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3 11:03:05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篇(1)

2、它本着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精神,揭示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对家庭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及家长素质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指导和协助家庭教育具有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

二、家庭教育学发展:

家庭教育篇(2)

要认识家教对素质教育的不可代替性,走出那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是无能为力”的误区,真正认识家教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把它抓起来。要重视爱的教育、孝道的教育、感恩的教育等源头教育。从源头上使下一代奠定爱父母、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着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正直、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这样的家庭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圣殿和源泉。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将持续孩子的一生。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他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钱学森在很小的时候,就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从小种下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的种子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钱学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美国方面为他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多年后,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家族家教的功能仍可以从钱学森家族的事迹得到证明。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十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仲韩、钱临照、钱临希、钱逸泰以及江南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近代人才井喷,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基础性的伟大功勋。

身教性特征

身教性特征是指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多的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为主的教育,即在言传身教中以身教为主,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意思。不仅如此,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体现出身教性,家庭教育的教材也是父母本身的行为、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等成为一本大书,父母生命之书,供孩子模仿、解读。如果说,学校教育是教书育人,而家庭教育则是身教育人。为什么家庭教育具有身教性?因为孩子一生下,便在父母呵护培养之下。孩子模仿力很强,有强烈的模仿心理,通过模仿父母双亲的行为在不断成长,家长的榜样就是无声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主要是打铃上课,打开教材开讲,而更多的是身教,用身体力行带出来的。教学内容则是家长的行为、思想意识、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等,即双亲生命这本“生命大书”。家庭教育说到根本上,便是孩子不断受益父母、体验父母和认识父母的过程。孩子是长时间读着父母这本“生命大书”而长大的。他们透过这本书理解与感悟世界。对孩子最大、最丰富的帮助莫过于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人都写好我们自身的这本生命大书,这样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的一个“源”。学校的教师,可以调换班任教,而在家庭中,一经形成两代关系后,就不可以选择了。不论孩子是好是坏,家长都得当他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水平不论是高是低,孩子都得是他们的“学生”。在这当中孩子成长的趋势,起主导作用的是父母的身教熏陶渐染,这无论你意识到与否,他都是不可避免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家庭教育对于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这是列宁夫人克鲁帕卡娅一句名言。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匡正与完善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家长自身。与孩子相伴成长的过程中,其实是我们每一位家长理解生命、感悟生命,不断走向人性的丰富与完美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是生命理想。生命理想构建的核心指标主要应为:价值、灵魂、意识、尊严、丰富、诗意、宽广、美……父母有无生命的理想对孩子影响至深,因为这将决定着孩子在什么时候才可以探触到人类精神的天空,这将直接决定孩子的未来。我们日常会见到一些孩子做事漫不经心和萎靡不振,要从根本上究其原因,常常与他是否有生命理想相关。找不到活着的目标,你又要求孩子如何努力,那是徒劳的。一个孩子在一条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是与生命理想密切相关的。有了理想,并且肯于锲而不舍地去努力,这对一个人的成功何其重要。而家长于此方的“呈现”,会伴随孩子的成长,时时写入孩子的心魂中。默默“写就的”,家庭教育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其深刻与持久,远远胜过后来通过语言告诉的。前边曾提到钱学森的无锡钱家人才“井喷”的事迹。其中常见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更足以证明这一事实。在钱家父子档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其中不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大家(钱穆),就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锋(钱玄同)和科学巨匠(钱三强)。为此众多俊才兼出一门,它的核心力量、生命理想正是如钱氏家训中的这句话:“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老舍在谈到他母亲的时候,曾经满怀深情的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它充分说明了身教的生命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一位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勤劳持家,自立自强。老舍热情、好客、待人诚挚、诚恳,这些性格是母亲的影响给予的。可见,父母是子女天然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犹如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愿天下的父母都做好孩子一生的教师!

实践性特征

家庭教育特别是婴幼儿、童年的教育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它不像学校教育多半是间接经验的知识的学习那样,而是以直接经验亲自实践为主的学习。为什么说家庭教育具有实践性?因为孩子一落地,身体、感官都处于原始状态,在母亲哺乳抚育下从呀呀学语到学坐、学爬、学立和学走等生命成长学习都必须是孩子亲历,在爬行中学爬行,在语言中学语言,是实践性的学习。在童年无论是吃、喝、拉、撒、睡等生活学习,及对人生提高生命质量的学习,即生命成长的教育,也都需孩子亲历求知、实践的过程。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的实践。家庭教育学的多半是孩子学会生长、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生命的提升直接经验,都必须亲历和实践。所以说,家庭教育塑造人,学校教育提高人。《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涨浮华,成何人。”这句话说的是假如我们不去实践,那么即使你有满腹经纶,对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多长些浮华而已。《弟子规》就是强调要做、要实践。从一言一行、一粥一饭做起,从一件衣服怎么放、一个杯子怎么执做起。家庭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寓教育与实践中”。应该围绕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问题,让孩子亲历,不是模拟、旁观,而是亲临其境,自我学会生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提升生命。保证孩子的实践,保证使孩子尽可能早地获得他所需要的活动,尽可能使孩子身体自由,手自由,脚自由,能够四处爬动、攀行。让他犯自己的错,然后从错误与尝试中学习。幼儿就是借助于实践活动而学习。他借助爬行的活动学习爬行,借助走路的活动学习走路,借助说话而学习说话。如果他的经验是新的,那么活动会使他头脑里多一条途径;如果他在重复原有的经验,那么他也是加强并拓展他已有的本领,养成良好习惯,受益一生。进入大脑的途径有五条,即五个感觉通道: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器官和身心。

