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书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09 08:37:26

研究报告书

研究报告书篇(1)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在立项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建设的可能和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论证,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项目建议书的依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等宏观的信息;

可行性研究阶段是对项目的技术、经济进行详细预测、分析、测算;

(3)项目建议书阶段的投资估算比较粗,内容简单,误差一般在20%左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误差不应超过10%;

(4)项目建议书阶段的研究目的是推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立项的决策文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特点

1.科学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研究的书面形式,反映的是对行为项目的分析、评判,这种分析和评判应该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科学结论,所以科学性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第一特点。某地地铁在规划时,简单依据公安局的户籍人口数据,设计的地铁运能与实际流量完全不符,造成严重失误,这就是缺乏科学性的教训。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即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部力求客观全面。其次,科学性体现在分析中,即用正确的理论和依据相关政策来研究问题。其次是体现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过程中,这种审批过程,对科学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2.详备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越详备越好。如果是关于一个项目的报告,一般说来,应从它的自主创新、环境条件、市场前景、资金状况、原材料供应、技术工艺、生产规模、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必要性、适应性、可靠性、先进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将每一种数据展现出来,进行比较、甄别、权衡、评价。只有详尽完备地研究论证之后,其“可行性”或“不可行性”才能显现,并获得批准通过。

3.程序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决策的基础。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正确,一定要有可行性研究这么一个过程,最后的获批也一定要经过相关的法定程序。在写作上,有些需要加上封面,按照不同的内容性质而分章分节地逐一说明。这些程序性的要求和处理手法,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人特色。

项目建议书特点

项目建议书是国有企业或政府投资项目单位为推动某个项目上马,提出的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专门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该报告的核心价值是:

——作为项目拟建主体上报审批部门审批决策的依据;

研究报告书篇(2)

项目建议书: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它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建议书的呈报可以供项目审批机关作出初步决策。它可以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为下一步可行性研究打下基础。

可研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二、申报对象、用途。

项目建议书:拟增上项目单位向发改局项目管理部门申报的项目申请 。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

可研报告:1.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3. 银行贷款4.申请进口设备免税5.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是项目可行性,以及项目成功率的研究。

三、内容方面。

项目建议书:主要依据是国家的长远规划、行业及地区规划、产业政策,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批文,初步的市场预测资料,1.项目的必要性 2.项目的市场预测 3.产品方案或服务的市场预测 4.项目建设必需的条件。项目建议书只要求一个大概的轮廓,内容概略简洁。

可研报告:除了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作为依据外,还有详细的设计资料和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掌握的比较翔实确凿的数据与资料作为依据,必须详细深入,分析细致,内容翔实。

然而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之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议书的后续文件之一。一个项目要获得政府有关扶持,首先必须先有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通过筛选通过后,再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论证后,才最后审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常见的审批程序,是列入备选项目和建设前期工作计划决策的依据。项目建议书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批准后,

才可进行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对于一些小的项目,有时直接用项目建议书代替了后期的可研报告,或者有的直接写可研报告,项目建议书省去了。

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申请)是拟增上项目单位向发改局项目管理部门申报的项目申请 。

是项目建设筹建单位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国内外市场、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对于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开展对外工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研究报告书篇(3)

项目建议书是初步选择项目,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工作,主要考察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则需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佳方案,或者否定该项目并提出充分理由,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基础资料依据不同

项目建议书是依据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行业、地区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拟建项目的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以及项目主管部门的相关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除把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作为研究依据外,还需把文件详细的设计资料和其他数据资料作为编制依据。

3、内容繁简和深度不同

两个阶段的基本内容大体相似,但项目建议书要求略简单,属于定性性质。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充实补充,使其更完善,具有更多的定量论证。

4、投资估算的精度要求不同

项目建议书的投资估算一般根据国内外类似已建工程进行测算或对比推算,误差准许控制在20%以上,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对项目所需的各项费用进行比较详尽精确的计点,误差要求不应超过10%。

拓展:

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的用途及其区别

一、 项目建议书的主要概念

众所周知,项目建议书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步,它是对拟建项目的轮廓性设想。主要是从客观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看其是否符合国家长远规划的方针和要求,同时初步分析建设项目条件是否具备,是否值得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作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总体上看,项目建议书是属于定性性质的。

二、项目建议书的作用

项目建议书的作用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议书是国家挑选项目的依据,国家对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的比选和初步确定是通过审批项目建议书来进行的。项目建议书的审批过程实际就是国家对新提议的众多项目进行比较筛选,综合平衡的过程。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项目才能列入国家长远计划。

2.经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作为拟建项目立项的依据。

3.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方可对外开展工作。

因此编制项目建议书既要全面论述,更要突出重点,一般侧重于项目建议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能性,获利的可能性这三方面,结论要明确客观。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切忌繁杂。

三、可行性研究主要概念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汁匕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充分研究建设条件,提出建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进行经济分析评估,提出建设的合理性。它既是项目工作的起点,也是以后一系列工作的基础,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作为建设项目论证、审查、决策的依据。

2.作为编制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依据。

3.作为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重要依据。

4.作为与项目有关的部门签订合作,协作合同或协议的依据。

5.作为引进技术,进口设备和对外谈判的依据。

6.作为环境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

五、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建议书的主要区别

1.研究任务不同。项目建议书是初步选择项目,其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下一步工作,主要考察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则需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推荐最佳方案,或者否定该项目并提出充分理由,为最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基础资料依据不同。项目建议书是依据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行业、地区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拟建项目的有关的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布局状况,项目主管部门的有关批文。可行性研究除把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作为研究依据外,还需把文件详细的设计资料和其他数据资料作编制依据。

3.内容繁简和深度不同。两个阶段的基本内容大体相似,但项目建议书不可能也不要求做得很细致,内容比较粗略简单,属于定性性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则是正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充实补充,使其更完善,具有更多的定量论证。

4.投资估算的精度要求不同。项目建议书的投资估算一般根据国内外类似已建工程进行测算或对比推算,误差准许控制在上20%,可行性研究必须对项目所需的各项费用进行比较详尽精确的计点,误差要求不应超过+10%。

六、项目评估的简要概念

建设项目咨询评估是通过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价,从客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相结合的角度,在不同的建设方案中筛选并提出更优化的方案或措施,供主管部门决策、使项目投资效果最好,或者用最少的投资来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七、项目评估报告的作用

通过项目评估,促进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促进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促进投资管理的加强和投资效益的提高。项目的作用概括为以下的几方面:

1.优化建设方案,完善项目可行性研究。

2.实事求是的校核投资,落实资金筹措办法和渠道。

3.促进项目决策科学化、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

4.有利于客观经济调控,落实经济发展规划。

5.有助于统一认识,协调行动,为项目实施创造条件。

八、项目评估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区别

1.立足点不同。可行性研究一般是站在用资角度考虑问题,项目评估一般是站在银行、国家投资角度考虑问题。

2.侧重点不同。可行性研究侧重于项目技术、经济方面的论证。项目评估则着重于对可行性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的审查和评估。

3.作用不同。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更确切的说它是为项目评估提供依据和资料。项目评估不仅是为项目决策服务,而且是银行参与决策和决定贷款与否的依据,同时,两者相互不能替代。

研究报告书篇(4)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 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 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 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 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 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 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 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研究报告书篇(5)

