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舞蹈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9:09

少儿舞蹈论文

少儿舞蹈论文篇(1)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生活的发展。英国科学家黑克舍说过:“在每一项伟大发现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创造力在人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儿童时期是人的生命进程中思维、学习与创造最活跃的时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对一切未知事物充满兴趣。他们善于幻想和想象,是进行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创造力的培养需从少儿开始。

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涵盖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尤其在发掘人的创造潜能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让孩子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的设定、动作的编排以及表演,表达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想法,激发孩子们发现、探索的欲望。这对少儿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

一、我国少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从学龄儿童学习舞蹈的情况看,年龄越大,学舞蹈的人就越少。每个正常的人一出生就会手舞足蹈,在学龄前常会在大人的欢笑中伴着音乐高兴地跳着自编的舞蹈。“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自从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这是什么原因?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有两点:第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第二,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通过创造表达个人思想和情感,它比一味地模仿更能让人心情愉悦。

二、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

传统的舞蹈教育重点在于动作的模仿和训练,但模仿不等于创造,模仿会让孩子们渐渐产生依赖的惯性,不勤于动脑,不善于动脑。从心理学角度看,人在被动状态下,大脑易于疲劳,思维相对迟缓,并易于产生抵触情绪。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三、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一)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二)让孩子回归自然

被誉为“现代舞之母”的邓肯对少儿舞蹈教育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我让孩子们到我的学校来就学时,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意识到蕴藏在自身之内的这种力量,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和宇宙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心中强大的热情,激发这种实际存在的美的因素。”她称这种方法为“唤醒灵魂”。为此,她经常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在树林里、海边奔跑、跳跃,到自然中去感受浮云的飘动、禽鸟的飞翔、林涛的起伏、树叶的摇曳,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这些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难以遏制的内心冲动,从而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这种创造冲动正是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结果。

(三)进行“即兴”舞蹈训练

“即兴”是在人的无意识过程中,瞬间对“客观事物”的感触而发生兴致,进入表现的状态。所谓“即兴舞蹈”是舞蹈者随自己的兴致所至而手舞足蹈。它的艺术表现如同诗人的即景叹吟,画家的即席挥毫泼墨,在艺术表现的内因上是一致的。即兴对人的行为而言,是人的本能,是人感受“客观事物”的最初本性,即行为手段。如:当孩子还在母亲的怀中听到音乐就会“手舞足蹈”,那些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听到动听的音乐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舞动全身,这些都属即兴舞蹈。即兴是创作的伴侣,创作往往有某个即兴引发。在即兴状态下能让人意外地发现新东西,并通过感悟到的新发现,由身体语言表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创造潜能。那么如何进行即兴舞蹈的训练呢?方法很多,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种方法。

1.引导孩子通过=对舞蹈元素的运用,调动出他们自身的动作

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而任何风格的舞蹈的情感表现都借助于动作的时间、空间、力量三要素的变化来帮助完成。让学生在理解并把握三种元素在动作中的运用过程中,培养投入的状态和探索精神,挖掘创造潜能,并为他们在即兴中做到传情达意打下基础。

(1)时间元素:体现在节奏和速度上。节奏在音乐中常见的有2/4拍、3/4拍、4/4拍,可以让学生配合节拍的长短用跺脚、扭臀的方式表现,也可两人一组相互用相同或不同的身体部位碰触,来把握身体的节奏感。速度指动作的快慢,训练中可让学生配合有巨大反差的音乐进行运动,也可通过启发学生不同情绪的表达来训练他们动作速度的运用。如:做一组动作,当表达情绪较平稳时动作速度会较平缓,表现兴奋、高兴或激烈时动作速度会较快。

(2)空间元素:空间划分按身体不同部位与地面的接触可分为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让孩子认识三维空间,可通过做静态舞姿的方式,一维空间用膝部及膝部以上部位着地做各种舞姿;二维空间则脚着地做任何舞姿,身体离开地面的舞姿在空中为三维空间。待学生认识三种空间后,通过限制在一种空间里的运动训练挖掘他们自身尽可能做到的动作。如:要求只在一维空间做流动,运动过程中老师不断启发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接触地面,并体会接触时其他部位能产生的动作,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能发现无数的一维空间动作。每种空间分别得到训练后再综合训练,即空间变化的训练。让孩子感悟动作在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

(3)力量元素:动作的力度也是舞蹈的重要表现方式。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微风、强风和台风的不同,感受力的不同,也可启发学生以生活中的各种用力的感受来进行变化,如:尝试客气地向对方伸手表示“请给我”时动作柔和,而表现生气或命令时,同样的伸手动作却干净、有力等等。让学生体会到对力度的把握可使动作产生出不同的质感,在舞蹈中表现不同的情感张力。

