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4:38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1)

主管单位:浙江省商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宁波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565

国内刊号:33-1303/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2)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多种变化,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形成了两种组织管理模式,即以“总行一分行一支行”为代表的直线职能制(国有商业银行),扁平式的管理模式(新兴商业银行),理论界一般认为 :直线职能制属于授权管理 (empower management),超越授权范围,下属则不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权利的集中和控制。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属于赋权管理(endow with power management)下属有较大的决策空问,这种模式有利于创新业 务的开展 。两种组织结构谁优谁劣,至今理论界尚无定论。当然在具体 的实践 中,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 逐步推 开了组织机构扁平式化管 理的改革试 点工作(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厦门市分行等)。笔者认为,选择何种组织模式,要根据各家商业银行的具体行情来定,问题的关键在于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岗位匹配问题,本文拟就信息时代,商业银行岗位的优化匹配问题作些分析和探讨。

1 信息时代: 现代 商业银行岗位配置的客观要求

商业银行发展为知识密集型 企业 组织是 21世纪国际金融业务竞争的必然趋势 。它反映了在知识 经济 时代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应该成为知识型中、高级人才,这种要求的挑战性在于要求商业银行要富有生气、充满创造性 ,突破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工作实质发生了改变,他们是信息时代 的知识型工作者,当前的工作与信息时代前 的传统工作相 比较发生 了以下质的变化,见图 1:

工作实质的变化,要求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发生相应 的改变 ,除了传统的存 、贷款和结算业务,有很多新的业务在衍生 ,如 :网上金融业务、手机银行、信息咨询 、理财服务 、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等。所有这些变化,要求 商业银行 的岗位设 置作相应 调整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聘任制,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人事管理格局 ,合理配置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 ,以达到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工作效能最大化 。笔 者认 为,在信息时代 ,无论是“因岗设人”还是“因人设 岗”都是不 科学 的。科学合理的方案是岗位匹配,岗位匹配是一个系统,“员工素质与岗位、岗位与管理、岗位与政策、岗位与技能”匹配是双向的、相互作用 的岗位匹配管理 系统。见图 2:

2 信息时代:现代商 业银行岗位匹配的基本内容

信息时代下的岗位匹配为商业银行的人事管理注入了新的内容,首先是按照劳动分配 岗位(按照岗位分配劳动),使岗位与员工的素质、专业技能相匹配;其次是岗位与报酬相 匹配 ,使员工的才能与报酬 、员工的劳动与报酬相匹配 ;第三是岗位与管理政策相匹配 ,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基本平台;第四是商业银行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技术指导、决策能力等与领导岗位相匹配。

2.1 岗位与素质相匹配 :商业银 行的岗位不同,对员工的智力、经验、技能、身体条件等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种复杂程度不一、 精度要求不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同。譬如:关键岗位与普通岗位有 明显的差异;领导岗位与一般 岗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因此不同岗位需要相应的员工素质与之对应、匹配。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万能员工”已不复存在,信息化加快加快了个要素的动态化。所以商业银行的岗位设置是动态的,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金融业务,员工只要高中毕业、甚至是高小毕业外加短期 的业务培训就足以应付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而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多数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大大提高,必须是大专、本科学历,特殊技术岗位甚至要求必须是硕士、博士才能胜任。岗位与岗位的技术要求是配套的,确定岗位时必须明确岗位的技术要求,岗位既要与专业技术相匹配,又要与员工的素质相匹配。见图 3:

2.2 岗位与报酬相匹配 :长期 以来 ,商业银行 的报酬大部分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等级工资制度,其中,工龄长短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酬的高低 ,里面有排资论辈的很大成分 ,在薪金构成中,往往素质、能力所 占的权重较小 ,这也是多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历史 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在信息时代,岗位与报酬的匹配有新的内涵标准,从岗位本身来看,岗位差别决定报酬的差别;从员工的角度看 ,员工的素质 、才能高低决定报酬 的差别 。岗位与报酬相匹配实际上是指按照劳动和岗位的不同分配报酬 。但是我们必须消除一个误区,就是简单地把报酬等同于金钱,按劳付酬不等于按劳付钱。

从理论意义上说,报酬是单位给员工 的回报 ,即员工为单位在某一岗位上付出劳动之后,从单位获得 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报酬可根据不同的内涵要求进行划分 ,按照它与 岗位本身的关系,分为内在报酬 (inherent reward)和外在报酬 (external reward)(见图4)。按照它是否与货币相联系,分为精神报酬(spirit reward)和物质报酬(wealth reward)(见图 5)。

从以上图形分析,内在报酬和精神报酬具有一致性,同属于无形报酬 (invisible reward),是员工对 岗位 的胜任感 、成就感、荣誉感和认同感 。在具体 的实践操作 中,往往无形报酬是难以 计算 的,同时其作用也是难 以估量 ,往往能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譬如 :一些岗位虽然有形 报酬不高 ,但 是对其 感兴趣 的员工较多,这就是无形报酬 的巨大吸引力 (hugely attraction)。外在报酬与物质报酬 同属于有形报酬(visible reward),但是它们的范畴不同。物质报酬指货币化 的工 资、补贴 、奖金 、福利 等。而外在报酬还包括地位、荣誉 、晋升、培训 、学习、深造等内容。

在岗位与报酬的匹配中还隐含着一个结构层次上的匹配问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我们将需求层次粗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匹配是员工考虑到岗位的劳动条件、工作 负荷 、艰苦程度等因素所进行的选择;中级 匹配是员工对 岗位的待遇与发展前景的判断;高级 匹配是员工对 岗位的社会地位、行业 的声威等社会评价性的报酬追求。利普西和兰卡斯特 的次优定 理指出:“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时 ,只能在背离帕累托最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寻求 较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被叫做‘次优’(lipsey and lancaster)”。因此,当员工 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与之匹配报酬的次优选择(lipsey and lancaster selection)。

2.3 岗位与职称相匹配:从知识经 济角度分析, 现代 商业银行是知识密集型的 企业 组织,突 出表现是从业人员多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分子,因此规范严格的职称 系列应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但遗憾 的是多年来,在 金融 体制改革进程中,金融领域的职称评定缺乏行业标准,各自为政,评审程序不规范,有的甚至与职位头衔挂钩,高级 经济 师不会写行业预测分析报告、高级 会计 师看不懂资产负债表、会计师不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经济师不能做经济信息咨询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剧烈的业务竞争中,产生了一种误区,即“能做好具体业务就是好手,能拉进存款就是好汉”,职称概念逐步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淡出,似乎仅仅是一种荣誉,对各类职称人员并未赋 于相应 的职责和任务,与个人新酬关系不大。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为了应对新时期的竞争 ,推进新业务的 发展 ,又不得不花费高额成本购买信息、软件、向外聘请专家 、教授进行职工培训,实际是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承担 的份 内工作向外转包,人为加大了支出成本。从下表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中职 以上人员占职工的比例在 30%左右,就是 中国 农业银行也接近2o,说明这些人员并没有完全承担新业务和知识技能开发的培训任务。笔者认 为,商业银行 岗位 与职称相匹配、职称与报酬相匹配是现代信息社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2.4 岗位与绩效相匹配:在这个匹配的子系统中岗位是指岗位的难度及明确性。岗位难度强调 岗位是否具有挑战性,岗位是否需要员工的努力才能胜任,岗位是否需要员工不 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岗位不是员工唾手可得的“桃子”,而是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苹果”,也就是说岗位是否具有挑战性。

如果员工不学习、不努力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说明岗位设置不具有挑战性;相反,如果员工通过发奋努力,仍不能完成工作目标,说明岗位设置不具有 科学 性。岗位设置难度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 岗位与 内在报酬相匹配,实现员工 的自我成就感、满足感和职业责任感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商业银行能够设计出大量的有挑战性的岗位,如 :金融风险的安全 防范技术 、金融衍生 业务的设计 与开发、银行 网络 资源的系统 维护、网上交易防骗、防假技术等等 ,以上种种都是对现代商业银行岗位设置提出的新课题。

岗位的明确性突出表现为岗位具体、明确的职责范 围,岗位不仅要有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要有明确的规定,譬如:工作负荷、工作数量、完成时限等,同时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有质的要求,譬如:工作质量、岗位职责要求、履行职责的范围等。

2.5 岗位与管理相匹配:商业银行 的人事管理不仅涉及人力资源本身,而且涉及岗位,是岗位与管理模式、岗位与管理政策的有机结合体。岗位与管理模式相匹配是指商业银行设置岗位时必须 考虑到岗位的管理模式,行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不仅要负责设置岗位,分派任务,而且要对下属岗位进行指导,传授技能,使员工熟悉岗位、适应岗位、胜任岗位。商业银行虽然是一个经 营整体,但是不同的业务 流程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模式,所以在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岗位应该实行模块化管理。岗位与管理政策相匹配是指岗位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策相匹配 ,如果没有合理 的管理 匹配政策,其岗位将失色(lose colour)。

