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设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5 21:07:00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1)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2)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跟随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人类文明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20世纪后10年,以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契机,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逐渐以信息为中心,信息时代更离不开网络, 任何一个规模企业尤其开始依赖网络,没有网络企业就面临着落后.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2、可行性说明: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3)

http://

关键词 :广电网络集团 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

现在无论国家和企业都在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治理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所以一系列的管理理论都被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并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电网络集团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把内部控制这一理论运用到日常管理当中,极大地提高了集团的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内部控制首先起源于欧美,在欧美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由于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水平总体较低,不能盲目地使用内部控制理论,更不能把外国的经验直接套用在广电网络集团上,应该在我国广电网络集团的实际情况上合理利用内部控制理论。所以本文探讨了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并分析现阶段存在的发展问题,最终提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以期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现状

1.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相关概述

中国各省的广播电视网络集团均由当地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国有控股大型文化高新技术企业。各省广电网络集团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工作量很大,并且要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不断扩展业务范围的同时还与其他大型国企展开合作,如移动、联通和电信。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管理漏洞频现,管理水平跟不上集团业务的发展要求,严重影响了集团的战略地位。面对内部管理问题,广电网络集团需要新的管理方法重整旗鼓,内部控制理论便被提出来,在管理层得到广泛共识,逐渐被集团内部认可并逐步得到应用。

2.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

(1)内部控制发展时间短,企业基础较弱。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在中国发展时间较短及企业基础薄弱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内部原因。我国企业起步较晚,发展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总体水平较低,基础薄弱,与外国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先进的管理理论基本起源于发达国家,这些理论在发达国家的各个行业被运用,已经变得很成熟。然而我国企业接触这些理论较晚,广电网络集团运用内部控制理论也是近几年的事情,尚处于发展阶段,这导致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不够成熟,与企业的总体结构不协调,需要进一步磨合。企业基础薄弱是广电网络集团现阶段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壮大企业经济实力,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2)我国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我国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广电网络集团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外部原因。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就没有企业根植的土壤,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会发展得好。我国企业受制的因素很多,比如繁琐的官方文件,权利的过度压榨,企业之间凭的不是实力而是关系,缺乏公平的环境,审批一项权利需要经过很多程序等等,这都极大地削弱了企业的积极性。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环境受到全国大环境的影响,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政府简政放权,企业争取权益,外部环境就会变好。

二、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思想不到位,企业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控制思想不到位,企业控制体系不健全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出现的根本问题。广电网络集团如中国大多数企业一样,任何决策都由领导拍板决定,领导意志就是企业意志,民主思想得不到发扬,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企业员工思想散漫,没有积极性,规章制度就是一纸空文,这就导致内部控制思想得不到体现,企业意志不能很好贯彻,企业行动效率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控制体系没有得到健全,制度上不完善,领导和员工会钻空子,内部控制必然遭受很大的影响,没有控制思想和控制体系的内部管理就是一般散沙,根本解决不了企业的发展问题,反而拖后腿。

2.集团的内部审计不足

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不足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关键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三十年,为我国企业发展创造了很大成就,但是我国的企业官僚思想根深蒂固,内部审计往往在权利面前就失去效力,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集团必须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不足,才能杜绝权利的滥用,从而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顺利进行。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审计人员不专业,审计素质偏低。我国审计专业开设较晚,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大部分是从会计部门分流过来的人员,审计能力不足;二是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许多企业的审计部门与财务会计部门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且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3.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与监督机制

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与监督机制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完善的组织设计以及合理且有力的监督机制,两者对企业的有效运行提供重要保障。良好的组织设计使结构运转更加流畅,部门之间可以有效配合,员工之间交流没有障碍。缺乏良好的组织设计让广电网络集团管理上比较混乱,没有章程,严重影响集团的发展。良好的监督机制可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权力得到约束,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公平,员工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有活力的企业就有生命力。然而广电网络集团缺少合理的监督机制,这直接阻碍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及缺乏激励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落后和缺乏激励措施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重要问题。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水平落后,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准,一个原因是时间发展较短,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征程,企业各方面的发展相当完善,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很值得广电网络集团学习。文化建设落后,企业就没有凝聚力,构不成一个整体,企业员工也就没有动力,企业谈何发展。激励措施也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措施可以提升集团内部的竞争力,让企业拥有活力,从而提升集团的创造力,没有良好的激励措施是集团制度建设的不足。

三、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积极完善治理结构,优化内部控制系统

积极完善治理结构及优化内部控制系统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根本策略。国家在提倡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这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企业也需要提高治理能力,这是企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企业结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提高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治理能力,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结构,处理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部门之间相互协同,这就会使集团运行更加流畅,提高效率。另外集团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得到优化,如果集团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和物力,从而直接提升企业的治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水平。

2.强化集团内部审计

强化集团内部审计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保障策略。内部控制系统是以集团的企业结构为基础,这些都需要人员进行管理,有人治必然会产生腐败和不合理,这就需要加强广电网络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核心在于加强企业集团审计组织建设。第一,集团公司要在董事会下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第二,企业集团总部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对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开展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第三,对较大的下属子公司,企业集团总部的审计部可以派工作人员兼任该子公司的特派审计员,以方便了解子公司的情况,这样小仅能够保证审计员工作的独立性,还能通过审计调查和项目审计为企业的领导提供及时、真实的审计信息。

3.制定配套的规章和制度来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标准

通过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建设来规范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标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国家在提倡建立法制国家,任何事情都要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由人治转变为法制,是未来国家的奋斗目标。广电网络集团也要跟上国家的脚步,用规章制度来管理集团,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标准,并建立严厉的奖罚政策。改善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难题,应该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来规范公司的内部控制,并明确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使其真正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集团的管理者应在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内履行自己的职责。

4.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文本新观念

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及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是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建设的核心策略。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的软实力,是中国的名牌,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建设必须与集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硬件与软件两者不可分割,制度管理硬件为文化软件奠定基础,文化软件为制度管理硬件创造力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集团的发展保驾护航。好的企业文化有强烈的向心力,整个企业充满着活力,并以人为核心,为员工着想。在这样的氛围中,员工满意度极高,对企业非常认可,愿意为企业贡献自己的能力,员工创新力也得到提升。

四、结论

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节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促进企业内部有效竞争,是企业自我完善的激励机制,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广电网络集团需要强有力的管理体制进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得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最终得出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对策,以期望解决广电网络集团内部控制的问题,能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http://

参考文献

[1] 温建民.浅谈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改进措施[J ] .中国集体经济,2012(1)

[2]唐丽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1)

[3]吴奕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

[4]彭梅.试论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J].企业导报,2012(1)

[5]黄丽琼.论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外资,2012(5)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18-02

Application of VI Design Theory in the Web-based Courses Development

HU Ping1, QIU Xiao-hua2

(1.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JHC, Jinhua 321017, China; 2.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JHC, Jinhua 321017, 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inly elaborated VI design theory and it's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unifies the actual project "Multimedia Technology web-based courses" the development, key has carried on the elaboration to VI design theory practical application process, finally has also produced the question and the reference solution in the paper which appears in this process.

