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38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078-02

一、现阶段C语言教材的局限性

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和征求学生及老师意见,发现现有C语言教学有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大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不合理,教材中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应用型实例太少。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之后课后自己遇到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老教材出版至今有很长一段时间,编程、项目等实例不能跟现代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行业实际应用案例与时俱进。

2.教学模式需要创新。也是上面提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听不懂,而另一部分学生即使能看懂程序,自己编写程序时也无从下手,老师教学都是先以教材的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理想。这就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改革,结合理论与实践,采取进阶式章节,每一部分知识都与工程实例结合起来,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3.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现阶段C语言最终考核方法大都依赖于笔试,C语言程序设计的考核方法应该遵循笔试与上机共同进行的方法。而现有的教材让学生对编程的过程中产生陌生和畏惧,学生自学能力差,在面临编程时不知如何下手。

现阶段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的优点不可否认,内容非常全面,对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现有教材偏向于理论知识,工程实例并不多,不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很多人在尝试进行C语言教学改革,渴望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更全面的技能型人才,但仍没有人开始做C语言教材改革。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地进行教材改革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基于项目化的教材改革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应该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逐渐提高学生们的编程能力,进而培养应用型、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因此,需要在老教材的基础上做出改革,提炼、加工、创新成新的教材,在新教材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上文中提出的问题,与时俱进,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入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C语言教学改革措施。

实施教材改革的宗旨是以培养应用型IT人才为原则,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分类,从应用出发,分散重难点,实施C语言项目化教学,面向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行进阶式教学。在每一大章节内采取以下编写步骤。

1.基础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归纳,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语句结构、函数模型、编程逻辑构造等。

2.进阶阶段。常用算法的学习和改进、引导学生将基础数据、运算符号等利用算法进行编程。

3.提高阶段。在教材中加入最新最典型的工程案例,比如开源软件、游戏等可实际操作型程序,介绍该案例的最新应用。随后结合前面的基础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讲解。在上机课中指导学生完成编程操作。

4.最后鼓励学生创新,以作业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编写类似工程或者具有新颖想法的工程。

如图1是教材改革后的基本内容和教学思路,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该教材改革是顺应新时代教学改革的产物。

三、课程实例

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给学生列举了一系列工程案例后,我们利用编程做了一个猜数字小游戏给同学们参考。游戏规则是:系统随机给出一个4位数字,用户每猜一个数字,系统就要根据这个数字给出A几B几,其中A后面的数字表示数字正确个数,而B后面的数字表示数字既正确位置也对的数的个数。如正确答案为1476,而用户猜12156,则系统显示:“输入数字无效,请从新输入”。用户输入1234,结果为A2B2,其中有一个“1,4”的数字猜对了,记为A2,“1”这个数字位置也是对的,因此记为B1,合起来就是A2B1。接着猜的人再根据系统的A几B几继续猜,直到猜中为止。(上图开头正确答案仅为测试需要,不显示正确答案只需删除即可。)下图为程序和运行结果截图。

在做出如上演示和详细解答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编写如上所示猜数字游戏,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任务,还有些同学在编程时加入了人机互动,根据用户猜对答案所用次数所显示不同对话。如在1~2次内猜中答案显示“猜对了,真是个天才!”,在3~5次内猜中答案显示“恭喜你,猜对了!你真是太快了!”,在6~8次内猜中答案显示“恭喜你,猜对了!我相信你可以再快一点!”。若8次仍没猜对则显示“8次机会已用完,请再接再厉!”。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如下图所示:

四、新教材改革结果的可能性

1.毫无疑问,新教材改革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推进C语言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在编程实例上面,当学生掌握了编程和实际应用之后,可将自身技能应用于计算机编程的实际操作中,开发出一系列程序和软件。

3.学生在按照此教材学习步骤进行深入学习之后,有了一套编程实战的系统,不仅仅可以很好地使用C/C++,也能够对Java、Android等语言编程轻车熟路。不仅仅可以针对计算机行业,也可以针对金融、游戏、app等领域开发出适用性程序和软件。

五、结语

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按照新教材改革思路对学生进行授课,基于C语言项目化教学,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积极性也普遍提高,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良好,期待新教材的推出能让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我们在C语言教材改革上面也会做进一步的探讨。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2)

摘要:课程的改革应以实施教材改革为支撑。从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揭示和传授数学思想、解决学生厌烦教材以及固化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述了以人为本的高等数学教材应具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和“以便于教师教学为本”的特点。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等数学;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33-02

收稿日期:2015-01-27

作者简介:夏国坤(1978—),女,吉林人,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数学研究。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大学数学研究与发展中心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教学的案例研究与设计”;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辅修双学位教育质量研究与实践”(HEYP5002)

课程改革应该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进行改革。其中,首当其冲的应是教材的改革。下面仅从理工类院校重要的基础课高等数学来谈这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等数学是理工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著书者与教书者都是专职数学工作者,因此从课本到讲台重视的是定理的叙述与证明,对知识的由来,如何用数学的思想、方法与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却考虑甚少。教材对于教师,犹如剧本对于演员。剧本是基础,演员只能在剧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演技。因此,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到教材之中,教材不改革,要求教师讲课时去改革,如同要求厨师去做无米之炊。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课堂上参与教学、参与问题解决的环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在师生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其意义已经不言而喻。但是,虽然“改革教学方法”几乎天天都在喊,为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时至今日,实施灌输式教学的教师仍前赴后继,层出不穷,甚至近几年还有扩展之势。这是为什么?

