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56

服务行业论文

服务行业论文篇(1)

20世纪末,围绕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国际营销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极大的创新。在产品同质化和营销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更多集中在销售环节,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新型运作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CRM解决方案通过以对信息的有效集成为基础进行的客户快速反应,达到商业过程自动化并改进业务流程的目的。人们普遍认为,CRM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中高效运作并获取稳定利润的法宝。下面,就以客户关系管理在会计服务行业的应用,来探讨我国客户关系管理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行之道。

一、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两个层次

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往往会面临两种典型的情况。其一,为众多的客户提供通过一次交互完成的、高频次的交易。在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较多地依赖于短时间内的即时感受,销售成功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客户数据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些专家把这类应用称作面向行为的CRM。其二,为较少的客户提供通过多环节完成的、长周期的交易。

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更多依赖于企业的业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表现。这就是面向过程的CRM。

由于会计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绝大多数属于B2B,也就是说公司客户居多。对这一类的客户,关系好坏更多的是取决于问题解决方案本身的优劣以及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等硬指标,其客户关系维持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细节上的客户关怀和盈利分析,而是应形成战略上的合作同盟关系,建立专业精干的销售队伍,给予客户以综合的解决方案。

二、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选择

1、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式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多种业态下表现为几种典型模式:

(1)一对一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将收集大量客户个人数据,并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每个客户的

需要。

(2)传统的CRM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客户数据主要用于客户分类,对不同特点的客户群进行管理,向其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

(3)个性化沟通和目标定位这一模型向所有客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基本类似的,但是,结合客户的个人偏好及目标市场的特别需求,对产品和服务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2、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选择

遵循CR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着重对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模式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包括:审计、资产评估、税务、会计咨询服务等等。其中,审计业务是重要的会计服务产品,能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大量资金。与此类似的还有资产评估业务。这一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客户增值的办法提高销售。

这是因为,在CRM概念提出以前,大部分与会计服务类似行业的大宗客户管理采用的都是“一对一”模型。同时,“传统的CRM”模型也切合会计服务企业CRM活动开展的要求。因为在面对公司的大业务量客户和重点客户时,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模型;而对业务量较小的一般客户时,则适合采用“传统的CRM”模型。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从同类客户中获取经验,避免出现失误。对占比例较大的非核心客户强调服务范围和服务的及时性;对数量较少但对公司收益贡献较大的重点客户则需要提供集中的纵向的积累的成长型服务。

三、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实施

1、实施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思路应该说,客户管理的任何模式都要求一种均衡的做法,包括战略、人员、系统、工作程序、资料、测评等等都需要兼顾,因此,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尚未形成完备CRM体系的公司在一开始需要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从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路入手,同时借助CRM模式作为参照,解决实际问题。

在公司的CRM战略实施的初始,“获取目标和保持活动”、“了解客户,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管理”“赢回失去的顾客”等三个环节成为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具体落实在“客户信息数据在企业内部的顺利传递”、“瞄准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这两个方面,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在市场销售、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效果评估方面,力求明确范围和目标,这部分将在“基本步骤”和“具体实施”中详细列出。

其目的在于衡量实际业绩是否达到计划要求,以确保未来计划和活动更加周详精确。为方便实施,笔者趋向于采用由易到难的几个指标测试系统分步骤进行:客户流失(保持)指标,客户发展指标,人均业务量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等。

信息和技术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技术应用促进客户管理(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汇总),使得核心客户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客户数据的收集汇总之所以能够付诸实施,不仅仅得益于技术层面上的许可,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战略、人员和工作流程共同作用的结果。2、CRM实施的具体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CRM的目标是建立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以最佳的价值定位瞄准最具吸引力的客户,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1)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这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

客户资料的范围包括:对客户类型的划分、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的跟踪记录、客户状态、合同信息等,此外还包括可能的与发展目标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相关的信息:部门(年度)任务、业务商机信息、行业动向信息、产业动向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地方区域经济信息、法律法规出台/变更信息、用户投诉等。

对客户的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录入,在此基础上即可完成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主要由数据表(包括客户基本信息表、客户销售管理表、客户业务管理表和客户服务管理表、经济信息动态表和客户投诉记录表),查询功能(包括企业资料查询;企业联络方式查询;主要联系人查询;业务协定查询;巡检、回访查询)以及报表生成系统(主要的报表包括:客户财务数据统计;客户信用分析;销售动态分析;投诉事件分析等)构成。

(2)分析和了解客户——通过捕捉和分析详尽的信息而对市场和客户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营销和细分管理。

按照比较传统的标准,可以将客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主要业务类型、业务量、合作年限、行业发展、经营状况、风险评估状况等等,力争比较全面地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在客户划分中,笔者还趋向于将客户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为完成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的目标主题,就必须要确定客户在其“客户价值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客户采用合适的CRM模型。对大客户和重点客户需单独分析其客户价值,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的状况。进而做到尽力维护、延续与处于价值高峰的客户的关系;对处于价值上升期的客户要采取措施,在帮助客户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推进其向价值高峰的迈进;而对处于价值下降通道的客户要分析其预期的价值变化,必要时(比如风险加大)果断放弃。

(3)销售互动管理——是客户在客户关系维护发展的过程中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对话关系,这也是关系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建立一套完备的客户拜访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反馈系统。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销售人员需要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包括客户发展量、新拓展业务量等等),并将其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结合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②销售人员每月要有拜访计划,客户拜访前需要准备信息传递单,将公司欲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准备好。拜访回来后,将信息传递单反馈回信息部存档。拜访计划的完成情况也是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③重点客户(业务量20万以上)的信息资料由公司主管客户的副经理掌握,由客户服务部人员配合销售部做好重点客户的维护和服务,将公司资源集中用于“黄金客户”的关系管理,以帮助公司加大关系营销的力度。

④完善客户维护管理,将客户流失率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⑤实行销售人员月学习制度,包括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客户关系管理等等,帮助销售人员通过学习调整工作方法。

以上的销售人员管理办法避免了以前只注重业务完成量考核指标所带来的忽视客户服务、维护等方面内容的不足。

(4)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功能包括服务请求、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管理,详细记录服务全程进行情况,将相关信息传递至信息部。

(5)客户增值管理——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使客户的盈利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结合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及根据由客户信息库获得的资料分析客户潜在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前期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向现有客户推荐公司新的服务产品上,例如向审计业务客户推荐会计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产品。

会计服务企业实施CRM的经验对类似的专业服务类企业也有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CRM是一个需要耗费企业资源的战略项目,实践CRM系统可以从最关键的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进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再来考虑其他部分,这一方法对于大量急于采用CRM战略又无法完成一个大的系统建设的企业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技术只是载体,能够将满足企业需要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才是应用技术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帕翠珊·B·西伯尔德.客户关系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服务行业论文篇(2)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近20年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我国来说,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忠告美国投资者:“在中国,最大的商机不是在制造业,而是服务业。”德鲁克的忠告至少可以说明两点:(1)服务市场商机无限;(2)未来服务市场必将竞争惨烈。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服务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服务行业企业文化构建问题。

一、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服务行业的企业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以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它是企业在对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包括服务标准、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和服务效果等方面。“服务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管理文化、组织文化,更是一种关系文化。”我国著名企业文化研究专家贾春蜂认为,服务文化在一个企业是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为的有机统一体。如果用公式表达,那就是:服务文化一服务理念+服务行为规范。芬兰著名营销学家格罗鲁斯(gronroos)认为,服务文化是一种鼓励优质服务的存在,给予内部和外部最终顾客优质服务,并把这种文化当做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和每个人最重要的行为标准。这个定义强调:(1)只有存在对优质服务的鼓励,才能形成服务文化;(2)优质服务既对外部顾客,也对内部员工;(3)在服务文化中优质服务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因为它是组织最重要的标准。

二、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内容

企业文化是服务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特定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性质为基础,又有着深刻的行业烙印。因此,讨论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需要和生产性企业进行比较。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差别:

1、生产性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有形产品,服务性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是有形的,服务通常是无形的;

2、生产性企业所提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性企业所提供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一般是同时进行的,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

3、生产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境相对稳定,而服务的提供往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由谁提供服务、在何时何地提供服务、服务对象等都具有不确定性;

4、服务性企业具有高参与性,而生产性企业以产品为载体,虽然也有部分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人员需要与顾客接触,但与服务性企业仍然大为不同。

由此可见,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生产性企业的内容:一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和分类价值观,这同时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三是企业的行为,即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各种对内对外的行为表现和习惯作风;四是企业的一切物质实体,如办公室、机器设备、用具用品、原料和产品,服务场所等。

这四部分之间并非互不相干的平行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价值观体系最为重要,它以核心价值为基点,对其他三个部分有检测、指导的作用。基于核心价值的价值观体系是动态发展、无边界扩展和不断丰富的,而价值观体系的不断丰富又会带动企业文化的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厚度”不断扩展丰富。价值观体系在检测指导的过程中,又会得到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反馈。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实践为企业提炼价值观提供了素材;同时,这三层的实践为企业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提供了依据。因此企业文化的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构建企业价值观,确立服务文化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组成企业文化的基础,指导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一般来说,构建企业文化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企业文化。企业为了营造服务文化,应该将服务导向与顾客观念作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如果将内部营销活动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内部营销就可以成为构建服务文化的强有力措施。一般而言,在此情况下,内部营销的目标主要是:(1)让所有的员工理解、接纳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2)领导者和监督人员养成服务导向型的管理方法和领导风格;(3)领会相关管理人员服务导向型沟通技巧和服务顾客的技巧。

二是加深服务文化在企业的根基。为了加固服务文化基础,内部营销的目标应该包括:(1)力争管理方法能促进和提升员工的服务理念和顾客意识;(2)力争员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迅速回应;(3)在企业向社会推出媒体广告、促销活动、推广新产品和服务之前,首先向企业员工普及产品知识。

三是宣传企业战略和战术。在介绍企业战略和战术时,要特别关注企业最新应用的服务资源和服务手段,并以考核等方式督促员工熟练掌握,这有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领先其他同行企业。

服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它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熟悉领会,形成员工的日常习惯和理念。价值观作为企业的核心,是关于企业价值的理念、方向、立场和看法,能指导员工行为、并进行考核、反馈,它引导组织行为的发展方向。相关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就包括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方向,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吸收。这样能有效地确定企业文化方向,顾客也加深了对该企业特征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构建服务型战略

