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调查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1:14

软件调查报告

软件调查报告篇(1)

本次调查数据真实地反映出了2012年中国软件开发者的薪资现状。开发者薪资水平明显提高,月薪5000元以上人数占比较2011年增长10.8%。在IT业较集中的17个城市中,高收入开发者占比最高的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最低的依次是济南、沈阳和西安。高收入开发者占比最大的前3行业:互联网、游戏、国防/军队。最赚钱的四种编程语言是:Objective-C、C++、Python、C。导致开发者跳槽三大原因:薪水低、福利少、公司技术水平差。开发者跳槽三大途径:招聘网站、朋友介绍、招聘会。

城市:上海、北京领先全国

本次软件开发者薪资调查受访者来自全国IT行业发展处于领先的17个城市。按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比例排序,开发者收入较高的城市依次是:上海(77.3%)、北京(76.7%)、深圳(71.7%)、杭州(69.5%)、广州(64.3%)、南京(64.1%)、大连(61.9%),这一结果与上次基本相同。

其中,上海和北京组成第一阵营。其他五个城市处在第二阵营。与上次相比,广州和南京的比例提升更加明显。这些地区的IT行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它们的生活成本之高也是公认的。对于开发者来说,在这样的城市中发展也面临着诱惑与困难,诱惑来自于IT行业发展处于前列,有利于开发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及获得更好的收入,困难则意味着需要面对较大的竞争压力及生存压力。

其他城市里,成都、西安和厦门中高收入比例的提升非常明显,这应该是得益于当地政府对软件和互联网比较重视,产业开始产生集聚效应所致。

在上述17个城市中,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所占比例较高的三座城市分别是沈阳(73%)、济南(66.6%)和武汉(58.4%)。

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会决定其对工作及城市的选择。如果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可以参与到最激烈的竞争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快感;如果选择竞争压力相对不大的城市,虽然收入相对要少,但也可以享受慢节奏的人生。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行业:制造(通信/电子设备)行业薪资具有竞争力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同为开发者,但大家对行业的选择,不同性质企业的选择都有所不同。

行业方面,参与本次调查的开发者中,有超过28.2%的开发者来自独立软件开发商,互联网从业者也有13%,排名第三的是制造业(通信/电子设备),为11.5%。同时,开发者从业企业性质方面,数据显示,私企仍然占很大的比例,高达74.5%,外企比例约为15.2%,国企比例最小,占了10.3%。

在我们进行调查的18个行业中,高收入开发者所占比例较大的前三行业是互联网(28.1%)、游戏(27.4%)和国防/军队(25%)。而中高等收入开发者所占比例较大的前三行业分别是电信(53.4%)、交通(52.2%)和制造业(50.6%),另外,制造(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高收入开发者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了21.3%,显示出制造(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在与各行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有人收入高,自然有人收入低,在这些行业中,政府(19.1%)、零售/物流(17.3%)及媒体(17.2%)这三个行业里低收入开发者所占比例较大。

再来看企业性质与开发者薪资水平的对比分析,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外企在薪资待遇上较之国内企业有较大的优势,虽然中高等收入所占比例(42.5%)相比国内企业的45.8%有些许差距,但在高收入开发者所占比例方面,外企优势非常大,为39.7%,而国内私企与国企则分别为15.8%与15.7%。

当然,从开发者的择业过程及面试经历来看,相比国内企业,外企的门槛及难度也相对较高。

技术:流行的不赚钱

在本次调查结果中,使用者最多的编程语言依然是Java,占到所有语言的39%,但较之去年的45.3%下降明显。Java之外,C#、C++及C三种语言所占比例为16.61%、16.11%及10.9%。

从不同编程语言的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来看,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最赚钱的四种编程语言分别是Objective-C、C++、Python和C,使用这四种语言的开发者中,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所占比例均超过了20%,而Objective-C无愧于“TIOBE 2012年度编程语言”称号,其使用者中,高收入开发者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1.6%,后三者的比例依次为26.3%、25%及21.9%。而PL/SQL、C#、JavaScript、Java三种语言的开发者收入范围分布差别不大。

数据库使用方面,调查结果显示,Oracle、SQL Server及MySQL三种数据库占据了近80%的使用率,各自比例依次为29.3%、24.76%、24.15%。有意思的是NoSQL的使用者虽然比较少,但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占比例较多,达到了43.4%。反而是一贯高帅富形象的Oracle开发者收入偏低,非常奇怪,难道是因为Oracle太流行了吗?其中原因,值得继续调查。

本次调查中,我们还设置了开发项目所面向的操作系统选项,通过统计发现,面向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项目很强势,其中Windows Server占据比例最大,为33.9%,Windows Client紧随其后,约为22.6%,这两者之外,面向Linux操作系统的项目比例也达到27.9%。

薪资方面,Oracle Solaris、Linux、Mac操作系统项目的开发者中,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占比均较高,超过了24%。而在Windows Client、Windows Server、Google App Engine操作系统的开发者中,1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不足15%。值得注意的是,开发项目面向IBM AIX系统的开发者中,中高收入以上的人所占比例非常高,达到82.4%。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应用开发需求越来越多,在本次调查中,从事移动应用的开发者比例已经达到了10%。而互联网产品开发者占据较大比例,约为34.4%,其中前后端开发者分别占11%和23.4%。企业级应用(包括ERP/CRM/SCM/BPM)开发者也不在少数,比例约为22.5%。

从薪资角度来看,各类软件的开发者薪资水平基本持平。但也有例外,从上面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前端(网页端)的薪资水平较之其他类型开发工作的薪资水平显得较低,中低等收入占据了超过50%的比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目前互联网前端开发对技术水平要求相对不高,开发语言掌握比较容易。

总体来看,前沿、小众技术的使用者,收入反而高,但适用面肯定会窄一些。而流行的技术虽然很多使用者薪资不高,但也不乏高薪者。这个现象为大家选择技术学习路线提供了很有意思的启示。

那些年,我们一起跳的“槽”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或期望更好的发展、或期望拿更高的薪水、或期望一展宏图大志,也或者只是想让自己安定下来,这些都是我们选择跳槽的各种理由。在本次调查中,有32.6%的受访者表示在一年之内曾换过工作。

换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导致开发者跳槽的三大原因分别是:薪水低,有近28%的开发者表示换工作的原因是能够获得更高的薪水;福利少,有13.5%的开发者表示新单位的福利待遇更好;公司技术水平差,有13.4%的开发者选择跳槽是因为新单位的技术水平更高,这样的公司无疑有利于开发者的职业生涯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拥有2~3年工作经验的开发者最容易跳槽,跳槽的比例占总人数的42%。而工作10年以上的开发者由于工作及生活基本稳定,大部分都不会轻易选择跳槽,跳槽的人数仅有16.5%。

正如前面所说,有部分开发者换工作是因为期望拿更高的薪水,在受访者中,有近70%参与调查的开发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换工作后的工资都有所提升,其中最普遍的涨幅在10%~30%之间,这部分开发者的比例约为40%。而涨幅能够超过50%的开发者比例也不低,约为10%。不过也有例外,调查结果显示,跳槽的开发者中,仍有约22%的开发者薪资仍然维持原先的水平。更有甚者,约9.9%的开发者表示跳槽之后薪水略有下降,但我们猜测,这部分开发者应该是遇到较好的公司,希望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及水平,于人屋檐下暂时低头。

在最近一年没有更换工作的受访者中,薪资有所增长的开发者比例约为56.4%,其中涨幅也大多处于10%~20%之间,这部分开发者所占比例约38.4%。

虽然未跳槽的开发者涨薪较之跳槽者较低,且涨薪幅度也低于后者,但正所谓“跳槽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我们仍不建议广大开发者单纯为追求薪水选择跳槽。影响个人生活水平的不仅仅是薪水,且现在的公司如果能给你提供薪水之外的待遇福利(如培训、学习机会等),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即便我们这么说,但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仅有21.6%的开发者表示未来一年不考虑换工作,有32.5的开发者表示暂未考虑跳槽,但有好机遇也会抓住,而45.9%的开发者表示将会在新一年中选择跳槽。

社会化媒体在近几年快速发展,国外已经出现如LinkedIn这样的职业社交网络,但在国内,调查数据显示,54%的开发者更换工作仍是通过传统的招聘网站,还有11.7%的开发者是通过校园招聘会或主题招聘会完成工作更换的,除此以外,有17.7%的开发者是通过朋友介绍获得新工作的,这个算是社交媒体线下的模式吧。被猎头发现推荐工作的开发者也占了7%的比例。

其他数据

每年的薪资调查报告中,总有些数据大同小异,比如:男女比例极不平衡,本次比例是97:3;超过五成开发者都生活在一线发达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及广州等。

