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3:19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1)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情况描述

从2005年A股上市公司开始披露独立社会责任报告至2008年,其方式基本上都采用单独。2008年12月,上交所《披露工作的通知》后,许多企业采取了与财务报告一同披露的方式。2009年共195家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报告共同,占当年总量的48%。如图1所示。

图1 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情况

二、从社会责任报告产生过程看与财务报告的关系

第一阶段,在财务报告中不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第二阶段,在财务报告附注中披露部分社会责任信息;第三阶段,在财务报表表内确认部分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在附注中披露部分社会责任信息;第四阶段,单独设置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专门披露。

图2 独立社会责任报告产生过程图

单独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目前会计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方面,社会责任信息越来越被利益相关者所重视,必须专门披露;另一方面,财务会计受到自身假设和计量技术限制进行表内确认显得力不从心。纳入财务会计系统的交易和事项只能是历史和财务的,而非历史的、非财务的数据和信息就会被挤到或推到表外,其中一部分很有用但无法正确定义和计量的信息可能就这样消失了①。目前来看,我国正处于第三阶段与第四阶段之间。

必须认清的是,与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实践大踏步向前相对应的是,我国报告披露规范的建立严重滞后,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财务信息含量成为必然。

三、从报告内容上来看两者的关系

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借鉴,互相影响。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吸收和借鉴了财务报告的编制理念。例如,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框架,同ACCA、KPMG、AICPA等世界知名会计组织合作,吸收财务报告框架的经验,在诸多方面均有类似。

2.两者各有侧重,内容互为补充。例如,上交所的披露指引中要求除在财务年报中披露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为社会创造的每股社会贡献值,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公众全面地了解企业为利益相关者所创造的社会价值。

区别主要表现在:

1.国际趋同的进程不同。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告标准很多,但却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在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虽已呈现普遍采用GRI3编制标准的趋势,但类似宝钢股份这样付诸编制实践的公司仍不多。反观财务报告框架的国际趋同脚步明显领先于社会责任报告。

2.对披露的限制不同。社会责任报告目前仍是自愿披露,并没有强制披露,因此披露与否除会影响企业道德责任外,并不会带来法律责任。反观财务报告则受到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的限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定规则和标准编制披露。

3.报告内容、手段、作用差别较大。社会责任报告是反映企业经济、环境、社会等业绩的综合性报告,且采用了定性、定量等多种报告手段,是面向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手段;反观财务报告,则以企业经济业绩为主要报告内容。

4.报告的编制过程不同。财务报告编制主要是以财务人员为主,而社会责任报告则需要更多的部门参与,除财务人员外,人事、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是必须的。

5.报告的时间效应不同。财务报告一般主要报告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绩,一般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经营情况。社会责任报告则由于报告范围广、信息含量大,因而具有更强的未来的指向性,更能帮助判断企业的远景。

四、未来的发展预测

笔者认为,会计计量手段并不仅限于货币计量,会计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计量技术经历了从实物计量逐渐到货币计量的过程,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找到一个中间媒介将社会责任信息转化为可计量的会计信息。因此,当计量技术解决之日就是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报告融合之时,这种融合也绝不是单纯的简单合并,而是内涵与外延的最大统一。

注释:

①占美松.表外披露概念框架[J].当代会计评论,2009(1).

参考文献:

[1]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2]吴联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0(4).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9-0203-02

0 引言

随着政府、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向公众披露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企业对外报告的新模式。

1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

1.1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在全球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责任的含义不尽相同。 较为权威的社会责任定义是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对社会责任进行界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下同)、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的定义为依据进行相关研究。

1.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一般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从社会角度,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利用会计核算方法衡量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中有关社会性质的经济活动,从而揭示和测定这些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本文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包括企业完成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社区责任和公益责任的成本和效益为对象所进行的会计处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并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前所述,自2006年开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在对沪深两市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解决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决策方面的价值就需要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规范和统一。

2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设计

2.1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设计 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社会责任财务状况的报表。企业需要按月、按季、按年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及时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为社会责任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结构,账户的两方分别排列“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和社会责任权益”的项目名称,以及各项目的“期末余额”、“年初余额”。“年初余额”栏内各项数字应根据上年末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期末余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如果本年度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与上年度不相一致时,应将上年末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企业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表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该表项目有的采用定量指标反映,也有的采用文字表述。因此,社会责任资产总计与社会责任负债及权益总计不一定相等。

2.2 社会责任利润表设计 社会责任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履行社会责任导致的社会责任成果的会计报表,它是把一定期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收益与企业会责任成本费用比较得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利润。社会责任利润表分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两栏。“本期金额”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期实际发生数;“上期金额”栏反映上年实际发生数;如果社会责任利润表上期与本期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期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上期金额”栏。

应说明的是,“社会责任收益”和“社会责任成本费用”具体项目对于大多数企业是适用的,但具体到某一企业来说一些项目不一定是必需的,也不见得是足够的,需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2.3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设计 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是一张动态报表。基本内容可以按照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发生的业务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三类:

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包括接受国家环保补和社会福利事业贡献奖等等。

②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是指企业社会责任资产的购建和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3)

“一方面,通过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了企业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促进了管理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提升了外部社会形象”,《报告》认为,中国工业企业正在稳步推进社会责任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报告》也分析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公众权益意识提升、重大环境污染日益突出、工业企业“走出去”等带给行业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报告并且指出了发展趋势,如从被动回应到主动承担,从分散探索到系统推进,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从个别企业实践到行业全面实施,从遵循国际标准到建立中国标准等。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表示,“提质增效升级成为工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路径和今后一段时期的突出任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是促进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

《报告》还介绍了“2014首届中国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星级评价”(以下简称星级评价)的基本情况、评价方法、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在内的39家工业企业被评为首届“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该星级评价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2014年3月共同发起。

据了解,来自全国17个省区市的92家企业在本届会议上集中了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数量为历届最多,涉及煤炭、机械、钢铁、石化等19个行业。其中,中央企业35家、地方国有企业33家、民营企业17家、外资企业7家,50家企业为2013年中国500强。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还特别编写了报告概览,全景式展现92份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关注

7月16日,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联合万科、保利地产、恒大集团、碧桂园、招商地产等19家品牌房企以及深圳房协,《2013年度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绿皮书)。企业和行业协会参编并社会责任报告,成为其加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完善治理机制、梳理品牌形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第一部绿皮书以来,今年已经是广东省房协连续第四年绿皮书,相比于往年,今年的绿皮书不仅参编企业增加了,报告的编写水平和规范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部分企业还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机构和体系。

