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4 14:49:45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1)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9.003

〔中图分类号〕G203;D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9-0016-06

〔Abstract〕This paper built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government open data website based on the studies about government website evaluation and government open data evaluation.By taking 20 American 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al open data websites as a sample,this paper got the index data and score by experts and obtained the overall evaluation results through BP algorithm of neural network to compare the experts scores for getting the requirement of error precision.So it could test and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way to evaluate the government open data website and could supply a scientific,rapid and accurate system to evaluate the government open data website in the future.

〔Key words〕neural network;government open data;website evaluation;America;BP algorithm

政府数据是由政府部门或者政府相关机构在管理公共部门得事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与信息。开放则意味着政府部门将这些数据与信息公开,并可以为任何人所浏览、下载和使用。政府开放数据包括,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部门报告、公共注册信息、气象、科研等基于公共目的产生的信息与数据。大数据时代,政府开放数据主要通过开放数据网站实现数据的开放,由此便于用户无碍的查询、检索和使用数据。因此,政府建立并完善开放数据网站,能够有效的提高政府行政办事的公平性和透明性,方便公众监督政府行为。

自2009年美国首先建立了政府开放数据网站――Datagov,目前,该网站已经了逾127 113项数据集,并不断有新的数据加入。其数据涉及20个主题,且可以通过各种分类进行排序。截至目前为止,美国已有40个州、48个市、县推出了开放数据网站[1],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对比来看中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成立的时间较晚,网站内容和功能的建设都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学者钱晓红等对比了美国、欧盟、英国政府数据开放网站的建设现状和现有的问题,认为我国网站还有大量基础性建设工作需要完善,比如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合理的元数据结构、服务功能等[2];侯人华等以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网站为例,从数据管理的视角,对数据的特点、采集、管理、利用以及优势这5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对本国的网站建设提供借鉴[3];陈美从数据保障机制着手,分析了美国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方式完善数据,建立保证体系,从而实现政府开放数据共享,为我国发展政府开放数据网站提出了建议[4];可见,大多数学者都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将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等国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发展历史、现状、特点、优势等作了描述性的分析,从而为提高中国政府开放数据网站水平提出意见。但是,较多的研究都集中于定性分析,缺乏从定量的视角客观的解析美国开放政府数据网站现状,而且这种对比研究没有一套标准的衡量体系,不具有全局观,因此研究出的结果也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

基于此,本文综合借鉴前人评价政府网站以及政府开放数据的评价研究,首先确定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体系指标。再以美国20个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网站为样本收集定量和定性指标的数据和专家总评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的BP算法确定总体的评价结果,与专家打分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可行性,为今后评价该类网站提供了科学、迅速、精准的评价体系。同时也构建了一种综合的、应用广泛的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体系。

1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过程设计

11神经网络法

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简写为ANNs)也简称为神经网络(NNs),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它的工作原理是仿照人脑的运作模式,具有并行处理机制和学习、联想、记忆等功能和强大的容错能力,这使它在环境知识的获取与处理中表现得相当出色,从而受到各学科学者的关注。BP神经网络模型是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一种,是一种通过多层结构来解决非线性问题的算法,这多层结构包括输入层、若干个隐含层和输出层[5]。本文构建四层网络结构,采用四层前向BP神经网络结构,包含两个隐含层,一个输入层和一个输出层。将训练样本输入网络进行运算,采用梯度下降法对BP网络进行训练[6],直到系统误差符合指定要求后,所得到的网络模型便是所需要的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模型,文中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训练神经网络并计算训练误差方法如下:

12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合理的指标选取是评价一个网站的重要前提,但是关于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因此,笔者将综合前人评价政府网站的评价体系,因为政府网站和政府开放数据网站都是政府举办的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服务性质网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并且结合政府开放数据的评价特点,总结一套适合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评价体系。

Cora Sio KuanLai等以用户接受和满意的视角构建了评价政府网站的四维度测试模型,包含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感知效率和社会影响,并对464名测试者进行问卷测试,通过技术接受模型检验,认为社会影响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7];Freida Palma等从系统质量入手评价政府网站,通过对比韩国政府网站和伯利兹城网站在网站性能、网站可达性、隐私保护及安全方面的差异,对伯利兹城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提高政府网站建设水平提供经验[8];A Vetrò等认为评价政府开放数据可以从可追溯性、价值性、延迟性、完整性、规范性、可读性和精确性方面考虑,并建立了一套数据集评价模型[9];国际开放政府工作组经过会议研究认为,政府开放数据从数据的特点出发,应该具有及时性、全面性、原始性、可获得性、机器可读、非歧视性、非专有性、无须授权(涉及隐私、安全和特别限制的除外)等特性,因此评价政府开放数据应该满足这原则[10]。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本文建构了5个维度下16个评价指标,这5个维度分别是网站规模、网站性能、网站体验、网站内容和网站影响。网站规模体现了网站资源丰富程度,它的投入大小会直接作用于用户的线索效率,是评价任何网站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网站总页面数、网站总链接数、Web对象数量来进行评价。网站性能体现网站在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投入,本文通过链路完整性、页面返回率和内链数指标进行评价。网站体验是用户在浏览网站过程中的主观反应,会受到很多因素的直接影响,本文通过连通率、下载速度、页面友好程度进行评价。网站内容是指政府开放数据网站公开、共享、可下载的内容,这项指标是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体系的独有且最基本的指标,是该类网站存在意义的基础,通过数据可获性、数据及时性和数据全面性进行评价。网站影响是指网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对外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本文通过被搜索引擎收录、访问量、网站评级、网站信任得分进行评价。具体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体系及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13评价过程设计

第一步:收集数据,依照上文构建的评价体系,选择合理的样本,通过软件抓取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样本数据。为让神经网络计算结果表现的更好,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集分为学习样本和测试样本,用来对BP网络进行学习与测试。

第二步:构建BP网络模型,确定BP网络参数。合理确定网络层数及各网络层的神经元数是成功应用BP网络模型的关键。为使神经网络更加可靠,本文选择隐含层数为2,采用4层BP网络来构建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模型。

本文建构的评价体系包含16个二级指标,评价目标是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由此BP网络的输入层节点数定为16个,输出层神经元个数确定为1,神经网络输出值即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评价值。我们采用常用的“试凑法”,即根据隐含层节点数的启发式规则,某一隐含层节点数m=log2n,n为神经网络中上一层的节点数,从而我们确定隐含层节点数第一层为4,第二层为2。根据以上分析,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确定为16―4―2―1。

关于BP网络参数作出以下设定:BP神经网络隐含层单元和输出层单元上的激活函数都取为logsig函数,隐含层神经元的传递函数和输出层神经元传递函数都采用S型对数函数logsig,初始权值取在(0,1)之间的随机数,学习速率定为075,期望误差为000010。

第三步:利用Python实现BP神经网络,并用训练数据进行训练。本文通过Python352软件平台开发程序,输入学习样本,读入网络参数,对BP网络进行训练。如果网络运行结果符合要求(训练达到预定学习次数或者误差小于期望误差),则网络训练成功。否则,就要调整网络参数,或输入新的学习样本对网络重新训练。

第四步:利用Pyhton程序对训练好的BP网络进行仿真测试。BP网络训练好后,还必须对它的精确程度加以检验。同样利用Python程序,将测试样本输入到训练好的BP网络中,检验测试误差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满足,则网络成功建立。如果测试结果出入较大,则要删除不理想的样本或输入新的样本重新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新的网络权值后再利用测试样本对网络进行测试[11]。

2政府开放数据网站应用分析

样本的有效性是确保评价科学合理的基本条件。为保证网络训练与模型的质量,为使原始数据更加准确、科学,笔者通过比较筛选,选取美国的20家地方网站作为实验对象,如表2所示,本文将其中前12个网站作为训练样本,后8个网站作为测试样本。

针对上文设计的体系指标,定量指标网站总页面数、网站总链接数和Web对象数量、链路完整性、页面返回率和内链数、连通率、下载速度通过软件Maxamine Web Analyst软件进行抓取,搜索引擎收录、访问量、网站评级、网站信任通过站长工具获取;定性指标包括页面友好程度、数据可获性、数据及时性、数据全面性以及最终总评由相关专家进行打分,获得最终的数据。为使数据符合训练过程的函数运算要求,加快训练网络的收敛性,必须首先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数据归一化结果保留小数点3位,如表3所示:

笔者选取表2中前12个样本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通过Python程序,输入预定网络参数,利用归一化处理后的训练样本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经过3075次训练后,网络误差达到预定阈值,其训练误差随迭代次数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得到网络输出结果与专家总评数据比较如表4所示:

结果表明,8组测试数据的网络输出与专家评价值误差均在设定范围之内,因此基于BP神经网络的政府开放数据网站评价模型训练和预测精度符合要求,是一个合理的、可行的、精度较高的预测模型。因此可以用来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且能够精准的模仿人类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准确的计算,避免人脑的在评价同一事物时会因为情绪的不稳定,而影响评价结果。

3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在政府开放数据网站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指标体系,通过软件抓取和专家打分得到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用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计算得出一个评价结果,将此结果与专家打分结果进行对比,它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表明BP神经网络方法不但能够高效、迅速的进行计算而且满足误差精度的要求,它能够通过非线性的方法考虑评价标准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新型评价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Open data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s:∥data.gov/open-gov/,2016-08-12.

