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利弊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8:45

网络利弊论文

网络利弊论文篇(1)

初中作文网权威初二议论文 :网络利与弊_600字,更多初二议论文相关信息请访问初中作文网。 所谓“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有前人的努力,发明出各式各样的产品,我们才有便利的生活。现在的科技很发达,每个人几乎人手一支手机,我想,最伟大的发明应该就是网络了!

网络,可以让你跟远方的人取得联系;网络,有助于增加知识、提供生活资讯、广交朋友、排除寂寞、打发时间;网络,人际关系可获得改善。但网络同时有它的好处与坏处。网络,真实姓名、年龄、外表皆可隐藏。有些人会遗弃现实,转于投向虚拟世界,对他们而言,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真实。在逃离现实的时候,不知不觉会发展出不当的网络使用,就好像上了瘾一样,欧美国家称这些人为网络狂。

网际网络世界丰富的内涵可使个人从单调的生活中解放出来,让人能依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各自的潜能与兴趣,对一些人而言,当他们的身份与他人不同时,网络的匿名是具有正面意义的,虚拟网络空间可以满足人际交往、归属感、学习、自我尊严、自我实现的需求,也是个人学习、显现个人网络专业、提高成就感最好的场域,属于人类基本需求最高级的自我实现之成就感可在此环境中发挥出来。

网际网络虽然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包括人际互动、友谊、支持、归属感、高成就感等,但是却也带来一些负面的效果,包括焦虑、易怒、失落、没有勇气等心理幸福感的丧失,我们必须要认清自己是人的本质,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科技只是一种工具,并非人的全部。我觉得网络是生活中最伟大的发明,只要你正当的使用,它终究会给你带来好处的。

初二:阴开宇

网络利弊论文篇(2)

小组内的讨论很激烈,双方都滔滔不绝,议论纷纷,五分钟后老师拍手示停,最后宣布:“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大家了,请双方阐明自己的见解,并指出对方观点中的缺陷,好了,开始吧!”

老师在黑板左右两边写上正、反。正方的组长胸有成竹的说:“我是正方,我们认为网络是利大于弊。因为网络世界里包罗万象,网络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见识、培养兴趣,更是我们了解世界窗口,邓小平爷爷也说过:“普及计算机要从娃娃开始!”嘛!

听了正方的发言,反方的组长立即又站了起来反驳道:“虽然是这样没错,但是现在网络上有太多内容不健康的东西,会影响身心健康的,而且有的人整天沉迷于电脑,引起眼睛近视,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认为网络弊大于利!”

反方:“那些因为网络而造成伤害的人原因都在个人,只能怪他们自己不会正确的利用,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使沟通多了一样工具!我们应该正确利用才对呀!”

反方一听,微微点了点头,皱皱眉头说道:“可是,很多人一旦走进网络游戏就无法摆脱对它的欲望啊!最近,有一所学校就因逃校去网吧闹出了人命呀!诱人的网络游戏,不就像毒品一样吗?让这位学生付出生命的代价,哎……”反方深感惋惜的说道。

网络利弊论文篇(3)

关键词: 财务舞弊;识别;LVQ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VM)

Key words: fraudulent financial statements;detection;LVQ neural network;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

中图分类号:F253・7;F0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111-03

0引言

财务舞弊不仅让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有效地识别财务舞弊不仅有利于广大投资者,也有利于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为了有效识别财务舞弊,国内外学者运用各种方法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BP神经网络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财务舞弊识别,但BP网络有可能陷入局部最小问题,而不能保证一定得出全局最小值;LVQ神经网络已经被广泛用到模式识别领域[1]。本文用LVQ神经网络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1样本的选择及指标的确定

1.1 样本选择

①舞弊样本的选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其第82号审计准则中将会计舞弊定义为:企业管理当局为了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而对财务报告中所列示的数字和其余披露进行有意识的错报或忽略[2-3],所指的财务舞弊即为这种会计舞弊。所有舞弊样本均来源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3],为1998年1月1日到2004年12月31日,总共获得33个舞弊样本,其中22个作为建模样本,剩余11个样本作为测试样本,用来检验模型对新样本的判断能力。