儿童成长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是以“文化”化人;一个是以“社会化”化人。在家庭教育里,以“文化”化人,目标不是强调知识而是认知,在“学习求知”中,强调的是“求”,而不是“知”。它在于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学习的“思考”,而不是过早的教知识。在以“社会化”化人上,关键在于学会做人———这里的人指的是“社会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在什么场合才能做等一系列社会习俗和规则,社会的文明与价值观,就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渗透在孩子内心,让他蜕变成一个“社会人”。社会化的过程无法在实验室完成,也无法凭借想象加以实践,社会化过程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在交往实践中才能学到。孩子的发展切不可只关注认知,而偏废或忽视了对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什么习惯、礼貌,什么爱心、孝心,什么合作、交往,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这是一种可怕的认识和误解。”事实上,凡是表现出行为问题的孩子,都表现出社交技能的不足。如不会表达情感、需求,直接“起而动之”;不知如何融入群体的活动中,甚至以破坏的方式试图引起注意;遇到困难、欺侮时不知正常的求助手段和程序,直接“出手”和“大发脾气”等等。因此,孩子在家庭中尽可能多的参加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这是最好的社会化实践。这是一个绝好的学习机会,要认识家庭是我们做人处事的第一个社会化学校,通过劳动、家庭成员交往,真正体会到同父母一样是家庭的一员,对家庭有责任感,经常能给父母什么,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单方面得到父母的帮助,需尊重热爱父母,少为自己操心。

要主动与父母交流,争取使自己的想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今天在家庭有责任感、有感恩的心,将来走向社会便会有责任感,与人交往就会有宽容、博爱的为人处世人格。孩子做个好的家庭成员,是做个好公民的基础。然而,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家教误区,就是“智力中心主义”,把机会多、内容具体的实践性教育机会都给剥夺了。北京市几位教师统计了2294名小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时间每天只有0.2小时,远远低于美国同龄孩子的人均1.2小时。一个低年级教师调查他的班上有32名小学生,其中20名不会穿衣,10名让父母洗脸洗脚。浙江一所中学80%的家长不要求孩子从事家务劳动,只要好好学习就行,这实在是家教中的一个重大误区。我们在教育中能把握好这两点:教孩子学会学习思考、教孩子学会交往,就基本上把握住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应该指出,人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每个人身上都有疤———疤就是成长的记号。有的家长让孩子接受美好的部分,对于负面的部分溺爱的父母高筑“象牙塔”。为孩子挡住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也就是挡住了孩子生命的多彩体验,挡住了孩子的未来成就。

家庭教育篇(3)

1.从家庭教育执行的主体来看,存在缺位现象。家庭教育的主体毫无疑问是父母,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笔者任教班级的一个学生,一直表现很好,有段时间突然性情大变,原本开朗活泼的孩子,变得消沉低落,成绩也直线下降,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父母刚刚离异,和奶奶在一起生活。还有几位学生因父母忙于生意或工作,常常不能和孩子在一起,造成平时的交流很少。孩子的教育也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无论是离异家庭还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无形中就不存在什么家庭教育,这些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心理和精神上缺乏温暖,渴望关爱。形成孤僻,任性,反叛的性格,在学校很难和同学老师沟通,经常做出些不合常规的叛逆之事易以起别人关注。久而久之,甚至对社会充满憎恨。

2.从教育的价值取向上看,偏重于功利化,忽视人文培养。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一个有利位置,再加上应试化的教育导向,家长们都比较注重孩子的智育培养。只要成绩好,其他都是次要的。不少家长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一个好的学校。这种价值导向下,忽视了孩子其他兴趣,也没有正确考虑孩子的能力。造成孩子心理压抑,最后就是逆反。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还严重忽视了“人”的培养,精神上严重缺“钙”。在家访中经常发现一些在学校看似品学兼优的同学,在家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自私,任性,生活能力极差,对长辈不尊重,对周围的人漠不关心。

3.在家庭教育采用的方式上,不够科学化。不少家长由于受拘于自身教育水平限制,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粗暴。调查发现,有些家长受功利化影响,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兴趣爱好,越俎代庖,自作主张给孩子规划未来。并为实现此目标,多采用物质刺激和打骂的方式来加以督促实行。封建家长式作风,命令主义等落后的教育观念大行其道。孩子稍有不从,就是严厉镇压,不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和引导。家访中,还对老师自鸣得意“:管他,是为了他好”“,棍棒出孝子”。

4.在教育整个系统中,缺乏与其他子系统教育的衔接和配合。众所周知,国民的教育系统主要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构成,必须做到三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调查发现,目前的家庭教育缺乏与其他两者的衔接和配合。很多家长特别在孩子进入学校后,认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已经完结。孩子的教育都是老师和学校的事,不少家长见到老师就说“:孩子拜托给你们了,我讲的话他们也不听”。平时也不主动联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在老师告知孩子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家配合解决,也消极对待。即使教育,也是简单粗暴,缺乏耐心沟通。而对当前社会上一些消极现象,家长也缺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甚至误导孩子。笔者在一次班会活动中,针对当前有些老人自己摔倒后,好心人帮他扶起后,反而遭到诬陷这种现象展开一个讨论:假使我们碰到种情况,到底扶不扶。大部分学生都说不扶,理由是爸妈说的。还有家长对社会组织的一些公益活动,不积极鼓励孩子参加,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如何明哲保身。

二、在把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

应该看到,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家庭中家庭教育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实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长大后成为一个与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广大家长必须思考的问题。不光有想法,更要有行动。但良好的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只有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才能结合自家实际,因材施教。

1.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先前性的特点

从一个人的发展轨迹来看,首先是家庭孕育了生命,也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则当之无愧地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也决定了家庭教育最具先前性的特点。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要经历三年的发育过程才能步入学龄前期,而语言表达、生活习惯、基本动作等等多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也多是这一时期逐步形成的。2)家庭教育具有延绵性的特点家庭始终是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孩子从出生开始,生活在家庭之间的时间应该是最长的,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无形之中对子女造成影响。正是父母对子女这种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伴随孩子一生,甚至会“传”给下一代。3)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家长对孩子的权威。在家庭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具有独特的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不管是在伦理道德方面,还是在物质生活需求方面,子女都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关系;也决定了父母对子女的约束作用。对于父母的教育,作子女的多会接受和服从,如果家长能够合理地利用这一点,就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4)家庭教育具有及时性由于家长与子女朝夕相处,对于子女的行为和情感变化最清楚不过,稍有变化就会查觉。因此,家长可以从子女的言行举止当中透视他们心理的变化,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在学校当中,我们一般的中学教师总要同时面对几十个孩子,多属群体教育,即便是有时对孩子进行单独教育,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孩子,很容易顾此失彼。

