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7 14:58:16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1)

猪业强省,机遇大于挑战

生猪生产,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市民的菜篮子。特别是去年以来的猪价异常波动,猪肉价格高位运行,对居民消费物价指数的影响较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所谓的“462”计划是指,到2010年全省实现年出栏商品代猪4000万头,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0%,规模加工能力实现2000万头,初步建立全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生猪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因此,这一计划的实施,时间紧,任务重,将对全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安徽全省生猪产业发展也有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从政策环境来看,仅去年一年,国务院就连续出台了4个涉及生猪的国字号文件,安徽省也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对安徽发展畜牧业、生猪产业的推动作用十分巨大。

从区位优势来看,国内生猪产业目前已经进入了全面调整时期,产销区的功能分配进一步强化。安徽毗邻苏浙沪,紧靠长三角,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正面临着接纳辐射、承接转移、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

从可用资源来看,安徽省是产粮大省,饲料资源丰富,实行种植业、养殖业复合发展有着先天优厚条件。

从市场潜力来看,近年来安徽全省居民畜产品消费量持续增长,为畜产品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近年来雨润、农工商、宝迪、蒙牛、伊利、三鹿、千喜鹤等一批部级重点畜牧龙头企业在皖总投资额已达25亿多元,为安徽畜牧业和生猪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注入了活力、开拓了空间。

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必将助力“462”计划沿着“扩大规模、优良品种、提高质量、打造品牌”的思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走上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快速道。

创新机制全面施行“462”计划

一项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正确地预测市场,分析形势,更需要创新机制,找对思路,率先突破。

目前,安徽生猪产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主要有:生猪养殖、加工能力与市场猪肉均衡供应需求不相适应;种猪繁育能力与生猪生产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疫病防控能力与日益复杂的动物疫情不相适应;农户分散饲养方式与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畜牧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等。严峻的生产放缓和市场偏紧形势,要求全省必须稳定和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确保市场供应。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2)

1猪场建设

猪场是生猪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猪的健康。猪场建设必须综合考虑环境、工艺、设施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1.1猪场建设参考标准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系列与猪场建设相关的标准,涉及猪场建设规划设计、环境控制、设备配套等各个方面,在建设规模猪场时应参考、遵循这些标准(表1),科学规划设计。

1.2猪场选址

猪场建设选址应该符合当地城镇发展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相关法规的规定,节约用地。距铁路和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m,距离居民点500m以上,距离其他畜牧场、化工厂、畜牧产品加工厂1 500m以上。生产区占地面积一般按每头繁殖母猪20.0~25.0m2或每头上市商品猪0.8~1.0m2规划,占地总面积按每出栏一头商品育肥猪2.5~4.0m2规划,并留有发展余地。水源充足。

1.3猪场的规划与布局

猪场建设时,依据有利于生产、防疫、运输与生活管理的原则,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4个功能区,同时考虑和安排好绿化,场内道路净、污分开。

建筑物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一般而言,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较高处。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商品猪舍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如商品猪场可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靠近排列。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m以上的距离。猪舍的最佳朝向为南或南偏东、西30°,在炎热地区为了避免西晒,猪舍朝向偏西不宜超过10°。猪舍间距为猪舍高度的3~5倍。

猪场建设时应根据生产规模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程序科学地进行猪舍设计,采用分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工艺。猪舍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水清洗消毒,温度、湿度应满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猪的生理要求(表2,表3),并且通风良好,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选用优质适用的专用养猪设备。

2引种

种猪是猪场安全、顺利生产的基础。种猪选择是养猪生产重要的环节。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必须从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2.1引种前应做的准备工作

2.1.1制订引种计划猪场和养猪户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和就近引种原则,确定所需品种、数量及引种场,有目的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与本场猪群健康状况相似的优良个体。如果用于本场纯繁,则应购买有生产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或种母猪。新建场应从所建猪场的生产规模、终端产品和猪场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猪的品种、级别和数量,是外来品种还是地方品种,是原种、祖代还是父母代。同时根据引种计划,应选择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猪场引种。

2.1.2应了解的具体问题

(1)疫病情况。调查各地疫病流行情况和各种种猪质量情况,必须从没有严重危害的疫病流行地区,并经过详细了解的健康种猪场引进种猪,同时了解该种猪场的免疫程序及其具体措施。

(2)了解该种猪场种猪选育标准。公猪需了解其生长速度(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料重比)、背膘厚、瘦肉率等指标,母猪要了解其繁殖性能(如产仔数、受胎率、初配月龄等)。种猪场引种最好能结合种猪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种,特别是从国外引进种猪时更应重视该项工作。

(3)隔离舍的准备工作。猪场应设隔离舍,要求距离生产区最好有300m以上距离,在种猪到场前的30d(至少7d),应对隔离栏舍及用具进行多次严格消毒。

2.2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1)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患(如脐病、瞎乳头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结构合理、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自身要求,耳号清晰。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无积液。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

(2)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的种猪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不同时期疫苗注射的具体日期。种公猪最好能经测定后出售,并附测定资料和种猪三代系谱。

2.3种猪运输时应注意的事项

(1)最好不使用运输商品猪的外来车辆装运种猪。在运载种猪前24h开始,应使用高效的消毒剂对车辆和用具进行两次以上的严格消毒,最好能空置1d后装猪,在装猪前再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彻底消毒一次。

(2)长途运输的种猪,应对每头种猪按剂量注射长效抗生素,防止猪群途中感染细菌性疾病;对临床表现特别兴奋的种猪,可注射适量镇静针剂。要求供种场提前2~3h对

准备运输的种猪停止投喂饲料。

(3)长途运输的车辆,车厢最好能铺上垫料,冬天可铺上稻草、稻壳、木屑,夏天铺上细沙,以降低种猪肢蹄损伤的可能性;所装载猪只的数量不要过多;运载种猪的车厢面积应为猪只纵向表面积的1.5倍;最好将车厢隔成若干个隔栏,安排4~6头猪为一个隔栏,隔栏最好用光滑的水管制成,避免刮伤种猪,达到性成熟的公猪应单独隔开,并喷洒带有较浓气味的消毒药,以免公猪间相互打架;应尽量行驶高速公路,避免堵车,每辆车应配备两名驾驶员交替开车,行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急刹车;途中应注意选择没有停放其他运载动物车辆的地点就餐,绝不能与其他装运猪只的车辆一起停放;随车应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药品,如绳子、铁线、钳子、抗生素、镇痛退热药以及镇静剂等。运猪车辆应备有汽车帆布,若遇到烈日或暴风雨时,应将帆布遮于车顶上面,防止烈日直射和暴风雨袭击种猪,车厢两边的篷布应挂起,以便通风散热;冬季帆布应挂在车厢前上方以便挡风保暖。

