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2 17:30:34

农村电商论文

农村电商论文篇(1)

一引言

目前,从对中国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群体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其中会有分布于农业行业的部分,但从总体看来,所占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农业用户而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户的真实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正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局限,使得众多的IT精英们面对农业这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

二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概述

2.1.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站点有了显著的发展。

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检索,到2002年初,中国大陆农业网站数量已达3000多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

2.1.2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

目前,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32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据统计,广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当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

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国将近7800多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网络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是中国农民上网的主要阻碍。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3000元至4000元;农村电话上网费用3.6元/小时,在加上各种培训费用,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2.2.2农业网站不多,网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

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③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④少部分个人的网站;⑤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2.2.3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2.2.4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除了几个有影响的部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导航栏的设置也都大同小异。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但很少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

2.2.5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分析

3.1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问题。

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个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

3.2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尚有问题,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动中国农村的新发展。

农村电商论文篇(2)

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在城市里,人们上网浏览新闻,搜索信息,在线购物等已渐趋流行,相应的电子商务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一个焦点话题,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竞争日趋激烈。

而人口更多,地域分布更广,消费需求更为多样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度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虽然如此,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也在静悄悄地孕育发展着,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农村。早在2006年,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就启动了全省首家农村“电子超市”,标志着电子商务正式迈入浙江农民的生活。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星星之火总有一天会成为燎原之势。

一、农村互联网络应用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首次在“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部分专门增加了对农村网民的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08年12月31日,网民总数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60.8%,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的35.6%。

另据2009年3月CNNIC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网民占49.4%;农村网民更加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年轻群体所占比例高达76.9%;从职业结构来看,农村网民的构成主体是学生,所占的比例高达38.8%。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在网络应用行为方面,农村网民娱乐化倾向更加明显。在中国农村,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成为农村网民使用互联网的主要目的,其用户的规模均超过了5000万人。此外,在上网场所方面,由于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家庭和网吧几乎同等重要,网吧网民比例为54.2%,手机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农村网民的青睐,成为农村网民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

互联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最近几年也在逐渐普及,出现了一大批类型各异的涉农网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以第三方平台形式出现的农业门户,不仅为农产品的产、供、销提供信息服务,也为供求双方直接架起桥梁。

二、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潜在需求分析

由于我国农村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农村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在很多方面甚于城市。虽然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才刚刚起步,但随着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相关条件的成熟,今后几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一)农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最近几年,类似堆积如山的桔子卖不出去这样的“丰收的烦恼”新闻时有报道。这一现象很大程度上跟我国农村居住分散,经济和交通相对落后等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农村信息闭塞,与外界信息沟通不畅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商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问题,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多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符合市场需求。

此外,电子商务还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由于是小农户,生产就形不成规模,自产自销的方式不仅效率底,成本也极其高昂。电子商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把小农户组织在一起,在销售环节上实现规模化,在降低流通成本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使得小农户也一样有竞争力。这一现实,也为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电子商务网站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二)农村生活方面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在生活方面,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一样也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由于农村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没有超市,商场等成规模的规范的购物场所,使得因为生活需要的购买相比城市显得非常不方便,而电子商务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农村相对较低的经济收入水平使得人们对商品的价格更为敏感,而在线营销的普遍低价可以很好地满足农村市场的需求。此外,农村在文化娱乐设施方面的缺乏,也为相关方面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在线教育资源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地强调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把教育问题放在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特殊地位。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乡镇学校的发展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城乡教育资源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的差距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彻底改变的。城市里的集中了整个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在满足城市自身教育需求外,可以通过互联网延伸到广大的农村,让农村的学生通过网络分享最新的教育成果。

(四)农村劳动力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原因,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左右,这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岗位,而针对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完善的信息服务方式。对于地理位置较偏僻,交通相对不便利的农村而言网上招聘求职将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一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市场的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通过互联网开设相关的远程职业培训课程,满足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

三、当前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村电子商务虽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还有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发展,主要有:

(一)互联网设备缺乏

CNNIC的《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底,农村拥有的家庭电脑数量为2.7台/百户,远低于城镇电脑拥有量47.2台/百户。在不上网的原因中,“没有相应设备”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39.5%,成为最大原因。家庭电脑的缺乏使得农村网吧上网比例超过半数(53.9%)。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薄弱,已成为阻碍农民上网和农村互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缺乏必要的网络知识

在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是农村居民不上网的又一重要原因,占到农村不上网居民的28.3%。不懂电脑/网络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根据农业部调查,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7.8年,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小学文化程度占25.8%,初中文化程度占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

(三)网络资源的局限性

因特网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信息骤增的同时也出现了网络信息的泛滥。要从泛滥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对于有较高学历的人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何况是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农民。此外,就农村生活电子商务市场而言,更多的选择虽然有其好的一面,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要从数量众多的电子商务网站中选择一家可靠的在线商家比传统市场选择困难许多。所以今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一批能够专门根据农村实际需求量身定做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并且品牌信誉度非常重要。

(四)消费观念落后由于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再加上农村信息闭塞,使得农民无法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商务形式,有别于传统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事实也证明,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接受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方式也更加容易。

(五)物流配送网络的局限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难题,尤其是在生活电子商务方面更是如此。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一级地区,下面的乡镇就无法送达,一些偏远的地区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子商务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所以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展望

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本身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等都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要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一些先知先觉的PC生产商也早就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如今更是利用国家电脑下乡政策大举进军农村市场。联想集团今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脑下乡”计划,推出包括产品、渠道、服务、培训在内的一揽子举措,展示了为农村用户量身定制的3大系列15款产品。其他PC厂家也不甘落后,纷纷跟进。