②控制样本的选择。为每个舞弊公司选择一个控制样本,本文按照杨薇[4] (2008)所用的方法选取控制样本,即从相同行业和相似的资产规模中选取非ST、非PT的没有财务舞弊历史的公司[4]作为控制样本。最终选择出33个控制样本,其中22个作为建模样本,剩下的11个作为测试样本。

1.2 指标体系的建立

①备选指标选择。根据Beneish[5](1999)、聂丹丹[3](2000)、杨薇[4](2008)、陈凌[6](2005)等的论文选择备选指标,具体见表1。

国内其他学者通过对表 1的备选指标进行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指标能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样本,如参考文献[4]、[3]和[6]就通过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对表1的部分指标进行检验,发现表1的X1、X2、X3、X4、X5、X6、X8、X10、X12、X16、X18、X21、X22等能识别财务舞弊样本。(表1中的所有备选指标是根据Beneish[5](1999)、聂丹丹[3](2000)、杨薇[4](2008)、陈凌[6](2005)等的文献综合而来。)

②指标筛选。由于无法收集到表1备选指标中的X4、X13、X15、X17、X23、X24、X26对应的指标数据,所以这些指标没有参加指标筛选,直接被剔除。其余19个指标按照学者石晓军(2007)在参考文献[7]中的处理流程进行指标筛选,即首先对指标采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判断出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然后对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T检验,对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指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7] 。经过上面的三步统计检验,表明剩下的19个指标均能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样本。这个结果与其他国内学者通过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判断的结果一致,故这些指标被保留作为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样本的变量。

③指标的精简。通过指标的筛选,最终获得19个能识别公司财务舞弊的指标。为了减少模型输入变量的个数,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把19个指标精简为9个综合指标[3]。用SPSS软件得到综合指标和原指标之间的关系,见下面9个表达式。

把所有经过标准化的样本数据代入9个主成分表达式,得到所有样本关于9个综合指标的数据,这些数据作为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建模数据和测试数据。

2利用LVQ神经网络建模

2.1 LVQ网络的建立

LVQ网络的建立、训练和检验都是通过MATLAB R2007实现[1]。建立网络的具体命令[1]如下: net=newlvq(minmax(qqb),6,[0.5 0.5]),其中[0.5 0.5]表示在建模样本中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的比例均是50%,qqb为输入矩阵,即为44个建模样本的财务数据[1]。

2.2 LVQ网络的训练

网络建立完毕,用MATLAB中的train命令训练网络[1]。经过265 个训练次数,误差即达到要求。训练结果如图1所示。

2.3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检验

为了检验模型的效果,用MATLAB中的sim函数和训练样本及测试样本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检验[1],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模型对建模样本判断正确率为88.6%,对测试样本判断正确率为90.9%,对整个样本总体判断正确率为89.4%,所以可以得出基于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能有效识别财务舞弊。

3与其他方法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比较

同时,又利用BP神经网络[3]、遗传算法优化后的MLP(GA-MLP)[3]和支持向量机(SVM)[8]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并把这些模型的预测精度与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

由于国内外均有学者对用BP神经网络、GA-MLP、SVM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故详细步骤在此不再赘述,在同样的数据环境下,各个模型识别精度见表3。

考虑到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目的,是进行预测公司财务报表有没有舞弊。所以通过对未知样本即测试样本的识别精度的比较,能更好地得出各个建模方法的优劣。通过表3比较可知:在同样数据环境下,几种方法均能有效识别财务舞弊;但从对测试样本的预测精度看,用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的识别精度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用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能更有效地识别未知样本有没有财务舞弊。

4结束语

为了有效地识别财务舞弊,运用统计方法获得了有效识别财务舞弊样本的9个综合指标。在此基础上,用LVQ神经网络建立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用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对建模样本和测试样本的判断正确率分别达88.6%和90.9%。在识别未知样本即测试样本有没有财务舞弊方面,LVQ神经网络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优于用GA-MLP、BP神经网络和SVM建立的财务舞弊识别模型。

参考文献:

[1]葛哲学、孙志强:《神经网络理论与MATLAB R2007实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69-210。

[2]张加学、李若山:《存货的“奥秘”――美国法尔莫公司会计报表舞弊案例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2(2):40-43。

[3]聂丹丹:《改进型BP神经网络方法在会计舞弊识别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7:1-52。

[4]杨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D];河南大学,2008:1-72。

[5]Beneish M D. Incentives and Penalties Related to Earnings Overstatements That Violate GAAP[J].TheAccountingReview,

1999,74(4):425-457.

