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名称
4月18日(星期六)
4月19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代号
下午(14:30-17:00)
020103 财税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105 金融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60 财政学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109 国际
贸易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88 基础英语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90 国际贸易实务(一) 00092 中国对外贸易 00091 国际商法 00076 国际金融 00094 外贸函电 00093 国际技术贸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89 国际贸易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4729 大学语文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3 会计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57 管理会计(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56 成本会计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7 市场
营销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179 谈判与推销技巧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77 消费心理学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80 企业定价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81 广告学(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78 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82 公共关系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0209 旅游
管理 00190 中国旅游地理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15 英语(二) 00191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7 旅游经济学 00188 旅游心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20212 企业财务管理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204 企业投资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150 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1 财务报表分析(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0104 经济
法学 00230 合同法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67 劳动法 00226 知识产权法 00242 民法学 00227 公司法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33 税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45 刑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46 国际经济法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677 法理学 030112 法律 00242 民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0247 国际法 00245 刑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261 行政法学 05677 法理学 05679 宪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0301 行政
管理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277 行政管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107 现代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108 工商行政管理学概论 00292 市政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312 政治学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349 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01 学前
教育 00384 学前心理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387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3 学前教育学 00386 幼儿文学 00385 学前卫生学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0389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00388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394 幼儿园课程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0103 小学
教育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09 美育基础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2 小学班主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选考) 00416 汉语基础(选考)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选考) 00418 数论初步(选考)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40106 教育
管理 00442 教育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446 现代教育管理技术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445 中外教育管理史 04729 大学语文 0044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 19034 教育评价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0119 基础教育(中文方向) 00405 教育原理 00536 古代汉语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98 外国文学 00506 写作(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7341 简明中国古代文学史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576 文学评论与鉴赏 040201 思想政治教育 00024 普通逻辑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31 心理学 00040 法学概论 00442 教育学(二)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32 伦理学 00475 社会发展史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50102 秘书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034 社会学概论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0510 秘书实务 00040 法学概论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09 机关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50114 汉语言文学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06 写作(一)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5 现代汉语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6 古代汉语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128 汉语言文学教育 00405 教育原理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00535 现代汉语 00536 古代汉语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207 英语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522 英语国家概况 00795 综合英语(二) 00596 英语阅读(二) 00794 综合英语(一) 00597 英语写作基础 04729 大学语文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303 公共
关系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647 公关语言 00642 传播学概论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0643 公关心理学 00644 公关礼仪 00645 公共关系策划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46 公共关系写作 00853 广告学(二)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308 新闻学 00633 新闻学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653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040 法学概论 00655 报纸编辑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853 广告学(二) 00656 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654 新闻采访写作 04729 大学语文 00657 新闻心理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0405 室内
设计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4729 大学语文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02183 机械制图(一) 02159 工程力学(一) 02185 机械设计基础 00012 英语(一) 02230 机械制造 02195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6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234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205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232 电工技术基础 02237 自动控制系统及应用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0012 英语(一)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198 线性代数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80704 电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06-02
德育是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德育的目标,人们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研究,但效果却并不如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德育所面临的难题可以在内稳态理论中获得解决的启示,因而本文尝试构建德育内稳态理论,谋求在理论创新中实现德育效果的提高。
一、内稳态理论的嬗变与德育内稳态理论构建的可能性
