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接待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7-29 13:45:55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1)

在新形势下,企业秘书应及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接待工作是企业看似被动、实则主动的一种广义的公关行为,是企业联系内外的纽带和桥梁。通过接待工作,企业可以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可以积累丰富的关系资源,可以吸引投资、扩大合作,从而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反接待工作看作企业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迎来送往、安排食宿的低层次上。

做好接待工作不仅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也是从更高层次上展示企业形象的需要。秘书人员对于每一项接待工作都要高度重视并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要树立“每一个人都代表企业形象,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企业文化的折射”的思想意识,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接待任务。有些客人可能一生只到某企业造访一次,如果这一次的接生工作热情周到、精心细腻,企业良好的精神风貌、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高水平的服务将会给客人留下终生的印象。

2、精心策划,突出特色

要做好每一项接待工作,首先必须进行方案的策划与制定。只有精心策划、充分准备,接待活动才有可能成为成功的公关活动,否则就可能沦为低层次的迎来送往的应酬活动,甚至可能损害企业的形象。每一项接待活动,都要以实现来宾的目的和企业的公关期望为原则,制订出符合来宾身份的完善的接待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详细安排日程、接站、用车、就餐、住宿、参观等各项活动,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细节,并体现一定的创意与创新。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作为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接接工作同样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因此,要通过公关接待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着力体现企业的特色。不论是宏观的整体方案的策划还是微观的接站牌的设计、汇报材料的写作甚至接待车辆的停放,都要努力凸显企业与众不同之处,让来宾从接待工作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企业的个性,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特色。

3、优化流程、规范运作

接待方案制定以后,就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程序化运作,使接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有序衔接、首尾相连,必要时可以制作接待工作清单,对接待工作中的各要素进行全面清点,以确保工作进程的有序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对接待工作中的每一道程序都要事先进行规范,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接待工作有序进行。比如,在作接待工作总结时,接待记录的填写、总结会的召开、书面总结材料的撰写、资料的归档都必须按规范操作。此外,秘书人员要注意收集和掌握接待工作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注意实现资源共享。

4、关注细节、注重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接待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处处留心,周密考虑,谨慎行事。在重大的接待工作中,接待工作负责人在对全局进行总体把握的前提下要随时根据接待工作的需要对接待方案予以调整;具体接待人员则要主动进行全程模拟思考,从准备会议室到用车,从参观到进餐,对每一个细节都要细致地思索一遍,以便及时弥补可能存在的疏漏。接待工作人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来宾的一个眼审、一个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都要留意和体会,以便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这就要求秘书人员加强灵活应变能力、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意外发挥能力的训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意外情况我水平,以便将各类有操作企业形象有细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接待工作实现“零失误”。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执行力反映了作为一名职场人员对于工作的态度和能力,是判断一个职场人员工作效率的标准。企业需要具有执行力的员工,良好的执行力能提高办事效率,能提升办公质量。作为一名负责企业公务接待方面的办公室秘书,对于企业公务接待的执行力建设要以身作则,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带动同时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建设做自己的一份贡献。

一、企业公务接待工作执行力建设的内容

(一)提升责任心,明确目标方向

责任心指的是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此外,对于公务接待的工作,要主动配合领导、主动支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树立起本职工作的责任感。

明确目标方向,就是说在执行前要有一个明确的执行方向,要了解自己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做,作为企业行政办秘书,在公务接待方面的目标就是努力接待好每一个来访人员,帮助企业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执行技巧的建立和学习

目标是执行前期准备,执行技巧是执行过程中的有力保障,是执行力建设的关键部分。执行前有个合理的规划,避免和同事去做重复的事情,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要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同时,执行需要策略,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才能使改善自我工作方法。

(三)信息的反馈和收集

在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反馈和收集非常重要。及时的了解来访人员的意见的需要,才能动态调整自己的工作步骤,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使执行事半功倍。只有执行没有反

馈,执行也是不全面的、不务实的,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需要在执行的过程明确和完善。

(四)要善于总结,改进方法

孔子说,吾欲一日三省吾身,意思就是说要勤于反思自己。尤其作为一名秘书,每天接触的事情繁杂,任务繁重,这更需要不断在每次的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将经验落实到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从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务接待工作执行力建设的方法

执行工作内容分为执行前,执行中,执行后,同样的执行工作方法也应该随着执行情况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但对于公务接待人员,执行力的建设更应该从自身做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的“八项规定”以此来严格要求公务接待的方法和内容,这也对我们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了新的要求。

(一)心态建设

态度决定方法,方法决定工作效率。不同的心态,在看问题、提意见、做决定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执行力判定。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失去了宁静平和的心态,就会显得浮躁,从而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显的没有头绪,频频出错。

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不同的接待时首要是有一个冷静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去看待问题,冷静处理,同时还要有积极的工作心态,去主动服务,去主动承担责任。坚持平和的心态踏踏实实做事,坦坦荡荡做人,并不因为工作的琐碎而放弃,并不因为名利的诱惑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二)思想作风建设

