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7 17:56:31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1)

都强调平衡膳食的重要性中医饮食保健学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一门科学,所以其中很多思想与中医学的思想是相通的。早在战国秦汉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的《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五常政大论》也记载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平衡膳食模式。这种膳食模式,是世界营养学史上最早根据食物作用对食物进行的分类,并认为膳食应以上述四种食物组成,进而用于指导人们的饮食生活,是我国古代营养学领域的一大发现,它精辟地、纲领性地向人们指出了饮食的要义,是世界上最早而又全面的饮食指南。[4]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人们保持合理的平衡膳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西方近代营养学则根据人群中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适合各国(地区)的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平衡膳食指南及膳食宝塔。注重膳食营养均衡的合理搭配,注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协调与补充,如米面类食物普遍缺乏赖氨酸,可以用大豆弥补其不足,以达到营养素的平衡。而膳食金字塔(共五层),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与所占的比重。此外,西方近代营养学还强调了摄入的营养物质应与消耗之间保持平衡。由此可见,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在平衡膳食模式上具有相通性。

都强调脾胃的重要性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饮食营养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也是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特点之一,即脾胃为本的饮食保健观。《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中医学认为,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并把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概括为“脾主运化水谷”与“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合理的膳食必须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功能,才能将饮食物转化为人体直接可以利用的精微物质,并进一步转化为精、气、血、津液,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养料[1]。此外,还提出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它对食养和食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提出“饮食有节说”,非常强调饮食有节,强调饮食生活不可没有规律、饥饱过度、生冷不洁等,否则均会影响脾胃健康,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应重视保护脾胃的功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西方近代营养学强调胃肠道的正常运转是保证营养素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必须充分考虑到各种营养素吸收和相互拮抗的问题,如脂溶性维生素食用过多易引起中毒,植酸盐与草酸钙结合容易产生结石等,这些均对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很大影响。也就是说,在注重保护脾胃方面,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具有相似性。

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近代营养学的不同之处

背景范畴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和方法论的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东方传统科学的范畴。而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体现了西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属于西方近代科学的范畴。

研究角度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注重饮食保健的个体针对性,强调无病以饮食养生,有病首先以饮食治疗,着重于食物的偏性,利用五行中的五色(青红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来均衡搭配饮食。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内涵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西方近代营养学则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以七大食物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能量)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注重不同群体营养素的供给,强调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作用。

表现形式不同中医饮食保健学强调借助自然之力调节机体的功能,如借助自然界多种天然物质的阴阳、性味等属性来调节和校正人体自身的失衡,而且这种调节是人体无法自身调节的。此外,中医饮食保健学用材较趋向于“药”,因为中国饮食保健食材大多具有药食兼用的双重属性和作用。中医饮食保健学的历史渊源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其用材除了选择含有一定药效的食物外,还包含了几乎所有无毒性的中药品种,而这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在人们的日常食谱中。许多药用食物在历代医家的著作中都记载了其功效和主治范围,亦药亦食,以食补药,以药助食,已成为中医药的一大特色。西方近代营养学则以现代实验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为基础,认为生命是一个化学过程,可以用化学的方式校正和完善,它强调以基本营养素为核心的自体补充完善思想,突出表现为拿来主义。[5]西方近代营养学的用材注重于“食”,更多的是从自身食谱范围内寻找,或是人工合成的营养素及其衍生物、替代品。#p#分页标题#e#

特色不同“食复学说”和“饮食禁忌学说”是西方近代营养学中没有而中医饮食保健学独具的特色,是《黄帝内经》的两大贡献。《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在疾病的恢复期的“食复学说”,所谓食复,是指在疾病的恢复期由于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的复发。如《素问•热论》说“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强调应重视急性热病恢复期不可骤然进食肉类或油腻之品,也别勉强多食,以免导致疾病的反复。[6]而在饮食宜忌上,则提出了“饮食禁忌学说”。即根据食物自身或相互之间的属性,以及养生或食疗的需要,避免或限制食用某些对养生或食疗不利的食物。如《灵枢•五味》提出“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的“五味所禁”等。其内容还包括了发物禁忌、妊娠禁忌、体质禁忌等。“食复学说”和“饮食禁忌学说”表现了饮食与体质之间、食物与食物之间、食物与病情之间、体质与体质之间的两点论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2)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对于饮食的追求更为苛刻,除了要色香味俱全,更多的开始要求健康养生的理念。饮食健康通过饮食保障身体的健康,预防、抵抗疾病,是身体一直保持在最佳的将抗状态。饮食健康的组要内容包括日常的饮食健康、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饮食健康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包括饮食习惯、饮食喜好、饮食规律等,在多个方面都体现了中医学中的健康理念和理论基础。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医发展到现阶段,与现代医学、科技、文化等相结合,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更加科学,在生病前的预防保健,生病后的治疗,以及康复后的调理,这三个方面都将涉及饮食健康保健方面的内容。

二、饮食健康过程中对中医学的应用方向

中医学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道家学派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发病、病机、治则、养生等。其中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和饮食健康联系最为密切。根据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在进行饮食健康的研究方向中进行应用,促进饮食健康更加科学的发展,增强人体的身体健康素质。

(一)合理的饮食习惯,养气补血,改善健康状况。合理的饮食习惯主要是指有规律的科学的饮食习惯,要有正常的作息何生活习惯相配合,比如一日三餐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适当的锻炼等。通过饮食习惯的合理的调和,达到动静结合的锻炼和修养,气血顺畅精神饱满,这正是中医学精气学说所要求的,从而是身体健康的整体状况达到最好的状态。

