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汇总十篇

时间:2022-11-01 20:12:48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1)

1.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我国基层统计人员数量较多,在统计人员中占有绝大的比重。基层统计员素质较以前也有所提高,由原来的兼职统计员转变为专职统计员了,但对统计分析工作开展的还不够活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材料掌握得少,对要反映的事物了解的不够透彻,很少能形成自己的看法;二是对统计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对统计分析方法掌握得少,不会灵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动起笔来困难重重.以至于无法下手。由此可见,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分析能力迫在眉睫。

2.统计分析的意义

第一,统计分析是统计调查研究活动的重要阶段,是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研究活动,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资料的开发利用。在进行一项统计调查工作后,一定要进行统计分析工作,把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第二,统计分析是提高统计工作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写报表的工作,甚至认为统计可有可无。要想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必须提高统计工作水平,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更好地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望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第三,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能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统计分析报告从数据入手,反映情况、问题,提出建议,比统计表更清楚、更系统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确实能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第四,统计分析的结果――统计分析报告,是反映统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评价一个统计部门、一个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高低,不仅要看统计数字的准确与否,重要的是要看有没有对统计数字进行分析研究、是否写出好的统计分析报告。第五,统计分析能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在进行统计分析,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就迫使自己努力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3.如何在开展基层统计分析工作

3.1 选题

如何选题是令很多统计人员头疼的事,众多基层统计工作者,在多年的统计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第一,积累统计数据,从统计数据对比中发现的问题就是要我们选题的方向。第二,总结统计工作方法与经验,改革不完善的统计工作方法。这类题目与当前统计工作直接有关,对这类问题加以解决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不仅有助于解决统计实际问题,还可以推动统计事业的发展。第三,了解掌握工作情况、生产动态,从工作情况及生产动态中选题。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了解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领导机关正在酝酿什么问题、将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写什么,以便适时地、有针对性地写出分析报告,解决生产工作中的需要。第四,看新闻,以本单位的生产、生活大事件为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了解本单位是如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抓住本单位的工作重点进行选题。使分析工作对准需要,明确目标,提高统计工作的政策水平。

3.2 搜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所以,要进行统计分析,就必须搜集大量与分析问题有关的统计资料。选题后,针对自己选定的题目搜集统计数据资料。这个工作很重要。如果搜集的原始数据不够准确或不够完整.就会使整个统计工作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在大量详细地占有真实的统计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的分析报告。搜集统计资料要采用多种方法.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又要调查与分析问题有关的新资料。

第一,充分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统计报表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的特点。所以统计报表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第二,搜集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业务部门的资料。业务部门的资料一般来说要比统计部门的资料详细全面。尤其是财务部门的核算资料往往是最原始的资料,对于我们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很有帮助。第三,利用以前已整理过的争题资料。因为专题资料整理得比较详细,并附有文字说明,所以在搜集分析资料时,要充分利用与分析问题有关的专题资料。第四,搜集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资料。国内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可以当作标准进行横向比较,先进水平可以当作奋斗目标。第五,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登门访问被调查户。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统计报表中无法反映的典型资料。

3.3 整理资料

统计调查的原始数据资料(或次级资料)一般不能直接进行汇总处理,应根据分析的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在计算机普及以前,统计人员使用算盘等手工计算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现在计算机已成为统计人员必备的工具。计算机的普及改变了以往整理统计资料的繁琐性,推进了统计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下面以Excel为例进行数据统计:第一,数据录入。将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录入计算机中,数据录入方法包括键盘录入法、语音识别法、光电输人法。第二,对调查的统计缺欠数据进行估计推算插补。常用的插补方法有推理插补、平衡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比率插补和均值插补等。第三,根据分析需要,对录入的数据进行排序、分类汇总、筛选、计算,建立统计图表。通过编制各种形式的分析表,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是指应用于统计分析活动,对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计量和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必须借助于统计分析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等。日常统计工作中应根据分析需要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既可使用某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将有联系的经济量进行对比,以说明其数量联系和变动程度的统计分析方法,例如静态对比分析法、动态对比分析法。在动态对比分析中,当基期指标为负数时,发展速度=2+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的绝对值。第二,平均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来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二般水平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及其构成特点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三,分组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是借助统计分组理论,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或组.进而分析其内部构成、分布特点、比例关系、变动情况和依存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四,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从发展的观点出发来分析研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趋势预测,例如时间序列分析法、移动平均分析法、最小平方法。第五,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客观经济联系,具体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并对由这些因素构成的复杂现象总变动的影响程度和量变规模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而分析质量指标因素对总变动的影响时,要把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以上统计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中主要靠手工统计,现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Excel、Spss等)来完成,效率大大提升。

3.5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通过上述分析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即得出自己的观点,但这个观点结论不仅自己认为正确可行,同时必须让别人认为是正确的、有用的,并以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统计分析报告是在对统计资料和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简洁明确的文字对研究过程进行叙述,从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文章。撰写统计分析报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统计分析报告属于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文体。第二,统计分析报告以统计数据为主要语言.并辅之以统计表和统计图.清晰明确地表述事物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第三,统计分析报告以大量统计调查材料为基础.既要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又要运用科学的抽象力进行综合和概括,达到用数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的目的。论点要有所创新,要经得住推敲、经得住论证。第四,统计分析报告除情况说明、原因说明外,还要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是整个统计分析工作中关键性的一步。

4.总结

总之,基层统计人员要想搞好统计分析,日常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多学勤思。在材料充分、观点明确、论据完备、条理清楚的情况下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写好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王冬青.浅谈基层统计员如何搞好统计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

[2]刘玉芳.对当前基层统计工作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12).

[3]范宝良.解决基层统计工作的问题迫在眉睫[J].统计研究,2007(12).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2)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6-019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6.096

1 统计分析方法概述

统计学研究主要是以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与特征为研究对象,是关于数据收集、归纳、整理、研究与分析的方法论科学,是实证研究的有效手段。统计分析法主要是研究与分析研究对象的数量、范围、速度、规模等各类数量关系,并将事物间的规律、联系以及发展正确地揭示出来,从而为事物的正确预测与解释提供可靠依据。在统计分析法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数学模型、数学方式来统计与分析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以及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定量结论。相较于其他方法而言,统计分析法更为客观、准确与科学。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必须确保历史统计数据与资料的准确性、连续性与完整性,并正确选择分析方法,以保证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于统计分析法总体而言,其具备咨询功能、信息功能、监督功能以及辅助决策功能,当前已于我国基层统计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基层统计工作的意义