所以,商业银行的分配政策、保障政策、继续 教育 政策、福利政策等直接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而员工对商业银行 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直接涉及商业银行能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岗位匹配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政策是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优化的要务之一。见图 6: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多种变化,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形成了两种组织管理模式,即以“总行一分行一支行”为代表的直线职能制(国有商业银行),扁平式的管理模式(新兴商业银行),理论界一般认为 :直线职能制属于授权管理 (empower management),超越授权范围,下属则不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权利的集中和控制。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属于赋权管理(endow with power management)下属有较大的决策空问,这种模式有利于创新业 务的开展 。两种组织结构谁优谁劣,至今理论界尚无定论。当然在具体 的实践 中,四大 国有商业银行 逐步推 开了组织机构扁平式化管 理的改革试 点工作(如: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厦门市分行等)。笔者认为,选择何种组织模式,要根据各家商业银行的具体行情来定,问题的关键在于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岗位匹配问题,本文拟就信息时代,商业银行岗位的优化匹配问题作些分析和探讨。

1 信息时代: 现代 商业银行岗位配置的客观要求

商业银行发展为知识密集型 企业 组织是 21世纪国际金融业务竞争的必然趋势 。它反映了在知识 经济 时代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应该成为知识型中、高级人才,这种要求的挑战性在于要求商业银行要富有生气、充满创造性 ,突破原有的组织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工作实质发生了改变,他们是信息时代 的知识型工作者,当前的工作与信息时代前 的传统工作相 比较发生 了以下质的变化,见图 1:

工作实质的变化,要求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发生相应 的改变 ,除了传统的存 、贷款和结算业务,有很多新的业务在衍生 ,如 :网上金融业务、手机银行、信息咨询 、理财服务 、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等。所有这些变化,要求 商业银行 的岗位设 置作相应 调整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聘任制,目的在于打破旧的人事管理格局 ,合理配置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 ,以达到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工作效能最大化 。笔 者认 为,在信息时代 ,无论是“因岗设人”还是“因人设 岗”都是不 科学 的。科学合理的方案是岗位匹配,岗位匹配是一个系统,“员工素质与岗位、岗位与管理、岗位与政策、岗位与技能”匹配是双向的、相互作用 的岗位匹配管理 系统。见图 2:

2 信息时代:现代商 业银行岗位匹配的基本内容

信息时代下的岗位匹配为商业银行的人事管理注入了新的内容,首先是按照劳动分配 岗位(按照岗位分配劳动),使岗位与员工的素质、专业技能相匹配;其次是岗位与报酬相 匹配 ,使员工的才能与报酬 、员工的劳动与报酬相匹配 ;第三是岗位与管理政策相匹配 ,为员工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基本平台;第四是商业银行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技术指导、决策能力等与领导岗位相匹配。

2.1 岗位与素质相匹配 :商业银 行的岗位不同,对员工的智力、经验、技能、身体条件等要求不同;不同的工种复杂程度不一、 精度要求不同,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不同。譬如:关键岗位与普通岗位有 明显的差异;领导岗位与一般 岗位有不同的素质要求,因此不同岗位需要相应的员工素质与之对应、匹配。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分工越来越精细,“万能员工”已不复存在,信息化加快加快了个要素的动态化。所以商业银行的岗位设置是动态的,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金融业务,员工只要高中毕业、甚至是高小毕业外加短期 的业务培训就足以应付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而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多数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大大提高,必须是大专、本科学历,特殊技术岗位甚至要求必须是硕士、博士才能胜任。岗位与岗位的技术要求是配套的,确定岗位时必须明确岗位的技术要求,岗位既要与专业技术相匹配,又要与员工的素质相匹配。见图 3:

2.2 岗位与报酬相匹配 :长期 以来 ,商业银行 的报酬大部分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等级工资制度,其中,工龄长短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报酬的高低 ,里面有排资论辈的很大成分 ,在薪金构成中,往往素质、能力所 占的权重较小 ,这也是多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历史 包袱沉重的主要原因。在信息时代,岗位与报酬的匹配有新的内涵标准,从岗位本身来看,岗位差别决定报酬的差别;从员工的角度看 ,员工的素质 、才能高低决定报酬 的差别 。岗位与报酬相匹配实际上是指按照劳动和岗位的不同分配报酬 。但是我们必须消除一个误区,就是简单地把报酬等同于金钱,按劳付酬不等于按劳付钱。

从理论意义上说,报酬是单位给员工 的回报 ,即员工为单位在某一岗位上付出劳动之后,从单位获得 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报酬可根据不同的内涵要求进行划分 ,按照它与 岗位本身的关系,分为内在报酬 (inherent reward)和外在报酬 (external reward)(见图4)。按照它是否与货币相联系,分为精神报酬(spirit reward)和物质报酬(wealth reward)(见图 5)。

从以上图形分析,内在报酬和精神报酬具有一致性,同属于无形报酬 (invisible reward),是员工对 岗位 的胜任感 、成就感、荣誉感和认同感 。在具体 的实践操作 中,往往无形报酬是难以 计算 的,同时其作用也是难 以估量 ,往往能释放 出巨大的能量。譬如 :一些岗位虽然有形 报酬不高 ,但 是对其 感兴趣 的员工较多,这就是无形报酬 的巨大吸引力 (hugely attraction)。外在报酬与物质报酬 同属于有形报酬(visible reward),但是它们的范畴不同。物质报酬指货币化 的工 资、补贴 、奖金 、福利 等。而外在报酬还包括地位、荣誉 、晋升、培训 、学习、深造等内容。

在岗位与报酬的匹配中还隐含着一个结构层次上的匹配问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我们将需求层次粗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匹配是员工考虑到岗位的劳动条件、工作 负荷 、艰苦程度等因素所进行的选择;中级 匹配是员工对 岗位的待遇与发展前景的判断;高级 匹配是员工对 岗位的社会地位、行业 的声威等社会评价性的报酬追求。利普西和兰卡斯特 的次优定 理指出:“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时 ,只能在背离帕累托最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寻求 较佳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被叫做‘次优’(lipsey and lancaster)”。因此,当员工 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与之匹配报酬的次优选择(lipsey and lancaster selection)。

2.3 岗位与职称相匹配:从知识经 济角度分析, 现代 商业银行是知识密集型的 企业 组织,突 出表现是从业人员多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分子,因此规范严格的职称 系列应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但遗憾 的是多年来,在 金融 体制改革进程中,金融领域的职称评定缺乏行业标准,各自为政,评审程序不规范,有的甚至与职位头衔挂钩,高级 经济 师不会写行业预测分析报告、高级 会计 师看不懂资产负债表、会计师不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经济师不能做经济信息咨询的大有人在。特别是在剧烈的业务竞争中,产生了一种误区,即“能做好具体业务就是好手,能拉进存款就是好汉”,职称概念逐步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淡出,似乎仅仅是一种荣誉,对各类职称人员并未赋 于相应 的职责和任务,与个人新酬关系不大。另一方面各家银行为了应对新时期的竞争 ,推进新业务的 发展 ,又不得不花费高额成本购买信息、软件、向外聘请专家 、教授进行职工培训,实际是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承担 的份 内工作向外转包,人为加大了支出成本。从下表的有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中职 以上人员占职工的比例在 30%左右,就是 中国 农业银行也接近2o,说明这些人员并没有完全承担新业务和知识技能开发的培训任务。笔者认 为,商业银行 岗位 与职称相匹配、职称与报酬相匹配是现代信息社会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2.4 岗位与绩效相匹配:在这个匹配的子系统中岗位是指岗位的难度及明确性。岗位难度强调 岗位是否具有挑战性,岗位是否需要员工的努力才能胜任,岗位是否需要员工不 断学习才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岗位不是员工唾手可得的“桃子”,而是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的“苹果”,也就是说岗位是否具有挑战性。

如果员工不学习、不努力就可以胜任的工作,说明岗位设置不具有挑战性;相反,如果员工通过发奋努力,仍不能完成工作目标,说明岗位设置不具有 科学 性。岗位设置难度在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 岗位与 内在报酬相匹配,实现员工 的自我成就感、满足感和职业责任感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商业银行能够设计出大量的有挑战性的岗位,如 :金融风险的安全 防范技术 、金融衍生 业务的设计 与开发、银行 网络 资源的系统 维护、网上交易防骗、防假技术等等 ,以上种种都是对现代商业银行岗位设置提出的新课题。

岗位的明确性突出表现为岗位具体、明确的职责范 围,岗位不仅要有质的规定,还要有量的要求。每个岗位的工作量要有明确的规定,譬如:工作负荷、工作数量、完成时限等,同时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有质的要求,譬如:工作质量、岗位职责要求、履行职责的范围等。

