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信息化部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6:15

煤矿信息化部门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1)

煤矿安全监管有其特殊性,相当多一部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乃至安监部门都充分考虑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打造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此类研究包括如下三种:(1)基于某种技术来探讨如何构建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例如以NET技术为基础打造监管信息系统,以Web地理信息系统为架构设计监管信息系统。(2)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例如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分为日常监管、生产隐患治理、事故情况以及统计分析等多个不同模块。(3)结合煤矿生产作业现场来研究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方面表现出如下几个问题:(1)系统用户和目的不够清晰。煤矿安全监管通常涉及诸多实体,各个实体的目标、流程以及责任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系统所需数据以及功能设计也是迥异的。现有研究一般以煤矿为出发点,针对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并不多,但是在研究实践中经常发生混淆的问题。(2)对高层功能架构较为重视,但不够关注信息采集体系。信息输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及时准确采集所需信息并精准传递是安全监管系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研究实践中这一问题并未得到充分关注。(3)需要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模式。全国煤矿生产规模极为庞大,且煤矿生产具有连续性特点,安监部门需要面对巨量多样化的信息,如何存储并予以有效管理,进而加以分析和挖掘,确保安监部门及时察觉问题和危险,是设计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2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中,其信息结构体系应符合国家、省、市、县四级安全监管层次。按照安全监管信息危险程度将其设置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监控都对应相应类型的数据。一般来说部级监管仅仅以重大危险隐患为主,县级基层安监部门应对安全相关信息实施全面监管,并据此完善安全监察策略。各个层次面对的信息具有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越是底层所面对的信息越详细,涉及范围越小,但实时性要求也进一步提升。以物联网为基础打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将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相结合,该数据管理模式具有分布集中式特点,包括两大层次,即部级安监信息中心数据库、省级及以下云安全平台。考虑到煤矿安全信息种类繁杂、实时性较高以及层次复杂等特点,可考虑增加物联网云数据存储平台,利用无线网络或者互联网将煤矿安全信息传输至云安全平台服务器,后者按照预设安全管理模型实时计算存储数据,最终得出相应等级数据,对煤矿生产乃至工作面安全作业情况做出实时反映。

3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应解决的问题

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煤矿安全监管和信息管理模式因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迎来新的挑战:

3.1统一数据标准

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同时面向全国煤矿,所以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数据标准,确保各煤矿采集反馈的信息格式等标准一致,以便于安监部门及时、全面地掌握目标煤矿作业情况,也有利于展开横向对比。

3.2安全影响因素分级

安监层次不同,则关注目标信息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越高层的安监往往对重大安全隐患信息越关注。因此,如何合理分级煤矿安全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安全形势和作业安全事故及时作出动态合理的调整,是该系统不断适应生产形势变化,加强安全监管水平的一个关键环节。

3.3物联网技术面临稳定性以及经济性问题

虽然在当前诸多行业中都已经广泛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然而煤矿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很容易干扰电磁信号,所以在应用实践中如何确保物联网技术的稳定性,合理有效地控制应用成本,是当前煤矿行业能否广泛应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4调整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职能

一般来说,安监部门包括办公室、规划室、安全健康监督室、政策法规室、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监管业务部门以及人事部门等等,需要设置一个具有较高层次的信息管理部门。在物联网的支撑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成立高层次、独立性的部级以及省级安监信息管理部门。这样一来,现有部门需要做出调整,相关管理流程以及考核内容也发生变化,而且这一变化存在从安监系统开始向其他矿业集团以及煤矿延伸的可能性。

4结语

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支撑的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满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以及信息甄选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建立煤矿安全监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促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研究,解决信息标准、安全因素分级、系统稳定性等多个关键性问题。

作者:刘文杰 单位: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2)

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经常见诸报端,矿工生命安全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切实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与我国矿难多发不同,美国、德国等国煤产量很高,但是安全事故极少,仔细分析原因,除了其法律规范和监管制度较健全以外,其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自动化安全设备的大量运用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一个重要捷径就是走信息化之路。

1、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煤炭行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相应地对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也在显著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步明显。由于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有效应用,我国煤炭产业每百万吨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对比世界上一些产煤大国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我们还有较大的不足,特大型瓦斯爆炸事故时有发生,频率较高,影响恶劣。基于这样一个煤矿安全管理现状,落实好煤炭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势在必行。

2、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系统构成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核心内容有安全信息的采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与集成。虽然市面上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种类繁多,但是按照主要的功能模块来看,可以分为检测、监控、通讯、信息管理四个主要部分。细分下来包括如下模块:

(1)安全信息收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往计算机中录入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本模块功能有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用途是方便安检工作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记录本班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隐患、“三违”人员、挂停止作业牌、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及相关人员的信息。

(3)安全规章制度模块。作为煤矿生产工作中执行运用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集合体,安全规章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为煤矿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供查询及学习参考的依据。煤矿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是体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因此,必须严格制定及执行安全规章制度。

(4)安全防务模块。该模块可以对系统安全进行防护,确保系统免受外来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安全综合报表作为安全信息的综合报表,通过它管理人员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日报、月报的方式递交给各级领导审查,方便各级领导第一时间掌握煤矿安全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

(6)煤矿事故管理模块。该模块用于记录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记录事故分析处理内容。对安全事故进行如实地记录、分析、处理,能够给各个部门予以安全警示,可以作为各个部门安全评比的事实依据。

(7)安全标志管理。安全标志可以提醒员工,起到预防事故的作用,在有关场所给出醒目的安全标志非常重要,尤其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更是重中之重。本模块对整个煤矿所有安全标志的安装位置、标志内容和使用状态进行详细记录,并可以查看安全标志的具体内涵。