(二)饮食平衡,阴阳调和,增强身体抵抗力。根据阴阳调和的中医理论,饮食的过程中讲究饮食平衡,各种食物相互搭配,凉热相宜。在中国博大的饮食文化中,很多菜色在食材的搭配中讲究阴阳平衡,在饮食中也讲究凉热互补,是身体始终处在一个平衡的将抗状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三)预防、治疗疾病的食疗。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古代皇帝贵族的膳食都有广泛的应用食疗,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在现阶段食疗在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健康风尚,网络‘电视、报刊等都对食疗进行介绍’特别是在调节身体健康状态、减肥、护肤、护发等方面。

(四)根据不同体质进行不同的合理膳食。中医学将人体的体制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疲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九种体质表现不同的症状和特征,中医学讲究根据不同的体质对人体进行调理。在饮食健康中根据中医学的体质学说,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习惯中,在事物的选择和搭配上进行知道,从而弥补由于体质上的健康问题。达到身体的最佳状态。

(五)利用藏象学说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脏,古作藏,指居于体内的脏腑;象,指脏腑的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体外的种种征象。根据藏象学说可以发现身体的健康问题出现在哪,进而有选择性的选择食物,进行调理,例如:豆制品补脑,粗粮健胃等。

三、在饮食健康中对中医学应用的误区

(一)健康的食品长期食用或过量食用。很多在中医学上提倡的食物,对身体有很好的调理和滋养的作用,于是人民在生活中过量食用或者长期食用,导致身体的将抗出现不平衡,从而出现健康问题。

(二)夏天多进食凉性食物,冬天多进食热性食物。天气对身体确实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凉性或者热性食物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身体的凉热状况,而不是根据天气的变化。在进行身体的调理的时候,应该考虑身体的状态,从而进行调整,否则有可能造成身体不适。

(三)常吃反季的水果蔬菜。现阶段反季的果蔬在超市中都可以买到,人们普遍认为反季的水果可以补充现阶段缺少的营养,所以经常购买。这是一个误区,中医讲究的是自然而然,顺应自然,在不问的季节吃不问的果蔬,更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反季果蔬的营养价值与当季的果蔬相比大打折扣。

(四)体质的单一的,调养只针对一种体质。很多人在了解自己的体质后,就针对自己的体质进行调节,而忽略了体质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一个人的体质可能是单一体质,也可能是集中体质的混合体质,因此在调理的时候造成调理不当。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3)

饮食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精神文化。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饮食观是干百年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的饮食质量,保证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饮食保障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地方饮食保障理念

(一)因时因地饮食理念

因时因地饮食观是指人的饮食与健康要与季节特点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饮食要合乎时令及环境的要求。人的饮食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不同气候、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进而影响人的饮食需要。饮食保障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还必须照顾到人体因不同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特殊要求,如冬季吃狗肉可以驱除寒气,暖胃养身,提高人身体抵御寒冷的能力。由于自然条件及的不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饮食习惯有较大差别,且往往有特殊饮食需求,例如回民不吃猪肉等。

(二)医食同源饮食理念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食用、食养、食疗、食忌”之说,指的就是饮食的作用不仅是满足人们的食欲,为人体日常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能养生、治疗疾病。同时,饮食要有忌讳,不能“乱食”,否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医食同源观,包含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医生在给病人治病时,饮食的配合必不可少,要把以药治病和以食调养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是指科学的饮食具有养生和防止疾病的作用。医食同源的思想观念,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和制度。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来看,医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医疗和食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医和食共同为除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

(三)饮食养生理念

饮食养生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之一,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著作中。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物资越来越丰富,一些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发病率不断提升,使得居民对饮食养生、科学膳食越来越重视。而传统的猎奇,什么都吃的饮食观念正在被逐步淘汰。当今,说起燕窝、海参、鱼翅、鲍鱼,人们往往感觉有营养而趋之若鹜,这也是一种盲目迷信,缺乏科学常识的表现,认为食品价格越高、越稀有就越有营养是一种认识误区,其实,这些食品中的营养素在普通食物中就可以获得,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这些食品。

(四)勤俭节约理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饮食保障的基本原则,主要表现为科学预计饮食保障需求,按需求进行保障;合理利用剩余的饭菜,不随意浪费;日常生活选取大众化饮食原料,对原料加工精细制作,烹饪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满足就餐需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文化的积淀,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也成为衡量一个人品行的标准之一。

二、军队饮食保障理念

(一)营养平衡理念

饮食保障要做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要有足够的热能以维持人体活动;有适量的蛋白质,供人身体生长发育和组织的修复更新;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饮食加工制作在继承传统烹饪技法的同时,避免营养素流失,实现饮食营养价值的最大化,以保证官兵身体健康,保障完成各项军事任务。

(二)快速有效的理念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形成了“色、香、味、形、器、质、适、序、境、趣”总体风格。而现代军营饮食文化是为广大官兵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强调快速有效供应保障,以满足部队作战需要。因此,军营饮食文化不片面追求形式美、花样新,而是从平时能满足部队生活训练需要、战时能满足部队作战需要出发,快速筹措、加工、制作,快捷食用,满足部队饮食保障需要。