Key words:VI; VI Design; Web-based Course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对计算机专业或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缺口日益变大。怎样开展好计算机基础和专业教育成为很多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而网络课程具有灵活教学,自主学习,在线检测,资源共享等等优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计算机教育形式。在网络课程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怎样提高网络课程的可读性和易用性,进而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率,达到较高的网络教育质量呢?

在下文中,我们将从网络课程VI设计的角度,对VI设计的常用理论进行阐述,同时将结合实际项目,重点论述VI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2 VI基本理论

VI是英文Visual Identity的缩写,称为“视觉识别”,它是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企业识别系统)理论中的组成部分。CIS是将企业的理念、素质、经营方针、开发、生产、商品、流通等企业经营的所有要素,从信息这一观点出发,以文化、形象、传播的角度来进行筛选,找出企业所具有的潜在力,找出它的存在价值及美的价值并加以整合,使它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转换为有效的标识。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CIS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企业。CIS理论共包括三部分: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和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MI理念识别是指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战略;BI行为识别是以实现企业或组织的理念而进行的组织行为方式;VI视觉识别则是借助于传播手段,将企业形象和企业理念向外界传递,使其显性化。“如果说理念是企业的头脑和灵魂,行为是企业的处世方式,那么视觉识别系统就是其着装和仪表。”在实际应用中VI视觉识别系统,包括基础设计要素和应用设计要素两个部分。

VI设计是平面设计的一种,隶属于视觉艺术,因此,视觉艺术的构成法则和规律也多适用于VI设计。视觉艺术的重要本质是视觉形式的创造,视觉形式的创造决定着VI设计的生命。VI设计不同于一般的美术设计,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组织整体特色的重要载体,是组织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它属于一种组织行为,必须能使人感悟到组织精神的个性与内涵,传达组织的经营理念。因此,不能从纯美学的角度设计制作,以观赏价值代替实用价值,但也不能单单只求实用而忽视了美。由于VI的识别是通过视觉传达完成的,公众识别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VI若缺乏美的艺术表现力,则不能唤起公众的美感愉悦,识别认同的作用将微乎其微。因此,VI设计时必须遵循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调和与对比,比例与尺寸,色彩与联想,情感与心理等美学原则,通过独创性的符号立意来表现个性。

VI的设计程序可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成立VI设计小组。理解消化MI,确定贯穿VI的基本形式;(2)设计开发阶段,基本要素设计;(3)反馈修正阶段,调研与修正反馈;(4)编制VI手册,编制VI手册是VI设计的最后阶段。VI设计的基本原则:VI的设计不是机械的符号操作,而是以MI为内涵的生动表述。所以,VI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理念。风格的统一性原则;强化视觉冲击的原则;强调人性化的原则;增强民族个性与尊重民族风俗的原则;可实施性原则,VI设计不是设计人员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VI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符合审美规律的原则;严格管理的原则;VI系统千头万绪,因此,在积年累月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各实施部门或人员的随意性,严格按照VI手册的规定执行,保证不走样。[1]

VI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荷兰壳牌、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住友银行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

至于VI设计理论在网络中的应用,特别是网络课程中的应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还处于摸索阶段,VI的理论原则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否适用,下文将结合项目实例进行论述。

3 VI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以分为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这两个组成部分。是一种按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超链接的结构,对教材内容经过教学设计,以多媒体及网页形式制作的教学软件,可在互联网的网页浏览器中运行。[2]

网络课程是基于网上远程教学的特点,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又要便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讲授和从事相关的教学活动[3](如网上辅导、答疑和提交作业等)。

网络课程不但要把教学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较好地表现在网页上,即要对教案的文字、图表、视频和音频作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而且要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例如:安全、稳定、可靠和下载快等特点。

从上面对网络课程的定义和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网络课程视觉元素的设计非常重要,而对视觉元素的设计恰恰就是VI设计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在开发过程中尤其注意对自身视觉元素的设计,为了符合VI设计原则,所以决定采用既有的网络课程开发工具“弘成系统”,它是一个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是用来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开发工具。对于高校等机构,对课程有很大的需求,但课程制作又需要个性化的自主完成的情况。弘成科技特地推出的“弘成系统”是一个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它能使有任何多媒体课件制作需求的人员能够根据自己的创意,将文本、图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可以同步显示,从而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各种多媒体网络课件产品。利用“弘成系统”,结合本课程的开发设计要求,决定采用下面如图1所示的开发流程。

图1 网络课程制作流程图

首先,开发小组的组成应有:学科教学人员、教学设计人员、程序开发人员和美工。开发应采取项目制,由教学设计人员全面负责。

其次,整个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至少需要经过如下四个开发阶段:

(1)教学设计阶段:选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交互方式、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需要提交的文档是网络课件的脚本。

(2)软件原型开发阶段:将网络课件的脚本设计成可运行的界面程序,即确定程序的逻辑框架,色彩色调风格,使教学设计的意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本阶段应该提交软件原型及软件原型的使用说明。

(3)正式开发阶段:根据课件脚本及软件原型,开发具有实际教学功能的原件。在本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有:软件设计的技术报告,程序流程图,程序的源代码及相关数据清单。

(4)测试、维护、修订阶段:按照课件脚本的要求,测试软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测试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指标;程序开发人员根据测试报告修订程序,在本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有:测试报告、软件的修改记录、软件的使用说明。

从上述的开发小组成员和《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课程模板的设计和选定是由专业的美工人员完成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完全参照了VI设计准则,最终利用图像设计软件和“弘成系统”所得到的网络课程如下图2所示。

《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目前已经投入实际教学使用,各项反馈良好,尤其是在VI设计原则指导下得到的网络课程界面,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各项功能设计非常人性化,课程的使用率比同类网络课程高,教学效果好。

图2 《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

从《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我们可以认为VI理论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下面就几个典型问题予以阐述。