(8)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离不开适当的奖惩措施,所以要对各个部门和个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的考评,给与奖惩。通过该模块是对各个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进行总体把关,自动对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的部门或个人进行系统警告,系统告知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部门,做出处罚。

(9)人员定位查询模块。此模块对某工作人员此时刻是否在井下工作以及在某段时期的井下工作记录情况提供查询功能。这些模块除了单独能单独工作,发挥作用以外,部分模块之间还可以结合使用。

3、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完善途径

在目前的信息化背景下,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转变思想,重视信息化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寻求支持,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各种方法来实现煤矿安全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完善。

3.1 对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

煤矿安全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具体的细节工作,虽然才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措施,但是对现有技术体系进行优化还是必要的。我们要努力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以煤矿的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信息收集模块、交接班管理模块、安全规章制度模块、安全防务模块、安全综合报表管理模块、煤矿事故管理模块、安全标志管理模块、安全生产考评奖惩模块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

3.2 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进行扩展

煤矿企业的多处于复杂的生产施工环境下,给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难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条件下,拓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渠道,不断丰富、优化、完善管理水平。

3.3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煤矿安全生产

虽然我股的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很大。国际产煤大国在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完善和优化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必须和国际高水平的煤矿企业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4、结语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运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免除国家财产的损失,就必须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而要做好煤矿安全生产,就比须把信息化技术放在首要位置。加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把煤矿信息化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最大程度免除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3)

镇城底矿简介

镇城底矿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边缘,地处古交市西北,汾河沿井田北部穿过,距太原市64公里,距古交市11公里,太佳公路、太岚铁路横贯矿区,交通十分便利。矿井原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年,矿井于1983年元月开工建设,1986年11月与同等能力的选煤厂同时投产,是古交矿区第二个投产的大型煤矿,2003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150万吨, 2004年实际生产原煤193万吨,2008年我矿经重新核定批复的生产能力为190万吨。镇城底矿是一个生产炼焦煤的大型矿井,矿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石炭系太原组和二迭系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所含煤层煤质以肥煤、焦煤为主。有储量26909.9万吨。现可采储量为15205.1万吨。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央提出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煤炭工业,已受到煤炭主管部门和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煤矿(矿山)的自动化、信息化及数字化已经成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在镇城底矿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推进矿山数字化进程,西山煤电集团于2007年成立了集团信息中心;并向下属各子公司提出了开展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为了顺应潮流,响应时代的号召;镇城底也于当年组建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并开始规划设计及分步骤的实施了镇城底的具体信息化工作。最初一开始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镇城底矿的300多台分布在矿区各个科室、部门、队组独门运行的计算机统一并入网络当中,并按照其部门和职责划分Vlan。最后再接入集团骨干网络,为其它系统的并入运行以及各种应用的建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可操作平台。随后在此基础上,镇城底矿先后建立和改造了煤矿井上、井下的数字化通信系统,井下瓦斯在线监测系统、煤矿产量监测系统、工业电视监测系统、生产调度指挥系统、主运输系统的遥测遥控、井下水位监测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遥测遥控系统。还有镇城底矿门户网站的运行,及矿内部文件的公文流转系统和考试系统。这些都大大加强了镇矿的整体协调性;提高了工作、生产效率。为科学有序发展 打造安全高效矿井,提供了有力保障。

1.1 利用矿门户网站,提供知识的分享和传播镇矿内部资源的共享及时的信息,同时也给镇矿职工提供了一个可交流的平台。大大提升了镇矿形象,展示了镇矿实力。

1.2 由于矿公文流转系统的出现;相比以往的传统模式,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效益。文印、复印费降低,由于信息共享、反馈及时,提高了办公室效率,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同时,也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的原因,避免了使用U盘等存储工具在一个计算机到另一台计算机的步骤;从而减少了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机会,产生了良好的计算机运行情境。

1.3 运行于职教中心机房的考试系统,使得职工的学习、进修,更加快捷方便,由于是计算机随机抽题,也提高了考试的透明度,增强了职工的学习热情。

1.4 现代化的井下瓦斯在线监测系统,同时包含了网络通信和短信通信两大功能,除了将井下的监测信号及时反馈到系统当中以外,还能在出现异常状态和突发状况时,进行网络报警和短信平台双重报警。无论你身在哪里,都能通过系统及时有效的收到预警信息,提高了井下的安全生产系数。

1.5 煤矿产量监测系统和工业电视监测系统,在这双重系统的监督下;井下生产的实际情况得以及时有效的被知晓。有利于决策者更好的组织生产。

1.6 先进的井下中央变电所的遥测遥控系统,可以说是机电一体化的杰出代表,利用远程监视器观察室内的运行状况,并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行远程操控,无人值守了。提高了人员的生产力水平,节约了生产成本。

2 信息化在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目前煤矿行业生产软硬件研发和服务保障系统相对滞后,研发力量薄弱,适合煤矿行业特点和需求的软硬件与电子专用设备、仪器目前仍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2.2煤矿井下生产的技术支撑保障较为脆弱。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和生产管理技术手段较落后,信息规模及涵盖范围较小。适用于镇矿井下的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和信息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水平非常落后。

2.3生产、安全监控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系统,开放性差,而且监多控少,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处于信息孤岛状态。 虽然煤矿生产中大多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没有通讯功能,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目前来说,虽然各种应用系统不少,但受限于厂家不同,用户单位不一样,都是各自开发,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整体,过于零散。

2.4对信息化技术发展认识不足,信息技术应用投入不足,缺乏完善的、针对煤矿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评估和考核体系。