2.5 岗位与管理相匹配:商业银行 的人事管理不仅涉及人力资源本身,而且涉及岗位,是岗位与管理模式、岗位与管理政策的有机结合体。岗位与管理模式相匹配是指商业银行设置岗位时必须 考虑到岗位的管理模式,行领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不仅要负责设置岗位,分派任务,而且要对下属岗位进行指导,传授技能,使员工熟悉岗位、适应岗位、胜任岗位。商业银行虽然是一个经 营整体,但是不同的业务 流程和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各部门有不同的工作模式,所以在相对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岗位应该实行模块化管理。岗位与管理政策相匹配是指岗位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政策相匹配 ,如果没有合理 的管理 匹配政策,其岗位将失色(lose colour)。

所以,商业银行的分配政策、保障政策、继续 教育 政策、福利政策等直接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而员工对商业银行 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直接涉及商业银行能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根本性问题。笔者认为,完善岗位匹配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政策是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优化的要务之一。见图 6: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4)

在新中国初期和完全进入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个机构似乎自然地存在,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和议论。然而,改革开放后,从商品经济因素渗入到商品经济格局展开、形成,管理体制也在改革中呈现新的格局,人们不断地感到工商行政管理名称与这个机构的任务和所承担的管理内容不相吻合,字面上与传统的工业、商业等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相似,直至与国内外通行的MBA即“工商管理”相近乃至相同,于是,得出工商行政管理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与市场经济的“工商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相混同。还有人认为其名称含义不清,究竟是管工业还是管商业?工商合一管理是管工业和商业的哪些方面等。进而,有了关于这个名称乃至机构、职能甚至发展前途以及要不要更改名称的讨论。

机构调整和名称更改有多种选择,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常发生,自有其规律。但上述讨论所及已不只是一个名称问题。作为一个历史中产生的名称连同其所代表的机构,历经两种经济体制。在新中’国历史上持续半个多世纪(实际上这样的机构已经不多)。并发挥着重大作用,应当不是偶然的。研究名称背后的必然性是工商行政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当前现实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历史和国情特色与国际惯例的关系、名与实的关系、约定俗成与含义特定的问题等。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原因和规律,我们应当探究事物背后的真正原因和本质。“工商行政管理”名称和机构的产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特殊条件下应急而生还是内含某种未揭示的道理?其演变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不仅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制度的生成环境、生存空间和发展前途,而且涉及科学研究态度和方法问题。

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名称的来历、原由、必然性等,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演变作一些探究,以揭示工商行政管理内在规律,尽当代人义务,对前人尊重,向历史负责。

(一)工商行政管理不是工业和商业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名称中含有“工”和“商”,但并不意味着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对工业和商业的管理,这基本上是共识。原因有两个:第一、工业管理和商业管理都有专门的工业部和商业部负责(至少改革开放前如此)。属于行业主管部门。第二、工商行政管理所涉及的经济主体和产业不限于工业和商业,还涉及农林牧副渔各业及交通、服务、金融、电信等其他行业和产业。

(二)工商行政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监督性管理

首先,相对于传统的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对工业、商业、服务业等某一行业的管理来说,工商行政管理是综合性管理。它不是对单一行业的管理,而是对任何行业所涉及的商品交换行为与关系的管理。这种行为和关系会涉及到任何行业,而且常常是跨行业的。其次,行业部门的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进行组织以促进发展的业务性管理,工商行政管理是对各行业内的经济组织开展业务活动过程所发生的商品交换及其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

(三)工商行政管理始终致力于私人经济或商品经济的管理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成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很大程度上是应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时期,整饬资本主义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前身是1949年10月设置于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下的中央私营企业局和中央外资企业局。1952年10月,政务院决定将这两个局合并,更名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从经济结构看。当时私营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约63%:私营商业在全国商业批发额中约占76%。私营零售额约占83%。工商行政管理建制形成后,直到改革开放前,其基本职责包括集市贸易管理、个体商贩管理、企业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合同管理、广告管理、打击投机倒把等违法活动,都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直接相关。

(四)工商行政管理是市场监督管理

伴随改革开放,工商行政管理对商品经济由抑制性管理转向支持性管理,职能定位进入“综合性经济行政管理”进而“经济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阶段。至199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职能配制、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简称“三定方案”)第二条主要职责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是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最终明确为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2008年7月国务院的新“三定方案”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仍坚持这样的定位。这意味着:“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市场监督管理”。

(五)市场经济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本质回归

“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市场监督管理”,这不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及其名称的否定,也不是基于时事强加给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恰恰相反,从内在逻辑上。市场监督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这个名称的题中应有之意:从外在表现上,市场监督管理是工商行政管理伴随历史发展而演变和表现出来的必然结果,这二者是内在的统一。这种统一实质上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而使这种统一得以显现的则是3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

如前所述,工商行政管理不是工业和商业管理,而是一种综合监督管理。这里的所谓“工商”,首先相对于传统的农村农业的自然经济,是以城镇为代表的“工商经济”;其次,“工商”代表各个行业和产业,代表行业和产业之间的关系,一种横向关系。这恰是工商行政管理与依条条进行纵向组织管理的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的不同之处。而行业和产业之间的横向关系是什么关系呢?只能是交换关系。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关系显然就是市场关系。所以,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市场监督管理。

前人用“工商”代替“市场”、用“行政管理”代替“监督管理”,不仅是有道理可讲的,而且是一种智慧。因为,在当时的形势和条件下,是不可能正面地承认和接受“市场”的,更不准备走市场经济之路。在不可抗拒的政治路线与不可回避的客观规律与历史趋势面前,前人作出了在夹缝中谋求科学空间的智慧抉择――“工商行政管理”。

必须看到,工商行政管理之回归市场监督管理,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没有这样内在的经济潜流的涌动和思想认识的解放,这种回归是不可能显现的。这种回归的渐进过程可从改革开放前后工商行政管理职责的演变中得到答案,

由此可见,近乎冥冥之中,前人已将某种逻辑预设

于“工商行政管理”名称之中,后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将这层内幕徐徐拉开,最终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实现了归宿。“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重温这句老话,对于认识与分析工商行政管理及其历史仍具有强大的武器力量。

二、改革开放三十年工商行政管理历史分析

(一)30年工商行政管理的成长历程

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历史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通过历史分期,可以看出工商行政管理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走向与发展状态。本文秉承前述市场监督管理这一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和主线,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91年,为市场培育阶段。这一阶段从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恢复和职能转变开始,围绕工作重点的转移,调整和放宽经济政策,扶持个体经济、集市贸易和企业改革,促进商品经济发展。1993年中央领导讲话说:工商行政管理在培育市场和市场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并称集贸市场是中国市场经济的摇篮,中国的市场经济就是从那里开始的。这段话充分记录了工商行政管理这一阶段的职能特点。培育市场是工商行政管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现实选择,既发挥了优势,完成培育市场的历史使命,又为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1992年-2001年,为市场监督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市场发育,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适时地转向市场监督。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进程的客观要求。其标志性事件最主要的是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市场监督管理地位的论述:“改善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相应地。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三定”方案((1994)4号)指出:工商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是:“完善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行政执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商行政管理新机制。”实践中。强调监督就是对市场最好的培育。期间,完成了集贸市场的“办管脱钩”。

第三阶段:2001年到现在,为市场规范阶段。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国内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条件:另一方面,意味着融入国际潮流后将进一步规范国内市场运行机制和规则。“规范”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调。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管理制度全面走向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规范化时期。2001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将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作为“十五”期间的重点工作。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则是政府行政管理与执法全面进入规范化的标志。工商行政管理在此期间系统推出包括“经济户口管理”、“互联审批”、“首办负责制”、“企业信用监管”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工商行政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从培育市场、监管市场到规范市场,工商行政管理的市场监管体制经历了培育促进、监管治理、规范执法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务实创新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工商行政管理在历史与现实、国情与世界潮流面前高超的能力、水平和境界:反映了从“三个有利于”到“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历程。三十年,工商行政管理走出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的成功之路。

(二)30年工商行政管理的成就与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工商行政管理在实践上的最大成就是明确了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定位:理论上最大的成就是揭示了“工商行政管理就是市场监督管理”。从而。完成了这二者在逻辑与历史上的统一,也用实践诠释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史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史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自身得到了锻炼、成长和发展。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成就。

而工商行政管理的贡献是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对外界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这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无论从改革破冰,到促进发展,还是维护秩序,工商行政管理都表现了锐意进取、勇往直前和坚不可摧的精神风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概括起来,表现在五大方面:

第一、在监管市场、打击违法、维护秩序方面。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堪当重任;

第二、在培育市场、市场体系和市场经济,建立新秩序方面,一马当先,功不可没;

第三、在维权执法,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塑造市场主体方面,坚定有力,功劳卓著;

第四、在制度创新,规范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独具特色,不可或缺;

第五、在探索市场监督管理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的市场监管体制与模式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30年工商行政管理的经验与教训

回顾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联系其产生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成功原因,与处于同一变迁时代的组织群落相比较,如下精神理念和管理艺术反映着工商行政管理的某些特质,可堪发扬光大。

