训练、实习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学习、掌握、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模式。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其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教师示范和对学生指导十分重要;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和技巧;要重视对实践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为此,笔者在会计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会计教学的“五题”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训实地教学法(实践教学部分)相结合的会计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五题”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①教师介绍会计知识点——开题;②典型会计实务例题讲解——解题;③学生课堂练习,教师点评、纠错——习题;④教师归纳本堂课重点,小结会计知识点——主题;⑤布置家庭作业——问题。教师在“开题”部分,是将需要讲解的会计知识点为学生做简单介绍,让他们了解该知识点的概念、含义;之后,便可通过对典型的会计实务例题的讲解,来“解题”,教授给学生该知识点所涉及的会计业务如何处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已理解教师所授知识,接下来便需要通过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来进行检测和训练,这就是“习题”;经过“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己动手处理会计业务,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调动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专心听课;而在“习题”过程中,学生的练习结束后,教师的点评、纠错很重要,这时,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答对的部分予以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对学生答错的部分予以纠正,此外,要将本堂课所介绍的会计知识点的进行归纳和小结,这就是归纳“主题”;最后,要巩固所学的会计知识,就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布置家庭作业。这就是笔者在会计教学实践中针对会计理论教学部分总结出的“五题”教学法。

2、实训实地教学法(实践教学部分):①课堂案例讨论与操练;②会计实训室分工协作;③外企财务部情景模拟;④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课堂案例讨论与操练”是在会计实训课堂上,对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与分析,将理论运用于实务,通过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接下来是“会计实训室分工协作“,即将学生在会计实训室内按会计岗位分组,共同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实务训练题,提高其动手能力;之后,便是“外企财务部情景模拟”,在外企财务部实际业务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让学生分岗位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实际操作,再将操作结果交由外企财务部专业人员点评、纠错,从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最后,是“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让学生到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看看真实的财务会计凭证、帐册和报表的使用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感受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将要融入的工作环境和充当的职业角色。走出课堂,走入企业,提高对未来工作的感性认识。这就是笔者在会计实践教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实训实地教学法。为配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笔者也改革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法,具体如下:考试:期终闭卷考试,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占40%)实践教学成绩:(占60%)两者相结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标准:理论知识(30%);技能(50%);团队协作能力(20%)

(二)诚信文化建设的融入

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将其融入高职会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朱镕基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可以看出,诚信,对于一名会计工作者的重要。在当今这个环球经济飞速发展,却同时伴随着诚信缺失、假账横行的时代,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接受诚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今年是诚信文化建设年,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无论是宏观经济决策还是微观经营管理,都对会计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会计结合的产物,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为财务报告数据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使会计信息生产、获取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而将会计信息价值发挥至最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我国会计“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试想,假如我们的会计学生,未来的会计人,若从会计凭证的信息输入之初就因未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而因缺乏诚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则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最后得出的决策参考数据如何可信?失去了诚信的职业操守,从会计信息的源头便不是真实的数据,即使他们掌握了XBRL,但其实现的“数出一门”的数,却在未来对小至一个企业,大至整个国家的会计信息数据系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从会计人还是会计学生的时候,就加强其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将诚信教育融入了自己从教的高职会计教学。具体做到了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诚信思想的灌输和启发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思想的灌输,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若自己走上会计工作岗位,遇到别人在会计工作中不讲诚信,或自己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考验到自身诚信操守时,应如何应对?并在听完学生的发言后,给予讲评和正面的引导。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3)

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资金规模庞大、人员众多的高等教育行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特别是国家财政支持的高等院校,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质,在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呈现出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注重组织性和纪律性。因为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公益性质以及公办高校自身的“事业单位”角色,大部分高校对于其会计人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与其他服务性行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相比,高校会计人员需要遵守严格的日程安排和制度安排,确保本校财务的正常运作以及顺利通过各类各级审计,这对高校会计人员的提出了巨大挑战。与此相应,高校财务部门大多会通过正式培训或非正式交流强化会计人员的组织性与及纪律性。第二,注重业务素养。高校财务部门在招聘人员时,通常会考察拟聘用人员的业务素养。由于高校浓厚的理论氛围,高校财务部门在聘用会计人员时,不但注重对其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时也会将其理论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部分已入职的高校会计人员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总结和提炼实践经验,为更多的会计人员提供参考。也因此,专业人士对高校会计人员的评价相对较高。第三,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高校财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的正常运行关系密切,会计人员既要为本校师生提供会计服务,又需要理清本校与政府部门、其他事业单位以及各有关企业的账务;既要办理低至几十元甚至几元的学生账务,又要经手数额巨大的基础建设费用。在收款与结账的高峰期,高校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通常高校财务部门会向其员工灌输服务意识,以提升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尽管存在上述显著特征,高校会计文化建设仍然亟待提升。当前的高校会计文化虽然强调会计的服务职能,但是,却忽视了通过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财务工作的整体效率。财务部门对高校的有效运作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未出台专门措施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提法更是鲜见。高校通常会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级各类活动,例如,学术讲座、典型事迹报告会、教学设计大赛、讲课基本功比赛、师德建设活动、大学生科技文化竞赛等,但是,绝大多数活动的参加者均为一线教师和学生;高校行政人员大多具有学术背景,因此,通常也有机会参与校方组织的大部分活动;而会计人员却扮演了“默默无闻”的角色。“几个会计管几万人的帐、却从不参加校级活动”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显然不利于高校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也使高校会计文化趋于单调。