最早提出内稳态概念的是法国生理学家贝纳德,他发现所有生命的内环境(如淋巴、血浆等)在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能够维持稳定不变。对此,贝纳德做出了哲学上的概括,“内环境的稳定性乃是自由和独立生命的条件”。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发展了内稳态理论,认为维持机体所必须的条件总是处于扰当中,但却具有纠正这些条件偏离的能力,它是身体的智慧,无需人的意识参与[1]。后来坎农进一步认为,内稳态“不仅是生命组织的共性,还适应于社会和一切组织系统”[1]。
内稳态理论在实践中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的指导理论。虽然内稳态理论最初只应用于生物学领域,但由于其存在着哲学上的广泛适用性与概括性,因而被迅速地应用到了几乎是所有的学科,自从其诞生以来“已经被推广到一切组织系统”[2],已经“嬗变出神经控制论、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教育控制论等”,成为认识和研究社会的重要工具。“内稳态表现为内环境的稳定和功能稳定”[2],基于内环境稳定的难以把握性,华南师范大学刘承宜教授把内稳态发展为功能内稳态理论,以功能是否稳定发挥来把握事物的内稳态状况,并在这一基础上用内稳态理论分析医学、政治、法律等问题,把内稳态的研究进一步推向前进。内稳态理论的发展与嬗变已经证实,内稳态理论是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上的理论,对包括德育在内的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有效工具,可以用来指导德育工作的开展,为我们解决德育所面临的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启迪。
二、德育内稳态理论的内涵
1.德育内稳态理论是社会学与生理学的交叉,能帮助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认识德育核心任务。内稳态是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基础,也是人适应社会的关键。内在道德世界处于稳态中的人们,其内在的道德信念、政治理念等较好地与现实环境相适应,可以在社会中获得较好的认同。而一旦人的内在道德世界远离稳态,则出现人无法实现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协调而处于病态当中,会导致情绪困扰、人格扭曲、行为异常等情况。因此,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人们实现内在道德世界的稳态,而不是掌握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本身。
2.打破低品质道德稳态,实现高品质道德稳态是德育的目的。内稳态的稳定程度就是内稳态的品质,它由内稳态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和内稳态所维持的功能的水平等因素所确定。稳定程度好的的内稳态,则为高品质的内稳态,保持自身德行的能力就越强;稳定程度差的内稳态,为低品质的内稳态,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低,就越容易在外界的袭扰面前丧失自己的道德判断。当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处于稳态,我们认为这个人的思想处于平台期。所谓平台期,是指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出现发展减缓、甚至停滞不前的状况,这是生理学、社会学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要突破平台期,必须进行强度更大的或者是方式不同的超常规德育,打破原来较低品质的内稳态,促进人们建立新的、品质更高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德育强度越大,由旧稳态平台到达新稳态平台所需时间越短,两者负相关;德育前后内稳态的品质相差越大,建立思想政治稳态新平台期所需要时间越长,两者正相关。现实中,我们还会发现不同人对同一情境行为的选择皆表现出内稳态,但不同人内稳态的品质并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人们的行为动机是否正确。动机在一定程度决定思想政治内稳态品质,因此德育不仅应当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应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行为动机。综上可知,德育的目的就是运用各种方式不断打破人们原有低品质思想政治内稳态,建立新的高品质内稳态。
3.高品质的思想政治内稳态,需要不断的训练与重复来维持。德育可分为常规德育和超常规德育。前者目的在于维持人们德性的相对稳定;后者目的在于打破原有的内稳态,建立新的、品质更高的内稳态。当超常规德育进入了新的内稳态后,人们思想政治水平进入新的平台期,人们思想政治水平越高,维持平台期所需的学习强度越大,两者正相关;内稳态的品质越高,维持平台期所需的德育学习强度越小,两者成负相关。人在求学阶段,德育以超常规的德育为主,高品质的内稳态不断地替代低品质的内稳态,人的思想政治水平越来越高。当高品质的内稳态建立以后,在没有获得维持内稳态的德育强度时,则会由于外界负面影响而导致低品质的内稳态不断取代高品质内稳态,使人道德观念沦丧、政治立场丧失。长期的学习、工作和训练能帮助人们行为实现由“有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变,形成高品质的内稳态。因此,维持人们思想政治水平内稳态的最好方式,不是经常性的超常规德育,而是在日常的工作与学习中对德的不断重复与训练。
4.建立新的、高品质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应利用好现实的应激因素。应激是指主体面对心理或者生理威胁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与威胁相关的特异性反应及一系列与威胁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适应反应。这一理论由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汉斯?塞利提出,现已被应用到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应激作为一种改变人们原有心理与行为的重要方式,是突破德育平台的重要契机。引发应激的因素称为应激源,德育过程中能给人们思想带来巨大冲击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成为德育应激源,如社会突发事件、人们生活重大遭遇等。应激源会造成人们心理的一系列反应,打破人们原有的内稳态,这时往往是开展德育的最佳时机。
5.内稳态的理论表明,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如果智育与德育截然分开,对思想政治内稳态的建立不仅没有帮助,而且会降低思想政治内稳态的品质,阻碍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当德育与智育被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相得益彰的现象。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的身心健康、社会评价状况(包括思想政治表现)会通过影响人的内稳态,进而影响人们的学业与职业表现(智商表现),反之亦然。因此,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是健康品质较高的人群。这就是为什么在教育实践中会经常出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心态更健康,思想政治表现更佳,而成绩表现差的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也较差。
6.环境是实现人们思想政治水平内稳态的重要条件。内稳态的作用在于,增强我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的能力,使得我们在外界的诱惑、压力和干扰面前,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能够保持人格的独立和道德操守。然而,人归根到底是环境的产物,当环境干扰因素足够大的时候,会导致原有稳态的破坏和新稳态的建立。因此,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人们思想政治内稳态,终究存在着环境的规定性;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是维持我们内在思想稳态、适应环境、保持精神健康的必要条件。
三、德育内稳态理论的价值
德育内稳态除了在理论层面的价值外,还为德育从内容到方法层面提供指导。
1.德育内稳态理论指导德育方法的选择。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当前学校德育不同课程之间、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之间内容重复,都注重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德育内容和强度并没有多大改变,属于常规德育,顶多只是维持学生原有的思想政治内稳态,并无助于人们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要实现人们思想政治内稳态品质和水平的提高,必须进行超常规德育,以更大的德育强度或者新颖的德育内容迫使人的思想系统远离内稳态,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人建立新的思想内稳态,这实际上肯定了问题教学在德育方法中的核心位置。问题教学中,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超常德育契合了这样的过程。超常规德育中,思想不平衡的过程是提出问题、产生困惑、思想痛苦的过程,进而引发人们去思考问题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找到问题答案并实现新的思想稳态[3]。
2.德育内稳态理论为如何维持稳定的思想政治水平提供了路径选择。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德育要具有连贯性,需要不断学习巩固,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德育。内稳态平台建立后,只要保持原有的德育强度,就可以维持原有的思想政治水平;降低德育强度则会出现人们思想政治水平下降的现象;而德育的强度需求与学习者的内稳态品质有关,与德育的方式无关。当前,我国德育领域重视理论教育方式,对相同或者类似的德育内容不断重复灌输,这既没有必要,也违背了心理学的规律,导致人们出现厌烦倦怠的现象。因而,当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达到稳定的平台期后,以不同的德育方式维持稳态,能有效克服德育过程中的心理倦怠现象,灵活地实现思想政治水平的稳态。
3.德育内稳态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德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在德育过程中,人们通常忽略学生专业学习这种最主要的德育方式。实际上,智育与德育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通常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其思想政治表现也更好。究其原因,成绩好的学生其内稳态品质更佳,表现在思想政治方面,则是拥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力,抵抗外界消极干扰的能力会更强。因此,应当倡导德育和智育两者的紧密结合,反对两者对立或者截然分开的做法,在专业学习中要贯彻德育的内容,在德育的过程中要贯彻智育的内容,这样才能缩短人们建立思想政治稳态平台所需要的时间,提高内稳态的品质。还有,内稳态理论为我们评估德育的效果提供了指导。根据德育内稳态理论,要养成高品质道德内稳态,行为教育比理论教育重要,而动机教育比行为教育更为重要。判断德育效果,不能仅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能仅看学生的是非判别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行为动机正确与否,以及是否具有抵抗外界干扰保持自身道德操守的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德育中除了注重人们的行为教育以外,还要注重行为动机教育。在德育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应激源,把突发的、无法预料的事情作为教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处理好生活中的这些事情,这是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动机、对抗外界干扰的有效训练,也是提高学生思想内稳态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
2014年4月20日(星期日)
专业
层次
序号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上午(9:00-11:30)
下午(14:30-17:00)
专
科 01 金融
