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3:44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1)

没上八年级之前学生们听说物理可解开很多现象之谜,对物理充满着兴趣和期盼,但步入八年级之后,很多学生却出现了困惑,使得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减弱,慢慢地对物理产生了畏惧。作为八年级的物理教师应如何让这些刚上八年级的学生能持久地主动学习物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开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之门

第一堂物理课是物理教师开启学生学习物理之门的开始,它关系到学生今后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那么,该怎样上好第一堂物理课呢?

1.故事式引课

实践证明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领知识和说明问题,能够使人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在上第一堂物理课时不可忽视故事式引课。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序言“科学之旅”,是以“海边拾贝壳的孩子”的故事来引入课题的,比喻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充满乐趣和艰辛,从而轻松地给全书定下了科学探究的基调。为此,我们不可忽略了故事对新学习物理的学生所发挥的引领作用。

2.增强物理演示实验对学生的视觉刺激

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正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和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好时机。在第一堂物理课上除演示教材中“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和“小‘人’为什么会随着音乐起舞?”的实验,还可增设“往水杯中加满水,盖上硬纸板后倒转,观察里面的水会不会洒出来”、“往两张自由下垂的白纸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纸是向外张开还是向中间靠拢”和“利用两个塑料吸盘互相挤压后,让学生亲自拔一下,体会大气压强存在的威力”等一些视觉效果较好的实验。这些实验现象与学生日常见识不同,学生实际观察到,就会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3.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在观察了奇特的演示实验后,学生们就会非常想自己动手做实验了。这时可让学生做一做教材“想想做做”的简单实验:①用放大镜看自己指纹,是放大的;看窗外物体,是缩小的。②在倒置的漏斗里托一个乒乓球,从斗口用力往下吹气,移开手,小球不会掉下来。学生通过这些实验,经历猜想、假设和过程,得出意想不到的结果,就会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4.用事例说明物理学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除教材中牛顿将白光分解;彩色电视;万有引力;人造地球卫星;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机械摆钟制作等例外,还可增加爱迪生发明电灯;人造小太阳;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太阳能电池应用等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和事例。使学生知道推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5.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①善于观察,乐于动手;②勤于思考,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有了良好的学习物理方法,就如顺水行舟,学生也就更加乐于学习物理了。

有了开始的投入,才会有今后主动学习的持久性,所以作为八年级的物理教师不要忽视了上好第一堂物理课的作用。

二、在每节物理课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激情

当学生走进了有趣的物理世界之后,我们还要在每节物理课中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激情。下面提几点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就在身边

引入新的物理知识要多引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得出概念、结论后,再让学生寻思身边有哪些实例用到了这些知识。如:①可用蟋蟀声、锣鼓声和说话声等学生们常听到的声音来探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知识点去解释身边常听到的各种琴声、钟声和机械声等发声的原因。②在学习影响蒸发的因素时,可让学生思考:日常晾衣服和被单时,为什么要摊开晾在有阳光和通风的地方?从中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后,再让学生利用这些结论回答:平时晒稻草应怎样做?为什么?③在复习物态变化时,可用最常见的水蒸气、水和冰之间的转化来总结六种物态变化,然后让学生分析自然界中霜、雪、露、雾、冰雹和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亲切地感到物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就在身边,主动学习物理的热情自然就会高涨起来。

2.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探究

在演示实验中,要尽量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帮助安装器材;寻找实验现象;读写、核实数据;参与讨论和归纳。要注重开展学生实验,教材中测平均速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测量物质的密度等实验非常适合学生分组实验,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另外,不要忽视布置课外实验,让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并做一些作品成果。有成就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

3.在学生学习物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和表扬

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甚至基础好的学生有时回答问题,不能答到点子上,教师不能就此放过,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得出正确答案后,还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表扬,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自信。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自信,促使主动学习物理

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成绩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作为物理教师该怎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呢?

1.教师应熟悉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只有熟悉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才能让学生清楚哪些是需要认识、理解、操作和探究的知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自然就会好。

2.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

在课堂上教师对讲授的物理知识要进行设计,做到齐全、精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气氛活跃。另外,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和作业。

3.对物理知识要有系统性的复习

零碎的知识学生较易遗忘,而且刚上八年级的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归纳的能力较弱,所以在新知识学完后,指导学生对章节知识进行系统化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4.要有针对性的测试

学生只有在各种针对性测试中,才能高效地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补救和提高。

四、多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性别和学习掌握层次不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影响。所以,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了更多沟通,才有进一步交流,才能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发展。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2)

八年级学生正值“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期”。还有人认为八年级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被称之为“八年级现象”。当一种情况被人们重视并冠之以“现象”时,一定有它的特殊性,其背后的根源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从生理、心理和学习压力三个方面来追踪这一现象的根源

(一)生理原因

八年级学生多为13-14岁。普查资料表明:这个年龄是青少年生理迅猛发育时期中的最峰,男生身体体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期;女生体重、胸围逐步向着女性成熟体型发育,第二性征如浪潮般汹涌袭来。