通过构建服务型战略,企业可以提供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这要求企业高级管理者创建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型企业。众所周知,组织文化包括多个方面。有些企业的组织文化可能不具有特别的服务型战略,并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相异性特征。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总能给企业带来正效益,在企业环境改变和组织需要服务型战略时,这些非服务型、落后和难以改进的文化将阻碍企业发展,它使企业难以迅速转变方向以应对同行竞争。基于上述分析,企业应明晰文化与组织的三个构成要素(结构、系统和人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综合运用,协调结构、系统、员工和文化,优化组织文化,改变传统非服务型的文化,建立服务型企业,构建适应服务型企业的绩效考评和工资分配制度,聘用具有服务意识的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在集权和分权中实现平衡,将过去落后的企业文化引导至新的服务型文化。

服务型战略要求企业定义与企业理念和战略相关的服务概念。如果不能明确服务的定义,那么企业就无法充分确定目标、配置资源和考评员工绩效。服务理念指导员工行为规范,如哪些行为必须做、哪些可做可不做、哪些不能做,认识企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等。

服务型战略要求企业高度关注人力资源开发。聘用员工、规划职业发展、奖惩制度等都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有利于社会、顾客满意的服务,是人事管理的目标。如果忽视服务,员工对服务不充分关注,那么构建服务型企业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真正落实。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岗位设计、绩效考评、激励政策都应围绕服务展开,让员工养成服务自觉性,并将此融入日常工作。如果上述措施偏离服务型战略,将会误导员工的行为,不利于服务型企业的构建。

(三)加强服务知识的教育

为了使员工掌握服务型企业所必需的理念和技巧,企业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企业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如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部门员工和支持人员等,领会和吸纳企业愿景、战略、具体措施、有形产品、无形服务和促销目标。同时,公司应培育员工与顾客、社会其他成员的良好外部关系,养成组织内部融洽的工作环境以及部门间的良好合作。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树立服务型的领导意识,及时向所有员工宣传最新的服务理念和技巧。当服务型战略和顾客导向真正融入企业后,服务文化就相应在企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

当企业组织存在非服务型理念,并且制度规范也非服务导向时,企业会遭遇员工强大的阻碍变革的抵触。反之,如果企业员工都自觉养成服务导向的习惯,他们就会时刻关注服务型企业的运作、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统筹企业经营和客户管理。而且,他们会努力增加相关服务知识。总之,所有员工都应该明确所在部门职能和个人责任,理解公司的使命、战略和愿景。否则,员工不可能真正理解建立服务型企业的理论和实践。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同时考虑理论知识和员工态度的培训。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越多,他对服务型企业构建就越容易领会并加以实践。笔者认为,知识的准备同时也是态度的转变过程。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员工才会自觉形成长久的服务导向的态度。上述知识包括企业构建服务型组织的原因,供应商采取相应服务战略的原因,企业实施服务战略的绩效要求,员工在与顾客联系中的角色定位,服务型企业的具体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等。

服务培训包括如下三种类型:(1)服务型企业的各项职能和组织结构,市场导向的运作方式;(2)与服务型企业相关的工作技能;(3)有效沟通和提供服务的特殊技能。这三种类型的培训同样重要。第一种类型是构建服务型企业的基础。第二种类型是员工必须掌握的服务技能,有些技能会随着企业发展相应变化。第三种类型的培训为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和支持员工在沟通方面提供了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服务态度方面的课程也属于此类型。

(四)改进领导方式

服务型企业的领导方式包括企业管理者和上级主管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对下属的领导以及他们具体实施的工作表现。管理者如果只掌握技术性知识,不加强服务相关的领导管理知识,那么管理者不可能构建优秀的服务型企业。领导者只有真正养成顾客导向和为下属服务意识,才可能成功建立服务型企业。服务的本质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全方位的良性互动。不关注人性的机械式管理,只可能阻碍企业发展。

企业领导者也应该与员工良好协作。因为对管理者而言,养成协作意识是领导风格的深化。协作的意义有多种,它可能是日常活动之一,同时,协作也会上升至哲学层面。不同层次的员工在一种协作和相互尊重的氛围下相互影响。但是,要达此目标企业员工要付出许多努力。协作要求组织成员有公正的意识。公正已成为组织中共同的价值理念。如果销售经理用诈骗手段促销,要求属下对客户购买进行不实诱导,对交易中赚取不合理利润的行为不加干涉,这些行为都将破坏企业的社会声誉。

在进行服务导向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之一即不实和虚假陈述。如果管理者只是空谈服务和客户观念的重要性,而在实践中并不实施,那么企业、管理者和服务就会丧失信誉。因此,企业应考核并奖励顾客服务的工作绩效。无论是整个企业、部门、个人,它的管理者必须重视服务战略。监管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但是,控制的传统角色正在转向引导下属,这种转变并不是放弃管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企业建立目标和原则时应适当向下属授权,这要求有一种更开放、服务导向和参与的领导方式。

服务型企业应形成一种正向的沟通氛围:一方面,员工需要从管理者那里获取企业信息以便能够有效实施服务;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向员工收集客户需求、建议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反馈也很重要,它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发展服务文化

服务行业论文篇(3)

关键词:服务行业;服务文化;企业文化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是近20年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我国来说,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忠告美国投资者:“在中国,最大的商机不是在制造业,而是服务业。”德鲁克的忠告至少可以说明两点:(1)服务市场商机无限;(2)未来服务市场必将竞争惨烈。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服务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服务行业企业文化构建问题。

一、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内涵

所谓服务行业的企业文化,通俗地说,就是以服务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它是企业在对顾客服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包括服务标准、服务理念、服务宗旨和服务效果等方面。“服务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文化、管理文化、组织文化,更是一种关系文化。”我国著名企业文化研究专家贾春蜂认为,服务文化在一个企业是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为的有机统一体。如果用公式表达,那就是:服务文化一服务理念+服务行为规范。芬兰著名营销学家格罗鲁斯(Gronroos)认为,服务文化是一种鼓励优质服务的存在,给予内部和外部最终顾客优质服务,并把这种文化当做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和每个人最重要的行为标准。这个定义强调:(1)只有存在对优质服务的鼓励,才能形成服务文化;(2)优质服务既对外部顾客,也对内部员工;(3)在服务文化中优质服务是“一种生活方式”,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因为它是组织最重要的标准。

二、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内容

企业文化是服务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特定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性质为基础,又有着深刻的行业烙印。因此,讨论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特征,需要和生产性企业进行比较。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差别:

1、生产性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有形产品,服务性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是服务。产品是有形的,服务通常是无形的;

2、生产性企业所提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性企业所提供服务的生产和消费一般是同时进行的,生产的过程也是消费的过程;

3、生产性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环境相对稳定,而服务的提供往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由谁提供服务、在何时何地提供服务、服务对象等都具有不确定性;

4、服务性企业具有高参与性,而生产性企业以产品为载体,虽然也有部分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人员需要与顾客接触,但与服务性企业仍然大为不同。

由此可见,服务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具有不同于生产性企业的内容:一是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包括核心价值观和分类价值观,这同时也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部分;二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三是企业的行为,即经营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各种对内对外的行为表现和习惯作风;四是企业的一切物质实体,如办公室、机器设备、用具用品、原料和产品,服务场所等。

这四部分之间并非互不相干的平行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联系。价值观体系最为重要,它以核心价值为基点,对其他三个部分有检测、指导的作用。基于核心价值的价值观体系是动态发展、无边界扩展和不断丰富的,而价值观体系的不断丰富又会带动企业文化的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厚度”不断扩展丰富。价值观体系在检测指导的过程中,又会得到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反馈。换句话说,就是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的实践为企业提炼价值观提供了素材;同时,这三层的实践为企业判断价值观正确与否提供了依据。因此企业文化的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服务行业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构建企业价值观,确立服务文化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组成企业文化的基础,指导企业员工日常工作。一般来说,构建企业文化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企业文化。企业为了营造服务文化,应该将服务导向与顾客观念作为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如果将内部营销活动与其他活动结合起来,内部营销就可以成为构建服务文化的强有力措施。一般而言,在此情况下,内部营销的目标主要是:(1)让所有的员工理解、接纳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2)领导者和监督人员养成服务导向型的管理方法和领导风格;(3)领会相关管理人员服务导向型沟通技巧和服务顾客的技巧。

二是加深服务文化在企业的根基。为了加固服务文化基础,内部营销的目标应该包括:(1)力争管理方法能促进和提升员工的服务理念和顾客意识;(2)力争员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迅速回应;(3)在企业向社会推出媒体广告、促销活动、推广新产品和服务之前,首先向企业员工普及产品知识。

三是宣传企业战略和战术。在介绍企业战略和战术时,要特别关注企业最新应用的服务资源和服务手段,并以考核等方式督促员工熟练掌握,这有利于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领先其他同行企业。

服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构建过程,它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熟悉领会,形成员工的日常习惯和理念。价值观作为企业的核心,是关于企业价值的理念、方向、立场和看法,能指导员工行为、并进行考核、反馈,它引导组织行为的发展方向。相关研究发现,一些企业之所以成功,关键因素就包括培养员工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方向,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吸收。这样能有效地确定企业文化方向,顾客也加深了对该企业特征的理解,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构建服务型战略

通过构建服务型战略,企业可以提供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这要求企业高级管理者创建有鲜明特色的服务型企业。众所周知,组织文化包括多个方面。有些企业的组织文化可能不具有特别的服务型战略,并可能在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相异性特征。这些特征并不一定总能给企业带来正效益,在企业环境改变和组织需要服务型战略时,这些非服务型、落后和难以改进的文化将阻碍企业发展,它使企业难以迅速转变方向以应对同行竞争。基于上述分析,企业应明晰文化与组织的三个构成要素(结构、系统和人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综合运用,协调结构、系统、员工和文化,优化组织文化,改变传统非服务型的文化,建立服务型企业,构建适应服务型企业的绩效考评和工资分配制度,聘用具有服务意识的人员,开展定期培训,在集权和分权中实现平衡,将过去落后的企业文化引导至新的服务型文化。