时代在发展,人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改变,接待工作同样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就导致接待工作中总会面对形形的需要,即使是同一个来访人员在不同的阶段也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当面对的对象是主观能动性很强的人,那么在接待工作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麻烦。

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面对问题,要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更要迎难而上。要以来宾满意为宗旨,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避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理念,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积极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的问题,去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同时要善于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还要学会向他人学习,从理论中寻找自身的不足,并千方百计地去缩小差距、弥补不足。

(三)规章制度建设

自身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工作作风很重要,但外部的规章制度建设和科学合理的流程标准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减少以至避免进退无据、束手无策和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如何以岗位责任制促进接待工作的开展,以责任制保证接待效果,形成层级分明,分工明确的层层抓落实的接待局面,是做好接待工作的前提保障。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于接待工作的规章制度也在不断的改变。现阶段,我国施行的是“八项规定”,这是对现行的规章制度的新的阐释。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以及细致周密的组织措施、考核措施和激励措施,建立健全落实具体接待工作的工作流程,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科学合理的接待责任制。科学合理地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接待部门、具体接待事项、具体接待岗位和接待个人。遇到问题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四)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接待工作中往往一个细节的忽略就会导致工作的失误。很多平常的接待问题,之所以发现不了,认识不了,解决不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的粗放,工作抓得不够细致和扎实。接待工作中执行力的建设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积少成多的过程。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企业招待费现状问题措施

一、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二、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2.3应建立监督教育和考核体系

企业纪委和纪检监察部门应定期对公司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必要时可随时抽查。办公室会同财务部要定期对招待费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并每月在内部网站进行企务公开,并在年度职代会上进行公布。

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个人行为代表企业形象,企业的利益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任何时候都不能铺张浪费,更不可奢华腐败,因此,企业主要领导要按照党风党纪以及企业相关规定,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反对比阔气,讲排场,并要求各级领导和下属企业、部门负责人认真履行,量力而行,过度浪费招待费大吃大喝,既伤了身体,又伤了党风,更伤了群众的感情,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笔者认为容易操作的做法是,取消招待费按职级和部门分配,实行统一管理,单次审批,定点招待等,并给相关部门的招待费每年核定基分进行年度考核: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4)

        1 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 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 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 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2 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 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 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 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 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 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5)

        1 企业招待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业务招待费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而发生的而支付的应酬费用。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实实在在、必须的费用支出,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活动必须的一项成本费用。招待费的管理,既是老话题,也是敏感话题,作为国有企业,业务招待费的列支和管理体现一个企业的规范水平,体现企业的党风廉政状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品牌。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与相关机构甚至企业上下级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频繁,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上升,随着民营企业公关手段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招待费项目难以列支、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的困境,纪检监察部门也曾下发过若干限制性文件,但收效甚微。

        企业为了控制招待费总额,实行过总额按级别包干控制,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基本平均分配,典型的大锅饭,结果是费用总额得以控制,但业务领导和业务部门严重不足,党委领导和有的部门费用过剩,后果是招待费成为职务消费的一部分,有限的招待费资源没用在业务拓展上,反而助长了内部的攀比腐败风气。特别是经营困难和业务萎缩时,更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笔者从事企业招待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年,与同行之间也多有交流,认为企业在业务和公务招待中普遍存在以下难题:

        1.1 费用总额难以控制,甚至催生小金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1.2 业务领导和部门宴请随意,不能很好履行审批程序,“先斩后奏”的现象普遍发生;

        1.3 变相列支现象严重,有些礼品数额偏大,往往以办公用品的名义变相列支。

        2 加强国有企业招待费管理的措施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合理利用招待费资源,本着“热情大方、有礼有节、节俭高效、管理有序”的接待原则,进一步规范接待管理程序,对《接待工作管理办法》予以多次修订,完善接待标准,特别强调减少内部招待,增加部门考核,实行定点招待,严肃预先审批制度,限制大额礼品支出,禁止娱乐消费等。

        2.1 明确招待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

        一般企业行政部门即办公室(厅)是企业招待和会议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招待费考核管理部门,日常接待和大型会议均由办公室(厅)统一安排并制定具体方案。招待用礼品、烟酒由主管部门集中统一采购,并严格控制标准,做好使用登记。招待费的使用情况每月通过OA办公系统在“厂务公开”栏公布,年度招待费使用情况须向公司职代会报告。

  2.2 明确招待范围、标准及程序

        2.2.1 一般招待范围一是指:来企业检查指导工作的上级领导或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二是洽谈业务的关系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或在异地宴请相关单位人员;三是上级责成企业承办的有关会议、培训等活动外的宴请等;四是遇特殊节日或活动,经主要领导批准的内部联欢、团拜会等其他人员;五是其他经主要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