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快速发展的一年,在接受调查的软件开发者中,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最关注的技术方向都集中在这两方面。

虽然开发者对自己的薪资满意度上升明显,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开发者目前的生活支出依旧不理想,除生活费之外,占据开发者生活支出前三位的分别是房租/房贷、休闲娱乐及学习培训,但比例相差较大,房租房贷的比例约为69.2%,休闲娱乐比例约为20.4%,而学习培训仅占7%。其他方面,硬件配置占了3.14%,至于软件购买,仅占0.33%。

软件调查报告篇(2)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较常见的如:

1、文字处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编辑、打印文字材料等,例如word、wps等。

2、信息管理软件

用于输入、存贮、修改、检索各种信息,例如工资管理软件、人事管理软件、仓库管理软件、计划管理软件等。这种软件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各个单项的软件相互连系起来,计算机和管理人员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各种信息在其中合理地流动,形成一个完整、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

3、辅助设计软件

用于高效地绘制、修改工程图纸,进行设计中的常规计算,帮助人寻求好设计方案。

4、实时控制软件

用于随时搜集生产装置、飞行器等的运行状态信息,以此为依据按预定的方案实施自动或半自动控制,安全、准确地完成任务。

软件的岗位

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it岗位也越来越火爆,目前的应用软件岗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网络软件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售前支持顾问、技术支持工程师、软件销售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质量经理、产品市场经理、项目实施工程师、渠道经理、系统架构师、it系统及网络专家及售前咨询顾问……..

软件公司是一个综合的运作体,需要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同时,软件由于使用面的不同,组织结构也会相应的有很多变化,例如,软件外包的公司,其组织当中的成分就会相对少些,更多的是以“技术密集型”管理结构。

软件工程师很多人都认为就是编程的,非常枯燥,其实,软件工程师更多的、更重要的工作是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这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工作,常常要接触很多不同企业或业务单位,了解各种不同的运作及管理流程。

软件调查报告篇(3)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额进一步增长,全年新签出口合同19091个,同比(下同)增长53.4%,协议金额33.8亿美元,增长80.2%。从2008年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变化来看,整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2月份最低,为1.3亿美元,11月份最高,达到4.5亿美元;而且,除9月份以外,其余各月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均高于2007年同期水平,其中4月份同比增长最快,达到279.4%。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从2008年各月中国软件产品出口情况来看,协议金额基本上呈现稳中有升态势,3月份最低,接近0.5亿美元,12月份最高,达1.3亿美元;而软件产品出口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1月份最高,达53.7%,到8月份降到最低的17.9%,到12月份又恢复到30.8%。

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月度变化

(二)软件出口产品结构有所调整

1.信息技术外包成为软件出口的主要方式

中国软件出口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出口和信息技术外包(ITO)两大类。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缩减,中国共签订软件产品出口合同5394个,增长6%;协议金额为8.9亿美元,回落3.8%。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类服务外包业务迅速拓展,全年共签订外包合同15564个,比上年翻了一番,协议金额达到38.1亿美元,增长159.1%。其中,信息技术外包(ITO)合同13697个,增长86.1%。协议金额达到24.9亿美元。增长162.5%,几乎是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的3倍;业务流程外包(BPO)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虽然合同数只有1867个,但增长幅度超过300%,协议金额达到13.3亿美元,增代152.6%。可见,信息技术外包是中国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软件出口的重要形式。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结构(按协议金额)

2.软件产品出口呈现高级化趋势

虽然2008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协议金额有所下降,但是出口结构进一步调整,层次不断提高,呈现高级化发展趋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用友ERP、中望CAD、瑞星杀毒和华为、中兴的嵌入式软件等都进入海外市场。中国软件产品出口已形成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2008年,中国新签系统软件出口合同412个,减少28.1%,但协议金额增长45.1%,达到1.1亿美元;支撑软件出口合同164个,协议金额0.5亿美元,分别增长164.5%和53.8%。系统软件出口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1%上升到12%,支撑软件出口的占比也由3.6%上升到5.7%,软件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升级。但是,软件产品出口产业链的高端主要被微软、Sun等国际大公司所把持,中国目前承接的软件项目仍然以应用软件为主。2008年中国新签应用软件出口合同4867个,增长9.3%,协议金额7.5亿美元,减少8.6%,占软件产品出口的比重由上年的88.3%下降到82.3%,但是仍居于软件产品出口的主导地位。

2008年,中国原创网络游戏软件发展较好,在实体产业出口普遍紧缩的经济形势下,共有15家网络游戏企业自主研发的33款网络游戏作品进入海外市场,覆盖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港澳台等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年销售收入7074万美元,增长28.6%。其中,北京完美时空公司成功将《完美世界国际版》、《热舞派对》、《赤壁》、《诛仙》和《武林外传》等5款游戏输出到日本、韩国、巴西、俄罗斯、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全年收益近3000万美元。

3.信息技术外包向中高端发展

信息技术外包主要包括系统操作服务、系统应用服务和基础技术服务。随着中国软件产业的稳步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技术外包也不断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2008年,中国共签订系统应用服务合同7994个,增长147.8%,协议金额达到12.7亿美元,增长250.7%,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8.5%提高到51.9%,取代基础技术服务成为信息技术外包的主力;全年签订基础技术服务合同4913个,增长29.2%,协议金额9.7亿美元,增长97.5%,占信息技术外包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51.9%下降到39.5%。这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技术水平正逐步上升,承接外包的层次也在逐步提高。同时,中国承接系统操作服务的合同732个,增长143.2%,协议金额2.1亿美元,增长132.8%,但是占信息技术服务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9.6%下降到8.6%,表明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高端领域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三)软件出口市场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全球软件离岸外包规模不断扩大,发达国家持续进行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地区转移,将大量的编程和售后服务工作外报给其他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而中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对软件发包国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1.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中国软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亚洲,一日本市场为主,欧美市场的占有率较低,但随着中国软件出口实力的不断增强,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日本一直是中国承接软件离岸外包的传统市场,但2008年中国向日本出口软件的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51%降至37%。2008年,中国对欧美国家软件出口增长迅速,其中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0.045%增至3%,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协议金额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8.8%。中国软件在港台地区的市场也逐步拓展,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占到了中国软件出口的13.5%左右。

2.日本市场稳步发展

日本是世界软件产业大国,其国内市场规模仅次于与美国,局世界第二位。近年来,中国已成为日本软件及服务离岸外包的主要发包目的地,日本外包业务的月60%都外包给了中国。例如富士通集团2008年的整体外包业务中,中国占了81%。在对日软件出口方面,中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首先,在地域上,中国与日本相邻,在文化上,中日交往历史久远,在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人际交流等方面也比较接近,相互派遣、交接订单的费用也比较低;其次,在语言上,中国软件外包行业从业者的日语水平相对较高,更容易沟通和上手;再次,中国具有较强的成本竞争力,而且日本在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业投资合作较多,能吸引与之配套的嵌入式软件向中国转移。

由于日本企业自身管理上的特点,软件项目整体发包到中国的相对较少。富士通、NEC、野村中岩、东芝情报、三井情报等发包商往往是将其系统设计、架构分析之后分解出来的子模块外包给日本中型软件企业,这些企业再把其中一些项目转包给中国。因此,中国承接日本外包项目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加工贸易的性质比较明显。然而,随着中日软件外包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软件企业除了承接以编程为中心的低层次开发委托,也开始与日本软件企业一起面对用户,从需求开始介入项目、参与设计承接详细设计和开发及测试工作,并承担后继服务。

2008年,中国与日本在软件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全年新签对日软件出口合同11336个,协议金额12.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27%和52.9%,虽然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超过三分之一,是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重要支撑。2008年9月,中日软件和信息服务合作论坛暨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海外分会在东京举行;11月,中日软件及服务外包合作论坛在西安举行:12月,中国首个海外软件园区大连(日本)软件园在东京建立,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日软件外包等业务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大连(日本)软件园还以大连软件园咨询、大连华信、海辉、东软4家企业驻日分公司为基础成立4个分园,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扩大影响,形成品牌。2009年4月,第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的重要活动2009中日软件外包产业大会在成部举行,经过广泛的磋商和对接,日本有望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软件外包,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3.欧美市场增长迅速

全球软件外包市场主要是欧美和日本,其中美国约占65%,欧洲约占15%,日本约占10%。接包国主要是印度和爱尔兰,美国市场基本被印度垄断,印度软件外包已占到全球的65%左右,成为软件外包的第一大国,而欧洲市场则基本被爱尔兰垄断。中国主要以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为主,在欧美市场的份额较少。但是,欧美市场占据了全球外包市场的八成左右,中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入欧美市场。而且欧美的软件外包项目常常含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或是整体外包,大型订单、长期订单比较多,利润也相对较高。从2008年中国承接各国家和地区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可以看出,法国的项目平均规模最大,高达108.6万美元/个,其次是美国,为31.9万美元/个,中国承接日本软件外包的平均规模最小,仅为11万美元/个,低于中国软件出口整体的平均规模。