(三)安全可靠的理念

饮食安全成为部队饮食保障必须坚持的理念之一。要树立食品安全意识,使广大官兵认识到食品安全重要性,规范食品采购渠道,坚持粮油从军粮供应站采购,副食品从专业批发市场或大型超市采购,防止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军营。对进入军营的食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确保安全放心食品进入军营;在加工、储存和食用环节中,规范操作,防止食品被污染和变质。

(四)讲求效益的理念

过去,供应军人伙食费标准与部队实际需求之间长期处于弱势平衡状态,要用有限伙食费搞好部队伙食保障,不得不精打细算,努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因此,军队在长期的保障实践中,养成了重管理、讲效益的伙食保障理念,并贯穿于现实伙食保障活动的全过程。只有树立牢固的效益理念,在饮食保障活动中注重科学决策,完善伙食保障体制,采用信息化管理方法,才能将有限的经费发挥应有的效益,满足部队平战时生活保障需要。

三、军地饮食保障理念比较

(一)地方注重养生,部队关注营养平衡。近年来,人民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鸡鸭鱼肉不再是奢侈品,可一些“富贵病”也随之而来,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越来越多的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开始追求科学膳食、合理膳食,“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等名词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养生越来越深入人心。部队饮食保障同样也追求营养与健康,但更关注营养素之间的合理搭配,制订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维生素等的供给量都做了具体规定,保证官兵身体健康。

(二)地方注重勤俭节约,部队关注效益。勤俭节约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居民还是饮食企业,都讲求节约,居民节约是为了细水长流,为日后的生活进行储备,饮食企业节约是为了节省原材料,获得更多利润。而部队讲求效益,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在有限的标准内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获得更多物资,搞好部队生活保障,让官兵吃饱、吃好、吃得卫生,增强官兵体质,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地方关注口感,部队注重安全。城乡居民对膳食的评价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特别是食物的味道,占有很大的比重,强调食物美味可口,可接受性要好。而部队是集体膳食,更注意饮食安全,制订了饮食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要求经正规渠道采购所需食物,杜绝腐烂变质食品流入军营,合理加工制作,严格饮食卫生管理,确保部队饮食安全。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5-0088-03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类的寿命逐步延长,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传统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保健,提倡未病先防。土家族医学作为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经验的自然科学”,对以土家族为主的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繁衍、文明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拟探讨饮食起居,精神调养,形体锻炼等在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比较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

1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文化当中,中国人的养生学与其他民族相比,具有独到之处。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1],是对养生的精辟总结。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1.1 适应自然规律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时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只有能动地适应外环境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才能延缓衰老和避免疾病的发生[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灵枢•邪客》曰:“人如天地相应”指出人的生命活动是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进行的,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这是四时养生之道[4]。

1.2 重视精神调养

1.2.1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防病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要尽量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对人体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其二,要积极地治疗躯体性疾患,防止其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1.2.2 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灵枢•本脏》言:“意志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因而要求人们善于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通过经验认识及思想活动过程转移情绪感情反应,消除其不良刺激,保持良好的心境。

1.3 谨和五味 前人十分重视饮食养生,《备急千金要方》“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情爽志以资气血。”食养,亦需遵循一定的原则。

1.3.1 平衡膳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而机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则是多方面的。含有多种丰富营养素的食物可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推迟衰老的发生,减少因衰老而招致的多种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兽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要求食养中膳食的调配要尽可能地全面、合理、互补。

1.3.2 辨饮食之宜忌 强脾胃,节饮食乃第一要务。包括忌过饥过饱和饮食偏嗜[5]。《金贵要略》指出:“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之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1.4 防止病邪侵害 慎避外邪,是寓于养生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虚风贼邪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二是注意“避其毒气”,以防止其致病和“染易”。其三是实施药物预防等。《素问遗篇•刺法论篇》中就已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

2 传统中医学中养生之道的措施

2.1 调神养生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灵枢•天年》)故养生尤重调神,除四季调神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1 养静藏神 《素问•痹论》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养静的关键在乎节欲。如果过分的贪求声名物欲,可导致损正折寿。因而,提出了薄名利,禁声色,廉货财,损滋味,除佞妄,去嫉妒等要求。

2.1.2 动形怡神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尤其是人到老年后,通过适当的动形来怡神,静神,就显得更为重要。

2.1.3 移情移性 《临证指南医案》指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如:欣赏音乐,戏剧,歌舞,或读书吟诗,交友揽胜,种花垂钓,琴棋书画等情趣高雅,动静相宜的活动,可以起到培养情趣,热爱生活,陶冶情操,怡养心神的作用。人生际遇遭逢违乐之事再所难免,如能根据自身的素质,爱好,环境与条件,参加上述活动,常可自我解脱,移情易性,从而起到抗衰防老的作用。

2.2 惜精养生 包括节欲惜精、节及注意卫生等措施。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性生活是必须的,是顺应自然的。由于性生活要消耗肾精,因此必须节制。《素问•厥论》中更明确提出是损伤体质的重要因素,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故手足为之寒也”。由于过度,使之从“质壮”的体质转变为阳气衰于下的体质,充分说明节欲保精对养生的重要性[6]。

2.3 饮食养生 食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记载看,有禾、麦、黍、稷、稻等多种粮食作物,已能大量酿酒。到了战国时期,终于有了关于食医的理论,标志着食疗的飞跃发展[7]。《周礼》中有食医记载,说明我国古代对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已非一般。《内经》有“药已祛之,食以随之”的治病原则[8]。

2.3.1 注意饮食卫生 其一是防止饮食不洁。其二是不要摄食腐败变质的食物或自死、疫死的六畜肉类,以免“饮食中毒”。(《诸病源候论》)

