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测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4 15:07:00

市场监测论文

市场监测论文篇(1)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市场监测论文篇(2)

记者:在目前的环境形势下,我国的环境监测体制能否满足环境管理需要?存在哪些问题?

马中: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执法的科学依据,是环境保护的科学手段,也是衡量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自1980年中国环境 监测总站建立以来,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省、直辖市―地级市―县”4级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监测机构已有约2500个,全国环境监测人员为约5.3万人,已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已成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民对于良好环境状况诉求的日益增长,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势必向着立体化、纵身化、一体化方向发展,这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无疑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就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尚无法充分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要素的多样化、污染物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势必要求环境监测对象更加多样、监测程度更为深入、监测技术更趋高新,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从新的环境污染现象出现到有效环境监测方法的确立,是有一个时间进程的,因此,做到环境监测完全跟上环境变化是非常困难的。

技术装备不足,导致环境监测难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求。这一点在县一级的监测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基层县区地大面广,污染源众多,污染治理水平普遍偏低,基层环境监测任务繁重,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表明,达到建设标准的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不足17%,不少地方环境监测仍存在着眼观废水、耳听噪声、鼻闻废气的原始环境监测方式,必要技术设备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环境监测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瓶颈之一,并且直接影响地方环境监管的效果。

人员能力薄弱,制约环境监测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员编制少。日本环境省内设水大气环境局负责水、大气、土壤、自动车(流动源)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人员编制约140人(属公务员),同时各地方也有比较充足的环境监测专业人员。而我国环境监测人员数量相对少得多,全国区县级环境监测机构平均仅为16人,低于《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中三级标准,人员不足直接影响环境监测各项任务的有效开展。二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监测站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相对较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不高、专业人才流失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保障,环境监测工作也就难以有效开展。

监测经费短缺,阻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我国基层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尽管环境保护已经列入当地财政预算科目,但难以足额及时地予以拨付,导致不少地区连环境监测日常工作经费都难以保障,出现了“必需设备没钱买,有了设备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装备、人员能力与资金保障这三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加上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身的日益复杂化、精细化、系统化,使得当前环境监测工作难以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工作的需求。要改变这一局面,除了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完善相关制度外,探索环境监测市场化或许会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环境监测市场化的可行性

记者:环境监测市场化是否可行?为什么?

马中:诚如上面所言,环境监测当前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体系已无法完全胜任我国环保工作的发展。转变职能,以市场为纽带形成政府与社会相互补的环境监测体系将成为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一环。而环境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其市场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有理、有据、有需求的。

从理论上讲,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长期以来,政府不仅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且还要负责政策的执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公众需求的日益增加,政府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单纯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其结果是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臃肿,行政成本日益上升,而办事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和公众福祉的快速提升,同时也使得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下降。这一点在西方国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得到广泛印证。在此背景下,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并被各国广泛接受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政策的制定者,是通过分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来寻求解决方案,并通过政策评估等来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政策制度,从而将传统的管理与政策执行一分为二,明确了政府的主要职责。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无疑是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但绝不是唯一提供者,应当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互相补充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从而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于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考核的职责,认为这是确保公共服务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之一。简而言之,政府角色应由“划桨”转为“掌舵”。当前,新公共管理理论应该被社会广泛接受,并成为政府管理转型的基本依据。

再回到现实中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加上对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得环境监测无论在监测内容上,还是监测项目以及频度上,或是监测技术上都有了更广、更多、更深的要求,单纯依靠政府的环境监测系统已无法满足国家、社会和公 众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对于环境监测市场的需求。我们知道,只有需求没有供给,同样也是无法实现环境监测市场化的。

那么,我国除了政府之外,有没有具备提供环境监测的其他主体呢?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仅就我国高校而言,目前全国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00所,已遍布我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这些院校绝大多数具备良好的环境监测的实验条件以及科研实力和人才储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使得众多实验室大部分时间处于空置状态,造成了极大了科研浪费。因此,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条件,在环境监测中引入高校资源,可以减轻政府环境监测的繁重任务,同时也可充分发挥高校特长,可谓双赢。当然,除了高校以外,众多企业、研究机构、环保社会组织等都具备了相当的环境监测能力,只要采取的方式方法合理到位,这些都可以成为政府环境监测体系的有效补充,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国际上可借鉴的经验

记者: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环境监测体制?是否以市场化为导向?有何值得借鉴之处?

