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57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1)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一、基本情况

2021年,学生处在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深入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狠抓德育队伍建设与培训,落实常规管理,大力开展德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被评为“岳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和“法治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0级英语1班__同学作为__市学生代表赴京受奖,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标兵,先进集体等典型个人和群体,有江杰雄、黄丽娟、龙娟、章莉被评为岳阳市“优秀班主任”,有刘依、卓海龙、杨望等12位同学被评为岳阳市“德育标兵”,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20__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集中表现在: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学生行为礼仪、卫生习惯差,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厌学情绪浓,个别班级学生流失严重。2021年,学生科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校长室的号召,以校长室提出的“翻开教育教学改革新篇章、打造国家改革与示范校新品牌”办学思想为指引,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为铸造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国家改革与示范校而继续努力奋斗。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为依据,不断完善“三全”德育模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大力开展德育活动,加强法纪教育、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做好德育课题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工作目标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9%。

2、犯罪率为零。

3、安全事故率为零。

4、班主任100%参加德育工作研讨,100%进行培训。

5、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

6、立足全国德育实验基地学校,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三全”德育模式,铸造学校德育品牌。

7、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具有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打造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8、全面融入课改,改革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开放、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参与德育的功能,。

2、认真抓好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学生干部、校外辅导员),加大培训力度,请德育专家、企业老总来校讲课,以《班主任培训大课堂》为基础,着力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基本素质与能力。

3、创新手段,大力开展内容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题教育,突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卫生、爱生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4、以国家改革与示范校创建为契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2021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推行校园文化企业化,营造“仿真式”的职场环境,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5、树立一批学生德育典型和干部典型,搞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优化德育队伍,全期评选十名十佳班主任。

聘请校外辅导员(或企业家)来校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协助抓好业余党校的培训班工作。

6、进一步落实德育常规,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对现有的德育常规评价方案、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7、大力开展德育活动。

本期学生科继续推行“主题活动月”制度,学生科牵头,专业组具体实施,每月定好主题,每周安排好活动内容以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分四条主线开展好德育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材料、有成效。

8、加强校园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安全保卫工作,突出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是学生科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本学年度将进一步强化安全措施,大力开展学生自救自护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与培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制知识讲座,搞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合好校园周边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大力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让心理辅导进课表,确保校园秩序稳定。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区教委、进修学院及学校少先队对德育提出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班级管理、德育活动等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活动月”为载体,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着力打造一支能力较强的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并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2、通过过各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的科研力度。

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工作要点:

(一)强化育人意识,致力德育队伍建设。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一方面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和“预约家访”活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促进家校的了解和交流,把学校的关怀送到家,把家长的建议带回校,把家教的方法送到家,把学生的情况带回校。

(二)进一步细化常规管理工作,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下工夫。

本学期要以十七大的召开为契机,开展“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重点是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文明习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科普工作,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引导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少年。

(三)认真组织主题月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建队日、国庆节、元旦节、11.27等重大节日及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同时结合“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法制教育系列活动。

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并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参考教材,利用午会、班会活动等形式,利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宣传、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增强自护意识和能力。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2)

2017年,学生处在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突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深入贯彻《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狠抓德育队伍建设与培训,落实常规管理,大力开展德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学校被评为“岳阳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和“法治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0级英语1班xx同学作为xx市学生代表赴京受奖,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标兵,先进集体等典型个人和群体,有江杰雄、黄丽娟、龙娟、章莉被评为岳阳市“优秀班主任”,有刘依、卓海龙、杨望等12位同学被评为岳阳市“德育标兵”,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喜人的局面。

20xx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有成绩,但问题也不少,集中表现在:班主任队伍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班级常规管理不到位,学生行为礼仪、卫生习惯差,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厌学情绪浓,个别班级学生流失严重。2016年,学生科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校长室的号召,以校长室提出的“翻开教育教学改革新篇章、打造国家改革与示范校新品牌”办学思想为指引,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为铸造学校德育品牌,创建国家改革与示范校而继续努力奋斗。

二、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要求》,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为依据,不断完善“三全”德育模式,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一切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关心爱护学生,服务学生,大力开展德育活动,加强法纪教育、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做好德育课题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达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工作目标