3 镇城底矿信息化的发展设想

3.1镇矿信息化建设应主要分为四个层次

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测系统化和煤矿管理信息化。

3.2镇矿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通过构筑具有国内煤炭行业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架构,培养高信息化人才团队,促进企业“业务协同、管理集中、决策科学”。

3.3镇矿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的数字化矿山,数字化矿山最终表现为矿井的高度信息化、高度自动化、高效率、高安全和高效益。

3.4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生产过程管理处于煤炭生产各个环节,信息化建设主要要建设完成矿井调度通信系统(调度通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有线广播系统、应急通信系统)、矿井综合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工业电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电力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综采监控系统、掘进监控系统、皮带监控系统、排水监控系统、提升监控系统、通风瓦斯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信息管理、矿灯房信息管理系统等。

4 结束语

镇城底矿的信息化建设为提高本矿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保障生产安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井悦. 2009.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夏士雄,于励民,郑丰隆. 2001. 煤矿通信与信息化.中国矿业大学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4)

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75-02 引言

尽管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兴能源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煤矿在我国的能源应用地位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物资供应管理对煤矿企业的顺利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效率。因此,必须要严格控制物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引入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对物资供应进行管理,在煤矿企业内部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提高煤矿企业的物资供应管理水平。

一、当前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供应管理职责不明确,工作流程复杂

煤矿企业属于特殊的企业,有别于一般的市场经济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物资的类别,当前煤矿企业对于物资供应管理流程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物资管理要求。同时,复杂的工作流程却并没有相应提出对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或者“多头”责任的情形,管理混乱。

(二)缺乏专业的物资供应管理人员,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煤矿企业的管理往往对于物资供应管理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着物资供应管理知识一项非常简单而且非常“鸡肋”的工作,对从事该岗位工作人员要求不高,使得物资供应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较低,在具体的物资供应管理方面对存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处理经验和处理能力。同时,煤矿企业并没有着针对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监督机制,这使得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约束减弱,严重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利益。

(三)物资供应过程漏洞较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

上文提到,由于物资供应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高,在物资供应管理的过程特别是在采购的环节中,对煤矿物资和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就不会以煤矿企业大局影响为重,购进的物资和设备成本较高,而且质量并不达标。在物资供应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计划,分工不明确,任务和要求不协调,经常会出现重复供应,加大了物资供应的成本。同时,煤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工作还不够完善,很难掌握及时准确的信息,导致了煤矿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可能和实际状况有些出入,不利于协调煤矿企业的各个部门,影响了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增加了煤矿企业的投入成本。

二、加强煤矿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煤矿企业物资计划准确率

煤矿企业涉及到井下的综合治理和地面的生产建设,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煤矿设备材料和物资配件,有效的煤矿物资计划能够大大减少煤矿企业的浪费。因此,在编制煤矿企业的物资计划过程中,要根据煤矿矿井的生产变化、机械设备的水平等进行相应的更新和调整。物资供应计划要紧紧联系煤矿企业的生产方案、预算方案等,加强和煤矿采掘、运输、加工等其他生产部门的沟通交流,准确掌握其他部门的生产进度和所需的物资和材料设备的记录。要深入到煤矿企业各部门间,现场考察物资设备的使用状况,并及时对煤矿企业的各项记录予以反馈,详细了解煤矿企业的各项煤矿生产信息和加工信息。

(二)规范有序地采购煤矿物资

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是加强煤矿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要做好煤矿的物资采购工作。煤矿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要对矿井的物资设备进行分类整理,严格规范煤矿企业的采购规范程序,了解和掌握所购物资设备的质量、信息、价格、售后服务等,本着货比三家和择优选购的原则,对煤矿企业的物资设备通过招标进行采购。而对于小型的采购环节,可以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进行长期的合作供应。

(三)建立完善的物资设备使用信息系统

煤矿企业中有部分的设备和物资具有重复使用价值,因此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要对该部分物资设备尤其是贵重的大型物资做好追踪管理,根据物资设备的使用状况做好使用信息系统。将煤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操作流程都纳入到物资设备使用信息系统的范畴中,通过共同联网,实现企业的信息共享。并且通过物资设备供应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部门要将物资设备供应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结算、使用详细列表向煤矿企业的内部及时准确进行公布,保证物资供应的公开、公正,接受大众的监督。

(四)优化物资供应管理库存结构

煤矿企业的物资储备是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要对物资供应管理的库存结构进行优化。物资供应管理人员要对企业的物资使用情形保持足够的关注,对物资设备检查是否齐全,对购买简便和容易发生变质的物资设备要适量进行采购,保持供应物资的“新鲜”。建立常用的煤矿设备小型配件、易损配件、常用配件的供应部门,可以直接和厂商选择存储设备的更换,而小批量的或者是已经招标的物资设备,可以直接由供应商配送到煤矿内部地点,在进行验收完成之后便可以投入生产,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带来的消耗。及时关注煤矿企业的煤矿生产动态,对出现短缺的物资资源要及时进行补充,像原煤的足量、加工设备等,保证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够正常进行。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和我国能源结构战略转型调整的推进,整体的煤矿行业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寻求改进成为煤矿企业的现实需求。物资供应管理作为煤矿企业中的关键性工作内容,对降低煤矿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要不断改进物资供应管理模式,在实际发展中总结经验教训,借鉴和吸收国外煤矿企业的成功案例,提高物资供应管理水平,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刘敏.提高煤矿物资供应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0):31.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以说是21世纪人类取得的最大胜利,各个行业因为其而都迈入了发展的新阶段,煤矿行业也是如此。因为信息技术在煤矿行业的应用,使得煤矿行业的安全性与效益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煤矿业的“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其实是一款专门进行安全管理的软件,通过该系统,可以发现各基层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并针对这些安全漏洞进行改善,预防和避免基层作业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套系统可以说是矿区工作人员安全的保障,而行业安全有所保障,自然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也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国内以及国外煤矿安全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现状分析