2.齐心合力,多方参与,共同搞好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篇(4)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区妇联紧紧围绕《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和《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针对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条块结合的家教组织网络。我区妇联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注重家庭教育组织网络的建设,先后牵头成立了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实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和研究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家教工作。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有的学校、社区还建立了家教领导小组、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母亲课堂”等家教组织。区、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形成的三级组织网络,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全区已建立各级家庭教育领导机构113个,其覆盖率为100%。全区有51所学校、幼儿园建起了家长学校,办学率为100%,家长参学率为98%,各个社区都建立了“母亲课堂”。

二是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育儿、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为全面推进我区家教工作,我区各家长学校本着教学时间上求活、教学内容上求新、教学效果上求实的宗旨,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教学,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家教活动普及家教知识,诸如家教知识讲座、家教经验交流会、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悄悄话信箱、各种竞赛和论文研讨活动。特别是海宁中学、建宁小学家长学校通过建立学校、家庭联系卡,设立心理教育咨询台、家庭教育咨询台、学习方法咨询台,宁中家长报专门解决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变家长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成效显著。家长学校通过上述活动,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真正达到了普及家教知识,传授科学育儿经验,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目的。2005年海宁中学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与此同时,我区抓好示范家长学校,通过对这些示范家长学校的重点指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使家长和学校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了全区家长学校的兴办和发展,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全区有4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优秀家长学校,2所家长学校被评为省家庭教育先进集体,有7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优秀家长学校,有20所家长学校被评为市合格家长学校。

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家教工作。社区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家教工作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做好社区家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2004年5月26日区妇联、区关工委、区教育局联合在海宁社区举行全市首家“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揭牌仪式以及首期母亲课堂开学典礼活动。通过创办“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母亲课堂”,不断拓展家庭教育阵地,努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教育网格。2005年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制定下发了“家庭教育进社区工作意见”。2005年“母亲课堂”开课48场,听课家长2043人次,组织家教咨询活动19场次。形成家教调研论文8篇。这项活动的开展得到市妇联、市文明委的高度重视,2005年10月份,市妇联、市文明委在我区召开了社区家庭教育现场会。我区海宁等四个社区被评为“家教示范社区”。

(二)存在问题。

我区家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新时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05年6月,我区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通过这次调研,我区家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长)来看,尽管目前大多数家长都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造成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认识不当。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使众多的家庭更多地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严重,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家庭教育目标的偏离,使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二是方法不当。部分家庭教育的方法失当,弱化了教育的效果。有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物质刺激,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有的家长封建家长作风严重,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有的父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上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家长过分溺爱,纵容子女,更有甚者在充当“反面教员”。

三是管教不当。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由于工作节奏快,强度高,压力大,或忙于生意场而无暇顾及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市场经济新形势和未来社会竞争的认识偏颇,对于孩子好斗逞强、贪小便宜、耍小计谋等行为倍加鼓励,助长了不正当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特别是部分单亲家庭、流动人口家庭、贫困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相对突出。

第二、从家庭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来看,我区家庭教育工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家长学校的数量不少,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我区现有各类家长学校51所,大部分家长学校都能发挥应有作用,但也有少数家长学校以家长会代替家长学校,很少开展活动,并且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担负起传播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的重任。

二是缺少专项经费,使现有的各种家教组织和网络发挥的作用受到一定制约。我区现有家庭教育研究会等领导和研究机构,没于没有专项经费,无法经常地、有效地开展活动,探索家庭教育的新趋势、新规律,使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是目前我区宣传家庭教育知识的专刊、专栏不多,缺少一些可供孩子参与实践的栏目。

四是缺少具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的少年儿童活动场所、实践基地,许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可去之处太少。

二、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

全国妇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明确了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家长,特别是母亲;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领域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近新委办(2006)25号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其中由区妇联牵头落实的目标任务重点就是发展家庭教育。我们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重任,改进家庭教育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家长教育理念和技巧的稳步提升,进而推动我区家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其一,加强领导,健全家教组织网络。我区要强化家庭教育的组织机构、骨干队伍。近期将根据区和有关部门领导分工的变动,尽快调整新浦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新浦区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家教领导机构,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检查落实《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此外,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推动创建各类家庭教育组织,如: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双休日家长学校、暑期学校、亲子学苑、家庭教育指导咨询站等,形成以各类家庭教育协调机构为主干,各类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和服务中心为触角,各类家长学校为阵地的条块结合的家庭教育组织网络。要积极培训和培养家庭教育骨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家教工作队伍。

其二,依托阵地,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的素质关系并制约着家庭教育的水平。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家教指导站是广大家长获取家教知识的重要渠道。当前要花工夫加强对现有各类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家长学校的教学水平。要继续开展示范家长学校挂牌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教指导服务站和亲子学苑。要依托各类家教阵地,组建家教讲师团进行巡回报告,积极推广成功家长特别是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典型和经验。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有感染力的主题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家长传授家长教育行为规范?传授如何营造温馨和睦、民主宽松、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的经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水平。

其三,加大投入,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家庭教育事业和家庭教育工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尤其要根据《新浦区儿童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强农村中小学图书阅览室等场所建设等等。要从提高儿童思想道德水准入手,以儿童道德实践活动为主导,按照"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精心设计适合未成年人特点、具有吸引力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参与道德实践,加深道德体验,提高道德修养。要注重发挥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篇(5)

对孝顺的新思考

家校联手引导孩子妥善处理“学生时代十大关系”