1、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9%。

2、犯罪率为零。

3、安全事故率为零。

4、班主任100%参加德育工作研讨,100%进行培训。

5、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

6、立足全国德育实验基地学校,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三全”德育模式,铸造学校德育品牌。

7、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具有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打造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8、全面融入课改,改革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开放、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参与德育的功能,。

2、认真抓好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学生干部、校外辅导员),加大培训力度,请德育专家、企业老总来校讲课,以《班主任培训大课堂》为基础,着力推进班主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基本素质与能力。

3、创新手段,大力开展内容丰富、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突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爱集体、爱劳动、爱卫生、爱生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

4、以国家改革与示范校创建为契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2016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快推行校园文化企业化,营造“仿真式”的职场环境,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适应社会、适应市场,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5、树立一批学生德育典型和干部典型,搞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优化德育队伍,全期评选十名十佳班主任。聘请校外辅导员(或企业家)来校专题讲座,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协助抓好业余党校的培训班工作。

6、进一步落实德育常规,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对现有的德育常规评价方案、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

7、大力开展德育活动。本期学生科继续推行“主题活动月”制度,学生科牵头,专业组具体实施,每月定好主题,每周安排好活动内容以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标,分四条主线开展好德育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材料、有成效。

8、加强校园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安全保卫工作,突出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预防事故发生,是学生科工作重要内容之一,本学年度将进一步强化安全措施,大力开展学生自救自护安全知识教育活动与培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开展法制知识讲座,搞好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合好校园周边关系,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安全的校园环境;大力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让心理辅导进课表,确保校园秩序稳定。

【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区教委、进修学院及学校少先队对德育提出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树立“素质教育,德育为首”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班级管理、德育活动等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活动月”为载体,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着力打造一支能力较强的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并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2、通过过各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的科研力度。提高我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工作要点:

(一)强化育人意识,致力德育队伍建设。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一方面积极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和“预约家访”活动,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促进家校的了解和交流,把学校的关怀送到家,把家长的建议带回校,把家教的方法送到家,把学生的情况带回校。

(二)进一步细化常规管理工作,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上下工夫。

本学期要以十七大的召开为契机,开展“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重点是文明交通教育活动,倡导遵守社会公德,培养文明习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科普工作,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引导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少年。

(三)认真组织主题月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

结合教师节、中秋节、建队日、国庆节、元旦节、11.27等重大节日及纪念日,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同时结合“感受新变化迎接十七大”“人人是形象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教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法制教育系列活动。

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教育,并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参考教材,利用午会、班会活动等形式,利用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宣传、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增强自护意识和能力。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3)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指出:要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重视职业道德的作用.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这对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道德指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要求。计生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履行的行为规范。计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对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生职业道德的内容是由计生工作的属性所决定的,它必须反映计生工作的特殊性,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搞漱划:生育工作是计生工作人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具体形式。因此,没有“敬业乐业”忠于职裔卜垂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干不好的。实行计划生育是婚姻、家庭、生育领域里移风易俗的禺担革命,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实行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有计划、有指标地达到晚婚、晚育。对一个计生干部来说,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将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个人,家喻户晓。这就要求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甘愿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作风严谨,求真务实。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具有十分填密、严肃的特点,例如生育计划帅编制下达,人口出生与婚育情况的统计,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及管理、婚育情况的统计以及技本服务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自身的业务工作一丝不苟、务实求真捆此,要求月报、季报、年报、临时性统计数字,了定要及时、准确、无差错,不允许虚报、漏报、肺报。这也是反映工作人员能否客观如实地汇报自身劳动成果,、能否正确对待荣誉及人个利益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树立严谨的土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应该成为计生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3、勤奋学习,勇于开拓。计生工作人员担负着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任务。事实证明计划生育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制约。可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劳动态度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道德上的意义。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4)

