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新技术论文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8 15:25:02

护理新技术论文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1)

【关键词】 手术室 新护士 培训

手术室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无菌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科,如何让新护士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培养手术室专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初步达到新世纪能力型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这需要手术室管理者通过一系列规范化培训,帮助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素质、手术配合、抢救技能娴熟的手术室生力军。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手术室工作3年以下的护士,统称为手术室新护士10人,均为女性,其中中专1,大专7人,本科2人,年龄19~24岁,平均21.8岁。以各专科有代表性的常规手术为主,培训法律法规、职责制度、基础护士操作、手术适应证、解剖、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术中巡回、洗手护士术中配合的要点等。

1.2 方法

1.2.1法律法规教育 对新进手术室护士宣传并实施法律法规的教育,医院手术室作为外科病人治疗的场所,危险性高,易引发医疗纠纷,应注重手术室护理中的法制问题。宣传并实施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责任倒置、医德医风的建议等文件,加强医德规范教育,全面提高新护士的整体素质。

1.2.2 理论培训 培训以手术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为主,培训方面引入IS09000标准体系,建立动态连续的培训系统,目的是使新进护士了解手术室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及手术室的应急预案,操作常规等理论体系,设备、器械名称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1.2.3 操作培训 带教老师指导新护士具体的操作。包括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器械传递及特殊器械处理等。着重培训无菌技术、急救抢救技术。并考核护士对手术消毒、铺巾、缝针、术中无菌技术、术中器械传递方法等基本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方法,示范手术配合技术操作,抢救性手术配合要点,熟悉病情的观察,培养应急和抢救的能力。

1.3培训考核 包括主观考核指标和客观指标相结合。客观评价以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的分数为量化指标。理论考核包括巡回护士、洗手护士的职责、手术步骤的配合、安置及注意事项、抢救手术的工作流程、一般器械及特殊器械的清洗消毒方法、手术室易出差错事故的原因及对策;技术考核包括无菌技术、安置,穿针比赛、敷料包器械包的包装及消毒有效期,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术,常规仪器的使用。主观评价指标:护理管理人员、同事、自我评价结合,工作能力及态度、职业道德、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考评一次。。客观评价:评分1~5分,计算总的得分,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将近3年考核结果与3年前同期人员资料对比。

2 结果

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9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秀4名,优良率75%,2007~2009年间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3 讨论

手术室的工作由于专业性强、难度高,技术要求规范,对新进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进护士如何熟练各种操作技能,培训老师对新进护士进行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本资料通过我院理论培训、规范化的专业技术培训,巩固了手术室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手术室10名新护士均完成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达标,技术操作考核达标,手术配合程序达标。整套综合规范化培训考核优秀7名,良好1名,优良率100%,3年前同期相同数量新护士考核结果优良率明显高于3年前同期,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考核-培训-再考核-再培训,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新护士对操作技能的领悟更深刻、更明确。新护理人员经一系列规范培训,理论和基本技能、思想道德、整体护理水平均得到较大的提高,将有利于新护士的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是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在加强规范化培训的同时,引导新进护士发挥工作自主性、创造性,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逐渐完善的新进手术护士培训考核制度,以培养技术熟练,职业道德优秀的专业护理人员。

参考文献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2)

科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科发展只有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其学术水平才能相应得到提高。护理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其学术水平的提高,理论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学术性或学术价值。当前,护士偏重于研究各种具体的护理技术及其操作规程。这些研究当然重要,但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从目前护理学所处的科学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对其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把护理的理论现状同社会对护理学的要求及护理学所要实现的目的联系起来,在护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新观点,或把已有的理论系统化、完善化。总之,对理论上的创新我们必须从当代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认识。

理论上的创新需要理论思维方法参与,掌握理论思维方法,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成功的关键。所谓护理理论思维是护理工作者运用理论和智力对护理学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理性结论的过程。理论的基础是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护理学概念的变化影响着护理工作者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学模式的发展,护理学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由于科学的日益综合化,护理工作者在理论思维方法中应用的理论还应当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学,可以开辟护理工作者认识的新思路,建立新学说,获得护理学理论上的新发现。比如心理学理论对于认识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机理,护士掌握心身护理也是必要的;行为科学理论用于研究人类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进行行为疗法研究,对卫生、科普、提高遵护行为,对护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逻辑学运用于护理学,对护理这既成的事实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单位:266300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念,进而构成判断和推理,实现护理学理性认识的思维阶段;伦理学运用于护理学,建立了护理伦理学,也开拓了护理学的视野;哲学理论或方法运用于护理学,能使现代护理学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

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应用性和使用价值。从护理学的发展来看,护理学虽然是研究理论的人少,实践者多,但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熟能生巧者并非很多,其原因可能与护理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局部的、功能制护理学模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静止的、主观的、片面的护理思维,是一种依赖性的思维方式,束缚着护理技术或方法的创新。护理技术、方法和与之有关的理论相结合,正在形成护理学本身的学说与观点,也就是说,护理学是既包括护理理论,同时也包括实践这种理论的各种技术的一门科学。若满足于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护理论文也不会有什么创新。

随着健康概念的提出,整体的、系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代替传统的护理学模式及其思维方法,都要求护理工作者运用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新的护理方法和新技术,或对原有技术、方法加以引进和改善,或把已有的技术、方法引进到护理工作的新领域。还要注意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多方位思考问题;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从机械性的操作中悟出与众不同的技巧、方法;善于怀疑,针对难点,寻找思维的特性。针对当前护理方法中最困难的问题进行思考,把手头的材料进行大胆的建构,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使新技术新方法得以创见,也可把边缘科学的新技术融会到护理工作中,使护理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得以体现。 转贴于