统计分析是统计部分与统计人员所需完成的首要任务,在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四点:(1)统计分析是基础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主要包含了调查、设计、分析、整理以及资料开发与利用等内容。所以在调查工作完毕后,应进行统计分析工作,只有写好统计分析报告,才能顺利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因此,统计分析工作质量的优劣与整体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息息相关。(2)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大多数人都对统计工作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其往往会认为统计工作无非就是数据计算、报表填写,更有甚者认为统计工作无关紧要。这些认识误区都使得统计工作的社会关注度与重视程度偏低。因此,只有提升统计工作水平,将统计咨询、信息以及监督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才能有效提升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3)分析统计数据,精准的统计报告是领导正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数据信息着手编写统计分析报告,其反映出来的问题与情况要远比统计表要更客观、清楚,并且方便理解、阅读与利用。(4)统计分析可以促进统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统计分析时,特别是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人员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这就会促使其不断努力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3 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3.1 选题

选题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同时也是统计工作的难点之一。总的来说,进行选题的方法多种多样,笔者结合自身统计经验,对如何选题做出如下总结:(1)积累统计数据,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数据间的不同,并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进而明确选题方向;(2)了解与掌握工作动态、实际情况等内容,并从平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确定选题。统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工作与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领导层的有关决策等内容,并能够实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填写统计分析报告,以满足工作与生存所需;(3)通过了解时事、新闻等途径来进行选题确定,以自身单位的生活与生存中的大事件为题,切实了解与落实国家政策和政治方针,并综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题,让统计分析工作得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4)对统计方法与经验进行不断分析与总结,并对统计方法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确定选题。该类选题与统计工作息息相关,相关人员可以针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从而促进统计工作水平与统计事业的发展。

3.2 收集资料

统计资料是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正确的统计分析离不开大量和选题相关的统计资料。因此,资料的收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并且应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与可靠。一旦收集到的资料与数据缺乏完整性与准确性,将会影响整体统计分析工作的正确性。所以只有真实、详细、大量的统计资料为支撑,才能编写出内容详实、观点明确且材料与观点相一致的统计分析报告。收集资料不但要有效利用已有的资料,还要不断分析与调查与选题相关的新资料。具体收集方法有如下五点:(1)有效利用统计报表资料。因为统计报价具有连续性、系统性与完整性等特点,因此将其当作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一种较为快捷、有效的方法;(2)充分利用以往制作好的专题资料。该类资料往往较为详细,而且附带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因此在资料收集时,应注意利用往期与选题相关的专题资料;(3)应对与选题相关的业务部门资料进行分析与收集。与统计部门相比,业务部门资料要更为全面与详细,特别是财务部门,其资料大多数都是初始资料,这对于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而言会有很大帮助;(4)参考与收集全球同行业的相关资料,并与全球范围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准做一个横向比较,将国内外先进水平作为一个工作目标;(5)统计人员可进行实际调查,可亲自去了解与访问和选题有关的人员,通过该种方式,不但可以确保收集资料的真实可靠,还能收集许多在报表中没有反映出来的典型材料。

3.3 资料整理

通常情况下,初始数据与资料往往不能进行直接汇总,还需结合统计分析的实际需要,从而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在以往的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通常是利用计算器、算盘等手工计算工具来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加工。然而,在计算机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工作当中。例如,使用光电输入法、语音识别或键盘输入法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当中、采用Excel软件来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等。如果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出现数据欠缺的情况,可采用平衡推算、均值插补、推理插补、因素推算等方式来进行估计推算,从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精准度。此外,依据具体统计分析的需求,来对分类与排序已录入完毕的数据,并进行筛选、汇总与计算。制作统计图表,将事物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表与图表客观、清楚地反映出来。

3.4 统计分析

要想达到预期的统计分析目的,则需要借助统计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类数据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如质量与成本、质量与产量、质量与材耗、材耗与成本等。因此,在编写统计分析时,必须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的精准性。而统计分析则可以对数据的质量进行校验与监督,并及时发现数据中存在的差错。如在分析中,常常会通过材料成本来检查材料单耗,并可以有效发现导致生产材料单耗增加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材料消耗与成本。除此之外,撰写统计分析还有利于当地政府宏观掌握当地的经济形势,为当地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以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为统计分析方法中最为常用的几种。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可以从中选择一种适当的分析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方法进行使用。(1)分组分析法。该方法是利用统计分组力量,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现象划分为不同的组别与类型,并对其比例关系、内部构造、分布情况、依存关系以及变动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2)平均分析法。该方法是采用平均指标来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水平来进行研究,并对现象的构造特点与依存关系进行分析;(3)动态分析法。该方法是以发展的观点来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过程以及确实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预测其发展趋势;(4)对比分析法。该方法是把具有联系的经济量来进行对比,并对其变动程度与数量联系进行说明。

3.5 统计分析报告的编写

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人员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升华的过程,是统计人员的个人观点。但是统计分析报告并非统计人员单方面认为正确可行即可,还应获得别人的认同,最后才以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统计分析报告可以有效检验各个环节的统计工作,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与完善。根据分析报告,企业统计人员可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试试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并将所掌握到的资料与信息通过整理与加工,发现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到企业的发展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的发展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四点内容:(1)主要以说明为主;(2)在报告中,统计数据最主要,统计图与统计表次之,并应将事物间的各类联系清楚地表达出来;(3)分析报告应以大量的调查数据为支撑,不但要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还要进行有力的概括与综合,以正确阐明报告的重要论点;(4)在报告中,不但要说明情况与原因,还应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这也是统计分析工作中极为关键的步骤。

4 结语

总而言之,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统计人员要想将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留心工作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勤于思考。在资料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做好统计分析工作,科学地编制出具有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参考文献

[1] 孙艳虹.如何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3)

1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水利水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全国范围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单位的工作量通常处于饱和甚至是超负荷状态。虽然各大设计单位都有自己内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大部分通过了国际化的质量体系认证,设计报告从编制到出版经过一系列校审过程,但因工程复杂、设计周期短、工作强度大等诸多原因,造成部分出版的设计报告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

设计报告中的质量隐患无论是对于设计单位还是工程建设本身都是致命的。虽然各设计单位都把设计报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强调校审的重要性,但设计报告中的错误却是很难避免的。设计单位通常采取大力宣传、教育,甚至采取奖惩措施来提高设计报告质量,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笔者认为设计报告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笔者根据多年校审工作经验,认为要想使每个设计人员能够重视报告中的错误,从而认真编写报告,减少并降低报告中的错误,最终达到提高设计报告质量的目的。需要设计人员编写完成设计报告后,在通过“校核”、“审查”、“核定”和“审定”的过程中开展下述三项工作:(1)对设计报告中的错误按照“一般性错误”、“技术性错误”、“原则性错误”进行归类;(2)对审查过程中的每份设计报告建立“报告质量记录跟踪”制度,对设计报告中的错误进行数量化记录;(3)对统计数据,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分析错误原因和错误发展趋势,提出整改建议。

一、对设计报告中常见错误进行归类

根据设计报告中常见错误,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类进行归并,包括“一般性错误”、“技术性错误”、“原则性错误”。