A020105 00073 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5 证券投资与管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2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066 货币银行学
00074 中央银行概论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60 财政学
04729 大学语文 02 工商企业管理
A020201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0148 国际企业管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55 企业会计学
00145 生产与作业管理 00012 英语(一)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3 会计
A020203 00067 财务管理学
00157 管理会计(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0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46 中国税制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41 基础会计学
00070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155 中级财务会计
00156 成本会计 00020 高等数学(一)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4 监所管理
A030103 00239 狱政管理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36 监狱学基础理论
00470 犯罪学(二)
00852 劳教管理学
00919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920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238 教育改造学
00917 民法原理与实务
04729 大学语文
05677 法理学 05 行政管理
A030301 00147 人力资源管理(一)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292 市政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107 现代管理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277 行政管理学
03350 社会研究方法 00012 英语(一)
00040 法学概论
0004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312 政治学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6 学前教育
A04010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2340 学前儿童发展 0039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0039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07 小学教育
A040103 00405 教育原理
00409 美育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06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00410 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3 现代教育技术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408 小学科学教育
00411 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5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00417 高等数学基础 00012 英语(一)
00395 科学.技术.社会
00412 小学班主任
00416 汉语基础
00418 数论初步
04729 大学语文 08 秘书
A050102 00058 市场营销学
00163 管理心理学
00345 秘书学概论
00854 现代汉语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15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82 公共关系学
00510 秘书实务 00040 法学概论
00144 企业管理概论
00509 机关管理
04729 大学语文 09 消防管理
A080621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12396 消防燃烧学基础 00018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54 管理学原理
00341 公文写作与处理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12399 危险化学品储运防火
12400 建筑消防设施 00034 社会学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12401 防火工程 10 计算机及应用
A080701 02142 数据结构导论
02316 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18 计算机组成原理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342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2198 线性代数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730 电子技术基础(三) 0214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4732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120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23 操作系统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11 通信技术
A080706 02344 数字电路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98 线性代数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275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354 信号与系统 00012 英语(一)
00022 高等数学(工专)
02340 线性电子电路
04729 大学语文 12 护理学
A100701 00488 健康教育学
02901 病理学
02997 护理学基础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903 药理学(一)
02996 护理伦理学
03000 营养学
03179 生物化学(三)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2113 医学心理学
02864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998 内科护理学(一) 02899 生理学
03001 外科护理学(一)
03002 妇产科护理学(一)
03003 儿科护理学(一)
04729 大学语文 13 法律
C030112 00242 民法学
00247 国际法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23 中国法制史
00245 刑法学
00261 行政法学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43 民事诉讼法学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244 经济法概论
04729 大学语文
05677 法理学 14 公安管理
C030403 00359 保卫学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5679 宪法学 <00245 刑法学
00354 公安学基础理论
00355 公安秘书学
00361 公安法规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260 刑事诉讼法学
00356 公安管理学
00357 治安管理学 00360 预审学 15 汉语言文学
C050114 00529 文学概论(一)
00535 现代汉语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36 古代汉语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031 心理学
00506 写作(一)
00531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4 外国文学作品选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16 藏语言文学
C050120 0370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5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89 藏语语法与修辞
00829 藏语写作
0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4425 藏族古代文学 04371 藏族史
04420 梵文基础 07591 藏族近代文学 17 英语
C050207 00595 英语阅读(一)
00596 英语阅读(二)
有相当多的思想品德教师不大清楚思想品德课要具体教给学生什么,虽然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上都罗列了三维目标,每一维度又列了几个小目标,但是一堂课下来,教师忙着走程序,学生听得迷迷糊糊,问一问学生在这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支支吾吾直摇头。这种无的放矢的教学很难说有什么可预期的效果。
二、思想品德课堂伪研讨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获取知识,增长能力。于是我们的课堂上就有了学生讨论的环节。这原本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些教师把这个环节做到了极致:固定分组,选小组长,抽签回答,公平合理。问题的关键在讨论上,课前教师先把要讨论的问题公布出来(此所谓问题前置),让学生先思考,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好像也]什么问题。但这里有两点值得探讨:
第一点是学生在课前是怎样思考的。学生真的自主思考了吗?真实的情况是学生大都在查教材全解之类的资料,那里面把课文肢解得细之又细,文中设计的知识点及练习答案什么都有,被学生视为上课神器,可谓神器在手,讨论不愁。所谓的学生思考就异化为学生查资料、抄资料,用于应付课堂发言。
第二点是课堂讨论,所谓的小组讨论实际就相应异化成为课堂上几个人低着头你读一句答案,我读一句答案,教师在旁边低头唧咕一句了事,这是讨论吗?这是表演,师生心照不宣的默契表演,表面上讨论热烈,实际上一点真正的探讨都没有,这样的形式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真人秀如果天天上演,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振兴!
可惜可悲的是,它不仅在天天上演,还被当做先进经验大力推广!被趋之若鹜者视为神明般的仿效!
三、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化
去一个生本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的学校听一堂思想品德课,上课的程序、讨论的问题等居然与我前几年去听的一模一样!这也难怪,他们学校教师上课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学环节固定,甚至连前置的问题都完全相同,难怪这里的老师都很能干,能同时担任两个班班主任,还能带八个班的初中思想品德!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平时很少测试,作业很少,就是几个前置的问题,上课就是按部就班地按模式走程序,而这种模式是一劳永逸式的,能一直用很多年不变,难怪我时隔几年听的课都是一样的!问题是这种极端模式化了的课堂,适合思想教育吗?
思想品德学科可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你就是教同一课教了几十年,你在上这一课时都要先备备课,研究研究学生,课文内容没变,但学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年一年去去套模式走程序呢?
思想品德教学允许百花齐放,要生动活泼,甚至千变万化,每一节课都是新的,都能给学生不一样的感受,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学生才会感到新鲜,才会产生期待,如果你长年累月都是固定不变的一个僵死的模式,学生能耐着性子坐在那就已经是奇迹了,还能奢求什么教学效果呢?所以,思想品德教学最忌用模式框定死!