一、严于律己,做好支部负责人

在任期间,我主要协助负责召集支部党员大会;传达贯彻党委的指示和决议;研究安排支部工作。重大问题提到党员大会讨论决定。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检查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按时向党委汇报工作,根据支部的具体情况,形成支部的工作特色。抓好团支部的自身建设,争取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确保支部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党委职责,发挥党的作用

在过去三个月里,支部先后召开支委会及支部工作计划等会议。在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例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对涉及支部发展建设的大事积极召开党员大会,做到“一事一议,全员参与”。通过各项工作,使支部内党员树立责任心和使命感,热心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的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三、落实党支部思想政治教育

支部在搞好自身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同时,也十分关注所联系班级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2017年9月-11月,支部先后分别组织党员同志学习了“七年知青岁月”、 重要讲话、报告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党章》等等一系列主题的党课教育活动。支部在为党员提供学习讨论平台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党员同志到基层中宣传党的相关知识和最新会议精神,让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党、支持党、拥护党,主动投身共产主义事业中。

四、丰富党内活动,传播党的精神

在开展党支部各项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党内各项活动也始终围绕传播党的精神开展起来,2017年11月上旬 ,为了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的青春故事,在实践中感悟《七年知青岁月》,组织团支部开展学习《七年知青岁月》征文活动。安排青年委员召开团干部培训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为团支部工作指明方向。

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本年度,支部在年初制定的发展计划基础上,认真考察培养,从联系团支部中选出了一些入党积极分子,通过长期考察、广泛了解、当面谈话等方式最终推荐了一批发展对象,并顺利加入党组织。本年度累计发展预备党员7人,接收新生预备党员2人,推选积极分子10人,共计正式党员49人。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努力,本阶段的工作计划基本完成,支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应看到目前支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形式比较单一,载体不够丰富。与群众的联系不够密切,党员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不够多。

研究报告书篇(6)

摘 要:根据“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文章就有关被调者个人基本信息、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及其相互关系五部分内容,从理论基础、研究步骤、研究内容、对策分析等角度,进行了描述性介绍和分析,力图真实、全面地反映现阶段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实际状况。

关键词:刻板印象 未来职业者 图书馆员 图书馆工作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2-0026-08

1 引言

在图书馆就业市场中,“让市场决定一切”的观念使得图书馆员的非图书馆专业倾向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而图书馆学学生对图书馆职业的背离,正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促成因素之一[1]。鉴于此,我们开展了“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图书馆学专业在读学生(本研究中称为未来职业者)为目标群体,目的是通过描述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从中了解图书馆未来职业者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职业认识与规划,促进图书馆学教育对学生职业理念与职业价值观的培养。

本研究是“当代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的子课题,所定义的未来职业者,是指就读图书馆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将其详细定义为全国高校中图书馆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在读学生,不包括情报、编辑出版或档案学的学生。对刻板印象、职业刻板印象的理论研究,参见本课题的并行课题“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 [2],此处不再赘述。

2 文献回顾

2.1 图书馆职业背离现象

未来职业者作为图书馆学教育和图书馆行业的一个主要连接点,是学术界对图书馆学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早期的研究主要注重为图书馆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如1979年李纪友对图书馆学教育做了简要概述,其重点便是图书馆学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3]。

随着信息产业的崛起、计算机编目的出现,就业问题逐步显现。周志农曾指出 “在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学有所用的专业人材之后,毕业生的分配开始陷入困境,专业不对口的分配去向实际上宣告了教育目标的落空” [4]。

到了90年代后期,人才市场兴起,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图书馆员的非图书馆专业倾向日趋明显——从图书馆的招录意向来看,更加青睐于拥有计算机、外语等专业背景的人才;而未来职业者的择业意向,也往往优先考虑其他行业,将图书馆员职业当成不得已的选择,这在本科毕业生中尤其突出[1]。大量的调查数据表明,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到图书馆工作的人数呈下降趋势,李卓卓对2002~2006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总体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五年内图书馆专业毕业生选择去图书馆工作的比例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5];潘燕桃在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中指出,2008年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向为图书馆等信息机构的有122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9.5%,不到一半[6];中山大学的一项调研也表明我国有很多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最终没有从事图书馆工作[7]。而已经成为图书馆员的职业者,也存在着职业认同感淡化问题[8]。

我们认为,对图书馆职业的了解与认知影响着未来职业者就业时的最终选择,通过描述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有助于了解未来职业者在就业时不选择图书馆行业的原因。近年来,对未来职业者的研究多停留在描述“职业背离”的现象上,本研究则希望通过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视角,以全国范围的未来职业者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2 职业抱负发展理论与刻板印象对求职的影响

在个体如何确定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诸多理论中,Gottfredson 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被认为在将来继续有影响力[9]。该理论将心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以性别类型(sex-type)、社会声望(prestige)和职业领域(field of work)作为研究职业抱负发展的 3 个重要维度。Gottfredson认为:职业抱负的确定是个体的职业自我概念(包括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兴趣)、职业印象(又称职业刻板印象,包括职业的性别类型和社会声望)与实际环境相互博弈和妥协的结果,一个人通过对不同职业领域的两个方面——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与他们自我概念的两个方面——自己希望将来从事职业的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自己将要选择什么职业。

很多学者对中国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兴趣)进行了实证探讨,结果发现:不管是内隐或是外显的结论都支持大学生对高社会声望职业(易成名成家、单位知名度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高、晋升机会多等)的偏好,另外,保健因素(福利、待遇、稳定性等)和发展因素(发挥自己才能、机会均等、符合兴趣爱好、有自主性等)也将是大学生选择职业时考虑的因素[10-13];大学生更倾向选择与自己的性别类型相符的职业,而且性别类型对男生的限制要高于女生——即女生更可能选择传统更适合男性的职业[13];在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兴趣中,中国大学生最看重职业的社会声望[14]。

根据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的观点,要探究未来职业者对某个特定职业的态度,不仅需要了解他们的自我职业概念,还需要了解他们对该职业的职业刻板印象。尽管社会声望和性别类型是职业刻板印象的重要方面,但它们并不是职业刻板印象的全部,职业刻板印象还包括对从事该职业的职员是否能胜任该职业的预想态度等[15]。因此,本研究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3个方面,全方位展现当代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职业的职业刻板印象。

3 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未来职业者,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分为5部分: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个人基本信息。其中第一至第四部分使用的分问卷与“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相同[16]。

问卷面向全国所有设置图书馆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发放,涉及开设本科教育的学校21所,研究生教育的学校31所。共发放问卷2226份,回收2166份,问卷回收率97.3%,其中有效问卷2122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4 研究内容与结果

为全方位展现项目研究成果,这里依次对未来职业者的基本信息、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及其相互之间关系5个部分进行分析。

4.1 个人基本信息

本部分包括人口学特征、使用图书馆情况、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知、印象来源5个部分,各部分详细数据见表1。

4.1.1 人口学特征

此部分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学校类型和地区分布、是否有其他专业背景和是否曾经参加过工作7个要素。