        2.2.2 招待的项目及标准:招待的招待项目一般有餐饮、食品、住宿、参观、礼品等,外地客人可适当安排参观旅游景点。工作招待原则上不安排高档娱乐和休闲服务类项目。企业应参照当地消费水平,明确宴请、工作餐和礼品的标准,甚至细化到酒类档次以及数量的标准,既利于健康又不失礼节和气氛,本人不支持一般宴请安排香烟。企业原则上限在定点饭店或职工食堂,招待饭店每年核定公布一次。

        2.2.3 接待程序:企业领导出面需要招待的,由办公室直接办理审批手续,并具体安排接待规格、地点、标准和参加人员。各部门需要接待关系单位或来访客户的,需事先通过OA系统提出接待申请,将所要招待的单位、人数、职级、建议标准等填写清楚,提交主管领导审核后由办公室接待人员落实具体的接待方案和标准,经办人持办公室打印的《审批单》前往招待地点执行招待,招待结束后经办人在《审批单》上填写实际发生金额,签字后留存饭店作为记账和后期结账凭据。因工作需要在外地安排宴请的,或节假日特殊情况来不及审批的,需提前电话通知办公室登记,经请示有关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事后及时补办招待《审批单》。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9-0139-06

一、问题的提出

1 研究背景

中共十以来,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改变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①,倡导厉行节约。而就在政府部门的公款吃喝之风大有遏制之势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在年报中公布的巨额业务招待费又吸引了社会舆论的目光。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国有企业是政府部门的泛市场化延伸、处于由政府部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灰色地带。其业务招待费既可以装入必要的业务招待开支,也可以偷藏企业“见不得光”的奢侈消费与过度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企业务招待费成为了“三公经费”改革治理的重点与难点。

因此,在进一步打击腐败、遏制“三公经费”的同时,有必要对国有上市公司存在业务招待费超支等异常情况进行剖析,以期找到现行业务招待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漏洞,进而为相关部门的监管与整治工作和国有企业的“增效减支”献计献策。

2 国企业务招待费问题文献综述

徐蔚(2012)指出,业务招待费用支出的多少与业务招待的档次水平有密切联系。要查找业务招待费用超支的原因并对其加强管理以有效控制其不合理的支出。姚福友(2006)指出,我国国企的业务招待费在实际的管理操作中具有可变性、难控性和敏感性三个特征。新会计制度中“业务招待费在规定比例范围内可据实扣除”是国企业务招待费过快增长的一个成因。郝继红(2009)认为,企业在业务招待费管理中主要存在业务招待费超支严重、列支项目不清和管理办法雷同等问题,并提出了实行“业务招待费货币补偿”的创新管理办法。对于处理业务招待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财税问题,葛长银(2011)从我国现行税收法规对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标准人手,指出业务招待费不应与餐费、会议费、差旅费及市场费用混淆等同起来。并结合行为成本理论提出要建立业务招待费的控制制度与优秀的招待文化。无独有偶,王以华(2013)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指出当前我国部分财会人员通过故意混淆业务招待费与员工餐费、会议费、差旅费和业务宣传费这几种费用的性质,以期达到非法避税的目的,提出上市公司应对其业务招待支出实行严格的控制制度。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对业务招待费的规模进行强有力控制,同时,还应在企业内建立良好的招待文化,进而规范员工的行为,以达到降低业务招待支出规模的目的。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减少企业业务招待费超支和如何处理业务招待费所涉及到的财税问题上。而鲜有对国有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规模及所涉及到的相关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更未与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对此。本文力图弥补上述缺憾。通过对我国部分国有大型企业的业务招待费规模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现行管理体制中的问题与隐患,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与财税制度改革献计献策。

二、我国部分国企业务招待费规模分析

根据上市公司2012年度的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达24.53万亿元,同比只增长了8%,净利润合计1.954424万亿元,相较2011年调整后的1.954425万亿元还略有下降。但与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零增长相对的是,上市的2469家企业在业务招待支出上的合计数却高达137.98亿元,高昂的业务招待支出开始进入公众的视线,也成为了众多企业不可回避的问题⑦。但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上市的2469家企业中有252家带有“国有”的标签,这批企业在其2012年度的财报中公开披露的业务招待费总计高达65.25亿元,接近A股上市公司业务招待费总额的一半之多。

