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安全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5 14:53:33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1)

目前铁路车务系统安全保障尚不存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多采用“出一事,定一轨”的管理模式,而这并不能全面、系统、有效地应对运输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始终处于跟在各类层出不穷、形式各异的事故后面疲于奔命的状态。铁路车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旨在构建铁路车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框架,为下一步具体研究工作及管理措施制定提供参考。

1车务系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很多学者已经在铁路运输安全研究体系的建立[1],铁路企业安全管理方法[2],高科技安全技术设备应用,救援保障体系的建立[3],高铁安全评估体系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4],但至今尚未能提出系统的完整的铁路车务系统安全评估与卡控措施相结合的体系结构。目前车务系统主要采取事故后管理方法,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理念应该采取事故前管理与事故后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把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贯穿于铁路运输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2铁路车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车务系统安全管理要以消除和控制运输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为目的。按照系统安全思想,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而所构成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并不是安全与事故。所以评定企业的安全状态,不应仅采取事故率这一单一指标。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环境所接受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率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企业安全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综上所述,这里把铁路运输安全定义为: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亦即,安全意味着人身伤亡或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这里把“可接受水平”称之为“红线”,即评价指标超过红线则意味着系统处于危险状态,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卡控。铁路运输车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如图1所示。

3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预防体系

铁路运输事故具有明显的因果性和规律性,因此找出其根本原因加以预防和控制是完全可能的。由此看来,铁路车务系统安全预防体系是整个铁路车务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子系统。铁路车务系统运输安全预防理论及创新体系车务系统安全预防理论是整个安全预防体系的基础,用于指导运输安全预防“红线”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

(1)工种协同机理。铁路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其独特性,具体来说,它是多工种联合作业,多部门协同工作,指挥上高度集中,决定了铁路安全管理的整体性。能否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有效与工种之间的协同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车务系统这一特点更加明显,研究车务系统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对铁路运输安全具有基础指导作用。

(2)人因可靠性机理。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美国的75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是不可以预防的,然而,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可见对于人因可靠性机理研究的重要性。对于车务系统而言,生产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的特点:24小时作业,全天候行车,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这样除了要研究温度、湿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振动、通风换气、色彩引起的人员失误之外还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3)事故机理。把历年车务系统事故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也就是充分开发利用“事故资源”,总结事故发生规律及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并建立事故数据分析数据库,对今后安全管理理论及措施的制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4)安全管理创新机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在不断地变化中,安全工作也要随之不断改进、创新,以适应现代化安全管理需求。如果管理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则将发生管理失误;操作者不能或没有及时地适应变化,则将发生操作失误。

3.2铁路车务系统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

铁路车务系统运输安全预防技术体系是为铁路车务系统运输安全预防“红线”管理体系服务的,核心是如何开发一整套能够准确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输系统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之内的安全评价方法,可以用于分析评价铁路运输作业过程,企业安全管理状态的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地预测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状况并用于指导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及规章的制定工作,这里把它作为下一步的主要研究内容。

3.3铁路车务系统运输安全预防“红线”管理体系

3.3.1“红线”管理体系理论来源

“红线”管理体系源自ALARP(AsLowAsReasonablyPracticable,最低合理可行)原则,其含义是:铁路车务系统是存在风险的,不可能通过预防措施来消除风险;而且,当系统的风险水平越低时,要进一步降低就越困难,其成本往往成指数曲线上升。因此,必须在铁路车务系统的风险水平和成本之间折中,把车务系统风险水平控制在最低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抓大防小为方针,重点控制高危险性事故。

3.3.2“红线”管理内涵

(1)对铁路车务系统进行定量风险评估,如果所评估出的风险指标在“红线”之上,则落入不可容忍区。此时,必须采取措施把风险控制在“红线”以下。

(2)如果所评出的风险指标在可忽略线之下,则落入可忽略区。该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无需再采取安全改进措施。

(3)如果所评出的风险指标在可忽略线和“红线”之间,则落入可容忍区,此时的风险水平符合ALARP原则。此时需要进行安全措施投资成本风险分析,如果分析成果能够证明进一步增加安全措施投资对工业系统的风险水平降低贡献不大,则风险是可容忍的,即可以允许该风险的存在,以节省成本。

3.3.3铁路车务系统“红线”管理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针对铁路车务系统,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对铁路车务系统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各个工种的作业过程及联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各个车间与科室的关系,各个车间的关系,职工的工作心态,作业效率分析,确定车站理论最大效率值来指导车务站段日常工作。研究调车组人员作业过程、作业动作,以安全高效为目标,引入生产流水线思想,把研究具体到调车人员的每一个具体动作。

(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分析车务站段历年事故情况,根据铁路运输站段系统分析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3)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这里把车务系统划分为6个评价单元(包括调车作业单元、接发车作业单元、客运作业单元、货检作业单元、调度计划单元和货运作业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各个单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最后汇总6个单元的评价结果,确定铁路车务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4)确定各个单元及车务系统总体“红线”标准。依据行业法律法规,国内外同行业相关标准,确定各个单元的“红线”标准及总体“红线”标准,以判定各个单元及系统总体所处的安全状态。

(5)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地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结果,指出铁路车务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在铁路安全管理中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做到抓大防小,保证铁路运输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4铁路车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系统

在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中,应以预防为主,但彻底消除事故或突发事件是不可能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如何把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到最少就成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车务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必不可少。笔者认为,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应不仅仅针对事故处理和救援,对车务系统的一些影响铁路运输效率的突发事件也要做到未雨绸缪,例如,编组站的不畅通,新线路、车站开通运营后用可能出现的问题等。

4.1系统框架

运输应急响应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GSM无线通讯技术、现场信息采集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红线”管理体系为指导原则,整合车务系统多部门、多工种、多层次的已有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对铁路运输紧急事件的实时响应和调度指挥。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4.2关键技术

(1)地理信息系统。车务站段管辖车站较多,分布范围较广,而且救援行动是多工种、多部门的联合行动,提前构建一套完整的车务站段管辖范围内的GIS已成为解决安全与紧急救援难题的主要措施之一。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将有效提高车务系统应急救援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能力。

(2)通信网络实施平台。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综合卫星通讯、图像传输等多种通讯系统功能,能够实现现场事故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等多种功能,为铁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4.3应急“红线”管理体系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2)

安全是铁路永恒的主题。铁路宣传载体肩负着用舆论去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拼搏奉献的职责。舆论引导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铁路运输生产安全和职工队伍稳定。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努力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铁路内部宣传载体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贴近铁路自身、贴近职工群众、贴近运输生产一线,宣传铁路改革创新发展的主流,以多种形式对铁路经营管理决策、发展目标以及铁路发展内涵和不断丰富的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强势宣传,有计划、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做到动态报道、集中宣传和言论引导相结合。既讲诸多不利因素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又讲群策群力共渡难关推进铁路改革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现实意义,用企业精神引领职工、用发展成就振奋职工、用典型事迹激励职工,增强广大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和献身铁路事业的荣誉感,把力量凝聚到做好本职工作、推进运输安全、生产经营、铁路建设和改革发展上来。

