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规划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7:06

旅游业发展规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1)

一是基础设施大提升。按照市建设“中国温泉之城”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要求,我县以__年中国__“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温泉)休闲旅游文化节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围绕一城一镇一圈确定了温泉建设项目53个,总投资63亿元,其中温泉旅游节前必须完成的项目23个,总投资21.8亿元。同时由县财政安排旅游产业引导资金2300多万元,整合各类资金36000多万元。一年来,在以热水温泉小镇为中心的区域,新建交通主干道3条、总长41.6公里;新建或改造旅游道路10条,25.3公里;新建、改建桥梁6座;新建广场、游园5个、6.1万平方米;新建拦水景观坝、拦沙拦漂坝25座(配套建设观景平台3个、景观河堤4.2万平方米)。二是重大项目大突破。围绕“中国温泉之城”建设和旅游节热水温泉主会场涉及的“一城一镇一圈”,新上了一批重大项目。引资50000万元的五星级君莲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并于节会前投入使用;按照打造温泉县城的目标,已着手实施引温泉水入城工作,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2015年2月之前将罗泉温泉水引入县城,将__县城打造成名符其实的“温泉城”;投资7000万元,占地160亩的龙王庙湿地公园按时竣工;投资近10000万元的热水温泉文化广场及周边路网建设项目和热水温泉文化园提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投资15000万元的福泉山庄升级改造工程实现按时营业既定目标。同时,扎实推进了热水河风光带、游客服务中心、水务中心、汤河老街等建设项目,实现了旅游硬件设施质的提升。三是特色产业大发展。投资10000万元实施了热水、三江口、集益、岭秀等旅游小城镇建设,推进了金山村、外沙村、官路村、廖家村等一批新农村的旅游设施建设;投资11000万元启动了龙腾(金山)庄园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的三江口瑶族特色风情街建设已接近尾声,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四是招商引资现成效。进一步优化旅游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引老乡、建故乡。与__龙腾

房地产有限公司达成了投资35亿元建设长安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与桂林华旅投资有限公司达成了投资10亿元建设__国际温泉养生度假基地项目,与上海元合初步达成了开发历史文化古街(中华理学第一镇)的合作意向。发挥__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优势,努力在“食、住、行、游、购、娱”方面推出__独具特色的产品,形成一条龙的旅游综合服务。积极建设户外运动拓展基地、露营地、温泉、漂流等旅游新业态项目。今年新上了九龙江快乐大冲关、悬空栈道、九龙江冰川峡谷漂流等旅游项目,旅游业态得到大大丰富。积极发展群众游乐活动。实施了濂溪公园、龙王庙公园建设工程,完善了游客活动场所和夜游项目的配套完善;积极组织群众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民俗表演等娱乐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定期和不定期举办香火龙、装故事、龙灯会等节会活动,丰富了游客和市民的休闲生活和文化生活,聚集了人气。突出现代农庄园建设和茶产业的发展壮大。今年加强了对松溪茶业、汝莲茶庄园等现代农庄的建设投入力度,注重培育引导现代农庄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县上规模连片达1000亩以上的茶叶产业园达8个,全县茶叶产业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同时,加快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现有的竹稻米、大禾米糍、米粉等传统食品,奈李、杨梅、锥栗等水果,白毛尖、硒山、白云仙、藤茶等茶叶,冬笋、香菇、木耳、竹制品等林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形成了系列特产品;大力扶植旅游商品企业,培育了年产值过亿元的龙丰、松溪等龙头企业,开发了凡人谷、龙丰等一批土特产店,提高了我县旅游“六要素”的综合水平。

一是常规动作抓实效。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合作,通过旅游广告和旅游宣传片,大力开展宣传促销。不断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在《中国旅游报》、《湖南日报》、《湖南旅游》、《__日报》等报刊杂志上进行了专版宣传。充分利用节会契机,在韶关、长沙、赣州、__等高铁站、地铁站、高速路沿线制作、投放了大型旅游宣传牌52块,在县城及主干道制作旅游宣传巨型广告牌12块、其他小型户外广告牌1200多块。广告投放地域广、数量多、震撼大,形成了极大的宣传效应,在整个__乃至整个湖南和整个湘粤赣边境掀起了一股“__风”。二是自选动作求创新。积极组团参加省内外各类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各地旅游职能部门、旅行社的区域合作,相继组织参加了__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欢途旅游网湖南站首届(长株潭地区)电子商务合作峰会、__广西旅游电子商务合作交流大会、重庆温泉休闲旅游博览会和上海国际旅游博览会,将__旅游资源在欢途旅游网进行了专线推广,对宣传__旅游资源,拓宽旅游客源市场,扩大__旅游的对外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主打动作展实力。全力做好__中国__“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温泉)休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筹备工作。一方面结合节会积极开展相关预热工作,于8月25日成功举办湖南省金牌导游大赛(九龙江)站的比赛活动;成功冠名8月27日至29日的四国女篮对抗赛;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9月19至9月21日在__举办的湖南省旅游博览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地为节会起到铺垫宣传作用。另一方面与旅游节策划执行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精诚合作,出色地完成了开幕式各项工作,将节会办成了__节会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活动最多、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旅游节开幕式,实现了在基础设施、宣传营销、部门协调、经贸交流等各方面的突破,充分展示了__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了__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铺开了__旅游发展的光明道路。

一是依法行政,规范市场行为。深入贯彻落实《旅游法》,加大《旅游法》的宣传推广,结合“519中国旅游日”,我局濂溪广场开展了《旅游法》宣传活动,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向过往的群众、游客派发宣传资料等近1000份及《国内旅游抽样调查问卷》200份。全面履行旅游主管部门职责,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全年,累计开展旅游市场检查活动8次。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通过网络、报纸等形式公布了24小时投诉咨询电话,设立了投诉游客满意度回访制度。全年妥善处理4起旅游投诉,游客满意率100%。加强旅游安全管理,与旅游企业全面签订旅游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好节日安全检查及日常安全工作,分别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安全生产月和旅游节期间开展6次安全生产检查,检查发现并督促旅游企业整改安全隐患15处,整改率达到100%,全年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二是倡导文明,营造和谐氛围。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行业内积极倡导文明旅游,开展文明旅游宣传进广场、进企业、进社区活动,通过开展“明白消费、快乐旅游”公众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和“文明与旅游同行”万人签名活动,组织开展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广场宣传,“5.19”中国旅游日便民服务,以及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等主题活动。根据《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在县区主要景区设置文明旅游提示牌,在游客聚集区发放文明旅游宣传单,并利用旅游企业的电子屏、宣传栏广泛进行公益广告宣传,普及文明旅游知识。与团县委联合建立旅游志愿者队伍,开展文明劝导行动,全方位引导游客文明行为,获得广大游客和市民的好评。三是内外兼修,提升服务品质。启动了“智慧旅游”旅游建设,创建了__旅游二维码,对各星级酒店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充分发挥电子网络的优势,强化旅游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管理,福泉山庄、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飞水寨等主要景区及相关酒店、旅游社均进入了湖南旅游等电子商务平台,提升了服务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培训、交流学习等形式,培养了一批本土导游人员,提升地接能力;鼓励旅行社引进人才,提高导游素质,增强旅行社的竞争力。启动了“人才兴旅”工程,通过政府激励等措施,计划三年内引进20名旅游专业人才,其中今年引进酒店、旅行社等管理人才8人;积极支持旅行社的发展。加大对旅行社的培植力度,目前,全县有旅行社及旅行社营业部4家,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旅行社2家。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创建三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1家,建成五星级酒店1家,全县旅游接待水平逐步得到较大地提升。

一是班子建设取得新提高。一直以来,我们把班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今年开展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局重点抓好班子的学风、作风和能力建设,锻造了一支政治坚定、顾全大局、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结合中省市县各有关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认真实施了班子及成员公开承诺制和党务公开制度,扎实开展了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有效促进了党务、政务工作的公开、透明、廉洁、高效。今年我局负责担任业主的温泉广场建设项目、水务中心建设项目、温泉路网建设项目等节会项目中,我们做到了项目建设严管理、资金使用严控制,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在班子队伍建设上,结合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和落实好领导班子管理的“五种机制”和干部队伍管理的“六项制度”,不断完善班子议事制度,规范好班子决策程序和机制,不折不扣地坚持民主集中制,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今年,我局仅有的7个科级领导和两个一般干部中,有4个被抽调到各项目指挥部,局机关人员严重不足。我局克服节会任务重、抽调人员多、工作压力大的困难,从效率上求突破、在质量上下功夫,不仅圆满完成了各中心工作任务,还圆满完成了__年中国__“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温泉)休闲旅游文化节的相关工作,办出了一届具有高水准的节会。二是机关创建做出新成绩。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开展了创建四型机关和“四个政府”主题活动。在“四型机关”创建上,认真按照县四型机关创建办的安排部署,将创建四型机关作为推动__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落实各项创建措施,努力夯实各个环节,充分激发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创四型机关的积极性,出现了“看学习、赛服务、有创新、比实干”的可喜局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主题活动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局党员领导干部多次深入建整扶贫村卢阳镇廖家村和帮扶村热水镇大水山村、黄家洞村进行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订了帮扶计划,实现对所联系群众的全面走访,发放慰问金10000元,为帮扶村和建整扶贫村争取安排了7万元项目建设资金,同时积极衔接解决黄家洞村办公桌椅8套,总价值达15000余元。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三是“五个一”工作崭获新成效。自市新一轮“五个一”工作启动以来,我县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在加快对《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加强了旅游创建工作,实现工作成绩大丰收。于今年10月被国家地名司正式授予“千年古县”称号,成为湖南首批获得“千年古县”的县;先后完成了__温泉创建市级两型示范景区、飞水寨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景区,积极开展濂溪书院3A景区创建和松溪茶业创建省级工业示范点创建等工作,并于12月上旬正式验收。截止今年,我县将拥有部级以上文化旅游资源11处、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2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以及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名村2个,等级景区、乡村旅游区点数量和质量为__各县市区之首。特别成功举办__中国__“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温泉)休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大大提升了__旅游的热度。四是外侨工作实现新突破。高度重视外事侨务工作,一方面,严格外事工作管理。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关于外事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外事工作无小事的原则,做到了外事出访有计划,手续办理按程序,经费支出严控制。特别是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履行职责,加强与组织、财政、商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在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起草了我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管理的若干规定》,从严管理因公出国(境)招商等工作,坚决杜绝奢侈浪费和高消费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发挥侨务工作效用。进一步摸清侨情底子,对全县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眷属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将普查资料进行了电子归档管理,并利用侨情调查走访慰问了我县归侨、侨眷、贫侨户,送上慰问金6000多元,温暖了侨心,凝聚了侨力。认真做好了归侨侨眷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协调处理各种涉侨问题,特别是全程协助办理了濠头乡归侨何秀云回国定居的工作,得到归侨侨眷的肯定。充分利用外事侨务资源为__经济发展服务,与相关部门共同联手,加强了与香港言爱基金会的沟通和联络,成功地争取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赠资金1000万元,完成了__县思源实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今年旅游节上,我局把港澳嘉宾的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港澳同胞及其眷属中加大对__旅游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尽管我县的旅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交通环境还未彻底改善,特别是部分景区内的交通条件还较差,内部游览项目少、设施不够完善。

