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4:47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强。旧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求。旧的生产关系无法配合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脚步。因此,企业信用系统理论应运而生。企业信用系统理论的诞生对现代企业经营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模式,同时也给财务会计信息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代化企业信用系统得到迅速普及和发展,不同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条件使用了不同的会计信息集成方式。因此,开展对会计信息和现代企业信用系统完善的研究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会计信息与企业信用系统的关系

会计信息是连续、客观记录和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表征,是由专业人员依据会计准则和严格统一的格式做成的会计报表反映的并受会计法律责任所保证的经济信息。

企业信用系统的概念由六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信任系统、动力系统、标识系统、管理系统、传播系统和激励与惩罚系统。六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以信任系统为前提和保障,确保企业信用系统的正常运转。

企业信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同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常常意味着这个企业的财务信用品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质量、经营人员的诚实可信度以及是否能够确保与企业相关的各方利益实现。随着高效、高质量会计信息传递系统即信任系统的建立,企业内部信用建设的加强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共同努力,企业与各会计信息外在主体之间信息质量差、效率低的现象将不断减少。企业信用缺失行为将会失去其生存所依附的载体,从而能够使整个市场竞争机制环境纯净化,使整个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下去。

二、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双刃性影响

(一)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正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即经济决策离不开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的期望值高和过高的依赖性都是建立在会计信息真实、可信、公允、高效、透明等前提下的。不管是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还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者都至关重要。

会计信息的这些正面特性也会将企业信用系统逐步导向正轨。再加以企业信用六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辅助等,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作出正确决策,实现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一致性。最终,实现企业信用系统的完善,企业进入正常的良性循环状态。

(二)会计信息对企业信用系统的负面影响

会计信息一旦失真就会导致其作为企业信用核心的信任系统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状况,不能如实记录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且会导致企业的经营者利益和企业利益两者发生不一致的状况,从而导致企业经营者只重视短期的经营业绩而无暇顾及企业的长远发展。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导致企业激励和惩罚机制的混乱。激励和惩罚作用的失灵无形中助长了失信企业的继续失信行为,最后导致企业信用系统崩溃,社会信用积重难返。

三、企业信用系统缺失的原因

信用,一般是指履约行为、规范的总和,体现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基于经济利益的相互信任和授信关系。在经济活动中,企业信用有其专属含义,即企业履行约定责任、义务的能力和程度。良好的信用有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外部资源、增加收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众多企业守信而形成的交易环境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因此,有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内部基于“信任和承诺”建立的稳定协作关系,正是集群环境竞争力的形成基础。相反,信用缺失,必然导致市场秩序恶化,进而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所以说,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与企业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造成企业信用系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信息体制不完善

我国财务信息的运行机制、规则、秩序尚在完善之中,因而财务信息自身的缺陷和体制的不健全就会直接影响到信用缺失。

在财务信用环境良好,财务信用监督机制健全的社会,某些企业因不讲信用而获得额外收益,其他潜在的参与者都可以很快知晓,并在以后的经济交往中拒绝对他提供信用,使这些失信企业在整个市场中被孤立,从而付出巨大的代价。但在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信用缺失、企业为获得额外收益、不讲信用的现象仍很普遍。

(二)失信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法律是社会信誉与公平的一道防线,其目的是让失信企业受到法律制裁。而我国目前信用缺失根本原因是法律的约束力不够。

1.立法不够完善。目前,我国针对财务信用缺失方面的立法较为滞后。2.对失信企业的惩罚太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失信企业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缺少有效的惩罚机制。3.司法机关,执法不力。特别是对恶意逃避债务的企业无法可依。这些在客观上无疑是对失信企业的一种“鼓励”。所以,要加大对失信企业的处罚力度,增加失信成本、降低总收益,使其在利益杠杆的引导下,自觉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三)政府财务行为不规范

政府对市场的超经济干预扭曲了市场规则,迫使市场会计信息失真,使市场交易中的非市场因素被不断地营造,复制和异化出来。政府财政政策多变影响企业信用活动。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等价于博弈重复的可能性降低,企业将失去建立信用关系的耐心和信心,同时还会增加企业之间观察对方欺诈等失信行为的困难,违约企业更容易把失信行为归因于外部政策因素的影响,助长企业的失信行为。

(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还不到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以来,传统的道德理念已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新的道德体系还没建立起来,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五)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在信用意识不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不完善、制度规范有缺陷等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长远发展战略、社会公民意识淡漠、投机心理严重,就会只为眼前的一己之利,出现信用缺失。

(六)社会约束力较弱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信用信息仍旧掌握在政府各部门手中,但这些信息一般都不向社会公开,一方面造成信用信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和各类信用中介组织,得不到需要的信用资料,无法开展信用管理和相关服务。缺乏独立的中介信用评价组织体系,行业自律没有严格的机制,财务信用信息不透明。

会计信息在企业经济信息中处于中心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以会计信息管理为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决定了会计信息在整个企业经济信息的中心地位。会计信息形成的特殊性和手段的科学性,使会计信息比其他经济信息更为严密、系统、全面,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所以历来受到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企业通过自身形成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本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偿债能力、主要经济指标计划完成情况、内部经济责任制落实情况和人力资源配置激励运用情况等,并评价自身业绩,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预测,再调整企业总目标总策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控制企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等方面作出科学决策。

所以说,会计信息是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的重要前提和依据。

四、会计信息与企业信用系统完善

针对企业信用系统六个子系统各自不同的缺失特点,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机制建立:

(一)防御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保证企业的信任系统坚固可靠

1.严把会计信息来源关,降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通过治理会计信息来源,从而降低其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提高其产生正面影响的可能性,避免负面影响。这样,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会计信息生成的初始阶段就会得到一定的遏制。