家庭教育与国际传播

实施“家文化”工程的思考——智慧家庭教育与企事业单位“一家人”文化

从实践案例中看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家庭教育策略

关于特殊儿童家长参与特殊教育的问题探讨

消除县域家长学校办学“高原现象”的实践研究

家校联动显实效 和谐育人促发展——吉林省梨树县沈洋镇中心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经验回眸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与父亲沟通的现状研究——以内蒙古某地为例

对西部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及思考

论离异家庭对未成年子女心理的影响

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音乐之美在家庭教育中闪光——艺术教育融入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传播·激励·探索·指导——全国家庭教育现场会综述

2010“亲子阅读·书香中国”读书计划启动——中国家庭教育知识传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品格发展无可替代

新世纪大学生“直升机父母”现象的教育反思

提高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出路在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教育观的偏离

《周易·咸卦》之“感应”思想对家庭教育沟通中的启示

家长学校科学发展的五大办学机制

关于家长心理学校的探索及路径实践

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调查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为例

以青岛市崂山区为例谈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

家庭气氛对心理健康和学业戈就水平的影响及其营造

家庭环境对初中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

提高“80后”年轻妈妈育子素养的培训与研究

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马卡连柯的儿童游戏思想及其对现代家庭游戏的启示

加拿大家庭学校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

两代父母协同教育幼儿的个案研究

3~6岁流动儿童问题行为成因及解决对策的研究

走向关怀与理解——基于青少年期亲子沟通现状的思家庭教育地位要强化

我国家庭教育管理体制刍议

家庭职业指导略论

浅谈成人群体中的家长学习

幼儿教育中家长教育能力的提高

浅谈家庭教师的兴起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家庭教育指导市场浅探

中小学课外教育需要创新思维

家园配合指导幼儿“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有效策略

变劣势为特势:在挫折中成长——基于“留守儿童”“留守”环境的思考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广西宜州市怀远镇为例

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幼儿敏感期的教育及其训练——关于蒙台梭利的儿童敏感期思想的实践

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主要误区与指导的研究

试析中国传统家训文化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重庆市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浅析家长学校的定位问题

家庭教育篇(6)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庭教育篇(7)

⒈家庭教育的优势和弊端

⒈⒈家庭教育的优势

⒈⒈⒈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

⒈⒈⒉家庭教育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⒈⒈⒊家庭教育权威性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

⒈⒈⒋家庭教育感染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家长的性格会直接导致下一代人形成相近的性格。

⒈⒈⒌家庭教育及时性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⒈⒉家庭教育的弊端受传统教育方法的束缚和思想的封建,“打”和“骂”成了家庭教育中的家常便饭,成为了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顽疾。但是打和骂在本质上是爱孩子,动机、出发点是好的,方法和思想是可以转变的。家庭教育由于有着血缘关系,教育目的就带有主观随意性。家庭教育由于没有系统性,不能使教育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加之部分父母的过度溺爱,家庭教育甚至往往建立在纵容和胁迫的基础上,不利于孩子养成自律的品行和创造性的思维。不和谐家庭和家庭成员本身的不良性格对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而且是根深蒂固的。

⒉三足鼎立模式的初探

⒉1家庭与学校构建第一支柱

⒉⒈⒈学校教育的三大优势首先从教育目的比较,学校教育有着科学性,清晰、明确、全面且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而家庭教育由于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其教育目的就带有主观随意性。其次从系统比较,学校教育有着自己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财政拨款等,因此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系统,能使教育有稳定性和连续性。而家庭教育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最后从组织比较,学校教育有着极强的组织性,这也是家庭教育所无法做到。尽管现在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普遍多于在家里的时间,但是在入学前的教育中家长已经可以观察出孩子的特质。那么在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就尤为重要,学校应该提供这样一个长期、全面、指导性强的平台,依靠次数不多的家长来做到对孩子本身的“因材施教”是远远不够。一个班集体那么多个学生,老师只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到真正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内心也是不现实的,需要家长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尽管目前通过后期教育造就了大量的人才,但是根据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成就“大家”的几率要大得多。因此在学生入学之前作好调查、分析和规划的统筹工作就迫在眉睫。

⒉⒈⒉孩子个体发展家庭规划档案的建立档案系统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起草和由学生的家长具体完成。由四个方面构件档案:一是基本情况,介绍学生以及其家庭配置和具体成员情况;二是记录兴趣爱好,将学生的天赋亮点和趣味趋势加以总结;三是记录心路里程,孩子的思想会时刻体现在他的语言行为中,家长充当记录员的角色;四是阐述学校特色,学校的师资力量优势集中在那些方面,还有学校未来的发展趋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同时也可以对孩子适应性做出初步评估。

⒉⒈⒊孩子个体发展学校规划档案的建立学校是一个大型染缸,丰富多彩的学科和参差不齐的办学力量正如色泽鲜艳的各种颜料。通过此档案的建立,能够促进对孩子的适应性和延伸性做出初步评估。档案分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校整体概况的介绍,包括教学设备的基础和提升、学科建设的概况和发展、师资力量的重心和优势。保证学校的最新信息尽快更新。二是罗列学生走向的成功的现实例子,通过对优秀学生长期全程的跟踪记录和探索,找到那些优秀学生的成功经验。三是权利义务的交融,学校把家长监护人的权利义务和老师的师长权利义务加以提炼,把两种权利义务的交集罗列出来促进家长教育的系统化和老师教学的威严化。

⒉2社会与学校构建第二支柱

⒉⒉⒈社会教育权的概念所谓社会教育权,是指非政府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有举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以及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向社会成员实施教育影响的权利。前者是创办私立教育机构的权利,后者是在社会教育化背景下确立的一种新权利。所谓社会教育化,是指社会的非教育组织或机构逐步赋予自身教育职能的过程。落实社会教育权、实现社会教育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人权,社会有义务关注每位公民的发展,有义务保证每个公民都能学习和获得生存的机会,应主动承办各种教育,创设科学的教育机制,为公民的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社会教育化,就是使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所有社会结构单位都有教育的权利同时都负有教育的责任,整个社会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社会教育化首先要实现社区教育化,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价值共同体。居民相似的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以及民俗传统为社区教育化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可能性。[1]