网络利弊论文篇(4)

知识与技能:全面认识因特网的功能并加以理解,掌握查找信息、下载内容、收发e-mail、QQ聊天、论坛发帖、写博客等常见网络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因特网交流。

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创作出关于健康网络生活的作品,并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区分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客观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特网的各种应用及常见的网络操作,虚拟世界的概念,网络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人一机)、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互联网、IIS课件/学件、FTP上传服务器、BBS、雪晖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揭示目标

师: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既有大量、丰富的有用信息,也充斥着各种虚假、暴力、黄色信息,由于中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限,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

教师播放视频《“熊猫烧香”作者获利可买别墅》。

师:同学们,假设你是法官,尝试着给这个案例下个定论,这节课就是为你们创设一个活动舞台。(引出本课课题《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利弊》)大家将在这堂课中探讨关于网络的是与非。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师出示问题:(1)网络的使用利大还是弊大?(2)中学生该不该接触互联网?

学生思考问题并完成第一次网络投票。投完票后,打开本节课的学习网站,在学件的引导下学习本课内容。

投票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应该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有47人,只有1人投了反对票。从投票结果来看,学生的个人观点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其他选项上就有差异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投票结果。

师:在这两张表格里,我们联系起来看,有过网络交友经历的27位同学中,见过陌生网友的有9位,占到三分之一,比例可真不低啊。

学生笑。

师:的确,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网络交友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如即时通讯、门户网站、专业交友等,在网上交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往模式。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管理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诱骗未成年人。对于同学们来说,要随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与不知道底细的网友见面。

我们刚才谈到了网络的弊端,但更多的时候,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好的改变。我希望同学们来诠释这些改变。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并承上启下进入主题探究活动。

2.温故知新 体验新知

活动一:利用相关软件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用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寻求自己的答案。

学生下载表格文件《互联网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改变》、《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对照表》,首先了解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再根据在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论据,建立自己对网络利弊分析的论点。最后制作电子讲稿,可以是PPT幻灯片,也可以是Html网页或Word文档。

在课堂上,教师巡视,大部分学生通过百度来查找内容。有学生举手问什么是电子商务,教师及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概括网络的各项应用。

3.自主探究 及时点拨

活动二:生生交流,自我完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BBS交流,学生在BBS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BBS讨论主题1: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师:对“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杨章宏:大概就是指,网络是虚幻的,没人知道谁是谁吧。

韦罗权:所以,网上的事不要太当真。

BBS讨论主题2: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师:几年前,我们对因特网还很陌生。今天,它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来思考一下,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梅成云:光靠老师讲,并不能学习到课外的许多知识。

韦罗权:诚然,网络有一些弊端,但有弊端就等于弊大于利吗?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采取棍棒封杀政策。只要法制健全,措施得力,中学生上网何乐而不为呢?

丁少校:的确,现在从网上获取信息,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容易,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BBS讨论主题3:如何在互联网中自我保护?

师: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很容易泄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那么,如何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呢?

杨铖: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刘颖:精明点儿,不认识的人不要过于相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的重要性。BBS采用了实名制,杜绝了不必要的灌水。在线交流,全体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

4.拓展学习 学以致用

活动三:总结评价,交流延伸。

师: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位网民自觉去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让每位网民受益。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留言板做好课堂学习目标的自我评定。

生:在本节课,我了解了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今后,我要不断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设计意图:师生总结课堂收获。对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定。

教学反思

网络利弊论文篇(5)

第二场反方:企业用人德为先

第三场正方: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

第三场反方: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第四场正方: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

第四场正方: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

第五场正方: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

第五场反方: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

辩论题目大全

正方

反方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网络利弊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109-01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学者都作过论述,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本文拟就实施网络化考试,防止舞弊和提高高校考试质量作相关论述。