加强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措施

有鉴于高校会计文化存在的上述问题,高校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其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第一,培养会计人员的核心价值体系。打造政治素养高、业务熟练、乐于奉献、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会计人才队伍是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事业单位,高校更应认识到拥有一支长期服务于本校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实践也已证明,在特定行业、单位内部,提炼出具有职业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局部工作效率的提高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入职培训以及在职培训是最为常见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途径,通过一系列宣讲活动,可以使高校会计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对本校财务部门的宗旨、理念、行事风格、执行效率等形成大概的认知。除培训这种方式以外,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与凝练还可以通过多种其他形式。例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会计技能竞赛、会计知识竞赛的方式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促进其适时更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组织一系列集体活动,提升会计人员团队精神,从而促进财务工作整体效率的提高。第二,促进会计人员发挥其能动性。高校在择优聘任会计人员和培养优秀会计人才的同时,也应积极发掘其会计人员的优点,对会计操作领域的创新性做法进行适当宣传,充分发挥优秀会计人员的示范效应。一方面,应鼓励优秀会计人员通过传、帮、带提升整个会计团队的水平;另一方面,应鼓励全体会计人员赶超先进,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高校财务部门应进行适当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掘全体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同时享受到工作的乐趣。除对先进操作方法的推广之外,对低效率操作方法的及时识别和改正同样能够促使高校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高校财务部门应鼓励会计人员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进行充分沟通,对某些思路或者操作实践进行甄别,寻求实现会计操作最优化的路径。与此同时,高校应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促使高校会计人员乃至全体师生形成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风气。第三,收集和整理相关物品,并适时举办专题展览。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即为全面反映本校财务工作历程及取得的各项成绩。高校财务部门应注重收集和整理其日常工作中使用的、能够充分反映财务工作进程的各类软件和硬件设备。例如,不同会计期间,特别是具体高校组织、结构和制度变革时期,的内部审批表格各类会计凭证档案,各级各类部门历年颁发给财务部门及其会计人员的奖章、奖状、奖杯、证书,财务部门伴随学校发展而变化的证明文件、财务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情况等材料。在收集和整理上述材料的基础上,高校财务部门可以举办相关的专题展览,展示本校会计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争取全体员工对财务工作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第四,注重宣传财务基础知识。“人文会计”是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高校应通过财务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本单位财务工作的科学发展。高校开展财务基础知识教育的方式包括编写财务工作手册、讲解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及各项财务规划制度等。高校应逐步将财会知识列入全员常规培训的日程,特别应重点介绍与教职员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规定,在普及财务常识的同时,强化教职员工对会计文化的认知,形成高校会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文作者:刘恩峰工作单位:德州学院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11-0075-05 收稿日期:2010-07-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5年来,我国会计模式实现了突破性转变,会计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会计审计国际趋同主张得到广泛认可,我国与欧盟会计趋同等效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为实施做大做强战略、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走出去”初步消除了技术障碍。然而,笔者认为,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我国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除了要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还要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作用,因为会计规章制度与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社会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和商业观念在内的文化观念。文化问题,往往带有本质性、凝聚性,是会计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周易・贲卦》中说:“圣人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化是国家、民族、社会最深层的精神内涵和外在风貌,是国家形象的展示、民族精神的象征、社会制度的根基(王军,2008)。过去3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作为中国的软实力目前正成为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话题。随着中国持续改革和发展,我国已经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战略地位。2006年11月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发表讲话,他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会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和财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部分,探讨我国会计文化建设,对我们继续深化会计改革、顺利实现发展目标具有独特深远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早在1988年,英国的Gray(1988)就率先将文化理论应用于会计亚文化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四维的会计亚文化观,即职业化/法律管制、统一性,灵活性、稳健主义/乐观主义、保密,透明。之后,西方不少学者应用Hofstede的文化理论和Gray的会计亚文化观剖析了各国的会计准则和惯例,认为文化差异是导致各国会计准则和实务差异的原因之一(Chow等,1995;Askary,2006)。国内对会计文化的研究极少。郭桂杭(2007,2008)通过问卷调查,以实证数据验证了传统文化对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以及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产生的影响。在对我国会计发展史的研究过程中,郭桂杭(2010)阐述了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但对儒家文化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会计国际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我国的会计文化没有做出研究。

从会计发展史来看,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曾创造了我国灿烂的会计亚文化。例如,我国道家文化中的阴阳学说强调阴阳平衡,相生相息,这种哲学思想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我国记账方法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的过渡。产生于我国明末清初的“龙门账”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这种簿记方法与产生于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天地合账”分别使用道家风水文化中的“龙门”和“天地”作为簿记方法的名称,折射出我国簿记方法中所含的文化烙印。在“天地合账”中,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即阳),下格记付,称为“地”(即阴),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而“龙门账”的“会龙门”也体现了阴阳相合的原理,至今仍然被认为是科学的会计原理之一。据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我国古代灿烂的道家哲学思想曾被应用于发展当时的复式簿记方法,孕育了当时先进的会计方法。

法家思想文化主张“以法治国”,对我国古代会计立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已日趋严密,当时颁布的法律有许多关于会计的条款。如“云梦秦简”中的《秦律杂抄》、《法律问答》以及《封诊式》就有涉及到相关的经济法规,其中的会计法规已相当具体。《管子》一书再三强调会计必须“明法审数”。“明法”就是要按照君主颁布的规章制度和法令条文办事,“审数”就是对于各项开支方面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张云,2009)。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初步建立了会计法规,确立了法制观念。虽然当时法家极力主张君主集权,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民主形式的法治有根本的区别,但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如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这种锐意改革进取的优良文化,不但有利于推动当时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而且对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也有其积极的传承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及其它思想流派都有可能影响我国会计的发展。鉴于儒家文化对我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本文着重于探讨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文化可能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据此提出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构建特色鲜明的会计文化之建议。