[2]钱晓红,胡芒谷.政府开放数据网站的构建及技术特征[J].图书情报知识,2014,(3):124-128.

[3]侯人华,徐少同.美国政府开放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1,(4):119-122.

[4]陈美.美国开放政府数据的保障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3,(7):148-153.

[5]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设计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7-48.

[6]周瑛,刘天娇.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评价体系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2):55-59.

[7]CSK Lai,G Pires.Testing of a Model Evaluating e-Government Portal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J].Electronic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valuation,2010,(1):36-46.

[8]F Palma,SG Hong.Evaluating the Website Performance of Belizes e-Government Portal[J].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3,(5):986-993.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 能效 能效网络小组 需求侧管理 节能减排

一、德国能效网络建设基本情况

所谓能效网络,是一种新型的需求侧管理模式,一般依托电网企业等能源服务提供商,建立能效网络小组,激发社会用能单位参与或主动实施节能,从而普遍提高社会节能意识的服务性组织。能效网络建设通常都以为用能单位提供优质、规范、高效能效服务为宗旨,以激发用能单位节能积极性为目标,用能单位自愿参加,按照“政策引领、服务广泛、注重实效”为总体要求进行建设。

欧洲最早的能效网络小组始于瑞士,于1986年成立了第一个能效网络小组(简称LeeN)。随后不久,德国借鉴了瑞士的先进做法,并不断在能效工作上加大投入力度,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运作较为规范、颇具规模的能效网络小组,在德国的能效市场上每年可贡献约1%的节能量,这对于一个经济高度发达、节能减排工作长期开展的国家而言,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一般来讲,德国能效网络小组要求组内的企业成员数量至少10个,最多15个,平均活动周期为4年,要求每年每家企业至少在节能成本投入15万欧元左右,才能确保能效网络小组对该企业的工作取得实效。

德国能效网络建设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总结起来,具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不可否认,德国具有较好的社会环境基础,社会全员对节能环保的意识较强,节能需求量大。据预测,德国中小型企业中期(10年之内)可实现的能源效率潜力预计至少为20%-25%,平均每年可达2%以上。

第二,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德国的节能工作范围不单纯指包括节约电力或电量,还包括节约燃料、供暖,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内容。德国政府在制定节能指标和评价节能效果时,通常都会考虑上述各项内容。

第三,企业自身节能意识强烈。德国能效工作主要来源于企业的自身需求,大量企业对如何通过能效工作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形象非常感兴趣,主动申请加入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政府也对企业能效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制定严格的要求和鼓励政策,比如要求企业在筹划建厂的时候,就要明确估算通过哪些节能措施(余热发电、锅炉改造、无功补偿、双蓄技术、绿色照明等等)实现能源效率的提高。此外,德国国内不少能效咨询公司也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动员,有效提高了能效市场的活跃度。

第四,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德国能效网络小组基本由各地区不同的运营商在牵头运作,这些运营商基本都是市场化的能源咨询公司。运营商遵守节能市场游戏规则,对加入小组的企业签署意向书或者合同,成员企业要缴纳“会员费”,用于维持日常小组的各项会议、咨询诊断、现场参观等活动,平均每个企业每年的会员费大约在4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五,德国电网公司主要扮演的角色。在德国,电网公司主要是能效网络活动的协调者和参与者,主要利用自身资源,帮助各能效咨询商招揽企业客户,并参与小组具体活动,与咨询公司共同协商咨询方案。简单一点说,这点跟国内电网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化运作模式下,电网公司不仅是对自己的节能服务公司负责,还有责任对社会其他节能公司招揽生意,开展活动,共同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第六,内部运作规范,流程清晰。德国能效网络小组的工作在周期内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初步咨询阶段和能效网络小组阶段,前者主要是识别企业现有的节能潜力,后者则是实施能效网络小组会议、确定节能方案等。每项工作流程清晰,各方责任明确,充分重视并发挥小组的团体凝聚效应,咨询师、行业专家提供诊断咨询服务,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在工作结束时基本会对能效服务工作表示满意。

二、中德之间能效网络工作开展的差异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中德两国能效网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不难发现如下几个异同点:

第一,驱动因素不同。德国能效工作更多是社会、企业自身需求驱动,较为主动,相对容易与能效运营商达成一致意见,便于开展工作,也愿意为此支付相应的费用;而中国当前能效网络工作的开展动力,更多是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行政压力,比如国务院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10%”的总体目标。

第二,涉及责任主体不同。如前所述,德国能效网络小组一般是由电网公司牵头搭线,把感兴趣的企业介绍给能效咨询公司,具体活动开展则是由能效咨询公司牵头,邀请成员企业加入,必要时聘请能源研究机构专家参与小组活动,最终是能效咨询商对成员企业的节能效果负责。而目前国内能效小组基本都是以电网企业牵头,对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负主要责任,还没有承担起类似德国的能效咨询商的角色。

第三,活动开展流程不同。德国的能效网络小组一般以三、四年为活动周期,期间通过初步咨询和定期小组活动等形式,形成固定的工作流程,在周期内基本由成员企业轮流做东,召集组内成员参观企业能效工作进展和成果等。反观国内能效网络小组,目前国内大多省份的能效网络工作还未形成固定模式,以完成年度指标为前提,活动周期也限定为一年,且组织较为松散,活动形式单一,电网企业提供的咨询指导力度不够,亟待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第四,业绩评价和考核方式不同。德国能效网络小组也会帮助各成员企业诊断节能潜力,制定节能目标,但不会因此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不会因为没有达到目标受到来自政府或上级单位的批评处罚。打个比方,就好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没有拿到金牌,不会受到体育总局的惩罚一样。然而,当前国内电网企业在该项工作的评价方式上,则是接受国家发改委的目标责任考核要求,并进一步分解下达到各省市,设立节能指标并监督工作开展。

三、国内电网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主要问题

总结上述各项差异,笔者认为,目前国内电网企业在开展能效网络工作时存在如下三点主要问题:

第一,能效网络小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模式,基本处于被动接受完成上级任务指标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未建立统一规范的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流程和标准,小组活动缺乏有效指导;未形成闭环的活动机制,工作衔接性和成果延续性较差;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手段,各地市小组的活动动力不足;未形成有效的培训机制,小组成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未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小组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和经验积累,等等。

第二,未清楚掌握省内各大企业的节能潜力,不利于制定三到五年内的节能指标。根据德国实施经验,能效网络小组一般要制定几年内的节能指标,比如,四年内实现5%的节能,要进一步分解到每年、每个企业头上。这要根据每个企业的节能需求和每年的节能量进行估算,因此,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国内、省内企业,尤其是重要客户的节能需求,这一点对后续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

第三,“节能减排”的社会环境尚未成熟。受制于整体经济形势和缺乏发展思路影响,很多国内的用能企业还在为生存、发展大伤脑筋,企业中很少有像德国企业那样,设立专门的能效工作负责人角色,大张旗鼓地推动节能环保工作。政府部门最近几年大力宣传节能环保,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甚至节能补贴等优惠措施,但在地方的实施情况不甚理想,尤其是在政策落实的细节上,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工作,比如,如何认定节能成果、如何开展考核评价等。

四、对未来国内电网企业开展能效网络工作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参考德国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能效网络建设工作:

第一,明确各方责任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职责,电网企业首先应明确自身定位。首先电网企业应承接国家政府部门和上级单位的政策、指标要求,建立省、市两级工作体系,对口指导和协调各地能效网络小组工作有序开展。“指导、协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未来几年内的能效工作规划、统筹分解全省能效指标、统一规范能效工作流程和标准、组织开展能效培训、制定并明确能效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其次,社会用能企业主要响应能效工作号召,参与能效网络小组活动,服从能效网络小组工作要求,并根据需要邀请小组其他成员来本企业参观交流经验,过程中与节能服务公司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合作,以节能项目形式完成节能指标。

第二,电网企业自身应对内加强指导和协调,逐步规范能效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能效网络小组管理办法,明确各方责任和工作流程、工作开展具体内容和要求(如组织形式、活动方式、资料模板、成果展现、成员意见反馈等)、激励和保障机制等;加强培训和交流,聘请专家开展培训、定期组织各地市能效小组交流,同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加强经验、成果管理,做好企业间的经验成果分享和管理;加强能效指标管理,明确公司内部重点节能领域(如降损、无功补偿、绿色照明等领域)和工作方式;同时在摸清全省节能潜力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节能指标,确保超额完成国网分配任务;加强激励机制,将能效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3)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更新,人类社会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其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全球性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对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就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利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些经验。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1、建设专门的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建设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目前教育者的当务之急。自199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网站建立,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声音和阵地。大学生在这些红色阵地上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且在网站上组织学习并讨论《资本论》、《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另外,“党课风采”、“支部建设”、“优秀马列论文”、“在线答疑”、“革命歌曲”等都成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可以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从而有利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内容上,比如“两课之窗”、“求是专栏”、“业余党校”“网上爱国主义影视”、“咨询热线”等都可以开发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专业场所。一方面高校要增强网站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网络的监管。为此,还必须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技术维护中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层面支撑。技术中心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网站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