三、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

社会效益上的创新性是强调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护理论文一方面来自护理实践,为社会而写,有较强的社会性;一方面要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验证,有较强的实践性,也就是说,护理论文是体现作者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工具,能够准确、客观、科学而具体地反映出作者的观点、方法和效果,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性主要反映在社会实践的效益上。

护理道德的效益原则植根于经济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它与商品经济和各种经济形式相联系。护理道德效益原则集中体现在病人利益和公益问题上,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是要增进人民的健康和长寿,要有利于社会公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富强。经济效益是指护理社会卫生保健康复活动的耗费和成果的比较。要在护理服务过程中,降低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扩大服务范围和方式,发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合理收入。个体效益包括患者和护理人员两大方面。前者从病人的生命价值和健康价值、护理质量来衡量。后者以护理、保健、康复工作效益,个人的各种收入以及素质的提高为尺度。各种效益都要从整体全面综合考虑,使其协调发展。要避免重视社会效益而忽视个人效益,过分着眼经济利益而忽视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基本职责。

护理论文的社会效益上的创新表现在护理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的扩大实验和观察范围,或大样本统计报告,或降低成本、缩短疗程等方法。因此,进一步完善护理理论体系,为护理专业的创新与发展带来生机,使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科技含金量提高。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3)

1. 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的推动力

从最早的《文件保管技术学》到《档案保管技术学》、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学》、21世纪核心教材《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材体系结构模式成为全国的范本,其特点是使学科建设与档案保护工作实践密切结合,每一项内容都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通过对档案制成材料损坏原因的研究,寻找科学的防与治方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奠定了学科的理论体系,促进了档案保护技术事业的发展。这是对传统学科体系的肯定。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以及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传统的学科体系中某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凸显出来,赵淑梅则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本学科体系存在的缺陷:“对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实质内容揭示不科学”;“现有档案保护技术学对档案寿命的研究内容是不完整的”。“已有理论框架体系存在诸多的缺陷,无法用修修补补的办法来完善”;“实践上许多保护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在信息技术面前,档案保护技术需要进行革新;这个革新是整个体系的,而非在传统技术体系中的局部调整和修补。

总而言之,当代的信息化环境、遗产保护的环境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果墨守成规,不进行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体系的变革,那么实践中的新问题将无法解决。只有变革学科体系,提升学科的包容性,增加学科的活力,才能更好地为当代的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实践服务。

2. 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

关于档案文献遗―保护学科体系构建的原则,近十年来的讨论并不多见。构建本学科体系时,必须遵守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形式逻辑原则。看来,无论怎样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保护原则,都必须将科学性原则放在首位。

档案保护技术学作为一门科学,构建其体系结构就是在研讨其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分支科学进行研究,也就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对其分支科学施以科学的分类,使之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为此,在构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2.1科学性原则

档案保护技术学是科学,它具有科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因此,构建其学科体系结构时应反对保守、僵化的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遵循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客观发展规律,完善其结构,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2.2客观性原则

档案制成材料具有相对的客观规律,在不断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档案保护的方法也发生了客观性的改变。这也就决定了档案保护可以成为具有客观性的一门专业学科。这就要求,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中各分支学科的分类及排序要体现出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内容的内在联系,反映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关系。

2.3发展性原则

如果从学科结构整体去考察,中国档案学尚未处于巅峰'状态。作为档案学的衍生学科,档案文献保护亦是如此。因此,构建其学科体系结构时不仅要结合档案保护技术学科体系的现状,寻找档案保护技术学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探讨学科未来发展的态势。信息化环境、遗产保护环境便是当展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提出的新要求,也体现了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发展性原则。

2.4逻辑原则

构建档案保护技术学体系结构必须遵守形式逻辑的划分规则,同一级类别必须按同一标准划分,同一级类别之间不能交叉,应当界限分明,互相排斥。同时,在基本术语方面,也需要规范,并加以科学的界定。

3. 学科体系构建的方法

构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学科体系需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构建。

3.1广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

广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据其研究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理论档案文献保护学和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两个方面。前者是对档案文献及其保护工作进行抽象分析和系统研究,如档案文献保护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历史发展以及档案文献制成材料耐久性等,它是学科的理论基石,旨在解决档索文献保护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对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应用档案文献保护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根据理论档案文献保护学所研究的一般理论与结论,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具体解决档案文献保护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具体指导档案文献保护实践。

3.2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

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依赖于对过去、现在的档案制成材料的研究以及未来能够应用于档案书写的新材料的预测性研究。狭义的档案文献保护学科体系结构内容包括:甲骨档案文献保护、金石档案文献保护、简牍档案文献保护、缣帛档案文献保护、羊皮档案文献保护、植物叶档案文献保护、泥版档案文献保护、纸质档案文献保护、塑料质档案文献保护、胶质档案文献保护、电子档案文献保护。

显然,上述分支学科中,有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出现得早,现存数量稀少,也缺乏研究。如果单独列为一门学科,难免产生泛化的倾向。事实上,即使是在遗产教育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将学科细分到如此程度。必须意识到,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学科体系构建与课程设置并非同一件事。因此,将上述内容进行合并是非常必要的。参考文献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312-01