2.3.2 提倡饮食有节 食养中主张饮食有节制,提倡定时定量,防止饥饱失常。中医内科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都和饮食无节制有关,这里的节制是适量的意思,不能吃的过多,但也不可过度节食[9]。认为“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吕氏春秋•尽数》)食量则因人而异。

2.3.3 克服饮食偏嗜 克服饮食偏嗜是谨和五味以养生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平衡膳食,提倡全面合理营养的食养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服偏寒偏热。二是克服五味偏嗜。五味养脏,各有其亲和性。如果长期偏嗜某种食物,易致脏气偏胜而功能失调,或形成“膏粱”之变;同时,会导致其它营养物质的匾乏而使机体失养,继发产生种种疾患。《保生要录•论饮食门》中指出:“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生疾;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2.4 传统健身术养生 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10]。运动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但要求运动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能收到运动以养生的功效。

2.5 药物养生 药物养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服用或外用天然中药并借助其补养或通泻作用,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和脏腑、通畅经络,达到益寿延年、祛病强身的目的[11]。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调补肾脾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从保健防衰的益寿方剂来看,如《世补斋医书》中的首乌延寿丹,《外台秘要》的延年茯苓饮等诸方,其重点亦多在补益肾、脾两脏。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上品药物120种,注明久服“耐老”、“增年”、“长年”、“不老”、“不夭”等即达85种,其中包括人参、地黄、枸杞、女贞子等著名补养药[12]。

2.6 推拿、针灸养生 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和保健强身作用。主要体现在生物信息的调整和纠正解剖部位的异常等方面。《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记载了预先针刺五脏六腑的原穴,可预防邪气侵犯脏腑,并认为:“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预先针刺使“补神固振,神气不散,神守不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目的[13]。

3 土家族医学中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

土家族聚居在武陵山区,总面积约10万km2,北起大巴山,中经巫山,南过武陵山,止于南岭,是一条文化沉积带。“土家族正好分布在这条文化沉积带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别丰富[14]。”土家族医学以“三元学说”及气血精为理论基础框架,以毒气学说为病因学基础,以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病理学基础,以“五诊法”为诊断学基础,以“七法”、“八则”为临床基本治则,具有别于传统中医学及其他民族医学的独特的医学学术特点[15]。其中包括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这些养生保健内容与土家人民的文化娱乐,体育运动,饮食,生活起居等密切相关,是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的结合,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16]。 具体体现如下。

3.1 歌舞怡情

3.1.1 民族舞蹈 土家族人能歌善舞,土家山寨也多为歌舞之乡。在土家民间流传的舞蹈种类颇多,这些舞蹈多是在生产劳动中慢慢形成,其舞蹈形式及表达内容与农事活动、日常生活、祭祀等活动密切相关。如摆手舞,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渗入,以土家原生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多元化风貌。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原生性、祭祀性、征战性、审美性[17]。

3.1.2 民族歌曲 歌也是在劳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如劳动山歌、情歌、哭嫁歌等。哭嫁作为一种传统的婚俗文化,素有“中国式咏叹调”之称。以哭诉为主要形式,“哭”中有“歌”,“歌”中有“语”,形成了哭嫁歌中“哭、歌、语”三种元素相结合的独特音乐风格[18]。

3.2 运动健形 土家人的健身运动,是土家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逐渐认识,创造的一种身心锻炼的养生方法。在劳动中讲究有度有节,反对蛮干闲散,以免伤神损形。其传统体育活动如武术、气功、踩高脚马、爬树等。这些方法能促进气血运行,经脉强健,三元协调,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3.3 药食调补 土家民间食物种类繁多,土家人民也素有食疗的习惯。在土家族聚居之地,山中盛产野果,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尤其是人体必须的稀有元素,如猕猴桃、板栗、核桃、交藤等。土家医常根据不同的时节,合理调配膳食,选用既有营养价值又有预防保健作用的食物进食,促进人体气、血、精生机旺盛,三元脏腑功能健全,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土家族聚居地区是茶叶盛产之地,喝茶养生也是土家人的习惯,常在茶中加入一些药物,对多种疾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如七叶参茶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油茶香味独特,极具营养价值,多用来招待贵宾。

3.4 起居有常 主要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土家人在起居上注重早睡早起,以日出日落为期,与昼夜相伴,与四时相应,以保证睡眠,怡养心神。心神得养,则形体亦健,抗病之力亦强。

4 传统中医学与土家族医学养生保健的异同

传统中医养生学深受道教、《周易》哲学及《内经》的影响,从而创造了中医养生学的独特体系,为中华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不朽的贡献[19]。而土家族医学的养生学形成深受山地文化、土家族以“良心”为基本特点的道德观、精神文化及泛神崇拜与梯玛文化的影响[20],同时又结合了土家先民与大自然不断斗争的结果而形成。但是作为一门经验学科,土家族医学也深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传统中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土家族医学是以传统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该地区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与传统中医学理论大体原则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强调运动、饮食、情志养生,但有其独特之处,强调以古朴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医药一家;医护一体;药食同源;口耳传承;疗效可靠,尤擅蛇伤、骨伤科等。通过文体娱乐及生活起居等方面,把民俗文化,民族气质,生产劳动等有机结合。传统中医学养生强调“未病先防”[21],如传统的针、灸、按摩、药补等均可成为“治未病”的妙计良策。宋代太医窦材云:“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我国老年化越来越严重,健康问题层出不穷,如何通过养生保健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探讨了传统中医学和土家族医学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异同,以期达到强身健体,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养生保健,值得进一步挖掘与提炼,为新世纪的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谢玲.抗衰老与中医养生防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1):56.