在业务招待费排名前20的国有企业中。国内保险行业某上市公司A在业务招待支出上以14.18亿元“雄”居榜首,这一数字较2011年的12.4亿元增长了1.78亿元,增幅达14.35%。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35%。而根据其2012年度的财报数据显示。A公司在当年实现的营业收入额为4053.79亿元,较2011年只增长了5.2%,归属其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0.61亿元,同比下降了39.7%。而且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建筑业和制造业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招待费之最。在业务招待费过亿的国企中,建筑业上市公司B、C及D等企业以及E、F和G等制造类企业均名列前茅。而属于资源类企业的N、Y,其业务招待费规模也都达到了数千万元之多。如表1所示,表1反映了建筑业与制造业部分较大国企从2011年到2012年业务招待支出的变化情况。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上述6家公司均将业务招待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控制在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所规定的0.5%的扣除限额之内,在纳税时可以按照业务招待费的60%予以税前扣除。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5家公司的业务招待支出在绝对数上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趋势(B公司除外)。但与之相对的是,上述5家公司的销售业绩增幅却未能与业务招待支出的大规模增长相匹配,以C和G为例,作为建筑业代表的C,在2012年的营业收人为2962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仪微增0.29%,净利润同比增速仅为3%,但其招待费支出则从2011年的6.44亿元增长到了7.8亿元。增幅高达21.11%。而作为制造业代表的G公司,其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585.01亿元。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72%,实现净利润35.65亿元,同比下降28.66%,其中,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35.77亿元,同比下滑28.74%,但反观其业务招待支出,却从2011年的9590万元快速增长到了2012年的1.17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2.45%。反观我国民营企业,同业内民企的业务招待费占比却普遍低于国企。以被誉为“民营建筑企业龙头”的L公司为例,在其2012年年报中披露的营业收入为139.93亿元。业务招待支出为1689.65万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仅为0.12%,远低于同业内各大型国企。

国有企业是国家泛市场化的延伸,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其盈利收入应对政府财政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然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2012年度中央决算报告显示,当前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较低,其上缴的利润中又有90%返回到了国有企业中使用,这让国企实际上缴财政的利润微乎其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国有企业利润收入为2.1万亿元,但上缴体现于财政收入中的仅900亿元。更耐人寻味的是,在上缴的红利中,绝大部分返还用于国有企业的再投入,而非公共物品提供等民生投入,这部分再投人中就包含了国企庞大的业务招待支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当前我国部分大型国企的业务招待支出增长率已远超企业的发展的速度与业务规模的扩展速度,完善对国企的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的监管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三、对国企业务招待费规模超支的成因分析

通过分析部分国企的财务报表。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国企业务招待费均有或多或少的超支现象,部分大型国企的超支数额还特别巨大。对此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国企业务招待费用的超支有其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

1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相对滞后。未能充分激发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从近几年企业的发展进程来看,国有企业无论在人员编制、市场拓展和业绩提升上都超过了大部分民营企业,但在管理模式的创新性改革上,国企却并未处在领先地位,大部分国企在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上,其深度与广度相较于部分创新性民企还较为滞后。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要约束是其《经营目标责任书》,这一约束形式在奖惩制度的制定上还不够完善,无法促使企业经营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降低经营成本,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支出规模,间接造成了国有企业业务招待的支出规模偏大。

2 国企业务招待费的列支项目等管理办法缺位

我国政府在业务招待费的支出管理上规定较少,在列支项目和具体的支出比例、支出总量上都未做出具体的规定。特别是在业务招待费列支项目方面,中央有关部门并未出台详细的规定,而地方政府则主要将对企业的管理放在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上,也未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做出详细的说明。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钻了政策的空子,利用当前对业务招待费在适用对象界定与列支项目不明确的漏洞。将会议费、业务宣传费与业务招待费相混同,以场地占用费、租车费、参观费、餐费等进行列支。这都人为地造成了业务招待费列支范围的混乱与规模的超支。

3 国企对业务招待费的管理方法较为单一。不能很好的控制支出规模增长

当前我国国企在业务招待的支出管理上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确定一个部门为业务招待费的具体管理部门,实行“一支笔”审批,对业务招待支出进行统一安排,并统一向财务部门进行结算:(2)指定固定场所,专门用于企业的业务接待并由指定场所定期向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结算;(3)将业务招待费指标分解包干使用,根据各业务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测算确定各业务部门年度业务招待费的使用指标,指标下发后,将与本部门的绩效工资相挂钩,超支的部分由部门绩效工资予以弥补。这也是当前国企较为流行的业务招待支出管理办法。对于上述三种管理方法,在业务招待支出的管理上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都不能很好地控制业务招待支出。第一种管理方法使得招待费管理部门权力过大,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失衡,业务部门可以以行贿、回扣等方式巴结招待费管理部门,以争取更大的业务招待支出预算,从而造成了业务招待费的超支。第二种指定招待场所的方法效率较低,未将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入到业务招待工作中,易导致“高消费低接待”现象的发生。而第三种管理方法则易造成招待费指标分配的不准确。业务量大的部门往往无法得到与本部门业务量相匹配的指标。而业务量小的部门其业务招待配额则有过剩。

4 业务招待费支出预算缺乏约束,报销管理上较为松弛

大部分国企在制定企业年度预算时都会规定招待费的支出比例。但却没有与此相匹配的预算定额“硬”约束。因此。在实际业务支出时就伴随着较大的随意性,企业为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招待形式也多种多样,这其中就不乏夹杂着国企管理人员的个人消费,公款私用。在业务招待费用的发票管理过程中,只要企业人员能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招待事项的真实性,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税务部门就会认为其计入业务招待费合法合规。但这就给部分企业和企业人员虚开发票、虚报招待事项、滥支乱报提供了便利,部分人员把个人费用隐藏于企业招待宴请的名目之下。将个人消费的食品、礼品藏匿于企业业务送礼的开支中,弄虚作假,将虚报的业务招待费用于其他违规支出中,虚增了企业的业务招待费。