一、实施网络化考试能够有效的防止舞弊

1.网络考试必可以一定程度的杜绝考前、考试过程中和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和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帮助学生舞弊

实施网络化考试的前提时间要建立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而建立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这样考试是学生就像考驾照理论考试一样随机抽取,而不是教师临时f_J题,学校里是印题,这样就僻免了靠前、考试过程中和考试结束之后教师和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给学生露题或划重点的情况。

2.网络考试必可以一定程度的杜绝阅卷环节教师“送分”

因考试试卷有一定的主观题,考试结束时这一部分得分数就会现实而不会改变。剩下的客观题,由于有了相对高质量的衡量标准,可以克服高校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有的教师试卷内容偏难,评分标准较严,有的则相反,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既就是有些教师违规送分,也很容易在网上查出。

3.网络考试必可以一定程度的杜绝考试过程中学生作弊

网络考试一方面每个学生或相邻学生考题会不一样,避免抄袭;另一方面由于考题无法提前预知,也不会产生遥控提供答案的现象;第三方面则是利于监考者监考。

实施网络化考试有利于提高考试质量

1.网络考试必然要求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

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是网络考试必然的要求之一,而在我国高校无论从规模、数量和质量以及师资水平各方面已具备这方面的要求。通过不同高校相同专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标锥化考题题库的命题机构,在搜集、整理历史题库和命题基础上,建立相同专业的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是现实可行的。

2.标准化和高质量的题库建立成为检验和督促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首先,有了相对高质量的衡量标准,可以克服高校中同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承担’由于任课教师不同对课程和考试重点的掌握不同,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不同,有的教师试卷内容偏难,评分标准较严,有的则相反,造成同一门课程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成绩分布差异非常大,失去了考试的区分度、效度和信度。

其次,有利于考试管理和防止考试作弊①网络考试减少了出题和制卷等人为环节;②有利于防止一些想学生的作弊的环节。一方面每个学生或相邻学生考题会不一样,避面色抄袭;另一方面利于监考者监考。

第三,避免大学考试划范围、划重点等现象。教师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成绩,达到“双赢”的目的,造成学生考试只注重记忆和简单应用较多,考试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网络考试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第四,题库必然有主观题和客观题,标锥化和质量高的题库试题必然能考虑到阅卷教师本位意识,最大限度防止“送分”等现象,一旦发生,亦容易追查责任。

网络利弊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4)04-0103-03

Abstract:Based on the violations arising from computer network examination candidates,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exploration from such aspects as "non test software" implementation, exa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IE, PowerShell remote function calls C# to write to the registry and the analysis after the test log, hash detection of repetitive operation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of anti cheat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se techniques into the network examination system based on B/S architecture,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key module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system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examinee violations, to ensure the fairness of the examination.

Key words:Cloud Computing; IE Content Review; AppLocker; Security Log; hash

0引言

B/S模式的考试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但是也存在诸多作弊隐患,有关B/S模式网络考试系统防范作弊方面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即针对B/S模式考试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行为,使用powershell代替传统脚本,并从限制“非考试软件”的执行,IE内容审查和考后日志分析、hash检测重复操作题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进而研发了B/S架构的防作弊考试系统,其后又给出了考试系统设计的关键模块。

相比于传统考试,网络考试的作弊手段更具欺骗性,常见作弊手法有下面几种:[1]通过飞鸽传书等局域网传输软件或共享文件夹互传答案;利用U盘等移动介质夹带资料;隐蔽性替考,某考生用其他考生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并为其作答。

基于此,要使网络考试能得到广泛普及与使用,并保证考试的公平性,除了依靠考生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外,还要采取先进技术手段以应对各类考场潜在的不和谐行为。

1系统需求分析

本文在分析以往网络考试防范作弊具体方法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防范策略,并以此确定考试管理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及相应实现流程。可将其做如下论述:

(1)限制网络互传。针对考生利用QQ,局域网传输软件“飞鸽传书”或共享文件夹互传答案的情况,本文采用“应用程序控制策略”和“IE分级审查”等技术要求考生只能使用IE浏览器进入考试系统指定的网址,而不能使用360等其他浏览器登陆规定外的任何网址,并且只允许考试必备软件的点选和运行,其他软件(例如QQ,飞鸽传书)则禁止使用。

(2)限制U盘使用和预防替考功能已在参考文献[2]中体现,本文则不再赘述。

(3)考后审查。在考试结束后,本文通过审查考试服务器日志和hash作弊文件的方法,发现相关的作弊行为,并定位到作弊考生。

2系统设计

2.1系统架构的选择

考试平台的硬件搭建在微软私有云计算上,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由内容\缓存,分布式文件读\写,数据库服务等模块组成;每种模块由多台云中虚拟机承担,这样即使其中一台或数台虚拟机甚至物理机损坏,也不会影响考试的正常运行;并且随着服务模块并发访问量的增减,云计算的SCOM组件会实时检测到服务器的负载,同时将数据报告给流程自动化和服务核心组件,自动增加或减小每个模块里的虚拟机数量,满足负载需求,而又节约了系统资源。

2.2开发工具的选择

4结束语

本文针对B/S模式网络考试时考生可能出现的各种考场违规行为,从限制非考试软件的执行,IE内容审查,系统日志的分析和重复操作题文件检查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以powershell配置管理组策略,而且获取文件hash值和最后修改时间等多种技术手段,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网络考试系统,同时又论述了关键模块的实现。目前该网络考试系统已经在多门课程考试中得以运用,基本杜绝了常见的作弊行为。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作弊手段也将随之进化,如何防范这些作弊手段,是下一步研究需要继续完善的地方,也寄望广大科研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本类研究课题给予高度重视及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王仕勋.浅谈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科技资讯,2008( 31):179.

[2]梁振球.计算机实验考试的防弊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66-67.

[3]戴有炜.Windows server 2008 Active Directory配置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网络利弊论文篇(8)

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突发事件高发,各种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不断。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演进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深入剖析网络舆论与突发事件的关联,辩证看待网络舆论的利与弊,从而实现网络舆论的有效引导和治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且又亟待解决的课题。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中的利弊分析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只有辩证地看待网络舆论的利与弊,才能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做到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

网络舆论之利

网络舆论在突发事件中有其他任何舆论所不具有的优势作用:

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约束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近几年网络舆论监督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舆论监督阵营中的重要力量,约束着公共权力的滥用和私用。2008年,网络舆论监督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08年的网络事件中,如“零税收”、“广西师范大学六位校级领导接见一位美女秘书”、“孙春龙博客上书”事件和“天价香烟”等事件,网络无一例外地充分发挥了其舆论监督作用。

开启并构建公共领域,有助突发事件的圆满解决。网络为公众广泛参与公共领域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络舆论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和融合,这为发挥传媒的社会舆论功能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2007年的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最早是在猫扑、天涯等网站上被曝光,引发网民热议,诸如对城市拆迁条例的反思、对《物权法》的讨论、对公共利益如何界定的探讨,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共同讨论的主题。

促进司法民主化进程,有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在司法领域,具有公民意识的公众对司法活动的参与,是司法在实际上取得民主性、公正性的重要保障。网络空间不仅激发了人们的公民意识,并且使公民意识的表达得以较容易地实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舆情是司法重要的智识性资源。①网络舆情具有巨大的规模效应,经过网络舆情的引导,社会舆论快速形成主流,并由此形成了整个社会对案件的基本看法。这就大大增强了网络舆情的能量和对法官的压力。如轰动全国的许霆案和邓玉娇案就是很好的例证。

网络舆论之弊

在突发事件的传播中,互联网无疑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弥补了传统传播媒介的不足。然而,互联网的负面影响却也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舆论的弊端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

易形成网络暴力和网络暴民。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网络的匿名性,使大家都处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容易使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一些网民在发表言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进行个人情感宣泄。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志同道合的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这种“群体极化”倾向易形成网络暴力和网络暴民现象。