就网络信息技术而言,国外起步早,资金投入大,科研人员多,因此国外信息技术化的水平要领先国内很多。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所有行业领域内的企业,成了新一代企业发展的竞争力,自然国外的众多煤矿企业也是如此。如今,国外大部分稍具规模的煤矿生产和经营企业都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其他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以及数据共享,不仅提高了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体生产、经营效率和管理效率。但是反观我们国外,整个煤矿行业,除了少数规模大的国有企业,安装了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外,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还是延续着传统的方法。整个行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整体的管理水平可谓十分低下。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所有行业内部的竞争也都愈演愈烈,煤矿行业更是如此,因此各煤矿企业想要不被竞争淘汰,就只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安全管理方面实力的增强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于这些煤矿企业来讲,要想增强他们的安全管理实力,就必须要借助科学技术,也就是说要引进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整体煤矿行业的实力,缩短与国外的实力差距。

2.安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平台和功能介绍

关于该系统的功能,其主要包含六个管理功能和一个查询功能。六个管理功能是分别针对于是员工信息、隐患信息、安全奖惩、三违信息、工伤事故以及机构六个方面进行管理;而查询功能则是指综合查询。为了便于用户使用,该系统特意增强了权限管理的灵活性,管理者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限的设置以及角色的定义。

机构管理。该模块以树形结构来反映企业各部门的关系以及实现机构人员组织的变换操作。

员工信息管理。该功能又分为三个小功能,用户管理、人事管理以及角色管理。通过人事管理,可以对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信息进行查询、更改;通过用户管理,则可以对操作该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进行设定、更改;通过角色管理可以赋予和变更不同角色用户所拥有的系统权利,限制用户们在该系统的行为权利。

工伤管理。在煤矿行业中,工伤是偶有发生的,因此,对工伤事故进行记录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发生煤矿工伤,相关人员应该马上对资料进行录入,并且对每个月发生的煤矿工伤事故进行统计,然后把数据提交到相关的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对各个煤矿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时,就必须要统计工伤事故的发生次数,事故发生原因,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等。对于煤矿工伤事故中受伤的人员,要对其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把全年度每个月的工伤事故发生次数制作成直观的柱形图,便可得知煤矿的安全质量问题。

违规信息登记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违规信息登记是基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违规信息包括矿难的发生时间,煤矿的负责单位,以及是导致违规的原因。除此之外,违规的相应处分以及接受处分的人员同样需要登记在煤矿违规信息中。相关单位把违规的信息公告于众,并且就违规情况进行统计,并且以折线图的形式反映出煤矿违规情况的变化。

煤矿奖罚制度管理。在煤矿的安全管理中,见义勇为应该得到肯定和奖励,而违规行为则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这就是奖罚制度。相关部门可以透过系统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奖罚情况了如指掌。

煤矿安全隐患管理。安全问题是煤矿行业中最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有关部门必须从潜在的安全隐患根源上进行杜绝。 从事煤矿工作之前,应当请相关的单位对煤矿进行安全评估,让所有的工人都意识到安全隐患的存在。相关的煤矿负责人应该共同研究讨论应对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避免煤矿事故。

综合信息包括煤矿工人的个人信息以及煤矿自身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不仅记录了所有煤矿员工的个人信息,例如:姓名和身体情况等。除此之外,煤矿过往的违规现象也记录在案,这为煤矿工人索要工伤赔偿提供了足够的证据。

3.煤矿安全信息化系统的几个要素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并不是仅仅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其中一个煤矿,而是对所有煤矿进行集中统一自动化的管理。企业需要在煤矿安全系统中建立起自己的档案,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互联网简便的程序帮助煤矿企业在24小时内完成信息登记工作。当需要查询某个制定的煤矿企业时,安全管理系统马上为你打开对应的网站。

专用软件的下载让很多人都觉得十分麻烦,但煤矿安全管理不需要下载任何的软件,客户只需要一台有网络的电脑,便可以轻松浏览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管理情况,工伤情况等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无纸化办公。

煤矿安全管理是全自动化,涵括多部门的一项工作。我们不仅仅能够浏览到其中一个部门、其中一部分人的信息。煤矿安全管理的范围包括与煤矿生产相关的部门以及从业人员。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文件的发送和传达,业务的规范管理以及工作的审批。

B/S系统以B/S架构为基础进行信息和管理,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和B/S系统直接形成紧密连接。B/S架构提供人性化的菜单管理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和安全的管理,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任意登陆安全系统。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访问有着严格的控制,先进的技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建议及措施

如今,企业管理更加趋向于自动化,煤矿管理也同样不意外。所有的信息不需要手工的抄写,只需要录入到电脑中便可。建立煤矿安全管理系统,对于推进煤矿的安全施工有着深远的意义。所有煤矿的违规信息都将会被记录到安全管理系统中,这让管理人员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各个煤矿的生产情况,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解决方案。确保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系统是辅助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生产的一个工具。本文给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及措施: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数据总库统一管理

一、煤矿调度指挥系统

对煤矿这样的生产型企业,既要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全面掌握井上、井下各种安全信息,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杜绝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要掌握煤矿生产状况,实现煤矿信息灵、通讯快、调度准,并且实现煤矿信息与矿区信息资源共享,依靠科学信息有效地指挥生产。煤矿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就是在此应用背景下设计开发的一套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运、机、通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说明锚杆能穿过塑性区,锚杆长度选择是合理的。

