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会计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21 16:59:55

广告会计论文

广告会计论文篇(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设计实践发展迅猛,开设广告设计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000所,但当前广告设计实践发展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严重脱节,广告设计教育问题丛生。目前我国虽然拥有10万多家广告公司,但是广告产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至今没有一家本土广告公司可以进入世界级跨国大型广告公司的行列;虽然1000多所高校设置了广告设计相关专业,但是尚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引领世界广告设计教育的学术潮流……这些广告现实问题都可以从广告设计教育中找到回应。新一轮产业竞争环境下,我国广告设计教育何去何从?其中,重要的经验,来自对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历程的总结。

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史”这一专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仅有零碎的研究而鲜有发现专门研究。与该主题相关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国内外与该课题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如下。

国外学者历来重视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他们从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对本国的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规律加以总结、概括,达到完善广告设计教育史理论体系和促进广告设计产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比如二战后以汉斯·M·温格勒的《包豪斯》为代表的数量众多的研究性著作和专题性论文,从理论上对先进教育经验及时总结研究,奠定了今天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包括广告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基础。1959年由美国“卡内基”(Carnegie)和“福特”(Ford)基金会分别资助而独立发表的两项关于大学广告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掀起一场广告教育研究的学术高潮。1967年日本成立“日经广告研究所”,相继出版《日经广告研究所报》和《广告报告》期刊,对日本业界广告教育的诸多理论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于1990年表《广告教育白皮书》和新世纪初叶发表《2001年广告教育峰会报告》等,对当代美国广告教育的状况与社会效应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客观评析和深度展望;美国著名学者BillyI.Ross于2006年出版的《广告教育:昨天、今天与明天》,则对百年来的美国广告教育做了开创性的梳理、总结与前瞻;英国的“英国教育”、“英国高等教育与研究机构”等国家教育网站则专设了广告教育研究栏目,对英国近百年来的广告教育展开了多向考察与深入探究……(参见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前言部分)概言之,西方学界或业界的这些具有重要意义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主要集中于其本国范围内的广告设计教育,而从国际视野角度来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进行探讨的成果,仅见有零星论文,如日本株式会社电通企业计划局副局长坂本直规的《关于中国广告教育的现状与课题》(《中国广告》,2004.9),点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种种问题,如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等等,但专门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专题成果还鲜有发现。

“广告设计教育史”作为一个研究专题在中国的萌发,是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学科分工制度中的“专门史”的建构,以发达国家的广告设计教育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热潮的打破,发展中国家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广告产业环境和广告设计教育实践大发展的形势下,有关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学术论文日渐积累而逐步萌蘖、发展起来的。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广告研究与教育”的专题叙述。中国第一本广告史著作——1948年如来生撰写的《中国广告事业史》包含了初步的广告教育和教育家的个案研究。他的著作将广告教育与学术研究机构纳入广告事业的系统的结构之中,其中有陆梅僧、林振彬等广告人的个案研究资料,由此开启了在广告通史类著作中研究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先河。这一研究范式一以贯之,迄今为止较为著名的成果有:陈培爱的《中外广告史》(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虽然这本著名的广告史著作影响广泛,但陈培爱本身的文学研究学术背景影响到其在广告史研究过程中对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和写作风格的渗透);樊志育的《世界广告史话》(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1997年);余虹、邓正强的《中国当代广告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寇非的《广告·中国(1979—2003)》(中国工商出版社,2003年版);刘家林的《新编中外广告通史(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孙顺华等的《中外广告史》(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黄升民、丁俊杰、刘英华的《中国广告图史》(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等等。概括起来,这些著作均把广告业分为“广告媒介”、“广告公司”、“广告行业组织”、“广告制”、“广告主”、“广告管理”、“广告研究与教育”等几个不同的专题,并在整个广告产业环境中对广告研究与教育进行描述、分析。虽然叙述极为简略,在很多方面缺乏史料的支持,很多观点只是根据二手资料得出的常识性论述而缺少一手的实务文献和文本文献,教材的体例也决定了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方法本身不可能作出更加深入的探讨,但是,前辈们把广告设计教育置于宏观的“广告生态”大环境之中,从广告产业的整体环节的立场去考察广告设计教育及其发展规律,开辟了中国广告设计研究者对本土广告设计教育史的研究之路。在这些著作中,对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部。

著名文艺美学家余虹教授的著作《中国当代广告史》侧重于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作者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研究手段,走访了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数十位广告人,在广告设计学术史上自创以分期为纲、每期内以“专题”为线索的写作体例,详述并评论了中国广告史上1979—1996年间的众多大事件、主要学术论争和广告营销现象。该著作对于一手文献的把握、基本历史框架和一些基本的判断,是广告设计教育史分期的重要参考。

陈刚主编、姜弘担任顾问的《当代中国广告史1979—1991》(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分期方面从广告自身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渠道(通路)竞争、品牌差异化的竞争入手,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研究方法上,这部广告史注重采取大量图像—文本的一手资料,并且采用了深度访谈、口述历史等人文—社会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这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的研究方法具有深刻指导意义,对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某种“范式”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2.设计史、设计教育史中广告设计教育史的专题研究。在设计学领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仅有零散的论文和片段式的理论成果。虽然当今中国广告设计历史研究的相关著作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如王受之的《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夏燕靖的《中国设计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版),等等,但关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专题性研究,尤其是从设计学本身的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研究,目前还属空白。

截至2012年5月12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关键词”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77篇。以“全文”为检索项进行“广告设计教育”的关键词搜索,共有学术文章220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3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5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而且论文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当前广告设计教育的课程结构设置,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以及广告的创作手法层面。从宏观的设计艺术教育的视角进行的涉及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性著作、论文,仅有袁熙旸所著《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0届博士论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出版),以及2004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田君的硕士论文《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萌发——民国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但这两篇论文的视角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有关于广告设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翔实史实、资料,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关于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论述,对广告设计教育本身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律性专门研究。

2004—2009年邬烈炎主编的《设计教育研究》(1—7)是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汇集,该丛书有专门的设计教育史研究栏目,还有专门一册设计教育史研究专辑,其中不乏国内外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论文。

