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职称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16 10:43:08

兽医职称论文

兽医职称论文篇(1)

1.1背景与管理现状

目前,全市市区(县)级两级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共核定行政执法编制757人,其中市级65人、区(县)级692人。全市在编到岗人数708人,其中市级62人、区(县)级646人。按照北京市官方兽医资格认定标准,661人被认定为官方兽医,其中市级51人、区(县)级610人。据统计,全市官方兽医学历整体情况为硕士及以上学历40人、大学本科学历373人、大学专科学历199人、中专及以下学历49人;职称整体情况为具有职称的490人,其中畜牧兽医专业职称人员435人(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187人、初级职称216人),其他专业职称人员5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29人);年龄整体情况为50岁以上65人,31~49岁432人,30岁以下164人。签约兽医是指辅助官方兽医开展检测、诊断等技术性工作,签署《动物临床检查证书》和《动物产品检验证书》作为官方出具检疫证明依据的兽医专业人员。目前,全市共考核聘用签约兽医963名,其中执业兽医76名,镇村兽医466名,院企兽医421名,签约兽医辅助下的官方兽医工作制度初步建立。

按照《北京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2008—2012)》要求,官方兽医室规划布局和规模设置已经完成,并经过试点工作的探索和铺垫,目前,已建成区域官方兽医室31个,驻厂(场)官方兽医室26个。上述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现有官方兽医设置与实际工作现状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极大地提高了官方兽医公共服务水平,并逐步向世界官方兽医工作体制迈进。尽管如此,官方兽医管理制度的改善仍需继续。首先,如何加强对官方兽医的监督力度,提高官方兽医的工作效率和对工作的积极性,增强绩效评估的有效性是重点,也是难点。自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物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通知以来,提高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成为各项工作的改进方向。但与此同时,对兽医的监督管理却日渐模式化、形式化,除了应有的动物卫生评估指标外,很少有科学的管理学方法和可控的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

这就造成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及所在职能部门缺乏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日常监管工作常常“量而不形、形而不质”,并且工作常常在模式引导中展开,而非在任务导向中进行。官方兽医管理中,绩效考评、工作总结、劳资保障等方面需要大量的量化工作,如何将兽医的非量化信息转化为量化性信息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促进监督执法力度的有效工具。在此类工作中,往往不能抓住主要矛盾,事务指标所反映的内容和主旨往往相去甚远,不能集中体现员工的工作成效和以任务为导向工作主旨,造成评估指标粗放、分散的现象。

1.2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分析

1)管理层级、结构单一,横向交流不足,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信息得不到共享,管理方法、职权范围、动物监管经验等方面得不到统一。2)对官方兽医设置和执法地位认识不深,导致非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人员越权执法现象还在一些区域存在。3)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增加,导致执法水平和能力偏低,与保障动物卫生和公共卫生、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物福利要求不相适应。4)绩效管理评估不够全面,往往只注重数据上的简单反映,而不注重管理者对于官方兽医的主观人为的、可控的技术评定,导致官方兽医工作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机动性。5)上下级职权间关系模糊,管理与被管理的范畴不明确,常常出现跨部门监督管理的现象,导致任务、思想下达冲突,工作目标模棱两可,部门之间矛盾时有发生。6)管理过于粗放,较少组织官方兽医正规的定期工作总结、培训学习和工作目标制定,对于官方兽医除工作以外的个人信息掌握不到位,不能细致地了解掌握其整体工作状况,导致对其工作分配及工作成效评定产生偏差,工作效率不高。

从根本原因来看:一是对《动物防疫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普及不到位、学习理解不深、落实不彻底,与现实中的工作结合不紧密,特别是对官方兽医体制和机制研究缺失和滞后,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二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同,造成各部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效能较低;三是缺乏合理有效的科学管理培训方法,尚未建立系统的人员上岗、任务管理及绩效评估体系;四是辖区负责制和地方主义的局限性,致使官方兽医体系的建立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全局性;五是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机构、疫控机构三者资源配置失衡,协调不够甚至互为掣肘,缺乏支持配合;五是官方兽医引进退出机制不健全、不科学,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承担职责不适应;六是尚未很好地拓展视野,放眼全球经济形势和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自身的管理体制相对比,缺乏时代感和与国际接轨的紧迫感。