(4)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要注意防暑,尽量避免在酷暑期装运种猪,夏天运种猪应在早晨或傍晚装运;途中应注意经常供给饮水,有条件时可准备西瓜供种猪采食,防止种猪中暑,并寻找可靠水源为种猪淋水降温,一般日淋水3~6次。

(5)应注意经常观察猪群,如出现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注射抗生素和镇痛退热针剂,并用温度较低的清水冲洗猪身降温,必要时可采用耳尖放血疗法。

2.4种猪到场后应做的事情

(1)新引进的种猪,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因为这样做极可能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株引发相同疾病,应先饲养在隔离舍。

(2)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3)先给种猪提供饮水,休息6~12h后方可供给少量饲料,第二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d后才能恢复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2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机体对疫病的抵抗力会降低,饲养管理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使种猪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4)隔离与观察。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d,严格检疫。特别是对布氏杆菌、伪狂犬病(pr)等疫病要特别重视,须采血经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没有细菌感染阳性和病毒野毒感染,并监测猪瘟、口蹄疫等抗体情况。

(5)种猪到场一周开始,应按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猪瘟等各类疫苗,7月龄的后备猪在此期间可进行繁殖障碍类疾病的防疫注射,如细小病毒病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6)种猪在隔离期内,接种完各种疫苗后,可使用广谱驱虫剂进行一次全面驱虫。使其能充分发挥生长潜能。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3商品仔猪的选择

3.1挑选商品仔猪的原则

(1)在无疫区购买(向当地兽医部门或其他渠道进行疫情咨询)。

(2)仔猪健康,有耳标,并经必要的免疫注射。

(3)仔猪交易市场应具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动物运输检疫证明》、《动物运输工具消毒证明》。

(4)作为育肥用的仔猪应当选择瘦肉型杂交猪。杂交猪与纯种相比,具有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选择当地母猪为母本与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杂交仔猪,也可选择大约克、长白为母本与杜洛克、汉普夏公猪杂交仔猪。可根据当地猪源、市场需求及个人经济条件、饲料条件确定,最好选择适合市场需求的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仔猪。

3.2商品仔猪个体挑选

(1)选择标准。背宽平直体躯长,身毛稀疏皮柔红,臀肌丰满,四肢粗壮蹄结实,健康活跃,行动敏捷。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3)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1 饲养环境

1.1 猪场的选址

猪场的选址与猪各类传染病传播有着重要的关系。传染病菌的传播重要的途径就是近距离接触。因此,理想的养殖场的场址应是背风向阳、地势干燥、有充足洁净水源、电力交通通讯较为便利、较为偏僻且易于设防的地区。与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口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和生活饮用水源地、屠宰加工厂、动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动物饲养场保持500m以外的距离。尤其要尽量的与屠宰场、肉类加工厂和皮毛加工厂等有可能经常被传染病菌污染的环境越远越好。

1.2 场内布局

猪场不但场址选择要合理,养殖场内的布局结构也应符合防疫要求和管理要求。猪场的布局应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隔离区4个部分,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饲料运输用)和污道(运送粪便、污物),每条道路都是独立通向各自的区域,每条道路之间没有任何交汇点。养殖场四周周边要建围墙和防疫沟。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对养殖场内外合理绿化,通过绿化环境,可以改善养猪场的环境,清新空气,冬季增加空气的水分,夏季可以有效降温,对养殖场的生猪生产环境有很大的益处。

1.3 隔离制度

对本场工作人员、车辆出入场区要进行消毒;谢绝外来人员、车辆进入场区;场内畜群流动和出入生产区要建立动物防疫卫生制度。

尽量不从场外调入动物,严禁从畜禽交易市场购畜补栏;不得已必须调入时,要申办调运审批手续,并对引入猪群进行隔离,确认健康无疫后方可混群饲养。

2 卫生防疫

卫生防疫工作,根据部级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养猪场的养殖情况,有针对性的给生猪制定各项生物安全计划和措施。主要范围是养殖场内外的卫生消毒制度、群猪的健康监测、免疫计划等内容。

2.1 卫生消毒制度

要把关进出制度。做到进出养猪场都要消毒,在养殖场内的各个门口设置消毒池。养殖场的工作人员、外来人员、进出养殖场内的各类车辆,在进入养殖场之前都要进行全身消毒,通过消毒可以控制养殖产外部的病原微生物传播进来。其次做好日常消毒工作。购买新猪之前,要对原来的猪舍内外所有建筑物品进行彻底消毒,消毒晾干1周左右的时间才可以引进新猪。日常情况要做到每周带猪消毒1~2次。针对养殖场内的日常进出通道、门口、工作室、更农室也要做到每日消毒。并即时清扫猪舍的粪便排泄物,维持清新的猪舍环境。再者老鼠、鸟、蚊蝇等各类昆虫野生动物身上也会携带一些微生物的传染病菌,因此,要根据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消灭老鼠、蚊蝇等,严禁控制野鸟飞入养殖场内,如果发现一定要扑杀。灭绝一切有可能传播传染病菌的野生动物。