2、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校园BBS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窗口,应高度重视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为此应注意三点。一是坚持客观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作出选择。使主流信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从而不断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二是坚持疏堵相结合。以疏为主,开展交互式活动,如邀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就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促进沟通,释疑解惑,消除矛盾,兼顾封堵。要加强网络监控,及时防堵网上消极负面信息,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三是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心理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网上交流的隐秘性、自由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为此,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塑造大学生和谐个体。首先,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网上专区。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专题调查和网络心理问题大讨论,着重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行网络交流。尝试运用网络视频,并配之以必要的动漫、音乐,增强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的趣味性、实效性。其次,高校可建立大学生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这有利于思政工作者及时调取资料,跟踪反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烦恼,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各方面的压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的特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启发引导式,由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观看央视网络视频中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拍案说法等节目,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让大学生自主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信和提高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同时,要重视情感教学,适当地运用网络技术,以独特创新的界面吸引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融互动,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力。

2、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网络化。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增强说服力。紧紧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少、与人交往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开设理论研究、时事辞典、党建园地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栏目,积极向大学生传达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媒体等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道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大学生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如责任心缺失、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等。随着互联网在大众中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在网络使用中产生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要倡导网络伦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要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识别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同时政府和学校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信息过滤,坚决把网络消极、迷信、黄色等不良内容抵制在学术视野之外,把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1、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面对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政工知识、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课件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各个方面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制定高效的培训计划和科学的学习制度,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使他们既注重专业素质,又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集知识、能力、技术于一体,不断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适当引进专业精干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入到政工队伍中,真正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技术上精湛、心理素质好的高水平政工队伍,学会并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的价值观更符合时代特点;运用QQ或者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师长的呵护与关爱;为大学生释疑答惑,引导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网上行为和道德,切实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增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2、要鼓励政治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最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而个人建立的网页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平等而被他们所接受,高校应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为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或博客创造条件或提供便利。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他们从事网上思政教育提供便利。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个人主页这个网络创造的机会,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使网络成为师生倾诉苦乐、宣泄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了解他们真实的情感,掌握他们关注的焦点,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运用网络载体的特有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开拓创新,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4)

当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信息飞速更新,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因具有受众广、时效强、多功能、交互式、全球性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对于知识密集的高校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关注。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这就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坚持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第一,建设专门的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站。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自1994年4月16日清华大学汽车系学生自发建立了一个名为“红色网站”的思想教育网站之后,我国国内相继有“马克思主义之家”、“红色中国”、“红色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之窗”等一大批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的网站建立,逐渐掀起了一股网上思想教育的浪潮。大学生在这些红色浪潮中学习马克思主义,讨论社会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且在网站上组织学习讨论《资本论》、《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等重要著作。另外,“党课风采”、“支部建设”、“优秀马列论文”、“在线答疑”、“革命歌曲”等都成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可见,建设一个优秀的网站不仅可以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而且还有利于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更好的发展、使用网络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增强网站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网络的监管。为此,还必须成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技术维护中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实现提供强大的技术层面支撑。技术中心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网站的信息,最大限度的防止有害信息进入网站。

第二,加强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这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校园BBS是大学生交流思想、发表意见、抒发情感的窗口,因此应高度重视对校园BBS的舆论引导。一是坚持客观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全面、客观地传递信息,引导大学生自主地进行判断和作出选择。引导大学生发表积极进取的留言,同时删除消极落后的言论,使得主流信息健康向上,充满活力,从而不断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二是坚持疏堵相结合。以疏为主,开展交互式活动,如邀请学校领导、专家学者、成功人士就焦点问题发表看法,促进沟通,释疑解惑,消除矛盾;兼顾封堵。堵是为了更好的疏,要加强网络监控,及时防、堵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防止大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三是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大学生自身的网络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大学生发现消极信息,要及时劝阻,并向管理员和有关部门报告,共同维护网络环境,以保证BBS健康有序运行,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大学生对不良信息要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立场,不信谣、不传谣,规范自身网络行为,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第三,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心理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的满足程度,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的形成过程具有统一性。网上交流的隐秘性、自由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因此,应首先从大学生的心理入手,寻找突破口,并应用网络手段,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从而使二者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最终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提供可能性。为此,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网站建设,塑造大学生和谐个体。首先,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咨询网上专区。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专题调查和网络心理问题大讨论,着重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恋心理教育和网络人际交往心理教育,使贫困大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进行网络交流。尝试运用网络视频,并配之以必要的动漫、音乐,增强心理卫生知识普及的趣味性、实效性。其次,高校可建立大学生网上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这有利于思政工作者及时调取资料,跟踪反馈,随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烦恼,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各方面的压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并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二、必须坚持利用网络优势,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改革

第一,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等特点,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提出社会热点或焦点问题,如观看央视网络视频中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拍案说法等节目,增强教学的时代感、新鲜感,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让大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自信和提高表达能力,也有利于大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同时,要重视情感教学,适当地运用网络技术,以独特创新的界面吸引学生,增强教师与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的交融互动,既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又有利于增强教学活力。

第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网络化。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规律,使教材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增强说服力。紧紧抓住大学生社会实践少,与人交往少的特点,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特点,通过开设理论研究、时事辞典、党建园地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栏目,积极向大学生传达党和国家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新动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网络媒体等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三、必须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道德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许多大学生存在网络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范的现象,大学生网上人际交往的道德弱化现象普遍存在,如责任心缺失、冒名顶替、虚假欺骗和粗言恶语等。随着互联网在大众中影响力的与日俱增,网络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我们要把解决人们在网络使用中产生的各种伦理道德问题,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要倡导网络伦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以推动网络文明建设。要加大网络道德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明确现实道德规范在网络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识别和抵制网上不良思想意识的能力。同时政府和学校必须加强网络监管和网络信息过滤,坚决把网络消极、迷信、黄色等不良内容抵制在学术视野之外,把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必须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一,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面对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和要求,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网络政工知识、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理论研讨会、课件展示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各个方面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要制定高效的培训计划和科学的学习制度,加强对思政工作者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使他们既注重专业素质,又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集知识、能力、技术于一体,不断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适当引进专业精干的网络技术人才加入到政工队伍中,真正造就一支政治上过硬、技术上精湛、心理素质好的高水平政工队伍,学会并利用网络资源与优势,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使他们的价值观更符合时代特点;运用QQ或者电子邮件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他们能切身体会到师长的呵护与关爱;为大学生释疑答惑,引导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网上行为和道德,切实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增强网络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

第二,要鼓励政治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频繁,对大学生最了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而个人建立的网页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更容易使大学生感到平等而被他们所接受。高校应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为辅导员开设个人网页或博客创造条件或提供便利,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为他们从事网上思政教育提供便利。辅导员要善于利用个人主页这个网络创造的机会,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使网络成为师生倾诉苦乐、宣泄感情的一个重要场所。了解他们真实的情感,掌握他们关注的焦点,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经验都值得总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既要发挥传统优势,更要运用网络载体的特有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开拓创新,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商树松: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4).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5)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课堂,岗位是提高素质的基本平台。一是上下合力齐抓共管。按“党委合议把方向、机关对口搭平台、基层据情细培养、个人发展有目标”的原则,形成上下合力齐抓共管的人才培养机制。上级机关把网络知识纳入基层政工干部理论轮训、纳入个人自学计划当中,扎实抓好经常性的学习;针对基层政工干部工作任务重、自由支配时间少的实际,不断丰富基层政工干部提高网络素养的资料,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学习的质量效益。二是拓展途径多路并举。充分利用视讯系统、网络平台,定期开展网络知识专题讲座,不断深化基层政工干部对网络的理解,夯实网络素养理论基础;通过下发关于网络素养的辅导教材,提供给基层政工干部在岗学习的工具书,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借助院校培训、政工集训、政工日等平台,适当增加网络素养的内容,加强相关知识技能的辅导锻炼。三是科学安排注重实用。在普及基础网络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侧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基本套路、基本能力等内容的辅导,同时要加强网络意识、网络交往方面的能力培养训练,多安排一些经验介绍、典型示范、模拟练习等环节,确保一看就懂、学了就会、实在管用。

二、将网络素养纳入基层政工干部工作考评体系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6)