四、思想品德教学非思想化
思想品德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爱好这门学科,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思想品德课上得有滋有味!思想品德教师最忌把课降格成了考试技巧课,那就低俗了!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就必须培养、激发学生热爱思想品德的情趣。而这,不大量接触教材外的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热爱思想品德课的激情,班里要培养一种浓厚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氛围。
而那些只照搬课文把思想品德课上得与其他学科没什么区别的思想品德教师,只能称教书匠而已。思想品德教师绝对不能照本宣科,因为那些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学生不喜欢的,光靠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是学不好思想品德的,更不用说因此喜欢思想品德,爱上思想品德。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怀,爱上思想品德课,它需要思品教师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好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才能与教师主动交流,爱上教师,爱上他所代的学科。
二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巩固和提高自己所学的知识,自我施压,主动学习。比如,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安排学生直接与人大代表接触,面对面感知人大代表的产生、职能等,进一步体会人民当家做主。
一、批评主体的荣辱观及其“文德”价值取向
批评家的主体建设涉及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品质人格等重要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批评家与社会中任何人一样,都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观,有一定的为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和对自身的道德自律要求,因而其世界观中包括道德观;另一方面是批评作为一种职业或事业而言,从业者也必须具有这一职业和事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这是职业或事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和规范。因而,人们常以“德艺双馨”来要求文学艺术的从业者,古今中外也不乏对“文德”、“美德”、“艺德”的推崇和提倡。尽管“道德文章”的称谓更多地赋予了文学道德化和文学说教的实用功利色彩,有其消极性和负面影响,使道德与文学关系始终是难以分割而又纠缠不清的问题;但对于主体而言,无论是文学创作主体,还是文学接受主体和批评主体,在其主体构成及其主体建设中又无不涉及其道德观,道德价值取向又无不与文学创作、欣赏、评论取向有所关联。中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中提出“文物昭德”(桓公二年)、“在德不在鼎”(宣公三年)、“九功之德皆可歌”(文公三年)、“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等,旨在以观乐而知礼、知德。先秦儒家更是主张“礼乐”制度,旨在协调礼与乐关系的同时,也强化了乐制中的“礼”的作用,其实质也是在强调“乐”中的礼义道德取向。《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说明“艺”中也含有“道”、“德”、“仁”之要素;《论语?八佾》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说明儒家主张礼之乐、仁之乐,其“礼”和“仁”成为“乐”的核心;《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以善为美的取向不言而喻;《论语?宪向》:“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故而“德言”比“有言”更为重要;《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观山水自然其实质是“知者”、“仁者”之“知”和“仁”对象化和自我确证的结果。这足以说明,儒家文艺思想的核心是“礼乐”、“文德”和“诗教”,对文学家思想建设和道德修养的要求可谓是社会荣辱观体现的雏形,影响和支配中国古代文论批评主体建设的“文德”说。此后,汉代王充《论衡》提出“文德”说,“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①;梁朝刘勰《文心雕龙》专以《程器》讨论“文德”,提出“瞻彼前修,有懿文德”②,形成“知人论世”、“文如其人”的批评传统。这既是对文学主体及其作者与作品关系的强调,同时也是对作者人品、人格、道德品质的要求及其对“文德”的要求。狭义而言的“文德”是指符合儒家思想道德的要求;广义而言的“文德”是指符合人类真、善、美的社会思想道德的要求。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要求真、善、美的内容和形式都会有所区别和变化,但真、善、美的精神则是一脉相承,代代相继,成为文学主体构成及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当代社会所确立的“八荣八耻”荣辱观,也是从文化传统积淀中发展而来,是传统美德的概括总结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批评中并不乏“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取向,在作家、批评家主体构成和价值取向上也不乏“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所体现出的道德精神。因此,传统美德应该是必须继承和弘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应该是构建“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基础和条件。其实,无论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都应该是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承载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先进文化,都以真、善、美昭示人类社会发展趋向,其核心价值取向是殊途同归、异流同源的。因此,当代文化建设和发展必须继承弘扬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传统,必须吸收和借鉴前人的宝贵经验。从这个角度而言,“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不仅具有传统性,而且具有当代性;不仅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性,而且也具有世界性和人类性,具有普世价值和普遍性意义。当然,在当今社会时代特定的语境中,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首先,“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具有传统美德的意义,而且具有当代社会公德的意义,这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而且是对其发展和创新,赋予其时代特征和当代性;这不仅是对社会精英及先进者的更高要求,而且是对社会所有公民的基本要求;这也不仅是发自个人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要求,而且也成为全社会的自觉的共同要求,是现代公民社会、民主社会区别于古代社会的差异性所在。其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具有明确具体的价值取向,分别从八个方面确立大是大非的荣辱观内容,将真、善、美内容具体化与现实化,使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八荣”与“八耻”对立并举,是非、荣辱界线分明,旗帜鲜明地表达出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有利于正面引导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导向。再次,“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也不仅是道德观及道德价值取向,而且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具体表达形式,包括的内容不仅涉及个人的道德品质、人格、作风,而且也涉及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民族的整体素质,以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具有社会性与民族性的特征。最后,“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带有当代社会属性与时代特色,因而,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是当代社会发展现实及趋向的要求,也是对国民素质及民族素质整体提升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社会主义的更高目标迈进,在制度、体制、机制以及意识形态保障下,在经济发展上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在社会发展上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在政治思想发展上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充分体现和发挥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基于以上因素,“八荣八耻”荣辱观是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民素质、民族素质提升需求而提出来的,旨在建立良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时代风尚,也旨在确立国民及民族主体的正面的、正确的价值观及核心价值取向。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批评主体的建设也自然纳入国民及民族素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系统中。同时,批评也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全民族、全社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任,提高社会公民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因此,批评主体建设应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为核心和导向。其一,加强批评主体构成的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提高批评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清人叶燮在《原诗》中提出作者主体构成的“才、胆、识、力”四要素,在其构成关系中“识”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夫内得之于识而出之而为才,惟胆以张其才,惟力以克荷之,得全者其才见全,得半者其才见半。”“大约才胆识力,四者交相为济,苟一有所歉,则不可登作者之坛。四者无缓急,而要在先之以识。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论……惟有识则能知所以,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举世非之,举世誉之,而不为其所摇。安有随人之是非以为是非者哉?”①作者之“识”既是思想认识之识,又是胸襟、抱负、境界之识,更是道德是非曲直之识,是知其所以然的动因机制,因而与作者的思想、道德、人品、学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二,加强批评主体的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升批评的境界和精神。批评如同文学一样,有诗品、词品就有文品、评品,也讲品级、质量,也有差异和特点,因而批评必须不断提高品质境界,批评家也就必须不断修养和锤炼。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论及作者主体构成的“才、气、学、习”四要素中“学”和“习”就与平时的学习和积累相关,更与思想道德的修养和锤炼相关。“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作者主体构成“才”、“气”为先天的内因根据,“学”、“习”为后天的外因条件。但“学”、“习”直接影响作品的“浅深”、“雅郑”,后天的外因条件就十分重要了。它一方面能作用于内因,另一方面也能转化为内因,内化为主体的根据和条件。中国古代批评十分注重修身、养气、静心、蓄性,庄子有“虚静”、“心斋”说,孟子有“养气”说,刘勰有《养气》篇等。历代批评家也都强调“襟抱”、“胸次”、“胸襟”、“涵养”、“境界”、“陶冶”、“教化”的作用,其目的都是强调作者思想道德修养,以提升文学及批评境界和品位。因此,当代批评主体建设更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德艺双馨”的批评家。其三,批评主体的价值观及价值取向构建。批评主体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构建自觉的批评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需要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和选择判断的基本立场和取向,更需要有扬善惩恶、以正压邪的胆识和勇气。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混乱,孔子力图拨乱反正,提出“正名”以别正邪、雅郑。《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文心雕龙?正纬》也以“正纬”以明辨“经”“纬”的正伪,表达“按经验纬”的正确价值取向。历代批评家也无不以正邪、善恶、美丑、真伪、雅郑对举明确表达正确的选择取向,肯定正面的积极价值和否定反面的消极价值,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和立场,这对于确立正确的评价取向和弘扬健康积极的社会正气起了积极作用。当代批评更应该有明辨是非、分清正邪的自觉性,对批评存在的弊端和不足进行深刻反思和反省,对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和错误倾向勇于批判和抵制。新时期文学批评在拨乱反正的思潮中就曾率先突破文艺“禁区”和束缚,成为时代潮流的先锋和尖兵。这种新时期批评的经验、传统和精神应值得发扬光大,使批评精神不仅表现为社会批判精神,而且也表现为反省反思的批判精神。