兽医职称论文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非常感谢乡党委政府给我一个展现自己风彩的机会,我竞聘的岗位是XXX乡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这是我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经验作出的慎重选择,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谱新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二、具体谈谈我竞争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的优势,三、下一步做好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的工作计划。下面逐步向大家汇报。

一、我的基本情况:

我是XX县XX镇人,中共党员,函授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8月XX畜牧兽医站参加工作,助理畜牧师职称。

主要简历:1986年9月——1992年7月就读于XX小学,任少先队大队长;

1992年9月——1995年7月就读于XX中学,担任学习委员;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于XX学校,担任团支部书记;

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XX镇畜牧兽医站工作,其间,参加自学考试,于2003年取得XX大学法律专业XX文凭;

2003年8月至今,在XXX乡畜牧兽医站工作,担任站长职务。

个人特长:具有畜牧业方面的管理经验,掌握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及控制技术,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及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具有活动策划和攻关能力。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法律法规,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和运用。

自我评价: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敢于接受新的挑战。

二、我竞聘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良好思想作风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来源:中国公务网2007-3-2723:25:55。服从党委政府的领导,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团结同事,明辨是非,坚持慎独,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具有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经验,在XXX工作三年以来,我深刻的认识到:

第一、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前提。XXX乡畜牧兽医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各村委密切配合,团结全乡畜牧兽医工作者,以动物疫病控制为重点,建立建全了全乡动物疫病控制体系,为全乡XX个村委的动物防疫员配置了XX台防疫专用冰箱,确保了疫苗的高效价和防疫的高质量;以肉牛冻精改良为突破口,分别设立了XX、XX、XX、XX坡四个改良点,今年共改良肉牛XXXX头,目前我乡的改良点数量和改良质量均居全县前列,通过开展劣质种公牛强制去势和提高改良员素质,加快了全乡肉牛冻精改良提质增效;以饲草饲料基地建设为基础,稳定青贮氨化饲料的生产,大力推广冬季大田种草,全乡共推广冬季大田种草2000多亩,解决了肉牛冬季饲草严重不足的矛盾,提高了肉牛养殖的效益。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XXX乡的畜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形势,各项工作齐头并进,畜牧业成为了全乡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团结合作,荣辱与共是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关键。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为了彻底扭转XXXX年以前XXX兽医站不利的工作局面,我到XXX乡工作以后,团结全站职工,充分发扬民主,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站为家,树立站兴我荣、站衰我耻的思想,将个人的前途与畜牧兽医站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第三、锐意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畜牧兽工作的保障。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非常快,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坚持创新,才能符合发展的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对于新时期的畜牧兽医工作,必须改变以医为主,以医养人,以创收为根本的传统定位。一定要树立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牧科技项目推广应用为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根本的全新职能定位,彰显畜牧兽医站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我和全站职工共同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各司其职,明确分工,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边学边开展工作,尽量让职工能胜任岗位职责的要求。三年来,在全站职工的团结配合下,XXX乡畜牧兽医站得到了各级的好评和肯定。XXXX年我站被县政府评为县级文明单位,被团县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和云岭先锋青年示范岗的光荣称号,XXXX年、XXXX年我站连续两年被县畜牧局评为肉牛冻精改良先进集体。我个人在乡党委政府的考核中也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

第四、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做好畜牧兽医工作的精髓。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XXX乡畜牧兽医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了解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积极争取,三年来实施了皇竹草种草养牛、肉牛冻精改良、冬季大田种草、XXX乡防疫体系建设以及杂交肉牛培育技术培训等项目,同时与各村委密切配合,保证项目实施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正常发挥。引导了一大批农民依靠发展畜牧业实现脱贫致富。

三、下一步做好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的工作计划:

1、理顺改革后的各种关系,重新组织好工作队伍,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每位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

2、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机制,加强动物防疫和动物检疫工作,确保我乡畜牧业的安全发展,保障全乡公共卫生安全。

3、加强对养殖大户的管理,积极主动做好全乡的疫情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

4、加大劣质种公牛的去势力度,引导肉牛冻精改良工作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继续开展用奶牛冻精与本—西二元杂交母牛的改良试验,促进肉牛养殖业快速发展,扶持存栏肉牛2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2至3户。

5、加强兽医卫生监督工作,行使好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职能。

6、积极争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实施一个5万元以上的畜牧业开发方面的项目,促进全乡畜牧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保障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转。