有了分组练习作为基础,再让学生进行综合变化练习。在即兴过程中,老师在适当的时间提醒学生三种元素的变化,让学生对舞蹈三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清晰。同时,学生们为自己发现了如此丰富的动作而心情愉悦,并对本身能力产生了自信感,从而增强创作的欲望。

2.道具应用练习

让学生将一个普通的司空见惯的物品做道具,进行充分运用。如:用一件长袖上衣做道具,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穿在上身,脱下来后用手拿着。通过尝试和探索,发现它能遮在头上当帽子和伞,可套腿上,脱下来可用两腿夹着,也可一个袖子套手臂另一个袖子套腿,还可以两个人每人穿一个袖子等等,方法应有尽有。同样,用不同样式的凳子做道具,通过与凳子不同的接触方式可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造型和流动动作等等。学生们通过训练,从一种司空见惯的道具中发现了意料之外的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为了不断有新发现需要积极思考、探索和尝试,无形中发展创造思维,开发了创造潜能。

3.情境联想练习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感觉进入设定的情境中,用形体将老师提示的情节表现出来。如,在山上玩,突然天下大雨,进入一个很黑的山洞避雨,一只蝙蝠飞过被吓了一跳,凉风吹到身上,又冷又害怕。第一遍老师先不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进行即兴表演,不管学生表现怎样,老师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接下来老师以设疑方式,带领学生通过想象对每个小情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如,老师问:在山上玩得非常开心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的心态怎样,会怎么做,山洞那样黑进去时会不会作思想斗争等等。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再通过即兴表演展示自己的所想。此时,教师需要及时捕捉和发现学生在瞬间迸出来的动态和形象的舞姿,及时表扬,及时再现,及时总结,以好带差,以强带弱,共同提高。

4.音乐即兴练习

刚会走路的孩子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时,毫无约束毫无限定,这种音乐即兴叫“非限定性即兴”。若舞者根据某个音乐和某个要求的限定,在未经构思的情况下,即刻用舞蹈动作做出反应,这种即兴就叫“限定性即兴”。“限定性即兴”需要孩子们对舞蹈元素有初步认识后才能运用。我们面对天性好动不喜受约束的孩子们,在进行音乐即兴时既要运用“非限定性即兴”方式,又要运用“限定性即兴”方式。训练方法为,首先选择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特色的,能刺激他们舞蹈的欲望和创造冲动的音乐。第一遍,由学生自由表现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冲动——“非限定性即兴”;第二遍,在老师的情感启发和要有元素变化的要求下进行即兴——“限定性即兴”。在“限定性即兴”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启发学生把对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情感变化与舞蹈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力量三种元素的探索有机结合。有音乐的刺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其中,启动自己一切感知器官,在快速的思考中,去想象、寻找、表现。

5.不同场景的即兴练习

当孩子们在排练厅已得到一段时间的即兴练习,学会探索挖掘新动作后,将他们带到不同环境,在老师有意引导和启发下,激发他们进行即兴舞蹈。如,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放飞心情去感受自然,此时,因愉快心情的驱使和老师的诱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快乐。此时林中的花、草、树,海边的沙和浪花都是他们借以表达心情的道具。不同的环境能给孩子不同的刺激,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即兴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敏锐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并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四)在编排节目时让学生参与思考和创造

编舞是对舞蹈知识技能的重组,是建构和解构的过程。这一过程要经历舞蹈整体构思到舞蹈形态的捕捉,主题动作的提炼到舞蹈画面构图处理等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参与思考与创造无不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编排节目时已有自己的构思,孩子们的想法可能不同,不管怎样先给孩子们的想法予以肯定,再谈谈自己的构思和这样构思的原因,让孩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也让孩子懂得如何构思一个完整舞蹈。在编排动作过程中,教师有意安排学生参与创造,创造中教师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可让孩子从一个点、一个事物、一个动作联想到多方面的事物或动作,如,编排舞蹈《扯笋笋》,有一段是表现孩子不同的扯笋状态和动作,老师先让孩子自己编,然后再整理。过程中老师设疑:在扯笋时的状态怎样,笋多吗,在哪个方位,怎样扯?等等。通过启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动作的创编中。结果孩子们编出来的神态、动作各异,非常新颖,有些动作竟是老师意想不到的。孩子们也因为参与了动作创编,因而在自我表达和表现方面得到了满足,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乐趣,这样自然就更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结语

在这个知识经济竞争和人才科技竞争的21世纪,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舞蹈教育若能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少儿舞蹈论文篇(2)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些孩子原来曾有“驼背”“抠胸”“端肩”等不良习惯,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们自觉地改变这种不良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这种习惯,能被有效地纠正。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都有仪表、举止端庄得体的特点。这种形体特点,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充满自信乐观,为他们以后得体地待人接物打下一个基矗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我们民族的一代新人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民族自信心,激发民族自豪感。

少儿舞蹈论文篇(3)

