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8 14:50:40

旅游区规划

旅游区规划篇(1)

    措施。

    【关键词】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庐山石门涧景区

    生态旅游的研究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它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与谋富当地社区,被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生态旅游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本文以庐山石门涧景区为例,进行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置于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其在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的策略,以便为其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提供依据。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南墨西哥的Ceba一110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的,后来进一步给出了生态旅游的定义,即人们到相对原始的自然区域,以探求和欣赏自然风光、野生动植物及当地文化特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景区概念生态旅游景的概念是在生态旅游以及旅游景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旅游学术界对它的界定至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在综合了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作了如下定义:生态旅游景区是指由一系列生态旅游景点组合而成的,具有吸引生态旅游者前往游览的吸引力因素及明确地域界限,并能提供各种必要的旅游附属设施、服务及环境保育措施,追求社会、经济、环境三大效益综合平衡的旅游经营管理系统。生态旅游景区在中国通常指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

    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原则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旅游景区内资源为主,贯彻“保护、利用、保护”的方针,坚持以自然为主,景观协调,工程设施具有特殊性、新奇感,又有天然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效益性,以促进景区自然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保护优先原则

    任何生态旅游的开发都必须以保护作为首要的出发点,这是生态旅游景区别于大众旅游旅游景区的核心所在。

    (二)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旅游的场所不仅有生物和环境条件因素,还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多因子、多层次组成的集食、住、行、游、购、娱等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因此应该从整体}}{发、综合衡量、全面考虑,实现整体最优化利用。

    (三)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是以当地自然资和人文资源为依托,要使旅游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就必须加强对其保护。开发应服从保护,在保护前提下进行开发,这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首要原则。

    (四)特色原则

    生态旅游景区区别于一股的旅游景区的特色就是它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在规划中一定要体现这一点。以便在以后的开发中能保持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坚持以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为主,充分体现本地特色,挖掘自然景观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以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游览要求。

    (五)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原则

    促进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功能。让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才能使规划切合实际,才能被当地居民接受。

    三、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

    (一)确立地方风格

    确立地方风格是制定旅游开发方案的第一步。任何旅游地的开发都要根据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背景和旅游资源特征,寻求国际、国内或区域的比较优势。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区域经济环境的条件,确定旅游开

    发的层次和风格。

    (二)功能分区。

    最早的分区模式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Forster(1973)提出的同心圆模式。141后来,Nieuwkamp(1996)提出将生态旅游地分为四大区域:野生保护区、野生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自然环境区。这些分区模式都在保护景区生态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旅游地担负着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同时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因此,生态旅游地的开发必须根据目的地区域生态系统的层次与特点规划出合理的功能区。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必须要为游客提供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但盲目地兴建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会明显改变原有自然或人文景观,导致景区严重的城市化。特别是一些人工景点和服务设施建筑,与景区景观相融性很差,由此会给生态旅游景区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上要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通盘考虑动植物群落分布及地理因素,充分体现生态原理。

    (四)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生态旅游产品规划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产品规划一般包括旅游线路的设计组织,各种游乐活动规划以及专项旅游规划。并不是所有的旅游活动项目都适宜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展,而是必须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生态旅游产品规划。

    (五)生态旅游商品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商品是指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健康安全的旅游商品,它除具有普通旅游商品的地方性、民族性之外,还具有环保性和生态性。因此,生态旅游商品的设计与开发,应综合考虑可能给景区带来的经济、生态、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除注重地方性和民族性外,应突出其生态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六)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游客接受环境教育,因此在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中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解说是指通过人员讲解或物品展示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有关生态旅游景区知识的宣传过程,以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有关景区生态环境知识及其价值,提高游客的生态环境意识,悉知并遵守旅游行为准则,积极配合与支持旅游管理工作。

    (七)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有一批具有专业生态保护知识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因此,人才培训是生态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录用时要经过考察、考试,把好聘任第一关。人员录用后,要分层次抓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职业培训,实施生态旅游培训上岗制度,普及有关科普知识,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态保

    护素质。

    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规划与管理

    (一)庐山石门涧景区资源

    庐山石门涧景区位于庐山西麓,距九江市区12公里,距京九铁路庐山站7公里,为庐山的西大门,因有海拔近千米的天池、铁船二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高悬垂落形成壮丽多姿、长达3000余米溪涧大峡谷而得名。景区最高点海拔950米,景区最大落差160米,景区面积600公顷、景观百余处。景区内有高等植物3900余种,昆虫2500余种,鸟类200余种,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320余种,为国家4A级景区。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

    (二)庐山石门涧景区规划的现状

    1.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目前庐山石门涧景区有食宿点各一个,餐饮点为“石门山庄”,主要供应地方特色小菜,其中以苗家风格的“竹筒烧饭”最为着名。住宿点为“风情竹吊楼”,可提供床位50张,旅社的建筑采用竹制材料,与景区的天然风格相互呼应。景区内共有公共劂所6处,全部采用免冲式建设,采用化粪池的方式处理产生的垃圾。景区内建有电站大坝,由于庐山地势东高西低,因此庐山的三大水库芦林湖、如琴湖和莲花台的水全部流入电站。无洪期电站大坝主要提供周边居民饮用水以及供庐山发电厂发电:雨量超过100毫米时,则进行泄洪。

    2.解说教育系统规划

    迄今为止,庐山石门涧景区已经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对景区进行了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的《夕阳红》栏目以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快乐中国学汉语》栏目中都有庐山石门涧景区的身影出现。除了对景区本身的宣传之外,景区内还制定了许多相关规章管理制度对生态旅游的常识进行了宣传,包括《日常安全管理制度》、《防火管理制度》、《导游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同时,景区内还设置了多处提醒游客注意环境卫生的指示牌及与环境协调的废物收集系统。

    3.人才聘用、培训规划

旅游区规划篇(2)

二是要正确认识发展旅游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旅游业不仅是市场需求量大的经济产业,而且与其它产业相比有很多的优势。其一,旅游业早期大投入小产出、中期中投入中产出、后期少投入大产出,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投资少、效益好、收益期长的产业,被人们称为“永远生蛋的鸡”。其二,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带动性强,不仅可以为工农业、商业等提供很大的市场,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交通运输、通信、饮食、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据桂林市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近40个,旅游业每增加1元收入,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人的就业机会,作为来攀旅游者食、住、购、娱的“大本营”,我们完全有条件把更多的财富留在*。*旅游大发展、*将大受益。我们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审视旅游业固有的特性,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我区对外开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区经济新的强有力的增长点来培育发展,作为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全面推动抓紧抓实。

