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10 14:44:45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1)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数量和生源国都保持着较快增长。2011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292611人,同比增长10.4%;2012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328330人,同比增长12.2%;2013年来华留学生总人数为356499人,同比增长8.6%。从2013年留学生生源数据来看,来自亚洲的留学生数量最多,来自泰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印度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显著。按留学生国籍统计,2013年来华留学生人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是韩国、美国、泰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江南大学的来华留学生人数近些年来也是屡创新高;2011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23人;2012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72人;2013年在校留学生人数780人;2013年我校来华留学生规模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28名,在江苏高校中排名第9名。

2.来华留学生结构层次不断改善。

在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留学生的层次结构也在不断改善,学历留学生(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所占比例在不断提高。其中2011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18837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0.6%;2012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33509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0.7%;2013年来华学历留学生人数为147890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41.5%。而我校2011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16人,占留学生总人数29.9%;2012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38人,占留学生总人数30.8%;2013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人数272人,占留学生总人数34.9%。

3.来华留学生专业结构相对集中。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增长和结构层次的持续改善,学历生所选择的专业结构也在改变。目前有西医、工科、文学、管理、经济、中医、法学、教育、艺术、理科、农科、历史、哲学等13学科招收留学生。其中留学生选择的主要专业学科为医学、工科、文学、管理和经济。江南大学凭借其在轻工领域(尤其是食品专业)的优势,来我校就读的留学生中以工科专业居多。2013年我校工科专业的留学生186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68.4%;其中食品专业的留学生达114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41.9%。我校管理学留学生人数仅次于工科专科,2013年管理学留学生人数达46人,占学历生总人数的16.9%。

4.来华留学生规模、层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虽然近些年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教育层次都有持续的提升,但仍与其他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①留学生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目前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仍远低于美国、英国、德围、法围、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此外,来华留学生在全球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以美国为例,2013年美国国际学生人数为81.9644万,我国同期来华留学生人数为35.6499万,仅占美国同期留学生人数的43.5%。②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层次相对于教育发达国家偏低,近年来,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的比例虽然在稳步提升,但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国共接收专科生2004人、本科生105284人、硕士生30828人以及博士生9774人,学历生人数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41.5%;而2013年同期美国本科阶段学生340276人,研究生312447人,学历生在留学生中的比例高达80%。

二、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沟通障碍与文化冲突问题。

①沟通障碍:大多数来华留学生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汉语培训,来到中国后短时间内仍不能以汉语为沟通手段,这种沟通障碍造成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隔阂,对于不同文化的沟通交融有着很大的限制。②文化冲突:由于各国文化环境的差异,来华留学生与中国本土学生在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理解中国国家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上,留学生很容易运用自身惯有思维模式去认知外来信息,在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偏差,最终导致矛盾的发生。

2.部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的一些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态度僵硬,办事拖拉,遇事相互推卸责任。此外大部分管理人员不会说英语,导致与留学生沟通困难,其中有些管理人员会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形中给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较为落后。

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加,高校中留学生所就读专业院系和教育层次也越来越广,但大部分专业院系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留学生管理岗位,在教育管理上基本照搬本国学生的管理制度和培养模式,因此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专业院系层面上难以开展。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因为忽略了留学生实际的文化背景等因素,使得对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效率普遍不高。

三、对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在留学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

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进行管理的前提就是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管理中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饮食习惯和语言禁忌;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决不能只是用规章条例来一味的“管”,要学会用理解的态度和他们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案。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存在文化差异,只有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才能化解文化冲突,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2.建立留学生突发事件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

①加强入学安全教育,组织留学生学习校纪、校规、教学管理规定等;定期安排公安部门出入境管理处来校宣讲我国法律、法规以及卫生检疫规定、签证办理程序等条例,让留学生从一开始就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预防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②建立校园预警机制,通过走留学生群众路线,和留学生打成一片,随时了解学生情况,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立即进行沟通并处理。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①通过留学生干部了解他们的动态。②与宿管工作人员定期沟通,了解在校留学生的情况。③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引导其多参与“正能量活动”,减少留学生参加违纪、违规活动的可能性。③制订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设突发事件管理队伍,可在已有管理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留学生具体情况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通过培训、进修等方式,建设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突发事件处理队伍。

3.重视来华留学生教育,捋顺留学生管理思路。

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国家间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是大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及国家应给予来华留学更多政策上的扶植,才能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通过加大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外国学生来华,逐步提升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从而提高来华留学生的层次和质量。此外还要进一步梳理留学生管理思路:①建立学校层面的留学生管理协调机制,努力促进学校各管理部门间的协同创新。②完善整套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签证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宿舍制度等。③在课程教育方面,要制订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计划,使用合适的教材,建立留学生教育教学评价体系。④在对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上,要坚持采用以教学管理为中心,行政管理为辅助的模式。

4.建设专业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结构的变化给留学生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以往留学生办或外事处可以包揽从招生到离校全过程的日常行政管理以及教学工作,但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留学生群体。留学生多与教师少,管理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与管理体制不顺、水平不高的矛盾日益凸显,“趋同化管理”成了当下很多高校采取的有效方式。将管理中国学生的辅导员制度引入到留学生管理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留学生辅导员能更加贴近留学生,因此这也是目前被普遍认为最高效、也是最能体现对来华留学生人文关怀的一种管理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建设留学生辅导员队伍是留管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的重要内容。辅导员给留学生留下的印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留学生对学校乃至中国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留学生辅导员的作用,让留学生辅导员成为留学生和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让留学生辅导员成为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2)

我国从50年代就开始接受来华留学生,近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到我国的高等学府求学。据统计,2011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员总数突破29万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6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今后,为继续贯彻教育部精神,切实落实,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来华留学人数达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国,培养众多的“知华”、“友华”人士,各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有必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对来华留学生事务进行高绩效的管理,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校留学生管理队伍的成员均需要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不仅需要了解我国的外事政策、遵守外事纪律,而且善于把握各种途径来增强自己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时还是留学生的汉语启蒙老师甚至也兼职担任对外汉语或外语或其它专业的教学;并努力在与外国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沟通中不断地通过总结经验,科学研究来提升自己,可以说具备了集翻译、教学、管理、科研等多种技能于一体的潜力,属于学校稀缺的人力资源之一。尽管如此,仍然需要加强团队的建设。

