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15 15:08:59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1)

2012年,我办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投资乏力、招商氛围不浓等不利因素,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强化招商基础,打造招商平台,做好产业定位,创新招商机制,优化招商服务,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再创佳绩。截止5月底,我区共引进项目3个,实际到位内资共计1.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4%。

(一)、继续推进总部经济招商工作。一是做好总部一期配套用房项目招商,公开招商公告,共接洽考察、洽谈企业21家,9家企业确定入驻意向。二是总部一期B06等9宗标的物已进入挂牌转让(出让)程序,相关挂牌文件公告已报送市相关部门,即将公告挂牌。三是修改总部二期招商方案,提出总部二期招商方案修改建议,报送区领导审定。四是做好总部一期入园企业管理,会同双屿镇政府、鞋都产业办公室召开总部经济园一期入园企业座谈会,重申总部企业入园约定与承诺,统计汇总入园企业入园以来产值及税收情况,汇总梳理入园企业的困难问题和要求建议。

(二)、继续深入推进楼宇招商工作。为进一步加大我区商务楼宇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我区楼宇经济发展,我办结合以往外地考察经历,总结近年来楼宇工作经验,密切联系各相关街道乡镇,深入走访,广泛收集各个辖区楼宇的基本资料,充实重点楼宇招商项目的信息内容。

(三)、继续强化招商基础和优化招商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固本强基调结构,政企联动促发展”行动及“深化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活动。继续推进电子广场、欧亚达家居市场等项目的招商工作。继续跟踪天润房产开发的五星级大酒店投资项目,争取尽快落地。

二、国内合作交流工作

(一)协作工作

一是完善协作工作机制。根据市、区政府及市经合办有关文件精神和2012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以区政府直接领导、本办牵头参与的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12年区“协作工程”工作计划》和《区与县协作结对关系合作协议书》,建立对口地区领导互访制度及年度考核制度。二是加强与结对地区的交流互访。积极做好协作工程各项前期工作。3月接待对口地区县协作办一行6人来访,并就促成我区主要领导与对口地区县主要领导的互访工作、项目对接、组织企业赴考察等一系列事宜进行商讨。同时深入了解与双方的协作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系列跟踪服务。4月赴考察去年帮扶项目,并做好今年我区拟结对2个村帮扶项目前期工作。6月组织我区企业前往县彭月产业基地实地考察,增强两地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二)双对口工作

一是继续对双对口地区进行援助帮扶。上半年,我区落实对口地区南部、等地援助资金共61万元,其中区库区16万元、南部25万元、地区10万元、10万元。二是加强与双对口地区慰问交流。5月办领导随市政府代表团赴南部、等地进行考察,参观由区进行扶助建设的帮扶项目,与当地企业家深入交流,了解当前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困难。

(三)区域经济合作工作

区域经济合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背景下,今年我区继续积极参加国内大型经贸交流活动。4月份,我区组织奥特康体设备有限公司等3家区企业参加第十四届“西洽会”,与前来参会的各地客商共达成40余个意向性合作协议,成绩喜人。5月份,我区组团赴闽参加第十二届“海交会”,利用省际间的经济交流平台,区参展企业重点进行企业品牌、拳头产品展示,展现了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扩大区经济影响力。

三、在外人工作

(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内外互动发展战略。

一是联合区侨办及区经贸局共同举办区内外企业家、“三胞”新春联谊晚会,并借此次机会开展在外人返乡投资意向调查。二是开展在外企业家返乡投资项目库建设。三是提出区内外人互动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四是邀请30名在外企业家出席、列席两会。两会期间,召开在外企业家座谈会。会上大家建言献策,针对区如何开展内外人互动、拓展国内外市场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交流。

(二)继续加强沟通交流。

今年以来,我区与各地商会及企业家积极开展重要走访活动,接待了来自黑龙江、上海、山东等地200余名企业家及其党政代表团来温交流。5月份,在外企业家联合会组织近30名会员赴上海开展联合会片区活动,并参观上海世博园,加强沟通与交流。

四、协作企业联谊会工作

加强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协作企业联谊会工作。一是深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建立以服务为重点的工作体系,深入企业开展下基层活动,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积极主动帮助企业与工商、税务、环保、安检等部门协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谋划发展出路。二是引导企业寻找新项目,拓市场、保增长。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地政府来温举办的招商会,帮助企业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拓宽投资领域;同时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大型经济活动,通过“西洽会”、“海交会”、“哈洽会”等各地大型展会,打响企业知名度,打开销售网络,为企业拓展新的市场搭建平台。

五、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

今年以来,我办党组紧紧围绕“转作风、治慵懒、提效能、优环境”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深化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努力建设一支“勤勉、廉洁、务实、高效”的经合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成立了“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活动”领导小组与“深化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区经合办关于深化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方案》、《区经合办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党组织活动的实施方案》、《区经合办“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思想境界”学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二是加强理论学习。充分发挥理论中心组作用,开展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认真组织学习省、市、区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作风建设、廉政准则等相关文件。三是开展教育活动。开展以“强化作风建设、提升思想境界”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大讨论活动,认真查找我办在干部作风、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此为契机切实转变作风,着力提高效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创新工作方法。

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国内选商引资工作遭遇阶段性瓶颈。一是招商氛围大为减弱,园区、乡镇街道对招商工作重视程度大大减弱。二是项目供地不足问题影响明显。全区几大工业园区可用于招商的供地项目几乎没有,使得许多项目难以落地。三是我区国内招商基数已在高位运行,难以为继。去年我区实际到位内资总数(9.49亿元)及增量增速考核均居全市首位,今年继续保持增长难度已相当大。

(二)、各项工作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有:创新意识不强,队伍学习调研气氛不浓,领导参谋作用发挥不够等,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办各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局发展,紧紧围绕“保增长、重民生、抓统筹、促稳定、强队伍”工作主线,以国内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以加快推进内外人互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在外人返乡创业,继续推进协作、双对口和国内区域合作工作。

一、大力推进国内招商引资工作

立足区中心城区优势,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继续推进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的发展。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一是从单纯的项目招商向促进在外人经济和经济融合发展转变。要瞄准具备实力的在外人和他们创办的企业,加大力度实施“温商回归”工程,吸引在外人反哺,回乡投资创业。二是继续紧盯楼宇经济,牢固树立“一幢楼宇就是一个工业园区”的理念,向楼宇要效益。三是继续完善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上下联动、内外协调内资招商机制,强化招商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招商人员学习和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招商队伍。

二、进一步深化“协作工程”

围绕开展新一轮协作的总体要求,努力优化和创新协作合作方式,积极组织引导区域间的产业梯度转移,继续组织实施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协作人力资源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工作,组织在外商会开展新农村建设及低收入农民增收等帮扶活动。

三、继续加强对口支援工作

一是继续以“输血”和“造血”并举的方式开展对双对口支援地区的帮扶工作,巩固现有对口帮扶、对口支援项目,做好后续跟踪服务工作。二是做好双方领导互访和干部交流服务工作,全面推进我区与对口支援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人才交流与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与发展。三是完善对口帮扶畅销机制,帮助落实援建项目,努力促成新的合作项目。

四、强化在外人服务工作

一是借助在外企业家联合会活动,加强联络沟通,为在外人送温馨、搭平台、做服务,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联络机制。二是继续做好在外企业家调查摸底工作,调整充实在外温籍企业家数据库,壮大在外企业家联合会,并积极引导他们反哺家乡经济建设。三是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天下人》刊物的出刊质量,建立网上平台,提高在外企业家信息交流和互动水平。

五、大力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交流工作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2)

深化外迁企业“属地”思想,坚持属地管理、确保生产、改造提升、借力发展的原则,依托属地服务和园区空间,二者优势互补,发展“飞地经济”。在企业发展上不遗余力搞好服务,在政策引领上全力以赴给予扶持,在待遇保障上竭尽全力给予优惠,在日常生活上最大限度给予关照。以优质服务促进企业提升做大,以企业提升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结构调优推动宜居宜业城市建设,全面实现企业、政府、社会和谐共赢。