可以看出,与图书馆员类似,未来职业者也是女性居多。大部分以本科为主,且半数以上为著名高校(985或211),没有工作经历和其他专业背景。

为进一步考察工作经历和其他专业背景的来源,我们对学历和工作经历、学历和其他专业背景分别作了交叉列联分析,结果发现:20%的硕士生和49%的博士生有过工作经历;49.5%的硕士生和45.2%的博士生拥有其他专业背景,且集中在编辑出版、档案、信息管理等文科专业,英语、中文等语言学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理科专业。同时,有9.4%的本科生因为修双学位等原因,亦具有其他专业背景。

4.1.2 使用图书馆情况

此部分包括被调查者去图书馆频率、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频率、在图书馆时间、去图书馆目的和对图书馆服务是否满意5个要素。

从基本数据可以看出,未来职业者使用图书馆的频率显著高于利用电子资源的频率。他们去图书馆的主要目的为查找学习必须的图书资料、借书、上自习和消遣性阅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半数以上的未来职业者表示对图书馆服务满意,但满意的比例要低于公众(78.4%)[17],这说明未来职业者眼中的图书馆服务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4.1.3 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

此部分为被调查者与图书馆员的个人交往情况,包括有没有朋友、亲属在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员是否有工作外的交往3个要素。

仅有7.5%的被调查者有亲属在图书馆工作,22.9%的被调查者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而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的仅占20.2%,可见绝大多数图书馆学专业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4.1.4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知

此部分包括如何进入专业、专业态度、专业前景、是否考虑改换专业、是否愿意去图书馆工作5个要素。

57.4%的人是被迫选择、56.8%的人考虑改换专业,显示图书馆学专业的吸引力较为不足;表示喜欢和有点喜欢图书馆学专业的占57%,对图书馆学的专业前景持积极态度的占55.1%,两者比例大致持平,显现已经进入专业的学生对图书馆学有较好的观感;72.1%的人对去图书馆工作表达出积极意向,可见图书馆对未来职业者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4.1.5 印象来源

此部分为被调查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来源,其中77.8%的印象来源于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图书馆员的自身作为,直接影响图书馆专业学生对图书馆职业的印象。

4.2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

4.2.1 一般描述

根据“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包括热情和能力2个维度,而热情维度可分为亲近感和疏离感,能力维度分为强技能和弱技能[17]。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维度的均值都大于3(问卷为5点评分),表明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总体印象较好,亲近感、疏离感、强技能和弱技能的具体含义和分析请见后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

4.2.2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影响因素分析

4.2.2.1 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性别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中的弱技能有影响,男性认为图书馆员在弱技能上的表现相对较差。

②年龄:22岁以下的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显著比23到26岁的好,这种差异在4个维度上均达到显著。

③学历:学历对疏离感和弱技能产生显著影响,本科生认为图书馆员更不疏离,在弱技能上表现更为突出。具体分析详见本组《专业教育对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一文。

④学校类型:学校类型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中的弱技能有影响,一般高校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员在弱技能上的表现更好。

⑤学校地区:学校所在地区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均有影响,东北地区高校的学生们认为图书馆员更亲近、不疏离,在强技能和弱技能上表现都更突出;而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高校的学生对图书馆员的印象略差,中部地区高校学生对图书馆员的印象相对最差。

⑥是否有其他专业背景:其他专业背景仅影响弱技能维度,有其他专业背景学生眼中的图书馆员形象略逊,认为他们在弱技能方面表现相对较差。

⑦是否参加过工作:是否参加过工作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4.2.2.2 使用图书馆情况

与对公众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类似,使用图书馆越深入、越满意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印象越好,具体表现在:

①在图书馆时间会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在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学生对图书馆员的印象显著较差,认为图书馆员不够亲近、略显疏离、强技能和弱技能表现均不够突出,其他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②对图书馆服务是否满意会极其显著的影响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满意者认为图书馆员更亲近且不疏离,强技能和弱技能上的表现也更加突出。

③到图书馆频率与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频率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4.2.2.3 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

①与图书馆员是否有工作以外交往仅对亲近感维度有影响,有工作外交往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更值得亲近。

②亲属中是否有图书馆员会显著影响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中的亲近感和强技能这2个维度,亲戚是图书馆员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员更值得亲近,强技能表现更突出。

③朋友中是否有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4.2.2.4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极其显著地影响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表现为对专业持积极态度的未来职业者印象更好,具体分析请见后文《专业认知对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

4.2.2.5 印象来源

印象来源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影响极其显著,当印象来源为大众或媒体时,其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最好,即认为图书馆员亲近、不疏离,强技能和弱技能上表现突出;当来源为亲身经历时,其印象相对较差。

4.3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的刻板印象

4.3.1 一般描述

本部分包括“复杂性”和“舒适度”2个维度,由表3可以看出,2个维度的平均分都高于3分,可见,未来职业者普遍认为图书馆工作是相对复杂且比较舒适的,具体分析请见后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分析》。

工作刻板印象各维度描述统计]

4.3.2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影响因素分析

4.3.2.1 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性别因素仅对复杂性有影响,男生认为图书馆工作不复杂,而女生则认为其相对复杂。

②年龄:年龄因素仅对舒适度影响显著,相较于22岁以下者,23到26岁的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舒适。

③学历:学历因素仅对舒适度有影响,相较于硕士生,本科生认为图书馆工作更不舒适。具体分析详见本组《专业教育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一文。

④学校类型:学校类型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2个维度均影响显著,学校声望越高,越认为图书馆工作不复杂,一般高校的未来职业者还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不舒适。

⑤学校地区:学校地区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2个维度有显著影响,东北高校的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西部的则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也更不舒适。

⑥是否有其他专业背景:有其他专业背景的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更简单也更舒适。

⑦是否参加过工作:参加过工作仅对舒适度有影响,曾参加过工作的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更不舒适。

4.3.2.2 使用图书馆情况

①在图书馆时间会显著影响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2个维度,在馆时间不到一小时的学生对工作持更消极态度:即认为图书馆工作更简单,也更舒适。

②对图书馆服务是否满意会极其显著影响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2个维度,满意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更不舒适。

③到图书馆频率仅对舒适度有影响,到馆频率、半年或更久一次的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更舒适。

④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频率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4.3.2.3 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

①与图书馆员是否有工作以外交往仅对复杂性略有影响,有工作外交往的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

②亲属中是否有图书馆员会显著影响复杂性,有亲戚是图书馆员的认为图书馆工作更复杂。

③朋友中是否有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没有影响。

4.3.2.4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极其显著的影响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表现为对专业持积极态度的未来职业者印象更好,具体分析请见本组《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一文。

4.3.2.5 印象来源

印象来源仅对舒适度影响显著,当印象来源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则认为图书馆工作相对更舒适,若是来源为大众或媒体的看法时,则认为更不舒适。

4.4 未来职业者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

4.4.1 一般描述

统计分析显示此部分平均值为3.6555,大于3,表明未来职业者愿意接近图书馆员,具体分析请见本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一文。

4.4.2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4.4.2.1人口学特征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在性别、年龄、学历、学校类型、学校地区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

①性别:男往意愿显著弱于女性。

②年龄:23岁至26岁的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

③学历:本科生的交往意愿显著低于硕士和博士生。具体分析详见本组《专业教育对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一文。

④ 学校类型:一般高校的交往意愿显著高于985和211高校。

⑤学校地区:北京和中部高校的交往意愿显著低于东北和西部高校的。

4.4.2.2 使用图书馆情况

①到图书馆频率对交往意愿影响显著:半年或更久一次去图书馆的学生交往意愿较弱,而其他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②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频率对未来职业者的交往意愿也有显著影响:使用频率越高,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就越强。