“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对于自身社会责任建设情况的检查、总结和展示,也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坦诚沟通的重要平台。省房地产行业协会自2009年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工作,在全国目前来说,是广东省行业协会率先做了这个事情。2010年广东省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引,倡导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履行企业发展,保护员工消费者利益,维护公共关系,做好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自2011年以来,每年都一份行业社会责任报告。”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英松在会上如此表示,他认为,今年广东省房地产行业协会,很有创意和创新地提倡企业要设立首席社会责任的咨询官,对于全省房地产行业的社会责任建设将起到重要表率作用。

“万科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坚持走正道,坚持履行社会责任,我们认为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所以万科在2007年成立了企业公民办公室,还推行了万科的CSR的部分,也了第一批的绿皮书报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公民办高级经理吴良如此表示。她说,今年是万科绿皮书的第七年,在这份报告中,万科第一次全面披露了企业碳排放源和碳排放量,从经营、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介绍万科的社会责任工作。

声音

“开展工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评价工作、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十分重要。一方面引导企业由主要关注经济绩效,转变为关注经济、社会、环境综合表现;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企业披露信息和履责承诺的跟踪、了解、测评,进一步促使企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管理上持续改进,从行动上积极实践。中国工经联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共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星级评价,是在总结广大企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台阶,尚需要适度宣传、加大实践探索,不断改进完善。”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经联会长李毅中在2014中国工业经济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上表示。针对当前企业履责的薄弱环节,他指出,诚信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思想基础和道德底线,企业要坚守质量诚信底线、恪守商业信用。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企业应诚信履行减排治污、保护生态的社会责任。

“十报告提出了‘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任务和目标,其中信息化扮演着引领和倍增器的作用。《中国普天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展示了普天对于自身作为中央企业、信息通信产业国家队的使命和责任的积极担当。”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为《中国普天2013年社会责任报告》点评时表示。报告的正式,既是对公司利益相关方期望和诉求的积极回应,也是普天履责理念和实践的全面呈现。

“随着汽车企业的不断壮大,汽车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自觉性日益增强。知名跨国企业都已经把履行社会责任当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主要汽车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并努力开展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通过上市公司等不同渠道向社会履职报告。”

――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申崇明会长在《2014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暨第二届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高层论坛致辞中如此表示。会上同期了《2014中国汽车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案例集》。

月度速览

7月1日

LG化学(中国)了《201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LG化学(中国)的第二份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7月7日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月9日

大唐电信集团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创造无限沟通》,这是大唐电信集团的第四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同日,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月11日

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同日,江苏林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月12日

北京巴士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7月15日

中广核集团《2013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广核第三份社会责任报告。

7月18日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4)

于是,继《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指南》,《责任竞争力》,《全球企业公民必读》之后,本书作者历时一年时间,于2007年12月献上又一力作《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陈英在序言中评价,本书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撰写指南”。该书填补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领域的空白。对报告编制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WTO经济导刊》作为中国报道企业社会责任的权威媒体。2008年伊始,将以连载的形式,从《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中摘编出十余个核心内容,每期讲述一个内容,以飨读者。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如何诞生的?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人们越来越关注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消费者、雇员、投资者、商业伙伴、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以及所在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社会角色的期望日益提高,对企业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透明度和问责制有着普遍要求。同时,企业加强与利益相关方和社会沟通的愿望与动力日趋提升,企业或行业组织制定的行为守则迅速发展。据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统计,到2000年为止,全球共有246个生产守则,制订者来自跨国公司,行业协会和贸易协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利益关系各方期望对企业负责任的行为作出评估,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企业希望采取行动对所作出的努力进行披露,争取外部的更多理解与支持,因此就有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产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萌芽、兴起、发展和趋于成熟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所关注议题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从单项社会责任报告(雇员报告、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向综合社会责任报告的演变过程。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发达国家的政府对企业全面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全面关注促进了综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出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何定义及分类?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G3版)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衡量及披露机构绩效,对内外部利益相关方负责任的实践。”简言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就其经济活动对社会特定利益群体及整体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进行沟通的过程,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综合反映。

以反映程度是否全面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狭义的社会责任报告两类。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责任的所有报告类型,即单项社会责任报告,如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社会报告及其他综合性报告等。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特指以正式形式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所有责任的报告,即综合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报告关注重点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着多种不同的名称、类型和特点,如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企业社会与环境报告等。本书所指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指狭义的社会责任报告,即综合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哪些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变,不仅表现在报告议题、名称和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也是报告作用的不断认识与创新。上世纪70年代通过雇员报告来提高雇员的忠诚度,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工具;上世纪90年代通过环境报告来回应公众的期望和压力,成为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社会责任报告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向利益相关方展示企业对全面社会责任的承担,使报告成为企业获取“经营许可”的公关手段。最新趋势表明,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开始将社会责任报告的,作为企业核心商业价值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创造企业责任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具体而言,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对企业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可以对以往业绩和未来预测的业绩进行衡量和报告,而且这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管理工具,

第二,可以作为建设、维持和不

第三,从更高的层次上帮助组织传递与经济、环境和社会机遇和挑战相关的信息;

第四,有助于加强公司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消费者、投资者、社区)关系,建立信任;

第五,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营销和研究开发等公司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内部对话机制;

第六,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过程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即针对供应链,社区、监管机构以及声誉和商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曾预测的机遇提供警示。总体而言,可持续发展报告有助于管理层防忠于未然,在可能产生危害的事件发展成负面的突发事件之前就对其进行评估;

第七,可持续发展报告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评估能力,评估组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本所做的贡献,从而更加完整地反映了组织的发展远景;

第八,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减少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更全面和定期的信息披露,包括披露分析临时从管理层获取的许多信息,可以避免不及时披露或突然披露所引起的投资者行为的重大转变,从而增加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就对企业的总体作用而言,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使企业由外而内地深入审视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促进企业对战略环境的分析更加全面-可以提升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利于企业从思想上、制度上,依靠内外部约束推动现行管理制度、程序与绩效的突破,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5)

《2010报告研究》着眼于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社会责任报告最新发展状况的窗口,着眼于发挥社会责任研究咨询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发挥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通过报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2010报告研究》揭示了2010年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五大主要特征,并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职责、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编制和提出了五大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现于此摘录《2010报告研究》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五大特征

