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市场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2-01-29 11:34:25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篇(1)

历年来,我所实行人员分线分类管理市场的模式开展工作,虽然有所成绩,但市场潜力挖掘不够,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不全面,单位发展缓慢。特别是近几年文化市场各行业发展不均衡,有的市场迅速庞大,有的市场日渐萎缩,实行市场分类管理存在诸多弊端。为突破现有的工作格局,年初,经所班子会议认真反复地研究,制订了本所二四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一改过去的分类管理模式,将市场进行分片管理,即将全市文化市场分为城内片和城外及乡镇片,每片定人定责任进行管理。新的管理模式运行后,全所人员很快适应,并迅速发挥出它的巨大潜能。各组巡查市场的密度明显比过去增强,市场管理漏洞明显减少,特别是乡镇文化市场,往年是每季度巡查一次,今年每月必定巡查两次以上,随时发现状况,及时进行处理,使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进一歩得到规范。今年来,我所累计巡查市场余次,万余人次,检查经营单位余家次,查处违规经营户家,取缔无证经营户家,全年收缴违规经营物品余件,其中图书余册,音像制品余张,电脑主机台,游戏机台,非法摇奖设备一套等。全年共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个,其中:网吧家,音像制品经营店家,书报刊经营点及印刷厂家,卡拉ok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家。全年办理内部准印证个,接待演出团体个。

除此之外,在新的管理模式运行下,全所人员发挥出最大的工作积极性,全面征收文化市场管理费,使我所的收费首次突破万元,超额完成局下达经济任务,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增长,为我所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及“扫黄打非”行动提供了坚强的经济保证。

二、大力整顿治理,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净化。

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我们适时开展了各项文化市场的专项治理工作。今年来,共开展大型整治行动次。

()网吧专项整治行动。

为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切实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精神,和全国、省及荆州市网吧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所积极行动,于年-月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网吧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为使全市人民了解政府开展网吧专项治理的决心和措施,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一是从月日起,出动宣传车在城区、乡镇巡回播放《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通告》的录音带,并在石首电视台公共频道等新闻媒体予以播发,在我市形成了强大的网吧整治舆论宣传攻势。二是召开了网吧专项整治工作动员大会。月日,由市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市城乡家网吧业主参加,在市文化局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网吧整治动员大会,会议组织业主们重温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公布了《石首市网吧整治方案》,动员各业主严格按照条例规定,自觉守法,规范经营。三是制作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全文宣传标牌及“严禁未成年人进入”并附举报电话的警示牌,分别张贴到各网吧经营场所的醒目处,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管的高压态势。

根据“网吧”整治工作方案,此次整治的目标是全面清理网吧总量和结构,坚决取缔黑网吧,严厉打击违规经营活动,加强对网吧的现代化监管,规范网吧经营秩序。为完成以上任务,我所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整治。

、签订网吧经营责任状。为规范网吧经营行为,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年初,市文化、公安、工商三部门联合与全市各网吧经营场所签订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责任状》,对网吧经营的性质、服务内容、营业时间、经营行为及惩处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使网吧经营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责任,从而达到自觉守法经营,规范管理的目的。

、联合行动,整治市场。从月日起至月底,市文化、公安、工商、信息产业、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有执法车辆台、执法人员人的执法专班,开展了“零点抓鼠”、“午间逮兔”等多种形式的突击行动,重点查处证照不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无上网实名登记及超时经营的行为,对全市城乡网吧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共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入内经营户家,超时经营户家,查扣电脑主机台,电脑显示器台;取缔黑网吧家(乡镇一家,市郊一家),现场收缴全部经营设备,有力地打击了违规经营现象。通过联合行动,超时经营及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

、突击检查,回访市场。暑假到来以后,针对网吧对青少年的诱惑越来越大,网吧经营场所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会有所抬头之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青少年暑期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的成长环境,市文化市场稽查队于-月开展了暑期网吧市场集中整治,共出动稽查人员余人次,车辆余台次,重点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无实名登记、不良网站及传播有害信息的经营行为。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网吧,采取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实施行政处罚,第三次吊销经营许可证的措施,共查处违规网吧家,劝离上网未成年人人,扣缴电脑主机台,勒令停业整顿家。通过整治,我市网吧经营秩序逐渐规范,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定程度切断了网吧对青少年产生危害的渠道。

、鼓励举报,严处。为了更好地加强网吧管理工作,我市积极鼓励市民参与监督,及时举报。在整治工作期间,共接到社会举报次,根据群众举报的情况,市文化市场稽查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勘查,对举报属实的,认真做好现场勘查笔录和当事人询问笔录,并一律作出停业整顿一个星期、现场扣缴违规经营设备的行政处罚。通过鼓励群众举报的方式,形成了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管理网吧的强大力量,使网吧违规经营活动无处可逃。

通过集中整治,我市网吧基本达到了总量控制、布局合理的目标,网吧经营场所总量控制在家以内,并形成了以纺织品一条街、市委一条街、建设路、中山路等地段为中心的网吧场所格局;同时,通过各部门的配合作战,网吧超时经营、无实名登记和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市网吧经营秩序逐渐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羸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赞扬和社会的广泛好评。