③在图书馆时间对交往意愿影响显著:在馆时间越长,交往意愿越强。

④对图书馆服务是否满意会显著影响交往意愿度:满意者的交往意愿更加强烈。

4.4.2.3 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在与图书馆员是否存在工作以外交往,朋友中、亲属中是否有图书馆员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有工作外交往,朋友中、亲属中有图书馆员的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一步交往。

4.4.2.4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

对图书馆学专业的认识极其显著的影响交往意愿,表现为对专业持积极态度的未来职业者更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具体分析请见本组《专业认知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影响分析》一文。

4.4.2.5 印象来源

印象来源对交往意愿影响显著,说不清楚印象来源的未来职业者交往意愿最弱,而其他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4.5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图书馆员交往意愿与职业意愿间的相互关系

4.5.1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的相互关系

为了解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计算了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4个维度、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2个维度、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7个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舒适度与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4个维度、复杂性和交往意愿均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其他维度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这意味着在未来职业者看来,舒适是个略带贬义的职业描述词,如果职业太过舒适,那就意味着图书馆员在各方面的表现都相对较差,也意味着图书馆工作简单、重复,没有挑战性,相应的也就不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交往。

工作刻板印象,对图书馆员交往意愿的相关系数]4.5.2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与职业意愿的相互关系

为探究未来职业者职业刻板印象与求职意愿的关系,我们计算了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4个维度、对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2个维度与职业意愿(在问卷中对应的题目为:如果有机会,你愿不愿意到图书馆工作?)的相关。如表5所示,职业意愿与舒适度以外的5个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与舒适度呈负相关。换句话说,认为图书馆员在亲近感、疏离感、强技能、弱技能上表现突出,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且不舒适的未来职业者,更愿意去图书馆工作,这意味着改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是解决他们职业抵触情绪的有效方式之一。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职业意愿与图书馆工作刻板印象的相关程度更高(尤其表现在复杂性上),这一方面说明工作刻板印象对未来职业者的求职意愿影响更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未来职业者眼中的理想工作是复杂且不舒适的。

5 结论与讨论

本次研究中,我们描绘出了未来职业者职业刻板印象的基本图景(详见本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一文),并从印象的群体差异中找到了提升未来职业者职业刻板印象的潜在路径。研究结论与Gottfredson对职业抱负发展的理论假设基本吻合,把职业刻板印象与职业自我概念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找到未来职业者职业抵触情绪的部分原因。

5.1 改善未来职业者职业刻板印象的意义与潜在路径

研究结论表明,与Gottfredson的预期一致,职业刻板印象对未来职业者的求职意愿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越积极(即认为图书馆员亲近、不疏离,在强技能和弱技能方面表现突出;认为图书馆工作复杂且不舒适),越愿意到图书馆工作。这就是说,要缓解未来职业者的职业背离现状,可以从改善其职业刻板印象入手。

在各种影响职业刻板印象的变量中,我们能对其加以控制的主要是使用图书馆情况、专业认知、与图书馆员个人关系、印象来源的相关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图书馆越深入(表现为停留时间越长)、对图书馆服务越满意、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对图书馆专业持积极态度的未来职业者,其印象更好,这就意味着在图书馆服务和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上,我们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当印象来源为亲身经历时,对图书馆员和工作的各维度印象都会显著变差(相较于其他印象来源),该结论在控制了满意度和在馆时长变量后依然成立。这就是说,即便我们提升了服务水平,让未来职业者更多地使用图书馆、接触图书馆员,也不及没亲身经历过图书馆服务(从大众或公共媒体获知图书馆信息)的未来职业者印象好。这一方面说明馆际服务的实际水平与媒体宣传尚有很大差距(以至于对馆际服务满意的人仍认为不及大众或媒体宣传的那样),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高期望与服务实际水平之间的巨大矛盾。

5.2 对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的验证与启示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认为能力和社会经济地位对职业范围的确定会产生重要影响:对于高能力的人群来说,其父母、老师和其他人会鼓励他们追求更高水平的教育和职业,因此,相对于同样社会经济地位的同伴,他们对社会声望要求的上限更高。同样,那些来自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人,他们也倾向于有较高的职业期望,他们职业抱负的社会空间的下限高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中的人[18]。另外,如前文所述,男性受性别类型的限制更大,更不愿意背离自己的性别类型。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男性在弱技能、复杂性和交往意愿上的态度显著比女性消极,但在其他因素上男女没有显著差异,这就验证了Gottfredson的假说,即男性受性别类型的限制更大,更无法接受与成功男性职业特征相背离的弱技能和复杂性特征,也因此表现出极其显著的低交往意愿(尤其表现在共同工作和去图书馆工作两个题项上)。

学校类型对职业刻板印象的诸多维度的显著影响反映出能力在职业范围确定和职业刻板印象中的作用:相较于211和985高校(我们认为这些学校的学生通常会被社会标签为高能力者),一般高校的未来职业者职业印象更积极(在弱技能方面表现更好,即图书馆工作更复杂且不舒适),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有进一步交往或参与图书馆工作。这种影响尤其突出的表现在与性别类型和社会声望相关的复杂性和舒适度因素上。如果说能力反映出社会声望的上限水平,那么,显然图书馆职业对于211或985高校的未来职业者来说,远未达到其期望职业的社会声望水平。

社会经济地位对职业选择和职业印象的影响也反映在本研究的部分结论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西部)未来职业者的职业刻板印象和交往意愿更积极,而东部及东南沿海、北京和中部地区未来职业者的态度则相对消极。这也反过来证明了图书馆职业在未来职业者眼中(尤其是高能力、高社会经济地位的未来职业者看来)属于社会地位不高的职业。

尽管直接询问未来职业者图书馆工作社会地位时,我们得到了其地位不算低的答案(数据详见《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一文中的相关介绍),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其地位实际上是不高的,以至于男性、高能力和高社会经济地位的未来职业者都表现出了相对更为消极的职业印象和交往意愿。我们甚至可由此悲观地预测,如果图书馆职业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提升,图书馆行业从业者中将越来越难看到男性、高能力和高社经地位人群的身影。

5.3 对“职业背离”现象的解释

依照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未来职业者的求职意愿将取决于职业刻板印象与自我职业概念的匹配程度[19]。根据本项目研究结论,未来职业者眼中的职业刻板印象为女性职业,社会声望不算高,在未来职业者看重的发展因素(创造力、发挥自己才能等)上表现也不算好(更细致的结论和分析详见本组《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分析》一文),这显然与未来职业者职业自我概念的要求是有明显差距,我们认为,这种低匹配程度是未来职业者选择“职业背离”的主要原因。

考虑到中国学生对社会声望的强烈偏好,可在本研究中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职业声望的直接评价并不低(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侧面指标看出其职业声望也并不算高),这似乎还不足以完全解释其“职业背离”现象。为此,我们又查阅了横向职业声望对比的相关研究,根据2001年李春玲对全国81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分层的调查结果,图书管理员排名64位,与工人(如建筑工人、矿工、纺织工人、车工、印刷工人、农民工等)、商业服务业员工(如宾馆服务员、图书管理员、殡葬场火化工、理发师、清洁工、公共汽车售票员、商店营业员、菜市场小摊贩等)、农业劳动者(如种田农民、渔民)和小个体户(个体裁缝)同属第六组职业,为无需技术专长、劳作性的职业[20]。

尽管10年来图书馆事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这种无需技术专长、劳作性职业的低社会声望印象似乎还残留在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中,成为未来职业者背离职业的关键原因。要实现图书馆职业与国际接轨,真正职业化与专业化,改变这一刻板印象,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司新霞.图书馆员的非图书馆专业倾向对职业的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2011,(7):31-34.