(1)一般性错误

包括:标点符号错误、文字错误(错别字、出现与本工程无关的词语)、数据前后不一致、格式不正确、计量单位不正确、图纸编号不符等。

(2)技术性错误

包括:引用规范、依据和标准错误或不合理;使用专业名词不当;计算错误;设计不合理、缺项漏项;语句不通顺;缺乏结论性意见或论证不充分等。

(3)原则性错误

包括:报告编制不够完整;无法达到规范设计深度要求,报告结论错误等。

二、建立“报告质量记录跟踪”制度

(1)建立设计报告质量记录表(空白处为需填写内容)

备注:

统计人员: 统计时间:

设计报告记录表跟随设计单位内部制定的“产品校审运行卡”同步填写,分别由校核、审查、核定、审定人员填写并签名,并最终由报告编写人员上交给本设计所所长处。由所长指定专人保管,并分别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作为评定报告质量的原始依据。

该表格的优点在于,不但可以看出报告中错误的数量,还可以发现报告中主要错误类型(“易发生错误类型”),有利于下次编写报告时加以注意,同时还可提醒校核、审查、核定人员严格把好各级校审质量关。

三、分析、评定报告质量

根据建立的“设计报告质量记录表”电子档案,按一定周期(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工作周期,暂按12个月为一个周期),分析评定设计人员报告编制质量,并将分析数据计入设计人员年终考核指标中,对其提出奖励或处罚意见(具体奖惩意见由各设计所研究确定)。报告质量评定标准主要从两组数据中分析取得:

①错误趋势

统计一个周期(12个月),某位员工编制报告数量,及每篇报告的错误数量(按照“设计报告质量记录表”错误合计数量计算),并建立“报告数量及错误趋势图”。当该图表显示上升趋势时,说明该员工编制报告时错误量增加,需进行改正或提供帮助;当图表显示下降趋势时,说明该员工编制报告错误量有所下降,需继续保持。

举例说明:根据A和B两员工12个月内报告质量记录,A员工12个月共编制5本报告,B员工12个月编制4本报告。

图表显示上升趋势,说明A员工编制报告时错误量增加,需进行改正或提供帮助。

图表显示下降趋势,说明B员工编制报告错误量有所下降,需继续保持。

②错误率

错误率=本报告总错误数÷本报告总字数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8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7020-02统计分析报告(Statistical Analysis Report),就是指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方法,以独特的表达方法和结构特点,表现所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应用文章[1]。具有以数据统计为主体,独立的结构与表达方式等特点,目前我国的基层统计报告的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统计人员的素质、数据的统计和服务的水平等方面仍然需要加以注意,及时采取对策。1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

1.1基层统计站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各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办公条件、设施、人员配备、统计经费保障方面不断加大了力度,为基层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了基础。

1.2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每个乡镇的干部负责人能够及时将上级的任务转达到位,并且监督其执行的效果和反响。

1.3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一定的提高大多数乡镇能够按照统计调查制度要求组织开展统计调查,要求基层起报的实现由基层填报;统计报表手续齐全;各乡镇的基层村级报表收集较齐全。乡村数据一致、指标逻辑准确、指标纵横平衡、上报手续规范。

1.4统计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相较于以前传统的服务方式,今年来的统计服务人员已经在业务素质方面提高了很多,包括效率和态度,都有一定的提升[2]。2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层统计分析得工作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从多方面看待统计分析的现状,很明显可以看出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进行反省和讨论,以希望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2.1乡镇统计员兼职较多,影响了工作开展基层统计任务繁重是统计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乡镇统计机构作为政府统计最基层的单位,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基层统计人员都身兼数职,凡是与调查、报表沾边的任务都要承担,另外还负责驻村、包片、计生等中心工作。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都无法保证,这些严重影响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能投入统计工作的时间也大大减少。统计人员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基层统计力量不足与统计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形成了较大的反差[3]。

2.2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由于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导致统计业务普遍不够熟悉,工作较被动,在数据的衔接方面出现脱节现象。刚接手的统计员对网上直报程序、统计报表制度、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不太了解,以及每个报表之间、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太清楚,数据质量不高。如在上报农业报表牵涉到粮食直补和粮种补贴的油菜籽、水稻、春玉米等播种面积时,一些乡镇特别是新上岗统计员不熟悉上报流程,未与相关部门核对或未向主要领导请示,导致上报数据与实际不符。

2.3统计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部分乡镇的村级报表与统计站数据不一致。二是报表计算依据、报表手续不全,部分统计数据不实。三是数据填报不规范、指标之间不平衡、逻辑关系不对应、指标概念不清楚。四是数据上报与上年度衔接不够,个别数字出现较大异动。

2.4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统计服务意识不强一是统计台帐及统计资料管理不齐全不规范。部分乡镇的基层报表不全,有些报表未装订成册,统计档案不规范,电子台帐资料不够健全。二是统计服务有待加强。一些乡镇没有按期编印统计月报卡、统计公报、统计提要等,为乡镇党委、政府提供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够,未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统计服务作用。三是部分乡镇统计员未持证上岗,没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证培训。四是统计信息化网络建设有待加强。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致使信息不畅通,工作滞后。3基层统计基础工作建议及措施

3.1注意统计数据的衔接各乡镇统计站确保统计台帐与原始记录相一致、有效保障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行数据质量审核、强化责任,不能随意编造、篡改统计数据,既要客观真实反映乡镇实际发展情况,又要注意上报数据的匹配性和数据与上年度的衔接,要和相关部门及区统计局做好协调沟通,对于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的报送要经乡镇领导签字,做到严格把关。

3.2加强基层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要规范管理统计报表资料,基层统计报表一定要做到资料齐全、手续完备,数出有据、真实可信。对上一年度的各种统计报表资料,要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做到有资料封面和目录。建立和登记好统计台帐,使统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

3.3做好统计资料的查漏补缺各乡镇要对照年初考核方案,将没有完善的各项报表、台帐和未完成的统计服务补充好。对于存在的差错和报表逻辑错误进行修正,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报表数据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要逐一抓紧进行整改,并将各项工作全部落实到位,务求使统计基础工作取得实效[4]。4结束语

我国的基层统计分析工作中仍然是在探索中发展,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笃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让实践来检验实践的成果。相关的基层统计部门也要积极学习,争取带动我国基层工作的开展,走在时代的前沿。从文章的分析中可以得出,基层统计分析工作在基层工作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对于统计分析的工作是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的。这项工程不但对乡镇等企业的工作开展有很大的帮助,最关键的是,基层民众也能从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中得到最大的实惠,提升生活水平和质量。参考文献

[1]原蓉军.浅析基层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2):167.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也是日新月异,成绩辉煌。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作为管理工具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交通运输统计工作的方法有了很大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统计分析工作逐步加强力度,服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各项统计工作都在不断朝着规范化和合法化发展。但是,随着交通运输行业多种经济成分、多元利益主体的发展,多年来交通运输统计工作还是相对滞后,面对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不断出现,我国交通运输统计工作仍然需要不断的完善提高。