《2010报告研究》显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呈现出了以下五大特征:

1 各地区各行业报告稳步发展,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经过2009年“井喷”发展后,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前十个月,中国的各类社会责任报告达663份,超过了2009全年数量总额,较去年同期的582份增长14%;预计保持全球报告总量15%左右的份额。

一是首次实现地区全面覆盖。2010年,随着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首份社会责任报告,中国社会责任报告的地区覆盖了大陆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这成为中国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社会责任报告在中国将进入纵深推进的全新发展阶段。

二是金融保险、信息技术等行业异军突起。2010年报告数量较2009年同期增长13.9%,得益于部分行业报告数量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报告319份,较2009年增长17.3%,信息技术业报告28份,较2009年增长64.7%;金融、保险业64份,较2009年增长73.0%,除银行、保险等行业领军企业外,部分基金、证券等金融类企业加入报告的行列,推动了金融、保险业报告数量的快速增长。

三是东、中、西部地区同步增长。东部地区仍是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最为集中的区域,报告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报告企业增加的绝对数量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中西部地区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也给予了相当重视,报告企业数量较2009年有所增长,内蒙古地区报告的企业数量由2009年的1家增加至2010年的4家,同比增幅居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之首。初步形成了“东部与中西部同步发展”的局面。

四是定期机制初步显现。研究显示,2010年,报告次数达两次及两次以上的企业占绝大多数,非年度报告比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报告后,能够在2010年继续,基本按照年度定期报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定期机制初步显现。

五是非企业组织积极社会责任报告。企业是社会责任报告的主体,但随着组织社会责任概念的发展,非企业类组织也积极加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例如,贵州航天医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

2 报告整体水平有所提升,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与上年相比,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形式更加规范、可读性更强,披露的信息量增加、内容更加深入,国际化程度提高,报告整体水平有一定提升。

一是报告信息量有所增加。10页及以下篇幅的报告明显减少,51页及以上篇幅的报告显著增加,报告披露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加充实。

二是信息质量有所提升。2010年报告总体质量较上年有一定程度提升,特别是报告的结构更加完整,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更加丰富、更具深度,同时报告形式更加友好,可读性更强。相对而言报告在可信性、可比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高质量报告大幅增加。本次研究的报告中,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报告,属于“优秀”及“卓越”行列的报告达50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85%。其中“卓越”行列的报告有16份,是2009年6份的2.67倍,数量显著增加;“优秀”行列的报告为34份,较2009年同期增长62%。处于“起步”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较2009年同期降低6.4个百分点,其中处于“发展”行列的报告所占比重明显降低。

3 报告编制依据选取及信息披露等更加务实

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逐渐深入,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报告负面信息的披露、报告的外观设计等方面更加务实。

研究显示,在报告编制依据的选择方面,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或推荐的编制依据以外,企业倾向于立足自身经营实际,以方便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为标准选择编制依据,中资企业选择国际通行的报告编制依据、外资企业选择中国研究机构的编制依据已经成为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一个新现象。

在报告信息的平衡性方面,绝大部分报告能够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不再讳言披露负面信息、积极与利益相关方坦诚沟通的报告比2009年明显增加。

在报告的外观设计方面,企业在逐步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后,在报告的版式设计、风格、色彩、信息定位等方面做出了努力,力求使报告与企业文化、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相匹配,以更好地起到应有的作用。

4 报告在主体,质量及关注议题等方面存在显著个体差异

研究发现,与去年情况相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在质量、主体、关注议题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报告主体来看,东部地区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以及成长型企业是报告的主力军。其中,东部地区了432份,占70.7%,是中、西部数量总和的2.65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了448份,比重超过70%;制造业企业了319份,超过了其他所有行业的总和;上市公司了468份,占76.6%;成长型企业了437份,占71.5%。

从报告的质量来看,中央企业报告的质量远超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中央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71.2分,比2009年高出儿,4%,是研究对象整体平均得分的1.7倍。在报告的基本结构、基本规范、可读性和实质内容等方面,中央企业报告的得分率都远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

从关注议题来看,一方面,报告普遍以利益相关方为专题进行披露。其中,报告对出资人、员工、客户、环境、社区、政府等6个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披露的信息更加丰富,对同行、媒体、社会组织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行业特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行业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差异显著,在披露具体社会责任议题方面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农林牧渔行业、传播与文化产业报告都识别出了出资人、员工、客户,但普遍没有识别出同行、社会组织和媒体;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等行业对供应商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金融保险行业、农林牧渔业对监管机构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建筑行业的报告对政府最为关注,传播与文化产业仅有25.0%的报告关注政府。

5 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

《2010报告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的方式编制,对上一年度社会责任实践进行总结,事后工作总结成为报告编制的主要模式。这种方式难以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企业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树立企业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研究还发现,在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只有少数报告披露了企业制定有社会责任规划,绝大部分企业缺乏对社会责任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缺少社会责任系统管理,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普遍采用“事后总结”方式编制的重要原因。

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和的五大建议

基于本刊多年来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结合对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为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报告的重要价值

企业需要深化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解,把握社会责任报告的丰富内涵,加深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和认同,深刻认识到社会责任报告在传播理念、提升管理、树立形象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对自身社会责任实践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的成果,也是向利益相关方系统披露履责实践的重要工具。其次,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能够推动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及时了解日常管理中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与重点,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可通过参与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培训、报告编制经验交流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等活动深化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学习和借鉴编制报告的先进经验,努力编制和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

2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

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作为其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运营的各个方面反映社会责任的内涵,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系统性。一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之中。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运营对社会及环境产生的影响,尽量增加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二是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运营全过程。企业应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发展战略,与企业运营全过程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制定明确的社会责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会责任实践;三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德量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及时发现不足,持续改进社会责任绩效。

3 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

2010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有所提高,但多数报告仍处在起步阶段,报告质量有待持续改进。在内容实质性方面,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明确界定自身的利益相关方,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发现其合理要求和期望,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努力回应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增加指标披露的广度和深度。要深入剖析对利益相关方的责任理念和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履责措施,持续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在结构完整性方面,增加报告编制规范的内容,增强报告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大社会责任管理、风险机遇分析和企业社会责任规划等内容的披露,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在绩效可比性方面,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指标体系,既要加强纵向可比性,包括跨年度的绩效对比和绩效实现程度的描述;同时也要加强行业内乃至跨行业的可比性。既要重视历史绩效指标,也要加强绩效指标预测和承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报告可读性方面,继续完善报告设计,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简洁的方式表达更丰富的内容。在报告可信性方面,积极采用利益相关方评论、第三方评价或审验、数据来源声明等方式,增强报告的可信性。在报告创新性方面,从理念、结构、形式三方面进发掘报告创新的潜力,增强报告的创新性。