5 当前税法对业务招待费扣除比例的规定无助于激发国企缩减招待支出的积极性

根据上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国企业务招待费支出的绝对数额确实偏高;二是国企业务招待的支出比例“低于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予以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在目前我国没有对业务招待支出限额做出更详细规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都将招待支出的上限定为当年营业收入的0.5%,这其中也包括各大型国企。在此基础上,国企就将维持本企业垄断性的市场份额与销售收入的不断增加作为巨额业务招待开支的绝佳托词。而这归根结底,则归咎于目前我国税法对业务招待费在扣除比例上的规定不健全、不完善间接导致的。因此,如何改革我国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法,激发企业“增效减支”的积极性,将是我国国企与税制改革的重点。

6 当前税法对业务招待费在真实性管理上所做规定还有待加强

根据《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解读及适用指南》,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管理一方面有赖于完善申报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对真实性容易出问题的项目加强纳税检查。其实质在于保证业务招待费用的真实可靠,相关凭证资料只要对证明业务招待费的真实性是足够的和有效的即可,并不严格要求提供某种特定凭证。但这就为企业员工虚开业务招待费发票提供了便利。由于企业赠予业务往来客户的礼品开销与相关的接待费用,只能取得购买礼品与接待发票等特定凭证,而凭证却无法证明接受礼品或接待服务者与企业存在着必然的业务往来。税法也未严格要求企业在送给客户礼品或请客吃饭时要求有关人员签字以证明业务接待事宜的真实性,这就给税务部门的税务稽核增大了难度。

四、促进国企业务招待费“增效减支"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造成当前国企业务招待费超支的主客观原因进行详细分析,笔者尝试着从国企自身的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完善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1 加大对国企员工的教育力度

首先,国企的经营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控制业务招待费规模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国企招待费超支问题的严重性,以身作则,时刻按照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改变工作作风,降低业务成本,杜绝奢侈浪费,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上。其次,要时刻注意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促使业务人员主动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与影响,在实际工作中自觉将企业的业务招待与个人消费接待区分开来。最后,则是国企应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集中教育培训,学习创新的业务招待方法,更新业务招待理念。提升企业业务接待的效率与质量。

2 出台具体的政策法规明晰招待费的列支项目

在这其中,应首先明确界定业务招待费的支出对象,规定只有跟与企业有业务往来但在本企业无控股、参股的单位之间的正常业务招待费用,方能计人业务招待费中,对于与在企业控股、参股的单位企业所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则不能列入业务招待支出。其次,是要对业务招待费的列支明细进行确定,具体上,应包含业务招待就餐费、特殊业务招待费(如参观门票等发生的费用)这两项,而对于在业务招待洽谈会期间产生的费用,含会议费、差旅费(含住宿费用)、礼品费等等,应分别列支在会议费、差旅费等项目下。

3 创新业务招待费规模管理的新举措。提升企业“节支增效”的积极性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在现有业务招待费的营收占比上确定一个年度使用额度,并在此基础上规定一个浮动系数,分为上浮和下浮两种。该浮动系数与企业的年度应交税费、利润收入和国有资本增值情况相挂钩。在国企超额完成本年度的利润、税费上交任务与国有资产增值指标情况下,允许其按照规定的上浮比例增加年度业务招待费预算限额:而对于未完成经营任务与国有资产增值指标的国企,则要按下浮比例下调企业的业务招待预算限额。这一奖励制度可以有效遏制我国国企高速增长的业务招待费与其经营业绩不相匹配的发展趋势,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税务部门可以对那些业务招待费未超支的企业,在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节支额的一定比例予以扣除,促进企业节支的积极性。而对于招待费超支的企业,不仅要在计算所得税时进行税前调整,还应对其超支部分以超额累进的形式加征“业务招待费特别调节税”,分段计税,累计征收,其征收比例不得低于超支部分的5%,但也不得高于超支部分的30%,以督促国有企业在业务招待费管理上加强自身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4 加强对业务招待支出费用的真实性管理

就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业务招待支出是各国公司税法中滥用扣除最严重的领域。因此,如何合理区分业务招待与个人消费,加强对业务招待的真实性管理就成为了各国政府对业务招待支出监管的一个顽疾。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在业务招待费报账时加入一个特别凭证,即为业务招待支出新增一种特殊发票,此发票有别于普通发票,需业务接待双方签字盖章后方能生效。税务部门在发现发票上的关联企业并不存在相关业务关系往来时,也可进行追溯,这也便利了相关部门对业务招待支出的稽核工作。个人消费由于只能开具普通发票,且没有单位的公章证明。进而无法通过业务招待费向财务部门报账,这就严格地将个人消费与业务招待费区分开来。