一、完善统计网络,细化统计职责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交通统计网络体系,根据交通运输管理的工作职责,按照交通统计工作的要求及交通统计网络有效运行的需要,明确统计网络、各部门的统计工作职责。

二、强化落实工作责任

交通统计工作是交通运输经济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各部门(单位)应正确处理好微观和宏观的关系,强化交通统计工作责任意识,落实交通统计工作责任。各单位应将统计工作经费列入年度经费预算,以确保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统计报告是反映统计工作成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统计人员劳动成果的体现,更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统计报告制度是交通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统计报告制度既包括了“条”上的统计报告制度,同时也包括了“块”上的统计报告制度。

四、强化统计管理,优化统计手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交通统计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的全面统计手段已无法适应统计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不断强化统计管理,优化统计手段。

现行的统计管理和手段主要有:

(一)传统手段。全面统计方法能确保统计数据的完整、准确,是统计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各部门应根据统计工作实际,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科技手段。信息技术在统计中的应用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途径。各部门应积极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扩大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范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本部门管理和上级部门工作的要求。

(三)行政手段。在统计工作中结合行业管理要求,对交通统计工作开展不力的部门,采取适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数据被采集对象及时、高效、高质上报。

(四)考核手段。建立统计工作考核评比制度,组织对各级交通相关部门统计工作开展及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评比,对评比获胜集体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评比位次落后的单位在交通运输系统予以通报,年度内多次评比位次落后的,取消年度评优资格。交通统计工作的考核评比按照交通运输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五)经济手段。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经济手段,调动数据被采集对象的积极性,确保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在经费上予以保障。 以上各种手段必须同时并存,共同发挥作用。各部门应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和创新管理手段,更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

五、提升统计分析质量

交通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对领导的决策意义重大。统计分析和专项调查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克服重数据轻分析的不足,将交通统计分析更深入、更精细、更具针对性。

(一)建立交通统计分析制度。各部门在上报统计报表的同时应按要求上报各类统计分析报告。交通统计分析报告作为考核评比交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深化交通统计分析。各部门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提高交通统计分析质量。一要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切忌无数据支撑的空谈;二要有数据有分析,切忌就数据论数据;三要透过数据深入实际分析,切忌轻描淡写回避实质问题;四要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提出建议,切忌无自身观点。交通统计分析按统计网络逐级分析和上报。

六、建立稳固长效机制

交通统计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长效管理。针对交通运输系统统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应着重做好以下的工作:

(一)重视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1.加强人员配备,保持相对稳定。要制定明确的统计职能并落实履职部门;要配备专职或专门的统计人员,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履行统计职能;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不宜频繁变动。

2.强化业务素质,提高履职能力。配备的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注重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总体要求是主观能动性强、工作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强。

3.强化考核,奖惩并举。交通统计工作实行奖惩考核制度。要进一步充实完善交通统计考核管理办法,扩大考核覆盖面;严格按照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实施;对考核结果实行通报制度,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建立部门内部的统计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二)重视和加强统计成果应用

1.建立统计信息制度。统计信息制度,包括统计信息的时间、范围、内容、密级等;明确综合统计部门是本部门对外综合统计信息的归口部门(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相关科室要密切合作,确保统计信息渠道顺畅,确保统计信息及时。通过统计信息制度的建立,促进统计工作的长效管理。

2.强化统计报告在决策中的应用。统计数据有质量,统计分析有份量,确保统计报告量质并重,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部门决策要把统计报告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形成决策与统计报告间的依赖关系;要加强统计作用的宣传,肯定统计工作的成果,不断鼓励和激发统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三)建立统计工作问责机制

建立统计工作问责机制是确保统计工作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统计工作不断强化。问责的程序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在明确职能的基础上明确责任,责任要落实到人;要建立履职考核机制,考核相关部门及责任人员的履职情况;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敷衍、履职不力的人员必须受到问责。交通统计工作的问责按照交通统计网络结构由问责对象的所在单位落实,上一级单位负责监督。

小结:

交通统计信息工作要跟踪和把握好交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工作规律和特点,创新理念、理清思路、完善方法、更新体系,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交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服务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统计信息支撑。这是我们统计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也是统计信息工作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

铁路;统计工作;劳动统计分析

目前,铁路正在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既保安全,又有效益”的双赢目标。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应适应铁路改革发展形势,在完成劳动统计信息、计划进度监督及辅助财务核算等传统职能的基础上,重点发挥劳动统计咨询职能,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为完善工资分配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铁路企业劳动效率提供决策意见和建议,为铁路的发展当好参谋和助手。

1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现状

铁路劳动统计分析通过研究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分配、使用及其再生产等经济现象,为铁路各级领导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铁路政企分开,要求统计工作能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统计资料,加强统计监督,做好统计分析。但是,统计工作仍然没有摆脱以运输生产统计为主的传统模式,重填报、轻分析、轻预测;劳动统计分析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动态的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难以满足铁路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与铁路进入市场后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为此,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积极适应铁路建设现代物流企业的新目标,特别是通过加强劳动统计分析,准确、及时地反映铁路运输生产经营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供具有预见性和先导性的劳动统计分析,为铁路全面参与现代物流业竞争,最终实现铁路安全效益双赢的目标提供决策支持。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和铁路劳动相关理论,研究描述铁路劳动经济现象,揭示铁路劳动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铁路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经营管理决策、宏观调控提供服务。目前,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铁路运营模式主要以保证运输安全和完成运输任务为导向,在制定人力资源调配及工资分配方案时,对人员配置是否最优、工资激励效果是否最佳等关键因素缺乏科学评估。因此,铁路相关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需求不足导致劳动统计分析内容仍然以提供数据为主,劳动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的认识不到位[1],缺乏对铁路运输经济问题的深入挖掘剖析。

(2)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目前,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劳动统计从业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统计专业的培训,学历低、年龄大,专业素质不高,接受和理解能力较差,利用优化统计方法欠缺。二是劳动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新的劳动统计人员大多是临时换岗,没有参加过专业的统计业务培训,劳动统计分析质量受到影响[2]。三是统计队伍大而不强,目前全路92.8%的统计人员都分布在基层一线,全路有超过一半的劳动统计人员没有技术职称,大量劳动统计人员以工代干。

(3)劳动统计指标体系有待完善。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要求统计及核算指标应积极与市场接轨,应建立健全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采用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指标从多角度考核,进行全面、准确的衡量与评价。现行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有关铁路劳动统计规则和劳动统计报表为基础,重生产统计和数量统计,而反映运输生产质量和效率的指标不足,难以适应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