[2]李强等.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调查主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2-7.

[3]李纪友.图书馆学教育情况介绍[J].图书馆建设,1979,(4):1-5.

[4]周志农.论图书馆学教育的危机及对策[J].江西图书馆学刊,1991,(4):8-10.

[5]李卓卓,唐琼.近五年我国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招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8,(7):106-109.

[6]潘燕桃.中国大陆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6):29-40.

[7]于良芝.图书馆学教育呼吁战略思维[J].图书与情报,2006,(4):26-33.

[8]史全胜.图书馆未来从业者职业认同感的培养策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9):63-65.

[9]侯志瑾,明. 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01-210.

[10]俞宗火等. 当代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4,10(3):37-40.

[11]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1,7(3):18-23.

[12]阴国恩等.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4):38-43,60.

[13]佐斌, 温芳芳.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内隐职业声望偏好[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3):171-175.

[14]周爱保,马小凤.大学生职业决策中的妥协策略[J].心理科学,2007,30(5):1247-1249.

[15]余秋梅等.职业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9-10.

[16]李强等.“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规范化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7.

[17]李强等.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研究主报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2):2-7.

[18]Gottfredson L S. Circumscription and compromise: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occupational aspirations [J].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81,28:545-579.

研究报告书篇(7)

课题名称

小学低段经典古诗诵读实践研究

立项文件课题名称

课题批准号

(填写立项文件批号,课题编号)

2020 -1-小133

评审

得分

等级

自评

86

良好

学校

评审组

课题负责人

孙小玉

课题团队成员

蒋政、张凤、徐文静、朱春燕

结题方式

学校评审组组织会议结题

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结题报告( √) 课题论文() 课题汇报课(√ )

校本教材() 课题研究反思、案例集( √ )

学生成长记录( √ )

课题组自评意见

(不少于500字)

主要填写研究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研究的成效(包括:成果和效果)

现阶段,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本课题旨在通过古诗诵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古诗知识储备,侧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具体分别为:1.通过实践研究,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进而侧面提升学习效率。2.通过诵读实践,形成反思、策略、教学设计,进一步探究小学低段学生的诵读学情,归纳古诗文诵读的策略,总结古诗文诵读的实效。3.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诵读内容,同时要做诵读的先行者,实现教学相长。

我们从以下方面实践:1.通过每日诵读,培养学生坚持读诗的习惯,让学生了解更多古诗常识。2.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设计诵读策略并付诸实践,采用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适时调整,形成反思、策略、教学设计。3.教师给学生选择诵读内容,先自己诵读并尝试达到背诵,根据学生的诵读效果不断修改,教师的语文素养也能在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增长。

研究成果:课题组有关古诗的教学共四次,开展了“日有所诵”、“课前三分钟背古诗”、“古诗大会”等实践活动,探索了素读、诗配乐、根据古诗讲故事等多种诵读策略。

研究效果:1.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拥有坚持读诗的良好习惯。2.教师的古诗储备增多,专研能力更强。经过这一学年的不断探索,教师的知识储备增多,专研能力提升了。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前会做诵读的先行者,这就让教师的古诗储备增多,课堂中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古诗教学更富深意,更有趣味。教师们也不断专研,通过对古诗的深入探寻,形成了一系列自己的经验论文、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主学习和课例学习以及相关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唤醒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教师由“要我研究”到“我要研究”,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课题研修,专研能力有所提升,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古诗研究中。3.提高了古诗教学效率。课题组集思广益,在教研活动和其他诵读实践活动中总结出一些诵读策略,这也让古诗诵读形式多样化,为以后的古诗教学或古诗诵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学校的语文教师们在古诗诵读方面更有方向,注重对古诗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课题承担单位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评审组成员签字: 年 月 日

研究报告书篇(8)

[分类号]G250

1 引言

刻板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行为的一组观念,也是对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它常常反映出人们对某一群体公认的态度和观念。职业刻板印象指不以事实为依据,仅根据过去有限的经验对某一职业成员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并以此作为判断其成员个性的依据。“刻板印象”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1922年Walter Lipp-man的经典著作《公众舆论》,认为“我们不是先看见,然后确认;我们是先确认,然后才看见……我们认识的,都是从文化中的固有形态里提取的一些见解。”

天津地区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实证研究以天津地区图书馆员为目标群体,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图书馆职业的刻板印象,以期给图书馆职业边缘化的现状做一个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国内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基础。

调查采取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采用自编的图书馆员形象调查问卷,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以及将来可能从事此行业的图书馆系学生(以下简称未来职业者)做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3份,回收1 188份,问卷回收率达98.7%,其中有效问卷1 134份,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部分图书馆领导和员工访谈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2 调查过程

本次研究,针对社会公众、图书馆员和未来职业者三个群体,分别编制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和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问卷包含图书馆员印象、图书馆工作印象、交往意愿、个人基本信息4个分问卷。选取南开大学普通学生样本30名、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样本15名、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样本15名进行预测试,检验问卷填答情况和信效度,并做出相应调整,形成最终正式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偶遇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调查对象。图书馆员样本共抽取391份,包括高校馆、公共馆和医院、党校等其他类型图书馆,涵盖市区、郊区和郊县;公众样本覆盖读者、一般公众、主管领导、学生,同时学生覆盖各个学历和年级,共抽取样本678份;未来职业者以学校、学历、年级分层抽样,共抽取样本134份。问卷回收后,对无效、空白废卷进行了剔除,对问卷答案编码并进行录入,利用SPSS13.0,进行因素分析、描述统计、方差分析和t检验,并得出相应结论。

3 内容分析

3.1 个人基本信息部分

3.1.1 公众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到图书馆的频率:每周至少一次的有169人,占26.3%;每月至少一次的有246人,占38.8%;半年或更久一次的有171人,占26.6%;从来不去的有56人,占8.7%。

在图书馆的停留时间:停留1―2小时的有262人,占42.5%;不到一小时的有169人,占27.4%;2-3小时的有136人,占22.0%;4小时及以上的有50人,占8.1%。

对图书馆的服务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有541人,占81.5%;选择不满意的有123人,占18.5%。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有工作外交往共77人,占11.4%,没有的共597人,占88.6%。可以看出图书馆行业相当封闭,馆员需要加强对外的交往。

是否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在图书馆工作的为121人,占17.9%,没有的为556人,占82.1%。有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为44人,占6.5%,没有的为632人,占93.5%。

3.1.2 图书馆员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学历结构:以本科为主体,共219人,占62.6%;其次是大专及以下和硕士及在读,分别为65人和62人,各占18.6%和17.7%;博士及在读最少,仅有4人。