强化企业外迁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市区企业外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书记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政府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主管副区长担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名单附后)。领导小组负责指导企业外迁规划,审批企业外迁方案,研究制定企业外迁有关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外迁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办公室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安排的有关工作和议定的有关事项等日常工作外,抽调专人常年派驻到西山、东山、望山等园区,分别负责迁入各园区的企业服务工作,建立企业外迁管理台账,办理企业外迁相关事宜。

明确企业外迁服务工作任务

对已搬迁完毕的企业,开展跟踪服务,帮助企业查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正在实施搬迁的企业,指派专业人员指导服务企业解决搬迁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确保新厂建设与老厂生产两不误,确保企业在搬迁过程中产值不降低、利税有突破、实力大提升。对尚未开展搬迁的企业,引导对接国内大集团、大企业,指导企业技术改造、增资扩模,协调解决用地指标等难题,早日实现企业做强做大。

落实企业外迁服务工作举措

(一)强化包联责任

实行外迁企业处级领导与部门包联责任制(名单附后),包联领导和相关部门对外迁项目,从前期推动到竣工投产实行全程包联,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在外迁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一个企业、一位包抓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搬迁办法”的工作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全程服务。同时,建立主要领导季调度、包联领导定期调度、责任部门随时调度机制,对在服务外迁企业中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因工作不到位而影响企业外迁进程并造成损失的实行问责。

(二)加大政策扶持

1.对企业缴纳全部财政收入当年较上年增量超过1000万元的,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

2.企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属于区政府审批权限范围内的部分,前3年全部免收或返还,后2年减半征收或返还。

3.对租用办公用房的总部企业,按市场租赁指导价30%一次性给予12个月的租金补贴。

4.对各类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一事一议或一企一议。

(三)创优发展环境

1.强化“环境立区、服务立区”理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建立企业外迁“绿色”通道,精简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在外迁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中开展以“企业骄傲·楷模”为主题的优秀企业家、先进劳模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企业与的情感交流,营造高效阳光的政务环境。

2.依托良好的区位、优越的城市功能、便捷的信息网络、丰富的城市资源等优势,建立完善市场信息与市场诚信监管联动机制,营造诚信宜业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行总部与生产基地分区域发展的“总部+园区”经营模式,积极推进生产基地外迁园区;同时以企业旧址为依托,加快总部载体建设,高水准规划建设一批总部大厦,将企业研发、销售、管理、物流等机构留在,并引入商务服务、商贸流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等企业总部进驻。制定发展总部经济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总部环境,以诚挚周到、一流便捷的硬环境,使成为企业总部的首选之地。

3.释放“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等品牌效应,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子女亲属就业等方面,对外迁企业负责人和模范职工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照顾,全面营造和谐宜居的社会环境。

(四)实施工业经济提升工程

1.依托龙头带动提升。以推动工业企业兼并重组、靠大联强为重点,积极推进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引导区域内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500强、央企及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的对标合作,实现强强联合,借势发展,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整体实力。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3)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总社和各级联社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城镇集体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联社职能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城镇集体经济稳步增长。2014年,全国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279.6亿元,同比增长4.09%;利润总额1837.8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实现主营收入6266.6亿元,同比增长5.25%;利润总额402.9亿元,同比增长4.67%。据对10个省市联社调查统计,所属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366.33亿元,同比增长11.88%;利税总额1635.06亿元,同比增长7.32%;利润总额1062,12亿元,同比增长6.76%。

――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各级联社和所属企业深化改革、改制,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力度,整合盘活各种存量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大力推动工艺美术等特色经济的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认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有关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扩大社会就业。深入基层,化解矛盾,处理来信来访,帮扶困难职工,保障职工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

――联社职能创新迈出新步伐。各级联社加大转型创业工作力度,巩固发展现有主营业务,积极开拓新的业务,进一步扩大内外开放和合作,部分省市恢复联社机构,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指导服务,推动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取得新业绩。

总社和各级联社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及时反映诉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

积极向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委反映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情况,多次在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专题研讨会、工作协调会,以及通过向政府部门报送行业信息、专题信息,反映小微企业负担重、扶持政策不落实、企业经营困难等集体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总社、联社机构改革中的问题,集体资产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积极参与有关法规、政策的制修订。对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有关年度关税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技术产品目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所提调整出口退税率的建议被采纳,涉及轻工12个行业、34项产品,惠及一批集体企业。

总社召开两次专题座谈会,就当前联社和城镇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向有关方面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总社还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产出资人等问题,同省市联社联合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编发了《我国传统手工艺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将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料编辑《联社动态参考》,供领导参考。

各地联社及时反映集体企业改革、产业发展、职工生活及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

(二)深化改革,增强城镇集体经济活力

深化产权改革,实现转型发展。浙江联社推进“二次创业”战略,将深化产权改革与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期权激励等办法相结合,对重点企业实施直接注资、与企业经营团队同比例增资、向企业经营团队定向增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形式的增资注资,提升企业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省联社加强资本运作,带动转型升级,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家注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集体企业。密切关注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创投基金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通过股权投资、资本收购等方式实现对新兴产业的直接或间接持股。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取得大幅提升。全年营业收入75.76亿元,同比增长21.26%;利润总额4.49亿元,同比增长79.19%;母公司净利润2.82亿元,同比增长48.91%。上海工业联社新工联集团五个业务板块调整转型:商贸板块“资源整合”,酒店板块“做实做强”,金融服务板块“做稳做大”,房产板块“有保有舍”。集团连续11年盈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净利润5800万元。北京市联社在深化改革中着力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联社净资产逐年增加,连续七年对联社在职会员(职工)进行奖励分红。去年,联社所属的轻工集团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0%。

制定改革措施,推进深化改革。吉林省联社制定实施全省联社系统加快推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帮助改制后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武汉联社加强指导,帮助企业细化改革改制方案,解决改制启动资金,与政府部门协调,化解困难企业金融债务,妥善解决职工社保欠费等遗留问题。西安联社加强对集体企业改革改制的分类指导,起草上报《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属工业集体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

(三)强化服务职能,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完善服务平台,推进转型升级。总社和各级联社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和科技奖励,推荐重点节能技术,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编制技术标准体系,组织完成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培育和共建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强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积极为集体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山东省联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编制家具、家电两个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总结推广两化融合典型经验,促进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联社系统经济总量占到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10.51%。上海城镇联社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成员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的培育开发。去年,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资金1.5亿元,开发新产品567个。所属嘉定联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改造开发高品质创意产业园区。组建股权投资基金,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瞄准智能制造、高端医疗设备、环保节能、互联网经济等产业开展股权投资,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物业资产经营业、金融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连续6年保持净利润10%以上和净资产收益率8%以上的增长率。广东省联社通过搭建“政策宣传、对标管理、联合发展、权益维护、行业协会”平台,指导和助推各地联社和企业的改革发展。山西联社提出从十个方面指导全行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及相关的配套文件,推动全行业转型发展,继续加大对直属单位和联社资产两个资源的重组,完成了山西工美集团和山西城联资产管理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工作。新疆联社推动以生物发酵为主的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各地联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工艺美术产业和特色经济。广西联社营造特色区域发展的“政务”和“产业”环境,着力打造和培育特色区域品牌,建成18个产业特色区域。荔浦县年产衣架20亿只,销售额18亿元。产值、税收分别占当地工业产值和税收的30%和80%。山东省联社召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促进全省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通过政协提案,积极争取工艺美术保护资金。与省人社厅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资格评审体制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意见》,开展省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工作。广州、江门、肇庆三市在品牌推介、产业服务、产业集群、会展等方面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福建省工美中心建立全省工艺美术人才专家库,积极引导工艺美术企业开拓国外市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参与第三届中国福州海峡版权(创意)产品精品博览交易会。