三是要坚定信心,认清优势,使*成为全市旅游大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一,*正在成为攀西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为集中的地区。随着机场通航、攀西、攀昆高速公路加快推进,长期制约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将不复存在。专业市场、餐饮、娱乐、高档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娱设施齐备、档次较高,这是发展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和环节,这方面,*在全市和周边区县中最具优势。初步规划,今后几年,*将着力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城市景观的中心商业区——炳草岗商业中心;培育两个批发流通中心——五十四公里商品批发中心和密地商品物资批发流通中心;构筑三个商业零售中心——大渡口商业零售中心、弄弄坪商业零售中心、瓜子坪商业零售中心;建设四条商业街——炳草岗商业街、大渡口商业步行街、倮果旅游一条街、瓜子坪商业步行街;新建五星级酒店1-2家、四星级酒店2-3家、三星级酒店2-3家。届时,*有望真正成为川西南、滇西北片区的商贸中心和让游客宾至如归的“驿站”。其二,*具有发展大工业之旅得天独厚的优势。攀钢四十年艰苦奋斗的历程、“象牙微雕”的独特布局以及钒钛磁铁矿冶炼的独特工艺,为*发展大工业之旅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攀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旅游参观线路已经出台。在这条线路上共列入了7大旅游景点,游客将观赏到全国最大的露天采场——兰尖矿壮观的作业场景,观赏到首创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四号高炉;观赏有“西南第一卷”之称的热轧轧制线,观赏到世界一流的轨梁万能轧制线。攀钢大工业探密之旅,将成为全市最具特色的精品路线之一,也将有力地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确立起新的旅游观,不能就旅游论旅游,要跳出旅游抓旅游,充分认识旅游业的经济产业特点,把旅游业放到经济工作十分的重要位置,象抓工业一样花大力气抓,下真功夫抓,努力走具有*特色的旅游业发展之路,使旅游业在我区跨越式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关于*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当前的重点工作

*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区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打好“阳光、健康、生活”三张旅游牌,努力构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完整旅游链,全面构筑我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商旅互动的旅游业新格局,努力打造*市的“迎宾大厅”。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旅游业收入达到2亿元,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下一步,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推进冬旅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实现旅游业的高点起步。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从方方面面树立大旅游观念,包括大产业观、大市场观、大宣传观、大服务观、大目标观,抛弃用传统的产业观和资源观看待旅游业,真正把旅游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首先,要充分认识冬旅会这一重要机遇,切实抓好冬旅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近几年来,上海充分利用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的机会,拉开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庞大框架,他们响亮地提出,不仅要办好世博会,更要利用世博会,影响和带动上海二十年的城市发展进程。使围绕世博会的筹备建设成为推进第一个十年城市发展的热点和亮点,通过世博会的举办推动第二个为期十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不断增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带动经济发展,造福全市人民。冬旅会决不仅仅是一次会议,它的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我们*人,也应该象上海人面对世博会一样,牢固树立这样的一种机遇意识和胆略气魄,即:“大干苦干一年,带动今后五年”,通过冬旅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三产发展、旧城改造和各项工作,塑造“生活*”的良好形象。让没来的想来,来了的不想走、走了的还想来。

目前,我区冬旅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面启动。到明年10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到一年,各项筹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务必认清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把筹备和办好冬旅会作为明年重中之重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最近,区上已经成立了以我任组长的冬旅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今天的会议上,区政府还将与各街、镇和部分责任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各部门、各单位都要相应成立精干的工作班子,切实加强对冬旅会筹备工作的领导,层层落实任务和责任。区冬旅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每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规划、指导、检查、调控和监督,及时研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旅游局要按照倒计时的要求,理清工作思路,排出时间网络,进一步加强与旅游相关行业部门的协作,对旅游业发展情况实行全程监督检查。各责任单位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保障措施。

要以“当好东道主,打造迎宾厅”为主题,精心策划,强化宣传。如,通过开展“全市旅游大发展、*怎么办”的大讨论,举办*旅游形象小姐、*旅游形象太太、*旅游形象太婆选拔比赛,征集旅游公益广告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加快形成全区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全区树立“人人是形象,处处是风景”的旅游意识,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不断提高城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可靠的组织保证和良好的舆论导向。

(二)坚持高标准搞好旅游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旅游要发展,规划需先行。没有规划盲目干,会造成旅游业开发上的失误。今年12月底前,要初步编制完成《*20*-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此基础上,聘请专家对《纲要》进行科学论证,并尽快制定与周边市场接轨、高起点、符合市情区情、可操作性强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规划要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指导原则,坚持特色强、花钱少、效果好、多渠道、成规模、可持续的方针,合理布局,综合配套,突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旅游规划要注意与工业、农业、文化、城建、对外开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十一五”规划相结合,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切不可急功近利,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此外,要着眼于对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整理、组合和开发,用新的资源观看待旅游,凡是对人们具有健康吸引力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制定旅游规划不能囿于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不能囿于*辖区范围,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拓宽视野,把*旅游放在全市、攀西乃至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区内来规划,通过筛选对比,突出本地特色,从整个旅游区域链条上来考虑配套好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的内容,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加快精品工程建设,实现旅游项目建设的突破。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如果我们没有一两个特色强、品位高的旅游项目是很难吸引游客的,旅游经济也难以形成规模。当前,项目开发要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要求确保明年“十一”前完成的项目有三个,即:完成城市休闲漂及接点建设(该项目由璋炜和永航同志牵头,旅游局和银江镇负责实施),建成宇龙四星级酒店、金雅仙客三星级酒店等一批上档次的三产设施(该项目由勇进同志牵头,旅游局、城开办负责实施),部分完成阿署达旅游公路建设及机场下方的绿化(该项目由永航和勇进同志牵头,农水局、林业局负责实施)。二是要求全力推进的项目也有三个,即:阿署达旅游新村建设(该项目由永航同志牵头,银江镇、农水局、国土局负责实施)、倮果旅游一条街整治(该项目由启高和赵琪同志牵头,银江镇、旅游局、建环局负责实施)、弄弄沟至大黑山旅游公路建设(该项目由启高同志牵头,发展计划局、旅游局、银江镇负责实施)。

旅游区规划篇(3)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1、项目名称

山西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

2、发展定位

以梁家寨享誉内外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山水生态建设为先导,以历史文化和现代休闲旅游的变相辉映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农业观光、革命教育和国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旅游胜地,同时要打造全省“十二五”重点转型发展项目,提高我市城市知名度,实现我市资源型经济向文化产业发展新的跨越。

3、总体目标

以梁家寨地区、温泉资源为核心,以现代温泉旅游业为先导,以观光农业、林业为依托,以红色革命教育为基础,实现该区域多文化、多层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山西省产业转型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4、基本原则

符合《阳泉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盂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符合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生态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城镇化发展相结合,景区文物保护与建设开发相结合。

(二) 发展规划

山西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位于阳泉盂县北部,地处太行山西麓的滹沱河畔,不仅有丰富的山水景观资源、弥足珍贵的温泉资源,且蕴涵着丰富的民居风情和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人文和自然资源相得益彰。

1、 山水景观资源开发规划

对境内约10公里的滹沱河河道进行全面整治,打造滹沱河风景带,同时借助境内滹沱河绵延起伏的独特条件开发滹沱河漂流。

檀山沟、龙驼山群山环抱,千峰竟秀,水流欢腾,柳绿桃红,风光旖旎,开发檀山沟、龙驼山风景旅游项目。

 2、民居风情资源开发规划

大鬯村保留有完整的古村落原貌,开发大鬯民居风情旅游项目。梁家寨地区有花椒、核桃、柿子、黑枣等干果经济林,素有“核桃、花椒之乡”的美誉,对现有景区内农村民居进行改造,开发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家乐旅游项目。

 3、红色旅游开发规划

彭真渠长约15公里,至少可灌溉良田1000余亩,其工程的艰难与宏伟可算的上是小红旗渠,是社会主义初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壮举。作为红色旅游项目开发。