()娱乐场所专项整治。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实施后,文化部门对娱乐场所的管理压力相对减轻,但从未放松对歌舞娱乐场所的管理。今年月,我所对全市卡拉ok歌舞厅和电子游戏娱乐场所进行了专项整治,主要是督促各歌舞厅使用正+音像制品,严禁播放有政治问题和色情内容的音像制品,进一歩加快娱乐场所使用正+音像制品的步伐,规范经营秩序。为加强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月日上午,我局联合市公安局在局会议室召开了娱乐场所经营业主消防安全工作会议,全市家娱乐场所业主参加会议,并组织开展了对全市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下了限期整改责任书,督促他们及时进行了整改。同时,针对我市具功能电子游戏机种在各超市等公众场所出现的现象,我所及时行动,开展了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大检查,严厉打击电子游戏活动,共查处赌机台,全部予以了收缴。根据举报,我所还查处了新厂镇一起非法摇奖活动,对该活动的经营设备全部予以没收。

()“扫黄打非”集中行动。

根据全国、省、荆州市及我市“扫黄打非”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我市“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于月日至月日展开。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月日――日对音像市场进行了专项整治。主要内容是清理整治音像制品经营单位,严厉打击色情音像制品,以及文化部明令查禁的政治性非法音像制品。月日召开了音像制品经营业主会议,通过会议组织业主们集中学习了行业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了有关行业整治精神,以达到经营业主自律经营,合法经营的目的。月日起,对全市家音像制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共查处违规经营户家,收缴“粗口歌”“哈狗帮”“摇头玩”等明令查禁非法音像制品张,有效净化了视听环境。

月日开始,进行了出+物市场专项整治,我所对全市印刷、图书报刊经营场所以及车站、码头、中山路、建设路等人口密集地进行了出+物市场专项整治。共取缔非法流动出+物经营摊点个,扣缴图书余册。

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月份开展了网吧专项整治月活动。月日上午召开了由公安、工商、电信及文化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网吧专项整治会议,对行动进行了协调部署,从日下午开始,四部门联合对全市网吧展开检查,通过零点行动及拉网式排查,全市网吧经营状况良好,未发现超时经营现象。为进一步规范网吧经营秩序,我所还对全市网吧的监控软件安装情况进行了清查,对未安装的网吧进行了重新安装。

通过对各类市场的专项整治,我市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了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了较大的改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加强学习管理,综合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加强队伍建设。为造就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高效”的高素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今年来,我所利用每周四晚和雨天组织全所人员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并联系自身工作实际,经常组织学习各类业务法规。今年月,组织全所人员参加了市法制办举办的《行政许可法》培训,全部通过了考试。月,所工会组织大部分职工到荆门市文化市场稽查队进行了学习交流,并到神农架、武当山进行了参观,通过学习和开展活动,加强了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和队伍团体协作能力,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我所顺利并超额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完善机关管理制度。根据本单位工作需求,今年我所新购进一辆稽查专用车,在及时制定《车辆管理制度》的同时,我所对《文化市场稽查员守则》、《机关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在工作中不是人管人,而是制度管人的良好格局。

文化市场管理篇(2)

1、增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文明执法、依法行政。“管理”“管理”,管好了才能理顺,如何“管”呢?那就要从“人”开始。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日常管理工作,执法工作做的好与差、文明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机关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社会的政治稳定以及经济的繁荣。所谓文明执法,就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及时准确地运用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去打击制止各种违法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繁荣努力学习掌握各种法律、法规、规章是做好文明执法的工作前提,也是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的关键。要根据自己的执法范围,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有关文件,比如分管音像市场的就必须学习掌握好《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只有这样,在实际执法工作中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实施处罚过程中,引用法律、法规条款一定要准确得当,要经的起推敲。如果做不到依法行政,执法机关随时都有可能被推向被告席。依法行政不仅仅是文明执法工作的需要,更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2、加强廉政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廉政”是做好所有工作的前提。廉政建设搞好了我们才有资格去探讨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廉则生威”,抓好廉政建设,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确非易事。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行贿无处不在,有时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别人设的圈套里而跳不出来。作为行政执法部门,要想抓好廉政建设,必须要抓好三个落实。首先,制度上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廉政制度,廉政建设就无从谈起。领导、稽查、罚没、财会、后勤等都应有各自的制度。制定制度一定要注意工作实际,切实可行,切忌贴在墙上摆花架子。无论什么制度大体可分两项,一是权利二是义务。二者要制定合理,否则权利过于集中会导致腐败,义务过多会降低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效率。

其次,监督机制落实。任何权利如果失去良好的监督机制,都会导致腐败。由此会严重影响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想把执法工作的监督机制落实到实处,首先必须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要做到人员透明、处罚透明、财经透明。在自己工作的执法范围内,建立并实施执法目标监督责任制,使其产生应有的刚性和力度。再次,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如果对那些不认真履行职责、违法办案、办人情案、的行为不采取措施不加追究,就会侵害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证执法工作的顺利展开,所以对每一个案件,除按法定程序实施外,必须逐级上报。部门主管领导除按规定审批外,必须对案件定期复查,如发现错案,要迅速及时准确地给予纠正,还经营者一个公道。对于错案责任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处,特别对个别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同时还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