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4761元,今后几年农村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快速发展态势。多达近8亿的农村人口,约2.1亿户农村家庭,随着互联网应用环境的不断改善,电子商务在农村得到快速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其蕴涵的巨大市场潜力不言而喻。与“三农”相关的企业,必须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足够重视,注意对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需求的研究和培育,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参考文献:

农村电商论文篇(3)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交易活动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具有直接、快捷、低成本、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等特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从对中国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群体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其中会有分布于农业行业的部分,但从总体看来,所占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农业用户而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户的真实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正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局限,使得众多的IT精英们面对农业这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

一、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据有关方面统计,在全国将近7800多万网民中,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且高度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和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真正上网的农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中网络成本较高,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是中国农民上网的主要阻碍。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3000元至4000元;农村电话上网费用3.6元/小时,在加上各种培训费用,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2、农业网站不多,网站分布不均衡,且利用程度低。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①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②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③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④少部分个人的网站;⑤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3、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4、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风起云涌,形式和内容雷同,缺少特色,专业性和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发挥。目前,除了几个有影响的部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导航栏的设置也都大同小异。在内容上以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农民生产、真正适用于农民的信息较少,直观反映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决策层和农民生产决策的信息较少,缺乏宏观的指导性的农业信息,信息服务尚未形成。同时,我国大部分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设有农产品行情和供需信息,但很少各个网站对市场需求的评价或预测,更没有各地种植情况的信息,市场信息分析专家的作用没有形成,而农业生产真正需要的这种具有指导意义信息。

5、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一些网站设有内外网两个部分,外网公开的信息,一般性的信息多,有价值的信息少。内网上有用的信息相对比较多,又实行会员制,相对封闭起来。这样网络间的互相封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也失去了设网建站的目的。

二、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

1、经营成本低

零售企业开店投入的资金中,相当一部分花在地皮上。在大城市,寸土寸金,一些繁华地带的地租动辄每平方米上万元,这样的高成本投入,使得我国零售企业在与“狼”共舞中很难拥有价格优势。而农村市场开发程度低,地价也大大低于城市,大大节约了企业的资金,降低了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劳动力成本也大大低于城市。大城市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劳动力工资水平自然也水涨船高,平均工资多在千元以上;中小城市、农村地区,收入水平与大城市整体相差悬殊。2、竞争阻力小

相对于大城市你死我活的惨烈商战,中小城市和农村存在着明显的竞争不足。目前,占据这些地区商业领域的主要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型商业企业以及为数众多的零散经营个体零售业者,普遍存在着规模小、布局混乱、组织化程度低、商品质量差等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零售企业正可充分利用自身在品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轻松占领市场。除了直接投资开店之外,还可通过收购、兼并、嫁接、加盟等形式的资产重组吸纳那些当地不景气的商场、市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扩张。

3、市场潜力大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13亿人口中70%以上分布在农村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占领了农村市场才是真正占领了中国市场。尽管现在农民的购买力相对比较低,但农村丰富的人口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购买力的不足。从长远来看,我国要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关键,因此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趋势,农村市场的潜力是无限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零售巨头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大城市市场竞争空间日益狭小,外资零售企业进军我国农村市场是迟早的事。

三、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问题。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个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

农村电商论文篇(4)

自2014年以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和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点。在电子商务经济的大热潮下,湖南省特色优势农业电商迅速发展,引发了各界对湖南省农村和农产品的关注。相较于农村传统购物模式,电子商务在商品价格、商品选择以及购物的便利性等方面优势明显。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中,农村物流的发展

成了关键问题所在。但就目前湖南省农村物流的建设而言,还是相对落后的,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湖南省农村电商的推广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分析湖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状况,发现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所遇到的物流瓶颈,研究出相对应的对策措施,对加速和优化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现代化转型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电子商务现状与农村物流需求分析

随着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的不断提速,农村物流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尽管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起点较高、跨步较大,尤其近几年进展明显。2010-2014年,湖南省宏观经济环境总体较为平稳,电子商务行业呈快速增长趋势。从市场状况分析(如图1所示),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从2010年的369.42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88.7亿元,增加了约7倍。且2013、2014年湖南的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呈现超过100%的增长速度。湖南省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位于全国前十。同时,湖南电子商务经济地域性发展明显。49.5%电子商务企业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从发展规划分析,湖南省政府积极将湖南打造为中南地区电商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从经营内容来看,湖南省电子商务产业服务涵盖了工农商的各个领域,特色农村电子商务优势明显。湖南省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电子商务建设在全国均位于前列。随着“带动工业产品下乡、促进农产品进城”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湖南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经济中的商品成交量也不断放大,而农村物流作为农村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衔接与支撑部分,其需求空间在不断扩大。

二、湖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散、弱、少”状况明显,农村物流成本高。农村物流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具体包括农村消费品需求、农产品流通以及农资流转的问题。农村物流规模大小与所服务人口数量有关,而湖南省地区人口分布极其不均匀。从地域上来看,湘中、湘北、湘东人口稠密,湘西、湘南人口相对较稀疏。以长沙市和湘西州为例,长沙市人口密度约为596人/km2,而湘西州的人口密度一般保持在165人/km2,相差3.6倍。从城镇化水平来看,湖南县域城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省71个县常住人口平均规模约为57.37万人,常住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仅有4个。湖南农村人口分散、经济实力弱小的特点,造成了物流市场的分散。由于物流的分散以及需求量小等特点,再加上远距离运输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导致农村物流成本普遍偏高,从而加大了农村物流的经营难度。(二)湖南农村物流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湖南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依据国家的相关文件精神,相继颁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湖南省物流产业发展的地区政策文件。这些措施虽然对加快农村物流市场化建设起到了一定作用的支持,但在所有现行的湖南省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物流产业的规划中,都缺少单独列出的农村物流发展规划与法律法规。与美国相比,美国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法律法规非常完备,涉及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如《商品交易法案》、《冷链质量标准》等都对农村物流的各方面都做出详细的规定。而湖南农村物流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导致其农村物流发展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和保护机制,相关的规划得不到好的落实,无法营造良好的农村物流环境。(三)湖南农村物流竞争体系不健全。由于湖南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交通相对落后,地理环境较差,这使得了湖南农村物流市场主要依托于邮政物流的服务。目前,湖南省“省—市—县—乡镇—村代办点”的邮政物流体系建立的相对完善,邮政物流体系末端的服务网有25761个,覆盖了56%的行政村。尽管邮政物流体系对湖南农村物流网络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样农村物流网络同时也缺乏灵活性。邮政物流的独当一面,也使得农村消费产品配送产生依赖性,让该区域的物流市场失去竞争。没有竞争的物流市场是不健全的,缺少了多方企业的参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湖南农村物流市场化发展。