由于中国设计学学科的发展,一批硕士博士论文开始关注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研究,如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搜索获得的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博士论文庞蕾的《构成设计研究》,作者对广告设计教育中基础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的构成课程的历史、发展和出现的问题做了系统考查,并就构成教学改革与设计基础教学整体实验的关系进行了设想与讨论,提出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课题设计与作业编排的路径与方式,是广告设计教育中构成课程的集中理论成果。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硕士论文李晓慧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借助广告学的理论支持,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广告公司相关人员的调查,归纳出当前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应对措施。此外,还有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的部分学位论文,如易菲等就中国设计教育史上的某一组织进行研究的专题,虽然这些具体的个案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毕竟缺乏广告设计教育的专门性系统性叙述、解读、分析。

另外还有国外的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作为比较研究,对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董占军的《德国广告教育札记》(《现代广告》,2005,(9))介绍了德国的广告设计教育的综合大学的广告设计,实用性专科学校的广告设计,职业性培训学校的职业培训,以及各自特点。还有相关研究见于晚清、民国时期广告文化史、广告设计史中关于“广告设计”的研究与教育方面的一些名家、个案,如张燕风所著《老月份牌广告画》(《汉声》杂志社,1994年版)对“月份牌广告画”及相关广告画家,广告画技法的探索,以及广告画人才培养的追溯。又如赵琛的《中国近代广告文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1月)对当时著名的广告画家徐永青冠以“近代广告教育家”的称谓并提供了相关史料论述。

3.专门的广告教育研究中的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近三十年来,关于广告教育的研究逐步展开,如张树庭所著《广告教育定位与品牌塑造》(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对我国高等广告教育规律进行了探索,对广告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进行了初步论述,并组织了《2003年广告教育调查的研究报告和数据报告(高校卷)(毕业生卷)(在校生卷)(广告公司卷)》,具有珍贵的实证资料价值;查灿长著《国外高校广告教育研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0年版),本书主要研究当今世界上广告产业最为发达的美、英、日等国广告教育发展之历史脉络与现实状态、广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与价值指向、广告教育实务的多元模式与个性特点、广告教育衍生的社会组织与学术活动、广告教育发展的趋势走向与前瞻思考、国外广告教育对中国广告教育的启示。这些专著总结了前人对于广告教育的研究成果,在大量数据的支撑下分析了中国高校广告教育。但其对广告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广告教育方面,对于生活中的广告、公司的广告培训探讨较少,而对于广告设计教育的论述更是放在广告教育的一个从属地位,仍然是从广告学的专业背景出发来论述广告设计教育。另外还有相关论文,如韩志强的《对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3))提出构筑传播类广告学专业设计教育的新模式;吴琪的论文《广告职业的专业性初探——以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内地广告职业为例》(北京广播学院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就“广告职业化”对广告职业教育、院校教育等情况作了梳理,等等,但缺乏对广告设计教育史本身的理论思考。

4.广告设计综合研究工具书与资料汇编中的广告设计教育相关实证资料。1988年起陆续出版的被称为“研究中国广告业发展的编年史册”的《中国广告年鉴》是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导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广告监督管理机构、广告协会组织、全国广告界参与编写的大型行业资料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有:中国广告业发展概况,中国广告业统计资料,广告法规、条例、方针、政策,广告界大事纪要,广告学术论文选登,广告专业名词注释,广告教育,国际广告交流活动,等等。该年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1995年起每年编辑出版的《中国设计年鉴》,梁梅编著的《中国当代设计图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以及各种《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等等,往往作品图片丰富并配有简要介绍,具有很重要的资料价值。朱铭、奚传绩编著的《设计艺术教育大事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从设计学的角度考查了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上的若干大事件。现代广告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广告业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0年版)收集了1979—1998年间“全国广告业各项经营统计数据”和“中国广告20年札记”相关资料,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提供定量与定性研究的重要资料。另外,还有范鲁彬著《中国广告2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及其相关论文。这些成果都或多或少包含广告设计教育方面的第一手材料,但其资料性胜于学术性及思想性,只能提供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背景素材。

5.历史学、教育史学科领域关于艺术、设计教育史的研究。我国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相对发展完善,理论成果比较丰硕。其宏观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包括大的中国教育发展阶段阶段划分等,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1840—2012)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如:何东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导语和结束语(《高校理论战线》,2007,(9),(12)),其教育史学术视野和分期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的分期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在这些教育学、历史学学科领域出现的新的视点、理论关注点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有着新的启发、借鉴意义。在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课题本身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借鉴历史学、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成果十分必要。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中国教育史专业中国教育发展方向2009年博士论文贺晓舟的《近代中国艺术教育研究——清末学堂艺术教育的发生与演进》,从教育学的背景考查了近代中国艺术教育,但由于专业不同,对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史课题来说有“隔”的感觉。

综上所述,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还没有系统的专门理论归纳,其成果散见于国内外传播学、广告学领域关于广告教育、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设计学领域对设计教育和广告设计教育的研究,以及历史学、教育学领域关于艺术教育史、设计教育史的研究。其具体理论形式表现为专著、个案研究、专业期刊杂志上的论文、相关调研报告及资料汇编等方面。可以认为,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史研究的薄弱是阻碍学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广告设计教育历程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分析和研究近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程,总结中国广告设计教育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从中探索广告设计教育的性质及发展规律,可以清楚地认识影响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助于当代广告设计教育的理论积淀,有助于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广告设计教育问题,有助于为现实中国广告设计教育改革的决策提供服务,有助于阐明现在和将来中国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可能趋势。

参考文献:

广告会计论文篇(2)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高潮。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广告会计论文篇(3)

广告设计专业是一门涉及到绘画艺术、美学、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从本行业专业理论的深度、广度和专业技能的多样性等角度来看,在三年内要培养出具有高等教育层次、鲜明职业特色的技能型、应用性职业技术专门人才,关键的是要有一套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是一个专业从设置、确立培

养目标、组织教学,最后到如何适应社会需要的一个总体设计。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因此,教学设计需要按照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模块组织教学。根据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将专业素质细分为能力模块,并设置相应的课程。能力模块的划分,是高职教育中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设计的关键。

一、行业现状分析与培养目标确立

根据对目前各类广告公司营运状况及广告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分类调查研究的结果,我们逐渐掌握了社会对该专业在人才层次、专业方向、就业岗位、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立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专门从事广告设计、生产、施工及广告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要使毕业生具有鲜明的法制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具有现代审美能力和较高艺术修养、有较强的艺术造型能力、较高的设计水平、掌握数码设计手段,并且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熟练掌握各种广告设计与制作技能的“设计师”和“工艺师”。毕业生在获得国家教委统一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外,还应考取各种广告业执业资格证书。