应该说这其中的原因不止一个,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材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阻碍了改革成果的推广。这似乎是匪夷所思的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怎么形成的谈起。

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伊始,对教材生疏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逾越的阶段。这时,他们以能把书上的内容比较流利地讲给学生为最高目的。为此没黑没白地读教材、钻研教材,甚至一段段背教材。而目前的教材仍然存有前苏联教材的痕迹,基本上注意的只是知识的传授即标准的灌输式,而对如何写才能使教师好讲、学生好接受却考虑得很少。对青年教师来讲,根据这样的教材煞费心机准备的教案必然是灌输式教案,拿着这样的教案在讲台上实施的也必然是灌输式教学。当他们对教材熟悉了,对教学适应了,教学方法也就基本定型了。而一旦形成的教学模式要想改变谈何容易!何况学校对他们有一系列的规定与要求,因此,在教学基本适应之后就无暇顾及教学方法改革,而必须马上转到科研上来,教学只能靠吃老本,教学方法只能用已有的去应付。致使一批批满怀雄心要成为教学改革中流砥柱的青年教师,却成了灌输式教学方法的传承者、继承人。近些年是高校规模快速发展时期,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因此虽然一些年长的教师在探讨教学方法的改革,但一批批实施灌输式教学的“后起之秀”却在“茁壮成长”,使得旧的教学方法反而有上升之势!

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既然教材使得初登讲台的教师形成了灌输式教学方法,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得从源头抓起——教材必须改革,让启发式、互动式进入教材,成为教学方法改革的支撑。

三、揭示、传授学科的思想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就要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向学生揭示、介绍学科的思想。

掌握了学科的思想,就能在“思想”的指导下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理解教材、认识教材,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就能使原有知识的零乱、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转变为系统、简单和直观。

以高等数学为例说明。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其概念复杂、抽象让学生深感头疼,而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更使学生如坠云雾。如果能认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都是经“以‘直’代‘曲’”、“以‘匀’代‘变’、求得近似值后再取极限”取得,就能使其基本概念变得清晰直观,简单易懂,而且能举一反三,便于记忆。

比如,各种积分的定义是微积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不论是定积分、重积分,还是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所有这些积分的定义,都采取了“分、匀、合、精”四步。其中“匀”与“精”是其精髓与关键。“分(割)”的目的是为了“匀”,是为了局部“以‘直(平)’代‘曲’、以‘匀’代‘变’”,利用初等方法求出近似值;有了局部近似值为得到整体近似值就需要“合”;注意到分割越细,精确度越高,因此为得到精确值就对近似值取极限,以达到“精”。微积分的所有基本概念都是局部“以‘直’代‘曲’、以‘匀’代‘变’”,得到近似值后再取极限而得到的。掌握这一思想,有了定积分的定义,学生自然就会举一反三,写出其他各积分的定义。

掌握了微积分的基本思想,不仅对理解基本概念大有帮助,而且还能自由地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比如,“微元法”是定积分应用的重点与难点。用微积分的基本思想作指导,很容易得到找微元的方法。

在[a,b]上任取一微小区间[x,x+dx],在[x,x+dx]上“以匀(不变)代变”,即将区间[x,x+dx]对应的Q局部量Q看作从x起是连续均匀变化的,从而用初等方法求出Q的近似值,即Q的微元dQ=f(x)dx[2]。

所以,找微元的实质是在局部小区间上以‘匀’代‘变’”,从而用初等方法求出其近似值dQ=f(x)dx,这就是所谓的微元(如果f(x)是连续函数)。因此,掌握了微积分的基本思想,就使应用微积分来解决实际问题变得相对简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用“已知”认识“未知”、用“已知”研究“未知”、用“已知”解决“未知”的思想。

创新不是盲目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新的发现都是利用已有的思想、理论、方法而实现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学生初见例题往往一头雾水,茫茫然不知所以然。为什么?不知道用刚刚学习的定义或定理作“已知”去解决这一“未知”!课堂上学生听不懂也是因为不知道联想已学过的知识,用它们作“已知”来解决要接受的“未知”!因此,学生掌握这一认知规律是极为必要的,并将受益终生。

掌握了数学的思想就掌握了数学的真谛与灵魂。实践证明,具体的知识点容易忘却,但掌握了学科的“思想”,即使忘掉了具体的知识,仍能在“思想”的影响下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反,如果不用“思想”去指导教学,教给学生的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使学生只知皮毛,不识内涵;对知识感到抽象难懂,难以理解与接受,甚至学习还没结束,就已经把学的东西归还给了老师。所谓的应用只能是模仿,而模仿与创新是对立的两个概念,模仿永远成不了创新。掌握了学科的思想,才能自由地驾驭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复杂问题。

总之,在介绍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揭示、介绍微积分的思想是极为必要的。甚至可以说,知识多学点少学点差别并不大,但是,掌握不掌握其思想对今后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如果不将数学思想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科书中,而要求教师讲课时把它们充分体现出来几乎是天方夜谭。

四、解决学生厌烦教材问题

学生课后看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厌倦看书。他们反映,课本呈给人一幅冷冰冰的面孔,看书非常枯燥,很没意思。