三、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物流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湖南区域经济交流,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对于湖南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不仅要根据本区域现有基础和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同时还需要带动周边农村经济的建设发展,由点及面,加大区域经济之间的交流,扩宽区域经济辐射范围。加大对湘南地区、湘西地区的政策、资金、项目等的支持,重点加速湘南、湘西地区的发展。加快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立足现有的城市物流体系,进一步拓展至农村地区。重点打造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场货站、公共仓库为主节点的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体系网络,使得农村物流体系与城市的物流体系之间的对接顺利,物流能够做到完全畅通。(二)加强湖南农村物流基础建设,促进农村现代化物流发展。制约湖南农村物流发展的重大阻碍之一就是湖南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农村物流难以追上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需要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农村物流的运作效率。在提升湖南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中,路网建设所占的比重最大。路网建设初期的投入较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同时还需要考虑该地区物流的统筹规划,这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是很难有效组织实施起来的,所以需要由政府来承担网路建设的初期投入。同时,政府还需要提高农村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与此同时,有关于物流仓储建设、冷藏冷冻运输装备等问题也是湖南农村物流业下一步还需要完善的方面。通过统筹规划,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为湖南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断创造有利的条件。(三)完善相关物流政策,加强政府对农村物流的支持。湖南农村的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单靠物流市场的自发调节是不够全面的,因此,这需要湖南省各级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建立起促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完善湖南省农村物流运行机制。首先,政府要明确农村物流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使各个农村物流主体能够明确其权利与义务,为规范农村物流市场提供法制保障。其次,政府还应加强对湖南物流的财政支持,依据中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物流发展特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农村物流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农民积极进入电子商务经济背景下的农村物流市场。再次,政府还需要帮助拓宽农村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外资、民间企业共同运作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构建湖南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物流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张思洁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9).

农村电商论文篇(5)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流通人才培养研究”(编号:XJK011BZJ00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职业院校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考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又必须以农业电子商务的大力普及为前提。而现在既懂农村、农业,又熟悉电子商务的人才不足,制约了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担当起培养合格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重任。

一、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分析

(一)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人才需求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是指在农村的商品流通的全过程运用先进的流通技术设施、手段和现代的流通方式、管理方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使商品流通领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形成高效率、高效益的商品流通体系。

流通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流通观念现代化、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方式现代化、流通技术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现代化、流通布局现代化和流通管理现代化等。从农村流通现代化的概念与流通现代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得知,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人才的需求具有如下特点:1、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要求在实施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有掌握了流通现代化观念的人才;2、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有掌握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的人才来实现流通组织现代化、流通管理现代化;3、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必将使流通方式现代化,使用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来实现流通现代化,必将要求在实施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掌握了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手段的高技能人才。

(二)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方式的一种,是一种新的商务形式,在发展农村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它将极大地解决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多环节、高成本问题,培养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将要考虑到农村流通现代化的现状与特点、新农村建设的特点,使得电子商务人才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具备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的一般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人才必须掌握流通现代化观念、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还要掌握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而作为为新农村建设、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与能力。

2、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新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的对象主要是农产品,而对于参与流通的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产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制订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增加对于农村、农产品知识的介绍。

3、为新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是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的经贸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开展商务活动,具有优良的综合素质和鲜明的专业特长,能适应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既要求这类人才具有电子商务人才的一般特点,又要求这类人才是为新农村建设、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时,把电子商务人才一般的特点与要求跟农村的特点、农村流通现代化结合起来,来设计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图1)

(一)电子商务人才基本素质。电子商务从概念上来看,由两部分组成:电子和商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既懂“电子”知识又懂“商务”知识,我们所说的“电子”就是计算机相关技术,而“商务”知识就包括经济管理经营的相关知识,正是因为电子商务专业一个要求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交叉专业,所以增加了这类人才的培养难度;电子商务虽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体系并不完善,电子商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推移而不断发展的,同时电子商务更加注重实践,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商务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是发展的,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难度加大,因此要求在人才培养中技能型与综合素质相结合。经过对企业和新农村调查,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具有电子商务高级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经贸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商务经营活动,毕业时每分钟能输入汉字60个,能熟练建立经营网店或管理维护企业网站。具体包括:

(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本专业所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掌握市场调研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企业财务经营管理知识;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基础知识;熟悉有关商务活动的法律法规制度;掌握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电子支付和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掌握商务网站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

(2)专业技能方面: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备网络及Internet工具应用能力;掌握计算机病毒防范和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技术;具备公共关系业务处理能力;具备市场营销活动策划能力;具备一定的推销能力和商务谈判技巧;掌握网络信息收集整理基本技术;具备物流配送管理的基本操作能力;掌握企业商务网站的页面设计、美编和网站维护基本技术;具备撰写经济论文和调查报告等常用应用文的能力;具备企业商务网站维护升级与运营能力;数据库设计与动态网站设计能力;具备进出口业务处理基本能力;具备电子支付的管理能力;具备网络调研、网站推广和在线销售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业务规划、实施与运营能力;电子商务服务(主要为网络营销服务)商品的开发设计与销售管理能力。