(二)心理原因

由于生理的发育带来的青春期心理的巨大变化,他们的情感情绪激易动暴躁并向两极波动,爱凭感情行事;自尊心、自信心、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认识能力显著落后于独立意向和行动能力,八年级在心理变化上是初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是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应受到特别关注。

(三)学习压力

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学生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因此,八年级学生应该尽早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选择一个自己认可且确定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各尽所长,各从其志,努力承担所属责任。作文综合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操、个性、智慧等文化素养,展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语言表达和个性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也对学生恢复自信、拥有健康身心并维护其社会功能稳定至关重要。

而现在学校使用的人教版语文八年级教材中,对于写作训练以单元为单位,这使得语文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具体和系统化的训练。一学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较好的提高,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尤其是影响了完成八年级学业的学生升入九年级后能否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认为八年级作文训练应以认识自然、感知生命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的体悟和分析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研究,注重学生作文过程的研究,注重作文个性的研究。

二、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作文序列化教学

(一)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而人是很难认识自己的。八年级学生常常处在迷茫、矛盾和冲突中,对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更新。因此,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认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作文题目示例:《我眼中的自己》《我是一只期待飞翔的小鸟》《被自己感动》《我的烦恼》。

(二)认识自然

八年级认识自然,写景状物一类的作文与七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而在于无论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

作文题目示例:《寻觅秋天的踪迹》《我心目中的春天》《在这不寻常的秋天里》《我眼中的四季》《寻春》。

(三)认识社会

相对于自然,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可以说很粗浅,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这方面的作文设计要简单,易于把握。比如认识自己的班级、认识家乡,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作文题目示例:《到民间采风去》《我家乡的节》《我爱我班》《城市与我》《绿色生活》。

(四)感悟生命

八年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直觉日渐敏锐。生命这个主题是很大的,如果面面俱到,把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生命赞歌等等这些方面都写下来,可以洋洋洒洒数千字,但这种泛泛而谈就会使文章“假、大、空”,不妨从一个人物、一个细小的生命、一件小事谈起。

作文题目示例:《生命,有时也脆弱》《每朵花只能开一次》《像野草一样顽强》《生命,脆弱的生灵》。

(五)体验成长

作为青春少年的八年级学生,在一天天地成长着,正在懂事,正在走向成熟,正在走向未来,但长大的同时是伴着喜悦和泪水的。关于成长的作文是八年级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学生可以描绘成长的感觉,抒发成长的心曲,议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作文题目示例:《成长的烦恼》《成长是一种美》《脚印》《成长的喜悦》《种子·幼苗·大树》《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六)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私狭隘似乎成了当代学生的共性,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已经成了一种社会的需要。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感恩是幸福感的基础。感恩教育更是八年级作文序列的必要组成部分。

作文题目示例:《妈妈,我想对你说》《我心中的太阳》《师恩难忘》《他为我摆渡》《爱在左,感恩在右》。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明白现代转基因的概念。2把握文章思路。

2.过程与方法:体验讨论克隆等基因产品带来的科技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科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思路。2本文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的异同。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转基因生产的猪、兔、羊等图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转基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

1.什么是转基因?

提示:科学家为了改变某些动植物产品的品质或为提高其产量,把一种生物的基因转到另一种生物上去,叫作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绿色基因革命”即现代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从某些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基因注入另一些植物体内,从而使这些植物产生一些有利于自身的生长或提高其品质的特性。

2.你知道现代利用关于基因的科技有哪些?(学生自由发言)

3.整理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因大量施用化肥和生长素使西红柿的质量下降的现象谈起,然后引出利用植物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西红柿,通过作比较突出了实施这一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其实……不同物种间操作”)是介绍“绿色基因革命”(即转基因技术)的本质特征。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转基因技术的优势有很多。

第三部分(“自然的生物……再也不会是烂糊糊的样子了”)是说明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或可能给农作物的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部分紧紧围绕上文中“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的特点来说明。

最后一段介绍了现代转基因技术将带给我们的美好前景,切合了“绿色基因革命”这一主题。

二、精读课文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现代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枝条嫁接和杂交技术有什么区别?

提示:这三者的共同点,即“在结果上都实现了良好性能的重新组合”。

其不同点是:“在手段和组合水平上有很大差别”。除了各自的特点之外,嫁接和杂交须在近缘物种间进行,而转基因技术除了其“多数是转移单个基因,是肉眼看不见的”特点之外,更主要的是可以在不同物种间操作。

2.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有什么特点?