兽医职称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85-02

基层畜牧兽医队伍是发展畜牧产业的主力军,历经数次改革后,队伍机构不断发生变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为发展"安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加强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推进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笔者结合本区域畜牧兽医机构队伍实际情况,对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1 夷陵区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现状

1.1 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2005年湖北省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原有的乡镇兽医站过渡为现有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畜牧中心)。畜牧中心单位类型为民办非企业,主管部门是夷陵区兽医局(现更名为畜牧兽医局),工作职责是疫病防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信息服务等,经费来源为"以钱养事"工作经费(分别由省、区两级财政拨付)。畜牧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3名,部分职工由原兽医站转制而来,人员不足的由区综改办公开招聘予以补充。服务中心年初制定考核办法,与中心工作人员签订《公益承包合同》,分月发放合同约定报酬的70%,留存30%劳务报酬待年终考核评定后发放。通过陆续争取省、市、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房屋改造到设施配备全面完成,目前,畜牧中心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除办公室外,分设有疫情测报工作室、冷藏室、仓储室、档案室、会议室等,疫病检测设备、冷藏设备、办公设备、培训设备等一应俱全,工作制度悬挂上墙,工作环境、效率和整体形象发生了质的改变。

1.2 防疫队伍现状

2005年湖北省综合配套体制改革后,兽医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打破原来“五包三赔一到户”的体制,全面实行“防检统一、诊疗放开”体制,畜禽防疫不再收费,诊疗服务由畜户自主择医,灵活性、自主性、选择性更强。防疫员录用采取“个人申请,村级推荐,乡镇审核聘用,区局备案”的方法,按照“一村一名”的原则进行选聘。防疫工资按照“逐年递增”的原则统一纳入财政预算,2012年按人均9 000元的标准下拨到乡镇,畜牧中心根据考核办法考评后予以兑现。防疫注射实行季防月补制度,在春、秋两季普防、夏季重点防疫的基础上,开展月补针工作,以此从源头上弥补免疫漏洞。防疫人员办公场所独立,防疫硬件设施(如冰箱、冷藏箱及防疫器具等)设备齐全,成立了村级兽医卫生室,提升了免疫水平和队伍形象。

2 存在的问题

(1)畜牧中心工作量大,人员配备欠缺。自2005年改革后,服务中心单位类型属民办非企业,工作人员既不是企业职工,也不算事业单位职工,更谈不上国家公务员,身份一时陷入尴尬境地。每个中心仅保留2~3人,工作人员都是身兼数职,集多岗于一身,任务多而杂,工作繁忙时只求分身无术,工作难度和强度大,有些力不从心。

(2)防疫队伍老年化严重,素质参差不齐。防疫员中部分人员还是20世纪70、80年代“跟师学艺”延续而来,部分人员在职业技术高中、中专进修或函授过,以太平溪镇为例,11名村级防疫员中50岁以上的4名,占36%,40~49岁7名,占64%,中老年化程度高,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中专、职高毕业生4名,占36%,其余均为初中文化,整体文化水平低;11名防疫员均为技术员职称,技术水平欠缺。还有部分乡村兽医无学历、无职称、无组织,更是处于管理边缘。

(3)福利无保障,凝聚力不足。中心工作人员身份不好界定,待遇无充分保障(无基础绩效工资),福利享受更是如此(公务员生活性津贴、工作性津贴、特岗津贴及事业单位住房补贴、文明单位奖等转制服务中心概不享受)。中心人员年平均工资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及福利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转制服务中心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尚缺。防疫人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均由个人承担,以2012年为例,防疫工资按人均9 000元拨付,防疫工资扣除社会保障费用后所剩不多,导致防疫员不得不将防疫工作列为副职,而将主要精力用于谋求他职,防疫队伍不稳定。

3 对策与建议

(1)畜牧中心转型,统一规范管理。畜牧中心单位类型应恢复为原来的事业单位,配备3~5名工作人员,人员定为事业编制,实行定编定岗,待遇、福利、保障及管理同其他事业单位一致,以利于增强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为畜牧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兽医职称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52-02

青年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中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之一,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往往缺少教学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非师范类专业院校毕业生往往缺少教学方法、技巧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一、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是学校新鲜血液,他们一到学校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走上教学岗位,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规律,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同时,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了解其成长为中高级教师所要经历的阶段、所要具备的条件及能力,从而有所准备,不断地完善自我,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由于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目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中,大部分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技能型毕业生,这部分青年教师系统接受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习培训提高后,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技巧;师范类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接受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在基础课、公共课的教学中会紧扣学生的专业实际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教与学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