1、潮头意识和进取精神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从产生时起就与商品经济和市场活动结缘,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前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身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具有更鲜明的前卫意识。在改革开放过程的各个阶段和重大转折点,工商行政管理始终能站在时代的潮头,对处于市场经济力量和发展动向感觉敏锐:对改革开放政策领悟快。认识深;对发展和创新敢于支持、倍加爱护。这使它融入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浪潮,融入企业改革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潮流。它的思想观念开放,政策引导对头,管理措施得法,指导服务有效、受欢迎。这是工商行政管理成功培育市场的重要原因。

2、充分利用和发挥政策工具的作用

政策是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计划经济时代。政策作为唯一的管理工具包揽一切,是不正常的;改革开放后,政策与法律作为主要的管理手段相互倚重,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往往表现为对法律制定与执行的指导。三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法律建立健全的过程,在此期间,法律的制定、配套、更新、细化、效力等方面难免存在空隙和瑕疵。政策的补救和协调作用不可低估。工商行政管理作为行政执法机关,面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会和掌握了在法治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的艺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大量关系旧体制突破、新制度创新,关系改革措施推进、改革目标实现,关系社会经济秩序转换、过渡和维护的事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运用政策工具进行处理,产生了实效。

3、勇挑重担、乐于探索和敢于奉献的组织文化

“有为与有位”的关系是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领导干部常讲并乐于探讨的话题。有的提出“二甘”精神(即“甘

当苦力、甘当主力”)作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组织文化,这确实反映着工商行政管理的追求和价值观。由于潮头地位和意识,也由于管理机关的性质和管理对象与领域的特点,工商行政管理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急国家所急,急民族所急。急公众利益所急的精神,勇于探索、乐于挑战、肯于吃苦、敢于奉献。在重大改革、重大事件、重大政策面前,无数危机关头,无数特殊使命。无数陌生工作,无数法律、政策、体制的空白之点,无数繁重棘手的问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挺身而出,毅然承当,一举攻克。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组织文化,也成为一种力量。可以说,工商行政管理立足、存在的每一天、发展前进的每一步都是干出来的。在工商行政管理所谋求的“有为”与“有位”之间,有很大的空间是用艰苦努力来填充的。

4、善于利用法律手段的科学监管方法

监管和执法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来说相当于手心和手背。这使它的法制意识觉醒较早。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就制定了诸如《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规。改革开放后,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起步早、进步快。到1984年底,国家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已达96件。而今,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的背后矗立着诸如公司法、竞争法、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种行政法等重要法律规范,成为市场经济的法律支柱和市场监管的坚强后盾。工商行政管理公务员成为相关法律领域的专家。具有权威性的话语权。甚至有人提出建立独立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部门。正是将监管建树在法治理念和法律基础上,工商行政管理才在机构体制改革的几多变迁中立于不败之地。

5、“两手抓、两手硬”的管理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始终强调和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策方针。两手的含义,一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一是法制和打击经济犯罪。工商行政管理从配合发展到独立监管,充分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首先,作为“两手”中的后一手,工商行政管理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原则不退让;同时,在监管内部也坚持两手抓。叫作“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即在监管中把握政策,为宏观经济发展服务。将“两手抓”的思想通过发展与监管的关系内化于市场监管工作之中,是工商行政管理发挥管理艺术的出色表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只有经验没有教训。教训,是经验总结和经验认识的深化。笔者不揣浅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工商行政管理的最大教训是经验未能坚持到底和经验未得及时升华。代表性的。收费和“管办脱钩”的迟疑不决。是曾经的“潮头”意识、进取精神淡化乃至遗失的表现:而在“打把条例”与竞争执法之间首鼠两端,未能别开生面,是曾经的“科学法制监管”和“驾驭政策与法律”的理念和艺术的暗淡。由此导致我们始终未能从体制和制度上根本体现和保证1993、1994年提出的“市场监督管理”目标和“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地位。至中央提出“大部门体制”的改革部署,显示我们改革举措的踯躅不前而贻误时机。教训就在于我们囿于经验,未能将经验进一步上升为科学政策。如果我们由此进一步探究,应该感到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研究长期削弱、淡薄的深刻教训。

三、面临挑战与机遇的工商行政管理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04-03

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资配置是否合理,也是体现教育是否公平的主要依据。师资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决定着教育产品的质量。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有力保障。目前,宁夏自治区正倾力打造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能源化工业及大学生创业园“四中心一园区”的共享实训基地。即使宁夏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而教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力量。

宁夏高职教育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新增专业教师工作量过大,师生比例不协调,师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及学缘结构①不合理,校企师资比例严重失调,外聘教师的聘用及管理制度需要健全和规范,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及轮培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

宁夏高职师资基本状况

(一)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由于扩招致使宁夏各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受人事编制的限制,教师的增长速度远远滞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不仅使师生比远远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合理范围,而且比例失调严重。2009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夏工商学院)各类教师及在校学生统计结果显示,专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50,专兼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45,所有授课教师(含公共基础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3,以上数据显示宁夏工商学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同样的情况在宁夏其他高职院校也存在。

笔者认为,解决宁夏各高职院校师资短缺的途径不外乎三个:首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即积极聘请企业、行业一线技术能手到校授课。同时,做好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师资共享工作,还要有选择地从本科院校中聘请一部分专家教授,甚至优秀的在读研究生补充到教学团队中来。其次,有针对性地为新增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引进专业核心课教师作为专业团队建设的基石。最后,通过实施转岗,实现校内潜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即将一些非教学岗位的具有一定学历的年轻教职工转岗到教学岗位上来,这样,既避免了行政岗位的臃肿,又缓解了教师不足的压力。

(二)实训教师技能亟待提高

教师数量不足可以通过聘用校外兼课教师补充,但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却严重制约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就教师教学的实践能力水平,笔者展开了广泛的调查。在回答“实训师资队伍是否满足现有需求”时,57.3%的被访教师选择不满足;而同样的问题,各学院领导57.1%的人选择满足。教师更多地从实际教学能力去考虑,而领导可能只是从数量上去分析。不过,学生的回答更能说明教师队伍的现状。在问到“您认为专业课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时,51.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职业素养高且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34.2%的学生认为教师理论水平高,但缺乏实训指导能力,认为教师理论水平低,但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只占7.9%。这些数据足以警醒每位管理者应将教师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三)教师工作压力过大

教师数量上的严重不足使各系部在教师安排上显得捉襟见肘。

首先,教师授课科目过多。教师一个学期上2门课是普遍现象,讲3门课也不足为奇,而一些新增专业的任课教师一个学期带4~5门课。宁夏工商学院2007~2009年三年期间教师的授课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人力资源管理和会展策划等新增专业所在的旅游管理系教师的负担更重,一个学期上3~5门课的教师分别占30.2%、11.5%、2.2%。传统的商经类专业教师的授课比较集中,带1门或2门课的教师占91.6%,而带3门、4门课的教师分别占7.8%和0.6%。

其次,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统计结果显示,除外聘教师的周9.5节外, 宁夏工商学院各类教师的平均周课时为13.3节。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任务更重,除了承担本专业的教学外,还要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任务,除外聘教师周10.4节的工作量外,人均要承担14.2节的工作任务,有的甚至达到18.1节。同样,思政教师更是在超负荷运转,平均周课时为17.3节,最高时达到平均周课时19.2节。

再次,对教师工作量的分段统计更能说明问题。根据宁夏工商学院专职教师周10节课的标准工作量,笔者将工作量分为小于10节,大于等于10节且小于16节和大于等于16节三段,并将第三段中大于等于20节作单独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宁夏工商学院教师整体工作量达标率为79.7%,计算机教师和思政教师更是分别达到了85.2%和97.3%。

最后,对计算机教师承担公共课教学进行统计,如表3所示。统计结果显示,教师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量以大约2节课的速度递增,且第一学期的工作量总比第二学期的工作量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一方面,扩招带来学生数的增加;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相对集中在第一学期开设。这样,计算机教师中约48%的力量将要应对非专业课的教学。其中,近32%的教师是完成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同时,我们也可看出,每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量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建议,计算机基础课可以适当考虑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以减轻教师第一学期的工作压力,同时,可以避免大量外聘教师,既能减轻学校的支出负担和管理难度,也可以保证教学质量。

师资结构不合理

(一)师资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人才群体结构中不同年龄成员的比例及构成状况。一般来说,各级职称人员的平均年龄为助教27岁,讲师32岁,副教授40岁,教授50岁。表4反映出宁夏工商学院各级职称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笔者认为, 宁夏工商学院教师各职称段“老龄化”的情况将随着部分教师的离退休而有所改善。

(二)师资职称结构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6)

“商业贿赂犯罪”一词被人们在两种语境下使用:一种是像当前许多政治文件、新闻报道、日常语言以及一些刑法学者所通常使用的那样,指一切因经营者为买卖商品而采用财物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或者贿赂对方的主管部门或国家工作人员,而构成的行贿犯罪、受贿犯罪,以及居间性的介绍贿赂犯罪。① 被如此理解的“商业贿赂犯罪”,在外延上包含了刑法规定的所有贿赂犯罪罪名,即《刑法》第163条的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第164条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2006年6月29日的《刑法修正案(六) 》已将前罪的犯罪主体和后罪的行为对象扩大到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385、386条的受贿罪,第387条的单位受贿罪,第389、390条的行贿罪,第391条的对单位行贿罪,第392条的介绍贿赂罪,第393条的单位行贿罪。

另一种是像许多刑法学者所理解的那样,仅把《刑法》第163条和第164条规定的贿赂犯罪称为商业贿赂犯罪。有的学者认为,这种理解在刑法理论界是多数说。② 笔者注意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安建同志在2005年1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上所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 (草案) 〉的说明》,也明确用“商业贿赂犯罪”一词指称《刑法》第163条、第164条规定的犯罪。

但是,由于上述两种语境的并存和交织,当前“商业贿赂犯罪”一词的含义是相当含混的。那么,如何评价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上述两种用法呢? 又如何使该词的含义变得清晰起来呢?