要解决这个问题更应从教材上去着手。要通过课本给学生营造一个课下互动式读书的环境,使学生课下读书也像课堂上听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那样,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而不是被动地去读灌输式的书。

五、推广教学改革新成果的需要

应该看到,教材是影响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制约教学改革顺利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历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取得了很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直接帮助的好成果,但是,它们的推广却非常艰难。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成果的大都仅以论文的形式发表,而没能把它们收入到教材之中,因而就不能使教师在备课、讲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取与借鉴。

教改依靠教师,教师依靠教材。因此,要使教学改革的理念、要求得以贯彻,就要将改革的理念、最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之中,使教师在备课、讲课时自觉不自觉地将改革的理念与成果融入自身的教学之中,支撑、推动高等数学的改革向纵深进展。

六、《高等数学》教材应然要求

新的《高等数学》教材应该怎么编写?它应具备哪些特点?对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教材要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包括两方面: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给学生营造互动式读书的氛围,使学生带着问题边看书边思考,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便于教师教学为本——为教师提供一个便于课堂讲授、操作的脚本,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实施教学。

这需要做到:1.将启发式、互动式引进教材,从源头上解决问题;2.要注重揭示、介绍数学的思想;3.要注意介绍相关知识的历史背景;4.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5.要将改革的新成果吸收到教材之中。

教学改革依靠教师,教师依赖教材,现在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主力,为使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就要将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时收到教材之中,使教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推动教改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3)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德阳 618000)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Deyang 618000,China)

摘要: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国家示范高职课程改革的需要,借助张景中院士开发的“Z+Z”数学教学软件,阐述了高职院校文艺类学生进行高等数学教育的必要性,就如何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方法、以及如何因地制宜降低教学要求,加强高等数学教材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Abstract: Aiming at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situation, combining national demonstration vocational course reform need, using the "Z + Z" mathematics teaching software developed by Zhang Jingzhong academicia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for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tsy educ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idea, the education method, and how to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strengthening reduced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nd so on , and puts forward a new math teaching mode.

关键词: 文艺类高等数学 高职院校 z+z软件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Key words: artsy advanced mathematic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z plus z’software;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13-02

0引言

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家也对所有的高职院校提出了质量要求(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过三年的不断努力创新,于2009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我校进行示范建设的过程中,“高等数学”作为全院各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文本主要针对文艺类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借助张张景中院士开发的“Z+Z”的数学教学软件,对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方向和新措施结合我校的改革经验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高职院校文艺类学生开设“高等数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的学时在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甚至有部分文艺专业不开设高等数学。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将重新阐明高等数学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文艺类专业教育中的必要性。

1.1 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高职教育首先姓“高”,这是区别于一般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高职类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作为各行业中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应当在其相应的岗位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学生应当在学校培养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思维能力以及广泛的文化底蕴。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人类优秀科技文化传承,科学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训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众多专业课程的坚实基础,是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

1.2 数学与艺术数学作为哲学,区别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它是人类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的总结和升华,它集中体现了人类处理问题的逻辑美,简洁美。它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高度的现实抽象,揭示着现实世界,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完美展示。

艺术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塑造为审美对象。它是人类感性认识的重要体现。

数学和艺术都是创造性活动的载体,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表现,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相互补充,陶冶人的情操,共同推动历史的前进。因而高等数学的渗透,对文艺类学生的特长发挥,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意义。

2高职院校文艺类“高等数学”教学现状

经调查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文艺类专业中开设“高等数学”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2.1 学生数学基础差文艺类学生普遍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抽象能力较弱,对数字,符号运算不敏感,对数学计算有明显的畏惧心理。目前高职院校中,高等数学课程是主要涉及微积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以及他们之间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强调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艺体生和特长生的设立,降低了对数学的要求,致使招入的大部分文艺生的数学基础相当薄弱。显然,要他们进一步学习传统高等数学具有相当难度。

2.2 教材不实用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高等数学》几乎都是以本科院校所用教材为导向,以减低知识难度,缩减知识范围为目标的基础上编写的。这类教材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很不实用。首先,它传承了本科院校对教材的严格要求,如抽象的数学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繁琐的数学计算,其次这类教材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不紧密。对文艺生而言,这类教材很难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更加加强他们对数学的错误理解,从而偏离了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初衷,让高等数学课程失去了的其文化意义。

2.3 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滞后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理论学科,它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主导,因而现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沿用传统的工科教学方法,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一般都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从而忽略学生的特殊情况,忽略他们的专业特点。当然,出现这样的教学局面,原因也是多种多样,如学时的缩减,教学进度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能有效的完成任务。当然,它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磨灭数学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的同时,更误导了文艺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而阻碍了高职院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各专业课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为高等数学的改革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在以实用性,目的性为显著特征的职业教育中,高等数学课程的地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观念也在强烈的矛盾中不断探索,在我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对学生以及任课教师的调查,普遍认为对于文艺类的学生,高等数学更应当倾向于一种文化传播,而非传统意义下的知识传播,教学的手段应当以直观为主,抽象为辅,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加强课堂的活跃气氛。