二、岗位及专业能力分析

根据目前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数比例如下:广告公司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5%;企业设计部门的设计人员,约占总人数的15%;设计师助理,约占总人数的15%;广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约占总人数的20%;广告业务员,约占总人数的15%。

广告行业对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手绘造型能力;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广告设计;能根据广告不同媒体、特点和客户的要求,提出创意新颖的各种广告设计方案,并能组织实施;掌握基本的包装装潢设计技术以及各种文字造型能力,其中能熟练掌握黑体美术字和宋体美术字的书写方法,进而推及其他种类的文学造型,并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能熟练掌握现代摄影、影视技术等广告制作手段;能根据设计方案提出正确的施工(制作)方案,并根据这些方案能准确计算出各种广告的制作成本;英语能通过广东省二级考试并基本掌握广告专业用英语。

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具体要求: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能力,能有效地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种广告设计方案;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一定的外语阅读能力;有较强的群体适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为人民服务思想、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三、知识结构的划分

在处理高职教学计划中的知识内容时,有一对矛盾是必须认真探讨的,那就是针对性与适应性的矛盾。作为职业教育,必须要针对一定的职业范围,学生不能培养成通才;作为高等教育,它又必定要与职业培训区别开来,学生除能上岗工作外,尚须有较强的适应性,具有本专业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要满足针对性和适应性两方面的要求,高职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职课程的知识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的内涵是普遍的客观规律,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在一定专业范围内,沿着实际应用方向的综合和发展。专业技术知识是与高职人才的具体工作直接有关并频繁应用的知识。从三类知识的性质可知,专业技术知识是直接反映当前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体现了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专业理论是专业技术的基础,它常常是相近专业的

共同基础。基础理论表达的是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它是专业理论的基础,覆盖面更广。因而,这两类知识支持着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

三种类型知识的性质决定着它们的稳定性。它们的逻辑联系(或内容排序)是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一专业技术。实践证明,越在基层的知识,稳定性越高。当前,人们在惊呼的“知识老化”“知识淘汰”等大都是指技术知识。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是最突出的实例。基础理论最为稳定,有时,即使“老化”了,但在一定时空下,仍然是有效的。例如当相对论、量子力学出现后,古典力学当然是“老化”了,但是,当前地球上的绝大部分的力学计算仍然是依靠古典力学来做的。专业理论的稳定性处于二者之间,例如广告设计课内容框架的变化是较缓慢的,但由于设计学的进展和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设计方法上产生了许多变化。

高职人才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就是协调这三类知识的比重。高职人才的适应性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适应,没有必要在过分宽广的幅度中打基础。在高职课程内容中,应该加强的是专业理论,专业理论课要占35%,专业技术课占25%,基础理论课占15%,其理由可归纳为:专业理论是基础理论沿一定专业方向的综合和发展,是根据专业需要精选提炼出来的基础理论。因而,它是针x,-j要求和适应性要求的统一。专业理论是学习和发展多种同类专业技术的基础;专业理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四、能力模块划分和课程设置

广告专业的专业能力模块划分是以社会调查和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据,具体的思路是:广告行业的各种职业岗位或技术分工进行能力的分析,以确定与专业培训目标相对应的“应知”和“应会”;根据这些“应知”和“应会”来确定学生应当掌握的综合能力、专项能力、单项能力的若干能力要素;将各种能力分解整合成能力模块,来确定课程的设置。

1.职业道德及社会能力。要求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敬业、乐业精神;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中、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应课程有政治理论、德育、英语、公文写作、体育、广告法规。

2.基本造型和设计能力。要求能够掌握现代平面造型、色彩装饰效果及立体空间构成的三大设计基础,并通过纯形式语言过渡到专业设计语汇的把握,从而创造性地运用到广告设计中去。对应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

3.文字造型与运用能力。要求掌握中英文的标准字、变体字,以及按设计属性进行不同风格的字体造型,能进行各种文字的组合与单项创意设计,并按工艺要求进行制作。对应课程有文字造型。

4.印刷广告制作能力。要求掌握各种开度页码编排法、印刷广告设计成本计算方法。对应课程是印刷广告。

5.影像技术造型能力。要求了解摄影、摄像的各种技巧,能独立完成作品创意及拍摄,并具有一定的后期加工制作能力。

6.广告材料选用及传统广告设计制作能力。要求熟悉路牌广告、灯箱广告、霓虹灯广告等传统广告媒体的设计与制作能力,了解各种广告材料的性能。对应课程是广告媒体、路牌广告制作、灯箱广告制作。

7.电脑制作能力。要求熟练地操作电脑,进行排版、文字编辑、图形创意等制作程序,熟悉平面设计所需的各种软件操作。对应课程是电脑设计。

8.广告设计能力。要求对广告诸要素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广告方案、标识、广告主题、广告制作等工作,具备一定的系列广告筹划、设计、制作能力。对应课程是广告概论和广告设计。

9.策划与设计能力。掌握策划与设计原理和方法,采用中外优秀设计方案有辨析能力,能独立完成各种基础设计、应用设计及对企业策划执行计划的监督与指导。对应课程是策划。

10.外语能力。要求能阅查、收集有关专业资料和信息。对应课程是专业英语。

综上所述,并根据我国广告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人才的规格要求、能力素质进行的探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广告行业五大工作岗位,需10多种能力模块及相应的20余门课程的支持。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形势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广告会计论文篇(4)

说起“新媒体”,人们并不陌生,因为在大众传播依然十分兴盛的当下,这个历史并不久远的新名词在大众的心底有了“历史的记忆”。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其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时代的广告

在这个以“新”字打头的媒体时代,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广告,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广告的解释是:“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其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影响舆论,博得政治支持,推进一种事业或引起刊登广告者希望的其他反应。”美国广告主协会给广告所下的定义是:“广告是付费的大众传播,其最终目的为传递情报,转变人们对广告商品的态度,诱发广告行为而使广告主得到利益。”从公元前1000多年人类第一则广告的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告都是各种媒体以大众为目标、以促进商品或服务销售为目的的单向信息传播活动。但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诞生以来,广告的强制传播效果逐渐被稀释,传播进入窄众时代,受众不再被动等待,一支广告通吃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环境在变,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在变,其接触媒体的时间、地点、方式、习惯都在变,如果广告(载体、传播方式、创意表达、设计理念、时代元素、目标群体精准定位等)一成不变,将找不到沟通的目标对象,不能利用有效的传播途径,其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对广告不满的不仅仅来自电视受众,广告主也在抱怨广告。零售商巨头John・Wanamake曾说过:“我知道花在广告上的一半费用被浪费掉了。唯一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代表了绝大多数广告主的心声。长期以来,对广告“效果”的检测一直未能建立起一套广告主和广告商双方都能接受的标准,盲目地投入使得广告主陷入“广告”误区,也使广告主投放广告的意愿不断降低。强制性的收视、不精确的广告效果检测使传统电视广告的生存确实遇到了严峻挑战。近年来,传统电视广告增长缓慢就是印证。