1.团队的涵义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首先要了解“团队”的涵义。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S.P.Robbins)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琼?R?卡扎巴赫与道格拉斯?K?史密斯合著的,曾对团队进行诠释:“团队就是一群拥有互补技能的人,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达成目的,并固守相互间的责任”。简而言之,“团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目标一致,二是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2.团队建设的主要模式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队伍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单一的留管干部(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简称为"留管”干部)制。该模式下的留管干部往往身兼至少三类工作,既要处理留学生的各类行政事务,又是留学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集翻译、管理、教学、科研于一身,再加上受学校编制的制约,人手严重不足。二是留管干部+班主任制。该模式占的比例较高,大多是来华留学生规模较大的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班主任多为来自院系的兼职老师,但是存在着班主任往往因种种原因而与“留管干部”工作脱节的现象。本人建议采取第三种模式,即留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制。该模式是团队建设的理想模式,其中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采用院系的现有资源,通过专职和兼职的方式,并融入到学校的学工体系中。整合后的留管干部负责宏观的政策指导和留学生事务工作的总体把握;辅导员主要负责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班主任负责留学生的班级事务。留管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一到多名,并根据工作角色彼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依存。这一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模式,有利于明确分工与合作,提高团队的总体素质,并为高效能地管理和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3.1加强思想建设

(1)通过国家政治外交政策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

招收来华留学生是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一,涉及到国际关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任何高校的“留管干部”都必须按照教育部国际司的统一部署和顶层设计,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指导和各涉外部门的配合下,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完成一系列的来华留学生事务。主要分为学前事务、在学(入学)事务、毕业离校事务三大块。学前事务主要是招生,在学事务包括报到注册、入学教育、教学协调、课外活动、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发生、课外活动与实践、留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学生会与社团的组建、奖学金的评选与发放、各类数据统计与上报等。毕业离校事务主要是毕业跟踪与联系等。各项事务联系紧密,均规定在学校的对外交流部门中归口管理,作为团队成员之一的“留管干部”首先必须定期学习有关的教育外事政策和制度,才能及时解读国家政策,增强对国际动态的敏感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大局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2)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坚定工作信念。

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始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原北京语言学院)1950年初的33名东欧留学生,各类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院校也在不同的时期积淀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历史与文化。回顾和学习本国和本校接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如1962年中央批转了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试行条例》草案)上提出了“政治上积极影响,但不强加于人;生活上适当照顾,严肃管理”;1963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外国留学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精选少收,分别对待”接收方针;从2009年起, 面对国际形势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国际司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了《留学中国》21条。其次,可以了解和体会到历年以来的留管干部在承当这一高压力、高责任、高风险的“三高”工作中所留下的精彩故事和传承下来的吃苦耐老精神。我校招收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始于1958年,当时接收的是4名越南华侨学生,之后由于停滞,1978年恢复招收来华留学生,是当时教育部指定的招收来华留学生的8所医科院校之一。55年的历史与文化,让我校目前正工作在这一岗位的留管干部拥有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扎实的文化底蕴和合作氛围,有利于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坚定对本职工作的信念。

(3)通过工作过程的实时指导,培养优良的工作风格

团队领导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和培养团体成员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成员养成不断思考和总结的习惯,激发创新和自我提升意识,坚定脚踏实地,务真求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时至今日,80后的“留管”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学历高(基本上是硕士学位),但好高骛远,极易浮躁,需要及时的引导和工作过程的实时指导。

3.2加强组织建设

(1)优化结构,用发展的眼光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拔人才

优化结构,包括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业能力结构等。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留管干部队伍的成员都是外语专业背景,应打破这种单一的结构,按照学校的具体情况来选拔留管人员和辅导员、班主任。原则上能集结来自外语、对外汉语、管理、该校特色或强势专业等不同的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等不同的学历层次,老、中、青,以青年为主的年龄结构。多元化专业和层次以及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团队不仅在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工作中避免了原来因专业单一等造成的思维定势和片面性,有利于探索全面、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成员间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2)科学规划。注重团队人员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科学的规划,建立符合团队人员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各种规章制度,加以正确引导和激励,并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使团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和充分的发挥。一方面,把院系的辅导员和班主任纳入留管干部的培训计划中,另一方面又把留管干部融入到学校大学工的辅导员、班主任培训中,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可以通过薪酬奖励晋升等多种载体的物质和精神的手段,使团队的人力资源能量高效地发挥;重视骨干力量和精英力量的培养,并在动态过程中形成相对稳定的队伍。

(3)提高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识

合作有助于形成宽容、支援、友谊及开阔视野和胸襟的心理品质,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竞争能力。许多高校在预防和处理来华留学生突发事件中,无不体现了团队之间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支援力量。但是,合作并不排斥竞争,竞争可以促进更有效的合作,而且,竞争同样有助于树立新观念,充分调动团体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比如,来自团体成员的献计献策、排忧解难等。竞争的压力还可以造就一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环境氛围。许多团体成员在竞争的压力下,就产生了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念。

来华留学生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国际交流的重中之重,其状况、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国际化进程和国际影响力。只有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尤其是学工部和各院系的大力配合下,通过科学设计,建设一支来华留学生管理团队,才能不负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 组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

[2]程正方,主编.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3)

接受本次调查的计有:普安镇中坪村、城北镇红双村、义兴乡双流村、武连镇武五村、碗泉乡石靴村、王河镇皇观村、吼狮乡龙座村、白龙镇寨门村、羊岭镇太平村、柏垭乡柳清村、汉阳镇中心村、下寺镇石瓮村等12个村,68个村民小组,3090户,总人口__41人。

尽管本次调查的面仅占全县农村人口2%,但由于调查态度严谨,杜绝了估计推算、闭门造车的作法,所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关心关爱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留守学生的状况,本次设定调查对象年龄段为0?17岁,即儿童、少年两个阶段。其中的在校生为留守学生。而且严格限定父亲、母亲均不在家的才称之为“留守”,如其父、母亲一人在外打工、一人在家则不计入“留守”之列。