2.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要合理且完善。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阶段,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就必须在公司信用系统完善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3.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文化。

4.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法》实施细则,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违法必究和惩罚必严,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

5.改变会计信息的生产模式,实行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要求会计人员职业化和社会化。

6.加强会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信息作为一种法律文件,其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是其效力的依据,也是其作为企业信用系统基础的核心。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高,编制的会计报告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否则失真现象会不断发生。会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受到社会的信任,培养会计人员的敬业、守纪、诚信的道德品质是做好会计工作,防止会计信息故意失真的前提。

(二)建立企业长期利益发展战略,保证企业信用动力系统的活跃

企业运营的目标就是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这种利益最大化有短期和长期的区别,企业信用的建立需要企业注重长期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企业对经营者的激励才可能注重长期的经营效益。保证企业信用系统原发性的正常运作,进而保证企业信用动力系统的活跃。

(三)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制度,保证企业标识系统的正常运行

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信用中介机构对企业信用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建立符合我国企业信用实践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要做到:

1.进行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基础调查,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2.研究国外企业信用评估标准体系,结合我国的法律和经济制度消化吸收。企业信用评价标准体系主要依据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状况来设计。

(四)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完善企业信用传播系统

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是指以信息化技术和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记录、警示、披露、查询体系,包括信用信息披露的方式、内容、时效、手段及法律责任。

企业信用披露的方式主要指企业信用信息以企业信用网站、电子档案、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形式公示出来为利益相关者所利用。这些媒体的披露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信用状况拓展了信息渠道。

(五)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促使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正常运行

我国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信用管理观念薄弱、缺乏科学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信息不畅、信用决策和信用控制缺乏信息支撑、缺乏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牢固树立信用管理意识,并专门设置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职能部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信用管理部门信息共享,协调一致进行信用管理,培养大批企业信用管理人才。

(六)建立企业信用主体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信用奖惩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激励与惩罚系统

1.建立企业信用主体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信用主体由企业的产权主体、企业的经营主体、企业劳动者主体构成。要完善企业信用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就必须针对三个主体各自的特征进行各个击破:(1)市场对无信用者的无情淘汰,对信用高的企业的奖励,是对企业产权信用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2)对经营主体的约束则来自两方面:第一,经营者的市场;第二,内部监督制度以及外部法律制度的硬约束。(3)企业劳动者信用主体约束机制主要来自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和内部管理制度。

2.建立企业信用奖惩制度

(1)从法律和市场两方面着手,使信用较高的企业在获得公司股票上市、企业债券发行、银行信用额度及优惠的利率安排、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方面享有明显优势,消除企业信用与会计信息悖论的现象。(2)加大政府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强化政府对信用市场尤其是对从事企业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度。(3)市场执法强制化为前提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主动调查交易对方的信用的意识普及化和途径的多维化,市场也会逐步完善企业失信行为的存档机制和传播渠道。

五、结束语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企业信用是一种无形的资本和资产,是企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通行证。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企业信用,必须建立企业信用理念,确立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观念,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因此,加快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是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方式最便捷、交易效率最高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契约化的发展,企业信用将成为合作与交易的先决条件。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信用越来越成为企业进行全球交易的前提。

随着人们价值取向的转变,提升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利润的增加,更在于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不但要成为利润的创造者和追求者,更要成为品牌的创造者和追逐者,而品牌就是信用的累积和结晶。

【参考文献】

[1] 沈萍.会计的真实性与诚信建设问题探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S1).

[2] 吴波.如何应对企业信用体系问题[J].科技潮,2005(12).

[3] 王玉香.浅析信息不对称与企业信用问题[J].经济论坛,2004(21).

[4] 孙亚东.浅析我国企业信用缺失与治理对策[J].市场周刊,2004(12).

[5] 沈友娣.企业信用行为的会计学分析[J].会计之友,2008(4).

[6] 王春婕.企业信用建设的三重困境[J].现代企业教育,2006(11).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2)

中图分类号:TP393.07

随着我国企业数量的逐年增加,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如果没有高效准确健康的长远发展体系,将很难在本行业领域稳固发展。计算机信息系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是加强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科学管理系统。

1 企业信息化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

1.1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指囊括了对企业的信息运作过程、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以及企业的运转方式与流程、企业的各项业务的变更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这三项内容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又称EIM,是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的简称[1],是世界企业管理领域正在流行的管理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以网络、计算机等新兴技术为依托,根据企业现状,不断升级与改进的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的系统编程方法,根据企业需求与各部分工作流程制定而制定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恰当的应用计算机技术,如何有效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智能化职能。

1.2 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节约人力成本[2],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以几倍于人工录入数据、计算数据、处理工作流程的速度处理各项复杂的管理过程,极大的节省了公司的人力;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保障了企业数据存储与计算的准确性。现代企业的管理与运营中需要保存大量的产品订单信息、客户信息、财务数据信息以及各类产品信息等等,光凭传统的人工和纸张办公难以保证信息与数据处理的准确度,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与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外,计算机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处理各项事务的效率。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由后台编程实现各类事务管理功能。包括自动化办公的OA系统[3]、财务与物流管理的ERP系统等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提高工作效率的典型应用。

2 企业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困境

2.1 不针对企业实际,盲目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区域、经营规模的限制[4],现代企业都有各自的企业文化、产品以及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行业领域的企业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而很多企业在选择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时非常盲目,认为别人用或者别人用的多就开始投资建设,尽快应用。结果造成了盲目上线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适应企业的规模或者企业的管理模式,造成很多功能不能用或者一些功能又没有被系统设置的状况。例如,某大型企业购买安装使用OA软件后才发现缺少适合自己企业的会议通知功能,造成了会议组织上的混乱等,诸如此类现象频频出现。这样都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 不及时更新技术,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滞后