二、煤炭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建立

(一)调度指挥系统的存在问题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通讯系统没有进行有机融合,相对独立。矿井上、下缺乏及时的沟通,造成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指挥系统更不能统筹全局,发生灾难时只能各自为营,造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扩大了灾情。二、监测设施不到位,很难做到对生产环境的及时调节,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调度指挥系统中对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监测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近些年来的多起瓦斯爆炸事件都是由于检测的不及时造成的。

(二)调度指挥系统的原因

调度指挥系统的不足主要是因为指挥信息系统设备的陈旧以及缺乏系统维护人员,调度人员缺乏责任意识。由于指挥系统的技术原因,信息的共享与交换存在诸多的不便,致使矿内决策层及相关职能科室无法方便、及时、全面地了解井上、井下安全、生产及工矿运转信息,不便于生产调度的指挥,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势在必行。另外,生产人员与管理者责任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安全意识,生产缺乏专业化指导,缺乏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

(三)调度指挥系统的完善

1、更新信息系统设备,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

信息系统对煤矿的生产至关重要,关系到煤炭的质量、生产的效率以及灾情的预防。为实现安全生产应采用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全数字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FCS是信息化在工矿企业自动化领域的体现,是工矿企业自动化、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系统集成的重要手段。对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是保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体现出有关部门对生命的负责,的安全生产的重视,更是现代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2、加强监控,建立信息系统总库

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中的监测系统主要是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监测煤矿生产中有害气体涌出的含量、空气质量、提升运输排水和采掘工作面设备运转等情况。通过全面监管便于调度指挥人员及时反应做出判断和决策,调度指令,实现对生产实时监控和集中调度指挥的目的,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指挥调度、日常管理办公、信息共享和服务的一体化。另外,应建立信息系统总库全面整合分散在所属各矿井中与安全生产管理相关的各种无序、多介质的信息和多种工业监测监控数据,形成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数据库,为各层次管理者、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业务部门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3、完善监督制度,实现安全生产

为完善调度指挥系统应建立相关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煤炭生产的管理。这就要求建立煤矿与监管机关各自独立,不同数据录入、查询、修改、删除权限得到合理配置,内部各用户权限可以任意设置,确保数据安全、秘密的系统权限管理机制。这样就可以使甲烷、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负压、烟雾,风门和风筒状态等因素的控制更加合理,通过双方的监督可以确保煤矿工人的利益,也保障了生产的安全性。

三、煤矿调度指挥信息系统的科学管理

煤炭调度指挥系统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为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安全生产与稳定发展,是为我国的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对煤炭的指挥信息系统实行科学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矿井的改扩建和高产高效,推动企业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使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实现煤矿调度指挥系统的科学管理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调度指挥系统的分工,统筹全局

这就首先要做到对井下各个生产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监控及时统计相关数字,对煤矿的历年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能,延伸内部科学管理到部门、班组。使全矿内部之间业务往来形成有效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做好全局部署,统筹兼顾。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2、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调度指挥系统分布于各个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规章制度对煤炭的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的许多煤矿事故的原因类似,同样的事故屡屡发生。为全面杜绝这一现象,我们必须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制定统一的规章制度。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迷信信息库的数据

由于各地区煤炭生产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在煤炭的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和数据库中不相符的情况,甚至预想不到的情况。因此,我们应明确系统总库的建立只是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数据,不应以信息总库的数据作为生产的唯一标准,应把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工作。在实际生产中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专家的现场实际指导来组织生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束语

我们应建立一套高效快捷的调度指挥信息系统,提高事故应急抢险能力,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改革。通过利用科学管理信息数据库信息,企业资源达到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安全生产调度指挥平台所提供的综合全面的信息,满足调度指挥中心和相关管理部门在日常情况下生产调度协调、分析决策、安全管理、灾害预防的需要,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7)

1.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对于成本控制的需求

煤矿企业自身有其特殊性,因而对煤矿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约束与限制,使其对于成本控制有更大需求、煤矿企业特殊性体现在其所处地域位置[1]。由于煤矿企业需要开采煤矿资源,为了增加地域的便利性,会选取煤矿资源丰富的区域。这些地区往往较为偏僻,因此会增加煤矿企业的资源运输费用。同时,煤矿企业通常会直接从事于煤矿的探索与开采,而这些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大量占据一定空间的设备与物资,因而会产生许多额外费用。

2.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对于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

因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对于成本控制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煤矿企业要看清其成本控制发展远景,并遵循其成本控制的客观规律,解决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问题。(1)规范煤矿企业物资成本的管理制度当前我国煤矿企业对于其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且自从我国经济模式自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后,其成本控制水平始终未能提升至应有水平。煤矿企业在物资管理与采购方面的资金消耗量在煤矿企业整体现金流中所占比例很高。一般情况下,煤矿企业各个部门提出了物资需求量后,物资管理部门就会根据需求完成相应采购任务,但部门之间均未承担其自身成本控制的责任[2]。因此,煤矿企业如果要进行有效的物资成本控制,就必需从管理制度上着手,规范企业现有物资管理的工作,对企业各部门物资成本的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以此规范成本控制责任人与工作流程。(2)依赖快捷的物理降低供应成本和仓储成本快捷的物流,是煤矿企业能够正常运转的保障。因此,不管是为客户运送资源,还是集团公司之间进行资源往来,或者是煤矿企业自身物资采购,均与物流支持不可分离。然而,煤矿企业当前物资管理模式需要消耗量大物力、人力与财力。实际上,煤矿企业中煤炭资源与其他物资的仓储量很大,其中有部分物资并非急用的,却长期占据库存,而某些物资需求极为紧迫,却往往不能供应到位。上述情况均间接性的加剧了物资管理成本。因此,煤矿企业必需采取快捷物流方式,改革当前物资供应和管理方式,切实降低其管理成本。(3)依靠网络信心技术降低煤矿企业管理成本对于煤矿企业物资管理而言,采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其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煤矿企业经济活动中,对于煤矿物资的使用和实际需求要切实吻合,不能单纯以大量储备为主。其物资需求与储备的分析和统计工作,不能仅靠人工操作,这样不仅费力耗时,还不容易控制其物资统计的准确度。因此,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推进下,我国煤矿企业应该进行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实现物资成本有效控制的目的。