二是项目建设资金短缺。我县的旅游建设项目多、投入大,资金筹措十分困难,加之景区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招商引资效果还不够明显,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产业要素不够完备。目前我县旅游业存在着等级景区、星级酒店、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数量少、档次低的现象,对文化、商贸、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比较有限,产业链条短,“留不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

四是旅游市场开拓不足。由于市场营销投入不足,至今还没有一条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旅游精品线路。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湖南省旅游强县标准,以建设“一城三地”为目标,以“中国温泉之城”三年行动计划为动力,全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提升城市旅游形象,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1234”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发展“全域旅游”这一主线,继续大力开展“中国温泉之城”建设和“五个一”创建两项工程,充分利用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市场促销三大抓手,全面加快产品体系、服务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2015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一是不断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开发。紧扣建设“一城三地”发展目标,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做好全县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尽快完成《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__县热水温泉部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__县热水温泉旅游小镇修建性详规》的评审和报批工作,启动《江背山大峡谷景区总体规划》和《耒山、耒水相关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快推进《__县全域旅游策划》、《__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策划》和《中华理学第一镇概念规划》的实施,着力打造一座“处处是景点,时时可游玩”的精品旅游城市,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全域旅游开发的新高潮。

二是继续加大旅游投入力度,着力增强旅游发展水平。一方面,积极呼应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温泉之城”的决策部署,按照《__县建设“中国温泉之城”三年行动计划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2)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分析

1.旅游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旅游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产业,国际旅游业年交易额已超过3000亿美元,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游客量位列第二的地区。

2.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个性化。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将从以观光旅游为主,逐步转向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格局。旅游方式朝着个性化、多样化、文化化的方向发展。

3.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据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统计显示,年我国入境旅游者1.3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8749.3亿人民币,是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目的地国家。

(二)国内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预测

1.现状分析。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7.12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8749.30亿元,增长12.6%;入境旅游人数1.30亿人次,下降1.4%;旅游外汇收入408.43亿美元,下降2.6%;出境旅游人数4584.44万人次,增长11.9%;旅游总收入1.16万亿元,增长5.8%。

2.旅行社及酒店情况。年度全国有0家旅行社,比上年度增加116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970家,比上年度增加173家,国内旅行社18140家,比上年度增加994家;全国旅行社共实现营业收入1665.48亿元,比上年度增长1.6%,上缴营业税11.29亿元,比上年度增长2.9%。旅游星级酒店数量14099家,比上年度增加516家,增长3.8%;其中五星级432家,比上年度增加63家;四星级1821家,比上年度增加226家;三星级5712家,比上年度增加405家;二星级5616家,比上年度减少102家。星级酒店客房数达到159.14万间,比上年度增加1.76万间,增长1.1%;拥有床位293.48万张,比上年度减少3.4万张,下降1.2%。全国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总额1762.01亿元,比上年度增长7.0%,上缴营业税118.33亿元,与上年度基本持平。

3.发展趋势。到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7%,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三)区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1.比较优势分析(S)

(1)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属都市文化旅游圈的区域范围,也是市目前主要的旅游观光休闲中心区域。年区共接待旅客1661.2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占全市的75%;旅游总收入215.2亿元,同比增长14%。市拥有人居城市、绿化城市、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区地处繁华闹市,区内邮电通讯、交通运输等设施齐备,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相对密集,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年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904.7万人次,占全市的80%,比增14.8%;旅游总收入237.1亿元,占全市的70%,比增10.3%。特别是区与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对台湾、优势十分突出。

(2)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区现有面积76平方公里,辖区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二十名景”中有15景在辖区。而且拥有广阔的海岸、碧蓝的大海、金色的沙滩、茂密苍翠的植被、连绵起伏的山峦以及四季如春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条件。

(3)旅游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旅游基础设施较为齐全,管理服务水平较高。目前,市主要的高星级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和旅游码头等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辖区。辖区内共有星级酒店5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7家、三星级19家、二星级11家;全区现有未评定高星级旅游饭店30家,经济型酒店约60家,旅馆、旅社125家。全区共有旅行社97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7家,国内旅行社80家,另外还拥有旅游客运企业18家。

(4)经贸和旅游经济比较发达。辖区内中山商圈、梧村商圈、会展商圈,遍布沃尔玛、国美等大型超市、大卖场,磐基、马哥勃罗名品中心点缀其中,特色商业街纵横交错,成为闻名遐迩的购物天堂。光电产业、总部经济初具规模,以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增长迅速,良好的经济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撑。

2.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劣势(W)

(1)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区旅游正处在由单一的观光型产品向多元化的复合产品转化的过渡期,目前仍旧以观光旅游为主。区内尽管旅游资源丰富,但著名的景点中赢利的不多,且不少产品老化,更新速度缓慢,新的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够,缺少充分利用资源的休闲项目,旅游产品体验性不足。

(2)旅游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从区旅游产业收入构成上看,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收入所占比例比较高,而购物、娱乐等收入相对处于较低水平,旅游产业各供给要素的发展不平衡,旅游产业结构有待调整,迫切需要从“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进行系统的产业集群规划。

(3)资源优势利用不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无疑让成为发展“旅游”最具优势的旅游地,但是从发展现状看,“旅游”、“金旅游”发展并不充分。与周边地市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尚未形成,未能充分利用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海、空、陆交通优势,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互补,区的游客集聚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够。

(4)旅游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旅游业的相关配套设施,如旅游信息系统(包括语种运用、旅游网站制作、宣传方式和促销渠道等)、各景区内的标识系统、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系统、针对自驾游等散客的路标及指引系统、导游等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运用、城市的安全管理等明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旅行社、航空公司和酒店三大旅游支柱尚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集群,彼此缺乏协作,难以形成合力。

3.发展机遇机会(O)

(1)旅游和休闲需求迅速增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休闲和旅游将成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近期从中央、省、市相继出台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区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游客集散中心。

(3)两岸空、海直航与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动车组通车等,给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4)《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西岸经济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增强等景区对两岸游客的吸引力,拓展南文化等两岸共同文化内涵,突出“旅游”主题,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需应对的挑战(T)

(1)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各旅游城市推介手段不断推出、营销绝招精彩纷呈,都在抢夺旅游这块大蛋糕。

(2)客源地面临拓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区面临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其中,走出已有的客源地,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是区旅游宣传推介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3)区位优势逐步丧失。随着两岸实现“大三通”,区作为“小三通”中转地的区位优势将逐步丧失,而且随着大陆居民赴台游的日益增多,游将受到冲击。

三、旅游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区的贯彻意见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努力打造“三个中心”的目标要求,正确定位旅游发展战略,坚持市场导向,树立创新观念,始终注重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充分发挥和利用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并结合区位优势、人文优势和经济优势,立足、整合周边、拓展海西,辐射我国北方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以及俄罗斯、北欧等地,在促进自身旅游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城市旅游的发展,为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原则。结合地方特色,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原则。拓展集群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功能。推动旅游产业围绕高、精、优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协作原则。引导集约发展,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以特色产品和龙头企业为核心,支持产品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的核心企业,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晰、上下游产品配套的生产体系。

4.发挥区域优势原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整合相关产业区域布局,鼓励地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培育规模实力较强的跨地区旅游产业集群。

5.坚持旅游产业集群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各景区(点),引导和促进旅游产业集群走循环经济发展的道路,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培育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

6.坚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旅游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大旅游龙头企业重组并购和股份制改革力度,促进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优化。

(三)规划期限

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期限分近、中、远三期。其中:近期:--年,中期:2012--2013年,远期:2014--2015年。

(四)发展总体目标

规划到年、2013年和2015年,区旅游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00亿元、330亿元、400亿元。成为西岸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旅游相关产业高度集群。围绕整个区游客集散中心,形成完善合理的旅游产业链,对旅游景区景点、酒店业、旅行社业、餐饮业、旅游购物以及娱乐休闲业进行整合与管理,并以上述的六大要素为核心,形成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2.来区游客进出更便捷。争取对台旅游的政策支持,实现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异地办证”的政策目标;同时争取对海外游客实行落地签证,简便手续,并争取设点于区。实现国内外游客由入台旅游的便利快捷,将区打造成为对台旅游中转站,及东南沿海的旅游中心城区。

3.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旅游管理体制按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运行,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产品丰富多元,旅游服务体系健全且个性化服务发达,接待设施、服务标准达到国际水平。

四、区旅游产业集群打造重点

(一)旅游景点景区打造重点

1.作为的旅游形象代表,区旅游发展的重点景区,需要充分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温馨浪漫的气息,重点打造:一是对十三国领事馆进行修复,重现20世纪初岛上“万国公馆”的景象;挖掘各色建筑的文化内涵,不断地摸索与营造艺术之岛的文化意境;充分利用上的小巷及特色老别墅,打造“小巷——老别墅游”,对龙头路商业街进行改造,建设酒吧一条街和特色休闲小店,塑造出属于的文化夜生活——酒吧+音乐;提升家庭旅馆品质,实施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即引入“酒店星级”管理模式,为游客提供理想的住宿之地。