   4、温泉资源开发规划

山秀出神泉,地灵涌圣水。温泉做为该景区核心区进行规划,北以豹川村为界,南以寺平安村为界,东以省道345为界,西以王只村靠山山脊线为界。整个旅游景区规划由温泉度假、滨水休闲空间、文化艺术设施、体育运动设施、商务休闲设施、高端温泉酒店、运动休闲场等景观地产项目组成,形成“两带七区”的整体空间结构。“两带”:湿地生态景观休闲带、历史道路景观带。“七区”:“特色城镇化”水上民俗风情区、温泉度假区、运动休闲区、疗养康乐区、大汖古村文化旅游区、农业观光体验区、商务休闲区。规划区域面积5695.05亩,总建筑面积为229547.38m2,总投资16.6亿元。具体如下:

1、“特色城镇化”水上民俗风情区全区主要功能为文化表演、互动体验、购物、美食、商住等;

2、温泉度假区主要功能为露天温泉体验、商务会议、KTV/游泳健身、饮食、居住等;

3、运动休闲区主要功能为水上游乐、主题CS体验、跑马主题体验、主流运动体验等;

4、疗养康乐区主要功能为高端疗养、修身养心;

5、农业体验观光区主要功能为植物科普、生态餐饮;

6、商务休闲区主要功能为高尔夫运动体验、温泉旅游地产、高端温泉体验、休闲会所;

7、大汖古村文化旅游区主要功能为历史人文体验、传统建筑、艺术摄影;

8、湿地生态景观休闲带主要功能为生态栈道、亲水平台以及垂钓码头等;

9、历史道路景观带主要功能为通过艺术形式展示大汖村的历史和当地的人文风物;

二、规划实施的重点

(一)实施生态先行战略,树立“生态立区”的先进理念。

率先实施“一河两岸”生态工程,改善和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对境内滹沱河进行全面整治,率先建成滹沱河区域内的水面工程,对浅山生态涵养带、坡度25度以上的区域实现全面植被化,建设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整个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再现优善的自然美景。

(二)完善基础设施超前配套设计,实现一流标准建设。

实施基础设施先行战略,对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管网、供水、排水、电、通讯、污水处理等设施整体规划,一次性集中配套,使区域的基础设施配置达到国家一流旅游目的地水准。其中道路要做好阳五高速和景区连接线、214省道改线和景区专用道路的先期规划建设工程。

(三)保障土地充分利用,全面提升现有温泉整体形象。

对规划区内的山地、坡地、半山地、沟壑基地等进行绿化美化,把山形、水系作为重要的资源来运营开发,对现有温泉设施等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四)实施“引进来”的管理战略。

引进国内和国际先进的旅游集团、酒店管理集团或大型管理机构,利用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资金优势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梁家寨温泉国际旅游景区进行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

旅游区规划篇(4)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工作

*生态旅游区(以下简称旅游区)既有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好旅游区,不仅是我市创建省旅游经济强市和构建南中北大旅游格局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利于加快旅游区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旅游区规划和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按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强化管理,注重保护,合理开发,稳步推进旅游区的整体发展。各有关部门、单位和*镇、虎鹿镇政府要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实推进旅游区开发和管理工作。

二、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生态旅游区建设

(一)*生态旅游区四至范围为:东至嵊州交界线;南至*水库大坝(坝内库区);西至*镇*、*、*村;北至诸暨分界线(西北*镇岭头、大爽村),面积约70平方公里。旅游区的控制范围、核心区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确定。

(二)《*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市政府领导下,由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牵头,规划部门指导,会同虎鹿镇、*镇政府和发改、民族宗教、国土资源、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文化、环保、供电、旅游等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城市总体规划、市域总体规划,结合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组织编制,经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论证,并提交市规划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后,按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三)依据《规划》,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会同相关单位编制详细规划,并由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抓好规划实施与管理工作(不含本区范围内的镇、村规划)。旅游区范围内的单位,涉及到旅游区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应服从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三、加强管理,扎实做好*生态旅游区保护开发工作

(一)旅游区范围内的项目建设,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地形地貌、林木植被、水体,工程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原状。旅游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依法实行"一书两证"制度,按规定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后方可实施。临时建设的设施,必须在批准使用期限内拆除,恢复原状。需延长使用的,须经管委会办公室审查同意,重新报批。

(二)建立*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选址及建筑设计方案会审制度。凡拟在旅游区范围内落实的各类建设项目,由建设业主向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旅游区管委会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会审后(会审表见附件),按规定审批渠道报批,严格禁止二、三类工业项目。