二、煤矿物资管理中成本控制措施

煤矿企业需根据其物资成本规划发展前景,采取相应物资成本控制措施。从完善其物资管理制度、建立快捷物流供应链,到创建相应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得煤矿成本控制效果更为明显,以此促进煤矿企业发展。

1.建立严格的物资成本管理制度

完善的物资成本预算制度,是煤矿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水平的必备条件。成本预算制度,不仅能够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主动进行成本控制,还可将成本管理改为企业固定生产计划。在建立成本预算制度是,应将企业年度物资管理所使用的资金,同企业每个部门只能相结合,从而使企业各个部门相互监督,最终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2.建立快捷物流供应链

煤矿企业是一下物流,与外界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因此,快捷方便的物流供应链,可保障煤矿企业每一项资源有充分供给的前提下,减少企业不必要库存,实现有效的成本节约。煤矿企业在控制其物资管理成本时,要将不同物资进行分类,不常用与急用在资源要进行区分储存。同时,煤矿企业要定期监督和检查仓库,确保物资均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物尽其用。此外,企业要定期维修成产机械与设备,保持其生产设备有良好状态,减少维修费用,同时保障企业顺利运行。这样不仅能延长生产设备的寿命,还能节约企业的采购成本[3]。

3.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

煤矿企业信息内容较为复杂,若要准确处理其内容与相关数据,必需借助网络信息化平台。煤矿企业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可明确指定物资采购、维护和使用的人员,并细化每个部门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此外,信息化网络平台包含分类整理、使用记录和报表统计等方面,可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处理预算问题,并有利于企业各个部门交流信息,监控资金的使用过程。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8)

0.引言

煤矿的生产依赖于大型设备的投入,而大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成本也占据煤矿生产成本的较大部分。因此,基于成本视角的煤矿设备管理具有实际的意义。在当下的煤矿设备管理过程中部分管理部门采用单纯的绩效模式对煤矿设备进行传统的管理,此种管理方式无法有效的将设备的折旧、维护、维修、运行成本计算在内。一方面造成了由于设备使用成本的增加而带来的整体生产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成本计算失去了较为科学的平台,不利于企业的综合管理。本文以设备使用成本为基本视角利用管理成本为核心对煤矿设备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煤矿设备管理提供科学途径。

1.传统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及其弊端

传统的煤矿设备管理依旧采用台账式的管理方式为主,配合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进行在针对传统煤矿设备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但是,在整体的管理体系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引入适宜于煤矿设备的管理体系。具体分析还存在如下弊端:

(1)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仅对煤矿的设备总量、型号、维修、设备价值等方面进行宏观的管理,而针对设备维护成本、折旧、运行动态等诸多方面涉及较少。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方面不利已煤矿设备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对设备真实价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偏激。

(2)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信息的调用以及信息的更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同款设备的市场报价、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的维护信息等内容均存在一定的信息漏洞。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容易造成煤矿设备资产的流失。同时,由于信息的滞后性而对煤矿生产、设备维护以及设备更新等决策内容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在传统的管理体系中管理成本较高,此部分的管理成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一方面作为直接成本的信息数据库构建成本、人工成本、信息传达成本等均较高。在传统的管理方案中设备的使用以及设备的维护等工作内容需要通过逐层上报,相应的物资拨发也需要相应的人员进行物流操作。这样的操作方式在增加了大量人工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时间成本、折旧成本等隐性成本。造成此种成本浪费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体系无法形成有效的、高效的管理模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设备管理体系以及无法满足煤矿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进而提出可行的管理方案。

2.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为将设备运行等各方面的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体系框架内,并基于保障生成效率的成本优化对策对整体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此种方式对煤矿设备的管理一方面保障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能够为降低煤矿的综合运营成本提供可靠方案,并为企业的成本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具体的构建如下:

2.1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方案

在将与设备管理的相关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范围之后,管理成本按照不同的成本来源可以分为横向成本与纵向成本两个方面。所谓的横向成本主要是指设备所产生的直接成本,如设备的购买、更新、运行消耗等。而纵向成本则主要是指由于设备的使用而造成的附加成本,如配套物流的建设、管理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成本等。具体在基于管理成本的管理方案方面可以分为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一方面在横向成本方面需要构建企业设备管理数据库,对不同层次的设备的详细信息给与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包括了设备的提供厂家、价格、型号、状态等信息。其中各个方面的数据化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实时的更新,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的掌握设备的信息,为煤矿对设备的选择、更新、耗材的提供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另一方面在纵向成本方面需要通过配套的体系建设来保障成本的最小化。其中主要包括了人员培训以及梯度的建设、物流基地的选择、供货商的选择与谈判、设备的统筹分配与维护等诸多方面。通过建立一整套联合管理的平台为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做贡献。

2.2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体系构建

在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四个步骤来进行:

首先,构建基于成本的综合管理平台。利用电子化信息技术将涉及煤矿设备使用成本的所有信息进行综合考量,并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在平台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设备成本的筛选,在做到成本全面统计的基础上,合理的进行整合已达到降低工作量的目的。