3高职院校文艺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对高等数学进行课程改革,但对于文艺类的高等数学改革研究甚少,下面我们结合张景中院士所研发的Z+Z智能教育平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文艺类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3.1 Z+Z智能教育平台介绍及其特点“Z+Z”智能教育平台是由张景中院士主持研发的一种超级画板软件,它比一般的几何画板功能更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Z+Z”智能教育平台可以满足立体图形的智能画图,动态测量等多种需求,立体图形的旋转、拆分、侧面展开等效果。②“Z+Z”智能教育平台充分考虑了我国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中教材的变化对教学的深刻影响,它能满足统计、概率等对数据处理的需求。③“Z+Z”智能教育平台不仅能进行简单的数字计算,他还能进行符号演算。④“Z+Z”智能教育平台提供的机器证明与自动求解功能反映了我国数学家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⑤智能画图更为简洁,这不仅表现在平面和立体图形,还表现在函数图形的绘制上,同时为用户设计了编程的环境,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以上的功能特点是平面几何画板所没有的,因此,研讨如何借助“Z+Z”智能教育平台推进新一轮数学教育改革是十分有意义的。

3.2 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改革思路教材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一本好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文艺类学生的数学基础很薄弱,他们对学数学的热诚几乎没有,可以这样说数学是一门令他们非常头疼的课程。如何编写一本学生喜欢看的高等数学教材,成为我们改革的目的之一。本着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教材内容分为数学理论知识和“Z+Z”软件知识介绍及实践操作,其中数学理论知识部分我们将高等数学的内容分模块进行教学,如函数、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解析几何等模式。为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在每一块新模式的前面,我们将适当的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文化史,添加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从而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同时每部分知识的后面,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简单程序,让学生形象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教材的最后部分,结合高等数学理论知识集中讲解“Z+Z”软件。

3.3 结合Z+Z教学软件,探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经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文艺类学生在传统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逃课,睡觉是普遍存在现象。因为对他们来说,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总是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讲解。如何使得课堂活跃,有趣,成为我们教学过程改革的重点。形成了“数学史引入―图片静态展示―软件动态演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及教材的改革,我将首先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及数学在前缘科学当中的重要作用,关闭学生恐惧数学之门。接着,在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将借助Z+Z软件演示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极限,导数,积分,解析几何中的相关定理)。最后,在讲解完Z+Z软件相关知识,让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或则是创超一些新的图像应用到艺术设计当中,从而让高等数学与他们的专业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反映,类比于传统教育下的学生,采用对软件的兴趣较高,对曲线(函数)的理解更加清晰,对积分这类概念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理解。

4结束语

高等数学的改革关乎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素质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等基础性问题,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高质量教学平台,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都将成为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景中著.超级画板自由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张楚庭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7-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其发展需求,需进行改革和创新,特别是当前以实用为主的高职数学教学,由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改革更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普遍现状

(一)对教材过于依赖,教师授课的教学内容古板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多是对教材的套用,以教学课本为重。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容多少作为重点,通过数学教材中极具逻辑性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所学知识缺乏实效性和实用性。这是高职院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常教材的内容影响和决定了教学的性质,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重视的是授课,对教材整体知识内容过于强调,虽然说教学结构已经极为严谨,但是对知识的延展却不足,并没用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联系,从而学生即便学到了数学知识,也缺少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不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实际解决问题,没有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作为重点。此外,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也不能得到体现。

(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取得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老师备课多是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进行,授课方法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将教案上的知识全部挪到课堂中,使用机械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按照固定的流程传授给学生。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都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状况。然高职数学教学是一门很有特点的课程,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一直是学以致用,通过数学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继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处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借助课堂中掌握的知识加以运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但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因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却导致了教学质量的难以提高。

二、关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不足的改革探索

(一)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坚持必不可少的原则

1.高职数学教的什么

在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中,高职数学教的什么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职教学中各个专业教学都离不开高等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学好各个专业的重要保证,在各专业教学中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数学教学属于专业建设中的有机部分,因而其也形成了各个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主题。此外,鉴于高等数学知识的相关性、专业性及其延展性等特性,需要对高职数学教学体系进行完善。高职数学教什么由所需专业人才决定,由此必不可少成为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原则。

2.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核心是教材内容

高职数学教学要将教育思想进一步落实,从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通常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在改革之后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确定后,所使用的教材要以体现高职的教学特色为名。例如,高职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主,不仅提出问题而且还要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同时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练习机会,巩固学生的基础,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此外,再次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基础现状,在编排新课程内容时与现代社会实际发展相结合,教学体系内容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知识面、信息量为主,改革要以知识面宽、信息量大为重。

(二)传统数学教学改革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1.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减少不必要的理论课程

高职数学要以“突出实际背景、深化概念、强化应用、加强归纳总结、渗透建模思想和数学文化为特色”,充分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同时兼顾专业后续课程对数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学教育课程在数学公式与数学逻辑推理方面的设置,可以不采用本科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将那些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公式的证明等知识点都可以删除。例如四则运算法则,和、差、商的求导法则等,无须一一进行推导。

2.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大纲要求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要求高校老师在教学中结合适合的教材贯彻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当下高职数学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保证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突破,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应用数学作为工具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当前高职数学教学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应用模块,可以通过各个专业老师共同研究商讨后确定,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然后设置不同的应用模块学习。这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了专业性这一特点,重点是在实用方面。通过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见。此外,这种数学无处不在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采用讨论式或者双向式的教学方法,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担任授课,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极为有利,同时也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体验,对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结论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足之处,我们对当下高职院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改革教学体系内容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还是需要经过长时间,以学生作为教学体系改革的主体,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和途径,以专业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准,对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善教学内容,保证高校数学教学内容体系能够顺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有效的提供学生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邱东.统计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蔡桂荣.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域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科技信息》.2007年第28期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5)