二.注重实效、强化激励,促进铁路重点任务完成

实现安全运输生产、服务地方经济和运输经营效益及社会效益最大化是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员工根本利益的要求。企业新闻宣传载体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服务能力,作为提升宣传成效的切入点,努力提高宣传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瞄准阶段性重点工作,抓典型、抓热点、抓难点。有线电视要突出专题追踪,致力发挥体裁多样性的优势,深挖新闻背景材料,提高报道的思想深度。在铁路重点工作一次次攻坚的关键时刻,哪里有急难险重的艰巨任务,哪里就必须要有宣传的强劲鼓点。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安全运输、生产经营和铁路建设的最前沿,把笔尖对准一线、镜头对准员工,把最火热的生产劳动场面、最刻苦的创新攻关精神,以最快的速度、最真实的感受、最朴实的文字和最生动的画面进行传播,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激发职工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内在动力。

三.挖掘亮点,总结经验,充分展示铁路良好形象

铁路新闻宣传要加强策划,把总结铁路改革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生产实践中的新做法、新经验作为新闻宣传的重要职责,充分展示铁路企业品牌形象。要使铁路企业每一个激动人心的成就、每一个引以自豪的时刻,都能在各种新闻宣传载体上找到身影。铁路企业在获得重要荣誉,取得显著业绩后,新闻宣传载体要在认真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力量全面总结成功经验,为更好地宣传铁路改革发展成果,让全社会深入了解铁路打开一扇窗口,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创造催人奋进、累累硕果的显著业绩的原因,进一步激发立足新起点、创造新辉煌的自信心。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3)

2008年以来,昆明铁路检察分院认真履行中共昆明铁路局党委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全面对全局主要运输站段和多元企业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各运输站段希望检察机关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提供何种帮助和支持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经充分调研,了解到2008年2月4日昆明铁路局管内沪昆铁路小鸡街站发生了教训深刻的重大铁路运营安全事故,事故的发生给全局每个干部职工发出了一个警示,职务犯罪不仅仅是贪污贿赂犯罪,更不仅仅是领导干部的问题,即使是普通铁路工人如果不认真履行检车、巡道等安全检查职责、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工作,导致重大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的发生,也得负法律责任。据此,许多站段均将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等作为一种职务犯罪进行预防和教育。作为铁路专门检察机关,预防的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职务犯罪,要广义理解职务犯罪的概念和范畴,将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与铁路运输安全有关的“职务性犯罪”全部纳入到预防的对象中,以切实为铁路运输安全服务,充分发挥铁路检察机关的专门检察职能。此后,昆明铁路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在开展预防工作中,将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等与铁路运输安全有关的“职务性犯罪”和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一并纳入日常开展规范式正面教育、剖析式警示教育、针对式主题教育、提醒式常规教育等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教育机制中。一些单位建立的预防职务犯罪“文化走廊”中,也将这些职务性犯罪的内容列入其中一并宣传,让广大干部职工对什么可为,什么不能为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实践证明,将与铁路运输安全相关的职务性犯罪纳入预防的对象中开展预防工作,不仅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了服务,也使预防工作受到了普通铁路职工的普遍欢迎,提高了普通职工参加职务犯罪预防的积极性。

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系站

近年来,云南省迎来了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按“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建设规划,大瑞铁路、玉蒙铁路、蒙河铁路、云桂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昆明铁路枢纽、中老国际通道玉溪至磨憨铁路等新的铁路建设项目均在有序推进,新建设里程达1900余公里,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600亿元人民币。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关系民生的铁路重点工程和国家投资安全,减少铁路重大工程建设中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铁路检察机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一项亟待研究探讨和解决的课题。为此,昆明铁检分院通过开展预防调查, 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设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下属的在滇施工的中铁第一工程局、中铁第七工程局、中铁第八工程局、中铁第十二工程局、中铁第十九工程局、西南交大监理公司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程项目部、指挥部建立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系站,探索出了一些适合铁路工程建设项目预防工作开展的预防措施。

一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常态化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系机制。为确保重大铁路工程建设中职务犯罪预防措施的落实,昆明铁路检察分院与各铁路建设指挥部协商每半年召开一次联系会,互通信息,及时处理发现的违法违纪苗头,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各铁路建设指挥部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的热点或难点问题,及时邀请昆明铁路检察机关召开不定期联系会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二是通过职务犯罪预防调查制度,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指导机制。昆明铁检分院预防部门认真对近年来昆明铁检机关查办的铁路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南昆铁路、沾六复线等铁路建设过程中发生的27件职务犯罪案件进行调研,总结出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阶段和环节,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以指导预防工作。在实际的预防工作中,昆明铁检分院将调研报告印发至各铁路项目的47个铁路参建单位的建设指挥部,让其关注工程招投标、工程预结算、工程物资采购这些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阶段和环节,加强管理和卡控,以促进管理,完善内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对于出现的工程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职务犯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检察机关和指挥部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各自专门人员,共同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了昆明铁路局党委刘柏盛书记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到铁路局各站段、各铁路建设单位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和廉政警示教育宣讲,以加强昆明铁路局管内各站段、各铁路参建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通过设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站、公布预防咨询电话,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咨询机制。2009年来,昆明铁检分院把预防工作列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关键性窗口工作,积极为各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参建单位开展法律服务,提供法律咨询、预防咨询等服务,提高预防工作的服务性。为了提高预防工作的便捷性,昆明铁检分院一方面通过公布预防咨询电话、邮编、地址等为各参建单位预防咨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预防部门注重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确保联系工作的长远性和机制性,先后在中铁第五工程局、第七工程局、第八局工程、第十九工程局等单位的工程指挥部建立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联系站,以研究、制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计划和规定;组织、协调和指导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推广预防职务犯罪经验、方法;开展预防咨询和警示宣传教育;发现和处置预防工作中发现的职务犯罪线索。

四是通过定期、不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建立警示、宣传、教育机制。2009年来,昆明铁路检察机关和各铁路建设指挥部根据需要,积极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教育材料、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和预防提示,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仅在滇西铁路建设指挥部、滇南铁路建设指挥部、中铁八局、中铁二院、云桂铁路公司等单位就开展法制讲座21场次。

五是通过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工作,建立预防服务机制。自2006年来,昆明铁路检察分院积极在铁路建设工程招投标中全面实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以保证廉洁的供应商成为中标人。仅2009年,昆铁检察分院就根据申请对大保铁路建设、昆广二线铁路建设、玉蒙铁路建设等物资采购或工程的334家投标单位、338位法定代表人或项目经理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通过行贿犯罪档案的查询,从源头上防止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从制度上限制和规范了投标人的行为,保证了铁路国有资产的安全运行,推进了铁路国企干部的职务犯罪预防和党风廉政建设。

从“五大安全”入手 全面加强预防制度建设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4)

一、 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铁路征拆及环境整治工作

“十三五”期间我部共做两大方面的事情,分别是配合铁路部门做好铁路红线内征地拆迁和铁路建设矛盾协调服务工作;配合铁路部门及沿线所涉镇区做好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协调工作。具体如下:

1、铁路征地拆迁方面

(1)连盐铁路全长8.6公里,共涉及拆迁67户,其中64户为拆迁户,3户非住宅建筑物。征地拆迁总费用约4500万元。于2018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

(2)徐宿淮盐铁路全长29.28公里,共涉及拆迁392户,征地拆迁总费用约3.2亿元。于2019年12月16日建成通车。

2、铁路环境整治方面

(1)连盐铁路建湖段全长8.6公里,沿途经过徐庄、火炬、洋中、树新四个村,其中火炬、徐庄两村在2013年已实施了万顷良田工程,村民房屋已整体拆除。2018年上冈镇冈东社区就率先完成了连盐铁路环境综合整治任务。2019年初,市领导视察了连盐铁路环境时,对连盐铁路环境整治又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为落实市政府对连盐铁路环境整治工作,结合我县康居工程建设,2019年对环境整治进行提升升级,将树新村、洋中村实施整村撤并、复垦,落实多途径安置。共拆除房屋1110户,面积达98820平方米,完成投资2.37亿元。以货币结算为主,以鼓励进城入镇进社区安置为辅,以适当考虑就近安置为配套,其比例大体控制为4:3:3,安置方式具体为:货币结算安置、进城入镇进社区现房安置、社区期房安置、就近就地期房安置、镇区商品房安置和廉价房租赁安置。在启动拆迁工作的同时,展开各安置点的前期建设工作。在沿线整村房屋拆除前,铁路用地红线内以及铁路红线外侧至少100米以内,清除沿线违章设置的各类横幅、广告、乱贴乱画,规范户外广告等。

绿化栽植由上冈镇对土地进行统一流转,由县新农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沿线的绿化栽植任务。建立高速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明确日常保洁管理责任,落实人员和作业管理考核,并做好铁路沿线的控违工作。

(2)徐宿淮盐高铁建湖段全长约30公里,途经高作、建阳、近湖、开发区(陈堡村)、庆丰五镇(街道、区)。县政府出台了《徐宿淮盐铁路建湖段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各镇区根据《徐宿淮盐铁路建湖段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本镇区的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完善拆除、整治、清运、遮挡、方案。安排相关人员在环境整治范围内进行逐一摸排、登记,汇总,为环境整治具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共完成房屋拆除92800平方米,房屋出新347250平方米,整治和亮化46处,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18786立方米,共完成投资达7884.2万元。

绿化土地已全部流转完成,共流转1966亩,沿线各镇区对所辖区境内的土地进行流转,由县新农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绿化栽植,完成1800亩的栽植任务。

3、在上级政府及铁路部门的指导下,在铁路沿线镇区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徐宿淮盐铁路建湖段建设指挥部(建湖县铁路办)在2016年度铁路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被徐宿淮盐铁路盐城段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评为一等奖。这是对铁路项目部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铁路沿线镇区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交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为我县的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我们交通人的力量。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铁路部门属于垂直分块管理,铁路部分职能机构划归交通部门,但铁路运营仍然隶属于国家铁路总公司管理。因此,增加经过我县境内的铁路运营班次及停靠时段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的难度较大。但我们并不气馁,我们会继续与上级铁路部门保持沟通协调。我们将从我县交通事业健康发展大局,优化市民出行方式的角度,继续与铁路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和协调,争取更多的运营班次和合理的停靠时段,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市民的方便、舒适的出行。

二、2021年工作目标

1、配合铁路部门做好徐宿淮盐铁路建湖段征地拆迁决算工作。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5)

2安全等级测评

在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建设完成和投产之前,首先组织内部测评队伍对安全建设情况进行效果测评,发现不符合性提出整改建议。内部测评结束及整改验收后,再聘请有第三方测评资质的测评机构进行等级测评,验证与国家及行业等级保护标准的符合性。通过总公司内部和专业测评机构的两级测评,可有效地推进国家及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在全路的落实完善。按照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等级测评要求,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等级保护测评工作要定期开展,其中三级系统每年要测评一次,四级系统每半年要测评一次。根据该要求,结合每年铁路安全大检查工作的需要,制定每年的安全大检查计划,组织内外部专业测评队伍,对三级及以上的信息系统开展安全等级测评工作。

3安全建设整改

3.1机房物理环境整改

按照《铁路行业信息机房设计及建设规范》、《铁路行业信息机房管理规范》的要求,完善机房环境、设备管理、电源管理、安全管理和资料管理,并从防雷、防火、防水、防静电、防盗窃、防破坏、电力供应、机房电源及环境监控等方面对机房环境进行改造。

3.2安全域划分

按照《铁路行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总体设计方案》,根据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采用交换机划分VLAN、设置访问控制策略、部署防火墙等技术措施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域划分。

3.3边界网络防护

明确总公司信息网络、业务专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边界,对网络边界部署内、外部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入侵检测等多项防护措施,并加强网络边界的监测。

3.4主机安全加固

遵照《铁路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加固实施指南》,通过配置安全策略、安装安全补丁、修补系统漏洞、强化身份鉴别等方法对各类主机设备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及时进行策略配置和加固。

3.5应用及数据安全防护

依照国家和行业标准,从用户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容错能力、日志审计等方面进行应用系统安全改造和建设。在数据安全防护方面,采用有效的数据备份策略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和增量备份,采用安全移动存储介质进行必要的数据交换。

3.6强化信息安全队伍建设

从安全管理、运行、监督、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强行业内信息安全队伍建设,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做好总公司、铁路局两级和一线服务、二线运维、三线技术支持安全运维服务队伍,负责各系统日常安全运行维护工作。

3.7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为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总公司需要结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以等级保护为抓手,将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将信息安全管理全面纳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建立与总公司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应急机制、故障通报与处理机制、事件责任追究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总公司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方面,需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铁路行业信息系统上下线管理规范》和《铁路行业计算机应用软件通用安全要求》等,明确系统定级备案、方案设计、产品采购使用、密码使用、软件开发、验收交付、等级测评、安全服务等管理内容。

4安全措施落实

4.1建立铁路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体系

研究建立“一个中心(安全管理中心),三重防护(计算环境、区域边界、信息网络)”的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纵深防护和主动防御的技术体系,按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运输生产专网、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三网的特点,实现运输组织及客货营销类信息系统“分级分区、专网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安全策略,经营管理类信息系统“三级独立成域、主动防御、内外兼防”的安全策略。

4.2建设铁路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铁路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是为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开展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综合工作平台,功能将覆盖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支持公安部等级保护管理工作。平台主要提供以下3类功能:

(1)以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测评和检查等规定步骤为主线,实现等级保护工作任务的下发、执行、进度监控和督办;

(2)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通报等专项管理功能;

(3)日常办公的综合管理、培训教育、标准管理等。

4.3建设铁路信息安全一体化运行监控平台

铁路信息安全一体化运行监控平台是集综合网管、应用防护、IT运维、机房监控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监控管理平台,实现网络监控、主机监控、机房监控、边界防御、桌面终端安全的全方位监控功能。