服务型战略要求企业定义与企业理念和战略相关的服务概念。如果不能明确服务的定义,那么企业就无法充分确定目标、配置资源和考评员工绩效。服务理念指导员工行为规范,如哪些行为必须做、哪些可做可不做、哪些不能做,认识企业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以客户为导向等。

服务型战略要求企业高度关注人力资源开发。聘用员工、规划职业发展、奖惩制度等都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有利于社会、顾客满意的服务,是人事管理的目标。如果忽视服务,员工对服务不充分关注,那么构建服务型企业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真正落实。因此,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岗位设计、绩效考评、激励政策都应围绕服务展开,让员工养成服务自觉性,并将此融入日常工作。如果上述措施偏离服务型战略,将会误导员工的行为,不利于服务型企业的构建。

(三)加强服务知识的教育

为了使员工掌握服务型企业所必需的理念和技巧,企业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企业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如董事长、总经理、部门经理、部门员工和支持人员等,领会和吸纳企业愿景、战略、具体措施、有形产品、无形服务和促销目标。同时,公司应培育员工与顾客、社会其他成员的良好外部关系,养成组织内部融洽的工作环境以及部门间的良好合作。在高级管理人员中树立服务型的领导意识,及时向所有员工宣传最新的服务理念和技巧。当服务型战略和顾客导向真正融入企业后,服务文化就相应在企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

当企业组织存在非服务型理念,并且制度规范也非服务导向时,企业会遭遇员工强大的阻碍变革的抵触。反之,如果企业员工都自觉养成服务导向的习惯,他们就会时刻关注服务型企业的运作、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统筹企业经营和客户管理。而且,他们会努力增加相关服务知识。总之,所有员工都应该明确所在部门职能和个人责任,理解公司的使命、战略和愿景。否则,员工不可能真正理解建立服务型企业的理论和实践。

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同时考虑理论知识和员工态度的培训。一个人的知识积累越多,他对服务型企业构建就越容易领会并加以实践。笔者认为,知识的准备同时也是态度的转变过程。只有具备了充足的知识储备,员工才会自觉形成长久的服务导向的态度。上述知识包括企业构建服务型组织的原因,供应商采取相应服务战略的原因,企业实施服务战略的绩效要求,员工在与顾客联系中的角色定位,服务型企业的具体要求,如何进一步改进等。

服务培训包括如下三种类型:(1)服务型企业的各项职能和组织结构,市场导向的运作方式;(2)与服务型企业相关的工作技能;(3)有效沟通和提供服务的特殊技能。这三种类型的培训同样重要。第一种类型是构建服务型企业的基础。第二种类型是员工必须掌握的服务技能,有些技能会随着企业发展相应变化。第三种类型的培训为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和支持员工在沟通方面提供了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服务态度方面的课程也属于此类型。

(四)改进领导方式

服务型企业的领导方式包括企业管理者和上级主管对自身职责的认识、对下属的领导以及他们具体实施的工作表现。管理者如果只掌握技术性知识,不加强服务相关的领导管理知识,那么管理者不可能构建优秀的服务型企业。领导者只有真正养成顾客导向和为下属服务意识,才可能成功建立服务型企业。服务的本质是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形成人与人之间全方位的良性互动。不关注人性的机械式管理,只可能阻碍企业发展。

企业领导者也应该与员工良好协作。因为对管理者而言,养成协作意识是领导风格的深化。协作的意义有多种,它可能是日常活动之一,同时,协作也会上升至哲学层面。不同层次的员工在一种协作和相互尊重的氛围下相互影响。但是,要达此目标企业员工要付出许多努力。协作要求组织成员有公正的意识。公正已成为组织中共同的价值理念。如果销售经理用诈骗手段促销,要求属下对客户购买进行不实诱导,对交易中赚取不合理利润的行为不加干涉,这些行为都将破坏企业的社会声誉。

在进行服务导向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之一即不实和虚假陈述。如果管理者只是空谈服务和客户观念的重要性,而在实践中并不实施,那么企业、管理者和服务就会丧失信誉。因此,企业应考核并奖励顾客服务的工作绩效。无论是整个企业、部门、个人,它的管理者必须重视服务战略。监管工作也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但是,控制的传统角色正在转向引导下属,这种转变并不是放弃管理,它是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企业建立目标和原则时应适当向下属授权,这要求有一种更开放、服务导向和参与的领导方式。

服务型企业应形成一种正向的沟通氛围:一方面,员工需要从管理者那里获取企业信息以便能够有效实施服务;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向员工收集客户需求、建议等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反馈也很重要,它能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发展服务文化

服务行业论文篇(4)

本文在分析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陕西省为例,根据其“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中的经济发展趋势,预测2010年陕西省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情况,并据此对未来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服务业的发展受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服务业内部结构也随之呈一定趋势变动。

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

(一)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的变动是引起需求结构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服务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比实物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大,而且不同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也不同,因此服务内部结构会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李勇坚,2004;罗吉,2008;李慧娟,2003)。

(二)城市化水平

城市是服务业发展的基地,它集中了服务业的大部分劳动力,提供了大部分服务业的产值。同时,城市具有组织城乡商品交流、向外辐射流通服务的功能,是市场和商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主要对象。因而,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密集,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的服务业的发展(罗吉,2008;李慧娟,2003;陈凯,2006)。

(三)工业化程度

随着工业的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关联复杂程度的提高,部门结构更加细化,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既提高了社会生产的专业化,也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大量的劳动者从生产领域分离出去,从而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罗吉,2008;任振东,2007)。

(四)人口密度

服务需求来自于人口。人口密度高,其服务需求积聚在有限的区域内,就容易达到服务业和内部各行业发展的起点规模。根据规模经济原理,只有具备相当规模的服务需求,新的服务种类才会产生。否则,服务需求的数量和种类过少,也就不利于产生新的服务种类。同时,在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的基础上,由于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原因,原有的服务行业会逐渐裂变成分工更细的服务行业,这样也会影响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任振东,2007;李江帆,1994)。

(五)服务业开放水平

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区域是开放的。各地区由于资源、优势等差异而导致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有了差异。如果一个地区的服务净输出比较大,区域外的服务需求多,可能导致服务的种类增多,从而对区域内的服务供给产生影响(陈凯,2006;任振东,2007)。

(六)基础设施的改善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包括公路、铁路、港口、码头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领域基础设施的改善,有些直接可以转化为第三产业的产出,有些为更多服务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影响各服务行业的发展(罗吉,2008;任振东,2007)。

(七)市场化程度

提高市场化程度很重要的一环是消除垄断。目前我国经济中对服务行业存在着较多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如保险、电讯、教育、文化等。其中不少服务行业的产品质量差、品种少、价格高,制约了消费的同时也抑制了其自身的发展。市场化程度提高,则能够通过市场的竞争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从而促进服务行业的发展(罗吉,2008;陈凯,2006;任振东,2007)。

(八)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外在动因,经济政策往往确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对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国家会投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相反,对于夕阳产业,投入便会相应减少。因此,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影响(李慧娟,2003)。

回归模型的建立

本文借鉴钱纳里和塞尔奎的方法(李勇坚,2004;罗吉,2008;陈凯,2006;李江帆,1994),基于上述对影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从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取性,选择建模指标如下:

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模型中本文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来代替,即Ln(X1);X2:城市化率,为地区市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X3:工业化率,为工业产值与生产总值之比;X4:人口密度,为人口数量与地区面积之比。为了提高模型的准确度,在模型中本文采用人口密度的对数值来代替,即Ln(X4);X5:服务业开放水平。由于服务进出口的衡量较难,而商品进出口的同时,也是运输、信息、科技等服务的对外进出口,所以本文采用外贸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代替;X6: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X7: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本文利用所选指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

Yn=α+β1ln(X1)+β2X2+β3X3+β4ln(X4)+β5X5+β6X6+β7X7+μ

其中,Yn代表各服务行业产值占GDP的比重,X1为人均GDP(元/人),X2为城市化率(%),X3为工业化率(%),X4为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X5为外贸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X6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占GDP比重(%),X7为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本文借助SPSS17.0对服务业各行业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Y1)、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Y2)、金融业(Y3)、房地产业(Y4)的最终的回归方程分别为:

Y1=35.12-7.458ln(X1)-1.753X5+0.213X7(1)

Y2=-9.369+7.891ln(X1)-0.200X3-0.073X6(2)

Y3=-9.369+7.891ln(X1)-0.200X3-0.073X6(3)

Y4=-2.771ln(X1)+3.1131ln(X4)+0.328X7(4)

以Y1为例,其实际值与回归预测值如图1所示。同理可得,Y2、Y3、Y4的实际值及其回归预测值。

陕西省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目标探究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陕西省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中各项指标值以及各服务行业的回归模型,2010年陕西省各服务行业产值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Y*n)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服务行业论文篇(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企业成长、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资源。知识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目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般性的个人、组织和团队,或者重点研究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知识管理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基于此本文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这类企业中的知识管理。

二、传统服务业知识的特点

1.以经验知识为主,专业知识为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的特殊专业技术知识较少。员工的知识主要为知道如何正确去处理某类事件,几乎不需进行任何创新,知识的来源离不开长期的实践积累。

2.知识更新速度慢。企业提供的服务内容单一变化不大,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所需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知识管理的重点应该为知识的传递与共享。

3.知识主要为个体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的知识,多为主观洞察力、直觉和预感性知识。难以编码和度量,是计算机不容易直接处理。企业的知识主要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知识外在表现为能正确处理各种日常事务。

4.从业人员流动性较高,素质偏低。由于行业对人员的学历、专业技能要求不高,企业员工文化素质不高。由于一些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年龄,身体等有限制,加之从业人员也会因为各种自身原因离开某一企业,使行业内的人员流动性较强。随着人员流动,存在于员工个人头脑中知识也就有可能流失。

三、传统服务业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识别、获取、传递、吸收、综合、创新等环节。目前这类企业知识管理主要是以人员为重点的知识传递与吸收。做法首先是培训,包括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和工作过程中的不定期专项培训。其次由于隐性知识本身难以编码显性化,多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让员工在实践中观察、摸索,在干中学。这两种方式对于员工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让知识在员工内部传递与交流。但这种传递本身,仍存在以下的缺点:

1.由于知识以隐性知识的形态存在于员工个体中,而员工是“经济人”,在与他人共享自己知识时,会对知识共享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在没有足够激励的情况下,师傅不愿意带徒弟,或不会将知识全部传递给徒弟而给自己留有余地。

2.员工的知识和经验仅存在自己的脑子里,呈现知识孤岛状态,由于缺乏主动系统的知识管理,没有将这些知识显性化,并加以综合,制定成为规范化的规章制度。随着员工知识的遗忘,人员流动,一些知识就会在组织记忆中消失。这样组织知识难以积累,企业不能形成经验曲线,生产效率和竞争力也难以提高。同时使企业过度依赖核心员工,一些关键岗位核心员工的离职,将会使企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3.传统培训方式成本过高、时间过长。由于没有有意识地总结岗位所需知识,培训内容不系统。师傅带徒弟的过程,可能无意识地将一些不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了员工,使不正确的知识在组织中蔓延。在实践中观察、摸索,需要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理解上错误,组织和个人造成一定的损失。

4.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人员很难准确评价员工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知道员工是否具备了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应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培训。这就不利于企业的监控管理也无法做到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传统服务业知识管理的改进对策

1.制定严格规范的制度,对知识进行科学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做好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通过工作日志,职工访谈,开会讨论等方式将老员工头脑中的知识记录下来,将隐性知识进行明晰化的表达。此环节一定要详细,每一句话怎么说,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每个动作应该怎么做都要规范。其次,由管理人员对这些显性化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系统化为岗位的详细操作规程,使信息透明、可视、准确,便于员工掌握也便于企业的日常监控管理。再次,应将显性化了的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去。对于新员工应该以此作为培训大纲,通过培训让员工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知识。

服务行业论文篇(6)

20世纪末,围绕市场环境的新变化,国际营销理论和实践都有了极大的创新。在产品同质化和营销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更多集中在销售环节,正确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工作的重点。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提高客户忠诚度的新型运作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与客户有关的领域。CRM解决方案通过以对信息的有效集成为基础进行的客户快速反应,达到商业过程自动化并改进业务流程的目的。人们普遍认为,CRM将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市场中高效运作并获取稳定利润的法宝。下面,就以客户关系管理在会计服务行业的应用,来探讨我国客户关系管理在现实中应用的可行之道。

一、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两个层次

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过程往往会面临两种典型的情况。其一,为众多的客户提供通过一次交互完成的、高频次的交易。在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较多地依赖于短时间内的即时感受,销售成功的关键在于大量的客户数据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有些专家把这类应用称作面向行为的CRM。其二,为较少的客户提供通过多环节完成的、长周期的交易。

这类交易中客户满意度更多依赖于企业的业务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企业员工的表现。这就是面向过程的CRM。

由于会计服务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绝大多数属于B2B,也就是说公司客户居多。对这一类的客户,关系好坏更多的是取决于问题解决方案本身的优劣以及服务质量、响应速度等硬指标,其客户关系维持的核心并不仅仅在于细节上的客户关怀和盈利分析,而是应形成战略上的合作同盟关系,建立专业精干的销售队伍,给予客户以综合的解决方案。

二、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模式的选择

1、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式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多种业态下表现为几种典型模式:

(1)一对一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企业将收集大量客户个人数据,并且尽可能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每个客户的

需要。

(2)传统的CRM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客户数据主要用于客户分类,对不同特点的客户群进行管理,向其提供不同种类的产品和服务。

(3)个性化沟通和目标定位这一模型向所有客户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是基本类似的,但是,结合客户的个人偏好及目标市场的特别需求,对产品和服务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2、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式选择

遵循CR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着重对会计服务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的可行模式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业务包括:审计、资产评估、税务、会计咨询服务等等。其中,审计业务是重要的会计服务产品,能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大量资金。与此类似的还有资产评估业务。这一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客户增值的办法提高销售。

这是因为,在CRM概念提出以前,大部分与会计服务类似行业的大宗客户管理采用的都是“一对一”模型。同时,“传统的CRM”模型也切合会计服务企业CRM活动开展的要求。因为在面对公司的大业务量客户和重点客户时,适合采用“一对一”的模型;而对业务量较小的一般客户时,则适合采用“传统的CRM”模型。这样做,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从同类客户中获取经验,避免出现失误。对占比例较大的非核心客户强调服务范围和服务的及时性;对数量较少但对公司收益贡献较大的重点客户则需要提供集中的纵向的积累的成长型服务。

三、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实施

1、实施会计服务企业CRM的具体思路应该说,客户管理的任何模式都要求一种均衡的做法,包括战略、人员、系统、工作程序、资料、测评等等都需要兼顾,因此,推行客户关系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尚未形成完备CRM体系的公司在一开始需要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从客户关系管理的思路入手,同时借助CRM模式作为参照,解决实际问题。

在公司的CRM战略实施的初始,“获取目标和保持活动”、“了解客户,他们需要怎样的服务管理”“赢回失去的顾客”等三个环节成为公司客户关系管理活动的切入点,具体落实在“客户信息数据在企业内部的顺利传递”、“瞄准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这两个方面,主要目的是解决公司在市场销售、客户关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效果评估方面,力求明确范围和目标,这部分将在“基本步骤”和“具体实施”中详细列出。

其目的在于衡量实际业绩是否达到计划要求,以确保未来计划和活动更加周详精确。为方便实施,笔者趋向于采用由易到难的几个指标测试系统分步骤进行:客户流失(保持)指标,客户发展指标,人均业务量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等。

信息和技术是整个模式的基础,技术应用促进客户管理(从数据分析到数据汇总),使得核心客户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客户数据的收集汇总之所以能够付诸实施,不仅仅得益于技术层面上的许可,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战略、人员和工作流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2、CRM实施的具体方案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CRM的目标是建立真正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以最佳的价值定位瞄准最具吸引力的客户,最大化地提高运营效率,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关系。

(1)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这是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

客户资料的范围包括:对客户类型的划分、客户基本信息、客户联系人信息、企业销售人员的跟踪记录、客户状态、合同信息等,此外还包括可能的与发展目标客户和维护老客户相关的信息:部门(年度)任务、业务商机信息、行业动向信息、产业动向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地方区域经济信息、法律法规出台/变更信息、用户投诉等。

对客户的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录入,在此基础上即可完成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主要由数据表(包括客户基本信息表、客户销售管理表、客户业务管理表和客户服务管理表、经济信息动态表和客户投诉记录表),查询功能(包括企业资料查询;企业联络方式查询;主要联系人查询;业务协定查询;巡检、回访查询)以及报表生成系统(主要的报表包括:客户财务数据统计;客户信用分析;销售动态分析;投诉事件分析等)构成。

(2)分析和了解客户——通过捕捉和分析详尽的信息而对市场和客户有深层次的认识,从而可以对客户进行细分营销和细分管理。

按照比较传统的标准,可以将客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主要业务类型、业务量、合作年限、行业发展、经营状况、风险评估状况等等,力争比较全面地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在客户划分中,笔者还趋向于将客户价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为完成客户的终身价值营造的目标主题,就必须要确定客户在其“客户价值生命周期”中所处的位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客户采用合适的CRM模型。对大客户和重点客户需单独分析其客户价值,包括过去、现在、将来的状况。进而做到尽力维护、延续与处于价值高峰的客户的关系;对处于价值上升期的客户要采取措施,在帮助客户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推进其向价值高峰的迈进;而对处于价值下降通道的客户要分析其预期的价值变化,必要时(比如风险加大)果断放弃。

(3)销售互动管理——是客户在客户关系维护发展的过程中和企业建立起来的对话关系,这也是关系营销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这一过程中所强调的是建立一套完备的客户拜访管理系统和客户信息反馈系统。销售人员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销售人员需要制定自己的年度计划(包括客户发展量、新拓展业务量等等),并将其与实际完成情况相结合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②销售人员每月要有拜访计划,客户拜访前需要准备信息传递单,将公司欲向客户传达的信息准备好。拜访回来后,将信息传递单反馈回信息部存档。拜访计划的完成情况也是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③重点客户(业务量20万以上)的信息资料由公司主管客户的副经理掌握,由客户服务部人员配合销售部做好重点客户的维护和服务,将公司资源集中用于“黄金客户”的关系管理,以帮助公司加大关系营销的力度。

④完善客户维护管理,将客户流失率作为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之一。

⑤实行销售人员月学习制度,包括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客户关系管理等等,帮助销售人员通过学习调整工作方法。

以上的销售人员管理办法避免了以前只注重业务完成量考核指标所带来的忽视客户服务、维护等方面内容的不足。

(4)客户关怀与服务管理——功能包括服务请求、服务内容、服务收费等管理,详细记录服务全程进行情况,将相关信息传递至信息部。

(5)客户增值管理——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从而使客户的盈利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结合公司新业务的拓展及根据由客户信息库获得的资料分析客户潜在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前期的工作重点可以放在向现有客户推荐公司新的服务产品上,例如向审计业务客户推荐会计咨询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产品。

会计服务企业实施CRM的经验对类似的专业服务类企业也有参考价值,需要注意的是:CRM是一个需要耗费企业资源的战略项目,实践CRM系统可以从最关键的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进行,在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后再来考虑其他部分,这一方法对于大量急于采用CRM战略又无法完成一个大的系统建设的企业来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总之,技术只是载体,能够将满足企业需要的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才是应用技术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帕翠珊·B·西伯尔德.客户关系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服务行业论文篇(7)

1引言

在接到开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任务的初期,我们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迷茫的是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实例中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各种资料上也查不到类似的范例。尽管开始时我们还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我们制定并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勇敢地前进,终于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需求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行长和处长们办公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这一系统开发完成后,行长及处长们只需在计算机前就可调阅人行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并且还能查阅到广西区情、广西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电话号码、飞机航班、列车时刻、最新文件及重大事件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要新开发许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人行广西区分行二十多个业务处现有的和将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配发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即要求新开发系统要完全具有人行广西区分行原有各业务系统及将来总行配发下来的软件系统功能。根据项目内容,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成两大类信息服务系统即业务信息类和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电话号码、列车时刻、飞机航班、最新公文及最新动态、广西区情及综合情况等这些公共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类系统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内没有,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些软件系统,这一部分方案比较容易确定。业务信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各业务处每日产生的大量数据及报表,这些数据及报表是各处的业务软件系统处理的结果。业务信息类服务系统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操作简单,行长和处长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到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因为各业务处的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来源复杂,有的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相对独立的专业司配发下来的,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科技处的同志开发的,有的是市县支行同志开发的。同时这些软件开发工具也不一,并多是.EXE文件,因此系统集成难度大,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