(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就业、民生、维稳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吉林联社借助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行业协会,围绕组织生产、项目建设、企业创新、民营经济、信息化五个方面,做好服务企业联系点工作,注重发挥“联”的优势,坚持“手拉手一起干”,帮助企业开拓就业门路。截至去年底,全省联社系统共吸纳从业人员94957人。山西联社编辑出版国家和地方有关中小微企业政策汇编,在全省开展“百强项目建设”活动,建立了项目库,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服务。江苏联社积极反映企业呼声,通过网站刊物介绍国内外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行业发展的趋势,政府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新疆联社实施民生工业促进计划。创建和田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6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和4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安排就业人员7000余人。青海联社加大对全省民族手工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了一大批少数民族用品生产企业。

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广东联社搭建权益维护平台,指导各市、县设立管区,全省已建立各种形式的管区41个,统一经营管理退出企业的残存资产约29亿元。五年间管区所辖关停企业员工养老保险覆盖率由35%提升到66%,医疗保险覆盖率由27%提升到79%。上海生产服务联社通过修改章程等,解决退休员工和离开企业员工的股权退出机制,做好联社的维稳工作。西安联社加大对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力度,开展重点案件“百日大化解活动”。

(五)依法维护权益,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摸清家底,加强监管。天津联社对集体企业投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清查与核对,摸清了底数,完成了联社资产情况清查报告,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资产结构,做好不动产经营、会展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及股权投资。内蒙联社就审计部门提出二轻联社资产归属问题,经请示总社正式批复后,明确资产属性及联社管理资产的合法性,成立了资产管理组织,建立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联社资产不流失。河北省联社依法恢复了对全省轻工集体企业及资产行使管理的职能,积极开展维权确权工作,努力保全省联社资产,并积极调研各市、县联社发展状况,使河北省联社的职能得到相当程度恢复。重新恢复职能的河南轻工集体联社,恢复与地市、县级联社的联系,积极开展资产的保全和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抓紧企业改制准备,争取资金,解决所属企业困难职工的安置等问题。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总社召开了财务工作会议,就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监督管理,防止金融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部署。浙江联社全面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完成34项制度的新增和修订工作,推进联社和集团公司规范运营。北京联社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完善颁布制度44项。上海城镇联社研究探讨联社系统预决算管理办法,指导区(县)联社健全理事会和监事会,组织开展监事会干部培训,加强对集体资产的有效运作和权益维护。武汉联社加强对直属单位和改制企业的财务检查和审计,企业实施改制和处置资产做到必审必评,并按规定程序办理审计评估备案手续。

(六)探索职能创新,增强联社实力

适应形势新变化,扩大服务功能。上海生产服务联社积极承接政府机构改革中下放的职能,承接国有企业剥离的集体资产,逐步实现对国资委系统集体资产、集体企业的集中统一管理,着力把市联社打造成为服务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服务集体经济的平台、集体资产流动平台、集体企业监管平台。以市联社、化工联社、医药联社为母体,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上海上谊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市城镇联社针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及时组建上海城联投资发展公司,会同区(县)联社和直属成员企业共同投资开发租赁、机动车回收拆解等项目。

拓展服务范围,加强队伍建设。吉林联社提出“拓展成员,延伸手臂,注重服务,促进发展”的方针,拓展服务范围,扩大联社经济总量。广西联社创建了自治区联社、市县联社之间的服务工作机制。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各市联社扩大成员单位,目前20个特色区域成员达2478家。

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提高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的影响力。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等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中国集体合作经济创新发展”征文活动,总结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集体合作经济的实践和创新之路,上海工业联社等单位开展集体经济发展中政策法律环境等调查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新成果。总社继续加强同国际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大总社和各级联社的国际影响。

二、2015年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我国城镇集体经济在新常态下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呈现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减小、质量提升、增速放慢、结构优化等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由产业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持续回落,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增速分别由2011年的19.9%和15.52%回落到2014年的8.7%和5.2%,其中轻工集体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的增速同期分别由19.95%和23.08%回落到5.25%和4.67%。城镇集体经济既面临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又面临自身的特性问题。

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增加,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利润增长空间进一步压缩,一些企业自主创新和竞争能力不强,质量效益型增长面临巨大压力,多年积累的历史负担尚未完全解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由于集体资产监管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定,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存在不少实际问题,加大了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难度。

同时,我国城镇集体经济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各地联社和集体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改制、转型发展,闯出了一条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发展路子。城镇集体经济正由传统轻工集体经济转向跨行业、跨产业、跨城乡融合发展,工艺美术等特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型商业等新业态发展迅速。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正由单一形式转向各类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和韧劲。我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蕴藏着集体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城镇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电子商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和服务方式的小微企业、集体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全国“两会”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突出稳增长同调结构、转方式的有机结合,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发挥优势和特色,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总社和各地联社深化改革、创新职能,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结构和各地联社管理体制呈现出多样性,做好今年工作,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按照问题导向,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要着力把握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集体经济同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判断没有改变,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没有改变,党和政府始终坚定不移支持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决策没有改变。

从近几年总社每年召开的部分省市联社座谈会反映的情况看,尽管遇到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各种困难,参加座谈会的近20家省市联社,每年都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在企业改革转制、资产重组、资本运营、职能创新等诸多方面取得明显进展。联社工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展示了新形势下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显示了对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自信。我们要学习借鉴先进联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牢固树立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推进城镇集体经济的改革发展,以改革发展来解决集体企业和职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二)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年面临的困难比去年还大,稳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合理区间的增长是调结构、转方式的基础,稳增长是城镇集体经济保障供给、促进就业、繁荣市场的硬道理。要在稳增长中优化结构,用经济平稳运行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和产业升级,把稳增长同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要发挥优势和特色。巩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主营业务,积极发展适销对路、有市场前景的日用消费品、老字号特色产品,进一步发展工艺美术、手工业等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新业态,努力使产品和服务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二是发挥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优化技术结构,加大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端装备、高端材料、进口替代技术的攻关,让“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精品制造”。

三是实施绿色发展。变压力为动力,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破解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积极开展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

四是积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和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环境。

(三)以消费者为中心,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我国消费方式正由模仿型、排浪型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多样化、时尚化、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商业模式正由传统的店商向线上线下结合、体验互动等多种方式转变,产品普及和升级换代相互交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要紧紧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两化深度融合和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增强创新动力,密切跨界合作和融合发展,发挥消费者的主体作用,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培育发展新的增长点。

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项目为抓手,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工程,推进经济合作、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总社、联社内外之间、相互之间的项目合作,总社要为相互合作创造平台,提供协调服务。

(四)增强法制观念,切实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增强法制观念,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我国《宪法》、《公司法》、《物权法》、《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对城镇集体资产的性质、产权归属、行使权利都有明确规定。各级联社和企业要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集体资产合法权益,防止集体资产被平调、侵占和流失。

(五)创新完善职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准确把握深化改革、创新职能的总体要求,围绕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的大局,坚持为成员单位服务的宗旨,坚持集体经济基本属性和优势、特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联社职能,选择和完善切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模式。

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研究解决企业改革改制、联社拓展服务领域、集体资产整合、资本融合、内部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探索在法规建设等外部环境不完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进程中推进环境的改善。

始终把提升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最主要的职能,作为第一要务,以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发展的动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三、2015年重点工作

做好2015年工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从全面深化改革中获取发展新动力,提高集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总社和各级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调研,推动城镇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加大调研力度,密切跟踪经济运行变化和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加强集体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统计服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态势,提高反映诉求的前瞻性、针对性,促进城镇集体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住政府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的各项举措,积极提出和实施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重点就改善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及时解决影响稳增长的共性和突出问题,改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降低进口原料关税,对资源再利用实施鼓励,扶持出口等实际问题,提出建议。

继续开展轻工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及推荐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平台的作用。

(二)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围绕消费者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设计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质优、时尚、环保、实用的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着力开发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产品,满足和创造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培育发展自主品牌,做好优势品牌产品、品牌培育管理先进企业推荐、评审表彰和宣传。

加大两化融合和“互联网+”进程,优化技术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密切产学研用结合,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强联合攻关,加大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进程。用装备和技术替代人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用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