(二)刑法视角

一个名词可以在不同意义上使用,而我们使用“商业贿赂犯罪”一词,是作为刑法学者来使用它的,或者说是从刑法学的专业视角来审视商业贿赂犯罪的。这一特定视角,自然会赋予“商业贿赂犯罪”一词以特定含义。上述第一种语境下的商业贿赂犯罪概念,主要是一个事实描述性概念,这样的用法并没有体现刑法学的专业视角,而主要是体现了犯罪学、社会学的专业视角,犯罪学、社会学是事实学而刑法学是规范学;与第一种语境不同,第二种语境下的商业贿赂犯罪概念,虽然不符合社会通常用法,但却体现了刑法学的特定专业视角:在这里,商业贿赂犯罪被视为一个规范评价性概念。尽管笔者未必赞同第二种语境下刑法学者的结论,但却认同这样的规范视角。下面就在这一语境下评说。

任何贿赂行为的当事人之间都是权力寻租与租用的关系,因此任何贿赂行为都是权力异化的表征。权力有公共权力与社会权力之分,所以表征权力异化的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也就有公共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和社会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之分。设若这两类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所能引起的社会道德情感反应相同,那么基于这两类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而构成的贿赂犯罪在所受刑罚处罚上也就相同。而如果其伦理评价和刑罚配置相同,就没有必要在刑法上就基于上述两类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而构成的贿赂犯罪加以分立,只要有统一的贿赂犯罪立法就够了。笔者认为,要达成上述法律模式,贿赂犯罪必须是发生在一个现代化的文明社会,只有在这样的社会里基于两类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而构成的各种贿赂才可能受到同等的否定评价、谴责和惩罚。在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把商业贿赂犯罪作为一个刑法概念来使用,尽管其在日常语言上还是有区分意义和表述意义的。

然而,我们之所以要在我国刑法上引入商业贿赂犯罪一词,正是由于在我国的国情下,公共权力寻租与租用的问题应该与社会权力寻租与租用的问题分开来评价。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期,传统的自然经济伦理及建立于其上的专制政治伦理尚未退潮,而现代的市场经济伦理及建立于其上的民主政治伦理尚未确立,因此表征社会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的贿赂犯罪和表征公共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的贿赂犯罪之间,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不同莫过于两者所引起的社会道德情感反应的不同,或者说,莫过于国民报应欲求的不同。具体说,由于在__农业自然经济基础上形成的“重农抑商”之基本经济政策和“重官轻商”之基本政治伦理的长期影响,传统社会文化心理认为商人是“小人”,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民众对商人的传统印象是“无商不奸”。一个“奸”字在这里浓缩了太多的涵义和情感。总之,由于人们对商人没有多高的伦理期待,所以商人之间无论搞出什么非法勾当,一般都不会超出民众的心理预期,也就不会引起多大的伦理反应。而对公职人员则不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学而优则仕”,民众有着根深蒂固的“清官文化”,社会对清官也寄予了很高的价值期望和伦理期待。国家官吏传统上被视为民之父母,不仅是民众直接的衣食来源,而且是他们的道德标榜。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仅具有诉讼正义意味,更具有道德标榜意味。在这种传统社会文化心态下,官员的贿赂行为是尤其不能为民众的道德情感所容忍的,所以“从严治吏”政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贯的。

作为这一传统社会文化心态之历史遗留的法律反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现在仍然是注重惩罚受贿远甚于行贿,二是对民间贿赂的处刑远轻于官场贿赂。前一方面后文再行探讨。仅就后一方面而言,我们就需要在刑法上引入“商业贿赂犯罪”的概念,以与发生于官场的“公职贿赂犯罪”相对称。民间的“商业贿赂”与官场的“公职贿赂”在中国文化场景中有着完全不同的伦理意蕴和社会意义。如今,在市场伦理刚刚开始培育,政治伦理仍然非常传统的当代中国,作为国民欲求之平均值的刑法,应当对这种现实予以必要体察与尊重,并以此为基础对社会伦理文化发展予以适度引导。罪刑法定主义的刑罚适正性,毕竟是具体社会场景下的刑罚适正性,这是刑法学者观察贿赂犯罪问题的出发点。试问:还有什么概念在指称这一重大区别方面能够比“商业贿赂犯罪”更为妥切和得力呢? 固然,也可以在本文开头第一种语境下使用商业贿赂犯罪一词,但如果那样,就不得不建立另一个概念来指称上述这一具有类型意义的法律区别,而这既是多余的,又是损害商业贿赂犯罪一词之指称意义的。可见,只有把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贿赂犯罪相对称,才能做到在中国国情下对商业贿赂犯罪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予以有机统一,也才能为评价现行刑法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提供一个理论基准。因此,按照笔者的理解,商业贿赂应该是相对于公职贿赂而言,应该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以社会权力寻租与租用为本质而与公共权力寻租与租用并无直接关系的贿赂犯罪。照此理路,应该将《刑法修正案(六) 》第7条规定的受贿犯罪称为“商业受贿罪”,而将第8条规定的行贿犯罪称为“商业行贿罪”。相应地,可以称受贿罪为“公职受贿罪”,称行贿罪为“公职行贿罪”。

当然,随着现代市场伦理在我国的普适化和我国民众刑罚心理的柔化,可以预见,公职受贿罪的最高刑将降低,而商业受贿罪的最高刑不会降低,或者不会比公职受贿罪最高刑下降得更快,因此可以期待那么一天,两种犯罪的最高刑将持平。当此之时,在立法上分立上述两种罪的必要性也就消失了,在刑法上设立统一的贿赂罪即可。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即可这样做, ③而笔者认为这种主张是过于超前的,在经济上尚未形成完备的市场机制,在文化上正处于转型期的现实国情下,仍有在立法上区分商业贿赂犯罪与公职贿赂犯罪的必要。

需要指出,在概念上和立法上区分商业贿赂与公职贿赂,是出于刑法基本原则的要求,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需要,而这并不意味着割裂两类贿赂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两者的内在__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商业贿赂为公职贿赂营造了社会文化环境。市场经济根植于市民社会,公共权力与政治国家密切联系,而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言,“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的活动者”, ④“市民社会这一名称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⑤ 市民社会的文化模式、行为方式必然影响到政治国家的运行方式。在这一意义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在市民社会商业贿赂猖獗的情境之下是无法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的,因为商业贿赂一旦成为市场的潜规则,就意味着在一切权力的运行中,权力寻租与租用的文化———肇始于作为非公共权力的社会经济组织之私权力活动———已经占着支配性地位,起着示范性作用。这种来自于市民社会的、像瘟疫一样的权力文化必然狂飙突进地席卷政治国家领域,成为公职贿赂的社会基因。

另一方面,公职贿赂为商业贿赂扩展了市场活动范围。虽然市民社会在逻辑上决定着国家,但在现实的发生过程中,国家并不是市民社会的简单反映,并对市民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⑥ 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结构的分化,而在社会结构分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类社会组织与经济实体。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社会权力的兴起,使政府将其掌握的原本就应该属于市民社会的权力交还给社会,这导致了社会权力的增强和公共权力的萎缩。在此情况下,公共权力虽然仍旧介入经济领域,但是却退出了微观经济领域,主要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社会权力则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主导力量,这就是所谓政治权力的社会化。在此一过程中,虽然公共权力最终会与社会权力相分离,形成两元化的权力格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公共权力不可避免地要与社会权力相互作用,这就有可能使政治国家中的公职贿赂蔓延到市民社会从而引起更多的商业贿赂,亦即使公权力成为市场交易中的权力资本和寻租对象,从而导致官商勾结,商业贿赂与公职贿赂相互纠缠的复杂情形。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惩治和预防商业贿赂,应该与惩治和预防公职贿赂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而不可偏废。

二、公务问题与行贿问题

(一)公务问题

前文提到,发生于市民社会的、基于社会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的商业贿赂犯罪,和发生于政治国家的、基于公共权力寻租与租用关系的公职贿赂犯罪,在我国传统社会文化心态的持续作用下,至今仍被国民给予不同的道德谴责,这从根本上导致作为国民平均欲求的刑法应该将两者区别对待。如果将这一理念落实到刑事立法上,就必须论及“公务”的概念问题,因为“公务”是一种权力活动。