随着市场的繁荣,医学高科技的发展,护理学科己成为当今一门独特科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科学知识。护理科技论文是促进护理学科、护理科研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用与总结和收集临床的实践经验,而且给护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提出了息息相关的问题。护理科技论文的选题,本身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它是护理科研工作的起点,也是护理科研程序中重要的环节,题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和最后成果的质量。因此护理科技论文的选题在护理科研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审时度势,认真权衡,反复推论,结合临床。

1 题目类型 根据科研工作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评价性的文章,它是对护理科研中的护理技术和方法进行客观的比较,得出评价的结论。临床上,护理科研工作看起来都是平凡最平凡的工作,创造性不突出,但它能解决医疗护理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对提高病人的防治水平和优质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评价药物的疗效,护理技术方法的改进效果等属于评价性的文章,就要选出评价性的题目。另一类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文章,它需要更多的探索未知的创造性的护理技术及方法,它的解决推动学科领域的发展或开辟新的领域。如医院研制出新的药物,新的护理技术,探索出新的治疗护理方法等,属于护理学科发展中的文章,就要用发展中的题目。根据临床资料的不同,又将题目分为4种类型:

1.1 调查研究性质的论文选题 以调查方法取得资料的论文,多以医学基础各种生理数据或流行病学调查而获得。根据调查时事件是否发生又可分为前瞻性调查和回顾性调查。前瞻性调查是在事件发生前就做好计划和预算,预计可能地发生的某些因素,而且对事件有影响,经调查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孕妇被动吸烟对胎儿的危害”(中华护理杂志1993年第7期),属前瞻性调查的题目,从因求果,证明特定因素的致病和治疗的作用。回顾性调查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的,它由果推因,根据己有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找出规律。如病人死因分析,病因学调查都属于这一类。如“中华护理杂志”1993年第3期所写的“28例新生儿低温原因分析及护理”,属于回顾性调查的题目。

1.2 实验观察性质的论文选题 它是用实验的方法搜集资料,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观察手段,选题时要考虑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资料和条件。如某些新药疗效和毒性作用观察,各种新的治疗、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章。如“24439例次聚烯酮吡-碘术前3分钟洗手法的评价分析”(实用护理杂志第8期)属于实验观察性质的题目。

1.3 经验体会性质的论文选题 它是将过去的资料和自己的实验观察与调查加以结合进行选题而写,如对某项新技术、新方法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的成效与经验总结,各种疾病的护理经验体会等。在实际论文选题目中,以上三种类型的题目往往很难截然分开的。

1.4 文献综述、论著性质的选题 它是属于整理资料性质的论文,不用第一性资料,专门从整理、分析与综合别人的资料(即第二性资料)的研究工作。它是情报研究工作的主要形式。

2 选题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 护理科技论文选题方向要正确,以事实为依据,与已有科学理论、科学规律和定律相一致。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象人的生命一样,既要接受已有理论指导,又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已有的理论修正、补充或发展。

2.2 新颖性 新颖性就是创新性,文章的选题目就是要有创新意识,避免重复。凡是做的操作和护理方法具有独创性、部分独创性或前人的方法有所改进的选题应加以考虑,重复前人所写的题目则不可取。选题时以护理学科知识的新见解、新发现、对护理方法的改进与突破,对现有理论的修正与完善,使护理科研工作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标准。

2.3 需要性 根据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长寿的需要,市场繁荣和护理学科的需要,迎接新科技的挑战,必需通过论文的拟写和刊登,将自己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总结出来,保证护理质量,给病人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选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影响最大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与护理研究、优生、优育、优教,社区保健与康复护理,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地位、素质与修养等方面的研究,从这些最有价值的资料中选题目。

2.4 可行性 题目的选择应以文章的内容,实施的主观、客观情况或经努力达到标准的情况选定题目。如观察对象的来源、数量、技术力量等,应如实反映,操作既简单又方便易懂,便于推广和应用,否则再有价值的题目,也只能是徒劳。

3 选题范围 护理工作涉及面广、内容极多而且具体,所以题材与选题范围比较广阔,可从基础护理理论、护理技术的研究、护理用具、器械的研制、实施方法,危重病人监护功能重健与康复护理、公共卫生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体制研究,各种规章制度的研究和评价,结合新技术业务开展,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随着护理学科发展与进步,临床上有很多问题会出现,需研究和解决,并且需推广和应用。

4 选题方法

4.1 从自己实际工作去选题 题目产生主要基于实践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护士工作都在临床第一线,每当病人入院时,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就是护士,我们最清楚病人哪些护理理论需要加强,哪些护理技术需要改进,哪些护理器械、用具需要革新……写文章也是为了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选题也是从这些资料中选出来的,主要将自己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用现有理论加以充分思考,那么选出的题目一定引人注目,所以选题就在我们身边,题目产生主要于实践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4.2 在阅读文献中选题 阅读文献不但是搜集资料必需的,而且是护理论文选题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时注意参考和寻找前人如何进行选题。新技术和新业务,因前人没有做过,必需阅读文献目录中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对自己选题有启发或借鉴,或借用他人的方法,改变其中部分因素结合自己的题材与资料进行选题。

4.3 在教学活动中选题 在教学活动中,由于理论系统的驱使,往往使自己的思路扩大。作为临床第一线工作的护士,依靠临床的带教,当带教时,或受到学生质疑时,自然想起自己应选的文章题目。所以通过临床的带教与学生接触不仅是检验理论系统性的好机会,也是启发我们思路获得论文选题的特定途径,也是一种最好的选题方法。