(三)有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有明确要求: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的30%。刚刚大学毕业就走进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操作技能欠缺,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特别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使青年教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既能丰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又可以使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四)有助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俗话说“有名师才有学科带头人”、“有名师才有示范性专业”、“有名师才有名校”,中职学校要发展要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可使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迅速成长为中高级教师、“双师型”教师、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从而不断出教学及科研成果,同时这些名师往往能凭借他们良好声誉和影响吸引学生,这对中职学校的招生、示范专业的创建及学校的升级都大有好处。

二、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一)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缺乏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而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逐年升高,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 45%。但是,青年教师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

(二)专业对口率高,但教学基本技能欠缺。目前,中职学校需求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专业型、技能型教师。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主要开设畜牧兽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专业,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普通院校农类专业毕业生,他们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以及必要的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对教师职业的特征、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完整的教学流程和中职教育的规律等认识方面存在偏差,未能形成明确的、正确的角色意识。

(三)理论知识扎实,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青年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方面存在困难,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教学专业培训,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距“双师型”标准仍有差距,较难适应以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中职教学模式。少数青年教师受考研、调动、婚恋等影响比较大,课堂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四)重教书,轻育人。青年教师常常以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为重,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往往是“填鸭式”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为人处世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对教学法的研究重视也不够,甚至有的青年教师任教五年以来没有写过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教学工作总结;部分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意识淡薄,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三、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设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⒈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人事科和教务科联手,制定和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相关制度,拟定相关文件,设计对青年教师成长有利的条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建立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与企业“结对子”制度、“传帮带”制度等。为保证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经费保障。

⒉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学校应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在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及课程改革等工作中,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每一项工作都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尽量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全校或教研组的公开课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教学能力;有意识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或各种学术会议等,让他们增长见识;同时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

⒊开展“传、帮、带”活动。每学期,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务科都安排一批本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教师从备课方法、讲授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传授有关教学技能及其实践应用,从相关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和指导。实践证明,经过“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能迅速提高。

(二)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为保证正常的教学,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一般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安排青年教师到畜禽生产企业、饲料生产厂、兽药厂、宠物医院或门店的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把下企业实践锻炼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指标。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所教专业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2.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每年积极争取由各级教育机构或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开展专业研修。近年来,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平均每年参加教育部门或畜禽生产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有90人次以上,其中青年教师占 80%左右,以使他们掌握专业的新动态,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

3.安排青年教师到教学实习牧场或专业实验室锻炼,使他们熟悉教学设备和畜禽生产要求,快速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规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在教学实习牧场或专业实验室进行专业锻炼三年。实践证明,青年教师经过锻炼,实践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

⒋根据个人专长,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相关科研团队,或参与精品课程项目研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管理、农类学校学生礼仪培养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专长,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把师德教育常态化,除了对每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德方面的培训外,在制订每学期政治学习的计划时,都加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开展先进典型报告会,学习教书育人楷模主题教育活动,或观看录像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引导青年教师投身职业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良师益友。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担任三年以上班主任,且将班主任工作经历及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

(四)增强自主意识,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动力。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提升自我。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青年教师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比如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教学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近五年来,通过竞赛,有一批优秀者脱颖而出,提高青年教师能力的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通过上述的培养策略的实施,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晋升职称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带动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及发展。如中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迅速增多:高级职称教师近30名,中级职称教师55名,“双师型”教师达23名,广西名师工程培养对象1名;出现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其中自治区级近30项;近10位教师参加农业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编印10多门专业课程实训指导书;200多人次教师与40多家企业结对子;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级、部级技能比赛30人次获奖。

【参考文献】

[1]王国鑫.中职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11(4)

[2]唐楠.浅论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李光辉.在青年实习教师培养工作中引入导师制[J].职业与教育,2008(3)