2.2 群猪的健康监测

健康监测是及时疾病暴发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通过常规的健康监测可以尽早发现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要注意观察猪群。在饲养过程中要每日记录猪群生活情况,如发现异常,要第一时间向兽医人员汇报情况。同时兽医要每天巡查猪群一次,了解猪群的养殖状况,以便掌握猪群健康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刻进行处理;做好抗原、抗体测定。抗体监测可以评估猪群健康状况、透视猪群免疫情况、预防猪群发病、降低养猪人经济损失、提高养猪人信心。随着猪病越来越复杂化,抗体检测服务于养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持续的抗体检测跟踪可以显著提高猪场相应的抗病能力。对病原学检测为阳性结果的畜(禽),要按照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防控要求,进行扑杀等无害化处理工作;对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低于70%的畜(禽)群,要及时进行重新免疫,努力使免疫抗体水平达标。

2.3 制定合理免疫计划

根据部级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本养殖场的具体饲养情况,给生猪制定适宜的免疫接种计划,定期按时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对病毒产生抗体,使生猪在一定时间内机体能够抵抗某种病毒的传染,为生猪养殖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

3 饲养管理

3.1 提供优质均衡的营养供给

为猪群提供全价的配合饲料,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防止营养缺乏或过剩而引起的抵抗力下降或产生免疫抑制。营养性猪的饲料配方是以动物的营养学为理论根据的,制作全价配合饲料,就是将各种饲料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达到或符合饲养标准。安全性配合饲料所选用的原料,包括添加剂,必须安全可靠,无霉变、无酸败和无污染。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料,不能使用。在添加剂的选择和使用上,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某些添加剂停药期的规定。

3.2 精选种源,规范引种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4)

随着整个世界的全球化,人员、猪只、各种物质和食品的流动给养猪业带来的风险日益增大,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多种猪病或病原全球蔓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这些猪病或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PED)、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流感病毒(SIV)和2 型猪圆环病毒(PCV2)。这些猪病造成的损失包括死亡率升高、繁殖与生产性能下降和继发疾病显著增加带来的经济损失,药物和疫苗费用,以及诊断疾病和改善生物安全措施的费用。这些问题已经不得不让我们进行反思:我们究竟能拿什么来支持养猪场,或者从更广的方面来说,那什么来支持养猪业呢?当务之急是确保所有养猪从业人员都了解以下几点:

疾病是如何进入养猪场的?

一家养猪场是如何制订降低发病风险方案和措施的?

养猪场负责人和兽医是如何对一项重要健康问题迅速做出反应的?

如何才能正确诊断一种新发疾病?

如何向邻场、兽医和主管部门传达发生了疫病?

如何制订方案或采取措施防止疫病扩散至邻场/ 相邻地区和其他国家?

何为新发疾病?

何为食品安全?在2013 年之前,我在全球旅行并在不同国家从事咨询工作时,那时尚有少数国家未发生过上述疾病,我开始反思为不让我们的养猪业局面继续混乱下去,哪些是我必须做的事?我认为,养猪业作为一个产业,在应用一个产业提供给我们的工具来确保养猪业康健康高效发展中,我们已经失败了。那么,作为采用现有研究和技术来支持养猪业的研究人员来说,我们失败在哪了?

一、生物安全

防止疾病在一个猪群之内和多个猪群之间扩散是一家养猪场疾病控制方案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生物安全可以定义为:为保护畜群免受任何新传染性病原侵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不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一个好的生物安全和管理方案就很难帮助畜群免受疾病侵害。这当然既包括病原传播的外部途径也包括内部途径,以及一些生物安全和管理措施以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对于现代养猪场来说,让病毒远离养猪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此强制施行一套标准的生物安全程序以限制病原的垂直、水平、机械和通过空气传播刻不容缓。所需采取的步骤包括为养猪场列出一份生物安全清单,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风险的识别;方案或计划的实施;培训和继续教育; 审查与猪场工作人员测试。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和维护起来就非常困难了,尤其是在某些生产系统和养殖方式下。

1. 人员与无生命物体。为预防病原的机械性传播,疾病预防应专注于进入猪场的物体和人员。人员及无生命物体(如鞋、衣物、材料及设备)可作为病原传播的机械性载体和传播媒介。因此对进入猪场的人员施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和改进的猪场设施对进入猪场的人员或物体进行消毒,包括可以对外来物体进行熏蒸消毒的消毒间。

2. 猪只流动。预防病毒传播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给后备母猪足够的适应;喝到足够初乳获得足够母源抗体;仔猪断奶时健康;杜绝或减少仔猪和保育猪接触病毒;利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控方案和设备;在养猪场使猪只单向流动;在养猪场所有区域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利用特异性有效检测方法对养猪场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利用有效疫苗打造强大的猪群免疫力;经常进行风险分析以找出疏于防范的方面;经常对猪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生物安全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审核。

同样,在不同日龄猪群缺乏生物安全隔离的养猪场,高日龄猪只及其分泌物也会成为低日龄猪只的传染源。因此,在存在持续感染的养猪场和地区,区分被感染猪群和未被感染猪群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运输车辆。各种车辆也会携带许多病原,大多数病毒对环境仅有中等抵抗力。已有研究表明被某种病毒污染的运输车辆也会使低日龄猪只感染。有效消除车身上的病毒可通过清除污染物、冲洗、消毒、干燥来完成,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所有养猪场和屠宰场对车辆执行这几个步骤呢?同样,养猪场还应该将病死猪置于原料养猪场的回收容器内,以免让运送死猪的卡车过于接近养猪场。基于同样的原因,进入养猪场向外运送活猪的卡车进入猪场时也不能装有其他猪只,并保持清洁和经过消毒。

4. 了解地区性近距离传播和通过空气传播的重要性。这些病毒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可能性已争论多年,然而,其中某些病毒目前已确定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对此,人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过滤系统已保护猪场应对这种传播模式,而且我们应更严肃地看待这些过滤系统,将其看作保护猪场的一个选择。

二、流行病学及实施区域性生物安全和控制方案

虽然兽医们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策略来在猪群中控制和消除疾病,但即使采取目前最佳的生物安全和管理措施,再次感染的风险仍然很高。事实上,无计划的控制和消除疾病的努力屡屡失败和疾病很容易从一个猪群传播至另一猪群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表明,有必要采取区域性生物安全。因此,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模式、发病病因和对猪只的影响一定会降低这些疾病所造成的后果。了解不断变化的当地、区域性和全球性疾病分布和(或)疾病风险是了解与疾病风险相关因素预警信息的基本要求。制订和(或)利用更多疫病监控系统来在区域性层面控制疾病对养猪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信息可让我们能够在高流行率和高饲养密度地区控制疾病,尽管在低流行率和低饲养密度地区消灭这些疾病较为容易。