4 VI实际应用的常见问题

VI设计在网络中的应用,特别是在网络课程开发中的应用范例还较少,目前也没有统一的使用规范,从实际应用中主要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4.1 遵守VI设计规范,但切忌生搬硬套

VI设计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创作过程,如果一味强调美学原则,脱离实际应用固然不行,但是如果简单的把平面设计中的所有手法都搬到网络课程设计中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网络课程首先作为网络媒体存在,它来源于传统平面媒体形式,但又具有交互性、媒体种类丰富性等传统平面媒体不具有的特征,所以VI原则在网络课程开发中应该有所取舍,最终才能使作品成功。

4.2 “美”和功能应该统筹协调

VI设计与网络课程的关系应该是这样:首先,设计是为网络课程服务的;其次,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产物,就是说,即要“美”,又要实现“功能”;最后,“美”和“功能”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网络课程。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美”和功能应该统筹协调。

4.3 VI设计的趋同性问题

这里谈到的趋同是指在网络课程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许多网络课程的功能甚至教学目标基本一致,这就导致了界面设计的趋同性,带给浏览者的直观感觉就是你的网络课程同其它的差不多,辨识度低。解决趋同性最好从教学设计的根本入手,即找出更优的教学方式方法,更巧妙的利用网络的优势,新兴媒体的优势,使网络课程达到领先,则趋同性就会一定程度的避免了。

以上一些问题均是《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的VI设计过程中出现过的,并都得到了解决,希望本文论述的VI设计应用原则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能为同类设计提供参考。

5 结束语

本文结合《多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详细论述了VI理论在其设计过程中的实践应用。文中的开发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同类系统研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宇明. 电脑美术设计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5)

企业网络思想政治建设是企业宣传部门根据宣传学原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建设。其主要方式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信息网络化社会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现代方式。积极应对信息网络对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信息网络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所谓信息网络。就是一个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日用电子产品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地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个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企业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就是用丰富、正确、生动的信息,影响、熏陶企业职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的过程。因此,信息网络的出现和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将给企业思想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手段、效果乃至教育价值观带来全新的变化和新的拓展。

从教育主体来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亲和力。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的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层级性,而且与教育客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也更具有取得教育效果的魅力。

从教育客体来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主动性、主体性。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网络社会中的青年企业职工为主要对象,这是一支正日益壮大起来的队伍。他们的特点表现为:其一,年轻,追求高新知识,有理想。积极上进。其二,反传统.重时尚,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他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怀疑精神的现代人,同传统的受教育者相比。独特之处在于:其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中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寻找信息,选择信息。接受信息;其二,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发挥教育主体性作用.喜欢交流信息,信息.常常通过操纵信息的行为影响其他网民网友。

从教育内容上看,网络技术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其一,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其二.因网络的超信息量,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利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能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澡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职工们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企业职工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从教育方法来看,网络技术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传统的思想教育,大都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企业职工们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接受“灌物”。信息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多媒体”技术使企业职工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企业职工提供了色彩绚丽的图片、悦耳的音响、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它多媒体仿真画面,使企业职工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二、网络化浪潮使企业思想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与其巨大效能并存,也给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

从网络技术的全球性特征来看,西方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青年企业职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侵袭。1998年5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海军学院发表演说时宣称:当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美国的敌人已将战场从物理空间扩展到虚拟空间。”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提出:高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促进民主的原则,限制极权形式的蔓延;世界上的公民,通过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将有机会获得同样的信息和同样的准则.从而使世界上有更大意义上的共同性,基于这一战略方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特别是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传输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七思想,疯狂地网络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力图实现“分化”、‘.西化”的罪恶目的。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文化冲突”、“文化侵略”,也有人称之为“网络殖民化”。企业职工由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接受新鲜事物快,容易受到这种“西化”的影响.受其蒙蔽,甚至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位,以至于迷失方向。正如美国有人所言:’.什么样的人是新殖民主义者? 他们手中拿的是计算机而不是枪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信息时代的斗争已经从武力较量转变为信息的交锋,谁能让自己的信息量大限度地进人受传者的头脑,就会成为网络道上的霸主,斑得最后的胜利。

从网络技术的隐蔽性来看,青年企业职工面临垃圾信息、黄色流毒的侵害。网络上的信息可谓丰富多彩.浩如烟海,据统计,1983年以前全球数据库总容量为3.1亿条,1984年达到10亿条,1995年达到81.6亿条,2000年达到100亿条以上。不可否认,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企业职工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是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利用互联网的隐蔽性肆意散布黄色、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级趣味的网上游戏,不仅耗费了青年企业职工的大量时间,而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曾对国际互联网中的黄色信息作了一次较为详细的跟踪调查,统计出网中共有色情图像4506,0个在半年时间里,仅在美国就有6432,297人次调看。另据不完全统计.因特网上“法轮功”邪教宜传主页就多达四千多个.许多网站设在国外,李洪志一伙至今仍通过因特网,变换方式.躲避监察,向国内网民分发其邪教宣传品。企业职工一般计算机水平较高,调阅色情信息并非难事。所以如果没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自觉抵制黄色诱惑的坚强毅力一旦坠人“黄潮”之中,其后果可想而知。

从网络技术的虚拟化特征来看,导致了青年企业职工行为冷漠倾向的产生。一方面.青年企业职工的网络行为往往是在“虚拟实在”情形下进行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人机交往”,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中成为“隐形人”。这种情况长期下去,必然会影响和改变企业职工的生活方式,产生新的人际障碍,使行为主体冷漠,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使人产生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甚至情绪低落、消沉、精神不振等情绪。另一方面.由于时常可在网络上碰到诸如虚假信息,篡改数据文化、网上偷窃、传播病毒、侵犯知识产权等网络犯罪和不道德行为,也会使人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真实可信的人际关系难于存在,因而产生多疑、恐俱、防范等心理,最终加剧个体行为麻木、冷漠.产生更多的心理疾病,影响了青年企业职工的健康成长。

三、开辟倍息网络时代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企业思想政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的观点指导和领导的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配合培养既懂宣传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企业网络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学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文件打交道多,许多工作人员已习惯手抄稿件,习惯于各部门之间你来我往地交流文件资料,但随着计算机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计算机打印文件,使用网络进行资料交流,已是大势所趋。鉴于此,培养一支既懂宣传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复合型宣传思想队伍显得尤为紧迫。首先,这支队伍应当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仅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和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维护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责任感:其次、要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的问题.使网上的宣传思想工作既观点鲜明、又生动形象、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能够以敏锐的思维、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第四,要有强烈地开拓进取精神,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探索规律、在网络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6)