欧美软件外包对接包方的技术实力、企业规模、管理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中国企业在从事对日软件外包中培养出来的严格的质量和流程管理体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全面的保密加密措施以及详尽的文档资料设计等基本功,在发展对欧美的外包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中国与法国新签软件出口合同94个,协议金额1亿美元,分别增长13570和1402.4%,实现了突破式发展;中国承接美国的软件外包合同达到1999个,协议金额6.4亿美元,分别增长104.8%和74.47。

4.港台市场有序推进

中国香港地区是继日本与美国之后,中国软件出口的第三大市场,虽然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不能和日美欧相比,但是也不容忽视。香港高昂的服务成本和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香港服务提供方和需要方均有寻求低成本服务资源的强烈需要,而内地与香港在地理、文化、语言等方面联系最为紧密且服务价格低廉,因此成为香港离岸服务发包的首选地。同时,"香港接包转包内地"成为近年来香港离岸服务外包的一个显著趋势。香港资讯发达,与国际市场衔接紧密,法制环境和市场机制也相对健全,且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商业信誉,因此,香港企业接包再转包给内地企业成为现阶段两地合作的重要形式。2008年11月两地合作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进一步促进了两地软件企业的交流。2008年,中国与香港新签软件出口合同1411个,协议金额达到3.6亿美元,分别增长120.5%和36.8%。

基于同香港类似的语言、文化及地理因素,中国承接台湾软件外包也具有先天优势。台湾软件产业在技术水准、产品创意、市场行销和国际合作经验、人才素质、资金来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应用软件业并不发达,市场需求巨大。2008年,中国与台湾签订软件出口合同430个,同比增长了45.3%,协议金额0.9亿美元,同比增长90%,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也增长到接近3%。

中国香港和台湾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管理也相对规范,中国企业承接港台地区软件外包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素质,也能为进入欧美市场积累经验。

(四)各地区软件出口蓬勃发展

1.东部地区是软件出口的中心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各类专业人才也相对充足,软件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在中国逐渐融入全球软件外包的大潮中,东部沿海地区首当其冲成为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主要地区。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前15位的省市中,东部地区占了10个,中西部地区只有5个;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省市共有7个,中西部地区仅陕西省软件出口为1.1亿美元,居末位。东部省市中,江苏省软件出口发展最快,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3113个,协议金额9.3亿美元,分别增长367.4拆和473.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7.4%。其次是上海和北京,2008年新签软件出口合同分别为1703个和5804个,协议金额分别为6.1亿美元和5.8亿美元,增长42.8%和30.6%。

从中国主要经济区域来看,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核心区域,2008年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7.7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环渤海地区软件出口协议金额10.7亿美元,占三成左右;珠江三角洲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亿美元,占7.4%:而中西部广大地区软件出口仅占总额的8%左右。

2.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潜力巨大

随着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以及中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软件外包开始向中国内地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中西部地区的软件出口额远远低于东部沿海,但是就项目的平均规模而言,中西部地区颇具实力。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广东省,其次是上海和江苏。中西部地区软件出口平均规模最大的是湖北省,为25.6万美元/个,居第五位;湖南、陕西、四川分别居第六至第八位,黑龙江居第十一位,排在北京、天津之前。而且,相对于制造业而言,中西部地区发展软件产业,开展服务外包具有很大的优势。首先,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西安、武汉、成都等城市拥有众多高校,是全国重要的智力密集区;其次,软件业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产业,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软件外包等服务业可以有效回避中西部地区的地理劣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再次,中西部地区的人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软件业平均工资大约为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六至七成。因此,中西部的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在软件产业发展及出口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软件服务外包也给内陆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各省市软件出口平均规模

(五)各类基地成为重要载体

在中国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大力支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并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的目标产业和新增长点,一些城市已出现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聚集的态势,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各基地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功能,使基地成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要载体。

2008年中国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出口情况(按协议金额)

2008年,中国11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共签订软件出口合同14173个,增长30.9%,协议金额25.8亿美元,增长56.2%,占全国软件出口合同数及协议金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4.2%和76.4%。从各基地城市来看,上海市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最大,为6.1亿美元,占各基地软件出口协议金额总量的23.5%,其次是北京市和南京市,分别占22.5%和17.8%。协议金额增长最快的是南京市,增幅达到62.6%,其次是济南市和杭州市,分别增长145.2%和83.3%。各基地中,项目平均规模最大的是南京市,平均每个项目的金额达到131.7万美元,其次是广州市和上海市,平均规模分别为63.3万美元/个和35.6万美元/个。

截至2009年2月,中国各类软件外包及产业基地城市21个(去除重复的基地),根据其各自发展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基地城市分别为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贸易中心,战略地位重要且综合条件较好,在终端市场、信息化环境、教育基础、国际化程度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各项成本偏高。第二梯队是大连、深圳、广州和珠海。这些基地城市软件产业及服务外包经验丰富且国际地缘优势明显。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的相近,使得大连对日韩,深圳、广州对中国香港,以及珠海对中国台湾的软件及服务外包方面有着不可复制的优势。第三梯队是杭州、南京、天津、苏州和无锡。这些基地城市达到了质量和成本的最佳平衡,劳动力质量和服务水平较中西部地区高,而成本又比北京和上海低。同时,南京、杭州、苏州、无锡毗邻上海,天津地处首都经济圈,具备一定的区域性地缘优势,能够得到第一梯队业务辐射、产业扩散和转移的机会。第四梯队是西安、成都、武汉、济南、长沙、南昌、合肥、大庆、重庆和哈尔滨。这些基地城市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而且还拥有比较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但在经济发达程度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建设等方面存在劣势。

(六)软件出口企业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软件出口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总数达到3000多家,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品牌的骨干企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资产总额和营业额快速增长。随着产业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日益增强,通过CMM.CMMI等资质认证的企业不断增加,承接离岸外包大型项目的实力逐步增强。

1.出口规摸扩大

2008年,中国前100家软件出口企业共签订合同6459个,协议金额20.7亿美元,增长79.4%,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61.2%。其中,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议金额达到1.3亿美元,成为中国2008年软件出口最多的企业,南京中兴软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汇丰软件开发(广东)有限公司紧随其后。软件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2家,比上年增加1家,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也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8家。中国软件出口前10家企业累计签订合同615个,协议金额7.2亿美元,占中国软件出口总额的21.3%。

2.内资企业实力增强

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中国软件出口的主导力量,但是随着内资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其软件出口也在不断增长。2008年,外资企业软件出口协议金额25.3亿美元,增长58.7%,占中国软件出口的75%,但比上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而内资企业软件出口增长突出,出口协议金额达到8.5亿美元,是上年的3倍。其中,国有企业增长最快,协议金额为1.1亿美元,是上年的5倍,占中国软件出口的比重也增长到3.3%,民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也增长了2倍多,占比分别提高到5.9%和15.8%。

3.创新能力提升

软件调查报告篇(4)

关键词: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专题报告;软件工程教学

基金项目:北京科技大学第六批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JY2010G09);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Z00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京教高办20083号)。

作者简介:孙昌爱,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服务计算;王昭顺,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王成耀,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虽然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培养的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有一段距离[1]。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目前700余所高校都设置了该专业,但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具体说来,众多高校的培养方案基本相同,没有侧重点[2];在课程教学方面,基本沿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讲授方式;教学内容依然比较陈旧,缺乏学科前沿的最新进展;考试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标准化考试方式[3]。这样的培养方案与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一不利局面,支持与鼓励教师探索研究性教学,众多高校近年来开始设置相应的教学研究基金,如北京科技大学每年资助大约15项“研究型教学示范课”教改项目。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针对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软件工程”等软件工程类课程中开展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尝试[1]。本文进一步总结研究性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报告两年来“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学生评价与反馈;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提出增强研究性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1 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

两年前我们开始探索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博士生课程“软件测试理论与自动化”、硕士生课程“面向对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以专题报告为载体的研究性课程教学尝试。本文以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为例,简要介绍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面向全校的研究生开设,该课程教学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也是难点)是听课学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几乎涵盖了我校所有的工科专业(如电子信息相关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机械工程、采矿工程等),包括全日制硕士生和博士生、工程硕士生、部分优秀的本科生。来自非电子信息类的学生基本上是首次接触软件工程,而来自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软件工程基础,针对听课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尽量做到差别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共计36学时,教学大纲与课时安排见表1。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涵盖了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考虑到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软件工程(甚至软件开发的经验很少),教学内容中涵盖了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学;针对已经具备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安排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过程等基本内容,同时还兼顾软件工程新进展,包括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