网络与计算机的技术是不断被推陈出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企业得到应用后,由于已应用系统内后台应用技术都是随着新技术的面世而逐渐落后的。而很多企业都没有重视这一环节,认为一个软件可以终身应用,并没有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定期的检测与维护,没有及时地更新信息技术、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这就造成了企业没有及时应用已经升级后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让新技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力。例如,某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在研发过程中一直应用未升级版CAD/CAM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在产品已经设计超出计划时间完成后才发现有升级版本软件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提高很多效率。这都是不及时更新技术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造成阻碍的表现。

2.3 不会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实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不会合理且的利用信息资源,导致计算机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其实效。很多企业只是会利用公开的会议、已有技术文献等渠道获得信息[5],缺少自己的信息获得渠道。例如,有些企业的信息刊物里信息资源的大量拼凑造成了企业自身特色的缺失,这就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也非常匮乏,没有企业自身信息资源的利用,系统无法发挥实效。

3 企业信息化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策略

3.1 联系企业实际,合理应用系统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依据企业的发展状况而随时进行调整的动态过程。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前,企业应该做好调研,包括企业自身的市场状况、财务状况、技术状况以及管理运营模式等等。再由相应的管理人员总结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进行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例如,有些企业的办公软件需要远程服务、有些企业的财务软件需要清单计价表、有些研发企业需要最新的编程软件等等。

3.2 不断更新技术,完善系统功能

计算机技术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应该及时注意关于信息管理、数据库、软硬件技术的更新,将这些新技术及时的应用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当中来。及时地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升级,升级后要定期对系统功能与性能进行测试与维护。在新的网络技术出现以后,也要及时更新应用。例如,某项防病毒技术的面世,企业就不能忽略,应该尽快跟踪应用,防止企业内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到侵犯。

3.3 充分利用资源,发挥系统实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注重信息资源的积累,充分挖掘资源价值,逐步拓展自己的信息渠道。并且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让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得到丰富,以使这些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配合与支撑。企业要及时发现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改进策略,才能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肖南峰.企业信息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01.

[2]赵捷.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87-88.

[3]熊励.企业信息化融合-基于SCM、ERP、CRM集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2-23.

[4]李洪波.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75-77.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3)

一、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介绍

(一)背景和意义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随之进行,网络经济逐步完善,这些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呈现动态化的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生存造成了更紧迫的压力,让企业意识到只有在压力下创新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企业想要迎接新的挑战,想要寻求压力下的生存,也要依赖信息技术,从这方面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生存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所以说一个好的企业不只需要一个高效管理方法,更需要一套系统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实现高效的、透明化的管理。

(二)企业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存在的现状和不足

关于学习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回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主要是以单机操作为主,对企业内部业务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最近几年随着系统集成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国很多企业都把之前独立存在的数据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近几年企业软件应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我国大型中小企业对于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要好于中小企业,并且大中型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渠道的管理变成了集成集成的系统性的管理。但是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资金支撑不足,信息系统因为中国企业本身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业务流程的传统性,不仅仅是能够依靠管理软件的应用就能够得到完善的。中小企业想要实现效益更大化的发展就要完善企业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运用。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述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是针对单位或部门进行全方面和系统的组织单位展开系统管理的过程。它综合了多项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手段相结合,实现了帮助管理人员对单位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工作内容。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各个管理领域开始应用到计算机系统。由最初的简单化发展逐渐实施到综合性的管理,最终实现的数据资源共享的批量化管理模式。最开始是通过使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操作来展开管理,包括资金的结算、报表的整理等方面。这一工作过程主要针对操作层,工作类型比较单一,对于资源数据的共享整合不能实现完整的统一处理,这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数据整体水平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实现了真正的成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管理工作中就出现了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结构化管理的发展的新模式。后来信息管理系统经过不断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帮助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的系统性发展,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通过对新的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思维创造力的发展。进一步分析新的问题,从而做出有效决策,也就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最终实现了独立的发展应用。

(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是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系统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管理人员完成科学化的决策,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化企业的必要发展之路,信息系统的管理在企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很普遍的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有助于服务发展的重要渠道。

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系统的分析

以书店管理系统为例,我们对这一内容展开分析。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

我们拿书店的管理系统举例进行分析,书店销售管理系统开发对于整个销售管理过程是十分必要的。所有的书店销售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模式比较符合工作人员和读者的基本习惯,要保证其操作灵活有效。首先我们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来作为软件的基本构架,对于过去已有的软件构架不够细化,那我们要一次进行分解和整理。有从顶层子系统开始对其他系统进行逐步分解,在一步一步的分解之后要根据业务逻辑对系统设置进行严格的整理和操作。书店本身工作量大,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会受到人员的限制,所以目前想要提高书店的管理效率就要进行软件系统的改革。这个系统在书店管理方面的应用就要从管理系统的开发入手,结合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结构的有效规划和技术方面的综合设计,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应用。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统分析

通过对书店的基本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从进货到出货,一直到把书卖给顾客,整个流程包括进书选货、销售以及特殊的退书状况。在整个这些过程中计算机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其应用和操作需要工作人员不断熟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这要比传统的手工记录更加科学有效。整个书店的销售管理系统可以掌握整个图书入库到信息以及销售状况的查询和管理也能够方便用户的操作在整个销售系统的有效落实,管理工作中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设计