马中:西方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市场化方面可谓是面广、内容多,根据贾西津,苏明二位学者的统计,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范围涵盖了基础教育、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养老服务、残障服务、文化与传统保护、促进就业、规划等领域。而其中日本、美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得借鉴。

日本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就是: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和功能,相关环境事务能委托给市场运作的,尽可能交由市场主体(如社会专业性机构、劳务型公司、社团式活动等)承担;在必须依靠政府能力完成的事物,则由国家为主体承担。具体到环境监测,日本采用的做法是将关系重大、涉及大多数公众的监测工作(如流域监测等)由政府监测部门承担;而对于企业环境监测,则采取的是政府监管下的市场监测模式。具体而言,日本的监测体系是由政府和相关市场主体构成的。其中政府主要承担项目管理、资质审核、技术监督等职责,而企业等则对污染源进行常规监测,二者之间通过招标、委托管理等形式构成联系。日本这样一套“政府规划监管、市场运行监测”的模式,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效率。

美国则在环境监测商业实验室运作方面,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了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美国政府对于商业实验室的建立和运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将实验室依照监测能力、监测内容、监测范围划分不同等级(美国商业实验室可以提供的报告级别有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其中第四级的要求最高,可以为美国环保局提供监测报告),详细规定了不同等级实验室应当具备的条件。一旦实验室达到某一级别,就可以通过投标等形式获得政府委托的监测项目进行运营,同时其在运营过程中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一旦出现疏漏,就面临处罚、降低等级甚至取消监测资质的危险。

通过分析日本、美国的环境监测市场化机制可以发现,明晰政府和市场职能、完善监管机制、市场主体多样化是这些国家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如何推进我国环境监测市场化

记者:在目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马中: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推进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分开,建设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发挥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效率的问题。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进程中,要保证环境监测市场化道路走得平稳有效,需要在职责界定、制度建立、强化监管等方面做足文章。

首先,为使得有限的政府环境监测资源能够更加集中、有效地应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监测项目,同时调动市场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应明确政府和市场主体在环境监测中的职责,厘清环境监测内容的特性。政府在环境监测中应当承担起政策(包括规划、标准等)制定、监管、信息收集以及基础性的环境监测工作;而科研院所、社会组织及企业等市场主体则应当通过投标、接受委托等形式承担政府外包的环境监测项目,进行监测并确保监测方法、过程和结果的完整准确性。这其中需要明确哪些环境监测项目应由政府承担,哪些应由市场主导。可以将环境监测项目划分为公益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对于像流域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核监测等涉及面广、基础性的监测项目应由政府主导;而对于企业污染源监测等监测项目,则可以交由市场完成。

其次,为保障环境监测市场化进程有序、高效,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应针对环境监测的特点以及市场化的特征,对环境监测的标准、方法,监测机构的资质、能力,监测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等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从而为环境监测市场化提供依据。同时效仿国外做法,建立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证分级制度,建立监测信用档案与淘汰机制,从制度层面规范市场的环境监测行为。

记者:市场化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存在失灵的问题。如何确保市场充分发挥作用?政府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市场监测论文篇(3)

关键词:

社会化环境检测对策建议

环境监测市场化是指引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属环境监测以外的从事环境监测业务的机构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过程。随着环境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任务也快速增加,由政府有关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为主开展监测活动的单一管理体制已不能满足监测市场的需求,亟需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在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下,环境监测领域第三方治理步伐明显加快,环境监测市场化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发展现状

十报告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环境监测市场化作为环境监测领域一项新的模式,近年来在探索中不断得到发展完善。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等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出台后,很多地方细划出台了操作性更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从准入条件、能力设定、运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更为明确的规定。比如江苏省作为试点省份于2014年1月就出台施行政策文件《江苏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环境监测业务能力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于2016年10月正式实施《上海市环境监测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近年来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市场初步成型,通过备案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数量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不乏监测综合能力相对较强的规模化监测机构;检测业务范围上逐步扩展,实现由企业自行委托延伸到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委托。

2存在问题

2.1法律制度相对缺失

我国的社会化环境服务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法制化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相对宏观,仅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原则性和指导性要求,虽然一些地方开展了监测社会化的有益探索,但在实际具体操作层面无据可依、无法可依的现象仍有发生。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的大环境下,出台必要的措施又遭遇政策窘境。比如,一些地方为严格准入,便于监管,在通过质监部门CMA论证的前提下在地方环保部门备案需由环境保护部门重新开展一轮论证,不仅提高了社会监测机构成本,也存在交叉审批和行政浪费的问题。

2.2监管体制不尽完善

在目前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法律体系不健全,备案机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大背景下,严格监管尤为重要。但当前监管机制建设、监管人员力量等相对薄弱,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化环境监测间存在矛盾。特别是在市场化竞争条件下,不利影响已开始逐渐显现:价格上恶性竞争,为挤占市场故意压价;数据上弄需作假,为赢利不惜为企业主谋利益;质量上无法保障,技术人员流动性强、监测行为不规范等。如何加强政府监管,纠正不良行为,维护市场良性运行,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2.3体系建设亟待规范