(4)分析报告质量有待加强。一是统计分析方法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统计人员在开展劳动统计分析时,较多采用比较法、分组法等一些基本分析方法,但应用多元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预测法等分析方法较少[3]。二是分析目标不明确。很多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对经济现象的成因挖掘不深入,与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效率效益结合得不够紧密[4],不能及时反映铁路运输经营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事物,以及存在的问题。三是劳动统计信息采集范围较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铁路内部劳动统计资料的收集,对外部市场数据,以及和劳资管理关系密切的生产经营数据关注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的比较分析[5],难以发挥劳动统计分析的管理决策支撑作用。

(5)劳动统计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全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仍然以报表管理为重心,以统计台账作为基础数据的载体,数据颗粒度较大,统计分析不精细。例如,工资台账中的基础数据登记的是财务凭证的支出信息[6],该信息很难细分到车间、班组及个人;主要工种台账由基层劳动统计人员通过手工方式由本单位其他信息库登记加工而来,不仅耗时耗力,其准确性也很难得到保障。数据颗粒度大导致报表数据仅能满足开展宏观分析,很难适应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对策

2.1提高对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认识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加强劳动统计管理,以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支点,提升工资分配效能,激发广大铁路职工增收创效的积极性,优化劳动生产组织,促进铁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铁路企业应加强对劳动统计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劳动统计分析与提升劳动统计数据质量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一是高度重视,借助各类谈心、座谈、调研等活动,提高统计人员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在工作考核中的力度,从制度上保障劳动统计分析的重要地位[7]。三是组织铁路基层单位优秀的劳动统计人才,选择热门课题加强研究,加强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专题分析,以点带面,促进各级劳动统计人员开展劳动统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强化铁路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基层劳动统计人员岗位变更频繁是长期以来影响统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重要因素,新岗人员较多,业务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因此,铁路劳动统计主管部门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劳动统计基础管理。一是加强既有劳动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及后备劳动统计力量的培养,解决劳动统计人员频繁变更带来的工作质量不稳定问题。二是通过对劳动统计人员开展递进式指导和帮助,全力提升劳动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解决劳动统计人员分析能力欠缺的问题。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分析评比工作,在劳动统计人员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以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四是积极采纳优秀的劳动统计分析意见和建议,切实改善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充分体现劳动统计人员的工作价值,提升其开展统计分析、服务经营管理的能动性。

2.3建立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长期以来,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需求为导向,虽然也根据铁路企业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细化,但总体上看,反映铁路企业效率、效益的指标不足。铁路在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应加强投入产出管理,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实现铁路企业运营效率及收益最大化。对劳动统计分析工作而言,需要在满足国家对铁路行业统计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结合铁路劳动力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反映人员使用效能、工资分配效率、投入产出效益方面做更进一步的研究,如增加反映时间利用程度、企业员工素质、职工健康状况、职工流动情况等方面的指标,不断完善铁路劳动统计指标体系,全面反映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用情况。

2.4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应具备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逻辑性等特点,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报告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紧跟热点问题,选好分析题材。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的选题关系到劳动统计分析报告是否具有实用性,应结合铁路运输经济发展的热点、焦点,为铁路运输生产决策提供分析依据[8]。二是建立有效模型,多维度分析问题。当前对铁路运输经济发展规律的分析大多依靠劳动统计数据挖掘,仅依靠历史数据的增长比较很难反映运输生产实际,应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模型,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按不同时期对劳动统计数据进行多角度、高质量的分析,如在铁路劳动工资统计数据的分析中,通过建立适当的分析模型,可以分析得到各铁路局劳动生产率和当地不同劳动力素质对铁路运输经济产值的贡献度,为铁路劳动力政策提供科学参考。三是关注数据时效性,确保分析效果。铁路劳动统计分析既要重视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同时也要重视数据的时效性,应多渠道关注铁路劳动统计数据及内外部市场数据变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四是紧跟政策变化,深入调查研究。劳动统计人员应及时、全面地掌握国家、地方政策变化,以及铁路运输经营政策,把握劳动统计分析的工作重点。此外,还应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劳动统计调查研究,多看、多听、多分析基层情况,选择熟知的、可掌握的内容开展分析,写出有价值的劳动统计分析报告。

2.5加强铁路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工作应根据铁路管理的实际需求,加强劳动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是认识到劳动统计信息系统既是铁路统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与其他业务系统、统计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必须站在全路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高度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开发建设劳动统计信息系统。二是在劳动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上应摒弃以往报表汇总上报的模式,直接由信息源点获取数据,即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运输生产系统,以及其他统计专业系统中获取与人员、工资、劳动生产率有关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各类统计分析。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并与传统的抽样调查获取的小数据相结合,对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中与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问题、成果、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提高铁路劳动统计分析质量。

3结束语

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铁路劳动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数据资源,开展劳动统计分析,切实提高数据生产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全面服务能力,把握精准的方向,创造出铁路劳动统计分析精品,真正使大量的统计成果通过劳动统计分析工作为铁路各部门所共享,提高咨询服务水平,为铁路效益、效率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参谋服务。

参考文献:

[1]柏永勤.加强铁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31(9):43-44.

[2]洪奕东.对基层单位劳动统计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1):118-119.

[3]王焕香.浅议如何提高劳动统计分析质量[J].统计与管理,2015(10):10.

[4]李粤.论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4(8):135-136.

[5]褚春阳.写好统计分析的几点体会[J].中国统计,2012(2):42.

[6]彭怀涛.铁路工资总额统计有关原则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3,35(12):45-48.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7)

第一条为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更好的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章 目标和任务

第二条 经营统计的作用

经营统计在集团公司经营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集团公司编制建设规划和经营计划以及进行经济分析的依据,是经济核算的基础,是集团公司经济信息反馈的主要渠道,是领导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信息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

第三条 集团公司经营统计工作的目标

集团公司各层次统计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收集各类经营统计数据,并熟练应用统计数据进行经营分析,实现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的目的。

第四条 集团公司经营统计工作的任务

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本公司各项工作基本情况,开展经营统计分析,提供经营统计资料,搞好经营统计服务,发挥经营统计监督作用。

第三章 公司经营统计管理组织结构

第五条 集团公司设立经营统计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的经营统计工作进行管理和考评,日常具体工作由经营统计信息体系中各层次的统计员完成。经营统计工作管理委员会组长为集团公司总经理,成员为集团公司分管副总、各单位第一负责人和机关部室主任组成。

集团公司建立经营统计信息体系,该体系由(1)集团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2)分(子)公司综合统计岗;(3)车间、班组、施工项目组等核算单元的兼职统计员三个层次组成。

第六条 集团公司的统计单位包括经过整合后的单位的所有核算单元(车间、班组、项目组)(以经营管理部下发的核算单元明细表为准),要求统计到每一个核算单元。

第四章工作职责

第七条统计人员享有所辖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及统计监督权。被调查单位和人员应当积极协助统计人员的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真实资料和情况。

第八条 集团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的职责

1、认真学习有关统计法规,做好经营统计资料保密工作;