本次调查的12个点共有0?17岁儿童和少年1963人,占调查点总人口的17.2%。其中,留守儿童1035人,占儿童少年总数的52.7%,占总人口的9.0%;在校学生1775人,其中留守学生937人,占52.8%。这两个比例远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可见,留守儿童在我县是一个数量大、分布广、困难多、情况复杂的特殊社会群体。加强留守儿童工作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破解“三农”问题,必须首先破解留守儿童这道难题;发展农村教育,必须首先做好留守学生教育这篇文章。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汇总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分布状况以及与同年龄段儿童对比,呈现以下特点:

(一)留守儿童占同年龄段儿童的比例与该村的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调整现状成反相关关系。

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好,有支柱产业,二、三产业相对活跃,则外出打工人数就较少,留守学生比例偏低;反之,如果该村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没有支柱产业,农民外出打工多,则留守儿童比例偏高。如:中坪村、寨门村、中心村经济条件较好,其留守儿童比例分别占34.4%、39.6%、43.8%,远低于平均水平。而龙座村属升钟水库淹没区,石靴村、石瓮村交通不便,其留守儿童的比例分别为69.5%、58.6%、54.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柳清村、太平村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支柱产业,所以留守学生比例也偏高。

表一:留守儿童比例与全村经济状况关系对照表

村 名 自然条件及产

业调整状况 0?17岁儿童少年总数(人) 留守儿童

少年数(人) 占% 名次

中坪村 好 195 67 34.4 11

红双村 中 115 58 50.4 7

双流村 中 174 82 47.1 8

武五村 好 81 55 67.9 -

石靴村 差 70 41 58.6 5

皇观村 中 162 97 59.9 4

龙座村 差 164 __ 69.5 1

寨门村 好 164 65 39.6 10

太平村 较差 322 196 60.9 3

柳清村 较差 108 68 63.0 2

中心村 好 283 124 43.8 9

石瓮村 差 125 68 54.4 6

合计 - 1963 1035 52.7 -

说明:留守学生比例由高到低排列,由于武五村0?17岁人口数明显偏低,数据无法使用,所以对其留守学生比例不排名次。

(二)留守儿童在各学段分布比例相差不大。

小学占55.3%,略高于其他学段。其次是初中占52.5%,幼儿园占50.3%。由于小学生总量大于其他学段,所以小学生中的留守学生绝对数量最大。再加上小学初年级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更多关照,所以小学应是留守学生工作的重点。

表二:各学段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统计表

学龄前未入园 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168 93 55.4 147 74 50.3 763 422 55.3 631 331 52.5 225 105 46.7

说明:表中“l”,指留守儿童或留守学生。以下各表同。

(三)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与同龄儿童相比,没有明显差距。

但是,由于留守儿童中家庭经济困难面较大,有少数儿童营养不良,所以体弱者达到55.7%,高于平均数3个百分点。

表三:留守儿童健康状况占同龄人的百分比统计表

健 康 一 般 体 弱 残 疾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1184 630 53.2 477 245 51.4 97 54 55.7 17 8 47.1

(四)留守儿童的不良表现十分突出。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再加上课余时间、星期天、节假日生活单调,留守学生中染上不良习气的比例明显偏大,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表四:有几种不良习惯的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统计表

逃 学 染网瘾 抽 烟 偷 摸 合 计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总数 其中l 占%

8 7 87.5 36 27 75.0 5 4 80.0 1 1 100 50 39 78.0

二、留守学生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农村学生家长和村组干部,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出我县留守学生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家庭收入偏低,生活比较困难。

据我们调查,我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进入建筑、采掘、搬运等重体力劳动行业和加工行业,工资收入普遍偏低,多数未达到去年全国农民工月平均工资946元的水平。除去房租费、生活费、水电费、交通费和通讯费等必需的开支,寄回家中的钱极其有限。还有20%左右的人或因一时找不到工作,或因生病、工伤、受骗等特殊情况,花光挣到的钱,两手空空回家。这些都影响了在家上学孩子的生活水平,所以留守学生的生活与其它学生相比,困难较大。

如碗泉小学五年级2班的赵月琴和弟弟赵怀明,他们的母亲已经去世11年了,父亲独自一人在江苏省昆山市打工,每月工资仅有800元,基本无力供养这两姐弟。家中的婆婆也只能供给他们必需的粮食和每星期两元伙食钱,穿的衣服破旧不堪。据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他们在家里把酸菜炒好带到学校,几乎从来都不吃荤菜,身体瘦弱,明显的营养不良。

再如该校四年级3班的王莎同学,情况更为糟糕。她母亲离家出走,不知下落;父亲在外打工多年,也杳无音信。爷爷年过古稀,更无力照料她,只好靠生活并不富裕的姑姑接济。每星期定量4斤粮食,两元钱。王莎已经好几年没有买新衣服了,就连身上穿的,也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旧衣服。

(二)亲情关怀缺失,心理健康堪忧。

据调查数据统计,农村留守学生90%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甚至由曾祖父母隔代监护;8.5%由叔婶姑舅或邻居、朋友代为照管;另外1.5%则没有人照管,完全由孩子自我管理。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在性格上任性、孤僻者偏多,由于他们无法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情感呵护,存在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对他们在性格、意志、情绪、道德等方面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吼狮乡龙座村七组农民张××之子张×,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由年老体弱的外爷照料,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但是在花钱上,却越来越大手大脚。吃零食,进网吧,拉帮结派,请吃请喝,讲哥们义气。当外爷的根本管不了。张×的老师说,他动辄就打架骂人,脾气暴躁,为所欲为,有明显的性格异常倾向。

(三)成绩两极分化,不良习惯突出。

农村留守学生的学习由于缺乏有效的督促和辅导,他们的学习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制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当中也有人成为学校里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对于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又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很多不良习惯,如组织纪律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卫生习惯差,乱丢、乱吐、不讲究个人卫生;生活习惯差,不懂文明礼貌,随口脏话,抽烟喝酒等;严重的还可能离家出走,染上网瘾,甚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部分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很差。

比如普安中学七年级学生岳××,其父母都远在北京打工,已经多年没有回家了。为了戒掉网瘾,这一学期才由农村转到普安中学。为了不让他乱花钱,父母给他的钱都交给班主任代管,吃饭也在食堂记帐,节假日委托其姑姑照管。然而,入学不到一个月,即旷课出走,下落不明。他的爸爸妈妈知道以后,心急如焚,连夜从北京赶回来,四处寻找,劳神费力,虽然找到了孩子,但花去了1000多元。