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有序转移同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发展新型制造业基地、文化创意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加大向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转型力度。继续做好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共建复评工作,提升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水平。

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总结城镇集体经济“十二五”期间的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提出“十三五”期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经济实力

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推进集体企业深化改革。总结前段集体企业改革成果,分析研究集体企业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就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从实际出发,采用资源整合、资产组合、资本融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优化企业结构和资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借鉴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合作和融合,增强集体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实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总结完善职工持股制度,探索合理股权结构,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的利益共同体,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四)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等手工业产业发展

对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指导协调服务,一直是总社和各级联社的重要职能。多年来,总社和各级联社为推动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手工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产生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

2015年,要切实加强指导、协调、服务工作,推进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作品创作同市场运作、产业化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作品和精品,培育更多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参与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和园区建设,进一步做好工艺美术、手工技艺等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的培育共建和规范管理。

积极承接政府下放职能。做好工艺美术专业职称、荣誉称号的评选表彰和奖励工作。《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3]19号),明确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工作交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总社同轻工联合会合署办公,总社和各地联社要认真抓好承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职能下放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搞清产业和人才分布现状,完善科学分类,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和落实工作。

(五)研究解决总社、联社深化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总社和各地联社进入深化改革新阶段,必须从实际出发,转变观念,转型发展。

认真总结和巩固发展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实践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按照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挥总社和各地联社的作用,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和发展的要求,研究解决深化改革的实际问题。

一是始终高举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旗帜,保持总社和各地联社机构、队伍稳定,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推进城镇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管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能如何变动,这一点始终不能变。要主动加强宣传,增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总社和各地联社职能的了解,增强总社和各地联社的影响力。

二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搞好职能定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的要求,以及事业单位和社团组织深化改革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按照最大限度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和联社自身发展的原则,明确职能和机构属性。

三是构建新形势下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努力提高总社和各地联社的经济实力和服务能力,夯实基础工作,积极探索受成员单位、政府和社会欢迎的有效工作方式,以有为才能有位的思路和实际工作业绩,赢得各方面的认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完善科学决策机制,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领导团队和员工队伍建设,加快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集体经济和总社、联社自身的发展。

(六)营造城镇集体经济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精神和要求,落实总社《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妥善处理好集体资产等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发挥各级联社监督职能,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法制宣传,依法维护集体资产权益。

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契机,继续推动解决城镇集体经济法规不完善、出资人不能依法确认等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动有关集体经济、集体资产法律法规的修订,积极参与同集体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4)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淡马锡)是新加坡政府全资持有的控股性公司,从1974年6月成立至今,淡马锡以市值计算的年股东总回报达到18%,以股东权益计算则达到17%,每年派发给股东的股息超过7% ,总投资额由初期政府授予的3.4亿新币的资产,到2007年3月31日止,投资组合总市值已经达到1649亿元新币。

新加坡宪法第五号规章规定,淡马锡等五家国有企业的董事、总裁的任免需要有民选总统批准。新加坡政府不干预淡马锡的运作,政府如果给淡马锡下达非商业化的任务,财政部门会专门拨给款项;政府作为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当改变政策给淡马锡造成不利影响时,政府会采取相应补偿。淡马锡也不介入淡联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运作上的决策,而是在淡联企业的常年股东大会和特别股东大会上行使股东权力,淡联企业完全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运营。

与其他小股东的不同之处,是在淡联企业需要时,淡马锡帮助淡联企业寻找高素质、深具商业经验的董事人选,提名具有潜能的总裁人选,为淡联企业建立价值观、拓展重大业务、培养人才和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支持。淡马锡与淡联企业的这种默契,主要来源于淡马锡高水平的工作和淡联企业的信赖,而没有制度上或法律上的安排。

淡马锡及淡联企业董事会结构

目前,淡马锡董事会共有8名成员,6名非执行董事,2名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中,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在内的5位独立董事,一位来自财政部的常任秘书;2名执行董事中,一位兼任总裁。

淡联企业无论是独资还是控股,都建有独立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董事会人数一般为11人左右。一般情况下,淡联企业董事会由股东单位人员、管理层和独立董事三方面人员构成,依据企业情况不同,来自股东单位的董事(简称股东董事)数量不同,有的淡联企业甚至没有股东董事,即使来自于股东单位的董事,在淡联企业领取的董事报酬也需要上缴淡马锡。

淡马锡及淡联企业十分重视董事会的独立性,股东董事和来自管理层的董事极少,一般只有总裁一人,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等高级管理人员不进入董事会,独立董事实际上占董事会的绝大多数,各级淡联企业董事会中约有600多个关键性董事职位(主要指提名、审计、薪酬等委员会)由独立董事担任。他们认为,独立董事占绝大多数是最佳运作董事会必备的结构和实现条件。淡马锡早期的董事会股东董事的比重比较大,后来逐步转变为以独立董事为主。

淡马锡和绝大多数淡联企业,董事长与总裁两个职位由两个人分别担任,董事长是外部董事(多数为独立董事,下同);极个别企业由于特殊原因董事长兼任总裁,如吉宝集团有限公司。但是,即使由内部人担任董事长,董事会中必然自然形成或由董事会指定一名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为首席独立董事或副董事长,在执行董事不参加的情况下,召集非执行董事研讨内部人不宜参加的公司有关事务。

淡马锡及淡联企业董事会均设有专门委员会,上市公司专门委员的设置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设立审计、提名、薪酬、风险管理委员会,非上市企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由董事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不尽相同。如淡马锡,设立了常务委员会(EXCO)、审计委员会(AC)和干部培养与酬劳制定(LDCC)三个委员会;新加坡航空公司为淡马锡控股上市公司,设有常务、审计、薪酬与工业关系、提名、安全风险五个委员会。

淡马锡及淡联企业董事会运作的特点

淡马锡诞生的背景和后期的改革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淡马锡公司董事会运作实务的考察和分析,结合中国的实践,笔者认为淡马锡及淡联企业董事会运作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置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上市公司要按照证券监管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于非上市公司,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设置,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来确定。如关于是否需要设常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淡马锡及多数淡联企业董事会都设有常务委员会,但有的企业如新电讯、新能源就没有设立常务委员会,完全是根据企业日常决策的需要。

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如果需要董事会决策的事务较多,开会频次较高,临时召集全体董事开会又比较困难,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分权有大量中间地带的情况下,一般应设立常务委员会,而且外部董事占多数。常务委员会不是小董事会,而是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进行决策和日常监控,不能因为设立常务委员会而虚化董事会。

专门委员会的设置也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具有权变性,在淡联企业中,专门委员会的设置、称谓以及职责也不完全一致,但是无论名称如何,其职责都是清晰的。如新加坡港务集团(PSA),设立了欧洲、东北亚、东南亚、中东与南亚、海事五个监督委员会,由外部董事(独立董事)担任主席,集团总裁是五个委员会的成员,区域总裁是每个区域监督委员会的成员,海事监督委员会的成员还包括海事方面的专家,五个委员会中外部董事均为多数。PSA设立这五个委员会是为了适应区域投资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委员会的职责也十分清晰。

董事长、总经理的任职配置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外部董事(独立董事)担任董事长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采取的任职配置方式,也是趋势。

淡联企业除吉宝公司由于历史原因董事长与总裁由一人担任外,其他企业也都是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但是,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外部董事眼界高,能力强;二是总经理能力强,素质高,视企业发展为己任,在企业内部属于领军人物;三是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多数;四是董事会的职权到位,尤其要有选择总裁的权力;五是外部董事中有行业专家;六是市场的作用比较强。

并非上述六项条件全部达到时才能采取外部董事任董事长,中国国有企业应当更加提倡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但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做好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任职配置,如果国有企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改建董事会而不是新企业建立董事会、采取“休克”的方式建立董事会,原董事长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团队核心人物而总经理又比较弱时,可以探索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同时配置一名首席外部董事(或任副董事长),在董事会召开前,召开仅有外部董事参加的会议;或者在董事会之外,由该董事不定期主持召开仅有外部董事参加的会议,讨论不宜有执行董事或经理层参加讨论的事项;在经理层出现问题时,能够站出来提出处罚或更换总裁的动议。