3、身体素质。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具有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4、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达到心理健康、人格完善。

(二)农村、农产品知识

1、了解农村。对于为农村流通现代化服务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现状、农村运行的一般规律,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时,必须加入对新农村的现状与农村运行规律的课程或是专题,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安排时间让学生深入农村实训,熟悉农村的生活、工作、生产。

2、了解农产品一般知识。农村流通现代化实际上要解决两个部分:一是农产品从生产的源头进入终端消费;二是城市生产的工业品流通进入农村以及每个农户。作为解决流通现代化的电子商务人才,必须懂得农产品的一般特点,了解农产品的一般知识。

(三)流通现代化人才的素质。流通现代化人才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流通现代化的观念、掌握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掌握最新的现代化的工具、技术与手段。

三、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及能力结构图

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于一般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又具有一般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特征,综合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素质要求以及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对应的岗位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得出了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结构图。(图2)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批合格的人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务模式的电子商务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只有根据农村流通现代化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特点,了解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按照适合新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岗位能力结构设计完善的人才培训方案,才能培养更多适合新农村建设的电子商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谌智凤.农村流通现代化政策创新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2]高凌云.电子商务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

农村电商论文篇(6)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多数城市居民已经拥有移动电话,城市市场接近饱和。为保持业务增长,电信运营商需要采取措施吸引不太富裕的农村消费者。事实上,农村信息化市场对电信运营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助于运营商在服务“三农”的大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农村的整体消费环境将越来越好,将使电信运营商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永安会计事物所日前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市场将成为未来移动通信运营商业务增长的重要动力,预计电信在农村的市场覆盖率在2008年将达25%,农村业务将占整个电信市场的42%。然而,开拓农村市场一方面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必须不断拓展低成本经营模式,并提供价格低廉的手机和服务;另一方面意味着运营商从每位农村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较低,而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则需要投入巨资,摊销成本较高。因此,虽然电信运营商日渐重视农村市场,但出于成本考虑,以及企业自身固有的逐利性,一直以来,电信运营商仍是把主要的市场精力放在城市。农村市场要么是没有运营商进入,社会福利得不到改善;要么是运营商争先恐后的进入,重复建设严重,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基于此,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开拓农村市场所面临的困境。

二、模型的描述

(一)假设前提

三、模型的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电信市场的特点是消费者收入较低,人口分布稀疏并且不均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这样的市场特点意味着运营商从每位消费者身上获得的平均收入较低,而且需要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摊销成本较高。同时,如果多家运营商进入同一个需求不大的农村市场就会导致价格战,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因此,运营商必须根据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对手的决策来决定是否进驻某一农村市场。

但是先进入运营商一定会获得很多优势,比如用户的偏爱、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一来,两家运营商都希望自己尽快进入这一市场,如果两个同时进入,短期内必定都会遭受亏损,但是考虑到市场的长期潜力,谁也不会放慢进入这一市场的步伐。于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纷纷在同一地方建立自己的信号塔。这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人口相对集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山坡上会同时耸立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两个信号塔的现象。

虽然电信运营商充分竞争对手机用户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两个企业市场力量存在迥然差异,主导运营商可能会滥用市场势力,损害消费者和竞争对手的利益。

四、博弈模型的启示

以上是电信运营商通过考虑运营成本、市场容量以及竞争对手行为决定是否进入某一农村市场,从电信运营商开拓农村市场的角逐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一个人口稀少,人均收入不高的农村地区,对电信服务的最大需求远远小于运营商提供服务的盈亏平衡点时,电信运营商是没有积极性去开拓这样的市场的。因此,在这样的地方,需要政府利用税收优惠、直接的财政支持等政策鼓励电信运营商进入,来保证电信服务的提供。

2.在一个人口相对稠密,人均收入相对较高的地方,但是也不足以容纳一个以上的运营商时,市场上要么没有运营商提供服务,要么是两家运营商同时提供服务,分享同一块小蛋糕。这样不仅使得企业收益小或承受亏损,同时,由于重复建设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因此,在这样的市场上,运营商可以通过事前协商,或由政府引导运营商在这一市场提供服务,考虑到垄断的弊端,防止中国电信企业延续“一家独大”的局面,可以考虑给中国联通在开放农村市场方面更多支持。

3.城镇附近比较富裕的、人口更加集中的农村市场,尽管该市场暂时还不能让两个电信运营商同时盈利,但是出于社会福利的考虑,鼓励多家运营商进入,通过竞争提供优质服务,但是要引导其正当竞争。

参考文献:

[1][法]让.雅科.拉丰.电信竞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2]高斌.通信经济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农村电商论文篇(7)

Key words: rural e-commerce;talent training;model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071-02

0 引言

自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和发展改革委三部门印发《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的若干意见》(2017年2月),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可见国家对农村电商的高度重视。农村电商是指利用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等电子商务技术手段,为农民或者农产品经营主体在互联网上进行农产品及服务的宣传、销售以及支付等相应的服务过程[1]。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通过培养农村电商人才,让其能够快速的与岗位接轨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在此基调上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实践意义。所以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农村电视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有其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1.1 农村电商课程体系不完善