三、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及其对我国会计文化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儒家文化的思想观念,即等级观念,家族观念,仁义观念和教育观念。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是礼教,即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被儒家无限拨高,成为人们行为的普遍准则,即以伦理纲常的形式固定下来。具体来讲,就是“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及“仁、义、礼、智、信”五伦。儒家“三纲五常”最集中的体现便是“忠孝”二字,臣民爱君王为“忠”,子女爱父母为“孝”。忠孝是一切伦理准则的基础和核心,忠教观念也成为小国人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许云龙等,2002)。这种等级观念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高权力距离的特征,权距反映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就是凸显法律管制特性的会计亚文化。

家族观念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儒家文化是孔子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在“立国”方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德治主义管理思想。而在德治思想中,儒家崇尚以家庭为

本位,注重个人的“修身”。把“治同、平天下”构建在家庭本位上,又通过“仁爱”和“贵和”原则,把个人(“修身”)、家庭(“齐家”)和社会(“治国”)j者有机结合起来,这也就是儒家通常讲的“修齐治平”。儒家的家庭主义具体体现在《大学》所讲的“齐家”之中,“齐家”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这二三个方面的关系能处理好,既能使家业兴旺发达,又能把这种方式推广到整个礼会,促进整个社会关系的改善,即通过“齐家”而“治国”(张震,2001)。在儒家思想中,家庭是一个集体单位,个人要抑制个性,以维护团体的和谐。这种家庭主义观念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文化观念,作为群体的一部分,个人必须依赖群体中的其他人,才能实现自我,个人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在与其他人的相互关联中存在,必要的时候要牺牲个人以维护集体的利益。我国儒家文化的家庭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体现在会计发展史上就是凸显统一性和保密性特征的会计亚文化观。

与道家崇尚自然的传统不同,儒家的传统是崇尚道德与仁义。儒家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首先,有无德行构成人们人格评价的直接依据。一个人如若没有崇高的道德,即使贵为王侯,也得不到万民敬重;反之,有了崇高道德,即使穷困潦倒,也能得到万民称颂而名垂千古。其次,道德还是人们设身处地的行为准则。儒家认为仁义之心是人之生命的根本,失去仁义之心也就等于丧失生命之根本。因此,他们强调做事要从仁义出发,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哪怕与人相处也要有所选择,要与有仁义之心即有道德的人相处。再次,道德构成文化教育的中心内容。儒家重视教育,但他们所论教育主要不是知识教育,而是伦理教育,如何做人的教育,儒家的愿望是通过道德教化以造就志士仁人的理想人格。最后,道德也是国家兴衰存亡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与这个国家上至国君、下至百姓的道德状况、道德水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仁义存则存,仁义亡则亡。

中庸思想是贯穿孔子思想的一条主线,被孔子誉为“吾道一而贯之”。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其主题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过犹不及”是孔子的重要思想。按照这种思想,“过分”和“赶不上”都同样不好。孔子认为,变化是永恒的,因此,人们要时刻准备着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调整,以维持和谐与平衡。中庸思想在处理不确定性时,采取不偏不倚的中间道路,形成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高的特征,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影响是我国会计亚文化呈现出稳健主义特性。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又一大内容。孔孟之后的第一大儒朱熹将中庸思想解释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其实,将“庸”解释为不易是对中庸之道的误解,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从我国历史来看,儒家文化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刚健自强精神对于中国历代优秀知识分子和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传统、追求真理的传统、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传统的形成,都起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言君子应如天一样,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作为儒家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儒家关于人生态度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儒家创始人孑孔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毅本讷近仁”(《论语》)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即是刚毅的生动表现。在他看来,刚毅和有为是不可分的,有志有德之人,即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孔子本人积极提倡并努力实践刚颁有为、努力进取的奋斗精神,鄙视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混世态度。儒家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在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诸如“人穷志不短”,“刀子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等民间谚语,都反映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许云龙等,2002)。

从上述讨论中不难看出,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缓慢渐变的会计发展史确实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就积极的一面而言,儒家主张的“有为”论在推动我国会计文化向前发展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刚健有为的观点是儒家“有为”论最早、最经典的表达。后来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积极人世、救世,并说“吾道一以贯之”,甚至“明知不可而为之”,并积极用他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和以“礼”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终其一生。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及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理论,宋儒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均曾经激励着中华民族,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文化和会计亚文化。而儒家所崇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和诚信,一方面形成了我国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会计诚信建设奠定了较强的伦理道德基础。

当然,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儒家提倡的“中庸”思想虽然在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安定方面起到了稳定性作用,但中庸精神主张做事不偏不倚,正如《中庸》中所提及的“过犹不及”,这对我国会计史上的根本变革又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此外,“重义理,轻艺事”的儒家文化氛围以及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思想(《论语・述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会计职业化程度,一味追求“尊圣”、“法古”,忽视了对个性的培养,束缚了创造性的发挥,这些都不利于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四、会计国际化背景下,对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建议

我国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创造了灿烂的会计文化,自然也会给我国的会计准则制订、会计监管和实务烙上一定的独特性。2006版新会计准则虽然已经非常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文字表述上的接轨不一定能马上带来实际操作中事实上的趋同,因为要完全改变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是非常困难的。要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会计文化的基础上,要勇于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变革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缺陷,建设具有传承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会计文化。鉴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创新会计文化