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道德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二大指出:要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重视职业道德的作用.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这对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道德指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规范要求。计生职业道德规范是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程中履行的行为规范。计生职业道德的建设,不仅对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树立计生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提高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思想品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生职业道德的内容是由计生工作的属性所决定的,它必须反映计生工作的特殊性,大体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本职工作,无私奉献。任何职业都要求其从业人员“敬业乐业”,“忠于职守”。搞漱划:生育工作是计生工作人员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具体形式。因此,没有“敬业乐业”忠于职裔卜垂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干不好的。实行计划生育是婚姻、家庭、生育领域里移风易俗的禺担革命,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实行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有计划、有指标地达到晚婚、晚育。对一个计生干部来说,必须做好宣传工作,将有关政策宣传到每个人,家喻户晓。这就要求他们对事业有一种执著的追求,甘愿奉献,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2、作风严谨,求真务实。计划生育业务工作,具有十分填密、严肃的特点,例如生育计划帅编制下达,人口出生与婚育情况的统计,流动人口登记造册及管理、婚育情况的统计以及技本服务等,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对待自身的业务工作一丝不苟、务实求真捆此,要求月报、季报、年报、临时性统计数字,了定要及时、准确、无差错,不允许虚报、漏报、肺报。这也是反映工作人员能否客观如实地汇报自身劳动成果,、能否正确对待荣誉及人个利益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树立严谨的土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应该成为计生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5)

1决策与计划职能

决策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主体是管理者。它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Lewis,Goodmanandfandt,1998)计划就是指为了实现决策确定的目标,提前进行的行动安排。决策与计划职能是高校德育管理的首要职能,决策与计划是德育管理者的首要任务。高校德育决策就是对高校德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决定,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提出若干个可行性方案用以进行比较,并且选择最优行动方案的过程。高校德育决策包含以下过程:一是诊断问题。首先必须要求决策者发现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知道在哪里需要改进。实际情况与预期状况的差异,并提示管理者潜在的机会或者问题的存在。二是明确目标。管理者需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确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以说明确目标是高校德育决策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职责。三是拟定方案。一旦德育目标被正确地识别出来,高校德育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一步骤既需要结合上级精神和自身实际,也需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大量研究和分析相关数据与信息的基础上搞好科学预测,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四是筛选方案。这一步是评估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选择最满意的方案。由于最好选择通常是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德育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五是执行方案。选定方案之后,紧接着要对选定的方案组织实施。六是评估效果。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将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德育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检查是否有偏差,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确保决策目标的顺利实现。高校的德育计划是高校德育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德育计划通过将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活动任务分解给组织的每个部门、环节和个人,从而不仅为这些部门、环节和个人在该时期的工作提供了具体的依据,而且为决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高校德育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出做什么(What),明确高校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第二,说明为什么做(Why),这也是阐述完成事情的原因。为了充分调动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与激情,更好地实现高校德育目标,必须明确计划制定的原因和目的。第三,指出由谁去做(Who),即明确实施计划的有关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第四,指出在何地做(Where),即明确计划实施的地点或场所,了解计划实施所处的环境。第五,指出什么时候去做(When),规定了计划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并且明确实施计划时的时间分配,以便于更充分地运用学校的德育资源。第六,是怎么样去做(How),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方式和手段。高校德育的决策与计划是指引高校德育活动的蓝图,在高校德育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组织职能

组织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客观的、外在的共同目标而相互协助行动的集合体。这是从组织本身作为一个实体的角度来考虑的。其二是指作为一个实践过程的组织,是一个安排特定集体各种活动的过程。我们认为作为德育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高校德育管理中的组织就是建立并利用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氛围,科学配置并有效使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将高校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连接成一个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德育管理,将计划付诸实施并实现德育目标的过程。高校德育的组织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高校德育组织结构。当德育目标确定以后,德育管理者首先应对为实现德育目标而制定的各种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把有联系密切或者性质相似的工作进行合并,并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而且要根据具体的管理幅度来确定德育的纵向管理层次,最终形成一个完整并且丰富的系统。二是分权和授权,当确定了德育组织结构形式以后,就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适度的分权和正确的授权,分权意味着把德育管理的职权由高层管理者委派给不同的层次和各个部门,所以一定要讲求适度。授权就是把权力委任给各个管理层和各个部门的过程。处理好组织中的分权与授权,有利于组织系统内部的协同工作。三是组建德育队伍。在科学设计德育组织并分权和授权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配备德育人员,包括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任命、奖惩以及对其行为的激励等。四是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指高校德育管理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在决策、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管理资源,做好协调和保障工作,开展丰富多样的高校德育活动。高校德育管理组织是高校德育决策和计划得以实现的根本,也是高校德育管理者对高校德育进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它能大大提高德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标并非依靠少数人或者零散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系统中的每个人都能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所以说组织是实现高校德育管理目标的基础。