3系统集成方案的制定

本项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在完全利用原有系统的前提下为高层领导开发一个高水平的软件系统,因此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对现有系统集成方法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先后制定过以下四个方案。

(1)从分析和处理各原业务系统原始数据入手重现各种报表。

(2)截取打印机端口数据获得原业务系统各种报表,并进行处理。

(3)将原业务系统数据转换成可被EXCEL.识别的数据,用EXCEL来编制和管理报表系统。

(4)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研究分析,我们选定了最后一个方案。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4办公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在分别确定了网络系统方案,软件系统及系统集成方案后,我们设计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WINDOWSNT网络结构,服务器为中文WINDOWSNT3.51,工作站采用中文WINDOWS3.2。

2)数据库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6.5,LIENT端开发工具采POWERBUILDER5.0。

3)用POWERBUILDER5.0开发系统主框架及公共信息子系统。

4)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

5)将各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到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中。

6)将所有业务系统在每台行长用机硬盘上都安装一套,行长在本工作站上使用与各业务处相同的系统,查阅各种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网络采集。

7)用直接对键盘缓冲区操作的方法,简化行长对业务数据的查询过程。

5系统数据流程

公共信息存放在网络服务器,各工作站都可直接查询。

从业务软件上网,数据的安全性及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三方面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将业务软件系统及所有的业务查询系统软件都放置在工作站硬盘上,业务数据查询操作也只对工作站硬盘进行。在对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网络只承担数据采集及传递的任务,业务数据的流程是定期从各业务处工作站拷贝到网络上相应目录,再由行长和处长们将其从网络上取回到他们自己的工作站。

6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这一方案,需要将用POWERBUILDER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原有的WINDOWS环境上运行的,EXE文件与在DOS下中文环境UCDOS上运行的.EXE文件及在DOS环境上foxbase下运行的.PRG文件,或在LOTUS123下运行的软件集成在一起,并且采用了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的技术,因此就面临着许多诸如内存不够,地址及显示方式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下面就介绍我们曾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1网络结构

由于各业务系统原来是在单用户环境上开发的,没有考虑网络上运行的特点,因此无法直接上网,为此我们采用非集中式数据管理方法,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这样就解决了业务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共享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6.2系统集成方案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覆盖面很大,并要将原有五花八门的系统与新开发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这些系统中有POWERBUILDER开的发,有用VISUALFOXPROFORWINDOWS及FOXPROFORWINDOWS开发的,也有在DOS及UCDOS下用FOXPRO2.5及FOXBASE开发的,还有在LOTUS123下运行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时的可靠性,因此系统集成方案是本项目中的关键。我们曾经制定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是运行在DOS环境上,先进入UCDOS,这样用户可正常运行DOS下的业务系统,当需要运行WINDOWS下的系统时,才退出UCDOS进入WINDOWS,用户接着可使用WINDOWS下的业务软件及公共信息软件系统。第二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就运行在WINDOWS环境,用户可直接运行公共信息系统及WINDOWS环境下的业务软件系统,当用户需要使用DOS环境的系统时,再调用WINDOWS下的DOS窗口,进入UCDOS,然后运行业务软件系统,运行完后退回WINDOWS。第一种方案比较简单,但用户界面不理想,操作步骤及系统反应时间较长。第二方案用户界面良好,操作管理简便,但由于系统叠加层次较多,因此需解决内存及其它资源限制及冲突等问题。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按第二方案实施,使得原来五花八门而显得零乱的多个系统在WINDOWS下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3键盘缓冲区操作

因为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者是人行广西区分行的高层领导,因此除了要求界面美观之外,还特别要求使用简便。由于我们将各原有系统集成到我们的软件中,而各原有系统一般功能繁多,并多需要输入口令等繁琐的步骤才能进入到领导们所需的查询功能,因此我们采用预先将这些操作的字符序列自动写入键盘缓冲区的办法,将这些步骤“短路”,领导们在调用该业务系统时就直接进入到查询功能。

在对DOS环境下运行的业务系统,我们采用直接向键盘缓冲区写入字符序列,以简化操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掌握写入的时机,否则及容易造成不可预见性的结果以致死机。由于用户将要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来回选择,因此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在内存的驻留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否则会出现内存管理混乱等问题。经过反复尝试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从WINDOWS调用DOS进程及UCDOS之后,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再调用业务系统,由系统自动按键盘缓冲区的字符序列进入业务系统的查询操作,在退出业务系统时,由WINDOWS自动清除内存中的UCDOS及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使内存恢复到调用前原状。在处理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业务系统时,我们在进入系统前直接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调用业务系统,让其自动按键盘缓冲区序列进入到其查询功能。

6.4内存优化

采用这种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DOS的MEMMAKER来优化内存,以解决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

6.5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

由于系统主框架是运行于WINDOWS环境,而业务系统许多是在DOS环境下UCDOS环境中运行,这就涉及中文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的问题,如果先进UCDOS,然后执行WINDOWS,则会造成显示方式冲突,系统无法使用,反之,先进WINDOWS然后再调用DOS进程,进入UCDOS,则使用顺畅,并且在退出DOS进程后,内存没有任何残留。

6.6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采用直接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解决部分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仍需采用别的方法。如某处业务软件是在FOXBASE下运行的.FOX程序,该.FOX程序调用DOS命令,这样内存中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中文WINDOWS3.2,DOS,UCDOS5.0,键盘操作驻留程序,FOXBASE,该.FOX及DOS命令解释程序,从而造成内存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找来了反编译程序,将.FOX文件反编译成.PRG文件,然后用FOXPRO2.5,将其编译成.EXE文件,这样在调用它时,就无需执行FOXBASE,从而解决这种内存不足的问题。

7成果

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曾查阅许多资料,没有人曾介绍用类似的方案进行系统集成的经验。因此在项目开发完成前,我们一直担心,最后的系统会不会是个“四不象”,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系统不仅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而且各部分衔接自然,使用极其方便。这种系统集成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为在大型企业及机构已有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创造了一种巧妙简截而又成功的解决方案。

9参考文献

[1]PowerBuilder5.0技术参考手册(套)北京市晓通网络数据库研究所

[2]Excel5forwindows大全,海洋出版社

服务行业论文篇(8)

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坚持“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在新的形势下,积极推进县域农行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真正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是目前农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最近我们对农行武宁县支行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也引发了对县域农行如何搞好服务“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思考。

一、武宁县“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武宁县位于江西西北部,地处赣鄂湘三省边陲,全县总面积3507平方公里,总人口37万,辖8镇11乡、1个开发区和1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和农民人均收入同步提高。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第一产业8.42亿元,第二产业16.64亿元,第三产业7.1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6.4:51.4:22.2,结构日趋优化。2007年财政收入2.66亿元,占GDP的8.3%,比上年增长20.7%。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0.7%;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占83%,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占GDP的46.9%,增长47.5%;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8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9.5%,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3980元,增长6.9%。

武宁县域经济具有四大特色:①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钨、锑、大理石、瓷土等,现有法人煤矿12户,钨加工企业2户,锑加工企业2户,大理石厂34户。②小水电资源丰沛。至2007年底,全县共建小型水电站97座,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小时,装机容量在5000千瓦小时的有2座,年发电量达1.3亿度。2008年4月份,九江华宁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又在礼溪镇下坊村开工兴建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发电量1.11亿度的下坊电站,总投资3.6亿元。③森林丰茂。全县有林地面积373.5万亩,森林覆盖率64.1%,活立木蓄积量达773万立方米,林权改革后,林农护林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林业发展大有前途。④工业园区成果丰硕。武宁县目前建有万福工业园,属省级开发区和省级民营科技园,规划面积2万亩,现已形成节能电器、医药胶囊、矿产化工、玻璃钻石、汽车配件、纺织服装为龙头的六大支柱产业。到2007年底,入园企业达106家,其中投产企业84家;园区工业产值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完成工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138%;主营业务收入31亿元,增长39.6%;上缴税收4926.6万元,增长90.7%;企业净利润2.35亿元;劳动用工达1.2万人。此外,武宁县位于庐山西海全国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现已成为全国文明小城镇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县,其旅游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武宁县农行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农行武宁县支行在省、市分行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股份制改革为动力,紧紧抓住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始终把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作为业务工作的重点,创新思路,创新产品,完善健全政策措施,组织运用资金,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城镇一体化建设,强力助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为武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重提升。到2008年6月末,该行各项存款余额47441万元,比2005年末净增173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1087万元,其中2006年至2008年6月新放贷款7037万元。特别是2008年以来,武宁县农行加大了有效信贷投放,至6月末已累放新贷款3716万元,其中:法人贷款1850万元,个人贷款1866万元。该行2006年和2007年累计到期贷款4708万元全部收回,收回率均为100%,没有出现新的不良贷款。2007年该行实现各项收入1282万元,其中利息收入541万元、中间业务收入205万元,账面盈余474万元,该行还制定了3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计划2008-2010年净增贷款27400万元。近期,县农行支持“三农”的主要举措是:

一是积极支持优质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武宁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也是各家金融机构竞相争夺的重点市场。武宁县农行按照县委、县政府“全民创业”、“工业强县”的战略措施,实行因地制宜,择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优质法人客户提供信贷、结算、汇兑、银行卡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重点支持了AAA级民营企业九江市昂泰药用胶囊公司,使之产、销、利同步提高,成为江西省优秀民营企业。2008年春,县供电公司遭受冰雪灾害损失严重,武宁县农行及时贷款300万元,解决救灾资金困难,使供电公司能及时恢复供电,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好评。

