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习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3-03 15:41:54

写作习惯论文

写作习惯论文篇(1)

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插上一双永远不感到疲倦、洁白丰满的翅膀,让人们生活在那快乐的天空中,无忧无虑地翱翔,有规律的在天际遨游。要想知道,能有个好的习惯是一个多么快乐的事情呀!早晨,我习惯听着闹铃的催促声,快速地穿好衣服,习惯听着水儿那清脆的声音刷牙洗脸。

习惯听着书包上的小铃铛那欢快的歌声走出房屋,踏上宽阔的马路,这时天还蒙蒙亮,在院子里习惯听着老人们的跑步声,做早操声,习惯听着青草们打哈欠的声音,微微睁开眼的声音和鸟儿们那动听的歌声,习惯看着鸟儿们在两颗大树之间飞来飞去,像是一个辛勤的邮递员再给鸟儿居民们送最新的报刊。

习惯看着老人们在篮球场上练太极拳。出了院子,习惯在学校对面的面馆坐下,习惯听着服务员叫卖的声音,和客人们的吃面声,走进那美丽的校园习惯看着学生们进进出出,习惯看见运动员们在操场上矫健的身影,习惯听着同学们的谈笑声走进课堂,铃声响了,习惯听着老师们的命令,以及学生们朗读课文的声音,结束这美好,清新的早晨。

冬日的中午可比夏天要好得多,虽然有一点冷,但还是过得去。“铃铃铃……”我习惯的收起书包,习惯地走出教室门,习惯地看见楼梯上那黑麻麻的一片,出了教学楼习惯地看见一些中学生端起饭盒,走向食堂,总想最先吃最好的,最可口的饭菜,习惯地跟同学们成群结队地回家,习惯在路上说着说着就开怀大笑,习惯在路边的小摊上买点东西吃,习惯回家拿起一本故事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习惯在饭后美美地睡上一觉,习惯中午来到学校后,听着小主持人们动听的嗓音,和优美的旋律,习惯在午自习的时候猜一些有趣的字谜,沉浸在欢快的气氛当中。

晚上,习惯迈着懒散的脚步慢慢悠悠地走回家,习惯听着小贩们卖包子的声音,习惯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在马路上奔驰而过,溅起满地的水,习惯看见饭店里灯火明亮,餐桌前围满了人,桌上摆着可口、颜色鲜艳的饭菜,习惯看见院子里的还依然开放着,习惯看着来来往往的下班人员,习惯看见一些年轻人早早吃完饭,围着大池塘散步,还有一些贪玩的孩子拿着一个个的大馒头,来带池塘边味什锦鱼,鱼儿们似乎习惯不感到害怕,一条条拥挤上来抢食物,习惯看见一栋栋房屋都亮着灯,习惯听见菜放进油锅的声音。

一个晚上又度过了,新的一天又即将开始,我习惯…

以习惯为话题满分写议论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习惯好人生》。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德国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为手里的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找到后还仔细看一下垃圾分类,再把瓶子放进去……一个酒鬼能做出如此的举动,这就是习惯的巨大力量。

怎样培养自己的好习惯?首先需要检查一下自己,反省一下自身的一些坏习惯。你是否留意到有的同学在楼梯、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旁若无人,这种行为既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秩序,又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这种景象与周围的环境是多么的不和谐,这里面有你的责任吗?你留意过周围同学的语言吗?那脱口而出的脏字是不是很刺耳?这里面有你的声音吗?你对老师、长辈礼貌吗?你对同学友善吗?你今天读书了吗?作业你认真完成了吗?……

千万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寻常小事,我们的校园里、教室内每天都有很多的老师同学在辛勤地劳动,当你随手扔下一片纸、塑料袋的时候,想到过他们的辛劳吗?把纸片、塑料袋扔到垃圾筒里去,只是举手之劳,说到底这是个习惯问题。如果人人都养成好习惯,校园会是多么清洁、美丽。

我们应当不懈地培养好习惯,用我们的优秀行为感染周围的人,影响周围的人。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学习,去读书、去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地友好待人。当你养成了好习惯,在人们的眼中,你就会显得很优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祝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养成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以习惯为话题满分写议论文3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好习惯伴我行,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该努力的追求好习惯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古有小黄香“温床扇枕”,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孝敬父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虽然我们不用再象“廿十四孝”中的“百里负米”啮指痛心,”但是我们应该放学回家后应该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下班回家以后贴心的帮他们捶捶背,驱散一天的疲劳。尊老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爱护身边的小朋友,“孔融八岁就知道让梨,我们也应该向他学习,团结友爱同学,乐于助人。