我校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是一个新的教学层次,它处于本科生教学和职业技能教学之间,学生既要掌握本科生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职业技能的应用知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完成应用技术型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就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作。高等数学课程是本科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具有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技巧性强、抽象思维等特点,是本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大学生最头疼的课程。因此,本人结合自己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开展对应用技术型本科学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现有高等数学课程的现状分析

高等数学作为大学生的逻辑知识的训练,微观分析理念、工程问题的数学化处理,一直成为大学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也不断的加深和扩充,各高等院校的工科专业的高等数学的理论教学学时多数在180学时左右,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要学完等数学,从而影响学生的其他知识的学习和扩充。在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学时已经被压缩到128学时,这对我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和教师讲授高等数学的难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呈现出学生不知道怎么学、老师感觉不知所措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高等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严谨和逻辑性,强化学生对高等数学的习题的求解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但却缺乏对工程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具体的工程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不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高没有发挥作用,多数学生反映高等数学学习以后只会解题,不会分析工程问题。

二、应用技术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构思

1.高等数学教师队伍的观念的改革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对高等数学的理解比较深刻,但对所培养的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解就很薄弱。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首先要从任课教师的改革入手,让承担某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师到相应的专业进行调研,了解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去向、专业特色、高等数学知识的需求等内容,改革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观念。

2.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的改革为专业特色服务

高等数学的改革其次从专业建设的教学大纲开始。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拟定各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形成相应的教学大纲,培养学生专业工程问题的数学分析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努力突破原有课程的界限,根据各专业特点灵活选用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较少的学时内学到较多的知识,编写出符合各专业的高等数学教学大纲。这项工作我校高等数学教研室已经启动,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现在正在落实编写和反复修改的过程中。

3.高等数学教材改革应紧密结合专业特点

高等数学的改革从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本专业的工程现象和存在的工程问题,为解决专业工程问题服务,按照专业类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应该根据专业的教学需要,突出应用性,解决实际问题,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角度来考虑。我校高等数学教研室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早在2009年开始已经按专业和学习层次编写了经管专和理工专用的大学数学教材,以及经管本用的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材,这些教材沿用至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校本教材。而高等数学本科生还是在用考研的指定教材,这些考研教材逻辑性强,内容多,教学学时长,与专业特色脱节,已经不能满足我校定位,已经严重阻碍我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已经到非重新编写不可的地步了。当然,这样做势必会压缩一部分教学内容,还有些内容的教学达不到考研的要求,会影响到一部分考研学生的考研通过率了,可这是我校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做出的牺牲。

4.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强调自我和独立性,喜欢个性化,不愿意循规蹈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意愿。因此,必须针对学生的状态,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首先是位置关系的转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指点、激发学生的能力为主。其次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和教学软件,让学生由过去的抽象思维演变为形象直观的展示,提高教学效率。我校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已经在朝这些方面努力和尝试,部分老师已经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但教学效果远不及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在教学体系和知识不改变的情况下,高等数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很难推进。最后鼓励和引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努力提高大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高等数学教研室成立专门的团队,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举办校级数学建模竞赛,选拔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利用暑假对选拔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邀请武汉大学资深数学建模专家授课。这项工作在我校已经开展两年了,已经获得一个省级二等奖,两个省级三等奖。

5.利用计算机网络与精品课程平台进行网上辅导、答疑和自测

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较多,题目灵活多变,为使学生能及时了解高等数学学习的效果,充分利用我校正在建设的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在校园网上进行高等数学网上辅导、答疑、自测。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系统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定期向学生解答问题。并在精品课程的资源中,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习题及其解答等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当然我校的高等数学精品课程网站正在建设当中,有些功能还不完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改革之路任重道远,现在还是起步阶段,我们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高等数学教学的首位。我相信通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到它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勇.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武汉东湖学院论文集,2014,138~139.

[2]贺勇.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J].武汉东湖学院论文集,2013,300~303.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6)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三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1.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 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24-02

课程教材建设直接影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改革的成败。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中,“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被设定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六大建设内容之一。而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课程教材被确定为“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就《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的教材问题进行研究。

1 《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的教材问题

目前,《金融服务营销》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教材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较为成熟的课程如《金融学》等,其可选取的教材比较丰富,且存在不少质量高的教材。《金融服务营销》课程与此相反。王国胜等2009年翻译的《金融服务营销手册》(Evelyn Ehrlich原著)仅适合于金融从业人员,不适合作为本科生教材。近年来,机械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出版为数不多的《金融服务营销》营销教材。并且,这些教材中,没有一部教材属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大多数在质量上有待提高。

(2)在教材更新方面上,多数教材跟不上金融服务营销发展速度。金融服务营销是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和技术进步的产物,故而课程的发展具有典型的与时俱进的特征。然而,许多《金融服务营销》教材是多年前的编著的,如:周建波,刘志梅《金融服务营销学》(2004年)。少量近年编著的教材,从内容看,反映金融服务面临的新环境等内容,很少体现新近的变化。