易产生网络奇观的负面效应。在追求媒体轰动效应的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已经屈从于奇观逻辑因而被“小报化”。②许多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网民浏览的兴趣,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处处以能否吸引人们眼球为标准来进行新闻的选择、报道和评论,如喜欢绯闻,夸大不同阶层和职业之间的分歧,故意构建二元对立式的报道和评价,甚至故意突出局部,断章取义,引起人们关注和争议。

易形成舆论的“无政府状态”。互联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结构。在网络中,任何一个支点都可以变为中心,没有一个终极的管理者。甚至有人断言,互联网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但是在网络瓦解了统一舆论从而导致信息权威的缺失之后,网络空间有可能被真伪难辨的信息垃圾所充斥。

易引发并推动其恶性发展。受某些普遍关注的社会政治事件的刺激,网民利用网络大规模、传播某一方面信息,发泄不满,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互相沟通、串联,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极易演变为带有特定诉求的。往往暴露了社会的丑陋面和诸多的负面信息,而网络媒体不加过滤,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渲染,过度宣传社会阴暗面,这些歪曲的事实,情绪化的、偏激的评论,往往会误导民众,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网络舆论的治理

政府应及时公开信息、及时阻止各种网络谣言传播。在信息时代,那种想通过信息屏蔽和沉默不报的方式来控制舆论和负面影响的处理模式已经失去了有效性。政府必须及时公布权威和可信的信息来争取舆论的主动权,在危机处理中处于主动地位。政府在信息公开中要做到“两个主动”:一是主动公布正面信息,把事情的真相告知于众,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二是主动辟谣,对于已经或将要传播的谣言,要敢于面对,不回避地进行辟谣,并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制止。要避免“有了结果再公布”的做法,更不能消极地期待“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③政府通过媒体对民众的信息传递是信息及时公开的主要手段。政府新闻发言人成为媒体获得官方信息的重要中介。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发言人应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主动配合新闻媒体,维护传播者的公信力,避免出现信息的断档和真空。此外,政府应在网络上第一时间权威正面信息,占领主动权和主导权。

及时收集并分析网络舆情,建立网络舆情控制和引导机制。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突发事件中网络信息传播和舆论导向采用全天实时搜集的方式来加以关注。在舆论形成的初始阶段,社会公众是通过关注事件信息、传播事件信息来发表就事论事的情绪和意见,共同的意见倾向性还未形成,此时政府反应迅速,冷静、客观地向公众尽快提供全面确切的信息,比较容易消除公众的片面性和不确定性认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紧张情绪和过激态度。政府要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信息的真伪和舆情向背。此外,还应建立网络评论队伍,引导网络舆情。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议程设置”,可以促进网络舆情的理性化,形成网上健康的、强势的主流舆论。针对网民易受权威左右的特点,可加强引导者的权威性,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网民的讨论,直接提供专家对事件的理解,或在线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④

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正确引导公共舆论。意见领袖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作用,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对于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政府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网络意见领袖的价值,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说理能力强的网友充当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较集中的场所如各高校的BBS,要通过诸如聘用学生作为兼职的“网络协管员”等方式,密切关注学校BBS和校外主要网站动态。一旦突发事件在网上形成热评,由这些非官方的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讨论,与网民互动交流,实现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完善网络立法及相关宏观调控机制。法律是公民行为规范的基准。网络虽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媒体、一个虚拟的全新世界,但网络本身却是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的,必然要受到社会法律的规范。因此,网络立法是控制网络情绪型舆论的有效保障。应该说,这些年政府的参与和有效的网络立法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那些存在于网民心中的无风险心理将会逐渐消失,网络行为将会在法律的规范下逐步理智。

总之,当今网络舆论既为民意的释放和表达提供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意的反映,但同时也要客观公正地看待网络舆论,克服其存在的弊端和缺点,发扬其优点,使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推动民主文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在突发事件中,对待网络舆论的解决之道不是简单粗暴的行政干预,而应遵循网络传播的规律,通过信息公开、收集分析舆情、培养意见领袖以及完善法律行规等多种途径实现综合治理。

注释:

①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2)。

②德波(法):《景观社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王春业:《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政法论丛》,2009(2)。

网络利弊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前文

网络渐渐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并且也渐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这也体现了网络资源有好有坏。如何利用网络中的有效资源,并开发出更适合我们进步的资源,这才是现在对于网络资源发展和改革的重中之重。