在淡马锡及淡联企业,即使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也要在每次董事会之前召开仅有外部董事参加的会议,讨论经理层或非执行董事的情况。我国国有企业中组织的力量比较强,这是别的国家国有企业所不具备的,在考虑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任职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组织因素,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具体分析。

董事会要根据企业状况以及总裁的情况来把握介入公司事务的程度。

各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都有一个基本职责划分,但依然会存在大量中间地带(可管可不管的事情),主要靠董事会根据企业状况以及总裁的情况来把握。

有的淡联企业的管理层和重要部门的经理都由董事会任命,而有的淡联企业董事会只负责总裁的任命,其他管理层职位由总裁任命。

从淡马锡及淡联企业的做法看,关键需要董事会把握好控制和效率(授权与负责)之间的平衡,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及管理层出了问题、总裁需要更换的情况下,董事会需要介入公司管理,对公司业务要有最高参与度;一般正常运营情况下,董事会要给经理层一个底线,在底线以上放手让总经理开拓性的工作。

如在资金使用上,如果属于经常性支出,无论金额有多大,管理层都应当有权处置;但是,如果属于新业务投资、投资到比较陌生的领域或地区,尽管支出费用不大管理层也没有权力决定,管理层应主动提交董事会研究决策。

董事会介入公司事务的深度,需要董事会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权变地把握;需要董事尤其是董事长、总裁有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能够从维护股东和公司利益出发,把“权力”作为一种“责任”。

经理层负责公司的运营,董事会负责监控和选聘好经理人员。

“董事会重点负责监控经理层、制定长期目标,找到一个与董事会一致的总裁,而企业的运作全部由经理层负责。”由于董事以外部董事为主,董事会主要在于监控和选聘总裁,所以给经理层的授权要充分,如果公司经营业绩出了问题,首先应当追究经理层尤其是总裁、董事长的责任,这样可以避免总裁甘当“二把手”,被动执行。由于公司发展的最终责任由董事会和董事长负责,所以董事尤其是董事长必须经常到公司去,与总裁保持良好的沟通。

董事、董事长应当在企业工作多长时间,世界各国都没有一个最高规定,工作时间的下限也不一定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良好董事会运作实践表明,董事工作的时间要根据自己对企业的熟悉程度、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经理层的情况等而变化。

如新航董事长(由外部董事担任)刚上任时,全年要投入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在公司,现在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星展银行董事局主席(由外部董事担任)每年在星展银行工作的时间要占到全年工作时间的70%,而自己公司的业务基本上是在周六、周日开会讨论处理。与董事长相比,其他外部董事在企业工作时间要短一些,但是各董事之间也不统一,而是从履行好职责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董事履职时间,要有基本要求,但不能够“一刀切”。

淡马锡公司不介入所出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和决策。

淡联企业完全商业原则进行运营,多数淡联企业董事会中,没有淡马锡的代表(股东董事),即使有淡马锡公司的人作为董事,也不是代表淡马锡的利益,而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作为股东(包括作为唯一股东),淡马锡不越过淡联企业董事会直接任免董事、总裁;董事和总裁的提名是董事会的职责,但淡马锡可向董事会提供董事或总裁人选,最终提名还是由董事会优选后决定,结果有可能不是淡马锡提供的人选。

一般情况下,淡联企业的董事会确定董事或总裁提名前,会征求大股东的意见,但不是必然程序,主要是相信股东能够推荐出比较合适的人选。董事报酬和经理层的薪酬由淡联企业董事会确定。

保持董事会与经理层的良好沟通。

妥善处理好董事会与管理层的关系,是董事会有效运作的基础。董事会通过与管理层不断地接触沟通,了解、支持管理层的工作,让他们充分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淡马锡和淡联企业,董事长一般每周都需要与总裁或经理层沟通,毫无拘束地、坦诚地交换意见,但董事或董事长不就执行性事务提出要求,只是在总裁需要时才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管理层保持应有的距离(保持独立判断)。同时,管理层要及时将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与经营中相关情况向董事会和董事长汇报。

淡联企业的董事也经常保持与淡马锡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沟通,除了每年召开正式会议沟通外,还通过一些非正式的会议进行沟通。这种沟通是以交流信息为目的,以做好公司事务为出发点,而不是强制性要求。董事会要发展与管理层的良好关系,但也要与管理层保持适当的距离,董事要清楚地知道与管理层密切合作与发展个人友谊完全不同。董事会是股东代表,一旦发现问题,董事会应坚定地主掌大局,果断地采取措施包括必要时更换总裁。

对董事会、董事评估的目的在于改善董事会工作。

新加坡财政部2005年的《公司治理守则》(非强制性)提出,公司应有正确评估董事会的程序;提名委员会主席(外部董事)落实具体评估工作;董事长负责评估后的跟进工作。

对于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要求必须披露,如果没有遵守要披露原因。非上市公司则没有要求,但淡马锡和很多淡联企业都按照《公司治理守则》去做,具体做法也各有不同,具体形式有董事会自评(董事共同研讨)、董事自评和互评、股东评价、问卷调查、董事长评估和对董事长评估,有的企业聘请比较信赖的中介机构(即第三方)进行访谈等,评估董事长与评估董事的标准不同。评估的结果由提名委员会主席向其他董事、董事长反馈,由董事长负责评估后的跟进工作,但是,不需要向股东报告,也不与董事报酬挂钩,目的是帮助董事会改进工作。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5)

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是政府转变监管方式、改善投资环境的一项措施,是全面掌握外商投资企业存续状况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工作平台。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外经贸资发第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现就做好2009年全国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工作通知如下:

一、联合年检各参检部门要严格按《通知》要求组织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联合年检,立足本职,依法行政,各司其职,在工作中加强协调和配合,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企业的参检率,高质量完成联合年检工作。

二、2009年3月1日至6月30日为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办公时间。

三、联合年检各参检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现有网络资源,有序推进外商投资企业网上年检工作,有条件的参检部门可利用网上年检平成相关数据的收集工作。

四、开展电子签章试点工作的地区,应及时上报试点工作计划和资金支持方案,在确保资金支持前提下开展工作,不得向企业摊派费用。

五、对不申报年检、未如实申报年检情况或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联合年检各参检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依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年7月1日以后出资期限到期的无违法记录的企业,因资金紧张无法按时缴付出资的,依企业申请,依法允许延长出资期限至2009年底。对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成立后超过六个月未开业,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允许其延续至2009年底。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及财务会计等法规制度的规定,客观、真实、公允地进行鉴证和服务。

七、联合年检各参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年检工作的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年检工作有序进行;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和企业年检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联合年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加强对年检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联合年检的信息资源和数据,深入分析外商投资企业运营情况,年检工作结束后形成分析报告上报。

八、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联合年检各参检部门要帮助外商投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既要认真查处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又要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特此通知。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6)

按照全市“十二五”期间“‘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和今年“开好局、有作为、求突破”的总体要求,发挥各级政府推动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以项目投资、资产重组为主要形式,加强与中央企业合作,促进中央企业在我市扩大投资规模,建设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推动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推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继续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推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的有关要求,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力争开工或启动一批合作项目,推动在建项目早完工、早投产、早见效,巩固合作成果。

(二)洽谈签约一批合作项目。加强与中央企业对接,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容。力争在年省与中央企业合作重点项目签约暨部分项目启动仪式上,新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三)谋划推介一批新项目。发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筛选一批重点项目,和中央企业对接洽谈,为深化合作做好前期工作。

(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级联席会议制度。增进与重点中央企业的沟通交流,制定与中央企业合作年度工作方案,完善相应扶持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我市与中央企业合作不断深化。

三、时间安排

(一)筹划部署阶段(3月上旬前)。广泛宣传,深化认识,制定工作方案,认真安排部署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研究落实措施,形成工作机制。