⒉⒉⒉社会和学校最终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社会和学校在教育上的绑定是大势所趋。社会提供对人才最准确的需求,学校提供最完善的培训系统,最后由社会和学校组成的第二支柱去扮演“雕磨者”的角色。雕磨者将会对家庭提出最原始的要求,要求家庭提供整个系统所需求的最符合时展需要的“原材料”―人。社会和学校一旦构建成有机整体,那么对“原材料”的选择将是素质化的甚至是数字化的,这必定对家庭提出强烈挑战,那些对孩子的非理性溺爱和放任自流的家庭将扮演牺牲者的角色。

⒉3家庭和社会构建第三根支柱

⒉⒊⒈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仅有学校和家庭,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一个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等。

⒉⒊⒈⒈社会交往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社会交往,加入许多群体组织,甚至同时加入几个群体组织,成为几个不同群体的成员。就个人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增加自信感和力量感,获得安全感等。总之,加入群体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

⒉⒊⒈⒉社会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风格、情感、情操等。道德是依靠说服、示范、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以及教育来起作用的。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调节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小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生活、学习、劳动和日常交往中的相应的道德关系,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⒉⒊⒈⒊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在这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种类的艺术作品、电视、电影、互联网络、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等各种形式的大众传媒以及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游乐场、歌舞厅、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的、从审美角度认识与评价现实的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概括、凝练,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因而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人文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模仿性,在接受者的意识中创造出独特的“第二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说服作用和鼓舞作用。特别是文学、影视、戏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往往成为儿童爱戴和崇拜的对象和理想的化身。大众传媒的功能是利用各种现代社会传播手段传递各种文化价值、社会道德意识和其他社会信息,许多艺术作品和人物形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大众传媒在传播速度和空间范围都远比传统的传播手段优越得多,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2]

⒉⒊⒉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初探

⒉⒊⒉⒈家庭教育最普遍的四种类型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一般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第一种是独裁型,这是一种专制的形式。儿童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在这种家庭中会受到严重的压制。第二种是保护型,这种类型虽然也是出于强制和严格服从,但形式不同,他处心积虑地保护孩子免遭困难,过分地保护、溺爱孩子,使孩子的个性受到严重损害。第三种是和平共处型,在这种家庭中每个人各自作自己的事,各自面对自己的问题和困难,面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很少有感情的交流和互相间的帮助。这种家庭使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互相隔阂,造成沟通上的问题,对孩子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第四种是合作型,在家庭成员的合作气氛中,孩子的自我中心倾向逐步得到克服,获得社会交往的有益经验。这种家庭在共同的生活中有一致的生活目标和道德价值标准,并且有积极的信息沟通和感情上的交流,儿童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受到积极的移情作用,对周围的人和事逐步学会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使个性获得良好的发展。

⒉⒊⒉⒉社会教育家庭化首先,社会舆论积极的引导,把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传放到比较显眼的位置。学习并且借鉴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把家庭教育放到社会教育中去,社会建立起关注引导甚至是监督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和法律依据。其次,以居委会或者小区建立起家庭教育宣传窗口和咨询站同时时时监控,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对于家庭暴力等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行为及时制止并且进行心理引导。

⒉⒊⒉⒊家庭教育社会化作为家长,如何构建这根与社会联系的支柱是核心内容。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根支柱,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顶梁柱。社会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既然成员是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人,没有人能离开社会单独存在。没有什么影响比社会对家庭的影响更为深刻,而家庭却有反作用于社会。这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的关系。首先,树立社会的责任感。对孩子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对社会负责就是对孩子和自己负责。如果任由社会的阴暗思想滋生蔓延甚至灌输给孩子,那么是对孩子和社会的极端不负责任!其次,在家庭内部推广民主思想。所有成熟文明的社会都是民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面,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个性和谐相处碰撞出人性和和谐的火花。第三,把孩子尽可能早的引入社会,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团队活动、社会活动。中国孩子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常常忽视了团队的力量,并失去了在团队中增强责任感、锻炼动手能力、启发创新思维的机会。一个长期生活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里的孩子也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最后,用平等和谐的方式跟孩子沟通。一要经常为孩子找出优点,并能具体表扬孩子的优点。;二要时常对孩子表示信赖,并告诉他:“你一定行!”;三要尊重孩子的感觉,积极倾听孩子的需要,并能真诚表达父母自己的感受;四要让孩子有发泄情绪与谈论感受的机会;五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与期待,使他常处于愉快和满足的状态中;六要与孩子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⒉⒊⒉⒊家长必须做好家庭教育的“导演”孩子是家庭教育中的“主角”,那么家长就是“导演”。最后的结果如影视作品一样需要社会大众的检验。家长必须随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与时俱进。有些家长一味的对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却从来不审视自己,担当起“好榜样”应该是每一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家庭教育篇(8)

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重视家庭教育,把家族的盛衰寄托在子孙身上,“子孙贤则家道昌盛,子孙不贤则家道消败”。子孙是贤是愚,则“由乎蒙养”。“蒙以养正”,可以保家。家教的作用,不仅能保家扩业,还有助于定国安邦。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理学、宋词、史学及闻名世界的三大发明,犹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辉,在中国古代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誉。推敲宋代领先于世界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其土壤根源于教育的平民化。在教育平民化的进程中,家庭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的家庭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不仅对启迪当代人的智慧、完善其品德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为当前的家庭教育及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家庭教育,比较权威的论断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社会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所谓宋代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包括北宋、南宋期间的家庭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

一、宋代家庭教育兴盛的原因

宋代是我国家庭教育大放异彩的时期,一大批家庭教育方面的思想家和实践家极大地丰富了宋代家庭教育内涵,在我国家庭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宋代家庭教育的兴盛,既有历史发展的原因,也有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因素。