为确保该方法成功,我们需要改变几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学会通力合作,作为一个团队来达成这一目标;确定一个地区所有的养猪场所;确定地该地区所有与猪有关的场所;根据各个场所疾病状态进行分类;制订控制方案/ 策略;专注个别项目与现有区域性项目相结合。

三、持续监测和诊断方案

持续的疾病监测、诊断和监督需要达成以下几点:疫情的早期检测;确认该养猪场或当地是否存在某种特定疾病;确定相关亚群;确定与疾病扩散有关的风险因素;计划并设定优先等级;干预措施评估;资源分配。

因所需成本和人力较多,主动监测为此饱受争议,但应强调一点,就是可以让我们在早期发现疫情,从而可以对传播至养猪场或该地区可能性进行评估,并尽快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通过提供信息辅助疫情监测来做出明智且更经济的决策,而不是等到疫情已扩散至该地区或国家才采取措施。

一个完整的监测方案应保证以下要点:样品量,这取决于疫病流行情况、置信区间和误差范围;采集样品的类型(即血清、唾液、环境样品、气溶胶等);对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该地区疾病防控情况的信息;对所有参与者建立上报机制;制订措施计划来改进已建立的工作计划以及目标疾病的防控计划。

但如果不能明确采集信息,不同样品类型、使用、管理,以及数据(连续且保密)分析的原因,就无法对这些信息成功加以改进。此外,我们还会收获直接收益(如健康状况改善、产量提高、投资回报)和间接收益(如减少横向感染、学习降低感染风险的知识、提高员工敬业水平、公众对养猪业的看法和加强各工作组之间的沟通)。

最后还要考虑两点,一是一个良好的诊断实验室,二是一名有着精湛沟通技巧优秀的诊断兽医师,这是成功开展诊断方案所必须的。

四、研究、了解分子生物学并用于日常实践

今天,这些病毒性疾病临床症状变化和新综合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PRRSV 基因组发生变化引起的。因此带有新遗传组分的PRRSV 变体的出现,会提高病毒变异和引发疾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包括疾病特性、发病模式、传染难易度、细胞受纳性变化、种属特异性,以及逃避免疫和存活能力。为此,我们要不断研究和了解分子生物学,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日常实践。

五、交流与网络

猪兽医界的网络应该做到与脸书、推特和领英一样喜闻乐见,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些网络应将实际数据与猪兽医之间的交流结合起来,这将有助于管理全球的猪健康问题。有些组织已经建立了这样的网络。这些网络是怎么工作的?

收集关于猪健康的数据;每天都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由兽医和养猪专家补充信息;提供关于疾病及其防控的信息;在兽医之间分享这些信息;兽医和行业协会利用这些信息来帮助养猪场应对疾病;猪兽医和专家定期召开网络会议来评估和发现新的健康问题;所有参与的兽医会填写表格来描述最近遇到的问题;将在上述会议得出的报告分发至所有猪兽医,让每个人都知道猪健康的变化情况以及处理方式;无论在何时一名兽医或一家实验室发现了不寻常或重要的问题,该网络还是实现快速沟通的一个途径;绘制实时疾病监测图;及时发出预警。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5)

出手的时机

在中粮集团宣布与日本三家企业合资之际,国内生猪价格又创近几年新高。在外界看来,中粮对外公布此消息选择的时点有些耐人寻味。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此前表示:“中粮的目标就是让消费者每天都能吃到中粮集团的食品。

虽然中国肉食及加工食品产业的规模非常大,中小零散的生产者却占据市场多数市场份额。此次合作的重要目的是学习日本肉食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事实上,中粮集团一直希望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其中,其计划在天津投资80亿元,最终建成年出栏500万头生猪产销一体化基地,而在江苏,中粮集团规划一期投资50亿元建设生猪养殖和加工基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

在湖北基地,中粮集团计划投资97亿元,力争在未来5年内,建成存栏50万头的能繁母猪繁育基地,形成1000万头的养殖规模,实现1000万头优质活猪屠宰加工及精深加工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中粮集团正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的粮油食品企业,而肉食产业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内外资加速

事实上,除了国内企业不断涌入养猪业,外资早就“觊觎”已久。2008年9月,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同年8月,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同时,德意志集团也注资6000万美元参与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宝迪农业产业集团。

内外资加速在中国养猪业的“跑马圈地”,主要是看好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正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随着更多的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对肉类的消费也将大量增加。”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畜牧分析师王晓悦认为,“国家一直在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可获得政府补贴,还鼓励大企业进入,这样有利于增强生猪养殖业的主体实力。”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6)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报告下,不妥之处,请予审议。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根据中央对生猪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XXX实际,县委提出了“种竹养猪、采硅抽气、文旅康养”的种养结合,种猪养猪循环发展的思路,制定出在十四五末期达到出栏100万头育肥猪,打造出一条“生猪育肥、屠宰、加工、配送、饲料加工、有机肥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的目标。今年上级对我县下达了生猪存栏21.7万头,出栏32.6万头外调6万头的的目标任务。

二、全县生猪产能情况

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生猪养殖户(场)4.06万户(个),生猪存栏20.6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2.43万头),同比增长18.78%;出栏23.22万头,同比增长22.82%,达到市下达年度目标32.6万头的71.22%;产值6.04亿元,同比增长145.21%(猪价升高),养殖利润达1.39亿元。

三、围绕生猪产业发展目标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招商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外引内联机制,先后引进重庆猪猪侠、江西双胞胎、上海东方希望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及XXXXXX公司、一顺天成等入驻XX,主要涉及生猪扩繁及育肥、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加工配送、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