4.4 在开辟新领域中扩大选题 选题不应拘于自己的专业,应当把眼界扩大些,思路开阔些。在医学各学科之间产生了许许多多边缘科学和综合性学科,在各学科交叉点就是经验和思路集中的地方,常常产生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而这些综合性的问题往往形成一张最有价值的课题网,凡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都将其汇集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佳的选题方法。

5 选题注意事项

5.1 选题应具体不可过大 一般一项研究只要求把研究的问题总结出来,便于推广和应用,不要过于笼统或涉及面太广,以免影响文章的质量。

5.2 选题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 根据个人专长选择不同类型的题目,如果你动手能力强,条件设备齐全,可从实验的资料中选出题目,如果你善于理论思维,又有比较丰富的资料,可选择理论性的题目,如果你知识渊博,又有较好的协作创造,可选择跨学科研究的题目。

总之,在护理工作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科学素质,博览群书扩大知识储备,了解国内外情报信息与科技动态,丰富想象力,树立高尚的科学品格,科学思维方法,掌握选题的战略与艺术,很容易从医学信息浩瀚海洋里选出引人注目的文题,写出具有价值的护理科技论文。

参考文献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5)

为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利用每年年底疗养淡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派护士进修培训,1~2年内全院军人护士达到全部外出进修学习一遍。并拟将优秀的非现役文职护士和合同护士作为奖励机制派出进修学习,提高了我院护士的整体素质。

2新毕业分配、新调入来院护士轮转制度

新毕业分配、新调入护士实行全院各科室轮转一年制度,以使她们尽快熟悉疗养工作环境、内容、性质、各班次工作程序,全面熟练掌握疗养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3非现役文职护士、合同护士岗前培训制度

聘用非现役文职护士、合同护士实行严格考核、择优录取、岗前集中统一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其军事素质、作风纪律、组织观念、团结协作、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文化与优质服务、常用技术操作、各班次工作程序,奠定她们良好的军事素质、思想素质、技术素质。

4 全院护理大课制度

护理部针对“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卫勤准备要求,年初制定全年度业务大课计划,每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上业务大课2次,到课率85%以上,并要求做好笔记。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活动,如针对特殊病例组织全院教学查房,一是督促护理人员带着问题看书学习,二是科室护士人人参与、互相讨论,这种学习方法印象深刻,效果好。使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前沿知识和新业务、新技术,拓宽了知识面。

5 科室业务学习制度

各科室年初制定科室业务学习计划,每月2次以上,固定在每周二下午,由护士长组织,每名护士轮流讲课,督促护士查阅资料、认真备课,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讲出来、给别人讲明白,提高了护士语言表达、综合判断能力,锻炼护士个个都是小教员,在开展科室体疗娱乐、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活动方面益处颇大。

6 大力营造学术氛围

外请科研专家讲课,培养护理人员科研意识。加大科研奖励力度,提高科研论文、项目在晋职、晋级中的分值,全额报销论文版面费,鼓励护理人员多写论文,多开展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科室每年要申报一项护理科研课题,无课题的科室和未按职称完成目标的个人年底实施扣罚。

7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活动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6)

1.1 教育形式单一和内容陈旧

1.2 学习流于形式

1.3 高级护理人员短缺和护理人力相对缺编

1.4 缺乏组织管理评价体系的保证

2护理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工作模式从单一疾病护理逐渐转向多元化的健康服务及临床疾病谱的变化,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护理专业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及临床经验式的传教培养的护理人员已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时代的发展和护理人员自身的发展期待在职护士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拓宽、更新和提高,促使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渐为护理界重视。

3 护理继续教育渠道

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随着护理学的发展,解决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是医院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多种形式高质量的教育模式尤显必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向及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编制科目指南,以加强NCE 内容的教学辅导,保持护士个人工作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业务水平提高,比如加强护理人员计算机、外语、法律法规、管理及新技术、新业务等知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我国护理人员接受教育层次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与承担职责各有所异,护理继续教育的实施需考虑对不同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的人才采取分层次分阶段培训,注意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针对中年护理人员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在医院是骨干力量,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且面临知识老化,适宜参加短期培训、专科进修等继续教育;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临床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现象较显著,适宜参加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会、病案讨论、电化教育等;借助计算机网络,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视频通信技术、卫星电视广播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共享教学资源,为年轻在职护士提供一个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平台,且可解决工学矛盾,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时、方便地完成继续教育的规定,也是开展护理继续教育的可取方式。

4护理继续教育的内容

护理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的核心,要求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为病人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护理继续教育不仅涉及护理知识、技能,也涉及医疗技术、治疗手段、护理道德素质等方面,继续教育应广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家庭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医学及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行为学、护理美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礼仪、法律学等多学科知识,以优化护士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修养与职业素质,塑造良好职业形象,理解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背景的病人需要,按照病人的不同特点提供高强化基础护理与人文关怀同步、传承与创新同步的护理服务,同时降低护患纠纷及医院暴力事件、血源性疾病感染、各种职业性物理、化学伤害和心理健康问题等护士自身职业暴露的危险性。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7)