1.宋代以前家庭教育历史经验的积淀

我国家庭教育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到唐五代,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积累了甚为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思想,为以后家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先秦时期的家庭教育基本上形成了以帝王家庭教育、上层官僚阶层的德育、智育、胎教等在内的各级各类家庭教育,出现了最基本的一些家教范畴和思想,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汉时期逐步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官僚士大夫为主体,包括帝王家教、女子家教、胎教等在内的各级各类家庭教育的框架,以后家庭教育的发展大都是在此框架内的丰富完善。因此,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家庭教育框架的定型时期。随之而来的魏晋南北朝处于我国历史上征战连年、政权更替频繁和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各个阶层都有一种不稳定感和危机感,他们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们竭力教子以立身处世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子孙避灾免祸,从而更好地立足社会,于是家庭教育逐渐盛行起来。《颜氏家训》的出现,深刻总结了当时的教子经验,第一次形成了系统的家庭教育思想,并创造了家训体这一中国特有的家教文献形式,在家教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意义,所以这一时期被认为是我国家庭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家庭教育继续发展。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出现了李世民的《帝范》,把中国古代的帝王家教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家训精品和教子诗文。这一切为宋达的家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给家庭教育的发展以有力的推动

政治上,宋代建立以后,统治者汲取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教训,竭力强化皇权,削弱武臣的权力。他们选择和制定了一种能够最广泛地笼络士大夫的政治策略,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增强士大夫对宋王朝的政治向心力,因此“崇文抑武”成为宋代的基本政策。重文政策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宋代学校、科举比前代更为兴盛,读书受到特殊的重视,文人充任各级官吏,文官待遇之高为历朝所无。在这种情况下,教子读书做官被许多人视为振兴门户的必经之路。在福州,号称“城里人家半读书”。家庭教育由此兴盛起来。

经济上,农业垦荒、兴修水利、改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手工业、矿冶业、纺织业、瓷器制造业、造纸业、印刷业、造船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纸币的出现,商业中心城市如北宋的开封、长沙、成都、京兆(陕西西安)、南宋临安、建康、镇江、广州、泉州等贸易的兴盛,对外贸易的频繁,为文化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科技对家庭教育发展的影响,首推印刷术在宋代的发展。宋初仍然是从五代时期继承下来的雕版印刷术。宋仁宗庆历年间布衣毕N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的刻书事业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印书之多,规模之大,印制之精,流通之广,都是空前的。印刷技术的进步,大量图书的印制,为文化教育的繁荣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保障。

3.宋学家的积极倡导和推进

自唐末五代以来,社会动荡战乱,传统的“宗子法废”“谱牒又衰”,地主阶级分化剧烈、统治很不稳定。为维护社会和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定,理学家认为有必要恢复古代的家族制度,用家法来约束宗族成员的行为,以稳定家族内部关系,进而维护上层统治。如程颐认为,治家的秘诀在于“严”“虽一家之小,无尊严则孝敬衰,无君长则法度废,有严君而后家道正”。有的理学家不仅积极倡导家法、家族的制定,而且自己也身体力行,如朱熹纂辑了《古今家祭礼》《家礼》,陆九韶制定了《居家正本制用》等,不仅要求其家人遵循,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在他们的倡导与推动下,家庭的伦理教育被推上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成为宋代教育的一大特色,这些理学家的做法无疑推动了宋代家庭教育的发展。

二、宋代家庭教育的类型

宋代家庭教育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父母之教和塾师之教。

1.父母之教

父母之教是指以父母为施教主体的教育,通常指的是父教子学的家学。有如下两类:(1)家境贫寒者,无力为孩子缴纳学费的父母会亲自教授孩子。如大文豪欧阳修,他“四岁而孤”,因家贫,不能买纸笔,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修书字。稍长,从邻里借书读,或手抄之,抄未竟而成诵”。欧阳修的经历代表了宋代一部分家境贫寒,却重视读书的家庭的家庭教育方式。(2)宋代家庭中有的父母爱子、望子成龙,而亲自教授子弟的家庭教育。如大文豪苏轼,也是由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生十年,父询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凡古今成败、经史属文,早早就在家庭教育中接触。而理学家朱熹,更是自幼受到其父朱松的精心培养,父亲的学术倾向给他以很大的影响。范仲淹作为官宦当中家庭教育杰出代表的成功范例,诸子皆为世所称,特别是纯仁,官至宰相,成为一代名臣,完全得益于范仲淹对子弟的切身谆谆教导。

2.塾师之教

塾师之教是宋人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它通常指的是官宦世家为教育其家族的子弟,家长出资聘请教书先生在家中或寺院、会馆等公共场所招生授课,这种形式通常称家塾。如陆九渊、吕祖谦家里就设有私塾。据吕氏家塾规定:家塾教师,饮食是“每日二膳”,衣服、束修是“以家之有无,诸生之众寡为之节”,另外家塾教师生病,诸生还要“侍粥药”。塾师是宋代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封建时代一群命运不佳、仕途无望的没落文人,塾师之业纯属退而求其次的导成之业。在教育内容上,除少数有名望的学者授徒讲解一些高深知识之外,大部分读书人倾向于童蒙教育,以幼童为主要教导对象。因此宋代有条件的家长们,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出资聘请塾师到家中教育子女,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宋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宋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异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伦理道德教育和学业教育两个方面。

1.伦理道德教育

宋代承唐末五代纷乱之后,又时值儒学复兴和理学崛起,重振伦理纲常,重塑道德名教,成为朝野上下、社会各界的普遍追求。家庭教育自然也是如此。主要表现在:

(1)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注意教子恪守儒家礼节

这是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而在宋代复兴儒家的大背景下更趋严格。如理学家吕希哲“(希哲)甫十岁,祁寒暑雨,侍立终日,不命之坐不敢坐也。日必冠带以见长者,平居虽天甚热,在父母长者之侧,不得去巾袂缚绔。衣服虽谨,行步出入,不得入茶肆酒肆。市井里巷之语,郑卫之音,未尝一经于耳。不正之意,非礼之色,未尝一接于目”。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有些呆板,但态度积极认真,有助于培养符合封建时代要求的道德君子。