职称结构:以馆员最多,共155人,占44.2%;其次为助理馆员,占26.5%;而研究馆员最少,仅占2.O%。

进馆年限:6―15年最多,共150人,占42.6%;16-25年82人,占23.3%;5年以内80人,占22.7%;25年以上40人,占11.4%。进馆6―25年的人数居多,可见,图书馆工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流动性较小。

是否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具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的只有152人,占45.2%,半数以上的图书馆从业者没有在本科或者专科阶段接受过系统的图书情报教育。

是否从事过其他行业的工作:从事过其他行业的有193人,占55.8%。可看出,随着国家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加大和社会关注程度提高,图书馆行业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

3.1.3 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员刻板印象问卷 对图书馆的印象来源:源自亲身经历的占绝大多数,共102人,占82.9%;来自于家人朋友、大众媒体的共12人,占9.8%;说不清楚的有6人,占4.9%。大多数图书馆系学生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印象,而不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对图书馆员自身的印象。

如何进入此专业:61.3%的人表示是被动进入的,而主动进入的仅有45人,占36.3%。可看出,大部分人并非自愿进入图书馆专业,专业吸引力不足。

对专业的态度:选择不喜欢或有点不喜欢的共33人,占26.6%;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6%;选择有点喜欢的有39人,占31.5%;选择喜欢的人有19人,占15.3%。明确表示喜欢图书馆专业的人数不到一半。

图书馆的发展前景: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好或比较好的共75人,占61%;选择说不清楚的有33人,占26.8%;认为图书馆发展前景比较差或差的人有15人,仅占12.2%。大部分人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前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是否希望换专业:希望转换专业的有91人,占73.4%,不希望换专业的33人,占26.6%。大部分人希望转专业,同样可以看出图书馆专业吸引力不足。

3.2 图书馆员印象部分

图书馆员印象是对图书馆员人格、行为、能力等维度的总体看法,它的平均数是3.534 2,表明人们对于图书馆员的印象介于“说不清”与“认可”之间,即基本满意的程度。图书馆员印象分问卷共涉及34个印象描述词,因素分析共得3个子因素:现实感受,反映现实生活中图书馆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目标状态,反映图书馆员在人们心中的理想形象;业务要求,反映馆员在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2.1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 图书馆员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总体印象有显著性差异

(I检验和方差分析的p值小于O.05,下同)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总体印象要显著好于不满意者,这说明未来职业者和公众的图书馆员印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也就是说加强服务满意度水平是提升“图书馆员印象”的重要途径。

进馆年限特征:图书馆员的进馆年限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影响,图书馆员印象随着进馆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出上升趋势。在各因素中,进馆年限仅对现实感受有显著影响,而对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影响不显著。馆员在现实感受方面印象不好,而在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方面印象较好。

3.2.2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员印象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95;同时对图书馆工作的3个因素(工作前景、工作强度、工作愉悦度)影响极其显著,除与工作强度成反比(相关系数为一0.164)之外,与工作前景和工作愉悦度成正比(相关系数分别为O.280和0.477)。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为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O.220。

也就是说,对图书馆员的总体印象越积极,对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就越积极,具体来说即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更大、前景和环境的愉悦性更好;从影响程度来看,图书馆员印象好坏会突出影响工作愉悦度(相关系数最高),对图书馆工作总体印象影响较小(相关系数接近0)。同时,图书馆员印象越积极,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的交往。

3.3 图书馆工作印象部分

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指对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看法,笔者从访谈中抽出认同度较高的15条论述作为量表中的基本选项,平均数为3.254 6在“说不清”和“满意”之间,略低于图书馆员印象和交往意愿。它的三个因素为:①工作前景,反映图书馆行业的社会待遇和发展潜力等;②工作强度,反映馆员工作时长、适合从业人群等;③工作愉悦度,反映图书馆工作本身、工作环境使人内心愉悦程度及福利待遇令人满意的程度。

3.3.1 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图书馆员职业印象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满意度特征: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程度与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在各因素之中,对工作愉悦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影响不显著。对图书馆服务满意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是正面的,而不满意的人的印象则偏向于负面。无论满意与否,都对图书馆工作性质的评价负面,对工作强度评价正面。可见,未来职业者认为图书馆工作前景不好,但是工作强度较低。

发展前景:发展前景对未来职业者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随着对图书馆发展前景评价的提升,未来职业者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也在不断提升,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各因素中,未来职业者对工作强度和工作愉悦度的印象很好,却对工作性质有显著的坏印象。这也符合人们一般概念中的图书馆员印象――即工作是清闲的和愉悦的,但是不利于日后的发展。

考虑是否换专业:未来职业者是否考虑换专业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影响显著,不愿意换专业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明显优于想要换专业的人。在各因素中,是否考虑换专业只对工作性质有明显影响,而无论是否想换工作,未来职业者对工作性质都有显著的坏印象,这点在想要换专业的人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对专业评价正面的,图书馆工作印象也是正面的,对专业评价不好或者说不清楚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是负面的。随着评价的上升,图书馆工作印象也不断变好。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对工作愉悦度因素上。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要好于有朋友或亲戚的人。

到图书馆频率:到图书馆频率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每月至少去一次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最好。每月至少去一次者和半年或更久一次、从来不去的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频率以每月一次为限,高于或低于此频率者在对图书馆工作印象方面有着不同的感受。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到图书馆频率有正相关性。

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总体的印象是好的,学历高者的满意度要相对好于学历低者。说明人们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认识程度受到自身学历的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学历呈正相关成长。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的图书馆工作印象有显著影响。学生群体对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明显好于非学生群体,尤其体现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因素上。

馆类型特征:不同类型馆的图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印象上没有显著区分,只是在工作愉悦度上有明显差异,高校馆馆员的工作愉悦度最强。

年龄特征:图书馆工作印象随着图书馆员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两者呈负相关。

3.3.2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与交往意愿的影响 图书馆工作印象对图书馆员印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系数为0.095;但对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的影响各有不同。对现实感受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101),对业务要求影响显著(相关系数为O.076),而对目标状态则没有影响。图书馆工作印象与交往意愿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073。

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的总体印象越好,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就越好。具体来说,认为图书馆工作总体较好的人们对图书馆员的现实感受更加积极,对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业务要求认知也更加明确,但对理想图书馆员应当具备的个人特点(目标状态)没有突出的看法。

另外,对图书馆工作印象越好,也更愿意与图书馆员加强沟通交往。

3.4 交往意愿部分

交往意愿是指愿意与图书馆员接触的行为倾向,具体来说,即为愿意与图书馆员共同工作、交朋友、谈恋爱的意愿,平均数为3.669 6,高于其他两项,表明人们比较愿意与图书馆员交流或成为朋友等。

3.4.1 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交往意愿的人口学特征是指对是否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有显著性差异的个人基本信息。

与图书馆员工作外的交往:和图书馆员有过工作外交往的公众与未来职业者,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明显要好于没有工作外交往的人,两者呈正相关性。

满意度特征:满意度对未来职业者和公众与图书馆员交往意愿均有显著影响,满意者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大于不满意者。可见,人们对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一定程度上受到对图书馆服务主观感受的影响,图书馆员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增强读者满意度。

是否为学生:是否是学生对公众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公众是很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非学生群体的交往意愿要大于学生群体的