4 创造条件支持利益相关方参与报告编制

企业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多措并举,支持利益相关方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中。

一是建立和完善日常沟通机制,实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规范化、程序化,建立信任和增进了解;二是主动与利益相关方探讨关注的社会责任议题,明确报告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议题;三是主动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提升报告内容针对性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四是有条件的企业可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引入利益相关方代表,增强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02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工业、重化工业、房地产、电力工业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加上随之而来的城镇设施的建设的加快,助推了煤炭行业的发展。但是煤炭的过渡采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安全事故频发、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煤炭行业如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持可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从2012年开始,定于每年5月份召开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2013年度共有14家大型煤炭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实践中是否报告以及报告质量如何已经成为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重要依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煤炭行业企业一共有39家,其中沪市29家,深市10家,2013年有17家公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以这17份报告为样本,对煤炭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现状与问题做如下的陈述和阐析:

一、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从历年的煤炭行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统计来看,自2009年度至2012年度维持一个上升的趋势,2013年度较2012年减少一家,从2011到2013三年连续披露的上市公司有12家,从历年的披露数量来看,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说明煤炭上市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和信息披露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见表1。

表一:煤炭上市公司披露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2009——2013年煤炭企业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报告编报标准不统一。统计发现,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主要包括: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2008)、《编制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2006)、《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其中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用率很高,总体上来看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标准并不统一,甚至还有部分企业没有采用外部标准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披露的17份报告中没有任何编制依据的占17.65%,有编制依据的占82.35%,其中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G3为依据的报告占41.18%,其次是中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和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分别占17.65%和11.76%;再者是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相关披露规范。编报标准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报告形式的五花八门,篇幅长短不一,涵盖内容不一致,语言不统一等,报告之间缺乏可比性。见表2。

表2:煤炭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编报依据统计表

资料来源:2013年煤炭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3.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善,负面信息披露不足。从1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报告来看,报告缺乏实质性内容,没有达到传递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效果,仅强调企业有履行社会责任而没有披露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且披露内容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数据。以神火股份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为例,披露内容包括六项,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服务、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职工权益保护、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这六项内容中,大部分都是泛泛而谈很少涉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内容空洞,无法令人信服,感觉在走过场。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中,对节能环保指标方面无任何量化数据,并且没有披露相关的具体环保措施。

另外,大部分的企业仅披露好消息,对公司盈利情况,慈善事业,社区贡献以及员工培训等进行大幅报道,而有关生态环境的修复,资源开采率,安全事故和员工福利等方面的内容一笔带过。如4月份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中煤集团公司上海大屯能源公司孔庄煤矿发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被困,经全力抢救,其中3人成功获救,4人死亡。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防治水措施落实不到位,7432材料道工作面掘进作业导致采空区透水。但在中煤能源的2012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有关该事故的只有一句话“为深刻吸取4.10事故教训,公司组织开展了煤矿防治水专项安全检查。”对事故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只字未提。这种报喜不报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对广大投资者的误导和不负责任。

4.社会责任报告通过第三方独立验证的很少。从2013年披露的17家报告来看,只有3家通过第三方验证,中国神华、潞安环能和中煤能源。不经过第三方审计的社会责任报告,是没有足够的公信力的,没有较强的可用性。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强制性的规定,更没有对社会责任报告必须通过审计的规定。

二、煤炭行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的改进措施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企业是否重视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理念,所以从根本上提高报告的质量,就要从根本做起。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监管混乱,事故频发,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为什么用“带血的煤炭”来形容中国生产出来的煤?为什么煤老板到处挥金如土?为什么地陷在不断发生?显然这是因为中国的煤矿缺少社会责任感,因此,必须改善煤矿生产的形象,加强社会责任理念。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作为强有力的权力机构,在该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以国内法律的强制力来强化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煤矿安全事故的惩治力度。另外,煤炭行业监管部门等应切实负起责任,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奖励,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予以处罚,增加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再者,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宣传与监督作用,尤其是媒体舆论的导向。企业的经济活动与周围社会环境存在着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故社会舆论和监督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看似为企业的责任,实为与企业相关的利益团体共同的责任,只有通过各方的积极沟通、协调与合作,在符合既定的条件下寻求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确保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披露的到位实施。

2.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价值的理解。

图1 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这样描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社会责任报告既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工具。见图1。作为沟通和交流平台,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主要作用:①向社会公开说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②有助于利益相关方判断企业的履责表现;③通过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共同推动企业履责行为。作为内部管理工具,社会责任报告具有以下三个作用:①促进管理者和员工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内部形成责任文化;②重新审视公司经营的理念、制度和方针,规避社会责任风险,发现新的增长机遇;③进行内外部对标,发现企业经营短板,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对报告的价值有这样的阐述:如何从报告得到最高的价值?我这里没有去写最好的报告,报告的组成应该会产生一些价值。我们第一个建议,很多公司,很多人会把报告视为对外沟通的工具,事实上它也有这样的作用。但同时它也是一种管理工具,而且它的管理工具的作用比对外沟通的作用更重要,你要先说就必须先做。编写报告也是很好的机会加强内部的沟通和管理。

综合来看,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体现在外部沟通和内部管理两方面,外部沟通主要是指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提高品牌价值和企业影响力。内部管理主要是指促进管理者发现内部管理的不足,规避社会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软实力。但是大部分企业未能清楚认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潜在价值,片面的认为报告为企业带来的收益为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刺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外部信息沟通,而忽略了报告在内部管理上发挥的作用。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体现在报告的编辑过程和内容取舍上:编辑的过程更像是资料堆砌和剪辑,内容以褒扬和叙述为主,缺乏自我解剖和客观量化数据,这样的报告企业自然无法从其过程中获取最大的价值。只有当企业把编制报告作为一个发现价值的过程,才能通过编制报告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价值。只有将报告与责任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社会责任报告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步。