(2)忠孝教育

在古代,“忠”通常与忠君爱国联系在一起。北宋时期,与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因利益冲突的加剧而导致战争频繁,朝廷又无力与之抗衡,只好向其割地赔款,形成偏安一隅的屈辱被动局面,再加上各地时有发生的农民起义,给北宋王朝以致命的打击。南宋时期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不断,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批强烈要求收复失地的主战派,他们反对妥协投降,积极抵抗侵略,同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努力实现复国理想。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主流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宋代尤其是南宋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环。如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那首流传千古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它生动地向世人展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的临终遗嘱,字里行间蕴含着渴望祖国统一与壮志未酬空留遗恨的惆怅情怀和对处在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南宋王朝的深深担忧。千百年来,《示儿》已成为激发人们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优秀诗篇和生动教材。“孝”的教育。“孝”是对父母、对祖先的敬爱,它常常与“悌”联系在一起,“悌”指的是对兄长的顺从,在儒家伦理思想与家训文化中此二字是连用的。宋代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子女的孝悌教育。欧阳修之母从小教育欧阳修要向父亲学习,告诫他“夫养不必丰,要于孝”。意即赡养父母,不必要丰盛,而在于孝顺,要从内心深处怀有对父母的孝敬和爱戴,而不仅仅表现在物质层面上。

(3)气节操守上,教子要忠勇正直,大义分明

如苏轼的母亲程氏鼓励他向东汉时期勇敢正直、坚贞不屈的范滂学习。言官刘安世初除谏官,不敢领命,因而“入白其母”,结果他母亲勉励其“当捐身以报国恩”,态度坚决,没有丝毫顾虑之意。得此教诲,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面折廷争”,无所畏惧,“一时无不敬慑”。宋室南渡,首倡大义的张浚,一生正直敢言,忠义许国,也与其母亲的教育分不开,张浚四岁而孤,其母发誓不复嫁,对其“勤苦鞠育”。有一次张浚打算“力论时事”,又“恐贻母忧”时,“母诵其父对策之语曰:臣宁言而死于斧X,不能忍不言以负陛下”,激励张浚仗义执言。

2.学业教育

对孩子进行学业教育是历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宋代这方面尤为突出。宋代以“文治”立国,政府大力兴学,鼓励读书,科举制度日益完善,社会逐渐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价值观念。读书风气之鼎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一背景下,宋代士人家庭对孩子的学业教育倾注了极大心血。北宋著名学者杨时“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有进”。张九成晚年被贬,在荒远的逆境之中仍然坚持学习,站在窗下苦读十四个春秋,竟然使得“窗下石上,双跌之迹隐然”,实在是令人可钦可佩,被后世传为佳话。以其自身行动对其子弟进行鲜活的家庭教育。朱熹教诲儿子要专心向学:“早晚受业请益,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箭记,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前记,归日要看,见好文字,录取归来”。其间蕴含的教子为学的内容十分全面,体现出一个慈父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可谓用心良苦。

四、教子措施

为了教育孩子成才,宋代父母都注意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点。

1.重视早期教育

早教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古人认为儿童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故家庭教育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传塑作用,宋代家庭教育对这方面尤为重视。邵雍强调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朱熹甚至明确了胎教的重要性,并强调儿童出生后至八岁前的“乳母之教”。朱熹认为家庭教育中,乳母的作用非常大,“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他认为如果乳母不良,不但能败乱家法,还能令“所饲之子性行亦类之”。现代研究表明,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重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直接关乎下一代今后的健康成长和良性发展。

2.强调知行结合,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知与行的关系实际上是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认为认识有两种来源:一种是“生而知之”,属于先天而成的,一种是“学而知之”,是后天培养的。主张学思结合,反对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在宋代,家庭教育特别注重子弟知行观的培养,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如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深刻诠释了“知”与“行”的关系,认为只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亲身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自己。在强调“知行结合”的同时,宋代家庭教育又注重对孩子实际践力的培养。著名学者胡瑗就非常注重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他对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做法特别不满,认为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要,强调“体用之学”。即以儒家经学为体,以实际的为政、军事才能为用。

3.注重言传身教

自古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注重言谈方面的说教,更一直倡导躬行身教和榜样示范的力量,注重榜样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化环境,父母的一举一动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行动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宋代家庭教育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如欧阳修之侄在给欧阳修的来信中说要为欧阳修买些朱砂,欧阳修在《与十二侄》中告诫并拒绝了侄儿的好意。他认为朱砂是其侄儿管辖范围内的土特产,官员如果买自己所管之物,很可能会在市场上出现压价收购不法之事,所以他这样语重心长地告诫侄儿:“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饮食物外,不曾买一物。汝可观此为戒也。”可以说是对侄儿极好的言传身教,很富有教育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宋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宋代家庭教育培养出来的大批优秀人才,对重振当时社会伦理纲常以及形成浓郁的读书风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他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宋代家庭教育既重视儿童知识技能的培养,又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体独立性的形成,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0.

[2]程颐.周易程氏传(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8.

[3]永,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脱脱.宋史・苏轼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5]潘永因.宋稗类钞[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

[6]陆游.剑南书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欧阳修.欧阳修文选读[M].长沙:岳麓书社,1984.