[2]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3.

[3]吴忠祥,尹抗抗,谭达全.《浅谈黄帝内经》养生观[J].新中医,2009,41(1):112.

[4]李敏.老年养生应顺乎自然[J].老年健康,2008,(3):22.

[5]钟木生.《内经》论养生长寿之道浅述[J].新中医,2009,41(8):121.

[6]张恒文,余万桂,李玉和.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7.

[7]张海波.中医食疗之源流探讨[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15.

[8]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黄帝内经素问译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6.

[9]吕述鹏,郭宏敏.中医食疗在老年人养生与防治疾病中的意义[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3):31.

[10]闫润芹,王娜.浅谈中医养生保健[N].科技健康导报,2008:30.

[11]张学梓,钱秋海,郑翠娥.中医养生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0.

[12]白永波,孙光荣.中医养生大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573.

[13]宋星,鲍毅海.浅谈针灸“治未病”及应用[J].新疆中医药,2009,27(3):24.

[14]田咏华.试论土家族医药学术特点[J].中医药通报,2003,2(2):110~112.

[15]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4.

[16]赵敬华.土家族医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7~38.

[17]罗岚.土家族摆手舞文化特征[J].群文天地,2009,(11):22~23.

[18]危静.浅析土家族哭嫁歌的艺术特点[J].科技信息,2008,(29):183.

[19]施观芬.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50.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5)

“营养”是指生物体摄取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利用的过程,以达到健康的目的,在我国古代称作为“荣养” 。中医营养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辨证施食”的方法,研究食物的性味、功能,并正确地应用食物来保健身体、治疗疾病、防老抗衰。[1]

中药是中医学用以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收段,对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2]中国人的饮食食物中,有相当部分同是中药,当这些食物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时就是中药,即医食同源的情形。中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在诊治疾病方面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在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理论。[3]中医饮食营养的基本内容,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四个方面,即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中医饮食治疗,习称“食治”、“食疗”,是泛指利用饮食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的活动。中医饮食节制,习称“食节”、“食用”,是泛指饮食的方式方法,包括饮食的合理习俗、饮食卫生制度等。中医饮食宜忌,习称“食忌”、“食禁”。“宜”为常,故不多言,言“忌”较多。[4]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更重视,保健意识更强,社会公众对吸纳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传统中医药逐渐摆脱“神秘”“不科学”的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医对健康的作用,应用中医饮食营养强身健体、防止疾病。为了解资阳市雁江区居民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的情况以及其知识教育需求的现状,为政府、科研和教育机构普及和传播中医饮食营养知识,提高市民应用对中医饮食营养理论养生能力制定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对资阳市雁江区379名居民的中医饮食营养相关知识、知识获取途径及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初期调查阶段,资阳市雁江区随机选择一个小区,在小区门口随机拦截30名市民,作为调查对象。终期调查阶段,在资阳市雁江区随机选取三个街道的十字路口,随机拦截379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编制,并经专家审核。分为两类,初期调查问卷和终期调查问卷。初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教育的需求;目前中医饮食营养知识在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此阶段,调查采用开放式提问法。终期调查问卷,前三部分保留不变,第四部分保留调查内容,将调查方式改用封闭式提问法。

① 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基本信息。

② 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调查表

③ 调查对象获取中医饮食营养知识途径调查表

④ 调查对象对中医饮食营养教育内容需求调查表

⑤ 目前中医饮食营养知识在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

1.2.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研究者于2012年4月,在资阳市雁江区居民中进行调查。初期调查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分,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终期调查问卷,共发放379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等, 以P

2.结果与分析

2.1 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共计379名雁江区居民,其中男性205人(占54.1% ), 女性174人(占45.9% )。年龄: 60岁及以上者62人( 占16.4% ), 50~ 59岁者83人(21.9% ), 40 ~49岁者98人(占25.9% ), 30~ 39岁者71人(占18.7% ), 30岁以下65人(占

17.1% )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27 (占7.1%), 初中75人(占19.8%),高中154人(40.6% ), 大学(或大专)及以上者123人(占32.5% )

2.2 资阳市雁江区居民对中医饮食营养的知、信、行情况

① 认知方面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6)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品味的提高,从而对养生保健和预防越来越关注。养生,顾名思义,就是保养生命和调养身体的意思。中医认为养,就是保养,调养和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和生长的意思。中医养生就是在中医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体,使身体不受疾病的困扰,同时增进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对人体科学悉心照料后保持健康成长,中医养生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可以使我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仅如此,还可以减少疾病,让我们精力充沛,可以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医养生进行学习和探究。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美德一直是我们修身律己的法宝之一。中医养生最宝贵的也是养德。古代医书中早就指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和颐养生命的主要条件是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不仅如此,道家学术理论也认为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德育方面。所以,不管是古代医书还是道家理论,他们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论述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美德。纵观历史,只有拥有美德的人,他们大多数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

2 中医养生关键在于运动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医理论下的运动养生是人们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经验。运动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相当于药用价值;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只有物流畅通人体的血液才将促进代谢,发挥卫生保健的作用,加强身体健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平时应该坚持锻炼,要适时适量的运动,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坚持锻炼,适量的锻炼不仅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而且还能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我们的意志力。运动的形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对运动的形式、运动模式有一个合理的选择,如散步、慢跑、体操、骑自行车、广场舞等。

