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械汇总十篇

时间:2023-02-27 11:07:21

中职机械

中职机械篇(1)

2.课程体制陈旧,理论与实践衔接困难。大部分中职院校的课程体制为两年的在校学习加一年的企业实习,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把三年的学习任务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由于机械工业繁忙,企业专注于内部生产,很少对学生进行细致全面的指导,学生实践机会不多,理论与实际生产衔接困难。

3.教学设备有限。部分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机械课程涉及到的很多相关软件不能够进行现场演示,而且没有配备必要的教具和模型,学生失去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教师只是书面传授,这样学生缺乏对机械专业的感性认识,对课程内容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职机械教学的创新

1.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中职机械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丰富的表达方式,增加课堂信息量,将教学理论与机械操作流程的flash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操作过程。例如,机床、凸轮机构、CAD制图等内容抽象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多彩的图片、动态的视频加以演示,这种教学方法既直观又形象,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影像化的表现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进行平面四杆机构教学时,利用计算机动态模拟演示公交车的自动关门系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这些模拟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四杆机构。但值得的注意的是,教师不能过分依赖计算机,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内容,才能使计算机教学发挥更好的作用。

2.实践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教学是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是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技术的精髓,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机械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中职机械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数控、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验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机械设计中,依据具体的生产过程和典型零件,让学生亲自进行三维机械软件应用、机械制图测绘等,通过这些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进而强化从图纸到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综合知识,使学生产生对专业学习和行业新的认识。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实习,提高工作适应能力。

3.模型教学在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模型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为了节约教学成本,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旧物利用,自制模型,既节能又环保。学生们集思广益,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充分发挥想象力,采用不同材质制做各种直观的模型。在模型制作时,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利用机械原理解释模型制作过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模型中有很多形体表面有孔、槽,内部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结构,通过亲手操作可以启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案例教学中职机械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是中职机械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引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看待案例,并找出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案例的选择要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所选案例必须与相关机械知识相符,例如,教师可以对课本中涉及到的经典案例进行加工深入。课堂引入实际机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件,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处理措施及其处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案例灵活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5.开展互动性教学,提高系机械课堂趣味性。新时期下的教学课堂已经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求知花园。在中职机械课堂上,教师要避免一味的灌输知识,而忽略学生的主观意识,通过开展互动性教学,创设课堂情境,不仅可以增加师生情感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机械课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课堂上开展互动教学,不仅是学生认知和课程内容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中职生是一个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教师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特征,因材施教,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强师生间的合作,通过共同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机械篇(2)

进入中职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相对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差距。中职机械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相对于大专院校机械专业的课程内容几乎相当,难度也没有降低多少,这就决定了中职学生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时面临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教师不但要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授机械专业课的知识,还要根据中职学生这一特殊的受众,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与学,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专业素养的作用

教师职业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决定专业教学的深度与广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愈来愈高,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教师应从知识更新能力、教育能力、教学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自身建设。

2.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途径

一是理论学习,形式有校本培训,大学进修,专家讲座等。二是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实现互惠互利的双赢结果。实行校企合作后,校方可将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安排到企业进行锻炼,以提高教学能力,还可聘用企业实践型高级技能人才来学校指导生产实习活动。

二、教学内容要有取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应区别于大学机械专业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所谓产业工人。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设备维护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以及产品制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课程中的概念、定理、工作原理、相对简单的设计等方面可以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地方,而涉及公式的推理,复杂的设计、计算等方面在教学中可以提到,但不详细展开论述。还要从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以及实践性环节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使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根据教学大纲调整设计、公式、原理等理论课程,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帮助学生在牢固掌握机械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分析设计机构、拟定系统方案、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分析平面机构、设计齿轮机构以及计算齿轮的系传动比等综合能力。通过这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为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实现中职专业教育的价值。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可以利用三维软件实现交互式教学。机械专业课程中静态方面涉及零件、机构、机器,动态方面涉及受力,变形与运动。无论静态还是动态,首先要掌握的是机器的构成、运动原理等。这就要求学生学习好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两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对空间想象力的建立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手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inventor软件建构空间模型,在“相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到具体的“相贯”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要具备很强的手工绘图能力且费时费力才能呈现的结果,在inventor软件的应用下,可以轻松地得以呈现,让学生很容易理解“相贯”这一概念。在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关于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螺旋机构等可以通过运用inventor来制作相应的数字样机,实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受力与运动的结果,这种交互式地教学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现代技术教育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从而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教学的目的。