二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实现农业产业化。武宁县农行抓住这个关键,着力从结算、现金供应、信贷服务方面,扶持县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例如,支持船滩镇剿丝厂改制为民营的武宁县凯丽丝业有限公司,年收农民鲜茧25000担,年产优质白丝140吨,产值3000余万元,带动船滩、礼溪、东林、清江四个乡镇的农户种桑养蚕,增加农民年收入达2500万元。又如支持江西晨阳灯业有限公司生产节能灯,取得良好效益,带动工业园区引进节能灯企业12家,人园资金23.83亿元,吸纳农民工1580人,增加农民工年收入2607万元。

三是大力支持新型城镇一体化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定居于城镇,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武宁县农行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拓展住房按揭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业务,仅2008年1-6月就发放个人贷款1137万元,同比增加1026万元,其中,发放住房按揭贷款526万元、个人生产经营贷款502万元、综合消费贷款109万元,帮助农民工定居城镇、建设城镇,从而有助于加快城镇一体化进程。

四是着力为各类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武宁县农行主动适应和引导县域金融市场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为各类法人和个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投资理财、电子银行、代收代付、消费贷款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引领县域金融服务升级。仅2007年以来至2008年6月,该行发行金穗卡56249张,销售各类基金、寿险产品2990万元,代收各类电话费、水电费、学杂费等1721万元,代付各类资金333万元,开通电子银行3537户。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使县域广大客户感受到了现代金融服务的快捷方便,巩固了农行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也增加了农行业务收入。

三、对农业银行县域支行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发展的几点思考

1、解放思想,观念上要有新突破。首先,要增强机遇意识,夺取发展先机。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决定,江西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同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明了农行改革的方向,全行上下正在推进股份制改革,“三农”金融业务的经营机制必将更加完善,这些都为县域农行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和内外部环境。农行县域支行必须抓住这些历史性机遇,解放思想,乘势而上,把业务做强做大,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其次,要增强竞争意识,发挥农行自身优势。随着WTO后过渡期结束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调整,国内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政策性银行都将进入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农村金融领域的竞争势必更加剧烈。面对这种形势,农行县域支行必须调整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网络、资金、产品、社会资源等优势,大力拓展业务,占领和农行地位相称的市场份额,在县域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要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农行经营效益。必须消除“支农吃亏论”的想法,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随着建设新农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与推进,中部地区县域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客户资源和旺盛的金融需求,有着金融业务的巨大空间,蕴藏着巨大盼潜在商业价值。如果不率先发掘这一潜在市场,县域农行将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充分分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

2、园地制宜,体制上要有新突破。农行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根据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特点,构建有利于农行县域支行业务发展的管理机制,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新路子,做到因行施策,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县域农行要充分运用好现有县域服务网络资源,深入分析县域机构撤并与续存的成本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准确把握自己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有差别地设置县域机构网点,对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不合理的,要予以优化调整。要改变把县域机构单纯当作吸存网点的做法,进一步丰富和增强县域机构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类产品的综合性营销平台。在信贷管理体制方面,要适应县域信贷业务特点,推进县域农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对于风险控制水平高、业务市场广阔、有效信贷项目多的县支行,应扩大信贷授权,适当放宽基层分支机构的信贷投放自,适当下放优质中小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精简业务流程,加快办贷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建立合理合规的权责机制,在不违背一级法人原则、有利于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既要落实信贷风险责任,也要强化正面激励引导,纠正一些领域权、责、利脱节的现象,充分调动基层员工开展信贷营销的积极性。

服务行业论文篇(9)