如上所述,儒家文化中的“尊圣”、“法古”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国会计的革新与发展。

但我国传统文化中也不乏有鼓励奋发向上、积极革新的价值观念。《彖传》说:“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穷困矣。”又云:“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享。”而《周易大传》的“辅相天地之宜”的学说,则要求天人相互协调,这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路(金元浦等,1999)。这种传统观念鼓励“有为”,并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其实,儒家文化也崇尚力行意识和实践品格。在儒家看来,和谐境界的实现,人本精神的高扬,忧患境域的摆脱,道德素养的提升,无一能够离开人们投身现实、奋发进取的努力和作为。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意思是说,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士”的耻辱,就不配当一个知识分子。道德修养或道德实践即通过修身或自我改造以达其“内圣”目标;社会政治实践即通过事功或社会改造以达其“外王”目标。“内圣”有赖于“立德”,即注重人的自我身心修养以挺立道德人格;“外王”有赖于“立功”,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以挺立政治人格。所以《大学》在强调“修身齐家”的同时,紧接着便讲“治国平天下”,认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儒家反对空谈,反对坐而论道,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易经》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去效仿天地运行的刚健风格,去直面现实,去改造自我和改造社会,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要求人们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依靠主体的力量,通过主体的实践,完善自我,改进社会。在会计国际化日趋明显的当今,中国会计不但要立足国内,还要放眼国外,弘扬我国辉煌的会计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亚文化时,我们要秉承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会计亚文化。在弘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与做法,做到国家化与国际化的有机统一。

(二)建设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会计诚信文化

针对本世纪国内外发生的财务舞弊事件和会计诚信缺失现象,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协调好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思想。注重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同时也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以后,儒家思想在这个问题上又有发展,把信与诚相连,称“诚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从天道诚信来进一步说明人必须诚信的道理。儒家思想中的德与诚信观念都是我们在会计工作中应该继承的优秀文化,然而,过度强调“仁治”和伦理道德,又容易造成“人治”。经过几次革命性变革,我国的法制建设日趋完善,会计管理环境体现出了法制化的亚文化特征,然而,有些会计行为并非靠法律规制的强制实施就能得以规范,在管理中还要注重道德培养。同志在2000年曾指出:“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他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儒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崇尚道德的传统,而严格说来,道德意识与法治意识并不矛盾。一个具有高度道德修养和道德自觉的人,也就是一个奉公守法的人,他在从事经济活动中自然能做到诚实守信。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儒家所论道德,它的那一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一定都切合现代社会和现代经济,但中国作为文明之邦,在发展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却万万不能舍弃。因此,在建设我国的会计诚信文化时,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中“德”的柔性优势,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克服德治中的刚性不足,做到刚柔并进。

(三)建设和谐发展的会计文化

虽然儒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对我同会计根本性的变革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但中庸精神在历史上起到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定的作用。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这与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将“和”的思想异化为凡事讲求“一团和气”,为达到中和目的的中庸手段也被异化为折中调和、不分是非、不讲原则、赏罚不明,这不仅误解了中庸的意思,也违背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本意。中庸在儒家学说中,包含有很深刻的哲理,汉代的郑玄在解释《中庸》篇的标题时说:“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这里把中字解释为中和,也就是中正和谐,指万事万物按一定规律运行,生生不息,和谐相处。庸就是中和的作用。按这种解释,也就可以把中庸理解为事物按正确的规律发展所导致的良好的结果,这就是“中和之为用”。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中庸”的解释比较明白易懂,他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又引程子(程颐)的话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很清楚,“正道”就是正确之道,正确就是不偏不倚,没有偏差,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致中和”也就是要顺应、适应天地万物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不是违反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在继承我国儒家文化中的中庸精神时,我们要正确诠释其在当今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含义。在吸收国外先进理论和加强我国会计法制建设的进程中,要重视与传统文化的协调。在尊重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同时,也要顺应科学的发展规律,吸纳国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推动我国会计的科学发展,建立集传承性、开放性与先进性于一体的和谐发展的会计亚文化。

在建设和谐发展的会计文化时,我们要注意解决权距带来的问题。权力距离较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会计从业人员容易形成畏权心理,对领导言听计从,不敢向违规人问责。张云(2009)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仍有7.91%的会计人员在面对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行为时认为应该服从领导的指示。另一方面,权距大容易造成“人治”代替“法治”,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以行政命令代替规章制度,强调直接控制,忽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这些都有悖传统文化中的“中和”观念中的真正含义,不利于创造中正、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和谐会计文化。因此,在提高一般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对高管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革除传统文化中高权距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建设尊重科学、崇尚专业的会计文化

在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我国的伦理道德文化显然比西方优越。但儒家思想中的“重义理,轻艺事”的偏见使得我国古代会计职业长期不受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易经》中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乐记》中提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点。这些片面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理论的追求和获取,对我国会计文化的影响是会计职业不受重

视,从业人员地位低微。《孟子・万章》篇中有一句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说明当时会计人员的职责仅仅是保证算账计数的准确性,而现在社会上仍有一些人认为会计工作是一项简单的算账、记账和报账工作,技术含量低,这种观念使得会计行业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洋务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推动了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会计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在参照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学科体系,但“”使我国会计领域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浩劫,基本上不存在会计理论的研究,诚信文化受到冲击,会计人员的素养受到很大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会计行业要走出国门,实现国际化,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从业人员。这就要求我们改革“重义理,轻艺事”的传统思想,吸纳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与知识,将会计职业提高到一个会影响到一国的经济运行与管理的战略层面;同时改革相应的薪酬与激励机制,做到会计从业人员的责、权、利的统一,从而推动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我国会计亚文化由职业化程度低向职业化程度高的转变。