二、批评的荣辱观的评价取向构建及真、善、美标准的确立
批评对文学评价取向的确立,既关涉到评价标准的认定,也关涉到评价角度、方法和原则,更关涉到文学评价机制推动和促进文学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因而无论是在真、善、美标准中,还是在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整体评价方式中,抑或“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①统一的评价思路中,都包含有思想道德评价取向及其人文精神价值维度。因此,如何在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价值评价中确立正确的、主导的、核心的评价取向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如何认定这种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价值的表现特点和艺术表达程度更是文学评价取向正确运用的关键问题。其一,文学评价应是对文学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整体评价。批评确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评价取向从广义而论是指思想评价取向,主要从文学的思想内容角度对其思想性进行评价。这与文学抒情言志的情感表现特征紧密相关,以情感为载体和平台所表达的丰富社会内容和深刻的人性内涵,无疑承载着和涵盖了社会与民族的精神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文化、宗教以及性格个性与情感心理结构,从而展开文学的思想内容及其思想价值取向。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论,文学的思想性在人类的人文精神和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精神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学整体性,而并不仅仅在于指称文学的某一角度或某一内容要素。也就是说,文学的思想性也会影响文学的艺术性,很难想象缺乏文学思想性的作品会具备真正完美的艺术性。反之,缺乏文学艺术性的作品也很难说明会具备真正完善的文学思想性。在文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中,两者才会有存在价值和意义。因此,“八荣八耻”荣辱观不仅是对文学的思想内容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文学的整体要求和基本要求。从这层意义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是否为文学、文学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文学能否成为先进文化的构成、成为人类灵魂的闪光和人类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由此可见,批评对文学的评价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整体评价,“八荣八耻”荣辱观评价取向在
随着传统的教师单一中心德育模式向教师和学生双中心德育模式的转型,以及生活化德育模式的建构,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探索、运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对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认识不清的问题,使得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遇到了困难和挫折。进一步探讨和认清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独特应用价值,不断优化这一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一、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独特的应用价值
讨论法,是讨论式教学法的简称,是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就教材或现实中的一些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进行独立钻研、共同讨论、互相启发,得出比较全面深刻的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包括教师提出和确定讨论课题,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研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等组织和实施环节。讨论法在教育理念从专制走向民主,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教学手段从单一走向多元,师生关系从教师中心走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演变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形成。讨论法的普适价值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筑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等。可以说,正是这些普适价值促使讨论法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体系中的重要一脉。当然,讨论法除了具备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还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趣缘关系培育与发展,增强课程吸引力。
趣缘关系,简约地说,是一种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联结纽带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趣缘关系有着广泛性、多样性、平等性和突出的参与性等特点,[1]并因此发展成为了现代人际关系网络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趣缘关系的发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趣缘关系,包括社团趣缘关系、课程趣缘关系和网络趣缘关系等多种样态。其中课程趣缘关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因为相同或相似的兴趣结成的一种人际关系。课程趣缘关系的培育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了课程的吸引力,最终影响并决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如前所述,讨论法具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普适价值。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如何培育社会责任、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社会公平等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兴趣的疑难问题组织和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在探究性学习和讨论式教学中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从而有效培育和发展他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趣缘关系,增强思想品德课对他们的内在吸引力。
(二)可以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感召力。
如何增强课程的感召力,是课程教学改革和教法创新的重要旨趣。讨论法在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感召力方面的特殊应用价值毋庸置疑,主要体现在:第一,讨论法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一旦选择并采用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在选择确定讨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及组织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都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比较之后选择讲授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这必然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解决增强课程感召力过程中遇到的教师动力不足、方法陈旧等问题。第二,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和维持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选择和应用讨论法时,选择和确定容易引起初中生困惑和迷茫、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讨论课题,指导他们独立或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他们围绕讨论课题发表不同观点,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和维持他们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课程的感召力。第三,讨论法的重要特点和优势在于天然地蕴含并且丰富着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间性。在讨论法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和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互相尊重、相互启发、平等交流,可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这对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感召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能够引领学生拒绝或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课程的说服力。
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今天的初中生作出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的过程尤为艰难。这一状况反映到初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领域,主要表现为部分初中生存在理想信念缺失、社会责任感薄弱、荣辱观念淡化、进取心不强、学习态度不端,有些甚至接受并传播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初中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承担着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使命的思想品德课无疑应该通过建构生活化的德育模式来有效应对并解决。而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了科学运用讲授法对初中生进行必要和充分的正面理论灌输教育之外,将讨论法有效运用和贯穿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去,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讨论法引导初中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寻找、发现和分析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是非问题,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他们在讨论中明方向、辩是非、知荣辱、会感恩、求上进,在情感体验和对话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引导当代初中生自觉拒绝和摒弃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化解思想困惑,从而真正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
二、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的困境
如果把古往今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教学方法体系比作一棵参天大树,讨论法无疑是这棵参天大树上夺目的奇葩。讨论法以其普适价值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特殊应用价值,完全可以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相向而行,在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讨论法并未因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被普遍接受和运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法选择中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其一,大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成本较低、通用性较强、操作简单的讲授法,对需要付出更大代价和成本的讨论法欲迎还拒;其二,讨论法由于自身组织的复杂性而在运用中经常出现选择的讨论课题难以维持和讨论过程的可持续性难以持续,参与讨论的学生范围狭小与人员重复等问题,而这些失当现象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其三,由于讨论法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各主题探究活动教学环节衔接不足,发挥不出其特殊的应用价值,讨论法形式单一也往往限制了讨论法自身的方法魅力。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途径和方法