与发达国家不同,我国社会化监测相对起步较晚,管理体系不尽完善。比如环境监测人员的持政上岗管理,环保部门直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考核制度,在人员的岗位培训、理论考试、操作考核、上岗证等考核上均有严格的制度规范。社会监测机构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技术力量相对薄弱,考核培训制度不完善,由谁来对技术人员执证上岗情况进行考核也无据可依。

3对策研究

3.1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扶持。出台国家层面的社会化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具体指导各地对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使各地在操作层面有法可依。同时鼓励多部门共同出台适合各地实际的相关政策文件和办法,推动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加强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专项用于对社会监测机构的业务培训、能力论证、技术扶持等方面。加强技术支持,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上岗证培训、能力大比武等,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规范监测行为,确保专业化上没有“水分”。

3.2强化监督管理

创新市场准入退出机制、考评机制、黑名单等监管制度,对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实行动态监管,约束其服务行为。采用日常监督、飞行检测、年度监督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实行监管检查,严格中后端监管;制定实行星级化管理评定办法,鼓励优胜劣汰;加强信息公开,对通过备案的社会检测机构以名录管理方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扰乱市场依法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3加强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方式,是一个行业自我规范、自我协调的行为机制,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持公平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维护行业利益的重要措施。通过制定健全行业自律规约、职业道德准则等,深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要求社会监测机构重承诺,守信用,严格按照认证的标准方法开展环境检测,坚决杜绝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4结语

社会化监测机构的良性发展,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弥补了政府部门监测力量的不足,缓解了监测市场供需矛盾。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正确引导、逐步推进、加强自律,公众监督,将促使环境检测社会化的路子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市场监测论文篇(4)

有资料显示,目前舆情监测产业的规模年产值在百亿元以上,其中,舆情软件市场10亿元,舆情信息服务业100亿元。虽然对舆情监测市场缺少准确的权威统计,但是,从目前无论是官员、明星、企业家,还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纷纷对舆情监测投入的重视,以及网上删帖、网络水军等网上公关业务的风生水起,可以一窥舆情监测市场的规模。

舆情监测市场之热,几乎超出想象。国内某较早提供舆情监测服务的网络舆情服务机构,其在线舆情服务一年的年费或一个项目的费用可达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元,2013年仅此项收入据其内部人估计就突破1亿元。

国内最贵的杂志,并不是化妆品、美容或者奢侈品画报,也不是发行量少单价成本高的学术刊物,而是舆情监测之类的内参。某舆情监测内参每期发行1万多份,每份每年订阅价格达3800元。虽然发行量不大,但其年发行收入直逼通俗畅销杂志《知音》、《读者》,被网友调侃为“史上最贵杂志”。

与舆情监测市场火爆相对应的,是舆情监测人才的紧缺和舆情监测培训市场的火爆。国内不仅出现了众多从事舆情监测培训和发证的机构,而且各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与舆情监测相关的培训也有不少。虽然培训班收费不菲,但是参加培训者从政府官员、媒体从业人员到准备从事舆情监测的学生,每次都人满为患。舆情分析师也被一些报道称为月薪最低6000~8000元的“朝阳职业”。

舆情监测火爆绝不是正常现象。从舆论产生的原因来看,舆论是人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社会问题始终是根本性和第一位的。当社会问题合乎人们意愿时,产生的往往是正面舆论,而当社会问题与人们的意愿相冲突时,产生的往往是负面舆论。如今舆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舆情监测甚至开始产业化发展,很大程度上不是冲着正面舆论来的,毕竟不论是单位组织还是个人,虽然喜欢听好话,喜欢正面舆论,但还不至于去花大价钱让别人帮助广泛收集众人的赞美。如此,舆情监测火爆的原因只有另一个解释,那就是害怕负面舆论给个人或组织机构带来不良的影响。而其之所以有那么多负面舆论需要别人帮助打理,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其在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有了让舆论生成的原因和基础。

舆论监测生意火爆,往往带来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是舆情处理本末倒置。舆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现实情况的客观反映,只有现实出了问题,才会导致“舆论满天飞”的现象。而如果一些个人、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不注意从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而一味去监测舆情,甚至不惜人力物力四处删帖“救火”,势必会舍本逐末,最终无暇无力解决现实问题,导致现实矛盾愈演愈烈,舆论环境更加恶化。

其次是舆论处置腐败。这是行败的一种新表现。适当进行舆情监测,了解百姓需求和政策得失,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官员和机构并不是从服务群众的出发点收集监测舆情,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执政形象来监测群众的言行,不惜代价和手段四处删帖、封堵压制不同意见和不利于自己的言行。这种做法是和腐败的表现。

市场监测论文篇(5)

结果:2013年总合格率为90.6%,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明显不同。不同月份间合格率也有明显不同。

结论:开封市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夏季合格率明显偏低,应加强卫生监督和检测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保障人体健康。