提示:产量高,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能等,例如:转基因大豆、西红柿等。

3.本文在介绍现代转基因技术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提示:举例子,如从鸡胚胎中提取的基因和昆虫的免疫系统,使马铃薯具有抗腐烂的特性;打算将比目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草莓,使草莓也产生抗冻剂,从而避免霜冻的侵害。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比较深奥的知识介绍得通俗易懂。

作比较,如同以往的植物杂交和嫁接技术相比。

三、交流活动

结合资料讨论1997年出生的“多利”以及转基因食品的优缺点。

四、课堂小结

现代转基因技术是高科技的产物,这篇说明文具有知识性、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能更好地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在写作上密切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样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实际体验或一些常识中了解现代转基因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行性。

看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绿色基因的革命教案的人还看:

1.八年级下册语文背影教案

2.鼎尖教案八年级语文下册

3.八年级语文开学第一课教案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4)

一、避轻就重,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⑴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⑵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二、精讲善导,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5)

物理是初中生进入八年级后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学物理总是难以入门,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物理课程学习,存在学习障碍。如不及时解决初中生学习物理入门难的问题,无疑是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能。

初中生学习物理“入门难”难在哪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入门难的几点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一、学生心理准备不足,畏难情绪大

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增多,学科知识难度加深;加之学生入学年龄提前,使初中生的生理心理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农村初中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由祖辈或者亲戚照看,许多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先天不足。一遇到困难,便怨天尤人,打退堂鼓,没有勇敢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学生个别谈心,对症下药。通过古今中外的励志故事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教育学生树立自信,战胜困难。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当他们遇到挫折时给予他们关怀和安慰;学习有进步时表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学生感性认识有限,兴趣不浓

由于物理学科特点,学生对这门学科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他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并激发起学习探究的欲望。然而孩子们兴趣的广泛性持久性是有个体差异的。人们认识事物时,总是从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开始的。兴趣越浓厚,人们了解探寻事物的欲望越强烈持久。但当学生们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物理知识,先前的新鲜感没有了,代之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才能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持久的兴趣呢?

(1)引导学生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育学生观察要细致入微,切不可走马观花。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由外及内,由内及外,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同一事物,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总结别人忽视的规律。

(2)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多做一些小实验。多做小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课文安排长而中空盛水的玻璃管内气泡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小实验就非常好。通过观察测量,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抽象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结合教学讲一些物理学发展史上的轶闻趣事。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趣味物理》,观看央视科教频道节目等。

(5)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参与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

三、学生数学知识欠缺,对物理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物理与数学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代数、几何、统计等数学基础知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数学知识欠缺或滞后给学习物理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关于长度单位、速度单位的换算要用到科学记数法、指数运算相关数学知识;可学生这方面知识掌握不好就不会进行长度单位、速度单位的正确换算。我在平时教学中常发现学生作业中常出现这样的错误:1Km=10003;0.001m=102m; 15cm=15×10-2m=15×10-2×10-6um=15×10-12um; 5m/s=5×1m/1s=(5×10-3km)/[(1/3600)h] = (5/3.6)km/h≈1.39Km/h 。再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3节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在直角坐标系中不能正确作出关于气泡运动时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显然学生对用直角坐标系作图的知识没有掌握好并且不理解这两种图像的物理意义。又如有这样的习题“甲乙两辆汔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经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3:4,甲乙两车运动的速度之比为5:6.求甲乙两车运动时间之比”。学生解法如下:“解:甲乙两车运动路程之比:S甲/S乙=3/4,甲乙两车运动速度之比V甲/V乙= 5/6。甲乙两车运动时间之比: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V甲)×(S乙/V乙)=3/5×4/6= 2/5”这一则案例中有两点知识学生没有掌握。一是分数、分式除法的知识;二是倒数的知识。在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学生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时要用到一些基本的几何知识。例如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求入射角。某人身高1.8米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至少要多高;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保持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当平面镜转过α角时,反射光线要转过多大角度等。我在平时教学中,只要涉及学生数学知识欠缺或滞后而物理学习时又要用到这些知识,都是先复习或教授相关数学知识,待学生掌握后再解物理题。这样学生数学物理都受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学生受思维定势作用产生负迁移影响学习效能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易受到已往经验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作用。人思维迁移有正迁移,即所谓举一反三;也有负迁移,它干扰我们的思维和抉择。如:学生受以前学过代数的知识影响在做物理习题时,数据往往不带单位。又如:解物理计算题时,设某段路程为х,就是受数学解方程习惯的影响,不知道在物理学中用S表示路程。比如受到已往经验的影响学生错误地认识在空中运动的篮球要受到手的推力作用。在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时,学生受思维定势影响,学生认为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要升高。这些都是负迁移。对此,我的做法是:一是为学生讲清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区别、联系。使学生从理论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二是利用实验、图像、实物等感性材料说明,化抽象为直观。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6)

本着新教材编写原则: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从学生角度看,作为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什么知识最易接受?当然是时间、长度、路程和速度。因为这些他们在小学和七年级已经比较了解,这样编写有两点好处:一是可缓解学生学物理这门新科目的心理压力,缩小这种心理差距;二是对以后相关知识的计算作好铺垫。

其二,知识结构的连贯性

从哲学上讲,万事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也是连贯的。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连贯性要求自是不言而喻,但是至现在为止,我们仍未想清在《运动和力》《力和机械》两章中,为何不将弹力、重力、摩擦力(甚至还可简略介绍更多的力),摆在《力》和《二力平衡》之间?难道我们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从不考虑这些力?现行教材这样的编排,使力的学习无系统性和连续性,使学生知识结构框架显得零乱、混杂。