其次,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管理部门的整合与分化构建一个基于管理成本的优质团队,对煤矿的全部设备成本进行统筹管理。此部门可以直接对煤矿的管理层负责,并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在组织部门形成之后,需要根据现代的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其管理有依可据。

再次,将下属管理分支机构进行整合,将下设的设备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如设备保障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设备耗材物流部门等。将其整合到新建立的成本管理体系内,使得基于管理成本的管理体系得以落实。

最后,以设备管理部门为核心构建联合管理核心,将与其工作相关的各个部门间的信息联通进行优化。如设备管理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信息建设部门、预决算部门等。只有在合理的信息沟通过程中才能够发挥设备管理部门的最大作用。

3.煤矿设备管理体系优化

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将与设备运行相关的一切成本纳入管理成本的体系中进行综合管理。此种管理方式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具体的优化建议有如下三点。

第一,根据煤矿自身的实际工作量建立合适的管理团队,由于管理成本的范畴较大,对相应的知识体系要求较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进行分化统计的方式来进行,在统一的管理框架体系内进行工作的细分。

第二,由于将设备的一切成本纳入到管理成本的范畴内。因此,其与煤矿的运行与生产联系紧密。并需要对煤矿整体的经营战略服务。因此,针对管理成本的综合预算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在实际的操作与运行过程中需要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制度。

第三,设备管理作为煤矿运行的核心管理机构,其与各个部门间的联系相对重要。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煤矿可以根据实(下转第95页)(上接第61页)际的企业管理模式确定设备管理部门的地位,或为决策层提供上通下达的核心地位;或成为基于设备管理为核心的运行中枢。

4.总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矿的设备不断的跟新。合理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煤矿的运行效率并降低其生产成本。现阶段的煤矿设备管理还停留在账面管理的层次,此种管理方式不利于煤矿的发展,并容易造成煤矿的资产流失等问题。本文将设备成本纳入管理成本进而构建基于管理成本的煤矿设备管理体系。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煤矿设备管理提供可行方案。 [科]

【参考文献】

[1]李仁勇,王端伟,武立新.高压液态软起动装置在煤矿设备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

[2]陈铎,王刚.基于矿山物联网的设备动态管理系统[J].工矿自动化,2013(5).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9)

该系统以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为基础,运用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WebGIS)、数据库技术等构建,集矿井远程实时监测监控、分析计算、督办调度和办公管理于一体,实现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多级监控。

监督与自查并用

万维易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政府端的“煤矿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和企业端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两大系统组成。

“煤矿安全生产远程监控系统”由各级煤矿管理部门使用。通过这一系统,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中各种实时传输上来的信息数据监控全局,了解各个煤矿的安全生产情况,有效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实时监管,还可以建立起从上到下、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部的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再结合实时的信息数据传输系统,从而架构起实时的安全预警平台,把安全事故扼杀于摇篮中,防范于未然;此外,通过这套系统,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还可以提高监管力度,明确安全责任,开展明察、暗访等方式的安全检查,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煤矿企业直接使用,主要用于企业自身安全生产管理,配合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监管。同时还可以把企业的生产调度管理、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煤炭运销管理、财务管理、专项资金与项目管理、设备与固定资产管理、以及电子商务、档案、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等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系统平台上来管理,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电子化的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预防与救护结合

整个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主要由“煤矿基本信息管理、矿井安全监测、安全监察督办、综合业务管理、抢险救护管理、矿图管理”等几大子系统构成。

煤矿基本信息管理

煤矿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中包括辖区内各个煤矿企业的基本信息,以及各个矿井的基本信息,这些信息统一由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来触发。

辖区地图以显示区内全部下属煤炭企业,通过点击目标属性查询的方式即可调阅各企业及其下属矿井的基本信息,并可对矿产资源进行统计,将产能、存储量和枯竭期以饼图的形式集中显示。

同时,在辖区行政区划图上,每个矿井的安全状况都能实时显示,正常情况下矿井符号不亮,而出现瓦斯报警与其它隐患的报警的矿井则会自动以其它颜色显示,并在有报警发生后发出声音提示或将该页面直接切换到矿井所在页面,供管理部门对该矿井所在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统计和查询。

矿井安全实时监测

矿井安全实时监测子系统主要包括“矿井安全实时监测、通风瓦斯系统、采掘跟踪、隐患监查”等功能模块。在矿井中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瓦斯、主扇开停、副扇开停等数据指标,会随时在PC上全屏滚动显示。

・通风瓦斯系统可对辖区内所有矿井的瓦斯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报表的形式显示每个瓦斯探头的工作状态,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通过对于异常数据的分析,结合煤层情况及历史和近期的瓦斯状况,圈定重点监控区域,将设定的重点区域的瓦斯监测状况动态实时显示。同时监测矿井中各个风机的工作状态,保证瓦斯气体的正常疏散。

・采掘跟踪根据上报的采掘进尺数据,生成最新的采掘现状图,将采掘现状的剖面图与煤层分布图叠加显示对比分析,判断是否有越层越界的情况或趋势。随之在这两个图种对比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防越层作业规划,对于发生越层的位置或有越层趋势的位置进行标注,生成专题图,并对所在企业发出越层越界警告。

・ 隐患监察在巷道分布图上根据设备分布和采掘进展设定常规隐患巡查路线、巡查手段方法,客户端可在线将发现的隐患情况标注上报。管理层系统通过挂接现场图片或三维模拟效果图,对全局隐患、企业隐患、矿井隐患分别进行显示,并根据隐患类型或矿井、企业名称分别查询,形成隐患专题图。同时,根据隐患的类型、严重性、分布区域可进行隐患统计,其结果以饼图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便于根据隐患巡查的结果,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抢险救护管理