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少儿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孩子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在少儿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我并不单一满足于教会孩子一个技巧、一段组合,而是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创造性的空间。?例如,?我曾以一段抒情的音乐,配之以《雪花》的命题,让孩子们自编自演,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结果,每个孩子都跳出了对雪花的不同感受,或赞美,或喜爱,或突出其寒冷,或强调其萧瑟……这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从平面形象到立体形象的升华转换。它能培养孩子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少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少儿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孩子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少儿舞蹈还能培养孩子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少儿,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玻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因此,有些比较娇弱的孩子,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

三、有利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

舞蹈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科学、协调的舞蹈训练,会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增强孩子们的消化机能,增进食欲,提高身体素质。

少儿舞蹈论文篇(4)

作者:陈捷娟 单位:福建宁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戏曲班

少儿舞蹈是以少儿为主要对象,因此,在编排过程中舞蹈动作主题要充分体现少儿动作,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两方面来完成。提炼少儿舞蹈的主题动作这就需要教师将注意力集中在少儿生活中来,用少儿的眼光开看待事物,以少儿的心灵去感受、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丰富的想象力,以少儿的思维来思考、判断。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给人深刻印象且能代表少儿独特的动作来进行加工、处理。如:在编排舞蹈《包粽子》时,笔者和少儿一起尝试包粽子,在此过程中,对他们的动作、神情等进行观察、记录。进而,对代表性的动作进行美化,完成具有少儿特征的舞蹈编排,而少儿则通过了自己包粽子的亲身体验,在练起舞蹈动作来也就显得自然,充分体现了舞蹈的贴近生活。

主题动作发展的方法、策略鉴于少儿舞蹈短小、精炼的特征,笔者对于主题动作的发展主要通过这几种形式:第一,连续重复,即:对主题动作,连续重复,加强表现作用;第二,断续重复,即:有间隔的重复主题动作,如:可以在一个动作或者几个动作后再出现主题动作;第三,变化主题动作,这里说的变化不是将动作换样,而是结合音乐节奏的速度来调整舞蹈动作的快慢;第四,紧缩主题动作,这个主要运用与舞蹈的高潮或者结束部分,将主题动作相融合,实施紧缩集中,从而使动作与情感达到饱和点,最大限度的体现舞蹈的内涵、蕴意。

是推动个体学习的动机,人们只有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探究、分析他。舞蹈编排也一样,教师想要创作的舞蹈作品有效,在情节安排上需侧重少儿的兴趣。我们知道:少儿是衡量舞蹈编排有效与否的关键对象。因此,教师在编排舞蹈过程中,可以将舞蹈的内容、情节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少儿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将相关的图片、信息等转化成为游戏、玩具让他们玩,引导他们在娱乐的过程中掌握舞蹈的情节,激发少儿对舞蹈产生兴趣。在少儿的眼中,舞蹈并不是单纯的音乐、动作的相结合,他们觉得舞蹈属于一种娱乐游戏,在表演过程中,他们感兴趣的不仅仅是动作,更重要的是舞蹈的故事情节,舞蹈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外在的动作,而故事情节是深入他们心里,感悟他们情感的关键所在。可以说舞蹈情节直接影响到少儿表演过程中的感情,直接影响到舞蹈内涵的体现性。如:笔者在编排舞蹈《小毛驴》时,首先向大家形象的讲述了故事情节:我有一个小毛驴,有一天骑着他去赶集,手里拿着鞭子,挥扬着,可神气了,可是在半路时候却摔了个跟头,弄了一身泥。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就会想象当时的场面,进而对此舞蹈产生兴趣。这样掌握了舞蹈故事情节,具备了学习的兴趣,那么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教师在对舞蹈编排上,要以少儿的兴趣为侧重点,怀着童心去观察生活、编排舞蹈。

总之,少儿舞蹈的主要目的在于教育少儿,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和素养。因此,教师在编排舞蹈时,应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去反映少儿生活中的童真、童趣,充分体现少儿的生活、心理世界。要以少儿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生活,以少儿的思维来思考、判断,进而结合少儿的心理、生理特征来选择舞蹈内容、创编凸现少儿特征的舞蹈。

少儿舞蹈论文篇(5)

笔者认为,意志培养在少儿舞蹈训练中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寓教于乐;二是适度的强制;三由适度的强制到自觉。

一、寓教于乐中的意志培养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是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汇在长时间的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有机地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了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二、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

国外专家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力和工作成就之间决不是完全相关。研究者发现,800名被追踪研究的人中,对20%成就最大的和20%成就最小的加以比较,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判别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的成就在于有意志,坚强、自信,有进取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后者成绩小则是由于他们缺乏上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被动性的行为到自发性的行为是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完成的。儿童也是如此,只不过要适度。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4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中多以兴趣为主,他们要依赖父母和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确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舞蹈大门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至9岁之间时,虽然他们在思维上多多少少有了解能力及意志力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守纪律就不一样。在舞蹈训练当中也往往缺乏自觉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例如:日复一日的软开度、压腿、踢腿、开胯等训练,疼痛、偷懒、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老师、家长)的力量,老师、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赏识是他们意志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有了外界因素的提醒、监督、赏识和帮助,使孩子们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品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适度的强制到自觉,教育者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少儿舞蹈论文篇(6)