5 对国企业务招待方式进行进一步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业务招待的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其中既有花天酒地的奢侈腐败,也有清新节俭的超凡脱俗,而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的选择。而国企作为国家政策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享受者与管理者,更应选择后者,而这就需要国企对义务招待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如可将传统的宴请吃饭、KTV改为请客喝茶。国企还可以在一定时间段内将需协商的事务分类汇总,定期组织相关单位与企业召开业务洽谈会,将需协商的问题与分歧一并解决,洽谈会所需费用列支在会议费或销售费用项下,这也可以降低业务招待支出的规模。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7)

一、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应的地方法规。《规定》的实施是加快培育劳务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深化劳动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劳动部门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精心组织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当前工作的重点是按照《规定》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相应的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已经出台地方性待业保险法规的,要做好与国家《规定》的衔接工作。

二、强化待业保险工作与就业服务体系的联系。待业保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待业职工再就业。各地劳动部门要按照《规定》的要求,充分发挥就业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在保障待业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为他们再就业提供全面服务。劳动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具体管理和实施待业保险工作,主要职责是:拟定本地区待业保险工作规划与政策方案;组织管理待业职工并进行登记、建档、建卡和统计;筹集、管理待业保险基金,发放待业救济金;具体承办当地待业保险基金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织待业职工开展转业训练,扶持指导生产自救;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就业服务机构内设置待业保险专管机构或专职人员,把对待业职工的管理、服务和待业救济金的发放纳入劳动工作“一条龙”的服务中,使待业保险与转业训练、职业介绍和生产自救等项工作相互衔接,紧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加强待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按照《规定》的要求,抓紧修改、完善待业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财会管理办法和基金预决算制度。要加强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待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并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待业保险管理费。要配备专职财会管理人员,在提高其业务素质的同时,着重教育他们奉公守法,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协助做好待业基金委员会的建立工作。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的财务检查要形成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法乱纪者依法严肃处理。

四、管好用好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要抓紧拟定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提取和使用办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提取比例,应该按照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基金的承受能力确定。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的使用必须设立专账并严格管理,投放前应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的权限申报、审批。要经常检查这两项费用的使用情况,不断总结交流经验,保证较高的使用效益。

生产自救费一般实行有偿使用,可用于扶持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增加其吸纳待业职工的能力;也可以与经济效益较好的其它企业联办生产自救项目,但严禁搞风险性投资。转业训练费主要用于组织待业职工和企业下岗人员开展转业训练。对确需建立就业训练中心且资金不足的,经核批可予以适当补助,用于改善训练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待业职工参加转业训练,若负担费用确有困难的,经批准也可以适当补助。

五、努力做好待业职工再就业工作。随着待业保险范围的扩大,待业职工再就业问题将日益突出。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要认真测算扩大实施范围后可能出现的待业职工数量与结构变化情况,做好接收待业职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要总结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采取积极措施为待业职工再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对就业困难的待业职工,在企业招用他们时,可将其应享受的待业救济金部分或全部拨给用工单位,作为支付工资的补贴;对已领取营业执照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的,也可将其应享受的待业救济金部分或全部一次性支付给用工单位或个人,作为扶持生产经营的资金。

六、使用待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改革。在切实保障待业职工生活并帮助他们再就业的同时,可根据待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将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可以用适量的待业保险基金扶持关停并转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产。对撤销、解散和停产整顿的企业,职工基本生活确无保障的,适当发给救济金,帮助其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对上述企业以及合并、兼并的企业确实需要组织职工进行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的,可适当给予扶持;对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开辟新的生产经营项目,由于启动生产资金不足确需扶持的企业,可适当借予部分资金。

还可以用部分待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对实行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合理劳动组合、择优上岗等改革形式的企业,其下岗人员基本生活确无保障的,可适当 发给救济金;对需要发展第三产业安置富余人员的,可适当借予生产自救费或使用适量资金作为企业向银行贷款的贴息;对组织下岗人员开展转业训练的,可适当拨付部分转业训练费。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8)

(一)业务招待费概念。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等活动中用于接待应酬而支付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业务洽谈、产品推销、对外联络、公关交往、会议接待、来宾接待等所发生的费用,例如招待饭费、招待用烟茶、交通费等

招待费具体范围如下:(1)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宴请或工作餐的开支。(2)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赠送纪念品的开支。(3)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旅游景点参观费和交通费及其他费用的开支。(4)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而发生的业务关系人员的差旅费开支。简言之,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围界定为餐饮、住宿费(员工外出开会、出差,发生的住宿费为“差旅费”)、香烟、食品、茶叶、礼品、正常的娱乐活动、安排客户旅游产生的费用等其他支出。

(二)业务招待费与几个概念的区别

(1)会议费。开会也要发生餐费、住宿费、礼品费甚至旅游支出,但不能作招待费,因为它完全是公司内部员工间发生的,为此需提供证明材料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等,才能作会议费处理。

(2)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是指支付给职工的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职工误餐补贴、及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的医疗费,以及按规定发生的其他福利支出,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和独生子女费等。这部分支出可能是外购商品发给职工,或自己生产的产品给职工,也可能是公司替职工承担某些个人消费支出。即使有货物销售发票、餐饮发票等法定票据,因不能作业务招待费,因这部分支出不是用于公司的外部公务活动,是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支出。