1.生猪扩繁及育肥项目:一是猪猪侠公司在吉利营地建成“年出栏6万头仔猪扩繁基地及年出栏1万头的育肥教育示范园区”项目,现已正式投产。在2020年上半年进后备母猪2538头已上市,后重新对扩繁场进行改造,新改建种公猪栏位100头已完成,2020年9月8日进PIC曾祖代母猪600头,PIC曾祖代公猪18头;二是猪侠公司投资7672万元在玉碗镇石灰村大坪建设的“年出栏2.2万头生猪养殖扶贫综合园区”项目,现已完成98%,预计10月底竣工投产;三是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拟在我县建设“XXX养殖循环产业链项目”。5月12日县政府已与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已在我县注册“XXX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目前项目已选址上高桥乡新民村1地块并完成,正在做土地流转和测绘设计等前期工作。四是XX双猪畜牧公司拟在我县建设“基础母猪存栏5000头的扩繁场,年上市仔猪125000头”项目,目前已选址落实上高桥新民村2个地块,现正在做土地流转、房屋拆迁、项目规划等前期工作。

2.饲料加工项目:一是重庆猪猪侠公司在上高桥建设“年产24万吨无抗饲料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26亿元。项目已于6月4日动工,目前围墙建设已结束,厂房基础及配套设施已动工建设,预计于2020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二是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拟在上高桥乡工业园区饲料加工厂项目,现已完成地块测绘和规划设计工作,已开始场平。

3.生猪屠宰加工配送项目:一是XXXXXX公司在XX落地建设谨鑫食品配送公司并投入生产经营后,又在翠华镇田坝村投资建设一个4A级标准化生猪定点屠宰场,集屠宰、加工、冷藏、配送等功能于一体,项目总投资5120万元,预计12月底建成投产;二是上海东方希望畜牧有限公司在上高桥乡工业园区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现已完成场平和规划设计工作。

4.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一顺天成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年处理能力60万头猪粪生产线两条、计划年生产有机肥50万吨”的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2020年9月1日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后,9月17日一顺天成公司与县委政府达成合作意愿,对项目推进中涉及的有关部门和乡镇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布置,项目选址在云南省上级XXX寿山镇。9月28日,由XXX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上报了云南省上级XXX一顺天成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债券项目。

(二)推进代养场模式,形成未来主力军

双胞胎公司在全县在8个乡镇代养场项目,现已建成生猪标准养殖场20个(设计存栏19800头),共进猪18091头,已出栏9840头,现存栏8251头。

(三)齐抓传统产能,培育新型主体

培育本地养殖规模大户、新型经营主体34户项目。新建存栏生猪规模养殖户,共设计存栏40900头,出栏81800头,其中在建21栋;截至今年9月底,全县出栏50头生猪以上规模养殖场有124个,存栏2.59万头(能繁母猪4035头),计划年出栏5.84万头。在建规模养殖场35栋,其中猪猪侠在玉碗镇石灰村大坪村民小组新建10栋,圈舍设计存栏生猪1.1万头,年出栏生猪2.2万头,该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8%,预计在本月底可投入使用;本地规模养殖户在建25栋,圈舍设计存栏生猪2.27万头,年出栏生猪4.54万头,现已完成13栋,存栏7300头,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成投入使用。

(四)强化非洲猪瘟监管,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一是全县共排查9个乡镇83个村(社区),累计排查6.09万人次,累计排查养殖户65.41万户次,并实行养殖场(户)主和排查人双签字,共排查生猪237.76万头次,未发现非洲猪瘟疫情或疑似疫情,未发现“两证”不全、来源不明和无法提供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的生猪产品。二是开展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检查3次,严格按照“头头抽,批批检”的要求及检疫程序,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前检疫、宰后检疫、肉品质检验,共开展非洲猪瘟自检2290头。三是关闭了9个乡镇10个生猪交易市场,审核办理生猪运输车辆备案50辆,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办理生猪调运备案1.41万头,审核办理种用生猪调运审批手续3批次,并对所引进的种用生猪3551头进行隔离观察,依法查处违法销售生猪案1件,严格落实生猪出售产地检疫制度,共检疫3418头;四是印发了《XXX加强餐厨(垃圾)泔水管理工作方案》,强化餐厨剩余物及泔水收处和违法处置查处工作。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与餐饮业主签订《XXX城餐厨(泔水)等厨余剩余物处置告知书》300余份。五是县农业农村局与规模养殖场(户)签订泔水承诺书1.23万份。全县新增38个餐厨剩余物(泔水)收运点,做到日产日清;六是县政府整合资金74.85万元投入的XXX畜牧兽医实验室建设现已全部竣工,具备了非洲猪瘟检测及其他重大动物疫病的抗体监测能力。

(五)完善三个保障,为生猪产业护航保驾

1.组织保障:XXX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了工作专班,专题研究生猪产业发展工作,围绕“龙头示范、三产融合、协调发展”的发展思路,继续深化与猪猪侠、双胞胎等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把生猪产业发展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动,建立部门工作机制,抓好要素保障,主动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对接服务,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促成项目落地建设。

2.工作保障:一是全县安排26名技术干部分为9个组分片挂钩联系9个乡镇工作机制,集中力量下沉一线,指导各乡镇抓好生猪产业发展、养殖技术培训、做好养殖政策宣传及服务等重点工作,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将上级各项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汇编成小册子,先后打印了500余份,通过挂联乡镇的技术干部及春秋季动物疫病防控会发放到各乡镇、各村养殖大户,确保政策宣传到每个养殖户;二是安排专人负责对接、指导各乡镇生猪养户申报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和补助,并把达到规模的养殖户及时录入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

3.政策保障:根据全县实际,县政府及时制定并印发了《XXX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办法(试行)的通知》(大政规〔2020〕1号)文件,首先是针对县政府招商引资生猪规模养殖项目的“场平工程”进行补助,其次是对建设存栏1000-1500头(或年出栏2000头以上)规模的标准化育肥猪养殖场的“场平工程”直接无偿补助。

四、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目前,上级下发的基本农田管控措施和林业用地紧缩性政策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发展,我县生猪养殖用地已基本无地可选,养殖用地需求与行业政策的矛盾十分突出。