1 概述

求学网为您编辑了“计算机理论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计算机理论浅谈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的问题总结与分析

现代企业中,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IT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只有搞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才能够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之管理科学化。

一、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内容和特点

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是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实施,使各项目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实施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程序性。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

具体执行要包含以下三要素:首先是必须在一定的时间、费用和资源的限制条件下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其次是必须确保计划得以执行,并监督项目进展,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计划;最后是项目管理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计划。

这里拿本人参与的项目“浙江玉环人民医院机房改造及防雷接地项目”为例说明一下这三要素:因为医院早已投入使用,不能随便断电和断网络,故造成机房内部施工实施时间非常有限,只能利用晚上医院下班后的时间进行施工,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保证质量完成目标,制定一个周全可行的计划是最关键的环节。当时我们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是每天两组进行施工,白天A施工队进行外部防雷接地挖坑埋接地装置,夜里B施工队进行内部机房新设备安装接线,避免浪费时间。该项目另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合理分工,因为在医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环境,施工一是不能破坏现有设施,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行;二是要求安静,不能影响到病人和医生;三是机房接地和防雷接地要做成综合接地,对地电阻要求很高;四是这个医院的房子是老房子了,和新式建筑有区别,没有现成的钢柱做引下线,要重新做接地井,而且机房地板都是水泥,对铺设机房接地网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从这个项目我们就不能看出,计算机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必须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一味的按书本上的理论制定计划,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指定计划、合理选用和安排人员施工,才能使项目按时保质的完成。

4 网络结构规期设计方案

不同地区的矿区企业,在企业规模、经济条件、信息化设施及所处地域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规划建设矿区企业通信专网时,依据各自企业自身的特点设计和选择网络结构方案和网络模型。一个矿区企业专网的整体网络结构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但它们都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的网络结构组成的。

(1)淮南矿区专网网络结构实例分析

该网络结构是在对矿区原有通信网络、地理环境等方面经过广泛调研、方案选择、分析论证后设计的。网络建成投入使用以来。虽经历了几次较大的自然和突发性灾害(强对流天气、恶性交通、采煤塌陷区沉降等),但网络承载的信息业务没有中断,仍然安全运行。实践表明,此网络结构可靠性高,抗灾难性强。淮南矿区通信专网网络结构的主要特点:设置主环网、子环网,主环携带子环构成综合性网络,网络的基本形式为环形网,以光缆为主要传输媒介。

(2)规划矿区总体网络结构

从全局的角度规划矿区通信总体网络结构,一般包括矿区通信主干网络、子干网络、矿井或其它下属单位通信网络。

②矿区通信子干网络,是矿区内局部干线网络,它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分布相对集中或业务相近的单位通过传输媒介组织起来的网络。子干网络中的节点具有汇接矿井等单位内部网络功能,子干网络接入主干网络。子干网络数量的配置由矿区企业从属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业务种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来定。

③矿井或其它从属单位通信网络,是矿区通信终端网络。它包括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行政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自动控制、有线电视等系统。

(3)确定网络结构的形状

①环形网具有高生存性,抗灾能力强,矿区主干网络、子干网络尽可能地使用环形网方案组建。

②终端网络结构形状的配置比较灵活,方式较多,随单位内部具体情况而定。但为了安全起见,需采用多通道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

(4)网络的组建和管理

①矿区主干网络实现全程全网集中管理,子干网络、终端网络可实行分级管理。

②子干网络汇接入主干网络,主干网络和子干网络均可以汇接终端网络。为了组网需要,主干网络之间、子干网络之间、子干网络与主干网络之间可实现相交、相连、相切。

③新建网络结构具有可发展性,为企业网络未来的扩容、更新和升级做好基础。同时,也具有兼容性,能够实现企业原有网络的接入或与其它类型网络的互连。

④网络节点之间的传输媒介以光缆为主,对条件受限的个别地点,采用微波或其它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

5 结束语

矿区通信技术经过了多次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带来了通信网络结构及其规模的升级。为适应技术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矿区企业网络结构从传统的、简单的点对点式的通信模式发展成现代的综合性、多样化的网络结构。网络中承载的业务由音频、电报信号发展为可同时适时传送的图像、声音、文字等数字信号。现在,矿区企业的网络结构不仅具有开放式的外网互联功能,还具备适应企业自身需求的安全监控、生产调度、自动控制、视频会议、自动办公、业务管理等功能。矿区企业的网络结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其规划、建设和管理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7)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中所列计算机基础课程之一。为使该课程能够对普通高校学生更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笔者对该课程的定位、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讨论,并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课程对象的特点

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普通高校学生可能来自各种专业背景,对课程内容会具有一定的预期。由于中国互联网用户在2010年12月已经达到4.57亿[2],对于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和应用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属于基础课,选修此课程的学生具有哪些特点?他们具有怎样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背景,又可能从事哪些形式的工作?

我们经过对几年来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技能测试和毕业生的去向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由于因特网技术在中国的普及,即使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也具备使用网络的经验。在学习计算机网络之前,大部分高等院校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或“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计算机类通识课程。其中,计算机网络的内容(包括实验)会占据一定篇幅和时间,但大部分学生对网络的基本应用并不陌生。

2) 除了上面提到的两门课程外,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学生所具备的其他前序课程很难预知,这给课程的开设和内容的选定带来困难。

3) 学习本课程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工作。

2计算机专业和非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的区别

与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相对比,非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有以下不同点:

1) 可以确定与计算机有关的前序课程,但后续课程则无法确定;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前,一般已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后继课程可能会有“组网技术”和“TCP/IP”等。所以,为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

2) 目前一般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48学时(包括实验时数)左右,课堂授课学时在32学时左右。而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的简化,比较适合于工科专业的学生。但对于人文、经管类专业,则显得比较艰深,且应用方面的内容偏少,内容缺乏针对性。

3) 由于对网络应用的熟悉和对深入学习网络应用的预期比较难以满足,造成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兴趣减弱,选课学生数量减少。

3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实践

如何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例如,传统的计算网络课程通常把重点放在网络理论,在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分层讲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具体内容[3];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则把重点放在路由器、服务器配置和组网技术上[4];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偏重介绍HTML、网页设计和网络程序设计等[5]。

对于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学习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后续课程,所学的内容很难转换成为实践技能;如果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类课程,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可能难以保证;在计算机网络应用类课程中,如果需要学习网络编程,一般需要有程序设计方面的前序知识。

这样,一门针对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课程内容应该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网络知识内容有传承、有区别;