2、全面组织公司经营统计体系建设,贯彻执行各项统计制度、细则及有关规定,安排经营统计工作任务;

3、根据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经营统计报表,并经总经理同意后下发;

4、按时登记台帐,做到台帐齐全,帐帐相符;

5、负责汇总集团公司的各阶段各类报表的经营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送各项指标和数据,并完成上级布置的经营统计表及其它经营统计资料;

6、负责对外部统计业务部门提供统计数据;

7、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统计数据开展经营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适时地提出经营统计综合分析和调查研究报告;

8、组织落实各单位经营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经营统计台帐制度,检查指导各单位经营统计工作,对各单位统计人员日常工作进行考核并进行业务培训及资格取证;

9、向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索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经营统计数据;

10、配合公司其他业务部门向外部单位提供经营统计数据。

11、统一管理各项基本经营统计资料,系统完整地整理各个时期的经营统计资料;

12、会同各单位经营统计人员采取措施使全公司的经营统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

13、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第九条各分(子)公司综合统计岗的职责

1、协助集团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位人员做好集团公司及分公司(子公司、厂)系统内的经营统计工作;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日报、台账及生产经营卡片等;

3、根据要求及时、准确地填报集团公司下发的经营统计报表并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后上报;

4、深入车间(班组)检查原始记录及经营统计台帐的登记质量,采取措施,不断改进本单位的经营统计工作;

5、认真分析本单位经营统计资料,总结成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向主管领导提出分析报告,向集团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位人员提供专业分析资料;

6、向单位其他业务人员索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经营统计数据;

7、配合单位其他业务人员向外部单位提供经营统计数据。

第十条 各核算单元(车间、班组、项目组)兼职统计岗的职责

1、协助本单位综合统计人员做好本单位经营统计工作;

2、做好原始记录与经营统计台帐登记工作,汇总原始记录资料,及时报送各种经营统计报表及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3、向本单位综合统计岗提供生产经营数据。

4、认真分析各项经营统计资料,及时向核算单元(车间、班组、项目组)负责人提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核算单元(车间、班组、项目组)负责人指挥生产和开好生产分析会议提供资料。

第五章统计岗位设置与人员交接

第十一条各分(子)公司可根据经营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经营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自主配备专、兼职综合统计人员;核算单元(车间、班组、项目组)按工作的需要推选兼职的统计员。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安排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人员兼任统计人员。统计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统计员的工作发生变动时,需经单位一把手审批,事前必须选出合适的人员接替其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

第十三条统计人员如因病、事假等原因不能工作时,可由各有关单位负责人指定临时统计人员其工作,以保证统计工作正常进行。

第十四条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在未办妥以前,原任统计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更不得因工作调动而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五条统计人员调离工作时,必须做好下列工作:

(1) 将经办工作情况全面地向接替人员交待清楚;

(2) 培训接替人员的业务,使其能独立工作;

(3) 所有统计资料(包括原始凭证、台帐、报表、文件、历史资料等)与统计用具均应造出清单移交。

第六章统计报表与统计台帐

第十六条统计报表是各单位通过统计数字向上级机构报告本单位在生产、业务、经济等方面活动情况的主要形式。为确保统计报表数字的真实可靠,各级领导及统计人员都应重视统计报表的填制与报送,各单位领导对上报报表均要认真审核并亲笔签名后方能报出。

第十七条 公司(包括分公司、子公司)对外报送的各种专业报表,必须抄送公司经营管理部备案,以保证本公司统计资料的统一性与完整性。

第十八条凡政府主管部门向集团公司其他业务部门直接下发的有关统计文件和报表,各业务部门应转送公司总经理传阅。

第十九条集团公司的统计报表分年报、半年报、季报、月报及不定期一次性报表五种。

公司内部的统计调查表,由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位人员统一制订表格、统一编号,经总经理审批后统一下发(见附表)。

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原始记录、日报表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内部报表和统计台帐记载必须真实、完整、连续、准确,签字手续必须齐全,重要的要有电子档留存。

第七章工作要求

第二十条统计人员必须按照权责发生制统计数据,统计数字必须真实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态,未结算、未入账的数据必须有据可查,有原始单据。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下发的统计月报于次月的4日前上报(其他报表中另有规定的按报表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所有单位报表必须有制表人、负责人亲笔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必须及时、准确的上报,如单位本月没有发生报表上的业务,需经单位统计人员、单位负责人亲笔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空表,否则,视为不报。

第二十四条如统计员因故不能按时上报当月统计报表,必须及时向本单位第一负责人汇报,由其安排他人代替。

第二十五条 各分公司(子公司、厂)务必按规定认真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也不准随意修改。集团公司经营统计管理岗位人员收到下级统计员的统计资料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责成有关统计员予以核实、修正。

第二十六条统计资料发出后,如发现错误,必须立即订正。订正方法如下:

(1) 日报表当日发现差错时,应及时在隔日报表上说明。

(2) 月、季、年发生差错的,必须以书面形式订正。

第八章 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第二十七条 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子公司、厂)、班组(施工项目组)向外提供统计资料,公布统计数字,一律以本单位的统计员所提供的资料为准。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和各分公司(子公司、厂)、班组(施工项目组)的经营统计报表实行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漏。凡集团公司外单位根据政策规定,并持有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统计局介绍信件来集团公司索取统计资料时,统一由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或由公司总经理指定的有关部门)接洽提供。

第二十九条集团公司统计资料采取分级管理办法。集团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统计资料,应由经营管理部会同档案管理部门按照资料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别立卷归档,各分公司(子公司、厂)、班组(施工项目组)的各项主要统计资料,由本单位统计人员负责保管。

第三十条各分公司(子公司、厂)、班组(施工项目组)的统计资料采用卡片或台帐形式。产品类依产品种类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工程类按单项工程进行整理分类;服务类按服务项目进行整理分类。

第三十一条 各分公司(子公司、厂)、班组(施工项目组)编制的统计台帐和加工整理后的统计资料,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无保管价值的统计资料,经集团经营统计管理岗位人员核准,并经本单位统计员签认后,方可销毁。

第九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第三十二条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统计数据对经营情况进行说明,每月要随经营统计报表上报文字说明,季报、年报必须有经营统计分析。

各单位领导在季度参加集团公司的经营分析会时,需携带本单位的ppt模板的经营分析报告参会演示。

第三十三条 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的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第三十四条分析报告应以报表为基础,以检查计划为重点,分析计划完成与未完成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应包括: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外部条件分析、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分析等部分。

第三十五条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应包括:

(1)产品生产能力分析;

(2)产品生产设备及工艺分析;

(3)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分析;

(4)生产过程组织的合理性分析;

(5)产品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条件分析;

(6)营销综合分析;

(7)产品市场占有率分析;

(8)产品销售增长率分析;

(9)销售利润率分析;