1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利与弊

1.1网络中多样式的资源

网络作为如今的主要娱乐、办公工具,更体现了它的应用广泛性和流行性。网络资源各式各样,有不同学校的学习资料,也有格式的学习资源,还有游戏和休闲娱乐的资源。通过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可以做到劳逸结合,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网络资源中也不乏某些不良资源,容易让某些对于社会还不了解的未成年人陷入歧途。在如今的网络大潮流中,网络资源表现出不同的形态,需要使用者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

1.2网络资源中的利与弊

各式各样的网络资源渐渐填充了人们的生活,让生活改变。网络对于某些人像是良师益友,而对于有些人则像是毒药。网络资源的优与劣是根据不同的人而进行分类的,而网络资源的优点在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中的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也可以通过跟有共同志向的朋友们进行学习,互相进步。在闲暇时间,网络资源还提供了音乐,电影等娱乐资源,可以做到劳逸结合。而网络资源的弊端在于:现在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做到完完全全的控制,这也导致某些不法分子在网络上传播不良的信息和资源,利用人们的好奇心来误导群众。也有一些人整日沉迷如网络游戏,或是沉迷于聊天中,荒废了事业与学业。还有人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等活动,让人们对于网络的认识呈现消极的状态。对于网络资源中的利与弊,我们要通过理性的头脑,做出明确的判断,并合理利用有利于自身的资源,让网络为自身服务。

2网络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2.1网络资源的利用

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要报以明确的是非观和自控能力来利用网络资源。如今的网络充斥着太多的诱惑,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弱的人,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我们要遵守几个关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认识到网络资源的利用是要为了自身的进步,而不是用网络束缚了自己;不能沉迷于娱乐资源中,有些学生整日的游戏聊天,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大大下降,导致了社会的教育效率也受到影响;在进行网络资源的收集中要学会辨识资源的正确性,网络资源繁多,没有人及时的进行辨识和处理,这将导致误导等问题。所以使用者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以辨正的目光进行分辨和使用。

2.2网络资源的开发

对于网络资源的开发,要作用不同的方法,不能拘泥于普通的搜索方法。对于网络资源的获取,人们基本是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引擎搜索,通过网页获取问题的答案。这种获取方法,主要利用了网民们的知识汇总。虽然可以得出结论,但是对于思考问题的能力却没有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开发网络资源。比如通过与网上的老师进行交流,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是通过教学视频来解决问题。对于网络资源,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开发,开发出更适合自身的资源。

3对于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的改革创新

3.1网络资源的现状

网络资源现状为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有好有坏,由于网络的多样性,很容易让人深陷其中,沉迷于虚拟的世界里。而且过度使用网络资源,会造成多方面的伤害。如有学生整日玩网络游戏,不仅对学习,而且对于身体的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现在对于网络的知识教育多为教学,却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3.2网络资源的改革与创新

对于如今这个纷乱复杂的网络资源,我们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对网络资源进行观察和选择。但这样的网络资源更需要的是改革和创新。需要网民在进行网络资源的利用时进行辨别,并对不正确的信息或者不良的信息进行举报,让相关人员对于信息进行处理;对于网络资源进行管理的部门要随时待命,及时对于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改正,将一些违法信息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于网络资源的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款应对不同的情况;有关的部门应该收集大家的意见,创造出更加适合健康学习,休闲娱乐的网络资源环境,更加适合网民利用的网络资源环境;政府应该组织群众,进行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宣传教育。对于孩子更要从小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

4结语

由上面这些观点,可以看出如今的网络资源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和有利的资源,但是还有很多的弊端,需要进行不断地改正,创新与改革。这些改革与创新不能只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能力,更需要的是群众们的正确意识,与对于政府有关规定的积极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如今网络资源利用与开发时的弊端,使更多的人在网络资源上获得良好的学习资源,而且对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要灵活,劳逸结合的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做到对于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高社会的网络水平。

参考文献

网络利弊论文篇(10)