2) 应该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工作时可能用到的知识;

3) 由于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应用系统可能涉及网页设计、网站管理、网络编程、数据库等诸多内容,即使不能一一尽述,也应该通过一定的模型和实例进行这些知识的普及和训练;

4) 有一定的理论内容,便于学生深入对网络知识和理论进行探讨。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在课程定位、教学实验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等作了以下改革和调整。

3.1课程的定位

为学生日后在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提供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应用技能。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准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基础。

3.2教学和实验内容的组织

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与选课学生的交流,我们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划分成四个方面:懂、建、管、用。

1) 懂:认知网络,了解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2) 建:建设网络,利用各种网络设备和技术,建设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3) 管:管理网络,保证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数据安全和可用,进行网络信息和控制。

4) 用:使用网络,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NOS)、资源、创作软件的选择、比较、应用。

理论内容与实验内容构成1U1的比例,务求所学习的理论内容可以转换成为工作技能,或能够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相映证。

3.3主要的改革内容

把课程的核心从网络体系结构逐渐转移到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上。换言之,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课程重点从以往的对通信理论的关注和网络建设技能的培养转移到运用、掌控和应用资源子网内的各类资源上来。

把网络体系结构中的主要内容压缩简化,突出与企事业单位应用有关的内容;淡化通信子网的理论内容,说明当前网络技术中影响企事业单位网络应用发展主要因素和发展方向。例如,在因特网环境下,分析多媒体通信所受到的制约因素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案。

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是网络化企业的主要信息技术模型。该模型2003年由Flashmap Systems公司()的Jeff Tash提出,并在企业界有重要影响[6]。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基础的构件主要可以分成六个方面:网络通信设施、主机(或智能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软件、中间件、管理类软件。

1) 网络通信设施。

从企事业单位的角度来看,网络通信设施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网络并与其他广域网络相连,由于考虑到企业信息设备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和竞争策略,必须仔细规划信息系统的端接设备、服务器硬件、网络介质、交换、传输和安全设备以及广域网互联或因特网接入方案。

2) 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

由于在企事业单位中,两类设备在端接设备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这就是普通用户PC和作为企业服务资源驻留并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用户PC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直接关系到企事业单位每位员工的生产和工作效率。现代PC的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但也复杂和脆弱。一个简单的网络故障可能发生在应用软件配置、病毒作祟、操作系统缺陷、网络带宽、域名服务器故障等。所以,在用户PC和操作系统的选择、维护和更新上,必须有全局的规划和考虑,以便保证信息环境的正常运行。而服务器则是企事业单位具有全局影响的资源,尤其需要向学生介绍服务器设备中大量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应用。并考虑服务器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规划、选型和升级对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

3) 客户端软件(Clientware)。

因特网不同于传统电信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新的网络应用方式不断涌现,除了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C/S)的应用如万维网、FTP、电子邮件、Telnet之外,对等网(P2P)应用开始席卷因特网的带宽。无论是C/S还是P2P的应用模式,选择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界面友好的客户端软件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4) 服务器软件(Serverware)。

服务器软件运行在企事业服务器上,其特点是多线程、多应用程序同时运行,为众多的客户端提供服务。由于具有全局性的影响,其工作性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网络的普及,服务器软件的选型、安装、配置、测试和优化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

5) 中间件(Middleware)。

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有一类非常重要,又常遭忽视的应用软件,这就是中间件。中间件是在两个应用程序(或进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软件。在我们讨论的基于因特网的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架构中,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和网络之上,服务器软件(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端软件之间,管理类应用软件的之下,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管理类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应用软件。

6) 管理类软件(Manageware)。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转向B/S结构,也就是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因特网社区中,基于Web的管理类软件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MS),它有以下特点:

(1) CMS的运行需要依赖所有企业信息基础架构中其他构件的服务。

(2) CMS门类众多、专业性强。大致的分类包括门户类、论坛类、e-Learning、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等等。

(3) 由于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OSS)的存在和繁荣发展,直接采用CMS应用系统和进行二次开发可以缩短企业信息基础架构的实现周期和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今天的企业信息基础架构(尤其是对国内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的实现可以由传统的IT技术开发方式转向资源技术(Resource Technology,RT)开发方式。

4课程内容与实验设置

在上节所述理论模型的指导下,我们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常用的协议、应用方法以及企业信息基础技术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应用、建设、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初步了解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对企事业单位网络平台实际应用管理能力。因此,我们设定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内容和实验,以48学时为例,我们将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验按1U1安排,也就是24学时授课,24学时上机(参见表1)。

5重要的实验案例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中,由于企事业单位信息基础构架的引入和实验学时比重的加大,对课程实验内容的充实、实验间的逻辑关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们举出课程改革中,我们所设计的实验序列,希望给读者一个感性的认识。

1) 客户端比较与评估。

作为一般的网络用户首先面对的是各类网络应用的客户端,学会选择和评估客户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以浏览器为例,由于浏览网页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而浏览器则是互联网应用中最常用的工具软件,它的性能、功能和安全性将直接影响我们使用因特网的体验和感受。由于国内的大部分企业网站(例如,大部分网上银行)是针对微软的IE浏览器设计的,所以针对IE浏览器的应用和优化内容属于必须的教学内容,而其他的别具特色的一些浏览器设计,例如,Firefox的属性页面对了解网页的设计、文字编码、媒体应用和链接非常有用;谷歌Chrome的简洁、明快和高效也与IE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外,作为C/S的典型应用,腾讯QQ和谷歌地球也是用来反衬B/S应用的客户端选择和对比的重要案例。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客户端类(Clientware)。

2) 小型服务器程序的安装与测试。

在Web服务器上以HTML页面超文本的形式企业内部信息,提供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构成了企业内联网的基本结构。在TCP/IP网络上建立并配置Web服务器是企业内联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这个实验中,使用一款称为Xitami的小型Web服务软件。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Web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安装、配置和网页的与测试。与之相关的实验包括简单网页制作(使用MS Office组件)、计算机中的防火墙软件的设置(大部分PC防火墙软件会屏蔽Web服务器的功能)、使用DOS中的网络指令检查本地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占用状态(图1)、FTP服务器资源以及实名和匿名登录(Xitami支持FTP服务和实名登录)。进一步的扩展实验内容包括服务器程序的参数定制和测试。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