3 要保持情感和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和情绪的波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和预防疾病的能力;相反,抑郁的情绪,和极端的心理波动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人的健康。由中医养生原理我们学习到,人的喜、怒、悲、忧、恐等极端的情绪波动直接影响身体上与他们相对应器官的健康。因此,中医的这些情绪和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的因为极端悲愤而一病不起的事例,所以中医早就总结出“百病生于气”的说法。我们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就是要调节自己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遇事要平心静气的去分析,而不是极端的不良情绪,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4 合理搭配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是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人类饮食的调整基于科学营养、卫生、饮食禁忌,合理平衡摄入的食物,科学的方法加上传统的中医理论,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如果不合理搭配食物,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后果。所以要想让机体有强大的抵御和预防疾病的能力,必须严格的搭配饮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充分的说明了吃的重要性,在平时的饮食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这样机体才会吸收到所需的营养。中医饮食养生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4.1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科学合理的搭配饮食,可以让机体得到充足的所需要的营养,这时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食物提供何种不同的营养成分。科学的搭配饮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还能预防疾病。如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4.2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中医认为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的关键是科学的饮食。医书中曾记载“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使要有的放矢。在日常生活中,切记不可暴饮暴食或者挑食,偏食,这样一来会导致机体营养不良。饮食要有所节制,要定时定量,合理的饮食对身体大有好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是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我们的生命也是一种有规律的物质形式,他也在有节奏的运动着,同时也遵循着自然之道。所以,我们的起居是否有规律将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大致不同,身体的结构也略有差异,因此,我们要因人制宜,合理科学的安排自己的起居生活。

总之,中医养生是遵循传统中医理论,注重养德,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享受生活,促进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注重有规律的运动,坚持锻炼,预防和治疗疾病,强壮骨骼关节,改善消化,增强意志力,促进身体健康长寿。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增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增进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科学营养,避免不当饮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健康。合理搭配饮食既强身又防病,合理搭配饮食既益寿又防衰。注重起居保健养生,要养成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的节奏,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7)

首先,葛先生是学术气质的人。创业之初,他就创办了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专注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产品开发,并公开出版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从书。因为葛柏浩觉得,健康餐饮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所以他的“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有“美味和健康同在”的理念。

2005年,葛柏浩创建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以“民以食为天”古训全新诠释“吃出健康”文明诉求,精心打造“美味是硬道理,健康是主旋律”的新生代餐饮。为此。他把健康餐饮做了以下概括:首先,传统餐饮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其次,传统餐饮以美味为主导,健康餐饮是餐饮品又是健康品。最后,健康餐饮与传统药膳的区分。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健康餐饮“有教无类”

葛柏浩认为,传统餐饮菜系以地域区分,健康餐饮“有教无类”。如今,无论是公认的鲁、川、粤、闽、苏、浙、湘、徽菜系;还是加上京菜和鄂菜后的“十大菜系”,已难以涵盖和描述我国餐饮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人们物质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和人民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餐饮业,自然也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随着交通的发达,交往的频繁,信息的迅捷,餐饮业打破了地区的限制,口味的限制,乃至民族和文化的限制和国与国的限制,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西餐、韩餐、日式料理、中餐西做、西餐中做,私房菜、创新菜、迷踪菜……,五花八门,各展其姿。因此,蒸功夫健康餐饮应该博采众长,始终秉持“美味和健康同在,科学与传统并存”的做菜理念,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定位,以顾客体验为中心全方位打造顾客的用餐感受,用餐饮为载体传播健康的饮食文化,满足懂得吃出健康的人们日益变化的餐饮需求,引导更广泛的人群懂得吃出健康。

是餐饮品更是健康品

葛柏浩认为,传统餐饮以美味为主导,而健康餐饮,是餐饮品更是健康品。

现代人吃东西越来越注重口味。恰恰忘了哪些该吃哪些不该去吃。健康餐饮提倡“用头脑吃饭”,即既要吃出美味,更要吃出健康,两者并不矛盾。因此,无论用现代营养学“膳食平衡”的理论,还是用传统“药食同源”理论指导的饮食,都能达到食养、食补、食疗的目的。实践证明,低温烹饪,水性烹饪,分子料理,返璞归“蒸”,慢餐,注重肠内营养等等概念,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健康餐饮的丰富内涵。

健康餐饮与传统药膳的区别

传统药膳很难回答餐饮是“药”还是“膳”的二分法的质疑。传统药膳可分为“食养、食补、食疗”三种不同功效的药膳,这三种不同的药膳,食养是针对健康人群,让健康人变得更健康;食补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起调理作用;食疗则对相应患者起治疗作用!可见,其概念的宽泛和人群定位的模糊,已经难以适应以市场为主导战略的现代餐饮经营需求。而健康餐饮,以“美味和健康同在”的鲜明主张,满足了人们“既要美味,又要健康”的饮食新主张,必将引领食尚,主导21世纪的人类的餐饮市场!