旅游区规划篇(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四大基地和城市新区,大力发展我区旅游业,根据《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结合我区实际,现制订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总目标,全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深入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成功克服了冰雪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困难和影响,取得了可喜成就。旅游业开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多元产品转变,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旅游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旅游经济开始成为全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全区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9.1%,其中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48.8%,旅游接待总量年均增29.9%,其中入境游客年均增长43.1%。年,旅游总人数达242.0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全面超额完成了区“十一五”计划目标任务。 ——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实施意见》、《区旅游与文化深度结合“十个一”工程实施意见》、《区旅游综合开发工程实施意见》、《区旅游特色村创建实施意见》、《区旅游综合开发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区“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区直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增加投入,从规划编制、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加大力度,旅游发展氛围浓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旅游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区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共有8个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22亿元,预计“十一五”末可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民宅清园、茶博馆建成对外开放;山庄一水半街、湖堂会所、阳光大酒店阳光阁、山庄等一批休闲酒店相继建成并对外营业;游“三个节点”79个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小镇、自驾车营地、中法合作国际乡村酒店、湖二期养生天地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实施,为我区旅游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旅游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开通了//、/灵山/蜀源旅游公路,拓宽了/、/西溪南旅游大道,实施了国道和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在主要交通干道及路口设置了旅游标识标牌21块,实现了景区间交通网络化。杭高速和京台高速合铜黄段相继开通,高铁站选址区并开工建设。 ——旅游行业创建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民宅、湖等景区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化园、新四军军部旧址荣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山庄、阳光大酒店分别获国家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称号,观光园、竹艺轩获“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殊荣,区荣获“省旅游经济强区”称号,镇、镇荣获“省最佳旅游乡镇”称号,镇获“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同时,创建了省星级农家乐25个、市级旅游示范村4个。 ——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对全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精心推出了“古乡村风情一日游”、“文化两日游”和“古乡村风情自驾游”等系列精品线路,全力打造集山水风光、文化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制作了《走进》、《“”不去的记忆》旅游宣传光盘,中英文版《旅游指南》宣传册,建立了旅游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广告语征集活动,开展旅游“三进营销”活动,积极开拓旅游直通车市场并取得明显成效,旅游直通车现已达35个城市。 ——旅游商品研发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已逐步形成了木雕、竹雕、竹编、墨、毛峰茶叶、蜂王浆产品等系列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拥有派雕刻研究所、竹艺轩、竹溪堂、竹编工艺厂、曹素功墨厂、、宏星、养生源等10余家旅游商品生产骨干企业,研发和生产的旅游商品已达60大类1000余个品种,商品销售产值超2亿元。旅游商品在全国、省旅游商品大赛及博览会系列活动中多次获得金奖,在旅游市场形成了一定影响。 ——文旅结合不断深化。“十一五”期间,我区通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促进了古村落、古民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提炼和开发了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时代生命力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民宅“非遗”传习基地和茶博馆为代表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 二、“十二五”时期旅游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旅游业已成为保增长的新兴力量,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要正确判断形势,沉着科学应对,奋力抢抓机遇。 ——从国内宏观环境看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把旅游业提高到了“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位置,这是我国旅游产业地位的历史性提升。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好转,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将明显改观。#p#分页标题#e# ——从省市经济发展看省委省政府已确定加快推进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实施建设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这为市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目前,全市正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四区建设”,加快“三条高铁”和“北站”建设,全力实施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大建设、大发展、大突破的热潮已经来临。 ——从区自身发展看在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区已被确立为中心城区,高铁站选址落户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将显著接近,区的发展面临历史性机遇。区委、区政府全面推进旅游节点建设和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区内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存在问题 ——旅游经济总量偏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年我区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完成242.01万人次、9.78亿元,仅占全市的8.7%和6.1%,总量偏低。同时,旅游业发展的外向度偏低,观光产品依然占据主体地位,游客参与互动性的项目少,旅游项目开发深度不够,国内外知名度较低,旅游品牌尚未形成。 ——旅游资源经营分散,没有形成合力,旅游经营效益低。 ——旅游企业经营水平低,融资渠道单一,资本化程度低,市场拓展能力弱,产业形式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旅游宣传缺乏对游客有吸引力的主题,营销手段较单一。旅游景区资源与周边市场同质化,没有突显的对市场吸引力强的主题产品。 ——旅游业态停留在以景区观光为主的状态,乡村旅游局限在以餐饮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农家乐。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乏力。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流动性大不稳定,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 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促进旅游“六个转变”,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总量,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带动全区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年,全区旅游接待总量达480万人次,年均递增15%(其中:入境游客人数达22万人次,年均递增21%);旅游总收入达36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其中:旅游创汇86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区旅游总量的75%。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达到7家(其中:争创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旅游景区5家);新增四星级及以上酒店5家;所有乡镇创建省最佳或优秀旅游乡镇;省星级农家乐达到50个;市级旅游示范村达到15个。把区建成要素齐全、功能基本完善、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加快旅游节点和重点项目建设 1、突出抓好、、重要旅游节点建设。完善景区(点)票房、参观点、停车场、游步道、标识标牌、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保障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充分挖掘的水口园林文化、的风水文化、民宅的派建筑文化、湖的山水生态文化、新四军军部的红色文化等,围绕游客需求,开发好游客能参与体验互动的旅游项目。逐步建成国内最佳风水文化体验区和湖山水生态文化体验区,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文化展示基地。 2、着力推进旅游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小镇、自驾车营地、湖二期养生天地、新四军军部红色旅游文化提升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国际健康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基地、枫丹白露、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湖三期、国际乡村酒店二期等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认真谋划旅游项目,开展旅游项目招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111”工程,把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 “111”工程即“一环一带一道”,“一环”即、灵山、蜀源、旅游环,包括景区、灵山古村落、蜀源古村落、民宅、景区、金紫祠和老街、自驾车营地、健康产业基地、枫丹白露酒店等项目,打造休闲度假基地和休闲产业集聚区。“一带”即河休闲度假带。从鸳鸯湖到文峰公园,沿河两岸景观带,以西溪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和新四军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商文化体验、户外休闲拓展运动基地。“一道”即绿道,通过环境营造、绿色质量提升,打造专为行人、自行车和自驾车建立的休闲旅游线道。沿景区(点)、乡村、河滨、溪谷、山脊建设人行步道、自行车道、自驾游车道、停车场、自行车和汽车租赁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设施及绿色小景。通过“一道”的建设,把山里乡村和山外城镇社区联结起来,把四镇三乡的生态优势转化成旅游资源优势,把景区景点、乡村、农家乐、城镇社区串联成片,把全区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深度挖掘当地特有的人文、民俗、历史、文化内涵,突出农村天然、质朴、绿色、清新的生态优势,以中法合作国际乡村旅游示范区和“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以乡村自然风貌和古村落为载体,以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乡村意境为依托,以文化为核心,形成融“活动参与+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鼓励发展特色农家乐和乡村客栈,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适应不同层次游客消费需求,打造游客向往的乡村休闲度假胜地。#p#分页标题#e# 四、加快发展红色旅游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我区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要以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以河景观带为依托,通过实施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文化提升项目,以及老街、河的改造提升和休闲旅游业态打造,整合上旅游等资源,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等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户外休闲拓展基地。 五、深化旅游整体营销 1、拓展“三进营销”。在主要客源地市场以投放社区广告、现场推广活动为主要方式“进社区”,以网络促销为主要方式“进校园”,以景区(点)、旅行社、农家乐“结对子”为主要方式“进企业”。 2、强化“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旅游营销的重要手段,鼓励旅游景区、酒店、企业办好网络,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络结算等活动,同时,与各大知名网站联合,开展网上营销,提高旅游营销成效。 3、创新“节庆营销”。与知名媒体合作,探索创新办节模式,打造“中国国际乡村旅游节”节庆品牌,以节庆促营销,举办毛峰茶文化节、茶花节、环国际自行车赛、油菜花摄影节百佳摄影点系列摄影活动、西溪南湿地婚纱摄影节、“休闲养生在”摄影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鼓励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充分利用节庆活动平台,不断扩大区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六、积极开展旅游行业创建 鼓励乡镇、村和旅游企业开展各项旅游行业创建。不断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逐步启动景区和景区争创5A以及新四军军部旧址、文化园、古村落和茶花园创4A级国家旅游景区工作。启动实施大酒店、自驾车营地、国际健康产业基地、酒店、酒店等争创四星级及以上酒店,积极争创最佳、优秀旅游乡镇以及旅游示范村和星级农家乐等。 七、加强旅游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发展 1、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以“百村千幢”工程实施为契机,策划打造推出文化客栈、酒吧、蜜吧、茶社、农家乐以及非遗技艺和民俗展演等旅游业态,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2、加强摄影与旅游的结合。加快百佳摄影点摄影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摄影点的培育力度,持续开展“休闲养生在”摄影比赛活动,吸引更多的摄影爱好者、艺术创作家来观光摄影体验,提升旅游人气,扩大旅游宣传,推动摄影旅游产业的发展。 3、加强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引导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田园风光的生态优势,结合农事特点,开发农事体验、瓜果采摘等游客参与互动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4、加强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利用我区山区丘陵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各类自驾游、户外运动、单车俱乐部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拓展运动。积极引进各类知名体育品牌赛事来举办,提升知名度,促进旅游发展。 八、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鼓励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弘扬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使木雕、竹雕、竹编、墨、毛峰茶及蜂产品等形成产业化,扩展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通过举办最佳旅游纪念品、工艺品评选活动,促进旅游商品生产与旅游的结合,开发更多符合游客需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 九、加快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1、以“智慧”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为契机,全力推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智慧”网络平台,开展旅游营销宣传和旅游在线服务。设立旅游官方微博,建立旅游微博群,注重新媒体运用,加强与旅游知名网站的联系和链接,扩大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加快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建设,在主要旅游景区(点)、酒店等旅游集散地设置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立起一个高效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网络体系。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增强发展大旅游的意识 各地各部门、各旅游企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定位的认识,深化旅游业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中心组团和城市新区中地位的认识,树立大旅游、大发展观念。把发展旅游业摆在优先位置,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全区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强化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充分调动乡镇、村、农户和企业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制订出台激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包括乡村旅游扶持奖励办法、旅游项目招商引资优惠办法、旅游营销奖励办法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旅游业、支持旅游业发展。 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营销、节庆赛事、品牌争创、旅游发展扶持奖励等,并逐年有所增加。同时,各乡镇每年也要安排相应旅游工作专项资金,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旅游项目,国土部门优先报批、优先供地。强化金融支持,各金融机构要围绕旅游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3、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开展旅游咨询员、景区讲解员、酒店服务员、乡村旅游接待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四员”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要把人才培养和使用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资源来投资和开发,而不是作为成本来控制,激发旅游人才的创造力,促进旅游业的良性发展。#p#分页标题#e# 4、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督促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经营,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合法权益。 构建诚信经营服务机制。大力倡导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鼓励、引导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文明、诚信、守法经营,深入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兴旅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把区建成市重要的休闲观光旅游接待基地。