次谨信:“人无信不立,”诚实和守信是一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小时候调皮的用自己刚买的小斧头砍掉了爸爸的樱桃树,为了避免家里的仆人受惩罚他坦诚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诚实比一千棵樱桃树都珍贵。

泛爱众,而亲仁:作为当今小学生,我们要关心爱护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还要谦虚,向品行较好的同学学习和请教。

有余力,则学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们成长和成才的必要途径。古人治学有三到和三上口到、眼到和心到、”“枕上、马上、厕上”有余力,则学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读书,读好书是我们成长和成才的必要途径。古人治学有三到和三上口到、眼到和心到、”“枕上、马上、厕上”。古有: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今天的我们应当把握住美好的光阴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多读书,读好书。用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早日成才!

好的习惯影响一生,让我们常常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吧。

以习惯为话题满分写议论文4

一个微笑,一朵金色花,开在你我心中。

题记

微笑=感恩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微笑只不过需要扬扬嘴角,就可以办到,对别人来说它却意义非凡。每天早上起来,看到的是父母慈祥的面容,嘴角不自觉的上扬,露出微笑。每当此刻我的心中就会变得万分宁静,就像平静的湖面一样。每天我一进家门,轻轻扬起嘴角,向他们抱以一个微笑,他们的心就会舒坦许多。每当我们同父母吃饭他们给你夹菜时,冲他们浅浅一笑,会让他们心中温暖许多。一个微笑,它承载着你对父母的感恩、爱与关心,对他们来说,这或许就成了一份最好的礼物。

微笑=友善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微笑只不过需要眯眯眼睛,就可以办到,对别人来说它却意义非凡。在茫茫的人海中,不论遇到哪一个人,都需要缘分。因为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对陌生的他和她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换来的是别人更加友好的目光和一颗真诚的心。微笑得到的是双倍的收获,那为什么不微笑呢?

微笑=改变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微笑只不过需要弯弯眉毛,就可以办到,对别人来说它却意义非凡。他曾经有过不好的过去,没有人再信任他,没有人再同他交朋友,那时的他走投无路,觉得自己的生命几乎已经到了尽头。一位伟大的老人在这一时刻,给予了他一个微笑。这个微笑,对此刻的他来说,包含了太多太多,有信任,有鼓励,还有友善。给他黑暗的世界中,开了一扇小小的窗,阳光就这样倾射进来,让他看见了曙光,他再一次勇敢得走出了自己的世界,走向光明。一个微笑,就这么不经意的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

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许多的好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可以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温暖,让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

让微笑成为一种习惯,时不时的微笑一下,世间一切仿佛顷刻间都变得不一样了。

微笑,好习惯!

以习惯为话题满分写议论文5

蔚蓝的苍穹,万里无云,戴上耳机,让它替我疲倦的心灵阻隔这喧闹嘈杂的世俗。几支单曲,连贯成一帧帧唯美的画面,令我久久沉醉在乐曲的弥香之中。习惯了曲中漫步,习惯了收获感动。

循着《花香》,乘一叶扁舟,徜徉于江南水乡之中,甚为惬意。街道两旁的一件件《青花瓷》中,酝酿着历史的醇香。釉色渲染的笔墨点青了一排竹楼。那位踽踽独行的年轻人不正是宝玉吗?他恐怕还未从痛失黛玉的阴霾中挣脱。是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段段花前月下,一句句海誓山盟,花般美人终究香消玉殒,随风而去。莫急,莫急,在《一千年以后》,你们还会《相亲相爱》,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最浪漫的事》。

写作习惯论文篇(2)

一、引言

 