兽医职称论文篇(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兽药GMP)的实施,规范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兽药GMP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制修订兽药GMP检查验收管理规定;负责兽药GMP检查员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国际兽药贸易中GMP互认工作。第三条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请兽药GMP检查验收的生产企业的初审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兽药GMP培训、业务指导、日常监督管理及跟踪检查工作。第二章申报与审查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和进行GMP改造的兽药生产企业及新建、改建、扩建和GMP改造兽药生产车间的兽药生产企业,应当按规定指出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新建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须在筹建前向农业部提交筹建申请报告,经批准后,按兽药GMP要求设计和建设。第五条申请兽药GMP检查验收的企业应当按规定填写《兽药GMP检查申请表》,并按以下要求报送书面及电子文档各一式三份:(一)新建企业和新增产品剂型的企业1.立项报告、项目批准文件及企业概况;2.拟生产兽药类别、剂型及产品目录;3.企业组织机构图(须注明各部门名称、负责人职能及相互关系);4.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检验、仓储等工作人员登记表(包括文化程度、学历、职称等),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等;5.企业周边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及仪器设备布置图;6.生产车间概况及工艺布局平面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人流、物流流向及空气洁净度级别);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工艺设备平面布置图;7.拟生产兽药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主要过程控制点和控制项目及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8.生产的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检验用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9.农业部认可实验室出具的洁净室检测报告书(报告书有效期限6个月);10.兽药GMP管理文件和各种记录、凭证样张;11.生产设备设施、检验仪器设备目录(注明规格、型号、主要技术参数)。(二)改建、扩建和进行GMP改造的企业除提供第五条的3至11项材料外,尚须提供以下材料:1.《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2.企业自查情况(包括企业(车间)概况、GMP实施情况等);3.已获批准生产的产品目录和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及产品标准执行情况、产品批准文件(包括产品批准文号批件、质量标准的复印件等);4.兽药GMP运行状况及生产、检验等各项记录(三个月以上)准备情况的报告。第六条申请企业将兽药GMP申报材料及申请表上报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材料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材料的初审和对申请企业的预检查,填写初审意见表。对通过预检查的,在10个工作日内将申报材料、申请表及初审意见表一式两份上报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对未通过的,在完成预检查的5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企业。第七条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在收到申报材料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的技术审查工作。对通过技术审查的,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验收工作。经技术审查不合格的,书面通知申请企业4个月内补充有关材料,逾期未报送的按退审处理。第三章现场检查第八条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对经技术审查确定为符合要求的申请企业和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出“现场检查通知书”,确定检查人选、现场检查方案,组织现场检查验收。第九条检查组成员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从农业部兽药GMP检查员库中选派,必要时,可临时聘请有关专家参加检查验收工作。检查组一般由3至7名检查员组成,设组长1名。组长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指派。申请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和兽药监察机构可各选派1名工作人员以观察员身份参加检查组的有关活动,但不参加评议。第十条现场检查召开两次会议,必要时可召集临时会议,会议由检查组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应确认检查范围、检查路线、落实检查日程、宣布检查纪律和注意事项。申请企业应提供相应的资料,如实介绍有关情况,并指派联系人负责向检查组介绍现场情况及答疑。第十一条检查组应当严格对照兽药GMP及《兽药GMP检查验收评定标准》进行检查,必要时应予以取证,并对申请企业(车间)有关人员进行技能操作、技术基础理论和有关兽药法规、兽药GMP基本要点的考试、考核。第十二条根据工作需要检查组组长可以召集临时会议,各成员应当汇报各自的调查取证情况,对检查发现的缺陷项目及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企业的陈述及申辩。第十三条检查组成员应当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检查组组长应当组织综合评定,填写缺陷项目表,作出“推荐”、“推迟推荐”、“不推荐”的综合评定结论,撰写现场检查报告。缺陷项目表应明确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整改意见。现场检查报告必须客观、真实、准确地描述申请企业实施GMP的概况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现场检查报告和缺陷项目表须经检查组所有成员签字。综合评定期间,非检查组成员应当回避。第十四条末次会议由检查组组长召集,会议议题是向申请企业宣布综合评定结论和缺陷项目、整改意见。申请企业可就综合评定结论和缺陷项目发表意见,必要时检查组应将申请企业书面意见上报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第十五条现场检查报告和缺陷项目表由检查组、申请企业、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保存。第十六条现场检查时间一般为2至4天,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延长。第十七条兽药GMP检查分为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对新建企业(车间)和新增产品剂型的进行静态检查验收,对改建、扩建和进行GMP改造的企业(车间)进行动态检查验收。对兽药GMP动态检查作出“推荐”综合评定结论,但存在一定缺陷尚须进行整改的,由申请企业提出整改计划并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核实,并向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上报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对兽药GMP静态检查作出“推荐”综合评定结论,但存在一定缺陷须进行整改的,申请企业应在检查工作结束后的30日内将整改方案分别上报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和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第十八条对作出“推迟推荐”综合评定结论并提出整改意见的,由农业部向申请企业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申请企业完成整改工作后应向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出申请,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派遣兽药GMP检查组针对缺陷项目、整改意见进行现场检查,检查组应在完成检查工作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农业部畜牧兽医局提交现场检查报告。第十九条对作出“不推荐”综合评定结论的,由农业部发出检查不合格通知书,自发出通知书后的6个月内不再受理该企业的兽药GMP检查验收申请。6个月后再次提出申请的,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三章的规定办理。第四章审批与发证第二十条检查组组长应当在检查工作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现场检查报告、缺陷项目表、评定标准原始记录和其他有关材料一式2份上报农业部畜牧兽医局。第二十一条对作出“推荐”综合评定结论的,农业部在收到检查组上报的材料和企业提供的整改报告或整改方案后的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公告,核发《兽药GMP合格证》;对作出“推迟推荐”综合评定结论的,农业部在收到检查组上报的材料和完成对缺陷项目整改情况检查工作的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公告,核发《兽药GMP合格证》。第二十二条《兽药GMP合格证》的发放范围分为企业、车间,状态分为静态、动态,静态和动态《兽药GMP合格证》的有效期分别为一年和五年。通过动态检查验收的企业应当在《兽药GMP合格证》有效期满前6个月提出复验申请,并按原申报程序履行兽药GMP申报手续。通过静态检查验收的企业应当在《兽药GMP合格证》有效期满前3个月提出动态检查申请,检点为兽药GMP运行状况、整改落实情况和各种记录等。第二十三条有效期内变更《兽药GMP合格证》有关登记事项的,应在变更后的3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第五章检查员管理第二十四条兽药GMP检查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二)熟悉兽药管理的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三)具有医药、兽医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从事兽药管理、兽药监察或科研教学工作5年以上;(四)正确理解和掌握兽药GMP条款,准确运用兽药GMP检查标准;(五)身体健康,能胜任现场检查工作,无传染性疾病;(六)能服从安排,积极参加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第二十五条兽药GMP检查员由所在单位推荐,并应当经农业部组织培训考核合格,获得《农业部兽药GMP检查员培训合格证书》。第二十六条兽药GMP检查员必须遵守兽药GMP现场检查纪律,对不能遵守纪律,不能正常履行其职责的,一年内3次以上不能参加检查验收活动的,农业部将对其予以解聘。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农业部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兽医职称论文篇(6)