根据实际教学时数与学生特点,专题报告的主题、组织方式与进度稍有变化。表2总结了2009年度与2010年度专题报告的设置情况。

1) 专题报告的主题通常安排在如下几个方面。(1)面向对象方法或技术的新发展,如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2)软件工程技术的新发展,如软件测试新进展,需求工程新进展,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3)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或环节,如基于UML的需求分析,设计模式,软件测试自动化。

2) 通常在课程第一讲中列出本年度拟开设的专题报告主题与进度安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专题,以小组为单位报名,一个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鼓励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如果报名的学生超出预期人数时,通常将专题报告优先安排给有软件工程基础的学生。

3) 专题报告的组织方式分为教师报告与学生报告。其中,教师报告一般结合教师的研究课题,介绍取得的研究成果与本领域的最新发展(如有足够的教学经费支持,可邀请工业界资深工程师做报告)。学生报告从选题、文献收集、讲稿准备与演讲、回答问题全部环节由学生完成,通常由组长安排与协调报告的分工,任课教师监督报告的进展情况。为了保证学生报告的质量,任课教师在专题报告前组织试讲,指出报告的不足之处。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的模式进行,任课教师主持专题报告,学生演讲并回答观众(包括教师与听课学生)问题。为了鼓励讨论,专题报告中演讲环节不超过70分钟,提问环节不少于20分钟。

在讲授软件工程类课程时,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设置课程大作业环节。课程大作业可选择“专题报告”、“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一个小型实例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学生选择专题报告,原因在于专题报告不仅有助于上述诸多能力的培养,而且对研究生后续培养环节(如学位论文开题、论文答辩等)有很大的帮助。受限于课时,我们不得不限制专题报告的数量。另外,我们发现专题报告是否成功涉及众多因素,报告选题、学生的专业背景、学生的态度与投入、学生的演讲能力、演示文稿的质量、教师的引导与反馈(对专题报告的准备、试讲与演讲等诸多环节的指导与建议)等,其中学生的投入与态度最为关键。

两年多来的经验表明,引入专题报告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诸多创新思维能力。具体说来,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专题报告涉及的主题一般都是学科发展前沿,由学生完成这样的专题报告,可以领略该领域前沿发展,同时促进教学相长。

2) 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专题报告按照学术研讨会模式实施,学生提问与回答环节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批判性接受。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准备专题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查找资料文献,快速把握文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由于专题报告的准备与演讲都是按照小组的方式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5) 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能力:专题报告要求学生将自己在短期内的学习成果,以学术报告的方式呈现给众多听众,并能回答来自听众的提问,这个环节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达与交流能力。

2 基于调查问卷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评价与反馈,围绕教材、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手段、专题报告的投入、专题报告的收获、课程学习的收获、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改进建议等,设计了调查问卷,见表3。其中,问题5与问题6是针对选择专题报告的学生设置的,选择“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的学生回答其他类似的问题。

注册2009年秋季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137人,其中16人完成4项“专题报告”(原计划完成5个专题报告,因准备不充分取消“净室软件工程与形式化方法”专题报告,每个专题由4人完成),121人完成课程论文。注册2010年秋学期“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课程的学生人数为103人,其中27人完成6项专题报告“专题报告”(其中部分专题由5人完成),69人完成“课程论文”,7人完成“课程设计”。表4总结了2009年与2010年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为了确认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是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其中包括(1)不存在适合研究性教学的教材;(2)课时量不足;(3)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调查问题(1)、(3)和(8)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5),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92%和85%)回答不存在或不清楚,仅有小部分学生推荐了合适教材。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安排合适,少数学生(2010年仅为5%)认为深度不够;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5%和5%)认为内容过多。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85%和89%)赞成采用开卷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只有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5%和11%)反对采用考试的课程考核方式,并且给出了反对的理由。

调查问题(2)和(4)与学生对任课教师以及课程教学手段的满意度有关。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6),绝大多数的学生回答任课教师胜任课程教学任务,只有1名学生(2009年)回答仍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88%和95%)满意课程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很多的学生认为专题报告的教学形式新颖,部分学生觉得可以进一步增多专题报告的数量;少数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12%和5%)认为还需进一步改进。调查结果表明,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能力与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学生的认可。

调查问题(5)和(6)试图了解学生在专题报告中的投入与收获情况。返回的调查问卷中(见表7),超过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超过15小时(或阅读文献超过10篇);少于半数的学生回答专题报告投入少于15小时(或阅读文献不超过10篇)。然而,100%学生认为专题报告收获大,相当多的同学回答锻炼了文献搜索与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讲稿准备技能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但部分学生投入不足,影响了专题报告的质量。

调查问题(7)和(9)与本课程学习的收获与改进意见相关。返回调查问卷中(见表8),绝大多数的学生(2009年和2010年均为92%)回答收获较大,相当多的学生反映对软件工程有了新的认识、拓宽了知识面;8%的学生未回答课程学习的收获。半数以上的学生(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68%和54%)对课程教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如部分学生提出应增加案例分析、增加课时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有较大收获,部分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改进。

基于上述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调查结果,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有助于培养诸多的创新能力,包括主动学习能力、文献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等。必须指出的是,从专题报告中受益较多的前提是,学生能够认真对待专题报告并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开展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还应熟悉学科前沿发展情况。此外,开展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与限制,如建设合适的教材、适当增加课时、鼓励灵活的考核方式等可以促进研究性教学效果。

3 关于提高研究性教学成效的几点建议

为了使研究性教学更加富有成效,我们认为如下几点非常关键。

1) 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与投入研究性教学。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性教学要求学生积极投入,并认真对待。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质成效令人怀疑。国外(如德国、荷兰等国家)在本科生层次上已经广泛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之下,我们发现我国学生在专题报告环节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学习能力不足,缺乏对学术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

2) 改革现有的教师评价与教学评价制度以适应研究性教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要求任课教师(研究性教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不仅熟悉传统的教学内容,而且要花相当多地精力组织学生探索前沿领域,辅导学生准备专题报告。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的投入增加了很多。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科研的教师评价体系与定额教学工作量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利于教师发挥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

3) 制定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合理培养计划与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研究性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革新,它牵涉到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授课规模等一系列的问题。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大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是“大一统”,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课程设置零散、部分课时量设置过少;课程考核仍强调以考试为主;授课规模庞大[3]。如不解决上述问题,研究性教学实施起来必然举步维艰。

4 结语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尖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严重不足,我们探索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并在北京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取得的经验,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并分析了学生对研究性教学的反馈与评价。基于已有经验与学生反馈,我们提出了进一步增强研究性教学的质量与成效的建议,此项调查及探讨基于专题报告的研究性教学实践与举措对于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昌爱. 面向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21):37-40.

[2]陈笑蓉. CDIO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10(23):45-48.

[3]孙昌爱,骆四铭. 适用于软件工程技术的高质量教辅并重的小班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8(20):25-28.

Seminar-based Exploratory Teaching: Practic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

SUN Changai, WANG Zhaoshun, WANG Chengyao

软件调查报告篇(5)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 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 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 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 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 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 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 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软件调查报告篇(6)

一、实验设计与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立足于调查了解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对XBRL

的认知程度。问卷正文部分一共分成三个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人员素质、事务所规模、收入规模等);会计师事务所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的情况;CPA对XBRL的基本了解情况(了解途径,了解程度、认为有无实施XBRL的必要性等)。按照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将调查问卷直接发到长沙市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员工手中,然后现场回收。(2010年9月26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问卷89份,回收率达到了74.17%)。

(二)调查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按照两个剔除原则进行筛选:一个是数据缺失严重,大量调查题目未填写的;另外是填答时都填写同一个选项编号的问卷予以剔除。一共剔除了14份试卷,最终用于分析处理的问卷数目是75份。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前,采用Cronbachps 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测试问卷可信度,测试结果显示问卷总的系数是0.78,表明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有效回收的问卷分析过程和结果为:(1)所有问卷对于是否有独立信息技术部的回答都是肯定的。说明了长沙市会计师事务所都注重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2)在调查事务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程度时,问卷结果只有两种答案:认为本所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程度很强的占46.67%,认为应用程度一般的占53.33%。(3)在调查CPA最注重审计软件的何种功能时,统计得出有13.33%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查询能力,有2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汇总计算能力,仅有6.67%的被调查对象注重审计软件的核数能力。对于所有选项都选择的人员占40%。目前,注册会计师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很重视,最看重的是审计软件的抽样能力和汇总计数能力,不太看重审计软件的查询能力和核数能力。(4)在调查中,认为审计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审计效率的人员占80%,其余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使用不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无太大差别的占20%。(5)对于XBRL的应用性调查结果分析: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仅仅有不到20%的人员表示听说过此种形式的财务报告;17%的人员偶尔会阅读这种形式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其余80%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从未接触过此类软件,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在接触过XBRL的人员中,有26.67%的人表示其功能很强大,看过XBRL形式的财务报告的人员中有1/3的人认为该形式和PDF形式的财务报告没有太大差别。对于那些接触过XBRL的人员的调查问卷进一步统计,有26.67%的人员通过网络了解XBRL的应用的,13.3%的人员通过财经文献和学术期刊了解到相关信息的。(6)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对于XBRL的期待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事务所表示成本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很愿意引进相关XBRL系统软件。有1/3从业人员表示很期待引进,1/3的人表示要看市场和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有1/3的人员持无所谓态度。可以看出XBRL在推广使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公众接受度并不是很高。