五、结语

作为“集体心智模式”的文化,其带有的本质性和凝聚性,体现了一国的形象与民族精神。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曾经创造了我国灿烂的古代会计文化,在会计国际趋同日盛的今天,我们不单要吸纳国外优秀会计文化,革除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因素,推动会计改革,更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良特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先进会计文化,充分发挥会计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我国会计行业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走出国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进而在会计国际趋同中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郭桂杭2007,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中的文化制约因素[J]财会月刊(8):5-7

郭桂杭,2008从文化视角看中国会计改革进程[J],财会通讯(3):18-21

郭桂杭,2010,从会计发展史看儒家文化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财会通讯(2):9-11

金元浦等1999,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军,2008,解放思想再铸辉煌[S],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北京

许云龙,刘卫国,2002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谈2008年北京的“人文奥运”[J]l山东体育科技(4):58-59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5)

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远古时期简单的绳结和石刻计算已经标志着会计文化的产生。虽然会计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从理论和实务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短暂的历史。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含义。

对于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定义角度,不同的学者也有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它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我们可以把文化划分为三个组成内容,即:①物质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物质享受需要和安全需要而创造的文化;②精神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以及参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③规范文化是为了协调人类社会关系的需要和协调人的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文化,比如:社会组织、制度、政治、法律、伦理、道德、教育等。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曾为人类文明演变发展过程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并存组成,以儒家文化为支柱和基础,以道家和佛家文化为重要的内容。其中,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我们民族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方面都有深远的意义。

2.会计文化的含义。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制度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四个基础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

二、中国文化对会计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会计文化中,英美会计文化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英美会计文化具有如下的特点:①强调职业个人主义;②会计信息公正透明化;③倾向于激进主义。英美会计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出西方文化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创新精神和会计信息的真实透明。

中国文化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渗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会计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会计文化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点。

1.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文化。在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伦理文化主要侧重于德治而轻于法制。伦理道德问题贯穿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对会计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计人员的行为始终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为核心思想。主要以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行为,依靠会计‘人员自觉地规范自身的行为。这也就造成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无章可循,规章虚设,德治重于法制。

2.中国文化的环境是政治文化。儒家提倡“克己复礼”,便是以政治理想制约个人欲念;墨家忧世风日下,要遵道利民,最终尚同于天下,法家主张为“圣人执要”出谋划策,更是表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这些,对中国传统会计义化有着直接、深远的影响。政治环境决定着会计的地位、性质和职能的作用发挥以及会计文化的发展方向,影响甚至决定着会计文化的社会文化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3.中国文化的中心是人事文化。现代管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是生产必须管理、管理必须核算,然而核算离不开会计,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但是人事文化作用表现比较突出,主要为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伦理道德性。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不能离开对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继承和发展,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统和观念与市场融为体,相得益彰,相互发展,摒弃民族虚无主义,重新解释儒家思想观念,将之有机地融人我国的会计文化建设中去。

三、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民主法制的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的积极构建,我国的文化必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作为构成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会计文化建设也必须随着文化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1.适应会计环境发展。会计文化需要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从而推进我国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2.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文化是对中西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极的传承和延续,体现着中西现代管理文化的精髓思想。因此要强化会计文化对会计的积极影响,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以适应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需要。对于中国目前的会计行业中不良的会计行为,应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改革中国会计管理体制,加强中西方会计文化的融合,提高会计职业人的素质,从而积极引导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前进方向。

3.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文化在会计实践过程培养会计人的基础和中心。当前,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各个领域的侵袭,会计领域中一些人爱慕虚荣,贪图享乐守不住道德防线,以做假账、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给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来提高会计人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会计的发展提供了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中国会计文化建设是会计环境变化发展的必要性,是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是加强会计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之一。因此,会计文化建设既要吸取我国传统会计文化的精华,又要善于借鉴国外会计文化的先进之处,对于我国会计文化的创新,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人们通过对会计文化及其规律性的了解,对会计文化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国会计文化改革与发展重要理论依据。根据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成果,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主要为如下几点。

1.整体性原则。整体性是指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不断评估各要素对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实现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因此在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6)

关键词 会计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和谐社会

会计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为依托,受一定文化的规范和制约,是一定时期人类文化在会计领域的反映,是人类进行会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的积累,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会计文化反映了会计领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基本情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会计管理哲学,相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又是一种亚文化。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都以人为出发点,以文化形式实现会计人员群体的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一、我国会计文化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对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我国会计文化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会计工作的标准来看显然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物质文化相对贫乏。一是会计人员收入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硬件配套不够;二是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较少,限制较多;三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方面仍然不够成熟,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物质文化的贫乏已经成为互联网会计和会计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大障碍。

2.精神文化相对薄弱。由于会计文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差异化的会计文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精神文化无不打上新旧体制交替的烙印。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缺乏信念和原则,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缺乏对社会利益的关注,集体主义逐渐被本位主义取代,使会计监督审计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

3. 制度文化相对薄弱。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不断与国际会计趋同,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制度,已形成了以“会计法” 为核心,会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法规体系,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的进程。但是,这些法规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标准,很多会计主体并未制定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

二、创建和谐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路

1.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制体系。会计文化的构建要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证。我国正着力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手段规范会计事务。对于会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政府应加强管理,及时研究,制定以具体会计制度为直接规范的法制体系,完善各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一些新的会计政策和法律法规,应该配有解释导读,引导会计人员正确认识和理解其真正含义。此外,会计部门也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出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管理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