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是高师音乐学和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能较好地创编少儿舞蹈是每个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是舞蹈教学能力中的高级行为方式。

作为舞蹈编导不仅要会编舞,还要会导演。少儿舞蹈编导就是根据舞蹈编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少年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探究适合具体人群的编排方式。少儿舞蹈创编虽然是面向儿童,但它也有自己的创作规律、理论体系、表现对象、社会作用和美学价值,从而构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从整个社会主义的舞蹈事业发展来看,少儿舞蹈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在多姿多彩的舞蹈世界中起着其他任何舞种都无法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要求在掌握舞蹈基础专业知识(包括基训、幼儿舞蹈、风格性民族民间舞的训练)的基础上,1、通过舞蹈理论的讲授与舞蹈实践的编排,学习少儿舞蹈不同形式的创编技巧,运用不同创编方法与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同的少儿舞蹈形式、结构,区分并研究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还要让基础技能的学习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学会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掌握各种儿童年龄段的不同特点,把握童心、童趣等特征。2、学习少儿舞蹈教学法,向学生传授教学经验和现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教学能力,将学习过程与少儿舞蹈教育需要的实际联系起来【1】,毕业后能自如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胜任中小学各类节日和活动的舞蹈编排,将来可以满怀信心地走上工作岗位。

一、现行教学大纲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导向缺失,创编意识培养、创编实践和课外延续学习不足。课堂上很少安排创编,只是一味的灌输舞蹈动作、组合,造成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实践力都得不到开发,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2、师范性质突出不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培养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脱节。没有通过实际调研,不了解当地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而盲目制定教学内容,教学计划,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胜任基础音乐教育。

3、照搬舞蹈专业院校的舞蹈创编教材,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称,没有明显区分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针对性不强,带有盲目性。

4、对学生的实际创编能力培养不够,学时分配不科学。有些地方高校很少甚至没有安排少儿舞蹈编导课程,有的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科学的安排好教学内容。

因此,教学大纲的修订势在必行。

二、修订计划

1、通过调研,明确教学目标,建构符合中小学教育实际的教材体系。仔细研究《中小学教育纲要》、《新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要求;在中小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中小学对舞蹈教学的需求;考察借鉴各兄弟院校对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2、利用课堂实验教学对本课程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改进、不断更新。

3、根据调研结果和实践教学研究,再进行分析、讨论,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

结合我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创编有针对性的、具有自主特色的少儿舞蹈编导教材,同时,密切关注少儿舞蹈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三、教学改革设想及实施途径

1、合理分配学时,着重实践部分

对与本课程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实践部分。本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种舞台实践中,因此多举办各种演出,或进行创作比赛等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实训和舞台实践活动,让基础创编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综合素质。

还可以大胆地把学生拉到大自然中,通过实地环境的认识,动作与情景相结合,引导学生找出动作的元素,通过与自然环境的情景交融来发展动作,编排动作组合。

还应组织学生到幼儿园、中小学观摩舞蹈教学过程,参与幼儿园、中小学的舞蹈创作与教学实践,教师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指导性的建议,从备课到授课再到课外辅导,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各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加以弥补,不断提高他们少儿舞蹈创编和指导舞蹈实践的能力,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成为合格的中小学艺术人才。

2、加强即兴创编练习

通过即兴舞蹈创编训练灌输学生舞蹈动作的求异与创新理念,将成人舞蹈创编的某些表现手法灵活运用于少儿舞蹈作品创作之中,强化学生对少儿舞蹈作品结构、空间、时间、力等概念的把握,使学生在即兴创编中不断掌握和理解少儿舞蹈创编的方法和技巧。

3、遵循少儿舞蹈创编原则,体现少儿舞蹈特点

从儿童的心理出发,从形象性动作出发,体现童心、童趣、童真,根据教授对象的不同年龄特征实施有效的创编,区分少儿舞蹈不同年龄段在编排上的区别,以及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在编排上的不同。

4、扎根地域文化,弘扬民族民间舞蹈

教材的选择要突出地域特色,应该将本省本地区最优秀的传统舞蹈编进教材,地方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将传统舞蹈引入少儿舞蹈创编中,让地域文化为少儿舞蹈定位文化坐标,预设文化传统特性,提供文化生态资源,指明文化传承方向。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表现出了文化层面的理论意义和与技术层面的实践意义,【2】如将淮河流域的传统舞蹈花鼓灯的动作元素融入创编中,使少儿舞蹈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创作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推动当地民间文艺的繁荣发展,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5、改良考核方式