不同学科都有着其独特的逻辑体系,法学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和论文撰写方法也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对于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在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难免会受到过去所学学科的影响。而本文正是基于对法学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逻辑体系——至少对于部分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给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的学习带来的困扰的理解,结合阅读梁治平《清代习惯法》过程中对法学的研究思路进行的体会,对法学理论研究及法学论文的撰写进行了研究。不论是对于非法学本科的研究生还是对于法学老师而言,这样的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对于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可以提供相应的学习借鉴;对于法学教学的老师而言,或许可以从这样的个案中发现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盲点,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清代习惯法》研究及论证方法回顾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一书由梁治平著,并于1996年由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的《“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系列图书的组成部分,在《清代习惯法》的主题部分,作者共分十个部分对《清代习惯法》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作者不仅对“法”和“习惯法”的概念进行了回顾,并且对“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习惯法”和“习惯”和关系、“习惯法”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国家法”和“习惯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作者将习惯法的调查报告、清代与习惯法相关的官方档案以及清代的民间契约书作为研究的原始资料,以“习惯”与“习惯法”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了研究。梁治平对“社会与国家”问题的研究,不论是研究的方法还是论证的方法都体现出一个法学理论大家所具备的特质,对其研究方法和论证方法的回顾和学习,不论对于法学理论学习、研究还是对于法学论文的撰写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一)《清代习惯法》研究方法回顾

 

文献积累在法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法学就是法律文献学”的观点,在研究中,需要积累大量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研究文献和研究资料。梁治平在《清代习惯法》中对“社会与国家”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出文献在研究中的作用,而文献的积累和使用,也是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研究方法的重要体现。梁治平在《清代习惯法》中对文献的积累和使用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等三个方面。

 

在研究对象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梁治平在研究“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不仅使用了前北京政府司法部1920前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基础上印行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而且还使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及其他档案馆的清代司法档案,并使用了大量的清代民间契约文书,这些数量庞大的资料都为梁治平研究清代习惯法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而在《清代习惯法》中,作者也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充分的使用。

 

在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在《清代习惯法》的导言中,梁治平就大量的使用了罗伯托·昂格尔、黄宗智、沟口雄三和岸本美绪等学者的研究方法,在《材料、概念与方法》一章,作者更是直接将E.A.霍贝尔概念及方法体系引进到对清代习惯法的研究中。梁治平对研究文献的应用充分的体现出其对这些研究方法相关的文献的掌握程度,也反映出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使用在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研究成果的文献积累和使用方面,在导言一章中,对罗伯托·昂格尔、黄宗智等学者的研究方法的引用的同时也是对其研究成果的使用,在《导言》一章中对梁启超和梁漱溟的研究成果的引用、在《民间法、习惯和习惯法》一章中对千叶正士的“法的三重结构”以及《再论习惯法》一章中对Arthur Henderson Smith、R.格尔巴特、胡先缙、Martin C.Yang等学者对“面子”的研究成果更是充分的体现出梁治平对既有研究成果的掌握程度,这些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献积累对梁治平对清代习惯法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论证基础。

 

(二)《清代习惯法》论证方法回顾

 

在阅读《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大量文献积累和使用不仅为结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者对各种论证方法的熟练使用也使得论证更为严谨。作者在《清代习惯法》中使用了大量的论证方法,本文并不一一进行赘述,仅就作者使用较多的演绎证明方法、归纳证明方法和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方法进行回顾和说明。

 

演绎证明方法的使用方面,以《习惯法与国家法》一章为例,作者通过对“小传统”和“大传统”这一一般性原理和原则作为论据,对作为小传统的习惯法和作为大传统的国家法进行比较论证,并继而对习惯法和国家法的相互影响、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以及两者的联结人和联结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作者在其他章节中还有大量演绎证明方法的使用,这一方法的使用不仅使得论证更易于展开,而且为其结论的形成做了很好的准备,也使的整个论证过程更为合理和完整。

 

归纳证明方法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再论习惯与习惯法》一章中,在该章中,作者在回顾E.Ehrlich、P.Bohannan、 L.Pospisil、Roscoe Pound以及Sybille Van der Sprenkel等人对“法”的定义的基础上对“法”的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除此之外,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过程中,也大量的使用了归纳证明的方法。使用归纳证明的方法,通过以已有研究成果为论证的基础,对一般性的原理或论题进行的论证,使得所论述的原理和论题更为客观合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方法的使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习惯法起源举例》和《习惯法制度考略》两章(虽然其他章节中作者依然有使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方法,但是以这两章的使用最为广泛),在习惯法的起源举例中,作者枚举了自然、社会变动、智虑者、祖先崇拜、迷信、感情、道德和流传等8种习惯法的起源,而在接下的 “习惯法制度考略”中将习惯法的制度归纳为婚姻、析产与继承、永佃及一田两主、典与卖、找贴、会、中人等8个种类,作者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在习惯法起源和习惯法制度论证中面临的困难,对习惯法的起源和习惯法的制度进行了论证。

 

三、法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常犯错误反思

 