通过对书店信息系统管理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企业管理和书店管理一样,除了要设计管理系统之外,还要完善管理结构,要设定包括销售管理仓库管理供应商管理以及系统管理四方面在内的完整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另外还有要提出子系统和模块的划分,包括对本系统存在的子系统进行细致的划分。要提出包括销售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供应商管理模块以及系统管理等方面在内的功能化管理模式,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细致划分提高现有工作的基本效率,帮助管理人员实现这几方面的综合性管理,进一步实现企业管理的飞速发展。另外要在系统模式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提出代码设计,这一工作也就是由程序员通过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源文件。通过信息的明确规划体系完成可扩充并且十分稳定的能够识别现有以及日后应用管理所需要的系统模式。同时要注意这些模式的修改方法,保证在应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调整和识别,有益于今后的操作。

结语

我们还要完善现有的数据结构,提高日后数据结构管理模式的设计效率,要通过所有的概念模式进行分步骤的设计,从基本的模式布局入手完善全局发展,最终实现有效的优化。通过管理员本身的信息写入完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落实关系数据表构建图,数据库存信息,实现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发展。

作者:甘小星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4)

     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到宝钢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它的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输送,分配、监控,以及减排当中,而且全面覆盖能源的计划、统计、 分析 、预测、评估,还有日常管理。在宝钢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生产设备的应用,这个方面的应用各个钢铁 企业 在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尝试;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生产管理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对生产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为系统管理和整体决策服务,以达到优化生产,完善系统的目的。

     给大家汇报一个案例,就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系统。现在讲的宝钢是现在宝钢集团的宝钢分公司,就是过去的宝钢,后来因为上钢和煤钢合并之后,原来最早的那个宝钢,现在是宝钢股份下面的宝钢分公司。今年预计产钢1600万吨,非常典型的一贯制的钢铁企业。

     从能源中心管理系统来看,我们经常说的ems,在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能源平衡、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功能质量、完善消耗评估技术方面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便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套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它的重点是宝钢在能源管理能领域,从传统的装备节能向同时重视系统节能转变,以改善和优化结构。ems涉及三个类型技术,第一是涉及能源的工艺技术,包括能源的平衡模型,节能调度还有信息技术,包括传统的经常说的数据库,系统集成, 现代 网络 。包括我们的现场总线,涉及一些数学工具,还有一些模型,诊断技术,把几种技术综合起来,结合软硬件平台,构建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这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这个左下角的弧形的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一个集中监控中心,控制宝钢所有的能源,水、风、电、气各种能源都在宝钢的能源中心监控下。

    这是系统结构的一个简图,上面这个方框是能源中心的设备的配置情况。下面所有的设备都是连接到现场的所有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现场的监控。

      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在线监控,平衡调整,采用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控,并且结合节能调度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高炉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煤气,如果消化不了就放出去,大概很多同志看到过去钢铁 企业 都烟囱上冒火,都进入到大气层当中造成污染。第二作用是能源系统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针对管理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满足能言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第三减少能源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第四,减少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能源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现场的管理,运行成本,还有检修量大,通过能源中心的建设,可以减少日常管理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五,加大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所以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效率会非常高。第六,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第七,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 分析 、加工、进行处理。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还有整体管理水平,还有能源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的质量。

    第三能源中心系统的功能和任务,我不详细报告了,第一能源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能源系统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

    第四方面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技术的要点。第一是 现代 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第二是节能调度技术。在能源系统里面,结合了我们的能源工艺的技术,这个所有的涉及到的节能调度技术的 内容 ,涉及到宝钢有各种各样的能源设备。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的基本的能源管理技术,基本的钢铁企业是一个粗放的管理,是基于一种经验性的管理,但是宝钢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行,把粗放的经经验性的管理,事后的管理做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是无人值守管理技术,在现场有很多的重要的能源的是无人值班的,是实现扁平化的技术,有三个典型特点,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能源体运行安全水平,还有显著提高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平衡和节能减排效果。

     软条件花钱不一定可以买的着,硬件是可以买的着的。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5)

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到宝钢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它的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输送,分配、监控,以及减排当中,而且全面覆盖能源的计划、统计、 分析 、预测、评估,还有日常管理。在宝钢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生产设备的应用,这个方面的应用各个钢铁 企业 在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尝试;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生产管理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对生产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为系统管理和整体决策服务,以达到优化生产,完善系统的目的。

给大家汇报一个案例,就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系统。现在讲的宝钢是现在宝钢集团的宝钢分公司,就是过去的宝钢,后来因为上钢和煤钢合并之后,原来最早的那个宝钢,现在是宝钢股份下面的宝钢分公司。今年预计产钢1600万吨,非常典型的一贯制的钢铁企业。

从能源中心管理系统来看,我们经常说的ems,在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能源平衡、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功能质量、完善消耗评估技术方面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便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套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wWW.133229.cOM

它的重点是宝钢在能源管理能领域,从传统的装备节能向同时重视系统节能转变,以改善和优化结构。ems涉及三个类型技术,第一是涉及能源的工艺技术,包括能源的平衡模型,节能调度还有信息技术,包括传统的经常说的数据库,系统集成, 现代 网络 。包括我们的现场总线,涉及一些数学工具,还有一些模型,诊断技术,把几种技术综合起来,结合软硬件平台,构建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这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这个左下角的弧形的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一个集中监控中心,控制宝钢所有的能源,水、风、电、气各种能源都在宝钢的能源中心监控下。

这是系统结构的一个简图,上面这个方框是能源中心的设备的配置情况。下面所有的设备都是连接到现场的所有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现场的监控。