二、把发展文化市场作为第一要务,实现培育、发展、繁荣文化市场的新突破

1、要发展,以培育为基础。文化市场发展初期,我们一直把管理作为重点,注重对非法经营行为的打击。但往往是在非法行为被打击取缔后,由于没有及时地用合法经营来弥补市场缺位,致使非法经营行为如割韭菜一样,割一茬,还生二茬,每次治理行动结束不久,文化市场的非法经营活动就会从新回潮、反弹,文化市场的管理陷入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由此可见,仅仅依靠集中整治和打击这两种手段管理文化市场是不够的,必须在抓管理的同时,坚持把培育、发展文化市场的思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人性化管理,处理好严格执法和教育疏导的关系。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必须破除那种“管理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处罚”的观念。

文化市场管理篇(3)

文化市场是80年代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现已经初步构成了大文化市场体系。加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对我国文化市场的强劲崛起和迅猛发展,以其独具的纽带和中介功能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变革性影响和作用,使其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经济现象。

目前,文化市场的种类越来越多,社会性越来越强,经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文化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经营者跻身其中,国家、集体、个体、中外合资等所有制形式并存。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文化市场的带动下,已成为促进就业,创造税利的一支生力军。文化市场管理与发展,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调动了全社会办文化的积极性。

净化与繁荣并重。近年来,文化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多次进行清理整顿,开展了三次全国性“扫黄’郴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但是,滋生、传播精神毒品的土壤和条件并未根除,因此,治理和净化文化市场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花大力气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决不允许色情、淫秽、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现象在文化市场中存在。

文化市场管理要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净化与繁荣并重,在繁荣上下大功夫,让更多体现时代主旋律、健康有益、雅俗共赏、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占领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使那些有害的文化垃圾无立足之地。

治标与治本并重。开展“扫黄”和打击非法出版物的斗争,清理整顿文化市场,这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市场深层次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在治本上下功夫,治标与治本并重。

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以人为本。对文化经营者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业务素质至关重要。对经营者要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对素质低下者不予发证,同时要表彰优秀经营者。二是要以法为本。以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要对经营者进行法制教育,特别是现行文化法规知识的教育,使他们知法、守法。

一、加强立法,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是法制管理,作为进入文化市场的经营者、消费者、管理者,他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各自合法利益的保障,最终有赖于相关文化市场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市场理论研究,实行法治是文化市场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文化市场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近年来,文化市场立法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文化市场理论研究、文化市场立法滞后于文化市场发展等问题。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立法体系,加快立法是当前文化市场立法工作的突出任务。使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确立文化市场稽查权的独立执法地位,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稽查队伍

为确保文化市场管理法规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力度。作为一个特殊的市场形态,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文化市场执法工作要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文化稽查队是具有特殊作用的执法队伍,从执法检查、立案取证、处罚决定到处罚的执行,应是一个整体,文化市场的独立执法工作对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种状况要加以改变,而这种改变必须通过我们扎实的管理工作实践。有作为才有地位,有法律才有保障,为文化市场稽查队编制定性,尽快建立起一支素质高、反应快的稽查队伍。以优良的廉政勤政作风和职业道德、较高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文化管理专业技能,加强管理的权威性、执法的公正性、办理公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同时配备相应的专业检测设备及交通工具,以促进管理工作的经常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对文化市场实施有效的管理,提高行政执法的效果和质量。

三、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严格按文化市场的执法程序执法

严格规范文化市场执法文书,按程序执法,是文化市场法制化管理的需要。为此,应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稽查工作制度,以促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执法。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严格按程序执法,积极发挥执法监督机构的作用,有效保证文化市场法规的实施质量,促进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依法保护经营业户的合法权益。

文化市场管理篇(4)

    所谓文化市场,是指按价值规律进行文化艺术产品交换和提供有偿文化服务活动的场所,是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能供人们消费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和活动;二是要有组织这种活动的经营者和需求者;三是要有适宜的交换条件。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文化与发展”这一重要主题,并强调将文化问题列为未来10年中全球发展的首要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市场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文化市场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以交易为焦点看待文化与市场经济一体化得出的概念,而近年来出现频率颇高的文化产业是从产业经济学、以生产为焦点看待文化作为生产得出的概念。文化市场更多的是聚焦在文化流通环节。

    一、要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管理的功能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交流与人们文化需求增加而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兴起文化市场,经过30年的发展,文化市场成为经济发展中非常活跃的板块。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在新的传播媒体代替下,对文化的交流方式促进很大,改变很大,音像、手机、互联网等新的文化传播方式,为人们精神文化的索取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途径。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传播方式更为日新月异,文化市场更加繁荣。这就给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文化市场管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市场管理的维持功能。这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首要功能,即文化管理人员通过其行政行为,在社会中建立起合理的、能够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生活规范以及道德标准,作为人民的生活准则。以维持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维持全社会和谐的文化市场人际关系,使文化市场中人人都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遵守国家的文化市场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建立起和谐、互助、互爱的新型文化市场人际关系,使人人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市场法制观念,联合其他部门共同为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做出努力。具体而言,文化市场管理的维持功能是管理文化市场,积极研究上级文化管理部门制定的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并监督实施;管理文化娱乐市场、音像市场、文艺演出市场、美术市场、文艺培训市场等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文化产品及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管理音像制品的批发、零售、出租、放映;负责音像制品的进口管理;指导文化市场稽查工作。