在阅读《清代习惯法》的过程中,在被作者的研究方法和论证方法所折服的同时,也对一些广泛存在的法学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错误进行了反思,特别是对当年学术界在法学研究中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反思。与梁治平作为法学大家在《清代习惯法》中所体现出的丰富的研究文献积累和严谨的论证所形成对比的是,在当前的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错误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和研究结论缺乏坚实的基础等三个方面。

 

在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方面,在研究的过程中,在选择好研究的对象后,需要收集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法学研究而言,由于法学研究的特殊性,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论是使用理工科以及管理学科的调查和统计的方法进行法学实证研究还是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都需要积累大量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只有在丰富的研究资料和文献积累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和公允性,而这,却恰好是非法学本科的法学研究生的短板。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方面,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依据研究的对象而定,在确实研究的对象后,需要根据所需要达成的研究目标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而对于非法律本科的法学研究生而言,由于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在进行法学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的研究方法相对较少,在选择研究方法时也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研究结论缺乏基础,即论证的严谨性方面,其本身也是由于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和研究方法选择缺乏灵活性的直接结果,在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简单罗列观点、论证不合理以及逻辑不合理的问题。

 

四、法学理论研究及论文撰写方法的建议

 

对于当前的法学研究和法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常犯的研究对象资料积累不足、研究方法选择不当和研究结论缺乏坚实的基础等问题,应当分别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克服。特别是对于当前的法学理论研究和论文的撰写,更是应当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克服,提升自身的法学理论研究能力和法学论文撰写水平。

 

首先,应当加强文献积累。加强文献积累,具体而言,包括加强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以及文献的积累、加强研究方法的文献积累和研究结论相关的文献积累,对于还未确定研究对象的法学研究生而言,主要是加强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献积累。

 

其次,应当加强法学理论学习。对于法学而言,在研究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理论的高度进行研究,但是要想在法学研究中取得成果,只进行实证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在研究的过程中,必须分析现实问题的理论实质,因此,在加强法学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特别重视部门法学理论、法理学甚至哲学方面的理论学习。

 

最后,应当加强写作锻炼。在法学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论文的好坏会直接受到作者写作水平的影响,而写作水平的提升,除了不断的进行写作之外,并没有其他的捷径可循。在加强写作锻炼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文献积累和法学理论学习,多动笔,唯有此,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法学学术论文。

 

结语

 

写作习惯论文篇(3)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正确的写作思想和写作规范贯穿到写作实践中去,从而养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写作态度和写作行为。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重知识技巧轻视习惯训练,没有观察生活勤于思考的习惯,对周围发生的新鲜事缺乏敏感,熟视无睹,因而每到作文时就感叹“无内容可写”“写来写去都是老调”,于是搜肠刮肚,乱编胡诌。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有它的艰巨性。对学生来说特别是写作习惯的养成带有系列性就更难。以表达习惯为例,要做到使学生养成把话说清楚、说明白、说准确来表达一个意思的习惯,就要从开头抓起。例如 “十五的月亮”与“月亮”有同有异,特指时用“十五的月亮”,有定性;而泛指时用“月亮”,有共性,这类表达训练,应该穿插于作文教学当中,养成学生准确的表达习惯。

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平素的写作习惯和平时的口头表达习惯则是这个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它具有导向和强有力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当写自己身边的事,写师生耳闻目睹的事,从而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如师生共同开展的活动,由教师写下来,不仅从内容上、方法技巧上启发学生提高表达水平,而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写作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在表达中习惯用规范化的语言记叙、说明、议论,学生就会很快克服随意用方言、土语的习惯;教师有说话、写文章注意分寸、斟酌字句、精心选用恰当词语的习惯,学生就会受教师的影响,也会有意无意地模仿,逐步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表达习惯,切不可放松。

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长期训练出来的,在这个方面教师应有计划地让学生练,既要注意练的数量,又要讲求练的质量;既要有指令性,又要有指导性。因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终身收益。

二、训练写作技巧

作文教学注重多种形式的训练,把“讲”变为“导”,多从训练角度给予引导、诱导、疏导,使学生通过实践“自悟其理法”逐步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技能境界。

1.教会学生写作技巧。作文是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发展和语言运用的具体实践,大部分学生难免出现“没话写”“不会写”“写不好”的难题。要解决好这些难题,就必须教给技能,过好“三关”——积累素材关、手法技巧关、组织语言关。