应该看到,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如何克服讨论法自身存在的各种弱点,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讨论法运用面临的困境,尽最大努力实现其优化效果,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亟待引起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一)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学生特点恰当运用讨论法。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是以“生活德育论”作为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2]每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都包括众多的章节框题,并非每个章节框题的教学内容或与之相联系的时政热点问题均适宜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开设专题讨论课或穿插运用讨论法时,首先要考虑某一章节框题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或是否具有良好的可讨论性。对于缺乏良好的讨论性、不宜采用讨论法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讨论法教学。而对于教学重点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则应该多采用讨论法教学。其次,在选择讨论法教学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抽象思维能力。一般来说,七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宜少采用讨论法。八、九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趋向成熟、判断思维能力逐渐完备,独立自主意识和自我表现欲增强,教师可较多地运用讨论法。再次,同一教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之间,以及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水平的好、中、差等方面的差异,这也要求教师灵活地运用讨论法教学。总之,讨论法的运用一定要因材因人而异,切不可盲目照搬乱用。
(二)充分调动“中下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力求实现全体同学参与讨论。
在讨论法的运用过程中,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少数优生“包场”讨论的现象,而这正是讨论法的大忌。教育心理学认为,讨论法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3]而这种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应该包括全体师生。优生由于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自学、分析问题、创新等能力,往往在讨论中充当“主角”。相反,“中下生”由于某些知识方面的欠缺或能力方面的不足,往往不愿意发言或很少发言。这时,教师应该运用情感的“期待之钟”,和颜悦色地开导他们,由浅入深地向他们提问题,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获得成功感,体验到讨论的快乐,最终融入到讨论的“大家庭”中去。可以说,能否以民主的教法和教态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带进讨论环节,是衡量讨论法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实现讨论法与主题探究活动环节的良性互动。
讨论法运用的目的在于调动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单纯依靠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和纯理论性的德育模式已很难顺利完成。因此,遵循生活德育理论原理和要求,让讨论法和主题探究活动环节优势互补,必将为思想品德课讨论法的优化闯出一片新的天地。教师要力争把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如吸引学生注意留心收听新闻广播节目,阅读报刊杂志等,并及时将有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知识点挂起钩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撰写政治小论文,发表课前5分钟即兴时政评说等,利用课外主题探究活动环节来弥补课堂讨论法教学在某些方面的“先天不足”。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72-01
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中学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1 课程性质
中学思想品德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品德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品德、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品德素质基础。
中学思想品德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中学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2 课程的基本理念
2.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2.2 加强思想品德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中学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品德方向。
2.3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2.4 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品德、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5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发展状况。
3 学习重点知识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品德、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深厚人文关怀内涵的学科,人文性是本学科的性质之一。因此,关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时展的趋势。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彰显课程的人文性,仍存在很多困扰。本文欲从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环节入手,探讨突出思想品德课人文性的方法。
一、把握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原则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师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桥梁。教学方法正确与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影响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在确定体现人文性的教学方法时,应把握主体性原则、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原则、自主建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培养人的教育活动的题中之义。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外在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改革,对灌输式的方法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传统思想品德教学“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1],这样不仅不会促进反而限制儿童的智慧和道德发展。劳伦斯・科尔伯格把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中的受教者比作“美德袋”。他认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2]可见,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违背了道德本质,而且违背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反思这种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德育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人文性,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把它转化为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坚持主体性原则,才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
(二)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人文性突出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不是对“学问中心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主张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道德认知是形成思想品德的起点,道德情感是由道德认知向道德信念转化的中介,又是道德践行的催化剂。因而,认知和情感同等重要。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侧重向学生一味灌输道德知识,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需要的关怀。这种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造成学生的反感和厌恶情绪,使得思想品德课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中,人文性的教学方法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主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将认知与情感协调统一,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寓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需要得到双重满足。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等方法,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接受知识,达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的“有情人”。[3]
(三)自主建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外部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4]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认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知识是从内部进行重组和建构获得的,儿童是自主学习的主人。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人文教学方法的自主建构原则。在该原则指导下,体现教学方法的人文性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愿性。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强调的是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学习不是被动强制的活动,而是自愿的。第二,把学生看作一个“独立的变量”,关注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和独立性。第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学生的道德发展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体验和感悟获得的,这种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比课堂中的更真切、深刻。也就更有助于学生把道德规范纳入到自己的思想品德结构中,从而实现个体思想品质结构的重塑和建构。
二、突出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具体方法