旅游区规划篇(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游。除了风景优美的自然名胜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革命胜地和遗址去参观,因此,很多地方都在对原有革命遗址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规划开发,以促进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而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又不同于一般的景区规划。它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不仅应该与生态旅游、名俗旅游、战争题材旅游等形式相结合,而且更应体现出其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内涵,并按照能让参观者产生对革命先烈无限追思和缅怀的理念,让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革命先烈产生敬仰之情。

一、项目现状

(一)项目概况

谢维俊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干部、红军年轻将领、在井冈山早期秘书。谢维俊故居是他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谢维俊1908年10月出生,1921年13岁的他到衡阳湖南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4月见到了,并在听取讲演中大受启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湖南年关暴动,后随、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上井冈山。1932年任江西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兼红军独立五师师长,1934年随中央军委第2野战纵队参加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后调红军总政治部地方工作部工作,1936年任中共陕甘宁三边特委书记,在吴起镇一次剿匪战斗中被叛徒出卖而光荣牺牲,年仅28岁。为了表达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纪念,也为了勉怀耒阳市在这次湘南暴动所牺牲的3700多位烈士,更充分地利用耒阳市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响应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倡导,耒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以谢维俊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本文所研究的就是由衡阳市地球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对该项目所编撰的概念性详细规划。

(二)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谢维俊故居坐落在湖南省耒阳市肥田乡肥美村南岸的一块区域,规划面积为22.5亩,地势北高南低,故居坐落在山腰岩地上,背靠森林郁闭度很好的山丘,迎面是开阔的池塘,河滩农田,远处峰峦叠翠,环境十分优美。

根据实地考察调查,该规划区域环境保护的较好,树木、池塘及故居建筑保持基本完好,但作为红色旅游开发,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规划区内除谢维俊故居保护较好外,还有几处住房破损十分严重,同时在故居两侧还凌乱新建有几栋农民住房。对外交通不发达,进出均不很方便。故居内有数量较多的珍贵文物,但堆放凌乱,缺少必要的文物保护措施。

二、规划特色

经规划小组的努力,半年时间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我们认为该规划有如下特色:

(一)主题定位特色鲜明

本规划设计在整体上尽量避免了一般纪念性园林常用的设计手法,而是力求营造出平易近人、舒适亲切的景观环境,真正让参观者融入其中,以看一个常人的心态来看待革命先烈,从他的平凡生活中看他的不平凡。这种设计理念,成为本规划不同于其他红色旅游规划的独特之处。所以本规划的主题定位力求重点反映谢维俊烈士少年时代的学习成长历程,尤其在井冈山期间坚持维护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的正确路线与“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中成熟并成长起来,成为一位闻名于世的政治家、革命家。引导广大旅游者,尤其青少年接受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规划理念清晰明确

根据规划区的地域环境特点,以及耒阳市政府的规划要求,确立了本红色旅游景区的规划理念:

1、互为依托的景点布局。景区分为谢维俊故居核心区、生态休闲参与区、旅游接待服务区。各景区都有独立的主题,而又彼此联系、互为依托。

2、有地域特色建筑设计。故居的整修坚持按照湘南特色,青砖黛瓦、修旧如旧,其他建筑业一律要求青砖坡顶。新老建筑之间相互协调,搭配得体。

3、丰富色彩的功能思考。作为纪念性的景区规划,首先体现了是纪念功能,其次是满足参与者在瞻仰和体验过程中得到感悟的心理功能和教育功能,再者就是生态休闲的静心功能。

4、自然生态的园林景观。兼着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理念,总体设计时突出了与自然结合的园林之美,通过草坪、树木、花卉、廊道、小桥、河塘、小径、亭台等造园要素来表达亲切、安静的环境氛围,为参观的人们营造一个休闲、冥想的场所。

5、以人为本的细部设计。在景区内草地旁、湖水边、大树下、风雨长廊中都设有大量坐凳供游人休憩,多处设计有独具特色的烈士成长小品,以借景抒情的手法衬托了烈士从平凡走向伟大的一生,也为广大游人在景区中提供了与烈士留影拍照的人性化场所。

(三)总体布局有效合理

1、传统的轴线序列与现代的非对称观念相结合。轴线在规划设计中往往能使整个环境具有严肃、恬静的气氛,本规划布局核心部分由一条南北走向的贯穿景区的主轴和一条东西走向的横轴控制。景点布置随轴线有序展开,并结合地形变化,空间层层递进,使人们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情感也得到不断地升华。

为了让游客在紧张、严肃的瞻仰活动之后能尽快的放松下来,规划了几处非对称性圆弧形的布局,如表现烈士足迹的一组小品按园形展布,休闲区域设计的荷塘月色、风雨长廊均成圆弧状,配上绿树、花卉、灯光、音响,很好的把人们带入了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实的幸福生活境地。

2、因地制宜的功能分区。由于规划面积较小,根据人文资源和自然状况规划因地制宜的将其分为几个功能区;1)、故居核心区;2)、旅游接待服务区;3)、烈士足迹游览区;4)、生态静心休闲区;5)、农家乐休闲区。分区力求达到疏密相间、弹性有机的布局效果。

(四)内容丰富的景观设计

根据景区的主题定位,让人真正的融入其中,创造亲切的景观环境,规划独具匠心的设计了几个不同主题景区:

1、烈士故居生平事迹景区:包括故居、烈士展览馆、半身塑像及由聆听教诲、参加红军、走上井冈、反对极左、长征路上、保卫延安六组雕塑组成的雕塑群,构成整个景区的主体。

2、休闲游憩回味景区:以故居前面的水体为中心,设计拱桥流水、风雨长廊、荷塘月色、古树曲径等景观元素为主体的休闲景区,供游人静心歇憩、联想回味。

3、人性化的游客接待服务区:精心设计的景区大门、宽敞明亮的迎宾大道、生态停车场、功能齐全的接待服务楼,声、图并茂的景区介绍,使游客对游览活动有所了解,能使游人按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的游览路线。

三、规划的不足

本规划范围过小,很难通过旅游乘数效应,拉动旅游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对如何解决景区的可进入问题缺乏实质性的意见;如何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对旅游产品进行合理包装,使红色旅游的发展顺应旅游产业的发展,使游客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游得开心等方面仍存不足。

参考文献:

旅游区规划篇(7)