(二)县委政府配套的项目的“四通一平”投入大,资金筹措难,省市缺乏针对县级政府大型生猪养殖项目配套基础设施(供水、供电)的扶持政策和绿色通道,导致县政府招商引资所需的投入困难重重,所需的供电项目申报手续繁杂、耗时过长,不利于生猪养殖产业快速落地发展。

(三)金融机构支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政策过于僵化,目前的政策大多无法帮在关键的时间节点,没有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四)我县2020年农村散户生猪养殖虽然较去年总体上增长明显,但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大多都是养殖经济效益更高的种猪或者仔猪,农村散户杨之旅下降,外出务工劳动人口增加,所年出栏肥猪仅能满足本县需求,商品育肥猪基本上没有外调资源。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坚定目标:谋划好、组织好、跟进好到2025年稳步实现出栏100万头生猪的生猪产业链目标。

(二)主动对接:关心好、服务好、落实好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确保引进企业能在我县长期发展,营造酿好的营商环境。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7)

一、完成实绩

1、应用头数:2011年全街道共应用养猪户5户饲养生猪26659头,其中:出栏生猪17767头,现有生猪存栏8892头,生猪出栏数比上年的12500头,增加5267头,增长42.13﹪,比年初计划的14000头,增加3767头,增长26.9﹪,均超额完成指标,增长幅度较大。

2、产值:(1)单产:2011年头均产值3150.53元,比上年的头均产值1540.元,增加1610.53元,增长104.57﹪。(2)总产值2011年总产值为5597.5466万元,比上年的1925.万元,增加3672.5466万元,增长190.78﹪。比年初计划指标的2176.44万元,增加3421.1万元,增长157.18﹪。

3、利润:(1)2011年头均利润为784.31元,比上年的头均利润133.67元,增加650.64元,增长486.7﹪,比年初计划的197.6元,增加586.71元,增长296.91﹪。(2)总利润2011年为1393.4835万元,比上年的总利润167.085万元,增加1226.3985万元,增长733.99﹪,比年初计划指标的276.64万元,增加1116.8435万元,增长403.71﹪。

4、出栏率:2011年生猪出栏为17767头,2011年比年存栏8892头,出栏率为199.8﹪,比上年出栏率181.4﹪,提高10.14个百分点。比年计划出栏率的189.2﹪,提高0.5个百分点。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扎实做好春秋两季生猪防疫注射工作,我街道地处围垦,畜禽流动频繁,若不重视防疫工作,必将给养猪生产带来危害。为此,我们抓好日常疫病防空外,着重抓好每年两次生猪预防注射,以提高全街道范围内生猪的免疫水平和免疫密度,为全年的生猪生产顺利进行打好坚实基础,在历年来的防疫注射中,我们积极准备,精心实施,每次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在2011年度在春秋两季和平时补针相结合,及5个规模户程序免疫相结合,我们共注射猪瘟30771头,生猪口蹄疫疫苗注射30771头,猪兰耳病疫苗注射30771头,预防密度都达到100﹪的标准。在这近几年来看,我们实施综合防疫技术应用与推广,在这几年中还从没有发生过烈性传杂病及其他疫病。

2、积极预防生猪烈性病。生猪烈性病危害巨大,一旦发生,将给养猪户造成极大的损失。但由于以前较少发生,一般养猪户对此病缺乏了解,也存在一些侥幸心理。为使广大养猪户对此病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印发了有关猪烈性病的资料,颁发到各养猪户中,让他们充分了解其危害性,并在春秋两季防疫动员会议上组织养猪户做好免疫注射工作,己防患于未然。由于

转贴于

宣传到位,预防主动,2011年我街道尚未发生生猪烈性病,养猪生产更为安全。

3、严格控制寄生虫病。寄生虫对猪危害是严重的,它们种类多,分布广,常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摧残猪体健康,从而大大削弱猪只的生产性能。根据本地猪只常患的寄生虫病,我们推广实用的驱虫程序和常用药物,重点防治以蛔虫病。具体程序如下:仔猪在3—4周龄时首驱,60日龄转群时二驱,育成猪在100—110日龄时驱虫。种公猪每年驱虫两次,种母猪临产前1—2周驱虫,小母猪在初配时驱虫。常用药物为左旋咪唑和丙琉苯咪唑等。驱虫后粪便单独堆积,彻底发酵。

4、做好猪场的防疫卫生工作。农村养猪户往来人员较杂,较易发生疫病,,做好防疫卫生工作极为重要,为此我们特地印发了对猪场的有关规章制度,指导养猪户做好防疫卫生。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搞好猪舍周围的环境卫生,每月用药物消毒一次,做好灭鼠,灭蝇工作:每栏猪舍出猪后,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并空栏四天以上;根据季节和流行情况做好流行病的免疫预预防注射;勤观察,及时上报疫情等等。

5、推广饲养三元杂交肉猪。三元肉猪比普通二元肉猪具有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瘦肉率高,肉质优良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全街道有优良瘦肉型公猪21头(杜力克)和优良杂交母猪1680头,在我街道中养猪户全部都是三元杂交的肉猪。据我街道屠宰场观察统计,三元杂交肉猪己占总数的99﹪以上。

6.推广科学饲养,提高农户和规模场户的饲养水平。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重点,(1)提高仔猪存活率,即做好临产母猪和产房的消毒;3日龄注射补铁制剂;使用乳猪全价料,7日龄开食,30日龄断奶:预防仔猪细菌性下痢;断奶猪驱虫。(2)采用全价饲科及科学自配饲料。我街道规模养猪户普遍采用全价饲料,品种有乳猪料和大猪料。针对规模大户降低成本的要求,我们指导根据猪只营养标准,利用本地原料,科学配制全价饲,提高经济效益。(3)采用前敞后控饲养法。在20—40公斤阶段,采用高能量高蛋白饲料,任其自由采食,60—100公斤阶段,适当限制釆食量,一般在120公斤左右适时出栏,即获得较好的胴体品质,又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

三、推广措施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8)