3领导职能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6)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75-02

我院作为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于2010年2月派遣部分教师赴德国的职业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职业教育模式学习。本次学习直接涉及德国职业学院的课堂教学,因此,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其实施有了具体的了解。

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德国职业学院的教学计划必须按照各州的官方指导文件制定,官方指导文件对各专业必须开设及有选择性开设的课程(不能理解为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对各门课所讲述的内容、上课时间及课时数也有具体的说明,但对所选的教材不作规定,各学院在那些选择性地开设的课程方面也有所不同。德国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州是巴伐利亚州,其官方指导文件的制定、者为“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在其官方网站(http://isb.bayern.de)上详细列出了作为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各专业、作为非学历教育的职业学校各工种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及要求。国家学校素质及教育研究所由州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学院及企业界有关人员组成。德国职业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两年)的教学计划如表1、表2所示。其特点是:

1.注重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如德语、英语、数学及物理都是典型的文化基础课,其课时都很多,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29%,特别是英语、数学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2.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如工程力学、工程绘图、化学与材料科学、机械零件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33%,工程力学课程在第一学年开设,每学期有5课时,机械零件课程在两个学年中都有开设。

3.开设与企业、社会的经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经济和社会学、心理学、工业管理等课程,其目的是使毕业生能很快适应企业与社会。

4.重视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如项目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工程等课程,约占必须开设课程总课时的15%。

5.重视环境保护及新材料、新能源的教学,开设如环境与质量、新材料技术、可再生能源等课程。

6.不以学期划分每门课的授课时间段,可在每学期交叉授课,如机械零件及英语等课程。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其特点

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是在职业学院机械制造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其教学计划(一年制)如表3所示。

其特点是:

1.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的训练,手动工具的使用及普通机床的操作占了相当多的课时(约占总课时的21%),如零件制造手动工具、普通机床机械零件制造、普通机床机械部件制造等。

2.注重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保养而非数控机床的原理,因为作为数控加工方面的技术人员,主要能力在于数控机床的使用,而不是数控机床的研发、改造及维修。

3.无论是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都以单个机械零件的制造作为基础,再到有配合关系的机械部件制造,将公差配合的概念贯穿于零件的制造过程中。

4.侧重于零件制造全过程的教学,从设计到生产规划、生产管理、制造、零件检测,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以项目教学为课程导向。

5.非常重视计算机辅助制造课程的教学,因为数控加工的最先进技术就是计算机辅助加工技术,在教学中同样将整个过程作为一个项目,每门课程就是一个项目。另外,还需通过由德国工商协会(IHK)组织的考试,取得计算机辅助制造的职业资格证书。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启示意义

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同时参考德国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由州政府颁布各专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因此,各职业学院或职业培训学校都有法可依,做到各学校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大致相似,又各有其特点。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缺乏一个统一、明确、具体的指导文件,使得各学校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大,相同专业的教学计划差别很大,而且每个学校都认为自己的教学计划是最合理的,甚至为了一些概念随意、频繁地改变教学计划,但少有真正的特色与精品。

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注重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认知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后,就没有太多机会系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了。另外,在学校里打好理论基础,有利于工作之后的继续学习。我国很多职业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对其大幅度地删减或压缩,所谓以“够用”为原则,很难明确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为“够用”,对专业基础课也进行压缩,将其“揉和”到专业课中,不能系统、循序渐进地讲授。