3.统一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框架。由前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编制框架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编制标准,这就使行业内缺乏可比性,编制内容过于随意,主观性强。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由各个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是非常多的,其中既有在全球应用广泛的G3标准,也有各国依据本国国情和本国社会责任发展状况制定的国家标准,更有各个行业组织或者协会根据本行业的社会责任特点制定的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准则,甚至还有个别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编制标准,所以在这种编制框架百花齐放的大背景之下,自然使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不具有可比性,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借鉴财务制度的作法,类似全球有统一的财务报告系统,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也需要统一的编制标准,这样有助于杜绝社会责任报告编制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可比性,深化报告的意义,切实提升社会责任报告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4.开展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验。未经过第三方审验的社会责任报告,它是不具有较强的可用性的。现阶段我国没有强制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相法律法规,更没有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审计的相关规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煤炭企业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大多数是没有经过第三方审计的。未审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给了企业有机会夸大事实的机会,导致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可靠性下降。但这种情况是不能容忍的。社会责任报告审计是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第三方鉴证的目的,是为确保报告内容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有助于增加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使之更加符合重要性、均衡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换个角度来说,企业为取信公众,使社会责任息披露有所回报,对社会责任审计也有主动需求。可以说社会责任审计是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是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需要完善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峰.我国矿产资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基于上市公司的证据[D].长江大学,2012

[2]韩一杰.我国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唐健,张敏.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1(12)

[4]何丹,王晓银.基于G3版指南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评价[J].财会通讯,2013(2).

[5]李泱.从境外交易所经验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和发展[J].证券市场导报,2011(6).

[6]余晓梓,尹经纬,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解析[J].中国商界,2010(6).

[7]谢和平,刘虹等.煤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的定量分析[J].中国能源,2012(4).

[8朱金生.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2.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7)

102份 截至2013年10月31日,非企业组织共社会责任报告102份,同比减少44%。

教育机构与政府 报告的非企业组织中,53%为教育机构,26%为政府。

2次及以下 98%的非企业组织报告次数未超过2次。

50页及以上 报告篇幅在50页及以上的比例最高,达63%。

社会责任报告 研究样本内所有非企业组织报告名称均为“社会责任报告”。

其他 与企业不同,非企业组织大多未选取企业选取的主流编制依据,68%的非企业组织选取了其他编制依据。

2% 有2份报告接受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独立审验,占比约为2%。非企业组织开始重视报告数据的严谨性和可信性。

二、对2013年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整体质量做出判断

我们依据得分的不同将报告分为起步、发展、追赶、优秀和卓越5个层次。从整体来看,非企业组织报告的平均得分为46.56分,整体水平处于发展阶段。其中,无处于卓越阶段报告,仅有1%的报告达到优秀阶段。81%的报告处于发展阶段及以上阶段。

非企业组织报告质量整体接近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可读性方面优势突出。从非企业组织报告自身来看,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和可读性优势显著,创新性和可比性亟待提升。

三、我们的发现

发现一:在政府力量推动下非企业组织积极响应报告

本研究涉及的102份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中,按地域分布划分,以上海市和山东省为主。上海市共52份,占比51%,山东省共32份,占比31%。两地非企业组织积极投入到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与中。

研究表明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济南市精神文明办大力推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明文要求参评单位均需提交社会责任报告,大力推动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的。一批参评精神文明单位的教育、医疗等非企业组织在精神文明办指导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社会责任报告。

可以预见非企业组织的政府、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未来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仍将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而推动。

发现二:积极探索具有非企业组织特色的信息披露方式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不同,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议题披露具有一定特色。目前对非企业组织报告如何全面而有特色地进行信息披露,尚无定论。非企业组织在报告编制中的积极探索,为更好地、更全面地披露非企业组织特色议题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对外承包商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在报告中既继承了行业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色议题,同时用较大篇幅介绍了行业协会如何推动整个行业提升社会责任理念和履责能力,变案例的简单堆砌为有逻辑有理念地披露,提升了报告质量。

发现三: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披露针对性较为薄弱

非企业组织报告内容以责任实践为主,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的披露、机构的回应针对性较为薄弱,导致报告披露的责任实践缺乏实践动机的支撑,不能很好回答“为什么开展这些实践”这一核心问题,难以让利益相关方在阅读报告时看到组织对利益相关方关注的问题进行回应而做出的努力,严重影响了报告的沟通传播效果。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非企业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认识仍停留在开展责任实践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参与对报告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缺乏系统的责任理念、责任管理的支持,缺乏系统的利益相关方管理沟通、参与的过程,导致了对利益相关方期望、诉求和回应进行梳理、整合并集中展示的缺失。

发现四:报告编制仍处于借鉴、模仿阶段

数据显示,评估样本在创新性方面的平均得分率为11%,远低于2013年报告的平均水平24%,理念、结构、形式三个方面均低于报告平均水平。

现阶段非企业组织在编制报告时大多参考、借鉴企业报告或直接采用主管部门提供的编制模板。在借鉴过程中,报告难以突破借鉴模板原有框架的束缚,难以较好地体现非企业组织自身的特点。

四、我们的建议

建议一:将报告质量的提升建立在责任管理和实践的基础上

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和组织向利益相关方披露自身履责理念、管理和实践的传播媒介,也是社会责任管理循环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依赖于明确的责任理念、扎实的责任管理和优秀的责任实践。非企业组织提升报告质量,需要从自身出发形成相应的责任理念、建立管理体系和切实开展责任实践,才能够有充实的信息支撑报告编制。

建议二:对非企业组织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开展专业研究

目前,非企业组织社会责任报告是实践走在了理论前面,全社会对非企业组织应当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编制高质量报告缺乏专业研究。开展相应研究,有助于非企业组织对社会责任报告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有助于非企业组织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有据可循。

建议三:报告编制应更注重受众感受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8)

[中图分类号] F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2- 0013- 03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其保证在全球领域日渐成熟,已经成为世界领域大公司的一种主流,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应予以关注。

1 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保证者的理论依据

我国相关法规规定,审计和一些鉴证服务市场只对会计师事务所开放,而许多其他种类的保证服务市场却没有此类规定与限制,也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各类职业组织都可以执行保证服务。KPMG的国际调查报告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业务的主要承担者,如2011年的KPMG国际调查对象是全球财富前250(G250)和22个国家的收入前100名的公司(N100),其中G250超过70%和N100接近65%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是由会计机构来承担的。这可能是由于保证的提供需要涵盖企业责任报告及其过程的综合性的保证方法,而不仅仅是如环境指标这样孤立的部分。随着企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数据,以及在很多国家对这方面的监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越来越被关注,而企业责任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正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特别是它们承担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的审计业务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使得大多数公司选择它们来提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此项服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作用日益突显。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社会责任报告提供的主要是非财务信息,在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审验人员难以评估公司政策对环境的影响,难以评估利益相关者参与报告过程的真实程度等障碍,可能使得审验人员无法独立完成审验工作,审计团队中除了会计师外,还需要心理专家、环境技术人员、非政府组织代表、评级机构代表、律师和工程师等专家的参与。