考核与评定的结构分五项,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评分标准:平时30%,期末70%。

舞蹈能力的考核:创编少儿舞蹈的能力占60%;幼儿舞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基本动作结构特点的分析与运用、讲解示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占25%;表演占15%。

考试形式:以舞蹈表演的形式,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以集体考试、公开课考试、即兴创编的方式等进行考试。

总之,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怎样开设好少儿舞蹈编导课程,需要根据地方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努力寻找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这是地方高师音乐学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高师舞蹈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畅.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大舞台

[2]张海丽、杨传中.地域文化对少儿舞蹈创作的影响[J]北方音乐

[3]刘斌.高师舞蹈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科学教育家

[4]赵丽.论少儿舞蹈创编及其艺术风格——以安徽省淮南市少儿舞蹈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少儿舞蹈论文篇(7)

以湖南省益阳市舞蹈家协会主席周丽群老师为例。观看了她的很多舞蹈作品,查阅了一些关于她的文章以后发现,周丽群少儿舞蹈作品有许多其他少儿舞蹈所没有的亮点,可以说它独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本人就周丽群少儿舞蹈创作的艺术风格方面来看,她的舞蹈作品创作无论是从选材、音乐还是舞蹈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时代的风格特点,并始终“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的基础上去进行创作。我想这应该是她的舞蹈作品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希望通过我对周丽群少儿舞蹈创作风格的一些简要分析与研究,让更多舞蹈创作者了解她的舞蹈。力求在创作思想上准确把握新时代民族生活的意识和生活的特征。通过更多优秀少儿舞蹈作品的创作来充分体现民族的新文化、新生活和新特色。

一、舞蹈创作的生活化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少儿舞蹈创作亦当如此。创作者不走入孩子们的生活,不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创作不出好的舞蹈作品的。少儿舞蹈创作与成人舞蹈创作有所不同,成人舞蹈是编给成人看的,少儿舞蹈则是成人创作出来给孩子们看的,同时也让大人们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从事少儿舞蹈创作的编导早已告别了童年,他们早已习惯了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因此我们的成人编导们必须要“返老还童”,用孩子们的眼光看世界。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这就是周丽群少儿舞蹈创作的一大特色。来源于生活,而更好的感悟与诠释着生活。她用自己细腻的内心去观察与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从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中传递着孩子们的快乐与忧愁,让更多的人来用心的倾听孩子们得声音与关注他们,也让更多的人重拾那份童心与单纯的快乐。与其说是舞蹈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快乐,还不如说是孩子们给周丽群带来了快乐,让她有更大的勇气与决心将这份快乐一直传递下去,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因此,少儿舞蹈创作要深入少儿生活,寻找童心,关键还需要创作者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心灵要与之共鸣”。要做到眼见心动。舞蹈创作者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尤其是少儿舞蹈创作,相对于成人舞蹈的创作他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全身心的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与孩子们做朋友,交友谊,我们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少儿舞蹈素材。

少儿舞蹈论文篇(8)

    一、舞蹈创作的生活化

    “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少儿舞蹈创作亦当如此。创作者不走入孩子们的生活,不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是创作不出好的舞蹈作品的。少儿舞蹈创作与成人舞蹈创作有所不同,成人舞蹈是编给成人看的,少儿舞蹈则是成人创作出来给孩子们看的,同时也让大人们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从事少儿舞蹈创作的编导早已告别了童年,他们早已习惯了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因此我们的成人编导们必须要“返老还童”,用孩子们的眼光看世界。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这就是周丽群少儿舞蹈创作的一大特色。来源于生活,而更好的感悟与诠释着生活。她用自己细腻的内心去观察与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体会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并从一个个优秀的作品中传递着孩子们的快乐与忧愁,让更多的人来用心的倾听孩子们得声音与关注他们,也让更多的人重拾那份童心与单纯的快乐。与其说是舞蹈让孩子们变得更加快乐,还不如说是孩子们给周丽群带来了快乐,让她有更大的勇气与决心将这份快乐一直传递下去,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因此,少儿舞蹈创作要深入少儿生活,寻找童心,关键还需要创作者的“眼睛要善于发现,心灵要与之共鸣”。要做到眼见心动。舞蹈创作者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尤其是少儿舞蹈创作,相对于成人舞蹈的创作他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全身心的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与孩子们做朋友,交友谊,我们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少儿舞蹈素材。

少儿舞蹈论文篇(9)

少儿舞蹈是少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属于少儿素质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少儿舞蹈艺术教育逐渐在构建素质教育系统中涌现出独具一格的影响力,其主要是为了让少儿依据舞蹈艺术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和创新能力,并且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一、少儿舞蹈的教育意义