我国刑法中的“公务”概念主要是通过“国家工作人员”概念表现出来的。根据《刑法》第93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后三类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刑法理论称之为“准国家工作人员”。上述“公务”,都是“依照法律从事”的公务。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大多是行政编制内的人员,但根据2000年4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因而这些人员在特定场合下是“国家工作人员”。这一立法解释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已随着时代的发展日益偏离传统的“身份论”,即国家工作人员日益不同于原来所说的“国家干部”,因为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是“国家干部”;“身份论”逐渐向“公务论”转轨。问题是,既然“国家工作人员”概念涵盖了4种“公务”,那么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协助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从事“公务”时,或者在协助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从事“公务”时,是否也应该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居民委员会以及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的人员从事上述协助活动时,是否也应该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笔者认为,仅从单纯的事理或逻辑上说,回答应是肯定的。但这样解释,国家工作人员概念就被泛化了,也肯定为国家政策所不允,然而否定的意见又注定没有充分有力的理由。这表明,“国家工作人员”这个传统的法律概念在社会转型中或者说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已变得越来越含混。这个概念本是计划经济“大一统”体制下的产物,是身份的象征,可是现在却不得不逐步让位于“公务”概念。将来取代“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务”,不应该只是名词的转换,而应该是现代政制和官制意义上的“公务员”之“公务”。

如果不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那么“公务”概念注定会像“国家工作人员”概念那样含混。比如,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是“公务”,那么在国有企业中依照法律即受委派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从事的是不是“公务”? 在国有企业中依照合同即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从事的是不是“公务”? 那些承包、租赁国有企业的人员从事的是不是“公务”? 如果承认一个,就得承认所有的,那么岂不是导致“公务”概念更加含混了!现在的问题正在于“公务”概念的含混。在国家机关中从事的“公务”,是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这种活动在特定的社会共同体中具有普遍意义,是真正的“公务”;而在行使公共权力中进行权力寻租与租用活动,已如上述,是传统社会文化心理最为痛恨的腐败行为。所以,对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受贿的,应以公职受贿罪论处。而对于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的“公务”,应区分情况对待:只有那些垄断性的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公用企业、管理性事业单位(如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以及政治性极强的人民团体才具有从事“公务”的职能,才行使公共权力;而竞争性的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则一般不从事“公务”,不行使公共权力,只是进行营利性的社会服务。同为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所遵循的宗旨和所遵守的规则是不同的。所以,对前一种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贿的,应以公职受贿罪论处;而对于后一种国有单位中利用职务上便利受贿的人员,则应以商业受贿罪论处。早就有学者指出,国有企业或其工作人员的商业受贿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并非国家的职能活动,因为随着我国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__营权的分离,国家只是拥有对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而不再直接经营国有企业,而商业受贿本身是滥用经营权的一种表现,是违反市场竞争规则的行为,因此将国有企业或其职员在商品购销中的受贿行为按照受贿罪论处是不合适的。⑦《刑法修正案(六) 》第7条规定,对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刑法第385条、第386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以公职受贿罪论处。这一立法规定在立法精神上仍然沿袭了《刑法》第163条第3款原来的规定。笔者认为,这一立法规定缺乏对上述不同情况的区分,因而其立法精神也是值得商榷的。所谓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从事的“公务”,其实只是在该具体社会组织内部意义上才是“公务”,而对于该组织外部来讲只是“私务”,因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务。然而现在有多少国有单位或与国有单位存在利益瓜葛的非国有单位,是以“公务”之名行“私务”之实呢! 所以,对这种人员受贿的,应以商业受贿罪论处。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概念中“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其实所从事的要么是公共权力意义上的真正的公务,要么是社会组织体内部意义上亦即社会权力意义上的管理事务,所以对其没有独立分析的必要。

(二)行贿问题

作为贿赂的基本结构,行贿与受贿是对合性的,但众所周知,我国刑法在立法上历来重惩受贿而轻惩行贿,而这种规范设计的价值观,仍然是我国传统社会文化中从严治吏、从宽御民的思想。这种思想甚至导致了在《刑法修正案(六) 》出台前非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之类人员的受贿行为被刑法忽略掉的现象。在这种传统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意识的影响下,刑法对公职受贿罪规定的最高刑是死刑,对公职行贿罪规定的最高刑是无期徒刑;在商业贿赂犯罪的立法上,商业受贿罪的最高刑是15年有期徒刑,商业行贿罪的最高刑是10年有期徒刑。有的经济学者也从比较意义上指出,国内对行贿者的惩罚要比国外轻得多。一些刑法学者也主张,应对行贿犯罪与受贿犯罪予以同样的刑罚处罚。

笔者认为,从尊重我国传统和贯彻刑罚适正的原则来说,对行贿犯罪的法定最高刑在立法上仍应在相当长时间内稳定维持适当低于受贿犯罪的水平,不能因为需要强调行贿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或者强调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就加重对行贿犯罪的法定刑;但是,从司法实践上严而不厉地打击和惩治行贿犯罪,却是既为传统文化和现实公正所容许,也是与国际反腐败公约的精神相一致的。就是说,我国刑法在行贿犯罪上的问题不在于对行贿犯罪法定刑的立法,而在于对行贿犯罪的过度司法宽容。笔者认为,在司法上严而不厉地打击包括商业行贿犯罪在内的所有行贿犯罪的正当性根据在于:

首先,在逻辑上,行贿行为发生在先,受贿行为发生在后;而在事实上,也是大部分受贿犯罪都是由行贿行为引起的。所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特别强调对行贿的惩治。《公约》第15条“贿赂本国公职人员”罪、第16条“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第18条“影响力交易”罪、第21条“私营部门内的贿赂”罪,均是在规制贿赂犯罪时,先规定__行贿,再规定受贿。这不仅仅是一个表述顺序问题,而是体现了《公约》对待行贿的刑法态度。对于大部分贿赂犯罪来说,行贿者是始作俑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强烈的利益驱动下,一些(业已强大的)市场主体为获得垄断利益,不惜作出‘必要的牺牲’,大肆向公职人员行贿,腐蚀公职人员、挤垮中小竞争者、破坏公平竞争秩序,因此,在《公约》规定的贿赂犯罪中,并未体现出(类似于我国刑法主要针对受贿行为的)重点打击侧面。某种程度上讲,对行贿的打击力度不亚于对受贿的打击力度。”甚至有的国家将行贿称为“积极腐败”而将受贿称为“消极腐败”。⑧ 因此大致而言,加强对行贿犯罪的司法控制,就刑事预防机制来说,就是从源头上控制贿赂犯罪。

其次,现代社会的公民是自治的人,是理性觉醒的人,是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人,他们享有前现代社会成员所没有的广阔的自由空间,但同时也承担着过去的人们所没有的广泛的社会责任。社会文化由于贿赂盛行而腐化,行贿者不仅在客观上大多起着很坏的原因作用,而且在主观上,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更大的可非难性、可谴责性。但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下,这种更大的可非难性、可谴责性应首先考虑通过严而不厉地司法控制来实现,而不应在过度宽容的司法局面下,首先寄望于更严厉的刑罚立法。

注:

① 童德华:《完善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之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陈家林:《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③ 童德华:《完善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之思考》,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页。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7)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诚信徽章: 未申请 身 高: 165 cm

人才测评: 未测评 体 重: 54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销售总监/经理, 商务/电子商务-经理/主管/专员/助理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实习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汕头,肇庆 公司性质: 其它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位: 服务员

工作描述: 负责安排客人就坐,帮助顾客点菜、传菜,以及利用传声器将顾客的消费情况单,上报会计部,最后完成结帐。要求服务人员各项综合素质必须端庄,高雅,统一服装,统一礼貌用语。 离职原因: 与学习时间冲突 公司性质: 外商独资 所属行业:服务业

担任职位: 客服收银员

工作描述: 负责商品的收银结帐工作,主要是必须熟悉收银设备的操作; 熟悉收银操作流程和退换货操作;数字录入速度快;能分辨真假钞和真假支票,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始终以顾客至上。

离职原因: 与学习时间冲突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家具/家电/工艺品/玩具/珠宝

担任职位: 内销跟单员

工作描述: 样品录入,照相,图片简易处理,操作阿里巴巴中文平台,上传产品,回复询盘等等

离职原因: 要回学校读书毕业院校: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2-06

专 业 一: 商务管理 专 业 二: 市场营销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9-09 2010-10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管理 会计从业资格证 4412010582

语言能力外语: 英语 一般 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 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能熟练操作PPT、WORD、EXCEL等办公软件

有管理文件和档案的能力,打字速度50字/分钟

英语水平:全国英语等级口语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

计算机水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具备会计从业上岗证、

营销师资格证书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8)

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填写一:求职意向; 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

出生年月: ____年 __月__日 所在地区: ___________

学历: __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

婚姻状况: _______________ 目前年薪: 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