其三,知识概念的分类性

物理各知识之间相互关连,但其分类是清晰的,九年级教材中的《功・功率》讲的是机械功和机械功率。从分类上讲是功和功率的下一级,与电功和电功率属同一级,如不分清,势必造成学生认知的混乱。

其四,知识概念的清晰性

一个知识点,无论其有多难,它的概念必须是清晰的,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的是正确的、清晰的观点,自当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能》的概念讲述过于分散、模糊,从未给学生一个较清晰的概念。

其五,各科知识的协调性

物理科是建立在数学和其它学科之上的,各科之间或多或少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各科的编写应当相互协调。如《光学》中有关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讲解中,此时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对称性、相似性、全等性,甚至连“水平”“竖直”等一些概念之前未涉及,八年级学生在以前根本就未了解。又如《电学》中的一些问题,可能涉及到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而八年级学生还未学到一元二次方程。再如物理中一些物理量及其单位的字母表示,涉及到英文单词的拼写,但这些单词学生所知甚少,从而造成学生对这些字母的死记硬背,并且经常张冠李戴。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7)

(1)八上、八下、九年级三本教材教学章节的分配不够均衡.八上有26节,八下有20节,九年级有39节.八下节次较少,能否将九年级的第十三、十四章移到八年级下册,初三要进行升中考试,要用时间进行总复习,新课内容可以少点.(2)可能考虑到声速、光速等内容,新教材将机械运动放在第一章.由于这一章有单位换算、运动相对性、速度计算、各地练习册上出现的运动图像等有些难度的问题,一下子就把新初二学生吓住了,认为物理难学.建议八年级上册章节顺序为: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机械运动———质量与密度.理由有: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角度来看,声现象比机械运动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学习内容也相对浅显一些,有老师去年按教材顺序、今年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对比实验,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程度和物理学习的难度,发现上述顺序更适合学生;从各地的天气来看,物态变化放在光学后面学习合适一些,光学的一些实验活动可以在九、十月份在户外完成,物态变化放在十一、二月学习,那时的气温在下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许多物态变化现象;通过调查,我市不少学校就是按上述顺序进行教学的,声速、光速等内容先出现问题不大.(3)能否将第五章的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和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顺序对调.第一、生活中的透镜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先研究出规律再谈应用,合乎思维逻辑顺序;第二、学习《生活中的透镜》可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巩固理解;第三、现在的安排顺序只是想第二节为第三节起到一个引入的作用,其实不必要.还可以将《显微镜和望远镜》合并到《生活中的透镜》之中.将“实像和虚像”微调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可以减少一个节次,仍然符合课标要求.(八上25节次)(4)建议将第七、八两章合并,并重新组合顺序:力-二力平衡-弹力-重力-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这种安排是把二力平衡一节提到前面,接着学习三种力,把牛顿第一定律放到最后.理由是二力平衡的教学内容很容易结合《力》这一节里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去展开,重点从二力的“效果”和“三要素”去教学,可以不受后面其它力的有关知识的干扰,强化学生对平衡力的认识,在刚开始学习力的知识时就学好二力平衡知识.牛顿第一定律说的是力和运动关系,内容也相对独立,放在最后还可以起到对全章内容总结概括的作用,并且避开《二力平衡》和《牛顿第一定律》这两个学生容易混淆的内容在一块.教学内容相近,学生就不容易分清.这样的顺序更符合思维逻辑,学生可能容易理解接受些.以前教学中,学完二力平衡后,学来学去,还有不少学生判断不出平衡的二个力,大概就是上述的原因吧.(5)新教材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相比旧教材,将“维持运动需要力吗?”改为“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法直接明白,学生一看就懂;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演示”实验符合教学实际;删掉“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也很好,避免误导学生.但我觉得该节内容的顺序不合理,文中先学“惯性定律”后学“惯性”,笔者想原编者的用意可能是将重点落在伽利略对亚里斯多德观点的否定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强化了牛顿第一定律,弱化了惯性,学生区分不清惯性和惯性定律两者的内涵,以至于解决有关问题时不能正确解答.物体先有“惯性”,后才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是“普遍”现象,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特殊”现象.能否先“惯性”,再“阻力对运动的印象”后“牛顿第一定律”,这是一个正常的思维顺序.(6)建议将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的前二节合并为一章,并移到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三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移到第二十二章作第一节,并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的《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这部分移到这一节里作为第三部分.将第二十二章第一、四节合并为第四节,内容相近.这样的改动比较合理些.(八下25节次)(7)第十七章第四节单独设置较好,但所选的两个例题不好,这两题相对第二节的欧姆定律,梯度较大,并且例题2的电路图有问题,若滑片滑到了左端就短路了.是否可以用固定的串、并联电路题目分别去替换,并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将旧教材“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内容融合进去.(8)第十八章第二节《电功率》的最后一个知识点“电功率的测量”移到第三节为好.因为第二节的内容过多,前三点一节课都不一定能完成,放在第三节前面,既可以作为测量功率的理论基础,又可以作为这节课堂教学的开篇引入.(9)第十九章《生活用电》单独设置很好,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笔者觉得第三节《安全用电》放在第二节好些,先防触电,再防电气火灾,这样是否顺一些.还有该节删除了人体的安全电压内容,不知是何考虑.有了安全电压值,学生对照明电压危险的认识就不言自明了.另外,第二节的题目《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不够好,能否换为“预防电器火灾”或“电路保护”,旧教材最后一小段内容建议不要删除.用电安全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