    文化市场管理的管制功能。文化市场管理的对象是文化市场中的个人和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具有双重性,既有自我性,又有社会性。他们各自基于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开展活动,因此具有自我性。同时,他们又要和社会发生必然的联系,又具有社会性。而他们的自我性和社会性之间必然会有所矛盾和冲突,从而造成个人之间、个人一社会团体之间、团体之间、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的不协调。对于这些矛盾、冲突以及不协调的现象,如果置之不理,不加管制,任其发展下去,则势必危及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为此,就必须以公正的态度,站在超然的立场上,采取必要的行政行为做适当的管制,使矛盾与冲突趋于缓和。具体而言,各级文化部门的管制功能主要有:依法对文化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对文化市场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违章行为依法进行调查,收集证据,提出处理意见,报本级文化市场业务管理部门做出决定;建立文化经营单位市场行为档案,对其进行日常考核;具体执行文化市场业务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做出的处理决定。

    文化市场管理的裁判功能。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之间、个人与团体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在发生各种联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争执、纠纷,在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其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能充当裁判者的角色,来判断谁是谁非,能够充当这个角色的职能是第三者,即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裁判有争议的事件。这种裁判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在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未予以撤销之前,当事人必须服从,不得抗拒,否则,将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所以,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各级文化局就承担了裁判的角色。

   文化市场管理的发展功能。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文化部门,负有管理文化市场的重任,也应该有相应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有效地履行其行政职责。在实施行政行为、管理文化市场的实际活动中,文化部门能够把握住文化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趋势,也能够发现文化市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还能够检验文化管理机关的应变能力、行政决策的正误和行政行为的优劣,发现工作体制和工作结构中存在的缺陷、工作方法上的优劣以及行政人员的素质如何,从而调整工作体制、完善行政决策,改善行政行为和工作方法、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促进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自身的基本和完善,最终促进文化市场的进步与发展。具体而言,发展功能有: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成立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协会;加强调研工作,参与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音像市场的宣传教育,引导市场发展方向;开展培训,提高文化市场从业人员素质等。

    二、运用科学的文化市场管理方法

    文化市场管理方法是指一定的文化市场管理组织或个人,为了完成文化行政任务而在开展工作时普遍采取的措施、办法或手段。文化市场管理方法不同于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行政经验,它被认为是达成文化市场管理目标的途径,是文化市场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桥梁,对于顺利实现文化市场管理职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文化市场管理方法渐趋复杂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文化市场管理的行政方法。行政方法是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手段,是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文化行政部门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这种方法既可以贯穿我国传统体制的精神,又最能代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以这种被称之为传统的政治行为和方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方法。比如包括思想教育方法、行政指令方法以及行为激励方法、参与管理方法等,而且对文化市场来说,它是市场经济比较充分作用的领域。上述的行政指令和参与管理方法并不适用,而且与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相背,但这仍然是现在存在的方法。

文化市场管理篇(5)

文化市场管理,既是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又是整个市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个人近年来文化市场管理的工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管理这一重要问题发表若干肤浅之见,以与同行共同研究、共同讨论,希望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有一定裨益。

一、文化市场管理的特殊性

文化市场管理不同于一般市场管理,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文化市场作为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合二为一的商品市场,带有一定的精神性、隐形性、软质性等特点。

其一是市场形式繁多。其中主要包括文化娱乐市场(歌厅、舞厅、夜总会、室、台球厅等)、演出市场、音像市场、书报刊市场、美术市场、电影市场、演出市场等等。

其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作用巨大。文化市场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领域。它的形成与发展,使文化娱乐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单调、贫乏的生存状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们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扩大交往、传递信息、强身健体,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阵地,有助于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确立。也优化了社会环境,创造了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培育了市场经济所需的人文环境。

其三是经济建设作用巨大。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本身即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地方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都取得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文化经营作为一种新税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改善了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凡此种种,都充分证明,文化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文化市场管理的特殊性――精神性、多元性、双赢性。

二、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

文化市场管理的艰巨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非法的文化经营屡禁不止,仍在蔓延。某些非法经营者,无视有关法律法规,受利益驱动,铤而走险。国家有关部门虽然三令五申,多次组织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但有些不法之徒仍然从事“地下”、“黄、赌、毒”的文化经营活动。利用电子游戏机、台球进行活动,歌厅等文化娱乐场所“”问题,音像制品问题,非法黄色出版物问题,网吧成为藏污纳垢之所问题,都严重破坏着文化市场的正常秩序,腐蚀人们的思想灵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

三、文化市场管理的力度性

文化市场管理必须加大力度,唯其如此,才能使文化市场管理步入正轨,从而使整个文化市场实现健康有序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加大管理力度,要采取必要的、具体的、有力的举措,其中主要有:

一是整章建制,依法管理。要认真执行国家公安部门制定的《文化娱乐场所治安管理暂行规定》,以及《娱乐场所守法经营责任制》、《安全防火责任制》、《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城乡娱乐业噪声适用区域标准》、《娱乐业等级证书制度》等一系列规定、制度,使文化经营者增强守法意识,从事健康有序的文化经营活动。

文化市场管理篇(6)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抓好文化市场管理,努力做到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我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二、工作目标

坚决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坚决清除色情出版物,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和社会风气服务;坚决查处文化市场中的违法违规活动,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净化文化市场服务;坚决打击盗版活动,保护知识产权,建立稳固的文化市场监管网络和队伍,健全文化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我区已成立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工业区要于年年底前成立相应的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文化市场监管及“扫黄打非”工作。

(二)建立健全各类工作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部署、协调、处理、总结全区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区文化市场管理日常工作,根据市、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本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计划,督促落实工作要求,制定各类应急预案,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做好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组织、协调、监督重大的文化市场专项整治突击行动。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本辖区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其成员单位职责参照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2、现场处置机制。在联合执法现场中,由各执法主体按以下分工进行现场处置(包括现场取证、出具暂扣单、制作现场笔录、谈话通知等法律文书):涉及“黄”、“赌”、、色情以及政治性和“”等违法案件的执法主体为公安机关;涉及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开设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行为等查处取缔的执法主体为工商部门;涉及非法出版物、音像制品的游商(地摊)的执法主体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涉及合法经营单位违法经营行为的执法主体为文化行政执法机构。

3、移送处置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案件过程中,发现暂扣物品超出本部门执法权限的,按下列程序衔接:各执法主体应在暂扣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及鉴定申请书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代送鉴定。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暂扣物品抽样送交鉴定机构鉴定,且在收到鉴定结论起3个工作日内将鉴定结论送达申请鉴定的行政执法主体。各行政执法主体应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不属于本部门处罚的案件移送给有处罚权的行政执法部门。接收案件移送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将案件的查处结果在查处结案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抄告移送部门。

4、应急处置机制。成立区文化市场应急处置行动小组,根据上级部署或市民举报开展临时性、紧急情况下的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行动。应急处置行动小组由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按需处置的情况由领导小组成员中相应的执法部门或管理部门安排1至2名人员参加。

5、信息通报机制。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信息联通渠道。各职能部门确定一个信息通报联络机构,凡以职能部门名义发出的文件均由联络机构负责转接。经各职能部门审批、核准、备案进入或退出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及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各职能部门依法查处的各类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基本情况,应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重大案情应及时通报。各职能部门在日常执法检查中发现涉及文化市场经营违法行为,但又不在自己的执法范围内应当及时抄告或移送相关案件至相应行政执法部门或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国家和市有关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最新动态和有关会议精神、业务学习培训信息等通报或转发各职能部门。

6、舆论宣传机制。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和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意义和成果等,通过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文化市场管理中执法活动及时报道,对查处的各类违法经营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组织新闻媒体对典型案件跟踪报道,以达到宣传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文化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惩防体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成效。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开展工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治理销售盗版及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行为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主动负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各镇、街道、工业区要组织协调好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确保辖区内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各司其职,不断加强常态、常效管理。

文化执法部门应建立健全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了解和掌握文化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文化经营者和文化经营单位守法经营。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应加强对主要道路、景观地带、商店、超市门口等地区的巡查,及时查处取缔无证照摆摊设点、流动经营的非法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的经营行为。公安部门应将歌舞娱乐、营业性演出场所和网吧等重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纳入日常治安管理范围,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管力度。工商部门应加强对未经许可设立网吧、印刷企业、从事印刷经营活动(出版物印刷除外)、从事音像制品放映的经营行为及从事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各镇、街道、工业区文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组织人员加强对辖区内的文化市场巡视,把握文化市场动态,发现文化市场违法经营行为及时与执法部门联系,组织辖区内相关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并报区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领域的调查研究工作,依法对文化市场相关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提出加强监管措施,协同相关部门严把市场准入关,承担文化市场领域管理的法制宣传和培训工作。

(三)整合资源、加强合作,不断提高工作合力。

文化市场管理篇(7)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wWw.133229.cOm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

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2、创新要求高、巡查严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自办责任制”,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均要由相同的办案人员负责到底,严格按制度审批,最后由文体部门把关,进而提高执法工作准确性、统一性、规范性,避免错案的发生。二是管理办法创新。要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对乡镇所有文化经营单位分成片区,由乡镇干部和宣传文化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使网吧接纳未成人、超时营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举报和反复上访大大减少。三是管理手段创新。聘请网吧义务监管人员,实行对文化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监控;成立文化市场协会,较好地发挥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力度。市场管理人员要在夜间和节假日不定时开展,对群众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记入违规经营档案。

3、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与乡镇的管理权限、范围和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和动态的,要突出日常检查力度,强化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特别是对于演出市场尤其重要。二是独立执法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文化管理部门势单力薄,单靠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密切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同和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只有在部门间大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维护文化市场的环境净化。三是乡镇监管与配合督查相结合。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督查,并联合周边乡镇共同管好文化市场,真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乡镇监管工作效能。

参考文献:

文化市场管理篇(8)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繁荣市场,规范管理市场,热情服务市场”的发展思路,按照经营上规模,场所上档次,管理上水平,工作上台阶,争创一流业绩的目标要求,采取宣传培训教育、强化监督检查、运用监控平台、依法处理违规、加强社会监督、创新工作机制六种措施,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目前,全区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的文化业户共459家,其中,印刷企业86家、打字复印部60家、书店42家、网吧173家、音像店58家、演出单位3家、娱乐场所34家、大型游艺厅3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国务院《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以及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省、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在文化市场行政许可、管理、教育、打击等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实施综合治理,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区文化局20*年荣获7年来全省只评选过一次的山东省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而且全省仅有三家区(县)获此殊荣,连续六年被评为济南市文化市场管理先进单位,20*年被评为济南市文明机关,20*年被评为济南市新闻出版工作先进单位、*区科学发展先进单位、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我们在依法管理文化市场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队伍建设是搞好市场管理的基础,是推动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的基础。区文化局作为政府的行政执法部门,始终坚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开展以党的**、等为主要内容的学习,并结合全区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监督检查年”活动,组织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为主题的学习教育,引导干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使执法队伍进一步增强了廉洁勤政、执政为民的意识。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十分注重法律法规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坚持周一例会制度,并采取培训、考试以及以会代训的形式对稽查队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监管水平和整体素质。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以全面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为基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组织全体干部参与全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做构建和谐*表率”主题实践活动,争创“作风好、形象好、效率高”优良机关,执法队员上门开展各项服务宣传活动,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受到广大群众和文化经营业户的好评,进一步增强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

(二)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能。一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全面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和审批程序等,进一步完善了政务信息网公开内容,简化工作流程,实行制度上墙,增强行政审批的透明度。二是狠抓了制度落实。在建立健全稽查、廉洁执法、举报、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以及AB角等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规范执法文书,强化管理措施,在检查文化市场时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坚持“三必须”,即必须有两名以上的执法人员;必须使用上级统一印制的执法程序表;必须有原始记录和原始材料,做到了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杜绝了办关系案、人情案和乱罚款等问题的发生,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多年来从未发生行政投诉、行政复议和行政执法投诉等问题。三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充分发挥举报电话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拓宽社会参与管理渠道,在各办镇建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体的义务监督员队伍,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文化市场执法人员和文化市场违规经营的监督,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年以来没有收到人大、政协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提案和建议。四是强化服务,扶持发展文化产业。坚持把维护企业发展、扶持文化产业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着力点,积极改进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为新办文化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并在办证、后期管理中一路开绿灯。20*年对重点引进的阿帕奇娱乐有限公司、东沙花灯戏具厂等新办文化产业加以扶持,对原有的成通文化城等文化产业在管理上重点扶持,调动了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宣传鹊山龙湖文化产业项目和小清河、工商河规划治理中的文化景观项目,积极引导商家投资文化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搞好服务。目前,我区文化产业已达到了459家,比20*年增加了51家,增长率为12%。

(三)坚持打建并举,全面整治文化市场。遵循“谁审批、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了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宣传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打击窝点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抓重点、突难点,全面整顿网吧、印刷行业、音像制品、图书等文化市场。

1、以打击非法音像制品经营为重点,开展对音像市场的治理整顿。深入开展反盗版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全国开展的“反盗版百日行动”、“打击盗版、弘扬正版”和加强著作权法等宣传活动,集中开展行动,严厉打击顶风作案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加强对辖区音像制品经营业户的日常监督检查,重点对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小商品批发市场、师范路等人流物流密集地,实行巡回检查;对游摊和三孔桥贩卖黄盘问题,进行坚决取缔并实行跟踪管理;通过明查暗访和群众举报等方法,从源头上封堵窝点,坚决取缔地下仓库和批销窝点。20*年以来,端掉非法音像制品窝点7处,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万多盘,严厉打击了非法经营活动。同时,积极探索推广连锁经营,扩大、规范音像制品市场,使我区音像制品正版率达到了85%以上。

2、以规范经营秩序为重点,整治图书市场和印刷市场。针对盗版图书问题和政治性、色情图书在市场上时有出现的实际情况,着重加强节假日和夜间的检查力度,对辖区火车站、汽车站、成通文化城、中小学周边等重要部位采取不间断的检查。在印刷业中开展了“讲诚信、守法纪”活动,与辖区印刷企业签定诚信公约,督促印刷企业建立和完善五项制度。并针对印刷企业进行拉网式集中检查,有重点地对违规印刷教辅教材等违法经营问题突击检查。20*年以来共查处非法印刷企业15家(次),取缔非法经营点6处,收缴非法出版物5万余册。