电子商务专业自2001年全国设立以来对于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但农村电商课程还比较零散,构不成体系,或者存在着电商课程未能和农产品及服务有机地紧密结合[2]。比如:《电子商务图片制作与美化》中教授“制作宝贝详情页面”时,教师也会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服装、鞋子、包等来分析这些产品的目标客户、提炼产品卖点,制作精美的店招和推广页面,鲜有选择大米、麦子、干笋等这些常见农产品做分析对象,使得学生对农产品的电商推广要领比较陌生[3]。再者农村电商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实用度不够,从而导致农村电商专业的毕业生很难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

1.2 农村电商专业教师匮乏

现今学校农村电商专业的教师普遍呈现这样一种情况:电商专业或农业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着农村电商的专业教学任务。相继出现的结果就是电商专业教师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农业方面的知识,重商务轻农业,故而在教学中很难传授关于农产品方面的电商技巧。农业相关专业的教师对电商知识与技能又缺乏一定的了解与深入,就会造成教学中重农业轻商务,这也影响了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这造成了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缺乏兼具农业知识、电商知识一体化的专业农村电商教师作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指导的源泉,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无法将农业知识与电子商务技能有效结合,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4]。

1.3 农村电商学生主动学习意愿不强

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都呈现这样的特点,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一直生活在农村,接触农产品比较频繁,更渴望去大城市学习新奇的内容,因此对于农村电商专业的选择就会下意识的避开。二是来自城镇的学生,成长过程中与农产品缺乏交集,加上对于农村的刻板印象,更不愿意投身于农村事业。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学生缺乏回到农村创业的动机,所以主动学习农村电商知识的意愿不够强烈。再者,现阶段农村电商整个体系还不够完善,处于发芽阶段,未发展完全,这就导致部分学校教学条件、配套设施、实训场地等相对偏低,由此,学生也不愿意主动选择主动学习。

2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对策

2.1 明确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

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对于这艘承载着职业学校学生的船来说,明确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首为必要的。

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定通过培养后的人才质量标准,笔者认为培养出来的农村电商人才应该要达到可以独立在各大涉农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的管理、销售、运营等工作的标准。然后根据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实施农村电商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目标确定的总体框架下,细化出阶段性目标,突出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从而让学生得到专业系统的培养。

另一方面,确立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创新性的教育目标。因为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市场的信息瞬息万变,对农村电商人才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电商人才才能在社会浪潮中站稳脚跟,因此,学校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为目标。

2.2 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如果说目标是这艘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大船行驶的方向,那课程体系就是这艘船的骨架。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部分,任何一个教学理念的实现都需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完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是良好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和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刻不容缓。

据调查显示,涉农电商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主要体现在四类岗位上:营销类岗位、商务管理类岗位、运营策划类岗位和技术类岗位。营销类岗位注重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美工设计三种技能;运营策划类岗位对项目策划与执行、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管理三项技能最为关注;技术类岗位对库存管理、财会工作、在线采购三项技能的关注度显著高于其它技能。故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就可以根据企业所需岗位的所需技能进行设置,促使课程与岗位进行无缝对接。

其实不难发现,刚刚所提及的更多是从电商技能方面而言,因而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让技能与农业有机衔接起来,以农产品知识为核心,以电商技能为导向,用“农业+技能”模式设置课程,通过学习课程让他们能够自如的对农产品进行网上销售与推广,对农村电商项目能进行组织与规划,可以独立的在各大农业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物流与运营工作等。比如,营销类岗位的技能需求是网络营销,那开设的课程就可以是《农产品电商运营》《农业商务网站建设》等。在开设农村电商课程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加强与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企业园等涉农企业的合作,以便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3 加强农村电商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是影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打造一支农业理论丰富、电商技能强劲的师资队伍,已然迫在眉睫,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电商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决定着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的选择[5]。笔者尝试从以下两个维度来加强农村电商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核心培养专业带头人。党的以来,强调要抓住“?P键少数”发挥表率作用。农村电商的专业带头人或者骨干教师即是这关键少数,要抓住,要培养,要把标杆立起来。学校要抓住这些在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较好的骨干教师,把其培养成专业带头人。建立针对性的培养机制,跟随名师学习或者企业访学或者进修深造等,让其能够掌握关于农村电商领域的前沿知识;建立专门性的培养基金和“农村电商工作室”用于实践活动、教师培训、研究调查等方面的需要,为专业带头人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使之处于专业建设的氛围之中。

农村电商论文篇(8)

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出现的问题,学者岳云康提出了将“农家店”与“虚拟店”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农家连锁超市来弥补一直困扰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5].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和思考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一、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难已突破的瓶颈。着名学者赵磊就曾提出,今日中国之“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6].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破除农村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体制。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可以加速农村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作出以下几点阐述。

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当今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现代化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现代化的经营模式、产业体系和发展理念。电子商务就是现代化经营模式的典型代表。通过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可以逐步使得我国农民从过去单纯的生产者这一角色过渡到经营者的角色[7],从而实现农产品的网络营销。这种模式既降低了农产品的输出成本,又提高了产业的运作效率。这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

2.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方便农产品流通的需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流通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民没有主动性,往往都是被动地被市场需求所控制,从而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极大障碍。而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它有着市场全球化、交易虚拟化、营销全天候的特点[8],这就为农民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市场信息和更加丰富的流通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率。

3.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随着“互联网革命”的深入,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与实体经济融合,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据统计,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了10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超过70%的业务量来自网络零售的配送需求[9].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一股年轻且强大的力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让古老的农业文明搭上现代科技发展的便车,对于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无论从农业自身的发展还是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农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传统农业社会中已经习惯“小农经济”模式的农民[10],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将会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同时给传统农业模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二、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

目前,电子商务在农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认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着快速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对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条件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律。

1.政治方面

我国政府一直对 “三农问题”高度关注,“十二五”计 划 中 明 确 提 出 要 加 快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设[11].目前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是持鼓励态度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信息资源开发等工作纳入“村村通工程”.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互联网工程建设的完善,电子商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2. 经济方面