近年来,福建省市工商局运用高科技手段精确监管网络交易市场,制定电子证据取证规则,打造诚信网络交易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抓好准入监管,全市网络市场主体备案取得进展,已完成2000多家网络市场经营主体的备案核准工作,逐步建立“网络经济户口”。二是大力查处网络违法经营案件,运用监管系统软件排查案件线索,去年截至11月份,立案查处174起网络违法案件,案值554.3万元,案件性质涵括不正当竞争、商标侵权、虚假广告、消费侵权、无照经营等多种类型。三是积极开展行政指导,一方面进行网络经营之道,责令改正225起网络轻微违法行为,另一方面开展消费指导,受理调处312起网络消费纠纷。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了电子商务合同的监管和指导,如丰泽区12315成功调处了一起马耳他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转达的该国某企业与某企业的网络合同纠纷案件,为该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170美元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仅地区的各类经营性网站数量已达到3万多个,在国内某知名网络交易平台上开设的地区网店就有近2万5千家,网络商品成交额逐年增大。支持、鼓励和促进网络市场发展壮大,已成为工商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对工商局网络监管工作的主要感受

2012年初,市工商局在全省乃至全国工商系统范围内,较早地提出“开展互联网商务监管探索和实践”系统化工作理念

几年来,围绕总局、省局的部署要求,工商局逐步确立“以拓展监管为主要工作取向,以规范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以交易平台为主要监管对象,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监管手段,以行指导为主要监管方式”的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思路,坚持先行先试,努力拓宽监管领域,认真落实《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鼓励扶持并指导本地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及电子商务市场规范运作、合法经营,不断开发升级监管技术手段,创新网络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网络交易秩序规范有序,取得一定成效。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及其他几位总局领导先后多次亲临视察指导,周伯华局长两次做出指示批示,总局办公厅专门致函给予肯定鼓励,《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管理参考》、《中国工商报》、《新华网》等多次报道工商局相关工作经验,先后接待了170多批次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别的考察交流团队并承办了“中国-欧盟网络商品交易及相关服务监管工作研讨会”。他们的具体工作举措有如下几点:

一、定位准确,树立服务网络市场健康发展的工作理念

2012年,我国的网络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多数行政监管部门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监管更多地倾向于选择消极监管、被动应对、保守观望等思路。而市工商局清醒认识和深入研究网络市场发展趋势,全面解析监管难题和创新机遇,明确提出“以积极稳妥的监管和主动高效的服务促进网络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的工作理念,以“三个点”定位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切合网络市场发展趋势和国家监管政策取向:

一是以促进发展为立足点。对网络市场实施行政监管只是手段和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网络市场的发展。工商局着眼履行新“三定”规定,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服务、推动网络市场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地区的各类经营性网站数量已达到3万多个,在国内某知名网络交易平台上开设的地区网店就有近2万5千家,网络市场经营额不断提升。

二是以引导规范为切入点。“指导在先、柔性监管”,工商负责网络市场监管的领导和干部们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将行政指导柔性管理方式引入网络市场监管领域,合理运用解释、提醒、引导、规劝、建议等多种柔性方式,使经营者和消费者逐步了解规范网络市场经营行为的意义所在,消除经营者的抵触情绪,从而理解、支持和配合工商部门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工作,保障了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地推进,直到目前尚未出现因该项工作而引发的当事人投诉或社会反面舆论事件。

三是以诚信自律为归结点。督促推动经营者的自律意识和行为,最终促使网络诚信守法经营归于自觉,是工商局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的归结点。工商局依托“福建工商系统互联网商务监督管理系统(1.0版)’、“案管系统”、“工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等信息化载体,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网络市场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信用公示、信用预警、信用奖惩等制度,为有效提高经营性网站的诚信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规范运作,构建网络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几年来,市工商突出规范运作、重在监管实效,积极构建网络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一)形成一套科学扎实的支撑理论。系统地提出开展互联网商务监管工作项目规划,先后制订《互联网商务监管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互联网商务监管系统技术需求方案》、《互联网商务监管工作方案》等报告和方案,开展“互联网商务监管工作基础研究”、“工商执法工作中电子证据的提取和应用”、“网络传销违法行为动态及其监管对策”、“网络商标侵权行为特征及整治要点”等专题调研活动,形成较为全面、可行的和业务需求架构。工商局先后7次获邀参加总局网络及监管机制研讨会议,部分实践经验和工作理论被吸纳提升到全国性法制规范层面。

(二)执行一套系统完善的工作制度。先后拟定了《网络市场监管规则(试行)》和《网络市场经营主体备案管理规定(试行)》、《互联网商务监督管理系统操作规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电子证据取证规则》(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委托拟订的意见稿)、《网络市场监管工作绩效考评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及配套表格文书,进一步细化了网络市场监管原则、管辖权限、巡查方法、取证规则、督办协查机制、登记备案工作流程和绩效考评标准,为全市乃至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开展互联网商务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工商局还接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在上述工作制度基础上,论证设计全国工商系统网络市场监管工作体系架构建议方案,供总局领导及有关单位决策参考。

(三)组建一支专业有力的监管执法队伍。在福建省乃至全

国工商系统内率先设立网络监管大队,并接受福建省局委托在该大队基础上建立“福建省工商局互联网商务监测中心”,承担福建区域内网络市场的集中巡查监测及工商执法电子证据取证分析的技术支持职责,突出网管大队查办网络违法案件专业队、突击队、机动队、指导队的作用,突出监测巡查室在网络市场巡查监测、案件分流转办及督察督办等方面的作用,突出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室提供电子证据取证分析技术支持的作用,形成“巡查监测一一监控定位一一调查取证一一规范指导”一体化工作机制;各县级局和工商所相应成立专门的监管执法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形成市、县、所三级联动执法机制,为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执法力量保障。

(四)建立一个便捷管用的技术支撑系统。一方面根据福建省局委托研发“福建工商行政管理网络市场监督管理系统(1.0版),为全省各级工商部门开展网络经营主体准入监管、网络经营行为日常监测、网络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等构建了较为先进、高效的技术平台,并接受国家工商总局委托以该系统为蓝本代拟全国工商系统网络市场监管软件开发需求方案。另一方面在全国系统范围内率先参照司法刑事取证程序规范,研发配置了“数据硬盘高速复制机”、“电子数据在线取证分析系统”、“电子数据取证综合勘查平台”、“互联网违法经营案件现场勘查箱”等一系列电子证据取证分析专用设备,建成标准化的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实验室,制定执行电子数据取证分析规范流程,加强电子数据取证分析过程的技术性监控,运用高科技手段保证提取的网络侵权违法案件电子证据的客观、真实、合法,为复杂的电子证据提取和分析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网络违法经营者产生强大的技术威慑作用。

(五)推行一套积极稳妥的主体准入规范。监督指导网络交易服务平台经营者认真履行平台用户的身份审查登记和信息公示义务,落实《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平台责任制、用户实名制。印发《无实体网店登记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灵活应用国家赋予海西经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在福建省内率先探索推行无实体店铺网店的登记注册工作,根据网店经营特点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引导辖区无实体店铺网店的登记注册工作,根据网店经营特点适当放宽准入条件,鼓励引导辖区无实体网店主动前来办照,实现了网络经营主体准入制度的一次积极而稳妥的改革创新,同时采取主动引导、自愿免费的原则,指导辖区已办照的网络市场经营主体办理备案手续,颁发工商备案电子图标,建立健全网络市场经营主体经济户口数据库。

(六)创设一套科学灵敏的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法。市工商局依托“网管系统(1·0版)”,建立集中监测和分级巡查、定期巡查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网络市场监测巡查制度和网络舆情监控分析制度,运用高科技手段强化对辖区网络市场经营动态以及网络舆情动态的监测分析,创设性地编制《网络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及《网络舆情监控分析报告》两种固定形式的内部报告,深挖网络信息资源,为监管决策提供有益参考,为执法办案提供丰富的案源线索。

(七)运作一个规范高效的执法维权体系。一是建设运行网络消费维权体系,充分依托12315消费维权服务网络,积极受理和分流处置消费者有关网络侵权违法行为的咨询、申诉、举报案件,实现与“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和信息转化,提高网络消费维权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健全完善与企业联手打假维权体系,收集重点保护字号(商号)、注册商标及其权益许可使用情况、重点产品包装装潢等重要信息,建立健全网络重点维权对象信息数据库,完善互联网商务相关敏感信息自动监控和比对查证功能,实施网上重点监控和重点维权,目前已有安踏、特步等知名企业加入该网络维权体系;三是构建网络联动执法体系,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整体职能作用,适时组织专项执法活动,加强内外协调,构建区域性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异地网络案件协查移交制度,提高网络打假维权效能,有力打击辖区网络违法经营行为,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同时积极利用参加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业务研讨会的契机,就构建全国工商系统网络违法行为协查协办机制等问题向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建言献策,努力推动全国性网络联动执法维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三、对工商网络市场监管工作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从传统的集贸市场到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再到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市场,市场的变迁,见证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脱胎而出的历程。如今,有序、可信的网络市场环境业已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成为工商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问题。2009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8]88号)(下文简称“新三定”方案),在确定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责部分进一步明确指出,工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据此,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业已成为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工商要结合自身实际,迎难而上,补上网络监管的这一课,缩小我们与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网络市场监管方面的差距。