写作习惯论文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把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每个有巨大成就的语文特级教师无不把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作为他教学中的核心事业来抓。辽宁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良好的习惯不但对学科学习有着正面的影响,而且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语文习惯,他好读、善听、会记、常写、注重积累,自觉参与一切有关的语文活动,这个人的语文水平决不会差。而这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在不断促进语文学习的进步。习惯本身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却是获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永久的推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把习惯的培养列入课程目标,并加以细化,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为几个层级,并由低往高发展,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前所未有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审美情趣还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文学教育是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语文审美的教育最终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发展人的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参加江东区“走进新课程”备课活动。(2004年2月24日下午1点)

2、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功能、结构、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让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头脑。

3、 假期备课情况检查。

三月份

1. 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分发资料)讨论通过本学期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教师再根据计划分头制订个人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工作,保证实验工作有序、顺利地展开。

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学习、搜集相关理论及研究资料,为本学期实验打好理论基础。(集中学习《语文教学生活化》,谈感想,集中进行讨论。体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精髓。)

3.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江东区教研活动)

4. 听教研组成员的课。(1-2)节

四月份

1. 中旬进行备课检查。

2. 下旬参加学校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演讲比赛。

3. 撰写“课改”学习论文。

4. 开设组内实验课,全体教研组老师听课,课后除教师自己评课,自评得失外,其他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通过实验课发现实验的进展,看看形成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按的出发有哪些不足,便于下一步工作有的放失。(家长展示课准备)

5. 听教研组成员的课。(1-2)节

6. 期中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检测学生的各项能力。(期中测试)

五月份

1. 组织教师认真上好研讨课,为参加学校教学大比武作准备。

2. 认真上好写字课。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保证课上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指导,加强督促,教给方法,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写字比赛。

3. 参加江东区“我爱语文”—走进新课程主题展示活动。

4. 理论学习:“语文素养”科学评价大讨论(围绕评价考卷,练习题展开)

5. 教研组成员开课。

六月份

1、 新教材不同课型教学案例回放与评价。(课件、教案、反思等)

2、 每位教师每人出期末试卷一份。

写作习惯论文篇(5)

“听”在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是须臾也不可离开的,有教育心理学者观察统计,“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活动使用频率占用率是最高的,统计显示:“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在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中指出:“听人说话,能够了解对方的要旨,不发生误会。又能够加以评判,对或不对,妥当或不妥当,都说得出个所以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专心”两字上下功夫,务必使学生养成专心听话的好习惯,这样会使学生的“听”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也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此外,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先慢后快,先易后难的原则,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到“听”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如年龄、兴趣爱好、学识程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说的习惯

现代语言学家把说话能力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定向能力、编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音调控能力和态势配合能力等五种。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说的好习惯,以锻炼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在课内,可以采用朗读、复述、讨论等形式,也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演小话剧,辩论赛等,以此来调动学生兴趣,使学生更乐于开口说,并在练习中逐步养成爱说的习惯。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讲故事、讨论、争论等,当然,在这些说的训练过程中,教师最好能进行正确指导,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也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读的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勤读书的好习惯。而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如详读、略读等,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学生年龄段、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的读物,使学生爱读,乐读。

写作习惯论文篇(6)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分别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只有坚持了这两个习惯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以下本文将围绕培养这两个习惯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的丰富多彩,其中文学性、常识性、科普性等应有尽有,尤其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从一年级刚接触语文这门学科的时候,就让其保持每天的阅读习惯。时间长了学生就把阅读当成了习惯,形成了自觉的行为。当然,学生的阅读不能影响他们的正常休息,作息要有规律,该玩的时候痛快地玩,该学习的时候也要全神贯注。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每个人来讲,字的好坏关乎一个人的脸面问题。因此写字是一项基本功深厚的体现,为保证小学生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

就必须要求他们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在小学生学习书写的过程中,存在着坐姿及执笔方法不正确的弊端,有部分小学生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等。由此可见,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小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在一开始尽管写得不好,教师也应给予适当的表扬,往往一句不经意的表扬,能够影响小学生的一生。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效地建立小学生书写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书写的兴趣,让学生都自主地养成书写的良好习惯。为进一步提高书写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关于书写的比赛。

拿破仑曾经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其阅读习惯和书写习惯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写作习惯论文篇(7)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极盛先生就学习习惯与考试分数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连续3年走访了200名高考状元,发现这些学生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热爱学习,并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他的结论是:“学习习惯高于考试分数。”由此可见,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人格也有很大影响,正所谓“好习惯,好人生”。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中学生语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学生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很多,具体来说分为两类,一类为基本习惯,另一类为较高要求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语文基本学习习惯