(10)经济效益综合分析(财务指标分析)等。

第三十六条企业外部条件分析应包括:

(1)市场状况(需求量、发展趋势)分析;

(2)产业政策分析;

(3)替代品的状况分析等。

第三十七条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分析应包括:

(1)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2)产值完成情况分析;

(3)利润完成情况分析;

(4)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分析等。

第十章 统计会议与培训

第三十八条集团公司每月中旬组织统计工作会议,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讲评。

第三十九条 集团公司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等形式培训,全年不少于两次。同时推行全员持证上岗制度。

第十一章 统计检查与考核

第四十条 集团公司每月对各单位的数据真实性进行抽查,如发现有虚报、瞒报、漏报等等数据不真实的现象,将根据集团公司的《员工奖惩规定》中第16条第1项之规定对单位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记过处分。

第四十一条 公司将每月对各单位统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公报中予以公布。

第四十二条 各单位统计人员每人每年撰写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分析不少于4篇。集团公司每季度末进行评比,年底汇总表彰。

第四十三条集团公司每年开展两次统计工作评比检查,第一次在七月份进行,第二次在次年年报完成之后进行。要求各单位统计工作有分管领导,有规章制度,有资料台帐专柜,有办公室,有电话,有专用计算机。要做到基础资料完整化,统计资料档案化,报表资料规范化,统计分析经常化。

第四十四条考核与评分标准

(一)统计数据:满分为100分(权重70分),按数据量的多少,每错或漏报1/10数据量扣10分,迟报一天扣15分;基层统计人员及综合统计人员提供的数据、资料,若未附简明分析,扣5分,扣完为止;

(二)工作硬件条件满分为30分,要求有分管领导、规章制度、资料台帐专柜、办公室、电话、专用计算机,缺一项扣5分。

(三)根据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加分,每篇最高为15分;

(四)年终,公司统计工作管理委员会对各单位统计工作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对各单位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工作能力评价的一项。

第四十五条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应当充分重视并支持统计工作,各基层单位统计工作出现差错问题,单位负责人应负领导责任。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8)

【Abstract】 Objective To popularize a direct network report system for diarrhea, which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operate, replacing all process of the original hand-making, delivery, sorting,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quiry.Methods Adopting B/S model, the background would use Internet produc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database, the clients only needed to report the data on the Internet, thus established a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network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disease control agencies. Results The system can report, sort and analysis the registered diarrhea cases timely and accurately, which was easy to inquiry, monitor and regulate. Conclusion This software is 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gencie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It is able to facility synchronous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diarrhea registr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to operate, high efficiency and worthy to be expanded.

【Key words】 diarrhea; the direct online reporting system; information; efficiency

对腹泻病例登记、检索数据及时报告和分析是预防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医疗机构设立腹泻病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疾病防治决策的信息依据[1]。多年来,我市腹泻病管理工作一直用较原始的模式运行,迟报、缺报现象时有发生;再者邮寄、传真等数据传输速度慢、清晰性差,人工统计麻烦、监管费时。为提高腹泻病报告质量,即时准确掌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市研发了腹泻病网上直报系统。该系统应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计算机普及的特点,实现了网上实时上报、统计、分析、查询、监管,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统计分析快捷等特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腹泻病疫情管理效率和质量。系统于2007年4月1日正式启用。

1 研究内容

腹泻病网上直报系统为数据库+asp操作系统制作而成,采用B/S模式,俗称浏览器模式,对客户端(基层报告单位)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低,无论何种上网方式,只要能是Internet网就行。医疗单位分别用账户登记、采集腹泻病门诊登记、检索数上报,形成腹泻病统计报表。疾控机构根据对应的功能进行适时统计、分析、查询、监测、监控,其程序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获取信息量及时、准确。

1.1 腹泻病疫情报告 (1)县区级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员预先设立乡镇数ID编号(序号为1、2、3…),填写镇名,设立8位数国标码。医疗机构登录账号密码与大疫情系统一致。登录上网后对收集的肠道门诊登记、检索病例数每旬第8~10日填写上报。(2)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查询功能,查询辖区各镇医疗机构旬报数、旬累计报告数及各单位和县区累计报告数,同时可查询报告单位应报次数和缺报情况。(3)市级疫情机构疫情管理员上网查询、统计、分析各县区级腹泻病报告情况。

1.2 腹泻病监测和监管 疾控机构根据各报告单位报告的腹泻病登记、检索数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腹泻病消长规律和各报告单位腹泻病登记、检索工作落实情况。

2 系统功能

2.1 实时监控 (1)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对各报告单位应报次数情况和实报情况进行对比,可查询缺报单位。(2)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各报告单位报告登记、检索数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动态监测各报告单位报告数的增减和登记、检索工作落实情况。(3)市、县区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报告的登记、检索数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动态监测各地腹泻病的消长规律。

2.2 统计分析 疾控机构对有关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及时统计各单位腹泻病登记数、检索数,可为不同层次领导及时准确掌握有关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2.3 信息交流 疾控机构可及时将传染病疫情最新动态、流行特征、防治措施、传染病管理新知识和新要求,以及各种资料、信息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网上,供各医疗机构学习掌握,同时各医疗机构又可在宣传反馈模板上与疾控机构进行信息交流。

3 成效

该系统实现了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起到了实时监测和监控的作用。同时该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能力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医疗单位、疾控机构的工作效率,摆脱了大量繁琐数据的收集、填报、核对、汇总、统计、分析、查询等工作[2]。同时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腹泻病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管理依据[3],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监管和指导工作,避免监控工作难以到位,提高了管理部门的监控水平,实现了腹泻病报告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3.1 提高快速应变能力 各医疗单位对腹泻病例及时上报,疾控机构能迅速收集、统计、分析,各级领导能迅速获取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 腹泻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时监控、使管理部门能迅速动态掌握各地报告情况,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能迅速发现报告单位对腹泻病登记报告落实情况,采取追查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腹泻病检索率及总人口检索率(江苏省要求腹泻病检索率>10%,总人口检索率>1‰)。通过2002、2008年统计分析,2007、2008年实行腹泻病网上报告后,登记数比2002—2006年提高273%,检索率由原来14.9%提高到 16.7%,总人口检索率由原来 0.36‰提高到 1.1‰,见表1。表1 扬州市2002—2008年腹泻病登记检索情况统计分析

3.3 降低了迟报缺报现象 应用该系统前往往由于送报表的过程或传真机自身问题,收集常因时间限制及工作人员责任心问题,出现部分单位迟报甚至缺报现象。由于系统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从而缩短了上报时限,又因系统能及时发现缺报单位,便于及时追究,从而在根本上杜绝迟报缺报现象。

3.4 提高疫情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系统应用前,每月统计数据都是由人工统计,费时且易出现计算错误,人工报表常因字迹不清及传真效果差等原因数据难以辨认,从而造成疫情数据可靠性差。该系统能迅速清晰统计报表,避免了计算误差、辨别不清等问题,保证了疫情分析的准确性。