近年来,日益增多的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给全国各地法院都带来了不小的审判压力。究其原因,不仅仅在于物业服务纠纷案件类型多样、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案件带有群体性特征导致处理难度较大;更为突出的还在于,法官对此类新兴案件较为陌生,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政策规定又因带有体制转轨的因素明显滞后,既有的一些法律规定又比较原则,审判时缺少明确具体的条文规范,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诸多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5月出台了《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物业服务解释》],对《物权法》以及《物业管理条例》中有关物业服务问题的抽象性、原则性条文进行了司法解释,力求为审判实践提供明确具体和统一的裁判标准。纵观该《物业服务解释》,其主要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问题、物业服务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问题、物业服务合同终止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该解释的适用范围和时间效力等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许多规定从实务的角度来看都不乏亮点。应当说,该解释的出台为今后司法实践工作可操作性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为了正确理解与适用该解释,从理论的角度对物业服务纠纷所涉及的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仍属必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拟透过《物业服务解释》的相关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对物业服务纠纷案件中最为核心的物业服务合同的履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作重点探讨,希望对正确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相关条款有所助益。 一、业主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的主体地位及其义务认定 [一]业主的合同主体地位 物业服务合同的主体认定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审理的一大难题。物业服务合同可分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和普通物业服务合同。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21条的规定:“在业主、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之前,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的,应当签订书面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因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由建设单位与物业服务企业所签订。又根据我国《物业管理条例》第15条的规定:“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因此,对于普通物业服务合同来说,则是由业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所签订的。可以看到,在合同签订的形式上,无论是前期物业服务合同还是普通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均不是直接的合同签订者。在实践中,这恰恰是业主经常据此而拒绝接受合同约束的重要理由,他们认为自己并非物业服务合同的当事人。 必须明确的是,《物业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建设单位与物业买受人签订的买卖合同应当包含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根据该条款,建设单位同物业买受人签订物业买卖合同时,包含了双方转让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的合意,因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对业主之所以产生拘束力,根据在于建设单位与业主对物业服务合同的概括承受。对于普通物业服务合同,《物权法》第76条、《物业管理条例》第11条都规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乃是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物业服务企业是和业主而不是与业主委员会建立物业服务法律关系,业主委员会按照授权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物业服务合同,则是业主自治权行使的结果。 所以,尽管形式上来看业主未参与物业服务合同的签订,但究其实质,不管从现行的立法规定还是从法理上来说,业主都是物业服务合同中与物业服务企业相对的实际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物业服务解释》对此作出了明确解释,其第1条规定:“业主以其并非合同当事人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该条款明确规定了业主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的主体地位。 [二]业主应承担的主要合同义务 1.交纳物业服务费的义务 物业服务合同是一种新型合同,理论与实务界对其性质难免有不同的认识,观点主要有委托合同说、服务合同说、混合合同说、独立合同说等等。通说主张应当借鉴委托合同的制度机理处理物业服务合同相关争议,笔者对此较为赞同,因为不管是其法律关系的形成,还是物业服务合同的特征,与委托合同都有较高的相似度。从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的法律关系来看,业主是物业服务 合同的委托人;从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来看,业主是支付报酬、接受服务的一方。业主有权利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合同的内容提供相应的服务,与此相对应,业主的主要合同义务即是交纳相关的物业服务费用。 当然,物业服务费用的内涵决不简单地只是物业服务企业的佣金。物业服务费可分为公共性服务费[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公用卫生清洁、公共设施维修保养和保安、绿化等公共性服务而收取的费用]、公众代办性服务费[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代收代缴水电费、煤气费、有线电视费、电话费等公众代办性的服务而收到的费用]和特约服务费[为物业产权人、使用人提供特约服务而收取的费用]。也有学者主张将物业服务费区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区分建筑物的基本维护、修缮、整治工作与日常管理及其他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支出的费用,即通常语境下的物业服务费;另一类是专项用于物业保修期满后物业共用部位、共同设施设备的维修的更新、改造的费用,称为专项维修资金。在日常生活中,广大业主往往认为物业费仅限于物业服务企业的佣金,业主拒交、欠交物业服务费也成为司法实践中引发物业服务纠纷的重要原因之一。《物业服务解释》第6条作出了针对性规定:“经书面催交,业主无正当理由拒绝交纳或者在催告的合理期限内仍未交纳物业费,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支付物业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根据该条,物业服务企业在经书面催交后,业主无正当理由仍拒交、欠交物业费的,可以起诉业主并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这不仅对物业服务企业迅速高效收缴物业费用提供了法律支持,同样也对业主积极履行交纳物业服务费的合同义务将起到督促和警示的作用。 2.协助义务 在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维护、保养、保修的过程中,业主应当给予协助,该协助义务不仅包括积极层面的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还包括消极层面的不得阻碍、妨害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及管理工作。针对业主的该项义务,《物业服务解释》第4条赋予了物业服务企业相应的诉权:“业主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或者法律、法规、管理规约,实施妨害物业服务与管理的行为,物业服务企业请求业主承担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应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该条规定,业主违反协助义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行使诉权,要求业主承担恢复原状、停止侵害、排除妨害等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物业服务企业的义务范围认定 [一]物业服务企业的主要合同义务 物业服务企业作为物业服务的提供者,其义务范围的认定乃是物业服务合同内容的重点。概括地说,物业服务企业受业主的委托,应当依照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物业服务。根据《物业服务解释》第3条第1款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确定的维修、养护、管理和维护义务,业主请求物业服务企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而言,可高度概括为维修、养护、管理、维护四方面。在笔者看来,该四方面又可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向“对物的管理”,指的是对建筑物、基地、附属设施、相关场地等共有部分进行维护、保养和修理;第二个层次则指向“对人的管理”,是对区分所有权人群居生活关系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也包括维持和谐有序的公共秩序。例如,当部分业主不当行使专有权,对其他业主构成妨害,或者侵害业主的共同利益时,物业服务企业有义务对其进行提示和制止。 [二]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义务的扩充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物业服务解释》第3条的规定依据合同默示条款理论,合理扩充了物业服务企业应承担义务的依据范围。合同默示条款理论 [Implied Terms]源自于英美法系。所谓默示条款,即是当事人并未写入合同中,甚至从未协商过,但基于当事人的行为,或基于合同的明示条款,或基于法律、交易习惯及行业规则的规定,理应存在的合同条款。一般说来,考察合同 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需要对当事人双方所订立合同的明示条款[Express Terms],即双方达成合意并写明在合同中的相关事项作相应的解释。但明示条款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的合同内容,而且某些合同纠纷仅仅依照明示条款有可能无法得以解决。当依照合同的明示条款无法合理解决合同纠纷时,英美法系国家法院主张必须充分利用普通法的灵活机制,将默示条款纳入合同之中,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默示条款的广泛运用并作为修正合同的工具实际上是对意思自治原则所作的某种程度的否定;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讲,默示条款又是意思自治原则与法院行为相调和的中介。因此,英国法系合同默示条款所承载的功能,在于明示条款对合同相关权利义务有未尽之处、阻碍合同履行及纠纷处理之时,得允许法官依照法律规定、相关习惯规则、明示条款等对合同内容进行推定进而作出裁判。而在大陆法系,尽管没有默示条款之说,但在遭遇合同明示条款有所欠缺之时,合同目的的实现是依赖于合同的解释原理以及合同漏洞的补充来完成的。如我国《合同法》第61条规定:“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合同有关条款及交易习惯均可作为合同约定欠缺或约定不明时的参照。另外,我国《合同法》第60条还规定了合同的附随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这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合同当事人的义务范围所进行的扩张。[11]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默示条款理论亦是一种合同漏洞的补充方法,两大法系对此问题的应对虽然方法各异但目的相同,可谓殊途同归。当然,合理借鉴默示条款理论对我国合同法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物业服务解释》第3条的规定便是很好的说明。 根据《物业服务解释》第3条第1款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义务的依据范围不仅包括合同约定,还包括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规范的规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3条第2款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及制定的服务细则,应当认定为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据此,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以及服务细则也将作为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义务的依据。其原因在于,物业服务企业公开作出的服务承诺及其制定的服务细则,在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过程中,对业主的最终决定有重大影响。服务承诺及服务细则,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一种“单方允诺”,[12]也作为其与业主订约的基础,必然也必须对其行为产生约束力,这对业主权利的保障非常重要。 [三]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理解与认定 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的财产及人身是否应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如需承担,其限度范围应当如何认定?这也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且理论上存在争议的问题。2008 年公布的《物业服务解释》的征求意见稿中曾设有关于物业服务企业安全保障义务的条文,其第八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物业服务区域内发生人身损害结果,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应予支持。”而在正式出台的《物业服务解释》中则未见该条款,有专家因此认为最高法院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持否定态度,并且主张不能将物业服务企业列为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要求其承担安全保障义务既无法律依据,也无法理基础。[13] 应该说,在有关安全保障义务的基本理论、法律构造及其成文法规范均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确实不宜匆忙就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物业服务企业没有任何安全保障义务之承担。理论上讲,物业服务企业于特定情形下承担安全保障义务,在法律适用上仍存有解释的空间。 1.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规定:“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是我国法院借鉴德国法上的交往安全义务理论[14]对安全保障义务所作出的直接规定。根据该条规定, 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主体为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和其他社会活动的组织者,但并不仅仅限于条文所列举的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的经营者和活动组织者。随着对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研究的深化,司法实践对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早已不再局限于条文列举的经营者,诸如银行、机场,物业服务企业等也已囊括其中。如“室内被害案”中,法院认定物业服务企业未正常使用保安监控系统及未严格执行对外来人员的登记制度,违反了安全保障义务,应对原告的死亡在其能够防止或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15]从物业服务企业的性质来说,其所从事的也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当然属于经营者的范畴;更为重要的,从法理上来说,物业服务企业符合成为安全保障义务承担者的法理依据,如危险控制理论的要求、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理的要求、节约社会总成本的要求等等。[16]事实上,判断是否承担安全保障义务的标准并不在于承担者是否具有哪种 “经营者”的身份,而是在于其是否具有“对危险源的控制力”。[17]作为对物业服务区域进行实际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对区域内危险源的控制力显然要高于业主。因此,物业服务企业在一定情形下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不仅符合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也有相应的法理基础。 2.合同的约定或合同附随义务 通常来说,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都会在服务合同中对安全保障义务加以约定,物业服务企业也会为此配有专门的保安人员、建立相关安保机制、安装必要的电子监控系统、对区域边境的围护设施加以完善,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安全保障工作是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合同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明确约定的情况下,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此义务而对业主的财产或人身造成损害的,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种损害不仅包括物业服务企业所有或管理下的物对业主造成的损害 [18];也包括因第三人的侵权行为对业主造成的损害。[19] 其次,根据《物业服务解释》第3条第2款的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的单方承诺与服务细则也纳入到合同内容中,因此,如果在其单方承诺或服务细则中有涉及到安全保障义务的服务承诺,也将作为合同义务加以履行。 另外,附随义务除了为辅助实现债权人之给付利益外,还有避免侵害债权人之人身或财产上利益的功能,此类义务,德国学者统称为Schutzflicht[保护义务],论其性质,实与侵权行为法上之交易安全义务[Verkehrssicherungspflicht]同其性质。[20]依据物业服务合同的性质及合同的目的,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及服务区域内的安全承担保护义务属于合同附随义务的范围。因此,即使合同中没有对安全保障义务作出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但根据《合同法》第60条的规定,基于诚信原则衍生出的合同附随义务也是安全保障义务的法源之一。 由上可知,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业主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既可因侵权而承担侵权责任,也可因违约而承担违约责任。此时将发生请求权的竞合,根据《合同法》第120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依《合同法》提起违约之诉,也可以选择依侵权法规范提起侵权之诉。 3.安全保障义务的限度 必须指出的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并非可以随意解释和适用,不当界定和滥用会导致安全保障义务无边界的扩张,这将给物业服务企业带来极大的经营风险,不利于其整个行业的发展,最终也可能反过来对广大业主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令学界和法官都感到疑难的高空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当中,就有法院以物业公司未尽安全保障义务为由而令其承担一定的责任。[21]笔者认为如此裁判大可商榷。“高空抛物”与“高空坠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不同的案件事实对物业服务企业应尽的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及限度要求则相距甚远。高空坠物案件,可能由于物业服务企业疏于管理而发生,而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乃因第三人侵权行为而发生,要求物业服务企业对高空抛物人进行监督和防范,显然不合理地提高了其注意义务的范围,扩张了安全保障义务的限度。当然,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分标准,无法一言概之,只能视个案的具体案情而分别裁判,但通常来说,只要物业服务企业在保安人员及设施的配备、保安制度的建立、保安制度的落实方面做足了工作, 则应判定其已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得到的标准依然无法脱离若干重要判断因素的检验,如法律法规、法理学说、公平正义价值观甚至经验常识等等。 三、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司法裁判所涉及的利益衡量与法律解释 [一]利益衡量:合同的履行与业主相关权利的冲突 1.冲突的产生 在《物业服务解释》颁布之前,物业服务合同通常被称为物业管理合同。就这一名称问题,学界曾进行过讨论。有观点认为,物业管理中的“管理”一词具有行政隶属的服从性意义,反映了传统物业管理模式的特征,难以体现现代物业管理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平等服务关系本质,宜用“人居服务”或“物业服务”的称谓取而代之。[22]多数学者对此较为赞同。受该观点的影响,《物权法》将过去的“物业管理企业”改称为“物业服务企业”,《物业管理条例》随之做出相应修改,也将“物业管理企业”统统改为“物业服务企业”。此次《物业服务解释》开宗明义,定位于“物业服务纠纷”,非常准确地界定了所要调整的法律关系。物业服务纠纷,是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在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中产生的纠纷,属于债权纠纷。它不同于物业管理纠纷,后者是共同管理人[即业主]因对区分所有的建筑物的使用、收益、支配而发生的纠纷。[23]因此,业主拥有物业管理权,而物业服务企业需要承担物业服务的义务。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其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拥有事实上的管理的权利,该种管理的权利乃基于企业的委托授权,在该语境之下,“管理指向的是物业管理企业与建筑物业之间的主客体关系”,[24]其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在这一层面上来讲,管理与服务具有相同的含义。 一般说来,业主的物业管理权与物业服务企业实际拥有的管理权利,在内容上应该是一致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应当以业主授权的内容为基础。但在特殊情形下,也会发生冲突。例如,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代表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合同,但合同的内容侵害部分业主的合法权益,这时产生的问题就是,部分业主与其他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发生冲突,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权利与部分业主的物业管理权发生冲突,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该合同的相关约定将导致部分业主的合法权益受损。此时部分业主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依据《物权法》的规定行使撤销权,但撤销权的性质、效力及行使等问题尚待探讨。 2.业主撤销权的效力 笔者认为,就业主撤销权设立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防止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滥用权利作出决定而损害业主的合法权益。但就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的合同内容行使撤销权,就不仅仅是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滥用权利的问题,还往往涉及到业主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在《物权法》颁布后的所谓首例业主撤销案件中,多数业主[377户]赞同在小区内新设一道围墙,以防止外来车辆和人员随意进出小区,但少数业主[8户]认为,该围墙减少了他们实际使用的公共面积,侵害其合法权益。此时,判断能否因部分业主行使撤销权而将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内容归于无效的问题,实质上转化为对行使撤销权的部分业主与其他业主之间的利益进行衡量问题。这属于民法上的价值判断。何者的利益需要优先保护或者何者利益具有更高的价值位阶,则需依赖于相关法理及利益衡量之方法加以确定。依据我国学者提出的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得主张限制民事主体的自由,[25]如果对部分业主权利的限制是基于更高价值位阶利益的考虑,则限制的理由可谓足够充分且正当:如基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利益而对少数业主权利进行适当限制是合理的,则此时少数业主主张行使撤销权就很难得到支持。相反,倘若被限制的部分业主的权利具有更高的价值位阶,则对其自由不得加以限制,其撤销权之主张便应该得到支持。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形之下,业主撤销权的效力亦不可一概而论,法院在裁判该类案件时,需要于具体个案中合理运用利益衡量之方法,尤其是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部分,以理服人,保证判决的正当性和妥当性。 [二]法律解释:物业服务合同履 行中业主抗辩的“正当理由” 1.问题的提出 前已述及,业主拒交欠交物业服务费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物业服务解释》第6条对此作了针对性规定,根据该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经过书面催交程序,业主无正当理由仍拒交或欠交的,物业服务企业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可得到法院支持。这一规定无疑为物业服务企业催交服务费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针对于具体的案件裁判而言,仍然涉及一个问题,即所谓“正当理由”该如何认定,正当理由的判断标准何在?这仍是审判实践操作中需要明确的。 2.对“正当理由”的认定 其实,《物业服务解释》中的相关条文,对正当理由问题暗含了一定的说明,如第5条规定:“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或者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者重复收费,业主以违规收费为由提出抗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据此,“违规收费”即是业主抗辩的一项正当理由。第6条的后段,则从反面折射出正当理由的问题,该段规定:“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按照合同约定以及相关规定提供服务,业主仅以未享受或者无需接受相关物业服务为抗辩理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因此,物业服务企业依照合同履行义务后,业主以未享受或无需接受相关服务进行抗辩的,无法构成正当理由。就事实来看,业主欠费抗辩的理由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为物业收费不合理;其二为物业未提供服务或服务不周。依据法律解释方法中的体系解释与目的解释,[26]结合抗辩产生的事实原因,笔者认为,对正当理由的理解与判断,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违法或违约损害业主利益的,构成抗辩的正当理由。具体言之,即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的收费标准,违法违规收费,或者违反合同的约定,损害业主利益的,可以作为业主抗辩的正当理由;第二,在不存在违法或明显违约的情况下,对于业主以服务存在瑕疵提出的抗辩,需要以诚实信用原则为基础,结合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标准与物业收费标准,对物业服务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业主抗辩之正当理由能否成立。 3.诉讼中的证明及纠纷解决机制 对业主而言,基于正当理由的抗辩权的行使固然为其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护,但也应该看到,抗辩权的赋予同样给业主滥用权利留下了机会。为防止业主滥用正当理由进行抗辩,保障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当业主基于正当理由行使抗辩权的,必须对其据以主张的正当理由进行证明。即业主此时必须举证证明物业服务企业有违法违规违约之行为或证明其服务有不符合诚实信用要求之事实。否则,不仅业主的抗辩无效,其行为本身亦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而对于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费纠纷案件,也必须建立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对物业服务行业的收费标准进行监管,完善业主自治体系等等,只有这样,欠费纠纷才有可能有效避免。 结语 广厦千万,大庇天下。物业服务合同的履行与百姓生活休戚相关,与社会安定紧密联系。就立法的层面,司法解释的颁布为维护和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利益提供了平台,但从司法的角度来说,审判实践中物业服务合同履行所涉及的问题可谓纷繁复杂,不仅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纵横交错,裁判的统一性与个案的妥当性也或许未必合致,而错判误判的情况亦在所难免。在这样的情势下,深入研究既有判例,总结过往的经验教训,就具体个案正确适用解释条文、合理选择并运用法律解释及利益衡量之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物业服务解释》的出台固然将为今后的司法实践工作提供较强的指引,但站在法律适用的立场之上,于法官而言,其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注释: 杨立新主编:《〈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如有实务界人士认为该解释在区分物业管理与物业服务、赋予物业企业代位诉讼权利、保障业主单方面解除物业服务合同、解决业主欠费难题等方面,有诸多亮点。参见颜雪明:“从实务角度看物业服务司法解释的 亮点与不足”,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7期。 徐海燕:《区分所有建筑物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法律出 社2009年版,第265页。 杜万华、辛正郁、杨永清:“最高人民法院《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司法解释》、《物业服务司法解释》要义”,载《判解研究》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74页。 高平主编:《物业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同注,第292—293。 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同注,第75页以下。 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7页。 苏号朋、朱家贤:“论英国法中的合同默示条款”,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5期。 [11]司法实践中出现过物业服务企业违反合同附随义务而承担违约责任的判例。如“延误送信案”中,二审法院认为依照诚实信用原则,被告物业服务企业负有及时转交邮件或及时通知收件人领取邮件的义务,而被告违反此项附随义务,造成原告业主遭受损失,应承担违约责任。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8] 一中民终字第3542号《民事判决书》。 [12]张广兴:《债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56页。 [13]同注,颜雪明文。 [14]周友军:“我国侵权法上作为义务的扩张”,载《法学》2008年第2期。 [15]参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一中民终字第10996号民事判决书。 [16]张新宝、唐青林:“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3期。 [17]如德国冯•巴尔教授指出:“在属于不作为责任原始形态的对他人侵权行为之责任领域内,监督者控制潜在危险的义务通常来源于他对危险源的控制力。” 参见[德]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256页。 [18]如“楼顶坠物案”中,物业服务企业对楼顶的废弃搁置物未予处理,造成其坠落后将原告砸伤,法院判决因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尽到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和管理职责,对原告承担赔偿责任。参见周桂芳、轩毅:“楼顶废弃物砸伤人物业公司被判赔”,载《人民法院报》2008年8月25日第3版。 [19]如“保险柜失窃案”中,合同明确约定小区内设专职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进行治安巡逻和治安保卫工作,并且原告与物业服务企业曾两次签订补充协议,加强保安,原告也因此增加支付了物业服务费,但由于被告公司未如约履行安全保障义务,致使原告保险柜被盗,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违约责任。参见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佛中法民五终字第908号民事判决书。 [20]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四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21]谢罗群:“深圳‘高空抛物案’一审判决引发物业管理行业关注”,载《中国物业管理》2008年第3期。 [22]徐建明:《物业管理法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23]同注,颜雪明文。 [24]同注,第258页。 [25]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26]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以下。