我国经济虽然处于平稳增长的时期,但城乡差距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建设投资远落后于城市建设投资,从而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较差,其现有的网络通信设施很难满足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加上农村地区本身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小,因此缺乏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建设和日常运作中。另外,农业生产的周期一般较长,与其他商品的流通周期相比较低,因此更需要一定的资金去支持日常的生产运作。这些因素在某些方面正制约着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3.文化方面

我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背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长期支配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农民不容易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特别是有些基层农村干部对于电子商务的认识较为落后,这就直接影响到这一事业在基层地区的发展[12].加上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较落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于网络

、电子商务这些新兴事物接触得晚且机会较少。这些“先天不足”就使得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有了一定的障碍。 4.技术方面

正是由于我国农村地区落后的教育水平导致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掌握基本网络技术的农民相对较少。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也一直不到位,开展电子商务所要求的基本技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都不具备。相较于城市地区各类发达的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农村地区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另外,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农村电子商务网站,但是这些网站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低,实用性就大打折扣。每年大量的IT人才流入各大商品销售平台,而进入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人才却只有很少一部分,这也十分不利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大环境还是较为宽松的,政府也在努力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我国农村要开展好电子商务这一事业,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统筹兼顾,才能走出符合我国农村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道路。

三、社会学视角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这一行为既是农民自己作出的选择,又是整个社会对于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期待。因此,我们可以用社会选择这一理论来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社会选择理论指的是将社会成员的偏好集结成为群(社会)的偏好。例如,投票选举、市场机制等。从形式上看,社会选择是典型的群决策问题,但从更深的层次分析,社会选择理论研究的是“个人价值与社会选择之间的冲突与一致性的条件”.正是由于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关注到电子商务这一新兴事物,使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获得了全社会的关注。也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电子商务事业中,才使得互联网经济极大地增长,从而获得了人们的关注。

首先,我国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这是由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的。只有明确了政府的领导,才能统筹各部门和各种有利条件进行有机地结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力度,从资金、人才、政策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其次,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在基层设立一定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农民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缺乏了解的农民尝试。另外,要加大对于基层领导干部的培训,让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事业建设的“排头兵”.再次,政府应予以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互联网公司和物流公司将业务范围更多地拓展到农村。这样既方便农业产品的运输和流通,也为这些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地方政府可以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加强对农民电商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从根本上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和理念,使得他们在实践中由被动发展变成主动投资。

农村电商论文篇(9)

一、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陈振濂(2013)和王超(2015)认为,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可以破解新的世纪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挑战,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拓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的经济活力。以网络为平台也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通过使用互联网,农民可以随时随地与市场对接。同时农民可以在家乡从事经济活动,外出打工的人数将大为减少,对农村部分社会问题的改善也很有裨益。

杨继瑞(2016)提出,在当今移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国家提出的 “互联网 + ”战略,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充分融合,已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有助于破解传统农业经营的投融资困境,有助于扩宽农业流通渠道,有助于突破传统农业经营服务模式的局限。

纵观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发现,大部分学者对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基于经济管理学理论,详细论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给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及农民经济状况上带来的影响。

二、衡阳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必要的网络知识较为缺乏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电脑普及程度依然不高,在地处内陆的衡阳,更是如此。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山区如常宁市下属部分乡镇,网络基础设施薄弱,这给农村电商的建立及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如果要发展农村电商,最基本的网络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市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也相当缺乏,并且大多数农民对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很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建设及发展。

2.农民存在严重的风险意识

电商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无需面谈,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农民每年的收入十分有限,难以承担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因此农民普遍惧怕风险,不敢轻易去尝试电商这一交易形式,使得电商在农村的运作与发展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阻碍。

3.农村的生产规模有待加强

我市地处丘陵地带,农作物生产规模比较小,农民个体的生产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限于我市小规模的农业组织及农民个体的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不高,农村电商业务的发展也受到不利影响。

4.农村缺乏健全的物流体系

我市农村的交通运输落后,大部分物流公司的配送范围未能延伸至乡镇地区,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更是在物流配送范围以外,一些农村电商的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

5.农业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

其一,我市大部分农民依然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相关主管部门对农业信息化也缺乏充分的认识,懂得利用网络技术的农民群体不多,农产品购销模式原始,农民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也缺乏运用电商的意识;其二,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不能以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等为依据来开展种植工作,从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其三,各地区的农业部门之间不具备信息资源共享能力,难以对农作物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这对农民的经济收入将造成直接影响。

6.政府部门对农村电商不够重视

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在农村电商的初步发展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具有电商专业知识的人才数量不多,尤其是具有超前经营理念和尖端电商技术的高层次人才非常有限。特别是在基层乡镇府,硬件设施及条件比较落后,严重缺乏收集、分析农业信息的专业人才,不具备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现阶段绝大多数电商主要靠自学和亲戚朋友的引领,市内只有部分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培养层次较低,学生毕业后留在衡阳从事电商工作的很少。

三、以农村电商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路径

衡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油料、蔬菜、瓜果和肉蛋奶生产基地,交通便利,拥有发展电子商务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我们必须应对新的形势,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从发展路径来看,要发展我市的农村电子商务,必须坚持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为原则,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投入到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营造关心、支持、参与农村电商的舆论氛围,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从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角度来说,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农村电商发展的全市统筹

要加强对各县(市、区)发展农村电商的统筹指导,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思路举措。财政扶持资金应倾向于“创收”性质为主的农村电商发展,集中在农产品上线进城、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部分。要加快创建衡阳农村电商产品的公共品牌,特别是集体商标和用来证明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证明商标,努力实施抱团发展策略。