3) 局域网上的协议分析器实验。

协议分析器也称为嗅探器(Sniffer),是网络实验中的重要工具软件,可以形象地展现网络通信的过程,例如,利用CommView对捕获的数据通信内容重新构建通信的“会话(session)”过程。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也许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例如,在讲授网络安全保障时,该软件分别用来针对PC、服务器进行通信进程和内容分析、安全保密通信测试和局域网健康状况的诊断等。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在网络通信设备、主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两类组件的结合部,进行系统的分析、诊断。

4) 标准服务器套件的安装与测试。

当前常见网站的构成,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案,一般需要包含Web、数据库、邮件、FTP服务器和中间件程序,例如,Tomcat + JSP + Oracle或IIS + ASP + SQL Server。我们采用的是Apache + PHP + MySQL方案,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有Apache Friends这样的优秀软件可方便非专业的学生实验;二是在PHP平台上,有无数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可供选用。作为企业Web服务器的重要应用,Web内容的访问认证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企业网站,往往存在一些访问,可能需要在Web区设置访问许可机制。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服务器类(Serverware),并需要中间件支持。

5) 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定制。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与测试。由于不同的专业,需要、管理的内容大相径庭,所以在内容管理系统的选取上,有很大的空间。一般建议以门户类(portal)作为经典案例教

学,无论在系统配置、内容与管理、网站功能的扩展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作为课程的大作业,可以按照不同的专业门类,分别布置,如师范类学生可以使用“魔灯”(Moodle,一款著名的学习管理系统),管理类学生可以选用sugar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可以选用osCommerce等。使用内容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在于,实验中用到的开源项目,一般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工程训练价值,是与社会需求和全球化的IT发展趋势一致的。这就使得这门课程的实验可以具有前瞻性,并直接发挥社会效益。从企业信息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属于管理类(Manageware),是整个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为学生了解企事业单位基于因特网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钥匙。

6) 上网内容管理系统。

本课程的大部分实验,可以直接在MS Windows环境下完成,这对完成实验和课程内容教学的入门门槛并不高。但是,由于实际的网络环境大部分运行在Unix/Linux环境下,所以为学生提供真正的网上和实践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高校的网络实验环境中,为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一台计算机来安装Linux和相关的服务器环境,存在一定技术、维护和资源上的困难;但是,安装一台Linux服务器系统(Linuz+Apache freinds),并为每一个选课的学生提供一个上网的帐户并不是特别的困难。

在此环境下,不仅可以用来训练学生使用Linux这类网络操作系统,还可以完成上网静态网页、动态网页和内容管理系统的安装、定制等。同时,又有明显的展示、比较、观摩、参考作用。从企业信息

基础构架上看,该实验可以把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中间件(Middleware)和管理类(Manageware)整合在一起,起到一个综合性实验的效果。

在上述实验序列中,需要说明以下几点:

① 对于课时较短的课程设置,可以选择上述的3)、4)、5)三类实验内容,这是课程的核心内容;

② 对于课时较长的课程设置,可以增加“网页设计与编程”,进一步加工较细粒度的课程和实验内容;

③ 以上课程的进展方式,可以是“自底向上”(文管类学生可以从客户端内容开始),也可以是“自顶向下”(信息类学生可以从管理类软件开始)。对于后一种教学方案,我们在第一周就把“应用服务器(Apache Friends + CMS)”交给学生做内容管理系统的定制实验。这样,即使在较短的课时(如16学时+16机时的选修课)里,也获得令学生满意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以上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已经体现在我们的一些网络教课书和课程实践中[7-8],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这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面向人文、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和部分在职进修培训的教学中,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接纳和好评。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熟练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与网络有关的问题,并成为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在2009年5月,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部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培训中,本文所涉的实验框架和内容得到参训的700余位高校教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3-70.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5.

[3] 王卫红,李晓明.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前言,ⅩⅢ-ⅩⅣ.

[4] 徐远超. 网络工程实用技术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目录1-3.

[5] David Powers. PHP与Dreamwaver基础教程[M]. 陈宗斌,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目录,1-3.

[6] Paul Gustafson & William Koff. Open Source: Open for business[R]. Fairview Park Drive Falls Church, USA: 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2004:14-19.

[7]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服务平台[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24-126.

[8] 冯博琴,程向前.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26-28.

A Reform to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HENG Xiangqian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项目教学模式是围绕1个或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综合了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本文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现有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了解构,提出了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全新的项目教学模式课程系统。

1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建构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与座谈,对珠三角、泛北部湾经济贸易区对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和包括省属高职院校在内的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调研,结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状,与相关企业专家合作,按照“建设网站网络构建管理网络”的思路,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要求,对高职网络技术核心能力进行了提炼,见图1。

在核心能力解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对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将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能力融入教学体系中,提出了完成真实工作项目为目标,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准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课程体系的建立凸显了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并鲜明地表现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以项目教学为核心,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体现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可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参加相关认证考试,并以完成项目的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作为检验标准。

2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1) 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站建设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岗位能

力,归纳出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知识体系;采用任务驱动与项目案例教学以及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训练等方式,以获取网页设计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维护与管理数据库、网站测试与网站运营等核心课程;使学生熟悉网站架设,了解网页设计构件,既具备网站前台设计技能,又具备网站后台数据库设计和程序开发能力,既能从事有关网络程序设计、动画设计、图形图像处理、页面设计及美化等相关工作,又具备网络自主创业能力。培养网页设计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3。

(2) 培养网络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岗位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来重构课程;采用项目教学,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以获取国家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网络应用工程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构建小型局域网、网络设备调试、Linux网络管理、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等核心课程;通过真实项目的实践,使学生能安装、配置和维护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常用的网络设备,培养学生对各种设备和不同的技术的整合能力,从而能构建大中型企业网络。培养网络工程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4。

(3) 培养网络安全工程师的课程体系

按照网络安全工程师岗位任职要求,通过分解职业能力,归纳相应的教学知识点;采用项目案例教学,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实战,以获取网络安全工程师证书为评价标准,确定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安全审计与风险分析、数据备份与灾难恢复、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等核心课程;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掌握一般的防黑客技术及防病毒技术,掌握主流操作系统安全机制,能够规划计算机网络安全平台,具有信息安全分析与实施能力,并具备快速跟踪信息安全新技术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意识和方法。培养网安全工程师的课程解构框架见图5。

3项目教学工学结合模式创新

我院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契机,各专业根据其不同资源和特点开展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式的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四年“项目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了“项目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如图6所示。

(1) 教学实训体系引入生产性项目

以网络组建、网络安全管理、网站建设技术能力为培养目标,引入合作企业的生产性项目,依托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与合作企业的人才资源,将对外承接的生产性项