中职机械篇(3)

关键词:机械制图;变化;整合;创新

机械制图是研究机械图样绘制及识读规律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车工、钳工、汽修等工种必考的应知考试科目,因此,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机械制图作为一门传统基础课程,任课教师通过长期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对机械制图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是我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和尝试。

【外部环境的变化】

一、学生的变化

1.学生储备知识的变化

2009年前入学的绝大部分学生从未接触过正投影法、三视

图,但从今年(2011年9月)入学新生调查发现,100%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正投影法、三视图,并且三视图已作为中考的一个考点。以2011年广州市中考数学第20题为例:

5个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组成如图的几何体,画出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

标准答案为:

学生在初中已初步学习了机械制图的投影理论基础——几何中的多面正投影图。但在初中教学和相关试题中,初中三视图教学主要是基本几何体和几何体的简单叠加,并未重视主、俯、左的位置关系,可以用文字注明视图的名称,而这却是在机械制图中所不允许的。

2.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

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存

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生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父母都比较注意孩子的性格培养,所以,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更加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加注重自身利益、自身需求和追求。他们虽然对初中的学业不理想,但中考的失利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与期待。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课程与所学专业的关联性,对职业发展的必要性。

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补充,教学中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90年代起,教育层次细化,中等职业教育回归本位,培养目标定位为一线技术工人。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职业教育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产业为引领、就业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本位,作为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校学得会,在社会岗位用得上。

三、企业需求的变化

原有企业更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对一线员工更多的

是要求服从管理,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随着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实行集约化经营,他们更加注重员工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由于劳动分工从单一工种向复合型工种转变,企业更加欢迎理论基础

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这样学生去了企业很快就可以上岗,成为熟练技术工人,这也是以后培养技术骨干的

对象。

【教学尝试】

一、整合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讲练结合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普及了多媒体教学,但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体系基本没变,所选用的教材也是根据知识体系编排,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讲究知识的完整性、连贯性,但教学内容却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积极性不高,导致在后续工作实践中,缺乏用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图样看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依据学生几何知识的水平,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与之相关的制图知识、投影知识及图样表达知识。任务的选择从易到难,每个任务既要包含多个知识点,又要有重点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工作任务将制图课程中各部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任务完成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教学的过程。

以完成以下学习任务教学为例:

每个学习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画、读图过程,任务难度逐渐加大,形成“螺旋”上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每次的任务学习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通过探究问题的层层深入,逐渐构建适应自我的认知体系。

二、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论是知识性的概念、结论,还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要直接告知、演示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貌似很快就掌握了学习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事实上,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他们逻辑思维还不发达,学生仅仅是学会了简单的模仿,但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是什么。对于变换了形式的问题,他们就显得束手无策,缺少了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正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模仿学习就能实现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探究,在一次次失败或成功的实践中体验得来的。根据中职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心理,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探究任务难度的选择,以及难度梯度的递进

因为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冲动,但也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学习欲望。因此,在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把难度设定在“摘桃子”的程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要付出一定努力,又不会非常吃力,就可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教师的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既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引导学生思考“还能是什么”。

3.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多样化

评价不仅仅是依据单一的任务结果,可以通过学生对学习过

程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主动、自觉地改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并且将是否有创新作为评价的指标,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大胆发挥想象力,探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形体表面找点(已知一面投影,找另外两面投影)这一内容,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

通过对比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问题的相同、不同之处,主动探究形体表面点与特殊结构线之间的关系,完成学习目的。

4.圆锥、棱台表面点的投影练习拓展训练,强化学习内容

在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笔者在机械制图教学上进行

了以上教学尝试,重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学期机械制图期末考试平均分比上学年

同学期提高18分(试题难度相同)。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篇(4)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81-01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基础,中职生对其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而它对中职生来说,又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其原因有三:一是他们初中毕业,缺乏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二是他们未曾学过应有的识图知识;三是这门课程内容多而杂。上述情况使学生对此课程要么死学,要么放弃。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纵观全局--找主脉