(一)整章建制,规范监管行为

2010年7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络市场监管规则已颁布,并于今年开始实施。我们必须以此为依据,借鉴市工商局在网络市场制度建设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符合法律精神又切合实际的工作制度,明确网络市场的监管范围和职责,进一步细化监管原则、管辖权限、巡查方法、取证规则、登记备案责任单位和工作流程,为全省各级工商机关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提供操作规范,形成市场巡查监测,线索分流转办等工作机制,有效地将网络市场主体巡查的方式方法、案件查办、登记备案等各项工作制度化,务求在取得实效的同时,确保执法行为的规范。

(二)积极探索,破解监管难题

第一,对于网络市场主体市场准入,可借鉴市工商局根据网络经营的实际特点,明确对于仅从事互联网上商品经营及信息服务、没有实体经营场所的经营者,户籍所在地与经营用计算机终端设备在同一辖区的,以其户籍所在地作为经营场所登记;户籍所在地与经营用计算机终端设备不在同一辖区的,以其经常居住地作为经营场所登记。同时,对网络市场主体登记后的备案制度做出详尽的规定。

第二,对于网络市场管辖权的确定,明确网络违法行为发生地包括实施违法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所在地和违法行为所侵害的经营者或消费者所在地,同时确定网络违法行为管辖地应当本着“利于查处、利于效率、利于规制”的原则,综合考虑案件的调查取证及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处罚的执行以及经营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情形。

第三,对于电子证据取证问题,可参照市工商局参照司法鉴定标准,建设电子证据取证分析室,建设用于拆卸、修复硬盘,调取、复制、复原、分析电子数据的规范工作台和清洁度100级的无尘操作室,并根据电子证据特点,配置专用取证设备,实现密码破译、硬盘不拆机复制、数据修复等常用功能,同时对每个操作台进行不间断摄像监控,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取客观、真实、合法的电子证据,保证证据效力的同时,进一步保证执法办案活动的合法、高效、公正。

(三)加快健全机构,落实监管队伍的步伐

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保障:一是完善机构。首先是配备业务骨干组成项目开发组,调研网络市场监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监管软件技术需求。其次是专设监管机构,在市局检查支队设立专门大队,专攻网络市场违法经营案件,又新增设监测室和鉴证室两个工作小组,承担网上集中巡查和复杂取证任务,并明确市、县两级检查支(大)队和工商所负责网络市场监管的任务,行政服务中心和各工商所开设专用窗口受理网络市场主体备案申请,形成三级监管网络。二是明确职责。出台《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方案》,确定工作目标、监管重点,细化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制定《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网络市场监管规则(试行)》和《省网络市场主体备案管理规定(试行)》,对有关巡查执法、等级备案等具体工作提出要求,为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指明方向。三是人力保障。抽调部分综合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工商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业务骨干充实专设的监管大队和监测室、取证室,保障网络市场监管软件开发、制度拟定、监测执法等工作顺利进展;同时注意吸收专业人才、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全系统执法人员素质,以适应网络市场监管工作需要。

(四)研发软件,提高工作效能

市工商局通过三年多的调研与实践,认为,将执法触角延伸到网络当中,实现对网络市场的有力监管和高效监管,必须依托科技手段,实现“以网治网”。对此,省工商局可以针对监管方向和监管需求,充分发挥12315模式的做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用最经济的办法,先后研发运行一期、二期网络市场监督管理业务平台软件,设有“经营主体资格监管、互联网商务行为监管、企业维权、网上巡查、涉嫌违法网站监控、统计报表”六个功能模块,建有“辖区网站数据库、经营性网站备案库、企业信息查询库、常见违法行为关键字词库、重点保护企业商标包装装潢库”等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相关联的业务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商务主体备案管理功能,逐步健全,全省经营性网站“网络经济户口”;通过常见违法行为关键字词库自动比对、企业商标包装装潢数据库比对等操作,实现搜索并且分析网上涉嫌违法的经营行为等功能;通过增设手机号码段、邮编或区号、IP定位等策略,增加巡查日志详情及线索核审分流等程序,将网站定位、巡查日志、统计分析等辅助功能逐步完善。最终,将使用权限分配到各县(市、区)局和各工商所用户,实现监管软件在全省系统的全面启用。此外,还应建设开通“网络市场经营主体备案平台”,作为经营者办理工商备案事务的通道,通过行政指导、处罚公告等栏目的设置,有效促进互联网商务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通过应用的监管软件将网络市场监管工作流程固定化,格式化,规范化,有效地提高监管工作效能。

(五)强化指导,营造工作氛围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 TP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226-04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社会网络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研究的方法来看,主要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在定量研究中,主要的测量工具是提名法和定位法。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包括社会地位获得、社会支持、阶级阶层与职业流动等。从研究特征来看,主要有: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理论模型和统计技术被应用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根据学者关于近十年我国社会网络研究热点的分析,我国对社会网络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应用层面,其中重点包括了知识管理、竟争情报等复杂的网络方面。随着研究的逐层深入,社会网络方法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增多,程度加深。纵览过去关于社会网络的研究,近年来社会网络理论的应用成果主要包括如下方面: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竞争情报、知识管理和用户服务方面,以上述领域为代表的社会网络研究,逐渐体现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1 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领域的应用

社会网络在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方面,在2000年前后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对就业问题的研究成为了当时社会网络的研究热点。例如1997年边燕杰的作品《找回强关系》开创了运用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中国地位的先河;边燕杰、张文宏于1999年对城市劳动力的研究,证明了强关系假设和体制洞假设;王汉生、陈智霞在1998年对于下岗职工利用社会资源实验再就业的研究,证明了关系网络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条主要途径[8]。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资本的研究,也产生了多样的研究成果。

而近年来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仍然包括职业配置和市场资源配置,除此之外,则主要集中在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上。

1.1 职业配置和工作搜寻行为的研究

在劳动力市场逐步趋向规范的前提下,在2006年张文宏进行的社会网络资源对于职业配置的研究表明了如下几个结论: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较贫乏、经济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频繁使用社会网络资源以实现职业流动;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动者比不用者的求职效率低, 但前者的目标收入却高于后者;运用社会网络资源的职业流向是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流向个体、集体、外资合营、外国独资、新经济部门或无主管上级的市场化的经济实体;社会网络资源的运用, 对劳职配置的吻合程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在经典工作搜寻的理论的基础上,董占奎、黄登仕选取了西南交通大学2009、2010级硕士研究生作为实验被试,采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工作搜寻过程获得相关信息的一种渠道,会对个体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在有社会网络资源可用的情景下,搜寻者个体的期望工资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同时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停留时间会显著的缩短,该结论支持了社会网络对于个体择业过程以及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正向影响作用。

1.2 社会网络对市场资源配置

历史表明,市场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子系统,背景的复杂性,与社会其他构成部分的互动和关联,都远远超出了供求和价格关系的范畴。社会网络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影响,雷玉琼于2008年作出过具体论述,将社会网络对市场配置的影响应总结为三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网络与市场交易网络的重合,市场交换依赖社会网络进行,二是市场中的社会网络影响价格的形成,三是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可能出现了公平问题。

1.3 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

微博作为基于Web2.0技术的即时信息平台,以其实时性和强交互性,成为了开展政务工作的新平台,政务微博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自2011年开始到2012年,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数突破6万,发博总数为31,894,816条,平均每个政务微博发博数约为531条。

政务微博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版块,引发了一些其社会网络结构特征的探讨。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于2012年通过引入社会网结构洞理论对政务微博社会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以“上海”等2012 年新浪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前十位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十大政务微博的结构洞进行挖掘,分析其微博社会网络的结构洞特点和各微博舆情信息的传播走向特点。研究表明,十大政务微博已经形成多结构洞、涉及面广泛的、稳定的社会网络体系结构,但需在横向、纵向两方面进一步优化,政务微博在未来发展中应考虑有效规模和限制度两项指标。

与实证相配套地,上述三位学者还于同年通过构建复杂网络模块化模型,引入中心性度量和集聚系数两类系统化的社会网络舆情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微博社会网络微观结构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政务微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分析方法能较好地描绘出微博社会网络结构的个体特性,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特征向量指数、页面排序指数、权威性指数等综合舆情指标的引入丰富了网络中个体的评价依据。

2 企业发展战略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竞争情报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带来的资源,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保障,二是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实验型研究,其中对于竞争情报的研究主要在前一方面。