蒸功夫健康餐饮的特色

如果把“健康餐饮”四个字到百度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几乎出来的都是“健康饮食”和“健康食品”相关的条目。可见,健康餐饮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目前,以健康为主打的餐饮企业很多,传统的以同仁堂和胡庆余堂药膳为代表;而现代的健康餐饮,作为概念的提出,蒸功夫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健康餐饮须懂健康的人来做!作为2004-2005年度浙江省餐饮行业明星企业家、2009年中国饭店协会授予的“中国杰出餐饮人”、国家高级营养保健师,杭州蒸功夫健康餐饮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葛柏浩从2001年成立杭州蒸功夫食品研究所开始,就致力于蒸食养生的主题研究和中式健康餐饮连锁模式的打造,被媒介称为专业性研究型美食家。2004年,他创作出版、公开发行《中国蒸功夫》系列丛书,倾力打造健康餐饮品牌,已在业内形成了较大影响。

目前,蒸功夫不仅是一家以“蒸为手段,养生为目的”的健康餐饮企业。更是弘扬“养生之食,莫过于蒸”中国饮食文化精髓的品牌企业。葛柏浩创立的“蒸的阴阳五行学说”和一整套养生菜系和蒸文化体系,历时近十年,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好。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一股“蒸食风暴”。并在全同范围内征集有识之士的各种形式的合作。

2011年,蒸功夫健康餐饮为了让喜爱他的客户吃出健康,将率先在行业内奉行五大标准:

1、用水:采用天然泉水。用经过漂白粉消毒的自来水和净化处理的纯净水,都是“人造”水,只有包含天地灵气的活水,才是善利万物的“上善之水”。

2、用油:采用非转基因生态食用油。转基因油的危害在某些动物实验中已经被证明会影响动物的生育能力。对人类的危害虽然还不清楚,但我们广大消费者是没有“做小白鼠”的义务的。

3、原料:采用无公害蔬菜及检疫合格肉类。蔬菜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自测化肥和农药的残余量;肉类有条件的单位应该自测抗生素和激素的残余量。

4、调料:不用或少用味精等人工调料,更不能用化学调料和防腐剂。慎用各种人工添加剂。

5、烹饪:低温烹饪,倡导低盐,低油,低脂肪,低糖的“轻饮食”。

相信未来,蒸功夫将继续扛起健康餐饮的大旗,以普蒸做市场,雅蒸做文化,全蒸做理念,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餐饮舞台上扮演属于自己的角色!

[相关链接]蒸功夫与葛柏浩

蒸功夫创始人葛柏浩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药学系,浙江工业大学MBA,曾在浙江中医学院进修,长期致力于美食和养生的专题研究和实践,是一位专业性研究型美食家,获国家高级营养师证书。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8)

这些学生这次一定能拿到三级营养师证,明年也许就能拿到一级证,但我清楚他们今生都不会真正走进营养学知识的殿堂里。他们何尝如此,那些所谓的美食家、管理者的水平可想而知。骗子们之所以行骗成功,并非他们的技术有多高超,而应该是看被骗者有多愚昧。有一个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就是张悟本之流为什么能靠着一碗绿豆汤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无人质疑的保健专家,而真正的营养学家们却退避三舍,无人问津?首先我们要排除绿豆汤超乎寻常的保健能力,中国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喝绿豆汤,从没有发生过什么奇功特效,即使到了张悟本那儿,也不会有更多的奇迹发生。但张悟本们之所以“火”,原因确确实实发生在“奇迹”身上。现代营养科学所揭示的健康理论,是建立在人类生存的基本规律之上的。它所否定的,恰恰是无数的凡夫俗子梦寐以求的,它首先否定了长生不老的荒谬论点,揭示饮食如果相对合理,只能祛病延年,但决不可能躲避死亡。而那些所谓的保健专家却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如果按照他们所说的去做,再花相当数量的钱买他们的“绿豆”,长生不老触手可及。其根本原因不是谁说的对或错,而是谁能说到他们的心里。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9)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日常饮食中能量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方法:本文从饮食能量平衡、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发生以及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的意义。结果与结论:饮食能量平衡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能量平衡;日常饮食;健康

饮食能量平衡是指日常饮食中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营养素相互之间比例适当,食物中所提供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之间要保持平衡。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饮食与健康和疾病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由不合理饮食所导致的疾病逐年增多,例如代谢综合征类疾病,是一类与人们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代谢类疾病,其是导致超重或肥胖、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CVD) 的危险因素,据报道美国的患病率已高达21. 80%[1]。本文从饮食能量平衡、健康、饮食与疾病的发生以及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日常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的意义。

1 饮食能量平衡概述

在人们日常饮食过程中,饮食结构要合理,达到既能满足机体代谢的生理需求,又能避免饮食能量失衡所导致的机体不必要负担和近期或远期的代谢紊乱。在日常饮食中,应遵循能量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保证膳食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保持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在人体生命代谢活动过程中,机体大约需要四十余种营养物质,主要包括各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水。在人们日常饮食过程中,需要保持饮食能量平衡,保证食物的营养供应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饮食能量平衡主要包括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氨基酸平衡,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及酸碱平衡,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平衡。合理的饮食能量平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饮食能量比例合理,即三大营养物质应保持科学的配比,碳水化合物应占总摄入能量的60 ~ 70%、蛋白质占10 ~ 15%、脂肪占20 ~ 25%。

(2)饮食结构合理,食物应以谷物、薯类和淀粉食品为主,控制糖类制品的摄入。脂肪以植物性不饱和脂肪为主,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控制脂肪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为1:1:1。日常饮食中的蛋白质应保持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占三分之一以上,以保证机体氮平衡。在摄入的蛋白质中,成年人应保证必需氨基酸占20%,10 ~ 12岁儿童必需氨基酸占33%,婴儿必需氨基酸占39%,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健康的概述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传统理念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健康不再仅仅局限为身体没有疾病或体质强壮,而亚健康亦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身体疲劳、睡眠障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身体疼痛、肥胖等。因此,健康已不再是单纯的机体没有疾病,保健理念也得到了普遍认可。