(3)采用国外优质教材遇到的问题。总体上看,国外同类教材无论在资料来源引用、学术观点注释等方面,还是在理论阐述、案例甄选等方面,都有着国内多数教材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若我国高校本科生采用这些国外优质教材,也会遇到一些问题。首先,国外教材的案例基本上以所在国或地区为例。例如,Christine T.Ennew和Nigel Waite所著的教材。其次,有中译本的教材比较陈旧,如柯江华2004年翻译的教材,系Tina Harrison在2000年完成的教材。最后,国外教材比较昂贵。例如,Hooman Estelami在2012年完成的教材,标价69.95美元。

2 产生《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教材问题的原因分析

学科发展起步晚、中外差别等是产生《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教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科起步较晚。实际上,不仅是在我国国内,国外对金融服务营销的研究也起步较晚。相关的资料比较少。1958年,全美银行联合会议第一次提到“营销”。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许多金融机构才确定各自的服务重点,制定长短期的营销计划,建立营销部门。国外只有少数高校如英国Exeter大学开设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专业。国内方面,汕头大学、广东金融学院等少数高校开设了《金融服务营销》课程。学科起步较晚,是导致《金融服务营销》教材不成熟的重要原因。许多教材只是简单的参照《金融学》、《市场营销学》教材,或进行简单的“汇合”而生产《金融服务营销》教材。

(2)中外差别。英国Pearson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服务营销》(Tina Harrison编著)全面介绍了有关金融服务营销的重要问题,包括:①金融服务管理局和市场法规的监管进展。②介绍了机遇技术的交付系统,包括:电话和网络银行服务。③重点介绍IT在客户分类、定位,以及关系管理和保持客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④详细介绍关系营销。⑤针对公司客户的金融营销服务。著者的论述是建立在大量实证数据的基础上,是一部难得的本科教学教材。但是,该教材是基于英国金融服务营销的理论与实践而撰写的,并不完全符合中国金融业实情,且著书年代较早。类似地,Elsevier Linacre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服务营销》(Christine T.Ennew和Nigel Waite编著)也是以英国为背景,而Dog Ear出版社出版的《金融服务营销》(Hooman Estelami编著)则以美国金融实践为背景。

3 解决《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教材问题的建议

(1)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高校,采用国际优质教材,同时融入将中外金融服务营销案例融入其中。我国现代金融理论、营销理论等基本上为舶来品,选用国外知名教材的好处是让学生直接到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因而,条件许可的要尽量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对于生源质量较高、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高校,建议直接采用国际优质教材,而国际教材与“国内事情接轨”的问题,可交予任课教师完成。例如,汕头大学商学院通过国际性教育质量认证体系之一的EPAS国际认证,是亚洲第一家大学的本科专业获此认证。汕头大学的本科生多数来自各市县一中,在大学期间通过六级英语考试的学生比重也比较高,具备直接采用外文教材的条件。Hooman Estelami在2012年完成的教材,因编著者自身20余年的金融服务营销经验、长期的金融服务营销从教检验、教材严谨的逻辑结构和体系等,可作为课程首选教材之一。Hooman Estelami所编著教材的第12章为“案例”,介绍美国金融服务营销著名案例,可由任课教师将中国的案例融入其中。至于英文原版教材价格偏高的问题,可通过教务处或二级学院的资助予以解决。

(2)采用中文教材的高校,通过机制鼓励教师出优质教材。教学改革的主体在于教师,因此,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激发教学积极进行包括教材建设在内的各项教学改革探索。改变当前的教学科研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在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也能得到与科研方面相类似的回报。对于由于生源质量等原因而确实无法采用外文原版优质教材的高校,可通过机制创新,鼓励相关教师编著或翻译出中文版优质教材。

4 结论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课程、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被设定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六大建设内容之一。探索课程(尤其是新兴课程)的教材建设意义重大。本文就《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的教材问题进行研究。目前,《金融服务营销》课程在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教材数量少,质量普遍不高。(2)在教材更新方面上,多数教材跟不上金融服务营销发展速度。(3)采用国外优质教材遇到的“非本土化”等问题。学科发展起步晚、中外差别等是产生《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教材问题的主要原因。解决《金融服务营销》教学改革中教材问题的建议包括:(1)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高校,采用国际优质教材,同时融入将中外金融服务营销案例融入其中。(2)采用中文教材的高校,通过机制鼓励教师出优质教材。教学改革中的教材建设努力不是孤立的,可结合其他方面的措施,更好地达到教改目标。《金融服务营销》课堂主要讲解关键的内容和相关知识框架,要求学生课前及课后认真阅读相关章节的内容,课堂讨论可结合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期刊论文读后感分享、角色扮演等。

参考文献

[1] Hooman Estelami,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2nd edition 2012,Dog Ear Publishing.

[2] Christine T.Ennew and Nigel Waite,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1st edition 2007,Elsevier Linacre House.