第一,有助于提升少儿的智力发展;第二,有助于培育少儿优质的道德理念;第三,有助于提升少儿的身体素质,提升少儿的形体美和气质美感;第四,有助于培育少儿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舞蹈训练转变为技能训练。这种情况是现阶段少儿舞蹈训练中最为常见的一大问题,其忽视了舞蹈自身带来的审美特点和乐趣,情感体验的培育,有助于让技能与情感得到分离。虽然舞蹈教育是存在一定理论知识和技巧的,但是其并不是单一的技能展现,若是将技能看得过重,会让少儿产生与自身不符的心理压力。第二,以专业的眼光要求少儿。现阶段很多教师与家长理所当然的认为少儿舞蹈可以让少儿达到更好的舞蹈水平,并且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评估最终舞蹈结果,但是忽视了少儿舞蹈与专业舞蹈工作者是存在差异性的。第三,成人舞蹈与少儿舞蹈教育结合到一起。从现阶段的少儿舞蹈比赛中可以发现,现阶段很多少儿舞蹈在逐渐向成人化推广,不管是主题、技巧、内容,还是构成等内容,与少儿自身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区别,这样在实际发展中也展现了现阶段少儿舞蹈教育更为注重职业化的特点。

三、少儿舞蹈教学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明确的音乐选择。舞蹈音乐需要是悦耳、动人,旋律优美,这样可以调动少儿学习的兴趣,并且在实际训练中可以拓展少儿的想象空间,提升少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儿的性格。第二,简单的动作设计。不管是表演舞蹈还是娱乐性的集体舞蹈,都不能过于复杂和独特。若是有一位少儿存在不认真的训练态度,训练动作不标准,将会影响整个群体。由此,在设计少儿舞蹈展现动作的过程汇总,需要分析少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少儿舞蹈的生理特点和生活性格。

第三,科学的队形和角色设计。舞蹈是一项整体艺术,少儿舞蹈一般都是以标准的队形,统一的动作,构成吸引力强的画面,就像钟表盘上的时针,在一个大圆盘中以中心点为基础,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在设计少儿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位少儿成为其他的少儿的中心,呈现出对称、延伸等特色的画面,减少不规则队形的应用。在设计角色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简单、好记的特点进行整合,整体故事情节与人物不能过多,这样可以保障舞蹈队形不但是丰富有趣的,还是简单科学的。第四,将诗歌与音乐、舞蹈整合到一起。少儿舞蹈是文学、舞蹈以及音乐三位一体结合的整体艺术形式。三种内容结合到一起可以展现出少儿的思想理念,并且这种形式也可以增加少儿的情感。

四、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激发“童心童趣”的方案分析

(一)展现少儿的天性本质

我国的儿童舞蹈设计表演在推广中,一直展现出丰富多彩、种类多、主题积极向上的特点,其中少儿舞蹈艺术展现形式更满足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现出了成人舞蹈无法披靡的影响力。因为,一部优质的舞蹈作品可以为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震撼,并且让人们产生归属感,促使人们逐渐意识到舞蹈艺术对少儿成长带来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现阶段的儿童舞蹈创造越来越多。少儿舞蹈设计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以“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表演、CCTV舞蹈大赛等形式为基础,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少儿舞蹈的特色,以及其与时展的影响,其中也出现了很多优质的作品,如《八只小鹅》《荷塘欢歌》等。其在确定主题、展现形式以及形象设计、动作词语、音乐选择中更为注重个性化的特点,这样为受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少儿身体的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只有舞蹈教师用心分析和寻找,各项元素其实都可以构成舞蹈动作,如指导少儿观看天上的星星、飞机、月亮等,感受太空的奇妙,认识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以及山上盛开的花朵、小草,水池中游走的小鱼儿,教师需要指导少儿更好依据内心了解自己喜欢的所有事物,调动少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那些成年人认为不出奇的东西成为少儿舞蹈元素,促使少儿舞蹈具备“童真”和“童趣”的特点。

而那些少儿舞蹈的设计者一定要具备“回复少儿”的特点,依据自身的“童心”去寻找少儿的“童趣”。同时,也要对少儿舞蹈艺术产生学习的热情和更多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展现出舞蹈动作的幽默和乐趣

童趣的展现主要是来自于少儿舞蹈的改变。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各式各样的肢体动作,都是依据加工和创新的,存在艺术展现的变形动作,同时这一变形动作是源自于生活的影响,不存在生活素材的舞蹈是难以激发少儿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的,同时舞蹈设计所提供的艺术人物特色、肢体动作等内容要比生活更具特色。在2009年中央五台上的全国舞蹈大赛中出现了两个“走”的作用,一个是总政歌舞团的《跨越》,是以点构图的形式,可以展现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特点,从而将人类最高级的“走”展现到极致,也凸显了“国庆大典”这一主题。另一个是少儿舞蹈《宝宝会走了》,主要是以少儿的童趣特点为基础,少儿在舞蹈中不断摔倒、爬起,以此展现出人生成长中的意义,这种少儿舞蹈并不像上一个那样的壮观和宏伟,但是其展现出了少儿独特的趣味性,独具一格。又如,在几年中国共产党成本九十周年舞蹈专场舞蹈表演中,《祖国花朵》《昨夜星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传诵已久的少年英雄,所以教师在设计少儿舞蹈中,可以将相关故事和音乐整合到一起,指导少儿展现出一连串的少年英雄的故事,并且创造一个充满希望、不断坚持、满是少年英雄的世界,这样的舞蹈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少儿在舞蹈中认识更多的英雄人物。