严格来讲,广告设计是广告创意的一种形式。设计就是一种创意活动。其是广告活动中的一个操作步骤,是围绕广告策略、行动实施而进行的,为达成广告目的表现方式的创造过程。广告设计教育,即广告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分支科目。这个科目从最初的形成,其目的就是为广告活动服务,即培养广告目的具体表现形式的创作、表述专业人员。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现在的新媒体,其目的都未改变。但人们又不能不意识到,面临新的媒体、新的内容和新的受众特点,当下的广告运行及广告设计教育必须革故鼎新才能迎接新的挑战。否则,广告及广告设计教育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和实现。

二、广告设计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在广告业的竞争中,广告创新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时代对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要求广告设计教育应尽快为社会提供真正优秀的广告创新人才。

从教师层面看,由于中国广告设计教育从形成到发展也就近20年的时间。现今,大部分从事广告设计教育的教师往往有扎实的美术造型功底和良好的审美品位,但对于广告设计这种面向市场的商业却把握不足,反映到具体教学中则是对广告设计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偏离市场、疏远受众的创意,对于广告理论、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缺乏认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快速适应社会对综合型广告人才的要求。从学生层面看,首先,有些学生不注重理论根基的学习,忽视广告表面形式下的理论学习和思考;其次,缺乏团队精神。这也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的毕业生的共同问题,学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强调张扬个性,很难处于从属地位以及很难配合别人来完成任务。

现阶段就中国广告业来说,广告创新设计还是较弱的环节。广告行业要求设计人员能迅速进入状态,有比较宽泛的知识储备。但往往高校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迅速、高效地服务于社会。广告设计教育状况令社会和行业都不满意,现行的教学方法还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实践的需要。

今天的社会和市场需要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在企业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表现得相当冷漠,而对在中小企业取得2至3年工作经验、具有大学学历的员工表现出较大兴趣。这说明学校教育并没有达到社会及市场需求的标准,因此折射出高校教育的严重缺陷。所以,对新媒体时代广告业设计现状的了解和研究,在今后的教学中找出一条可发展的道路,将是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发展的关键。

三、在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的要点

(一)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理念

如果在学生进入大学前3年只注重理论教学,再用短短半年将其推出校门实习,那么学生根本无法找到从校门走向职场的最好途径。这使得有些学生在面对电视台飞快的节奏、广告公司奔命式的效率、创意人员暴风骤雨式的头脑振荡,以及文案海阔天空的文思飞扬时显得无所适从。如果在上图形创意课时,就帮助学生到广告公司见习一下;上版式设计课时就让学生在报社参观一次;学非线性编辑课程时,让学生到电视台实习一周,学生就会发现:原来创意图形不是自己认为好就好,而是要顾及领导的意图;版式成为手中的报纸还有那么多的工序;不同报社用的软件千差万别;电视台的编辑有那么多要考虑的问题和细节……唯有此,学生才会真正认识到自己学了什么、要怎么用、差距在哪里。实践才能出真知。

(二)强化核心课程,夯实理论,练好手上功夫

广告设计的基础是美术功底,新媒体广告也脱离不了这个根基,这是此专业的特点和根本。即便学生的其他学科知识再健全、能力再超群,如果基本功没练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强化核心课程、夯实理论、练好手上功夫。

(三)导入重点课程

广告设计涉及传播学、社会学、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应该将广告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心理学三门课程列为广告设计专业的重点课程。市场营销学是一切商业行为最基本的理论指南,而广告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销售。不懂最基本的营销规律,不懂消费市场最能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因素,所设计出的作品就得不到企业赏识。市场需要有效的广告而非美术习作,要认识到销售商品才是重点。心理学教我们学会探寻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广告心理学讲的就是人(广告人、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在过去的资讯生活中,是“传――受”的模式。而在新传媒时代,“媒体消费”将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消费行为。因此,在新传媒时代如何满足消费者,又如何说服消费者引领消费市场,是未来设计师努力的方向。

这些专业的理论课程,在以往肯定不是各专业美术学院(系)所容纳的,但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看却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可聘请或招募这些专业的教师,还可请业内优秀的从业人员,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提升这些课程的档次。行业精英不仅可以把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还可能带着其公司的项目过来,甚至会拿着公司正在为客户操作的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广告创作,展开品牌概念的创意。同时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判断力,教其认识广告,辨别什么样的才是好广告。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1996至2001年,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6所大学实施了为期5年的广告教育项目。5年中,共有284名电通广告人在讲座中担任讲师,他们都是优秀且资深的广告人,而教材就是电通一个个成功的广告案例。

(四)补充辅助课程

传媒是传播信息的,广告亦是信息,因此,与传媒和信息有关的科目学生也应该有所了解。不同媒介有不同的特点,如电视图文音画并茂但不易保存,广播时效性极强但转瞬即逝,纸媒易于保存反复阅览但时效性较差。不同媒介的操作流程、操作技巧各有特色,譬如DM广告设计,必须用电脑进行设计,而设计最终是要通过定稿――制版――打样――印刷――制作等一系列生产过程体现出来的。印刷是DM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加工工艺。所以在DM设计、广告招贴设计等课程前要学习印前处理技术。往往一幅设计画面在电脑屏幕上或是打印出图之后,颜色看上去似乎没有问题,但印刷出来却会出现变色、偏移等问题。特点、流程、程序、技巧等都是媒介的问题,抽象出来就形成了一门学科――传播学。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编码、解码是决定信息真实性以及传播效果的关键。而编码、解码的工具最关键的就是图(包括图像、画面、构图、版式)和文(包括解说、配音、同期声、文字)。“图”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本行;而对于“文”,一位资深电视广告人在谈论画面和文字的关系时说过:“一个好的广告人要有较强的将文字创作成化面,又有将画面还原成文字的能力。”这就道出了对广告设计者文学修养的要求。笔者人物,传播学和文学及写作课程应该被补充到广告设计专业的辅助课程中去。