2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初级阶段,企业通常是只有少量指标的报告系统,这些指标的保证常常是国家对特定指标的立法要求;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成熟阶段,企业把企业责任纳入到整个经营战略管理中,体现公司治理和公司责任之间的关联。企业责任报告内容的不断深化,使得保证的标准必将不断完善。保证声明可以有不同的深度和范围,取决于执行保证过程所依据的准则。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由“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的ISAE 3000和由“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 1000审验标准。高质量的保证不仅能够提供信息的可信性,而且应该也是业绩完善的驱动。在提供保证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保证的质量和效率。高质量的保证声明应该关注以下内容:声明要覆盖整个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在声明中要提及形成声明所依据的标准;调查过程是否深入,如对企业内外有关方面的访谈,对数字的审查,使用的是二手资料还是原始数据等等;声明要对以前的业绩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公司业绩需要完善的领域和未来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审验人员在签署声明时应清楚说明其审验程序的保证程度,以减少信息使用者对审验可靠性的期望与其实际效力之间的差距,允许审验人员在合理保证或有限保证这两个不同层次上执行:前者用消极方式表述,即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后者用积极方式描述,即我们注意到没有任何可能对社会责任报告造成重大影响的事项。IAASB 2011年4月了修订的ISAE 3000以征求公众意见,强调ISAE 3000是原则导向标准,能够有效应用于广泛的鉴证业务,涉及从内控有效性报告的鉴证、经济效益审计,到未来的综合报告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业务。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已有的保证标准,建立一套权威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指引,并不断使之完善。

3 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动机的提升

一方面,各个国家行业发展的情况不同,法规监管的要求不同,企业责任报告的动机也不同。KPMG的国际调查表明,企业寻求保证最常见的动机是完善报告信息质量的同时,提高报告的可信性。在我国2005年至2008年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总数不过140余份;而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近400份企业责任报告。这主要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及深圳、上海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推动。如2008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明确要求纳入“深证100指数”的上市公司按照《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的规定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此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也发出了《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2011年,898家中国企业了社会责任报告,同比增长了18%。现行有关法规鼓励公司根据指引的要求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形成社会责任报告。国资委要求,2012年所有的中央企业都要社会责任报告。但并没有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因此,应从法规规范角度,要求企业提供第三方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意见。另一方面,应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公众意识,引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进入保证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使用者需要信任他们所看报告的内容是真实的、准确的,而独立的第三方保证是满足公众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从KPMG的国际调查结果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数量在上升,它反映出公众对于可靠信息的需求在增长。因此,提高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保证的意识,从而避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流于形式,陷入“发了就可以了”的状况,以确定报告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努力和作为。

4 新业务拓展战略下保证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1-2015)指出,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持续拓展和做强做精核心业务,巩固和深化传统领域的审计业务、资本验证、涉税鉴证等服务,开发承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部控制评价、节能减排等新兴领域鉴证业务。此外,中注协编发了《注册会计师业务指导目录(2012年)》(以下简称《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所列注册会计师业务项目共计289项,包括鉴证业务(180项)、相关服务业务(109项)。《指导目录》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利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社会责任履行机制予以鉴证,这项业务的广泛开展无疑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执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注册会计师精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流程及其影响,熟悉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目前这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还较大,需要重视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支持、鼓励和推动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开设社会责任鉴证有关的课程及专业建设,培养该领域的后备人才。各地注协认领新业务领域拓展重点推动项目中,上海注协重点开发企业社会责任审计。通过创建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试点项目。总之,通过上述多种措施对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这项新业务积极探索。

5 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保证战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研究报告(2011)》披露,央企对企业在本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负面信息进行披露的很少,而且篇幅也较少,选择性披露的痕迹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反映了我国央企报告更多是出于外部某种压力而不得不为之。但企业只有把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根植于企业发展自身,主动认识到社会责任在风险管理、战略制定等环节的重要意义,社会责任报告才不是一纸空文,所有规则才不是摆设。国资委今年将制定《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把社会责任工作纳入央企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指导目录》中指出社会责任报告保证是其他鉴证业务,具有自愿委托的性质。KPMG认为,随着社会责任报告在利益相关者认识企业价值方面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应该越来越多地希望向人们展示他们的社会责任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只有G250的46%和N100的38%的公司目前把保证作为一项战略来核实和评估他们的责任报告资料,虽然这比2008年的数字略高,但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结论,即大多数企业没有像重视财务信息那样重视社会责任信息。KPMG认为,保证机制的使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关键数据的质量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战略,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层面,提升竞争优势,通过持续改善的过程为企业提高其内部价值,通过增加企业可持续的可信度来建立其外部价值,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企业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保证是一种过程,通过它,利益相关者能够确信他们看到的报告是真实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及其效果有全面性和相关性的认识,对企业经营的透明度、受托责任的履行及可持续发展的完善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它,不断持续驱动企业完善业绩。

6 综合报告模式下的保证愿景

中注协近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重大事项,涉及国际综合报告理事会(IIRC)推进建立可持续性会计框架和综合报告模式以及中国的应对。“愿景”这一概念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是意图和思路,它引导组织机构沿着一条正确的路径不断前进。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会计涉及的是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的过程,涉及智力资本、客户和供应商的忠诚度、员工的满意度、创造性的“协同效应”和社区的支持。社会责任报告是基于财务报表基础上的评估企业业绩的工具。社会责任报告的保证旨在整合无形资产对于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通过对比普遍接受的社会责任标准,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企业社会业绩活动。社会责任报告是对财务报告的重要补充。两者都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有必要打造统一的沟通平台。2010年7月IIRC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会议,2010年10月哈佛商学院为期两天的研讨会对于综合报告模式愿景进行了讨论。在综合报告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信息的综合保证,其实现的可能性、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值得研究的话题。KPMG认为:在综合报告加快速度的趋势下,保证服务会随之增长。许多公司将继续寻求有广泛的财务和商业背景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整合、巩固综合报告过程的系统和控制。综合报告的采用将导致合并的或综合的保证,即审计师对公司的报告中提供的所有信息签发一个单一的(或合并的)声明。虽然在专业和法律方面有可能有很大的障碍需要加以克服,但KPMG相信综合保证将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最有价值的保证信息。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9)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7)中指出:广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责任的所有报告类型。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环境报告、慈善报告、社会报告等非财务报告统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以正式形式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所有责任的报告。与编制财务报告不同,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的自愿行为,主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性信息和非经济信息。