住宅电话: 公司电话: _____________

BP: _____________ 手机: _____________

个人主页: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背景:

最高学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学历学校: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 时间:____年___月 至 ____年___月

第二学历: _____________ 第二学历学校: _____________

专业: _____________ 时间:____年___月 至 ____年___月

教育情况描述:(此处可注明:所修课程、在学校所参加的组织活动、担任职务、获奖情况、发表的文章等,请依据个人情况酌情增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语能力:

外语一: 基本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标准测试:__________________

外语二: 基本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标准测试: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

工作经历: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______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工作

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_______________公司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工作

个人能力:

(如电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或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爱好:

(突出自己的个性,工作态度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说明:

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填写二: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在校期间任职情况:

1999.9——2000.6在班级担任班长职务

2000.9——2001.6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

2001.9——2002.6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班级体育委员

2002.9——至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

社会实践和实习情况:

1999.11——2000.6辅导某初三学生各门功课,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合作中,该学生的各门功课成绩均有提高,深受该生家长的好评。

2000.6——2000.9在xx市电影公司实习,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从事人事和企业行政管理,在实习结束后,各领导给予我极高的评价并给予奖励。

2001.6——2001.9在暑假期间,在当地的市政府部门里担任办公室助理职务、处理各项管理事务,协助领导做好管理工作,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2002.4——2002.8在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处实习。

主办“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的成立,运用熟练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起草及审查各种办公室文件;编排、打印档案;打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与其他各单位、部门做好协调,协助本部门领导做好管理工作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该协会被国家工商总局受予国家优秀信用组织协会。对于实习期间的工作,处长和科长们给予我很高的评价和奖励。

在校期间获奖、成果情况;

2000——2001学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

2001——2002学年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02学年荣获“实习积极分子”称号。

在实习工作中,主办了“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优秀信用组织协会。

在校足球联赛中获得第二名

获得证书情况: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秘书中级技能证书、公共关系资格证书、

微软Windows98产品高手、微软Word2000产品高手、微软Office2000办公软件专家等等

主修专业课程:

社会学、逻辑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企业管理学、基础写作、公共关系学、公共计算机学、市政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信息管理概论、法学基础、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社会心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大学英语、行政领导和决策学、秘书学、行政生态学、应用写作、机关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际关系学、谈判学、中国历代官制、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学、行政哲学等

个人专长:

交际、组织、管理、写作、电脑、文学、分析研究、足球、音乐等。管理理论知识结构牢固,能充分并成功的运用于实际中;英语基础知识较扎实、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对各种硬件安装及各种软件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等。

求职意向:

愿到企事业单位、国家行政机关及军队中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行政助理等相关工作

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填写三: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在校期间任职情况:

1999.9——2000.6在班级担任班长职务

2000.9——2001.6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

2001.9——2002.6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班级体育委员

2002.9——至今

担任班级组织委员

社会实践和实习情况:

1999.11——2000.6辅导某初三学生各门功课,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合作中,该学生的各门功课成绩均有提高,深受该生家长的好评。

2000.6——2000.9在xx市电影公司实习,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从事人事和企业行政管理,在实习结束后,各领导给予我极高的评价并给予奖励。

2001.6——2001.9在暑假期间,在当地的市政府部门里担任办公室助理职务、处理各项管理事务,协助领导做好管理工作,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2002.4——2002.8在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处实习。

主办“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的成立,运用熟练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起草及审查各种办公室文件;编排、打印档案;打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与其他各单位、部门做好协调,协助本部门领导做好管理工作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该协会被国家工商总局受予国家优秀信用组织协会。对于实习期间的工作,处长和科长们给予我很高的评价和奖励。

在校期间获奖、成果情况;

2000——2001学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

2001——2002学年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02学年荣获“实习积极分子”称号。

在实习工作中,主办了“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优秀信用组织协会。

在校足球联赛中获得第二名

获得证书情况: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秘书中级技能证书、公共关系资格证书、微软Windows98产品高手、微软Word2000产品高手、微软Office2000办公软件专家等等

主修专业课程:

社会学、逻辑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企业管理学、基础写作、公共关系学、公共计算机学、市政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信息管理概论、法学基础、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社会心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大学英语、行政领导和决策学、秘书学、行政生态学、应用写作、机关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际关系学、谈判学、中国历代官制、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学、行政哲学等

个人专长:

交际、组织、管理、写作、电脑、文学、分析研究、足球、音乐等。管理理论知识结构牢固,能充分并成功的运用于实际中;英语基础知识较扎实、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对各种硬件安装及各种软件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等。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9)

安保个人求职简历一

姓名:___

性别:男

婚姻状况:已婚

民族:汉族

户籍:湖北

年龄:37

现所在地:广东

身高:174cm

希望地区:广东

希望岗位:工业/工厂类-其他相关职位

寻求职位:安保

教育经历

20__-09~20__-06湖北省___中学文科高中

培训经历

20__-09~20__-06湖北省___中学文科

__公司(20__-12~20__-06)

企业性质:外资企业行业类别: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担任职位:保安队长岗位类别:其他相关职位

工作描述:1、负责公司保安日常工作安排,督导训练及考核与各项制度的制定与落实

2、每天进行不定时查岗和查夜,及时纠正保安人员的违纪行为,督导保安人员加强巡视厂区和宿舍

3、定期组织保安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军训和消防训练及各种应急演习

4、督导保安值班注意的礼仪礼节,接待访客注意事项及电话管制

5、负责公司门卫工作的管理,严格检查出入工厂车辆,人员,物品并做好记录

离职原因:回家建房

技能专长

专业职称:军事消防专业

计算机水平: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

技能专长:能够熟练操作消防演示及军事训练

语言技能

普通话:流利粤语:一般

英语能力:

求职意向

发展方向:通过实践操作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涵养,进一步提升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以及应对各种问题与风险的能力,努力成为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全面性安保人员,能够在公司高层领导的'与支持下更好为公司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身,同时在职业道路上不断成长与进步。

自身情况

自我评价:我从事保安管理工作十多年,了解整个保安工作的流程,对管理保安工作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军事技术过硬,作风严谨,责任心强,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安保个人求职简历二

名: 性

别:

族: 出生年月:

证件号码: 440882198309______ 婚姻状况:

高: 165cm 体

重: 55kg

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雷州三中 学

历: 高中

专业名称: 保安 毕业年份: 20__年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职位名称:

工作地区: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计算机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湛江市博信玻璃公司

时间范围: 20__年1月 - 20__年1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担任职位: 保安

工作描述: 03至05年在江门市华都酒店做保安05至06在珠海市敏夫电子公司做员工07至09在广州和私人老板做家电10至11年在湛江市博信玻璃公司做保安

离职原因: 不加工资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工作认真,责任心强,喜欢保安工作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联系方式

安保个人求职简历三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越秀区

身材: 160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8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房地产文员、办公室文员

工作年限: 9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8-10 ~ 2010-0白云区华盛百货购销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经理助理

工作描述: 1.协助经理处理公司日常各种事务运作。

2.协助经理处理各种私人事情。

3.建立客户建案,维护客户关系及以后业务拓展。

4.安排员工住宿、基本培训。

5.协助处理公司债务追讨,并成功追回欠款。

6.分析营业情况与管理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4-07 ~ 2007-1广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班务管理

工作描述: 1.根据培训需求安排上课和考试时间地点,及任课老师相关教学设备。

2.监察学员出勤情况,跟踪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继续任教。

3.计算放发教师酬金。

4.开班管理及监考工作,及处理培训期间发生的突发问题。

5.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完成考核,准时发证。

6.收集学员资料,进行核对修改。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2-08 ~ 2004-0广州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前台文员

工作描述: 1.接待报名学员,登记、收集学员资料及收费。

2.安排上课时间,说明有关开班注意事项。

3.接听有关培训咨询来电,解答有疑难问题。

4.发放考试合格证资料证书。

5.办理不合格学员的补考手续。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起止年月:2001-08 ~ 2002-0盛世中华百货有限公司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营业员

工作描述: 1.销售商级男士西服。

2.编制日记帐与补货单。

3.配合参与商场促销活动使营业额提高50%。

离职原因:

毕业院校: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

毕业日期: 2008-01-01

所学专业一: 房地产营销管理

所学专业二: 人力资源管理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0-09 2003-07 广州业余大学 房地产营销管理 大专毕业

2004-06 2004-07 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电子商务员 中级电子商务员证

2004-07 2004-08 广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物业管理 初级物业管理员证

2005-03 2008-0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毕业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良好

粤语水平: 精通

擅长拟定构思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培训资料

拥有极强分析力、推理力强对事物遇见性

善于在营销中动脑筋出主意

熟悉与政府人员沟通及建立关系

拥有多年传统生意与直销生意的成功及失败的经验

对五行、风水、周易、九型人格、投资理财有一定基础了解。

工商管理职称论文篇(10)