第一,平等对话法。该方法建立在师生双方具有平等地位的基础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关系,彼此之间要互相尊重和热爱。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教学氛围中,以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教学,能把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情绪调动起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平等对话法的理论基础是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他提出把握世界的两种哲学模式:以对话哲学为代表的“我―你”关系模式和以西方主体哲学为代表的“我―它”关系模式。他认为,决定一个人存在和人之所以为人的是“我―你”的关系,只有在此关系中才能发现人的真正意义,“人通过‘你’而成为‘我’”[5],“我生存于‘你’的关系里”[6]。平等对话法就是把对话哲学中“我―你”的这种对话关系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调师生在“讨论”、“对话”的教学情境中,在师生相互信任、尊重与合作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这种方法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游戏体验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理论。大卫・库伯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然后发表看法,进而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论,最后把理论应用于实践。[7]该理论强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参与,从而获得个人的感受、觉悟、经验并进行交流,然后通过反思、总结上升为理论或形成成果,最后将这些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实践中。游戏体验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符合初中生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体现了教学方法的人文性。此方法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出发设计游戏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和亲身实践,通过他们的体验、交流和反思完成思想品德课知识的内化,并用于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如在进行鲁人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敞》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合作让生活之路更宽敞这一教学目标,可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眼与手的相约”,游戏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个人完成,在黑板上画出脸的头像;第二轮由两人合作完成,一人指挥一人画。然后让学生谈游戏感想,并进行总结和情感的升华。如此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感悟。
参考文献:
[1]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46.
专业代码及名称 4月18日上午 4月18日下午 4月19日上午 4月19日下午 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 000000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 05827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 05828 应用文写作 02126 公民道德与修养 05830 金融(本) 020106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财务管理学 0006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银行会计学 0007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3 经济管理(本) 020125 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会计理论与实务 08918 英语(二) 0001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 00050 工商企业管理(本) 02020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财务管理学 00067企业经营战略 001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企业管理咨询 0015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组织行为学 00152 会计(本) 02020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审计学 00160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资产评估 00158 市场营销(本) 02020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商品流通概论 0018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企业会计学 0005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 英语(二) 00015消费经济学 00183 旅游管理(本) 020210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市场营销学 0005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旅游专业英语 06120 旅游文化学 06124中国旅游文化 06944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0053组织行为学 00152中外民俗 00199 人力资源管理(本) 02021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管理学原理 000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 06090 英语(二) 00015薪酬管理 06091 物流管理(本) 02022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库存管理(二) 0537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线性代数(经管类) 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4183仓储管理(二) 05379 英语(二) 00015供应链管理 05380 公共事业管理(本) 020230 劳动和社会保障概论 0331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管理心理学 00163 俄语(二) 00017行政法学 002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非政府组织管理 05723日语(二) 00016 教育管理原理 00449 英语(二) 00015社会学概论 00034法学概论 00040公共经济学 05722 采购与供应管理(本) 020282 采购战术与运营 03616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 销售管理(本) 020314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0005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0014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销售团队管理 10511 英语(二) 00015 法律(本) 030106 合同法 00230国际私法 0024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金融法 0567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46法律文书写作 0026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外国法制史 00263 英语(二) 00015房地产法 00169知识产权法 00226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00228 社会工作与管理(本) 0302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社会管理学概论 0617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团体社会工作 0027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社会行政 00283发展社会学 00287 英语(二) 00015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0 行政管理学(本) 030302 普通逻辑 00024财务管理学 00067领导科学 003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行政法学 0026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3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公务员制度 01848 英语(二) 00015社会学概论 00034 公安管理(本) 030401 公安信息学 0037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刑事证据学 0037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大学语文 04729 教育学(本) 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52 俄语(二) 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德育原理 00468教育管理原理 00449 英语(二) 0001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00456 小学教育(本) 040112 文学概论(一) 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0466德育原理 00468 英语(二) 00015 汉语言文学(本) 050105 美学 0003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西方文论选读 008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8 中国现代文学史 00537英语(二) 00015 蒙古语言文学(本) 050106 教育学(一) 004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蒙古族当代文学史 005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蒙古族民间文学概论 00551 蒙古族简史 00555 英语(本) 050201 英语翻译 00087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旅游英语选读 0083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外语教学法 00833 英美文学选读 00604 新闻学(本) 050305 文学概论(一) 0052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中外新闻作品研究 006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英语(二) 00015政治学概论 00312新闻评论写作 00658 公共关系(本) 050309 领导科学 00320人际关系学 03291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 0329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公共关系口才 03292企业文化 0329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现代谈判学 03293 英语(二) 00015组织行为学 00152 环境艺术设计(本) 05041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艺术专业英语 05332 人体工程学应用 00701 视觉传达设计(本) 05043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艺术专业英语 05332 现代设计史 05544 生物科学(本) 0704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资源植物学 05579 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环境保护 05580 生物统计学 02078英语(二) 00015 机电一体化工程(本) 080307 工程经济 0219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物理(工) 004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现代设计方法 02200 英语(二) 00015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38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 080502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0225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传热学(二) 02261 英语(二) 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0226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本) 080605 电磁场 0230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电力系统微型计算机继电保护 0231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电力电子变流技术 02308 英语(二) 000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02268 计算机及应用(本) 080702 数据结构 0233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操作系统 