一、对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5月9日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意见》(保政发〔20*〕6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根据《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通过认真研究,并经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进一步完善了动物防疫保障机制。一是建立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切实保障动物防疫工作,我县计划从20*年开始,建立县、乡(镇)级防疫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县级由县财政预算安排并拨付到县畜牧兽医局,乡镇则根据年初畜禽存栏数和当年强制免疫任务数,按照猪牛羊0.25元/头、禽0.05元/只计算安排拨付到乡镇畜牧兽医工作站。二是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每年按免疫总数万分之二的比例,以牛3000元/头、猪1500元/头、羊500元/只的标准纳入县、乡(镇)级财政预算调整,由县、乡(镇)各承担50%,建立强制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机制。用于对由蓝耳病、口蹄疫等强制免疫反应造成死亡的家畜按市值给予农户具实补偿,对于当年预算结余的结转下年使用。三是建立村级防疫员经费补贴机制。按照每村原则上聘用1名防疫员的标准,对地域较广、防疫工作任务艰巨的村由县畜牧兽医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可增设1名,防疫员补贴经费的补贴标准自20*年7月1日起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200元,经费全部由县级承担。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9)

有句农谚,“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传统个体养猪,猪粪尿还田,是很好的农家肥,没有污染问题。但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大量的猪粪尿未经彻底处理集中排放,势必污染环境。

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4大原因:

1.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xxmg/l。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2.猪场场址选择错误

20xx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建设畜禽养猪场和养殖小区。但由于许多地方早期甚至到目前还没有规划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以致有不少规模养猪场建在禁养区内。

3.猪场环保投资严重不足,工艺设施不完善

规模养猪场大量的粪尿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转变成肥料、能源(沼气)等可利用物质,这就需要投资。国外养猪场一般用于环保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20%~25%,而我国大部分猪场环保投资不足10%。现在建一个万头猪场总投资为800万元~1000万元,环保投资达到80万元~100万元的都很少。投资不足,工艺设施肯定不完善,粪尿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及利用,“达标排放”也只是一句空话。

4.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

规模养猪场即使建设在适养区,也有个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规模与环境要匹配。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后必须就近利用,特别是污水,否则运输成本太高。

现在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和利用的工艺很多,工艺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匹配的环境空间也不同。(见表1)

菜地、鱼塘、果园、茶园、牧草地和其他农田都是猪粪尿、沼液、沼渣的好去处,当然适量施用很重要。

有些地方由于认识不足,盲目扩大饲养规模,搞几百万头养猪大县。小区城、大规模,猪粪尿污水无法就近处理利用,这是养猪与环保激化的又一重要原因。

政府和养猪户一起努力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关键

政府的职责

养猪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扶持养猪产业内容很广,解决养猪与环保问题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要解决养猪与环保的问题,首先政府主管部门要有作为,而且要从长远着想,千万不要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1.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尽快规划界定畜牧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是解决养猪与环保矛盾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规划部门要把它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尽快落实。近几年规模养猪场发展很快,在禁养区、限养区随便建场的情况履见不鲜,过不了几年又将面临拆迁的困境,既劳民伤财,又影响社会和谐。

2.加大对新老猪场环保工程的扶持力度。政府必须加大对新猪场环保工程建设和老猪场环保工程改造的扶持力度。

养猪场粪尿污水处理利用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如果要建一个较完善的工程,一个万头猪场约需100万元以上的投资,如果没有政府资助,养猪企业很难承受。一般工程完工后,运行费用不高,而且肥料、沼气发电等都可创收。所以政府只需一次性资助工程建设。即使政府全资支付,一个万头猪场运行20年,出栏20万头猪,平均每头猪政府的资助也只有5元。

我国现有老猪场由于环保投资不足,大部分工艺设施不完善,排放不达标,所以对老猪场环保改造工程的扶持更为迫切,各级政府要逐一落实,逐一解决。

不管是对新场还是老场环保工程的扶持,政府应该采用常规化、标准化,保证公开、公正、公平,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避免有些猪场挪用政府专项资金另作他用。

3.给禁养区、限养区的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宽限期。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自己的权力,违反国家物权法,完全不顾禁养区、限养区拆迁户的困难,给的补偿金很少,时间又很短,让拆迁户苦不堪言。同时因强行拆迁,引起冲突,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社会和谐。

如今保护环境是各级政府的首要责任,也是科学发展的中心议题。在禁养区内全部拆迁养猪场和在限养区内部分拆迁养猪场是完全必要的,应该坚决执行。但是在执行 过程中,一定要给拆迁户足够的补偿金和拆迁时间。许多老猪场是养猪户多年积蓄的全部家产,有的还有不少债务,如果补偿金不足,他们就难以生存,难以再建新场继续生产。另外养猪生产有它的特殊性,从母猪怀孕、分娩到保育,就算培育猪苗上市也要近6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拆迁困难多、风险大,损失更大。所以给猪场拆迁的宽限期最少都要有6个月以上。

养猪户的责任

妥善解决养猪与环保的矛盾,养猪户责无旁贷,养猪户主要应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重视环保。养猪户首先对猪只食量大、粪便多、粪尿污水cdo浓度高、污染严重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只管养猪不管环保。另外环保是事关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养猪户都应该高度重视。

2.新建猪场要选好场址,搞好设计,控制规模。养猪生产是一个长期产业,而且基础建设投资大,不可能经常搬迁,所以对新建猪场,选好场址至关重要,最好选在适养区。如果当地还没有划定畜牧饲养区域,选址时应自觉远离(5公里以上)禁养区域,另外选址时不能只跟村镇一级联系,一定要得到县级以上规划部门的同意。有些猪场只跟村镇打交道,猪场建起来了,县级有关部门又因为规划、环保等理由要求停建或拆除,这些都是沉痛的教训。

猪场近距离(3公里之内)应有足够农业生产区,以便接纳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的产物,这是选择场址的重要因素。

环保工程的设计、建设要与猪场的设计、建设同步进行。对环保工程首先要搞好设计,要聘请有猪场粪尿污水处理经验的设计人员设计。有些猪场选择的设计单位名声很大,但从来没有做过猪场环保工程设计,结果做出的设计很不合理,达不到环保要求,浪费了金钱和时间。(见表2)