关键词:公共场所空气质量卫生状况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532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60-02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空气中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土壤、水体表面、动植物、人体及生产活动、污水污物处理等[1]。空气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是检测空气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解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2013年我们对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进行了监测。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样本来源。采集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共552份。

1.2监测方法。按照GB/T18204.1-2000,用自然沉降法。将直径9cm营养琼脂平皿放在监测点1.2~1.5m高度暴露5min,同时注意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4h内送实验室36℃±1℃培养箱培养48h,计数生长的细菌菌数总数。

1.3评价依据按照GB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

2结果

2.1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总体情况。2013年共采集检测公共场所空气样本552份,合格率为90.9%。

2.2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不同类型公共场所空气样品的合格率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网吧娱乐场所和美容美发店合格率分别83.5%和94.1%。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3.49,P

2.3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合格率最低为82.4%,1-4月合格率为94.4%,9-12月合格率为97.5%。不同类型场所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X2=31.23,P

3讨论

公共场所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目前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中,作为室内空气细菌总数测定的标准检验方法[2],卫生监测结果可作为公共场所被污染程度的主要标志,对公共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可以为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2013年监测结果表明开封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总体合格率为90.9%,高于一般的文献报道[3-5],说明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状况良好,与人们提高对环境工作的认识,相关部门加大监测监督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星级酒店会所合格率最高为96.9%,普通宾馆旅社的合格率最低为78.4%,在采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星级酒店会所工作人员管理规范,对公共用具及人员密集场所消毒意识强,同时通风及空气消毒设施相对齐全;而普通宾馆旅社的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应卫生知识安全培训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可能由于经济原因,不能及时打开空调通风换气或者通风换气时间较短,大部分宾馆旅社不实行禁烟措施等,造成普通宾馆旅社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

不同月份公共场所空气细菌总数监测情况5-8月(夏季)合格率最低为82.4%,不同季节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X2=31.23,P

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普通宾馆旅社的公共场所的监督力度,同时定期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体检,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6]。针对夏季空气合格率较低的问题,应加强公共场所内机械通风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空气质量不达标的公共场所实施卫生行政处罚和舆论曝光,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郁庆福.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5

[2]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S]

[3]吴晓莉.达州市公共场所空气菌落总数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2):227

市场监测论文篇(6)

一、引言

市场化改革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近二十几年,国企民营化浪潮也几乎席卷世界各国。俄罗斯以及许多东欧国家采取了全面快速民营化这样一种激进式的经济转轨方式。这种改革方式的理论基础是标准的现代经济学产权理论,它认为清晰界定的产权是经济繁荣的先决条件。而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经济转轨方式。田国强提出内生产权所有制安排理论,论证了经济自主化、市场化和民营化三阶段式渐进改革方式的合理性。斯科特・沃尔斯顿的一项关于电信业改革问题的研究认为:民营化之前先行确立规制权威的电信企业,与电信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电话普及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联系。提供了关于改革顺序应如何安排的经验性证据。本文试图在竞争与规制的制度框架中分析国有产品质量检验部门改革的方式与步骤。

二、改革的背景

近几年,国内外对于许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在质量方面掀起质疑声浪,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给企业以及市场监管者都重重地敲响警钟。以往并不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国家质检总局浮上台面,频频成为媒体焦点。虽然国外对中国制造产品的围攻难免让人看出别有用心的痕迹,显然背后藏有贸易保护主义的手。但是以三鹿奶粉为代表的典型事件,也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我国承担技术监督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机构是成立于2001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合并而成,直属国务院。其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前身是国家标准局、国家计量总局、国家经贸委质量局三个部门。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经济自由化的阶段,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共存于经济中,同时市场体系也自发地、自然而然地发展壮大起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于产品质量的管理职能逐渐强化,发展成为一个兼具科学研究、市场监管以及技术服务的综合性部门。1999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开始实行省以下的垂直管理。质检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分四级设置,部级、省级、市级、县级。各级质检系统都由行政机构和技术机构两部分构成。行政机构即国家、省、市、县各级技术监督局,行使行政执法职能。各级技术监督局又分别下设各类事业性技术机构,包括产品检验机构、计量器具检测机构、标准及信息研究机构等等。这样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国家质检系统就构成了一个站点遍布全国由国家直接管控的庞大系统。