古人云“功夫在事外”,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广告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深入分析作品,为自己的广告设计提供经验。辅助课程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加入,这是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负责的表现,而对热爱这个专业的学生,无异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广告设计大赛,以赛促学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广告设计大赛,“在赛中学,以赛促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其集理论传授、现场观摩、实践操作技能训练为一体,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应用性、综合性、实践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了其实际操作能力。广告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参加广告赛事有助于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让学生为学而赛,在赛中学,以赛促学,充分感受新媒体广告业激烈的竞争和高强度的创新压力,从而激发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其学会与人合作。

(六)提高广告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在广告设计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专业技能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造就者。所以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广告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走向。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教师,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来完善知识体系。在一定层面上要有预见能力,让学生看到未来,用现在的知识为适应未来的需求做准备。与此同时,实践经验也相当重要。其是教师加深对广告设计的理解、深化理论并运用于教学的最佳途径。尤其在新媒体带给广告设计专业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之时,我们应该吸纳更多具有广告业、媒体业、设计业从业经历以及具备教学能力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为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教育改革推波助澜。

(注:本文为201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与广告教育创新能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YBA028)

参考文献:

[1]朱瑞波.广告文案与创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2008.

[2]丁俊杰.现代广告通论[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广告会计论文篇(5)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职业教育是传统教育基础上衍生的教育形式,是当代教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艺术设计中广告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目前我国艺术设计广告学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脱节,同时学校培养的设计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职师类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能做、会教、善学”的素养,即:既要能熟练操作各种设计软件技术,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室教学能力,同时又有一定的艺术科研能力,等等。然而在广告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如何有效结合一直是广告设计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归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重技轻文”的思想严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理论知识学习习惯,认为学好设计软件就掌握了设计要领,部分学生甚至把广告等同于广告设计,忙于参加各种设计大赛,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重技轻文的思想,不仅直接影响实现职师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也未能把设计放于市场传播及消费市场领域中思考,最终学生未能学到真正适用于广告设计的本领。 

(二)广告理论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无论是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告理论课程设置还是职师类艺术设计专业的广告理论课程设置,都存在一个问题,即广告理论课程设置时数短,学分少,理论课时与实训课时总和没能达到广告设计中某软件教学(如potoshop等软件学习)课时总数1/3,这样,从课程学习时间上就大大缩短了,势必影响学生学习广告理论的兴趣和意识。另外,对于广告理论课程的开设也没能像其他软件课程那样受到重视,随意安排上课时间和调动上课地点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有较大影响。 

(三)未能形成成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广告业之所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必然与社会中的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目前高校培训出来的设计人才仅有少部分能得到企业青睐。能娴熟操作各种设计软件的不乏其人,但有较深设计底蕴的设计人才就少之又少了。这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用脱节的表现。在广告理论教学中,部分教师较少考虑广告实际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和多元化,唯理论而理论,教学内容空洞、乏味,没有说服力,学生亦只能对广告理论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未能真正理解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意义。职师类学生将来要成为各种中职学校的老师,必然强调自己会做,并且能教,于是实践经验不可少。目前“校企合作”已被看作是学生工作前最好的实训途径,但真正把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并且效果显著的成功案例不多,原因之一是企业认为学生实践的流动性大,不利于管理更加不利于企业创造更多利益,在这样的情形下“校企合作”的教学形式很多都浮于表面,没能真正显示其重要作用。 

转变现有职师类艺术设计广告理论教学现状的几点建议: 

(一)改变观念,重视广告理论学习在实践中的引导作用 

1.改变学生对广告理论学习不重视的现状,通过课堂中注入案例教学,对比国内外成功或失败的广告设计案例,强调成功广告案例必须要深扎传播领域或消费市场中,若没有广泛的广告理论基础作依托,是不能获得成功,或者只能为广告设计而设计,而不具有社会服务功效。 

2.强调教师树立“理实一体”的教学观。 

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项目小组,通过理论讲解后,要求学生按项目分配进行时间。如在《广告策划》这一章节中,需要学生以团队合作来完成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策划书撰写及广告设计宣传和后期整理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教师在指导中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广告理论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观。另外,教师应争取到企业进行一线操作的机会,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讲解更多鲜活的教学案例。 

3.完善现有的职师类广告理论课程设置。 

目前,职师类院校开设广告理论课程大多照搬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程设置,即理论讲授占70%,实训操作占30%。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而无职师特色。应该在充分理解职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在广告理论课程设置中注重整体性、连贯性与层次性,即在开设课程中,充分考虑教学计划,选择有针对性且最新的广告理论教材等,同时也应该把理论教授及实训操作的课时量增加且把这两部分课时交替安排,避免理论教授与实训操作相互脱离。另外,在设置广告必修课与选修课中,加重选修课的技能性,这样既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广泛形成良好的实践氛围。 

(二)转变现有的广告理论教学方式,强调“校企合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广告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仅把课程理解为单纯的教学计划表中的课程,同时还包括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教育16号文件主要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更为要求教师也需要有更多一线的工作经验,以改变教师教学内容泛化和教学手段老化的现象。 

2.在广告学专业中,通过学校与设计公司的合作,能有效地使学校了解设计公司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使学校能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课程、教材等不合理的地方,建立起适应设计公司需求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而言,强调“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更有利于他们在就业意识、技能训练,岗位认同感等方面的培养,在进行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能把所学的设计理论,软件操作能力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把设计融于消费市场的能力。 

(三)集中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创新广告理论教学手段 

在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如,在广告学理论中设计到广告策划,可以邀请传播学、经济管理学教师进行讲授,广告法规及管理可邀请法学专业教师讲授,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各类知识领域中吸收对广告理论学习有帮助的养分,充分学好该门课程。 

总而言之,高校职师类艺术设计教育要面向的不仅是设计市场,还作为培养中职类学校的后备师资力量,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更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水平。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学校从大方向上把握大的教学改革,更需要学校及每一位教师学生能深刻体会到业界的动态形势,转变观念,践行适合职师类艺术设计专业广告理论课程学习的新措施。 

 

参考文献 

[1]曾振华.广告学原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广告会计论文篇(6)