2.从食、购、娱入手对进行打造,重点打造南小吃一条街、完善台特色商品一条街、塑造购物休闲片区,定期举办购物节,打造鹭江两岸夜景游。

3.结合旅游规划,将亚洲湾大酒店到一国两制标语处路段建设成西岸著名的度假胜地。这一片区集阳光、沙滩、大海、绿树等休闲度假元素,是整个岛最美的地段,再配以特色休闲度假及会议商务饭店,将成为我国北方市场、台湾、东南亚、俄罗斯及北欧市场游客休闲度假和会议商务的首选之地。

4.根据区旅游规划继续打造游艇俱乐部以及一系列的沙滩活动等,同时应在原有沙雕公园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新的色彩,重点打造可沙滩寻宝、滑沙戏水、沙滩排球、蹦极、高空弹跳等活动的游乐场。

5.旅游

“旅游”将是区旅游业的重头戏,区要以“金旅游”和“成功之旅”为突破口,要发挥的桥梁作用,努力将——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打造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使区成为旅游的中转站和集散地。

6.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基础山,应着重建设体验性休憩项目,由单纯观光游览转变成休闲度假娱乐型景区。主要定位两部分:一是周边居民的周末休闲游,二是中远程游客的度假旅游产品。重点打造山林休闲地、开发度假胜地、山地运动、森林野战俱乐部。

7.辖区公园

区的公园大多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要让这些公园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城市公园游,着重以下几点:一是将资源基础好的公园通过主题化包装,加入到特色旅游线路中去,丰富区城市旅游的内容;二是吸引“候鸟一族”在辖区公司休闲放松,形成新的旅游路线。三是推动各公园差异发展。近期重点关注公园的规划,公园近期兴建了延平郡王祠,同时鸿山公园本身也还存留有郑成功屯兵的嘉兴寨、太师太傅墓等郑氏遗址,因此鸿山公园可打造成“台郑成功文化展示中心”,同时其也是台“成功之旅”的主要景点。

8.周边旅游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区的区位优势,对周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一是主动与岛外各区开展合作,将等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纳入旅游线路;二是构建以区为中心,以为延伸的旅游经济圈,建设省最具吸引力、最具有知名度、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经济强区,联合精品旅游景区点,共推旅游产品、线路。三是推动西岸旅游合作。拓展旅游市场,对接旅游合作区,构筑――台――粤港澳西岸黄金海岸旅游带,发挥区的区位优势,打造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

(二)餐饮打造重点

着力挖掘餐饮业潜力,完善酒店餐饮、社会餐饮与特色餐饮三个餐饮系列;注重高、中、低档结合,突出菜、素菜、传统小吃等地方特色饮食,培育品牌菜,推动餐饮品牌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突出服务个性,挖掘产品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增加餐饮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建立融餐饮、娱乐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

1.分片区进行布局策划。结合已有的发展基础与条件,根据辖区各个片区所特有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特征,突出各个片区主题和特色。重点是:一是进一步繁荣及周边街市的餐饮业,适当引入一些连锁餐饮和休闲式餐饮点;在鹭江道至大白城间适当的海岸边,适当发展“珍珠坊”式的海上游艇的海鲜特色餐馆。二是利用特有的氛围,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房子,经营休闲酒吧、音乐酒吧以及艺术酒吧,同时引入休闲特色小店,以此吸引游客和当地人到岛上休闲。三是发展东部海岸景区餐饮业,突出海鲜、休闲、椰风海韵。四是湖滨北路加强商务餐饮的发展,主要突出上档次的海鲜大餐,以满足高端客人的需求。

2.餐饮种类多样化发展。引进一批实力强、知名度高的餐饮企业,集各地餐饮特色风味于一体。在突出各地特色的同时,还应东西文化汇聚,各地美食并茂,地方风味与外乡美食交流融合。同时繁华商业街上的麦当劳、肯德基和中式快餐等餐馆,作为餐饮消费的一种补充。

3.建设若干条酒吧街。酒吧休闲是游客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丰富区的餐饮娱乐文化,给游客夜生活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本地居民的生活品位,可在、、适合的地段结合自身特色培育和建设酒吧街:(1)应充分利用各具特色的老别墅,吸引外国人来经营酒吧,龙头路也可考虑改造成酒吧街。(2)临海一带(如老番街一带)建一条中高档次的酒吧街,该临海酒吧的定位为高档休闲场所,主要面向白领阶层和国内外游客,为他们会友聊天、商务会谈、休闲娱乐营造良好氛围,同时提供咖啡、各国酒类品牌、快捷的中西餐和节目表演等轻松的消费方式。(3)选择片区内通往轮渡方向的一条街改造为适合大众消费的中低档次酒吧街,该酒吧街定位于大众文化休闲活动场所,提供中等价位的休闲娱乐项目,吸引旅游者参与。

4.建设小吃街+小吃名店。整合南特色小吃和台湾小吃,打造特色小吃街。可选择、等片区发展小吃街。组织绘制区美食地图,将辖区内现有的小吃老店名店逐一标绘,游客可依图寻找,增加旅游带来的体验乐趣。如的林记鱼丸、麻糍、粒粒香扁食等。

5.引入特色餐饮店。结合旅游者求新求个性的实际,可引入一些特色餐饮店,如武侠餐厅、黑暗餐厅等等,既丰富餐饮文化内涵,也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6.丰富提升旅游餐饮文化内涵。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并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经营理念中。在此过程可注重选择、建设一批主题餐厅,如在何厝附近可建设以1958年炮战为主题的战地餐厅,利用郑成功的文化影响了,开发“成功宴”或“成功菜”,利用两岸的议题创设宴席或特色菜肴等,以及以餐饮为主题的旅游路线开发。

(三)酒店与旅行社打造重点

1.酒店打造重点

(1)酒店发展目标与方向。合理控制辖区酒店总量、档次类型、布局和功能,适当改造、提升和新建高星级旅游饭店,适度建设商务型酒店,为适应会展旅游适当加强酒店会议功能建设,鼓励辖区内休闲度假饭店、汽车旅馆、青年旅馆、休闲农庄、家庭旅馆等的建设,尽可能实现旅游饭店的星级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服务,使区住宿接待设施档次与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经济效益有保障。

(2)酒店布局与规划。①合理调整饭店档次与类型结构。适当发展高档饭店、鼓励中低档饭店和汽车旅馆、青年旅馆。高档饭店尽量在原有基础上扩张,从以商务型为主向商务型与休闲度假型并重方向发展,同时适应区旅游业的发展,适当地发展青年旅社、家庭旅馆等。有计划地建设高星级酒店,并注意突出会议功能和商务功能以及适度地辅以康体保健功能,积极引入有国际品牌的饭店集团或管理公司;增加经济型住宿设施,在公园周围、、等地适量发展青年旅馆、家庭旅馆等;结合优势建设度假村,在沿东段临海一带利用现有酒店抓紧建设若干功能综合的、高级的度假村,尤其是度假村和温泉度假村;提供一些特色住宿方式,根据旅游季节在主要景区(点)周边适当兴建洁净舒适的帐篷营地等活动住宿设施。②大力发展酒店会展业务。加强区内酒店开展会展业务的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酒店内部会议功能建设。酒店应配备有多功能厅和各类型会议厅、先进的技术配置。专业的会展酒店还可设置展览会专门顾问服务,为会议组织方提供一站式会议管理。配备一些相应的宴会厅,同时豪华会议厅附设展览室等。二是政策扶持与引导。协助酒店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组织经常性短期培训,同时鼓励酒店招收专业性人才;建立和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促进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点地支持一批品牌会展酒店;给予大力发展会展业务的酒店一些政策上的鼓励性措施。③合理进行酒店布局。根据区酒店分布现状,应增加东部的黄厝、前埔等地的酒店数量,逐步改变酒店过于集中在火车站和环筼筜湖的现状。④分区进行酒店功能规划。针对辖区内各个区域的市场需求,突出专业化特色,重点发展度假型饭店和商务饭店;会展中心附近重点新建或改建一批会展型饭店;重点推广完善家庭旅馆建设等。⑤改变经营方式。酒店经营应走向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之路。引进著名国内外饭店联号或饭店管理公司,组建若干大型饭店集团或饭店管理公司。

2.旅行社策划

(1)旅行社发展现状。目前辖区内有旅游旅行社87家,国际社、国内社分别为17家和70家。除建发旅游集团、旅游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外,总体而言,旅行社仍属“小、弱、散、差”、旅行社间存在价格恶性竞争等。

(2)旅行社发展目标。现阶段区辖内的旅行社应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旅行社经营管理质量,重点解决旅行社业存在的“小、弱、散、差”问题,提升旅行社的竞争力,通过旅行社品牌建设、网络建设,内合与外联,发挥旅游行业资本、人才、信息、数据等资源的集聚效应,通过整合模式和企业集团化,加强区内整体的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同时,加强导游员的素质、业务、技能培训及管理考核,促进导游员的规范服务等。

(3)旅行社打造重点主要有:一是加强旅行社重组改制,提升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激励旅行社实施兼并、合并、联合,包括与周边地区、省外有较强实力的大型旅行社以及港、台、澳及国外旅行社的合作;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收入上亿元、接待人天数十万人次的大型旅行社;二是鼓励旅行社品牌建设;三是鼓励旅行社加快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鼓励旅行社早日与国际旅游预定系统和旅游产品分销系统接轨,在旅行社业银行金融信誉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早日开通网上预定和网上销售业务;四是加强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提倡诚信经营。开设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点,并及时受理游客投诉并反馈结果,在全国形成优质服务诚信区的品牌形象。

(四)旅游交通打造重点

1.区旅游交通建设目标。应进一步提升和完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形成更为完整、便捷、景观优美的旅游交通运输网络,发挥服务旅游的功能,重视旅游交通的游憩休闲功能和景观欣赏效果,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重点旅游区(点)的交通、停车管理。

2.区旅游交通策划要点。

(1)充分发挥火车站的交通枢纽作用。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密切协作,注重打造城际间的交通网络,针对主要客源地,策划组织节假日、市郊、城际等形式的旅游专列,进一步做大国内旅游。(2)发挥滨南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建立以旅游集散中心为主导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旅游散客运输网络体系,形成以旅游包车为基础,以市内、省际旅游班线、城市观光环线为补充的旅游客运服务格局,增强旅游运输组织和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3)注意新建续建道路的景观建设和旅游道路建设。争取市政交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继续注意与旅游线(点)有关道路设计、建设时的景观视觉效果,特别应适当保留一定的曲折蜿蜒,尽可能扩大游客亲水活动范围;为方便自驾车旅游车的活动,要建设更合理的路标指示系统和引入泊车引导系统;更多使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主要路标用中英文标示。