(二)对接洽谈阶段(6月20日前)。各单位做好与中央企业合作对接工作。已经签署协议的,力争开工建设或启动合作项目;前期已有接洽的,力争达成合作协议;尚无合作对象的,要结合“十二五”发展战略和规划,有针对性地谋划合作项目,寻求和明确合作对象。

(三)重点活动举办阶段(7月底)。组织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年省与中央企业合作重点项目签约暨部分项目启动仪式”和省百强企业与中央企业对接洽谈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扩大交流打好基础,力争签约一批合作项目。

(四)项目实施及跟踪服务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落实配套政策,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洽谈、签约、项目实施以及跟踪服务等环节可根据实际需要交叉进行。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与中央企业合作是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负责研究与中央企业合作重大事项,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指导和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业开展工作,组织与中央企业合作重大活动,协调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国资(财政)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县(市、区)应成立专门机构或工作班子,负责本地与中央企业合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市国资(财政)局、市发改委作为共同牵头单位,要围绕我市对外开放的总体部署,负责统筹协调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与中央企业合作作为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准确定位、主动履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为全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工作提供服务保障,确保取得成效。

(三)把握方向,突出重点。围绕提升水平、拓宽领域、打造高地的要求,以构建重大产业基地、优势企业集团、特色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吸引中央企业在我市投资。各县(市、区)政府要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我市与中央企业在主导特色产业领域的合作,同时努力在现代服务业、农业、社会事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引进一批重大项目。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7)

大家早上好!

2020年上半年,贴边村工联会在镇总工会的热情关心和帮助下,在村党委、各企业工会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落实村工联会职能,紧紧围绕镇总工会下达的各项量化指标及我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会工作,具体小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工会建设,积极到厂企开展建会工作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 )》第七条规定: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企业建立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企业的会员按地域或行业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茂辉工业区大部分厂企位于贴边村辖区内,为更好地落实镇总工会的指标要求,加强我村企业工会建设,贴边村工联会积极到各厂企进行走访,宣传厂企建会后的多个好处,如能建设职工之家,维护员工关系;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职工劳动纠纷;厂企成立工会后,公司的福利费用及文体活动经费可以列支工会经费等,让企业打消建会的疑虑。2020年上半年我村已建会的企业有4家,另有2家资料审核中,2家资料筹备中。

二、切实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推动复工复产

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为保障全体群众的人身安全,我村工联会工作人员奋战于一线,第一时间到各厂企张贴告示,要求厂企全面停工,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厂企内消毒工作。随着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示,3月初,我村逐渐恢复复工复产工作。为此,我村工联会积极配合,通过摆摊设点、电话通知、短信提醒、宣传海报、实地走访等方式,鼓励企业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同时了解到部分企业口罩紧缺,我村工联会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了2000各口罩资源,为辖区内企业解决口罩紧缺的燃眉之急,另外还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络口罩供应商,为辖区内96家企业解决口罩难题。全面开展复工复产工作后,我村工联会还经常实地了解企业复工“四个落实”的具体情况,叮嘱企业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务必做好防控工作。

三、积极开展活动,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活力

由于受疫情影响,贴边村工联会2020年上半年开展的活动并不多。4月29日联合联富纸箱厂和信利塑料包装厂开展了一场消防安全演练活动;6月8日,开展了无偿献血活动,吸引了企业员工68人参与;6月24日下午,开展了“携手相伴端午 共创美丽家庭”端午包粽比赛,总共吸引了27对家庭参与;7月3日,召开了“携手抗议 振兴贴边”——热心企业(个人)答谢会,感谢在疫情关键时期为我村捐资捐物的热心企业(人士)。通过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凝聚我村工联会的团队力量,增强工会组织活力。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8)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在职工中广泛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大讨论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增强广大职工的荣辱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2、加强法律法规等教育。利用请进来、派下去等办法进行业务、法律、法规、心理学、安全生产等知识培训。一是邀请市总工会领导上课,一期授训120多人;二是利用全国总工会女工部派下来的心理学专家到村、企业上课,六期受训560人;三是利用新建工会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之际上安全生产课,八期受训250人;四是与团工委等联合开展了“综治进民企”知识竞赛,与安监所等联合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此外,各村、企业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广泛开展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了广大干部和职工的素质。

3、加强职能技能教育。一是街道工会与经发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两次消防演习,观摩人数达250人次;二是各工会广泛开展“学技术、比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操作运动会,金轮集团工会从6月份开始在各分厂开展了初赛,参与项目15个,参与人数达520人;集团工会打算于九月份进行决赛。

4、加强企业管理教育。为了提高车间班组长以上人员的,管理水平,街道工会发动落实了8名职工参加宁波市组织的“工商管理”专业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夯实工会工作基础。

1、加大工会新建工作力度。今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规模企业不断增加,街道应新建工会达到25家,组建任务非常繁重。起初,我们采取跑下去逐家上门做工作,宣传有关政策,要求企业组建工作。企业主表面上是支持的,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六月份,宁波市总工会等五家单位联合发了《关于依法对未建工会企事业单位收取筹备金的实施意见》文件,我们街道结合实际于七月下旬把文件下发到各应建工会的企业,并进行宣传,限时做好工会组建工作,效果相对比较好。到目前已建7家。同时,为了减轻下面同志的负担,街道工会组建好一家,工会二证就审报一家。

2.加快村联合工会建设。重点解决村级工会作用发挥问题。(1)依托村落文化宫,分三片组织职工开展了文体活动。上半年新华村、联兴村组织了广场文艺演出,庙山村组织了体育运动会,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的活力。(2)落实工会考核制度、把村联合工会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所属企业工会单建工会,经常开展各项工作等列入考核范畴。(3)推广金堂村联合工会主动参与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做法。四月份,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部部长张成富等一行有关领导来我街道金堂村调研工作,张部长说:“这项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党的依靠方针——全心全意依靠广大职工群众,体现了工会工作要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使广大职工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管理。金堂村的做法向国外网上发出后,国外人士感到很惊讶!认为这是做好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好方法。”年初,在工会干部培训会议上,街道工会请孙其达同志作了工作介绍,并指导漾山村、联兴村等开展这项工作。由于领导参谋做得好,工会工作开展出色,金堂村联合工会得到了街道办事处5000元的奖励。

3、深入开展规范化创建活动。树立一批企业家、党组织重视,工会主席优秀,职工参与度高,工会工作出色的先进典型,如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宁波中源渔具有限公司、中发灯饰有限公司、兴业电子有限公司、大成化纤集团、人健药业有限公司、金堂村、漾山村、百两村、联兴村、周塘西村等。

三、切实加强维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加强职工维权阵地建设。成立由党群书记为组长的职工维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便民服务窗口,村、企业工会都成立劳动争议协调组织,设立了村职工维权服务站,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对村干部考核。到7月底止,街道职工维权办公室共接待来访件66件,结案66件,其中外来职工57人,涉及工伤51件,金额135万元;工资15件,金额10.42万元。

2、全面推行《集体合同》制度。新建工会和合同到期的工会,严格按照市总工会新的合同格式文体,结合实际订立了工资集体协议、职业安全卫生协议和女职工权益保护协议,同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大了从源头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

3、着力做好关心职工工作。一是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六一”前夕,街道工会牵头,由慈溪市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出资3000元,为16名单亲及特困职工子女发放了100-600元的慰问金。二是督促企业做好工伤保险、社保扩面工作和职工特种重病及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险。慈溪市嘉利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在为全体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外,从8月份开始,有31名职工有了住房公积金保障,其中24名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打算在三年内分批为职工办好住房公积金。规定:员工工资的10%存入公积金,企业以1:1的标准缴纳。按照计划首批享受住房公积金的31名职工分别是党员、工龄10年以上的老职工、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历年来评出的明星职工。非公企业这样大面积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宁波还是首家。共2页,当前第1页1四、加强职工民主管理,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1、进一步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宁波人健药业有限公司等工会,对有关涉及职工的工资保险、福利等事宜,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决议来实行,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今年,街道工会通过开展工会,新增了2家企业工会实行代表大会制度。