2.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

积极争取、认真落实国家扶持电商发展的各项政策,制定出台我市支持电商发展的实施意见,在资金扶持、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场地使用、人才引进和培训、企业注册登记、会务商务活动等方面提供必要条件。加快农村电商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其示范效应。扎实做好农村电商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快建设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和激励衡阳青年投身农村电商的创新创业。积极开展农村信用合作试点,推进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推动经济联合社信用合作部发展。出台促进办法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针对淘宝店铺和微信小店这两类经营者,以客观的第三方交易数据为标准,制定合理的阶梯式的专项鼓励措施;针对农村电商个体经营者的一些必备硬件或技术服务,建立相对集中的社会化服务购买机制,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农村电商的个体经营者使用,以促进农村电商个体经营户的成功孵化。

3.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是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体系,推动村民自治重心下移,发动村民建设美好家园,发展集体经济;完善便民利民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公共服务重心下移。二是创新和转变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要加快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整合涉农资金并集中到村,统筹用于公共设施建设;整合涉农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生产的经营服务体系,打造集农资销售、动植物防疫、农业技术推广、产品供销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于一体的基层公益体系。

4.促进农村电商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电商的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的商业模式,需要通过与周边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叠加效应。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实施细则,促进农产品电商的品质保障与溯源体系建设,推动生态农产品O2O体验馆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努力打造融服务网络建设、产品供应、品质保障、电商平台为一体的电商生态链。

5.完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和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县(市、区)农村电商县级运营网络为支撑,引导邮政和快递业务延伸至农村,并利用村级综合服务站,建立村农产品电子商务配送点,进一步提高农村物流配送能力,实现县、镇、村物流网络的无缝对接,建成覆盖全市主要行政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完善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打造铁路运输的物流中转站、物流集散地,深化衡阳与阿里巴巴集团等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层次。同时,要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率和质量,实现村村通宽带,并促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降低农民上网成本,为农产品生产者拓展新渠道、挖掘新客源提供帮助。

6.提升农产品质量,注重安全保障

转变我市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努力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要突出衡阳地方特色,围绕“绿色”和“生态”两大主题,抓好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差异发展,培育有机农产品的示范基地,全力打造属于我市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推动农产品原产地标识和“二维码”标识工作,加快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认证工作。加快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支持应用商品条码、二维码,加强对电子商务农产品供给全过程管理,着力解决电商农产品质量标准化问题。重点围绕产品质量监管、产品溯源、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强化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以及部门间的协调联系,严厉打击依托网络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建立信用信息通报机制、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及产品溯源体系,强化企业守信意识和诚信自律。

7.打造高规格的农村电商培训基地

目前,衡阳农村电商发展的规模走在了湘南地区的前列,但电商人才培训无疑是一个比较大的软肋。从现实情况出发,可以考虑实施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计划,依托衡阳本土院校,如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交通工程学院等。扩大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规模,优化整合各县(市、区)培训资源,同时鼓励社会电子商务培训机构参与,探索建立电子商务师资数据库和考评员数据库,完善全市统一的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优先加强对镇村干部、农业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培育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头人。鼓励衡阳籍高校毕业生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吸引本地在外的大学毕业生和务工青年返乡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培养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解决电子商务人才引进难,流失高的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力度为我国基本国策之一,而电商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可将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流通问题进行充分解决,有助于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当前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展开分析,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不断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因此,农村电商的发展依然是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民群体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8,06:171-174.

[2]岳云康.对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发展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12:87-89.

[3]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3):71-80.

[4]方小铁.广东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应用策略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01(3):44-49.

[5]张振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5(12):30-33.

农村电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promotion of“Internet plus”, E-commerce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traditional rural market, which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ogistics.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commerce and rural logistics. The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mmerce and rural logistics. Thirdly, we built three types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odels. Finally, we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ogistics and E-commerce.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E-commerce; rural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0 引 言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为城镇网民的两倍。同时,网络零售企业开始争相挖掘农村市场,截止2015年12月,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同比上涨19.9%。农村网购用户的增加,带动了农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但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不能协同发展的现象日益显现。

农村市场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主要途径,农村物流也将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体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农村物流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是农村物流得以发展的重要推手。加强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摆脱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壁垒的重要手段。

1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1.1 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 694万人,增幅9.5%;城镇网民占比71.6%,规模达4.93亿,较2014年底增加2 257万人,增幅4.8%[1]。农村网民的迅速增加,为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信息化基础。

1.2 政府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大力扶持

2015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同年,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发展当地电子商务。

1.3 电商下沉式发展开拓农村市场

2014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 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同年,京东以县级服务中心的形式在全国区县铺开。通过建设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将招募数万名乡村推广员,给农民提供售后、金融服务,从而开拓农村电商市场。

1.4 农村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打破了传统面对面交易的思维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传递。但由于交易品大多为实体的物,物流作为中间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国农村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需求的分散性、广泛性等特征是制约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市场管理乏力、企业竞争无序等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2]。

2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关系

2.1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时代必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信息化结合传统产业的智慧型发展模式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电子商务以信息化为基础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的流通业也将以一种新的形态运作。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不仅使物流企业便于对物流数据的收集、处理、分类、跟踪等,也能让电子商务平台与用户共享物流信息,从而满足客户响应模式,提升用户体验。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要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然而目前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收入水平较低,网络硬件设施缺乏,网线宽带费用高,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扶持,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农村物流使电子商务竞争差异化

电子商务的交易一般具有实物性,农村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一个订单周期的必要环节,物流服务的品质是消费者进行综合评判卖家的标准之一。农村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配送网点设置散乱、网点数目寥寥无几,不能满足农村批量小而分散的配送需求。然而农村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有挖掘潜力的新生市场,一些电商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农村,通过发展农村物流来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竞争。例如,京东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县级配送中心和村级服务站,招募村民推广员,并成立配送到户的自营物流网络抢先占据农村市场。