一、基于“愿游”的旅游景区规划

“愿游”,即是旅游之“本真的念头”,指旅游活动的动机形成过程,是旅游活动的启动节点。 “愿游”的对象主要表现为大众传播媒介所给予人的人们和环境之间的插入物——拟态景观。

因此,旅游景区规划在此主要是对“拟态景观”的营构。具体来说要构建旅游基于景区内所含蕴人类精神文化中审美可能,集中表达在旅游形象或旅游标示物。要在一般吸引物即一般的审美可能的对象之上,使已经符号化和客观化了的吸引物,在公众之中能够达成历史性的共认。在可能性上是无限的,但是囿于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我们的历史性,在质料上可能是一个突出的自然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艺术形象等,它要在原型上赋予历史性的审美可能。它可能是由历史性、构造性、艺术性等方面的给予附加而变得非同寻常,其意义是建构的,可以说是“虚构”的,但并非虚假,因为它指向的是人的存在性结构,指向人的某些价值诉求。

考察现实的旅游业,就“愿游”发生的可能性分析,作为现实个人在现时代的现实图景中其物质生活条件,从人的内部,即对自身的意识里充斥着激流、矛盾,不平衡的状况;外部既有日常世界紧迫,又有旅游业本身在营销中的刺激。在这些可能性中,即可促成动机,但其中有真正出于对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向度昭示的向往的真动机;也有可能出于从众,其他旅行目的的附属等非本真动机。前者又由于现实的个人在自觉进入旅游活动而有更多可能性达成“愿游”的美感生发。

但无论怎样,旅游景区规划就要基于以上对于“愿游”的描述,集中打造“拟态景观”,以旅游标示物作为核心;以“符号化和客观化了的美”和负载在媒介中实现个人正在展开的美感的创生,展示规划景区中现实个人审美向度达成的图景。

二、基于“行游”的旅游景区规划

对于旅游景区规划,我们要将区内的已有物质生活条件,加以质料,特性,文化内涵,类型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并主要地在其存在性质层面,与受物质生活条件所限制的具体的旅游者的文化精神结构,加以比对;明确符号化的和客观化的美,并结合审美现象理论,追溯这可指认的美的历程;立于人的存在性质置身景区,通过审美现象学理论昭示“美感”创生的感性活动历程,从而对其中的物质生活条件加以规划安排。

在此种规划中,要避免以我注景,避免简单地对现存事实的判断,昭明在人的历史性中的意味,结合相应的审美类型构建景观。由于人们在此时主要地是“触景生情”,在“行游”中和景观的相遇交互中达成审美向度的对象性关系,以此感性的人较容易产生移情或内模仿。而人的观照方式又囿于其视野,有一定的视知结构,例如一般倾向以相框式,或观画式,对景观的把握都在一定框架了,分片地观景。所以,旅游景区规划能够以旅游活动展开,观景的展开来构景。在美学向度中对自然之真,之善的感知与体验,旅游景区规划规划也因此有了建构的方向。

三、基于“居游”的旅游景区规划

在审美经验来说,此种客居中将当地民众的生活世界当作对象,旅游者在其中悠游,打开摆脱了自身日常生活单调、烦琐网罗与利害计较的人际关系中的第二空间的生活。在此全面地打开人在世界之中的可能关系的体验,这是一种改变了的生活态度,即以审美向度的“游”,人们在此真正接近人的存在性质。

在此客居,让人的住所的意义以另一种方式显现出来,那随时提醒自己的客居,随时促成打开第二空间的客居,将日常掩盖在直接的工具和目的手段中的住所,家庭的概念都显现出来。因为第二空间的打开,人与人的关系,旅游者与客居地的人的关系在存在性质上,成为了一种展示,一种昭明,一种以现实个人的实践向自身回响自身的本质。

据此旅游景区规划需要构筑的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和谐;当地居民态度友好。这是旅游景区规划在内容上要力图达成的构建;同时,这更对旅游景区规划提出了一个要求:真正在存在性质上昭明构筑人的理想的居住地,在现时代要构建对于当地人来说是理想的,是在居民的存在性质,精神文化结构的凝聚;更是直接地向游客昭明人在存在性质层面的可能性生活。

在此由于历史的现实的个人,有其相应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也是对人类的理想栖居昭示了一种多元的诉求的必然,现实个人在存在性质上的真正昭明——因此,也在现时代的旅游景区规划的路向中,将必然要包含的是——在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将自身置放于整体的人类世界中,按具体的现实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其不断展开的感性活动中筑造自身。而此种在第二空间的存在,在“游”中生发生活的智慧,将回响在日常世界。

现实个人在第二空间的生活,将在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之中形成一种力量,促使贫乏的日常散文世界做出改变。

四、基于“憩游”的旅游景区规划

在审美经验上来说,旅游者进入“场所”,获得一种身份,那“场所”如一种仪式给予人与身份相适的规范系统,其主要是在人的全面的展开中的一种可能,并突出地表现出一种“狂欢诗性”。人在具有强力的身份认同的活动中,通过直接的参与,让自身的感性存在全面打开,短暂地“忘我”即抛开日常的理想、厉害计较,进入一种迷狂中,达到一种高峰体验,这也是“憩游”之憩展示的另一种含义,让现实个人自非本真的状态中停下来,进入一种感性全面敞开的,打破了被建构起来的灵与肉的分离。

旅游景区规划对于“憩游”的规划,即是对“场所”的建构,营构促成旅游者参与到场所的条件。在规划中以“场所”建构一种褫夺的效应,或者幕布的效应。前者是从具体个人来说,通过进入“场所”中,以“场所”所带有的仪式的强力使个人在现存事实中的个人身份消解,而成为只在感性活动中的现实个人;后者则在人与人之间用幕布将对方的现实身份遮蔽掉,在无知之幕下,人们彼此原初地连结。全然按在“场所”中所建构的在人存在性全面展开可能的某一向度展开活动,在此人与人相互见证,在彼此参与到对方的对象性活动中达到人的存在性的昭明。

五、基于“忆游”的旅游景区规划

“忆游”,从字面上来解释即是回忆旅游活动,重新在意识中回顾旅游过程。从景观上来说包括现实的个人作为旅游者时的旅游活动的记忆,旅游的纪念品,照片、光影的留存的印象等。

从审美经验上来说,在“忆游”中,完全的记忆和完全的反省,由于人受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限制,最直接地受自身记忆能力的有限、遗忘限制,所以真正地获得的是一种“回顾”。此种“回顾”中,个人的感性活动的原初界面再次打开,现实个人将自己当作对象,将旅游活动的记忆复活,但此时同样由于人受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此复活又是不同的,又由于是把自己当作对象的“回顾”,以此将创生出新的意义。在此“回顾”中,将那原本在现实世界线性的时间打破,过往的第二空间经历与日常生活世界的相异,将产生一种“梦幻诗性”。这昭示出在现时代的旅游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购买”一段时间,一段经历,一种别样的人生。

旅游景区规划所做的将是对于旅游活动者的旅游活动的保存,构建促使旅游活动后回到日常生活世界的人不断去“回顾”的刺激物。这促使对我们的旅游景区规划本身的认知拓展,即我们在实际的旅游景区规划工作时,将不再能轻易地将旅游者,旅游景区,旅游活动作“物化”处理;而是要包涵着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同情,体验;把旅游者当作与自身关切的,相系的亲近的人,以此我们才会去关注,才能去达成“忆游”的构建。