交往意愿,也可以看出走上社会的人需要更多的交际向。

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未来职业者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要显著好于没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两者存在正相关性。

到图书馆频率:未来职业者到图书馆频率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从来不去的人对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很低,呈负值;其他都是正值。

停留时间:未来职业者在图书馆的一次停留时间越长,其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也越高,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这说明随着与图书馆员的接触增多,与之交往意愿也随之增加。

对图书馆专业的态度:未来职业者对专业的态度与和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有明显的正相关性。随着对专业评价的上升,与图书馆员的交往意愿不断上升。

3.4.2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与图书馆工作印象的影响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员印象影响极其显著,相关系数为O.220;同时对于图书馆员印象下的三个因素(现-实感受、目标状态、业务要求)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除与现实感受成反比(相关系数为0.137)外,与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均呈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O.348和O.203)。

交往意愿对图书馆工作印象同样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为0.073),对图书馆工作印象下因素工作强度有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16),与工作愉悦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78),而与工作前景没有显著关系(相关系数为0.065)。

也就是说,更愿意与图书馆员进行工作内外交往的人对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工作的印象也更积极,具体表现在:交往意愿越高,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目标状态和业务要求的态度越明确;交往意愿越高,越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较大,工作愉悦性越好,但对工作前景没有突出的看法。

交往意愿表征的是人们愿意与图书馆员交往的程度,笔者证实意愿强烈的人与图书馆员的事实交往也更为频繁,那么交往意愿强烈的人对图书馆的了解也将更加深入。在这种情况下,交往意愿越高的人对图书馆员现实感受越差,就值得反思了。天津地区图书馆员服务和素质提升也就摆在了刻不容缓的位置。

4 改善图书馆员形象的对策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图书馆行业要想走出边缘化困境,必须了解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员的固有印象。笔者通过前期访谈、问卷调查和研究,对图书馆员群体、社会公众及未来职业者群体的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做了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认为要想改变人们对图书馆员的刻板印象,必须从宏观的政府和社会角度、中观的行业角度、微观的馆内与图书馆员个人角度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图书馆整体形象与馆员个人形象,帮助图书馆行业更好的融入主流社会。

4.1 政府应持续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与投入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改善的同时,精神层面却日渐贫乏,而互联网的普及更是给图书馆带来了极大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党和政府理应更加重视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使图书馆行业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形成政府支持、社会重视的良好氛围。这对提高图书馆行业在公众中的地位,改善图书馆员的形象必将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4.2 社会公众应重视教育水平的提高

上述研究表明,社会公众的受教育程度与他们对于图书馆员的认识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图书馆员工作的认识会更为深入、客观,使用图书馆会更加频繁,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会更好。因此,营造一个重视教育与公民素质的舆论环境,引导公众不断提高自身教育层次,不仅有助于改善其对图书馆员的认识程度,更能提高全社会的文明。

4.3 图书馆行业应增强与社会的交流程度,优化馆员结构

由于图书馆行业的专业性与自成系统,容易造成自我封闭的弊端。研究表明,与图书馆员有工作外交往、有朋友或亲戚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对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员的认识更加客观公正,对图书馆员的印象也更好。所以,图书馆行业要重视增强与社会的交流,不能坐等读者上门、提供被动服务。应主动走出去,与社会团体、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多交流,以改变社会公众的刻板印象。同时,图书馆员自身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的交流。

此外,鉴于图书馆目前女性员工居多和老年员工较多的事实,优化馆员结构,增加年轻员工和男性员工的比例,也有助于增强图书馆活力,改善图书馆员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

4.4 图书馆要提升自身服务水平

研究报告书篇(9)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02-0087-03

1前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教辅部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劣关系到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和学生学习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程度,其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完成的质量与成效。据了解,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质量普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馆藏的专业图书资料和学术著作数量匮乏,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迎评达标,在短时间内纷纷大幅度增加图书购置费,超常规地大量采购图书文献,结果导致图书数量上达标,但馆藏的质量却差强人意,远远满足不了读者或用户对文献的需求。另外,一些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研究不够深入,在文献资源利用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也不够完善,仅仅限于提供一般的低层次的服务,加之网上信息陈旧,更新补充新内容不够及时,让读者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持质疑态度。面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参差不齐,我们很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如何提高文献资源利用率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更好地为教师教学、科研生产及在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专科类型高职院校图书馆,经历了艰难起步和快速发展的阶段,馆舍面积虽然达到4,000 平方米,但在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上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笔者即以其为例,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加以分析和研究。

2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高度重视,加大了纸质图书的采购和数字资源建设的投入。从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横向分析(见表1),目前有电子图书239,283册,达到了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电子图书应不少于20万册的指标,纸质图书245,917册(含已装订过刊9,499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的理工农医类高职图书馆纸质藏书不少于30万册的差距缩小,总馆藏达到48万余册,藏书总量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对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要求。但按茂名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在校学生5,993人计算,纸质图书生均仅达到41册,与评估指标体系中不少于60册要求存在明显差距,2008年前,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只有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1个数字资源库,2009年,获得超星电子图书赠送的读秀中文学术搜索和超星名师讲坛2个数字资源库,2012年购买了银符考试模拟题库,丰富了数字资源的建设。现在纸质报刊品种多样,达到400多种,内容含有学术、资讯、娱乐等。

然而,从表1和表2对比看出,文献资源增长缺乏连续性,均衡性,只是在迎接评估期间大幅度增长了纸质图书,到2010学年图书增长率又开始急剧下降,2010和2011学年新增文献的来源主要是过刊装订、茂名市图书馆、厂矿企业或读者捐赠的文献等,学院在支持纸质图书购买经费方面几乎没有投入。电子图书的采购也基本与纸质图书入藏的情况类同,在原有73,788册基础上,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购买了165,495册,达到了评估要求,此后中断了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从以上情况分析可以看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完全是限于学院财政拨款多少情况而定,并不是按照文献出版规律和知识更新等因素进行正常的合理采购,所以造成文献资源建设发展不稳定,文献收藏状况不尽如人意。

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陈颖,何涌瀛: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报告*从我馆专业纸质图书收藏情况进行分析,藏文献资源在结构上存在不足和缺陷(见表3)。我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73,962册,仅占馆藏纸质图书的31.28%。从生均专业文献需求量看,各个系部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均衡的现象,譬如: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是作为学院重点的学科系、特色系,学生人数较多,但生均专业图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TE石油、天然气工业,TK能源与动力工程,TM电工技术,TQ化学工业,TH机械、仪表工业等专业图书均在5,000册以下。系部11土木工程系11化学工程系11机电信息系11计算机工程系11经济管理系在2009年—2011年校学生人数112,090人111,140人11788人11471人111,513人纸质藏书量(册)1120,623117,1831113,6731122,575119,908生均文献量(册)119.87116.301117.351147.93116.55表3至2011年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藏专业纸质图书统计3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不高状况分析我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共48万余册,生均藏书量81册,报刊450种,数字资源库5个,基本上能达到教学科研需要的文献量。但是,根据目前读者到馆率、图书流通借阅率和读者上机阅览人均时长等几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很不理想。2011年,本馆文献的流通量仅为13,611册,还有20多万册图书搁置书架,无人过问,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停留在低水平线上。为充分了解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以及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文献利用建议和意见,我馆在不同年级不同系(部)共发放500份《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利用读者问卷调查表》,在师生中作广泛调查,统计数据表明,我院师生从图书馆馆藏资源获取所需资料的仅占29%。凸显馆藏资源利用率不高,其原因反映在多个方面。