(4)开发水上旅游交通线。①打通旅游通道,扩展海上旅游活动范围。抓紧对台旅游优势,做好旅游交通方面的准备。设计、、澎湖与台湾之间的旅游线,打造行程最短、价位最低、手续最便、服务最好的旅游通道。②开发国内海上观光旅游线。扩展现有的海上旅游线路,结合辖区内与周边无名海岛的开发和漳州、泉州沿海的景点,规划增加观赏游览内容,形成一条串联各点、游览时间更长的旅游线路。③建设海上交通工具。继续推进香山国际游艇码头建设,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游船等“三船”旅游产品;加强与东南亚、欧美等大型邮轮公司联系;吸引国际大型邮轮公司入驻;配合台轮渡公司做好“中远之星”与区内旅行社合作。

(5)协助做好停车场的布局与建设。缺乏停车场是区各个景区,特别是、南普陀、植物园等发展旅游的制约因素。随着自驾车游的增多,旅游停车问题日趋尖锐。应增加各主要旅游活动区域停车场的车位,在新建的旅游接待景点景区,合理配套停车场。对于建筑密集没有空地而又急需停车场的区块,可考虑利用附近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并结合城区改造规划建造一批旅游专用停车场。

(五)旅游购物打造重点

1.旅游购物建设目标。全面提高旅游商品创意、设计、生产、分销的能力,增强商品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宣传功能,积极组织和引导开发生产丰富多样、具有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加强旅游购物企业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旅游购物网络,逐渐与国际旅游商品经营体制接轨。

2.旅游购物打造重点(本规划重点谈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在功能上,要注重旅游纪念品纪念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台地方特色,表现旅游景点的风光,尤其是台文化与历史名人、海岸风光和海洋生态的特色;在档次上,应以中低档为主,适当开发高档纪念品,以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要注重购品的包装设计,讲究美观、方便携带。要强化旅游购品的技术含量,包括传统工艺和创新技术,提高旅游纪念品的竞争力。

(1)加强旅游纪念品专利保护。与市旅游局一道制订鼓励开发、生产旅游购品的政策和措施,提高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强化对旅游商品设计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的保护工作,坚决打击盗版、仿制等不法行为。

(2)举办旅游纪念品创意大赛。近期重点做好郑成功文化节纪念品创意设计征集。

(六)娱乐休闲打造重点

1.娱乐休闲建设目标。区作为城市旅游接待中心应进一步发展旅游娱乐,延长游客在的逗留时间,真正体现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区旅游娱乐业应以体现温馨、活力城市形象和休闲城市特征为原则,增加各类娱乐休闲项目,并进一步提升质量。在旅游娱乐设施的建设中,形成表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系列供给,在辖区内形成一个管理规范、雅俗共赏、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的旅游文化娱乐接待体系。

2.打造重点

(1)建设完善的旅游娱乐休闲场馆。文化娱乐休闲场馆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剧院、音乐厅等,这些场馆代表了区乃至的文化,应进—步完善。具体包括: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厅、宏泰音乐厅、建发会议中心音乐厅、大会议中心音乐厅等高档次音乐厅举办各类音乐会;协助做好剧院的建设;借助文化艺术中心的公益性,拓展游客的娱乐休闲选择。

(2)丰富夜生活。一是完善酒吧娱乐一条街,重点是建设和完善筼筜湖沿岸、—轮渡、环岛临海、等酒吧街;二是适当增加娱乐休闲场所,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在整合现有的零散的娱乐设施基础上,引进一些有品牌的高品位的夜总会,以满足游客对夜间文娱活动的需求;三是开展露天大众娱乐活动,在客流聚集较集中的景区和城市文化广场,定期举行一些小型的节庆活动、露天晚会等开放式互动项目,并注重游客参与性和大众娱乐性。

(3)开发以台民俗风情为代表的旅游娱乐休闲产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大小一水之隔的东海岸,开发南和台湾民俗文化展示中心项目,通过热情奔放的台山地歌舞、游客参与的游戏,让游客了解台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乡音歌舞、工艺美食,领略台文化底蕴。旅游部门与文化管理部门协作,积极发挥辖区内专业剧团参与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公共服务

1.健全区旅游产业领导机制。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应强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和企业研究旅游产业发展,为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协会牵头、行业推动、企业互动”形式,组织六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区旅游产业发展协会,定期组织企业研究旅游产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行业间的协调发展,寻找薄弱环节,解决存在问题,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3.加强对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对旅游产业集群进行全面梳理、系统分析,积极研究并制定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健全集群机制。

4.加强旅游区(点)道路管网、通信网络、停车场、旅游景点标识等基础配套建设。

5.依托旅游集散中心,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协调与整合,健全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旅游便捷服务。

6.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旅游业自身的创新基础,推动旅游企业广泛采用Internet技术、网络预订、多媒体、无票旅游、虚拟旅行、电子地图、卫星导游、旅游信息系统、高科技主题公园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旅游业成为高科技武装的先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二)培育龙头企业,树立旅游品牌

1.扶植和培育旅游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走集团化管理、网络化经营道路;推动企业建立营销联盟,培育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2.积极培育和引进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改造和重组步伐,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3.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品牌建设。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鼓励旅游企业建立综合品牌,积极培育知名产品名牌和区域品牌,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

4.支持区旅游企业到、台湾以及境外投资开设办事处、分支机构。

(三)推动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以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旅游产业集群新的增长点。

2.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确保每年都有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使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分别实现突破。

3.加强产业链的研究,搞好产业项目的储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鼓励与扶植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商品设计与生产、游艇制造、旅游用品设计与制造等新型产业。

4.不断充实、改造、提高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品位,逐步形成观光游览旅游产品——度假休闲旅游产品——特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机组合的产品结构。对初具规模的旅游产品,如、南普陀以及胡里山炮台等,努力提高其文化品位,尽快完善配套,形成旅游精品。

5.积极培育新的市场增长点,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应积极开发和推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

(四)强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1.进一步制定和落实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

2.设立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龙头企业、龙头产品,配套企业、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的关键项目和研发平台的建设。

3.开辟各种融资渠道,支持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和重要配套企业予以融资支持;协调争取金融机构运用政策性贷款支持产业集群建设和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等外汇管理方式;支持保险机构积极开展面向企业集群各类企业的保险服务工作。

4.创新对台旅游政策,允许即时办理赴旅游的证件,特别是针对来参与会议、节事旅游团队的证件办理。允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循——台湾本岛海空航线往返,努力使金旅游成为两岸行程最短、价格最优、时间最省、服务最好、手续便捷的旅游产品。

5.增加旅游宣传的投入,加大城市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

(五)注重人才培养,设立科研基地

1.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扩大旅游教育规模,善育人才,善纳人才,善用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旅游职工队伍。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3)

Abstract: Xinjiang tourism seasonality,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s long,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design of the tourist routes, fully tap the stay of tourists. It relate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scenic spots. In this article, we need to build a Xinjiang tourism town system, play the role of cit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Keywords: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在新疆,旅游规划的核心是处理好“旅”与“游”的关系。

新疆的旅游季节性强,交通线距长,游客花在路上的时间多,花在景点上的时间短。距离远是很自然的现实问题,这就意味着新疆旅游总体发展模式和内地就不能一样,所以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上,要充分地挖掘游客在某地停留的时间。停留不仅在景区内,也包括在游客集散中心,即县城或城市内,这就涉及到处理好城镇与景区的关系。以此出发,需要我们构筑一个新疆旅游城镇体系,发挥城镇在旅游产业中的作用,即中转集散、住宿等服务和旅游消费。目前,由于城镇无法提供较多的旅游消费,所以留不住游客。城镇应该在旅游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增加游客的旅游消费,在特色旅游商品、餐饮美食、主题酒店、主题游乐活动体验、文化活动等方面增加投入。城市要参与到旅游中,城市自身也需要特色,专业性的旅游小城镇更能发挥作用。如可可托海镇、喀纳斯景区的布尔津县城、冲乎尔镇等。对于北疆地区,游客集散中心不一定要放置到景区内,可以放到县城里。

现今的旅游规划要在规划方向上进行转化

转化背景是:“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管理”,这就要求转化思路,从大的思路着眼,突破新疆传统的产业规划的现状,把新疆的区域旅游规划做好。

转化要点是:一要强化城市研究;二要强化需求导向;三是要注重休闲度假方面研究。

二、要注重做好旅游资源评价,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当我们设定一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地区有旅游吸引物,但是不能把拥有旅游吸引物就作为开发旅游的全部条件,而应进行严格地旅游资源评价。进行旅游资源评价,除了要按照标准严谨地打分论证之外,还要注重对先期进入景区的游客的游记的挖掘,重视个人感受体会,挖掘出景区异质性特点和“游”的魂魄。旅游的本质是一种异地生活的体验,旅游增加了一种生活体验。大众旅游产品和先期旅游爱好者是有差异的,先期进入景区游览的是真正的旅游者,他们往往能够感知更为深入、精准的东西,很多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就是因为旅游者们的发现,才慢慢地演化为大众旅游目的地的。大众游客需要的是基本的服务,消费的是经过包装、加工的旅游产品,但是这种消费需要引导,最终往往回归到最初先期进入景区的这一批游客对景点的定位。因此要处理好旅游资源原真性与旅游产品大众口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关系,当然,对于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完全基于游记的,旅游产品设计是将游览方式与景区各类旅游资源有机叠加,但一定要依托于核心景观资源,在服务上要“面”状展开,即在区域范围内配置游览服务设施。如果只是注重将景点打造成一次性消费目的地,显然是一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价值观念。人们通过旅游产生了对一个区域的总体印象,这种印象的形成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将这种印象“毕其功于一役”,在一两个景点内实现,过于注重将景区开发成旅游产品,反而会达不到目标。反之,如果自始自终将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价值,那么才能真正焕发景区的长久生命力。