(三)明确舞蹈动作中的真善美

少儿舞蹈工作语言的中心需要满足少儿的特点,展现出童真,依据活泼、欢快、夸张等动作,展现出少儿世界的真善美,以此突显出少儿舞蹈动作语言优美的特点。但这只是少儿舞蹈一个基础性的特点。一个优质的少儿舞蹈,除了存在共性特点以外,还要展现出特点,因为存在特色的动作语言更具备吸引少儿的作用。舞蹈动作主要是以少儿的肢体动作为基础,在表演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姿态,情绪变化来展现出情感,从而达到展现舞蹈内容和创造角色的目标。通过观察少儿舞蹈,小演员欢快的跳完,大幕落下之后,观赏者对其展现情感的舞蹈动作并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动作只关注展现出少儿舞蹈的共同特点,忽视了少儿个性化特点,而这个性特点就是现阶段舞蹈教师一直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通过天真幼稚展现出追求,在跳跃中展现出未来的理想。不然,就算主题选择的非常有趣,表演能力多么的优质,舞台设计多么的豪华,都会被创意缺少“童趣”而让整体舞蹈表演变得平淡无奇。只有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童真”,才能设计出具备个性的、存在风趣的动作语言和舞蹈词语,这样的舞蹈内容才能更好的展现出少儿独特的情感世界,才能全面展现出舞蹈内容,促使少儿自主展现舞蹈动作,从而保障舞蹈设计的动作是属于少儿自己的。少儿舞蹈的设计若是可以让人人都熟悉,但并不能保障可以让人人都喜欢,所以少儿舞蹈最重要的就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四)在舞蹈音乐中展现出情感

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舞蹈一种视觉艺术,没有音乐的舞蹈是没有渲染力的动作,而两者彼此合作才能更凸显出舞蹈的吸引力。由此,在少儿舞蹈教学中也要应用音乐。在少儿走进舞蹈教学课堂中听到音乐的那一刻,教师不光要指导少儿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和技巧知识,还要激发少儿对音乐的认识,明确音乐在舞蹈中占据的重要性,这样有助于少儿在喜欢舞蹈的同时更喜欢音乐。教师除了对舞蹈内容、动作特点、情感以及人文背景有一定了解之外,还要加大对伴奏音乐的全面分析,明确那些音乐更符合少儿舞蹈教学的需求,那些是成本舞蹈教学应用的。对于那些成本舞蹈应用的不能生搬硬套的放在少儿舞蹈教学中。明确舞蹈教学中肢体动作展现内容与音乐的融合点,促使少儿舞蹈的展现形式和方案被少儿所接受,这样有助于提升少儿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若是音乐的选择是正确的,少儿将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彼此互动,展现出更多的情感特色,由此对音乐节奏的认识可以为舞蹈动作的展现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升舞蹈角色中的表情。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经常提醒少儿,音乐在舞蹈动作中的影响,提醒其关注音乐与舞蹈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关联,认识到动作与音乐之间的合作,明确舞蹈与音乐的融入点,感受到动作之间的音乐节奏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少儿舞蹈在实际推广中一定要以少儿身心健康为基础,了解少儿的发展特点,以此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一位艺术工作人员在少儿舞蹈教学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少儿的思维理念来分析舞蹈设计,通过了解少儿的感受,可以对舞蹈设计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少儿在舞蹈中展现出属于自己的风彩。

参考文献:

[1]张江华.少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音乐时空,2016,(09):179-180.

[2]钮约.少儿舞蹈教学中创新意识的缺失及解决对策[J].群文天地,2015,(04):52.

[3]李立.赏识教育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4,(01):243.

[4]还国志.幽默与形象化语言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5,(22):116.