德国在学历教育的职业学院中有“二元制”的教学方法,但不是主体,在非学历高等职业教育中,“二元制”教学法才得到较广泛的运用,另外更加强调的是项目教学法。我国各职业技术学院陷入了对一些名词解释的困惑中,如“二元制”、“工学结合”等,大家一味地跟风,不管有没有条件,都去“工学结合”。有的学院简单地将一门课集中到几周上完,全是“学”,没有“工”,教师、学生都叫苦。这样做违背了教学规律,如同早、中、晚三顿饭都放在早上8点,连续吃饭,而且仅有一个品种的饭菜,其效果可想而知。有的学校即使有“工”,但很多时候都是到与所学专业不太相关的企业中做一些与所学专业毫不相关的简单工作,有时甚至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最后变成了“空学结合”。因此,对待“工学结合”,应按照硬件优先、资源整合的原则,在硬件上不能过分依赖企业,因为企业所投入的硬件,首先以创造利润为目的,学校则应在保证硬件条件的基础上,与企业的硬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互利互惠,同时配合有效的管理。

笔者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式及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意义,旨在理清高职教育专业的建设思路,严谨地制定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按教学规律办学。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的最新改革与发展动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5-9.

[2]刘玉东.德国职业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特点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158.

[3]程忠国.德国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与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0,(26):87-90.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7)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2

职校阶段是一个人由学生时代向职业生涯过渡的准备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为了使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需求,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职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途径有很多,如:专门课程教学、专业或学科教学渗透、日常德育工作等。笔者认为,在各种途径中,德育学科教学是目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较为有效途径。因此,笔者结合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关工作,重点探索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

一、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可行性

(一)德育课教学可以成为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阵地

中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教育阶段既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也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抉择阶段,提供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教育和指导,是中职德育课教学为职业教育服务的责任。中职德育课课程内容丰富,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因此,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在内容上,有很多交叉之处,在教育的目的上高度重叠,这就决定了德育课教学是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

(二)德育课教学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系统的教育资源

中职德育由《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五门主干课程构成。

1.专门课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门课程,教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竞赛、辩论、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基本知识、技能和策略,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并形成正确成才观和动力机制。

2.德育课课程教学渗透。《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及《心理健康》这四门课程都突显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的要求。其中,《职业道德与法律》着重帮助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经济政治与社会》着重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哲学与人生》帮助学生提高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通过这些德育课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中职生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中职生顺利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做好准备。可见,德育课的四门主干课程为渗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职业生涯教育不再局限在职业指导或就业指导。

二、在德育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策略

(一)准确定位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分阶段整合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主动规划、自我要求发展的意识,并获得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职业生涯教育需要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学生三年中职学习过程。同时,为提高职业生涯教育的针对性,分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布局,初步确定年级阶段目标要求。其中,职一级是“职业认识”阶段,主要完成专业、职业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职二级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累”阶段,主要是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各个就业方向、完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锁定目标单位群,积累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职三级是“职场实践探索”阶段,主要是引导中职生顺利通过招聘进入目标单位,开始“顶岗实习”,在为期一年的实习阶段,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德育课教学也结合阶段目标要求,确定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

我们围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要求,对德育课课程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相应的专题模块教学内容,使德育课教学更贴近学生需要,体现职业认知特点,并与学生专业学习一致,也使德育课教学尽可能符合学生职业学习发展需要。

(二)立足《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技能。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职业学校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该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规划未来职业发展历程,考虑个人的价值、智能、兴趣以及助力和阻力,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发展方向,落实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让学生既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又能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认识与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结合专业教育要求,以拓展的方式,如职业能力测评、专业技能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等。另一方面,要结合职业实践,以职业调查、专业实训、企业宣讲等的形式介绍当前就业的新情况、新特点;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等,加深学生对职业及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

(三)以职业生涯规划书为载体,开展多样化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职一上学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学生基本完成了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书仅是文本形式表现的学生职业生涯远景描绘与近期行动的计划,学生能否将规划的内容落实于行才是职业生涯教育成败的关键。为此,在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实践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于行。主要进行了以下的尝试:第一,开发《学生活动任务指导手册》。该手册围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学习成长规律,设计了职一年级到职三年级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完成,使学生自身的职业认识和发展得到提高,相关的目标和措施逐步落实,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时反思和调整。第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我校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项目列为校技能节比赛的通用项目,每年学校技能节,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然后在初赛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市决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在内容上体现专业及职业教育特色,在形式上拓展了德育课程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强化职业规划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形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为顺利就业和创业创造条件。第三,尝试就业。创设模拟求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求职简历、关注面试形象、面试礼仪,注意面试问题的应答。消除学生对于“面试”的畏难与紧张情绪,为学生此后真正应对面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面试前的准备工作及面试过程的应对,一方面提升学生的面试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检阅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目标的实施情况,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调整。