4.4开展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技术研究

在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国产化的大技术背景下,开展铁路行业的信息安全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在国产化方面,紧紧围绕铁路网络安全自主可控战略目标,根据国产产品成熟情况,结合铁路业务发展、业务需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牵引、平台重构,项目推动、政策保障”的工作思路,采取“直接采用、对等替换、平台替换”技术策略,进行信息系统国产化改造和构建铁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体系的积极探索。在自主可控方面,通过统一标准、自主研发、自主实施、产权管理、风险评估、安全测评、安全管控、安全巡检等手段实现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安全可控。

4.5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技术探索

云计算已成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建立铁路云应用平台将对铁路信息化应用技术产生深远影响。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安全技术领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开展铁路云应用平台研究的同时,同步开展云安全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使基于云计算的铁路应用平台在设计、建设、投产3个环节将信息安全同步纳入。

4.6建立铁路信息安全评测体系与技术督查体系

采用安全检查、风险评估、内外评测、安全运维等管理和技术手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测评与技术督查体系。通过在重要时间节点(如春运、暑运等)开展安全检查和自查工作,使路局、站段管理人员保持安全意识;按照等级保护标准要求定期开展风险评估、等级评测等工作,确保等级保护安全手段能贯穿重要信息系统的始终;通过完善铁路两级三线安全运维服务体系,建立总公司、铁路局两级信息安全技术督查工作机制,将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安全管理、运维、督办相辅相成、相互监督的局面。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6)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3预防预警

3.1行车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铁道部负责本预案规定处理权限的铁路行车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铁路行车事故信息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进行报告。当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铁道部,最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2小时;铁道部按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最迟不得超过接报后2小时;按本预案要求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对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救援、协调伤员救治、现场群众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行车事故,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应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机构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置。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3.2行车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特点和规律,适应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进一步整合和完善铁路现有各项安全检测、监控技术装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收集与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类铁路行车事故的安全监控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和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铁路行车安全预防预警体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铁路行车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4.1.1Ⅰ级应急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Ⅰ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由国务院授权铁道部启动。

②铁道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国务院,同时根据事故情况,通知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组成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③铁道部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④通知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询。

⑤铁道部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请求。

4.1.2Ⅱ级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负责启动。

②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立即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有关成员前往指挥地点,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知有关专家参加。

③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情况设立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道、治安保卫等应急协调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

④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应急协调组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⑤根据专家和各应急协调组的建议,应急指挥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支援请求。

⑧向国务院报告有关事故情况。

⑨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国务院。

4.1.3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铁道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4.2.2国际联运列车在境外发生行车事故时,铁道部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事故情况。

4.2.3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报告铁道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抄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建立通信联系,保障事故现场信息和国务院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的通信,必要时承担开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动通信枢纽的任务。

4.3.2铁路系统内部以行车调度电话为主通信方式,各级值班电话为辅助通信方式。

4.3.3行车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处理需要,设置事故现场指挥电话和图像传输设备,确定现场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联络的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4.4.1铁道部指挥协调工作

(1)进入应急状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代表铁道部全权负责行车事故应急协调指挥工作。

(2)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行车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现场控制行动原则和要求,调集相邻铁路运输企业救援队伍,商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救援人员;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授权,统一指挥事故现场救援。各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准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实施救援起复和紧急处置行动。

(3)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前,由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任组长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事故现场临时调查处理小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规定,开展事故现场人员救护、事故救援、机车、车辆起复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4)行车事故发生后,铁路行车指挥部门要立即封锁事故影响的区间(站场),全面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扩大。

应急状态时,铁道部有关司局和专家,要及时、主动向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以及事故发生前设备技术状态和相关情况,并迅速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领导决策参考。

4.4.2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挥协调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情况,对铁路沿线群众安全防护和疏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救护和安置、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以及有关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现场行动原则和要求,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5紧急处置

4.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当地铁路单位和列车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迅速上报。

4.5.2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需要启动本预案时,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按权限组织处置。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公安、武警对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和协助抢救。

4.5.3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请求,负责紧急调集铁路内部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通过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有关部委的专业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严重的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由铁道部提出并协调实施;必要时,报国务院决定。

4.6救护和医疗

4.6.1行车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4.6.2卫生部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请求,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4.6.3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6.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行车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4.7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4.8.1凡旅客列车发生的行车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旅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4.8.2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4.8.3旅客、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4.9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10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损失评估

Ⅰ级应急响应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组负责。其他铁路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有关规定,由铁道部负责。

行车事故的损失评估,按铁路有关规定执行。

4.11信息

铁道部或被授权的铁路局负责行车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行车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4.12应急结束

当行车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旅客、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列车恢复正常运输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完成行车事故救援起复后期处置工作后,现场救援指挥部要对整个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报送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铁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共同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5.2保价保险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对涉及保价运输的货物损失,由善后处理组按铁路有关保价规定理赔。

5.3铁路行车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交的铁路行车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总结报告,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组织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

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实际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总结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铁道部负责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铁路和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行车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逐步整合行车设备状态信息、地理信息、沿线视频信息,并结合行车事故灾害现场动态图像信息和救援预案,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综合信息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6.2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铁道部根据铁路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协调、检查、促进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铁道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列车、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6.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6.4医疗卫生保障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铁路沿线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各铁路运输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铁路行车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线路发生行车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级应急处置预案中,要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资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规定备足必需的应急抢险路料及备用器材、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7资金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财会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铁道部按管理权限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保障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实施。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铁道部要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

7.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练

铁道部要有计划地按应急救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根据需要,可开展国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铁路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超级秘书网

8附则

8.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铁路行车事故性质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铁道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7)

0引言

铁路运输的核心目标就是铁路安全,并且铁路的安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及很多方面的制约。近几年我们国家正在快速的发展,我们国家的铁路也经过了大规模的扩展以及路局直管站的机构改革,这些都是造成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不便的因素,也是因为铁路的提速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安全事故。

1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特点

首先来描述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系统性,因为铁路运输的开放性导致铁路运输非常容易受到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具体地说就是铁路运输安全分为铁路运营和线路两个方面,其中从业人员的安全,火车车辆的安全以及铁路相关设备的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安全还有线路安全中的运输安全,经过隧道时的安全,以及道口的安全都是包含在两个方面之中的,另外,动态性和事发严重性都是铁路运输安全所具的特点,这是根据铁路列车在运行中的特点而总结出来的,铁路列车在运行的时候本身就是动的,所以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在铁路运行的时候有可能会因为速度太快而发生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也没有办法进行救援活动,因此会造成我们无法预计的损失。最后铁路运输安全是长期复杂以及艰巨的,对于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必须要给予高度的关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松懈。

2在铁路运输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铁路运输管理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说在管理体制方面就存在问题,另外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也存在安全隐患,从事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也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下文来详细说明这些问题。

2.1铁路运输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正因为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铁路设备和组织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由我们国家的铁道部来领导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导致我们国家的铁路管理体制一直都是铁路运输的共性为重点,而忽略了不同地区线路的个性特点,给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如果我国的铁路运输体制更新不够及时,一旦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生安全问题,那么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2.2铁路运输安全存在事故隐患