2.1企业对社会网络的综合利用研究

对于企业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方面,何建华(2012)提出,社会网络因为中小企业内部资源的有限性,而成为获取相关资源的重要途径;彭华涛、王敏(2010)从创业企业试错机理的角度,从试错的定义与内涵出发, 界定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本质, 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中间商、研发部门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体角度, 探讨了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机理。根据社会网络研究的结构洞理论,黄波和赵绍成(2013)认为得出发展科研中介的一些启示,包括遵循效率及有效原则、发挥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提高科研中介的结构自主性,并且避免信息壁垒给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企业网络理论发展的脉络与研究内容,许小虎和项保华(2006)对此作出综述,根据其综述可以总结,企业网络理论的出现最初只是对传统的企业理论提出质疑,随着战略学者、社会学者的加入,开始在融合多学科的基础上以经济学、战略理论、社会学为主要维度融合发展。这包括企业网络对传统企业理论的挑战、企业网络与战略理论的整合、社会维度加入企业研究等方面。

2.2基于社会网络的实验型研究

近年来,有关于复杂社会网络和创新扩散主要集中在复杂社会网络和局部网络效应的相关研究。在此领域,Corrocher和Zirulia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实,正式局部网络效应影响了消费者对移动通信运营商的采纳决策行为;Banerji和Dutta构造了两厂商的波特兰德(Bertrand)竞争双寡头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由于局部网络效应的存在,由不同用户群体构成的社会网络结果将导致市场细分,但每个厂商仍会获得正的收益。

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赵良杰,姜晨,鲁皓(2011)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研究了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周琦萍,徐迪,杨芳(2013)对新产品竞争扩散的计算实验研究发现,在局部网络效应中,影响新产品竞争扩散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网络中消费者的交互作用,产品内在的价值可以弥补局部网络效应强度较弱的产品竞争弱势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 。

3 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

社会网络理论在知识管理中产生的研究成果相对更加丰硕,这和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地位难以分密不可分。知识管理的概念最早于1986年由Wiig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次会议中提出,此后,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管理研究也获得了较大发展。

对于在社会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此前已有学者对其作出综述或述评。王晓光(2008)对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知识管理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两个领域,常见的研究角度主要包含强弱关系、网络位置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刘佳(2012)通过检索国外六个数据库和国内的全文数据库分析总结,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员工个体、团队或者部门及各层次共同展开,研究重点主要从社会网络的各个特征要素,探讨这些要素对知识共享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模型、建议或者机制。

此外,利用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刘璇、张朋柱和胡海波(2013)以1998至2011年知识管理领域发表的CSSCI论文进行了研究,构建了我国知识管理领域结构层科研合作网络,发现知识管理领域已存在较高比例的合著现象,但合作倾向于发生在同一机构内部,机构间合作强度低,合作并不紧密。

对近年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个体知识创新、机构(或个人)之间的知识共享、网络结构位置对知识资本的影响等。

3.1知识创新与知识资本

关于社会网络对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通过实证对影响机理和效果进行调研。丁浩和王炳成(2013)在员工创新绩效的研究中,选用整体社会网络量表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咨询网络数据,计算咨询网络中每位员工与创新绩效水平高的员工的距离,并整理成欧几里得距离,以标准化后的欧几里得距离为自变量,以标准化后的创新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员工创新绩效中存在“近朱者赤”的现象,即与优秀员工距离越小,员工自己的创新绩效越高;耿丽君,张华和何水儿(2013)在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中,从自我中心网络的结构特征和个体一致性及其间的交互综合考察了其对知识创新的作用机理,认为社会网络为创新提供了基于和必要的资源,能力和动机则是创新中必要的人格特质,只有平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和投入,才能最大化个体知识水平。

在社会网络对员工知识资本的研究方面,孙立新,余来文(2013)以员工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分析论证了员工网络结构会影响社会资本、知识资本的获得;员工所获得的社会资本的多少会影响其知识资本,社会资本是网络结构位置影响知识资本的中介变量。

3.2 知识共享与合作

李纲、纪曼等(2013)对知识共享的研究进行过综述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个组织层面对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进行了研究,研究主题较宽泛,多集中在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共享因素、动机、激励机制、过程、模式、效果评价及指标测定等,但同时指出当前的研究存在如下问题:缺乏知识共享模式的选择和模式内知识等问题的研究、仅仅研究了知识共享的数量而无质量、少有纯定量研究。

在知识分享行为方面的研究,包括了员工本身的知识分享和企业间知识共享的研究和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效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在定性研究方面对于个体的知识网络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2013)分析了社会网络的四个方面,即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强度和网络异质性对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认为应扩大成员的社会网络,同时适度地增加网络的年龄异质性,降低教育异质性和年资异质性。张玉峰,龙飞和王志芳(2012)将社会网络的分析方法与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相融合,通过探讨参与企业竞争情报活动人员的知识协作关系来探索如何有效构建企业竞争情报知识协作平台。

在实证研究方面,唐厚兴、邓丽明(2013)在社会网络视角下,通过理论仿真实验,研究了声誉对企业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影响,证明了知识共享的发起者声誉提升有助于消除潜在参与者对共享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提高共享效率;研究还证明了,声誉的波浪式传染效应(即传染效应沿相关联阶段一层层链式传播下去)比集聚式传染效应(即结点的影响只局限于其直接关联的结点上)效果强。王瑞新,夏火松(2013)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研究验证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咨询关系网络、情报关系网络、情感关系网络及员工受教育程度对只是扩散网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基于用户的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在当前基于用户的应用研究中,研究成果广泛,主要的研究内容为基于Web2.0环境下的用户分析,包括用户推荐、用户信息挖掘、用户信息传播等,用户信息服务等。

胡吉明(2013)等对社会网络环境的信息推荐研究进行了综合的述评,分析认为在国内,社会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关系网络的信息推荐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社会化推荐模式分析、传统推荐的“社会化”改进、基于关系挖掘的推荐和基于社会化标注行为的推荐。张玉峰、王志芳(2010)在对用户的社会网络挖掘中,从用户发帖的文本内容角度构建用户社会网络,对人民网强国论坛的100个在线用户进行了社会网络分析,挖掘了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传递模式。

在用户信息传播方面,胡吉明(2013)等对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新浪微博为问卷调研对象,发现微博上用户关系成不对等特征,度数大的用户较容易受到关注,同时度数大的资源也能够得到更多关注,群组关系、互动交流、关注传播都与信息传布价值具有正相关关系,关注传播影响程度最大。在信息服务方面,戴雨森等(2008)从用户感知角度,通过调查研究的分析提出并验证了四个社会网络服务的关键因素,分别为可用性、内容质量、信息检索和社会性,并且对可用性和内容质量更加重视。刘勇,阳莹(2013)基于TAM理论,借鉴其他相关理论,构建了移动SNS用户采纳的理论模型,考察了包括感知可用性、感知易用性、系统的可得性和可靠性等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移动SNS用户行为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

5 结论

根据上述社会网络分析的方面的总结分析,可发现近年来社会网络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多样的研究成果。且随着研究成果的逐渐积累,研究逐渐深入,热点也逐渐明晰,主要偏重在政务及社会资源配置、竞争情报、知识管理以及基于用户的社会网络研究等四个方面。本文作为近年社会网络应用研究的综述,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Wasserman,S.,F.Faust.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M].Cambrige: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张文宏.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上)[J].江海学刊,2011,2:104-112.

[4]张文宏.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下)[J].江海学刊,2011,3:96-106.

[5]戴诚,成全.近十年我国社会网络研究热点透析[J].现代情报,2013,5:160-167.

[6]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M].

[7]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社会流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1,2.

[8]王汉生,陈智霞.再就业政策与下岗职工再就业行为[J].社会学研究.2000,3.

[9]张文宏.社会网络资源在职业配置中的作用[J].社会,2006,6:27-44,209.

[10]董占奎,黄登仕.社会网络环境下工作搜寻行为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3,7:1-12.

[11]数据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2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

[12]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政务微博围观社会网络结构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洞理论视角[J].情报杂志,2013,5:25-31.

[13]杜杨沁,霍有光,锁志海.基于复杂网络模块化的微博社会网络结构分析――以“上海”政务微博为例[J].情报、信息与共享,2013,3:81-89,121.

[14]理查德・斯维德伯格.经济社会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5]雷玉琼.社会网络对政府和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08,3:70-75.

[16]何建华.社会网络对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基于网络结构特征的视角[J].学习与实践,2012,12.

[17]彭华涛,王敏.创业企业社会网络形成的试错机理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151-154.

[18]黄波,赵绍成.结构洞理论对培育与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启示[J].软科学,2013,7:138-141.

[19]许小虎,项保华.企业网络理论发展脉络与研究内容综述[J].科研管理2006,1:114-120,126.

[20]Con'ocher N,Zirulia L.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AnEmpirical Analysis of Local Network Efect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J].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9,33(1-2):68-79.

[21]Banerji A,Dutta B.Local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Market Scgment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9,5:605-614.

[22]赵良杰,姜晨,鲁皓.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与创新扩散研究[J].软科学,2011,8:6-9.

[23]周琦萍,徐迪,杨芳.基于复杂社会网络和局部网络效应的新产品竞争扩散的计算实验研究[J].软科学,2013,7:13-17.