2对教材栏目设置的建议

(1)能否保留“阅读指导”,作为该章的学习目标,供同学们自己阅读或者预习时参考.若保留就适当修订和完善一下,有的章节的“阅读指导”不那么准确、全面.(2)对“想想做做”的建议:教材对“想想做做”定义为“以动手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简单易做的小活动,……”,是想通过“做做”再“想想”后总结得出结论,都是安排在教学内容中间,好像不做还不行.可见,“想想做做”归根到底属于课堂学生分组实验.但由于受器材、当节次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学生在校住宿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的“想想做做”在课堂上开展不了.可以对“想想做做”进行重新安排:部分简单易行、器材足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继续保留;实验器材不是很足、也不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改为演示,学生着重在观察和思考上;还有需要用到生活物品、花时间较多的,课堂开展困难的改为“动手动脑学物理”的内容,留待学生课后去拓展.有的是生活中的现象,可以改为“想想议议”.通过研究,笔者认为要修改下述的“想想做做”:八年级上册第44页的、58页的、60页的纸锅烧水、70页的、94页的;八年级下册第5页的、12页的、33页的、41页的、44页的实验可改为“想想做做”并与上面的合并、59页的、71页的滚摆;九年级全一册第27页的2和3、97页的“亮度相当”、124页的、134页的、176页的.

3对“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的建议

新教材的“动手动脑学物理”题目相比旧教材多一些,新加进一些实用的题目,但总体感觉比旧教材偏难一些,不知有什么考虑,难道说旧教材难度没有达到要求.(1)八年级上册31页第3题:长铁管到底要多长才行?通过计算至少要36.4米长才行,哪里找得到?就算有铁管,由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不知是否能传这么远距离?此种题的意义也不大,建议删除.(2)八年级上册99页4、5、6题都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三题都属于理解的层次,建议换题.(3)八年级上册102页第4题第二问有些偏难.主要是由于从叙述内容到填空的思维跳跃度过大,建议问题可以多设几个台阶降低难度.(4)八年级下册56页第5题有些偏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属于“了解”的层次,此题属于理解的层次,拔高了要求,教师的教学难度会加深.(5)九年级全一册157页第2题有些偏难.原题问“为什么通话费就高了很多?”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歧义,并且此题涉及的内容环节很多.建议改为上海的一个手机用户如何与北京的一个手机用户实现通话的.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003-02

一、引言

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展现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了解目前科学成就的入门课。《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中的第二条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各部分知识的引入以及恰当连接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学内容不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中考中也占据了40%左右的比重,充分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不仅有益于步入好的高中乃至大学,更有益于使物理走进生活、使生活走进物理的课程理念的体现。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多个版本的教材,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都能很好地贯彻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体现着其理念,在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上体现出了“一标多本”的特色。新疆部分地区初中物理使用的是人教版的物理教材,该教材在八年级就引入电学知识的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引入时间是值得我们再次思考的。

二、版本教材内容对比

表一:电学内容在教材中位置的对比

1.章节位置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缺失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中电学内容安排在八年级学习,而在苏科版教材中电学内容安排在九年级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虽然只是一年之差,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生的知识基础、动手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章节安排首先就导致了学习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比较吃力。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学习电学内容以前,分别学习了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物态变化四部分的内容。电学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较强的理解能力,还需要一定的逻辑抽象思维。在人教版教材中,学习电学内容以前,只有光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光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掌握的普遍都不好,更不要说动手能力的提升。学习电学内容,首先要对自由电子、粒子、力等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从人教版教材的章节安排上我们可以看出,在学习电学内容以前根本没有这些知识的储备。学生对于这些名词比较陌生,从而会觉得物理非常难、非常抽象。而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将电学内容放在九年级学习,在学习电学以前已经学习过光学、力学、运动、能量以及从粒子到宇宙等内容,这就为更好地掌握电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力学以及运动学知识的学习为学习电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实验基础和运算基础,对粒子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延伸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电学内容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学习兴趣的丧失