3.5 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应用省去了手工填报、传递、整理、统计、查询等繁琐费时过程,统计分析快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原来县(区)疫情管理单位统计报表每旬至少耗时4h,而利用该系统仅需几分钟。由此,将疫情管理人员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分析的结果指导监管上来,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腹泻病的检测与控制。

3.6 加大监管力度 该系统使用之前督导检查资料部分由疫情每旬查阅资料上报情况才能了解各医疗机构腹泻病管理情况,而且很难有简明结果说明。使用该系统后,各地腹泻病登记检索情况一目了然,横向、纵向情况比较也能迅速掌握;大大缩短了督导周期,加大督导管理力度。

3.7 方便信息交流 该系统使用后,相关新政策规定要求能及时传输到各医疗单位,医疗单位与疾控单位又可通过此平台进行工作交流,从而提高了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信息沟通[4,5]。

4 讨论

该系统上网方式要求低,B/S模式又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易于专业人员熟练掌握,有很好的普及性。系统对数据集中处理杜绝了手工填报、传递、整理、统计、分析、查询的繁琐,大大降低了迟报缺报现象,从而提高了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报告质量[6~8],增强了监测、监管功能,方便了信息交流,大大增加腹泻病登记检索工作管理质量,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制定对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该系统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已实施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尽管子系统较多,但腹泻病网上直报仅被我市极个别地区使用。本系统研发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规范腹泻病报告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李桂刚,孙成阳. 疫情管理亟待规范.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20 (2):127-128.

2 韩光红,马静,张习坦,等. 军队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监测方法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S:S):70-71.

3 钟初雷,陶映. 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12):397-399.

4 蒋景华,陈文光,陶映.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14(4):419-421.

5 刘幼英, 靳桂明, 陈大军,等.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中应用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13(2):144-145.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9)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和深入,医疗机构改革和管理成为当前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而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规划、决策、监督等管理成为促进改革的主要内容,而医院的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则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1.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的作用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

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医院财务及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逐步复杂多样化,这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中,财务分析人员的知识、业务技能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总结

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制度对医院的财务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医院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提供有效的保障,但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求医院必须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完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从而保证财务分析报告体系正常运行以及财务数据报表的真实性,提高医院的财务决策效率和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香.试析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完善.卫生经济,2010(1).

人员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篇(10)

项目名称:此文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6SY07阶段性成果

一、XBRL财务报告制作模式的优点

XBRL财务报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传播的实例文档,它包含了大量丰富的语义信息,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财务现状和经营情况。互联网技术背景下的XBRL报告处理技术,利用了XML语言进行财务制作,解决了传统财务报告分析与制作的单一性问题。并且,传统的财务报告制作中,数据信息的承载量比较低,难以全面反映公司各个部门的运转情况。但是,XBRL财务报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元素,XBRL报表的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更强。XBRL可以满足多种格式的阅读需要,既可以生成供传统方式阅读的报告,又可以生成供多种信息工具阅读的报告。

二、XBRL财务报告实施质量保障效果研究

(一)XBRL编制的信息质量控制和文档实例建设

在XBRL编制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努力控制对报表信息质量不良影响的因素。在报表元素梳理与映射时,可以找不到适当的元素,可能造成损害XBRL表格的信息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了排除元素梳理的不合理因素,技术人员应该对元素设计模式进行优化,提升通用分类标准的完整性。

在填写信息或者数据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操作不符合编报规则的情况。这种编制错误可能会损害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因此,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对比数据标记,提升编辑实例文档信息的严谨性。

在XBRL财务报表制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企业扩展分类标准没有准确对应元素属性的问题,链接库文件缺乏正确、完整定义。这种错误将会导致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的数据错误,严重影响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效果。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该准确把握企业扩展分类标准元素,并且在报表制作过程中排除链接库文件中的不恰当定义。

(二)XBRL财务报告基本流程和分类标准

在XBRL财务报告应用的基本流程优化模式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XBRL规范制定公司财务报告。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储存的实例文档进行分析,并且认真对比各项数据,在综合考量公司日常经营的基本情况之后,进行数据的公开披露。为了提升XBRL财务报告应用效果,工作人员应该认真采集数据,并且按照一定的规范生成实例文档,确保实例文档的生成符合XBRL财务报告的分类标准,服务于公司的经营发展和项目建设。

在XBRL财务报告分析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存储实例文档的深度开发工作,提升数据挖掘的深度与分析准确性。在公司财务报表制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数据采集工作,拓宽数据采集面,提升基础数据采集面的丰富性。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生成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努力寻找工具支持,找到符合XBRL规范的文档分类创建工具。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生成网络财务报告的实例文档,在实例文档创建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阅读形式进行优化,实例文档应该伴生搜索工具、分析工具和生成工具,服务于当前公司财务报告制作流程的网络化拓展需要。为了提升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效果,工作人员应该不断优化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信息传递流程,提升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三)完善XBRL财务报告数据采集,为领导层的决策行为服务

完善XBRL财务报告数据采集工作,为公司领导层的决策行为服务。在公司日常经营的财务数据采集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会计信息的层次特征,进行互联网模式下企业经营信息质量的控制。

为了提升决策的有用性,工作人员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过程中,应该努力提升实例报表与公司经营的相关性,根据公司实时的经营活动,及时进行经营数据的记录,从而提升财务报告的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过程中,应该坚持公开披露、客观反映的工作原则,提升同等披露水平下增强的透明度。改善XBRL财务报告的实施效果,提升公司决策有用性,工作人员还应该强化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把控。确保XBRL财务报告能够如实反映公司日常经营的状况,并且数据能够满足可验证性的要求。透过报告的数据反映公司经营状况,数据信息应该以账单和记录为准,反映的过程中不偏不倚、真实客观。反正XBRL财务报告数据信息被篡改或者被泄露,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地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升级,安装新型版本的防火墙软件,保护公司基础数据安全。XBRL财务报告制作,利用XML技术,显著提升数据抓取与处理的效率。根据常见的财务操作中的函数统计方法,设定函数计算体系,这些函数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收益率等在内的大量财务管理分析函数,这样财务成本管理中的大部分计算都可以得到简化和程式化运算。

三、结束语

XBRL财务报告的制作必须立足于丰富的基础数据来开展。认真分析各种不同来源和不同格式的企业信息资料,具体包括会计报表、内部控制条例和其他类型的文件。在XBRL财务报告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且按照不同类型文件的设计需要,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财务报告、税务报告、主管部门报告、监管机构报告和内部分析资料报告等各种材料。

参考文献:

[1]史永,张龙平.XBRL财务报告实施效果研究――基于股价同步性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4,(3):3-10.DOI:10.3969

上一篇: 学生读书活动总结 下一篇: 理工类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