[24]刘佳.国内外企业内部社会网络与知识共享相关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12,1:83-87.

[25]王晓光.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8,7:87-91.

[26]刘璇,张朋柱,胡海波.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科研合作网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5:138-145.

[27]丁浩,王炳成.创新绩效中“近朱者赤”现象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8:25-29.

[28]耿丽君,张华,何水儿.社会网络对个体知识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2:1-6.

[29]孙立新,余来文.组织内网络结构位置对员工知识资本的影响――员工社会的中介作用[J],2013,4:72-79.

[30]李纲,纪曼,陈浩,叶光辉.基于社会网络的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3,2:50-58.

[31]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社会网络视角下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3:50-54.

[32]张玉峰,龙飞,王志芳.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竞争情报人员之间的知识协作研究[J].情报科学,2012,1:16-20.

[33]唐厚兴,邓丽明.声誉对企业间知识共享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3,13:190-195.

[34]王瑞新,夏火松.非正式组织对企业知识扩散的影响探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J].企业管理,2013,8:76-79.

[35]胡吉明,胡昌平,邓胜利.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推荐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13,2:35-39.

[36]张玉峰,王志芳.基于内容相似性的论坛用户社会网络挖掘[J].情报杂志,2010,8:125-130.

[37]胡吉明,张蔓蒂,黄如花.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作用――以新浪微博为例[J].情报杂志,2013,6:181-185.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12-01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以下视角思考这一课题。

一、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树立开放式的学习心态。工作中,辅导员要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在各类新媒体上主动发声,以开放的精神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辅导员要在“大数据”和“网络网+”浪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用这种思维去指导和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二、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辅导员要从技术层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学生网络工作团队和多平台的协同管理。一方面,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辅导员需要选拔一批懂网络技术,热心网络平台运行,擅长文案策划、图片和视频剪辑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使其成为一支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类平台的协同管理。辅导员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QQ群、微博、博客、飞信群等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各平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一面,做到信息能够在各个平台及时呈现和互动。同时要注意不同平台的分工和协同,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有新媒体运行经验的辅导员要运行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或博客,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建立科学的制度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掌握运行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制度。在制度和管理层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和管理规章。规范的运营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网络思政政治教育方向和实际效果,降低网络危机风险。辅导员在其中要发挥把握方向、掌握全局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对于学生参与新媒体运营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运行过程中,辅导员要建立团队培养与奖惩机制,如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给予适当荣誉奖励等。在新媒体运营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法是比较好的管理和实施方法,它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项目快速、灵活、交互的特点。辅导员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做的是充分的信任、相对充分的授权以及全力以赴的后勤和资源支持。

四、搭建载体,营造氛围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一,成立专门机构和队伍。要成立专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集成辅导员、学生网络协会、校网络中心等力量开展工作。加强队伍日常培训和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其二,打造学生工作网络新载体。坚持学生活动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延伸、服务到哪里,调动一切资源力量把网络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主动与各大门户网站、红色网站、辅导员博客、学生党员QQ群等组成的交互平台,全天候运行和管理,形成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建强网络阵地、主动发声应对舆情的新格局。其三,搭建大学文化建设的网络新平台。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推动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一体化进程。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各类活动中,处分发挥新兴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其四,提升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文化营造。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同时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辅导员的层面出发,要从信息搜集和获取能力、网络互助共享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学生层面出发,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带动群体网络文化,同时促进大学生的群体文化。

综上而言,在辅导员层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时,辅导员应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培养组建高效的网络思政队伍,制定规范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研究。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9)

[作者简介]肖建国(1981- ),男,吉林四平人,吉林师范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吉林 四平 136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问题大学生的多角度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项目编号:CEA110117)和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人文社科)研究资助项目“问题大学生的成因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吉教科文合字[2013]539号)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049-03

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它在极大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渠道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从政府层面来看,教育部于2000年9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从学术界层面来看,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学术界目前主要存在“工具说”“形态说”“方式说”三种观点①。2000年至今,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先后建成了校园网,网络普及率迅速上升。无论是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就业服务、新闻宣传以及后勤服务,还是大学生社团服务、心理咨询,大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快速获得第一手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下,我国高校问题大学生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应如何顺利开展和不断优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相关概念

其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本文论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为了使受教育主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的思想政治品德,通过网络平台对受教育主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正面影响。较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超时空性,而且在方法上更具隐蔽性,并在内容上体现多样性。

其二,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问题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基于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传播技术手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对问题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的在于使他们最终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素养。②

二、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复杂的网络操作技术和丰富易变的网络星系加大了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总体而言,目前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实际工作主要有如下问题和原因。

(一)主要问题

1.主体性迷失。问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是指该群体参与网络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意识,并在自身价值观的引导下对网络资源进行能动选择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特性。由此可见,问题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迷失实际体现为该群体在价值观轨道的偏离。具体表现如下。(1)问题大学生容易迷失于浩瀚的网络信息世界。在网络时代,该群体不再愿意简单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预先设定的目标,也不愿意按照传统的思路领会相应的教育内容,而是尊崇自身的叛逆性思维,按照自身的喜好对网络信息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导致该群体出现主体性迷失。(2)问题大学生在网络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主体性迷失。该群体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刻意回避现实社会,容易沉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环境,并经常使用不同的角色来表达自我,这些不同的角色会使该群体经历不同的人生体验,使该群体过度依赖网络人际关系来弥补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失落感,并由此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满足感。在错误价值观的引导下,容易导致该群体在网络角色扮演中出现人格障碍、人格异化等一系列问题。换言之,该群体的这一主体性迷失现象实际上体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2.价值观扭曲。价值观是推动和指引人们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因素,体现为个体对其周围客观环境的意义、重要性的综合性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偏好。价值观通过该群体对事物的评价、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取向来具体反映现实生活。结合实际可知,网络中充斥着诸如精英主义、个人主义、霸权主义等各种不良价值观念,很容易导致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变得模糊。

3.网络行为失范。问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失范是指该群体的行为违背了其应遵循的相关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该群体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出现与一定的社会规范相违背的各种行为偏差。第一,网络交往行为失范。很多问题大学生习惯在网络交往中随意捏造自己的真实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身份等。相关调查显示,仅有36.3%的问题大学生表示自己在网络上完全以真实的身份出现,41.2%的问题大学生承认对身份有所改动,22.5%的问题大学生则表示自己的身份全部是假的,或随时变换自己的身份、不止一个身份。第二,网络行为具有攻击性。问题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和技术研究能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属于弱势群体,因此网络攻击极易成为他们发泄不满情绪的渠道。资料表明,有十余名生活拮据、从未谋面的大学生为了成就“一夜暴富”的共同梦想,通过互联网交流一段时间后,利用黑客技术侵入政府网站,并恶意篡改和伪造数据库中的重要资料,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③

4.沉溺于网络色情。数据表明,2009年互联网上的总数量已经超过4亿个,每天超过2万张流入互联网,因而借助网络的便利,这些尚未建立起成熟性观念的大学生能够轻易脱离学校对他们的约束。④不久前,云南省教育厅针对26所高校(样本涉及6000名全日制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调查,结果表明,高达34.2%的被调查者曾经浏览过,18.7%的被调查者经常浏览黄色网站,承认自己参与黄色网站互动交流的学生为9.5%。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黄色网站,主要因为不知道网址或学校管理严格。

(二)形成原因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教育能力不足。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素质是开展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甄别、过滤、获取、整合、评估和利用的能力,但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虽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却对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普遍不熟悉,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比较陌生。

2.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缺乏工作热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热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工作者缺乏网络运作的实践经验。具体表现为: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网络具特征,不能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其二,部分教育工作者仍然习惯于通过口头教育、面谈教育等传统形式开展工作,缺乏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的意识。

3.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综合设计水平不高,点击率低。衡量网站综合设计质量的水平高低在于访问量,而点击率则是访问量的直接体现。数据表明,以三个月为时间跨度,“网易”每百万人的点击率30290人,“搜狐”每百万人的点击率为19630人,而“中国大学生在线”作为公益性、综合性的中国大学生门户网站,其相应数仅为16人。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低,主要基于如下原因:一是网站设计风格不够鲜明,至少在外观上缺乏生动性。二是教育内容的形式较为单调,且与大学生现实问题结合得不够密切。

4.工作方法过于陈旧。目前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一般来说,问题大学生由于其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特征的差异,会表现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沿袭程序化、形式化的传统做法,没有对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没有及时掌握和系统记录该群体网络行为的动态变化状况,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工作。

三、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策略

结合前文中的原因分析,下文对开展问题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如下优化策略:

(一)通过实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整体工作能力

鼓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对实践工作的投入力度,是增强其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认真分析和总结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尝试与问题大学生展开网络交流。通过实践交流,一方面能够掌握关于问题大学生心理动态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还能够转换角色角度,了解易于被问题大学生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逐步提高教育者的整体工作实力。基于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在执行前要以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核心制订可行性的实践交流计划。在实践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做好交流记录,并在交流后通过系统的工作总结的形式把心得体会固化下来。二是要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共同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代表性问题,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宝贵经验。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换位思考,站在问题大学生的角度接触网络,从而使后续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