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在线监控,平衡调整,采用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控,并且结合节能调度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高炉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煤气,如果消化不了就放出去,大概很多同志看到过去钢铁 企业 都烟囱上冒火,都进入到大气层当中造成污染。第二作用是能源系统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针对管理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满足能言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第三减少能源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第四,减少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能源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现场的管理,运行成本,还有检修量大,通过能源中心的建设,可以减少日常管理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五,加大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所以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效率会非常高。第六,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第七,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 分析 、加工、进行处理。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还有整体管理水平,还有能源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的质量。

第三能源中心系统的功能和任务,我不详细报告了,第一能源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能源系统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

第四方面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技术的要点。第一是 现代 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第二是节能调度技术。在能源系统里面,结合了我们的能源工艺的技术,这个所有的涉及到的节能调度技术的 内容 ,涉及到宝钢有各种各样的能源设备。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的基本的能源管理技术,基本的钢铁企业是一个粗放的管理,是基于一种经验性的管理,但是宝钢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行,把粗放的经经验性的管理,事后的管理做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是无人值守管理技术,在现场有很多的重要的能源的是无人值班的,是实现扁平化的技术,有三个典型特点,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能源体运行安全水平,还有显著提高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平衡和节能减排效果。

软条件花钱不一定可以买的着,硬件是可以买的着的。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6)

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同样被广泛地应用到宝钢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它的应用不仅涉及到生产、输送,分配、监控,以及减排当中,而且全面覆盖能源的计划、统计、分析、预测、评估,还有日常管理。在宝钢看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大概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场生产设备的应用,这个方面的应用各个钢铁企业在各个方面都有自身的尝试;第二个方面是系统生产管理的应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对生产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预测、为系统管理和整体决策服务,以达到优化生产,完善系统的目的。

给大家汇报一个案例,就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系统。现在讲的宝钢是现在宝钢集团的宝钢分公司,就是过去的宝钢,后来因为上钢和煤钢合并之后,原来最早的那个宝钢,现在是宝钢股份下面的宝钢分公司。今年预计产钢1600万吨,非常典型的一贯制的钢铁企业。

从能源中心管理系统来看,我们经常说的ems,在提高能源系统的管理效率、优化能源平衡、促进节能减排、提高功能质量、完善消耗评估技术方面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便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套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

它的重点是宝钢在能源管理能领域,从传统的装备节能向同时重视系统节能转变,以改善和优化结构。ems涉及三个类型技术,第一是涉及能源的工艺技术,包括能源的平衡模型,节能调度还有信息技术,包括传统的经常说的数据库,系统集成,现代网络。包括我们的现场总线,涉及一些数学工具,还有一些模型,诊断技术,把几种技术综合起来,结合软硬件平台,构建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这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示意图,这个左下角的弧形的是宝钢的能源中心的一个集中监控中心,控制宝钢所有的能源,水、风、电、气各种能源都在宝钢的能源中心监控下。

这是系统结构的一个简图,上面这个方框是能源中心的设备的配置情况。下面所有的设备都是连接到现场的所有的设备。负责数据的收集和现场的监控。

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在线监控,平衡调整,采用综合监控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运行状况的及时监控,并且结合节能调度的措施,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高炉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煤气,如果消化不了就放出去,大概很多同志看到过去钢铁企业都烟囱上冒火,都进入到大气层当中造成污染。第二作用是能源系统实现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针对管理的要求,在公司层面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满足能言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第三减少能源的管理环节,优化管理流程。第四,减少能源系统运行管理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能源系统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现场的管理,运行成本,还有检修量大,通过能源中心的建设,可以减少日常管理的,可以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第五,加大能源系统的故障和异常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所以处理异常事故的时候,效率会非常高。第六,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第七,进一步对能源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加工、进行处理。能源中心系统的作用,提高能源的管理水平还有整体管理水平,还有能源系统的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的质量。

第三能源中心系统的功能和任务,我不详细报告了,第一能源主设备的集中控制,操作调整,能源系统的快速采集,分析处理。

第四方面汇报一下能源中心系统的技术的要点。第一是现代自动化及信息技术。第二是节能调度技术。在能源系统里面,结合了我们的能源工艺的技术,这个所有的涉及到的节能调度技术的内容,涉及到宝钢有各种各样的能源设备。以客观信息为依据的基本的能源管理技术,基本的钢铁企业是一个粗放的管理,是基于一种经验性的管理,但是宝钢通过这个系统的运行,把粗放的经经验性的管理,事后的管理做了根本性的转变。然后是无人值守管理技术,在现场有很多的重要的能源的是无人值班的,是实现扁平化的技术,有三个典型特点,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显著提高能源体运行安全水平,还有显著提高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水平从而实现良好的平衡和节能减排效果。

软条件花钱不一定可以买的着,硬件是可以买的着的。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7)

现代企业在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促进与帮助下,逐渐开始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这一时代最为先进的生产力,并且逐渐实现了原有办公模式的改善、办公效率的提升等,为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鲜活的血液与不竭的动力。并且,随着当代企业对于各项业务及职能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让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化对接与交流的通畅与稳定变得更加重要,从而让信息系统集成化成为了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通过使用集成化信息系统,不但能够实现信息化技术更为全面在各个业务流程及模块中的覆盖范围,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等优质特点,从而实现企业信息流更为高质量和快捷的传递、流通和应用。在本文中作者将从几点当前的实践应用入手开展研究,以期为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平添助力。