2、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厂务公开工作不断完善。如:慈溪市中发灯饰有限公司工会设立了工会信箱。职工把在工作、生活中的困惑、不解、抱怨等要求工会帮助解决的以及要求企业及工会改进的意见、建议等,做到有问必答,随时改进,并在每星期一升旗仪式中进行回复,每月一期的企业报上进行书面解答。

五、加强工会财务管理,完善工会经费依法拨缴机制。

按照市总工会的要求,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的工会经费已于8月15日开始收,在收缴过程中要求下面单位随带企业职工工资报表。

建议:金轮集团通过裁员,实际职工只有5100人,原来由市总工会直接征收时,每年只收4万元,当时职工8000多人,去年由国税,通过做大量工作,收了4.5万元,再加上目前企业形势也不是很好;还有好多企业到了杭州湾开发区,象振邦公司现有职工1225人,他们的职工数都放到我们宗汉年初定的基数里,这样我们今年的任务又难以完成了,望市总工会给予考虑。

下步打算: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9)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办学理念向来有着前瞻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既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又符合学校与时俱进的实际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充分对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形势进行分析和把握;哈工大为实现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抓住了深圳市创办大学城这历史性机遇,突破区域办学的限制,利用深圳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探索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在“珠三角”创造出一条培养新型应用人才和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的道路,为建设创新型的国家服务,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建立。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科建设及发展原则是依托学校本部的学科优势和基础,根据深圳市的产业结构面向深圳市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发展前沿学科与新兴学科方向,使得学校和企业可以更广泛、更深入、更密切地合作与交流,正是哈工大独特的办学模式和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其校企合作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4年12月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一方面是为了在充分发挥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科研实力强的优势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成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另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使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校企合作委员会是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并将有助于加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与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探索有特色的产、学、研相结合道路。

校企合作的总体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大都是高职院校创办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学生的就业。而高等院校创办的校企合作在我国一直没有成熟的模式,仍处于空白状态大多数院校都出台并制定了若干校企合作相关政策,但并没有指明如何开展并更有效地进行校企之间的合作。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在搭建了校企合作办学平台后,对工作背景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骄人的成绩;在总结了经验的同时完善了校企合作的总体思路。

设立八个学科部,为校企合作指明方向

依据深圳市乃至珠三角产业结构的特点,以及深圳毗邻香有的地理环境,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把“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作为办学的总体思路,设置了八个学科部(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自动控制与机电工程、城市与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和基础科学),奠定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基础,指引了校企合作工作的整体方向,具有了为深圳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做贡献的前提条件。

分析学院特点,确定校企合作框架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作为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合作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作为国内知名大学的研究生院,具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具有前沿的部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这种高端背景下的大批优秀研究生人才。学院教师队伍建设以“整合资源”为基本概念,形成了以全职教师为核心,校本部师资为依托,特聘教授和访问教授为资源,博士后为师资储备的团队格局,博士化率100%,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占80%以上,大多具有了国际化的交流渠道和能力。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为科研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另外。全院几千名研究生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研究后备力量,以上这些优势为校企成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作为大学身处异地的所研究生院,从其总体规模上、各学科队伍的建设上,都比不上传统的大学校园,所以在与企业的合作中会出现“池小鱼大”的现象,对一些大企业的大课题、大项目,会有一些力不从心;第二,大多数教师作为各自学科领域的专家,每年可以从国家拿到可观的纵向科研经费,所以对于一些小型的课题提不起兴趣,出现“池大鱼小”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院主动行动,积极与各科研院所、兄弟院校建立友好、深入的联系,共同承担大家面对的问题。对于前者,可以和临近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或者深圳市的各科研院所在相关领域,相同学科、不同学科间进行合作,培养支大范围的优秀团队,建立一个大型的科研网络;对于后者,可以在科研网络的建设过程中,分清各个科研结点的实力与状况,主动地为企业与合适的科研结点牵线、搭桥,加快科研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达到校企共赢的目的。

校企合作的成功措施

校企合作办学平台搭建后,学院走访了深圳市上百家企业。首批加入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就有35家业内知名的龙头企业并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工作的开展,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有关事宜。采取的具体促进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了校企合作科研信息网络平台

平台的建立增大了信息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扩大了信息的覆盖范围。使学院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人才及科研信息网,为学院与全国各企、事业单位之间开展各种方式的人才、科研合作活动提供了信息与机会,也为会员单位提供了科研和信息交流平台。

与委员会成员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

每年举办一次校企合作工作研讨会,总结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每年举办一次委员会的成员联谊活动。促进感情的交流。在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横向科研合作、创新基地建设、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多个方面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邀请企业界老总和技术总监来学院讲座交流,组织学院教师和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把合作做到具体,从实践中来寻求合作的契机。

突破校企合作委员会的范围 在更大的空间中寻求合作

每年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不仅涉及委员会的成员,还邀请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企业到会,扩大交流圈,其中在第一届研讨会上,就吸引了深圳市台商协会的集体加盟。参加会展扩大学院知名度,如在2006年“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学院参与的大学城整体参展获得了“优秀展示奖”的荣誉称号;在“福建省科技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不仅展

示了学院的科研实力与特色,更充分了解了福建省工业经济状况,对学院与福建省在产业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和博士后参加社区科技活动,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举办的创业沙龙活动。此外,还与哈工大深圳校友会联合举办哈工大深圳校友联谊会,并定期参加校友聚会活动,这些校友中不乏大企业的总裁及高级管理人员总之,学院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合作机会,主动出击为校企合作服务,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

摸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同时吸取其他学校的成功合作经验。总结出多种合作模式,使得学院与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具有了科研合作与教育合作两层含义。校企科研合作包括利用学院已有的科研设备、科研经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企业直接将课题委托给学院课题组,并提供经费;以企业或学院一方为主,引入另一方的技术设备,人力智力等资源,共同合作完成特定课题;企业选择学院合适的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产业化;创建校企联合实验室;校企双方各出优势资源,合作生产。校企教育合作包括:通过建立“研究生实习基地”,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实现“零距离”:保证企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充分享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校企合作取得的成果

学院的校企合作在稳步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已初见端倪。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院的科研经费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势头,仅2006年,学院的横向课题达到65项,经费1641.6万元,占全部科研经费的71%。去年年学院教师共获专利25项,其中申请专利发明19项,公开专利号的专利发明7项,这些成果的取得既是全体科研人员努力的结果,也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结果。

校企科研合作成果

到目前为止,与企业联合研发项目60余项,为企业解决近40个关键技术问题,共同申请国家专利5项;与微软公司联合建立哈工大教育部微软语言语音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与日东公司联合建立哈工大 日东绿色制造等联合实验室共5个,总投资800万元;另外,学院的三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三个深圳市重点实验室在科学有序的管理下,将依据国际惯例,大部分向社会开放,争取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合作平台。

校企教育合作成果

学院与企业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60个,作为双导师制下的企业导师近200名,其中第一批研究生,就有2/3是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下完成学位论文,这批毕业生的培养得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高度评价,90%以上进入深圳市企业就业。到目前为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达343人;为企业在职继续教育开设18个工程硕士班,注册学生510名,累计讲授研究生课程1820学时;建立博士后创新基地9个,为企业开设讲座35场。并经常邀请企业到学校听国际科学前沿的专题讲座。

校企合作可延45的方向

企业的外联工作总结篇(10)

战略联盟是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也包括企业的某些特定部门和特定事业单位),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的特定战略目标,通过任何股权或非股权等形式而形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也包括由涉及生产、营销、分销、研发、原材料的非股权协议而形成的稳定长期合作的双方或多方的联盟。