如前文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网络知识,因此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尝试如下三种途径。一是充分利用自身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势,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解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全新教育形式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从心理上拉近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亲近感。二是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可整合文字图片、音乐动画等教学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网页设计把严肃、深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传递给问题大学生。这就需要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学者和网络设计专家共同开发和制作融思想性、教育性、生动性于一体的信息资源。三是在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中建立典型案例的内部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包括典型成功案例,还可包括自身在实际工作中对具体事件的记录、分析和总结。教育工作者要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并将讨论记录以内部电子期刊的形式上传至数据库,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三)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工作

1.在保持内容生动活泼的基础上适当增强教育内容的理论性。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学生对理论教育内容理解力来确定教育内容的理论阶梯层次。鉴于问题大学生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特点,需要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注入一些理论知识,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增强理论的深度,这不仅能够保持问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层次。

2.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述要尽量透彻。这就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理论经验和工作实践,把相关理论吃深、挖透,并在与问题大学生进行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运用实证论述和规范教育等多种方法,帮助问题大学生划清是非界限,使他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问题的实质,从而树立正确的观点。

3.提供个性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针对性格孤僻的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特点,采用间接方式,定期对其发送电子邮件来进行私下交流,或对其在网络上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并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耐心疏导或及时回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严格恪守保密原则,尊重问题大学生的个人隐私。

(四)实施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及时更新原有的工作观念。网络消解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隔阂,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已经由过去的“思想训导者”逐渐过渡为“思想引导者”,因此,教育工作者与问题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流时要恪守坦诚相待、平等沟通的原则。

2.遵循“因人而异、因人而宜”的工作原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依据性别、年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学科专业等要素对问题大学生进行细分,再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例如,从学科分类的角度而言,对文科大学生网民可偏重采用理论疏导、情感熏陶等方法,对理科大学生则可偏重采用实践交流、典型案例教育等方法。

3.针对问题大学生表现出的具体思想热点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日常工作中跟踪“问题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焦点问题,从而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状态,在对这些问题的性质进行正确判断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这些焦点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思想教育方法。

四、结语

问题大学生的负面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教育者的日常工作,更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有效消除问题大学生在心理和行动上的各种负面因素。

[注释]

①梁建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0713

1356.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DcwM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bWVadWRtRnkzZ1ViL0FW

MTI3R2JLN0g5TEpxWkViUEk=,2007-05-08.

②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3.

③滕易伊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2008148250.nh&

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v=MDczNzZWcnJBVjE

yN0ZySzhGdFBKcjV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NMUZyQ1VSTG

网络理政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信息网络已经和我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并以它强大的功能对我们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一)信息网络强大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为做好组织工作各项宣传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总书记今年6月20日做客人民网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当前上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成为他们沟通思想和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网络上的消息、新闻,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经常先入为主地影响人们的观点和倾向。所以,组织工作开展网络宣传和舆论引导相当重要。在网络宣传方面,由于组织工作在别人看来是一项很神秘的工作,更需要采用一种贴近社会受众思维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便于和大家沟通,把党的建设、人才战略、干部路线、用人思路等方面政策宣传透。利用现代网络文化覆盖面大、辐射性强、速度快、全天候、互动性的特点,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党建工作动态,让广大党员广泛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及时性、生动性、互动性、参与性。

(二)信息网络的互动功能为各级组织部门交流工作经验,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提供了互动平台。通过互联网资源共享、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组织工作水平,是各地组织部门常见做法之一。将现代网络技术嵌入组织工作,不仅得到了手段和方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一个全新领域,找到了一个在继承传统组织工作有效经验基础上,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接口。利用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手段,增进各级组织部门之间及时有效的互联互通互动互助,增加组织工作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党务工作效率,降低组织工作成本。组工网站以工作主页为平台,以分类科学、内容翔实为营养,以电子邮件为渠道,充分发挥了网络独特作用。据了解,全国现有1000多个县级以上组织工作(党建)网站,每天都有上千兆组织工作数据资料的信息交换,信息工作网络化增进了各级党组织之间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实现了电子办公、电子信息传递。在此基础上,一些地方正在尝试推行无纸化网上办公,拟定、呈阅、审批文件都在局域网内进行,接收下级文件或向上级报送文件通过电邮或者专门业务办公软件,利用网络召开视频网络会议,实现多人异地同时会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成本。广大组工干部通过在网上搜集各地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紧密联系本地实际,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网上讨论,掌握组织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增强创新能力和对具体工作实践进行指导的能力,推动了组织工作的创新开展。

(三)信息网络强大的培训功能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教育社会主义各类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和决定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适应知识时代的新要求,学习和掌握利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开展党的工作的能力,不断满足时代、事业、工作的需要。信息网络技术嵌入干部教育领域以来,克服了以往干部培养教育在时间与空间、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实践了通过网络党校、网络干校等网络远程教育的新形式。它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于一体,使各级干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者不受地域、不受时间等限制,能够即时收听收看来自中央的专题讲座,甚至现场交流教学内容,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社会主义各类人才进行了大胆尝试,增强了培养教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高效性。在“网上党校”、“视频在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实施网上教育,改变了过去党的意识形态教育“一支笔、一张嘴、一块板、一堆纸”的工作状态,做到了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提高了教育质量。尤其是对于外出党员,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参加“网上党日”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训,推动了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四)信息网络的监督功能对监督好组织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效手段。由于信息网络的运作平台是具备的新的技术特性的互联网,其监督功能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传统传媒监督功能的新特点,从山东团省委80后副厅级张辉事件到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张平任职讨论,从陕西安康招警案到“最牛县委书记复出”事件,网络舆论对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清晰,信息网络监督逐渐成为各种监督力量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是网络使普通百姓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从而真正实现了公民的舆论监督权。网络论坛、新闻反馈板块及聊天室的出现为普通百姓提供了一个话语平台,网民们对于某些焦点事件各抒己见、畅言无阻,各种意见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碰撞、融合、吸收、汇总,最后形成网络舆论,从而以舆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我们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二是网络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普通百姓表达和传播个人意见的“门槛”。天南海北的任何一个会打字的人都可以顺利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并把这些意见、看法传播到他愿意传播的任何地方。各种意见的交流和自由碰撞,最终形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的网络舆论。三是网络的匿名功能使得网民在表达个人意见时能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而不必有所顾忌、有所担忧。网络舆论为政府和公共决策者开辟了一条极好的直接倾听“民意”的通道。政府和公共决策者在施政和决策的过程中把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呼声整合、吸纳进去,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自然也就能较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当前信息网络技术与组织工作结合主要存在的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计算机系统和互联网络系统,互联网络系统又可以分为公共互联网和局域互联网,将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组织工作中,主要面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组织干部队伍上看,各级组工干部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对网络信息技术认知程度有一定的差距。一是认识不到位,网络意识不强。一些组织干部,没有真正认识到网络这个载体给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表现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新、网络意识不够强,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提升组织工作水平。二是能力不到位,专业技能不够。很多组工干部仅会打开网页看看新闻和利用日常办公软件写写材料,对计算机的很多常识都了解不够,计算机能力薄弱。三是意识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够。上因特网已成为是党政机关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许多组工干部主观上存在着防范意识不强,不能规范上网现象,导致计算机中病毒、中木马现象时有发生,计算机系统经常不能正常使用,甚至还有使用计算机上外网,隐患较大。一些单位和部门缺乏有效的网络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健全,仅有的制度也不能很好地执行到位。

(二)从基础设施建设上看,很多组织部门没有形成完善的网络办公体系。在计算机系统建设方面,一些单位计算机长期使用盗版软件甚至不加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机器经常不能正常工作,使组织部门资料长期处于危险状态。一些单位机器长期不更新不升级,随着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配置落后,处理业务能力差,直接影响工作的开展。在公共互联网方面,有很多地方组织部门目前仍然没有自己独立的党建网站,一些建立有网站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甚至干脆就是一个网页,丧失了网络信息的及时、共享特点;有的形式、内容不错,但没有科学分类,杂乱无章。在局域互联网方面,组织系统上下级部门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没有形成共建互联的网络体系,形不成有效的网上办公系统,有些业务虽然开发网上办公软件,但普遍存在各自为战现象;有的单位外网和业务部门内网长期不分离,使网络资源长期处于危险状态。

三、建立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新的组织工作格局

(一)提高广大组工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做好组织工作网络化的前提。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组织工作,构建组织工作网络化工作新格局,是一项新生事物,要大张旗鼓的宣传组织工作网络化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和自觉性,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组织工作网络化工作,统筹规划、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成立专门机构,落实人员、经费,确保组织工作网络化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上一篇: 医院会计工作总结 下一篇: 养殖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