据统计,我国约有80%的兽药生产企业具备研发机构,但从事生药研究开发的人员仅1500人左右,远远不及国际动物保健企业。近几年兽药企业、饲料厂和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及兽药监察管理部门对动物药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用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为动物药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机遇。只有培养既具有一定的兽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动物药学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才能满足我国兽药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我国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事管理学教学探讨

兽医药事管理是指各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新兽药研制、兽药登记注册、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标签与说明书等诸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以达到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目的。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承担着介绍兽药行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规范的重要职能,它是帮助学生了解动物药学行业行规的一门课程。

由于它是动物药学专业中的一门新兴课程,且我国的各项兽药管理办法和法规还处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中,所以该课程体系的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统一和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

目前兽医药事管理学课程尚未在全国农业院校动物药学专业普及开设。开设的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不统一,如出现了兽医药事管理、兽药管理、药事管理及兽药管理与药事法规等多种课程名称;另外,各学校限于实际情况,整体课时均偏少,且实践课时几乎为零;多数院校设为限选课甚至选修课。建议根据国家兽药管理政策的整体要求和动物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制定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同时兽医药事管理学内容涵盖了动物药品从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增加实践课时数。

结合社会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已出版的兽药管理相关教材只有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用于药学畜牧兽医专业的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兽药管理》(于文蕴主编)和《药事管理》(宋冶萍主编)。

国内还没有高等农业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的兽医药事管理学方面的统编教材,所以应该加快教材建设进度,统一整体教学思路和内容。但在具体授课时,教学内容不应局限在某本教材,应将农业部不断出台的新行政法规及修订的法规和最新的政策动态及时整合至授课内容中,及时更新陈旧和落后的内容,并适当地增加国际最新药事法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实现兽医药事管理实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满足社会对兽药生产、质量管理、兽药销售代表、兽药研发人员及兽药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