3 饮食与疾病的发生

现代社会,“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和社会的关注,其是一类由饮食能量失衡导致的疾病,例如饮食中钙元素的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缺铁易导致贫血,蛋白质缺乏易导致营养不良,而饮食能量过剩则易导致肥胖症、高血脂、高血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饮食与健康息息相关,其既是活人之本,又是健康的最大杀手。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预防和治疗此类疾病,应当合理膳食,保证饮食能量平衡,防止饮食能量失调或失控,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4 饮食能量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群中肥胖症等能量失衡所导致的疾病人数不断增加,饮食能量平衡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饮食与健康具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饮食健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合理科学的日常饮食习惯,保障饮食能量平衡,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而失衡的饮食习惯,致使营养过度或不足,均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饮食能量过剩易导致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胆石症等疾病,严重者能够诱发结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饮食能量不足则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学习以及工作效率降低,长期能量不足易引发贫血等疾病。在儿童发育阶段,饮食能量不足将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儿童智力以及身体产生严重危害。饮食能量平衡对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饮食能量平衡,才能维持身体健康。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健康的前提,饮食应当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物,按照生理状况和工作情况维持饮食能量平衡,早、中、晚食物能量比例一般维持在3:4:3 为优。蛋白质是机体所需的最为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机体内的一切脏器,组织,细胞均是由蛋白质构成,体内的蛋白质平均每80 天就要更新一半。因此维持体内蛋白质的平衡不仅是青少年儿童的需求,也是成年人保证健康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是保证机体获得各类必需营养物质的前提,饮食应当荤素搭配合理,切忌吃荤不吃素以及吃素不吃荤,因为蛋白质、钙、磷以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荤食中含量显著高于素食;而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在素质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荤食。荤食与素食应当合理搭配,二者取长补短,保证能量平衡,共同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篇(10)

美容营养学是以营养学和美容医学为基础,以人体美容为目的,通过合理营养和特定膳食来防治营养失衡所致的美容相关疾病,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促进健康的一门应用科学。随着美容医学的发展,营养与美容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营养学也逐步成为美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是美丽的基石,而合理的营养则是健康的核心基础,美容营养学的研究内容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民众对美容行业的要求逐步升高,要求美容与养身一体,得到个性化设计的美容服务(个性化的美容服务项目、养生建议及营养膳食指导等)。因此,无论是美容企业还是学校美容?R刀挤追卓?设了美容营养学课程。

一、美容营养学教学内容存在的不足

由于美容营养学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目前没有中职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只能选用高职高专或本科类教学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例如,北海市卫生学校现在使用的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晏志勇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美容营养学》,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营养素与美容、合理营养与美容、皮肤美容与营养、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

美容主要分为医学美容(分中医和西医)和生活美容(也有称保健美容),中职的中医美容专业主要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多为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都到美容企业实习。该专业的学生不具备临床诊病的能力,也不具备处方权。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的需求来看,北海市卫生学校正在使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临床营养知识内容过多。在北海市卫生学校目前采用的《美容营养学》教材中,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与营养、肥胖症与消瘦症的营养膳食疗法等内容偏向于临床美容营养,以对损美性疾病的诊断及营养治疗作为重点,且所占篇幅较多。特别是损容性疾病与营养、美容外科这两章,以临床的角度去讨论疾病为主。而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到美容企业为主,不安排去医院,服务对象主要是美容消费者包括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以损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者。因此,此部分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

(二)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内容较少且简单。中医美容专业主要学习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中医美容学知识及各种保健操作,各种生活美容知识与方法。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以中医保健美容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会用中医的理论及方法在辩证治疗的基础上,对顾客进行饮食指导及调养。中医饮食美容在中医美容保健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医保健美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本书中相关的内容较少,只有常用美容食物这一节是中医饮食美容的内容,而且介绍得比较简单,不能满足学生将来的工作所需。

二、教学内容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内容比例,适当删减临床美容营养治疗内容。中职中医美容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能够满足广大基层美容养生市场的需求。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本着对教材“够用、实用、用得上”的要求,将美容营养学课程中西医美容营养学与中医美容营养学的比例从9∶1调成 6∶4,删除与美容养生关系不密切的部分损容性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进食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和美容外科与营养等内容。

(二)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知识。培养中医保健美容技术型人才,是中医美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医饮食美容是中医食疗的一部分,也是中医美容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的内在调养以养生为依据,进行饮食起居七情指导。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和营养知识的推广,人们更青睐于这种贴近自然而无副作用的美容手段。因此,需要增加中医美容营养的知识,包括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体质美容饮食两部分。

1.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中医美容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介绍的中医基础知识多数都是与临床有关,很少将知识与美容相联系起来。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后,无法将所学知识与美容相联系,也无法根据所学对顾客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因此,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医美容营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饮食美容理论基础中主要阐述了五脏、气血津液、经络与美容的关系,还包括食物的四气五味。例如在五脏中肺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与皮毛关系密切。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使皮肤致密光泽,反之,肺主气的功能减退,可影响皮肤的致密性和弹性,出现皮肤松弛起皱,毫毛枯槁。

上一篇: 中国艺术作品论文 下一篇: 生态保护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