《机械基础》内容虽然多而杂,但它具有层次性,内容越繁杂,学生越容易学乱,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要纵观全书,理清主脉,使学生学习时把握大局;其次再纵观各章节,寻找章节的主线,依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安排课时量,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便于学生接受。

《机械基础》全书内容纵观:

为便于学生系统学习,我采用的顺序是: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传动、连接和零部件,这样可以避免内容脱节。

以"联轴器的结构类型"纵观章节实例:

2.对比分析--抓细节

对比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较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对照分析,比较异同的一种方法。《机械基础》中有很多相似知识点可进行对比分析,如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任意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对比;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对比;杆件拉压变形与剪切、挤压变形、扭转变形、弯曲变形的受力、变形特点、强度校核相比较;机械传动常见的五种类型对比等。

下面以平面四杆机构常见的三种类型运动特性对比分析为例来说明:

通过比较,找异同(均为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不同),抓细节(主动杆特征),避免知识点的混淆,实乃事半功倍,也便于学生掌握。

3.理解互融--攻难点

教学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无疑效果很好,但往往因为学生感性认识不到位(实验实习条件限制),加上学生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所以要想做到理感互融有难度。不妨让学生自做模型或引入教学实习片,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效果也不错。如在对《常用机构》教学时,平面四杆机构实际上是四根杆相连,让学生动手做机构模型,用四根小木棍原材料,学生兴致很高,在课堂上通过对不同模型进行演示,就能得到几种类型和运动特性。如曲柄存在的条件符合时,曲柄机构有何运动特性,再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各有所学,取长补短,避免学生丧失信心,也解决许多难点问题。如上面例子中机构的急回运动、死点、运动连续性等。这样理性与感性相统一,使学生理解掌握难点。

4.强化训练--重运用

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关键看是否会正确灵活运用,举一反三。适当方式的训练是检验学生掌握情况的常用方法,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去设置一些练习,对学生来说毫无意义,所以,有意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去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通过一题多解考察学生多向思维能力,通过应用题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以上方法通过找主脉,抓细节,攻难点,重运用,课堂上不失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之大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轻松学知识,灵活用知识。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项贤明主编.《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中职机械篇(5)

关键词: 机械基础;项目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实习教学

Key words: mechanical basis;project teaching;multimedia technology application;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30-02

0 引言

机械基础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的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和选学模块。其中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是基础模块,以典型机械拆装、调试和分析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内容的是综合实践模块,而选学模块是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的实际需要自主确定的选择性内容。该课程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它能为学习和工作中的许多问题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比如维护机械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等方面。该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概念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到此课程难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需要教师深入思考和挖掘教材中的章节内容,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这门课教学的关键。

1 项目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项目教学法,是将学科中的知识内容按教学要求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由师生共同实施,并围绕着项目进行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在铰链四杆机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对平面连杆机构中的教学项目的确定,学生通过填写教师事先发放的学习资料,从中抽取若干个任务,然后确定项目的工作计划,来设计构件的尺寸,并绘制构件图样,进行讨论设计制作方案。根据项目制定的任务,让学生组成任务小组,进行分工,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已的工作。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使项目实践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此时重要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这个过程。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还能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向社会成功的推销自己,迈出坚实的一步。

2 实训和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机械基础》课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是完成好综合实践模块课程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要完成好这门课的教学任务,除理论教学外,主要还需完成相应实训内容,如车装机床齿轮箱,了解齿轮的传动方式和特点;对涡轮蜗杆减速器的拆装,了解传动规律和特点;拆卸观察刨床的传动装置,了解曲柄滑块机构的传动原理和急回特性原理;制作将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机构;这些都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些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将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对学生进行机械基础综合能力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阶段性实训和实习。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课题,制作综合实践任务书,并且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报告,以此来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通过构建先进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问题。在此时,应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训练模块为主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