2.3 电子商务使农村物流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农村传统交易思维的界限,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兴起时,使农村掀起了一场线上交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因其低价格、无界限等优势可以迅速产生庞大的订单量,但由于农村地区的需求分散性、小批量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导致传统的物流模式很难完成庞大的订单配送。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提高企业收益,而接收大量订单,但是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导致农村电商消费者难以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对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失去信心。因此,农村物流的转型升级是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重要趋势。

2.4 电子商务推动农村双向物流发展

农村双向物流是指农产品的向外输出与农资以及日用消费品输入的双向流通。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市场经验不足,耕种技术不科学,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判断能力差。农民常常听说某种农作物畅销便集中种植,这种现象经常导致农作物滞销,农民一年辛苦劳作收入甚微。而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商家与消费者交易的平台,也是个比较完整的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化有利于农产品信息的传递,农业部门或涉农机构通过即时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产品耕种技术信息等,使农民及时获取农产品耕种和销售渠道的相关信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指导达到增产增收,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销售到农村外部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受限于小农经济的“小农户、大市场”的困境。但因为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农村物流的双向运作对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设施具有高时效和装配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协调运作,共同解决农产品“进城”和农资及日用品“下乡”的双向流通。

3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运作模式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多样性、分散性发展和农村物流体系的雏形初现,两者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是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的协同发展表现在电子商务基础下农产品“进城”和城市的农资及日用品“下乡”。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3.1 电子商务企业或网站+自建物流体系模式(图1)

中国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虽然庞大,但由于农村交通环境差,需求不集中等因素,使得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在农村地区大显身手。然而农村接近七亿的人口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片蓝海。为了获得农村市场,个别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在农村设置服务站,通过自建服务站的方式开拓农村销售渠道,同时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在农产品输出方面,一些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自建电商平台,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的配送。自建物流体系有助于企业加强对供应链运作过程的控制能力,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但这种自营模式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金,在运营时期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

3.2 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图2)

电子商务企业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形式的存在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小农经济的特征,企业要建设适合农村地区、满足农村物流服务需求的物流体系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将物流外包将是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发展的主要选择。但是这种物流配送模式的物流服务一般止于县级,而乡镇及以下难以完成物流配送服务。此外,随着C2C商业模式的普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供应商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外销出去,借助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传递给消费者。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经营成本,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尤其农村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稀缺,导致农村整体物流体系不健全。

3.3 政府或涉农机构自建电商平台(图3)

平台供应商一般是位于县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各类型日用品大卖场。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商品信息并下订单,平台主要负责信息的整合,将订单信息传递给供应商,由供应商承担物流配送作业。通过多种配送模式将物品配送到农村供销社或超市自提站点。此外,农户也可以将农副产品信息在平台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实现双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同时,涉农机构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农产品价格信息、生产技术信息、农业政策法规、气候状况等信息,来指导农户耕种。农户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市场信息,避免了盲目耕种,从而力求达到供需平衡。大型超市或流通企业的集中配送形式,实现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大规模农产品的配送。但目前这种运营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实现规模的效益。

4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

4.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农村电商市场

农村电子商务与现代化物流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巩固农村网络信息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与城市不同,其中城市由于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容易通过先进硬件设施接受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事物。然而对于农村来说,不仅要强调加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来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的需求服务,更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来管理规范农村电商市场,从而来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共同发展。目前,虽然国家和政府对于电子商务下乡有一定支持,但仅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具有相对完善的信息化设施,大多数农村依然望尘莫及。国家应当大力扶持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商品准入农村市场的标准,通过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管理平台的运作,统筹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居民融入电子商务大市场。

4.2 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由于农村地区地大人稀的特点,致使农村物流流通的链条较长,供应链主体缺少规模化。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农村物流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农村物流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发展。目前,农村物流市场的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网络断层,致使很多物流企业想要涉足农村市场却无能为力。农村快递业门槛低,需求分散,个体户大量涌现,导致物流市场较为散乱,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低,物流业者收益低。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借助电子商务的推动,农村物流应当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等项目的实施,结合一些电商企业为发展农村线下物流而布设的物流节点,农村物流的潜能逐渐被挖掘。整合这些有实力的电商企业的物流资源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进农村将是国家在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时期的一大选择。通过在县域边缘地区建设物流园区,结合现有的物流节点,形成一套完善的物流体系,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能提高物流节点使用率。

4.3 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型人才

人才是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与物流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军。因此,国家应大力培养兼具电子商务头脑和物流创新思维的技术型人才。一方面来培训农村居民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买卖交易,另一方面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的问题。

4.4 政府统筹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大方向,需要政府进行有计划的统筹规划。政府有一定的公共性和执行能力,更擅长统筹整合和规划。而第三方物流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点是政府主要的整合对象。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同时兼顾第三方物流现有的资源,通过第三方物流高效的运营能力,来实现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Z]. 2016.

[2] 马俊. 探析我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J]. 信息与电脑,2014(7):73-76.

[3] 李洁. 论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协同发展[J]. 物流科技,2011(11):124-126.

[4] 刘利猛. 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物流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协同发展研究[J]. 物流科技,2015,34(2):208-210.

[5] 唐铮. 宁波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创新研究[J]. 中国商贸,2015(4):94-96.

[6] 梁晓音. 基于个人电子商务流通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 商业时代,2014(17):29-30.

[7] 史晓原. 基于电子商务背景的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研究[J]. 物流工程,2015(3):84-85.

[8] 桑高峰,赵月,徐丹丹.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物流发展分析[J]. 物流工程,2015(32):31-33.

上一篇: 中外建筑史论文 下一篇: 化学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