(四)监护困难加大,上学费用增加。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大多数村小被撤销,原来村小的学生要到中心校去上学,这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接送和照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了,费用开支也增大了。以前走路就可以去村小上学,现在要坐班车或租摩托车到中心校,增加了交通费;部分中心校在禁止收搭伙费后,就不再蒸饭了,学生全部用现金购买饭菜,增加了伙食费;以前很多小学生吃住都在家里,现在要住校或到中心校附近的城镇租房子,增加了住宿费或房租费;以前在村小可以自己去学校,现在到中心校后许多学生要爷爷婆婆接送,增加了交通费。这几样加起来,远远超过了国家免去的杂费。更为突出的是,村小撤销后,多数农民家庭都要腾出一个全劳力或半劳力负责接送孩子到中心校上幼儿园或小学,不但增加了教育支出,而且占用了劳动力,还影响了农业生产。

所以,很多农民强烈要求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不要统统撤销,有条件的村要就地办学,使大多数低龄儿童不要过早离开家庭独立生活。

三、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按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留守儿童”占全县农村总人口近10%,接近6万人;留守学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以上,近5万人。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管理直接影响全县经济社会的全局。建议认真落实县政府[20__]27号文件精神,强化留守学生工作的长效机制和部门工作责任制,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检查和考核,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留守学生工作。加强留守学生管理办公室工作,经常性地掌握各地信息,搞好调查研究,协调部门工作。

(二)继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扶助力度。

关爱留守儿童,重点应放在对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帮扶上。县委、县政府已采取“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学生”的果断措施,这是贫困留守学生的福音。希望增加救助工作的透明度,把有限的救助真正用到最贫困的学生身上,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建议政府在发动职工个人帮扶的同时,研究制定贫困留守学生救助政策。可由教育或共青团等部门牵头,建立留守学生救助基金,统一筹集和管理社会的捐赠,使救助帮扶转为经常性的工作。县教育基金会也应把救助重点由贫困大学新生转向贫困留守学生。

(三)大 力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随着学校布局调整,特别是村小快速收缩、撤销,乡镇中心校的办学条件已不适应新的需要。建议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和食堂的改造步伐,不断改善留守学生的生活条件。同时,要研究适当增加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管理员)的编制,特别要加强对住校低年级学生和幼儿的管理,让家长放心。

(四)普遍建立“留守学生之家”。

由于多数留守学生课余和节假日不能回家,让他们流出学校,必将造成管理失控,形成安全隐患。建议政府协调县内外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帮助每所中学和中心小学建一个标准的“留守学生之家”。提倡城镇社区和各村也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或活动中心。各基层关工委、学校关工小组要动员更多的离退休人员和志愿者参与“留守学生之家”的管理和为留守学生服务。

(五)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根据农村学龄儿童逐年递减的现状,及时收缩村小布点是完全正确的,但收缩步伐过快,农民有意见。如汉阳镇中心村幅员辽阔,占地14.2平方公里,该村去年刚刚筹资数万元将村小翻修一新,结果今年还是被撤销。孩子到中心校上学要坐班车往返,家长极不放心。不少村民抱怨说:“本村一、二年级有17人、幼儿园有10人,咋不可以在村上办班?”而城北镇红双村小学一年级6人,幼儿园11人,共17人,按群众要求,坚持就地办班,大家都很满意。调查组在其他地方也听到群众强烈要求村小低年级和幼儿园不要一刀切,统统撤掉。

(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

这次调查发现,极个别教师对留守学生心理疏导不足,偶尔有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发生;还有的因材施教少、个体关照不够,引起学生家长不满。建议教育部门加强教师培训,严格教师管理,制止这类现象的发生。

(七)加强学校尤其是非义务教育学校的收费管理。

现在学校正式收费已较规范,但极个别学校仍有班级附加收费,如高额试卷费、资料费等。也有的学生借机向家长谎报,加重家长负担。应严格监督非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和高中)的各种服务性收费。学校所有收费都应由物价、教育等部门审核批准后公示,并出具正式收据,做到中途不再收费。

(八)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网吧。

调查中,家长对网吧危害深恶痛绝。现在网吧是各方都在管,但并没有管住。大部分网吧不仅见钱就进人,而且开放时间违反规定,甚至通宵营业。建议政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令规定,真正管住、管好。千万别“富了少数网吧老板,误了一代良家子弟”。

(九)大力加强青年农民技术培训。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4)

二、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重要举措

留守儿童正处在人生中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使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这是一项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生生不息的根本大事。只有通过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管理,才能把留守儿童教育好,管理好。一是建立了综合的教育管理领导班子。由党委、政府、学校、文化、公安、共青团、女联、卫生等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各村、各单位同时成立专门班子,设立留守儿童工作辅导员,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二是投资办阵地,建设留守儿童乐园,分别在中心校和各行政村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管护中心,开设了图书室、电脑室、娱乐室、亲情电话,实行星期六、星期日全天开放,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动态,因人施教,让留守儿童倍感阳光雨露。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三牌村留守儿童之家是一个成功的典范。三是建立和完善了管理制度、教育制度、留守儿童动态报告制、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台账,准确掌握了留守儿童人数及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和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基层党委与学校,村、社、家长及监护人层层签定责任书,把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列入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积极开展适合留守儿童特点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丰富多彩

1.建立键全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政府、学校、社区、文化、卫生等部门要与“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及时帮助解决,真正让他们体会到爱和亲情就在身边,特别是对在校留守儿童的帮扶,重点要放在帮助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准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分类辅导,促进成绩的提高,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构筑成长梦想。

2.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对留守儿童每月开展一次谈心活动,根据不同年龄特征、认识水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学校每周要安排两个课时用于心理健康教育,乡镇文化站、司法所、学校共同每月举行一次安全教育讲座。3.在经济上关心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个人援助,挤出资金,解决留守儿童的各种困难,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点,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政府、家庭、社会、学校的温暖和关爱。