[3] Tina Harrison,Financial Services Marketing,2000,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M].柯江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8)

作者简介:郭壮志(1983-),男,河南周口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吴杰康(1965-),男,广西隆安人,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气与控制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子项目实验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69-02

“数值计算方法”是研究使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近似解的一个数学分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已成为研究分析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问题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具有便捷、高效、成本低、可模拟真实条件和理想条件下状态等显著优点,在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短路计算、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发电机运行特性分析、电磁场计算等领域都有应用。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软件如POWERWORLD、PSCAD、PSASP等都要以数值计算方法为理论基础,因此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将其设置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与其他数学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理论复杂、公式冗长、难于记忆等特点,对于本专业还需强调基础理论与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理论的紧密结合。

笔者目前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借鉴该课程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特点,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现状

“数值计算方法”是分析和研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问题的必要技术手段,定位为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2学分,共32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考虑到该课程教学要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知识为基础,目前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讲授,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目标是通过各种数值算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的完整性和严谨性。采用期末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考评的方式,期末测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二、“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选用针对性不强

教材作为承载并传递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媒介,[1,2]对课程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数值计算方法”隶属应用数学范畴,是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结合的桥梁。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中,教材选用不仅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理论的严谨性,同时要突出课程与本专业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长期以来由数学专业的教师承担本专业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没有充分考虑到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的结合,学生难于做到所学即所用。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不甚合理

目前,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课时共32学时,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讲授,全部为理论教学,无实验和实践环节。此时,学生虽具备学习该课程必需的“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但缺乏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电压技术等专业知识,不具备讲授“数值计算方法”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知识前提。学生仅仅把该课程当作一门数学课来学习,学完后对其应用价值知之甚少,与专业教师期望的教学目标有较大差距。

3.课程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目前,我校大多数课程已经实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根据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很多课程已引入了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立体式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然而由于“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教学课时少,因此长期以来本专业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仍然以“注入法”为主,偏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因为是数学专业的教师授课,他们对电力系统知识了解不多,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算法的理论推导和证明,忽略了本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弱、对理论推导与证明兴趣不高的特点,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程教学目标存在不足

目前,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偏向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而弱化了实验实践教学,不符合该课程理论与应用结合的特点和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际。

5.考核方式不尽合理

考核是教学评价的核心,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系统功能的整体优化。[3]目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该课程考核指标相对单薄,由期末测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成绩在综合考核指标中占主导地位,平时成绩评定指标中作业处于核心地位,作业仍然主要以理论推导型和算法设计型题目为主,过分强调“分数”、理论分析与算法推理的重要性。对于理论与实验实践并举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该评价方法简单、功能狭窄,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程学习目标游离、理论与实验实践脱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专业领域应用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养成与提高。

三、“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主要改革措施

根据“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特点,以教材改革为基本点,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为核心,以改进教学方法为手段,以完善考评方式为保证,以提高学生兴趣、获取理论知识、训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和本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1.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该课程教材主要有两类:[4]偏重理论推导和算法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计算”的问题;强调算法设计和数据处理,淡化理论分析与证明,主要解决“如何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的问题。至今,还没有一种与本专业结合紧密的有关数值计算方法的教材,难于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由于编写新的教材周期长,笔者认为教材建设应采用渐进式,首先针对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选择知识结构完整、逻辑结构清晰、强调计算机算法实现和淡化理论分析证明的教材;其次组织本专业教师编写满足学生需求并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背景的教材。

2.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根据本专业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整合与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淡化理论证明,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增加数值算法计算机程序教学内容,体现课程理论与应用融合的特点;增加上机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能力;增加电力系统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背景与数值计算方法有机结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值计算在本专业的哪些领域被应用和如何应用。

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课程,为促进数值计算方法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融合,拟将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从大二下学期调整到大三下学期,在课程讲授时不仅可将专业应用背景融入到教学中,也让学生知道该课程学有所用和如何被应用;拟增加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将课程总课时调整为40学时,理论教学课时32学时不变,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课8学时,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借鉴其他课程先进经验,结合本专业特点,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主要有:

(1)应用理论总结替代算法理论推导过程来淡化分析与证明,做到理论深入浅出,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兴趣。例如:当讲到简单迭代法收敛性定理时首先告诉学生该定理的本质就是迭代函数,导数的绝对值小于1,然后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导数知识进行阐释,使其轻松掌握该类型算法收敛性判定的简单直观方法,降低理论难度。

(2)利用直观教学讲授算法原理,浅显易懂。例如:当讲到对分区间法、Newton法等算法原理时,利用算法迭代进化直观图可便捷高效地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原理。

(3)引入本专业应用背景,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例如:在讲到Newton法求解非线性方程时,将电力系统潮流问题引入,并探讨其求解原理与方法。

(4)实验教学课堂案例化。在课堂上针对具体问题讲授利用MATLAB如何实现算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学生实验实践作范例。

4.修正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结合课程特设、专业特点,做到反映实际、与时俱进。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目标要从重理论转向强调应用,注重和电力系统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的结合。

5.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自身特点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促使当前该课程考核方式需要革新,围绕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理论、实验和实践有机融合的目标,考核方式的主要改革措施有:降低期末测评比重,由原来80%降到70%,增加实验实践教学考核指标,实现考核指标多元化;重视实验实践评估,将平时学生实验实践的过程、结果、积极性等都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指标;作业成绩评定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验实践,“双管齐下”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写出理论依据,算法的设计步骤,还要附上利用MATLAB进行程序实现的代码和结果,以实现学而会用,避免“光说不练”、“纸上谈兵”;与专业应用结合的能力作为期末考评的一个量化指标。学生针对本专业自选与计算方法应用有关的案例,利用MATLAB实现数值计算方法程序,并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实现,针对不同的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和优缺点,如果有可能提出改进方法。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数值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材建设、教材计划制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目标修正、考核指标变革五个方面探究课程的改革和实践措施,以便促进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其中一些措施如文中所提教学方法已应用到教学中,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目前虽然还没有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教材,但已不再选用偏重理论的教材而选用理论适度、偏重应用的相关教材,[5]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该课程的改革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继续借鉴先进教学方案,总结已有的改革教学经验,逐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继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

34(2):47-50.