机车在运输的过程中脱轨脱线,机车撞上人或物造成的损伤,机车内的工作人员不慎触电以及铁路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都属于铁路运输事端。由于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缺乏安全认知,不按照规定的走行径路行走或者是钻爬到机车车底在道心行走就是造成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另外有的铁路运输工作人员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机车运输的过程中不按照铁路的要求跳车或者爬车,造成下道或者没有及时避开而伤及人身安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执行防护工作的时候,没有自我防护的意识,对于个人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设防,这两种情况也属于我国铁路机车损伤的隐患。机车在电气化区调车或者是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铁路施工工作中没有安全意识,总是做一些违章的事情,不认真对待工作,抱有侥幸心理削减工作步骤;我国铁路的室内工作大部分都是带电工作,如果铁路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专心或者是不小心,都有可能造成工作人员触电的现象;其次工作人员在维修接触网的时候不按照路局或者路段的要求进行防护工作,没有对此进行绝缘物的增设,以上三种情况都属于工作人员触电的隐患。

2.3从事我国铁路工作的人员技术水平不达标

自从我国铁路提速以及铁路进行货运开始,具有新技能的配备不断的投入我国铁路中使用,但是却忽略了对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以及判断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故障的经验都无法满足我国铁路运输的需求。当我国铁路机车发生故障以后,铁路的工作人员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正确的判断,也不能做出及时的处理,不仅会造成铁路运输的效率低下,严重的话会导致运送的货物损坏以及人员伤亡,所以必须要消除我国铁路的安全隐患,定期的给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做培训,让我国铁路的工作人员掌握最新的技术。

3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我国的铁路运输可以采取建立完善的运输管理体制,提高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等一系列措施,下文我们就这些措施来作详细的介绍。

3.1我国铁路应建立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

为了确保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体制,安全管理体制应该渗透于我国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应该规定,所有的铁路工作人员都应该具备安全的管理理念,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日后工作中的重点任务,然后将我国铁路的安全运输工作做到最好,并且不断的提升决策的水平。另外我国铁路运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我国铁路运输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有责任感,对于铁路机车上的客运人员要加强管理。其次要完善每一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一套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在铁路运输中的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给每张工作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实施,另外还需要注意实施安全负责制的制度,对于安全工作的考核制度要加强,对客运人员进行合理的约束以及管理。还要健全完善我国的铁路安全法规以及监督机制,将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

3.2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上去

想要保证我国铁路客运人员高效的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培养我国铁路客运人员,让我国铁路客运人员掌握超强的安全管理意识,以旅客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作为工作的重心,使我国铁路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得到加强,另外定期安排我国铁路的客运人员进行培训课程,将客运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文化水平都提高上去,用高度的责任心来执行我国铁路运输工作。最后要加强使用设备的人才建设,将全体铁路客运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都提高上去,在铁路运行的过程中要规范的使用所有的设备设施,避免因为人为处理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

3.3我国铁路运输应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管理制度中将转变经营理念作为另外一项重要措施,其要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为基本原则,从货物运输的实际情况入手,能够让货物运输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争取为货主提供最为方便实用的货物办理流程,为了能够使更多的货主选择采用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方式,我国铁路货运运输要将办理货物运输的门槛降低。

4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以及所得效果

4.1我国铁路货运的改革措施

4.1.1我国铁路货运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将改善铁路货运效劳作为本次铁路货运体制变革的根本意图,第一变革是改变铁路货运运送安排方法,货物运送方案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编制,第二是将货运受理的方法进行变革,增加货运运输的渠道,并且将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第三对于铁路货物的收费标准进行整理,按照我国的运价标准进行统一的报价收费,第四实行铁路货运门到门的物流服务,对于货运运输的费用实行一口价收费,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的服务转变为现代化的物流服务形式。4.1.2由我国铁路总公司组建货运营销中心为了推进我国铁路货运向商场的改变,我国铁路货运总公司要组建货运营销中心,其中货运基地组织必须到位,合理的进行人员的调整以及机构的调整,将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进行简化,客户只需要向我国铁路货运公司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后我国铁路货运的客服人员就会帮助客户将货运手续办理好,新的货运营销中心免去了之前复杂的货运办理手续中货运计划申报以及请求车等手续,不仅方便了客户办理手续,而且也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运输以及货物装卸的服务一体化的目标。

4.2我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所带来的效果

我国铁路货运的受理方法由一开始的等客上门变成了现在的去客户那里取货的方式,实现了我国铁路货运一体化的目标,并且我国铁路货运的办理手续也由复杂变简化,省去了一开始的货运方案申报以及恳求车这些繁杂的手续,为客户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不管客户什么时候来铁路货运运营公司办理手续都可以进行办理,并且我国铁路货运为了保证客户的利益,从收到货物到货物运输的整个过程都会进行全程的管理,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另外,我国铁路货物运送的安排方法也会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重新编制,将原来的等客户上门改为自动效劳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还有改变以往的货运运输费用大,环节又多的程序,公开我国铁路货运的收费标准,让客户在比较之后选择铁路货运的方式。最后我国铁路货物运输要实现从客户手中到运送货物以及收货人收到货物的整个过程都进行管理的运送服务。以上所提到的都是由于我国铁路货运的组织变革而带来的变动效果。

5结束语

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管理体制必须以我国市场化规律作为改革的原则,同时还要将我国铁路运输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经营理念,为了让货主感受到安全感,以及利益和实惠,将我国铁路运输的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上去,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发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及时的解决,并且将问题进行总结,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另外我国铁路货运公司要省去一些复杂不必要的办理手续的过程,并且将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费用公开,让更多的客户知道我国铁路货运的运送价格,客户本人通过对比之后选择我国铁路货运的方式,从而达到帮助我国铁路货运走出困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雪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7):192.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8)

自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部、局及车站安全风险管理有关工作的部署,深刻领悟盛部长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讲话内涵。管理人员深入作业现场,积极宣传安全风险管理理念,明确安全风险关键环节并制定对应的卡控措施,对影响运输生产安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明确风险管理目标,确定安全风险关键。

铁路安全工作一直以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在血的经验教训面前,只有尊重铁路安全生产规律,树立安全风险意识,从根本上查找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

1、充分利用各专项整治活动的平台,合理评估在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劳动安全、专用线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的安全风险,确立值班干部日常检查、添乘及跟班作业检查的安全风险关键点。

2、严格落实接发重点列车、动车组、切割正线调车等特殊情况干部上岗卡控制度,利用十五三对规检查及时发现作业人员在执行作业标准过程中人员忽视的安全风险。

3、定期组织召开站区联劳会,协调组织工务、电务、接触网、公安对站区行车设备进行一次五位一体联合检查,排查设备隐患,同时将隐患及时纳入设备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库。

二、把握风险管理规律,统筹分析评估风险。

安全风险管理,既是结合铁路安全工作实际,通过风险识别、风险研判和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驾驭风险、监控风险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和消除风险。