(3)业务宣传费。业务宣传费是指企业为了向外界宣传企业的形象、产品标识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印刷品、视频材料等。如外购礼品用于赠送,作业务招待费,如果礼品是纳税人自行生产或经过委托加工,对企业的形象、产品有标记及宣传作用的,也可作为业务宣传费。

(4)回扣、贿赂、个人劳务费、佣金。回扣、贿赂用于公务应酬,也是经营活动发生,但不能作为业务招待费,因其为非法支出,并且不能取得合法有效票据。个人劳务费、佣金是针对某项确定的事件而言的,往往是先提供了服务后才支付,支付标准相对确定,并且一般都有合同或协议,不属公务应酬。譬如销售产品佣金,就是对非本公司职工按销售产品的收入而给予的提成。

二、为什么要控制业务招待费

(一) 会导致社会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助长社会奢靡之风

公务应酬,往往要在餐饮、娱乐场所进行,并且企业为了被接待人员满意,接待的场所也越来越高档,在吃喝玩乐、灯红酒绿中相互攀比,使得大量的社会财富被消耗掉,将有限的社会资金,用于非生产性支出,不利于社会扩大再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会占用企业宝贵的流动资金,加大资金成本,增大亏损

企业的招待费太多,无节制的随意发生会占用宝贵的流动资金,特别是很多企业还贷着款的情况下,每一分钱都是有资金成本的,它会加剧公司资金的紧张,影响企业职工心理的不平衡,侵占企业宝贵的利润。“挣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推沙”,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为获得一个订单,一个项目,往往和对手杀得血淋淋的,到手的订单或项目利润已非常薄,一不小心就会亏。既然收入有限,支出就不能无限制,就必须重视招待费花销的效果,投入必须小于回报。

(三)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

企业的业务招待费会导致利润减少,从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导致所得税的减少。为防止企业无节制的招待费开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作出规定,只能按招待费实际发生额的60%,并且不超过营业收入5‰的额度抵减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控制的方法

(一)审批控制。发生招待费之前,应事前书面审批(当然电子邮件也可),填写业务招待费费用审批单,审批单上应包括这样几项内容:招待时间、地点、招待对象、公司参陪人员、招待标准、实际发生额、招待原因、超标原因、备注、经办人、审批人。一般情况下在招待发生前应事前审批,由招待的部门提出,经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审核签字、总经理批准后执行。除非实在条件不许可{如总经理不在办公室或客户方面原因},来不及办审批手续,由招待的部门负责任人提出,按书面审批单上的事项电话报财务部登记并经总经理电话同意后方可执行,但报帐时需补书面审批单。招待费的审批强调“事前”,这是核心问题,否则审批就会流于形式,未经事前审批的业务费一律不得报销,该条纳入对财务人员检查和考核的内容。审批单在经办人报销时随相关票据一起交财务作附件。审批的分工上招待部门对业务费的真实性负责,财务部门对合规、合法性负责,总经理掌控全面。

(二)制度控制。(1)公司应根据不同的接待对象制定接待标准

餐费

执 行 对 象 标 准 审 批 权 限

招待重要官员、关系户 120-240元/人?餐。 总经理

较重要官员、关系户 100-160元/人?餐。 总经理

地方一般干部、外单位来人 20-60元/人?餐。 总经理

集团公司分支机构来人 30元左右/人?餐。 总经理

常 客 员工标准。 总经理

住宿费

执行对象 标 准 审批权限

重要官员、关系户 200-500元/天 总经理

较重要官员、关系户 150-350元/天 总经理

集团公司分支机构 按公司标准 总经理

常 客 在标准以内灵活安排 总经理

第(1)、(2)餐饮及住宿标准,根据物价的变化、企业的承受力不定期进行调整,调整标准时需向董事会打报告批准 。

送给客户及政府部门的礼金、礼品,送个人的劳务费、购烟等也作为招待费管理,按招待费程序办理相关事项。礼金、礼品、送个人的劳务费标准,由招待部门根据社会标准及业务性质,提出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办理完招待后,于付款时须取得发票及证明发票金额的菜单。发票、菜单(菜单上需加盖餐饮单位的章)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公司拒绝报销。

(3)外面出差一般情况不允许招待费开支;为避免先斩后奏,招待费不能采用签单,按期结算的方式。招待时须有公司两人在场,但无关的人员又要避免参加,以减少不必要开支。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9)

一、把责任作为一种信念去追求。

责任是一张网,维系着人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尽到了责任,社会就会和谐稳定。**现在注册大厅负责企业核名工作,平均每天核准五、六十个企业名称,再加上重名的、未核准的,每天要接待企业办事人员百余名。对待企业办事人员,他总是把为人民服务、为企业服务的责任作为一种信念去追求。因此,在每次接待咨询、受理业务时,始终能够把政策说清、手续讲明,让每一位办事人员都感到满意,人们都亲切的称核名窗口为“和谐窗口”。