旅游区规划篇(8)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水库分布较多的国家之一,全国共计有将近10万座各种类型水库。目前得到旅游开发的水库仅有1000余个,还不及全国水库的百分之一。随着水利部门对水库旅游开发的大力支持鼓励,今后必将掀起一股水库旅游开发的热潮。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库旅游萌发以来,全国己经有100余处较为著名的水库旅游风景区,1000相当规模的开发。浙江千岛湖、北京十三陵水库、广东深圳水库、湖南东江水库等都是水库开发旅游的成功案例。本文所研究的四丰山风景区是1994年,经政府批准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旅游区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体验原则

旅游规划应首先关注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及服务,都应当根据当前的和将来的服务对象制定相应发展建设策略。只有让旅游者处处体验到旅游区的人文关怀,才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及重游率。

2.突出特色,市场导向原则

特色就是生产力,把握住地方特色就等于把握了经济发展的最优途径。四丰山水库旅游区的特色就在于山与水的结合,挖掘其自然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这些特色集中提升到经济特色上来,从而营造水库旅游区的特色经济,全而提高其对外争力。

3.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原则

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持续使用”的工作方针,加强生态环境培育,提高旅游区的景观与生态环境质量。

水是水库旅游区的灵魂,所以发展必须以保护水环境为前提, 发展旅游业需注重自然、社会和经济影响的评价,保持旅游大环境的稳定性。协调处理好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关系,保护优良的旅游环境,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发挥民族优势,提升文化品位原则

就旅游企业在市场的运作角度而言,第一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进一步上升到质量竞争,达到最高层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内在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本质上也是在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文化是旅游业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力。当前,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而成的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和新趋势。佳木斯市,有着6000年的历史沉淀,全市有42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优势明显。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导向,推出一系列高起点、高品位的旅游项目。

三、 佳木斯四丰山水库旅游区概念规划

1.景区基本状况分析

(1)自然地理概况

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佳木斯市南郊,英格吐河中游地段,四丰乡境内,紧邻四丰路,并有同三公路过境,交通便利。距市中心6公里,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

四丰山的地表形态和地貌格局是历经数次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经过长期地质演变和地貌过程形成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于低山丘陵。四丰山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7℃,年平均降水量557.6毫米,无霜期为140天左右。四丰山水库所截的英格吐河属松花江水系,风化裂隙水比较发育。这座水库是新中国建立后,黑龙江省新建成的第一座中型水库。水库枢纽有大坝、竖井输水溢洪隧洞、取水塔和非常溢洪道。1975年开始放鱼苗,累计到 1983年已投放3寸以上鱼苗8.8水库泄下去的水为冲洗市区的杏林河污水,改善和美化市区环境起了一定作用。1984年水库开始经营旅游,供市内和外地来人游览。

四丰山植被属于松嫩平原植物区系,湿润的针阔混交林带,植物资源丰富且多样。十分适宜野生动物的栖息与繁衍。据调查,除昆虫纲外,景区内有雉、飞龙、画眉、野鸭、兔、狼、狍子、狐狸、狸猫、鹿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此外,四丰山水库内还生存着数十种野生鱼类,其中有经济价值的鲢、鲤、鲫、鳌花等鱼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开发。

(2)四丰山水库旅游区现状

四丰山景区成立于1994年8月,面积为15平方公里。随着政府接待中心、无委会度假村、麒麟山庄、玉佛寺、妙觉寺以及周围果园等景区的开发建设,四丰山风景区的面积亦有所扩大,目前整个核心风景区的面积为19平方公里。

从对四丰山水库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分析可以得到,已开发的旅游资源集中在东北部,只占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待开发态和潜在态的旅游资源占整个资源数量的三分之二。旅游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四丰山水库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经起步,同时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也预示着旅游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分区及景区景点规划

(1)主入口区――风景区主入口处及周边地段形成的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更为周到、方便、舒适的综合。

(2)度假区――包括:政府接待中心、无委会度假村、麒麟山庄等。该区严格控制景点的再开发,在对现有景点功能进行完善的同时,恢复植被覆盖,形成绿树掩映、楼荫其中的意境,景观控制区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度假疗养的场所。

(3)综合服务区――位于水库西北侧,该区设置了露天游泳池、沙滩、亲水平台等,意在为游客提供亲水机会,达到休闲、娱乐、健身的目的。

(4)水上活动区――水库东北侧的大面积水域,主要活动为划船、乘坐快艇观光等。严格控制该区游人的活动范围,避免对其他水上区域产生干扰,尤其要避免对游泳区游客安全造成威胁。

(5)宗教文化区――主要指玉佛寺,妙觉寺等开展法会等宗教活动。

(6)生态农业观光区――位于水库西南侧,综合服务区南。该区生态环境良好,有大片果园、农田、民俗村庄,可进行果蔬采摘、农业观光参与、开展科学实验等,为游客提供桃花源般意境的田园风光。

(7)自然体验游赏区――位于水库大堤北侧,入口西侧。该区有大片沼泽,适合开展湿地体验游。湿地体验区内建湿地之路、浮桥、绳桥等娱乐项目设施。让在城市中紧张工作的人们,体验人与水的乐趣,释放紧张的心情。

(8)自然生态旅游区――是指水库东南侧尚未开发的,及作为大环境背景的、具有景观价值的周边区域,是指为整个风景区提供良好生态环境和植被条件的区域,起到保持风景区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该区适合野营、纪念性植树活动。

旅游区规划篇(9)

我们xx旅游度假区是以xx水库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始自1985年,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项目开发总投入近3亿元,其中域外投资1.6亿元,建成和在建的旅游度假项目达50余个,累计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2000年实现旅游营业收入12000万元。现已构成两日游网络,并与周边地区景区(点)构成三日游网络。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xx”期间,xx旅游业得到飞速发展,我们更新了旧的旅游观念,理清了旅游发展思路,明确了xx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在完成从旅游经营向旅游业行业行政管理转轨的同时,注意对xx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开发、行业管理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xx区旅游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基础设施上,交通、通讯、供电、供排水、环保等全面发展,与城区相配套,完成了云松路、旅游外环路、库区旅游公路等一系列公路建设,旅游区内黑色路面已达15公里,今年又完成了旅游环湖公路16公里路基工程,公路沿水面延伸,两侧山青水秀,可使游客观赏到清河秀美景色,同时,还能极大地带动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在旅游规划上,完成了xx区旅游“xx”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了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项目开发上,一大批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餐饮、娱乐、休闲、度假项目相继建成,其中投资额超千万元的项目4个,超百万的项目十余个,值得一提的是三星级酒店xx大酒店多次成功地接待国家、省、市大中型会议及外事、商务活动,xx年xx月又圆满地承接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周到细致的接待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建立了xxx旅游项目库,搞好项目初步可研,为新项目开发奠定基础,其中水面综合项目开发、国际文人度假村、冰雪乐园三个项目已列入xx省“xx”期间重点开发旅游项目盘子;在行业管理上,从原来的旅游经营向旅游行业管理转轨,出售了xx宾馆、xx假村、狩猎场等,彻底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工资和养老保险问题。加强了对清河旅游业的管理力度,xx年出台了《xx市xx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局定期会同区公安、工商、税务、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对旅游区进行综合执法大检查;在宣传促销上,抓住旅行社这一旅游市场媒体,采取多种途径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如旅游大蓬车、旅游巡回展、旅游洽谈会、旅游风光画册、旅游专题片、专题旅游节、网上促销等等,促进了xx与其他地区的经验交流,提高了xx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