在一个完善的社会中,人们之所以重视诚信,社会建立了普遍的信任关系,就在于诚信会使人们的利益最大化,不讲诚信,甚至无法活下去。一个企业只有讲诚信,产品才有市场,才能从银行得到贷款,才会得到其他企业的合作。同样,一个诚信的人会得到别人信任,才有个叭能力发挥和事业成功。

诚信确保了晋商成功

晋商和徽商所处的社会的确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产权制度与法律制度,但晋商和徽商的成功仍然与诚信的建立相关。这种诚信关系与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诚信有所不同。现代市场经济的诚信关系以制度为基础,是一种普遍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存在于某些人或某些群体之间,而是存在于整个社会。所有人,无论是相识的,还是不相识的,都可以互相信任。这种信任被美国社会学家福山称为高度信任,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晋商与徽商所建立的诚信是一种有限信任――只存在于某些人或某些群体之中。这种诚信的基础不是制度,而是血缘或地域关系。这种诚信被福山称为低度信任。这种信任可以产生一定程度的商品经济,但这种商品经济难以发展成现代市场经济。

一些学者把存在于晋商和徽商中的诚信归咎于道德或文化,即儒家文化中所推崇的信义思想。我并不否认儒家文化在晋商和徽商成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我并不认同这种文化决定论。保证晋商与徽商诚信的仍然是利益关系,是诚信带来的物质利益起着关键作用,文化传统的作用只是次要的。

在晋商中,尤其在票号中,实行股东全权授权经营,即股东只出钱,把经营权完全交给职业经理人(称为“老帮”的总经理),自己从不干预,甚至连店里也不去。但晋商的历史中没有出现一起职业经理人贪污或卷款逃跑的事。这种诚信程度在现代社会也不多见。晋商的有限信任建立在人的地域关系上,用人的原则是“用乡不用亲”。在当时社会的环境下,可供选择的机会并不多,经商几乎是唯一的致富之路。在山西,要经商只有进入晋商的店铺或票号。晋商的股东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有效的激励――业绩决定收入的身股制。职业经理人讲诚信(忠于东家,即大股东),就能在票号就业,有高收入,诚信就成为利益的来源。另―方面,东家用老乡,一个人的家族亲属者属同一地方,一个人不诚信会损害整个族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惩罚。同时,晋商还有一些严格的管理制度,防止不诚信的事发生。例如,职业经理人到分号当老帮不许带家属一一这相当于把分号职业经理人的家属作为人质扣留在当地。讲诚信有利,不讲诚信受害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是可以实现的,这就使晋商以诚信为本。各个晋商之间的竞争又使整个晋商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以义制利”。徽商的情况大体相似。不过信任关系不是以地域为基础,而是以血缘为基础,即以家族为纽带的信任关系。

一个社会普遍信任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任何一个社会总是由有限信任发展为普遍信任的,在没有发展为普遍信任的情况下,有限信任就是重要的。应该说,我国离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还有相当差距,因此,人们就相当重视有限信任。不过现代社会中的有限信任还不能仅靠地域与亲缘关系。在老乡与血亲观念淡化的社会中,还有其他建立有限信任的途径。民间所说的值得信任的人要“一起同过窗,下过乡,扛过枪”,正表明在有共同经历的人中间建立有限信任,要比其他人容易得多。人们在同窗学习、下乡受苦和扛枪当兵中,建立的友谊和信任关系比其他情况下要可靠,而在商场或官场认识的朋友就没有那么可靠。这是因为一来他们相知与相交的时间长,相互了解,二来他们在相交时并没有利益关系,只是情趣相投。这样交往而来的朋友中,可信任程度高。

票号的制度设计与现代企业理论有不谋而合之处,晋商当然不瞳什么现代企业理论,但票号作为一个企业,其制度设计却与这套理论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

现代企业理论强调,企业的效率来自产权明晰,而且最有效的产权形式是股份制。票号实行的正是股份制。票号的资本称为银股,分为正股与副股。正股是原始股,即初始的投资,通常由多个投资人出资。每股高者有万两银子,低者有2000两银子,中间有5000两银子。股东多者有二十多爪,少者也有近十个。例如太谷志诚信共有21个股东。在这些股东中有一家最大,称为大东家。正股中还有倍本银和护本银,由原有股东所分的红利转化而来,以便增加资本,防范风险。正股不拿利息,只参加分红。银股中的副股是由东家、大掌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分红转化为股份,但副股只拿利息,不参与分红,相当于向票号的贷款。由这种资本结构可以看出,它已经具备了现代股份制的两个特点:柜股权多元化和控权相对集中。在票号中代表所有者决策的是大股东,其他股东仅仅是参与分红。

票号实行完全的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东家作为所有者只管两件事:任命大掌柜(总经理)和主持三一四年一个账期的分红,但不参与票号的经营与管理(山西人把这种东家称为“甩手掌柜”)。有些票号在东家与大掌柜定的合约中还明文规定,东家平时不准去票号,不能向票号推荐人员,东家的三爷――少爷(儿子)、姑爷(女婿)、舅爷(小舅子)――不进票号从业。这些规定旨在限制东家对实际经营管理的干预。东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选一位德才兼备的大掌柜,然后全权授权经营,这体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这种全权授权使票号出现了一批极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在这种委托关系下,东家承担无限责任,大掌柜有经营管理实权,但并不承担经营中的风险。这也决定了东家在选择大掌柜时是极为慎重的。在票号的历史上,选人不当的事基本没有发生过。在大掌柜选定之后,就由大掌柜选择并组成自己的管理团队。大掌柜是票号经营管理的最高领导,全权处理全号内外事务,既有决策权,又有执行权。包括内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人员的选用、分号的设立与管理、资本调度及其他决策。大掌柜下设二掌柜,协助大掌柜处理全号事务,尤其是内部制度实施以及员工的考勤、生活等事务(山西人往往把老婆称为这种主内的“二掌柜”)。有些票号还设有三掌柜,协助二掌柜工作,主要负责柜台(即对外)业务。这三人属于高级管理层,是票号管理团体的核心,但以大掌柜为中心。

为了适应票号在全国甚至外国进行业务的需要,在总号之下又设分号(亦称分庄)。分号的设立由大掌柜决定,人员由总号派出。但分号并不独立从事业务,仅仅是整个票号这盘棋上的一个棋子,其业务由总号调度,也不单独考核分号的业绩。这表明票号

采用了垂直式管理的集权组织模式。这是因为票号的原则是“酌盈济虚,抽疲转央”,以加速资本的流通与运用。业务多为“南放北存”,即吸收北方达官贵人的存款,到南部商业发达地区放贷。票号实行垂直式集权管理与它们的业务特点是一致的。这就是现代组织行为学中所讲的战略目标决定组织架构。

票号在全权授权经营的治理结构下,没有出现过职业经理人贪污、卷款私逃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这在世界企业史上也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首先在于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制度包括对员工的管理、财会制度、防伪制度以及相应的督察制度。

票号中对员工的管理是极为严格的。这包括进入票号要有铺保(由与票号有业务关系的店铺提供担保),担保者对被担保者负全责,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票号要求员工“重信义,除虚伪;节,敦品行;贵忠诚,鄙利己;奉博爱,除嫉恨;喜辛苦,戒奢华”。这种要求还明确为十不准:不准携带家属,不准嫖妓宿娼,不准参与,不准吸食鸦片,不准营私舞弊,不准假公济私,不准私营放贷,不准贪污盗窃,不准懈怠号事,不准打架斗殴。违反者开除,不仅本票号,而且同行亦永不录用。许多票号还有更细的规定,如分号的人给家里带信、带东西,先要交总号检查,由总号转交等。这种对人的管理强调了员工的身份等级和对员工的人身控制。也许它不符合现代以人为本的观念,但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允许的,也是有效的。

晋商的群体精神

晋商票号还有另一种企业文化一一群体精神。商帮的“帮”字正在于同一商帮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山西人以“抱团”、“老乡观念强”著称。晋商正是以地域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徽商是以血缘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松散商业集团。各个票号都是独立的,相互之间也存在竞争,但它们之间又不乏合作与互相支持。这种群体精神在外地体现为会馆的建立。会馆是同乡聚集的地方,不仅交流感情(思乡之情),而且相互帮助。在今天所留下来的明清会馆建筑中,山西晋商的会馆是最气派、最多的。在本地(总号所在地)则有行会,订立成文的或相互默契的行规,进行自律。例如,由于犯错错误而被一个票号开除者,其他Ng-N能录用。这对提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起到了积极作用。票号中相互借贷,帮助同行渡过难关的事例在票号史上屡见不鲜。

在票号产生的相当长时间内,政府没有任何管制,其建立不用审批、注册,也没有任何部制度约束,甚至不纳税。直至1906年,我国才有了第一部《银行法》,这时票号已走向衰亡了。但票号在没有外部硬性制约的情况下自觉守信,严以律己,没有引起重大挤兑、破产风潮,还促进了经济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票号这种自觉的自我约束也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如何建立银行和整个银行业的自律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仅仅靠外部制约是不够的,银行要有自律意识。

上一篇: 冬春季火灾防控工作 下一篇: 退团申请书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