2.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从文化发展的延续性看, 发展会计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 具有世界眼光。近年来, 我国传统文化和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崇尚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冲击, 但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好的, 积极、参与、进取、竞争、开拓、创新等仍然是人们所崇尚和追求的。因此, 会计文化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会计文化传统, 又要虚心学习国外优秀的会计文化, 更要着眼于创新, 才能始终保持其新鲜性。

3.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一方面,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要坚持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爱惜人的原则,建立一整套促进会计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机制。另一方面,会计人必须认清形势,主动融于优秀会计文化建设的行列中,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高尚的情操,与整个会计群体形成强大的向心力、约束力、凝聚力,缔结一个和谐默契的团队,为和谐社会建设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4.努力营造优良的环境氛围。作为各种文化交融的大环境,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对于会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和诚信公正文化的宣传与建设,通过进行社会诚信教育、优质品德宣传等形式来对社会的精神面貌进行改善,为会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

三、和谐社会下,建设会计文化的意义

1.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目的是提高会计发展的质量。开展会计文化建设,是为了实现会计工作全面、协调、良性发展,是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而对会计管理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2.有利于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文化需要会计环境中形成和发展,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会计文化的变迁。现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会计文化也应随着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从而推进我国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3.有利于文化建设的整体提高。会计文化建设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文化建设的改进加强,无疑能推动文化强国的顺利开展,并有效促进社会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崔洪义.新形势下加强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思考.当代经济.2012(09).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7)

一、绪论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所以目前的医院建设方向趋向于信息化,每一个医院只有树立现代化、财务化的工作观念,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形式,才能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体,以电气化为中心,带动其他数据管理模块的信息化的发展。

二、着重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新医院财会制度解释了会计信息建设的具体作用,从而进一步强调了会计信息化在医院中的作用;与此同时,在不断完善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过程中,还能够为医院的各项工作提供更好的机会;因此,加强对新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对医院建设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满足医院管理的发展要求

对新医院财会制度的要求需要在医院材料管理和经济预算两个方面进行,使得会计的项目分类更加的明确;进一步完善会计报表体系,金融防范的标准必须提高,使其能够符合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加强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能够使医院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功能进一步提高。新医院财会制度为会计的工作以及工作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和理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作技术水平和工作人员数量严重影响了医院会计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能够符合新财会制度的稳定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来推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使医院财务及财务管理系统的完整性得到完善;同时,联合数据集成技术,会让医院会计信息得到分享,进一步促进医院资源的优化。从这个角度看,要想让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2.可以让医院财务信息管理的方式得到改变

当前绝大多数的资源会计信息化工作一直是对会计工作进行合理的调整,由于目前的各个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都处于各自管理的状态,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并且各个数据之间还有重复数据的情况出现,因此,这样的情况难免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材料、人力浪费的情况多次出现;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改进,之前所有的会计工作方法和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新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着重于加强医院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让管理工作转变的更加完美;因此在新制度的管理下,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必须提高,促进医院财会制度的转变。目前,医院会计信息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没有整体性,使软件的配置重复的建设;故按照新医院的财会制度要求,加快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会计的工作发展,最终使财务管理模式得到转变。

三、财会制度下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建设平台的安全指数

在很多方面可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新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巨大并且又操作困难的工作,所以就需要在进行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新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状况,加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保护,使得会计信息能够更加标准化。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式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这样才能使会计信息化建设速度得到提高。例如:可以运用网络提高安全防御能力,从病毒、黑客等多个角度充分考虑医院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会计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储存和备份会计的信息也可以运用网络,使会计的个人信息得到安全保障;通过网络的平台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保护,从整体上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此外,保护会计信息化的安全工作、制造更好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是当前重要的工作;所以,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建立医院综合运营管理平台,实现各个业务处于标准化,并且逐渐实现资源共享。

2.完善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想要使得新医院财会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工作力度有所增加,就不得不与医院的现实状况联系一起;想要医院信息化建设变的更加可靠,就应该从医院的自身出发,对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大力度。在进行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技术来为医院的会计工作创造一个优质的环境;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也需要进行完善,使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顺利的进行。对现代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根据有效的会计制度,并且不断的扩大医院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才能满足医院发展过程中,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从一定程度上看,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的程度可以充分说明医院会计工作整体的管理水平,所以,提高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标准性对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相反,会计信息化属于医院管理的一部分,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它,并且都是相互影响的;因此,结合医院的目前状况使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就要结合现实社会的金融化理念,才能使医院的会计工作变得统一性、全面性,并且使它能够与其他的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交流。

3.加大对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实现内部控制管理在会计的工作中,提高对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能够有效的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会计信息化管理也使会计工作难度有所提高。针对于这种情况,医院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医院会计工作岗位的责任制度,使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得到更明确地认可;并且通过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来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此外,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也要不断加强,使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得到提升,业务水平有所进步,带领会计工作人员在提高个人工作水平的同时适应医院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另外,还要加大力度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鼓励会计工作人员树立个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医院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渐渐的被会计化管理技术所覆盖,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内部机制;同时,医院也要结医院内部的实际情况,对医院财会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和利用,并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来促进医院会计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医院的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尤其是整体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信息时代下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健康方面也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所以,医疗保障成为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颁布新医院财会制度则是改革医疗结构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对医疗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化医院财务工作已大势所趋,而财务信息化却能够降低人工操作的步骤,并且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失误概率;同时,能够提高财会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医院管理人员应该看清现实状况,做到主动出击,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进度,保障其能够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孙冰 单位: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参考文献: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8)