0、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企业竞争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近年来,企业持续创新成为国内外学者重要研究领域,但是,有关企业持续创新的研究大多属于相对静态的研究,而从动态角度对持续创新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对持续创新的过程研究,也就使企业难以准确掌握持续创新实施的过程。既有的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理论关注于技术、市场的推动与需求作用,或者在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下技术创新的发生,关注的是从研发到制造以及商业化的过程;而持续技术创新过程却不是单次技术创新的简单叠加,是企业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相结合的非连续的复杂的创新过程。不仅如此,从分析单元看传统技术创新过程理论研究的是单次的创新过程的规律,而持续创新分析单元是在一个时期内的企业多次创新的过程;另外,传统的技术创新过程理论无法同答同一企业不同创新过程之间是如何联系的、为什么有的企业可以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创新、是什么在支撑企业持续创新进行等问题。正如Soosay(2003)指出持续创新是企业不断在组织中运用新的观点和方法的过程,持续创新需要一套系统的、程序性的、渐进性的或突破性的能贯穿企业的所有员工和企业的所有层面的组织的方法。显然,如果仅仅在传统的创新过程理论下对持续创新的规律进行研究是不适合的,需要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技术惯域视角将企业的技术持续创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瑞继保”)1995-2006年间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创新为案例,探索企业持续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给出企业如何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议。

1、相关研究基础

1.1关于持续创新过程的研究

既有的持续创新过程研究,可以从一些学者对持续创新的定义和障碍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反映出来。例如,Rodriguez(2003)认为持续创新是一个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服务并改进企业流程的新创新系。Boer(2006)指出持续创新从过程上看,成功的将开发(Exploitation)和开创(Exploration)结合,在运营中,是将渐进性改进和学习与突破性创新的有效、持续的相互作用与结合;周珊珊等(2007)也指出,持续创新并不是一个自动在企业产生的过程,而是需要员工的持续参与和不断的、主动的管理,并且能够一直积极保持创新动力的创新过程。持续创新能力是一种企业发展的潜在的持续动力。学者的研究说明了持续创新过程和单次创新过程的不同,但是并没有对持续创新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深入研究下去。不仅如此,一些学者也聚焦于影响企业持续创新的障碍因素:如Hanna&Freeman(1984)在研究组织结构性惯性(StructuralInertia)时就指出了结构性惯性对创新的影响,孟庆伟等(2005)也指出,企业不能根据市场变化采取正确的措施,但最通常的原因却是来自于企业的行为惯性;又有一些学者从“成功陷阱”分析了企业不能持续创新的原因,认为创新之后是惰性的企业发展模式即被在自增强理论的作用下,企业由于“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导致了一种“锁定”(Lock-in)效应,由于局部正反馈作用,最终使成功企业走向低谷甚至是破产的一个发展怪圈;林昭文等(2004)对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障碍、持续技术创新的因素、持续技术创新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后,提出渐进式的系统创新,是企业持续技术进步持续技术创新的途径。这些研究主要从静态角度对持续创新进行探讨,虽然,在研究中也涉及到持续创新过程中的“企业惯性”和“路径依赖”等问题,但是,这些研究是建立在传统的单个技术创新过程理论上,难以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全景图,难免带有局限性。

1.2基于技术惯域视角对创新的研究

1.2.1

企业技术惯域演进的动态过程

自原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Po―Lung Yu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惯域理论(Habitual Domains Theory,译为习惯域理论,或习惯领域理论,或惯域理论)以来,学者已从对个人惯域的研究扩展到企业惯域理论研究。技术惯域(Teehnology Habitual Do―mains,THD)是企业惯域的一类,其主要特征、作用和构成概述如下:①技术惯域有稳定性和变动性,其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没有重大事件刺激和全新信息进入,其技术惯域是不变的;其变动性指企业随着环境的变化在吸收了新的知识、经验和信息也会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使惯域扩展或转变;②技术惯域的作用有双重性,积极作用是表现为有效率、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强,其消极的一面是当变动性不强时会阻碍创新;③技术惯域由潜在领域、实际领域、可发概率、可达领域组成,根据改变技术惯域的解决方案来自不同的领域,技术惯域的变化方式有改良性变化、启发性变化、突破性变化。

技术惯域是在企业的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演进形成的。基于既有研究,可以把技术惯域的演化进程表述为变动期(见图1中的AB、A,B,或AzBz,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压力打破既有的动态平衡,原有模式被打破)、形成期(见图l中的BC、B1c1或B2C2,形成新的信元)、稳变期(新的信元被使用,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见图1中的CA1、c1D1或c2D2);或刚性期(如果THD0过于稳定而不再发生变化而产生刚性,技术惯域无法进行新的扩展,见图l中的A1D)。在稳变期,企业形成了技术惯域,当稳定性和变动性适度时,企业既有效率,又不影响技术惯域变化(此阶段也称之为稳变性适度,见图l中THD0、THD1或THD2)。也就是说,技术惯域的演进过程是从原有的稳变期到变动期、形成期以及形成新的技术惯域,进而使技术惯域处于一个新的稳变期的过程(见图1)。

从变化的方式看,技术惯域有可能沿着原来的THD0继续启发式变化或者改良式变化,形成

THD1;也可能在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完全运用外部的解决方案,而进行突破式的转化形成THD2。

1.2.2技术惯域理论对创新的研究

随着惯域理论研究发展,学者不仅应用惯域理论分析行为决策而且还将其扩展到创新研究领域。主要有基于惯域理论对创意与创新关系的研究(Po-Lung Yu等)、赖宗智(2002)认为企业不仅要分析、了解自身现有能力集,更需要将现有能力集转化而创造企业发展新的机会;吴松龄基于能力转化观点,提出了创新能力来自惯域扩充的创新过程循环模式。基于惯域对于组织创新的研究表明,组织创新过程是组织采用内部或外部的创意,使惯域发生变化,并取得公共效果或绩效,经历一段时间后形成新的惯域,再开始新一次创新的过程;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不依赖他人的技术惯域、可持续的创新。自主创新的非依赖性并不排斥对外部知识的吸收与利用,它强调的是创新的后续过程也主要是主动的依靠自身的力量推进的,这样,企业拥有丰富的、动态的技术惯域将有利于后续创新。