4.开展亲情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文化站点开办留守儿童教育讲座,让他们明白父母出门务工的艰辛与奉献精神,懂得自己在家应如何尊重、理解父母,不让父母牵挂,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举行演讲活动,让那些表现优异的青少年展示自己的自立、自爱的强者风采,抒发对父母的思念和爱戴之情,通过书信、作文让留守儿童的家长知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达到沟通的目的。

5.建立健全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具体规范行为要求和评价标准,开展留守儿童自评,结对帮评,委托监护人参评,乡村干部、教师审评,党委、政府与学校总评的评价活动,对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进行表彰,并以信函的方式寄给远方的父母,让外出务工人员放心务工。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伊始,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1200多人,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近22万人,分别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0余所。

过去的几年,山东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工作也有较大突破,每年来自美国、法国、蒙古、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的长短期留学生达百余名,有语言进修、专业进修、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这些外国留学生在科大学习、生活、交流、提高的同时,也为我校增添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层次日益丰富,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在加强管理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管理,使我校的留学生管理逐步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仍然是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充分认识留学生工作的意义

留学生工作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我们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推动我校的国际化校园建设进程,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和双语教学的开展。

做好留学生工作在也会对留学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管理工作者认真周到的安排,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公寓条件,中国同学朴实善良的品质都会为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安定和满足感,在科大的留学经历会成为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第二,短期班的特点是接收留学生多、花费时间少、学费低,对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有地利之便。几周时间,既能学习汉语又可以参观游览、体验中国文化和社情,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长期班留学学生接受专门、系统教育,不仅精进专业,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社会及更广泛方面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一批将来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才。

二、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转变教育观念

我校的留学生管理基本上是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原则下实施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交流、接待服务等工作都由国际交流处留学生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工作量较为庞杂,优点是便于统筹协调和及时掌握情况。

前些年,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如校区搬迁后的起步阶段的条件限制、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招收人数少且得不到保证)和主观条件(政治因素、对留学教育认识不够等)的限制,留学生管理人员可能会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使留学生教育“殊”于国内高等教育,以致不能充分认识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共性,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我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及留学生教育 之“殊”带来的弊端逐渐被认识,于是“同”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的趋同思想是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果,它表明把留学生教育真正纳入了大学教育框架内的教育国际化思想的逐步形成。

三、加强教师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留学生管理科承担着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而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时间短、个体情况复杂、汉语程度悬殊、学习目的各异,因此,更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确实有所收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逐步增加,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大对外汉语教师管理办法》,严把教师关,规范教学程序,评估教学质量,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及时在学生中搜集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在多方面共同不懈努力下,课堂效果良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我们设计提供专门的教学方案,比如对来自日本的高龄留学生单独配老师讲解《史记》、《资治通鉴》;对性格相对封闭、语言学习迟滞的学生,我们联系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结成对子, 为提高留学生成绩创造条件。

四、增强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献身精神

留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校外事工作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甚至国家形象,每一次周到的热情服务都是在给学校和中国加分,为学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打基础。从留学生的入学教育,课业安排到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的辅助,不仅要树立职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奉献精神和人性关爱。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得越好,友谊与信任关系越广泛,组织管理工作就越扎实有效。

五、提倡健康的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学保障是留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把课堂教学和参观、旅游、文体等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学习中国书画、习练武术太极、参观春节民俗、走访街道社区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又体验了中华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留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而留学生积极参与科大的校园广播、文化社团、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异彩纷呈,留学生的开放、乐观、独立、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也给科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严格组织管理,防患于未然

近两年来,国际交流学院抓安全、防事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包括《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管理办法》、《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一套管理制度,使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完善、明确的管理体制。留学生入学之初及时向每位留学生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留学生管理规定,给他们上紧思想弦,提高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效提高了对留学生管理的效率。执行留学生班会制度和留学生公寓巡查制度,对待留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人性化管理,建立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过去的几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翻开了新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留学生管理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在以下四方面值得我们去提高和改进。

第一、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做好留学生工作。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多元文化校园,丰富培养人才环境。明确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留学生教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说办好就能办好的,只有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为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招收留学生是高等教育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招收和培养留学生问题上,只能主动积极, 发挥已有招生渠道的作用并积极拓展新的有效的渠道,发展并充分利用我校特色专业和教学资源,把留学生规模进一步发展起来。要在招生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就要研究这个市场,研究留学生的需求,找到我校在留学生市场上发展的切入点,而我校,在英语教学的工程类专业上已显现出特色优势,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教学环境的同时,巩固和拓展留学生市场。

第三、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逐步走上目标化、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留学生教育管理不是简单、孤立的事务性工作, 它是做人的工作,而留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方方面面,因此组织起一个协调的管理系统,是搞好留学生管理的组织保证。在管理工作中,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把任务或工作程序化,明确分工,减少失误。而制度化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留学生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

第四、树立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这里的服务不仅是指宿舍、餐厅、娱乐等生活服务,而是指留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招生服务——争取和培养每一个潜在的生源;教学管理服务——建立以留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课程服务——设置适应留学生需求的多种类课程体系;教育服务——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学习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适应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专业的多样、多彩、便利的环境,另外精神和生活上的关怀也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为我国教育面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较好的外部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来华学习,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伊始,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1200多人,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近22万人,分别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接受留学生的学校达到590余所。 

过去的几年,山东科技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工作也有较大突破,每年来自美国、法国、蒙古、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国的长短期留学生达百余名,有语言进修、专业进修、本科、硕士、博士五个层次。这些外国留学生在科大学习、生活、交流、提高的同时,也为我校增添了良好的国际化氛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 

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留学生层次日益丰富,给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在加强管理中求得发展,在发展中进一步优化管理,使我校的留学生管理逐步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仍然是我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充分认识留学生工作的意义 

留学生工作是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渠道。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我们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推动我校的国际化校园建设进程,实现将我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大学的目标;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促进学校外语教学水平提高和双语教学的开展。 

做好留学生工作在也会对留学生本人产生积极影响:首先,管理工作者认真周到的安排,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公寓条件,中国同学朴实善良的品质都会为初到中国的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安定和满足感,在科大的留学经历会成为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第二,短期班的特点是接收留学生多、花费时间少、学费低,对周边国家的留学生有地利之便。几周时间,既能学习汉语又可以参观游览、体验中国文化和社情,对留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第三,长期班留学学生接受专门、系统教育,不仅精进专业,还可以增进对中国文化、社会及更广泛方面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一批将来的双边关系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才。 