    二、企业缺乏具有执业素质的专业会计人员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通常为了方便,容易忽略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或者实践经验,这导致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缺乏具有执业素质的专业人员容易对企业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着缺陷,如果招聘的人员缺乏执业素质,那么在会计人员的工作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错误,同时也影响着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执业素质的培养,确保他们能够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会计文化建设水平。

    三、如何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9)

一、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

会计文化是指在会计实践中形成的,被会计人员普遍认可的一系列物质产品、规章制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会计文化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这四个层次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企业会计活动中实体性的文化性设施与文化环境的总和。会计制度文化指企业的各种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行为规范的总和。会计精神文化是在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会计人员的意识、思想、理念、价值观,也是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行为文化是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工作学习和生活行为折射出的动态人文文化观念。

由此可见,会计文化渗透在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并且推动或制约着会计工作的发展。在航天事业“推进二次创业,谋求跨越发展”的今天,会计文化建设更具有深远意义。

二、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会计物质投入、制度建设、会计信息化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等。这使得会计工作环境、财务管控能力、会计人员素质都得到较大的提高,对会计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从制度系统性、人才综合性、会计信息化系统性、推动企业发展、提供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从制度文化来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到位;成本控制制度单一,缺乏系统性,基本无奖惩手段,执行性差;各个部门分别建立制度,缺乏全局观念,会计制度建设落后,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人才队伍建设单一,专业知识较强,但知识面狭窄,缺乏专业知识与业务知识相融合的综合性人才。会计人员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参与意识不强,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会计工作的基础阶段,加之工作强度较大,无暇旁顾,分析应用能力较差。

(三)会计信息化缺乏系统性

近几年会计信息化建设加强,但管理基础薄弱,跟不上软件的发展速度,软件在实际应用时问题较多,运行效率较低。更有几种软件同时使用,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反而造成工作效率低,需要加强系统性建设,更需要加强基础管理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四)缺乏成本意识

航天会计文化以科研生产任务为重的特殊性,造成航天企业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企业缺乏成本意识,企业职工更是缺乏成本意识。虽然上级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问题,通过下达成本考核指标来控制成本,但要真正做到成本控制还需时日。

(五)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缺乏融合

因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缺乏融合,造成会计文化基础不牢,缺乏发展动力。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推动企业的会计文化发展,反之亦然。如两种文化各行其道,必然会阻碍企业提升发展。

三、完善航天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制度文化是企业会计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框架,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现会计文化功能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主要建设。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运作形式,在经过严密调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建立会计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而针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责任到人,以保证会计制度落到实处。此外,企业还需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各项经济活动的保障。企业应按内部控制的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五原则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以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有效运行的保障,它不仅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各项指标的提高,还可以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内部控制通过系统程序和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加强监督、监控。企业的制度建设应该是一系统工程,应统筹设计运行。

(二)建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优秀的会计文化是靠优秀的会计人才建设完善的,因此应强化会计队伍的建设。企业随着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更需要既懂业务又懂财务的综合性人才。要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优秀的会计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优秀的会计人才,更能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融入企业,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还可以通过会计人的努力将其传递给其他职工,从而促进企业发展。随着国企改革,市场竞争逐渐引入企业,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受到高度重视。企业应以人员的管理、发展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会计文化。应充分了解队伍现状,开拓会计人员视野,树立市场意识、成本意识,制定建设规划,营造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建立合理的人才梯度,做到高、中、低搭配。正是优秀的会计文化推动了会计人员的发展,同时,会计人员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推进会计文化的进步。

(三)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础。航天企业因一些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流程不通畅,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造成一定阻碍。例如,库存材料基础信息不完善,给从源头上控制产品成本造成困难。又如,管理流程不通畅,监督管理难以开展,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科研成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应加强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进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应该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通过强化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全面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战略之一,会计管理信息化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企业信息系统成为有机整体,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时代中,航天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建立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通过分析数据信息,监控目标的执行情况,预测发展趋势,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并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四)推进成本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推进成本控制,提高市场竞争力是航天会计文化建设的重点。较长时间航天企业军品价格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国防科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和《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军品利润为定价成本的5%,这导致成本越高,利润越高,造成企业从上到下成本意识淡薄。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总装备部联合下发《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文件。该文件要求项目立项时要有技术经济评价,研制过程中要有目标价格控制,最后产品批量生产定价时要参照目标价格定价。此时成本管理才被重视。因此,航天企业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这也体现了航天会计文化的特殊性。成本管理并不是单纯降低成本,而是为了保持企业发展创新、提高营运能力和竞争力、长期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该措施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平衡管理。目前航天军工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生产与科研交叉、型号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客观上给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企业要统筹平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平衡内外部环境,不断提市场竞争力。

(五)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企业员工应共同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基础,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等,都深刻融入和表现在会计文化中。企业文化往往以企业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宗旨、企业精神等。会计文化表现为会计行业的共同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决定了会计文化的物质基础,脱离企业文化的会计文化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文化不仅仅会影响与会计文化具有直接关系的人和内部控制机制,也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应与企业文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互融合。

总之,航天企业的会计文化的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会计文化在企业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支撑,应做到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航天会计文化建设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总体看,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文化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航天企业快速持久的发展不仅依靠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创新,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航天会计文化也是其基础。会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优秀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与会计文化的融合。具有航天特色的会计文化与企业发展的融合,是促进航天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航天会计文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航天企业的竞争力,促进航天企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参考文献

[1] 陆盘忠.论会计文化建设[J].会计之友,2011(11).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篇(10)