三、德育课教学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效

(一)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效果显著

德育课教学中,通过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把职业定位与兴趣特长、阶段目标与具体措施、评估与调整相结合,提高“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顶岗实习中找出自身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使顶岗实习的稳定度得到很好的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参加广州市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中,每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德育课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互相促进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8)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9)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

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充分地体现在学校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去,而且更应该营造专业文化氛围,将专业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项系统工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文结合高职财经类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及其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文化建设相融的途径和方法。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体现不充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在制定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按照传统的学历教育的习惯,过分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讲授,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几乎没有学校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往往将法制教育课程视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也只是法规条文的解释。

教育部高职示范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方案启动后,各学校按照教育部对高职教育改革的一些指导性文件精神的要求,参照示范性专业建设的标准,重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实训、实习课时与专业理论课的课时达到1∶1以上,使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学校仍然习惯于以法制教育课程或法制专题讲座来替代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双证书”的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会计职业道德是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内容,所以出于评估过关和学生考证的需求,一些学校在实施性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开始融入有关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的内容,或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给学生进行考试辅导。这种做法只是满足了学生考证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地与实施性教学计划相贯通。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体现不充分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还基本上限于传统教学计划的安排,对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的课堂上,以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法律常识教育为主。一方面,这些课程内容法律条文多、理论性强、也不易理解,没有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教学形式僵化,整个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在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进行,学生被动接收,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这些课程主要由非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课程内容与会计专业缺乏有机联系,讲授的大多数内容与会计职业道德脱节,很少涉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会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虽然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既教书,又育人”,在课堂上体现会计职业道德,但由于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乏会计工作的经历,对会计工作过程中关于职业道德的鲜活事例知之甚少,会计课堂上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有关法律条文的解释。加之职业教育近年来特别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实践课时比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片面地认为会计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会计职业技能的培养,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与会计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不大,即使是有关系也是今后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总认为会计职业道德虽然重要但与现在学习技能关系不大,会计造假等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象是学生工作后要注意的问题。

(三)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文化建设中体现不充分

多年来,一般的高职院校习惯于将专业教学工作的任务界定给承担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系(部),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任务界定给承担基础课的部门,将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主要界定给学生管理部门和团委,在专业教学工作之外强调比较多的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少提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职业道德教育的任务没有明确地划分给任何一个部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成为大家都应该关心的,但又都不关心的事情。这种管理模式有些人形象地概括为“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按照这一种职责界定模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往往重形式、轻实质,缺乏专业文化氛围,常见的做法是挂几幅名人像、名人题词、法规条文,布置几间展览室、陈列室,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专业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的必要性

目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素质低,不仅受不良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还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够有关。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甚至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 简单枯燥也不需要什么创新,从而忽视了对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道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是自律意识形成的过程,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更是如此。高职院校应对会计类专业学生从一入学就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从业前就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高职院校对会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应包括职业基本教育、职业责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而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需要花大力气去抓。

另外,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更加便捷、优裕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道德的沦丧,思想的泯灭。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多年来以真、善、美为主题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关系,特别是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道德情感迷失,这些都对高职院校的道德规范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就业岗位和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都要与各种资金打交道,几乎每一项工作都要涉及到真假辨别及是非判断问题,担负着向会计信息外部使用人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报告的义务。同时他们也将更多地面临着各种利益的诱惑,面临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权衡,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摆正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已不能满足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类专业应当营造包括专业教学在内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的氛围,充分调动校内外一切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专业文化建设之中。  三、如何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专业文化建设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直接接受的课堂教育,也包括间接受到的学校和专业文化的熏陶,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难点是如何将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文化建设的始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工作计划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计划制定与实施的始终,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文体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通过制定学校的会计专业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方案之中,明确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党团组织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当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界定各自承担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职责。

(一)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构建“三位一体”的分层次、分阶段、多形式的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