3.1网络技术的冲击

有很多读者认为,现在搜索引擎愈来愈先进、网络信息资源获取便利,他们完全可以不来图书馆,在家中或宿舍通过电脑网络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但实际上,图书馆是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和保存的文献资料,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与网络零散、重复、混杂的信息更容易获取和集中。只是在网络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很大的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的功能作用认知不清楚。

3.2图书馆专业文献资源匮乏

如前所述,本院图书馆文献资源缺乏是一处硬伤,由于文献资源不足,导致读者没有来图书馆的欲望。他们大都喜欢品种多、专业性强的新书,不喜欢纯专业理论方面的书籍,更多的是关注等级考试辅导、技术及应用、行业标准资料、从业指导和与工具书相关的文献。

3.3图书馆借书规则不尽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本院62%的读者每月到馆次数在4次以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馆规定读者外借图书的册数是2本,读者受到借阅文献册次的限制,他们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的文献会选择借出,而对那些参考价值较少的文献则一般选择在馆内阅读。由于过于限制外借册数,导致借阅率逐年下滑。

3.4图书馆数字资源库利用率不高

在数字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靠网络优越条件获取文献信息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首选。现在本馆电子阅览室的读者到馆率已经从2009年的 143 %下跌到2011年的63%,跌幅率较大。目前我院学生宿舍并没有连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学生也没有接受过电子资源检索培训,他们对数字资源库的使用并不熟悉。若查询文献信息资料,只能限制在本馆电子阅览室使用,因为受到电子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馆电子资源信息利用状况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和提高。

4做好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随着学院专业建设需求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如果仍然没有高质量文献资源的保障,将会失去其作为学校文献信息中心的地位,更谈不上保障教学、科研正常开展的作用了。我们认为,要充分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措施保障。

4.1制定馆藏发展计划,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制度

馆藏发展计划是指图书馆经过深思熟虑对学院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类型文献资料作出准确的选择。要合理安排购置文献的品种、文献的学科内容、文献的复本量等,使文献资源建设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性的文献采购,认真保障文献增长规模、努力达到文献种类的平衡发展。

4.2立足高职院校层次,建设职业教育特色馆藏

我院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具备工程测量、室内装饰、化学检验、食品检验、数控车床、汽车维修、电工、电气设备安装等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资格,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根据茂职院校企办学模式的定位,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应该首先保障学院强科和特色学科文献的采购,其次保障主要学科学生的专业用书。要处理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宗旨,彰显职教特色的关系。认真制订文献资源采购原则,逐步形成自身的馆藏特色。

4.3结合学院特色专业,提高文献优采能力

当前,我院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发展向提升质量、注重内涵转变。在此形势下,图书馆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文献资源建设,把企业拥有的与企业、行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文献资源收集到图书馆。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与各系部的联系,在文献资源建设上把握好采购方向。譬如,建立学科馆员队伍,在文献资源采集过程中,将主动权交给学院专业老师或学科带头人,充分听取他们对文献采集的建议,确保准确选购有较高学术水准和利用价值的文献资料,满足学院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4.4注重收集本院师生作品,建立学院文献资源库

我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不足,文献收集来源单一,收藏广度和深度均不够。因此,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低成本地获取更多文献。如我馆坚持收集学院出版的每一期《学报》,将我院教师的教学成果、学术著作、自编教材、实习指导书、学生优秀论文、毕业设计作品等进行集中典藏。二是收集教师制作的精彩授课视频、学生实习实训视频和我院与兄弟院校的学术交流视频等电子资源库。三是广泛收集与学院相关的珍贵文献,自建学院文献资源库。学院文献资源库相当于学校教学成果或历史记录的总结,为以后回顾学院的辉煌提供翔实的资料。

5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始终以满足师生实际需求为准则,学院专业学科发展为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同时要千方百计地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文献利用率低的原因,不断提高服务读者质量,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扫除障碍,使馆藏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校师生读者的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秀全.基于藏书结构分析的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34-36.

[2]曲哲.高校图书馆图书文献利用研究报告[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91-93.

[3]李晓霞.“后评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50-53.

研究报告书篇(10)

我叫**,今年34岁,中共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大学法律系,大学本科学历,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市人民法院城西法庭工作,1999年5月调研究室工作。1997年被评为法院先进个人;2001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石家庄市法院系统调研先进个人,所在的研究室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本人政治素质过硬,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做工作,尊重当事人的人格,从不大声呵斥,不耍态度,不办“人情案、金钱案、关系案”,忠于职守,秉公办案,不徇私情,审理案件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公正。传唤当事人到庭,自己首先到庭,从不让当事人等候。审理案件给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意思的权利,让当事人把话说完,使当事人感到法院是讲理的地方,即使自己败诉了,把话说了,把理讲清了,也不至于无理缠诉,让当事人服判息诉,不致四处上访,给领导找麻烦。

在基层从事审判工作8年,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勉敬业,办案从不拖拉,审结的案件没有超审限案件,每年都超额完成任务,没有出现过错案。城西法庭受理的案件多在农村,有的离法庭二、三十里地,在诉讼中我积极为当事人着想,能一次解决的问题不让当事人跑第二趟,节省当事人的时间,节约诉讼成本,提高了审判效率。

1999年调研究室工作后,我利用研究室的法律书籍、法规数据库、上网查询的方便条件,学到了不少知识,热心为同志们查阅资料,特别是同院领导及各庭共同探讨疑难案件,更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负责审委会的记录增长了阅历,疑难复杂大案的主办人员思路独劈溪径,审委会委员的意见见仁见智,开阔了我的办案思路。和兄弟庭室的同志们一起组成合议庭,使我得以接触到民事、经济、行政、刑事各类案件,给了我一个向同志们学习的好机会,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识和审判经验。多年的审判使我能够更好的搞好审判工作。

研究室的工作比较琐碎。我在研究室担任审委会记录工作。做到了收发报案材料及时,记录完整准确,注意保守秘密,及时归档。负责法院的统计报表工作认真细心,数字准确,报送及时。

在研究室工作期间,在张院长的指示、张主席的领导下和同志们一起编印了《裁判文书选编》、《调研文集》、《法官常备法律法规手册》。近100万字,为了尽快编印成册,经常加班加点,每天跑四次排版单位,进行修订校对5次,这几本书的编辑出版,宣传了法院的工作,让社会了解了法院,让群众了解了法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给大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书,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为我院的调研工作尽一分微薄之力。另外每半年负责进行一次优秀裁判文书的评选活动,对裁判文书推荐到中院,有的被评为中院、省院的优秀裁判文书。:

研究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写调研文章。我所写的《书记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刊登在省院调研成果交流;《再审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刊登在《**审判》,并在省院组织的司法统计分析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刊登在省院调研成果交流、《石家庄审判》。同时积极推荐同志们的稿件,有些被《石家庄审判》刊登。最近和市委研究室一起在《**调研》推出集中展示法院领导部分调研成果的一个专栏,介绍法院及部分庭室的风貌,将大大提高法院的形象。

上一篇: 护理质控季度分析总结 下一篇: 中国社会问题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