服务行业论文篇(10)

花旗银行则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将无形服务转化为有形服务,增强顾客对服务的可感知度。通过其优雅的服务环境、轻松的服务环境、方便快捷的服务流程、人性化的服务设施、良好的员工形象和素质等让客户感知到花旗银行的服务特色。花旗银行在市场细分、客户分层以及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实践堪称美国商业银行的典范。花旗银行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产生出满足中高层客户理财需求的金融产品,由客户经理、基金投资经理和外汇投资顾问为重要客户提供服务。在进入一个国家时,首先针对10%的富豪级人物,提供特别的理财规划,如设立基金、帮助客户子女制定生涯规划设计等。而针对中产阶级,花旗银行则以快速便捷的服务理财模式,获取客户资产信息,帮助客户进行理财规划。花旗银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制度,不断推出科技含量较高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和服务的领先打造与同行业的差异。同时又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金融企业品牌。美国银行在经营战略上,侧重美国本土地区,其85%的收入都来自本国,并且非常注重个人与小企业的金融业务。美国银行拥有全美最庞大的全国性零售网络和全美头号小型企业信贷银行以及头号针对少数族裔开设的小型企业贷款银行。而美国富国银行则倚重独具特色的社区银行业务,为小企业和个人客户服务,贴近客户,服务周到,决策灵活,成为美国第一的抵押贷款发放者和小企业贷款发放者,建立了全美第一的网上银行服务体系。

1.2英国商业银行的服务经验

金融服务业在英国已经成为英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英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自己的服务经验,形成一道独有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改善,使英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先列。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英国商业银行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来,便开始推行了客户经理制度。英国的商业银行认为客户经理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重要纽带,改变以往由各个部门直接面对客户的方式,通过客户经理对客户进行整体把握,从而避免了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给银行以及客户带来的不便,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英国劳埃德银行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客户经理制度,劳埃德银行将客户经理的主要任务确立为联系银行和客户的各种关系、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并提出解决办法、培育和挖掘客户潜在需求、为客户的金融交易提供策略、协调银行的各项资源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等。巴克莱银行则在英国设立了42个与分行并行的重要客户服务中心,配备超过700名的客户经理,每人另配一名助理,每个客户经理大约负责300名要客,以最周到的服务吸引和留住核心客户。英国银行业一直以其优秀、专业、高品质的员工引以为傲。这是因为英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人才的选拔上,制定严格的标准,面向全球招聘金融人才;在薪酬制度上,根据市场水平和个人服务表现确立;在培养和培训上,经常性的举行内部员工培训活动,注重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并实行一套有效的管理人员调派制度。这些措施使得英国银行业能够汇聚全球精英人才,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平。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尊重员工价值。如英国汇丰银行招聘多样化的人才,保证每位员工在汇丰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避免平均化,对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对中高层管理人员制定“人才管理计划”。

1.3香港商业银行的服务经验

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大银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的情形下,香港各家商业银行都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力求多做服务,赢得客户,在繁多的金融机构之中脱颖而出。香港商业银行在服务竞争力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差别化服务明显。香港商业银行对来自不同背景、职业、生活的客户进行细分,根据客户需求以及客户资源的分布,跟踪目标客户,抓好龙头企业,建立优质客户服务体系,实行服务层次的差别化。同时,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化资源配置组合,根据客户的贡献度,优先满足重点客户的需要。另外,对于重点客户,香港商业银行实行客户关系管理制度,配置等级相当的客户经理并且不断加强客户经理的服务技能和水平。在价格以及产品提供方面,诸多银行也进行了差别化服务,在注重优质客户的同时,香港各商业银行也努力了解和跟进中小客户的需求,为中小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功能和健全的服务设施,维持中小客户长期的稳定性。服务产品创新。香港商业银行紧跟市场,坚持创新发展,重视产品管理。各家商业银行每年都会依据市场导向和顾客需求,适时推陈出新。香港恒生银行针对现代人们生活快节奏,推出“翱翔”系列理财服务,帮助用户处理储蓄、证券买卖,财务往来等私人业务,定期为客户提供最新最时尚的潮流资讯。香港东亚银行电子银行服务与时俱进,并根据市场以及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拓展手机银行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手机服务平台,努力打造更完整的电子银行服务链。

2国内商业银行服务的借鉴

2.1转变服务观念、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在银行服务和金融产品相似的情况下,优质周全的服务往往能够吸引客户,增强客户的忠诚度,使立于不败之地,使银行获得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优势。商业银行的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把客户需求作为个人工作目标,切实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以方便客户为出发点,规范服务流程,改进服务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网店服务环境,树立标准和理念,加强服务管理和督导。设置专门机构和人员,及时合理和重视处理客户投诉。

2.2加大创新力度、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要进行市场调研,跟踪客户需求,不断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能被别人轻易模仿或替代。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此外,银行也应根据自身特性实行差异化战略,以更高的技术和功能差异满足消费者的多样需求以体现产品差异化。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根据客户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以体现自身市场差异性。导入CIS,在客户心中树立品牌形象,实现形象差异化。

2.3客户差别化服务、推进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银行应根据自身服务特色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对带来不同收益的客户提供不同服务,将自身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优质客户上。实行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对于优质客户,由专门的客户经理建立与之保持连续的关系,整合客户信息,敏锐地体察客户现实和潜在的金融需求,加强与客户交流与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充分利用掌握的客户资源,拓展优质客户,挖掘潜在客户,提高老客户的忠诚度。

上一篇: 听保险课心得体会 下一篇: 人民币国际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