1.建立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企业社会属性的要求

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创造财富和赢得利润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义务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国有企业处在政府占有与监督之下,是政府经济政策的工具,着眼于国民经济福利的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公共设施的提供等。它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利润目标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利润目标。社会与企业应是鱼和水的关系,好的水源才可以滋养池中的鱼,而充满生气的鱼也可以给水带来灵气。企业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企业与社会相互依赖,共同进退。

1.2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指的都是当代的组织应该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未来子孙后代满足他们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的加速发展,在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却激发了更多的社会矛盾,很多企业的发展是以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为代价的,已经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矿业企业的过度开采破坏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重工业企业对空气与水资源的污染造成了生态的破坏,自然生物链的消失。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在公众的监督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督促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减少盲目追求利润而破坏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1.3 各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而言,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给政府提供该企业环境、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在进行相关评估监管的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对于股东而言,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反映出企业是否有有关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未知诉讼,从而确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投资前景。

2.针对国有社会责任报告不足之处的应对措施

2.1 规范内容

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已经在2009年12月20日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中得到规范,《指南》指出,一份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六大主体部分:报告前言、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报告后记。这是中国第一本自主研发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具手册,也象征着中国在社会责任报告的里程碑上更进一层。

但是这只是主体上的规范,并没有解决企业在披露问题上避重就轻的问题,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我觉得可以以加强第三方审计的方式来限制企业的破坏披露平衡性的行为,进而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得以保障。

2.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目的主要是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以及信息使用者提供可以使用的有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现状、预测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可用性尤其重要,企业应在编制报告之前,预先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确定需要披露的信息内容,在披露后,则需要及时获取信息使用者的反馈意见,以便于以后的不断改进完善。

2.3建立第三方审计

鉴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意识较弱,而且国家并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披露社会责任履行信息,且依靠企业自愿披露信息显然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由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相应发生社会责任成本。因此,强制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信息披露模式符合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情,而且也有利于强制监督国有企业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给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国有企业的强制披露有利于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不断完善,因为国有企业是社会责任的主要履行者,国有企业有资本和义务去开创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道路。

为提高企业提供的社会责任披露信息的可靠性。保证企业提供的信息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优质服务,企业还必须借鉴传统的财务审查论,引入第三方认证。由于我国当前还没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审计准则,多数企业披露的内容未通过第三方的认证,使得披露的信息可靠性大打折扣。因此要实现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引入第三方认证是有力的程序保证。目前有些公益机构在参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分中,但是这些机构只是评价公司的内容缺陷,并不能监督企业披露真实性。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篇(10)

内容分析方法是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对我国企业现阶段所自愿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研究更是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披露什么信息,而现阶段已的报告披露了什么信息,本文将应用内容分析方法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两次论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一语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之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其中最集中和最有影响力的争议主要有两次,即20世纪30至50年代Berle与Dodd关于管理者受托责任的论战以及20世纪60年代Bede与Manne关于现代公司作用的论战。Berle与Dodd关于企业受托责任的讨论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应和,他们的观点在根本上其实是一致的,都认同现代企业是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社会组织,管理者负有宽泛的受托责任,他们分歧的焦点只是在于现实中是否缺乏一个

使得现代企业及其受托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机制,Berle(1932)担心管理者的权力不受约束而提出用股东的权力来限制管理者。他们的讨论延续了20多年,期间两位学者的观点发生了有趣的变化,直至195辉以Berle完全赞同Dodd(1932)的观点,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以及管理者宽泛的受托责任结束。从表面来看,Berle和Dodd在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这场讨论是在法律层面上探讨管理者的受托责任。但他们所讨论的问题的本质却是现代企业及其管理者在社会中的作用,即企业究竟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私人企业还是一个社会组织?现代企业中作为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受托于股东还是受托于整个公司?他们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即企业和作为其受托人的管理者是只要承担对股东的责任,还是要承担对企业中的所有利益要求人的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对谁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进入20世纪60年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论并没有因为Berle~llDodd的相互调和而划上句号,却是继续走向深入与Berle和Dodd自20世纪30年起到50年代结束的讨论相比,Berle和Manne在20世纪60年代的这场争论有着本质不同。一是问题的焦点不同。Berle和Dodd的讨论针对的是管理者的受托责任,而Bede和Manne的争论是以古典自由市场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的企业理论与现代企业理论之争,问题更为尖锐;二是基本的立场不同。Berle和Dodd的根本出发点都是认同企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利润最大化不是企业唯一的目标,而Manne则是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上,认为企业只是一种经济组织,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危及自由市场经济。所以两场争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Berle和Dodd不仅在后来先后公开表示接受对方的观点,而且就是在讨论过程中也是措辞温和,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在根本上都是赞同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社会机构要承担社会责任,管理者是整个企业的受托人,不仅要对股东的利益负责,也要对企业其他的要求者负责。反观Bede和Manne的争论,立场截然不同,观点针锋相对,最后无法达成共识也在情理之中。两场论战之后,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争论仍在继续,只是没有再出现类似的论战。从另外角度来说,正是由于这样的论战,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走出书斋,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倡导者及其思想与企业社会责任反对者的态度迥然有别,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一说大都表示明确认同。Stone承认“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模糊地字眼”,但他又认为“正式这种模粉性,才使该词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许多人将其与慈善、捐赠等而视之;有些人则以为它意指社会良心。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中更有不满于企业社会责任之含义模糊者,面对来自反对者就企业社会责任语焉不详之状况所作的指责,他们力图揭示企业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由此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种界说。1971年,美