三、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旅游资源从原真状态演变为旅游产品,需要追加较多的投入,并且这种投入一定是阶段性、持续性的。总体来说,政府要做的事情包括旅游城镇建设、景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旅游管理培训、旅游行业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工作。在初期,最为重要的工作是对景区的推广,对于特别优质的旅游资源,应充分认识到价值。旅游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其价值是可测算的,旅游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开发方式。地方政府在前期的投入会在景区的旅游产品完全成熟时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游客数量增长,更多的是地区知名度上升之后,对地区的经济起到拉动作用。自然经济资源、人文资源都完全依赖于开发、包装、加工以及市场营销。政府介入市场营销可信度比较高,并且这部分属于公共产品,如果交给企业去做会产生其它企业搭便车的现象。

真正交给市场去做的,反而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策划,这个是具有竞争性的,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开发的程度与其自身收益密切相关,他们以追求游客数量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存在竞争性,旅游企业肯定关注旅游产品。但是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产生了负的外部效应,这才是真正应有政府负责的方面。因此旅游产品开发应该是给旅游企业做的,不应该是给政府部门做的,给政府部门做的是景区具有价值的资源环境的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数量限制等。

要发展旅游产业还要注重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健康的旅游企业发展应该是数量多、规模小、覆盖面广(旅行社、旅游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但是对于旅游的规范管理、标准建立、执法、职业培训等,是培育旅游业的基础,这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

四、处理好旅游开发模式与旅游市场培育的关系。

在旅游规划中我们设计各式各样的旅游产品,恨不得全部填满,但是旅游市场的培育却具有规律性,游客的旅游消费偏好也是随着时间而不同的。在初期由于旅游资源价值尚未显现,因此从各个角度来设计旅游产品。但是市场却是具有选择性的,因此要研究市场的规律。对旅游市场的分析应从区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入手,疆内游客和区域游客的构成分析和变动情况,特别是要加强对游客的调查。不能仅仅从乌鲁木齐等旅游中转地做问卷调查,而应向在景区内的游客做调查。区域旅游市场的培育是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点”不仅是旅游景点,也包括旅游城镇,“线”是旅游线路,诸多的游览“线”又织成了“面”,因此市场培育要充分利用现状的基础,例如对于阿勒泰地区,已经有了两个5A级的景区,围绕“千里旅游画廊”战略打造沿线景区,就比较相对比较容易。

旅游产品设计要对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进行准确、深刻地把握。新疆做旅游规划的通病是对新疆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背景认识不足,文化的挖掘太过于浅层,凡是碰到草原就是游牧文化、打造世界草原旅游;碰到古战场就是蒙古人西征,这种随意设定文化定位的趋势不仅缺乏信服力,也容易造成产品定位雷同,旅游景点低质量开发的后果。新疆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不断地融合、变迁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例如元代的蒙古人其实是突厥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混合体。同时历史上西域的地域辽阔,远非今天新疆的疆域可比,不搞清楚历史上西域各民族的源流变迁,是难以定位民族文化的。如果就今日新疆而言,特别是结合旅游发展,则应突出阿尔泰山西、天山山西和昆仑山系三大文化,这本身反应了新疆的疆域特点,也是新疆绿洲城镇的依托。

五、处理好景区内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文物保护、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文物保护是首要的任务,不能为了开发而忽略了保护,将保护就降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在做旅游规划之前,需要先摸查、鉴定景区的各类文物、历史遗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价值,先要确定保护的要求。但现实是,越是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的资源,其开发价值也越高,这就形成了一个二难局面。在短期内,这种二难是无法解决的,因为目前在举区唯GDP的大环境下,没有哪一级政府愿意只承担保护的责任而不享发展的权利的。在景区环境保护方面,游客进入景区的方式以及活动内容对于景区环境影响较大,机动车辆游览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要大于电瓶车和步行;在景区食宿对环境的影响要大于不停留,但现在测算景区环境容量却不考虑游客进入景区的方式和活动强度,应该根据景区规划测算游客容量。

六、旅游发展与脱贫致富之间的关系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4)

旅游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逐步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国内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相应地,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人才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加上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企业只有以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化培训与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并构建科学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人才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是汇集了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人才的企业,旅游业务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是典型的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工作。可以说,“人”是旅行社的核心,是整个企业的精髓和支柱,也是企业中惟一的能动要素,是最积极和基本的要素。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要急剧增加。相应的,导游人员需求也急剧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目前我国导游人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大特点。

1、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不足

根据统计部门预测,到2009年我国导游需要量在30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导游人数是20万人左右。导游的流失率较高,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各不相同,资格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l%,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2、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等级结构、语种结构不合理

以导游为例,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学历只占39.4%,而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8.9%。导游队伍严重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2002年,来我国的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国中排第二,而我国现有韩语导游人员仅413人,占外语类导游的1.9%,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要。

3、旅游从业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省(市)导游人员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省(区、市)导游人员的数量较少,但西部个别省(区、市)导游人员严重不足。如西藏目前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只有151人,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的矛盾分析

1、旅游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拉动带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据2006年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旅游业专业人员约为600万,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旅游行业人才资源(指中高层管理人才)2010年将达到7万人左右,对比目前仅有的3万多人,缺口极大。然而来自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表明,旅游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不足60%,并且同时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事的并不是专业对口工作。造成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上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二是说明旅游人才教育机构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矛盾。三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部分人才培养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旅游人才流失之间的矛盾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业,其人才的流失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同时,来自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大学生不愿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因为对服务业的偏见而改做他行。

3、旅游人才缺口较大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人才存在缺口的同时,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首先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学历偏低。据厦门市一项关于旅游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004年厦门市旅游业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人员仅占28.68%;学历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占73.79%,大专教育占20.36%,本科教育占5.56%,硕士研究生教育0.29%,高学历者比重在各行业中属于偏低。其次是许多高校毕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设置、教育体制等原因常常不能胜任行业中的实战工作。

上述三种矛盾直接导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供应不足。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5)

旅游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逐步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国内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相应地,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人才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加上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企业只有以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化培训与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并构建科学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人才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是汇集了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人才的企业,旅游业务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是典型的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工作。可以说,“人”是旅行社的核心,是整个企业的精髓和支柱,也是企业中惟一的能动要素,是最积极和基本的要素。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要急剧增加。相应的,导游人员需求也急剧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目前我国导游人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大特点。

1、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不足

根据统计部门预测,到2009年我国导游需要量在30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导游人数是20万人左右。导游的流失率较高,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各不相同,资格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l%,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2、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等级结构、语种结构不合理

以导游为例,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学历只占39.4%,而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8.9%。导游队伍严重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2002年,来我国的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国中排第二,而我国现有韩语导游人员仅413人,占外语类导游的1.9%,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要。

3、旅游从业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省(市)导游人员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省(区、市)导游人员的数量较少,但西部个别省(区、市)导游人员严重不足。如西藏目前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只有151人,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的矛盾分析

1、旅游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拉动带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据2006年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旅游业专业人员约为600万,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旅游行业人才资源(指中高层管理人才)2010年将达到7万人左右,对比目前仅有的3万多人,缺口极大。然而来自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表明,旅游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不足60%,并且同时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事的并不是专业对口工作。造成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上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二是说明旅游人才教育机构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矛盾。三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部分人才培养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旅游人才流失之间的矛盾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业,其人才的流失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同时,来自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大学生不愿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因为对服务业的偏见而改做他行。

3、旅游人才缺口较大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人才存在缺口的同时,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首先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学历偏低。据厦门市一项关于旅游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004年厦门市旅游业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人员仅占28.68%;学历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占73.79%,大专教育占20.36%,本科教育占5.56%,硕士研究生教育0.29%,高学历者比重在各行业中属于偏低。其次是许多高校毕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设置、教育体制等原因常常不能胜任行业中的实战工作。

上述三种矛盾直接导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供应不足。

三、解决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矛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善培养机制

所谓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进行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人才培养开始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性转变,推动着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从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审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规划来看,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目标,构建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技能、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专业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块化组合,逐步构建“素质、能力、技能”的层次结构课程体系。通过学期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大学期间几年的培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务技能得以提升。

(2)优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首先,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其次,建立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验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最后,社会实践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践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旅游企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有大段的时间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地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3)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合作,以满足旅游行业需要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也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

综上所述,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从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2、构建旅游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

人才培养为旅游业人才储备提供了保障,但人才的留用和在岗培训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进行规划。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各岗位的职业发展模式,并逐步推广。旅游企业各岗位员工的成熟度直接与该员工接待客户的经验有关,由于资源限制,不可能把每个员工的培养都放在工作第一线,这样既浪费时间、财力、物力,又得不偿失。如果有标准化的工作模板,则员工就可以在短期内汲取间接经验达到成熟而投入工作。这中工作模板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标准,更是一个企业内部知识传承的载体。职业化工作模板的标准是具体化和行为化。所谓具体化是要求从具体行为出发描述特定的工作环境和行为,具体化的另一个要求是把日常的工作程式化。即除了特殊的例外情况发生外,员工只要按照职业化工作模板开展工作就可达到预期的绩效。行为化说的是职业化工作模板既关注行为过程又强调行为结果,形式上是对既定行为的描述,但这种行为必定指向要求的结果。

(2)组织开展系统化的职业化培训。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职业化思想和技能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开展职业化培训向员工灌输这些知识技能是旅游企业快速提高员工职业化水平的首要途径。

旅游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化培训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培训什么,即如何选择和开发培训课程。旅游企业对员工职业化培训不仅要注重通用素质的培养,更要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具体的岗位要求出发,开发出专业素养用于职业化培训。

(3)在旅游企业内部建设职业化管理体系。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及企业文化和组织战略,提炼出不同岗位员工的职业化模型,最终形成职业化工作模板,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规范和培训员工,提高其职业素养,改进其工作行为,提升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实现组织目标。职业化管理过程是通过定期的职业素养评价,使员工的任职能力不断由较低的水平向较高的水平提升,工作行为由不职业向职业转变,因而员工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业绩不断提高。职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评估员工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而且要评估员工是如何做的。它强调的是过程,即员工是如何达到目标的,在这里结果不再是唯一的员工能力的评价标准。职业化管理认为只有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职业化,才能确保业绩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工作需要做,这就有待于旅游行业本身的努力和旅游从业人员对自己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王琼、李云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1).