三、质检部门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暴露出的体制性弊端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工作职责主要有三个层面:⑴科学研究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国家质检总局下设有各类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和总局各职能部门共同承担着国家各项科研与政策制定的任务。比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着研究建立、维护、保存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研究相关的精密测量技术的任务。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负责组织起草有关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研拟各项方针政策。⑵行政执法的职责。质检系统依法对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有关事项进行监管。以维护国家在生产、流通以及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⑶检验检测校准工作。质检系统各级技术机构面向企业、个人承担具体的产品检验、检测和校准工作。一方面为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机构履行职责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标准化、计量测试和和产(商)品检验技术服务。从这三方面的职责不难看出,技术机构虽然将逐步被推向市场,但是它依然在行政上是直接隶属于技术监督局的,因此整个质检系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项工作的立法者、执法者同时还是为市场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其中所固有的矛盾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样一种矛盾的状况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行政性垄断导致检验检测机构低效率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其技术机构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与上级行政部门有着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整个系统 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行政性垄断。而这种垄断特性又直接导致了检验检测工作的低效率。⑴行政垄断导致了监督人事实上的缺位。质检系统技术机构的监管部门是其上级行政管理单位。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行政官员监管技术机构,监管人往往不具备实施监管所需要的技术知识。虽然监管人可以外聘专家,但是这些专家只是起到一个咨询的作用,并不能代替监管人实行监管权利。二是监管部门是被监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这样实际上就是自己管自己。不可否认,自己管自己也可以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但是无法保证其可以完全客观地发现并评价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这样的监督机制,监督人既没有足够的动力,也缺乏相应的能力来实施监督,造成监督人事实上的缺位。⑵垄断造成激励机制缺失,行政垄断更加恶化了整体低效率的状况。虽然行政执法权在上级行政部门,但是具体实施检验检测出具技术报告的是技术机构,而技术机构又是按行政区划设置,所以每一个技术机构总有自己基本固定的市场份额。技术机构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直属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到目前为止一直是国家财政拨款,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所得收入成为员工津贴、奖金的来源。在市场份额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检验检测行为普遍表现为只追求数量,忙于收取检定费,不追求质量,不顾及本单位的信誉。技术水平较低的一些技术机构常常会出现乱出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的情况。这样的行政垄断只激励技术人员创收,这种创收只建立在业务数量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低水平的检验检测使得强制检验的实质变成了强制收费。

2. 激励不足科研工作滞后

科研开发的速度和水平跟不上企业和市场的步伐。尽管我国质检系统的科研机构和技术机构中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技术开发人员,并且完成了众多的国家、地方、企业的科研项目,但是,相对于整个经济社会中不断涌现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的经济问题来说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法律法规的制定是滞后的。据商务部针对2002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调查显示,2002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了国外贸易技术壁垒的限制,形成出口损失高达170亿美元。事实上,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在检验检测技术方面很难真正做到与企业日新月异的产品完全同步。而传统体制对科研技术人员激励不足,使这类人才流失严重,也是导致科研工作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由于行政垄断的低效率,产品技术检验检测市场需求量很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营企业却被市场拒于门外,因此市场存在大面积的没有被覆盖的空间,同时,技术进步又会制造出新的市场,供给却明显不足。

四、竞争与规制――质检部门的改革

1.技术机构的民营化改革

质检系统的技术机构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检验检测调修的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的内涵包括:新检测技术的研发、对于技术标准的宣贯培训、先进的仪器设备、工作人员高水平的技术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认真负责、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在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凭借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和企业自身良好的信誉和知名度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检验检测服务其实是企业生产活动的延伸。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专业化分工水平越来越高,独立公正的检验检测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比如:市场委托检验、产品认证等。也可以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关产品质量的争议提供公正、专业的仲裁。技术机构向市场所提供的这种服务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具备效用的可分性,这样一种生产活动具有明显的私人产品的特点。对于私人产品生产的最优所有制安排,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已经给出了充分的解释和论证,民营化并且促进竞争是目前我们所知最好的制度安排。但是正如田国强对转型经济的分析,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特别是产权理论都基于两个暗含基本假设:所讨论的社会具有充分的经济选择自由和存在着一个成熟、完善的市场体系。而这些条件是我们当前社会还不具备的,从中国经济体制转轨三阶段论来说,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市场化的阶段。对于具有行政性垄断特点的庞大的国有质检系统来说,快速民营化以期望市场自动促进竞争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斯科特・沃尔斯顿使用了200个国家从1985年至1999年的分组调查数据,检验了电信行业规制改革和民营化之间的选择顺序是否有直接结论关系,结果发现:仅仅是迅速民营化而完全忽略了竞争和规制是一个错误,其结果是南辕北辙的。特别是质检系统本身的工作就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建设,其改革的方式和步骤更应该从转轨经济的现实条件出发。