综上所述,技术惯域理论研究已经涉及到创新领域,并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基础,不足之处,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机会,本文将在技术惯域视角下展开对持续创新过程研究。2研究方法和设计

Eisenhardt(1989)指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当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知之甚少或试图从一个全新角度切人时,案例研究将非常有用。因此,作为探索性研究,本文选择了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的研究方法,并以南瑞继保1995-2006年间的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

南瑞继保成立于1995年,专业从事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工程服务。该公司以自主创立的“工频变化量原理继电保护”等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和发明专利为核心,从1995到2008年间,不断技术创新,形成了由一系列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构成的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体系。南瑞继保核心产品占有率高居行业首位,超高压继电保护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特别是2008年南瑞继保研制成基于UAPC平台的新一代PCS-9550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在技术和性能上全面超越了国外厂商的系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同年,销售额超过31亿元,人均有效产值250万元,处于全球同行业最高水平。

选择该公司1995-2006年间的持续技术创新为案例进行研究,因为该公司在此期间不仅有在原始性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案例,还有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而带来的技术突破填补国家空白的案例,在一个公司的技术创新的案例中,集中多种创新形式适合观察分析技术惯域的不同变化方式,可以增加本文的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3、案例分析与主要发现

本文对南瑞继保在1995-2006年的继电保护技术创新情况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内容是:该公司从集成电路线路保护技术到微机线路保护技术的创新;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创新;直流保护技术创新;并通过对案例具体深入的分析,回答前面所提出的问题:技术惯域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技术惯域视角下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如何描述?

3.1案例回顾

1995年,该公司发明了以“工频变化量”为核心的继电保护技术,在这个技术基础上,研制了CKJ/CKF系列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设备。与此同时,该公司决策层敏锐的看到如果将计算机技术与自己拥有的工频变化量距离继电器技术相结合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于是研制开发了基于工频变化量原理的微机继电保护器,并研制了“LFP-900系列成套线路保护装置”。这个系列产品的“动作”时间,比采用其他原理的同类保护技术缩短了1/3以上,具有更快的“动作”速度、更高的安全可靠性,使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6年将产品推向市场后,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随着LFP-901型高压线路成套快速保护装置研制成功,该公司形成了LFP系列成套线路、输电线路等保护装置,1997年该系列产品合同额为1.5亿元,1998年达3亿元。

2000年,该公司又以“52频变化量”继电保护原理为核心,开发了拥有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一系列专有技术构成的、完整的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形成RCS-900到RCS-9000系列产品,这些系列产品包括高压、超高压线路、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发变机组保护等。从创新经济效益方面看,2000-2006年,RCS-900主设备保护累计供货7600多套,累计创造产值12.2亿元以上;同时RCS-900主设备保护的研发,打破了国外保护产品在国内高压大容量主设备保护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国内主设备保护的最主要产品,其市场占有率达40%。

2005年,南瑞继保将产品技术创新从交流继电扩展到直流继电领域,在直流输电关键技术引进国产化项目中,进行二次创新,成功研制了PCS-9500高压直流控制和保护系统,是我国第一个国产化的超高直流输电控制和保护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直流高压继电保护技术的研制成功,使该公司在2006年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

3.2案例分析和讨论

本节将该案例分为3个阶段进行讨论,分析其每个阶段的技术惯域变化的特点和技术创新的关系,探讨技术惯域在企业持续创新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描述技术惯域视角下持续创新的动态过程。

3.2.1技术惯域启发式扩展的渐进性创新

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技术原创于南瑞继保,该公司通过对该技术商业化形成了CKJ/CKF系列集成电路产品,此时,由其原始性创新形成技术惯域THD0;1996年,南瑞继保在工频变化量继电保护技术基础上,同时融合计算机技术(外来信息),通过信元重构形成新的信元(新的信元是带有微机处理的继保技术),并不断将其改善形成LFP系列;与之相应的技术惯域发生了启发式扩展(见图2的A1B1c1),形成了新的技术惯域即THD1。在1996-1999年,THD1处于稳变期(见图2的C1A2);与此同时,这个期间也是技术创新成果收益期,表现为公司的合同额从1996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15亿元,1998年又提高到3亿元。

3.2.2技术惯域改良式扩展的渐进性创新

1999-2000年开始(见图2的A282C2),公司注意到单一的产品难以适应复杂的市场竞争,因此,根据市场情况研发出快速继电保护技术体系即RCS-

900系列产品。这个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20余项,其技术惯域也由稳变态转到变动态,在互动能力、重构能力、感知压力结构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等的共同作用下,THD1发生了改良方式扩展,形成新的技术惯域THD2(见图2的c2A2),公司也从不仅能够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扩展到解决主设备系统保护问题。与之相应的这期间的创新绩效(2000-2005年),仅RCS-900主设备保护产品就累计供货7600多套,累计创造产值12.2亿元以上。