[8]脱脱.宋史・刘世安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脱脱.宋史・张浚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1]周铁项.历代名人家训[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12]朱熹.朱子全书・家礼(卷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家庭教育篇(9)

二、家庭音乐教育的现状

来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音乐教育。应该说家庭音乐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已经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儿童去进行一些音乐艺术方面的熏陶。应该说,在当前的家庭音乐教育中,家长对儿童的音乐教育方面是十分舍得进行投资的。这也是当前家庭音乐教育能够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在看到我国家庭音乐教育发展迅速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家庭音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家长过度重视对音乐考级的要求,而忽视了家庭音乐教育的本质,这也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一)家庭音乐教育理念的错误倾向首先是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来看。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很容易导致儿童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家长错误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功利心方面。家长不管孩子自身的素质,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音乐,看到别人孩子在学,自己就不管不问的硬强加给学生一项任务。

(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其次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方法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不少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时,往往采用的是强制的方式强制儿童去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这种以强制为主的家庭音乐教育方法往往很容易让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音乐知识学习产生厌恶。所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家庭音乐教育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次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盲目的采用诱导式的方式进行家庭音乐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给儿童造成不良的影响。盲目的采用诱导式音乐教育,让幼儿在进行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依赖心理,从而让家庭音乐教育失去了其本质的目的。

三、正确看待家庭音乐教育

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明确进行家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从而让儿童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快乐学习的乐趣。而当前不少家长曲解了家庭音乐教育的目标,而将家庭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定位在音乐考级上。因此这种观念上的错误导致家长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教育而教育,不利于家庭音乐教育活动的和谐、顺畅发展。在进行家庭音乐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家长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从而让儿童在家庭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吸纳音乐知识,实现自身良好音乐素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篇(10)

一、夯实基础,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近几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基础性工作:

一是健全工作机构。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

妇联,明确了妇联对全市儿童工作负有牵头协调的重任。为此,我们由主席牵头,两位副主席分管,内部五个职能部门实施。做到了目标落实、经费落实、措施落实、考核落实,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突出家庭教育。我们每年通过工作会、经验交流会和检查督导等方式,持之以恒地抓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的建立和巩固。还联合市教委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逐步规范办学形式,提高办学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建立各类家长学校近6000所,创立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176所;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咨询服务、宣传读书等活动,使数百万家长更新了家教新观念,一大批父母被评为教子有方的好家长。

三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建起了重庆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动25个各区县(自治县、市)建立了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了“小公民在行动”等丰富多彩的儿童校外道德实战活动。创建了5个市级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

四是维护儿童权益。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和重庆市2001-2010年儿童发展纲要和规划,使未成年人生存、发展和保护环境进一步改善。采取多种方式,受理未成年人权益侵害案件的投诉,协调了一批未成年人权益侵害案件的查处,有力打击了侵权犯罪。

五是扶助贫困儿童。我们持之以恒抓“春蕾计划”“安康计划”的实施。千方百计筹集国际内外社会资金1040万元,救助了2.6万多贫困失学和面临失学的女童重返校园。不少优秀女童还完成了高中、大学学业。

二、贯彻《意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主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意见》后,市妇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1、抓学习,提升对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市妇联及时学习领会中共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精神,多次召开主席办公会、中干会、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及有关部门领导会议,认真学习、李长春同志讲话,就如何发挥妇联优势,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2、抓贯彻,制定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

我们迅速制定下发了妇联系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妇联组织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专门就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工作重点、范围对象、主要任务、具体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

3、抓家教,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主题

我们以“学做合格家长,培养四有人才”为主题,以100场大型家庭教育报告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广泛传播“以德育人”的家庭教育新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成才观。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培训、组建重庆市家庭教育报告团,于5月12日隆重举行了百场大型报告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目前,各区县(自治县、市)家庭教育报告团纷纷成立,生动形象、精彩纷呈的报告活动正在全市有序展开。

4、抓阵地,完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载体

家长学校是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与市教委、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联合召开了“重庆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对大力推进家庭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家长学校建设三大目标和家庭教育工作八项任务,还与市教委就家庭教育工作的责任分工达成共识,明确了各自职责,目前正在探索重庆家庭教育的组织体制及工作模式。

5、抓教材,将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家教的全过程

我们针对当前家庭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研,紧扣家庭教育“以德育人”的主题,重新撰写了《21世纪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将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到0-18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突出从身边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在潜弱然化的养成教育中提升德品素质。

三、创新思路,把家庭教育推上新的台阶

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镇东书记和元敏副书记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委的实施意见,努力改善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思路:

1、加强领导,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各级妇联要切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妇联一把手工程来抓,作为主要任务放在突出位置,其目标责任要纳入各级妇联组织的计划、检查、总结、奖惩。按照市委会议的统一部署和责任分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实施办法,采取有力措施,整合社会资源,充实部门力量,提升人员素质,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

2、突出主题,在家庭教育活动中推出新的举措

继续抓好已启动的“以德育人,为国教子”为主题“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四有新人”的百场家教报告,同时推出“六个一”行动。即:推出一套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新教材;组建一批市、区、县家庭教育报告团;培训一支家庭教育工作骨干队伍;表彰一批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树立一批“以德育人”的好家长;创建一批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县。明年将在全市组织开展百万家长读书活动、家庭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亲子交流百家论坛活动等,进一步提升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和能力。

同时,我们将不断深化“小公民道德建设”行动,以家庭为重点,以亲子互动为特色,依托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网络,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道德实践活动,并创建命名第二批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

3、发展载体,在儿童教育阵地建设上创建新的格局

家长学校是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渠道。在继续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的创建及指导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争取民政部门的支持,逐步建立发展社区家长学校。因地制宜探索创建灵活多样的农村流动人口家长学校、亲子学苑、家庭教育网校、家长学习俱乐部等机构,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家庭教育阵地建设的新格局。

同时,我们要积极推动15个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将儿童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当地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的总体规划,早日实现40个区县全部建立儿童活动中心的目标。

4、整合资源,在服务儿童生活上开拓新的渠道

市、区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要充分发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校外教育功能,针对儿童不同特点及身心发展需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怡情益智的儿童活动。开设层次结构合理的培训项目,加强儿童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开设儿童心理救助热线,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心理辅导和健康指导。

继续开展以促进儿童教育和儿童健康成长为重点的春蕾计划、安康计划、五好文明家庭等项工作,努力为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5、加强调研,在家庭教育实践中解决新的问题

我们要充分发挥重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作用,更新理论研究队伍,研究针对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与实践、社区家庭教育模式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增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促进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市妇联将适时组织召开家庭教育理论研讨会。

上一篇: 节能工作方案 下一篇: 班级活动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