田国强提出中国经济制度平稳转型三阶段:⑴经济自由化。这个阶段是从1978年到1992年;⑵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市场化阶段。市场化阶段的时间非常长,至今仍然没有完成;⑶市场环境达到了一定程度时进行民营化。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各级站点遍布全国,从业人员数量众多,固定资本投入总量巨大。虽然职工人数很多,但是由于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技术机构转制过来的,很多部门中通过各种权利关系安排就业的人员为数不少,特别是在一些相对不发达地区检验检测的技术技能不仅不能跟进企业新产品的创新速度,而且连基本应达到的水准都不能保证。固定资本投入总量虽多,但是办公设备不足、陈旧,检验检测设备过时、重复建设、浪费等现象也十分严重。在这样情况下迅速民营化可能遇到的国有资产流失、人员下岗分流带来的社会不安定和对立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在目前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渐进式的改革同样适用于质检系统。本文认为今后的改革应打破这一领域行政性垄断的格局,采取有效的规制政策允许盈利性的私人机构进入检验检测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品质量技术方面的咨询、培训、检验检测调修服务。从而与现存的国有技术机构形成竞争,以达到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的目的。事实上,质检系统作为基础部门之一,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巨额资金需求,有限的政府财政力量对于技术机构设备升级换代和科学研发的市场需求显然难以支撑,目前已经出现捉襟见肘、步履维艰的局面。与此同时大量民间资本却在闲置待用,不知投向何方。政府与民间在资金运动上的不平衡,源自国家垄断体制下形成的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为此,解除国家垄断,放松市场准入限制,充分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进入检验检测市场,进而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将为市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适宜的政府规制使服务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趋向一种良性的循环,也就是说服务质量与信誉成为该服务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产品的消费者就是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质量的真正监督人,良好的获利能力就是激励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市场机制和合理的政府规制可以解决目前没有解决的激励不足、监督人缺位的问题。在推动民营化之前,先行设置合理的规制政策已被证明是非常必要的。

2.规制、监管部门与技术机构脱钩

为维护市场秩序、度量衡的统一以及为了保护国家安全、人身安全、保护环境,政府应该对于为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民营企业或国有事业单位所从事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规制。这项服务应该由政府来提供,因为它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性,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但是正如上文所说,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如果有着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从而形成了行政性垄断的格局会导致监管不力和监管不严。在开放民间机构进入市场的同时,要使那些进入市场为企业、个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的原国有事业单位也逐渐与上级行政执法部门脱钩,与民营公司保持平等的竞争关系。作为有行政执法权的技术监督部门则应该保留有自己的技术力量,包括人员、设备、场地等等,以便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其不应再参与任何盈利性的市场经营活动,即完全退出市场。监管机构一方面要监管市场,另一方面应对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的企业进行规制,包括:①对于进入企业的规制管理。可以成立独立于行政机构的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对进入企业资质的考核,比如对于人员技术水平、设备、场地、资金的考核;②对服务信息的监管。采取强制性产品信息以及违规检验检测信息披露的措施;③严格责任原则。加大对于市场中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机构的处罚力度等等。

五、结论

本文在中国渐进式的三阶段经济改革的背景下,思考我国国有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深化改革问题,对于改革的方式和步骤提出了建议。本文深入分析梳理了质检系统目前的业务内容,认为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即科学研究和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市场进行监管的行政执法的职责;向市场提供服务的检验检测校准工作。进一步对这三项活动的经济属性做出了分析,认为其中向市场提供的检验检测服务具有私人产品的属性因此应该推动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的民营化,使原国有事业单位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逐渐脱钩,在该领域内引入竞争;鼓励民间机构参与科研活动,而政府退出市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对市场的监管显然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部门则应该做好监管人的角色。不仅如此,本文采用在某些行业已经被理论和实践检验证实了的流行观点,即在推动民营化之前应先行设置好合理的规制政策的观点,认为政府不仅应做好市场的监管人,还要对于进入检验检测市场的私营企业以及与政府部门逐渐脱钩进入市场的原国有技术机构进行有效的规制。

参考文献:

[1] 安佰生. 标准化的准公共物品性与政府干预. 中国标准化[J]. 2004年第7期

[2] 田国强. 一个关于转型经济中最优所有权安排的理论. 经济学[J]. 2001年第1卷第1期

[3] 田国强.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4] 斯科特・沃尔斯顿. 在规制和民营化之间:改革的顺序选择--以电信行业改革为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3年第3期

[5] 苏志明.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M]. 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

[6] 高本虎、李贵宝等. 水利技术监督. 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战略研究[J]. 2005年第1期

[7] 孙早、鲁政委.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 经济研究[J]. 2003年第4期

[8] 杜传忠. 激励规制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学动态[J].2003年第2期

[9] 何喜冠. WTO/TBT与质量技术监督. 技术监督实用技术[J]. 2003年第3期

市场监测论文篇(7)

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入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人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人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人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提高。

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

04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认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认识,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人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入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入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掌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认识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量、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例如:在04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XXXXXXX等国有购销企业和XX粮贸有限公司、XXX粮油经营部、XX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认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认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XXX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掌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识,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预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

04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入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入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XXX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XX面粉工贸有限公司、XX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预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04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预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市场监测论文篇(8)

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进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把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分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由于熟悉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进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职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把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进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职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职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职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进步。