1、对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库中的问题,组织业务骨干成立专业小组,按照潜在损失或产生的风险后果分类为,然后映射到表格中进行分析。

2、对发生违线、严重违章问题的职工列为当月安全风险关键人,并由其所在班组的包班干部组织班组长、作业互控人及责任人进行问题分析。通过合理的安全风险评估,从而认识到工作中暴露的安全问题的根源。

3、利用职工日常业务学习、培训的时机,讲解全路的典型事故案例。从第三方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职工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安全风险点。

三、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积极主动应对风险。

实现安全风险的预先控制、超前防范,从源头上化解和降低风险是安全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根据风险的性质、成因、规模、时段、力度及影响大小制定风险防范卡控措施,是强化安全管理基础的关键。

1、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宣传,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利用职工大会、宣讲会与职工进行座谈,通报铁路安全形势,并结合铁路发展状况大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理念。同时将铁路近期事故通报等文件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使职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对铁路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风险意识,提高落实作业标准化的自觉性。

2、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培训,每月进行一次业务理论考试,每周进行一次实作演练。对接发列车、联控作业标准,线路车辆检查、专用线作业安全关键、装载加固要求、危险货物运输等作业的安全风险关键进行培训,提高现场作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3、加强安全风险关键卡控,落实风险管理要求。根据铁路局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对现场作业、劳动安全、基础管理、专用线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风险关键逐一制定卡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对安全风险级别较高的岗位、时间段和作业环节由值班干部进行重点卡控和检查,督促职工执行作业标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在安全生产大如天 、安全是铁路的 饭碗工程、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理念的灌输下,引导干部职工树立安全风险意识,通过发现、分析、控制安全风险有力地夯实了安全管理基础,促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铁路自我总结范文二

今年是平安铁路示范路段创建的最后一年,按照省、市、县关于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我立足岗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了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巡逻守护,认真排查处理隐患,广泛开展护路宣传,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忘我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为过往列车的安全保驾护航,为辖区铁路带来了平安和谐。全年,我所管辖铁路沿线内没有发生重特大行车事故,没有发生盗窃、抢劫铁路物资等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因铁路设施被盗、被破坏而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的事件。

一、严格履职,确保线路安全畅通

今年以来,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中队长以来,以队为家,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为了做好铁路护路工作,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奋战在铁路护路一线上。

在日常工作中,我对翼城铁护中队管辖的侯月线63.5公里线路进行了多次徒步巡线,真正掌握了线路治安基础情况,对线路巡护重点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我坚持每日与翼城车站派出所联系沟通,及时掌握线路治安情况,根据派出所通报和自己日常掌握情况,针对性安排布置次日的线路巡护任务,并亲自到重点区段盯守,对执勤巡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上报的同时,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两节、两会、五一、国庆等重要时期,取消轮休,24小时在岗,严格落实县护路办制定的巡护措施,与铁路派出所密切配合,对30km+500m云唐豁口、37km等辖区内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值勤守护以点带面,切实有效地保障了线路安全。同时,我深入到沿线村庄、学校、收购站点,采取面

对面讲课、广播宣传、散发宣传品、张贴宣传画、签订安全协议书等各种有效形式,走村串巷、挨家挨户地对沿线群众进行了面以面地宣传教育,真正把铁路安全常识送到了沿线群众家中,极大地提高了沿线群众、学生的爱路护路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期间,共开展路外宣传教育10余次,散发各类宣传品1000余份,签订各类安全协议书500余份,巡逻巡线100余次,巡线里程达600余公里,发现、解决各类安全隐患20余件,清理各类闲杂人员20余人。

二、增强意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县护路办文件精神及各种工作制度进行学习,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奉献的高度,从思想上提高对铁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行动上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组织纪律性,从思想上认识到执勤为民的使命与责任。对执勤巡护工作进行规范,按照上级执勤计划安排,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执勤任务,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对个人工作日志、学习会议记录按要求认真记录完整。每天在上路执勤前检查着装,对执勤情况认真记录、汇总、分析。内务整治,每天将衣物、鞋帽、日常用品摆放整齐,以军队的标准来要求,每天对自己的卫生责任区进行清理,保证不留死角,给自己和大家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培养个人良好的习惯。如果查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方案,逐项落实整改。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把我们中队打造成一支正规化、高效率的护路联防队伍做一份贡献。

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9)

2001年12月21—23日全路信息工程工作会议在济南市召开,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到会并作了重要报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主任李中浩、铁道部基础部副主任胡东源和铁通公司总裁彭朋分别就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作了专题报告。济南、柳州、北京铁路局,羊城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研究设计院和南京铁路分局的代表分别汇报了各自单位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情况。铁道部总工程师王麟书作大会总结。参会的300多位代表分组对铁路信息化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议期间还参观了济南铁路局电子计算中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指示和铁道部党组、傅志寰部长关于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要求,总结和部署tmis、dmis工程和通道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路通力合作,加快建设步伐,搞好综合应用,完善保障体系,早日完成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运输信息在铁路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2001年全路信息化工程取得的成绩

1.tmis建设和应用进一步加快

(1)从3个方面对tmis总体方案作了调整。第一,按照运输组织的要求,把过去原始信息由站段直接报中央系统,改变为原始信息层层落地,在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3级建立原始数据库;第二,在站段、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4级对tmis原纵向的各子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应用;第三,规范计算机网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络和应用安全。该调整方案通过了铁道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评审。

(2)进行了3级建库及综合应用开发试验。在有铁路分局的济南局和直管站段的柳州局分别进行了建立货票、确报车号自动识别原始信息库并开展综合应用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3)确报系统工程设计确报站数为886个,截至2001年10月底,累计完成852个。确报系统自投入应用以来,运行基本稳定,各局管内有效报率达到95%以上,大部分局间交换有效报率达到100%。

(4)2001年完成了1700个制票站统一软件的升级。全路设计制票站数为1211个,现在货票系统覆盖了2557个微机制票站。通过软件升级实现了全路制票软件统一,联网站实现货票信息自动上报,进一步提高了货票信息上报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目前,全略微机制票率达到99.5%,报部率达到97%。

(5)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稳定。目前,全路1487个货运站、各铁路分局、铁路局和铁道部实现了联网运行,在计算机网上完成了货运计划原提的提报和集中、随时自动审批以及审批信息自动下达。所有原提和审批信息都能收集到铁道部数据库中,为加强铁路货运营销提供了科学依据。技术计划的软件开发基本完成,并在沈阳铁路局进行了试点。

(6)集装箱追踪系统正式投入应用。从2001年3月1日起已将609个集装箱办理站全部与中央系统联网,各站的集装箱装车清单、卸车清单、空箱回送清单及日况表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中央系统,实现了集装箱的简易追踪和费用的清算。

(7)车号自动识别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局间及分局间分界口设备的安装,铁道部和多数铁路局、分局都建立了车号信息库,在传输到部数据库的路局分界口信息中,已记录了近43万辆部属车和7万多辆企业自备车的动态住处。从2001年7月1日起,开始利用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的信息,结合运输18:00现在车统计报告,对各铁路局货车使用费进行清算。