在过去的十几年,战略联盟数量激增,它已成为最广泛采用的企业战略之一,它可以使企业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新知、进入或巩固新的市场。有资料表明:1986―1995年间,美国合资企业的数目递增了432%,这一数字还不包括跨国公司在美国以外开设的与当地企业合资的企业。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万多家,其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约有25万多家,遍布全球,从总体实力上看,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总产值的40%以上,同时,跨国公司控制着80%的工业研制、75%的国际技术转让。目前,跨国公司通过战略联盟方式拉大了我国企业在规模、技术、产品等各方面的差距,增加了我国产品输出的难度。因此,我国企业为了在国际市场分工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实施战略联盟应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的紧迫任务。同时,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大企业,一旦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那么外国公司将对我国企业造成重大冲击。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壮大自身实力,保障自己的生存,同时可以与外资抗衡。所以,建立企业联盟战略,是我国企业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中国市场上的企业战略联盟,具有四个显著的特点

(一)不局限于“强强联合”,进行战略结盟的企业规模大小不同,甚至很多都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结盟。

国际上一般“战略联盟”都是两个或多个实力相等、规模相当的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结盟,但在中国,这种情况有些改变,许多都是中小企业之间或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结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大企业数量不多,而且许多是“大而全”、“大而空”;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这种联盟方式更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成本、管理成本,更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运作速度,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有利可图。这是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与国外的不同之一。

(二)不局限于“企业―企业”的联盟,“企业―事业单位”联盟也是一种重要方式。

国际上一般的战略联盟都是“企业-企业”的联合,而中国可能更多的是“企业―事业单位(主要是指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合,这种现象在R&D领域的战略联盟尤为明显。这种情况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国外大公司往往拥有高额的开发费用和充足的研发人才,而国内企业在研发领域与这些知名的公司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紧迫性又决定了市场不可能给你时间,不可能等你培养起自己的科技力量。而中国的科研人才大部分集中与研究机构和高校,所以,国内企业在研发领域往往采取“借力”,即在科技产业化道路上实行以“企业+科研机构(包括大学)”为模式的战略联盟,在这一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海尔1998年4月和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海尔广科数字有限公司。

(三)战略联盟的经济实体更多的是互补型,而竞争对手之间结盟的相对较少。

实际上,互相竞争的对手往往也会为某个项目而结成“战略联盟”,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更多的是互为补充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如生产商和销售商之间的战略联盟,原材料供应商与最终产品生产尚之间的战略结盟等等。互为竞争对手的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在国内有代表性的要数1999年8月新科、上广电、熊猫、广东万燕4家企业成立DVD联合体,和1999年12月1日爱多和新科宣布结盟,共同推广基于SONY璐明机芯的DVD战略联盟,它们的出现是VCD生产厂家吸取了1998年VCD市场混战的教训而共同做出的选择。但前者后来杳无音讯,而后者也因为爱多的内部矛盾和纷争不了了之,从这件事情可以明显地看出国内企业战略联盟的问题。

(四)为某一项目而宣布进行战略合作的多,而结成全面战略联盟的相对较少,这也是国际战略联盟的一个特点。

一个企业的成长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内部扩张,二是并购,三是构建战略联盟。企业进入战略联盟往往注意这三个原则:达到战略目标;增加收益;减少风险,充分利用宝贵资源。与此同时,企业也十分关注战略联盟的控制权问题。所以,为了确保对控制权的掌握,即使进行战略联盟,也往往是基于某个项目或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这样联盟内的企业往往在某个项目或某个职能上合作,而在另外一些项目、另外一些职能上竞争,即通常所说的“左手握拳,右手拥抱”。在这个方面,海尔同东芝、飞利浦、迈兹、朗讯等以项目牵头的形式进行联合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五)中国企业战略联盟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由于中国市场和企业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企业战略联盟的发展也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还未能认识到战略联盟的重要性和结盟的意义,对结成战略联盟兴趣不大,而已有的战略联盟的成效也不尽如人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控制权和共享上,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仍有待完善和发展。

在战略联盟的方式划分上,有些学者主张将伴有资本流动的企业收购、兼并和合资等方式不列入战略联盟的范围,但考虑到合资形式虽然伴有资本流动,但与收购兼并不同,合资的同时,企业间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并存在技术的流动,故本文仍将其作为战略联盟研究的范畴。

二、根据是否涉及股权,目前国内企业战略联盟可分为两类

(一)股权式战略联盟,即设立合资企业或互相参股的方式――股权式战略联盟,由各成员作为股东共同创立,拥有独立的资产、人事和管理权限。股权式战略联盟中一般不包括各成员的核心业务,具体又可分为对等占有型战略联盟和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对等占有型战略联盟是指合资生产和经营的项目分属联盟成员的局部功能,双方母公司各拥有50%的股权。由于从保持相对独立性,相互持股型战略联盟成员能巩固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地相互持有股份,股权式战略联盟在汽车行业比较常见,如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合作设立上海通用,和德国大众合资设立上海大众等。

(二)非股权式战略联盟,联盟成员不涉及股份,通过契约、协议和相互信任来展开合作这种战略联盟比股权式

战略联盟更松散,也更灵活,但相对而言,也存在着不够稳定的缺陷。

三、从建立战略联盟的动机和着眼点来看,当前中国企业战略联盟主要有四种方式

(一)R&D战略联盟

研究开发战略联盟主要是企业为了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而采用的一种联盟方式。例如,在核工业领域,通用电器、东芝、日立和西门子公司为了改进轻水反应堆技术而结合在一起;美国的18家电脑生产商及半导体制造商共同实施一项称之为MCC的计划,他们联合起来研究包括新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第五代电脑,而研究成果由各主办单位专利使用3年,等等。在国内,R&D战略联盟更多地显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如1998年1月海尔控股经营部级科研机构――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这种联盟有利于集结各方资源和各方优势,节省研究成本,缩短研究周期,达到投入少产出高的目的。

(二)制造生产战略联盟

通用动力公司为了向比利时、丹麦、挪威、荷兰销售F-16型战斗机,就曾达成一项协议,规定在这4个国家制造及装配零组件;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300和A310宽体机,由德国负责生产机身,英国负责生产机翼,西班牙负责生产尾翼,而在法国总装。这种把欧洲各国飞机制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联盟,取得了成功。而在国内,更为常见的是原材料供应厂家和成品生产厂家之间的链性的战略联盟,这种合作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购销商业行为,双方通过协议能形成较为稳定的长期协作关系。这种方式在化学、冶金等工业和商业、服务业中比较普遍。

(三)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IBM在日本和理光公司合作销售个人电脑,与日本制铁合作销售操作系统,还和富士银行合作销售金融软件、韩国三星和日本NEC同意合作生产半导体,销售到欧洲市场。在国内,这种战略联盟最为常见也最为有效,但形式更多的是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联盟,如2000年12月,广东国信华凌集团和江苏苏宁电器进行战略联盟,国信华凌意欲挺入家电市场,而苏宁电器想把商业销售网络作得更大。双方的合作,是一种典型的互有优势、共同发展的联合销售战略联盟。

(四)合资企业战略联盟

这里所讲的合资企业,与一般意义上的合资企业稍有不同,它是指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新的公司,这家合资公司不包含母公司的核心业务,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这种方式多发生在我国国有大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上,如中国石化集团与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合作签订了扬子―巴斯夫一体化跨世纪的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并与美国埃克森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合作建设福建炼油化工一体项目。这些跨世纪大型项目的对外合作,充分发挥了中外合作各方的优势和长处,体现了投资少、建设快、产品效益高等特点,可以说是“强强联合”,取得双赢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战略联盟对我国企业有着极端的重要性,我国企业应该审时度势,适时组建并不断完善战略联盟,以迎接新的挑战,在市场上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韩岫岚.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04.4.

[2]倪曼,王津津.关于我国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思考.现代财经,1999.12.

[3]石春生,方淑芬.关于组建动态联盟的探讨.决策借鉴,1999.6.

[4]司运善.结盟竞争,商战新趋势.企业研究,1999.9.

[5]鲁厄尔著.容平译.协作战略:联盟逻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6]江若尘.企业竞争的新模式――企业协调竞争.企业集群,财贸研究,2000.3.

上一篇: 诚实守信的事迹材料 下一篇: 个人学四风心得体会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