1.工整书写的习惯。“字如其人”,我们通常会通过笔迹来审视一个人内在的品格。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大家,但书写工整清晰却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能反映出学生自身治学认真、细致、严谨的精神。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平常教学中,总会碰到学生问我这个字怎么读,怎么写,那个词是什么意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的回答一概是“自己查字典解决”。遇到自己完全可以动手解决的问题,却仅仅依靠向老师求助,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依赖心理。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中学生常备的工具书有《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典》《辞海》《唐诗鉴赏辞典》等等。

3.质难问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由此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想学好语文,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准的,都应当勇于向别人请教。

4.审题的习惯。学生很多做错的题,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在审题时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没读完题便心浮气躁忙于做题。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做题时保持冷静思考,揣摩出题者的心理,看清题目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5.预习巩固的习惯。课前做好预习才能明确听课时的重点,课后及时巩固复习才能“温故而知新”,不仅语文,其他学科也应如此。

二、较高层次的语文学习习惯

1.随时记忆、背诵名篇的习惯。要想扎实提高语文素质,必须要养成随时记忆背诵的习惯,这也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让学生从小背诵有价值的经典,使学生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日积月累的习惯。语言本身十分繁琐,一朝一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可能进步,必须日积月累方能集腋成裘,滴水石穿。因此,每带一届学生,我都会要求他们准备一本“积累本”,字音字形,成语释义,错题整理,文段摘录,都可以记录在册。这种习惯需长时间下工夫,并坚持到底,这样积累本才能成为学生的“百宝箱”,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倾听表达交流的习惯。倾听是一种美德,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静静倾听的习惯。只有课堂上静心听讲,课堂课后讨论静心听取别人的发言,才可能充分理解,综合思维,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此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时间和机会。无论是课前演讲,还是课内讨论、即兴发言,教师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绪,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这将能规范学生口头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对能力以及养成文明发言的态度。

4.良好的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学好语文光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课外阅读,必须使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因此,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便显得尤为重要。(1)有选择、有计划、有目的的阅读习惯。要读名家名篇,经典著作,不应把精力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书籍上;可从自己钟爱的题材入手,有计划地选定自己的必读书目,并且规定好每天的阅读时间。(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凡是在学问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主要有:①批注式。即在阅读过程中,在原书的重点处、关键处或疑难处“圈、点、注、划”,写下自己的见解、心得。②摘抄式。即摘录原文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优美的词语或段落等。③读后感式。即阅读原文后,写心得或感想。这样的读书习惯长久坚持下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3)掩卷思考,积累资料,交流心得的习惯。好读书当求甚解,不应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对阅读过程中疑难应着力思考、消化,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学生应多积累,多思考,并跟同学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心得,加深记忆,从而达到边读边思考边交流巩固的目的。(4)涉猎广泛的读书习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广泛涉猎,同时配以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5.良好的写作习惯。语文的最高能力即为写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文笔语言、手法技巧全都体现在写作中。作文60分,占语文总分的40﹪,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学生对作文往往怀有恐惧畏怯的心理,不想不愿写作文,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其一,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观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途径。自然、社会、生活都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每一处细节,都可能成为我们以后作文中的素材资料。其二,勤于动笔的习惯。教师应让学生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想记下来,哪怕只是只言片语。此外,平时还要多写随笔,篇幅可长可短,内容也不加限制,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就行。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写作习惯论文篇(8)

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说到作文,都会感到困难。不少的职校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程度参差不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听、说、读、写能力差。作文教学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针对这种状况,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教师首先要重视知识技巧的教学,轻能力形成过程的教学;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重基础知识的强化,轻指导课外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展示才能、锻炼表达能力的机会,做到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

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学习习惯的好坏,对人生、事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语文而言,培养职校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习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学生可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取大量鲜活的信息。课堂教材与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指导学生独立动手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疑难问题;2、指导学生主动利用各种手段查找有关语文学习的资料,如作者、作品、背景、语文知识、文化文学常识等;3、指导学生写日记、做读书笔记、参加各种语文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提问质疑的习惯。对课文教材的解读,提倡多角度思考,不应满足于接纳和认同,这将有助于学生形成有主见、不盲从、善于思考,勇于开拓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要关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其中最佳的方法是首先让学生提出问题。熟语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鼓动学生大胆质疑,大胆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从小到课题、遣词造句,大到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都要养成“问一个为什么”的习惯,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中有所认识,在思中找到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门路。