1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在本文中作者主要采用的案例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当前的XX公司卷烟厂的信息化系统构架开展研究。该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开展自动化办公的时间已经较长,适合用于开展实践化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研究。当前在该企业当中所使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上中下三层,其中上层信息化系统为ERP系统、中层信息化系统为MES系统、下层信息化系统为自动化生产系统,从而在整个企业内拥有了较全面的覆盖,并实现了多个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每层信息系统的使用人拥有着明确的划分,针对上层系统主要面向财务管理、经理分析,针对中层系统主要面对信息管理者,针对下层信息主要针对一线生产作业与运营管理人员。该系统通过集成化运作共实现了下属几个关键应用功能:(1)ERP系统从数据层面集合了生产业务领域各项数据及中层分析报告数据,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的全面财务管理,为决策层的日常决策提供了可视化的实践数据及其指标分析。该集成化系统设计作为整个内部信息系统的核心及上层,其主要扮演着流程化与分析者的角色。通过构建ERP系统,充分实现了整个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对生产、运营、计划、管理等工作的数据化、自动化及精确化统计,帮助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得到优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现有工作效率。(2)MES系统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帮助企业内部的生产运营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管理。其主要被广泛的应用于该企业的现代管理内部流程当中,从而为保障中层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该信息系统处于ERP系统和自动化系统的中间层,其设计目的是为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将上层ERP系统的决策信息传递到中层,再由中间层信息系统传递到下层,将可以实现对上下层信息的充分沟通与共享,帮助不同管理层级人均可以了解到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信息。与此同时,也能够让中层管理者更加快捷与高质获取信息。(3)自动化系统主要面向着基层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其通常具有着表单录入、表单储存、表单收发等功能,从而为基层一线生产运营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巨大便利,并让这些信息变得更加精确化。通过在自动化系统中设计较为规范的格式性条款和录入规范,一方面极大的减少了一线信息源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另一方面也让整体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另外,该系统作为下层信息系统,其也能够实现对中层信息的传递与分解,从而让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可从成本控制、作业管理等多个角度加以实现。

2对信息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信息系统集成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服务型行业及生产制造型行业当中,从而为解决管理效率与质量不高问题带来了巨大帮助。为不断推行这一系统的集成化发展,作者提出如下两点对策与建议:

2.1完善信息系统集成化设计

信息系统的非集成化设计及应用将会造成企业信息建设成本的浪费。因此,逐渐构建较为完善的能够实现相互连通的信息化系统,将能够在提升现代企业信息化水平基础上,增加对于市场敏锐的观察与管理精确的管控,从而为提升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巨大帮助。

2.2提升信息化团队建设

信息化团队建设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信息化认知,从而使其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增加娴熟,并会极具富有创新。信息系统集成化建设需要人为加以流程设计、产品设计,通过信息化团队建设,将会为这些模块功能性作用的发挥与建设带来坚实的人才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便于企业减少信息化模块的维护成本,增强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信息系统集成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不但能够实现多信息系统之间的侨联与沟通,从而打通现代企业管理内部的信息流,而且能够提升信息系统整体的运行质量,以更加全面的多元化监管实现系统内部信息的综合监管,从而帮助信息源得到保护。为此,逐步提升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研究,从企业管理出发调试信息系统的人性化与智能化,将能够对现代信息系统的利用带来巨大推动作用。在本文中作者在经过对信息系统集成化的实践应用研究基础上,对信息化系统集成化发展提出了完善策略。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研究为国内企业管理领域所应用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发展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8)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66-02

一、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辅助计算机管理人员完成信息搜集、加工等管理工作的软件。它加快信息的采集、传送及处理速度,实现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及时地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所需的信息,从而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通常MIS的实施需要三大要素:系统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支持。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模型库、数据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等。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信息系统正朝着自然化、集成化和用户参与的方向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从总体目标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个职能部门能够有效合理的信息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影响深远。首先,MIS的应用使得管理的中间阶层明显减少,使得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其次,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通信网络来完成,大多数员工的工作都可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来执行,使得工作位置分散化;再次,充分实现了信息共享,对数据进行充分的创造、挖掘和分析利用,或者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对庞大的数据自动进行分类整理,筛选提取有用信息,舍弃大量无用的数据,使得数据合理分配。

二、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始于80年代初,计算机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并不多;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PC机的大量应用、硬件软件性能的日新月异,系统开发的工作量大大减少,MIS建设情况作为电力企业达标、创一流的指标,系统开发的需求量激增,电力MIS建设加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经遍及了电力行业大多数部门,如生技管理、用电营业、财务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物质管理、燃料管理等,但就应用的深度来看,目前的应用大多还局限于代替人工进行数据处理,计算机系统的效益还不高,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1],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的现代企业管理在企业内部通过企业信息系统合理协调物流和资金流,并由各子系统所获取的信息流进行企业的战略决策,各子系统以局域网为平台,合理调配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同时,企业通过广域网,参与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1所示:

表1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数据管理阶段12信息管理阶段12知识管理阶段简单性电子化工作12业务分析处理12数据分析处理信息共享如CCED报表处理系统12电厂统计管理系统12宏观决策管理系统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由以安全运行为中心转变为以面向用户、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中管理机制将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这种集中化经营的管理体制,必须有集营业、生技和配电于一体的信息系统的支持。这是实际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也为MIS在现代电力企业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提供了契机。电力系统的MIS同常规行业的MIS有着很大的不同,电力行业除了像财务等极少数的部门具有比较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处理以外,燃料、锅炉、汽机等许多部门涉及到供运管理、生产运行管理、电网调度管理等,并且其中的能量流是非线性、非稳态的,使得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极其复杂,再加上其中很多流程都是自然形成的,设计规范也不尽规范合理,就使得现有的优化方法在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应用起来非常困难,需针对应用对象的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方法进行改进,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提出在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行之有效的流程设计方法。电力行业的信息管理是条块分割的,需求的主线不明确。因此,电力MIS建设在宏观上难以控制,以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MIS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电力市场的出现,并伴随着输变电线路监控、变电站视频监控以及视频会议等网络业务的出现,曾经流行的客户机/服务器(C/S)体系架构也己经不能满足企业在可靠性、经济性、高效率方面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电力系统对数据、语音、图像等各种业务的需求,同时又能面向未来,支持不断增多的用户,分布式应用电力MIS应运而生。在Microsoft的Windows平台下,分布式应用系统即将成为主流,从而能以更大更开放的综合自由度满足电力企业自动化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以及电力企业网的建设需要,如MTS/COM+[2]技术、Windows DNA技术、Microsoft NET技术。随着全国大区域电网互联的实施,MIS平台采用B/S模式,B/S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运行维护比较简便,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适用于广域网环境;支持更多用户,可根据访问量动态配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代码可重用性好;系统扩展维护简单,B/S结构的大型管理软件可能在将来的几年内占据管理软件领域的主导地位。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广域网,信息能跨区域充分共享,大量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各种专业应用软件如企业管理软件(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企业资产管理(EAM)、人力资源管理(HR)、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软件完全流程化和行业规范化,可实现电量采集、统计和收费全程自动化,并涵盖地理信息系统、用电配电系统、电力营销预决策分析系统,能和电子商务接轨,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力营销。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模式如表2:

表2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框架模式

C/S12B/S12三层分布式采用局域网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高

系统维护的工作量大

系统升级难度大

客户端需安装应用程序

开发费用低、周期短12采用互联网/局域网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较低

系统维护较简单

系统升级较方便

客户端只需标准的浏览器

开发费用较高、周期较长12采用WindowsDNA等技术

系统对硬件的要求低

系统维护简单

系统升级方便

客户端需安装应用程序

开发费用高、周期长三、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图1电力企业管理系统塔型结构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按功能分工来划分,并要与电力企业管理体制与组织形式相适应。处于不同岗位的人所考虑的问题和所关心的信息也不一样。战略管理层属于高层管理多考虑影响全局的综合性问题,实时关注战略决策信息,规定组织的目标、政策、总方针、管理模式以及任务;战术管理层属于中层管理者,多考虑的是某一管理功能方面的问题,关注管理决策信息,获得组织所需各种资源、监控等;作业管理层属于基层管理者,岗位责任就是执行作业,关注事务处理的具体信息,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在规定范围从事管理活动。电力企业管理系统塔型结构如图1所示。

四、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面向管理决策,具有综合性,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并且与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且与时俱进的系统,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如Sybase)及网络系统。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行政办公管理与宏观决策管理等四大功能模块,覆盖了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部业务功能,在加强设备维护,保证生产稳定运行,充分调配和平衡企业人、财、物各方面的资源计划,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企业全部业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适应目前电力企业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需要。

五、结论

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逐步走向集成化,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根本缓解,提升了管理水平,加强了发电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实现了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下几大电力集团的规划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建设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

国网公司的“186工程”准备5年投资100个亿建设1体化平台、8大系统、6大保障体系;华电集团的“3386工程”准备3年分3阶段建设8大工厂工程、6大核心应用系统;中电投的“2423工程”准备面向2个产业,建立4大应用系统,依靠2个平台,分3阶段建设集团的信息化工程;国电集团的“GD193工程”,利用1个平台,建设9大业务系统和3个网络体系[3]。这充分体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企业的现实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9)

1.1手工数据分析,处理困难

对于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技术来说,当前企业面对的信息和数据规模都是非常大的,如果采取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技术那么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数据信息处理作用,而且不仅效率大大降低,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对于企业的收益来说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且传统的组织结构使信息传递受限,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它的组织结构都是机械性的,是一个受限的信息网络,每一层都有一个固有的权利等级,每个职能部门都是封闭的,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处理、传递都成了相互分散的,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矛盾。

1.2传统手工劳动繁琐

传统的手工劳动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社会对于信息索取的时效性的要求,而且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只能采取单一的分析模式,还需要具备深层次的数理基础才能完成信息处理工作,所耗费的时间、人力、财力往往会超出想象,还有可能导致信息的获取存在人为错误、信息失效等后果的出现,不能及时给企业反馈有用的信息,这些都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带来了不良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在我们进行银行相关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实际信息处理的效率,但是如果借助于传统技术来进行下相关业务的开展和办理,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非常大的,对于企业的业务效率来说大大限制了运转效率。

1.3传统管理信息存储上的缺失

对于传统企业信息管理技术来说,其所需的资料都是纸质版的,在储存的过程中,不仅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还有可能造成人为破坏或者自然损失,尤其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如果双方距离远,就有可能因为信息传输速度的原因造成企业接受信息上的延迟,造成严重后果。

2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措施

前面我们对当前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想要保持现代化的管理效率难以实现的,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相关信息化管理手段也应当进行一定的变革,企业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开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内部的相关数据信息应当进行全面的公开,尤其是内部各个有关系的部门来说,实现资源信息数据的共享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相关数据的交流性,保证企业在进行相关决策的过程中享受高度的信息共享性。而且实现计算机辅助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大大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降低成本费用。对于现代企业在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形式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首先,在进行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运转过程中需要保证所进行除了收集的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信息能够为企业所用。其次就是相关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转需要符合一定的传统业务运转模式,保证企业在借助相关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保证传统管理技术的健全。这一方面的技术实施是具有一定困难的,所进行的相关管理措施和技术都对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最后就是在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计划来进行,使企业的管理具备一定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发展中的应用

3.1智能化管理

在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其所采取的数据信息的处理以及收集大多都会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来辅助实现,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控制系统和各种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说,企业大多会通过其对数据的准确记录,实现数据的时效性特点,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的处理实现智能化的管理,保证企业的生产效果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3.2商务活动的智能化

当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相关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大多都需要借助内部的企业相关数据才能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而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保证决策信息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当合理利用企业数据资源来实现商务决策。进行商务决策时,要进行联机分析数据,利用专业知识和实际信息,深度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这种商务活动的智能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的收益。

3.3客户关系智能化管理

企业获取利益的一个重要资源管理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商业信息交流,我们要运用现代技术来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管理,对于客户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保证企业在进行相关客户信息搜集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适应时代潮流,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入手,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创建满足企业需求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重新焕发出企业强有力的生命力。

引用:

[1]秦红星.计算机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技信息,2006(02).