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

04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以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熟悉,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职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进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捉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进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进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职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把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熟悉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同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把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目、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例如:在04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等国有购销企业和*粮贸有限公司、*粮油经营部、*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以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以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把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把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叫,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猜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

04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进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进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面粉工贸有限公司、*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猜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04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猜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市场监测论文篇(9)

市场监测工作是一项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较大,花费精力较多,而又很难在短时间内见到显著成效的工作,但其作为国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及时进行宏观调控、为广大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服务的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也是粮食行政职能转变后粮食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局领导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市场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实际困难,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强。在经费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1.6万元购买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上网设备以及其他办公用品等必要的设备、设施,并在市信息中心的支持添置了传真复印一体机等信息传输工具,基本实现了监测工作办公现代化;为保障监测工作人员有良好的办公环境,在办公用房相对紧张的情况下,腾出具备办公和接待条件的套房作为信息室;为扩大监测范围、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从相关业务科室调配3人,参与、协助监测工作;为深入了解粮油市场动态,凡监测人员需要到企业调研,车辆优先使用,人员随时调配。一年来,因监测工作动用车辆达80多次,调配调研人员160多人次。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监测工作成效逐年提高。

二、调查研究、广泛交流是做好监测工作的有效手段

*年我们突出的成效之一就是提升了监测质量。我们认为市场监测工作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作用有两方面。监测内容第一层次指及时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第二层指监测粮油市场价格变化的内外因素;监测第一方面作用指为上级提供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真实依据,第二方面作用指为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服务。基于此点认识,我们的监测工作也是从两个层次、两个方面展开的。在市场价格监测方面,有固定的监测网点和固定的监测人员基本上可以圆满完成工作,而监测粮油市场变化的因素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体现监测作用方面,提供依据只要如实上报监测结果就完成了,而服务则需要大量的工作。为真正使监测工作到位,我们在重视第一层监测内容和第一层监测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另一方面,而主要的做法就是深入企业,加强交流。我们有个监测制度,在市场平稳时期,每个月到企业调查了解一次情况,市场波动期随时到企业摸实情。深入企业主要是与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交流信息、沟通情感,首先将我们日常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向企业谈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征求企业意见,探询企业所掌握的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并综合所有方面的信息,共同研究、探讨市场变化趋势。在各企业对市场认识分歧较大时,我们还通过市中心和其他途径进一步了解市场,并将部分企业领导聚到一起共同探讨,以期形成较为统一的观点。通过实践,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不但使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深层次的信息,增加了上报信息和分析文章的数量、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信息监测的成果,指导企业经营,达到了为企业服务的目的。

例如:在*年3月初,我们监测到玉米价格有上涨趋势,我们及时到*等国有购销企业和*粮贸有限公司、*粮油经营部、*粮油经销部等个体、私营玉米经营企业了解并通报情况,当时有部分企业认为玉米价格真正上涨期在7-9月份,目前不可能有大的上涨空间,而另一部分企业则根据小麦与玉米的比价效应认为玉米会大幅上涨,价位应该在1500元/吨为正常。为此我们及时与信息中心取得联系,了解全国的玉米生产、库存、使用量等情况,并与在吉林、辽宁、内蒙等地搞运输的*等粮食经营者了解产区动态,基本上掌握了玉米价格上涨和制约上涨的内外因素。随后,我们在上仓粮库召集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将我们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转达,请各企业讲述自身渠道内得到的信息,大家共同探讨玉米未来发展走势,达成了玉米在短期和中期具备上涨动力,目标价位在1340-1440元/吨的共识,并约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随时沟通,随时调整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上报了关于玉米市场现状及未来走势预测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市信息中心的认可,企业据此进行了适度的经营活动,大部分企业取得了毛利润15-20%的经营成果。

*年3月底,小麦价格上涨,部分企业根据我国粮食总体短缺的信息,得出小麦还将大幅上涨的结论。为此,我们深入农村、企业和消费者中广泛调查,深入了解,提出小麦价格全年处于上升通道,最高价应出现在10-12月份,最高价位在1700-1800元/吨,最低价应出现在6月底-7月初,最低价位在1460-1520元/吨的分析结论,并及时与*等五家国有购销企业和*面粉工贸有限公司、*面粉厂等8家个体私营面粉加工企业进行沟通,达成了在夏收前以销定购、以产定购、夏收初期充实库存的经营观点,避免了部分企业盲目抢购的行为。结果显示,小麦价格走势基本符合分析结果,仅高位区的预测价格略显偏高,遵循这一经营思路的企业大部分取得了不错的收益。

*年10-12月份,我们多次对玉米、小麦、面粉、大米市场进行调研,综合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多方观点,结合我们所获取的各方面信息,分别写出“玉米市场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小麦及面粉市场动态”、“大米市场出现降价形式”、“玉米、小麦市场近况分析”等10多篇分析预测文章上报,并被中华粮网、中国商情网、粮油市场报等多家网站和媒体转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监测工作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