二、完善留学生管理体制,转变教育观念 

我校的留学生管理基本上是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原则下实施的“一体化”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留学生的日常管理、对外汉语教学、国际交流、接待服务等工作都由国际交流处留学生管理科统一归口管理,工作量较为庞杂,优点是便于统筹协调和及时掌握情况。 

前些年,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如校区搬迁后的起步阶段的条件限制、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华留学生招收人数少且得不到保证)和主观条件(政治因素、对留学教育认识不够等)的限制,留学生管理人员可能会把留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来对待,使留学生教育“殊”于国内高等教育,以致不能充分认识到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共性,没有真正把留学生教育纳入我校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随着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留学生及留学生教育 之“殊”带来的弊端逐渐被认识,于是“同”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留学生教育中的趋同思想是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理论认识深化的结果,它表明把留学生教育真正纳入了大学教育框架内的教育国际化思想的逐步形成。 

三、加强教师管理,保障教学质量 

留学生管理科承担着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任务,而短期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是时间短、个体情况复杂、汉语程度悬殊、学习目的各异,因此,更需要强化教学过程的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确实有所收获。目前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数量逐步增加,教学水平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我们有针对性地制订《科大对外汉语教师管理办法》,严把教师关,规范教学程序,评估教学质量,建立不定期的听课制度,及时在学生中搜集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在多方面共同不懈努力下,课堂效果良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此外,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我们设计提供专门的教学方案,比如对来自日本的高龄留学生单独配老师讲解《史记》、《资治通鉴》;对性格相对封闭、语言学习迟滞的学生,我们联系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结成对子, 为提高留学生成绩创造条件。 

四、增强服务意识、职业素养和献身精神 

留学生管理工作是我校外事工作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甚至国家形象,每一次周到的热情服务都是在给学校和中国加分,为学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打基础。从留学生的入学教育,课业安排到饮食起居,身心健康的辅助,不仅要树立职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奉献精神和人性关爱。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得越好,友谊与信任关系越广泛,组织管理工作就越扎实有效。 

    五、提倡健康的校园文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教学保障是留学生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把课堂教学和参观、旅游、文体等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从书本上学,而且在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学,在实践中运用。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学习中国书画、习练武术太极、参观春节民俗、走访街道社区等等,这些活动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又体验了中华文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留学生多方面的需求。而留学生积极参与科大的校园广播、文化社团、文艺演出、体育竞技,异彩纷呈,留学生的开放、乐观、独立、热心公益的优秀品质也给科大师生以有益的启示。 

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严格组织管理,防患于未然 

近两年来,国际交流学院抓安全、防事故,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包括《山东科技大学留学生管理办法》、《留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管理办法》等规定的一套管理制度,使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完善、明确的管理体制。留学生入学之初及时向每位留学生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留学生管理规定,给他们上紧思想弦,提高安全意识和纪律观念,有效提高了对留学生管理的效率。执行留学生班会制度和留学生公寓巡查制度,对待留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注意人性化管理,建立起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过去的几年,我校的留学生教育翻开了新一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留学生管理要不断研究和探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我认为在以下四方面值得我们去提高和改进。 

第一、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认识,加强领导,做好留学生工作。发展留学生教育有利于牵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利于创建和谐的多元文化校园,丰富培养人才环境。明确对留学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留学生教育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说办好就能办好的,只有学校上下高度重视,为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条件,各方面密切配合,才能为留学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招收留学生是高等教育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招收和培养留学生问题上,只能主动积极, 发挥已有招生渠道的作用并积极拓展新的有效的渠道,发展并充分利用我校特色专业和教学资源,把留学生规模进一步发展起来。要在招生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的成效,就要研究这个市场,研究留学生的需求,找到我校在留学生市场上发展的切入点,而我校,在英语教学的工程类专业上已显现出特色优势,要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教学环境的同时,巩固和拓展留学生市场。 

第三、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要逐步走上目标化、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留学生教育管理不是简单、孤立的事务性工作, 它是做人的工作,而留学生又有其特殊性,政策性强,影响面大,涉及方方面面,因此组织起一个协调的管理系统,是搞好留学生管理的组织保证。在管理工作中, 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事物的规律,把任务或工作程序化,明确分工,减少失误。而制度化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依据,留学生管理制度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 

第四、树立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理念。这里的服务不仅是指宿舍、餐厅、娱乐等生活服务,而是指留学生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招生服务——争取和培养每一个潜在的生源;教学管理服务——建立以留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体制;课程服务——设置适应留学生需求的多种类课程体系;教育服务——提供多形式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活动;学习环境服务——营造良好的,适应留学生学习汉语、学习专业的多样、多彩、便利的环境,另外精神和生活上的关怀也是我们应该提供的服务。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7)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我校从实际出发,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切实做好关注教育,关注留守儿童的这一工,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各负其责,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1、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并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2、建立监护人队伍,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学校还多方面联系社会上的爱心妈妈,至今有四名留守儿童找到了爱心社会妈妈,社会妈妈负责孩子的全年的学习开销,还定期到学校看望,节假日领回到自己家中,感受到家的温暖。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学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对监护人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三、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

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利用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了“校园爸爸、校园妈妈——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感受温暖,快乐成长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五、取得可喜成效

通过各种关爱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护网络并取得较好成效,留守儿童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仅学会了自理、自立、自强、自律,还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出现了广大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家长放心工作的喜人局面。学校四项关爱留守儿童措施威海教育局网给予报道,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网在齐鲁晚报给予报道,在全市发挥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六、今后工作打算

1、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校园爸爸妈妈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2、结合教师开展的“教师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

3、实行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4、各班组织本班“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学校免费提供信封)学校在五月份将开展一次“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5、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心理咨询,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6、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一位留守儿童,做

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

七、存在的问题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在这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们也感到这一工作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留守学生”人数增加,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其次,家庭教育观念错误,家长教育没有方法,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关于加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档案,摸清实际情况

本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做了相应的信息准备。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关爱网络。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制度保证,关爱有序

1、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便于老师与家长、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