一、当前广告设计人才的现状

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广告设计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广告设计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早在1919年包豪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明确了他的教学原则:设计师必须先经受实际工艺训练,既要掌握手工艺,更要了解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造高质量的产品设计,提供给现代化工厂大规模生产。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素养和造型能力,又要能够动手制作,学校设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提倡“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并开创了类似三大构成的基础课。随着社会的进步,最主要的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时至今日,大多数广告设计师仍主要以美术和平面设计方面的知识为基础,基本都是围绕着构思、创意、构成要素、色彩、字体、版式等在各种类型的平面广告商运用和表现主题,缺乏广告设计创意人才所必须的跨学科、跨媒体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意的行业,它需要从业者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1.美术基础知识。广告设计相对而言是一种特殊的图形符号,具有艺术和文化双重性的特点。广告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文化艺术与数码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广告设计者,不仅需要有较好的美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心理学、营销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对于广告设计都是需要的,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设计思维,系统的掌握美术理论基本知识,能具有比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美学视野,了解广告设计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拥有认识和分析设计市场的能力,是对当代广告计工作者提出的素质要求。广告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广告设计成为介于传播学、艺术和科技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当今的广告设计艺术已进入多元化时期,如何更好地把握设计动脉,突出特色,广泛的社会知识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走向大众的情况下,要求广告设计人才不仅要时刻关注本专业的文化知识发展,更要了解与设计息息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不断有新的设计。

2.艺术与设计专业知识。设计与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密关系,设计专业知识是广告设计人才知识结构的主要部分,其内容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从大的方面讲,设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造型基础技能、专业设计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从小的方面讲,更具体的是传播学、广告学、市场学、心理学、印刷工艺等。随着社会的需要,科技的进步也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新的设计技能和手段,电脑辅助设计实际上已成为设计师最有利的武器,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

电脑辅助设计对广告设计发展的推动力可以说是一场空前的革命,电脑辅助设计作为现在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渗入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各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运作手段。而在现代广告设计行业对电脑辅助设计的应用,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制,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空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极大潜能。通过电脑辅助技术的应用,简化和加速了创作设计的流程,有着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3.实践经验知识。广告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设计如不能接触市场,不实践,难以从现实的层面了解广告,许多设计师对市场调查、消费分析、媒介投放、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操作流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还没有概念,这反映到具体的设计中是对广告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和不理解市场的创意表现,设计实践是整个设计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经验不仅是设计师不断积累的宝贵资源,同时也是设计作品的重要保障。不重视实践经验,广告作品就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正在发生的广告现象及广告带来的社会影响。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告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不断加快了广告设计知识的更新,向现在的广告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以适应新时代和市场的需要。作为广告设计者来说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讯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广告设计工作者当前的任务。

广告会计论文篇(7)

一、引言

广告学专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400余所高校开设了广告学专业,大致可分为广告设计、广告传播与营销两个方向:广告设计方向注重广告创意表现、设计能力、文案写作能力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设计软件应用能力;广告传播与营销方向注重广告经营管理、策划与创意、文案等[1]。随着广告行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广告业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行业。广告学专业是将广告以学术性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专业,广告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断提升,探索适应广告行业发展要求的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广告人才,是高校广告教育的重要任务。广告学专业在培养方案中选择关联性密切的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课程对象,在充分考虑广告产业发展需求与学科专业定位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置与分类,构建科学的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广告策划、市场调研、消费者心理、广告实施与等方面的理论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平台,更有利于实现广告学专业的特色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如何对广告课程进行改革,以更好、更科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任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二、课程群建设的原则

课程群是某一学科内诸多课程的集合,是从属于某个学科、相互之间有着合理分工、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的系统化的课程群体[3]。广告学以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视觉传达为基础,专业涉及广告学、传播学、媒介学、艺术美学、营销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文学等诸多学科和领域[4]。广告传播的方式是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广告活动过程包括广告定位、广告目标、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表现、媒体投放与效果评估等。广告学课程群建设,应基于广告学专业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应用领域及市场发展趋势,以培养应用型广告创新人才成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广告传播方式与运作模式、媒介形式、受众状态,充分考虑广告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大类课程”的框架下,优化教学方法与模式、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与国际广告教育接轨,注重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强调对学生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广告学、传播学、管理学及各种艺术修养的能力[5]。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与思路,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在课程群中应以核心课程为中心,全面规划课程群内各课程内容,注重课程群内各课程内容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相互支撑、循序渐进,一体化实现课程的选择和整合,保持统一协调性,实现课程之间知识无缝衔接,构建知行合一的广告学课程体系。

三、广告学专业课程群的建设

根据我校广告学专业的定位与教育实践创新,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广告人才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以创新教育为重点,探寻符合现展的广告学专业本科教育特色发展的对策。依托我校财经管理学科的优势学科背景资源,突破国内广告学高等教育专业定位局限,对广告学专业的课程建设进行梳理,选择关联性密切的课程作为课程群建设的课程对象,按照基础、理论、素质、设计、应用,构建多层次知识体系,构建多层次知识体系,建设广告学、传播学、广告设计、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人文素质等5大广告学专业课程群平台。1.广告学课程群广告学课程群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核心,主要包括广告学、中外广告史、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原理与实务、广告调查与效果研究等课程。本课程群重点是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给予学生关于广告学专业的全面认识,培养学生广告学专业的基本素养,夯实广告学理论基础,熟悉各种广告媒介的特点及运作方式,掌握广告创意与表现的理论与原则、特点与规律、主要方法与相关技巧,通过广告创意进行视觉化与艺术化的再现,提高学生广告策划能力、广告创意能力、文字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2.传播学课程群传播学课程群是广告学专业学科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传播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媒介管理、广告经营策略、广告心理学等课程。本课程群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规律,研究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掌握现代电子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与网络多媒体传播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正确进行媒体选择,明确其运作规律,科学地做出媒体投放策略。帮助广告学专业学生理解广告运作的对象和环境;使学生更加明确广告运作规律。为实现广告有效传播、科学经营与管理奠定基础。3.广告设计课程群广告设计课程群是广告学专业的应用型课程群,提供广告学专业的素养与基础表现工具,主要包括美术基础、三大构成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电脑三维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课程。本课程群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广告创意和表现的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建立前卫的设计理念,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以美术和构成理论为基础,以应用软件为工具,通过创新实验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广告设计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和艺术创造力。本课程群围绕三个层次进行:第一,基本设计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基本的广告设计能力,通过美术基础、构成设计、设计软件的应用等课程,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创意;第二,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电脑图文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设计表达能力与视觉传达能力;第三,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训、创新创业项目的参与、各类竞赛作品的创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4.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课程群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课程群是广告学专业的对企业品牌形象表现工具,主要包括企业形象策划与设计、新媒体广告、影视广告策划、网页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等课程。本课程群在于帮助学生利用视觉传达理论科学正确地塑造企业形象与传播品牌,通过企业形象调研,提炼企业的理念系统,并用视觉图形表现,使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所表现出的鲜明的个性形象。通过艺术设计表现企业形象,进行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提高学生视觉要素的形态掌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视觉设计的创意能力、设计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形象策划能力与视觉传达能力,使学生具有CI策划、设计、实施、管理和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5.人文素质课程群人文素质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与基本素养。该课程群主要包括中国经典文化导修、美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广告道德与法规、大学语文等课程。本课程群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文字表现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使学生在审美情趣、鉴赏能力、艺术品位、气质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将能力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结语