国经济开发委员会以一种外延式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在题为《商事公司的社会责任》的报告中,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列举了为数众多的旨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并要求企业付诸实践。这些行为涉及10个方面,它们是:经济增长与效率;教育;用工与培训;公民权与机会均等;城市改革与开发;污染防治;资源保护与再生;文化与艺术;医疗服务;对政府的支持。美国经济开发委在罗列了这些行为后,又将其重新分为两类,其一是纯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企业主动实施,并由企业在实施中发挥主导行为;其二是非自愿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由政府借助激励机制引导,或者通过法律、法规的强行规定予以落实。以Brummer(1991)为代表的众多研究者是在“企业责任”这一属概念之下,通过对各种企业责任的比较来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依据此思路,认为企业责任可以划分为四种,即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这些学者在对企业经济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企业道德责任的概念边界做出界定之后,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现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是否合理,必须以其是否存在“合理边界”,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必须尊重和承认企业其他类型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认知,进一步考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其他责任的区别。研究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区别,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的区别在于反映和关注的利益主体的不同;社会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区别在于社会责任不必如法律责任那样直接规定于法律之中,这是二者的基本区别点。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区别,各学者却有不同的表述。Strier认为,与企业道德责任不同,企业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某个集团或社会公众的期望而形成,此等期望可能与社会的道德观点有着惊人的一致,但又并非总是如此。Cooper则认为企业道德责任的不作为将导致道德的谴责,而社会责任的怠于履行则不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与前述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责任概念框架下不同,以Carroll(1979)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则把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责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自愿责任。Carroll总结道,企业的上述四种责任,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成分,尽管含义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所希望企业付诸行动履行的义务;一个企业要真正做到为社会负责任,则必须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并乐善好施。Carroll的观点是定位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把企业社会责任泛化为企业责任,扩大了概念的外延。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阐述不同的界定方式,主要是由于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把握不同造成的。经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争论,逐渐形成了一种统一的认识,即企

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这一传统原则的修正与补充(卢代富,2001)。他们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公益的义务。同时,这种修正与补充,并不会否认企业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欧盟的观点与之不谋而合,他们指出(2002),“企业的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但企业可以通过创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来增加社会福利。”综上所述,笔者赞同企业社会责任是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修正与补充观点,是企业在经济责任之外所承担的责任,它包括法律规定的活动和企业自愿从事的伦理活动。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并梳理了发展脉络后,引申出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企业社会责任的外延。国内外的部分学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得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沈洪涛(2007)参照Ernst&Ernst以及Ingrain(1978)对社会责任信息的分类,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分为五大类:环境、员工、产品、社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其中环境类是指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活动的披露,员工类是指有关员工健康和安全以及员工培训等活动的披露,产品类是指产品安全和促进消费者权益等活动的披露,社区类是指捐赠现金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服务或鼓励员工参与社区等活动的披露,相关利益者类是指有关兼顾其他相关利益者利益等活动的披露。Gray,R.H.,Kouhy,R.and Lvers(1995b)回顾了Trotman,K.T.(1979)、GuthrieandMathews(1985)等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所做的分类之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以下十五个大类:环境问题类、消费者问题类、能源问题类、社区问题类、慈善和政治捐赠问题类、与雇员相关的数据类、养老金的数据类、向雇员咨询类、在南非的雇佣问题类、雇佣残疾人的问题类、增值表类、健康与安全类、雇佣持股计划类、其他的雇佣问题类、其他类。刘长翠、孔晓婷(2006)通过对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后,认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环境保护,如处理废水、废气、废渣,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耗用,以及对社会性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力资源方面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培训、职务轮换、职工福利改进、劳动保护、企业环境美化等方面;企业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包括:为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和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和赞助;对社会弱势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事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企业对其产品或服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这涉及到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关系,即产品或服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主要包括产品的安全性、产品咨询和售后服务、广告的忠实程度等。美国的全国会计师协会(NAA)在1974年发表研究报告,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参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产品与服务等四个大类,共包括21个小类。国际会计公司Ernst&Emst从1971年开始财富500强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年度评价报告,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影响,Ernst&Ernst(1978)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括环境、能源、公平雇佣实务、人力资源、社区参与、产品、其他等七个大类,这七个大类共包括27个小类。我国证监会于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81条指出,“上市公司应尊重银行及其它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在第86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关注所在社区的福利、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问题,重视公司的社会责任。”参照上述学者及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内容的分类,结合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探讨,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如(表1)所述。

二、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内容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概述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在中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已经广为接受,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信息披露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所定义的社会责任报告是广义的,它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据不完全统计,自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截止20Q9年5月30日,以2008年度作为报告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达233份,每一年都呈增长态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从2006年起我国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并在接下来的两年继续成倍增长。有的企业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了,如中国移动、中远集团、国家电网、中国石油等;有的企业是第一次可持续发展报告,如中国工商银行、南方电网、南方航空、华电集团、中钢集团、武钢集团等。这些报告还创造了若干“中国第一”:中国民航业第一份报告、国有保险企业第一份报告、中国通信流通行业的第一份报告、中国水泥行业第一份报告中国药企第一份报告等。这些报告的涌现,使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领域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根据KPMG2008年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调查”,发现在全球最大的250家企业(G250)中,将近80%的企业都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在2005年约50%的基础上有了极大提升。Corporate Register对2007年所的2820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统计,发现《财富》500强企业共有335家了报告,占67%。而我国深沪两市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共有1604家上市企业,而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仅有216家,比率仅为14%,远远低于G250的80%披露比例,同样也低于《财富》506强67%披露的。因此可以断言,我国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在接下来的数年仍会继续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呈现这种态势,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将其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其中证券交易所虽然不是政府职能部门,却具有浓厚的政策引导色彩,深交所于2006年了《上市公哥社会责任指引》,第五条规定“上市企业应按照本指引规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定期评估社会责任的情况,自愿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二是企业基于自身企业发展战略,社会责任意识正在逐渐提高;三是民间团体(主要为行业协会)鼓励、协助、参与企业报告的编制。2007年7月,山东省环保局委托青岛理工大学编写《山东省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指南》,并通过专家鉴定;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明确提出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2008年6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2008年版)》(简称CSR-GATEs),启动了纺织企业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的

试点工作。企业所选择的报告名称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这些报告名称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健康安全环境报告”、“环境报告”和“公民报告”等,其中以“社会责任报告”为主。(图2)为本文所选样本的报告名称示意图。以2008年作为报告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有226分报告的名称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大约占到年度总量的97%,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仅为30%不到。部分企业的报告名称还发生了变化,如宝钢股份从2006年起将“环境报告”改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移动从2008年起将“企业责任报告”改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本文的统计结果与CorporateRegister的结果有所不同,在国际上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作为报告名称的企业最多,其次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环境报告。

上一篇: 开学工作安排 下一篇: 电工专业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