回顾这些年来xx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过程,xx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旅游产业化初具规模,对如何发展旅游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了更深的认识,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供大家参考指正。

一是,政府的正确主导是关键,要把旅游真正作为产业来抓。xx旅游业受到xx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把xx旅游作为全市旅游业的龙头和对外宣传的窗口。xx年列为xx市唯一一家市级旅游开发区,并于xx年成立了xx市xx旅游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xx副市长亲任管委会主任,加大了全市对xx旅游开发的协调力度。xx区委、区政府也把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真正把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并确定向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实行旅游项目开发享受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并在人、财、物等方面优先考虑和扶持,使xx旅游业获得超常规发展,旅游产业化基本形成。“xx”期间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经济比重逐步提高,旅游区已形成集餐饮、游览、娱乐、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服务功能得到完善。不论是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制定管理办法,还是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开发、旅游宣传等方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指导,急时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尤其是实行区级领导包重点旅游项目制度,使全区形成大旅游的良性氛围,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从而也使我们信心十足,干劲倍增。

二是要突出抓好旅游规划工作。我们xx区旅游“xx”规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的编制,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增加了科技含量,为xxxx旅游度假区的科学、合理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使xx旅游走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突出、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具体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是不断强化旅游意识。我区全民旅游和大旅游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出现了全区上下人人谈旅游、人人关心旅游的大好形势,为旅游业献计献策。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使我们开阔视野,更新了观念,走出了旅游开发的狭隘圈子,坚定了向规模化旅游发展的决心。

四是要追求特色,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充分发挥xx鸟语花香、山幽林静的恬然特色,采取旅游和度假相结合方式,建立旅游度假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并根据xx农业产业化和满族民俗风情,大力开发农业生态游和民俗风情游。

五是抓好管理和宣传工作。必须依法进行管理,通过执行《xx省旅游管理条例》和《xx市xx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强化了行业管理,逐步改变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落后管理现状。必须充分认识宣传促销的重要性,努力扩大宣传渠道,加大宣传投入,讲求市场效应,提高知名度。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进一步加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步伐,按照xx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发展xx旅游业,坚持旅游和度假两条线共同发展的总体思路,要坚决贯彻落实抓好“四项工作”、开发“三大项目”、落实“两个措施”、实现“一个目标”的旅游业发展思路。抓好“四项工作”,即项目开发、宣传促销、基础建设、规范管理。开发“三大项目”,即水面综合项目开发、历史及现代人文景观开发、冬季旅游项目开发。落实“两个措施”,即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制定xx旅游项目开发优惠政策,促进xx旅游业快速发展;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明确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数额,并以此牵动旅游项目开发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实现“一个目标”,即“xx”期间进入优秀旅游县区行列。

近期开发建设的主要构想有:

1、城市建设与旅游相配套,从城市规划,到建筑风格,都要按照旅游业的要求设计,并计划经过十年建设,将xx区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实现山中有城,城中有河,河中有景的建设目标。

2、扩大现有旅游度假区范围,通过环湖公路的延伸,新的自然景观将不断充实xx山水风光游的内容,使旅游度假区观光范围在xx末期达到20平方公里。

3、加快人文景观建设,计划新上旅游项目有:野生动物养殖观赏园、大型卡丁车场、娱乐场、冬季旅游项目等娱乐项目。

4、依托电厂、啤酒厂开发工业观光游,重点开发世界之最地下发电厂。

5、依托葡萄生产、花木栽培开发农业生态游,重点开发美国特种鱼养殖、万亩葡萄园等项目;依托满族和鲜族风俗,开发民俗村。

旅游区规划篇(10)

目前,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不够完善,致使区域旅游不能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旅游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和旅游规划方法、技术不断创新的条件下,在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观越趋理性的背景下,建立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十分必要。

一、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致使旅游行业面临许多重大挑战,影响和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

1.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营销理念比较陈旧。许多区域旅游的开发者将市场营销理念与促销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将旅游景区引入更多人的视线和获取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就是市场营销的一大成功。然而,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只有景区从旅游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使旅游的附加值加大,进而为旅游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2)缺乏完善的营销系统。目前,市场营销已经进入系统营销时代,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需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而可以为区域旅游的长远性发展提供可能。(3)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现阶段,许多区域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缺乏长远的市场营销目标,不能对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也难以作出长远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完全凭借主观思想以操作市场,严重影响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区域旅游发展中一旦只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4)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形象。区域旅游景区具有有特色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键。为此,区域旅游在制定市场营销规划模式时,应充分考虑区域文化、地脉、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以深入挖掘区域旅游的文化底蕴,形成景区有特色的风景线,吸引更多旅游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5)市场营销规划的层面较浅。较多的区域旅游重视对旅游业发展的规划,而忽视旅游业营销的规划,致使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难以形成。即便少数旅游公司意识到制定市场营销规划的重要性,但其规划多数停留在浅层面。(6)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较低。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业需求更加多样化,提高区域旅游负责人的素质势在必行。我国区域旅游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往往忽视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极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着我国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高。

2.区域旅游市场营销中面临的挑战。(1)许多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由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所以许多旅游项目难以打动消费者的心,这对区域旅游行业而言是严峻的挑战。为此,区域旅游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注重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市场,对市场需求进行了解和有效分析,促进区域旅游行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从而增强竞争实力。(2)旅游行业的企业间和目的地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同种类型的旅游行业企业相对较多,因而区域旅游公司的竞争压力明显增大。然而,这却预示着,区域旅游景区中,可以抓住旅游消费者的心的一方,势必会其自身的竞争实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为此,区域旅游行业应该贯彻和落实市场营销规划,使景区管理更具有创新性,以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竞争力。(3)市场营销理念的转变。目前,市场营销的方式有较多,导致营销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因而区域旅游管理者需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进一步将市场营销新理念融入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

二、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

三种市场营销规划模式具有异同点。相同点表现在:首先,三种模式在区域旅游行业发展中都有实践,但在实践中,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其次,营销策略相同,都是针对目标市场的4Ps组合。不同点表现在:首先,营销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以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为主,进而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增强区域旅游的经济效益;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注重区域旅游行业的升级换代,以更好的深入挖掘旅游项目;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重视开拓市场,以提高旅游行业的综合效益为主要目标。其次,营销战略存在较大的差异。旅游目的地形象打造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形象、品牌、整合营销、协调管理的战略;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提升理念、产品、形象、品牌、产业的战略;非旅游目的地的营销规划模式坚持走品牌战略、综合效益的战略。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三种规划模式,对区域旅游行业的市场营销方案制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对三种模式的有效对比,区域旅游各个公司可以根据景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选择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市场营销为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实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市场营销的作用和地位愈加突出,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逐渐演变为专项旅游规划。通过本文对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模式的有效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首先,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开发人员在进行旅游规划时,需要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景区建设规划等联系在一起,并且将市场营销规划与旅游规划、景区规划置于相同的地位。其次,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是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专项规划。最后,本文论述了区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的三种模式,并且对三种规划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完善区域旅游市场营销的规划模式发挥着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宋立.基于生态循环理论的城市水休闲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上一篇: 账款管理论文 下一篇: 地质与勘探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