0232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计算机系统结构 02325 英语(二) 00015软件工程 02333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1 计算机网络(本) 080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数据结构 02331 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计算机网络安全 04751 英语(二) 00015计算机网络原理 04741 计算机应用软件(本) 080762 数据结构原理与分析 0134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安全技术 0135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计算机应用数学 01332 英语(二) 00015多媒体技术应用 05710 建筑工程(本) 080806 结构力学(二) 0243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物理(工) 00420建筑设备 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2197 英语(二) 00015钢结构 02442 道路与桥梁工程(本) 0808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工程数学(一) 07961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桥梁工程概论 08272 路基路面检测技术 06282 英语(二) 00015计算机应用与辅助设计 07965 建筑学(本) 080810 建筑结构 024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建筑设备 0244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城市规划与管理 00329 英语(二) 00015建筑材料 02389 营养、食品与健康(本) 0813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食品加工与保藏(本) 05767烹饪营养学(一 ) 0577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食品化学与分析 05753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 食品毒理学 05764 英语(二) 0001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05759 食品加工与检验(本) 081313 食品营销学 0328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食品微生物学 025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农产品加工工艺学 07286 英语(二) 00015食品检验检疫学 04174 交通(铁路)运输(本) 0817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控制理论基础 05600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 06348 国际货物运输 07113 英语(二) 00015机械系统设计 05599 铁路运输(本) 0817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铁路运输收入管理 06348 国际货物运输 07113 英语(二) 00015铁路站场与枢纽 05208 汽车服务工程(本) 082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汽车保险与理赔 06904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汽车安全技术 04445 汽车服务信息系统 04440 英语(二) 00015汽车营销与贸易 04446 农学(本) 090102 农业生态基础 0266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种子学 02679 英语(二) 00015农产品加工 02680 园林(本) 090115 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 0790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俄语(二) 000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日语(二) 00016 植物生理学 02662 英语(二) 00015园林建筑设计 07899 畜牧兽医(本) 090403 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0279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畜牧微生物学 0279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兽医临床诊断学 03223 英语(二) 00015动物营养与代谢病防治 02795 护理学(本) 100702 内科护理学(二) 0320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预防医学(二) 032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护理学导论 03201 英语(二) 00015急救护理学 03007 药学(本) 100805 药剂学(二) 017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3708 日语(二) 00016俄语(二) 00017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 药物分析(三) 01757 英语(二) 00015数理统计 03049 会计(专) 020203 财务管理学 0006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中国税制 0014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70 高等数学(一) 00020大学语文 04729 旅游管理(专) 020209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9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饭店管理概论 001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旅游心理学 00188 英语(一) 00012大学语文 04729 法律(专) 030112 民法学 0024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中国法制史 00223行政法学 002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民事诉讼法学 00243 大学语文 04729 行政管理(专) 030301 管理心理学 00163市政学 0029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34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社会研究方法 03350 英语(一) 00012法学概论 00040政治学概论 00312大学语文 04729 公安管理(专) 03040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公安秘书学 0035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治安管理学 00357 预审学 00360 学前教育(专) 040101 学前心理学 0038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学前卫生学 00385现代教育技术 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0038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0397 英语(一) 00012学前教育学 00383大学语文 04729 小学教育(专) 040103 教育原理 0040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00406现代教育技术 0041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高等数学基础 00417 英语(一) 00012汉语基础 00416大学语文 04729 汉语言文学(专) 050114 文学概论(一) 0052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普通逻辑 00024教育学(一) 00429 古代汉语 0053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 写作(一) 00506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0532英语(一) 00012 蒙古语言文学(专) 050115 中国现代文学 0054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外国文学(蒙基础科段) 04275 现代蒙语 00543 蒙古族现代文学 00544 英语(专) 050207 英语阅读(一) 0059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英语国家概况 00522英语写作基础 00597 大学语文 04729 公共关系(专) 050303 市场营销学 0005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公关礼仪 0064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广告学(二) 00853 英语(一) 00012社会学概论 00034公关语言 00647大学语文 04729 新闻学(专) 050308 普通逻辑 00024报纸编辑 0065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新闻采访写作 0065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广告学(二) 00853 英语(一) 00012社会学概论 00034法学概论 00040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 00656大学语文 04729 视觉传达设计(专) 0504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大学语文 04729 机电一体化工程(专) 080306 机械制图(一) 0218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23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英语(一) 0001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205大学语文 04729 房屋建筑工程(专) 080801 房屋建筑学 0239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结构力学(一) 0239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02396 建筑材料 02389大学语文 04729 交通运输(专) 08170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铁路运输经济学 07106 计算机应用基础 00018货物运输组织 0257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交通安全 02574 英语(一) 00012运输设备 02569大学语文 04729 铁道工程(专) 081705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铁道轨道与路基 05591 土力学及路基工程 07259 铁路选线设计 06352 机车车辆(专) 08170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车辆工程 06361 机车运用及安全工程 06359 车辆电气与空调 06363 畜牧兽医(专) 09041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家畜病理学 0278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牛生产学 06698 羊生产学 06702 护理学(专) 100701 健康教育学 00488护理学基础 0299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03707 营养学 03000生物化学(三) 0317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6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64 英语(一) 00012生理学 02899儿科护理学(一) 03003大学语文 04729
说明:
本表第一栏“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为各本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三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二)”及英语本科中的“第二外语”,各专科专业的考生可从中选两门课程顶替所报专业中的“英语(一)”。
垂询电话0471-3261107。
专业 课程及代码 使用教材 作者 出版社 版本 不考公共外语顶替课程使用教材 05830 公民道德与修养05828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02126 应用文写作076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00822 自然科学基础(二)05827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05829 计算机文化基础 新伦理学教程(第二版)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应用文写作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二版)自然科学基础内蒙古民俗概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一至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