[2]刘樱,顾群音.“电力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90-91.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Thinking on Maths Teaching Reform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Take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of Yunn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ANG Ting, PENG Naich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Science, School of Tourism and Culture, Yunnan University, Lijiang, Yunnan 6741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 discusses the independent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implementation,as well as an ordinary teacher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to some excellent ideas into the daily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reform ; from me

1 教学现状

(1)教材选用情况: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数学类课程使用的教材与一些一本、二本高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一致,如:高等数学课使用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微积分课使用赵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经济应用数学基础(一)微积分,这些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对我院学生来说偏难,不利于教与学。另外,高校数学教材中适合独立学院的较少。

(2)学生水平:首先,扩招导致学生数学水平整体下移;其次,某些专业文理生兼收,学生数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再次,虽然已实行小班上课,但这样的小班是以学生的英语水平的高低划分的,数学水平依然高低不平。

(3)教师水平:多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学经验不足、不了解独立学院学生,个别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刻理解、把握不到位,另有个别教师认为所讲内容相对简单,造成思想懈怠。

(4)教学方式: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板书+讲授为主。

(5)教学手段:我院大多数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可惜的是数学课还没有利用这一有利教学资源。

(6)考试情况:考试方式为传统的闭卷考试,试卷题目以简单题目为主,客观题目比例占40%~50%,期末总成绩包括3部分即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出勤情况。

2 改革点

2.1 教材建设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思想的材料,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应用而编写的材料即教材要利于教师教、学生学。教材不合适,若教师按照教材讲,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建议从事公共课数学教学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集思广益编写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教材,这样的教材要:(1)弱化理论色彩,比如较难的定理证明可略去,以直观形式加以解释即可;(2)重视例题的选取,难度要适当,由简到难,以中等难度为主;(3)习题分A、B组,A组为基础题,B组为提高型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做;(4)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例题、习题;(5)增加一些阅读材料,比如,数学家轶事,数学思想的由来等;(6)注重与高中课程的衔接。

2.2 师资建设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若教师对自己要讲的内容没有的深刻的理解,把握不好重点,处理不好难点,解决不好疑点,学生自然不会学的很明白,就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建议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可考虑以下几方面:(1)教师自身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情动人即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做人;(2)以丰富的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掌握一定的技能;(3)组织教学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4)组织业务知识竞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5)给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再学习的机会;(6)通过精品课、主干课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7)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科研水平;(8)举办讲座,积极教导青年教师,促进其成长;(9)实行听课制度,鼓励新教师多听老教师的课,详细写出听课感想。

2.3 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总是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情况密切相连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式改革思想,如分层教学、研究性教学、启发式教学、建模思想等。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贯彻这些思想呢?

分层教学其根本思想是因材施教,那么(下转第101页)(上接第63页)在一个学生数学基础差异较大的班级里,作为一个普通的数学教学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此时怎么做到分层呢?实际上只要做到由简到难,中等难度为主,照顾到大多数即可。比如,在讲重要极限 = 的应用时,可先讲,再讲,然后讲,循序渐进。

研究性教学即对一些问题深入探讨。比如,在讲极限的运算法则时,我们知道有这样的结论:若 、 存在,则 ・存在,此时不妨引导学生证明该结论,

另有:若 不存在, 不存在,问:[ + ]是否存在?若 不存在, 存在,结论又如何呢?诸如此类简单的探索、研究型问题完全可在独立学院进行,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可行的,教学效果良好。

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提问题、鼓励提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是与传统的灌输式相对而言的。比如,导数引入时的瞬时速度问题,定积分引入时的曲边梯形面积问题等。

建模思想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对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可将一些简单模型引入数学课堂。比如,简单的分段函数模型:某商店以元/本的价格销售练习本,若某班一次购买100本以上,则超出100本的练习本按7折优惠。(1)试将一次销售收入表示成销售量的函数;(2)若每本练习本的进价为,试写出一次销售的利润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又如单利模型、复利模型、人口模型等。

2.4 教学手段改革

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各有优缺点,两者综合利用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教学“板书+讲授”进度慢、在处理抽象问题时或在教学任务重、时间少的情况下就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和仓促了事之嫌。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思考和反映时间,它在处理一些逻辑性较强的问题时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刚好相反,它在处理一些抽象问题时较直观优势明显,但其进度快基础教差的学生思想很难跟上,故而可考虑将两者结合使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2.5 考试改革

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合理的考试制度对教和学都会有促进作用。笔者建议:(1)降低客观题目的比例,以防少数学生作弊行为,促进其自觉学习;(2)加大平时成绩比例;(3)完善平时成绩打分制度;(4)严格合理控制试卷上简单题、中等题、难题的比例。假如一张试卷上全部为简单题,那么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必然要受打击。

3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教育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教学改革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永恒话题,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常提常新的问题。站在独立学院数学教育一线的各位同仁们,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做起,为数学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高中数学教材改革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15-02

一、充分掌握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二、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施展素质教育

1、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2、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3、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4、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三、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施展素质教育

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1、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1)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2)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3)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3、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也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因为强调探索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 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4、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上一篇: 立体农业论文 下一篇: 机电一体毕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