[2] 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6)

旅游业是伴随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逐步成长起来的朝阳产业,特别是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的主办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国内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相应地,各旅游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人才市场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储备不足,加上旅游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旅游企业面临着高速发展中的人才瓶颈问题。旅游企业只有以现有的人力资源为基础,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加大企业内部员工职业化培训与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并构建科学的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才能逐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发展中人才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直接影响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是汇集了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人才的企业,旅游业务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是典型的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工作。可以说,“人”是旅行社的核心,是整个企业的精髓和支柱,也是企业中惟一的能动要素,是最积极和基本的要素。旅行社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归根到底取决于员工队伍的素质。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发展规划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对旅游业从业人员的需要急剧增加。相应的,导游人员需求也急剧增加,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目前我国导游人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两大特点。

1、旅游从业人员的总量不足

根据统计部门预测,到2009年我国导游需要量在30万左右,而目前我国导游人数是20万人左右。导游的流失率较高,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不同等级的导游人员,流失率各不相同,资格和特级导游员流失率较高,初级、中级、高级导游员流失率较低。在持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等级证书的人员中,目前已不再从事导游工作的有65471人,占33.2%。其中,持资格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45.3%,持初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6.4%,持中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4.6%,持高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10.l%,持特级导游员证书人员的流失率为37%。

2、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等级结构、语种结构不合理

以导游为例,高中(中专)学历占41.7%,大专学历只占39.4%,而本科以上学历只占18.9%。导游队伍严重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特级导游员全国只有27人。外语类导游人员整体数量不足,尤其是一些小语种导游人员还很奇缺。2002年,来我国的韩国入境旅游人数仅次于日本,在主要客源国中排第二,而我国现有韩语导游人员仅413人,占外语类导游的1.9%,远不能满足对韩国市场的接待需要。

3、旅游从业人员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东部省(市)导游人员数量较多,中部和西部省(区、市)导游人员的数量较少,但西部个别省(区、市)导游人员严重不足。如目前经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只有151人,导游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的矛盾分析

1、旅游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拉动带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急剧上升。据2006年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旅游业专业人员约为600万,而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在800万以上,旅游业专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旅游行业人才资源(指中高层管理人才)2010年将达到7万人左右,对比目前仅有的3万多人,缺口极大。然而来自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信息表明,旅游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不足60%,并且同时就业的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从事的并不是专业对口工作。造成以上矛盾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旅游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上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二是说明旅游人才教育机构在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矛盾。三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导致部分人才培养效率低,效果不理想。

2、旅游业蓬勃发展与旅游人才流失之间的矛盾

旅游企业作为服务业,其人才的流失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同时,来自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大学生不愿从事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毕业生因为对服务业的偏见而改做他行。

3、旅游人才缺口较大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之间的矛盾

在旅游人才存在缺口的同时,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普遍偏低。首先是旅游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学历偏低。据厦门市一项关于旅游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004年厦门市旅游业从业人员中旅游专业人员仅占28.68%;学历结构中中等职业教育占73.79%,大专教育占20.36%,本科教育占5.56%,硕士研究生教育0.29%,高学历者比重在各行业中属于偏低。其次是许多高校毕业的旅游专业大学生由于专业设置、教育体制等原因常常不能胜任行业中的实战工作。

上述三种矛盾直接导致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供应不足。

三、解决我国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矛盾的主要措施

1、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完善培养机制

所谓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进行的组合。因此,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以上诸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组合,寻求一个较理想的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对旅游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人才培养开始从学历本位到能力本位的战略性转变,推动着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要从教育理念、发展战略、学院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重新审视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规划来看,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将日益旺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培养,而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旅游教育。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属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强调知识的有用性,旅游企业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除要求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具备实践的能力和经验,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应建立起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素质、能力、技能”的培养目标,构建层次结构的课程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素质、技能、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专业课程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将相关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并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块化组合,逐步构建“素质、能力、技能”的层次结构课程体系。通过学期考核、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大学期间几年的培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务技能得以提升。(2)优化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和实训基地,着重培养应用性人才。首先,突出专业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教学环节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其次,建立模拟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酒店服务技能、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验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最后,社会实践是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十分注意对学生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校内外实践是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旅游企业活动、培养职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有大段的时间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充分地适应旅游企业工作环境,提高职业能力。

(3)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合作,以满足旅游行业需要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产学研结合,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也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旅游管理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

综上所述,以培养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目标,以校内模拟实验室为基础,从产学研合作办学为重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旅游业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也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2、构建旅游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体系

人才培养为旅游业人才储备提供了保障,但人才的留用和在岗培训也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进行规划。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各岗位的职业发展模式,并逐步推广。旅游企业各岗位员工的成熟度直接与该员工接待客户的经验有关,由于资源限制,不可能把每个员工的培养都放在工作第一线,这样既浪费时间、财力、物力,又得不偿失。如果有标准化的工作模板,则员工就可以在短期内汲取间接经验达到成熟而投入工作。这中工作模板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标准,更是一个企业内部知识传承的载体。职业化工作模板的标准是具体化和行为化。所谓具体化是要求从具体行为出发描述特定的工作环境和行为,具体化的另一个要求是把日常的工作程式化。即除了特殊的例外情况发生外,员工只要按照职业化工作模板开展工作就可达到预期的绩效。行为化说的是职业化工作模板既关注行为过程又强调行为结果,形式上是对既定行为的描述,但这种行为必定指向要求的结果。

(2)组织开展系统化的职业化培训。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程度不高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其中职业化思想和技能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开展职业化培训向员工灌输这些知识技能是旅游企业快速提高员工职业化水平的首要途径。

旅游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化培训所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培训什么,即如何选择和开发培训课程。旅游企业对员工职业化培训不仅要注重通用素质的培养,更要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具体的岗位要求出发,开发出专业素养用于职业化培训。

(3)在旅游企业内部建设职业化管理体系。职业化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根据不同岗位的业务特点及企业文化和组织战略,提炼出不同岗位员工的职业化模型,最终形成职业化工作模板,并以此作为标准来规范和培训员工,提高其职业素养,改进其工作行为,提升员工的个人工作业绩,实现组织目标。职业化管理过程是通过定期的职业素养评价,使员工的任职能力不断由较低的水平向较高的水平提升,工作行为由不职业向职业转变,因而员工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职业化水平越来越高,业绩不断提高。职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特征是员工行为的规范化,不仅要评估员工做了什么,结果如何,而且要评估员工是如何做的。它强调的是过程,即员工是如何达到目标的,在这里结果不再是唯一的员工能力的评价标准。职业化管理认为只有通过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职业化,才能确保业绩的不断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还有很多其他的细节工作需要做,这就有待于旅游行业本身的努力和旅游从业人员对自己的约束。

【参考文献】

[1]王琼、李云辉: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1).

[2]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7)

省际边界区域由于远离各省行政、经济中心,受到经济辐射程度较弱,开发程度低而得以保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旅游资源禀赋优质、旅游发展潜力雄厚的旅游资源密集带。同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边界区域被“冷落”,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极大局限。大别山作为典型的省际边界区域,一方面其山地资源、水体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生态旅游资源和茶文化、禅宗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另一方面,经济落后,贫困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笔者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安徽一省的角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能够保证对策的全面性,增强可行性。

2发展对策

2.1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

大别山处于三省交界地带,三省对于大别山都有自己的开发方案,有各自的定位。正因为如此,广大游客对于大别山的印象也是比较混乱的;而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一定同质性的旅游景区往往因此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将大别山以旅游业崛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三省对大别山旅游资源实行共享,对大别山旅游业发展实行统一规划,是使大别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通过统一宣传,提高宣传效果、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多方共赢[1]。

2.2加强区域旅游建设,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1 )突出重点,大力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主题休闲旅游。大别山自然旅游资源禀赋优质,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将具备当地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与休闲旅游结合,形成不同主题的休闲旅游产品。如:以源远流长的古六安茶文化为主题打造休闲旅游,以亲身体验采茶、学习茶道等方式让游客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得到身心的放松。

(2)全面发展,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组合。大别山所覆盖的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优势,可以利用大别山的这一优点,大别山的不同地带走不同的路线,从而让大别山的各个景区成为一个整体,又各自发挥自己的特色,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为了更好地实现以旅游发展带动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应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和生产以当地特色山货、农产品为原料的山地绿色食品和工艺品,实现特色农林资源的增质增值。

2.3培养旅游人才,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1)重视教育培训及人力资本积累。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加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根据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提出对新型旅游业人才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和专业性旅游人才,建立旅游业人才传输通道。

(2)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旅游业是在人们生活质量与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才能快速发展的产业,旅游活动本身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所以旅游业从业人员不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工作者在历史、地理、政治法规、心理学、美学等方面都应该有不同程度的了解。

(3)建设良好的旅游企业文化。围绕“服务意识”、“文化意识”、“个性化”、“以人为本”四方面,联系企业自身特色建设企业文化,并将之体现在企业开发的旅游项目中,让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游客在旅游项目中能够从细节中感受到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根据不同企业文化识别企业,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直接体验者和受益者。

2.4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别山作为我国未来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其中旅游业是重点发展产业,在旅游业加大资金投入能够带动旅游产业链上的交通、餐饮、酒店、休闲娱乐设施的发展,还关联到农业、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等辅助产业的发展。安徽省大别山开发程度低,潜力大,需要得到政府在资金投入上的大力支持。

(2)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大别山周边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腹地交通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主要景区往往只与所属行政经济中心相连接,形成一些断头路,造成大别山内部交通不畅[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使游客更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有利于提高游客体验满意度。加强区内道路、供水、电力和通讯等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耗资巨大,而且其总体布局要服从自然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徽建设大局,这些设施宜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

2.5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推进旅游市场建设

(1)运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别山的营销应该利用各方面的渠道和手段,尤其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应用。全球化和网络化给旅游业带来了机会,也发出了挑战。灵活运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宣传渠道,打开年轻一代游客的市场,是大别山旅游业快速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

(2)实行省内旅游“一卡通”策略。旅游业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主要不是通过景区门票收入来发挥的,而更多的是通过游客在景区当地的其他连带消费,例如购买纪念品、食宿等等,所以在景区门票上我们可以采取一卡通策略,即只要游客购买了我们的大别山一卡通,大别山境内的所有景区一定时期内都可以随意游玩,一卡通的价格要给予充分的价格优惠,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产业链上各产业的发展。