在中学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学习内容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直观步入抽象、循序渐进,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做过高、过难的要求。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电学内容分为四章共计29小节,而在苏教版物理教材中分为三章12小节。虽然根据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其理解能力也会提升,如果在八年学习课时安排多一点,在九年级学习课时安排少一点,这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但是对于电学知识的学习我认为是不恰当的。电学内容在中考中的比重仅次于力学知识,而力学知识相比较电学知识更加直观,学生普遍认为电学知识比力学知识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虽然电学内容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安排的节数比较多,但是学生接触这部分内容会产生两种极端的思想,一种是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感受到科学力量的神秘以及物理这门课程与生活联系的紧密,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另一种是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很难理解电流、电压等抽象的概念,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这些抽象的概念挫败,从而认为物理很难并且对物理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前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中接受能力强的中学生只占很少的比重,我们实施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这种安排不利于完成课程目标。

3.实验繁多,学生对物理实验丧失信心

理论知识的掌握完全要依靠实验的支撑,电学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最多的内容。电学内容的学习中共有五个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几乎每节课都有。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因此演示实验不仅仅是老师演示一遍就可以了,在课堂上也需要学生自己探究,这就更加加大了电学内容的难度,使电学难的思想进一步加深。相对来说,电学实验仪器容易损坏,几个班做过以后灯泡会有一部分损坏,导线、开关等连接处也会出现问题,同学们迟迟看不到灯泡的亮度及亮度的变化这会降低他们的自信心。从而通过实验没有激发大部分人的学习兴趣,反而扣上了实验难、物理难的帽子。

4.隔年学习,不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人教版教材中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并不是在第二学期学习,而是作为第一学期最后一章的内容进行学习,这样的安排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首先电学内容比抽象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其次在学期末大家都有放松的状态,总想着放假过年,学习注意力有所下降。并且在第二学期的第一节课再次接触电学,学生本能就认为很难,就会厌学,这不利于第二学期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结论及建议

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括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地域特点、年龄特点等因素,因此,初中人教版教材应该在章节安排作出调整。我认为有两种调整方式。第一种调整方式是将原来的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放在第五章进行学习,其余内容依次按照原有顺序学习。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理解抽象粒子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将电学内容全部放在第二学期学习使知识具有一个整体性和系统系,不论第一学期的内容学的如何,对于学生来说接触新的内容可以看作一个新的开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种调整方案就是参照苏科版的教材,将电学内容全部放在九年级进行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知识更好地掌握。

参考文献: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9)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的优秀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学校利用通过全体会和每周一读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老师们一起深刻领会党的教育方针,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管理,依法执教。通过学习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意识: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务处为一线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每一个教职工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要严格遵守法纪,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师德标准是对教师评价的首要条件。每位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建立“师生人格平等”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任何情况下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认真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师德规范,坚决抵制有偿家教。

3、强化科研意识。学校共有各学科要有学科工作计划,组织教师进一步研讨课改教材、新课程标准,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要定期组织研讨会,总结前一阶段教改得失,计划下阶段工作重点,形成会议记要。毕业年级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确保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一是要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入手,二是要从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入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升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应是必选核心内容;三是要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师不同层次的要求确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同一培训内容不要求全员参与,要有针对性。对青年教师要多从知识处理、课堂授课技巧、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对于一些学科教学不胜任的教师,可以多从教材过关,在教学基本功上做文章,对骨干教师,应该在学科知识甚至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上以及其他方面的更高要求上做文章。

教师个体主动学习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教师要向身边优秀教师学习,向书本、杂志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大力宣传教师主动学习的必要性,为教师的自学研讨创造更好的条件,切实调动教师个体主动学习的热情,研究和改革管理模式,加强计划性和监督检查,实行科学的管控。

5、有计划地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做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各位师傅要关爱徒弟,在“备课、听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上把好关,使之能迅速站稳讲台。各学科、各备课组也应积极帮助新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教务处要继续组织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6、做好校内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发挥市、区级骨干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作用,全体教师都要奋发向上,争当“名师”。

二、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极指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中之重。不但积极培养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科学用脑习惯,科学用眼习惯,写字握笔习惯,看书坐姿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习惯等;还积极培养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学习努力不努力,有没有兴趣,做作业磨蹭不磨蹭;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如:遇到困难有没有信心,对学习有没有荣誉感等。

三、抓好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的重点是抓好教学的常规管理。教务处要积极组织实施各项教学工作,狠抓常规管理和制度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1、完善制度,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听课、月考、评估、“人盯人”等一系列制度。严格执行“教师教学业绩分层分档管理方案”,促进全体教师着眼于中等学生的发展,抓中间促两头。提高常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特别是严格执行请假制度,凡请假教师必须自行调课并告知所带班班主任,并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

2、加大检查力度,坚持一日课堂教学逐节检查、并如实登记,考勤每月公布一次。与教研室合作,进行作业、教案、听课笔记检查,狠抓落实,及时反馈,褒优贬劣,奖勤罚懒。

3、搞好学情调查,通过听课,查看教学日记,召开座谈会,组织民意调查,评教评学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教师改进教学。

4、抓好考试的过程管理: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从命题、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等各个环节工作,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每次考试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每次考试结束后,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评估杠杆作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