3 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式教学方法的途径

多媒体课件在《机械基础》课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黑板教学,对只具备初中文化程度的中职学生,其教学效果极为突出,它不仅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观察各机械装置的基本结构和运动状态,掌握各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和运动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学习凸轮时,通过FLASH动画展示了几个运动凸轮机构,经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在看动画的过程中总结运动规律,再进一步说明凸轮是具有控制从件运动规律的曲线轮廓的构件,提出在已知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条件下,凸轮轮廓曲线是如何求作的。又如在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教学,将所讲的曲柄摇杆机构,曲柄滑块机构,齿轮机构,螺旋传动等的工作过程制成动画,加入到用power point做成的课件中,在演示时非常方便,可以停留在任何位置。死点、极位夹角等抽象概念也有明确的理解。通过录像、三维动画的演示,把这些自动机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走进了生产现场,拉近了课堂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多媒体课件不仅是教学的表达工具和改变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演示能把实际的东西有效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为了突出中等职业的教学特点,教师应针对《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将其课程体系调整为:机械的组成及特性—联接—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液压传动—机械设计综述,对机械基础课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综合阐述。钻研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这种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网络的建立为这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得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训实习环节等方面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该课程应使学生掌握应有的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钻研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中职机械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208-01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机械制图》是一门既有抽象理论,又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怎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时需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根据多年的《机械制图》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机械制图》的有以下思考。

1 《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呵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平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 《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2.1 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又如两不等直径圆柱轴线正交,其相贯线为一封闭的空间曲线,但为了简化作图,往往用圆弧代替,但从概念上就不能说成其相贯线是一段圆弧。“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奋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落实这一原则,首先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2.3 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中职机械篇(7)

中职技术教学作为一个培养职业人才为目的的教学体系,中职学校在招生上实行多元化的原则,所以学生的整体差异比较大。机械制图教学不仅理论抽象,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这就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教学,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1.《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2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画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例如: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将.正投影的投影原理和三视图的“看图方法”有机地结合。同时,将三视图的形成及展开过程也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1.3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间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方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方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方法。例如,在讲解基本体的截切问题,让学生参与模型制作,并亲自动乎截切,然后观察截交线的形状,引导学生寻找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通过测绘零件图和装配图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图样表达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投影原理和视图后,就开始要求测绘零件,零件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就测绘一级减速器中的零件,逐渐引入尺寸标注、其它视图表达等,直至完整的零件图。测绘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测绘,使学生更接近工程实际,学习更多的零件的形状、大小的图样表达方法(如剖视图、剖面图等),在做中学,学以致用。要求每个学生测绘出一台一级减速器所有零件的零件图,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零件图就基本掌握了。

在测绘了一级减速器零件图后,接着就要求学生把各个零件依照设计要求和结构特点组装起来,这个实践操作是中职学生学习装配图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让学生认识零件与零件的相互位置关系、联接型式及其视图特点,鼓励和要求学生去动手操作、探索、想象。在学生认识了装配体后,再指导学生绘制装配图。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装配体,如键联接、销联接、螺纹联接、轴组、减速器,一点一点地学,一步一步地画。

最后,学生既认识了常见的零件及其装配体,又学会了工程图样的表达技法,还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工程作业方法及思维,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加强图样标准及规范化训练

作为工程语言,图样是有规范的,是要符合相应的制图标准的,如此才便于交流。因此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都要要求学生规范画图。教师最好是在学生作图时与学生同步绘图,给学生做一个示范,必须是与学生采用同质的材料和仪器,如铅笔和图纸。不要只在黑板上画图示范,它对学生在图纸上画图的规范性示范作用不明显。同时还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绘图方法及图样,严格要求,出一张图要合格一张,在绘图中去训练才能规范。

4.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偏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适应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以练中学、学中练为特点的“任务驱动、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能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如在制图基础模块的教学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计了四个平面图形作学习任务,巧妙地把常用图线的种类和应用、尺寸的识读、绘图工具的使用、基本作图方法、比例等相关知识点涵盖在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很轻松地就学会了对初学者来说较为枯燥难懂的内容。考虑到中职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具有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故对常用件的特殊表示法主要要求能理解其含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尝试不对其作专门介绍,而在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过程中,遇到齿轮、螺纹、键等结构时,教师给学生以启发性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学相应知识点并联系相关的机械知识,很轻松地就理解了相关结构的规定画法的意义,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了以前教学模式中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衔接过渡上的知识遗忘问题。

在实践型的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传统模式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注意言传身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规范严谨的工作态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

中职机械篇(8)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24-01

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Auto CAD这三门课程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三门课程教学各自独立进行,任课教师彼此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课堂教学以课程的堆积知识传授为主,缺乏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与实用性原则。三门课程的衔接不足,让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不愿学、学不好,不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CDIO教学模式用于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一)CDIO理念的内涵