这些处理工艺简单、成熟,运行可靠而且运行费用低。

养猪场日常工作计划篇(10)

认真贯彻农业部和省、市防治动物疫病指挥部精神,紧紧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狂犬病等防控工作重点,全面落实“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动物防疫24字方针,狠抓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管等工作环节,科学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确保畜产品供应、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成绩。

二、总体目标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实施强制免疫。群体免疫密度规模场常年维持在100%以上,散养户维持在95%以上,狂犬病免疫密度在85%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70%以上。在免疫的同时,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对猪、牛、羊加挂免疫标识,并上传免疫信息,养殖环节耳标佩戴率要求在95%以上,进入流通环节的生猪耳标佩戴率要求达到100%,防疫信息上传率达95%以上。

三、工作要求

1、落实防疫职责,确保保障到位。各地要充分认清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地方各级政府对防疫工作总负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的防疫工作责任制,组织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动物防疫队伍,落实具体免疫操作人员,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强制免疫“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强制免疫所需的疫苗、器材、监测、“购买服务”等的物资经费和工作经费,保证免疫密度。各有关部门要依法配合做好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实施工作。

2、细化实施方案,确保完成任务。各地要按照免疫计划实施方案和任务指标,结合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按照区指挥部要求及时组织春、秋季集中免疫和落实夏、冬防疫攻坚战行动。同时,制定每月的“免疫周”和“免疫日”,及时对散养畜禽进行集中补免,确保“应免尽免,不留空档”。要继续加强对犬类狂犬病的免疫力度,组织人员,落实资金和措施。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水平。各地要切实做好村级防疫员免疫技术培训,要求操作规范,疫苗使用正确,免疫剂量合理,应激处置规范。免疫时要按规定更换注射针头,做好各项消毒工作,挂好免疫标识,防止人为传播疫情。对养殖户畜禽存栏、出栏及免疫等情况要有详细记录,特别要做好免疫用疫苗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批号记录,免疫家畜“二维码”标识佩戴,并开展免疫信息采集和上传,做到信息、记录与标识相符。

4、加强疫苗监管,确保免疫到位。各地要切实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政策性疫苗的管理、运输、保存和发放工作,保证疫苗质量。要进一步完善疫苗领用台帐和定期盘点制度,确保疫苗管理和档案记录规范。严禁养殖场户从其他渠道私自调用或转让政策性疫苗。

5、加强抗体监测,确保免疫质量。区防指办将对所有镇、街道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对区级疫情监测点(由区畜牧兽医局确定)常年开展跟踪监测。在春、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将开展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的集中监测和评估,要求各地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对免疫效果达不到要求的,要严格按照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的要求,及时调查分析原因,并实施加强免疫,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坚决杜绝饲养场(户)只领苗不免疫现象。

6、加强免疫监管,强化督促检查。各地要进一步健全重点动物防疫场所监管责任人制度,督促做好各项免疫措施和防控制度落实。要督促养殖场做好免疫程序备案,依法履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义务,做好强制免疫工作。区防指办将在每季度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评估,掌握免疫工作进度,对免疫进展缓慢,特别是免疫密度排名靠后的镇、街道和免疫空白饲养场,下达整改通知,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三、免疫方案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规模养殖场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家禽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禽实施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免疫程序如下:

(1)肉禽免疫。7—10日龄时进行首免,饲养期超过60日龄的肉禽必须在首免后2—3周加强免疫一次。

(2)种鸡、蛋鸡免疫。7—14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3)种鸭、种鹅、蛋鸭、蛋鹅免疫。14—21日龄时进行首免,首免后3—4周进行第一次加强免疫,开产前必须进行第二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免疫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一次。

(4)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免疫。根据饲养用途,参考鸡的免疫程序,剂量根据体重进行适当调整。

(5)调运家禽免疫。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或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禽,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2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未到首免日龄的雏鸡除外),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6)紧急免疫。发生疫情时,要对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家禽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的家禽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鸡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产蛋鸡可采用以下程序和疫苗:首免使用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免疫,二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产蛋前再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和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4株)同时免疫,水禽仍使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Re—5株),禁止使用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5、H9)替代单苗免疫。

鸽子、鹌鹑等其他禽类参考鸡的免疫。

(二)口蹄疫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鹿进行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家畜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家畜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口蹄疫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家畜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家畜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月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仔猪、羔羊在28—35日龄时进行首免,犊牛一般在90日龄时进行首免,免疫剂量分别是成年猪、羊、牛的一半,所有家畜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奶牛免疫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强化营养供应,及时、正确应对应激反应。

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调出省境的屠宰用家畜,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3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未按要求进行强化免疫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猪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或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牛、羊、鹿使用口蹄疫O型—亚洲Ⅰ型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奶牛还需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

(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镇、街道散养场、户所有猪实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强制免疫,区级规模猪场要逐步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场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商品仔猪断奶后进行首免,如使用灭活苗首免的,必须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使用活疫苗的,可在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种猪在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则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部健康生猪使用活疫苗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生猪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种公猪使用灭活疫苗。使用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养殖场(户)可自行选择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进行免疫,首次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场(户)要求一年内有使用过普通猪蓝耳病活疫苗的基础。

(四)猪瘟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所有猪实施猪瘟强制免疫,规模饲养场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应免生猪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存栏生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防止猪瘟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规模饲养生猪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针,有条件的地方可参照规模饲养生猪实施程序免疫。

仔猪在25日龄左右进行首免,也可根据乳猪的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首免后4—6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也可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使用政府招标专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免疫。

(五)狂犬病免疫方案

1、总体要求

对犬实施狂犬病强制免疫,免疫密度维持在85%以上,防止狂犬病疫情发生。

2、免疫程序

对新生幼犬3月龄时进行首免,12月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年春季用疫苗加强免疫1次,秋季补免。

发生疫情时,要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的所有健康犬猫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月内已免疫到位的犬猫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3、疫苗使用

上一篇: 社区消防安全论文 下一篇: 农村低保动态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