(8)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了统一软件版本,大中型车站基本完成了车站信息系统建设。截至2001年10月底,全路49个编组站全部建成信息系统,95个大型区段站有86个建成信息系统,36个大型货运站有22个建成信息系统,136个中型区段站有132个建成信息系统,267个中型货运站有170个建成信息系统。

(9)分局调度系统开始推广。完成了适应运输调度生产需要的软件版本,通过了铁道部科技鉴定,并在羊城、长沙总公司和石家庄等分局投入使用。

(10)2001年基本完成了甜—路局、路局—分局的2mb/s专线网建设,应用也已切换到高速网络,为铁路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网络平台。

2.dmis一期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dmis一期工程建设的标志是:在全路运输最繁忙的沪宁线上,南京铁路分局管内实现了dmis的全部功能。dmis采用无线车次号自动校核系统实现了对调度区段内所有列车车次号的自动采集、自动校核和自动跟踪,根据电气集中的进路排列和信号显示以及自动闭塞轨道电路的实际占用状况,准确地反映车站、区间的设备状态和列车位置,实时地采集列车到发点时刻,自动统计列车正晚点时分,自动下达日班计划和调度命令,自动生成车站行车日志、自动生成实际运行图和列车运行调整方案,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调度水平、实现透明指挥提供了有力保证。

目前,全路dmis一期工程范围内的7个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14个铁路分局调度指挥中心以及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南段、京九线北段的干线基础信息采集网络的硬件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18个局间分界口的dmis网络设备也已全部安装并开通运用。dmis一期工程中完成了对落后的干线调度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当前,铁道部调度中心和14个铁路局的200多个调度台、15套多媒体会议系统及多通道数字录音系统已全部开通使用,全网采用数字通道,具有迂回功能,运用情况良好。

3.通信网建设成效显著

(1)组织实施了五大干线高速、宽带光接入网“畅通工程”。加大了运输繁忙干线的投资力度,在京广、京沪、京九、京哈、陇海等繁忙干线上,组织实施了“畅通工程”,实现了站站nx2mb/s和nx64kb/s的综合接入能力,达到特等站每站配置10个以上2mb/s端口,一、二等站每站配置6个2mb/s端口,其他车站每站配置3—5个2mb/s端口。在五大干线上共新增了13598条2mb/s接入端口,能够满足铁路运输和各类信息系统对接入带宽的需求,并留有适度余量。

(2)组织实施了无线列调改造工程。加大了无线列调改造工程力度,共安排浙赣、焦柳、京原等37条线的技术改造和新建,建设重点集中在400mb/s改造、加强场强覆盖、克服弱场强区段以及对襄渝线的改制等。

(3)组织实施了京沪线dmis无线车次号工程。安排了661个车站、3500台机车工程任务,现已完成京沪线230个站、1280台车无线车次号设备的安装和调测。全面实现了始发站车次号自动输入和中间站自动校核,确保了车次号的准确和自动跟踪。

(4)加大了区段数字调度系统和铁路应急通信网络的改造力度。2001年安排京广线北京一柏庄、京山线北京—秦皇岛、京包线北京—大同、襄渝线达渝段共计1550km、177个车站的区段数字调度系统改造和新建。全面启动了铁路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全路静图系统改造,应急系统正在组织方案设计与前期实施,预计2002年全面完成。

(5)解决铁路通信“三年攻坚战”遗留问题。

二、2001年tmis总体方案的调整

1.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

tmis方案调整的总体思路有以下3点。

(1)原始信息3级建库。原tmis设计方案要求原始信息由站(段)系统直接报送铁道部系统。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强调原始信息从车站逐级上报、落地和转发,在分局、路局和铁道部分别建立原始信息数据库,方便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对原始信息的共享应用。

(2)4级系统横向整合。调整后的设计方案强调在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和基层站(段)实施系统间的横向整合,以便满足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更综合和更深层的需求;调整后的设计方案进一步加强了路(分)局应用建设和信息共享,以此提高tmis在各级运输组织和各个管理部门中的应用效果。横向整合方案的设计是全方位的,包括了铁道部、铁路局、分局和站(段)各级系统;横向整合方案的实施是分阶段的,将在系统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以渐进的方式展开。

(3)网络体系分层优化。调整后的tmis网络体系结构在多种水平和规模上广泛地采用了层次化网络设计模型。广域网划分为主干网和基层网;机关局域网设计成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和外部服务网。

2.方案调整的基本要点

(1) 系统目标

tmis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全路2000多个信息站,实时收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对列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节点式追踪,为全路各级运输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信息和辅助决策方案,实现紧密运输、均衡运输,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改善客户服务质量。tmis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客货营销、加强运输管理和深化体制改革。

(2)系统定位

① tmis与铁路信息化的其它信息系统间有着密切的联系,tmis系统为财务、统计、机务、电务、工务、车辆、物资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社会化服务、决策支持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生产信息。

② tmis工程建立和完善了铁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环境建设、网络通信、系统平台、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等,为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带动和促进了其它信息系统建设。

(3) 系统体系结构

坚持集中与分布相结合,实时处理与批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建构,纵向业务功能系统与横向综合应用系统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指导下,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范式,并将互联网技术引入企业信息系统,广泛地采用了基于web服务器的应用开发技术和以浏览器为主要形式的人机界面。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完善数据组织,减少冗余度,提高共享性,对tmis数据库设置进行了系统的和科学的分类,规范了各类数据库的内容和建置原则,强调原始数据库是3级建库的基础,动态数据库是3级建库的核心。

(4) 网络体系结构

① 采用层次模型对tmis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了全面调整。tmis广域网结构分成骨干网和基层网,分界点设在分局;tmis机关局域网分成安全生产网、内部服务网、外部服务网,3网之间通过动态物理隔离、防火墙和vlan等技术实现相互隔离。

② 要求增加局间和分局与路局间的迂回信道,拓宽铁道部—路局的信道,以此增强骨干网络的可靠性;综合运用x.25、数字专线、模拟专线、帧中继信道和信道化e1线路连接分局与站(段),扩大站(段)联网的覆盖面。

③ 优化骨干网路由结构及路由策略,将铁道部、14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和西安、武汉、徐州3个分局的骨干路由器纳入路由结构的核心区(ospf0域)。

④ 网络通信协议,规范了ip地址分配方案;制定了统一的域名设计规则。

(5) 原始数据采集

① 原始信息逐级上报。原始信息在站(段)产生后,沿车站、分局、路局和铁道部方向逐级上报、建库和转发。

② 原始信息实时上报。联网报告点通过车站系统实时报告原始信息;配有车号自动识别设备的车站通过

aei自动采集列车到/发信息,经由车站系统实时上报;有条件的分局也可通过dmis自动采集列车到/发点,经分局调度系统实时上报。

③ 原始信息集中上报。非联网报告点的原始信息通过车务段系统收集并集中上报;有关行车信息也可通过分局调度系统收集并集中上报。

(6) 运行保障体系

tmis系统运行保障体系包括基础数据维护、运行生产调度、联机用户支持、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修、远程教育等。调整方案从工作流程、组织结构和技术选择等方面为各子系统确定了总体框架。