二、XBRL对CPA审计的影响

(一)审计时空的变换 从时间上看,传统CPA审计工作具有季节性,大量的报表审计工作都集中在年终。XBRL环境下,企业的每一项交易信息都会在交易发生时自动传输到交易数据库中,而交易数据库中的数据都将输入企业的财务数据库,数据在此被编制成各种账户、报表、档案以及法律记录,对于数据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的速度将大大提高,这使得财务报告的实时披露成为可能,报告的内容不仅包含现有的财务报告信息,而且包括更多的非财务信息。因此CPA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时审计,可将业务较均匀地分配到一年当中,做到实时监控。从空间上看,传统CPA审计人员为了收集审计证据,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通常会采取将工作地点暂时转移到被审计单位的方式,时间长短视项目大小、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等具体因素而定。这种工作方式虽有利于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及时沟通,却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给传统CPA的工作带来很大影响。而当企业采用XBRL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的披露,CPA可通过浏览被审计单位网站,就可根据审计程序的需要下载XBRL实例文档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或者直接在线检查和利用。

(二)审计风险加大 CPA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审计风险,而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及证明力不足。XBRL本身并不能保证企业创建XBRL报告时使用的分类标准是恰当的,审计人员需要核查公司使用的分类标准是否符合经核准的或认可的分类,核查企业拓展的分类元素是否符合XBRL 规范的要求。而且在使用XBRL编制财务报表的情况下,错误风险不但集中于分类标准的恰当使用,而且会计科目是否能准确映射到对应元素也非常重要。如果映射准则出错了,会计项目可能会被错误地置于会计报表不同的位置。

此外,实时审计使得审计频率加快,可能影响审计复核的正确性,这也会导致审计风险加大。

(三)审计范围的变化 传统的CPA审计大多局限于财务报告的项目,XBRL环境下XBRL财务报告可以包含更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审计软件可根据特定的审计任务,通过Web服务自动联网获取客户企业信息系统提供的XBRL标准化文档,并根据预定的内部处理逻辑,深入到企业的不同交易流程,如销售流程、付款流程、生产流程等,并相应设定所需的审计证据,如总分类账、应收账款明细账、现金日记账等。审计的范围可以扩大至整个信息系统。

(四)审计效率的提高 XBRL数据一经创建及标准化后,无须第二次键入或重新格式化,CPA可以选择包括数字和文字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信息,将数据导入电子表格,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处理、计算和格式化财务信息的成本,降低了手工输入或键入数据可能发生的错误率,减少审计人员数据录入和转换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于对被审计单位的分析性复核上,并有利于提高分析性复核的速度和准确性,并最终向审计单位、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交质量更高的审计报告。

三、XBRL环境下CPA应对措施

(一)加强XBRL的宣传和教育 XBRL是一个新生事物,我国的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几乎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借助XBRL中国地区组织的力量,XBRL国家分类标准,召开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利用网站宣传、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XBRL的宣传和推广。

(二)培养审计人员操作XBRL软件工具的能力 在连续审计环境下,审计人员应该掌握一般XBRL软件工具的操作,比如,应用XBRL一致性套件检验公司XBRL财务报告与国家的分类标准或证券交易所的标准的差异,对XBRL财务报告元素的可靠性、相关性进行验证。

(三)审计软件开发要协同会计信息系统 传统的审计软件主要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报表数据的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设计。在XBRL分类标准国家化后,如何将国家标准细化至每一个行业甚至企业的每一个供应链将是审计软件新的研究能力方向,新的技术如审计自动化、嵌入式审计模块、集成测试工具、协同审计工具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原有信息系统基础上设计嵌入式审计模块,实现审计软件与原信息系统(如ERP系统的协同)将是审计软件开发的主要方向。 转贴于

(四)提高审计人员抗风险的能力 XBRL网络环境下要求审计人员不但懂得会计审计知识,还要熟谙计算机、网络及软件知识,因此,要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面,会计师事务所要招募复合型审计人才,要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XBRL知识培训。审计人员在此环境下要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详细地测试防火墙、杀毒软件、授权密码等以减少内部控制的风险;依靠审计软件校验XBRL实例文档以减少人工校对的错误,依靠数字分析软件(如EXCEL)分析复核下载的XBRL实例文档,最大程度降低审计的实质性风险。

软件调查报告篇(7)

2001年4月2日,由于怀疑加拿大政府和其地方政府对国内软木生产商和出口商采取了11项可抵消补贴(Countervailable subsidy)措施 ,美国贸易委员会(USTIC,以下简称ITC)应美国国内软木产业代表的要求,展开了一项针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软木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2001年5月16日,ITC初步裁定从加拿大进口软木得到了政府的补贴以低于市场价格在美国市场销售,并且认为加拿大进口软木实质性威胁到美国内的软木产业。随着美国商务部(USDC)确认ITC的初步裁定,ITC开始了该调查的最后调查阶段,并于2002年5月16日得出该调查的最终调查决议(final determination)。2002年5月22日ITC执行了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软木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的指令。

2002年12月20日加拿大驻世贸组织代表根据WTO相关法律所赋予的权力,向美国驻世贸组织提出了对美国向原产于加拿大的软木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的措施进行磋商的要求,美国和加拿大开始了新的一轮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解决双边之间软木贸易中存在的摩擦问题,始称美国――加拿大软木反倾销系列第六案。该案件开始于2002年12月20日终止于2006年10月12日,整个案件历时将近四年。在此期间争端解决机构(DSB)共建立了三个专家组对该案件进行审查并且产生了三份专家组报告(编号分别是WT/DS277/R、WT/DS277/RW和WT/DS277/AB/RW),而欧盟、中国、韩国、日本以第三方参与该案件的审理。

DSB对该案总共进行三次审理:

①在第一次的审理过程中,DSB原始专家组裁定“美国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软木实施的反补贴、反倾销税措施与美国在世贸组织下的责任不相符合”,并产生了原始专家组报告。但是美国并没有执行原始专家组报告中的裁决,而是引用了“乌拉圭回合协议法律条款中的129部分”所赋予的权利进行了另一轮对加拿大软木的调查。2004年11月24日ITC产生了其在S129条款程序下作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被称为S129报告。ITC称S129决议代表了美国对DSB原始专家组报告中相关裁定的执行。

②在2005年1月25日DSB举行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加拿大引用争端解决程序和理解(下称DSU)的第21.5条款要求DSB建立一个专家组,来审查美国执行原始专家组裁定的执行情况。2005年11月15日该执行21.5条款的专家组(下称21.5专家组)产生了对美国执行原始专家组报告裁定的21.5专家组报告。在该专家组报告中21.5专家组裁定“美国贸易委员会的S129报告没有违反美国在世贸组织中应承担的责任”和“ITC的S129报告代表了美国履行了在世贸组织中其应该承担的责任”。这是DSB对美加软木系列第六案的第二次审理。

③在第三次审理过程中DSB应加拿大的要求成立了上诉机构评审专家组,对21.5专家组报告中的某些法律事实和法律解释进行评审。2006年4月13日上诉评审专家组产生了其评审调查的21.5评审专家组报告,在该报告中上诉专家组裁定“21.5专家组在其报告中对法律条款解释、对客观事实的评估等行为,与DSU的第11条款中的要求不相符合”。最后,上诉评审专家组了21.5专家组报告中的7.57、7.63、7.74和8.1段落的裁定,并裁定美国没有履行原始专家组报告中的相关裁定。但是对于加拿大所提出的,进一步对涉及本案的客观事实进行上诉裁定的诉请,上诉专家组以“数据不够充分”或“没有相应的必要”为由,不做裁定。