少儿舞蹈论文篇(10)

在舞蹈考级出现之前,少儿舞蹈教育没有规范的教学方式及衡量标准,因此很多地区的舞蹈教学缺乏科学性;但在舞蹈考级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舞蹈考级不仅是对少儿舞蹈水平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舞蹈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可。因此,为了让学习舞蹈的少儿顺利通过等级考试,舞蹈教师不再随意教授课程,而是以考级为目标、因材施教,实现少儿舞蹈水平循序渐进地发展。因此,舞蹈考级规范了中国的少儿舞蹈教育体系,促成了中国少儿舞蹈以及整个舞蹈发展水平的快速、规范发展。

2、考级为少儿树立了奋斗的目标

如果你问孩子们他们的理想是什么,大多数回答是想成为科学家、画家、军事家及舞蹈家等等。可是理想虽然远大,但是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就会愈加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难度,因为理想的实现需要辛勤的付出和坚毅的恒心。因此,许多少儿半途而废也是情理之中。学习舞蹈也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除了对舞蹈的兴趣之外,少儿们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获得来自各方的鼓励。但仅有家长及教师的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们需要更加有效的鼓励方式。舞蹈考级适时而生,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舞蹈考级体系划分为多个考试级别,符合少儿学习舞蹈的实际情况且易于通过,因此能及时给予少儿极大的精神奖励及支持。成功通过考级的孩子能获得极大的鼓励,信心随之明显增强,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会认识到在舞蹈方面能有所作为并不只是天方夜谭,只要坚持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3、考级有助于少儿自信心的增强

自信心对于少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舞蹈也不例外,少儿要学好舞蹈需要自信心才能事半功倍。而舞蹈考级能极大地增强少儿的自信心,因为它不同于教师及家长的鼓励及赞美,成功通过舞蹈考级是专家对少儿舞蹈水平的认可。少儿在通过舞蹈考级后不仅在学习舞蹈方面自信心明显增强,而且在其他学习及日常生活中的自信心也得到明显提高。在访谈舞蹈教师的过程中,有位教师告诉我她们班有个9岁的小女孩,她刚来学舞蹈时才7岁,刚开怎么都不肯跳,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慢慢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跳了,但是在去年成功通过舞蹈考级后,她自信心明显增强,非常活跃,现在已经是舞蹈小组的组长了。

4、舞蹈考级推动了舞蹈发展,普及了舞蹈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兴起了艺术热。伴随着艺术学习的普及,社会艺术考级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火爆的过程。舞蹈考级体系自八十年代中期在我国问世以来大大的加速了舞蹈的普及和发展,舞蹈考级网点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港澳台地区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设立了海外考点,舞蹈考级开始蓬勃发展。

首先,舞蹈考级促进了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舞蹈考级出现后,极大地改变各个地区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保证少儿成功过级为目标,舞蹈教学从以前的无规范化教学日趋转变为科学化、合理化教学。另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少儿舞蹈学员,整体来看舞蹈教学更加趣味化,符合少儿发展的特点。其次细分的考级制度吸引了更多少儿学习舞蹈现在的少儿舞蹈考级有的分为十多级,尤其是初期的几个考级非常容易通过,因此,许多刚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学习舞蹈的少儿在成功通过舞蹈考级后,对舞蹈更加感兴趣,也变得更加自信,从而坚定了日后继续学习舞蹈的决心。而其他未学习舞蹈的少儿及其家长,在这些少儿的影响下也会更多的参加舞蹈学习,因此促成了少儿舞蹈以及整个中国舞蹈界的蓬勃发展。

二、舞蹈考级对少儿舞蹈发展之弊

伴随着少儿舞蹈的迅猛发展以及舞蹈考级的出现,各种弊端也随之而来。

1、舞蹈考级容易助长家长互相攀比的心理

“××家的孩子文化课成绩好,而且舞蹈过了国家四级,钢琴也……”,这样的话总让听者马上联想到聪明的头脑和光明的前途,而且总让人自惭形愧。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赶超其他学生,家长们肆意给孩子们安排舞蹈、美术、音乐等等各种课外课程,并以孩子们成功通过各种考级为荣。应家长们的这种心理,各种培训班纷纷“揭竿而起”,助长了这种不良现象。每年,家长们都在孩子的培训方面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无论炎热的暑假还是严寒的寒假,家长们都一如既往接送孩子们参加各种培训班。虽然这里面倾注了家长对孩子们的爱心,但仍然不能掩盖家长们互相攀比的心理。

2、舞蹈考级容易助长过强的功利意识

这里的功利意识不仅是指家长,也指舞蹈教师的功利意识。就家长而言,家长为孩子们选择各种培训班时,通常是以为孩子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或为孩子增添一门生存技能为目的的,因此忽略了孩子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而且在很多学校的升级考试中都将有突出技能的学生作为特长生给予特别优惠或加分,这也是导致家长们为孩子过早选择培训班的重要原因,因为成功通过某些考级无疑会增加孩子成功升学或高考的砝码。另外就少儿舞蹈教师而言,他们教学的最大目标就是让所有少儿学员成功通过各种舞蹈考级,这不仅是对他们教学水平的认可,也是今后获得更多少儿舞蹈学员的必要条件。因此,有些舞蹈教师一味追求过关率,而忽视了舞蹈的其它重要特质,造成教学中的纯功利主义,不利于少儿在舞蹈方面的后期发展。

3、忽略了少儿的自然发展,给少儿带来压力

上一篇: 本土化营销论文 下一篇: 教育学生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