(7) 标准化和规范化

规范系统软件平台,统一用户操作界面,统一基础数据字典,实现编码信息规范化,系统接口标准化,应用软件产品化。

(8) 可靠性和安全性

tmis调整方案从管理意义上给出了tmis安全策略和安全事件处理程序的基本框架;从技术层面提出了tmis安全解决方案,包括物理环境保护、网络安全设计、系统安全设计、应用安全设计、用户安全管理、访问安全控制、攻击防御、病毒防治和安全评估等。

三、2002年铁路运输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要搞好分局调度系统tmis、dmis的结合

tmis和dmis在分局行调台上存在功能交叉的问题,2个系统目前都将进入应用推广阶段。铁道部决定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互补、信息共享为目标,对2个信息系统进行结合,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系统结合的原则是,统一用户需求、统一技术条件、统一操作方法、统一显示界面、统一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在结合tmis和dmis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形成统一、标准的结合软件。统一的结合软件应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既能满足已实施了dmis的区段,又能适应尚未实施dmis的区段,同时也能满足分局、路局、铁道部纵向3级信息共享的要求。

2.要基本完成tmis工程建设

(1)抓好2级建库和4级综合应用。各铁路局和分局要在适当扩充硬件资源的基础上,抓好原始信息的采集和建库的推广完善,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原始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财务部门要尽快完成财务收入审核统一软件的推广,结合对货票的审核,把好货票信息上报质量关。

(2)铁道部成立了tmis工程验收委员会和tmis工程验收办公室,并制定了验收细则和标准。2002年,各铁路局要按照铁道部的统一部署,尽快完成货票和确报工程的验收,并逐步完成已经投入应用的系统验收工作。

(3)车站系统中没有建成信息系统的大型区段站有9个,中型区段站有4个,小型区段站有37个,大型货运站有14个,中型货运站有93个,小型货运站有661个。2002年上半年要完成所有新建车站系统的建设,2002年底前完成所有需改造车站系统的建设任务。

(4)2002年,在京广、京沪、京哈和陇海四大干线建立分局调度系统,尽快发挥系统效益,非四大干线也要完成分局调度系统的试点工作。路局调度系统正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进行试点,2002年在全路进行推广。

(5)实现大节点式的货车追踪。利用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实现对车辆、列车、机车和集装箱的动态追踪,进而实现相关的查询和综合统计应用。

(6)货运营销和生产管理系统已投入运用,2002年一季度要完成版本升级和技术计划的推广使用。

3. 要加快dmis工程建设步伐

2002年全面完成dmis一期工程建设,包括部调度指挥中心扩容和联调,有关路局和分局dmis中心建设,加快无线车次号校核系统工程实施,并完成dmis基层入网改造。确保二期工程取得重要进展,力争2003年建成包括部中心、14个铁路局、33个铁路分局dmis中心,覆盖27条主要干线和51个局间分界口的全路dmis网。

dmis二期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建成包括7个铁路局、17个铁路分局dmis中心、23条主要干线和33个局间分界口的dmis网络。目前,dmis二期工程的设计文件已基本完成,各有关铁路局要按照部统一安排,全面组织实施,力争2003年底前建成投产。

4.要进一步加大信息通道建设力度

(1)继续实施接入网“畅通工程”。除了2001年已经建成的五大干线接入网之外,还要在信息源点密集、需求大的路段优先发展光接入网;在其它地区和路段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具体和可行的措施,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卫星通信系统)解决信息源点的接入问题。

(2)启动“端口接入工程”。“端口接入工程”是“畅通工程”的延续和完善。解决直接面向运输服务的tmis、dmis、pmis等信息系统的下部线接入问题,制定出完善的端到端的通信网络建设方案和实施计划,彻底改变各种信息系统接人的“瓶颈”问题。

(3)虚拟专网建设(vpn)。在充分满足3个信息系统端口需求的基础上,铁道部电子计算技术中心、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信号部门配合建设tmis、dmis、pmis等信息系统虚拟专用网,提供具有完整的网络管理功能,安全防护功能和故障自愈功能的信息系统虚拟专用网,充分确保专用网络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和自愈能力,实现包括骨干层传输通道在内的自动保护和快速恢复,重要接入路由实现冗余备份,用户端口的热备切换实施3级保护。

铁路工务安全总结篇(10)

中铁一局前身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1950年5月始建于甘肃天水,1970年由乌鲁木齐迁至西安,2000年改制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共和国铁路建设的排头兵,中铁一局始终致力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60多年来,参建干、支线铁路100多条,完成铺轨2.4万余公里,约占新中国铁路铺轨总量的七分之一;累计修建公路6700余公里,完成房屋建筑1200余万平方米、市政工程120余项。业务范围覆盖除港澳台以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并在巴基斯坦、斐济、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十多个国家开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为公司题词,邓小平、、、万里、、朱F基、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一局视察,给予了我们巨大鼓舞和鞭策。

2000年以来,中铁一局牢牢把握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参与了京沪高速铁路和武广、郑西、哈大、京石、沪杭、西宝等十几条客运专线建设,努力占领中国铁路建设的制高点。全国36个已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参加了30个城市的地铁和轻轨建设,涉及土建工程,轨道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通信、信号、供电工程四大领域12个专业。同时, BT、海外业务、承包运输、房地产、市政和水务等建筑业上、下游及“上中下游”一体化业务也取得了较大进展。

中铁一局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方针,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品工程。有56项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3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1项;5项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铁一局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累计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有18项成果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拥有有效专利205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同时,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誉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几十项部级和省部级荣誉。

中铁一局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先后完成了唐山地震、南疆铁路、宝成铁路等多项重大抢险任务。特别是在“5.12”抗震抢险中,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历经13个昼夜连续奋战,圆满完成了宝成铁路109隧道十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并提前两个月完成新109隧道改线工程施工,受到党中央和铁道部的高度赞扬。中铁一局还参与了2010年玉树地震救灾抢险和“震中生命线”――国道213线汶川至映秀段、鹰厦铁路、国道217新疆库车段、京福客专等抗洪抢险工作,充分履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中铁一局1998年通过GB/T19002-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后,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和质量文件规定,使每一个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2001年通过GB/T19001-2000标准转换认证,2003年通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近年来,在保持企业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先后开展了“制度建设年”、“执行力建设年”、“标准执行年”、“流程管理年”、“项目管理认证”、加强基础管理、完善体制机制、精细化管理及规范质量安全行为等系列管理活动,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持续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被中国中铁树为稳健发展的标杆企业。

“十二五”期间,机遇与发展并存,在新的起点上,中铁一局做出了推进“国际化战略、多元化发展、区域化经营、精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的战略部署。全体员工将继续发扬“诚信创新、永争一流”的企业精神,践行“追求卓越是我们的人生品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加强标准化管理,夯实管理基础,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努力把中铁一局打造成持续稳健发展的优秀企业!

上一篇: 计算机本科论文 下一篇: 大学三好学生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