目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与生产论进行整合,形成项目教学案例或生产性实训项目课程。

(2) 教学实训过程贯穿项目研发主线

学生从第一学年就开始实施项目案例教学,通过模拟成熟的生产项目案例来学习网络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逐步形成职业用网、建网、管网的职业习惯;第二学年进入生产性实训,直接参与在建的网络工程项目,熟练掌握网络工程技术,适应企业团队技术工作要求;第三学年到合作企业参与实际网络项目建设,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直接连接。

(3) 校企互通共建项目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共研、岗位交流互换等途径,提升项目团队的教学与技术研发能力。本专业教学团队计划到2008年底,达到专职教师12人,其中来自IT行业专家6人,在广西IT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工程师4名,获得CCNP或CCIE认证教师2名。

(4) 共建基地实施产学一体共训

将企业引进校园,共建生产研发、教学实训、培训鉴定一体化的产教基地。企业带入项目、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等,与学院专业教师、学生共组项目研发体,实现项目生产与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实训分项目组进行,实行企业员工制管理,按企业技术与绩效考核标准检测、考评学生的技能与工作业绩。

参考文献:

[1] 朱雄军.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 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3] 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1-61-03

System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industrial culture

Fang Xiaodong

(Donggua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Abstract: After a surve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ultur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dustrial culture is introduced to the design of a competence-oriented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s. The practical content, methods, paths and carriers of “Industrial culture i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ulture in class” are explored, taking the working valu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way of how to carry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oriented network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environment is discussed. Vocational network designing strategies, proces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under the guideline of industrial culture, to increase the developing quality of competence-oriented network course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industrial culture; moodl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course; educat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0 引言

工业文化是多样性的世界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的产生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产生,文化的积淀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积淀,文化的发展即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发展。当今世界先进工业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方向是在能力本位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工作岗位实际需求而不是系统化知识体系来设计和开发课程[1]。我们认为,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工业文化的结合,可以为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以能力本位的网络课程教学环境也可以充分地体现校企合作办学的思想。

我国传统教育强调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思维习惯制约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网络教学给职业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大多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网上翻版,还未形成自己的职业设计体系和特色。因此,思考如何在现代工业文化的指导下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职业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制作出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的校企合作教育特点的网络课程,促进校企合作的教学设计等是十分必要的。

1 工业文化理论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目前的职业院校教师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希望把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对职业教育学习者来说,一个好的在校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其综合的素质,这个综合素质的形成是由课程知识、人际关系和企业文化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充分整合校内外因素的教学设计来展开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职业教育的网络课程设计应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岗位具体需求重新设计职业教育内容,将传统教材按照学科逻辑呈现的知识点转化为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学习者探究学习内容,并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师引领性、学习的互动性、过程的挑战性和自觉性。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发生在一个从现实中提取的虚拟的任务环境中,而且更需要考虑学习中人际远程互动环境的支持及工业文化环境的支持。

工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职业技术能力网络课程设计,将摈弃传统的“知识体系”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倡导以工业文化对接的培训理念,开发以教师引导并协作实践的职业网络课程。因此,把学校学习和先进工业文化结合起来,共同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双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2 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前期分析

2.1 企业文化的共性内涵

根据职业网络课程设计策略,工业文化关于从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理念出发,课程内容本身应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能激发学习者增进认知、情感和社会存在,并且强调“群体学习活动中的人际交互”特点。根据工业文化对接的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企业文化中的共性内涵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关键,该共性内涵应为许多教育者和企业界所参考,能在学习系统中被使用、参考或运用,基于某一学科领域知识,有一定学习前提、学习目标和学习角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2.2 校企合作领域的分析

本网络课程的核心是利用先进企业文化中的共性内涵获得的研究,主要从课程知识与企业具体岗位工作结合出发,对专业对口企业的工作项目进行具体调查、分析和研究,其总体目标是确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计划中的基本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上结知识来执行企业中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了完成本网络课程的前期分析,必须收集企业文化、工作岗位任务、网络课程环境的相关信息,并分析和设计好本课程的学习目标。网络教学内容分析与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任务分析、网络课程环境分析和学习目标分析与设计。

2.3 学习前提、学习目标和学习角色

学习前提是学习者运用该企业文化对象需要具备的知识,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完成学习后期望得到的知识。学习目标分为二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类型,即事实性知识、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另一方面是认知过程,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学习前提和学习目标都要结合学科领域知识进行表示。学习角色是学习对象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或作用,比如讲义、案例、练习、作业、测试等[2]。

2.4 自主合作学习的虚拟网络平台

课堂是教师的工作场所,研究教学就要必须研究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课程需要一个平台,教学平台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先导。研究教学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网络课程管理平台是使用Moodle软件设计的,这是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是一个用来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软件包。Moodle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可以提供多种教学资源以供学生自主学习以外,还提供了多种活动类型: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Wiki(协作共享式学习)、作业、SCORM/AICC、测验、词汇表、投票、讨论区、专题讨论、问卷调查等。

2.5 学科课程分析

工业文化是一个形式化、明确的共享概念模型,提供了对某一领域的共同理解。构建学科领域知识体系是实现与工业文化对接的关键。为了规范网络课程计算机专业教学,在构建该课程群的知识体系本体时,我们选择动态网页制作这门课程,按教学目标与大纲要求,编写稿本,收集素材,然后直接在网络课程教学支撑平台上创建、编辑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我们预先制定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把该课程按知识体系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三个方面。知识领域对应于课程层次;知识单元对应于章或节,它包含若干知识点和学习目标,规定有在线学时要求;知识点处于最底层,代表了知识单元中相对独立的主题模块。针对性的学科课程分析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技术模仿,欠缺创新;信息量少,欠缺思辩;课堂交互少,指导欠缺全面性;跟踪反馈不及时,欠缺课程延续性的问题。

3 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

Moodle即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本平台的管理系统采用PHP脚本语言开发,符合当前流行的三层B/S结构,可以实现数据访问、业务逻辑和用户界面的分离,大量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模块化的思想设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Moodle平台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即教育者(教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3.1 Moodle平台系统的功能分析

根据Moodle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建立起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网络课程,探索网络课程在职业技术能力教学中的基本模式,它的主要用户对象是学习者和教师,因为Moodle课程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所以很容易创建新的功能模块。Moodle平台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有:内容管理、论坛、测验、作业、聊天、选项表、日志、标签和调查等。此外,它还拥有诸如任务分配、联系、对话、签到、日历和文件管理等功能。