学校在制定会计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时应分“专业入门教育法律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三个层次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在各个学期设置不同课程或讲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二)在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如在讲到一些企业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虚增当期利润,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等违规行为时,教师应及时指出,这是会计法规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在校内实训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让学生亲身实践,深刻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在课余时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行业著名专家为学生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承担技能课程,聘请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传授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聘请审计人员和经济案件的办案人员对典型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四)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渗透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如,在学生档案中开辟诚信记录栏目,在学生班级管理中对班费管理引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目中安排会计小品,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形式的会计技能比赛、典型案例的辩论赛,定期召开各种形式的优秀毕业生座谈会等,使学生在会计文化氛围中学习,激发其会计职业道德感,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S].

中职德育工作计划篇(10)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会计经过近60年的发展,职业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技术的进步却并未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我国的“银广夏”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高过会计职业技术。作为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学校,在会计职业道德的教育上起着重要作用。 

 

1 对学校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 

 

为了解学校在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实际效果,笔者进行了两项调查。 

1.1 调查学校是否开设了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 

通过对所在城市开设会计专业的4所职业院校的调查,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法律道德或法制教育课程的有4所,且都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开设技能实训类课程的有4所;开设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有2所(都安排在第五学期),每学期安排过一次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的有1所,没有一所学校专门开设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1.2 调查本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后的实际效果 

调查分两组进行,第一组的对象为一二年级未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53位学生,第二组的对象为三年级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107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是否参加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为学生接触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尺,但这仅仅是形式上而已,大部分学生是出于考试需要,并未在思想层面认知;学校开设的法律道德等课程未能达到向学生传导会计职业道德信息的效果;学生对会计工作情境缺乏认识,认为“会计诚信”离自己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被社会“同化”。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待加强。 

 

2 原因分析 

 

2.1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尚未真正融入专业教学体系 

学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中,过去主要强调会计理论知识,侧重学历教育,后来通过示范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引导,开始注重对师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所占比例得以提高,出于验收和就业需要,“考证”成为学校教育的又一侧重点。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仅停留在枯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层次上,造成学生片面追求实用和自我专业价值,使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道德培养失去了先天基础。 

2.2 缺乏浓厚的会计文化氛围 

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通常的做法是挂几幅会计名人像、贴几句会计法规、布置一间展室,学生在入校时参观过一次后就大门紧锁。而日常教学工作围绕考试考证转,学生管理工作围绕校纪校规转,课外活动围绕文娱体育转,没有将教育教学及学生活动与会计职业道德培养有机结合,达不到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效果,无法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2.3 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专业脱节,教学形式陈旧 

学校开展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道德及法制教育为主,一方面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层次,与会计专业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在“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教师反复说教的情境下开展,形式僵化,学生被动接受,其结果自然是“左耳进右耳出”;多媒体教学化身为放法制录像;难得有一次案例教学,又由于案例简单、缺乏新意、答案一目了然而变得无思考价值,学生自己都觉得参与讨论“太过幼稚”,也就调动不了学生的积极性。 

2.4 社会现象冲击学校道德教育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社会风气却变差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强大的冲击,真善美的学校教育和假恶丑的社会现象形成了两种对立,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容易导致他们道德情感的迷失。 

3 加强学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法律道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渐进教育理念运用到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课程。通过“职业生涯与规划、法律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会计法、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开设,循序推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3.2 加强学校专业文化建设 

要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校园专业文化建设。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文体活动各个方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3 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在开展专业理论教学时,教师除了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外,还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出于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将本应费用化的利息支出进行资本化,就会虚增当期利润。教师应指出,这是会计制度所不容许的,要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使知识的外延得以延伸,陶冶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操。积极开展校内实训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训中要注意变换学生的岗位角色,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流程,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知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将实践中遇到的有关职业道德问题加以整理,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化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认知矛盾,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3.4 革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指导学生阅读会计方面的报刊、书籍,浏览会计专业网站,将其纳入过程评价,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真假会计信息的识别方法,学会如何自觉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使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观念。聘请优秀的会计、审计人员及法院工作人员作为外聘教师,通过授课、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对工作中的业务处理技巧和经济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达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警世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江苏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研究编审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 科协自查工作总结 下一篇: 课堂管理技巧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