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近日。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包括夹带纸条、给别人传答案、替考、高科技舞弊等)。成绩中等以上的舞弊者占80.66%。其中,目的是“帮助”同学的占8.86%。在各大高校三令五申,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考场监控之后,作弊事件仍然有增无减。

导致大学生作弊毒瘤蔓延的四大诱因

1.学生的畸形心态兴风作浪

一部分学生对目标过度渴望导致采取偏离的考试手段。有的学生不关注个人努力和学习过程,仅仅将焦点放在考试的结果上。有的学生并没有努力学习,或者努力了,但学习效果不好,为了得高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对优秀的考试成绩的极度渴望和迫切要求下。作弊则堂而皇之地成了他们达到目的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一部分学生存在“怕吃亏”、患得患失的畸形心理。在作弊已成为普遍性事件的今天,因为“别人都在作弊。我不作弊岂不是很吃亏”的错误心理作祟,很多人放弃了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种不平衡心理的驱动下,走上作弊这条路,从而用“别人作弊我也作弊,谁都不吃亏”这样一种结果来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这也是受社会世俗观念影响而导致心理扭曲的典型表现。

2.学校的考试模式画地为牢

一是考试形式利于作弊。虽然,现在的考试形式正在寻求多元化的发展,但因受限于统一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固有的笔试形式为作弊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是考试内容利于作弊。一方面,在考试中,特别是文科考试中,试题多数是书本内容的呈现,在这种强调记诵能力的考试模式中,小抄、夹带书本等无疑是得高分最便利的方式;另一方面,考试片面追求客观性,每道题的答案唯一,偷窥、抄袭等作弊方式可以帮助考生获得更高的分数,让考生从心理上加重了对作弊优势的认可。

3.社会的不良风气推波助澜

一是社会诚信缺失。“人无信而不立”这句箴言告诫了我们诚信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尔虞我诈、欺骗、造假等不良风气的蔓延.也潜入了高校这方净土,让原本纯真的大学生染上了这一社会恶习.造成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大学生还处在学习阶段,思想、品行尚未定型,然而身处于这个充斥着作弊文化的大环境中,他们很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引导,从而难以严于律己,用诚信的价值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是对作弊和剽窃行为的社会认同度大幅增加。2005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做了一期关于考试作弊的调查,题目是:如果和您的利益无关,您是否介意身边的人考试作弊?这项调查在互联网上公布后的12个小时内。有8454名调查者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作弊现象选择“介意”的比例为23%,明确选择“不介意”的占51%,而选择“说不清”的有26%。选择“不介意”和“说不清”的比例,加在一起达到了77%。这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一种文化趋势:对考试作弊的熟视无睹,或者对考试作弊的社会承受度在增加。然而,一旦形成了这种认同作弊的文化,团体监督几乎陷于瘫痪,高密度的作弊就会发生。

4.科技的毒副作用助纣为虐

当今科技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增长,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高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作弊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条件。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网络的发展给作弊者提供了丰富的可利用资源。网络是一个连通全世界的信息交流平台,任何人都有权利享用其包罗万象的丰富资源,然而,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虚幻色彩模糊了人们对剽窃、作弊的认识。查尔斯・利普森(CharlesLipons)是《在大学中诚实为人行事》的作者,认为“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没有明确所有权的空间(ownership)。产生了一种虚拟的一切免责的(virtualfree-for-a11)氛围,使得学生获取欺骗性的信息或论著”。很多人认为网络资源共享,不存在剽窃、作弊的问题,觉得从网络中获得的资料都可以为己所用,而不用标注。加上有关规范网络的法律不健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作弊,缺少一种尺度的限制,就让作弊者更是有机可乘,导致学术作弊等案例大大增加。

二是先进的作弊工具让作弊文化更加猖獗。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手机、无线耳机、MP3、录音笔、数码相机等一些具备作弊潜质的高科技产物都在考场上站稳了脚跟。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让作弊行为在高度隐蔽的环境下更加安全,这就降低了作弊的风险性,增加了作弊的诱惑力。因此,在高校考试中,只要有人感到自己有作弊的需要,都会考虑使用这一手段,这就加速了作弊文化在高校的风行。

思考

上一篇: 文化自觉论文 下一篇: 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