3.2 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

3.2.1 从学习管理到学习服务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为了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学习者的一个学习行为,为浏览阅读教学资料,完成作业或自测,参与学习讨论等[2]。该网络课程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服务、感知学习环境并提取教学资源将其呈现给学习者的功能。在构建moodle平台管理系统框架时,我们将平台设计思想从学习管理转移到学习服务,是因为系统具有动态适应能力,也就是能够感知学习环境,比如学习者偏好、企业特点等,选择相应的学习对象。

3.2.2 Moodle管理系统的结构设计

Moodle软件实现的教学平台的系统结构是模块化的,这种结构设计灵活,修改和扩充十分方便,可以提供多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学习资源、学习日志、单元小结、聊天室和在线调查等。教师通过这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给课程加入这些活动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界面选择安装各种活动模块,而开发者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开发新的活动模块。正是Moodle这种模块化的灵活结构设计给使用者、管理员和开发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选择空间。

⑴ 版块模块:包含HTML、主菜单、用户对象(教师和学生)、即将发生的事件、显示在线用户、论坛搜索、日历、最新新闻、活动目录、消息(师生、生生一对一沟通)、登录、课程管理、显示课程、课程\站点描述、RSS种子、随机词条(词汇表)、Blog。

⑵ 资源模块:包含网页、文本页、链接到其他网站或者本站文件、课程文件目录、标签。

⑶ 支持多种标准的活动模块:配备了一个SCORM模块,从Moodle 1.2起,可以导入IMS QTI数据流。有一个WebCT/IMS向Moodle转换的工具。还有Wiki、专题讨论、作业、投票、测验、聊天、讨论区、词汇表、课、问卷调查等。

4 基于工业文化理论的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案例

以动态网页制作的网络课程来阐述职业教育网络课程设计。本设计案例考虑到动态网页制作实验的操作型、演示型和交互型的特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及岗位工作实践为指导,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发动态网页制作实验的网络学习环境,教学设计运用任务书或预习提纲将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的联系起来。不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学习,教学内容、目标、方法都是以“任务”为支撑,知识、技术、方法通过“任务”处理转化为能力,让学习者可以高效地进行动态网页制作分析实验。图2是工业文化对接的职业网络课程导学体系开发框架图。

通过对学习对象和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将该课程分为课程认知和实训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认知部分,主要包括学习目的、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等,第二部分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资源部分,主要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或视频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情境,使学生在兴趣中产生疑问与动机,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与实训相关知识的学习。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或向老师咨询求教。实训部分主要是结合实践工作相关知识,以学习兴趣激发引入、以动手操作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交流为提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将学习者的个性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结合起来。这部分学习是对教学计划内容的延伸和知识强化,整个实训过程可由学生结合教学任务内容提示自主进行操作和完成,也可在教师指导下来完成。

5 结束语

本文综合研究了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与网络教学整合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采用Moodle软件设计了一种先进的异步网络教学方式,同时将工业文化引入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架构中;分析了Moodle课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并设计了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框架。本文已经构建了计算机信息管理动态网页制作的学科课程知识体系,并通过教学团队共同实现了校企对接的实训项目的设计,接下来的工作是结合计算机硬件系统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和管理,根据Moodle课程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特性,研究如何使用Moodle软件技术来具体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所需的网上异步教学。

参考文献:

[1] 蔡新.基于投入学习理论的网络职业培训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2] 李晓锋,吴产乐.基于SLO与SOA技术构建新一代教学资源管理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10.1.

企业网络设计论文篇(10)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其在目前的工作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用户的增多和覆盖深度的增加,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直接影响到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且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的用户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非常关注,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虽然是主流手段,但具体的效果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因此,日后应进一步加深关于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在此,本文主要对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企业合作客户和企业间的应用

虚拟网络技术作为目前的重要安全技术类型,针对企业合作客户与企业本身,均提供了较强的安全保障。目前的企业间合作、企业内部的工作运行,都与计算机网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虚拟网络技术的保障,自然是较大的争论焦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保障体系的健全,企业合作客户和企业间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利用虚拟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文件的共享得到保障,在数据方面减少外流的情况,加强对外界骚扰的防护,促使企业之间的交流获得保障。第二,在日常的应用中,虚拟网络技术的防火墙、设置等等,均加强了对密码、验证信息的保护,确保企业内部的个体工作不会受到影响,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三,有效的应用虚拟网络技术后,对客户端的保障作用较为突出,尤其是在访问数据、查找文件的过程中,促使企业之间、企业内部都能够完成安全操作,避免造成损失。

二、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应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壮大,现阶段的很多企业都具备远程分支部门,如果该部门与企业部门之间进行联系,势必会通过各种交流工具、平台来完成,如何加强这种远程联系的保护,是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重点。一般而言,在计算机网络的帮助下,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交流等,会通过不同的软件来完成,虽然不受地域的限制,但中间过程很容易被攻击。通过应用虚拟网络技术,强化了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在很多方面都创造了较大的价值。首先,虚拟网络技术和促使两端建立稳固的桥梁,并且加强了数据传输、文件共享的保护。其次,针对两端的具体工作情况,设定了不同的保护措施,文件、数据、信息等,均是经过加密处理的,对方在收到后,需应用针对性的方法来打开,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会受到其他的攻击。第三,利用虚拟网络技术,针对远程分支部门和企业部门,建立了比较安全的局域网,不仅在加密性方面表现为高速的特点,同时加密的密钥不容易被破坏,总体上的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三、远程员工和企业网之间

虚拟网络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突出表现在远程员工和企业网之间,考虑到不同企业的运行模式不同,因此需要对远程员工、对企业网实现有效的保护。例如,虚拟网络技术把企业总部当做是虚拟专用网的中心连接点,在企业的内部设置具有网络虚拟功能的防火墙,该防火墙被当做是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出口的网关。移动的业务网点和办公用户要想进入防火墙设备中,就必须通过虚拟网络客户端进行登录。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由于这种方式是通过让采购人员和企业销售人员一起在企业系统中传入信息来实现远程员工和其他企业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所以,这种虚拟网络技术的应用又被称为远程访问式虚拟网络技术。它在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的同时还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总结

本文对虚拟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在目前的研究工作中,认为虚拟网络的应用,加强了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保护,告别了过去的传统保护方法,在水平上有所提升。今后,应根据不同企业、地区对计算机网络的具体要求,强化虚拟网络技术的各项应用,设定多元化的安保方案,从本质上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提升。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虚拟网络技术将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中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 国内市场营销方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