3、以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清理整顿网吧市场。社会关注的热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也往往是文化市场管理的难点。为了解决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这个关系到民生、关系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近年来按照“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要求,把网吧作为文化市场的重中之重实行重点管理,目前全市已停止审批新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对现有网吧按照《条例》和省、市要求,严格控制“距离中小学校200米之外”的规定,严格要求各网吧必须在入口等显要位置张挂“禁止未成年人入内”警示牌,必须建立上网实名登记制度。为了及时了解掌握各网吧上网情况,在全区互联网经营场所都安装了净网先锋,并充分运用这一监管平台,有效管理网吧市场。同时,加大了对接纳未成年人、超时营业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管重罚。抓住网吧经营特点,在网吧经营最活跃的节假日、寒暑假、放学后等时段,加班加点,组织稽查队突击检查,对有问题的网吧进行蹲守,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对问题严重的网吧处理决不手软,直至吊销许可证。自20*年以来共查处违法经营网吧180家(次),网吧接纳未成年人、超时经营、私自卸载管理软件等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4、以查处表演和不安全隐患为重点,加强对演出市场、娱乐场所的管理。我区演出市场的重点是大桥镇和桑梓店镇农村集贸市场的各类演出活动。为此,我区对节假日期间演出团体和演出内容严格把关,对演出活动实行跟踪管理,严厉查处无证、无信和手续不完备的演出行为,坚决杜绝及其他不健康演出活动。文化、公安、消防等部门加强对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督促娱乐场所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推动了我区娱乐场所健康发展。

5、以提高依法经营自觉性为目的,加强法律法规培训。在对文化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经营业户的培训教育,每年举办文化经营单位负责人法律法规培训班3-6期,并组织业户参与省、市法制宣传活动,使文化经营业户通过培训和参与各项活动,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经营的自觉性。分别成立了*区网吧协会和印刷协会,组织开展交流、培训、宣传等活动,促进网吧、印刷行业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达到了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繁荣市场的目的。

(四)围绕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广泛开展社会文化活动。为抓好各类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辅导培训文艺骨干近万人次、组织文化下乡活动10次以上。且每年都组织举办主题鲜明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仅20*年就举办了以“和谐文化年”为主题的大型演出21场、小型文化活动100多场(次)、书画展览8次。尤其是每年一届的“第二故乡情”已成为我区的文化品牌,惠及了外来经商打工的特殊群体,得到了市文化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拟于今年在全市推广。着力抓好各项文化设施项目的建设。20*年投巨资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其中文化馆、图书馆5000多平方米,今年将投入使用;投资47万元建立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区级支中心;为两镇农村投入价值32余万元的设备、乐器等,指导帮助两镇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和文化大院;积极想办法筹集运作,为24个村购买了价值13万元1万余册图书,协助完成了24个村的文化大院建设;采取自建和共享的方法,全区13个街道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面积已达到75587平方米,图书达到68万册,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为活跃文化市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逐年上台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全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承担着全区的文化市场监管工作。该单位于1997年1月设立,为全民科级事业单位,定编5人,人员从文化馆调整使用,隶属文化局领导。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全额拨款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省、市文化市场稽查队也已确定参照,我区稽查队将面临着这个问题。二是稽查设备、交通工具落后。全区文化经营场所459家,点多面广,有些经营场所还处于城乡结合部,比较复杂。而我区稽查队人员少,且只有一部稽查车,稽查取证装备落后,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文化市场中违规经营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部分经营业户受经济利益驱使,存有侥幸心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非法出版物经营以及流动摊点等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今后我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努力方向

文化市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为抓手,以建立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为目标,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积极探索建立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深化和巩固文化市场管理成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繁荣发展我区文化市场。根据区人大调研组及人大主任视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性,特别是网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把深化网吧管理作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纳入平安*建设,切实抓紧抓好。加强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扫黄打非”领导小组会议,加强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和组织协调,建立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在全区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力争实现文化市场管理无缝隙全覆盖的目标。

2、理顺管理体制。协调、规范、落实文化市场稽查队机构、编制、经费、人员、设备等,创新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模式,建立与市场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推动文化市场执法工作的开展。

3、加强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文化市场稽查队伍,是推动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对执法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4、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管理、举报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强化社会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区、街(镇)、社区(村)、居民群众多层监督网络,进一步拓展文化市场监管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文化市场管理篇(9)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1、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2、创新要求高、巡查严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一是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自办责任制”,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均要由相同的办案人员负责到底,严格按制度审批,最后由文体部门把关,进而提高执法工作准确性、统一性、规范性,避免错案的发生。二是管理办法创新。要实行对文化市场的分片管理、责任到人、奖惩挂钩。对乡镇所有文化经营单位分成片区,由乡镇干部和宣传文化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使网吧接纳未成人、超时营业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举报和反复上访大大减少。三是管理手段创新。聘请网吧义务监管人员,实行对文化经营活动的全方位监控;成立文化市场协会,较好地发挥协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加大对文化市场的巡查力度。市场管理人员要在夜间和节假日不定时开展,对群众举报网吧接纳未成年人和经营非法音像制品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查处,并记入违规经营档案。

3、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市场执法网络。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与乡镇的管理权限、范围和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格局。一是加强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文化市场管理是长期的、复杂和动态的,要突出日常检查力度,强化突击检查,坚决打击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特别是对于演出市场尤其重要。二是独立执法与齐抓共管相结合。文化管理部门势单力薄,单靠文化管理部门的努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密切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联系,构建联同和协同机制,加强合作十分必要。只有在部门间大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维护文化市场的环境净化。三是乡镇监管与配合督查相结合。在守土有责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配合上级部门督查,并联合周边乡镇共同管好文化市场,真正形成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乡镇监管工作效能。参考文献:

文化市场管理篇(10)

文化市场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也是文化管理的晴雨表。农村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形成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因此,依照法律的规定,加强对各种经营活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既是一项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文化市场的特点与现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的对策。

一、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势头方兴未艾,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化市场体系。但是,文化市场尚处于发育成长过程中,规模小,档次低,经营项目少,管理力度亟待加强,具体表现在:

1、发展不平衡。从文化市场的发展情况看,经济富裕地区先于欠发达地区;从文化经营网点的数量比较,集镇多于乡村,平原多于山区。按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人口密度诸因素衡量农村文化市场的现状,大致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有市有场型。即人口集中,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乡镇形成文化市场较快;二是无市无场型。一些居住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小乡村,既无娱乐场所,又很难形成文化消费群体,造成几十年来看不到一台戏或一场电影;三是有市无场或有场无市型。这种类别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一些以种植业、养植业为主的农民,长年聚居原地,文化消费需求量大,但文化设施少且无场地;反之,那些有俱乐部、影剧院的村,由于劳务输出多,文化需求少,造成文化娱乐场地利用率不高,难以形成“市”。

2、经营者素质不高。农村文化市场的经营者大多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法制观念淡。所以,不少经营者把经营物质商品的手段或“诀窍”照样搬来经营文化娱乐业。这样,有的经营单位或个人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逐经济效益,舞厅出现“三陪”,游戏机房搞有奖,球棋类活动发生变相,更有甚者出售、出租非法出版物。在经营过程中,有些不具备合法资格的组织或个人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如有的不经核准登记,地下经营,无证经营,有的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合法”的经营资格。

3、监管职能难到位。目前,对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考核侧重在阵地的建设,而对镇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量配置、管理状况尚未纳入镇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体系。虽然,《浙江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第四条已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领导……。但镇乡一级政府有些领导对文化市场管理,仍然还存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性承担不明确问题,有待市、区政府下发必要的规范性文件加于明确镇乡一级政府属地监管的职责。

4、庙会活动问题多。农村庙会既是农贸交易日,也是传统文化活动日。从近几年的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情况看,节目内容低劣的大棚演出已得到有效遏制,但无证经营书摊和音像摊点历禁不止。这些摊点依仗低廉的价格,吸引大量的农民消费者,兜售非法出版物和违法音像制品,破坏正常的农村文化市场经营秩序。

二、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点

农村文化市场,是指县(市)以下从事文化娱乐有偿服务的场所。它包含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政治性、社会性、娱乐性、知识性、服务性和经营性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不同于城市文化市场的鲜明个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几方面来考察。

1、分散性。农村文化市场的分散性是指文化消费点多面广,经营场所呈网状分布。首先,乡镇的文化经营项目大多是规模小、档次低、设施因陋就简;其次,作为市场客体的演出场所,电影放映遍及乡村、山湾、村头、溪滩都可搭台演戏或放映电影,灵活方便,可以说凡是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文化市场;再次,民间艺人长期分散于广大农村,无固定班子,无固定人员,无固定剧目,临时组团,临场排戏,流动演出。

2、季节性。乡镇文化市场的供求状况受季节影响很大,时兴时落。农闲时,农民闲暇时间多,文化消费者随之增加,临时性娱乐业经营点亦相应增加,特别是逢年过节,由于外出人员回家,走亲访友频繁,整个市场呈现出喜气洋洋的闹猛景象。农忙时,乡村农活多,劳动时间长,劳动力相对集中,农民无暇顾及文化消费,整个市场处于疲软的状态。

3、复杂性。农村文化市场是个较为复杂的市场。一是从业人员身份复杂,工人、农民、退休干部职工以专职或业余兼职的方式经营娱乐业,尤其是半农半艺的民间艺人,其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较差;二是外来演出团体的演出节目内容复杂,路头戏,无本子,格调不高,给审查节目带来难度;三是非法出版物充当农村文化市场。由于进货渠道

[1] [2] 

不明,鉴定审查相当麻烦复杂。

三、管好农村文化市场的措施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就给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我们在繁荣文化市场、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监管、用市场机制引导文化市场繁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具体的措施与对策是: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市场协管体系。一是要实行职能部门主管。根据“文化市场实行分部门、分级管理原则”,各乡镇都要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小组,由乡镇政府分管领导挂帅,抽调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力量,组成班子,各司其职,落实任务,防止管理工作中的交叉重叠、互相扯皮、脱节失控的情况发生,达到通力合作,综合治理的目的。二是要求行业协会协管。根据经营项目的不同,指导和组织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建立行业协会,开展“比学习,比贡献,比服务质量”的竞赛活动,形成互相监督、互相竞争的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动社会监管。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社会奖励基金, 发动群众举报非法文化经营活动。在有文化经营网点的乡村聘请一天至二名素质好、身体健、觉悟高、又不外出的人员担任义务监督管理员,通过这批骨干及时提供和反馈信息,合成整体的社会监督效应。做到市场信息有人报,市场行为有人管,市场秩序有人抓。

上一篇: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 下一篇: 网格员先进事迹材料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