3.2.3技术惯域突破式扩展的技术引进基础上的二次创新

2005-2006年,该公司在吸收国外直流继电保护技术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研制出直流产品PCS系列(见图2的A31B3C3),公司拥有的技术由交流继保技术扩展到直流输电高压及超高压保护技术,与之相应的技术惯域也从THD1扩展到THD3。由于解决直流输电高压及超高压保护技术的方案不是在原有的THD2之内,因此,该公司的技术惯域发生了突破式扩展。

综上所述,1995-2006年,该公司的技术创新主要有:从CKJ/CKF到LFP的渐进性创新,从LFP到RCS的渐进性创新,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研发成功的PCS二次创新。对应的技术惯域变化是:从THD0(用集成电路技术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演进到THD1(融合微机技术形成LFP系列产品解决线路保护问题)、扩展到THD2(用RCS9000解决成套设备的保护)、转化到THD3(解决直流大型设备的继电保护问题)。这期间,公司不仅能够在技术惯域正面效应作用下,高效率的不断改进产品,也由于其良好的变动性能够吸取外部信息不断进行创新,使其技术惯域从THD0到THD3不断丰富,公司解决各种不同的继电保护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可见技术惯域的稳变性在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南瑞持续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与其技术惯域演进的过程相符合的,技术惯域不断扩展与转化过程反映了其持续技术创新的全景图(见图2)。

4、结论与未来研究

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比,持续创新有着不同的过程,了解复杂的持续创新过程是企业克服“成功陷阱”、“路径依赖”实现持续创新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南瑞继保1996-2006年间技术创新案例的跟踪研究,基于技术惯域理论对持续创新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4-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学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显微技术、腔镜技术、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不断发展;新器械、新仪器层出不穷;手术室建设布局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室管理理论、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等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手术室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重视护理教育,加速护理人材的培养。现将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教育管理十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成立科内护理学术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主管负责,研究与制订年度的在职护士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工作。

2 在职人员可根据毕业后年限和技术职称,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考核。具体教育和培训内容有:

2.1 晨会提问

每周一次的晨会提问从不间断(节假日提前或退后),提问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专科手术配合、重大手术配合、医院感染等。

2.2 业务学习

科内二次/月,学习内容:专业思想教育、院内感染知识、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精密仪器使用保养、专科配合等。护理部一次/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是全院共性的护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

2.3 实施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

每月进行一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教学查房,在查房之前的一周先由护士长制订方案,每位护士认真复习,查找有关资料,通过介绍病情、提问、讨论、答疑等方法,并结合整体护理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使护士普遍认为查过房的病例,心中有了底,在术前访视可顺利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非常自如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术中关心、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了整体护理的效果和护士的业务水平。

2.4 参与重危、特殊病例患者的术前讨论,在讨论中除了听介绍病例、手术方案和各级医生的意见外,手术室护士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积极性,完善科室整体护理的内容。

2.5 人力资源相对专业化固定。被相对专业化的手术护士通过连续性的专科手术配合,体会到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如病人的手术,术殊物品的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专科手术配合技术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每个手术室护士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技术娴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手术配合人员。因此,她们能够自发的努力学习进取,使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6 开展新手术、新业务前,请专科手术医生讲解有关的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等,以便熟练的配合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使用前可请医疗设备专家介绍有关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管等知识,可制订出工作流程,便于熟记,人员出现流动时,可于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配合手术的开展。

2.7 有计划、有措施地选择有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进修期满考核评价,并做好传、帮、带、教工作。

2.8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全科人员相继参加了大专、本科自考及大专、本科的函授,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别担任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指导老师,负责带教工作,新老护士搭配共同值班,参加手术巡回、洗手配合和急诊手术抢救、复苏技术工作等,逐渐放手新护士独立工作,独立值班。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9)

一、数据来源

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探索数字信息的完整,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法规体系的学科,其目的是保持数字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对于整个期刊出版业来说,核心期刊具有示范作用。研究核心期刊对于发展科学事业、推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1994-2013年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中文核心期刊,按核心期刊表分类的中文核心期刊涉及到档案事业类的有9种核心期刊,即《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兰台世界》、《山西档案》、《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以及涉及到非档案事业类的其他10种核心期刊,即《档案》、《湖北档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上的有关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借助电子查询,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以主题为检索方式,以“电子档案”、“保护”、“修复”为主要检索词,精确匹配,统计了1994-2013年中国知网的19种核心刊物上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是本文分析的依据。近二十年来,中国知网19种核心期刊共发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学术论文108篇。

二、统计分析

1.研究发展历程分析

1994-2013年20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的逐年统计结果表明,年度论文数有较大的波动,见图1。波动曲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表明了这一阶段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发展历程[1]。

第一阶段:从1994到1996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酝酿和产生,是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除《湖北档案》外,其它核心期刊尚未涉及电子档案保护或者电子档案修复相关研究,包括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在内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也很小,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为数不多。

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2002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经过90年代中的低谷期后,步入了平稳发展阶段。图1表明,自1997年始,相关核心期刊刊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持续增多,在这一阶段,年均3.5篇。这表明,1997年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明显超过90年代中的研究力度,呈现出一种平稳的发展态势。

第三阶段:从2003年初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第二阶段的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发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在2012年形成了一个高峰。图1的曲线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底,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一直持续稳定地增长,在近几年达到了顶峰。统计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年均7.8篇,比前一阶段年均增加论文4.3篇,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几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达到了高潮。