市场监测论文篇(10)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市政工程共有两个主要特点,。其一是市政工程是属于直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公众公益性。其二是市政工程会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制约,所以市政工程的工期都不是会占据很长时间。

市政工程是乡镇、城市以及国家的公益性质项目,见证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纳税人的汗水。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利益,更承载了人民生活质量的保证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随着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脚步,市政工程质量的保障任务将会越来越重要。在当前形式下,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探索工程质量监督方法和措施,切实履行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是摆在市政监督系统面前的首要任务。

二、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体制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发展,市政工程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不让市政工程变得功利化,为了市政工程质量不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成为牺牲品,建设有效的市政工程质量检测体质迫在眉睫。质量的提升能够赋予市政建筑体亮丽辉煌的生命,才能带动国家步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

而施工工序步骤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规范市政工程建设市场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是社会主义建设推动国家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对于市政工程建设市场,首先所具备的条件就是符合市场需求,顺理成章,必须执行国家政府的一些列招标规定及招标流程,绝对杜绝弄虚作假。随着国家对城镇建设的注重,市政工程也一定会在一个廉洁透明的环境中进行,所有人员互相监督,做优质工程人民群众。

施工过程中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分工明确,互不干涉,以杜绝各个专业之间不必要的摩擦牵扯,出现问题由各个专业代表出面协调解决。各个专业负责人一定要具备真才实学,不能够滥竽充数,杜绝走亲戚找关系进入到单位。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工程施工,是监督工作的主要依据。在质量监督的工作当中,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监督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监督管理工作信息化。加强对施工进度的跟踪,随时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准确地对施工关键部位进行监督抽查,确保关键部位施工质量。一旦发现的劣质工程,召开现场会,并邀请当地新闻媒体参加,对被检查单位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起到警示作用,企业单位的自省远比监督起到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旦查出,处罚工作必须起到震慑作用。建设者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来对待市政工程,市政工程代表了国家发展的面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提高施工质量,为业主、为社会、为国家建设出优质的精品工程。

三、如何把关市政工程检测质量

施工单位在具有相关承包资质的前提下才具有承揽市政工程的必要条件,其中企业法人资格证明、税务登记证明以及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明更是必不可少。施工前应详细考察申报单位,避免挂靠,以免不具备施工承揽资格以影响施工质量。还应该注重总包单位的单位有效期证明以及年营业额和年检情况。分包单位的基本资质也要完备。比如相关资质级别以及有效性。 施工人员入场前应该出具施工队伍管理及控制报告,毕竟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不同,对待工程的责任心也不同,施工队管理队长的选择配备必须满足条件。监管部门对施工队及施工现场应该定期审查,各施工单位应该建立良好的项目人员配备体制,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等都必不可少。时刻灌输“安全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施工人员及团队的整体素养。 市政工程所包含的专业比较广泛,对各个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好各个方面的技术交底工作,通过图纸以及文字的相结合将施工现场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并且结合施工人员的意见及时调整修改。放线测量上将误差降到允许之内最低范围,做完工作后进行二次核查,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每个市政工程竣工后都要出具详细的竣工图纸以及配套竣工资料,这些材料会备案到国家相关部门存档,前期所有的工作与后面收尾工作都息息相关,只有质量上过关,工程才能顺利移交竣工,国家相关质量部门会根据相应材料对市政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最终验收通过后交接完毕才意味着整个工程告一段落,才意味着顺利收工。 工程材料的把控尤为重要,尤其是国家发配材料,施工单位都应该提前做好准备,打好提前量,做好对材料数量上的概算再进行申请。对于现场采购的监督也要严格把关,所有材料检测报告、合格证都应该齐备,订购手续也要齐全,特殊材料用品更应该提前计划。如果担心采购环节上有违背原则的问题发生,就应该把重要材料全部都指定厂家或者在必要的环节加设第三方检测,这样能有效避免纰漏的发生。加强质量监督检测检查工作也是必要的一个环节,总包方应该单独设立一个检验部门或项目机构,针对个专业不同配备不同专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时刻监督一切将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施工过程中的抽检对工程质量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避免一切偷工减料及劣质产品。

结论

市政工程的质量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因此,无论是为了国家及民族的发展,还是为了国民的切身利益及安全保障,对于市政工程质量的检测都要严格认证的对待,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把关好执政工程质量,为国家发展略尽绵力,只有城市面貌更新了,才能提升国家整体形象,才更更快地有发展中国家迈向发达国家。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研――天津大学 硕士论文 2012年

[2]关于我省地基基础设计质量之浅见――从人工地基工程质量检测成果审查谈地基基础设计质量――《西北建筑与建材》2002年09期

[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及应用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论文2007年

上一篇: 心理咨询论文 下一篇: 管理学原理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