加强师资力量,配备专兼职教师

由于兽医药事管理学是新兴学科的课程之一,不像人医药学高等教育中有单独的药事管理专业,所以目前尚无该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或博士。该课程师资主要来源于动物药学其他学科、兽药行政机构或兽药企业的兼职教师,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发展不平衡、高学历层次人员少等问题。所以应该配备经常深入到药事管理实践第一线并熟知兽医药政、兽药检验、生产、使用和经营的专职教师。

更新授课模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兽医职称论文篇(7)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兽医职称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F3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160-02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结合工作实际,本人理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县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出谋划策。以勐海县畜牧兽医基本情况为例,寻找问题与对策。

一、勐海县畜牧兽医机构建设现状

1. 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为县农业和科技局下属事业单位,工资全额财政拔款。单位机构实行一个单位二块牌子,包括,勐海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勐海县动物卫生监督。编制28人。在岗26人,技工1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2人。文化成度,本科8人,大专13人,中专2人,初中及以下2人。年龄结构, 36-40岁8人,41-45岁11人,46-50岁4人,51-54岁2人。

2. 乡镇畜牧兽医队伍:全县11个乡镇,各乡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组、乡(镇)政府、县农业和科技局双重管理,畜牧兽医编制58人,在岗5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0人,初级职称23人。文化成度,本科7人,大专40人,中专 6人,初中1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7人,36-40岁14人,41-45岁19人,46-50岁7人,51-54岁7人。事业编制、工资全额财政拔款。

3. 村级防疫队伍,全县辖85个行政村,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101人,防疫员年龄、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101人村防疫员,其中:高中学历的有9人,中专以上学历的有6人,初中学历的有51人,初中以下学历的有36人。部分人员年龄偏大,18岁-30的有15名,31-40岁的有41名,41-50岁的有33名, 51-60岁的有13名。

二、畜牧业生产情况

勐海县统计局数据,2012年全县生猪存栏19.2万头,生猪出栏12.4万头。大牲畜存栏4.9万头,肉牛出栏2.4万头,牛肉产量2153吨。家禽存栏126.2万羽,出栏家禽110.98万羽,禽肉产量1411吨,禽蛋产量1541吨,肉类总产量12075吨。我县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初步建立完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体系,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服务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并建立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规模养殖场,畜禽新品种、饲草饲料开发利用、林草牧结合示范、饲料配制等现代实用养殖技术得到逐步推广应用,养殖科技深入农村,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有力提升了全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全县畜牧科技含量总体水平不高,基层良种繁育体系还未健全,良种繁育能力不强,猪人工授精、肉牛冻精改良等良种良法推广进程缓慢,地方优良畜品种资源退化严重,农村传统养殖比重依然较大,良种覆盖率、出栏率和科学养殖水平与内地先进县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程度低,畜牧兽医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人员思想观念和专业技能更新缓慢,严重制约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迅速提高。

1. 长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导致对基层农技推广事业不够重视,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和农民种养殖水平的提高。

2. 乡镇畜牧兽医队伍,11个乡镇中,只有2人在岗乡镇的2个,3人在岗的3个,4人在岗的3个,5人在岗的1个,6人在岗的1个,8人在岗的1个,12人在岗的1个。人员配备,技术员的知识结构、知识老化严重、已处于农技推广的边缘,如何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传授传播给农民。基础建设,办公条件等都严重滞后、信息化程度低、使得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长期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人员素质较低缺乏积极性,服务意识、市场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3. 村级防疫队伍,101人村级具有兽医专业文凭的仅1人,余下的100名非兽医专业的防疫员,也只是受到省、州、县畜牧兽医业务部门的不定期培训,只有部分具有农民技术员职称,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学徒,缺乏系统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手段。由于部分人员年龄偏大,而且文化程度低,因此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速度较慢,无法胜任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由于补助低,(现每人每年补助840元,由县财政支付)难找合适人员,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

4. 我县边境线长、山区村寨多,畜禽存栏多,农村放养普遍存在,长期处于农民散养为主、规模养殖为辅,山区乡兽医站工作人员少,强制免疫病种多,免疫任务难以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

5. 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

我县11个乡镇、有山区、半山区、坝区多种少数民族共同生活的边境县、边远山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交通不便、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兽医职称论文篇(9)