教育。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2、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3、开展兴趣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本学期,积极留守儿童参加石涧学区文化艺术节,

学生书画类获奖的8位同学中,就有5人是留守儿童,参演的节目《西班牙斗牛》,获得了优秀奖,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起到了很好的关爱作用。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8)

一、注重法制观念,树立服务意识。

在留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既要注重法制观念,又要树立服务意识,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象征。在一个国家内不管什么人都应遵守这个国家的法律。遵守中国的法律是我们包容不同文化、不同观念的底线,任何人不能突破。因而要注重对留学生的法制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法律,同时也要求我们管理者依法管理。为此,除了国家和地方领导机关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外,学校也要依据法律,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有关留学生管理方面的各种规则、章程和制度。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道德理念。因此,在执行和认可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做好宣传、讲解和沟通工作,使留学生认识到所有制度的建立均是符合中国国情且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的,使其能够自愿接受。

在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能够保证规章制度的公正公平的执行。对留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酗酒、晚归、吵闹、浪费水电等行为要及时加以劝阻和制止,对破坏学校公共设施、打架斗殴、偷盗及其他违法行为要进行严格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要上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严格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让留学生感觉到管理井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障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校园秩序。

在工作实践中感受到,对留学生的管理除了用法制、校规校纪来管理和约束外,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为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满足外国留学生的需求,留学生管理者应坚持“外事无小事”的原则,把留学生当作服务主体而不是管理对象,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多办实事,及时有效地解决实际困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诚恳耐心的态度去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解除他们学习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对留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合理要求应认真对待,有条件都尽可能及时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尽快予以回复,服务工作做好了,管理工作也就做好了一大半。为此,留学生管理者应注重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以优质高效服务来提高来华留学生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文化冲突”求同存异

我校生源国别不断增加,主要来自生产石油的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刚果等27个国家。外国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人地两生的中国,在气候、水土、语言、心理和生活方面却很不适应,大都“水土不服”,在现实生活中不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如表现出无所适从,孤独无助,甚至出现紧张焦虑情绪等,这些现象大多是由文化冲突的存在而引发的。外国留学生之间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但主要矛盾还是与中国文化的不相适应。其文化冲突体现在价值观不同,我们人本主义更多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群体间的相处关系,但西方的文化传统基本是个人本位和自我中心。在时间观上不同,中国人在时间利用方面较随意,灵活性较强,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时间。思维方式也不同,中国人重迂回、含蓄和笼统式的表达方式,西方人是直来直去,肯定或否定的精确性言语观。

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贯穿于留学生管理过程的始终,我们管理者在遵守“求同存异,相互理解”的原则外,还应了解每位留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尊重留学生的文化风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人格、信仰和隐私权,能容纳各种不同的个性、持不同意见的留学生,注重跨文化沟通与交流,为外国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多元化的文化氛围。

组织来华留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是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环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要建立在我们和留学生互相尊重彼此文化的基础上,参加留学生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学习留学生母语中的一些问候语,这也是尊重异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我校坚持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如足球、乒乓球、篮球、板球等比赛。开展中国文化沙龙活动,学习中国绘画、书法、打太极拳、下象棋等。组织参观、旅游,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历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使他们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举办国际文化节,具有留学生特点的文体竞技,让国外文化为我所用,渗透中华民俗,让中国文化为世界所纳,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三、应对突发事件,建立长效机制。

随着外国留学生的日渐增多,涉外突发事件屡有发生。积极应对、妥善处理涉外突发事件,是保障外国留学生人身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树立国家良好的对外形象的重大问题。

涉外突发事件是指与留学生有关的,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危害或国家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稳定的紧急事件。

留学生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外事的敏感性,本着对国家和学校的利益与声誉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所有外事事件的潜在影响和后果,最大限度地保障来华留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危机管理的“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的过程原则,留学生突发事件管理最首要的任务是预防。通过有效地管理措施,将留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小。

第一,学校举办各种文化系列讲座,进行普法教育,使留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同时,在各个环节为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尽量使他们心情顺畅。

第二,成立留学生心理咨询室,设有专业咨询人员,为留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对留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疏导和化解,保证留学生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使留学生心理咨询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三,制定周密的突发事件管理预案,在任何与留学生有关的大型活动中,要特别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和关注,以便及时控制事态。

第四,尽可能地拆除人为的隔离,鼓励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交流。开展文体活动等,不仅是为了公平,更是为了让渊源不同、性质不同和目标价值取向不同的文化相互交往、彼此协调。

第五,建立涉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当突发事件发生后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处置方案或专业知识指导。设立校内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报警电话、报警渠道和安全信息反馈网络平台,要注意收集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的信息,组织制定总体预警计划,履行对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在确立突发事件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及时对外消息,认真总结突发事件的成因、特点及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队伍建设,实行专群结合。

“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仍然是目前我国留学生工作的目标和指导方针。扩大招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完善后勤保障,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留学生管理模式等。这一切措施和模式的制定、完善和推行归根到底要落实到人的身上,靠一支合格的、高素质的队伍来完成。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留学生辅导员队伍,配齐配强留学生辅导员。这是做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打铁就得本身硬,这就要求留学生辅导员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一口流利的外语不仅能赢得留学生的青睐,而且能得到他们的信赖,通过流利的、无障碍的交流,会让留学生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留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管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辅导员应该开阔视野,树立兼容并蓄的思想,主动学习,了解不同留学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了解不同留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民族的心理,对不同留学生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同时,更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名合格的留学生辅导员应当既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又具备团结合作精神,能够包容理解同伴,善于合作,能够配合他人,这些品质是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条件。

在留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不管我们怎么小心预防,突发事件总是不可避免的,如学生突发疾病、突发交通事故、家中遭遇变故、与他们发生冲突等。在这种情况下,留学生辅导员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在第一时间冷静、合理的处理问题。

留学生辅导员集政策性、原则性、知识性和保密性于一身,应具备管理学、心理学、国际法等相关管理知识和广博的中外文化、民俗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当留学生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只靠留学生管理部门专职人员显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指导帮助建立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即成立国际学生联合会(以国家为单位选出代表参加,体现平等、公平、公正原则)发挥留学生主体地位,该组织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原则开展工作,使之成为留学生管理部门与留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留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与留学生代表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切实帮助解决留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可以通过留学生组织将学校和留学生管理部门的有关意见及时地传递给广大留学生们。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9)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载体,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一方)长期或连续3个月或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全县中小学在校儿童。