5、强化毕业班管理,搞好初三年级的复习备考工作。

教务处经常检查督促,使各班复习工作落到实处,扎实抓好常规教学的五个环节,使每节课重难点突出,知识点落实,教学有容量,训练有针对性。

积极搜集有关中考信息,订购各种模拟题卷等,了解外界动态,宏观调控复习方案。通过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座,拓宽信息渠道。

以训练为主线,巩固双基、培养能力,每月一练,搞好模拟考试,增加了应试适应性,及时评估、分析、指导下段工作。

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及时了召开学生座谈会、考前动员会等。

加强家长、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与交流,适时召开了家校生座谈会,

6、与教研室合作,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克服“满堂灌”,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方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进一步搞好以部分班级为实验班,以其他班级为对比班,辐射各个年级的课该实验。

7、加强教务处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教学意识

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及时、准确了解教师发展动态。完善教师教学业绩档次考核,及时核算课时、并按时发放。

四、做好教学研究工作

1、为了更好地进行新课程改革,更快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我校申报了题为“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法---创建教学特色学校”的工作,我校数学、语文等学科进行了实验并初步探索了以下几方面问题:⑴研究学案的编制,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流程;⑵如何把学案与教学设计的实际有机的结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⑶从哪些角度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怎么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怎么评价学案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⑷研究学案的编制如何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设计学案怎样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进行有机的结合。

本学期我校教务处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点成绩,

但是,在提高学生的巩固率和教学质量上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今后,要以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全体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取得优异的成绩努力奋斗!

教务处日常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2月份(重点工作:学校教学、各组计划地制定及安排;青年教师说教材)

教务工作:

(2)课本发放;(2月11日上午。经办人:王春香)

(3)下发并收齐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2月12---17日上午。经办人:孙占亮)

(4)七、八、九三个年级学生户口本复印件归类汇总。(第二周完成,经办人:孙占亮、各班班主任)

(5)各年级学籍电子稿上附上学生所在班级。(经办人:孙柏苓、翟立柱、孙占亮和各班班主任)

(6)教务处处室人员工作会议。(第二周周五,主讲人:孙柏苓)

(7)九年级第一次月考(时间:第二周周五)

(8)九年级教师会、学生会(时间:第三周)

科研工作:

(2)超周教案检查;(2月11日上午。经办人:孙占亮、各教研组长)

(3)各年级期末成绩分析(第二周周二。主讲人:孙柏苓)

(4)各学科教研组长会(第二周周三。主题:教研组计划交流),下发材料。

(5)《人人作课》时间安排(第二周周三[2月18日]之前。经办人:翟立柱及各教研组长)

(6)期末考试成绩分析(第三周周二[2月24日]下午)---孙柏苓、张世友校长。

(7)九年级前30名学生及家长会(第三周周四[2月26日]下午)----主持人:庄金芳;主讲人:张世友校长。

3月份(重点工作:课堂教学工作---听课、查课、公开课、开放日)

教务工作:(重点工作:学籍核对、七-八年级月考、教案和作业的月检查)

(2) 第四周周二(3月3日)教研室会议---六所学校开放日、周的预备会。

(3) 第四周周三、四(3月4-5日)核对8、9年级的学籍,经办人:孙占亮、李秀芳、王春香。

(4) 第四周周五(3月6日)下午8年级学生头相采集(郝乐川主任帮助)照相人:翟立柱、姜晓强。

(1)(2)(3)(4)

(7) 第五周周三至周五(3月11—13日)核对8、9年级头像、学籍号、姓名,统计变更等情况,到教育局中教科上交头像信息及九年级学生的头像照片款(每人5元);安排出开放日试讲、作课的课表、教研组长开放日职责、各科教研地点的门贴、电教车-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检修工作。

(8) 第六周周一(3月16日)下午下班以前收齐10位作课教师的教案、学案的电子稿。

(9) 第六周周二(3月17日)上午,装订开放日作课教师的材料(每位听课教师都有听课课表)。

(10)第六周周三(3月18日)下午下班前,收每位教师的教案和各班学生的语、数、外、物、化的作业本。

(12)第六周周四校行政抽查七、九年级学生作业;普查教师教案;汇总教师一个月上课、作业、教案情况。

(13)第六周周四下午一点初三学生到东丽医院体检。

(14)第六周周五上午校行政检查八年级学生作业,教务处作全面的学生评教调查---待定。

(16)第七周周二教务处做教学开放日、教案和作业检查总结;七、八年级第一次月考分析。

(19)第八周初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整理工作

科研工作:(重点工作:教学开放日的筹备)

(1)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第四周周二[3月3日]下午,评委:各学科教研组长。讲演:7位青年教师)

(2)第五周周二(3月10日)下午全体会,①青年教师说教材比赛颁奖;②张世友校长对教学情况提要求(特别布置—开放日工作要求)。

(3)第五周周三至周五各教研组落实开放日试讲工作。

(4)第六周周一东丽教研室的领导和教研员到我校听开放日试讲课。

(5)第六周周三(3月18日)为我校教学开放日。

4月份(重点工作:准备期中考试的复习、考试工作)