以优化广告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先导,以育人为宗旨,以应用为目的,以创新教育为重点进行课程群设计,通过整合课程、优化结构、革新内容、改革方法,为学生搭建多层次知识架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新能力和实战能力,提高专业竞争力。建设了内容联系紧密、层次清晰、相辅相成、特色鲜明的广告学、传播学、广告设计、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人文素质等5大课程群,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群建设与实践,实现了广告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和设计创意,广告市场项目方案设计、媒介投放策略、品牌形象及视觉传达课、广告投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广告项目实施所需要具备的市场调研与分析能力、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媒体应用能力、设计表现与视觉传达能力等。通过课程群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训,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竞赛,使学生在专业实训及各种竞赛中实施广告实践过程,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广告策划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提高了毕业生在广告行业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了我校广告学专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星河.全媒体时代广告教育新模式建构[J].中国广告,2012(2):138-142.

[2]林怀宇.论高校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J].东南传播,2011,88(12):115-116.

[3]刘春侠.新媒体背景下广告学专业设计类课程群建构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1):181-182.

广告会计论文篇(8)

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文、史、哲”等文科基础知识薄弱是他们在知识构成上的先天缺陷。“文字积累不足和文字敏感度不足”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广告文案写作课上,经常会要求学生做一些写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文字积累不足而导致的词汇量缺乏现象十分明显。例如要求学生使用形容词来描述汽车发动机动力强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的最多的词汇是“动力十足、动力强劲”这些词汇,“十足”和“强劲”作为形容词固然可以用在这里,但由于广告语言的目的是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鼓动性,因此这些基础性词汇在表现力上不够生动形象,过于枯燥无味。

(二)理性思维能力差

艺术类学生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从根源上来讲就是右脑能力强于左脑。人脑的工作原理是将情景以模糊的图像存入右脑,左脑一边观察右脑所描绘的图像,一边把右脑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的语言、符号。长期的美术、音乐等艺术专业的学习使得他们的右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具备了很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理性思维能力却有所欠缺。

(三)自学能力差

艺术类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文化课基础的相对薄弱决定了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较差,在由传统教学模式向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中,他们普遍体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适应。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尝试让学生自己从教材或广告案例的阅读中归纳出主题,梳理出逻辑线索,然而学生的表现通常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后仍然无法从纷繁的信息中寻找出核心信息,归纳出主题,对逻辑线索的梳理也显得比较混乱。

二、艺术类学生的优点

(一)艺术鉴赏力强

广告学不仅是以理论为主的单一学科,它还同诸如美术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具有明显的交集,艺术类学生在美术学方面的积累使得他们的艺术鉴赏力有所提高,而这种艺术鉴赏力又能在以后的广告艺术设计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当笔者要求学生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对广告设计作品进行鉴赏时,艺术类学生的鉴赏水准明显高于文科学生,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来分析广告设计作品。

(二)设计能力强

广告业被称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它要求广告专业人才既具备宽广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专业素养又具备娴熟的广告活动操作技能。与文科类学生相比,艺术类学生的另一个优势是他们自身具备的较强的设计能力。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他们能够在艺术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设计,还体现在他们对于很多工具性设计软件的熟练掌握。

(三)执行能力强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文科生往往体现出对理论的过度依赖,他们擅长于总结理论、表述理论,但是在执行时,复杂的理论体系却成为了阻碍他们进行实践的绊脚石。与此相对应,艺术生则会在掌握理论之后更好地用自己的实践来执行和贯彻理论,他们的执行能力往往强于擅长理论的文科生。

三、在教学中扬长避短,发挥艺术生的优点,补足他们的缺陷

(一)针对知识构成的不足进行知识积累

“文、史、哲”等文科基础知识薄弱是艺术生在知识构成上的先天缺陷,作为教师应该针对这种缺陷进行有意识的“知识补足”工作。1.补足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文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必将是一个点滴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讲述常规教学内容的同时,笔者会在“广告文案写作”这样的课程中开辟一定的学时作为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的补足。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学阶段语法知识的回顾,也有文学常识的补充。除此之外,还会在课外安排学生阅读一些能够提升自己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的文学作品和经典广告文案的赏析。2.大量进行课堂写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常会安排一半的学时作为广告文案写作的课堂练习和点评。在布置好写作任务之后,学生们必须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之后的点评中,笔者会挑选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案作品进行点评(最好的和最差的),对于最好的文案,在点评的过程中会公布姓名,以起到鼓励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作用;对于最差的文案,则只点评、不公布姓名,以避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锻炼理性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方面基础知识在锻炼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面,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间阅读一些浅显的哲学理论,如辩证法和矛盾论,这些基础哲学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加强逻辑性与思辨性。2.在课堂上设置“模拟场景”,鼓励学生发言仅仅学会理性地思考问题还不够,为了解决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还应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安排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发言。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把课堂模拟成“广告作品说明会”或者“招聘面试现场”,在“广告作品说明会上,设计者(学生)必须针对自己的设计对广告主(教师)进行充分描述,进而说服广告主采纳自己的设计;在“招聘面试现场”,应聘者(学生)可能会受到招聘者(教师)的“百般刁难”,他必须在语言表达上做到条理清晰和逻辑严密,才能够“全身而退”。

(三)针对艺术生的优点引导他们大量欣赏优秀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安排优秀广告作品赏析优秀广告作品的赏析对于广告学专业的教学非常重要,在“广告创意与策划”课中,笔者会安排学生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广告设计作品,在欣赏完之后,请他们进行分组点评,点评内容通常包括:“你认为这个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对自己原先掌握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2.布置相关的设计作业在赏析完成之后,笔者会布置相关方面的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在分组讨论中的思路进行设计。与赏析相比,作业的布置量应适中,繁重的作业会挫伤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来说,一学期安排2次这样的作业比较适宜。

广告会计论文篇(9)

本次论坛以广告创意、展示设计为主题,以环保和绿色为目标,为国内外广告与会展业的设计师、管理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并解决这个制约绿色展示发展的主要瓶颈。