二、把责任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

每个人或许有着不同的理想,理想也是人们美好的向往。把责任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其中有苦也有乐,但最终收获的是快乐。当教师把学生送入重点学校,他是快乐的;当警察抓住坏人,他是快乐的;同样,每为企业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难题,他也是快乐的,这就是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在他所从事的名称核准工作中,经常有县里的企业前来核名,由于道途较远,赶来时经常就快下班了。针对这种情况,**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定,只要是县里来办事的企业,就是到了下班时间,也要把事情办完,不能让企业白跑。每当一天工作结束,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时,他总爱用一句话总结一天的工作,那就是:“累并快乐着”。

三、把责任作为一种意志去追求。

企业接待工作总结篇(10)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配备指的是,当建筑施工企业承揽一个工程项目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特点,进行岗位设置和职责划分,并在综合预算项目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具体人员安排,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生产和经营财务目标的实现。

工程项目直接成本一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薪酬待遇属于人工费的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经营财务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对各项成本的有效控制上,因此薪酬待遇总额必须在项目成立之初就给以充分考虑。而薪酬待遇与人员配备数量有正的相关性,本文以薪酬待遇为基础,同时考虑项目总成本,进行项目部人员配备的数量公式设计。

一、人员配备公式设计的出发点

1.保证工程项目经营财务目标的实现

绝大多数工程项目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一定的经营利润,即经营财务目标,因此,公式设计首要出发点,也是保证工程项目经营财务目标的实现,即人员配备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人员的薪酬待遇总额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2.充分发挥薪酬待遇的各项作用

薪酬的设计一般应具有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等特点,并且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这些要求更加重要。因此,在薪酬待遇总额限定的基础上,人员配备必须保证单个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具有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

二、人员配备的具体公式设计

1.公式的设计思路

按照上述公式设计的出发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配备公式设计的基本思路如下:第一,明确工程项目的总造价。按照工程概算的一般规则,结合工程签订的合同,计算出项目的总造价。第二,估算工程施工期间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总额。依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参照企业或行业与之类似的已完工、已结算、实现了预期利润的项目,估算工程施工期间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总额。第三,估算实际工期。在工程合同约定的工期基础上,参照企业或行业与之类似的已完工项目,估算实际的工期。第四,计算月管理人员薪酬总额。由上述结果,计算实际工期内的月管理人员薪酬总额。第五,计算项目必备主要负责人员的月薪酬总额。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保证薪酬主要作用的前提下,计算必备主要负责人员的月薪酬总额。第六,确定其他配备人员的平均月薪酬总额。同样是在保证薪酬主要作用的前提下,确定其他配备人员的平均月薪酬总额。第七,计算人员配备数量。用“实际工期内的月管理人员薪酬总额”减掉“必备主要负责人员的月薪酬总额”,计算“其他配备人员的月薪酬总额”,结合“其他配备人员的平均月薪酬总额”,计算最终的人员配备数量。

2.公式的一般表达式

根据公式的设计思路,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人员配备公式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各符号的含义分别是:Y,工程项目配备人员总数;X1,工程项目总造价;a,“施工期间管理人员薪酬待遇总额”占“工程项目总造价”的经验百分比,通常在2%-4%之间;X2,工程项目的合同工期;b,工程项目合同工期的调整系数,通常在1.2-1.6之间;X3-,工程项目项目经理的月薪酬待遇总额;N,工程项目的必备副职人数;c,工程项目副职月平均薪酬待遇总额占“项目经理的月薪酬待遇总额”百分比;X4,工程项目的其他配备人员的平均月薪酬总额,需保证薪酬待遇的各项作用。

三、人员配备公式的实证计算

1.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某建筑企业的一个工程项目基本情况是:住宅楼,全现浇结构,14层,20栋,总造价284969000元,合同工期18个月。

2.运用公式进行实证计算

由工程项目基本情况可得到以下数据:X1,284969000元;a.该类项目按照3%计算;X2,18;b.该类项目调整系数,按照1.4计算;X3,为了保持薪酬的各项作用,项目经理的月薪酬待遇总额,按照行业估算宜定在25000元,即年薪30万元;N,按照建筑行业和企业通常做法,项目副职设置人数为4;c.为了保持薪酬的各项作用,设置为80%;X4,为了保持薪酬的各项作用,定为8333元,即年薪10万元。

由以上数据,计算配备人数如下:

四、人员配备公式的不足及改进

本文的人员配备公式,只进行了初步的数量计算,没有考虑到企业现有人员的基本素质情况、人员配备中常见的岗位合并和调整情况以及后续的人员培训以满足实际工作情况等因素。改进的方法根据行业和企业经验,是设计一个调整因子,对计算结果乘以调整因子进行调整计算。

参考文献:

[1]罗长武,郑文力.人员配备与岗位目标实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5

上一篇: 离职证明书 下一篇: 学校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