最终在2006年10月12日,美加双方的WTO贸易代表通知DSB主席,美国政府和加拿大政府双方在2006年9月12日签订了一份新的软木协议,该协议被用于解决双方在软木贸易中的一系列贸易摩擦问题。随后,加拿大撤销了在WT/DS257/16、WT/DS264/17、WT/DS277/9中的诉请,而美国也撤销了其在WT/DS257/17、WT/DS264/19、WT/DS277/10中的诉请。美加均认为新的软木协议中的解决措施没有损害美国和加拿大在世贸组织中应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二、本系列案中的争议焦点

1.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时ADA、SCM法律条款的合并使用

由于案件同时涉及WTO的反倾销协议和反补贴协议,在第一次原始专家组的审理阶段中,加拿大在提出法律诉请时同时引用了两个协议所相互对应的法律条款。即反倾销协议ADA的第3.1、3.2、3.4、3.5、3.7、3.8和12条款,而所对应的反补贴协议SCM的法律条款分别是第15.1、15.2、15.4、15.5、15.7、15.8和22条款。而在第二次审理中,加拿大提出的法律诉请主要集中于反倾销协议的3.5和3.7条款,和与此对应的反补贴协议的15.5和15.7条款。而美国也同意了在一个损害决议同时涉及反倾销协议和反补贴协议时,对两个协议中相同或几乎相同的法律条款,采取合并使用的方法。

上诉机构则认为在一个同时涉及反倾销和反补贴协议损害威胁的争端中,两协议与评审标准相关的法律条款分别是反倾销协议的3.1、3.5、3.7、3.8和12条款,及反补贴协议的15.1、15.5、15.7、15.8和22条款。上诉机构认为反倾销协议的3.1条款和反补贴协议的15.1条款作为框架性的条款,在专家组评估损害威胁时通过增加某些基础性的职责,是对DSU第11条款的构成要素是一种补充。而反倾销协议的3.7条款和15.7条款共同明确要求(combine),一个损害决议必须是“根据事实”并且必须明确显示贸易环境改变将会导致更进一步的倾销或补贴进口的发生,最终产生实质进口损害,上诉机构认为这些条款对专家组在损害威胁决议评审上的标准都是相同的。上诉机构最后特别指出,反倾销协议的3.8条款和反补贴协议的15.8条款规劝WTO成员国调查机构,在考虑和决定去使用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中应秉持审慎的做法。

2.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中的评审标准

由于上诉机构曾在美国―铅笔铋II案中做出过裁定,反倾销协议的第17.6条款不能运用于反补贴争端案件。因此,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在反补贴争端案件的评审上,只能采用WTO普遍性的评审标准,即DSU的第11条款。而反倾销协议的17.6条款则对,那些涉及WTO反倾销贸易争端案件中的评审标准做出了单独规定。

加拿大作为方在其第一次和第二次审理中提交的书面意见书中,均认为在本案同时涉及反倾销、反补贴的情况下,应采用WTO具有普遍性的评审标准即DSU的第11条款,作为案件审理的评审标准。而美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案件审理中,均同意了加拿大在评审标准问题上的观点,即反倾销协议的17.6条款是对DSU第11条款的完善和补充(complement or supplement),并认为在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时应以DSU的第11条款作为专家组的评审标准。

上诉机构在其报告的对于涉及反倾销、反补贴同时存在的评审标准,不能只仅仅单独考虑ADA的17.6条款和DSU的第11条款,还要结合具体的案件中各个事项所涉及的其他WTO条款进行具体分析。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在评审本案中一个损害威胁决议时,由于同时涉及了ADA、SCM条款,因此专家组应结合ADA的3.1、3.5、3.7、3.8和12条款,及反补贴协议的15.1、15.5、15.7、15.8和22条款对ITC的损害威胁决议进行评估。

在最后的复审裁定中上诉机构认为,在第二次审理中的21.5专家组在运用ADA的3.5、3.7条款和SCM的15.5、15.7条款,对ITC的Section129损害威胁决议进行评审时,没有履行DSU第11条款所规定专家组评审标准要求,该专家组的评审行为与DSU第11条款不一致。随后上诉机构了第二次专家组裁定的7.57、7.63、7.74和8.1段的专家组裁定。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本案中上诉机构在审核该案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时,所依据的评审标准不是ADA的17.6条款或是ADA第17.6和DSU第11条款合并使用,而是具有WTO普遍性的DSU第11条款。

三、本案对我们的几点启示

美国―加拿大软木反倾销、反补贴系列案是一桩时间跨度大、参与审理的国家和专家组、上诉机构审理次数较多、涉及美加两国整个软木产业的WTO贸易争端案件。并且,该案件还是第一桩同时涉及反倾销、反补贴协议的WTO贸易争端,在审理中各方均未对加拿大最先采用地把反倾销、反补贴审理合并调查的方法。因此,根据案件的审理过程及其结果,笔者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我国企业在WTO框架下应对涉及反倾销、反补贴并按调查时,应注意的事项和相关建议。

1.双反并案下ADA和SCM的部分法律条款应合并使用

根据一个关于WTO争端中涉及反倾销协议和反补贴协议争端处理方面的部长声明的内容,即在该声明中部长们认识到根据《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6条的协定》或《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五部分的争端解决,由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措施产生的争端需要给与一致性的解决。即从反补贴协议的整个第五部分中的第15、16、11、12、17、18、19、20、21、22、23条款,分别对应与反倾销协议1994中第3、4、5、6、7、8、9、10、11、12、13条款采用合并使用的方法。

2.双反并案下WTO专家组评审标准应以DSU第11条为主

软件调查报告篇(8)

概述

pacs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贮、传送和管理的综合系统[1-4]。pacs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贮、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及用于传输影像的局域或广域网络等5个单元[2,4]。

pacs是一个传输医学图像的计算机网络,协议是信息传送的先决条件。医学数字影像传输(dicom)标准是第一个广为接受的全球性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它利用标准的tcp/ip(transfer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网络环境来实现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直接联网[3]。因此,pacs是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的核心构架,dicom3.0标准则是保证pacs成为全开放式系统的重要的网络标准和协议。

1998年我院放射科与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gehangweimedicalsystems,简称gehw)合作建成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网络系统,它以dicom服务器为中心服务器,按照dicom3.0标准将数字化影像设备联网,进行医学数字化影像采集、传输、处理、中心存储和管理。

材料与方法

一、系统环境

(一)硬件配置

1.dicom服务器:戴尔(dell)poweredge2300服务器(奔腾ⅱ400mhzcpu,128mb动态内存,9.0gb热插拔sici硬盘×2,nec24×scsicd-rom,yamaha6×4×2cd-rw×2,etherexpresspro/100+网卡;500w不间断电源(ups)。

2.数字化医学图像采集设备:螺旋ct:gehispeedct/i,dicom3.0接口;磁共振:gesignahorizonlxmri,dicom3.0接口。

3.医学图像显示处理工作站:sunadvantagewindows(简称aw)2.0,128mb静态内存,20in(1in=2.54cm)彩显,1280×1024显示分辨率,dicom3.0接口。

4.激光胶片打印机:3m怡敏信(imation)969hqdualprinter。

5.医学图像浏览终端:7台,奔腾ⅱ350~400mhz/奔腾ⅲ450mhzcpu,64~128mb内存,8mb显存,6gb~8.4gb硬盘,15in~17in显示器,10mbps以太网(ethernet)网卡,ethernet接口。

6.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打印服务器:2台图像浏览终端兼作打印服务器。

7.激光打印机:惠普(hp)laserjet6lgold×2。

8.集线器(hub):d-linkde809tc,10mbps。

9.传输介质:细缆(thinnet);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电缆。

10.网络结构:星形总线拓扑(starbustopology)结构。

(二)软件

1.操作系统:螺旋ct、mri、aw工作站:unix;dicom服务器:windowsnt4.0server(英文版);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windowsnt4.0workstation(中文版)。

2.网络传输协议:标准tcp/ip。

3.网络浏览器:netscapecommunicator4.6。

4.数据库管理系统:interbaseserver/client5.1.1。

5.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开发软件:borlandc++builder4.2。

6.医学图像浏览终端:gehw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

7.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gehw医疗诊断报告1.0。

8.刻录机驱动软件:gear4.2。

(三)系统结构

螺旋ct、mri和aw工作站按照dicom3.0标准通过细缆连接到主干电缆(细缆)上形成总线拓扑结构的dicom网络;dicom服务器与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通过双绞线以集线器(hub)为中心连接成星形拓扑结构的ethernet网络;二者再通过集线器连接成星形总线拓扑结构的pacs。螺旋ct、mri、aw工作站各自通过光纤电缆与激光胶片打印机相连,进行共享打印。本pacs由如下各子系统构成:

ct/i:gehispeedct/i;aw2.0:sunadvantagewindows2.0;mri:gesignahorizonlxmri;dicom:digitalimagingandcommunicationsinmedicine;ethernet网络:以太网络;t-bnc:同轴电缆接插件t型连接器;terminator:终结器;transceiver:收发器;utp:无屏蔽双绞线;thinnetcoaxialcable:细同轴电缆