论文关键词:国际协调;会计国际化;会计环境;会计标准

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将来世界各国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过程中来,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面临并应予关注的问题。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会计国际化实质上就是各国的利益协调,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都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中国更要参与到这个协调中来,并且要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1会计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流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融入到国际经济潮流中,任何国家如果要脱离世界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而谋求自身较高水准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员,我国的经济大门将向世界敞开。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我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在更大程度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这样超越国界的经济,必然要求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要有统一的“文字”和“规格”,以消除语言障碍,为国际经济交流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便利。

随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作用,深刻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正是因为信息技术革命才为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各国际或者区域组织在国际协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也成为推动会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力量。

2从实际出发,确立正确的会计国际化态度

中国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会计协调。促进会计的国际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需要资金,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了引进外资的工作。引进外资需要相应的投资环境能合理保护外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而我国传统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外国投资者很难看懂当时的会计报表(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为此,中国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尽管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中国实际上也是国际财务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为此,中国一直以十分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并支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包括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推动全球会计准则协调与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尤其是在会计改革和会计标准建设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对于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立足于我国国情,立足于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地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除非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与我国的法律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切合我国实际。当前,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国际国外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必须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准则建设和国际会计协调的步伐,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协调的重点问题,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及其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并与我国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推进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进程。

3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会计国际化道路

对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我们不应被动消极地接受其他国家协调的结果,而应积极地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利用国际会计资源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一方面,我们既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协调的发展和动向,充分借鉴吸收有益的技术和经验又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简单照抄国际会计准则;另一方面,我们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会计协调的进程中,施加我们的影响,使国际会计准则也能解决我们国家所面I临的一些特殊会计问题。

从市场本身的发展看,我国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允价值难于形成。特别是国有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易比较多,且关联交易较为普遍,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也为上市公司粉饰财务报表有了可乘之机。而对这种情况,我国不得不对非货币易准则进行修订,从我国实际出发,要求企业将所有非货币易均作为同类非货币易处理,同时我国对债务重组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规定,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从企业监管和业绩评价看,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公司进行监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利润而不是未来的现金流量,强调的是过去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对利润指标较为重视,而国际财务报告准确规范的重点是资产负债表,按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侧重于规范利润表与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负债表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所遵循的会计原则也不一样,这就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等方面难于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全一致。

从法律制度方面看,我国的法律体系属大陆体系。法律条款规定的内容必须予以遵循,相应地,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中也要体现涉及国家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比如,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应从税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和公积金等,这些法律规定必须写进我们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中,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提示。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看,在中国,国有控股企业居多,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社会公众等投资者则是一些较为离散的小股东,机构投资者较少,与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有着明显的区别。

为此,我国现实的选择必然是既要吸收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尽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但又不简单地照抄国际会计准则,要从中国现实的会计发展实际出发,主动地协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所以在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过程中要从内容、形式等多方面体现中国特色,不仅考察其技术的可行性,更要考察其产生的环境背景;不仅要重视现在环境下的适应性,也要注重它的前瞻性以及我国会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对会计国际化可能提出的新要求。

虽然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更为重要的是,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否则,不但问题无法解决,并且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健康进行,由此带来的改革成本和风险是巨大的。各国的会计国际化都要有一个过程,不能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现成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尊重各国环境,研究各国存在的特殊问题,不断调整改进,完善国际准则,使之适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会计环境与国际会计准则针对的发达市场经济环境显然是存在差别的,因而我国会计标准与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所存在的不一致之处是受我国的现实环境所限,也是必然存在的。因此我们应向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积极反映我们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我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我们将会更广泛地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协调。。

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如英国的会计国际化协同进程的方式方法,抓紧研究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动力、原因和后果,深入探索会计国际化的具体步骤和处理方式,将对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颇有助益。首先,在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中,最基本的是应达成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的概念框架。在会计术语和内容都相当准确一致,各个具体准则制定中均可依赖的框架上,就等同于在共同的目标和基础之上进行具体准则的协调进程,单从会计的角度考虑,这无疑会减少协调中的磨合,加速协调的进程,为中国会计准则最终国际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其次,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制定进程,以适应经济高速国际化的需要。制定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进程表,深入分析国际化的背景、原因和后果。并着手进行准则间的详细分析和差异对比,使我们会计国际化走上系统性,实质性议事日程。再次,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因此除了力求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之外。如何尽快提高会计实务的质量,实现会计实务操作的国际接轨是会计国际化的又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全面正确认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以及如何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新构架下发挥我们的作用。从而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兼顾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全面、广泛地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包括积极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等,另一方面,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协调的同时,反映我国的特殊情况,尽可能地在国际协调方面施加我们的影响,以便在国际化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新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应该积极地与经济背景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具有相似特征的国家开展区域间沟通、对话和合作,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的影响力。此时,我国更应当加强与亚洲国家会计机构间的沟通与合作,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化会计准则提出意见和要求,可以扩大亚洲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使之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并确立我国在亚洲国家会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进行会计改革,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会计人才队伍作保障。一方面:我国整个会计人员队伍素质不能满足会计改革和进行国际协调的需要,做好会计的培训工作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仅财会人员需要学习,单位负责人也应当能够了解一些会计知识,还有监督、检查等部门也需要接受新的会计知识。另一方面:面对我国会计的日益国际化,国内的会计人员不有只重视国内,而要将眼光放远于世界,将自身的知识与国际化的会计潮流相融合,这样才能够更加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逐步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

上一篇: 中国金融发展史论文 下一篇: 社保审计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