3保障措施

3.1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平衡三方利益诉求

在大别山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安徽、湖北、河南三方行政主体之间应建立“大别山旅游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在联系会议制度下,双方能够本着协商的原则,在对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景区景点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共同商定[3]。一方面,对于三方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可以平衡三方的利益诉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各地为争夺同一旅游资源而采用恶性竞争手段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大别山的旅游资源,三方政府的统一规划遵从了旅游资源系统完整性的原则,使得大别山的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工作能够从资源整体性出发,避免出现“无人规划”和“扎堆开发”的失衡现象。

3.2设立协调小组,监督开发全程

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有助于确立边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但并不能解决旅游资源合作开发面临的所有问题,如旅游景点营销形象的确立,对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维护修缮工作等,这种由三省自主协商仍存在分歧的问题需要其他方协调、监管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为此,应建立具有监管功能的“大别山开发协调小组”,主要由国家旅游局领导、三省领导及相关专家组成。协调小组应具有独立的监督职能,全程监管大别山的开发过程,负责协调股份合作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强政府主导,统筹旅游资源开发

(1)国家政府牵头,实行统筹规划。将大别山纳入旅游开发的上位规划中,并突出其重点地位,是这一边界地区旅游资源能够得到全面平衡开发的保障。国家政府在开发过程中的主要职能包括充当边界“共有资源”开发的牵头者,引导制定大别山旅游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规范,保障边界地区开发过程始终以长期利益最大化为重点,对资源相对贫乏,旅游设施建设困难的地区予以扶助[4]。

(2)在省级旅游开发层面,各省政府也应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针对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规范,确保旅游开发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参与。

3.4积极引入资金,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大别山作为中部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尚未形成较好的旅游投资氛围,资金投入有限,影响了旅游发展速度。要确保安徽省大别山旅游业的稳健发展,就要采取相应措施引入资金,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力保障。

(1)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各地区要根据当地旅游业发展要求及发展规划,做好财政预算。同时研究制定旅游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旅游产业及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投资。

(2)进一步发挥银行融资主渠道的作用。最大限度执行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加大银企对接力度,扩大信贷资金供给总量,加强信贷投放的引导作用,积极向确定的重点项目进行倾斜,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国家政策鼓励进入的重大项目建设领域[5]。

3.5加强宣传力度,消除群众排斥心理

(1)大力宣传三省共同开发的优势。在政府网站正式三省共同开发大别山的决定及专家对此决定的看法和分析,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政府的决策,同时鼓励群众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及建议。在景区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媒体、当地社区等渠道让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景区开发的真实动态,宣传景区开发对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

(2)对当地居民实施“景区促销”。在边界地区旅游景区建设期间,向当地居民提供“景区优惠”,如当地居民可凭身份证领取五折优惠券,或定期免费开放的凭证。一方面可以在景区建设期间起到宣传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减弱居民对边界旅游共同开发的排斥心理[6]。

3.6提高环保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1)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旅游资源与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强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严格贯彻落实《旅游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禁止随意破坏环境、毁坏古迹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充分利用不能再生的有限旅游资源,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8)

2.加大规划编制支持。围绕“一中心、三大核心景区”旅游空间布局,按照系统化、特色化、品牌化的要求,不断编制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和景点开发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通过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由非政府投资主体负责编制的规划(可研报告),经市政府组织会审(审查)后,编制经费按3万元/平方公里的标准给予补助,每个规划补助经费最多不超过20万元。

二、鼓励多元投入,提升产业基础

3.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旅游产业。遵循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重点支持景区(点)的经营权租赁和功能性配套建设项目。

4.推动景区(点)经营权租赁。引导鼓励非政府投资主体租赁景区(点)经营权。租赁景区经营权的,市政府实行“一事一议”。租赁景点经营权的,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内部分、1000万元-2000万元部分、2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2%、3%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租赁经营权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以上年度实缴数为基数,对超基数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给予减半补助。

5.支持开发建设新景区(点)。鼓励支持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开发建设新景区(点),其开发投资项目实际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内部分、2000万元-3000万元部分、3000万元以上部分,市财政按1.5%、2.5%、4%的比例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自投入经营之日起,其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前三年由市财政给予全额补助、后三年减半补助。

6.鼓励投资建设星级饭店。鼓励非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旅游饭店,加快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项目建设补助标准参照执行第五条政策;新建饭店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的,在批文有效期内,其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分别按20%、40%、50%的比例给予扶持。

7.加大旅游交通投资支持。促进旅游运输企业车辆更新,增强旅游运输能力,提高运输安全保障。对旅游运输企业购买新旅游车,单车价格在40万元以上、报市旅游局备案、且在我市营运3年以上的,经交通、旅游部门审核认定后,按车价的5%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

8.增强旅游建设项目要素保障。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确保满足建设用地需求;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根据项目经营性质,其供地方式及供地价格实行“一事一议”。金融机构对重点旅游企业的贷款,要优先给予安排。

三、强化产业配套,提升服务水平

9.促进景区(点)品牌升级。鼓励支持旅游景区(点)品牌创建、提升,不断增强对外影响力。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机构新评定为AAA、AAAA、AAAAA级景区(点)称号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

10.提高旅游饭店服务水平。鼓励支持旅游饭店创星,提高接待档次。被新评定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的旅游饭店,由市财政局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3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被评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餐馆,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2万元、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与评钻级酒店不重复奖励)。鼓励四星级及以上饭店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对引进或委托全球300强、国内20强的著名酒店集团进行管理,其委托管理期限在3年以上的星级酒店,由市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40万元奖励。

11.做优做强旅行社。激励市内旅行社做大地接业务,对年组织游客1000人以上的,其超过部分按5元/人的标准,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景区(点)对旅行社的奖励,由景区(点)管理机构自行制定奖励办法。对新获得全省百强旅行社、全国500强旅行社的,由市财政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鼓励在江开设国际旅行社,开展境外游客接待业务,对接待境外游客来江景区(点)旅游的,市财政按10元/人的标准给予奖励;自营业之日起,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地方留用部分,由市财政二年内给予全额补助。支持旅行社接受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委托,全程办理经审批获准的公务接待、考察等活动,旅行社开具的发票可作为正式报销凭据。

12.扶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支持做大旅游特色商品店,引导游客在江消费。经市旅游局认定挂牌的旅游特色商品店,年销售额首次突破500万元、1000万元以上,经市财政局认定,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10万元的奖励。

13.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和引导“农家乐”旅游景区(点)建设、农业旅游商品开发和农家旅馆、农村特色餐饮等旅游服务产业的发展。对年接待旅游团队3000人次、5000人次以上的星级农家乐,经市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别给予一次性1万元、2万元的奖励;被新评定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6万元、3万元,被新评定为*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的,一次性奖励2万元、1万元;新获得农家乐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经营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2000元、4000元、8000元的奖励(升星的按同星级标准给予补足);对新获得省特色旅游村称号的,给予一次性3万元的奖励。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公共环境的提升。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实力

14.加强对产业发展的领导。强化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市领导及部门领导挂联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制度。完善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建立旅游产业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

15.加大市场营销力度。鼓励、支持景区(点)、旅行企业加强对外营销宣传,组织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对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大型旅交会(全国旅交会、省旅交会、华东旅交会等),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100%补助,最高不超过1万元;景区(点)、旅行企业自行参加其他旅交会,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摊位费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支持旅游企业到市外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制作营销广告,推介*旅游产品、线路,经市旅游局批准,由市财政给予版面广告费30%的一次性补助。

16.鼓励引进专业人才。景区(点)引进旅游高级专业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旅游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旅行社、星级饭店引进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并在企业服务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2万元/人的补助;招聘酒店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服务企业三年以上,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1万元/人的补助。

17.开设旅游绿色通道。支持旅游运输公司开通AAAA级景区至*、*等目标市场的旅游班线车,经市交通局、旅游局审核,给予免缴线路费;对来江参与重大旅游活动的旅游车,经市旅游局确认,免收市内收费站通行费;允许旅游车进入市区,公安(交警)部门主动做好引导工作。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9)

南阳古称宛,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拥有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境内以汉代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现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个,风景名胜40多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南阳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

目前,河南正着重开发郑、汴、洛、三(三门峡)、沿河(黄河)古文化旅游线和伏牛山(石人山、白云山、宝天曼等)自然风光旅游线,伏牛山成为河南省旅游的名牌和闪光点。南阳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高速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能方便地进入京广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是连接豫、鄂、川、陕四省的交通要道,距关中经济区、武汉经济区、郑州经济区直线距离均在500km以内。良好的经济地理区位和遍布境内的旅游景点决定了南阳拥有庞大的潜在客源优势。同时,南阳周围分布有众多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郑州、洛阳、开封、武汉、西安等,加入这个旅游网络,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南阳历史悠久,地形奇特,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中,南阳境内占73.1%。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1处世界生物圈、3处国家地质(矿山)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的以“山(伏牛山)、水(丹江)、龙(恐龙蛋化石)”地质奇观为主要内涵的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被誉为“长城之父”的中国最早的古长城——楚长城;中华“科圣”张衡的长眠地——张衡墓园;“中华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南阳医圣祠;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中国木雕石刻工艺最为精湛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区。地质景区与人文景区相互交错,山水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各有千秋。

(三)客源市场潜力大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和启动消费的有力杠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大国的目标。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等系列旅游线路将对国际国内客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新近开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点,南阳旅游的省内客源潜力巨大。据世界旅游组织分析: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旅游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5。我国大部分省区人均gdp已经突破或接近1000美元大关,旅游需求将进入一个高收入弹性阶段,给南阳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市场份额小

与郑州、西安、南京相比,南阳的区位条件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南阳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没有深入发掘,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符合本区旅游资源特点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观光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南阳旅游业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和周边知名旅游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落后、境外游客很少,这和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一管理

伏牛山景区开发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各景区从自身角度开发各自的旅游资源,造成各景区孤立、分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服务网络,使跨景点游览非常不便,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各景区为了自身利益,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产品雷同,导致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旅游资源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再加上我国自上而下树状体系的行政管理体制,性质不同的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给不同的行政区域协调开发旅游资源带来困难。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由林业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由环境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由文化部门管理;管理体制的不顺使旅游景区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古迹破坏问题突出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支配财力有限,当地民间资金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难免由于资金约束而急功近利,缺乏统一和长远地开发和保护规划,造成很多早期开发的景区布局混乱,大批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极不协调。特别是开发过程中对景观及景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和污染,对文物古迹缺乏有效保护,破坏相当严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促销严重滞后,影响了伏牛山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开发收益。