CDIO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 and 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是以产品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1]。CDIO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CDIO模式用于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培养目标相一致

中职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备适应岗位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要求与CDIO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CDIO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理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2.CDIO教学模式符合工程人才的培养规律

CDIO提倡的“基于项目的教育学习”教学模式,是以技能项目为主线,所以教学环节都围绕项目设计这个核心展开,并与这个核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的整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我校三门课程的改革与实施

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以职业技能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特别是适应岗位需求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对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Auto CAD这三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进行了整合,将三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穿插在一起,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较完整、较系统的综合性学习项目,使之更接近于岗位实际,力求突出对学生基本职业素质、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设计一体化

中职学校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和输出合格技术人才的职责,我校根据生产第一线专业岗位任职需求,以学生胜任工作岗位为目的,把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划分成多个教学模块,学生每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学习,就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就能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例如绘图测量模块(见下图),学生学完这个模块,不仅为后续的模块学习打下基础,还具备了绘图员和产品检验员的专业技能。

(二)教学内容一体化

绘图测量模块的教学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模块中的前三个项目都由同一位教师实施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力求教学内容一体化。如课题一(见下表),将两个项目中的教学内容穿行。

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应用为目的,以强化能力为重点,选取与岗位任职需求有关的技能做训练课题,适当调整教学顺序,补充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案例,使学生学有所用。

(三)教学模式及方法手段

基于CDIO提倡的“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我们采用实践-讲授-总结-再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直观教学、多媒体演示、讲练结合等方法使学生进行较充分的空间-平面-返回空间的过程练习,逐步提升能力。即首先教师利用模型和能力训练任务提出问题,然后通过“物”、“图”转换和多媒体演示去协助学生分析问题,再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并进行陈述,最后学生独立或协作完成训练任务。

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注重方法和手段的意识,培养了学生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和方案

1.考核评价方式

采取过程+终结、个人+小组、课内+课外的结合方式。

(1)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学习,完成单项能力训练任务,获得一定比例的成绩。

(2)将考核嵌入学生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模块考核评价标准

三、结束语

中职机械篇(9)

中职院校的发展核心内容主要是为了增强中职生的就业机会,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中职教学中,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而在文化课方面学生并没有抱有多大的兴趣,使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大多数中职院校都开设了机械专业,然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中职生就业机会来看,数学课程的好坏也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强化中职生对中职数学的重视,促进中职生能够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数学,在机械专业中合理运用中职数学,并对其运用进行有效分析。

一、中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的价值意义

数学是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职生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相关的技术能力。中职生在掌握和运用数学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职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进步,并可以提高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继续学习。

机械专业是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品牌专业,机械专业主要是要求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和机械基础等知识,同时要学习工程力学、工艺学和生产实习等课程。这就要求中职生必须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为学生学习技术技能奠定运用基础。

在机械专业中运用数学,首先,学习数学可以推动机械专业学习。同时,根据机械专业学习的要求,数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更加明确的肯定。其次,根据机械专业学习的需求,可以将数学内容的教学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推动中职数学的发展,也提高了中职生对机械专业的掌握能力。

中职数学和机械专业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中职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且数学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数学更好地为专业知识服务,提高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质量和效益。

机械专业中运用数学时,合理制定机械专业数学课程运用方案,保证了数学在不同专业中的合理运用,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中不合理的教学。

数学和机械专业得到有效整合后,教师会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这样不仅改善了数学课程,增强了学生对数学课程的重视,也为社会培养了具备综合水平和高技术水平的人才,使中职数学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学习进行服务,并发展了数学的基础功能、服务功能。

二、中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在研究中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并进行有效的调查问卷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数学的认识,为教学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中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应用时,需要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同时要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并进行有效总结,做好专业知识和数学案例分析,提高数学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水平。