2.核心作者分析

从本文统计的108篇论文的作者组成来看,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大学教师、档案局档案保护工作者、研究所档案科研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力量。几十年以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之所以硕果累累,与他们的辛勤耕耘密不可分。在这个不断壮大的研究队伍中,以辽宁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学术骨干是这个队伍的核心,组成了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核心作者群。统计表明,核心作者人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论文数为2.7篇,最高达6篇。

3.来源期刊分析

由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知:

第一,在20种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总体看来,只有《北京档案》和《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20年中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论文数量基本稳定,没有出现“0”发文现象。这表明,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尚未趋于常态化、理性化,也从侧面反映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队伍的不稳定性。

第二,《兰台世界》、《档案学通讯》、《档案管理》与《档案学研究》4种期刊刊载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论文数量居多,这些期刊学术研究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子档案保护技术较为关注。

第三,从年度论文数量分布来看,《档案与建设》、《兰台世界》、《农机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档案》、《浙江档案》、《中国档案》自1998年以后发表数量逐渐增加,可能与这些期刊对电子档案保护类论文的重视不无关系。

第四,《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水利水电技术》、《思想战线》、《四川档案》、《现代图书情报技术》、《中国市场》8种期刊近二十年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发文量上均稳中有减。分析其原因,由于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探索,传统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已经较为成熟,而数字环境下电子文件的保护研究工作对于保护技术学者来说还是个巨大挑战,处于潜心研究阶段,因此公开数量暂时略有减少[2]。

4.论文内容分析

依据搜索到的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包含内容范围,及现有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科结构,我们把108篇论文分为九大类,按年度进行相关统计。

从研究内容来看,在1994-2013年期间,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不仅涉及到前人的研究、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相关内容,而且还更多关注了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电子文件的安全、长期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电子文件与纸质档案保护的比较、数字化技术保护等问题。但是,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在不同时期所体现出的侧重点有所差别,例如在2009-2013年,虽然论文发文总量有所增多,但是在电子档案长期存储方面,发文数量却减少,这体现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内容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从侧面折射出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学是一门与社会实践相伴互动的学科[3]。

从研究类别来看,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和档案保护技术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是1994-2013年期间关注较多的内容。例如,电子文件保护的综述方面36篇,占到总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近33.3%,档案保护技术发展方面19篇,占1994-2013年期间总发文量的17.6%。

从研究热点看,信息的安全保护措施、电子文件的安全成为近年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热点。之所以成为热点,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使用和保存电子文件,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的重要对象,但鉴于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不足和法律地位尚待明确,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保护必然成为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和电子文件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

三、总结与思考

尽管我国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发展的头二十年内硕果累累,但是仔细分析却也仍然存在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说对国外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理论和技术的吸收不多、与国际电子档案保护界接轨缓慢、重复性研究成果较多、科学研究成果真正应用于实践的较少、专业分工程度不高、电子档案保护理论研究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不够等等。这是不可忽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可以说,这些问题解决的程度直接关系到21世纪今后的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方向和发展的水平。在上述论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几个方向,旨在分享、交流,共同促进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的向前发展。

第一,深化现有研究。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是一个深化、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研究应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化和拓展研究领域。如在电子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上方面不断创新、研制更加有利于延长电子档案寿命的材料,针对材料性质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在电子档案保护技术管理研究方面,更加突出非技术因素的作用。

护理新技术论文篇(10)

专业技术人员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低和熟练程度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医务部、护理部及各临床医技科室要认真抓好日常技能培养,并且于每年6月和12月底分别组织开展全院性技能考核评比,医院对优秀个人和科室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年终优秀评比条件之一。

二、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

根据《四川省继续教育条例》和《四川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等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学校毕业后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必要途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是所有医、技、护理人员职称考试、聘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年度考核等的必备条件。

1、医院定期不定期组织本院专家或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回院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讲座。主要介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新检查、新诊断、新治疗以及疑难危重病案讨论等,原则上每月组织一次。

2、临床医技科室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学术小讲课,新技术、新方法讨论以及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等,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3、根据需要定期不定期邀请外地专家、教授来院讲学。

4、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总结临床经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并撰写论文,但所有对外交流发表的学术论文必须经医务部、护理部审核签字并交科教科登记、盖章后方能交流发表,交流发表后持刊物原件再次到科教科登记。否则不报销发表费用,不评选优秀论文以及计算继续教育学分。

5、所有医、技、护理人员每年必须要有继续医学教育学分25分,且初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5分;中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0分;高级职称每年必须至少要有I类学分15分。

6、无论是全院性或是科室学术讲座、讨论医技小讲课等均应有记录、参加人员签字、教案等备查。

三、严格外出培训进修学习监督管理

1、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应严格审核监督管理外出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论文交流、发表。结合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培训及学术技术交流等,努力培养医疗护理高新技术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2、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短期培训,原则上一年内不得重复参加,外出进修学习原则上三年内不得重复参加,若因病、因事临时不能参加者,未经院领导同意不得随意转让参会资格。

3、凡外出参加学术论文交流、专委会会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学习结束后,由参加者持院领导审批同意书、到财务科填报差旅费审批单,经院领导审批报销差旅费。

凡外出进修学习、短期培训超过一月,脱产、半脱产“专业证书”学习以及读研者学习期间生活费领发、路途车费报销按财政部门及医院有关规定进行。

财务科在审核填报差旅费前务必认真审核是否有领导审批及医务部、护理部及科教科审核签字。凡不按规定程序外出者,医院不报销任何费用,并按旷工等有关规定追究不假外出责任。

上一篇: 先进党组申报材料 下一篇: 工伤事故调查报告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