(三)合作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需要与外界进行多向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形式:1、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创造能力。2、多开展一些课内外合作的(小组)活动。如:讲故事、作演讲、出黑板报。

二、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其实写作也是一个道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读好书,指导学生把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讨论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以达到在阅读中积累素材、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目的。但是大多数中职学生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这就导致了他们素材上的匮乏,素材的陈旧和匮乏也带来了语言的陈旧与枯燥。让座的小学生,好心的叔叔,“小明”“小华”始终是他们笔下的主人公;父母、老师在他们生病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是他们作文中永恒的话题;雷锋、爱迪生则是他们永远的学习典范。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以下途径来积累写作素材:首先要充分利用所学过的课文。相信很多语文教师经常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一安排写作文,就有很多学生立刻拿出作文书或者是期刊杂志寻找写作的素材。可见大多数学生不是不读书,而是缺乏主动积累的意识,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收集到的信息。其实,课文中乐观豁达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精忠报国的岳飞,忍辱负重、名垂青史的屈原与司马迁等,都作为作文素材利用。其次可巧用广告词、流行歌曲、网络热词,例如《态度决定人生》《学习决定未来》等,主题鲜明,脍炙人口,多被作为励志素材写进作文。第三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收集整理身边琐事。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写作来源于生活,而生活需要用心观察、体会,否则写作的源泉将枯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因此,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从各个角度广泛地积累材料,把听到的街谈巷议、新闻热点和自身的感悟随手记下,都是今后写作的备用素材。

三、教师也要不断反思

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工作方式,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在实际行动中研究,并在对话与合作中实现教育的创新与超越。

写作习惯论文篇(9)

在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对写好英语短文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写作中运用英语的正确性、写作思维的敏捷性以及整体写作素质,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十个方面的习惯。

一、教师可按以下4个步骤来培养学生背诵习惯

1.归纳用法上易混淆的词组、语法项目和词语固定搭配形式,然后让学生背诵,适时复习检查。2.挑出重要句型,让学生背诵,适时复习检查。3.列举精美的句子和段落,让学生先抄写后背诵。4.让学生背诵自己写过的英语短文,因为自己的作文在经过修改订正后,印象深刻,背诵起来容易上口。学生在尝到背诵输入语言的甜头后,英语短文也就越写越顺手,越写越愿写,自觉进行语言背诵的习惯便油然而生。

二、培养查找资料的习惯

养成查找资料或工具书的习惯对写好英语短文有重要作用。写作中,如果遇到不会写的词、词组或对其用法举棋不定时,要鼓励学生勤于查找相关的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读书笔记。因为在查找中,要开动思维机器去分析、理解和判断。这时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会得到巩固。用法会更清楚,识记更持久。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查找的能力,而且查找资料的习惯也随之养成。

三、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所谓写作合作交流是指处于小组团队中的同学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接受他人的写作思想,再把自己的写作思想用语言和动作等其他直观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彼此之间弥补、沟通自己已有的知识。由此可见,这个习惯的养成对写好英语短文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1.写前的合作交流习惯。写作前,把学生分成二人或四人一组,认真讨论,分析写作提示中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写作要求等相关内容,然后进一步讨论用什么人称、时态等语言知识来构思写作。通过写前的合作交流活动,写好短文就有了保障。2.写后的合作交流习惯。学生把自己写好的短文在小组或同伴中互相传阅,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短文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同时也借鉴别人的写作优点来拓展自己的写作思路,优化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提高自己的用词造句的能力。这种写后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写作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四、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