1.机械专业教材要全面体现专业化数学

学生在学习机械化专业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并可以熟练运用数学,就要在机械教材中全面体现专业化数学。比如,在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常就会涉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并且三角函数与机械制图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在机械专业中的钳工工艺方面,学生在学习时就需要利用数学计算,并要很好地进行公式推导,并且学生在机械专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熟练掌握车床操作,而在车床操作进行工件加工时,就需要运用到数学中的圆,圆的周长、面积以及速度计算等等都与车床操作相关,并要熟练运用圆的计算公式。比如,在机械切削运动速度时,就需要涉及圆的周长公式:c=πd=2πr。而在每一分钟内,外圆的周长乘以工件转速,就能够得出工件转过的距离。这时就可以将数学有效融入机械专业知识中,分模块和分项目运用数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数学有效结合,促进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专业课的联系,将数学有效渗透到专业课程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重视,增强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的能力。

2.机械教材中要体现生活化数学

在机械教材中融入生活化数学,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的办校方针主要是以增加中职生就业机会,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增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就要联系实践、生活和生产,在机械专业中要合理运用生活化数学,增强中职生运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中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实际背景,与生活和生产有着实际联系。比如,在数控课程中,会找到椭圆方程的运用。在机械专业中零部件的制图会用到勾股定理等。而在学习机械制图时,需要中职生有着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在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课程,可以有效提高中职生的想象力。这时就需要学生很好地运行立体几何,满足机械制图的需求。

3.机械专业中要合理体现艺术化数学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逐渐加大了对美的追求。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妙之处,消除学生的枯燥心理,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实际上是一种美的教育,并能够在计算中发现美。比如,在机械专业中,需要学习机械制图,这时就涉及立体几何。而立体几何就会涉及数学的和谐美,而立体几何中的公式和图形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称美和应用美。而在数学中有着完善的结构美,在证明数学结构美时,可以充分体现数学的这种美。

4.加大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在中职院校机械专业中运用数学,教师不仅要全面了解专业知识,也要掌握数学实践能力。这时就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教师培养工作中,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够熟练掌握机械专业的基础质量和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在机械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应用数学,同时也要加大机械专业的培训工作。在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中有着十多个机械专业教师,对于中职生的专业课来说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大部分中职院校的基础教师都不愿意向专业化教师转化。另外,由于教师年龄的不同,同时也要面临复杂的学习难度,这时导致中职院校缺乏科学合理的师资力量,并且专业教师也要掌握专业知识,需要承担很重的课程担子。因此,要加大中职院校的教师培养工作,提高教师的机械化专业知识,提高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数学在机械专业中的应用研究中,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机械专业中,要全面体现专业化数学、生活化数学和艺术化数学,合理运用实际案例,推动数学在专业知识中的有效运用。同时要加大教师的培养工作,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利均.论中职院校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8(35):156-158.

中职机械篇(10)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机械专业的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本身就具有枯燥性、乏味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味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分析和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会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而且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所以,中职教师需要根据机械专业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断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营造相应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机械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例如,在机械装配的教学活动中,中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复制课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中职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信息技术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讲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平面连杆机构方面的内容时,中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观看构件在运行中的速度变化,促使学生正确掌握平面连杆机构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无论学习还是做其他的事情,有了兴趣做事就会充满热情,自身就会努力想尽一切办法进一步?W习和了解相关信息,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幅提高。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方法通常专注于对书本知识的讲授,一些具体的实践过程也大多数在教室中进行,而机械专业教学的内容多数都是晦涩难懂、十分抽象的,这一点相信无论是从事机械专业教学的老师还是学习该专业的学生都无法否认的,加之枯燥无味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兴趣自然很难被激发出来。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为了学习专业知识也只能接受教师的口口相传,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都要靠学生死记硬背,有些知识学生根本没有深层次理解,再加上缺乏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信息技术的加入给传统的机械专业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具备的优点。在信息技术的加入后,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授课,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教师的授课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于教师的讲授。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如同在现场操作一般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师对某些复杂的机械零件的装配过程进行讲解时,零部件种类多样,需要教师对每个零部件的功能和装配手法一一进行讲述,如此零散的知识,不光教师讲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学生在课下也需要花很多的时间进行记忆,而且很难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但教师如果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授课,就可以通过图片将机器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的各个零部件进行展示,通过幻灯片或其他软件逐一介绍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和装配方法,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在学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让每一个学省都模拟机器零部件装配过程,无论是机器的装配或拆散作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就可在课堂上完成,就像在现场操作一般,这样就能将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消化理解,让学生学习的更加透彻。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增加了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

四、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专业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上一篇: 晋升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下一篇: 检验专业实习个人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