1.数字化图像采集子系统:从螺旋ct、mri等数字化影像设备直接产生和输出高分辨率数字化原始图像至dicom服务器,供中心存储、打印、浏览及后处理。

2.数字化图像回传子系统:将中心存储的图像数据回传给螺旋ct、mri等数字影像设备,供打印、对比参考及后处理(三维重建等)。

3.医学图像处理子系统:在aw工作站及各图像浏览及诊断报告书写终端上进行调节窗宽/窗位、单幅/多幅显示、局域/全图放大、定量测量(ct值、距离、角度、面积)、连续播放和各种图像标注等。

4.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子系统:书写规范、标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

5.图像中心存储子系统:图像短期内(5~7天)保存在dicom服务器的硬盘中,当图像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650mb)时,将其刻录到cd-r(compactdisk-recordable,刻录盘)盘片上作为长期存储。

二、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

医学图像浏览及影像诊断报告系统使用的软件包是由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简称gehw)提供的advantageviewerserver/client1.01。该软件以windowsntserver/workstation4.0为操作平台,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服务器端软件负责完成医学图像的传输、中心存储、数据库管理等任务;客户端软件具有医学图像浏览和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

服务器端软件包括图像浏览、图像管理、光盘数据库和系统设置4个模块。(1)图像浏览模块具有简单的图像浏览功能;(2)图像管理模块包括存储、删除、图像输出等子模块,在这些子模块中通过以患者姓名、年龄、性别、ct号、检查序号、检查类型、检查日期等为关键词在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查询所需图像并进行相关处理;(3)光盘数据库模块储存有每张光盘图像检索信息以备查询;(4)系统设置模块管理各输入输出设备的ip地址等。

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可以通过网络从dicom服务器硬盘、光盘上调阅所需图像,并进行图像浏览和后处理。它包括窗宽窗位、图像、几何、网络、显示格式、连续播放等功能模块:(1)窗宽窗位模块通过预定义、用户自定义及精确设定窗宽窗位,使图像得到最佳显示,另外还可以通过鼠标左键进行调节;(2)图像功能模块可以对图像进行放缩(1~300倍)、滤波、对比度(-100~100)、旋转(0~360°)、三原色(rgb)色彩处理;(3)几何功能模块可以将图像垂直或水平翻转、加网格、负片处理、定量测量(ct值、距离、面积、角度)及标注等。经过后处理的图像可以直接输出至诊断报告系统或以不同文件格式存盘以供制作幻灯片。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系统软件镶嵌于医学图像浏览软件内,可以在浏览图像后直接书写诊断报告。医疗诊断报告主窗体上的输入项如姓名、性别、年龄、ct号、检查序号及检查日期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报告日期由系统自动生成,科别、报告模板等项通过下拉菜单选择。检查所见、印象两项可直接从诊断支持库提取正常或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所见、印象,直接或经局部修改后形成诊断报告主体。程序提供了撤消、剪切、复制、粘贴、清除、全选、字体等编辑功能。该软件可输出4种格式的诊断报告,其中可包含1~2幅典型图例。用户可通过1个或多个关键字段检索和调阅诊断报告。

结果

在上述pacs的硬件设备安装、组网完成后,在基础网络连接(tcp/ip)和dicom水平传输这2个层次上,对pacs进行整体调试,成功地实现了数字化图像在pacs内的传送、中心存储、易机图像处理、不同操作系统(unix和windowsnt)不同格式图像(adv和dic)在dicom3.0标准水平的相互兼容和影像交流,以及pacs内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共享、打印等功能。1999年初pacs正式用于我科的ct及mri室,显著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

讨论

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生工作模式的变革:要求医生逐渐习惯于在显示器的荧光屏上观看医学图像;通过计算机检索和调阅医学图像,并且调节窗宽窗位;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取所需的医学图像及诊断报告等相关信息。

一、传统的医学图像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1)保存胶片需要很大的存放空间。(2)在显影、定影、冲洗、烘干、归档等环节上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3)胶片库手工管理效率低,查询慢且容易把胶片归错档。(4)数年后由于胶片的老化使其上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给再次查阅和科研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5)把ct、mri等图像硬拷贝到胶片上,固定的窗宽、窗位已经丢失了大部分原始信息,保留的只是操作医师认为有用的信息,图像无法后处理,丢失了对病人复诊和其他医师认为是有用的诊断信息。

二、pacs在影像学科中的应用价值

(1)利用pacs网络技术,在ct、mri等影像科室之间能快速传送图像及相关资料,做到资源共享,方便医师调用、会诊以及进行影像学对比研究,更有利于患者得到最高的诊断治疗效益。(2)pacs采用了大容量可记录光盘(cd-r)存储技术,实现了部分无胶片化,减少了胶片使用量和管理,减少了激光相机和洗片机的磨损,降低了显定影液的消耗,节省了胶片存放所需的空间,降低了经营成本。(3)避免了照片的借调手续和照片的丢失与错放,完善了医学图像资料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4)可在不同地方同时调阅不同时期和不同成像手段的多幅图像,并可进行图像的再处理,以便于对照和比较,为从事医学影像学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提供方便的工作、科研和学习的条件。(5)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运用pacs可无损失地储存图像资料,待日后调阅发现有价值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图像,标上中英文注释,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教学幻灯片,采用大屏幕多媒体投影仪示教。

规范的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功能,可打印出图文并茂的影像诊断报告。

三、诊断报告规范化、计算机化

软件调查报告篇(9)

随着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需要专门的软件设计高级人才。培养软件设计专业人才是当前高校的职责。软件体系结构也称软件架构设计(Software Architecture),是IEEE/ACM计算课程体系软件工程专业软件设计的核心课程。目前,软件体系结构是我国大多数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该课程主要介绍架构模式和架构设计方法,侧重架构设计思想的实践应用。为了提高软件体系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不少高校总结了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1-3]。但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分散和强调实践应用的特点,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从我校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实际出发,笔者分析了近年来学生在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上的诸多变化,提出了一种“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连续在2009、2010级本科生的教学中应用,从课堂响应、课程考核及调查反馈等指标来看,该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

1.实施本教学法的必要性

近年来,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软件体系结构涉及知识多而广,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比较强。学生缺乏项目开发实践经验,对架构设计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缺乏了解,进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学生普遍觉得该课程没有实际的技术价值,体会不到架构设计在软件行业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架构设计在提高软件生产率和后期软件维护上的巨大价值,无法真正理解架构设计在整个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该课程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方法单调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教师填鸭式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学习。在引入新教学法后仍存在教师学生间缺乏互动交流的问题。

1.3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参考,在软件体系结构教学过程中,当前一般主要采用单一教材教学,这样往往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比如我校教学大纲安排软件体系结构32个学时,在这么短的课时内参考单本教材不能很好地传授架构设计的知识。另外,现在教材往往更新缓慢、知识落后,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意愿。架构设计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识,教材往往很难结合最新应用实际反映当前的研究成果。

2.教学大纲及其教学过程

从我校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了近年来学生在学习意愿及学习期望上的诸多变化,提出了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新方法。该方法连续在2009、2010级本科生的教学中应用,从课堂响应、课程考核及调查反馈等指标来看,该方法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及实践动手能力。

2.1江苏大学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在阐述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方法之前,先介绍我校现行的软件体系结构教学大纲,见下表。该教学大纲适应于我校计算机学院软件体系结构课程,全校理工科研究生也可选修。

2.2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在实施本教学方法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课程知识,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完全局限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而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法强调以教师布置的自主式学习作为引导,学生在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更是对学生知识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对课程内容及时点评纠正,并辅以更为具体的案例,以便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案例交叉教学法总体分为两个阶段:课前学生自主式学习和课堂学生报告与教师点评及案例交叉教学。

第一阶段:课前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教师布置学生自主式学习任务,在上课前将自主式学习任务通过交流渠道(如QQ群等)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学号为序分为若干组,每组负责指定章节内容的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后提交课堂报告PPT。

第二阶段:课堂学生报告与教师点评及案例交叉教学。学生分组组长演示自主式学习报告PPT。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报告作点评,对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进行综述,重点讲解本章内容中学生理解不全、偏颇甚至错误的地方。最后是案例教学部分,围绕一个特定的案例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软件设计上,比如第9章,按照概念架构设计的要领逐步分析PMSuite案例的概念架构设计。

2.3教学实施要点

自主式学习交叉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自主”和“案例”两个方面,以下是讨论实施中的一些要点:

2.3.1自主式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报告PPT。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地完成报告PPT,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给出一个示例报告PPT,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学生查找文献资料及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给学生一个报告展示的机会,引导学生如何做好PPT,如何更好地展示知识。在课堂前期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要记录学生报告在展示能力和内容两方面的表现,并在学生结束报告后作细致点评。根据课程知识点,教师要补充和完善学生报告的遗漏甚至错误理解,对重点内容要重复加深理解。

2.3.2在案例教学部分,选择一套项目管理系统PMSuite案例贯穿全部教学要点。案例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设计PMSuite软件系统中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由简入繁等策略。在案例讲解过程中淡化具体功能的实现,而是作为架构设计采用的策略。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设计时采用规定的步骤或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式学习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生对软件架构的概念和设计思想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教学效果分析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本专业的2009、2010级学生当中实施本教学法。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学生平时和考试的情况,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3.1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许多学生慢慢地习惯了懒散没有进取的学习心态,特别是对软件体系结构这么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学生大多存在畏惧心理。实施本教学法后,学生普遍能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特别是对能在课堂上报告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同时,通过具体实际的案例教学,给学生以活学活用的感觉,不再认为上课是那么枯燥乏味。

3.2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自主式学习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培养自己在查找资料,归纳、总结完成PPT的能力,而且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从问卷调查反馈信息来看,PPT展示过程是学生收获最多的过程。同时,这种由学生自己做报告的教学形式新颖活泼,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释放了学生的自由,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临场应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3.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自主式学习是分小组进行的,而且是以学号为序的没有特别安排的小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随机组团合作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完成总结报告PPT,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

3.4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由于课时的限制,对很多知识点设法作展开讲解,本教学法在课堂前给予学生自主式学习时间,学生主动涉猎比较广的知识范围,在教师点评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式学习进行强调和补充。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再一次升华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提高教师的授课综合能力

本教学法对教师备课和讲解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自主式学习完成后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过程进行点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内容展示上有细致的观察,给学生提高报告展示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要求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并及时补充和完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收集案例,认真分析推敲并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4.结语

近年来,随着信息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正规化及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内外越来越需要大批的高级软件设计人才,这给我国大中专院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软件体系结构课程是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软件设计的专业必修课程。为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紧密结合自主式学习、案例教学交叉进行的教学新方法。该教学法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意愿、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教学。通过课程考核及课后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的教学使他们掌握了软件架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案例分析能力,特别是学会了自主学习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软件调查报告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58-03

一、引言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数据分析软件,1968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早开发,后于1995年与IBM公司合作开发了SPSS for Windows,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AS、SPSS和SYSTAT)。目前,一些重点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和经管专业已经开设了SPSS相关课程。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1.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的市场调查行业是一个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一个面向国际的行业,也是一个有待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行业。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需要有更专业化的分工,从市场调查的策划、市场调查的实施到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专业分工有待进一步细化。本土绝大部分调查公司的业务均是从跨国公司或是大公司、大集团的市场研究部门外包出来的数据调查项目,主要从事数据的实地采集工作,专业技术含量不高,要让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调查公司在行业内走得更远,数据分析业务的发掘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2.市场调查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进步,类似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综合性调查公司,对入职新人的招聘要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能够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

3.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应不仅懂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懂技术,懂数理统计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很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意识到数理统计在管理专业课程类似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的软件大部分仅限于EXCLE,学生无法领会到先进软件的高效便捷。SPSS软件应用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因此,基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实验教学平台,本文认为应在面向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

三、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应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试验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实验课程更注重教师自身对实验课程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教师以及实验教程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主导下,《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调查项目可由学生和教师协商确定(调查项目最好是现实中经济实体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预先设计好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教学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好课堂讨论,设置提问和同学互评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和整个调查过程的心得。

四、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依据SPSS软件的技术特点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统计分析需要,《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统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讲授和操作两大模块。

1.讲授模块。讲授模块主要项目内容的确定依据SPSS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模式,分为统计描述应用模式、假设检验应用模式、量表分析应用模式。

①在统计描述应用模式中,SPSS软件最常用于描述性分析的过程包括:Descriptives过程、Frequencies过程、Crosstabs过程,即SPSS基本描述性统计、SPSS的频次分析、SPSS的交叉分析。

②在假设检验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估算市场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能否用样本结论是推断总体,涉及到的分析过程是SPSS的均值分析和SPSS的方差分析。

③在量表分析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分析市场调查问卷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到的分析过程包括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因子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聚类分析、SPSS的判别分析。

2.操作模块。SPSS软件介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是在数据分析这一单元,而获得相关的市场调查数据需要做如下的前期工作。

①实验选题的确定。与一般实验项目教师命题相区别,市场调研实验选题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生自主确定,二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指定选题。绝大多数选题还是由学生按其研究兴趣自主确定,但自主确定选题并非信马由缰,必须要框定在“两个立场”之上,所谓“两个立场”指的是调研选题一是站在本地企业市场研究部的立场上,着手开展相关产品的市场调查工作,如“两面针牙膏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调查”;二是站在自主创业当老板的立场上,为将要创办的企业作市场研究,如“桂林地区幼儿培训市场调查”等。一般地说,站在“两个立场”之上确定的市场调查课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市场调查所获得的结论报告不会在完成实验课程作业后即束之高阁,可以为学生在就业应聘当地企业时加分。

②与选题相关的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调查选题的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是本实验课程操作模块中的基础模块。问卷设计与调查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依据调查选题科学合理设计问卷,并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设计的调查方案,在调查时间、调查预算与调查结果精度三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如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并考虑选取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完整性。

③问卷的SPSS数据编码、录入与分析。在SPSS软件一般的数据处理步骤是:a.对问卷进行编码,在SPSS软件中录入问卷的调查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文件;b.根据研究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确定使用SPSS应用模式中的哪些模式,哪些统计功能;c.使用SPSS的菜单功能,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以及相应的图表;d.对统计结果和图表进行分析,为市场调查选题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④分析报告撰写和报告汇报。根据SPSS的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研选题分析报告,为了保证报告前后文风的统一,选定小组中的某位成员为主要执笔人。根据课题分析报告,制作PPT向全体同学汇报选题的实验成果和心得。

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条件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程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在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方面,目前出版的SPSS软件教程较多,但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和SPSS软件结合起来的实验教程较少,本实验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杜智编的《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作为主要教材,同时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叶向主编的《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基于SPSS和Excel的调查数据分析》及其他SPSS软件教程,并自制《市场调研与SPSS软件》课件。在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安装SPSS 20.0版本以上的软件,为《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实验教学提供平台保证。

六、《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方面,学生以调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采用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1.课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或者生活中与市场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定义,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案。课题式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2.分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4~5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小组设定组长。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小组自评和老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先是小组自评,每个组长给出本组的自评成绩以及各个成员的小组贡献值(小组贡献值的目的在于防止小组成员在团队作业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实验老师再根据小组自评的成绩+实验作业完成质量+团队表现三方结合,给定成绩。

3.互动式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评定并给出标准的实验步骤和试验结果,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是互动式教学,其优点在于不仅在讲授模块中鼓励学生发现并抛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大家讨论解决方案,更体现在最后的团队汇报演示中。每个团队将各自的选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其他学生能够就该组的选题提出观点并进行探讨,所以互动式教学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之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七、《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特色

与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相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的教学特色在于:在创新试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经管专业本科生的四项能力。

1.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动脑,更要动嘴、动手。从选题的确定到资料整理收集、问卷的设计、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可以说一个选题就是一个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完成一项实验选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近企业,走向社会,学生单纯坐在电脑前面是很难完成的。

2.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设定调研选题,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思考哪些选题是有研究意义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同时,用SPSS软件进行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是一项创新能力,学生需要思考调研项目需要做哪些分析,得到的结果与预期是否相符;最后,选题需要从营销视角提出一些改进措施,这又需要创新思维。

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个选题就如同一个项目,所以学生单个完成调研选题的难度很大,需要以团队形式完成。而选题完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团队沟通。而实验成绩评估方式(团队负责人给出各个成员贡献值)又杜绝了团队个别成员的“搭便车”现象。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成一个选题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而案头调查方要求学生具备数据检索能力,同时,SPSS软件本身就是一项信息处理技术,从庞杂的数据中找出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从而发现营销需求,并力图解决。

八、《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面向本实验课程开课的本科生,《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92.7%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通过团队式学习将技术手段用于解决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86%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对大四学期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帮助很大;89%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锻炼了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82%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有助于接触和认识社会,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九、结语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对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项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设计,但一门实验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本实验课程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SPSS软件与精准营销等。总之,本实验课程偏重SPSS软件技术,但又不唯软件技术为是,SPSS软件本质上是用来解决市场研究中现实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伊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商学院的实践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3):76-78.

上一篇: 互动教学模式 下一篇: 冲压工艺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