由于学生对英语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固,运用英语还不够地道,因此写作时,留下了不少母语干扰的痕迹。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即在培养学生定势思维的同时应注重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1.培养从同一词形联想到其它变化的习惯。2.培养从普遍的语言规则联想到特殊现象的习惯。3.培养及时转换写作思维角度的习惯。一个句意往往有多种表达形式,当一种表达遇到阻碍或太繁琐时,就必须及时转换思维角度、简化语言表达形式,使写作活动走进“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五、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学生在开始写作时,往往无从下笔,再加上平时积累的词汇较少,学生容易失去信心,所以在学生一开始写作时我就注重引导。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单元时有这样四个句型:“This is Jenny she is a girl. she lives in Canada .she is my good friend .”练习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口述以上句型,然后用这种句型介绍班上的某一同学,紧接着用这种方法练习第二单元的颜色、长短、高矮的表达方式,然后将第一、二单元这种句式结合起来,指定题目“my friend.”介绍你最喜欢的朋友,学生利用这种句式,很快写出了所写的内容,学生发现原来书面表达这样简单,在这种练习中逐渐消除了学生心理障碍,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六、由易到难、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初中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进行。首先要积累一些单词和词汇,然后让学生做连词成句的练习:例如”book ,a book ,This is my English book.” 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可以完整的写一句或写一段话。也可以利用英语课本的编排体系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譬如每篇课文开头都有三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最好材料,在练习中,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求学生把讨论的问题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互相交流,这种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给学生创造书面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法和词汇方面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七、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1.利用校园广播。指定书面表达好的同学写好英语稿子,在校园广播时间进行朗读,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大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利用校园厨窗。鼓励学生每月出一期自己写得英语稿件,并经过老师的批改,选择较好的稿件贴在英语厨窗,让全体学生阅读,促使学生积极投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3.利用校园网。引导学生相互发电子邮件,贺年卡、英语书信等方式,诱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八、抓关键词组,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

学生英语作文一般都有明确提示和说明,无论是信、表格还是图画,都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提示信息,列出能体现要点的词、句、短语及重点句型。学生写作时,应尽可能用现成的句型、单词、短语和句式来进行书写,句子一般不要太长,句型也不要过于复杂,并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过渡,使文章衔接自然流畅。

九、多读好文章、开拓英语写作视野

创设语境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多读多背好文章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和短语,学生在书面表达时就会用固定短语,这样学生写作时会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多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写作能力也有提高。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收集素材,多读多记范文,这对于培养学生语感、书面表达都有明显的效果。

写作习惯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25-02

作者简介:赖相卫(1976―),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作文教学创新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曾经在一所农村普通中学任教,该校生源差,学生数量多。随着重点高中招生指标的日益增加,该校的生源日渐劣化。于是,笔者积极思考教改方向,努力摸索出一个切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案,以突破乡村中学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瓶颈。

通过大量的阅读,笔者找到了适合乡村中学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理论依据:叶圣陶的“习惯本旨论”――“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陶行之的“生活教育”理论,英国近代哲学家培根的“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以及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在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差的学生中,真正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而导致的。这为笔者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二、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内容

(一)文德合一

笔者把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大整合。比如在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之前,先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高一学生中,笔者着重培养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生活习惯:

经过半个学期的狠抓落实、教育疏导和反复训练,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很大进步,以前经常出现迟到、作风散漫、戴戒指项链、留长发、考试舞弊、顶撞老师等恶习逐一消除。这一举措使学生的生活有了计划和约束,增强了他们的意志力、注意力及耐力,为语文学习良好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基础。

在高二学生中,笔者按三台阶模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在三台阶训练周期里,笔者总结了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

1.简单主义: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做起,树立起信心,产生成就感,促进自我发展。2.严格检查,强迫执行。将习惯当成行为规范和生活守则来抓,才能形成习惯的反复性,又因反复地刺激大脑,习惯就像生物钟一样提醒学生按要求自发做某事。3.在“勤”字上下工夫。在第一第二台阶里,老师不能心太软,更不能偷懒不落实检查。其实,学生的学业和教师的事业都像古训所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良好习惯教育更是如此。4.学习与教育相结合。对好学生,可以引导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后进生则以教化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加强意志力锻炼。

(二)拓宽途径,通过环境诱导习惯生成

笔者尝试拓宽听说读写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以营造学生语文良好习惯养成的大语文环境。其中,笔者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习惯。如通过“造时势―搞活动”“建图书角,浓郁读书氛围”“语文综合性活动―扩大阅读、写作量”等课外活动,营造自主发展的人文环境,启发诱导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知,让良好习惯成为自然。

下面介绍一些具体的课外活动内容及做法:

在培养听说习惯方面,笔者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我给同学上节课”,学生自己扮演“小先生”,像老师一样备课、讲课;2.“我有话要说”“我给老师提个建议”。这两个活动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愿望,并且为学生听说习惯培养提供了操练舞台;3.故事会和朗诵比赛。我们的体会是:语文活动既提高听说能力,又培养课堂民主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上一篇: 监察员上半年履职报告 下一篇: 药店实习结束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