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篇(10)

为了应对自来水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提高自来水企业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自来水企业必须开发具有收集与处理信息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的日益进步及市场的发展,要求提高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水平与能力,在综合考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企业内部职工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扩展自来水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采取一切可靠措施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一、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其一,要遵循可靠性或者稳定性原则,即自来水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如实反映并记录相关客观信息,杜绝或者有效规避信息数据的泄露、丢失等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企业自身及广大自来水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其二,要遵循可扩展性或者延伸性原则,即自来水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未来自来水消费市场的需求,实现系统功能的扩展与延伸并能够满足由于消费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带来的数据容量的扩充需求。其三,要遵守开放性或者说兼容性原则,即自来水企业所开发的信息管理系统要能与其他管理系统并存,能够通过相关技术的处理实现信息数据的互换。

二、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方面来说,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该以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模式的一体化,即生产、经营和销售以及一系列售后服务等内容为前提,并且能够实现企业的这些所有反映内容的信息共享,达到企业内部信息同步运用的目的。从这一方面我们不难看出,自来水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处理平台,其综合性体现在既能够实现企业内部员工提供服务的各种便利性操作上,又能满足企业外市场中消费者消费的各种便利性操作。下面从这两方面分别进行详细论述。

1.企业内部职工操作平台的设计内容

自来水企业职工信息处理平台内容的设计主要是针对职工的工作需求而设置的操作平台,具体设计内容分为以下五部分。其一,财务管理操作平台,顾名思义,此平台的设计主要针对自来水企业财务部门职工处理财务数据工作而展开的,目前主要是由用友、新中大等软件技术供应商提供服务。其二,生产职工操作平台,这一操作平台主要适用于承担生产自来水职责的部门员工。主要开发内容包括生产调度系数、制水自控系数等专门控制自来水生产过程的操作平台;根据自来水企业营业部门的根本职责设计出包括报表管理、票据管理、收费管理、抄表管理、档案管理、账务管理及系统管理等在内的营业管理系统;还包括自来水辅助调度系统、科学调度系统或者输配送管理系统等确保自来水运输活动的有序、科学展开;还需要设计出能够检测供水管网有无漏水并能在日后帮助维修供水管网,提供决策信息的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其三,数据共享平台,设计这一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用于自来水企业向外信息,如自来水企业向合作单位发送消费者消费发票、消费水费的相关信息数据、以及消费者的住址的等相关信息。其四,党群、人事系统,这一平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管理离退休职工、党员干部职工及职工工资发放事宜等。其五,OA办公系统,即办公自动化子系统,这一平台主要涉及实时通讯、文件的传输,包括异地办公、存储个人资料及召开办公会议等,设计这一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自来水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2.企业外部客户操作平台的设计内容

这一操作平台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查询自来水的基本消费情况。企业通过与付费通、银联等的合作实现消费者支付水费的便利性。除此之外,消费者还能够通过客户操作平台查询用水量等情况,向自来水企业提出相关改进建议或者意见,具体包括留言服务、在线沟通服务、邮件服务及语言服务等各类相关内容。这一平台的设计实现了双方的顺利沟通,切实提高了客户的服务满意度,也提高了自来水企业的服务质量。

三、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措施

1.统筹兼顾,合理规划,设计科学的系统管理内容

首先,要根据自来水消费市场的消费动向、趋势及需求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强化当前的消费需求分析,在初步预测未来自来水消费市场的需求动态及趋势的基础上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框架,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可延伸性、扩展性与灵活性。在确保技术可行、较为成熟的基础上,尽量选用最先进可靠的技术,以及使用范围较广、适用性较强的计算机语言设计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切实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适用性。其次,要按照自来水企业的职工的基本情况及日常管理需求,设计出操作性与直观性较强且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切实保障系统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2.加强宣传与培训,推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企业自来水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与应用需要先在企业内部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表彰并宣传那些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成效良好的个人和单位,同时要强调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及便利性,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营造良好的运用氛围;积极在自来水企业内部展开培训,安排开发信息系统的部门在充分了解、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前提下,组织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知识讲座,采取及时解疑答问的方法有效帮助企业内部员工提高对自来水信息管理系统的了解、运用及管理能力,为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条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自来水消费者了解这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进而为客户提供较为便利的服务,向自来水消费者广泛推荐这种信息管理系统让客户掌握如何更好地操作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随时掌握自己的自来水消费情况,学会使用网络进行自来水消费付账,切实提高自来水的服务自动化、便利化水平。

3.加大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切实保障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运行

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要想顺利开发并得到广泛运用,必须要以足够的投入为前提。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自来水企业要通过对专门资金的预算等制度,切实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运行的资金需求;其次,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门性技术人才,不断壮大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才队伍,为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最后,要在自来水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自来水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处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开发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方面或者管理方面的难题,同时还需要协助处理在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开发运用后出现的一些后期运行维护问题,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

本文论述了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开发原则,要遵循可靠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延伸性原则及开放性或者说兼容性原则,在此基础上从客户与自来水企业职工两方面分别探讨了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开发内容,研究了自来水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措施,希望能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或建议。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青年安全生产申报材料 下一篇: 治安行动中队工作计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