教务工作:(重点工作:学籍核对、七-八年级月考、教案和作业的月检查)

(1) 第八周周五(4月3日)中午初三教师会;下午初三学生会(到教育局金局、李局谈话关于副校长任命问题)

(2) 第九周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用书统计表;南孙庄中学理化生试验考查方案、体考方案和体考报名光盘。

(3) 第十周周一学生考试动员

(4) 第十周周二教师考试动员

(5) 第十周周三上午:军二教学开放日;下午:七年级学生照相。

(6) 第十一周周一上午第3、4节课八年级进行生物实验考察考察活动。

(7) 第十一周周三、周四两天七、八年级进行期中考试。

(8) 第十一周周四下午第六、七节课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活动。

(9) 第十一周周四下午第六、七节课进行九年级化学实验考查活动。

(10)第十一周周五下午第七、八节课进行九年级物理实验考查活动。

(12)第十二周周二七、八年级上报期中考试分数、论文认定工作、孙安花老师谈作课感受。

(13)第十二周周三教务处整理七、八年级期中考试成绩并上报教研室。

科研工作:(重点工作:教学开放日的筹备)

(1)第十周周五至周日孙柏苓、孙安花与贯老师一起到河南省安阳市第七中学参加课题研讨活动,周六下午孙柏苓参加“说教材”活动;周日上午孙安花参加“同课异构”讲课活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2)第十周周六、周日张校长、刘书记、王博、崔竹到塘沽参加学访活动。

5月份(重点工作:做好初三体考工作;八、九年级学业考察工作)

教务工作:

(1)第十三周周一九年级召开体考动员会(主讲人:孙柏苓),

(2)第十三周周二九年级照毕业像

(3)第十三周周三八、九年级会考科目模拟考试。

(4)第十三周周四九年级体育考试(地点:鉴开中学)

(5)第十四周周三、四两天,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周三下午八年级家长会(期中考试分析)

(6)第十四周周五,七年级上交歌颂母亲的语文手抄报,背课文比赛(比赛形式:抽签)。

(7)第十五周周二,七、八年级召开期中考试分析会、九年级召开一摸考试分析会。

(8)第十六周周一,八、九年级学生会考动员会(承办:教务处、德育处、班主任)。

(9)第十六周周二(5月25日)八、九年级会考考试(上午八年级地理、生物;下午九年级政治、历史)。

6月份(重点工作:准备七、八年级期末考试和九年级的中考、加大查课力度)

(1)第十七周周一,中午召开初三尖子生座谈会(教务处、年级组长、班主任),分析一摸成绩为第二次模拟作准备。

(2)第十七周周三,八年级召开英语、语文月考分析会;七年级请来“东丽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李旭老师为外地生作讲座。

(3)第十七周周四,八年级召开数学、物理月考分析会。

(4)第十八周周二、三,进行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5)第十九周周一至周三,九年级“指标到校推荐生”文件公示

(6)第十九周周四,上报“指标到校推荐生”到中教科。

(7)第十九周周五,“小升初”监考培训会。

(8)第二十周周五,九年级进行中考前培训(周三、周四上午九年级部分学生到校进行针对性复习),并做好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考前复习工作。

7月份(重点工作:做好初三毕业班的中考报名工作)

生物八年级下知识点篇(10)

一、避轻就重 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例1:请你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并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作用。

图1 图2 图3

解:(1)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

(2)标出电路图的结点a、b、c、d。

(3)根据电流路径,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经过d点和r1来到a点,电流在a点分开两路,一路通过r2到达b点,另一路通过r3到达b点,两路在b点汇合到达电源负极形成回路。画出简单易看的电路图(如图2)。由此可知r2、r3是并联,然后再与r1串联。

(4)电流表电压表复位。由电路图1可知c、a两点之间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可看作同一点,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d点和a点,所以电压表是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流通过a点分开两路,一路经过电流表后,再经过r3到达b点,所以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3的电流强度(如图3)。

由上面例子,可看出分析电路的重要性。在复习中应特别强调分析电路,画等效电路图的必要性,使学生掌握这个基本技能。并能养成遇到电学问题,先画出电路图。遇到电路图先分析电路的好习惯。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

①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例2:如图4所示,有两个电阻r1、r2串联,电源电压为6伏,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2伏。求:通过电阻r1的电流及电阻r2的电阻值。

解:由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

u1=u - u2 =6v -2v =4v,i1= = =0.4a,∴r2= = =5 ?

这道例题是强调运用欧姆定律时,u、i、r的对应性。决不能用r2两端的电压或电源电压除以r1的电阻值来求得通过 的电流,或用电源电压除以电流来求得r2的电阻值。

二、精讲善导 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

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5,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三、综合分析 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表格的行,列出电流等物理量在各分电路和总电路的数值,或物理量在用电器的各种状态下(如额定工作状态、电路实际工作状态)的数值。而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或根据题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或一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物理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证明,学生不断积累归纳总结解题方法,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 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报告 下一篇: 标杆班组申报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