三、南阳旅游业定位及开发建议

准确的定位是科学开发南阳旅游资源的基本前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应选准以地质公园、南阳四圣作为旅游资源精品,进行高档次、高品位的整体开发,把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南阳旅游发展的龙头,尽快形成旅游经济规模。通过地质公园的强大影响,塑造南阳旅游的鲜明特色,形成山水旅游与人文旅游有机结合。

(一)统一规划宣传开发,突出特色

要树立大旅游,大区域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与国内外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统一开发境内旅游资源,要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和个性化道路。要完善和提升现有景区质量,加大南阳旅游的宣传力度,积极扩展旅游空间和旅游市场,从目前的大三角(西安、郑州、武汉)旅游市场定位,转向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方向来的外地游客和海外客源,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同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各景区之间的关系,建设快速便捷通道,促进南阳旅游业快速协调发展。

(二)深度发掘山水地质旅游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成功,开创了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元。应着力打造山水地质旅游精品,浓笔渲染“山—水—龙”内涵,广泛宣传景区内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发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蛋化石群和天然的植物化石群,规划好以伏牛山恐龙骨架化石和世界范围内惟一的、极特殊类型的长圆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遗迹展示为主的地质景区,组织在自然保护区的探险游、森林游,带动伏牛山旅游景区整体发展。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也是南水北调的起点,应大力开发水上休闲度假区,可推出水上跑车、水上赛场、水上纪念馆等。充分利用南阳“玉石之乡”的美誉,围绕独具特色的独山玉石作文章,以玉为主题建玉文化展览馆,举办玉雕文化节等活动。原始森林以其原始状态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南阳有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带面积最大,观赏价值很高的大片原始森林,而且山顶坦阔,进出方便,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三)充分利用“四圣”人文旅游资源,做出内涵

南阳“四圣”从不同角度成为南阳文化的标识,诸葛亮心怀天下、鞠躬尽瘁,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张衡发明了人类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商圣范蠡,谋利不为利,功成身退有着很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张仲景“既为良臣、更为良医”的形象。南阳应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打好以“四圣”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牌,如:在张仲景诞辰之日,在医圣祠举行大型祭拜活动;让游客在智圣诸葛亮躬耕的卧龙岗过一把隐士的瘾,在武侯祠布下八卦阵,再现八卦阵的诡异神奇。

(四)系统开发特色历史遗迹

应逐步开发以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寻根文化,以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为代表的府衙文化,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以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为代表的古代区域设置文化。

(五)引入市场机制筹措资金

对景区开发管理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取各种方式,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建设资金。1、股份制: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出资,共同参与景区的经营管理和维护,按比例分配经营收益。此种方式不但可以解决资金的缺口,政府还掌握着景区的经营;2、承包制:把现有政府暂时无力开发管理的景区承包给企业或者个人来经营和管理,政府采取政策引导和宏观管理,不具体干预承包者的经营管理。这样既解决政府开发资金的短缺,又能促进景区的开发,使南阳旅游尽快上规模。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期,做大做强南阳旅游,不仅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中原崛起”伟大战略的必由之路,随着旅游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南阳将成为下一个河南品牌,河南将成为中国文化强省。

参考文献:

1、张泽.南阳伏牛山自然风景区的旅游价值[j].河南地质,2000(12).

旅游业发展规划篇(10)

    南阳古称宛,是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拥有独特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境内以汉代文化为主的文物古迹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现有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个,风景名胜40多处,部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成功创建,为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山水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世界级的旅游品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南阳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

    目前,河南正着重开发郑、汴、洛、三(三门峡)、沿河(黄河)古文化旅游线和伏牛山(石人山、白云山、宝天曼等)自然风光旅游线,伏牛山成为河南省旅游的名牌和闪光点。南阳地理位置优越,境内高速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能方便地进入京广线、陇海线等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等高速公路,是连接豫、鄂、川、陕四省的交通要道,距关中经济区、武汉经济区、郑州经济区直线距离均在500km以内。良好的经济地理区位和遍布境内的旅游景点决定了南阳拥有庞大的潜在客源优势。同时,南阳周围分布有众多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如:郑州、洛阳、开封、武汉、西安等,加入这个旅游网络,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南阳历史悠久,地形奇特,形成了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伏牛山自然保护区中,南阳境内占73.1%。具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1处世界生物圈、3处国家地质(矿山)公园、3处部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的以“山(伏牛山)、水(丹江)、龙(恐龙蛋化石)”地质奇观为主要内涵的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被誉为“长城之父”的中国最早的古长城——楚长城;中华“科圣”张衡的长眠地——张衡墓园;“中华医圣”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南阳医圣祠;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地——南阳卧龙岗;中国最大的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中国木雕石刻工艺最为精湛的古建筑群——社旗山陕会馆;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区。地质景区与人文景区相互交错,山水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丰富,各有千秋。

    (三)客源市场潜力大

    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是拉动经济和启动消费的有力杠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位旅游大国的目标。世界地质公园风景区等系列旅游线路将对国际国内客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新近开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点,南阳旅游的省内客源潜力巨大。据世界旅游组织分析: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旅游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5。我国大部分省区人均GDP已经突破或接近1000美元大关,旅游需求将进入一个高收入弹性阶段,给南阳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旅游市场份额小

    与郑州、西安、南京相比,南阳的区位条件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伏牛山旅游业的发展。南阳独特的旅游资源产品没有深入发掘,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利用,符合本区旅游资源特点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文化观光旅游等旅游产品开发程度较低,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南阳旅游业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但和周边知名旅游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落后、境外游客很少,这和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很不相称。

    (二)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缺乏统一管理

    伏牛山景区开发没有整体规划,缺乏统一协调和管理,各景区从自身角度开发各自的旅游资源,造成各景区孤立、分散,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服务网络,使跨景点游览非常不便,降低了景区的吸引力。同时各景区为了自身利益,对旅游资源盲目开发,产品雷同,导致恶性竞争、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人、财、物极大浪费,旅游资源整体效益难以发挥。再加上我国自上而下树状体系的行政管理体制,性质不同的旅游资源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给不同的行政区域协调开发旅游资源带来困难。如: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门管理;森林公园由林业部门管理;自然保护区由环境部门管理;文物保护区由文化部门管理;管理体制的不顺使旅游景区的日常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景区的统一规划,严重制约了旅游景区的发展。

    (三)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环境古迹破坏问题突出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现阶段的开发资金主要来自各地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支配财力有限,当地民间资金和建设能力相对薄弱,在开发过程中难免由于资金约束而急功近利,缺乏统一和长远地开发和保护规划,造成很多早期开发的景区布局混乱,大批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景区环境极不协调。特别是开发过程中对景观及景区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和污染,对文物古迹缺乏有效保护,破坏相当严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优化和市场推广、促销严重滞后,影响了伏牛山景区的整体形象和开发收益。

    三、南阳旅游业定位及开发建议

    准确的定位是科学开发南阳旅游资源的基本前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应选准以地质公园、南阳四圣作为旅游资源精品,进行高档次、高品位的整体开发,把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南阳旅游发展的龙头,尽快形成旅游经济规模。通过地质公园的强大影响,塑造南阳旅游的鲜明特色,形成山水旅游与人文旅游有机结合。(一)统一规划宣传开发,突出特色

    要树立大旅游,大区域的意识,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协调机构,与国内外着名规划设计单位合作,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统一开发境内旅游资源,要突出特色,走差异化和个性化道路。要完善和提升现有景区质量,加大南阳旅游的宣传力度,积极扩展旅游空间和旅游市场,从目前的大三角(西安、郑州、武汉)旅游市场定位,转向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方向来的外地游客和海外客源,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级旅游品牌。同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各景区之间的关系,建设快速便捷通道,促进南阳旅游业快速协调发展。

    (二)深度发掘山水地质旅游

    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创建成功,开创了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纪元。应着力打造山水地质旅游精品,浓笔渲染“山—水—龙”内涵,广泛宣传景区内世界第九大奇迹,中国发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蛋化石群和天然的植物化石群,规划好以伏牛山恐龙骨架化石和世界范围内惟一的、极特殊类型的长圆柱恐龙蛋化石群地质遗迹展示为主的地质景区,组织在自然保护区的探险游、森林游,带动伏牛山旅游景区整体发展。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水库,也是南水北调的起点,应大力开发水上休闲度假区,可推出水上跑车、水上赛场、水上纪念馆等。充分利用南阳“玉石之乡”的美誉,围绕独具特色的独山玉石作文章,以玉为主题建玉文化展览馆,举办玉雕文化节等活动。原始森林以其原始状态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南阳有河南省乃至中原地带面积最大,观赏价值很高的大片原始森林,而且山顶坦阔,进出方便,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三)充分利用“四圣”人文旅游资源,做出内涵

    南阳“四圣”从不同角度成为南阳文化的标识,诸葛亮心怀天下、鞠躬尽瘁,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张衡发明了人类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世尊称为科圣。商圣范蠡,谋利不为利,功成身退有着很深的儒家文化的烙印;张仲景“既为良臣、更为良医”的形象。南阳应依托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打好以“四圣”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牌,如:在张仲景诞辰之日,在医圣祠举行大型祭拜活动;让游客在智圣诸葛亮躬耕的卧龙岗过一把隐士的瘾,在武侯祠布下八卦阵,再现八卦阵的诡异神奇。

    (四)系统开发特色历史遗迹

    应逐步开发以中原人类的发祥地——南召县杏花山猿人遗址为代表的寻根文化,以中国惟一保存最完整、规制完备的知府衙门——南阳府衙,中国惟一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县衙——内乡县衙为代表的府衙文化,以反映古代劳动人民高超技艺的中国汉代规模最大的冶铁中心——宛城冶铁遗址,以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道——淅川荆紫关镇清代五里长街,世界最小的城——新野汉桑城为代表的古代区域设置文化。

上一篇: 支部对照检查材料 下一篇: 预备期间思想汇报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