欢聚常州,畅谈广告创意

中国会展经济研会常务副会长陈泽炎、IFES(国际会展联盟)主席Bruno Meissner、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会长吴承磷、美国最大的展示设计公司MOSS设计总监Rob Evans在论坛上的精彩主旨演讲,给参会的广告人带来了启迪。论坛吸引了来自德国、美国、新加坡、哈萨克斯坦、韩国、台湾、香港、澳门、日本等近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个省市的100多家国内外展览馆、展览工程企业等300多名展览从业人员参加。

灵通展览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平在发言中说道:“近几年来,由于广告与会展行业的高速发展,展览市场的成熟与规范,还有业内人士环保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全国各省各市会展协会、广告协会都在不遗余力地呼吁和竭尽全力地推动,人们对广告与展示器材的环保需求越来越高。构件式展示系统所具有的绿色环保、重复使用、拆装方便等优点正满足了这一需求,使其成为当今展览展示器材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与此同时,构件式展示系统的设计瓶颈和技术瓶颈也突显在我们面前,成为我们广告与展览从业者的一大难题,制约着我们的发展。”

灵通展览既高度重视构件式展示系统新产品、新系统的研发和创新,又持续提高自身的设计服务能力,始终秉承灵通公司——认认真真做事,真心真意待人的企业精神,竭尽全力为客户提供设计支持和设计培训,从而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为了进一步扩大构件式展示系统在市场上的应用广度,让更多展示设计师真正了解和掌握该展示系统的使用方法,解决构件式展示系统的设计瓶颈。

潜力常州,创意广告阵地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当今最具潜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对一个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刚刚落幕,学习贯彻十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广告与会展业的主要任务之一。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常州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显现出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广告会计论文篇(10)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如何,不仅受教学主体的影响,而且受到综合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独立的教学体系与要求、学生所参与过的实践教学环节——实习阶段的企业评价——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导向等。在新的市场营销环境背景下,仅从高等教育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毕业设计的各环节改革、特别是过程监控管理、质量保障等问题,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己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缺少社会市场价值。

早在2002年就有人撰文提出:毕业设计要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①所以,我们从树立多元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想出发,针对广告学专业特点,提出了构建“独立一实践一校企一就业”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路,所谓“独立一实践一校企一就业”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实质上就是一种以校企结合链为基点,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把毕业设计(论文)与实现学生就业密切联系起来,注重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所牵涉到各个因素的影响,构建评价因素具有综合性、评价指标具有应用性、评价过程具有操作性的广告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

二、构建链接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过程

两年多来,我们广泛搜集资料,结合我校广告学专业现有的广告策划与客户服务、影视制作两个专业方向的特点,面向广告人才的市场需求,走过了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1. 锐意改革

毕业论文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切实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把学生能力培养贯穿到毕业论文的全过程中。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①改革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

传统的纯理论研究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与自己的专业方向、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相结合,不能与市场需求很好地接轨,因此,我们代之以策划案或作品(影视、设计)+总结论文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

②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环节与方式

邀请了社会专家对学生论文的应用价值进行评定,并落到了实处。增加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了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实习过程与专业理论的结合。

③改革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细则

根据广告专业特点,确立了适合广告专业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从创新性、毕业设计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及论文撰写质量、答辩表现、工作量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

2. 科学管理

健全的制度、科学的管理是有效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为进一步加强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管理,为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根据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广告学专业的办学特点、江西理工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实等因素,在学校正式施行《江西理工大学本科学生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补充条例》的基础上,特制定了管理细则《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对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每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

3. 有效监控

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的前提。②在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的前提下,要求老师们特别注重三个阶段的监督。一是选题关。科学地选择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找准生产经营与专业的结合点。③我们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有应用价值、能与自己的未来职业相联系的题目,杜绝空洞的理论研究;二是实施质量关。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个完成跨两个学期,而且有一个学期学生在外实习,要求老师通过各种方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络,适时指导;三是答辩关。除学生的指导老师之外的评阅人有权否定学生的答辩资格。并要求准备充分,制作好PPT,论文打印份数符合要求。

三、链接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一套完备、科学、准确的毕业设计指标体系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④我们以操作的可行性、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实施管理的全员性、监控保障的全程性为构建原则,以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为评价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与社会专家相结合的原则,以求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价。

1.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学生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就是用定量化的方法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过程及其所牵涉到的影响因素,我们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

①评价角度:由指导老师、教师中的同行评阅人、广告公司等相关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社会专家、答辩小组构成论文质量的总体角度。

②评价内容:视评价者身份与角度的不同,而对不同的内容做有所侧重的评价。指导老师是学生完成论文得好坏最权威的评价者,内容应该包括论文总体完成情况与论文质量,重点为工作态度、工作量、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撰写专业水平、论文价值、创新程度等指标。教师中同行评阅人对某个学生的平时具体表现则不是十分清楚,因此评价的重点应该为论文本身的写作质量上,与指导老师相比,剔除学生的工作态度与工作量外,其余评价因素相同,但比例有异。广告公司等相关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社会专家所评价的重点在于论文的应用价值,即论文对行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预估。答辩小组则对学生答辩的准备工作、论文水平与答辩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包括PPT制作美观、所要求的内容齐全、重点突出、选题的创新性、选题的应用价值、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结构完整、格式规范、排版美观、字数符合要求、表达准确、流畅、有理有据、内容熟练、应变能力强、时间把握好、仪态大方、自信心强等。

③评价所占比例: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环节以及评价人的角度而占不同的比例。由指导老师占35%、教师中的同行评阅人广告公司等相关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社会专家5%、答辩小组构成论文质量的总体角度35%。

④评分等级标准:共分五个等级:凡是总分达90分以上者为优秀,总分达80-89分者为良好,总分达70-79分者为中等,总分达60-69分以上者为及格,60分以下者为不及格,需要进行二次答辩。

2。评价体系的创新点

广告学专业“独立-实践-校企-就业”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我们根据江西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方向、广告人才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的,具有其独自的特色,其创新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兼顾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三方面,从多角度灵活地监控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市场密切结合,能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缩短学生与市场的适应期,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供求脱节的局面。

第三、链接式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注重了综合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拓宽了毕业设计评价的视角,使毕业设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能有效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链接式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结果

江西理工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从2007年开始着手研究,正式在2009届学生中试行,效果良好,为学生、企业各方带来了多赢的局面:

上一篇: 金融学论文 下一篇: 走进美国文化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