一、认真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机构编制工作

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区委、区政府就全区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中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不分,职责不明确,基层动物防疫网络不健全,行政效能不高等问题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整合资源,加强基层防疫职能,提高公共服务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更难以适应统筹城乡发展和乡镇机构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认真完成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进一步推进我区兽医管理体制健康有序发展。这次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要规范机构设置。严格按照这次会议精神和全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区、乡镇(社区)畜牧兽医机构实行统一设置、统一名称、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并依法进行管理,同时做好新成立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二是要切实加强编制管理。在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区编委核定的编制数整体考虑,统筹安排,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严格按照川编发〔20__〕__号、川编发〔20__〕146号、广编发〔20__〕81号和广府发〔20__〕41号文件规定执行,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切实加强人员管理和人员分流工作

这次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关系到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关系到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核心是人员管理和人员分流。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人员管理和人员分流工作。一是严肃纪律,规范搞好人员竞争上岗。要严格按照广府发〔20__〕 41号文件和人员竞争上岗的有关规定,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程序规范操作,严禁优亲厚友,重点组织开展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公开考试录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考核选调、乡镇公益性畜牧兽医人员竞争上岗等工作。二是以人为本,稳妥做好人员分流工作。我区分流人员重点是临时工,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制定好有关人员分流的具体方案,不折不扣地兑现和落实人员分流的各项政策。对改革中形成的超编人员,按实行自然减员的办法逐步消化解决。对被分流的人员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多渠道再就业。要关心分流人员,体现人文关怀,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

兽医职称论文篇(10)

关键词:

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

目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学生成绩评价与市场脱节等,以及近年来如SARS、H7N9等多种威胁人类健康的动物疾病发生率的加大,使得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因此,作者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不断改革,并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下面结合自身经验,谈谈新时期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应从哪些方面做起。

一、根据市场需求设定教学的内容和层次。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使用的教材基本上就是高职院校的精简版,甚至直接使用高职院校的教材,这就使其中很多内容已经超出了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应该更倾向于饲养管理的执行环境,而放宽深层次理论的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能力比较弱,所以就不能像对待高职学生那样,要求他们掌握那些比较高深的原理,领悟知识的来龙去脉,更多的应该是让他们领会生产的操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就行。以猪的外形和生产性能的关系为例,中等职业教学中我们只需要求学生知道猪的外形会影响其生产性能,会对理想种公猪、种母猪和商品猪的外形进行鉴定就可以了,而不要求他们掌握评分标准的制定原理。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育学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从而导致很多只会纸上谈兵学生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敢于把学生带进工作的实践中去,使他们通过亲身接触、亲自动手,从而真正地掌握这门专业技术。如在讲《畜禽生产》这门课时,我常常把课堂设在学校的养殖场或学校附近的养殖基地,让学生亲自参加生产劳动,如现场调配饲料、给雏鸡断喙、给公羊去势,参与种蛋的挑选等工作,不但使学生在劳动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强化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增强了专业意识,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另外,在节假日期间,我还将学生分组分配到各乡兽医站或各村养殖户的家中,让学生们拜师实习,进一步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们适应岗位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根据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

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畜牧业生产越来越现代化,越来越多的自动化设备被引进到养殖厂,所以我们要根据掌握的最新生产情况对所教知识进行更新,如教给学生认识和使用自动喂料设备、自动降温设备、自动清粪设备等等,这样学生进入企业才不会出现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窘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2、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畜禽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与畜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过去我们只重视养殖技能的专业教学,而忽略了这些与养殖生产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懂法才能不违法,才能算是合格的畜牧专业人才。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特别是畜产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绿色、无公害及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理念、生产标准和生产方法列入到平日的教学中,使学生不仅掌握好的饲养管理水平,而且要懂得更高级别的畜产品生产流程。

四、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

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各个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是指能胜任现代畜牧兽医行业的技能,是理论知识、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生产活动中的外在的综合表现,它是由基本能力、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三部分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任何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通用能力,如判断和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及社会诚信度和责任感等,这些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而所从事行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专业岗位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本行业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等则被称为“专业技能”。关键能力是指学生技术创新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从业者的关键能力比他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更为重要。因此,要求我们在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其基本能力的提高,同时更要加强其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对畜牧人才的需要。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科学评定学生学习成绩。

改革以往“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科学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在学生成绩的考核过程中,我校把每一门课程的考核分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发言)、独立完成作业情况、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团结协作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评价,不但调动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更注重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总之,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科的教学,我们教师从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宗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作者:张侠 单位:大厂职教中心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销售第四季度工作计划 下一篇: 方案推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