抢险救护管理负责管理日常抢险救护演习,同时管理险情应急预案,包括紧急避难图的制作和调用,不同事故点的紧急避难图的调用和制作。一旦险情发生,通过子系统内置的地址结构分析功能,可立刻根据地质构造图,确定事故发生地的地质构造,同时依照救援队伍和设备的分布地图,根据事故类型和地点迅速调配队伍、设备和最佳线路。

此外,安全监察督办子系统通过无纸化办公,将督办通知单及时下发到执行单位,并安排专人下井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负责事故的统计和分析,避免累死事件的再次发生。综合业务管理子系统负责职工资料的管理、作业制度管理、工作票管理和设备的管理。

先进性与易用性统一

综合来看,万维易化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 先进的可扩充性,可跨平台对接任意系统,节省资源。系统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利用现代的编程技术,可做到跨越任意平台,对接任意系统,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客户节约资源和成本。

第二, 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操作简单方便。系统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风格,按照客户的日常业务处理设计操作界面,使操作简化易于掌握,可帮助煤矿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煤矿信息化部门篇(10)

一、煤矿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近年来,国有大多数煤矿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生产成本上升,生产费用紧张。这在客观上使需用计划不可能按原有的方式正确申报,这意味着将使采购期缩短。从另一个角度看,传统的计划在形式和内容上过细、过具体以及编制方法上的问题而导致计划工作本身就缺乏应变能力,很难根据变化的客观情况及时调整;加之计划申报环节多、编制及调整的程序多,极易导致所传递的信息失真、扭曲,产生了计划没有变化快。计划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物资工作的被动,这种被动突出地表现在两点:①计划与采购、采购与供应脱节;②物资部门不能对所供物资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而不得不把管理重心放在目标控制上。

针对上述问题,在建立煤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一方面,不刻意追求恢复原来的管理模式,简单地实现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模拟手工业务处理流程;另一方面,依据需求拉动的物资采供管理模式的要求,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就煤矿企业内部物流而言,从可能取得的效益看,它可以实现:①增强响应客户能力,交货期缩短;②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进而消除“需求放大”及“需求短缺”效应;③库存周转天数减少,库存量减少;④建立共享信息平台,有效减少信息交换不充分带来的重复与浪费;⑤加强各部门的业务沟通和信息交流,责权明确,增强了实现煤矿企业内部物流的无缝作业以及实现从物流管理目标控制转向物流管理过程控制的可能性;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并为绩效评定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概念;使企业内部运作机制趋向灵敏,加快决策过程,有效调和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并促进由职能导向型向流程导向型的转变。

二、现状

从国内煤矿行业来看,很多煤炭企业处于管理落后,特别是计算机管理和网络管理缺乏的状况,这就给煤炭企业提高竞争力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的形势下,煤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的管理层次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煤矿的物资管理和定额核算是一件比较耗费人力,统计和管理困难的工作。目前一些煤矿企业仍采用手工的管理,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对于实现实时的市场定额核算,提高企业效益,存在巨大的困难。因而对此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开发出真正符合煤矿实际、满足煤矿要求的物资管理软件,对于提高煤矿的管理水平,实现煤矿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煤矿物资管理信息化对策

国有煤矿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正确的物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结构。即作业活动、管理控制、决策分析以及制定战备计划系统结合实际。

2. 努力体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控制和对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我们要建立一个计算机用户查询窗口,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便于使用单位合理安排费用,编制需求计划。通过减少物资部门与使用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减少需求计划的不确定性;同时还要看到既使实现了需求信息快速、同步传递,缩短了订单处理时间,但供货周期并没有缩短。实际上,减少库存的根本途径是缩短供货周期,即取决于对市场货源的获取能力、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确定合理的采购方式。

3. 在作业流程中,变书面文件驱动为信息驱动,促进业务流程的改变。现仅以采购与应付业务流程为例。采购部门把采购合同书的等内容输入到系统后,待供应商把货物送抵仓库时,仓储部门把原有的合同内容调出来,在原有的订单基础上做一个收货确认,采购部门据此开入库单,办理入库业务,并通知供应商开发票,随后连同入库单、发票送财务,财务同样基于原有信息记录核实后进行相应的应付账款核算,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的工作量。同样,在计划管理系统中,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也是同时传递到供应站、采购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通过信息驱动方式推动业务活动开展,在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部门间协作得到加强率。

4. 库存管理处于供应物流的核心地位,也是供应物流的转折点。鉴于当前国企煤矿物资管理的现状,统管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模型,必然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需要对业务的基本数据进行去伪存真、不断修订。并对物资进行分类和重要性分析。为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取一定时期内物资的实际消耗额,而不是该物资的平均库存占用额。确定库存管理模型。

5. 建立物资消耗定额管理系统。在现行体制下要对煤矿物资工作进行准确的定量管理,就要科学地核定重要物资的消耗定额。物资的现场管理是消耗定额管理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直接责任人是二级单位使用车间的物资管理人员。为避免人为地将这些基础数据失真的现象发生,需要:①建立大宗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台帐,并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而进行消耗情况分析,得到这些物资的消耗规模、特点和变化趋势;②加强对物资的消耗方向监控。煤矿生产主体设备的备件消耗管理要向实现建立单台设备备件消耗明细台帐过渡。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已融入煤矿生产的各个领域,先进的煤炭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过程自动化、安全监控数字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集约化”的综合信息化体系,彰显了煤炭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技发展方向,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鲍叔牙与管仲典故 下一篇: 财务负责人履职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