三、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

2.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德育处)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帮扶、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留守儿童工作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类制度。如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留守儿童管理教师考评制度及“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等。

(二)队伍建设

1.从在职教师中抽调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负校内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抽调教师的工作量记入教师个人工作总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2.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儿童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乡(镇) 、村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三)实施过程要求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政教处(德育处)专门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各校每年春季(3月1日前)、秋季(9月1日前)要组织开展本校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将统计数据报县教育局。

2.建立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先”制度。一要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二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和吃饭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要对留守儿童在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3. 建立并完善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同时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4.建立并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沟通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帮扶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5.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6.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 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应建立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活动小组,如学科辅导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文娱体育组等。各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达到以下标准:

②设施配备。必须做到 “五个一”,即: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有闭路或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影碟机(DVD)、一套适宜儿童活动光碟(内容分别包括为少儿喜闻乐见的乐曲、舞曲、动画片、电视剧等)。

③配套设施。图书500册,并配置桌椅书架、文体活动器材(如篮球、象棋、跳棋、跳绳等),要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2)“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要求:

①日常管理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管人员。

②开放时间。周末、节假日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课余开放。

③工作运行。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④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是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是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五是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8.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历、品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要有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年末要有专题总结。

9.档案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工作其他档案资料。

10.留守儿童工作研究。要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规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积极申报留守儿童工作课题。

留学生管理工作总结篇(10)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以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载体,以师生结对帮扶为形式,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开展关爱服务,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一代合格人才。

二、工作对象

父母双方(一方)长期或连续3个月或全年累计外出6个月以上的全县中小学在校儿童。

三、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留守儿童工作。

2.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德育处)负责本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关爱帮扶、管理“留守儿童之家”等工作,留守儿童工作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建立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各类制度。如留守儿童教育帮扶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学习制度、生活制度、留守儿童管理教师考评制度及“留守儿童之家”日常管理制度等。

(二)队伍建设

1.从在职教师中抽调一批师德高尚、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负校内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和关爱工作,确保“留守儿童”安全、健康成长。抽调教师的工作量记入教师个人工作总量,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

2.各学校要争取留守儿童家庭所在社区、村委会、居委会、群众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及其家庭的困难提供具体帮助,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乡(镇) 、村党员等社会各界人士与“留守儿童”牵手结对,保持近距离接触,成为孩子们的“编外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关爱。

(三)实施过程要求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各校要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各校政教处(德育处)专门负责建档及管理工作,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各校每年春季(3月1日前)、秋季(9月1日前)要组织开展本校留守儿童的普查统计工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将统计数据报县教育局。

2.建立并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教育的“优先”制度。一要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各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教师。科任教师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和方案。要积极动员班内的同学进行结对帮扶,促进学业进步。二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优先关心和照顾。各寄宿制学校要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和吃饭问题。各学校要积极动员各种力量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三要对留守儿童在活动上优先参与和指导。各地各学校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依据留守儿童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感受活动的愉悦,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拓他们的视野。

3. 建立并完善教职员工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建立优秀学生与留守儿童结伴成长制度,动员社会热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家庭结对帮扶。建立互助互爱的同学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组织活动以及同学间“一帮一”、“手拉手”等互助交流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形成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家庭十分贫困的留守儿童,学校应纳入“两免一补”范畴,并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他们以经济资助,切实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同时可邀请热心公益的人士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了解学生校外表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对走读的学生,要组织教师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得到关怀和帮助。

4.建立并完善与留守儿童父母、第二监护人和本人的沟通机制。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每周与帮扶的留守少年儿童谈一次心,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每月指导其给父母写一封爱心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学期向其父母通报一次学习表现和行为习惯,形成家教合力;每年陪同其过一次有意义的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定期组织面向留守儿童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家教讲座,提高教育子女的方法与技巧。

5.建立完善班主任和"代管家长"协同管理的"双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代管家长制度,组织教职员工担负起校内监管与教育职责。要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与指导,提高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要每月进行一次温馨家访,加强代管家长与家长、第二监护人的密切联系,提升代管家长的管理水平。要加强学校管理职能,班主任要切实掌握学生家庭背景,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要与代管家长密切协同,管好思想,管好学习,管好生活,管好身体。

6.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安全保障和应急机制。各校要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学习培训,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常识,及时检查“留守儿童”上学和放学路上交通安全、食宿安全、防火、防水、防毒、防盗、防骗等危及人身安全问题。要经常过问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平时要加强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认真制定安全工作预案,建立处理“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要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任何情况下,以保证留守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要求,不得拖延推诿。要层层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 建立 “留守儿童之家”,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乡镇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均应建立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可下设活动小组,如学科辅导组、心理咨询组、健康卫生组、后勤保障组、文娱体育组等。各校要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在节假日、学生生日等一些特别的日子,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人失缺、家庭失爱”的情况下能真正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达到以下标准:

②设施配备。必须做到 “五个一”,即:一台电脑(接通互联网)、一部亲情电话、一台电视机(有闭路或卫星电视接收机)、一台影碟机(DVD)、一套适宜儿童活动光碟(内容分别包括为少儿喜闻乐见的乐曲、舞曲、动画片、电视剧等)。

③配套设施。图书500册,并配置桌椅书架、文体活动器材(如篮球、象棋、跳棋、跳绳等),要能够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2)“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要求:

①日常管理原则。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管人员。

②开放时间。周末、节假日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课余开放。

③工作运行。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④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是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是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是组织社会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儿童广泛吸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茁壮成长。

五是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是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促进心理健康。

8.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历、品德教育计划、体育锻炼计划;要有活动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年末要有专题总结。

9.档案建设。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花名册;“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活动成果;“留守儿童”兴趣爱好作品展示;“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记录及相关材料;“留守儿童”成长进步记录;“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手册;留守儿童工作其他档案资料。

10.留守儿童工作研究。要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留守儿童工作的新规律,不断创新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提高留守儿童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并积极申报留守儿童工作课题。

上一篇: 社会保障税 下一篇: 精准扶贫交流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